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赏识教育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赏识教育主题论文

人们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自身的某处能出众。既然,你我彼此都希望被人赏识,哪我们为何不学会相互赏识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赏识,是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赏识,是寂寞萧条的冬天里的一声鸟鸣;赏识,是美妙动人的乐谱里的一个音符。 学会赏识,能彼此相互赏识,换来的是辉煌的成就,自身的信心。福尔摩斯赏识华生的医学才能,华生赏识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他们相互赏识对方,才共同侦破很多案子;歌星周杰伦被吴忠宪赏识,被给予了机会,才能开启音乐成功之门。 我们要学会赏识。福尔摩斯说过:“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们鼓掌。”所以,请不要自己否定自己,也不要认为他人愚笨而放弃去赏识他人。我认为,即便是再笨再坏的人,总有被他人赏识的地方!威廉·杰姆斯语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确实,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肯定和赏识。 学会赏识,赏识的东西并不一定要有很耀眼的外貌,不一定是很夺目的才华,也不一定是很富有的背景,一句让人感动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微笑,一个纯真的品格便足够。赏识他人,并不是奉承和讨好他们,那只是让他人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安慰,让他们相信自己。赏识,不只有去赏识他人,还应该学会去自我赏识,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自负与自大。赏识是自己给自己多一丝肯定,多一点勇气,多一些自信,把那个躲在阴暗角落的自己找出,带到一个阳光普照的庭院。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学会欣赏 请允许我自负一下吧——一个艺术造诣很高的女孩。当我看到毕加索的“鸽子”时,纯白无瑕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可是我国的军用飞机却遭到美国的侦察机撞毁,我很气愤,我想哭,因为鸽子有了黑斑。 当我看到一代国画家齐白石的“虾”时,栩栩如生,跃然于纸,可是家乡的小河变黑了,再也看不见活蹦乱跳的虾了,不禁令人发思,我们要保护这颗蔚蓝色的,迄今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 欣赏,请学会欣赏,不要让错误再犯下去! 当在朦胧的月光下,听着贝多芬的“日光曲”,好美,神思遐想,我看到了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倾听到了《魂断蓝桥》中男女主人公彼此呼唤,我感受到了《铁达尼号》中露丝与杰克浪漫的爱情旋律…… 当听到肖邦这位音乐奇才的钢琴独奏曲,我激情荡漾,我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意识,我可以想到陆游诗篇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境,我可以领略他忠贞之志战死沙场的宏伟气魄…… 在音乐中,我学会了创造,写豪迈的诗歌,画情意绵绵的油画,写大笔挥毫的毛笔字。 是啊,请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添加彩色,五彩斑斓,激情澎湃! 我会毫无保留地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因为它们是创造者的结晶,是他们花了几天几夜甚至几年的心血,我尊重它,爱护它,更赞赏它。 请学会欣赏吧,它会让你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你尊重他人,爱护他人。 欣赏,它使我的生活灿烂,它让我有一颗美好的心,让我们共同学会欣赏彼此,欣赏美丽。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欣赏、喜欢和爱,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爱,其实,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动你的人远远不止一个,都去相爱吗?很不现实,爱是一种用心投入的狭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独立而排他。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拥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个人。但每一次的感动过后,你又能长久的拥有吗?没有永远不变的思想,也没有永远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爱,而是欣赏。 优秀的人身上会分散着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和你同样有着鉴赏能力的人。就象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之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 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便会更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但人又是有思维 的,这种思维随时都在变,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当你用一种平常的心境去认识一个人,结交一个人的时候,你便会没有了一些私情杂念,你们便可以自由随意的交往,心也便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友情同样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命的快乐。 拥有一个好朋友,比拥有一段感情要平实的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种伤害。而朋友则不同,你可以在拥有朋友的同时体味到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友情同样是一种爱,一种更高尚更至诚的爱。 用宽容的心去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世界很美,阳光很灿烂,你的心也会很明媚,你的天空也会变得很蓝。 学会欣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从小我走向大我的高尚的精神之所在. 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 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忘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 于是,上帝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为你的无知而悲,为美的埋没而叹。 朋友,快醒醒吧!睁开你的双眼――那是上帝赐予你的、本应充满灵气的双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你被上帝的叹息惊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气,有几分愧疚,又有几分高兴。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来,想用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登上泰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愉悦,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拥抱大海,感知“海纳百川”的胸襟,摒弃你心中久藏的郁闷;走进深山,融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找回你心中久违的宁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豪放洒脱,势不可挡;“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的似水柔情,委婉细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浪漫飘逸,天马行空;“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的“人间寂苦,笔底波澜”…… 放下诗书,步入田园,你用心倾听着乡村的音符。良田美池,溪水潺潺;鸡鸣狗吠,牛羊相伴;蓝天白云,炊烟袅袅……先前的轻鄙荡然无存,你意识到了美的存在,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畅快淋漓;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天喜地;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 感觉到了美的无处不在,你开始为自己拥有一双眼睛而庆幸、自豪;开始为大千世界的美所陶醉、感化。你将双手贴在胸口上,嘴里虔诚地默念着,你在感谢上帝的恩赐。 上帝笑了,笑得那么甜; 你也在笑,笑得那么满足! 亲爱的朋友,永远不要忘记,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这是摄取美的窗口。

