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土壤元素含量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土壤元素含量的研究论文

首先你得确定下你的论题吧,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来找灵感,可以看下(土壤科学)等等这样的资料参考吧

铁铝土过去曾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由于都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半淋溶土该土纲是在半湿润至班干旱气候下形成的具有钙积特征或盐基饱和的土壤系列,但因其所处的热量条件各不相同,各自的土壤性质有很大的变化。 燥红土 褐土 灰褐土 黑土 灰色森林土(灰黑土) [编辑]钙层土是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至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系列,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黑钙土 栗钙土 栗褐土 黑垆土 棕钙土 灰钙土 [编辑]漠土又称荒漠土,是漠境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我国漠境地区面积很大,约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年降雨量少,漠土的基本特点是:地表多石砾,具有多孔状的漠境结皮;有机质含量低,碳酸钙含量高,而且表聚性强;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的易溶性盐;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化染色的红棕色紧实层,以及土体浅薄等。 灰漠土 灰棕漠土 棕漠土 [编辑]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低、层次分化不明显的幼年性土壤,其性状受母质岩性的深刻影响。 紫色土 石灰(岩)土 火山灰土 磷质石灰土 黄绵土和红粘土 风沙土和龟裂土 新积土、粗骨土和石质土 [编辑]半水成土和水成土半水成土:河流一级阶地上,底土产生潴育化,地表长有草甸植形成潮土。 草甸土 潮土 砂礓黑土 灌淤土 黑土 白浆土 水成土:山前交接洼地可、河间洼地、以及地下水露头处。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地表生长水生及喜湿植被,形成沼泽土。 [编辑]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前者含有过多的易溶性盐,后者土壤胶体吸附有显著数量的交换性钠,均能对作物产生危害。 盐土 碱土

谈净土洁食问题“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统计,2000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约为22亿吨,其中我国粮食产量约5亿吨。这些粮食均是在全球17亿公顷(我国占 1.2亿公顷)耕种土壤上生产的。正是因为这些土壤能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也就是具有土壤“肥力”,才能使粮食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维系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方面,土壤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养分和水分,没有“肥力”,就不可能使作物正常生长,更谈不上获得稳定的产量,而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对作物生长讲,经常是供需不平衡的,必须注意调节,特别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向土壤中加入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各种“有害”元素,使土壤及水体发生污染,就会导致农产品品质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农产品质量不良的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良的重要根源。以往人们关注的是“蓝天、碧水”,认为只要天蓝,水碧,就能保证农业环境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岂不知,除了“蓝天、碧水”外,更重要的是保证土壤质量的安全,只有保证了“净土”、才能保证“洁食”,才能保证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最终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相反,如果没有“净土”,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将影响大气,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影响到水体,致使天不再蓝,水不再碧,即使天蓝、水碧,也会有毒害物质飘在空中,溶在水中,或进入土中。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净土、洁食”比“蓝天、碧水”更加重要,都是同等重要的战略性安全问题。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越加突出。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6。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使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其中,在一些污灌区土壤镉的污染超标面积,近20年来增加了14.6%,在东南地区,汞、砷、铜、锌等元素的超标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45.5%。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有万亩连片农田受镉、铅、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一些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其中有的市郊大型设施蔬菜园艺场中,土壤中锌含量高达517毫克/千克,超标5倍之多。其次,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931.3克,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特别是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制,蔬菜和瓜果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些作物的农药用量可超过100公斤/公顷,甚至高达219公斤/公顷,较粮食作物高出1~2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目前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据调查,一些名特优农副产品中,有机磷检出率100%,六六六检出率95%,超标2.4%。另在全国16个省的检查结果,蔬菜、水果中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引起人畜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自1997年至2001年共发生因蔬菜农药残留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28起,中毒415人,个别地市高毒、高残留农药每年造成急性中毒5~7宗,受害人数约300人。类似的急性中毒事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六六六、滴滴涕超标率为28%和24%。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第三,过量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90年代,全世界氮肥使用量为8000万吨氮,其中我国用量达1726吨氮,占世界用量的21.6%。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为224.8公斤/公顷,其中有17个省的平均施用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有4个省达到了400公斤/公顷。据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目前在农业结构改制后的蔬菜、瓜果地里,单季作物化肥(折合纯养分)用量通常可达569~2000公斤/公顷以上,如一些蔬果种植大县的化肥平均用量已达1146公斤/公顷;滇池区蔬菜花卉基地,一季作物氮磷肥用量(纯养分)达687公斤/公顷,最高可达3300公斤/公顷;其化肥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公顷),较之世界用化肥首户的荷兰还高出一倍多;每年农田使用化肥氮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左右,有些地区饮用水及农产品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均明显超标。2000年下半年,华南地区有的城市监测到菜地土壤硝酸盐含量超标率为33.1%;据中国农科院对某地32种主要蔬菜调查,蔬菜硝酸盐含量比80年代初增加了1~4倍,其中有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提出的最低量标准;2001年长江三角洲的个别省份农产品出口由于监测不合格而损失数亿美元。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土壤污染正在向不同尺度的区域性发展,并对各种农产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1.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已成为新的、长期潜在的区域性土、水环境污染问题;2.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毒害污染物构成了土壤与大气的复合污染,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繁并加重;3.农田与菜地土壤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突出,硝酸盐积累显著,已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4.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已发现一些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有害污染物的潜在高风险区。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活动是产生土壤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农田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大量在土壤与水体中残留,造成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环境发生显性或潜性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农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应当指出,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质量,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实现农业安全,保证人畜健康。值得商榷的几种认识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社会上有各种提法。如�建立“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的确,21世纪的农业应该建立以“生态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但生态农业并不等于或不能完全保证农产品是安全的。如果不能从本质上实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杜绝有害物质的介入,不能通过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则上述的这些提法均是无济于事的。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商榷。1.“有机”不能替代“无机”,有机肥并非是最“洁净”的人们一般认为有机肥培肥土壤是最安全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第一,农业增产的实践证明,1公斤化肥,可增产5公斤~10公斤粮食。我国粮食的增产,有30%~35%是靠施用化肥取得的,化肥的贡献不容忽视。正确地说,化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才是最有效的增产措施。第二,从对环境的污染看,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只要施用不当,均会出现污染。