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侧重基础知识考查 旨在语言综合应用 光明日报社《考试》 2001年9月2. 2001年高考英语科试题卷印象 《试题研究》2001年10月(第21期)3. 复习课课型应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能性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1年11月4. 完形填空题的复习重在解题思路的指导 《试题研究》2002年4月(第9期)5. 建构不同阅读策略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获全国中小幼创新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5月6. 选择有效阅读策略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获广州市中小学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2年10月7. 灵活运用阅读策略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国英语教学改革与思想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8. 2003年高考英语科试题卷详解 光明日报社《考试》 2003年9月9. 《建构可持续阅读策略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获广东教育学会2004年度学术讨论会“TCL”二等奖 2004年12月 1.《最新英语自学多用词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2年10月 编委2.《英汉美国俚语大辞典》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8年5月 编写人员3.《英语常用词手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8年10月 编写人员4.《汉语常用成语英译手册》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2年8月 副主编 1.《英语语法讲与练》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7年7月 与人合作2.《破译高考英语难题》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 独立编写3.《中学生英语诗歌精选》(译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年8月 独立翻译4. 《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第二辑·英语》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与人合作 1.《清华英语》1A(基础教育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主编2.《清华英语》1B(基础教育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主编3.《清华英语》2A(基础教育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主编 1.《最新英语模拟高考试题精选》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6年8月 主编2.《高考英语全新题型—整体夺冠》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独立编写3.《NMET听力步步高》(1-3) 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1999年9月 独立编写4.《高考英语复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 独立编写5.《初中英文阅读200篇》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8月 独立编著6.《高中英文阅读300篇》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8月 独立编写7.《大学英文阅读100篇》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0年10月独立编写8.《高考英语听力直通车》(1、2) 珠海特区音像出版社 2001年6月 独立编写9.《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与详解》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独立编写10.《高考英语听力导航》(上、下) 广州音像出版社 2001年9月 独立编写11.《NMET高考英语听力理解》 开明出版社 2001年8月与人合作12. 《2002年“3+X”高考指南·英语》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1年10月独立编写13. 《高中英语阅读268》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独立编著14.《高考综合能力总训练·英语》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年11月独立编写15.《高考英语听力冲刺1000题》 西安外语音像出版社 2001年12月独立编写16.《单项填空与听力测试》 开明出版社 2001年12月独立编写17. 《高考英语(II)》 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年3月 独立编写18.《初中英语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19.《高中英语看图作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20.《初中英语写作指南》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21.《高中英语写作指南》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22.《高中英语应用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23.《高中英语记叙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主编24.《高中英语描述文快速写作》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主编25.《高考英语快速写作指导与范文》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主编26.《写作—短文改错与书面表达》 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2年2月 主编27.《掌握英语》·高一年级(上)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与人合作28. 《中考英语阅读必读》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独立编写29. 《高考英语阅读必读》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独立编写30.《掌握英语》·高一年级(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与人合作31.《高考轻舟》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与人合作32.《掌握英语》·高二年级(上)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与人合作33. 《全新讲解·英语》(新课标) 南方出版社 2004年8月 独立编写34.《高中新课程英语课本英汉全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年8月 独立编写35. 《高考必胜·英语》VCD版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4年9月与人合作32.《掌握英语》·高二年级(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 与人合作注:以上所列仅为主要作品。
已经开会了,但不见公示
之前试过打广东教育学会的电话,整整1个小时都是“正在通话中”,天哪,有那么忙吗?!好不容易接通一次,居然响起刺耳的“嗡嗡”声,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名堂!!!交了评审费却迟迟不公布评审结果,“广东教育学会”浪得虚名!
就是!到现在还不公布结果的!我们交了评审费了,我们有权利知道此次论文评选的结果。但是,组委会好像装疯卖傻,并且我也试过打广东教育学会秘书处的电话,可不是打不通,就是没有人接电话!不知他们怎样搞的!建议:以后抵制广东教育学会的一切学术活动!