这个可以去专门的作文网上寻找。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提倡以鼓励、宽容为基本态度的教育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提出了家庭中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 家庭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在全国各地崛起,教育家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在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这一观念也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和实施,教师们也各自对实践的检验对这一教育态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教育中的意见。然而,对其进行关注的也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群,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但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该如何取舍“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和归纳性的总结。因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做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并对其如何在家庭中得到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赏识教育所谓何物

1.周弘与“赏识教育”

提到“赏识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周弘。现今对赏识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赏识教育正是源于这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面对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培养。2001年周婷婷进入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02年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家长的心态,从心灵深处物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他坚信对孩子就是要赞扬、肯定、夸奖,批评和否定是孩子的“杀手”,对于孩子要竖起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甚至要“无中生有”,他反复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称其为“赏识教育”。

周弘的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甚至有人宣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称周弘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于此,笔者并不认同,认为下如此大的定论还是需要深思和考量的:

首先,对于赏识教育的想法,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我国很早也有诸如“寓教于乐”之类的说法。清代颜元,他在四百年前就有过一句至理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难看出,这已是典型的“赏识”方法。在国外,斯宾塞也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认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个性和智力的发展,而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家庭营造出一种和睦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是“赏识教育”先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赏识教育是由周弘创始的呢?更无从谈起教育理念的“发明”。

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一说,是否得当也值得商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所说,“教育理念”是一整套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验证和实践研究,现今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个父亲对自己残障孩子教育的经历总结,顶多可算作是一种个人的教育经验或是体会,何以上升到理念的层面,又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的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普通的孩子身上?笔者认为,关于现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的观念,是周弘自己通过实践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而“赏识”这一概念本身,这一教育观念本身,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将这一古已有之的教育方法因一人之说而定义,“赏识”本身所涵盖的教育思想是宽广的博大的,不能以偏盖全。

2.关于“赏识”的教育思想

《辞海》对赏识的定义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是一种心态,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赏识教育即是提倡以信任代替怀疑,以宽容和耐心代替焦虑,以关爱和容纳代替不停的指责和贬低。它要求教育者无论是孩子表现与否都能够给予孩子信任,看得起。赏识孩子不是停留在行为和表面,也不仅限于一方对另一方,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通过他人的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灰心却也不骄傲,成长在一个快乐积极的心态之下。

很多人片面的把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和赞同,认为赏识就是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称赞或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予肯定。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天平,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自身的评价,不需要家长盲目的或是敷衍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和解放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被他人尊重和需要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渴望父母或是师长表浅的夸赞。赏识教育并不是等同于一种技术或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和修养。教育的成功是让孩子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才是赏识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对与他人肯定和赞扬的追求。

