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来以人文发达著称的法国,历史沉积深厚悠久,文化精英层出代兴。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洋溢于文化界的活泼而宽松的气氛,又极大地激励着文艺家思想家放手创作,著书立说。因此,每一季度,法国都有几千种图书出版,发行流通于业已充盈的文化市场。与此相应,图书评论也异常繁荣,按照评论对象和读者指向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刊登在各种报章杂志上。在有全国影响的书评专门杂志当中,《读书》是引人注目的一种,在读者中影响颇大。与《文学杂志》、《文学》、《批评》、《欧洲》等精英杂志不同,《读书》把自己定位于普及性的书评读物。它面向大众,立足于一个新字,将最近出版的新书,尽快地评介给普通读者,给这些前往书山览胜的人们,开辟出一条捷径。法国各家声名赫赫的精英杂志,也都有相当篇幅提供给文评书评,但这些评论文章学术性很强,大半是教授写给教授看,一般读者若是没学过符号学、阐释学,不了解海德格尔、德里达,根本读不成行。《读书》杂志则尽量回避这股高不可攀的学院气,力求办得清新活泼,平易近人,在精英文化和消费文化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读书》与精英杂志在指导思想上的这种不同,单从封面就可以看出:精英杂志的封面设计,大多朴素无华,纯净淡雅的底色上,仅印一个期刊名称而已,若是混到其他刊物中,很不起眼,因而有一副孤芳自赏的架势,随你爱看不看。《读书》杂志则不然,每一期封面都赫然登出知名作家的特写彩照,并用醒目的红字标出该期要目,摆到书店的架子上,好像在那里招手叫着"快来快来",即使再粗心的读者也不会错过。精英杂志大多要去大学图书馆或者拉丁区的书店才能找到,而《读书》则陈列在巴黎的每个街心报亭中,一年中重要几期的招贴画,甚至地铁车站的广告招板上都能看到。因为读者面广,发行渠道通畅,《读书》作为文化刊物,在一般公众中及在法国国外,知名度有时反要比精英杂志大。比如在我国知识界,就有很多人知道这本杂志,一家著名的人文杂志,在它为法国文化动态所设的专栏中,也直接以《读书》上的文章为蓝本,参照引据之间,给这本杂志蒙上了某种文化权威的色彩,这大约倒是《读书》的编撰者们所始所未及的。《读书》创刊于1975年,每年出版十期,到2001年年底,正好出满300期。杂志每期大约120页,固定栏目很少变更,从创刊起一直延续至今,而各期之间,各个栏目的比重也大同小异,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篇幅较长的专栏主要有:"访谈"、"调查"、"案宗"、"史料"、"作家世界"、"法国小说"、"外国小说"、"经典作品"以及"传记"等等,以评论文学类书籍为主,旁及艺术、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类人文学科,对科普读物也时有介绍。"访谈"、"调查"、"作家世界"、"法国小说"等几个栏目,主要介绍在法国轰动一时、灸手可势的作家,评论他们最近出版的新作,是每期杂志用以招徕读者的重头戏。以2000年及2001年"访谈"专栏为例,杂志采访的对象,有哲学巨子保罗·科利,有文学怪才米歇尔·伍雷白克,有文坛元老阿兰·罗勃-格里耶,有政论宿将雷吉斯·德布雷等数人。这些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出台助阵,本身就是杂志品位质量的一种保证。而每次采访,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专题,有导向,力图触及当前文化界的核心和热点。比如2000年10月289期采访保罗·利科,是以他刚刚出版的《记忆历史遗忘》一书为话题,探讨恶、罪、正义、历史等伦理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而2001年10月299期采访阿兰·罗勃-格里那,则是因为这位新小说主帅,在退隐近20年后,以一部《恢复》走回文坛,重新成为法国文化视野的一个焦点。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作品常常深奥复杂,寥寥几行书评很难萃取精华,长篇大论又与杂志的风格旨趣相左,而"访谈"专栏开辟了一个对话空间,以交谈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邀请作者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表明见解,抒发感想,使读者不见其人却得闻其声,亲聆哲人文士们的关注所在,在直接和灵活上,实为其他书评体裁所无法比拟,确是一种得宜的编辑策略。图书市场每年出版的书籍成千累万,书评杂志不能本本俱到,取此舍彼之间,自然隐含着价值评判。而为引导读者购书读书起见,杂志对它选评的各本书,常常要分一个高下优劣。《读书》杂志也不例外,它把进入自己目录的所有新作,分成佳、优、良、中、差、劣六档,分别用四根羽毛、三根羽毛、两根羽毛、一根羽毛、一根断羽、两根断羽标识。近年《读书》评论的倾向是品优不品劣,对待新书的态度,大率显精华而隐糟粕,喝彩多而骂座少,所评图书多列于三羽、二羽之间,打入断羽是极为罕见的。在这种倾向品优的评论气氛下。