过量施用化肥是有害的,但有机肥若用量过大,腐熟不全,施用季节不当,也会对水圈、生物圈与大气圈产生污染。特别应注意的是,当前农村中的有机肥有不少是来自含化学激素或重金属等饲料饲养的畜禽排泄物,不少企业制造的商品有机肥的原料也不纯净。因此,有机肥也会变成引发土壤污染的根源。第三,目前社会上提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以及A级、AA级“绿色食品”等,是以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物质(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等)为主要标准的,其中以有机食品为最高等级。然而,这些标准还有待于国家对土壤与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后才能真正做到。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2. “无土栽培”不能代替“净土”种植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已广泛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或基地,并以高度集约的方式,进行无土栽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了部分城市的蔬菜、瓜果供给,获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国家的粮食总体需求来看,至少在近阶段(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仍然不能取代广阔的农业耕地。因此,必须在发展无土栽培蔬菜、瓜果的同时,继续强化全国耕地土壤肥力的培育与土壤污染防治,用“净土”生产粮食,造福于人民。3.目前的“生态农业”并非等于安全农业所谓“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在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贯彻生态学原理,做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建立多层次的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并按区域特点建立生态区域模式。从而使现代生态农业在促进地区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推动作用。生态农业是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国家及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核心是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其中土壤与环境质量是农业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需要投入实力,坚持不懈,科学实施的宏大工程。而目前多数地方多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尤其不注意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大家应对此有清醒认识。4.“净土”不等于“洁食”的确,洁净的土壤只是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基本保证。事实上,洁净基地生产出的清洁农产品,还需经过储存、运输、深加工、市场流通直至餐桌等诸多过程。只有经过了这些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后到达餐桌仍是清洁的,才算农产品的真正安全。因此,在农业安全生产中,除了从防治土壤污染这个源头抓起外,还必须注意防治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并通过建立与制定国家与地方一系列的农产品规范,完善质量认证、监测、管理、法制等体系建设,严格控制农产品的“全程清洁”生产,才能使农业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保护和治理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建议1.开展全国土壤质量本底调查,建立全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为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利用方式、不同投入水平、不同管理模式均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已经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但最近的一次已经过去了20多年,当时所获得的有关土壤环境质量的信息甚少,不能满足当今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需要。如最近在太湖地区进行的土壤质量调查,其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的空间变异很大,环境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如果不全面摸清各地土壤质量本底情况,针对不同质量土壤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就根本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壤质量的本底调查十分紧迫。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推动全国性的与土壤质量有关的调查,如国土资源部的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土壤污染调查;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土壤质量研究等。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各部门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缺乏必要的统一与整合,造成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国务院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资源和技术的整合,逐步、分区、分阶段地开展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国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建立长期的动态监测体系。2. 尽快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有机与激素类污染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并尽快与国际接轨目前,就农业生产中污染物而言,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迄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共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它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而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所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也仅规定了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控制标准,这与发达国家的限制标准不相适应。此外,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对PCBs(多氯联苯)、PAHs(多环芳烃)、PCDD/PCDFs(二恶英类)等与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也制订了有关的质量控制标准。而我国新近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仍是引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重金属仅限5种,农药仅限六六六和滴滴涕,其它有机污染物未涉及。因此,建议加强土壤中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尽快修订有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3.大力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土地质量保护和修复的研究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是解决农产品品质的根本措施。据江苏的经验,必须在摸清土壤与环境质量本底,抓好“净土”这个源头的基础上,选好主要农产品,明确技术规程,通过试验示范抓好并建立五大体系,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与认证体系;质量安全农产品管理与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与执法体系。对大面积遭受污染的土壤,必须开发行之有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对有关环境技术基础与原理,如土壤污染形成机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持久性微量毒害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及人体健康危害;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生物修复;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过程与机理;痕量气体污染、细粒子污染及酸雨的形成、危害机制与防治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恢复和提高其土壤与环境质量水平。与此同时,应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与产业。此外,应将生态环境资产损失计入生产成本,以绿色GDP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地区经济发展成就。4.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应利用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包括质量安全农产品发展的生产基地布局、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污染土壤修复、农业清洁生产规划等,加强污染土地整治与修复的资金投入。同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京津塘和东北等地区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在全国建成一批安全、优质(营养、保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此外,应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在保证国家现行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性新法规。在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工作中,重点应该包括制定合理的土壤质量保护条例、湖泊和近海养殖规划,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养殖,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和污水废物集中处理,合理使用有机肥,推广使用绿色农药,推广精准施肥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重视土壤、水体和大气持久性有毒物质及其长期危害效应的监测。5.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安全、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影响到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命运。因此,土壤环境质量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开展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让全社会都知道只有“净土”才有“洁食”,只有“洁食”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保证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净土、洁食”与“蓝天、碧水”是同等重要的国家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的长远战略。因此,我们建议国家要像治理沙尘暴,治理长江、黄河与水土保持一样,刻不容缓地对待和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土壤与环境污染问题。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天空更蓝,水更清,土壤更洁净,食物更安全。