1、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袁奎荣等) . 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观赏石(袁奎荣,邹进福等),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青海锡铁山隐伏铅锌矿床预测(袁奎荣,肖垂斌,陈儒庆等).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100 万中国南方部分地区隐伏花岗岩分布与预测图(袁奎荣,刘家远) . 桂林: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花岗岩与石材开发(袁奎荣,邹进福) . 桂林: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88 1、 花岗岩构造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围岩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华南隐伏花岗岩预测与地体构造关系及其找矿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个旧- 大厂及其外围地区锡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找矿远景研究. 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参加与领导),1981~ 、东准噶尔富碱花岗岩地质意义与含矿前景研究. 国家三O 五项目(与刘家远等),1992~1995. 1 、普通岩石学简明教程(俄) (翻译其中一部分) . B1B1 祖布科夫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轻金属冶金译文集(俄) (翻译其中一部分) . 中南矿冶学院情报室.3 、国外磷矿文集(俄) (翻译其中一部分) . 北京: 地质出版社.4 、核原料地质概况(英) . 奈尔格尔著. 二机部内部出版. 1 湖南丁宁湾伟晶岩与稀有元素成矿关系(内部) . 湖南望湘花岗岩与稀有元素成矿关系(内部) . 湖南千里山花岗岩与有色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内部) . 广东某地角闪斜长煌斑岩与铀矿成矿关系(内部) . 广东某地花岗岩与热液铀矿成矿关系(内部) . 某地铀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内部) . 华南某地花岗岩及其所含锆石变种的初步研究(与林绍标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科研论文集, 华南某地地洼型花岗岩的特征. 全国岩矿会议论文集,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时代及平桂地区锡矿成矿时代问题(与吴正阳合著) . 冶金部地质科研会议: 锡矿专辑,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特征及其成因问题(与何柏安合著) . 冶金部地质科研会议: 锡矿专辑, 岩浆岩地区断裂构造的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中南309 队专题报告, 不同成因花岗岩类的特征及其工作方法. 中南309 队专题报告, 岩组分析基础. 二机部230 研究所专题报告, 广东海南石碌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与李公时、梁金城合著) . 中国南方富铁矿资料汇编, 鄂东南某富铁含矿断裂带的初步研究(与王祖宣、陈兰桂、侯光汉、易诗军合著) . 地质力学论丛.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7 (4) . 又见: 岩组分析方法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岩组图的制作法. 岩组分析方法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海南石碌铁矿的成因及富铁矿与构造的关系(与侯光汉、李公时、梁金城等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7 (3) .18 海南岛西部海西地槽的发现及其对铁矿的意义(与梁金城、朱敏达、李公时、侯光汉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7,(3) . 又见: 冶金部地质司冶金地质科研成果(摘要) 汇编, 新疆阿勒泰铁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问题(与陈兰桂等合著) . 冶金部专题科研报告, 新疆阿勒泰海相火山岩及其与铁矿的成因关系(与易诗军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9,增刊. 又见: 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从海南石碌铁矿六、七层的构造分析谈石碌铁矿几个地质问题(与梁金城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9,(3) .又见: 全国铁矿科研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再论海南岛与大陆东南沿海的海西地槽与铁矿找矿问题(与梁金城、朱敏达等合著)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0,(3) .23 姑婆山里松花岗岩原始形态恢复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1,(1) . 又见: 南岭花岗岩学术会议资料, 海南岛西部阳起石岩—变质火山岩的原岩恢复问题(与李公时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1,(2) . 又见:湖南地质学会论文集———矿物岩石专辑, 海西花岗岩的初步研究(与杨心宜、梁金城等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1 (3) . 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南京: 1982) 宣读.25′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Hercynian granites of South China. 姑婆山锅状花岗岩基的构造分析. 全国第一届显微构造与组构会议资料. 又见: 南京国际花岗岩会议论文摘要汇编,′The structure analysis of pan - like granite of Gupushan. 花岗岩体中断裂构造的初步研究. 全国第一届显微构造与组构会议论文汇编. 又见: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2,(2) . 构造地质论丛,1985,(5) .28 华南花岗岩类中Ⅰ型- S 型与磁铁矿成矿系列- 钛铁矿系列的不固定关系(与杨心宜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2,(3) . 又见: 南京国际花岗岩会议论文摘要汇编,′The unf ix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 type - S type and magnetite series -ilmenite series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华南花岗岩断裂带热液银金矿床的几个地质问题(与梁金城、邓燕华、盛云台、张乐凯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3,(3) . 又见: 冶金工业部黄金情报网: 银金矿产选集(2),或成都: 全国第三届矿床会议论文, 中国南部花岗岩在锡成矿中的作用(与杨心宜合著) . 南宁: 国际锡矿地质学术讨论会交流. 又见: 国际锡矿学术讨论学术论文摘要汇编,′The role of granites in tin metallogenesis of South China. 断块构造对中国南部花岗岩内生锡矿的控制作用(与杨心宜合著) . 北京: 首届全国断块构造学术讨论会大会交流.又见: 断块构造理论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The tectonic envi ronment and endogenic tin metallogeny of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Yuan Kui rong and Yang Xinyi,Greece : The Crust, Gneissic Orientation St ructures in granitoids and thei r genesis. Greece : The Crust, 陆缘地体增生构造的多期活动——华南含锡花岗岩的大地构造成矿环境(杨心宜合著) . 澳大利亚: IGCP - 220 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Multiperiodic activation of the accretionary st ructure in the continental marginal terranes - geotectono - metallogenesis environment of tin - bearing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花山岩套的成岩成矿特征在华南中生代花岗岩锡成矿演化上的意义(与金跃群、杨心宜合著) . 瑞典: 第六届国际矿床会议,′Signif icance of metallogenetic and diagenetic f eatures of Huashan suite to tin mineralization of Mesozoic granites in SouthChina. 陆缘地体增生与广西花岗岩类及其成矿的关系(与杨心宜合著) . 南京: 国际大陆边缘地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又见: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8,(3) .36′Accretion of coutinental marginal terrances and the granites in Guangxi with relation to metallogencsis. 个旧—大厂地区隐伏花岗岩及找矿意义(与王玉梅、刘生合著) . 桂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钨锡矿床会议交流. 又见: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30 周年校庆论文集, 有关广西花岗岩的几个地质问题(与刘生合著) . 广西地质学会年会资料, 花岗岩内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围岩关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 广西地区隐伏花岗岩预测及锡矿找矿意义(与王玉梅、杨心宜合著) . 桂林: IGCP - 220 项目第四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宣读,′The prediction of hidden granites and it’s signif icance f or exploring tin ore deposites in Guangxi areas, 大陆地体增生、演化对花岗岩构造环境及特征的制约(杨心宜、沙连堃合著) . 广州: 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学术讨论会宣读,′Accretion and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terrances as a cont rol over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in South-eastern China. 隐伏花岗岩和矿床预测与地体关系(与杨心宜合著) . 南京: 第四届环太平洋国际地体构造学术会议论文,′Terranes in relation to hidden granite and ore prediction. 二叠纪以来中国主要大陆块漂移特征(与郭福祥合著) . 南京: 第四届环太平洋国际地体会议论文,′Drif t properties of the main continental blocks of China since Permian. 花岗岩隐伏“体中体”的预测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四川眉山: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隐伏花岗岩“顶上带”综合模式与深部找矿. 南京: 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学术讨论会论文, 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与王玉梅、杨心宜、刘家远合著) . 