杂志定期刊登季度畅销书榜,向读者介绍各类图书中卖得最好的前十二名,比如289期的最佳回忆录排行榜,291期最佳外国小说,292期最佳连环画,293期最佳艺术图书,297期最佳日常实用书等等。这种新书排名活动的高潮,是每年12月-1月刊上的"年度二十本最佳图书",由杂志编辑与知名评论家一道组成评委会,聚会在巴黎圣日耳曼广场旁的双丑咖啡馆,对上一年度所有新书中的佼佼者,不分体裁类别地进行评选排次。1996年至2000年高居榜首的五部作品,分别是凯特·阿金森的《博物馆的幕后》,蕾蒂·萨瓦里尔的《幽灵为伴》,米歇尔·伍雷白克的《基本粒子》,让·艾什诺兹的《我去也》,和柳斯查尔德·卡布辛斯基的《乌木》。在入选《读书》"年度二十本最佳图书"中,文学作品受青睐,上面提到的五部作品中,前四种都是小说,而2000年度的二十顶桂冠,也被小说拿去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则由纪实报告,政论艺术图书,哲学著作,回忆录,字典工具书平分秋色。《读书》这种年度和季度的评选工作,自然受到了图书市场行情,新闻媒体宣传,文学奖项颁布,以及文化时尚走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常不免夹些捧场媚俗的气息在里头,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年新书的真实价值,我们缺乏历史距离,还很难做出判断。但是,这个传统从1975年杂志创刊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却实在不失为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法国文化界风云起落的一个晴雨表。在法国数量众多的文坛杂志、书评杂志中,《读书》既不追求高深人,又不流于浮泛,用大量有声有色的书评文章,招来数量可观的读者,在文化前台能够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其成功之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本杂志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以评论文学新书为要务,但同时向人文科学,向各行各业的文化产品敞开大门。它立足于当今巴黎文化,但又能把眼光放开,综观千年历史,横览东西文化。因此,它的评论范围非常广泛,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而混杂的多声部空间,这在欧陆中心主义根深蒂固的法国文化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读书》一期杂志之中,传到读者耳中的,有上个星期罗勃-格里耶在诺曼底乡间别墅中的滔滔高论,有一千年前平安时代日本宫女在琵琶湖畔的浅唱低吟,有欧洲电视文化节目的象征人物追忆他20年前对纳勃科夫的一次采访,有名不见经传的电脑工程师讲解他新开发的一套自动作诗软件。《读书》杂志的这种开放精神,使它在传播文化评介文化上,很好地完成了媒体的连通功能,不仅为许多渴望获得新知识、了解新观点的读者,建立了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和向导,更替那些力图推出新作家、新作品的出版社和文化机构,提供了一条走向公众的途径。据《读书》主编皮埃尔·阿苏里纳介绍,各个出版社向杂志编辑部寄发的待评新书,每天都有20邮箱之多,这与它每期高达12万册的发行量一样,大概都可以看作这本书评杂志获得成功的一个标志吧。(中华读书报)
央视《读书》推荐的书:
1、《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中,莫言用十二个故事,讲述了获得诺奖后八年的里里外外。十二个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澡堂子到网络空间。这一次,莫言的笔触延伸得很长、很远,但距离你我又是前所未有的近。
2、《烟火漫卷》
无论春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上卑微的生灵。穿行在《烟火漫卷》中的每个凡人,几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建国驾驶的爱心救护车,仿佛人性的犁铧,犀利地剖开现实的种种负累,满怀忧患地钩沉历史深藏的风云。
3、《钱锺书选唐诗》
《钱锺书选唐诗》的底本是1983年到1991年间,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的一部唐诗选手稿,其后近四十年,这部手稿从未对外公布。此次首次出版,人文社编辑部对手稿进行了必要的整理,对照《全唐诗》校勘了诗歌正文,增加了诗人小传和难解语词注释,撰写了出版后记。
4、《夜谭续记》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夜谭十记》的续作,仍援原例:四川人以四川话讲四川故事。内容为四川十来个科员公余之暇,相聚蜗居,饮茶闲谈,摆龙门阵,以消永夜。仍以四川人特有之方言土语,幽默诙谐之谈风,闲话四川之俚俗民风及千奇百怪之逸闻趣事。
5、《伊卡狛格》