土壤中微量元素研究论文

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如:1 作者 篇名 刊名 年/期2 魏乐、吴殿廷等 我国“五年计划”的执行评价及区域发展战略的思想演变 经济研究导刊 2007/063 袁俊、吴殿廷等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科学 2007/034 吴殿廷等 北京市民反向旅游现象研究 旅游学刊 2007/055 吴巧新 长江三角洲散客旅游市场整合分析 商业研究 2007/046 何龙娟、吴殿廷等 中国繁荣与富裕的空间不对称问题 经济地理 2007/027 吴殿廷、钟景鼐等 大都市与中小城市居民家庭购房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北京市与瓦房店市为例 社会科学辑刊 2007/028 吴铮争、吴殿廷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 人文地理 2007/019 韦韧、吴殿廷 丧葬习俗的地理学研究??以西藏天葬为例 人文地理 2006/0610 吴殿廷等 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空间集聚的初步研究??以两院院士为例 中国科技论坛 2006/611 吴殿廷等 迁都??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612 吴殿廷等 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基于GNP与GDP关系的考察 世界地理研究 2006/313 吴殿廷 水利风水景区的旅游开发和规划若干问题 水利经济 2006/0514 吴殿廷 加权微分建模的初步研究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6/0915 吴殿廷 旅游规划中的若干问题 旅游科学 2006/0416 王欣、吴殿廷等 新区产业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耦合关系??以北京市海淀新区为例 城市问题2006/0617 王欣、吴殿廷等 北京市海淀新区建设生态型城区的思考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818 王欣、吴殿廷等 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519 刘睿文、吴殿廷等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脉络研究??基于《地理学报》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 2006/0920 吴殿廷等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21 何龙娟、吴殿廷等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22 吴殿廷等 日本的国土规划与城乡建设 地理学报 2006/0723 王欣、吴殿廷等 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 城市发展研究 2006/0324 刘睿文、吴殿廷等 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过程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 人文地理 2006/0125 任春艳、吴殿廷等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地理研究 2006/0226 吴殿廷等 科学研究及其评价中的悖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327 刘睿文、吴殿廷等 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 经济地理 2006/0128 吴殿廷等 产业地位变化与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229 刘睿文、吴殿廷等 西北旅游落后现状的突破及列车旅游的新思路??兼论“西部之星”旅游列车的产品设计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130 吴殿廷等 论反向旅游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31 宋金平、吴殿廷等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32 吴殿廷 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 中国软科学 2005/0833 王欣、吴殿廷等 旅游资源整合新论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34 李香芹、吴殿廷等 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分区与发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35 任春艳、吴殿廷等 西北地区城市化与空气质量变化关系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36 吴殿廷等 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 人文地理 2005/0137 吴殿廷等 从北京师范大学绩效考核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2005/0138 吴殿廷等 香港对内地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变化研究 学术研究 2005/0239 王旭、、吴殿廷等 江浙地区与韩国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 世界地理研究 2004/0140 刘超、吴殿廷等 高级人才成材因素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成材背景的统计分析 人文地理2004/0541 吴殿廷等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领导之友 2004/0542 吴殿廷等 海淀新区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中国电子商务 2004/0843 吴殿廷等 旅游开发损益和风险评价的初步探讨??以白潭湖开发为例 旅游学刊 2004/0444 卢宏升、吴殿廷等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45 吴殿廷等 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46 吴殿廷等 大连和青岛城市经营模式的对比和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147 王欣、吴殿廷等 区域规划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初探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248 吴殿廷等 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地理科学 2003/0449 王静爱、吴殿廷等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高等理科教育 2003/0150 王欣、吴殿廷等 关于城市郊区化本质的讨论 城市发展研究 2003/0451 吴殿廷等 高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中国两院院士为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952 荀怡、吴殿廷等 首府集中度和西部城市化模式探索 人文地理 2003/0653 吴殿廷等 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 旅游学刊 2003/0154 吴殿廷等 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兼论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55 吴殿廷等 论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56 葛全胜、吴殿廷等 西部旅游开发战略的初步探讨 经济研究参考 2002/8157 田杰、吴殿廷等 我国各地区现代化进程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2/0658 吴殿廷等 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159 吴殿廷等 我国各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初步研究 经济地理 2002/0460 赵济、吴殿廷等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中国地质教育 2001/0461 吴殿廷等 中国宏观经济的国际评价 世界地理研究 2001/0162 吴殿廷等 澳门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2001/0163 吴殿廷等 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0264 吴殿廷等 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 地理研究 2001/0265 吴殿廷等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时空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66 吴殿廷等 中国人口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67 吴殿廷等 区域层次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式的初步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 1999/4268 李雁梅、吴殿廷等 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扩散特征与发展对策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9/0369 吴殿廷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干旱区地理 1999/0270 吴殿廷等 区域层次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71 丁四保、吴殿廷等 香港经济模式与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世界地理研究 1998/0172 宋金平、吴殿廷等 太阳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农业经济 1998/1073 吴殿廷等 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发展??以陕西省为例 地理科学 1998/0274 丁四保、吴殿廷等 大连市与东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东北亚论坛 1998/0275 吴殿廷等 农作物布局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76 吴殿廷等 加强基础 突出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高等理科教育1997/0377 吴殿廷等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热带地理 1997/0178 吴殿廷等 吉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决策中的几个问题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0579 张梅青、吴殿廷等 内蒙古中部地区经济开发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治对策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6/0180 吴殿廷等 内陆待开发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探讨──以内蒙古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6/0481 吴殿廷等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演变轨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0382 吴殿廷等 内蒙古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经济地理 1996/0183 吴殿廷等 吉林省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效果的定量分析 灾害学 1995/0284 封玉璞、吴殿廷等 “三东”(东北、山东、广东)现象的对比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385 吴殿廷等 区域城市体系的定量分析──以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研究为例 人文地理 1995/0286 吴殿廷等 区域开发决策若干问题的探讨 地理研究 1995/0287 吴殿廷等 延边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 地理科学 1994/0388 吴殿廷等 图们江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 人文地理 1993/0289 王力、吴殿廷等 图们江“金三角”国际性城市体系发展构想 人文地理 1993/0290 杨秉赓、吴殿廷等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191 吴殿廷 地理思维模式及其变化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3/0292 吴殿廷等 国力综合评估中的几个问题 人文地理 1992/0293 杨秉赓、吴殿廷等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294 吴殿廷等 长白山区特产资源开发的研究 资源科学 1992/0695 吴殿廷等 中国表层土壤镍背景值分异规律的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 1992/0396 郑春江、吴殿廷等 中国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环境背景值水平分布的趋势分析 中国环境监测 1992/0397 吴殿廷等 对投入产出法的推广??系统投入产出模型初探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0198 任春艳、吴殿廷 从城市的本质看生态城市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理) 2006专辑99 吴殿廷等 东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系统研究 人文地理 1992.增100 吴殿廷 辽宁省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特点与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 1992.增101 吴殿廷等 东北地区居民消费行为模式的研究 人文地理 1992.增102 吴殿廷 科技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 2002,1103 吴殿廷 小城镇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小城镇建设 2002,4104 杜瑜、吴殿廷、李雁梅 东北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2年(增)105 吴殿廷等 关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疑义 东北师大研究生学刊 1986106 向清成、吴殿廷等 齐夫法则及其在城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青年地理学家 1987107 吴殿廷 系统投入产出模型的初步研究 《地理新论》 2卷1期,1987108 其它论文109 吴殿廷等 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设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专刊110 王欣、闵庆文、吴殿廷等 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为例 闵庆文,钟秋毫主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6,10111 吴殿廷等 反规划??世界遗产旅游开发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闵庆文,钟秋毫主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6,10112 肖敏、吴殿廷 我国各地区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 中国经贸年鉴编委会 中国经贸年鉴2006113 吴殿廷等 图们江开发与东北亚合作研究 《东疆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114 吴殿廷 微分回归方法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机遇与挑战-90年代地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115 吴殿廷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热带地貌 1991.增116 吴殿廷 连续型地理系统建模方法 王铮主编,《理论地理学进展》 山东地图出版社,1990117 吴殿廷 地理系统微分回归建模研究(英文) 1990’上海国际地理数学模型大会文集118 杨秉赓,吴殿廷 地理系统定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英文) 1990’上海国际地理数学模型大会文集119 吴殿廷 突变理论与自然区划 《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120 杨青山,吴殿廷等 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理技术 《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121 Wu Dianting A test study on adjustment DSS of yanbian reg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roceedings of geoinformatics’95 Hong Kong,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in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122 Wu Dianting, Ma Li A Basic Study On The Regional Hierarchy And Its Aims Model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 Japan Section…Risk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Asian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China-Japan Conference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8123 Wu Dianting On The Building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Differential Regressive Method In Geographic System, Geosraphic Model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 Regional Study And Exploitation Journal Press,1990,Beijing124 何龙娟、吴殿廷 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份额转移分析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5125 何龙娟、吴殿廷 我国各地区繁荣与富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4126 吴殿廷、何龙娟 我国各地区小康建设的对比和评价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3127 田杰、吴殿廷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地域格局的影响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2128 吴殿廷、田杰 中国宏观经济地域格局及其变化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1129 吴殿廷、田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2000130 何龙娟、吴殿廷、朱青 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江汉论坛 :44-47