二、赏识教育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1.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青少年期的儿童在生理发育上十分迅速,2―3年内即可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矛盾出现。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强烈的我向关注,以及很强的自尊心都使得青少年期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广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就是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处于一种既敏感又掩饰和否认自身缺陷的状态,有时还表现出来较强的虚荣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等。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加需要注意帮助其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

2.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人的早期经验,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原生家庭所拥有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成年之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早期孩童时期所有过的创伤或是特殊经历。由此可见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泯灭的强大作用。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感情,家庭的和谐相处,成长环境的健康和积极,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内部,不仅是对待孩子,成员之间学会互相赏识,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氛围,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适当的肯定与及时的称赞都会为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之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3.从行为主义的理论角度

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有着人类拥有的共性。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强化。儿童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家长予奖赏性的强化刺激,就会使得他今后做选择时倾向与这个正确的举动;同样的,当儿童做出错误的行为,家长予以惩罚即负面的强化,就会使得儿童对这一行为予以回避,今后避免再犯。而“赏识”无疑也是心理强化的一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是表现优秀时,家长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反馈,这样能够促使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要求一个“赏识有度”的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实验证明,当强化一再出现进行刺激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弱,因此,“赏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强度与途径,关于此笔者将在后面的实施措施中予以补充。

三、关于正确赏识的建议

1.“先识后赏”,有原则,不盲目

“赏识”,只有在“识”的基础上去“赏”,才是真正的赞赏。教育终究是一种理性的事业,只是为了夸奖而夸奖就是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反感。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虚伪,这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赏识并不等于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赏识不需要一味的顺从和宽容,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乏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针对于某个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泛泛的说一些“你真乖”“真棒”之类的空洞表扬。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状态也最为放松的成长环境,父母一步步看着孩子成长,有责任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内心,多沟通从而观察到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对于学校环境来说,家庭里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而家长是可以的,那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就更应有具体性。如果一个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赞扬,那么家长突然性的转变,随口就夸,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无所适从。还有些家长为了赞赏而赞赏,孩子还未取得成功,就敷衍的夸奖以示鼓励,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不再信任所谓的夸奖。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较为正确的自我评判能力,无论是来自于老师还是同学的,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只有真挚的,确得其所的称赞才能直入人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2.接受差异,信任和尊重

前面已提及,周弘在对赏识教育做宣传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太认同。首先,不能够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师,都是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十指尚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同在一个班学习的孩子,必然有好有坏,即使将来从事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走到领域的尖端。其次,难道赏识孩子是因为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大师,都是天才的信念?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赏识就是单纯的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予以夸赞,即使他仍不如人,每一点由努力而来的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去赏识的。

3.张弛有度,过犹不及

“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切忌用过了头。现今的媒体和教育界,为何总用独生子女的种种做文章,总是发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问题,就是由于在中国这么一个计划生育的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运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当今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在“赏识”孩子这方面做的不错,却是误解了“赏识”的真正含义,认为爱孩子就是顺从,支持孩子就是有求必应,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大肆的宣扬和夸奖,甚至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怎能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识教育就像孩子的甜品佳肴,食之适当为好,用的过量必然会带来恶性后果,更不能让其成为“唯一”。

4.身教大于言传

心理学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学习速度和同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人生观、价值观又都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其成员的性格、行为都是一直在孩子眼里心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忽视。

5.在批评中“赏识”

很多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都将赏识归结为表扬、称赞,认为批评就不是赏识,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被老师批评也可能是带着赏识的批评。“合理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尤其注意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和惩罚要有理有据,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够信服,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对孩子其人格本身大打击一通。另外,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和惩罚之后,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改变,允许出现反复或是需要时间,正如教育研究者们所讲“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毕竟,家庭是孩子能够获得宽容的最后保障地,他需要被接纳,需要时间去改正、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能由某一个教育经验或是某一个成功的方式方法就能予以说明的,它值得教育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下去。现今的“赏识教育”热让很多家庭和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烂熟于心,但却未必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和精髓。笔者本着对“赏识”这种教育的态度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本文只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赏识教育态度的应用,虽然关于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教师该如何实现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是对比或是调和为一致,此类的研究并未多见,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可朝向这方面发展和深入下去,以达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幼儿赏识教育主题论文