《伊卡狛格》是.罗琳最新推出的儿童文学作品!这原本是一部私藏十年的童话作品,罗琳将其作为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
该书校勘《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诸书中的文字,考释其中的部分词语,将校勘与训诂结合,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文献知识,用丰富的材料校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和句读错乱,考辩音训异同,疏通全句,正确反映原意,校释精审,是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词语的重要参考书。又附研究汉代碑文的《汉隶拾遗》一种。
这类杂志有:商界品论、商业评论、商界时尚、商界等等,你可以登录千秋过刊网查看详情。如有疑问,客服会耐心为您解答。
有商业周刊中文版、第一财经周刊、哈佛商业评论、深案例、定价战略与战术等,这些杂志都值得推荐,对学习管理和经济类的人士有一定的帮助。
文章内容丰富而全面,包括对企业咨询实践的总结,中外知名领导人和学者的见解,以及对世界顶级公司ceo和商业精英的独家采访。从最新的前瞻性观点到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的经典文集。该季刊关注中国,也关注世界。HBR的简体中文版本与英文版同步出版。
中国读者可以在原版中阅读HBR的主要内容,分享世界上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同时,杂志30%以上的内容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案例分析、行业研究、管理教学等成果。更多本土内容的加入,更适合指导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满足中国读者的需求。该杂志致力于为中国各地的企业家和对财经感兴趣的人提供深入、生动、有趣、前沿的商业报道,提供清晰的财经趋势和新鲜的商业信息,使商业报道变得轻松有趣。
主要栏目包括观点、封面故事、第一财经商业评论等。同时,还设有 "趣闻"、"研究"、"故事"、"态度"、"语气 "五个栏目,供大家在不同的栏目中阅读。商业周刊》中国版是《彭博商业周刊》的中文版,由全球获奖的新闻团队、国内强大的财经编辑团队和商务部权威机构提供的专业信息共同打造。中国商业周刊》的定位是 "全球视野,全球商机",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全球化和新经济新时代有洞察力和兴趣的商业新贵。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商业经济》是黑龙江省商务厅主管,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和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办,《商业经济》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经济类综合期刊。本刊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为丰富本刊刊发内容,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及可读性,扩大本刊影响力,现正在面向社会各界诚征优秀稿件。 信息含量大,出版快捷,于每月10日、20日出版。栏目辟有专家论坛、振兴龙江、经济理论、改革探索、财经纵横、经营管理、营销策略、金融证券、工作研究、服务产业、网络经济、校园聚焦、经济与法等。
百度下360读者网里面有《读者》杂志的在线阅读版块,基本上在杂志出版一个星期后就更新了,我经常在上面看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刊 名:读书刊 期:月刊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执行主编:黄 平 汪 晖 总 编:汪季贤 社 址:北京美术东街22号 邮 编:100010 电 话: 国际刊号:ISSN 0257-0270 中国刊号:CN11 1073/G3 邮发代号:2-275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并一向以引领思潮闻名全国。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大都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物。《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杂志!《读者》是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主要栏目《读者》 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人物:人物、名人轶事;社会:杂谈随感、话题;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读《读者》已经20余年了,虽中间由于各种原因而中断过,但一有时间就会买来几本。 