1.曲靖烟区土壤有效中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核农学报,2011/032.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分析.中国烟草学报,2011/支持下的马龙县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评价.中国烟草学报,2011/034.曲靖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应用生态学报,2011/015.基于主成分回归的曲靖C3F等级烤烟评吸质量估算模型.中国烟草学报,2011/016.不同焦油量烤烟化学成分差异.中国烟草学报,2011/027.烟草残体腐解液及其组分的化感潜力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10/068.云南曲靖不同海拔烟区土壤和烟叶硼含量的分布状况及相关性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10/069.云南大理烤烟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10/0510.部分生态因素对烤烟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10/0511.云南烤烟钾含量时空变异特性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10/0512.气候和土壤及其互作对湖南烤烟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生态学报,2010/1613.土壤和气候及其互作对湖南烤烟部分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0/0814.曲靖烟区烤烟铅、铬、汞含量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烟草科技,2010/0715. 不同烤烟品种各部位烤烟成熟过程中非挥发有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中国烟草科学,2010/0416. 低钾胁迫下不同烤烟品种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态的差异.中国烟草学报,2010/0317.酶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果胶.化学研究,2010/0318. 复烤片烟醇化中几种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中国烟草科学,2010/0319.云南曲靖烟区土壤肥力状况综合评价.中国烟草学报,2010/0220. 云南烤烟不同品种和产区还原糖的差异分析.西南农业学报,2010/0421.中国主要烟区烤烟氯含量区域特征研究.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0222. 单料烤烟烟气粒相物与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烟草科学,2010/0123. 不同烤烟品种对土壤微量元素响应的研究.中国烟草科学,2010/0124.土壤与气候及其互作对湖南烤烟还原糖与烟碱含量的影响.中国烟草学报,2010/0125 湖南和云南烤烟单料烟感官质量因子分析.中国烟草学报,2010/0126.云南烤烟多酚含量空间变异分析.作物学报,2010/0127. 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烟草中3种抑芽剂残留.分析实验室,2010/0128. 发展特色烟叶是重点骨干品牌和优质烟区实现共赢的合作平台.中国烟草学报,2009/0629. 湖南烟区中部烤烟总糖含量状况及与评吸质量的关系.中国烟草学报,2009/0530.湖南烤烟烟碱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与香吃味的关系.中国烟草科学,2009/0531. 烟碱致病性和药用研究.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9/0532. 湖南烤烟物理性状比较及聚类评价.中国烟草科学,2009/0333.湖南省烤烟生长比较优势的县域分布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9/0334. 成熟期土壤水分状况对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中国烟草学报,2009/0335. 两阶段聚类分析在烤烟外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农业机械学报,2009,40(6)36. CO生理学机理及在卷烟烟气中的研究.中国医药实践杂志,2009/04,22-2337.烟草果胶的提取分析研究进展,广州化学, 2009/ 0138. 液质联用法在烟草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广西轻工业, 2009/ 0239. UV-B 对烟草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140.烤烟不定根对主要营养元素吸收能力的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08/0641. 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中国烟草学报,2008/0642. 影响我国卷烟消费需求的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中国烟草学报,2008/0443. 烤烟品种耐寒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中国烟草科学,2008/0344. 多指标正交试验数据的优化分析及应用.中国烟草学报,2008/0245. 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08/0246. 不同成熟度烟叶结构显微分析.中国烟草科学,2008/0247.构建中式卷烟优质特色烟叶原料保障体系是中国烟草在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中国烟草学报,2008/0148. 烟草早花机理及控制的研究进展.中国烟草学报,2008/0149.不定根对烤烟根系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补偿效应.中国烟草科学,2008/0150. 不同烤烟品种花芽分化与生育进程对苗期低温的敏感性研究.中国烟草科学,2007/0651.烘丝工艺参数对烘后烟丝质量影响的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07/0652. 湖南烟区烤烟糖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研究.环境科学杂志,2007/653. 缺素对烤烟叶片腺毛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07/0554.不同部位烟叶海绵与栅栏细胞中主要化学成分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7/1055.五个烤烟品种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化学成分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007/0656.湖南烤烟硫含量的区域特征及其对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7/0557. 湖南烟区烤烟铅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7/1058.不同卷烟和烟叶中主要多酚含量的差异.中国烟草学报,2007/0659.湖南烤烟外观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7./0960. 基于稳健性设计的筛分加料工序质量评价和参数优化.中国烟草学报,2006/561. 湖南不同烤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中国烟草学报,2006/462.烤烟成熟过程中叶片解剖结构和质体的细胞学研究.作物学报,2006年.期63. 不同产地烤烟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分析.天然产物分析研究,2006/0464. 钾对病毒侵染后烟草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 根际酸度对烤烟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土壤 .白肋烟品种在不同氮水平下对主要养分吸收的研究.种子 2000. . 磷钙锌对烟草生长、抗逆性保护酶及渗调物的影响 土壤 .钾素对花叶病毒侵染后烤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烟草科技. 2000. . 不同烤烟品种对根际pH适应能力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9. . 不同烤烟品种对钾素响应的研究.土壤 1998. Vol30 . 烟草品种苗期对钾素响应能力的研究.中国烟草科学. 1998. No272. K、Ca、Zn对烤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中国烟草科学. No173. 综合栽培措施对烟草根系特征参数及叶片质量的影响.土壤肥料..干旱胁迫钾对烤烟生长及抗旱性的生理调节.中国烟草.1998. . 转复制酶基因抗病毒烟草的研究.中国烟草学报. . Effect of Fertilizer N forms on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potassium Uptake of Flue--Cured Tobacco. PEDOSPHERE . 烟草生理与生物化学[M].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78. 氮肥用量、形态对烤烟生长和钾素吸收的影响.中国烟草学报. 1996. .培土、施肥对烟草根系发育及氮钾吸收效率的影响.中国烟草学报. (1)80.分次供钾对白肋烟钾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中国烟草. . 中国烟草病虫害彩色图志.安徽科技出版社.(6)82. K+与相伴阴离子对烟草有关生理代谢的影响.中国烟草学报.1994. .烟草抗旱生理的研究.