《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提倡以鼓励、宽容为基本态度的教育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提出了家庭中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 家庭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在全国各地崛起,教育家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在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这一观念也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和实施,教师们也各自对实践的检验对这一教育态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教育中的意见。然而,对其进行关注的也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群,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但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该如何取舍“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和归纳性的总结。因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做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并对其如何在家庭中得到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赏识教育所谓何物

1.周弘与“赏识教育”

提到“赏识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周弘。现今对赏识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赏识教育正是源于这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面对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培养。2001年周婷婷进入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02年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家长的心态,从心灵深处物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他坚信对孩子就是要赞扬、肯定、夸奖,批评和否定是孩子的“杀手”,对于孩子要竖起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甚至要“无中生有”,他反复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称其为“赏识教育”。

周弘的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甚至有人宣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称周弘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于此,笔者并不认同,认为下如此大的定论还是需要深思和考量的:

首先,对于赏识教育的想法,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我国很早也有诸如“寓教于乐”之类的说法。清代颜元,他在四百年前就有过一句至理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难看出,这已是典型的“赏识”方法。在国外,斯宾塞也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认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个性和智力的发展,而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家庭营造出一种和睦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是“赏识教育”先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赏识教育是由周弘创始的呢?更无从谈起教育理念的“发明”。

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一说,是否得当也值得商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所说,“教育理念”是一整套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验证和实践研究,现今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个父亲对自己残障孩子教育的经历总结,顶多可算作是一种个人的教育经验或是体会,何以上升到理念的层面,又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的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普通的孩子身上?笔者认为,关于现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的观念,是周弘自己通过实践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而“赏识”这一概念本身,这一教育观念本身,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将这一古已有之的教育方法因一人之说而定义,“赏识”本身所涵盖的教育思想是宽广的博大的,不能以偏盖全。

2.关于“赏识”的教育思想

《辞海》对赏识的定义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是一种心态,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赏识教育即是提倡以信任代替怀疑,以宽容和耐心代替焦虑,以关爱和容纳代替不停的指责和贬低。它要求教育者无论是孩子表现与否都能够给予孩子信任,看得起。赏识孩子不是停留在行为和表面,也不仅限于一方对另一方,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通过他人的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灰心却也不骄傲,成长在一个快乐积极的心态之下。

很多人片面的把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和赞同,认为赏识就是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称赞或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予肯定。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天平,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自身的评价,不需要家长盲目的或是敷衍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和解放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被他人尊重和需要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渴望父母或是师长表浅的夸赞。赏识教育并不是等同于一种技术或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和修养。教育的成功是让孩子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才是赏识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对与他人肯定和赞扬的追求。

二、赏识教育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1.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青少年期的儿童在生理发育上十分迅速,2―3年内即可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矛盾出现。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强烈的我向关注,以及很强的自尊心都使得青少年期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广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就是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处于一种既敏感又掩饰和否认自身缺陷的状态,有时还表现出来较强的虚荣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等。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加需要注意帮助其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

2.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人的早期经验,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原生家庭所拥有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成年之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早期孩童时期所有过的创伤或是特殊经历。由此可见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泯灭的强大作用。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感情,家庭的和谐相处,成长环境的健康和积极,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内部,不仅是对待孩子,成员之间学会互相赏识,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氛围,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适当的肯定与及时的称赞都会为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之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3.从行为主义的理论角度

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有着人类拥有的共性。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强化。儿童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家长予奖赏性的强化刺激,就会使得他今后做选择时倾向与这个正确的举动;同样的,当儿童做出错误的行为,家长予以惩罚即负面的强化,就会使得儿童对这一行为予以回避,今后避免再犯。而“赏识”无疑也是心理强化的一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是表现优秀时,家长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反馈,这样能够促使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要求一个“赏识有度”的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实验证明,当强化一再出现进行刺激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弱,因此,“赏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强度与途径,关于此笔者将在后面的实施措施中予以补充。