《读者》中很多我都喜欢看,一般是从头看到尾,它是心灵的导师,给你人生每个阶段予启发,记得很早读到一篇散文有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远航,不需要是否能靠岸,只要向着岸一直不停到划,就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一生”,这句话时时印在我的脑海里,指引着我,不要因为失败而悲伤,而要在坚难中努力前行。 头友们,你们在《读者》里读到好的句子呢?可以分亨一下吗? 我初中的时候在读者的合订本上看到一篇文章《赵美萍:用苦难书写人生》,非常动容。 故事的主人公只有小学文凭,因为生父过世,家庭贫困,十三四岁便在采石场上砸石挣钱。一个年幼的女孩,从小就生活在烈日的暴晒和生活的折磨之下。 而后,赵美萍外出打工,做过饭店服务员,缝纫女工,销售等。漂泊的人生没有抹去她对文字的热爱,打工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每天写文章,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还获得了不小的奖项。 她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是成为《知音》杂志的编辑。虽然现在的知音体为人诟病,但不得不否认她以小学文凭成功应聘的勇气与能力。 时隔数年,2015年我到武汉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楚河汉街看到了“知音大厦”,一时间真的觉得十分感动,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为自己热爱的事物奉献这么多,真的有人在做着你做不到的事。 这篇文章算得上是我年少时光的人生导师,励志而真实。后来我还看了赵美萍的自传体小说《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更觉得人的生活有无数种可能。 很喜欢以前《读者》杂志上的文章,总是那么温暖人心,让人伤感又让人感动,比如我到现在还记忆深刻的有这么几篇: 1.《小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等爱情类文章,看了都会让人想哭的冲动! 2.《母亲的账单》《当你们老成我的孩子》等亲情类文章,看了会让我们陷入沉思,更加懂得感恩! 3.《一碗清汤荞麦面》《车过秦岭》等平凡人的故事,看了会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4.《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蠢人的天堂》等哲理类文章,给我们带来智慧的启迪,进一步 探索 人生的真谛! 总之,《读者》上的文章都比较正能量,曾经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精神食粮! 《读者》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好多年的老朋友了,很多年前就开始收集《读者》刊物,有时候实在买不到的时候,就去买精华版。可惜的是,足足有两大箱被人偷走了,每次想起来都会难过。 《读者》里面的内容我都是喜欢,有时候会把以前的拿出来,重新看一遍,回味无穷。要说最喜欢的就是【文苑】这个栏目,特别是卷首语的文章。 《读者》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那些年很多人的陪伴,它以朴实无华而又真诚的面貌,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当现今网络阅读泛滥,人们不再需要杂志的时候,偶尔手捧一本带着墨香的《读者》,就像回到了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它还是那么深刻、厚重、敏锐地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读《读者》快已二十多年了,基本上每期都买。 《读者》这本杂志可以说是中国所有杂志中的老大,创刊以来,一直备受青睐。 《读者》这本杂志的文章优美,很具正能量。我最喜欢看《言论》这一篇,几乎每一次买《读者》都是先翻开《言论》这一篇来看。为什么呢?因为《言论》是很多思想的结晶,他幽默、深刻、风趣,具有先进性又有风味性,还具有很大的很多的正能量,让人学会了很多东西、了解了很多东西、解决了很多问题。 我家订了读者.半月一次送上门.读者.我喜欢.里边内容都写的美.我已留着一大纸板箱子.永远可以读.我最爱的书是.读者。 从小到大一直喜欢《读者》,常年订阅,关注《读者》公众号,读《读者》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最喜欢《读者》里“ 情感 ”和“名家”这两个专栏里的文章。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现在的高考,语文阅读量很大,从小阅读《读者》对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润物无声的滋润着,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很大。我们一家三口喜欢《读者》没有理由。 可算找到知音了、这个话题是我多年的盼望,我爱《读者》到嗜好的程度,看到过好的文章太多了、无法列举、让我醒悟的文章太多了、感叹竞然有这样一本杂志、精采坚持了这么多年、成为了美丽传说。希望今后多多讨论这个话题、谢谢编辑。 最喜欢读者文摘,有人多明人的摘录,海子的,,汪国真的,,, 小时候最喜欢读者,因为里面有漫画。上学了,最喜欢读者,是因为里面作文的素材。现在喜欢读者,喜欢里面的杂谈,因为多少有一些人生的共鸣。