中国烟草. . 茶树种子在贮藏中的生理生化—不同状态下茶子萌发过程的分析.福建茶叶,1986,285. 不同修剪技术对茶树光合呼吸特性的影响.贵州茶叶1983(1)86. 茶叶年生长周期的研究.贵州茶叶.. 茶树同化物产生的探讨——采摘对茶树光合、呼吸作用的影响.茶叶通讯. 提高茶树生长的经济系数—今后茶叶科研中的课题.茶叶通讯.. 茶树同化产物的探讨一枝梢生长与同化产物代谢运输的关系.茶叶通讯.. 关于茶树抗寒力的探讨.茶叶.1982. .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对茶叶种子萌发性的影响.中国茶叶.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内容概要 古往今来,探索生命之谜,保护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已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目前已发现许多元素在人体内含量不足人体体重的万分之一,总量之和还不足人体体重的千分之一,故取名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人体中酶、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核心成份,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人类的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探索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一、微量元素的概念所谓微量元素是针对大量元素而言的。人体内的大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4%,而微量元素约占1%。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习惯上把含量高于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若缺乏某种主要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1.运载常量元素,把大量元素带到各组织中去。 2.充当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促进新陈代谢。酶在生物体内是许多化学反应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而许多微量元素却是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例如锌与200多种酶的活性或结构有关。 3.参与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如锌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功能,铬可促进胰岛的作用等。二、微量元素具体介绍目前,对于某些微量元素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下面只作一简要介绍。1.碘碘在食物中主要以无机碘化物形式存在,其他形态的无机碘首先被吸收,然后被还原成碘化物。消化器官中的碘迅速地几乎完全被吸收。碘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25mg,其中一半分布在甲状腺内。甲状腺的作用是合成、分泌出一种甲状腺激素,它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激素,特别是对脑细胞的发育起决定作用。因此碘有“智力元素”之誉称。缺碘对人体会造成巨大损害,特别是对儿童、婴儿和孕妇。如果婴幼儿时期严重缺碘,其骨骼生长和大脑的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患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另外,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缺碘还能诱发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及甲状腺癌等。防治碘缺乏症最方便又经济的方法是食盐加碘,同时可经常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虾、带鱼、海带、紫菜等。2.铁铁在周期表中属d区第Ⅷ族过渡金属,最常见的氧化态是Fe(Ⅲ)和Fe(Ⅱ)。Fe(Ⅲ)的电子构型是3d5,顺磁性;Fe(Ⅱ)的电子构型是3d6,其高自旋态有顺磁性,低自旋态是逆磁性的。Fe(Ⅲ)和Fe(Ⅱ)都是较强的路易斯酸,易形成立体构型为八面体的配合物。一般成年人体内含铁约3~5g,相当于一枚小铁钉的重量,主要存在血液当中。这些铁主要是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与血红素、蛋白质等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起到运输和贮存氧的作用。当人体缺铁时会影响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形成,从而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影响载氧量,引起整个肌体的生理紊乱,这就是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缺铁性贫血是世界通病,婴幼儿贫血的根源在于缺铁。许多儿童呈“豆芽菜”体型,缺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防止人体缺铁最方便的方法是通过饮食调节,多食用含铁质较多的动物肝脏和其它内脏,其次是瘦肉、蛋黄。在一些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较多的铁质。另外使用铁锅炒菜也能补充人体铁质。在酸性条件下人体肠胃有利于铁的吸收,因此在食物中含有带酸性的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3.氟氟是卤族元素,价电子构型是2s22p5,电负性最高(),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在水溶液中以F-离子形式存在。单质氟(F2)是淡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其典型的化学性质是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同多种物质反应,高温下几乎能同所有的物质作用。现代医学已确认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牙齿、骨骼具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骼中含氟约在,在牙齿中氟的含量约在。微量的氟在人体中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并能刺激成骨细胞增生。微量的氟能被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质密的保护层,从而抑制喜酸细菌的活性,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当饮用水中含氟量降低时就会患龋齿,不仅危害牙齿,还可导致其他口脑疾病的产生。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为了预防龋齿,可采取增氧措施,如饮用水加氟、使用含氟牙膏,食用含氟食品及饮料如贝类、海蛰、葡萄酒、茶饮料等。4.钼钼是周期系中d区ⅥB族第二过渡系元素。Mo的价电子构型为4d55s1,有从-2到+6的多种氧化态,其低氧化态不稳定,常见的氧化态是+4、+5、+6。形成多酸型配合物是高氧化态钼的特征。微量元素钼在人体内分布很广,成年人体内含钼总量约9mg,在体内分布以肝内含量最高,肾其次。近年来研究表明,缺钼可导致神经异常,智力发育迟缓,影响骨骼生长。更为严重的是人体内含钼量降低可提高食管癌的发病率。众所周知,亚硝胺类致癌物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亚硝胺类的前体是亚硝酸盐和胺类,它们在适当的酸碱条件下合成亚硝胺。亚硝酸盐主要来自环境中的NO3-,因此降低NO3-的来源是阻断食管癌高发的有效措施。钼是一重有实用意义的抗癌元素,它能有效降低亚硝胺前体NO3-和NO2-,抑制亚硝胺类致癌物的产生。钼的摄入量与饮食有关,动物肝肾、谷物、豆类物质含钼丰富,实为补钼佳品。5.钒 正常成年人体内共含钒约25mg,血液中钒含量甚微,人体内钒多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钒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增多,促进人体的造血功能得以改善。钒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轻诱发动脉硬化的程度。若人体内钒的含量降低则导致骨骼发育不正常,生长缓慢,生殖功能受损。另外,牙釉质和牙本质都属于羟磷灰石,钒可以置换到羟磷灰石中,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与体内钒含量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6.锌 锌位于元素周期表ⅡB族。在化合物中锌以+2价氧化态存在,它具有一个充满的3d电子壳层,故稳定性强。锌能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被利用。它是一个强路易斯酸。锌是人体中约200种的组成成份,亦是许多的催化剂。缺锌後各种含锌的活性降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氨基酸的代谢紊乱。由於锌与很多、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密切相关,通过DNA和RNA聚合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合成、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再生。所以锌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营养意义。如果缺锌可发生缺锌侏儒,补锌可消除缺锌侏儒。锌通过乙氨基酸的媒介,增进食欲和消化机能。还通过唾液内含锌蛋白━味觉素作介质影响味觉和食欲。人和动物缺锌後味觉和食欲减退,补锌即可以改善。现已将食欲降低、偏食、异食癖等列为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有人认为妊娠初期味觉、嗅觉异常也与缺锌有关。