三、关于正确赏识的建议

1.“先识后赏”,有原则,不盲目

“赏识”,只有在“识”的基础上去“赏”,才是真正的赞赏。教育终究是一种理性的事业,只是为了夸奖而夸奖就是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反感。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虚伪,这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赏识并不等于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赏识不需要一味的顺从和宽容,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乏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针对于某个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泛泛的说一些“你真乖”“真棒”之类的空洞表扬。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状态也最为放松的成长环境,父母一步步看着孩子成长,有责任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内心,多沟通从而观察到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对于学校环境来说,家庭里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而家长是可以的,那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就更应有具体性。如果一个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赞扬,那么家长突然性的转变,随口就夸,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无所适从。还有些家长为了赞赏而赞赏,孩子还未取得成功,就敷衍的夸奖以示鼓励,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不再信任所谓的夸奖。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较为正确的自我评判能力,无论是来自于老师还是同学的,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只有真挚的,确得其所的称赞才能直入人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2.接受差异,信任和尊重

前面已提及,周弘在对赏识教育做宣传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太认同。首先,不能够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师,都是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十指尚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同在一个班学习的孩子,必然有好有坏,即使将来从事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走到领域的尖端。其次,难道赏识孩子是因为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大师,都是天才的信念?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赏识就是单纯的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予以夸赞,即使他仍不如人,每一点由努力而来的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去赏识的。

3.张弛有度,过犹不及

“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切忌用过了头。现今的媒体和教育界,为何总用独生子女的种种做文章,总是发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问题,就是由于在中国这么一个计划生育的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运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当今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在“赏识”孩子这方面做的不错,却是误解了“赏识”的真正含义,认为爱孩子就是顺从,支持孩子就是有求必应,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大肆的宣扬和夸奖,甚至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怎能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识教育就像孩子的甜品佳肴,食之适当为好,用的过量必然会带来恶性后果,更不能让其成为“唯一”。

4.身教大于言传

心理学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学习速度和同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人生观、价值观又都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其成员的性格、行为都是一直在孩子眼里心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忽视。

5.在批评中“赏识”

很多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都将赏识归结为表扬、称赞,认为批评就不是赏识,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被老师批评也可能是带着赏识的批评。“合理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尤其注意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和惩罚要有理有据,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够信服,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对孩子其人格本身大打击一通。另外,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和惩罚之后,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改变,允许出现反复或是需要时间,正如教育研究者们所讲“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毕竟,家庭是孩子能够获得宽容的最后保障地,他需要被接纳,需要时间去改正、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能由某一个教育经验或是某一个成功的方式方法就能予以说明的,它值得教育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下去。现今的“赏识教育”热让很多家庭和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烂熟于心,但却未必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和精髓。笔者本着对“赏识”这种教育的态度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本文只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赏识教育态度的应用,虽然关于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教师该如何实现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是对比或是调和为一致,此类的研究并未多见,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可朝向这方面发展和深入下去,以达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赏识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赏识教育》

【摘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和幸福之中。

【关键词】赏识教育 有效手段 学会自我赏识

引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摘自《周宏赏识教育理论》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赏识教育是我做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我近几年作为教师的感受。下面两则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胆小心细的学习委员――刘雨思

1、基本情况:刘雨思,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学习委员。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爱好广泛,喜欢读书,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2、老师评语:刘雨思同学:你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女孩子。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你纯真可爱,对待同学热情大方,思维灵活,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写作业的速度令人惊讶,而且作业本干净,每当我看到你工工整整的作业,就忍不住停下来欣赏,刻苦踏实的学习精神也很让我喜欢。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你是一名优秀的班干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负责,收发作业,认真及时。你总是默默地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活动增添光彩。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祝你更上一层楼。

