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关注下耳机中国 有国内最权威的耳机品牌
国内还没有类似的杂志要了解耳机,国内都是发烧友自己交流新手先到imp3混一下
国内基本没有,国外的也没有专门介绍耳塞的,像
最好是这个~
2013年6月,英国古典音乐格莱美大奖Gramophone Award 视频专访2013年7月,香港HiFi Review 专访 2012年5月,《中国经营报》专访,“杨雪霏:指尖上的幸福”。2008年10月,BBC纪录片《吉他的故事》 2007年1月,英国古典调频杂志 访谈。2006年5月7日,香港东方日报访谈(繁体原文)。2006年5月2日,香港东方日报报导。2006年4月号 音响世界访谈(原文1,2,3)。 2006年4月号 高保真音响音乐版(原文1,2)及音乐舞台(原文1,2)专文介绍。 2006年4月号HiFi Review 访谈及介绍。(原文为香港繁体文章)2006年3月23日,香港虎报报导。美国《尼龙吉他评论》(NYlon Review) 访谈。2005年6月号日本 现代吉他Gendai Guitar杂志访谈。英国古典吉他杂志2005年5月的访谈全文,麦斯荷尔(Macer Hall)。2005年5月号美国Frets吉他杂志访谈。2005年3月份美国Acoustic Guitar杂志的访谈。2005年1月20日,被邀作客BBC第四台“妇女天下”节目为嘉宾。
丁元英在清居古城期间,因为芮小丹的请求,要在王庙村进行扶贫。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几乎丝丝入扣的演绎了丁元英的筹谋策划,过程虽有波澜,但结果完美实现了丁的初始企图,奇迹般的达成了芮小丹所请的扶贫神话。虽然最终芮小丹牺牲了,不能亲眼亲见,倒也算是圆满了俩人的这段爱情。回头看这整个事件,从操盘的角度看,真真是一个完美的以小资金坐庄的经典案例。王庙村一穷二白,就是一个垃圾股,凭借着几个音响发烧友的热情和几户农民的手工作坊起步,可谓是无中生有,权且看做是以小资金控股了格律诗这个空壳公司。这就好比A股很多游资喜欢炒作垃圾公司、空壳公司一样,因为这类公司,没有大资金关注,筹码便宜,收集起来也快且容易,丁元英的游资本性,初露端倪。通过欧洲音响参赛评比,利用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柏林《音响世界》杂志组织的音箱评比中,取巧获得了与当时的国际名牌音响齐名的机会,并且打开了欧洲市场的渠道。虽然没有实际卖出多少音响,但在市场上获取了足够的知名度和广泛关注,包括乐圣公司的董事长林雨峰,这个只有矛没有盾的男人,想利用格律诗打出来的知名度,做一场乐圣的品牌秀,这可以算是乐圣开仓了。这个过程就好比庄家逐步拉抬股票价格的过程,各路资金纷纷关注,股价在炒作中节节攀升。丁元英不愧为坐庄高手,这一轮炒作,利用了市场的一个认知差,几乎不费资金就把股价抬了起来,还吸引了大户建仓,为后来的血腥洗盘,打下了伏笔。之后,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音响展示会如期举行,丁元英在展会上突然宣布格律诗一号音箱,批发价由7600元降至3400元,降价幅度,零售价由11600元降至3900元,降价幅度,附加限售量500对。这个单凭限售数量就能看出是价格炒作,利用市场的认知差,暴力洗盘。乐圣公司方面,他们选择顺势砸盘,因为按照工业生产的成本估算,格律诗公司低于成本销售产品,属于商业欺诈,触犯不正当竞争法,格律诗公司面临巨额赔偿,足够破产好几次。另一方面,三个合伙创始人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在丁元英的降价洗盘和林雨峰的顺势砸盘双重暴洗之下,这三个人缴械投降,撤资退出,扒了一下井沿,从即将走上人生康庄大道的幻想中打回井底。相比于金钱利润,他们是被洗的心理,这种失落比损失金钱更加痛苦,就好比散户的踏空,相比于套牢,更让股民痛不欲生。尤其是被超级大牛股洗出,足以击溃人的心理底线。这三个人中,叶晓明算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断然止损,安全度过了这次心理冲击。冯世杰心存良善,为了村里的百姓亲戚,留了一点底仓。而刘冰这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撤出了资金,却在公司保留了身份,继续观望,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肖亚文代理格律诗公司应诉乐圣公司,法庭上呈堂证供,格律诗产品原物料供应商是王庙村个体户,他们的生产成本跟工业化生产是两个概念,格律诗胜诉。结果乐圣公司名誉扫地,成了暴利公司,商誉毁坏,产品滞销、债权人追债、经销商退货、资金链断裂。林雨峰这个人的性格就是乐圣公司的基本面,丁元英给这个人量身定做了一个套,只有矛没有盾,那就用你的矛攻击你自己。结果一目了然,最后林雨峰尽失颜面,驾车坠崖身亡,大户出局。格律诗和乐圣公司宣布重组后,从垃圾股一下子变成了绩优公司,山鸡变凤凰,股价自然暴涨,连拉一字板。再看刘冰,看到股价反身向上,自己再也没有上车机会的时候,他心理彻底失衡崩溃,心存怨恨,想择机报复。这个时候丁元英留给他一线生机,嘱咐肖亚文,机缘一场,作为原始股东,只要刘冰安分守己,就可以获得一部分利益,但是肯定不如当初原始股东那么大了。只是,这个时候的刘冰已经崩溃了,一心就想着那令人垂涎的巨额利益,拿着丁元英给的白纸,当作黑材料,在格律诗和乐圣公司重组大会期间,敲诈欧阳雪,结果最后时刻发现是一叠白纸,彻底疯狂,跳楼自杀。