缺锌损害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7.铜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成年正常人体内含量约为60~120mg,分布在身体各部分,在肝、脑、心脏及肾内浓度较高。在血液中铜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和血清中。与铁相似,铜也参与人体内的造血过程,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又是人体内的一些金属酶的组成成分。若人体内铜的含量降低则神经、肌肉及肝脏等组织中的氧化代谢就无法得到调节,人体就会出现动作失调、神经失常等症状。若在婴幼儿时期严重缺铜,会导致发育迟缓、肝脾肿大、厌食等疾病。若成年人严重缺铜则会出现血管破裂、内出血及骨骼变脆等疾病。当人体缺乏铜时,在膳食方面可多食肉类、蛋类、豆类、粗粮、蔬菜等含铜丰富的食品或服用铜制剂药物。8.硒 在周期表中,Se是ⅥA族元素,与氧、硫同族。Se的价电子构型是4s24p4,有多种氧化态(-2,0,+4,+6),其高氧化态常以含氧酸根形式存在,-2价的低氧化态为H2Se或-SeH。这些存在形式与同族元素S相应氧化态的化合物极相似。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人体内硒在心脏中的含量最高,它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人体缺乏硒,机体细胞就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所以全身的组织、脏器功能缺乏。在心脑血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脑内动脉硬化加重,脑血栓、脑栓塞的发生也会增多,而且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脑栓塞通常治疗效果不好;在肝脏的急、慢性炎症期,由于硒的缺乏,肝脏也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在消化系统方面,由于缺硒,可出现消化性溃疡、原因不明的乳糜样腹泻。同时,缺硒后全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甚至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食物中海味、小麦、大米、大蒜、芥菜及肉类中含硒量较高。所以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每天通过合理调节膳食,一般可以满足身体对硒的需要。9.铬 在由胰岛素参与的糖或脂肪的代谢过程中,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元素。铬可协助胰岛素发挥作用,防止动脉硬化,促进蛋白质代谢合成,促进生长发育。但当铬含量增高,如长期吸入铬酸盐粉,可诱发肺癌。10.钴 在周期表中,钴和铁相邻,属d区第Ⅷ族过渡金属。价电子构型3d74s2。有多种氧化态,常见的重要氧化态是Co(Ⅱ)、Co(Ⅲ)。在通常情况下,Co2+离子稳定,Co3+离子氧化性强。它们皆有较强的配位能力,能与多种配体形成配合物,其立体几何构型以八面体为主。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B12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钴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钴过量可引起红细胞过多症,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耳聋、心肌缺血。11.锰 锰参与许多酶催化反应,是一切生物离不开的。五、总结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并导致许多疾病,如婴儿母乳喂养不足引起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使婴儿生长发育异常并易患疾病;食物加工的过于精细会丢失某些微量元素从而导致饮食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饮食的过于单调使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引起疾病;而由于铝制品炊具的广泛应用使人体内铝元素的过多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失衡可引起老年性痴呆。微量元素的补充主要依靠食物,因此人们的饮食应当丰富多样、粗细搭配,以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正常与均衡,如有明显缺乏或过量引起相关疾病者应尽早就医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微量元素被认为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长寿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领域,已引起国内外营养界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微量元素一旦摄入过量将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由于人体过度摄入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很多公共疾病的罪魁祸首便是微量元素。附录:汞中毒事例:疯猫跳海从1953年到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一向温顺的猫变得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疯狂地跳入水中溺水而死,当时人们谓之“自杀猫”。更令人惊讶的是,人群中出现了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患者,进而发展为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他们时而酣睡不醒,时而兴奋异常,身体弯曲成弓,高叫而死。各种猜测与流言不胫而走,恐怖笼罩着周围地区,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之一——“水俣病事件”。后经调查研究于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鱼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由水俣氮肥厂排出的含氯化甲基汞(CH3HgCl)的废水污染海域后所造成的后果。继水俣镇之后,日本于1964年、1973年先后在西海岸的阿贺野川流域的新浮县境内,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发生了第二次、第三次水俣病。据报导,第一次水俣病患者558人(72人死亡),第二次332人(14人死亡),第三次10人,前后共计900人,实际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就有1万人左右。三次事件均是由含汞废水污染水源后引起的。痛痛病继水俣病之后,日本又发现了一种怪病。患病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腰部和手足等处关节疼痛,后来又发展为神经痛、及至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在剧痛难忍中丧生。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发现,他们全身多处骨折,有的竟达到73处,身高也缩短了几十厘米。这种病因不明的疾患,就被称为“痛痛病”。经过调查,痛痛病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镉污染地区,病因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钦用被镉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这些镉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炼锌厂经年累月向神通川排放废水,其中含有大量镉离子,于是镉便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便引发了痛痛病。痛痛病事件从1955年一直延续到70年代。据统计,1963年至1979年共有患者130人,其中81人真的痛死了。拿破仑之死和自贡恐龙绝灭之谜不可一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君主拿破仑于1821年在圣赫勒拿岛死去。拿破仑究竟死于何人之手?100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用重要的环境污染“监测器”——头发,分段分析其微量元素的浓度,以了解各时期内微量元素的摄人情况。结果发现拿破仑的头发里砷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40倍,而圣赫勒拿岛上的食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砷。历史之谜终于揭开,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死于慢性砷中毒。无独有偶,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研究国内外罕见的十分壮观的我国四川省自贡市恐龙遗址时,发现这里大量石化了的恐龙骨骼与残骸重重堆积的奇异景象竟同样是由微量元素砷所造成的。地质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自贡恐龙骨骼中砷的含量达100—300mg/kg,比一般动物骨骼高出数百倍至数干倍,对此地岩中残存的碳化植物的碎片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当时植物中砷的含量高达100~1000mg/kg。正是自贡当年格外丰盛的水草和参天大树,使云集在这里的众多恐龙发生积累性的慢性食物中毒而大批死亡以致绝灭。盛极一时的大恐龙,断送在元素砷之手。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还有很多微量元素之谜等待我们去揭破。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微量元素的研究将有重大突破,这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曙光。