华盛顿: 28 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Hidden granites and exploration of deep ore deposits. 花岗岩与石材开发(与邹进福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 (1~4),1990 (1~2) .48 地体构造对中国金矿成矿特征及规律的制约(与杨心宜、刘生合著) . 沈阳: 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ont rol of terrane tectonic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 patterns of metallogenesis of Chinese gold deposits. 广西平桂地区隐伏锡矿预测及其找矿效果(与刘文龙合著) . 西宁: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 “顶上带”在预测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中的重要意义. 西宁: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 花岗岩与石材开发(与邹进福合著) . 西宁: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 岩浆侵位定位构造分析———隐伏含锡花岗岩预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刘文龙合著) . 南京: IGCP - 282 项目第一次国际会议,′The analysis of magmatic emplacing st ructures : A n important method of predictive research of hidden tin - bearing granites. 平桂地区花岗岩浆侵位定位特征与隐伏花岗岩预测(与刘文龙合著) . 南宁: 广西地质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广西花岗石石材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前景的初步研究(与刘文龙合著) . 南宁: 广西地质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 中国北方隐伏花岗岩预测与深部找矿问题(与刘生、邹进福合著) . 沈阳: 首届北方花岗岩会议, 隐伏花岗岩与盲矿体找矿问题(与邹进福合著) . 地质找矿新进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采矿情报网, 花岗岩固态侵位与隐伏矿床预测(与陈儒庆合著) . 矿床地质与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华南隐伏花岗岩预测与地体构造关系及其找矿意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 初论中国观赏石资源特点及开发前景(与刘文龙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1,(增刊) . 又见: 全国有色冶金岩矿地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欧洲珠宝业的概况与发展趋势(与尹宗烈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1,(增刊) .61 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的进展和展望(与邹进福合著)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2,(3) .62 走在前沿的广西珠宝教育和科研. 广西珠宝,珠宝科技,1994,(增刊) .63 翡翠皮色与赌石的预测(与陈志强合著) . 中国宝玉石,1996,19 (1) .64 翡翠的矿物成分与赌石的预测(与陈志强合著) . 矿床地质,1996,15 (增刊) .65 中国观赏石事业的前景预测(与邹进福合著) . 矿床地质,1996. 15 (增刊) .66 华南中生代隐伏花岗岩成矿与基底地体关系(与杨心宜,陈儒庆,郭福祥合著) . 30 届国际地质大会,1996,′Mineralization of mesoioic hidden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 ship with basement terranes. 30 th international gteological congress,1996, 翡翠皮色与赌石的预测(与陈志强合著) . 30 届国际地质大会,1996,′Crust color and crure - stone prognosis of jadeite jade. 30 th inter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e,1996, 关于利用和开发中国观赏石资源的建议(与周军,袁雁合著) . 中国地质,1998,(1) .69 翡翠赌石的地质预测(与陈志强,袁雁合著) . 云南地质,1998,(3,4) .70 观赏石的评价(与周军,袁雁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 新华出版社,1999, 东西方人的藏石风格(与周军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 新华出版社,1999, 大力培育观赏石市场(与周军,袁雁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新华出版社,1999, 中国观赏石(与邹进福,刘文龙合著) . 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新华出版社,1999, X 光岩组分析在中国珍珠组构上的应用(与邓燕华,马红艳合著)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30 (5) .75 优质翡翠与显微构造的成因关系(与邓燕华合著) .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21 (1) .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大赛2.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大赛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大赛4.全国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大赛不同的论文大赛可能有不同的主题和参赛对象,具体情况可以关注教育学会等官方网站或者相关媒体的报道获取最新信息。
广州工商学院比较不错。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95年,2004年独立设置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2018年通过学士学位评估,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教学设施齐全,办学资源丰富。校园总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设有12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实训教学用房7万多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万册;建有标准田径场、大型体育馆、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学校设有设有14个教学单位、26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国际贸易学、物流管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市场营销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广州工商学院秉承“厚德尚技,砺志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质立校,崇尚技能,创新引领,服务就业”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努力办成一所特色鲜明、人才辈出的高水平技工院校。
师资方面广东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还有寸金学院较好,寸金学院和广东科技学院本科开展早一点,而广东理工从升本开始就下重本引进人才,然后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别分析:
一、师资力量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据2021年3月广东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81人,学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5%。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专兼职老师1100人,专任教师911人、外聘教师185人,外聘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广州工商学院:截至2021年6月,学校教师总数为150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056人,聘期两年以上的外聘兼课教师394人,聘请了聘期2年以内的外聘兼课教师11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3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2人,副高级职称1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91人(其中博士61人,硕士7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广东理工学院: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立项11项,市重点建设课程和教学改革课题共71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重点培育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2个、精品课程8门。
5、广东东软学院: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二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专业带头人/负责人18人;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13人;校级创新团队5个。
二、研究成果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2011年至2017年12月,学校教职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29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33篇,被EI/CPCI/CSSCI/CSCD收录161篇。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9年,学校2个项目获2019年湛江市科普活动(学术类)经费项目立项。5项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获批立项、15项湛江市非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批立项。
3、广州工商学院:2019年,学校完成结项项目共17项,厅级11项,省级5项,横向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共1392篇,其中SCI有18篇,EI有25篇,CPCI有8篇,CSSCI有16篇,北大核心有40篇。
4、广东理工学院:2014-2017年,教师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3篇,年人均发表论文数量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71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270万元。
5、广东东软学院:2014-2017年,教师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3篇,年人均发表论文数量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71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270万元。