因此,从坐庄垃圾股这个角度来解读《天道》中丁元英在王庙村扶贫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丁元英绝对是个中高手,我们从剧中其他的一些细节是否可以看出丁元英的原型就是缠中说禅的创始人?本文部分观点来自网络,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郭良蕙介绍:(1926—)女,小说家。原籍山东省钜野县,1926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外文系,创办《音响世界》杂志。1948年去台。早在1950年,她就是当时台湾唯一一份文艺杂志《野风》的作者。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银梦》,于1953年出版。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泥洼的边缘》,连载于《畅流》杂志,由畅流出版社和大业书店于1954年出版。从此,她笔耕不疲,致力小说创作,成果丰硕,蜚声文坛。共出版了五十多部作品。是台湾多产女作家之一,作品多写情事,描写复杂人性,因表现过露,曾被开除出女作家协会。作品不重故事情节,着力追求事件原因,探讨人性与人物心理特征。
国内基本没有,国外的也没有专门介绍耳塞的,像
hit 轻音乐非音乐
hit轻音乐(欧西的流行乐)cool轻音乐(日韩的流行乐)我爱摇滚乐(大陆的摇滚乐)当代歌坛(港台流行乐)琴童(这个。。。看题目就知道了)
为《不是我点的火》注点水分 能为别人写序的无外乎两类人:一是前辈师长,一是同道好友。之所以能被小峰看中是因为我与他既是同行同道,也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初识小峰之时是90年代之初,他在那时正在系统地介绍摇滚乐,可以说,小峰是中国摇滚音乐知识最早的启蒙者。他在当时的作用是目前信息如此丰富环境中人所无法想像的。他在青黄不接但又如饥似渴的年代带给当时年轻人一次完整的摇滚乐历史介绍。 到了1994年前后,原创音乐的风起云涌使小峰有了入世的机会。他以超越同辈的音乐知识和欣赏力,再加上他极端、强悍、毫不留情的态度,成为那一时期最有名的“愤怒乐评人”。在那时,乐评人真的还有不少理想与责任,同时,乐评在流行音乐界也还真的有些影响力。比如《麻木的摇滚》惹得北京摇滚圈愤怒不已。因为小峰在评小柯的首张专辑中说“如果这张专辑要有个制作人就好了”,而这张专辑的制作人恰恰是高晓松。小峰在那段时间是挺遭人恨的破坏者。不少人让我劝他:为什么不能当一位有建设性的乐评人呢? 原创音乐的衰败也影响到小峰的生活。在此之后,他换过不下10个工作,从音乐到文化、从经济到IT,从女性时尚到运动体育,但这一段他对音乐的热情仍然没有减弱。现在的小峰已经不再是愤怒乐评人了,其实,国内越来越浅薄的流行音乐也没什么值得愤怒的。如果总去关注燕雀之间的鼓噪,那鸿鹄不也就与燕雀无异了吗!小峰最大的贡献仍是普及意义上的,他与章雷合作的《欧美流行音乐指南》是一部倾尽心血的工具书,最终能够出版的确令我十分感动与叹服。 目前的小峰就像文革时期的宣传画,头戴军帽,手持钢枪,下面写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或者说,现在的小峰有点像是专与邪术作对的司马南。 小峰时刻向我们提醒,艺术之中有很大程度是由欺构成的,再加上商业与传媒的炒作,这种欺的迷惑也就更大。在他的文章中,小峰总是告诫读者不要过分相信什么权威,什么潮流。经典背后也混杂着平庸,神圣的外衣之下也大都俗不可耐。同时,他也会以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揭穿一些流行炒作的小把戏。 事实上,流行艺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因无聊而生的热闹,但小峰却始终认为这种热闹是一种无聊。这里面有从需求还是从结果去看问题的差距,但他的孜孜不倦的确令我们受益匪浅。 从90年代初至今,如此有持久韧性的乐评人恐怕只有小峰一人。不少人早已过了激情青春的岁月,像我已成了耳顺、知天命、自得其乐的中年人。但小峰却以越来越成熟的水准继续写作,这令我既自叹不如,又心中暗喜。写作是一种艰辛积累的付出,而欣赏却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汲取,有小峰在付出,那么,我们又何必辛劳呢?真应了与朴树达成的共识:好音乐听多了,完全会陷入一种懒散的没有进取心的状态。 我个人一直挺反感这种结集出书的方式,我个人对书仍有一种传统的崇敬感,就像情景喜剧,60集中有20集很好,20集一般,20集很差就已经不错了,这种随笔集类的作品大多也水分不少。小峰这个集子中的文章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一致的水准与质量,这也反映了小峰的扎实与认真,如果,水分太少是一种另类的话,那么,就把我的序当作一种水分吧! 戴方 初次认识王小峰,是1989年的冬天在我当时工作的《音像世界》杂志社。那时他既是杂志的热心读者,也是我们歌迷会的联系会员。虽然在80年代末的时候,《音像世界》杂志可以算是国内惟一一本介绍流行音乐比较多的杂志,但由于当时开放程度的限制,每期杂志还总要有一些介绍民族戏曲方面的版面,而这就让许多年轻读者觉得不爽,经常给我们写信提意见,小峰就是其中一位。