土壤中锌铜含量论文答辩问题

首先你得确定下你的论题吧,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来找灵感,可以看下(土壤科学)等等这样的资料参考吧

一、土壤重金属危害1、影响植物根和叶的发育。2、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等,如水俣病等。3、污染饮用水。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1、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是环境长期、潜在的污染物;2、因土壤胶体和颗粒物的吸附作用,长期存在于土壤中,浓度多成垂直递减分布;3、与土壤中的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腐蚀质等)作用,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有更大的溶解度和迁移活性;4、土壤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生物富集,产生生物放大作用;5、重金属的形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土壤pH、Eh、颗粒物以及有机质含量等条件深刻影响它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注:土壤重金属污染(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oil)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重金属系指密度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万 t、Cu为340万 t、Pb为500万 t、Mn为1500万 t、Ni为100万 t[1]。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As、Ni、Hg等元素,这些都属于化学原料,是附近的工厂对土壤造成污染,锌污染是化合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土元研究论文

土元多肽就是土鳖虫提取物对于皮肤氧化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具体可以参考论文:《土元多肽抗氧化护肤作用研究》上面有实证论述

这个我知道,土元就是土鳖虫,农村人应该都见过,土元多肽,就是土鳖虫的提取物,它也是一种中药材,具体有什么作用,大家可以上百度上搜一下

研究稀土元素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稀土元素论文开头怎么写摘要:稀土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被誉为“绿色黄金”。稀土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论文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稀土元素与人体血清中所含某种酶的活性存在着很强的亲和力,其生物活性远远高于其他金属元素;而且含有某种单一或多种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很容易被人类利用,因而具有独特、广泛而巨大发展前景。论文综述部分从稀土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它和人体免疫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对现有成果进行了介绍。关键词:酶;作用;代谢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沙棘汁资源,对沙棘中一种叫做“肉苁蓉”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获得阶段性成果。

是很多合金的重要材料。缺少了稀土,汽车飞机等很多高科技东西都是废铁。

稀土元素是指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15个镧系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ⅢB族,同族中39号元素钇一般也看作稀土元素,同族中21号元素钪早期也有人把划入稀土元素,但多数研究者将它排除在外,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与稀土元素共生关系不密切,化学性质差别也比较大。稀土元素根据它们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某些差别可以将它们分成两组:从La到Eu称为轻稀土(LREE),或铈组稀土;从Gd到Lu,包括Y称为重稀土(HREE),或钇组稀土。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近似,电价以三价为主,故它们的地球化学行为近似。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原因在于:①离子半径有微小差别;②碱性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沉淀顺序和迁移能力有所不同;③形成络合物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能力也不相同;④它们被吸附的能力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的减小而减小。这样就造成了它们在自然界中发生一定程度的分离(即出现“亏损”和“富集”)而显示不同的分配特点。

(1)样品采集及分析

本次研究分别在川东南的南川、万盛、道真、武隆、石柱、黔江、酉阳、秀山、沿河,以及湘西的花垣、永顺、龙山、咸丰、宣恩等地共采集了210件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样品(图)。

从各个剖面选取了37件新鲜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每个剖面的样品自底部向顶部依次编号见表),主要岩性为砂岩、细砂岩,样品稀土元素分析在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分析与检测中心完成。样品破碎后研磨至200目,然后装袋备用。分析步骤为:称取40mg样品于Teflon溶样罐中,加入封盖后,静置2h后,于150℃电热板上溶样24h;加于150℃电热板上敞开蒸酸至近干;加1mLHNO3+1mLH2O密闭于120℃电热板回溶12h;用高纯H2O定容至40g;然后在仪器ICP-MS上进行测试,各标准样品(GSR-1,GSR-3,BHVO-2,BCR-2)及空白样品所测稀土元素的线性较好,分析误差基本都小于5%,很少大于10%,相同样品测试结果一致,测试结果准确可信。各测试样品最终结果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

表 川东南-湘西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μg/g)

注:数据测试在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分析与检测中心进行。

(2)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特征值

各沉积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化学参数见表和表。

表 川东南-湘西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稀土元素(μg/g)及地球化学参数

续表

注:陨石数据根据Leed球粒陨石(田彰正,1973);稀土元素总量∑REE=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轻稀土元素含量LREE=La+Ce+Pr+Nd+Sm+Eu;重稀土元素含量HREE=Gd+Tb+Dy+Ho+Er+Tm+Yb+Lu;L/H:轻稀土含量与重稀土含量之比;(LaN/YbN):LaN和YbN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比值;Eu/Eu*=Eu/(SmN×GdN)1/2;Ce/Ce*=Ce/(LaN×PrN)1/2;(Lan/Ybn):Lan和Ybn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比值。

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表明,在湘西的宣恩板寮、龙山水田坝、咸丰、永顺、花垣等地稀土总量(不包括Y)介于~μg/g之间,平均值为μg/g。在川东南的南川、武隆、道真、秀山、酉阳、沿河、石柱漆辽、黔江石会等地稀土总量介于~μg/g之间,平均值为μg/g。总体上,研究区志留系碎屑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都明显高于大陆上地壳的平均稀土元素总量值(μg/g),而比较接近北美页岩的平均值(μg/g)。

其中,LREE/HREE为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能够反映样品轻、重稀土的分异状况,在同一类岩石中,若该值较大,说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则相对亏损。川东南地区样品的LREE/HREE为~,平均值为,在湘西样品的LREE/HREE为~,平均值为,研究区都略高于北美页岩的比值(),表明研究区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相对亏损。

LaN/YbN是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分布曲线的斜率,反映曲线的倾斜程度。LaN/SmN、GdN/YbN分别反映了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LaN/SmN值越大,表明轻稀土越富集;GdN/YbN值越小,表明重稀土越富集。川东南样品的LaN/YbN为~,平均值为,湘西样品的LaN/YbN为~,平均值为,表明研究区样品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大。LaN/SmN、GdN/YbN分别反映轻稀土元素之间、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川东南样品的LaN/SmN介于~之间,平均值为,湘西地区样品的LaN/SmN介于之间~,平均值为,表明研究区轻稀土元素之间分异明显;川东南地区样品的GdN/YbN介于~,平均值为,湘西地区样品的GdN/YbN介于~,平均值为,表明研究区重稀土元素之间分异不明显。

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川东南地区样品的δEu为~,平均值为,湘西地区的样品的δEu为~,平均值为,研究区的δEu与北美页岩标准值(δEu=)较为接近;川东南地区样品的δCe在~之间,平均值为,湘西地区的样品的δCe在~之间,平均值为,两区的δCe值基本正常。

(3)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

采用Leed球粒陨石(田彰正,1973)标准值对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样品进行标准化,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类似,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分布曲线在轻稀土处具有较大的斜率,而在重稀土处较为平坦,Eu处出现一个明显“V”形,存在负Eu异常,表明沉积物的物源较为一致,物源相对稳定;从研究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图可以看出La-Eu段轻稀土配分曲线较陡、斜率较大,表现为明显的“右倾”,说明轻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较高;Gd-Lu段重稀土配分曲线较为平坦、斜率较小,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较低。

图 湘西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图 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4)稀土元素的物源分析