三、学术资源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截至2020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31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5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电子期刊万多种,光盘音像资料7万余件。2019年订购纸质期刊600种,纸质报纸100种,基本形成了以学校教学学科专业为主的藏书和综合文献保障体系。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截至2020年12月,湛江科技学院图书馆在馆图书总册数万册。2019-2020学年新增图书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693种,电子图书为万册。
3、广州工商学院:截至2020年12月,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万册,有纸质期刊1062种、数据库41个、电子图书万册、电子期刊万册,收录博硕士学位论文累计册、音视频万小时。
4、广东理工学院: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广东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藏书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4900GB)。
5、广东东软学院: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广东东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纸质报刊约450多种,电子期刊万多种,网络数据库2种,多媒体光盘资源1万多片,包含全文期刊1197万多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科技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州工商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理工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东软学院
东软学院,欧式建筑,环境不错,学习氛围也行
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问题的探讨的论文
摘要: 随着我们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也是在不断的创新,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要结合实践经验,分别从多角度探讨了高中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问题,应该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合格接班人,满足未来社会的多种需求。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德育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关键词: 高中教学,德育教育方法,教学创新,创新精神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进行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中学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符合学生的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为了保障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也应该积极创新,不断用创新的思维来培养创新人才[1,2]。这里结合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德育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探讨,希望对于今后班主任工作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的德育思考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中,应该保证具有良好的创新性的学校环境,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可以看出,创新型的学校环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影响到个体创新素质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学校环境、校长管理理念、文化景观、班级氛围以及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创新素质的学生的培养自然离不开创新型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一方面,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不断让学生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进行转化;另一方面,教师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创新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种转化。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水平。比如,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如果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不具备创新思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特别是写作方面难以进行突破。一般来说,具有高创作成果的教师则对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更加感兴趣,更喜欢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所以,重点则是要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创新活动。在德育教学创新中,首先应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方面的创新,从而有效保证学生学习方面的创新。在积极性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主动积极利用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还应该看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向社会提供所需要开发利用的资源。
根据实践经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保证学生激活封存的记忆,更好鼓励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些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非常重要。
二、德育教育中支持并保护创新精神
在德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有着无上权威性,学生不敢违背教师的指令,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尽管当前的教师并不像从前那样的“居高临下”,但大部分教师依旧受着很深的“师道尊严”的陈旧思想的影响,经常用指令性的言语来命令学生,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但却和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不利于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没有主见、独立性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创造性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样难以发挥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3]。
这里通过“方苹果的故事”进行说明,美国的老师面对着学生所画的方苹果,没有像大多数中国教师一样生气,也没有简单地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主动说出创作的理由,结果还将本节课的最佳创意奖颁发给这名学生,及时有效地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意,这样能够更好激发起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同样,在班主任的德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大胆鼓励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能从情感上接受学生的创新,将方苹果的梦种植在每个学生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通过综合培养作用,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学生则会“梦想成真”。
三、德育教育中确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
从管理方面分析,应基于目标管理来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当前的过程管理中,对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限制过于死板,不适合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构建评价体系中,应该重视科学性、合理性的特点,通过有效目标管理确定,利用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大胆创新,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德育教育中,培养有效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学创新中,应该要求教育者具有创新的素质能力和丰富的教学内容,鼓励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将科研和教学相互结合[4]。通过课堂教学,将问题的答案以及思考过程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传统的学生无条件接受老师给予答案的被动局面,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给出与老师标准答案不一样的内容,鼓励学生具备敢于挑战传统答案的行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非常习惯背诵传统的标准答案,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自然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应该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情况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选用合适的方式来追求答案的完善,体现出较强能力的综合素质以及探索精神。正是通过上述独立探索过程,才能有可能做好学生的潜能开发,才能进一步做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
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活动总结了。千万不能认为活动总结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教研的活动总结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新编教材的增减部分,更要深入研究,明确增减的意义,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多元功能。
二、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
近几年,组内教师积极完成进修和培训任务,不断补充新知识。姜胜善老师:参加浙江教育报刊举办的高中政治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到XX中学观摩学习,学习他们新的理论和作法,多次参加市教师教研院组织的“促进课堂有效学习”的培训,张XX、陈XX老师参加二十一中第四届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研讨会,参加二十二中高中政治课堂变革研讨会、参加高中政治学科背景下选修课的开发与实践培训,应XX周XX李XX老师参加XX市高中政治骨干教师课堂变革教学创新研讨会,还多次参加市教师教研院组织的“促进课堂有效学习”的培训,参加选修课的培训。通过学习,再结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学工作。5位老师本学期参加市命题竞赛,获得三等奖。