他是读者来信中,信写得最长,最认真的一个。记得他第一次在《音像世界》上发的稿子,就是他的一封读者来信。他经常会在信中给我们提出许多尖锐的批评和编辑意见,并且自荐稿件。当时,因为我们在介绍欧美流行音乐方面的资讯并不是很丰富,所以需要从读者中发展一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作者。小峰也自然成了《音像世界》杂志的作者。而且,他的来稿内容往往是杂志比较缺的,譬如一些综述性和评论性的文章,相对一般来稿质量较高,所以,渐渐地他就成了《音像世界》杂志的固定作者,后来又成了《音像世界》的专栏作者、专栏乐评人。 王小峰成为《音像世界》专栏作者和乐评人的另一个缘由是,他的文章观点独到,棱角分明。他的乐评比较推崇音乐风格的创新和内涵,非常不屑和痛恨唱片工业中一些背离音乐本性的过激商业包装。他爱听摇滚乐,爱评摇滚乐,而他的乐评也往往带有不少摇滚的味道,喜欢发一些“不一样的声音”。譬如一些看似偏激的观点,或一些听来尖刻的言词。也许旁人有时不能接受,或不能认同,但他是认真的:有时他据理力争,有时他一语道破。从他这些年来倾囊收集的几千张唱片,便可以看出他对乐评的态度。十多年来,他在这方面的积累和努力足以令同道人自叹不如,而眼下的这本乐评集,也正是他勤于笔的最好收获和回报。 丁夏 在寻找中发现快乐 我从小就羡慕能写书的人,甚至在我至今都在想,那些能一本一本把书写出来的人脑子里哪来的那么多东西。 上学时,最怕上作文课,甚至快高考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去写作文,有一次,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句批语:“钉掌子敲耳朵——离蹄(题)太远。”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自己不是写字的料。 但命运的阴差阳错偏偏让我后来要靠以写字谋生,并常常能从中找到些许快乐。更阴差阳错的是,我从小乐感就不好,对音乐的感觉要比别人迟钝很多,但却偏偏干起了写听后感的事情。人要是犯起贱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也许兴趣和乐趣帮助了我,让我尽可能去弥补这些先天不足,并坚持下去。兴趣和乐趣也让我拿出了这么一本书。 本来,最开始并没有把写乐评当回事,觉得自己无非是个歌迷+文学青年,但写着写着就来劲了,听音乐时会有很多乐趣,干嘛不把这些乐趣告诉别人,所以,这一写就写了十多年。 后来写着写着人家就叫你乐评人了,于是觉得有些不舒服了,也变得有点累了。所以,我现在很怀念我刚刚开始听音乐的那段时光,音乐带给我的是兴奋、好奇、快乐,它让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当年为了录一盘磁带可以冒着雨走十几公里的路,因为有种寻找的欲望,让我去探究它其中的奥秘。我很幸运认识了两个编辑:丁夏和戴方,他们给我创造了很多让我探索这个领域的机会。现在,写乐评成了工作、任务,当初的感觉在一点点地流逝,但每次把唱片放进音响里的感觉还没有变,那一瞬间是我走进一个世界的开始。我喜欢听音乐,喜欢在音乐声中开始我一天的生活,喜欢在音乐中想像,喜欢把自己零星的感受写出来…… 我喜欢在音乐中寻找一种美,我喜欢U2在那首《我依然没有发现我要寻找的》中表现出来的那股执著和坚定的劲儿,所以,我不拒绝任何能带来美的音乐。有时,商业伪装会掺进音乐中,它会让人失去判断,在寻找中穿越虚伪的陷阱更有冒险的乐趣,很多时候,我是在剥商业的皮,剥到最后能去伪存真,当是一大乐事。 我喜欢音乐中带给的那份自由,尽管这种自由在片刻间就远去,但我还是期待它的再一次出现,当初我身边很多听音乐的朋友,都渐渐远离了音乐,但我还听,因为我还需要这种自由,以及这自由给我带来的快乐。 在一次聊天时,郝舫说:“至少摇滚在我心里还是神圣的。”我也有同感,因为它可以让我用心而不是用耳朵去听音乐。我不喜欢人们叫我乐评人,我更愿意人们把我看成是一个传播者,我不想错过每一次把好音乐告诉给你的机会。 王小峰 2002年5月 作者简介 王小峰,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上学时心猿意马,喜欢上了摇滚乐,毕业后有法不依,偏偏钻进了媒体,十多年来,凡是叫媒体的地方都做过,曾与章雷先后合作过《对话摇滚乐》、主编《欧美流行音乐指南》一书。
上海证券报 地址: 上海市陆家渡路367号 邮编: 200127 房地产时报 上海市汉口路300号解放日报大厦25楼 少年日报 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 上海金融报 上海市中山东一路23号二楼 上海侨报 上海市延安中路847号5楼 英文星报 上海市淮海中路200号淮海金融大厦20楼 新闻午报 上海市康定路211号20-21楼 上海农工商报社 上海市华山路263弄7号 松江报 上海市松江区松江镇乐都路339号电信大楼16楼 南方都市报 上海市九江路333号金融广场806室 上海商报社 上海市绍兴路54号 劳动报社 上海市昌平路700号 旅游时报社 上海市蒲汇塘路101号沪贵苑3楼303室1.《今日上海》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娄山关路55号203室 邮编:200335 电话号码:62759360 2.《国际市场》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33号 邮编:200002 电话号码:63212659 3.