3、案例背景:在开学初,我就宣布,本学期由学生们自由竞争小班干部,竞争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讲,说出自己的优势,并表明如果选上了会怎么做。在准备期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书里夹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班刘雨思同学给我写的“一封信”。意思是,她非常愿意竞选班干部,并给我做了保证。可是又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敢去演讲。因此给我写了这封信,想请求我的帮助。

4、案例分析: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赏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5、辅导策略及成效:看过信后,我分析:她由于弱小,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此才表现为缺乏自信。于是,我当天下午就找到她,诚恳地对她说:“好多同学都告诉我,你的字写得非常好,而且每次做卫生还非常积极,你为什么不竞选小队长?”可是她还是说:“我太想当了,就是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说。”我说;“你给我写的信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讲稿,你就把它背下来吧,我相信到时你一定会说得特别好。”得到了我的鼓励,她非常高兴,一再表示一定要背得熟熟的。到了竞选那天,看到不少同学都发了言,于是我暗暗给她使眼色。开始她红着脸犹豫着,当第九名同学说完之后,她一咬嘴唇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大声地说:“大家好,我叫刘雨思……”一串精彩的演说之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刘雨思成了第二小组组长。后来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到期末考试,竟然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个学期,竞选班干部,当选为学习委员。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经常把刘雨思的作业本拿到课堂上当样本让大家学习,,在办公室里我还让其他老师欣赏雨思的漂亮的硬笔书法,赢得了同事的赞许的眼光,我还在课堂上把这些事告诉雨思及全班同学,雨思听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同学听了露出羡慕的神情。在县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6、案例感悟: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寻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被赏识就是被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要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被教育者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捣蛋大王劳动委员――李高强

1、基本情况:李高强,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劳动委员。性格开朗,生性好动,学习成绩一般。不遵守纪律。爱好唱歌,擅长跳街舞。崇拜迈克尔.乔丹。

2、老师评语:李高强同学:课堂上,你总是聚精会神;从你上课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六一汇演中你使尽浑身解数为大家表演了街舞赢得大家的掌声,老师为你自豪。但是,你身上还有诸多的毛病,例如自习课爱说笑话,课间爱和同学打闹,老爱给老师惹事,老让同学告你的状,出现问题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聪明、勤劳、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如果你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学习,不贪玩,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发挥出来,你一定让大家刮目相看。试试吧,你一定行!如果你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大胆一些,认真把字练好,你一定是个优秀的学生。

3、案例背景:李高强是我们班上有名的捣蛋大王,调皮,多话,喜欢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引起大家注意;而且经常缺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等。经常惹事、找事,大家多不喜欢他,都不愿意和他做同桌,班会上几乎变成了批判他的专题大会,为此我很头痛,我经常找他谈话,有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有时大发雷霆,怒发冲冠,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他无动于衷,脸皮很厚。完不成作业,家长也请不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而是批评的态度、语气要真诚,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评,使幼儿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赏识教育,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摘要】教师用正确的赏识理念,用艺术的语言引导评价幼儿,以宽广的胸襟赏识幼儿,用发现的眼光挖掘幼儿的闪光点,用提醒的方式、诚恳的态度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赏识;健康;成长;方法

《纲要》明确指出“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用正确的赏识观去欣赏、引导、评价幼儿,让幼儿有个积极向上、健康、自信的心理,促使幼儿快乐成长。

一、树立正确的赏识观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安全需要外,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赞赏。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态,而受教育者的心态往往是在教育者心态的影响下形成的。要始终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要让孩子始终在“我能行”“我最棒”的良好心态中走向成功。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案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到一所普通学校调研,一位老师问他“先生,您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学生?”“当然可以”然后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一年以后专家再次来访学校,问起那几个孩子的情况,老师说:“好极了,原来是普通的学生经您一点,一个一个全变了,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这些孩子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老师的关怀,家长的夸奖,得到了自信,促进了智力水平的飞速发展”。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给予孩子自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及时而适当的肯定和赞赏,会使孩子们心灵更加舒展,更加自信。只有树立正确的赏识观,才能使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赏识教育,才能透过一些现象抓住赏识教育的本质,促进孩子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以宽广的胸襟赏识孩子