三、落实常规,优化课堂,提高效益。
1、组织学习有关教学改革的经验,不断探讨成功教育的经验和做法,鼓励教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实施教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既科学严谨,又充满活力。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每周都进行备课组会议,确定周计划、调整教学进度、分析课堂中的不足、学生的困惑。各备课组切实落实好集体备课工作,明确集体备课时间,确立中心发言人,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时,为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按照学校要求,规范教师听课行为,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定反馈,推动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并转化为教学行为,整体提高学校学科教学水平
3.、认真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并认真做好笔录,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4、这学期我们成员互相听课、课后直接点评,指出改进的意见。
四、推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
我们教研组6位成员,通过过课堂实践、理论学习、外出学习交流,共同努力地推进政治课堂改革。开学初就确定了学分评价标准,平时分数和考试分数各占50%,平时分数中课堂表现15%,作业20%,默写10%.其他5%,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同伴互助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和个人荣誉融合为一体。同伴互助、不断反思,促进有效教学。
四、导学案的设计。
继续深化导学案的设计。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成员分工合作,共同高质量地完成导学案的设计。这学期增加了“我的疑问”这一栏,让教学更有的放矢,以任务驱动式:通过“任务”来诱发、强化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第一学期的教学的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新的学期又将开始,为使今后的教研工作做得更好,为使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对上学期的教研工作做出总结,成绩应当发扬,差距进行改进,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上学期音乐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中教务的直接指导下,认真的做了教研工作,全体教师认真地总结了上学期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吸取上学期的'好经验,重新制定了本学期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首先对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探讨,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讨论,改进了教学计划,这样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不少的收获。
我们还对音乐课达标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有难题,住址研究解决,并结合学生的思想,怎样进行教与学的关系?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活跃思想等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有了一定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得从这几个问题多多研究,道理很深,有待于我们进行长期的研究。
我们还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授课问题怎样处理音乐课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欣赏通俗音乐问题,民族音乐问题,外国音乐问题,等进行了教学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等有了不小进步,对学校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由于人无完人,学无止境,我们在教研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也还有很多问题弄不清楚,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区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数学教研组不断地总结经验,坚持人人写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并收入汇编。
二、 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老师们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们积极开设公开课,如校级的每人开了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老师们认真地参加听课,并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老师们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做到培优补差。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校内举行高一、高二年级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和谐统一。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想出了不少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自制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具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生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能狠抓教学质量,重视后进生的转差工作,利用课余市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学校的大多数老师能扬奉献精神,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无补偿地给学生补缺补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培优补差。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学期来,在数学组各位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刻苦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如: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得到转变,新课程理念还不明确,甚至有的教师对这轮新课程改革效果如何,能否成功,仍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今后,我们将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真正从思想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坚信新一轮课改必定成功。
本学期度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化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科的理论学习,使化学组成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能力较强的教研组。一学期来,我们化学组在组内全体老师的齐心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方面
1. 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全组教师做到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并且尽量落实细节,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2. 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做到基本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尤其是每次中差生辅导的进度、内容、时间、备课人都是有计划、有落实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3. 加强作业管理。全组教师尽量控制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4.加强实验教学,按要求完成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各任课教师把改进设计的方案收集整理以便下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二、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
1.坚持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责任到人。利用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钻研教材、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实践中共同成长。
2.加强新课程研究和教学理念更新,学习新学科基本要求已迫在眉睫,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了大量有关理论,观摩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掌握新课程的教法。为顺利开展新课程垫定了基础。
三、立足公开课教学研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本学期化学组共 组织了两次公开教学研讨,分别是顾一舟老师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刘林青老师的《卤素单质的性质》,组内老师分别就这两节课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课题的引入,到问题的问法,再到板书的设计等,组内教师都能热情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拿出来传授、交流,帮助这两位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两位年青教师的顺利开课保驾护航。
四、利用课题引领,促进组内教师共同成长
化学组内现有区级项目课题两个,一是《高考新政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二是《未来化学家创新实验室》,结合这两个课题,组内老师开设的校本课程有顾一舟老师的《珠宝中的化学》和《手持传感器在化学中的应用》,孙德芳老师的《千变万化玩转化学》,许祥龙老师和刘林青老师的《动手学化学》,经过大家的共同协作,校本课程的编写已进入修改阶段,这学期继续带领组内老师共同开发既能结合课本教材、又有所创新突破的实验,争取在年内完成该项目。
《未来化学家创新实验室》项目课题20xx年开始实施,对原有的化学实验室进行重新改建和整合,以适应高考新政下的走班教学。