上海《东方经济》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22号 邮编:200002 电话号码:63260055 4.上海《上海工业》杂志社 《上海工业》杂志编辑、出版,承办《上海工业》杂志国内杂志广告业务。经营方式:服务。 地址:上海市江西中路181号512室-513室 邮编:200001 电话号码:63212810-2629 5.上海《中国港口》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12号415室 邮编:200002 电话号码:63280010 6.《现代工商》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香港路59号 邮编:200002 电话号码:63299535 7.《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401室 邮编:200020 电话号码:63728568 8.上海《现代家庭》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嵩山路101弄7号 邮编:200021 电话号码:63264961 9.《上海故事》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复兴中路597号北楼五楼 邮编:200020 电话号码:64710090 10.《故事会》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4号《故事会》杂志社 信箱: 电话: 邮编:200020 11.《上海文化》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 邮编:200020 电话号码:63271170 12.《大江南北》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延庆路4弄40号 邮编:200031 电话号码:64336609 13.《电影新作》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永福路52号 邮编:200031 电话号码:64335788 14.《萌芽》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吴兴路277号803室 邮编:200030 电话号码:64744176 15.上海《交际与口材》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长乐路325号 邮编:200031 电话号码:64313373 16.上海《开放月刊》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62号404室,405室 邮编:200031 电话号码:64375115 17.《上海环境科学》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508号 邮编:200233 电话号码:64365379 18.《上海滩》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延庆路141号 邮编:200031 电话号码:64715193 19.上海《电影故事》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福路322号 邮编:200031 电话号码:64332839 20.《上海中医药》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530号 邮编:200032 电话号码:64172934 21.《上影画报》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 邮编:200030 电话号码:64877100 22.《音像世界》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739号 邮编:200030 电话号码:64374101 23.《上海教育》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491弄36号 邮编:200050 电话号码:62400362 24.上海《流行色》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茅台路567号11室 邮编:200335 电话号码:62748598 25.上海《漫动作》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200号 邮编:200052 电话号码:62945286 26.《海上文坛》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675号 邮编:200040 电话号码:62891807 27.《电视电影文学》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238号 邮编:200040 电话号码:62484525 28.《健康娃娃》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841号 邮编:200040 电话号码:62674215 29.