要宽容幼儿的过错,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允许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孩子的言行一偏离“正常航向”或与我们的意见不一致,便招致一通说教或指责。老师和家长们对那些乖巧、聪明的孩子关注、宠爱有加,而对那些“皮猴”却常感到头疼。常常听到老师和家长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我们老是有意无意地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尤其是对那些“皮孩子”、“笨孩子”的缺点或错误小题大做、无限夸张。结果,抱怨不仅没有使这些孩子变好,相反的却越来越“坏”。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之处,也都有其优缺点。有的性情温和、善解人意,但缺乏创新的勇气;有的调皮睿智、富于创造,但却缺乏规则意识;有的小心细致,遵守规则,却不够勇敢……有的优点多些,有的缺点多些。但相同的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幼儿都会不可避免地犯不同的错误。如果我们习惯地以成人的眼光去观察幼儿,简单地给予否定或加以嘲讽,那就扼杀了他们创造的萌芽,使其自信心受损,甚至产生自卑、一蹶不振。其实每个幼儿都有被爱及被肯定的需要。老师一句积极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使幼儿心里充满阳光,更加努力表现自我。我们要承认、接受幼儿的差异,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或失败。要用赏识性的语言激励幼儿,使幼儿知道他们都可以是最棒的,都可以成为好孩子。

三、用艺术的语言来引导和评价幼儿

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事,会以完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最终结果也会因此不同。在幼儿园常能听到老师说:“我看谁是最后一名?”“我看谁是最不乖的?”象这种话语带着消极的情绪和影响,不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换一种说法:“看看谁最棒?”“哇,某某今天发言真积极,太厉害啦!看谁能和他一样棒?”这种话语就让幼儿情绪高涨,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又如,我们在欣赏孩子的画时,特别是画的不好的,如果我们老师说:“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孩子听到这话以后一定会沮丧,一定会失去画画的信心和兴趣。如果我们看不懂就说:“你把画讲给老师听听,听后说:“哦,你画得真丰富”,孩子一定会很得意,会更喜欢画画。因为语言上表达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幼儿的自我认识是朦胧的、肤浅的,他们往往通过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即便孩子做的不好或做错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要轻易指责孩子或对孩子做一些“定性”的评价,如:“真是没治了,连这都不会!”“你怎么可以这样做,真是坏透了!”等。在评价幼儿的时候要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自己的言行表达,不要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而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或上进心。对幼儿的教育引导应该以赞赏激励为主,鼓励幼儿不断地努力,不断进步。

四、善于挖掘幼儿的闪光点,树立信心

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哪怕是细微的长处和闪光点,以其积极的一面去克服消极的一面,才能使幼儿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如:我班有一个调皮的女孩叫魏睿,不分时候总做一些怪异的动作,集体活动乐意时参加,不乐意就不参加,讲道理不听总是我行我素,有时候真是拿她没办法。有一次美术活动,我发现她画的又快又漂亮,我立马把她的画展示在全班幼儿面前说:“小朋友猜猜这是谁画的?”“画得怎么样?”小朋友都拍手叫好,老师及时表扬,还给她加颗小五星,让她体验到认真做事受表扬的快乐。孩子的内心在闪光点的照耀下、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同伴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平衡与满足。从这以后魏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规则意识也就增强了。因此,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从老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以鼓舞幼儿在教师的赏识中克服缺点,不断完善,不断走向成功的彼岸。放过孩子的一个优点,就等于放过孩子的一次进步、成功的机会。

五、把“赏识”与批评有效结合起来。

一味地批评,会使幼儿缺少自信,悲观胆怯。但如果我们光赏识优点,而对缺点和错误忽略不计,长此以往,幼儿就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弱点,不能经受挫折,面对失败。要将批评与赞扬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幼儿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生信念。