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化学这一学科的教学是有着巨大帮助的作用,基于有这样的认识,全组教师都积极学习信息技术,通过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讲座学到了许多制作课件的知识,特别是这学期我们组认真学习了希沃授课助手这个教学软件,在刘林青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感受到在大触摸屏上,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填空,分类,概念比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而且各种学习活动还可以相互竞争,妙趣纷呈。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Pad或者手机,联接触摸屏电脑的wifi热点对学生在触摸屏上的学习过程进行互动指导,即时反馈纠正。组内两节公开课也利用了这一教学软件,受到了学生很好的反响。
六. 认真研究《教学基本要求》,完善校本学案
本学期高一在原来校本学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高导学案编写水平的途径,从问题的设置到习题的选配,都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在上课时能够基于“导学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二年级刚进入走班模式,组内老师也是积极思考,编制了适应等级班教学的校本学案,实验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一、指导思想:
建设研究型、合作型的教研组,走专业引领内涵发展的路子。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水平,并能够深入课堂落到实处。
本学期将继续以“济钢高中生态高效课堂”为教研工作的主线,把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努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作为物理组我们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和目标,我们物理教研组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
1、落实“高效课堂模式,将之落实到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三种课型中。
2、开发和完善物理组课本课程
3、以济南市青年教师实验优质课评比活动为契机、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4、抓起始年级的基础教学、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三年级的复习备考
三、具体措施
以学校制定的“讲、评、学、备”四环节为模式,开展教研组工作,具体如下:
(一)基础年级:
1、将集体备课科学、规范。将课题分工到人,每次集备时定出中心发言人。
2、科学、规范的制定学案、注意学案中应渗透德育教育
3、每周老师至少听评课一次。
4、每周三下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指导。本学段的课题为物理课程拓展。
5、借助济南市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搞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高校教学的研究。
6、加强作业的科学规范的布置。有备课组制定统一的作业要求和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杜绝作业布置的无序性、低效性。
7、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课改不仅是学校事情,更要落实到我们每一科任老师的身上,使学生了解课程特点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自身特点科学选课
8、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是高考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做完后最好利用实验课件回放巩固,加深印象
9、抓好高一、高二的物理竞赛辅导工作。落实到人、分工明确。
10、抓好抓实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落实到人、分工明确。
(二)高三复习备考
1、以现行教材为复习蓝本,以20xx年《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为框架,以近三年高考考试题为线索,充分研究高考模式和本届学生实际,切实定好教学教研计划。
2、教学做到“三好”——上好每堂课,练好每道题,评好每套试卷;坚持“三个基本点”——抓基础、重课本,求落实;突破一个难点——实验能力培养。
3、教研做到务实,注重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交流教学经验,经常进行校与校,班与班比较。
4、具体教学安排和要求:
一轮复习注重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科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科科学素养。一轮复习至二月底结束。 复习过程分三步:
(1)上好复习指导课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吃透教材、钻透考纲、摸透考生,做到“三讲”——知识讲准、重点讲透、难点讲清,要求讲法得当,照顾全面。 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遗留问题,要求在复习的同时,更正补充,不留死角。
(2)加强练习和训练
题目要筛选:基础题要练够,训练题要练足,测试题要练精。 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所使用的资料进行筛选、补充。
(3)搞好检测和考评
采用适当的批改和阅卷调查等形式,找准学生中暴露出来的“病例”、“病因”,有针对性的及时评讲。在评讲中要坚持四反、三提倡——反对平均使用力量、反对就题讲题、反对—言堂;提倡突出重点,讲准讲透、提倡归类讲评,注重小结。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课作为一门“副科”一直坚持到高三最后阶段,那么其有一定的“副作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我在此不一一赘述。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高中体育组的情况,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体育教科研这三块。
一、 在体育教学方面:
我们全体高中体育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健康标准,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课堂教学任务。能按规定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全员参与每人上好一节公开课,能够集体备课、认真上课、相互听课并及时交流总结心得和体会。努力使我组内的新教师能更快成长。
二、 课余训练和竞赛方面:
全员参与课余训练,组织学校的田径队、男子排球队和男、女篮球队进行训练和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我校男子排球队多次参加省中体协的比赛获得了多项荣誉:如软式排球第三名、硬排第六名等;男排在区中学生球类比赛中蝉联“N”次冠军;我校男子篮球在去年获第二名;我校女篮在去年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并顺利完成学校、区的田径运动会,并且与年级组、德育处、教学处共同举办各类小型体育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同时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体育观赏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 体育教科研方面:
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推广软排运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陶研会”认可。组内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结合教学实际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和教学设计,并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体育组是最普通的组,我们体育老师是最普通的人,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为玉祁中学的提高和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汗水。希望广大同仁多多支持和关心我们的工作!谢谢!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高中数学教学 反思 一、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积极的与时俱进,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大胆的抛弃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学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予以合理的 总结 和引导。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 教学 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高中数学来讲,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完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应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并借助教学模型,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几何结论。而且,在一节课中,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总之,只要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将现代化技术引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开始被大量的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熟练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单纯由教师进行口头讲授,学生大多会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会出现难于理解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利用引入课堂。课前,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从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等,制作出内容丰富,趣味十足的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将PPT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内容,分析各种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题目和相关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讲解棱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演示。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形成动态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高中数学的内容与图形有关的较多,高中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其理解难度较大的图形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原本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立体图形三视图时,以长方体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让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图有所了解,然后从这些生活物品中分离出的长方体直观图,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高、长、宽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找出屏幕上长方体的高、长、宽,并进行三视图的绘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分析 1.