上海《卡通王》杂志社 《卡通王》单月刊杂志。卡通动画创作设计及咨询服务,承办《卡通王》杂志国内杂志广告,文具,服饰用品,文化用品,非金银工艺品。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618号 邮编:200042 电话号码:32120324 30.上海《体坛纵横》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91弄3号 邮编:200041 电话号码:62716145 31.《上海电视》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651号 邮编:200041 电话号码:62584793 32.《上海文学》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675号 邮编:200040 电话号码:62471961 33.《大众心理学》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文科大楼1718号 邮编:200062 电话号码: 64396848 34.《研究与实践》杂志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市容环卫事业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市容环卫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行业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 地址:上海市秣陵路100号2002室 邮编:200070 电话号码:63171930 35.上海《竞技》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200438 电话号码:65564078 36.《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 邮编:200020 电话号码:63272234
这么垃圾的杂志都有人要买??太没品味了
全年零售价 元/年 每期零售价 元/期
《芭莎男士》 杂志封面 2016年3月 《风度men's uno》 Fashion刊正式版封面 2016年3月 《时尚健康》 杂志封面 2016年2月 《So Figaro Weekly》 杂志封面 2016年2月 《悦己SELF》 杂志封面 2015年11月 《男人风尚》[97] 杂志封面 2015年10月 《时尚新娘》[98] iBook封面 2015年09月上 《芭莎男士》 杂志 2015年08月下 《时尚芭莎》 杂志 2015年08月下 《Easy音乐世界》 杂志封面 2015年08月 《伊周Femina》 杂志封面 2015年08月 《南都娱乐周刊》 杂志封面 2015年08月 《优家画报》 杂志首位封面男星 2015年07月 《上海电视》 杂志封面 2015年07月 《GQ智族》 杂志 2015年07月 《时尚COSMO》 杂志 2015年06月下 《Easy音乐世界》[99] 杂志封面 2015年06月 《Lets新城记》 杂志封面 2015年04月 《南都娱乐周刊》[100] 杂志封面 2015年04月 《伊周Femina》 杂志 2015年02月 《芭莎珠宝》[101] 杂志 2014年 《时尚COSMO》 杂志 2011年 《BOSS臻品》 杂志 2010年 《先锋人物》[102] 杂志 2010年 《ELLE》[103] 杂志 2010年 《时尚COSMO》[104] 杂志 2010年 《IN style型时代》 杂志 2010年 《BQ》 杂志 2009年 《ILOOK世界都市》 杂志 2008年 《时尚COSMOPLITAN》
邮局订阅,刊号ISSN1003-6784 CN51-1078/J
现在去邮局就可以订阅。不过可能订不到最新的一期的。比如你现在订,可能只能从四月份开始。前面几期的,你可以去邮局邮购。填一张汇款单到杂志社地址就可以。。。
Tina Jittaleela性别: 女 星座: 水瓶座 出生日期: 1992-02-12 出生地: 泰国曼谷 职业: 演员 家庭成员: 父母 一个哥哥 两个姐姐 Tina Jittaleela,也可以直接叫她Tina,泰国新生代演员,18岁,就读于清迈大学一年级,华裔,父母原姓李。在12月16号已经上映的号称《暹罗之恋》女版电影《Yes or No》中饰演“男”一号Kim(也就是Les 中的T)。预告片一经推出,短短的几分钟,已经迷倒上千少女。她与剧中女主角Aom合唱的OST《对视》,反响也非常热烈。影片的预告,以及另一首OST《如果有一天你有勇气》加上《对视》的中文字幕已经出炉了,而12月16日上映的电影《Yes or No》的DVD将于2011年3月15日发行,中文字幕版预计3月也会出来。官方发表推特,今年还会开拍part 2,希望喜欢《Yes or No》和Tina Jittaleela 的亲们敬请期待电影的上映和Tina 在影片中的精彩表现。
杂 志 社:Easy音乐世界 出 版 商: Easy音乐世界国内统一刊号:CN51-1078/J 出版周期:半月订阅单价:元去当地邮政局订阅
有卖啊,大部分写的是韩国的娱乐消息,也有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