A.沉积速率

前人研究表明,稀土元素中各元素在电价、被吸附能力等性质上仍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环境的改变会发生分异,在海洋环境中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铈(Ce)和铕(Eu)与其他元素间的分离。REE大部分被结合于碎屑矿物或以悬浮物入海,碎屑或悬浮颗粒在海水中停留时间的差异是造成REE分异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悬浮物在海水中停留时间较短时,REE随其快速沉积下来,与海水发生交换的机会少,分异弱,这种沉积物的页岩标准化的REE配分模式比较平缓,Ce呈正常型或弱负异常,曲线斜率Lan/Ybn值为1左右。当悬浮颗粒在海水中停留时间较长,即其沉降缓慢,促进了更细颗粒中的REE分解作用,使带入海水中的REE有足够的时间被粘土吸附、与有机质络合和进行相关的化学反应,导致REE的强烈分异,沉积物中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含量上轻、重稀土元素出现亏损或富集,Lan/Ybn值明显大于1或小于1,Ce也发生选择性分异,氧化环境中易呈Ce4+沉淀,具显著负异常,而缺氧条件下负异常消失,甚至出现正异常。因此,可以认为REE的分异程度是沉积颗粒沉降速率快慢的响应。基于海水中粘土等细碎屑悬浮物是有机质和REE共同的“宿主”,有机质又是REE最强的吸附剂之一,二者具有共同的沉降速率。

本书将REE的分异程度作为一种指示剂来表征沉积物沉积速率。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Lan/Ybn值在~之间,均值为(表),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Lan/Ybn值在~之间,均值为,从川东南到湘西地区Lan/Ybn的值逐步降低,表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有增加的趋势,反映了距物源近的特点。海水中有机质主要以颗粒状或细颗粒等形式沉淀,沉积颗粒的沉降速率对有机质的聚集和保存影响显著。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期沉积速率普遍较高,使得龙马溪期沉积的有机质聚集和保存,这一点在前人对本区的有机碳含量研究上也有体现。总体上看,川东南地区沉积物的沉积速率较湘西低,表明湘西更接近物源区,其海水深度也较浅。

B.稀土元素对物源的指示意义

稀土元素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非常短,能够快速进入到细粒沉积物中且不发生分异,能更好地保留源区的地球化学信息(杨守业,1999;Cullers,1988),因此对沉积物具有示踪意义。杨守业等综合前人研究,认为控制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最主要的因素是物源。在稀土元素示踪物源研究中,应注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的几何形态,而不是稀土元素的绝对丰度(赵振华,1997)。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往往从配分模式曲线的特征来判断物质来源。相同来源的物质往往具有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所以,在物源示踪研究中,稀土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反映盆地物源区性质的指标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源自上地壳的稀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稳定和明显负Eu异常等特征(McLennan,1995;Bhatia,1986)。本书做了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稀土元素样品Leed球粒陨石标准化的配分模式曲线(图,),稀土元素总体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稳定、明显的负铕异常等特征,样品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均属轻稀土富集型,Ce基本正常。从研究区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判断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的物源一致。总体显示出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与上地壳基本一致的分布模式,说明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期沉积岩的原始物质应源自上地壳。

李双建和张廷山等对黔中隆起北侧的贵州习水喉滩、綦江观音桥志留系石牛栏组灰岩和靠近雪峰山隆起西北侧的湖南石门磺厂志留系罗惹坪组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张廷山,1998;李双建,2008)。比较显示研究区地区的REE配分模式与石门磺石的罗惹坪组泥岩的REE配分模式(笔者采用Leed球粒陨石对参考文献中的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十分接近(图为本书数据,图中的方形样品为贵州习水;三角形为湘西样品;菱形样品为湖北石门样品),都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存在明显负Eu异常,Ce基本正常。且稀土元素各种特征参数比值都很接近,说明研究区与石门磺石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而川东南地区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与靠近黔中隆起的贵州习水喉滩、綦江观音桥石牛栏组灰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存在明显的不同。表明研究区与石门的罗惹坪组应为同源,而与贵州习水喉滩、綦江观音桥石牛栏组应不同源。

图 湘西小河坝组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图 湘西地区侵入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据刘钟伟,1994)

前人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震旦纪-早志留世沉积时期,黔中隆起接受的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并且在其北侧未见有侵入岩体的报道,小河坝期若是黔中隆起向川东南地区提供的物源,那么在川东南地区的小河坝组砂岩应该体现碳酸盐岩作为物源的沉积记录,本次对研究区稀土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小河坝组砂岩物源区应为沉积岩与碱性玄武岩的混合区,所以物源只能是来自雪峰山隆起。同时与刘钟伟对湘西地区古丈、芷江、沅陵、怀化及通道一带侵入在新元古界板溪群(局部为下震旦统)中之北东向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图)。说明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来自雪峰山隆起的新元古界板溪群及其侵入岩体。

据前人研究成果,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来自雪峰山隆起南西段的古丈、芷江、沅陵、怀化及通道一带的新元古界板板溪群及其侵入板溪群中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及中-基性喷出岩。小河坝组砂岩重砂矿物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Bhatia et al.(1983,1986)在对澳大利亚东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中砂岩和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总结如表。该表系统地揭示了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和物源区类型。本书数据与表中数据对比显示,本区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区与活动大陆边缘抬升基地类型相近。

表 不同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盆地杂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多表现明显负异常,应用上述稀土元素的特征进一步判断物源区的性质:根据轻重稀土比值与稀土总量图解(La/Yb-∑REE图解,底图据Alleyre,1978)。其投点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和碱性玄武岩的交汇区,仅少数几个样品落在了沉积岩区(图)。说明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的源区主要为沉积岩和碱性玄武岩混合区。

C. GdN/YbN比值与源区特征

在地球演化初期,Gd含量较高,随着元素分馏作用,Gd含量越来越小。Gd/Yb的比值也就随着地层时代的变新而逐渐变小(Taylor,1985;Mclennan,1993)。以Gd/Yb等于为界,太古宇的Gd/Yb比值常大于;而后太古宙的年轻地层则小于。由于Gd和Yb在沉积过程中受地质作用的干扰较小,一旦封闭到沉积地层中,它们的含量就很难改变,因而可用它们判别母岩的特性。同样Gd/Yb的比值也是一个常用的判断沉积地层相对时间的方法,它具有随着地层时代的变新而逐渐变小的特点(邵磊等,2001)。

图 川东南-湘西志留系小河坝砂岩La/Yb-∑REE图解(底图据Alleyre,1978)

川东南-湘西地区小河坝组砂岩37件Gd/Yb比值分析表明(图),总体以为界,样品数值全部在~,比较集中。可能反映其源岩类型比较单一。约76%的样品小于。表明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的源岩地层时代主要以后太古宙地层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太古宙地层的源岩。

图 川东南-湘西地区小河坝组GdN-GdN/YbN关系图

世界上,90%以上的稀土资源都在我国,而稀土资源的作用范围非常广,从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生活用具,到能源应用,都离不开它。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当然,它还有许多其他价值,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总之,掌握了稀土资源,无论是在科技还是生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