对软件进行模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高中数学的教学,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空间四边形时,假如教师单纯地在黑板上为学生展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图,学生很容易形成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是相交的这一错误观念。教学时借助几何画板可为学生画出立体的空间四边形,并向学生展示旋转的空间四边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空间四边形有了形象具体的认识,使学生的空间感得到增强,提高了其想象力和观察力,对异面直线的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 2.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本节知识的内容,有时直接提出本节课程要学习的知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方式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主动学习,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将会降低教学的最终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将声音、动画和视频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述象棋发明的小 故事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从而引出本节要学习的等比数列求和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要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思考,国王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发明者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自主研究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三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再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说明了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高中数学新课程实践 一、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转变 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发展,摒弃了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以往所有高中生一种教材的教学诟病。其特点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 文化 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例如,必修3中新增了算法的内容。“算法”在当今数学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已经凸现出来,他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于理解算理、提高 逻辑思维 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感觉有点看电影。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能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 三、高中数学教学结构的转变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所有问题皆在课堂内解决(尤其高中数学课),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下,高中数学课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给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教师开放组织形式,如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单位、厂矿里各种生产情况、入口年龄分布情况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开放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家庭、社会寻找鲜活的数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课前自学、尝试练习、提出疑问、小组合作等不受限制。开放教学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时刻关注并捕捉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四、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它呼唤课堂教学要走向现代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 网络技术 的应用等,一改以往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学必修3中“统计”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习题时,教师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屏幕上有声有色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路口,学生在实景中搜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如教学必修4中探究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利用多媒体展现图象的平移、变换实况,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变化的过程情景,自然容易接受。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转变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下,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整体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注重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标准多元。一改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既关注数学学习结果,也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既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变化,再者,客观上,由于所选模块的不同,班与班,学生与学生失去可比性,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还引入了模糊的等级评价以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选课时数、平时成绩、模块成绩等占不同比例,对评价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合理,对转变应试 教育 为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对未来高考的改革、人才的选拔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而言,目前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怨天尤人。高中数学课程必须改,但怎么改,不仅是专家的事,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要自觉学习、贯彻课改新理念,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对待高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争取尽快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之路。
当代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论文化产业政策的边际内谱系拟置 王列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12-01论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技术支撑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10-05-10“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15“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美术观察 2010-06-15当代中国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机构改革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7-15宗教文艺论的可能与不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15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项目目标及其功能测值方法 王列生 【期刊】江汉论坛 2009-04-15论文化制度创新的价值分层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9-10-15论内在焦虑中的中国文化制度创新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09-11-10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义内置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9-11-15论政府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功能缺位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1-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考古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15文艺未来论的知识向度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2006-10-30论民间仪式的文艺承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30性本能的文艺魅力维系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25政治文艺论的权力与暴力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20论文艺存在研究的知识框架及其文艺人类学选择 傅莹; 王列生 【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15文艺存在的存在性分析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7-01-25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前置 王列生 【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3-24论时尚与文艺的意义互动 王列生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动力学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7-02-28论集体体验对个体体验的颠覆——对体验论文艺观的新认识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7-03-15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 