智族GQ杂志在每月10号左右出版。
GQ 是关于时尚、风格、时事及男人事物的杂志。每期呈现世界知名设计师的最新时尚、精彩的
小说、 最新的趋势,报道顶尖运动员、刊出最炙手可热的女明星照片,介绍美食和最热门的旅游地点,以及最好的健康、 健美塑身和性的建议。
GQ 是全球知名的男性时尚生活杂志,1952年创刊。这几乎是一本没有任何缺点的杂志,总会不过不失,每个男人都会在其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GQ 广泛报道男性流行时尚,生活品味,新知逸闻,两性话题,运动健身等隽永又实用之精彩内容。
扩展资料:
刊物特点:
《GQ智族》创刊以来着力于宣传推广,宣传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机场、书报亭、地铁、会所、写字楼、影院、健身房等具有影响力及目标受众消费出没的高端场所。
GQ中文版创刊以来,一直通过强密度的户外广告,配合极具创意的表现形式,在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制造“城中话题”的推广效果,例如巨型投影包楼、整街滚动灯箱等,GQ封面明星将会成为宣传推广的视觉构成。仅创刊号就投入上千万市场推广。
《GQ智族》的目标是占据中国男性月物市场第一的位置。创刊半年即达到目标。
《GQ智族》的发行网络遍及北京,上海,广州等直辖市/省会等中国18个重点城市。依托Conde Nast China的平台,《GQ智族》将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男性月刊,拥有中国的最大的路牌,地铁等杂志宣传推广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GQ
“GQ”一般指2009年康泰纳仕主办的杂志,内容着重于男性的时尚、风格、文化,也包括美食、电影、健身、性、音乐、旅游、运动、科技、书籍等文章。
它是全球知名的男性时尚生活杂志,于1952年创刊。GQ广泛报导男性流行时尚,生活品味,新知逸闻,两性话题,运动健身等隽永又实用之精采内容。
杂志《GQ》的定位:
GQ杂志作为当前世界排名第一、最具影响力的男性时尚杂志,创刊号于2009-10-12发售,即以精美的制作,深入的报道,超越国内其它男刊,在影响力和关注度方面跃居国际男刊第一,在广告商及读者群获得极高的信任度及美誉度,它将对中国精英男性的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涵纳了当下中国活跃的绅士群体的主流生活态度,迎合了他们渴望享受卓越生活的愿望,为拥有国际视野,独特视角且兼容中西方文化的成功男士提供了一本终极男士生活典则。《智族GQ》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本杂志的诞生,更是一场极有历史意义的革新。
中文版GQ杂志《智族GQ》由中国新闻社下属《智族》杂志社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联合推出,11月2日在中国内地隆重面市。中文版除了大陆版的简体字版的,还有台湾出版的繁体字版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GQ
智族GQ8月刊邀请的明星是蔡徐坤,从杂志公布的照片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蔡徐坤的妆发状态和精神状态以及皮肤状态都很不错。
gq指的是杂志。
《GQ》是2009年康泰纳仕主办的杂志,内容着重于男性的时尚、风格、文化,也包括美食、电影、健身、性、音乐、旅游、运动、科技、书籍的文章。GQ,已成为全球男士时尚代名词。
刊物定位:
GQ杂志作为当前世界排名第一、最具影响力的男性时尚杂志,创刊号于2009-10-12发售,即以精美的制作,深入的报道,超越国内其它男刊,在影响力和关注度方面跃居国际男刊第一,在广告商及读者群获得极高的信任度及美誉度,它将对中国精英男性的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涵纳了当下中国活跃的绅士群体的主流生活态度,迎合了他们渴望享受卓越生活的愿望,为拥有国际视野,独特视角且兼容中西方文化的成功男士提供了一本终极男士生活典则。《智族GQ》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本杂志的诞生,更是一场极有历史意义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