王列生 【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0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期刊】理论参考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目的论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10-15论集体体验时代的身份消失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2008-12-2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母题方式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01-15道德文艺论的语指与语误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15论“孔子适齐”的事态义旨与道穷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8-10-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哲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田野调查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符号切入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20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 王列生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20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4-07-25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王列生; 李怡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0论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知识综合特性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04-15“话语”与民族文学表达方式 王列生 【期刊】人文杂志 1999-09-05触感社会转型的律动──评洪三泰的长篇小说《闹市》 傅腾霄; 王列生 【期刊】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5-15新流行状态: 位置批评与商业批评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4-15九十年代:日常迷恋与边缘落寞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8-15文化的贫困与文化的解困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0-03-31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27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7-20先锋批评:需要校正的第三者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1-02-15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的基本框架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2-04-15简议特区文学的特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02-28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王列生 【期刊】文学评论 1995-07-15论当代文学价值评估的双重原则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02-25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 王列生 【期刊】广东社会科学 1995-04-16希腊花朵与阿拉伯土壤──论民族精神个体性对文学母题选择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5-04-20批评危机:亟待走出的六种缠绕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7-30论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动态过程 王列生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25“互阐指令系统”与比较神话学 王列生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 1997-08-15论世界文学格局的单向牵引模式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1998-02-15跨接传统与现代的民族文学精神寻求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1998-02-17论民族文学的理想选择形态 王列生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8-01-10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8-07-25独语与对话跨度间的民族文学寻求 王列生 【期刊】河北学刊 1998-05-20The Choic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in World Literature 王列生 【期刊】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02-15我们都是变色龙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8-02-15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92-03-01对当代文学基本品性的思考——兼与沈敏特同志商榷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85-10-28振聋发聩的历史沉钟——评中篇小说《蓝花豹》 王列生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86-08-29论民族艺术之“根”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7-05-01论阅读的基本过程 王列生 【期刊】殷都学刊 1988-09-30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1988-08-28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诱导空间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89-08-29论接受能力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9-10-28论文学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独特本质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12-31论切入点与切入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10-01桐城地域文化爬梳 王列生 【期刊】东南文化 1991-05-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0-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续)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2-31读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91-10-28说庄子的魅力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1-06-30人类生存空间与文学内容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1-10-01文化的悖论及其对文学母题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家 1992-04-30站在时代高度看文化发展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9-11-24农歌会唱出农民心声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8-12-30我比汪晖本人更加焦虑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4-1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9-01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 王列生 【报纸】人民政协报 2010-09-06只重形式群众难享文化实惠 王列生 【报纸】北京日报 2007-06-26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6-11-09文化创新理论的学术梳理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2-14
(1) Liying Sun, Some extensions of the improved modified Gauss-Seidel iterative method for H-matrices,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with applications(SCI收录杂志,英国),13(2006):869-876.(2) Liying Sun, A comparison theorem for the SOR iterative method,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SCI收录杂志,荷兰), 181(2005)336-341.(3) Liying Sun, A Comparison Theorem of the Improving Gauss-Seidel method for H-matrix and its Comparison Matrix, Far East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印度), (3)(2006):225-232.(4) Liying Sun, A Note on Solving Preconditioned Linear System, Far East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印度), (1)(2005):31-37.(5)孙丽英,许兴业. H矩阵的刻化及一类实矩阵逆的上下界估计.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7(4):285-288(核心期刊).(6)孙丽英,薛占熬. 改进的古典迭代法对于M-矩阵谱半径的比较结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4-17(核心期刊).(7)孙丽英,IMGS方法对于H-矩阵的若干令人满意的改进,数学物理学报,2006,26A(4):591-594.(8)孙丽英,庄晓琼.关于矩阵方程 的可解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9)孙丽英,关于布尔矩阵行空间基数的一个猜想的证明,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省优秀期刊),1999,7.(10) 孙丽英,葛晓葵. 预处理子为(I + )的Gauss-Seidel迭代法的收敛定理.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孙丽英,线性方程组的AOR预条件迭代法的两个性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12)孙丽英,矩阵的Perron-Frobenius定理之间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3(13)孙丽英,一类部分可分非负矩阵积和式的上界,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孙丽英,具有小积和式的(0,1)矩阵是t—三角形的充要条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3(15)孙丽英,一次同余方程组的一种简便解法,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