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而是批评的态度、语气要真诚,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评,使幼儿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在日常对幼儿的教育中,我们不能把赏识和批评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某一方面。比如:我班的曾圣钦是个攻击性很强、学习又非常好的孩子,当他攻击同伴时,老师一定会帮助批评他:“你刚才做什么了?这件事情做得对还是错?为什么?你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孩子,老师、小朋友都喜欢你这点,如果你爱护小朋友了我们会更喜欢你。”果然奏效,但要经常提醒。久了就养成习惯了。今天的孩子也应该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批评的目的是正确引导孩子在自己犯错误时都应有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人人都要具备。在对幼儿的错误时,我们应该学会把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让赏识与批评互存、互融、互促,才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六、家园同步实施赏识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家长在一起时总是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感愧疚。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教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赏识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尝试赏识教育,感受赏识教育的好处。在家园栏中开办“夸宝宝信箱”请家长把孩子的进步以信的形式写给老师,老师把信读给全班小朋友听,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赞赏。同时也要帮助家长正确理解赏识教育。

总之,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要调整好自己的观念和言行,多用赏识性语言。多提醒,少指责;多竖大拇指,少使用食指。不要拿一个幼儿的缺点去和别的幼儿的优点比,应该把幼儿现在的发展和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在欣赏幼儿的过程中,让幼儿也学会欣赏别人。在赏识教育中,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乐萍.关于赏识教育的现实探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3***.

[2]赵翠英.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幼儿教育,2001***5***.

[3]张方园.如何赏识你的孩子[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08***11***.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赏识教育论文题目

这个可以去专门的作文网上寻找。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赏识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赏识教育》

【摘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和幸福之中。

【关键词】赏识教育 有效手段 学会自我赏识

引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摘自《周宏赏识教育理论》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赏识教育是我做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我近几年作为教师的感受。下面两则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胆小心细的学习委员――刘雨思

1、基本情况:刘雨思,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学习委员。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爱好广泛,喜欢读书,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2、老师评语:刘雨思同学:你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女孩子。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你纯真可爱,对待同学热情大方,思维灵活,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写作业的速度令人惊讶,而且作业本干净,每当我看到你工工整整的作业,就忍不住停下来欣赏,刻苦踏实的学习精神也很让我喜欢。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你是一名优秀的班干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负责,收发作业,认真及时。你总是默默地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活动增添光彩。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祝你更上一层楼。

3、案例背景:在开学初,我就宣布,本学期由学生们自由竞争小班干部,竞争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讲,说出自己的优势,并表明如果选上了会怎么做。在准备期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书里夹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班刘雨思同学给我写的“一封信”。意思是,她非常愿意竞选班干部,并给我做了保证。可是又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敢去演讲。因此给我写了这封信,想请求我的帮助。

4、案例分析: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赏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5、辅导策略及成效:看过信后,我分析:她由于弱小,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此才表现为缺乏自信。于是,我当天下午就找到她,诚恳地对她说:“好多同学都告诉我,你的字写得非常好,而且每次做卫生还非常积极,你为什么不竞选小队长?”可是她还是说:“我太想当了,就是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说。”我说;“你给我写的信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讲稿,你就把它背下来吧,我相信到时你一定会说得特别好。”得到了我的鼓励,她非常高兴,一再表示一定要背得熟熟的。到了竞选那天,看到不少同学都发了言,于是我暗暗给她使眼色。开始她红着脸犹豫着,当第九名同学说完之后,她一咬嘴唇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大声地说:“大家好,我叫刘雨思……”一串精彩的演说之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刘雨思成了第二小组组长。后来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到期末考试,竟然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个学期,竞选班干部,当选为学习委员。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经常把刘雨思的作业本拿到课堂上当样本让大家学习,,在办公室里我还让其他老师欣赏雨思的漂亮的硬笔书法,赢得了同事的赞许的眼光,我还在课堂上把这些事告诉雨思及全班同学,雨思听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同学听了露出羡慕的神情。在县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6、案例感悟: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寻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被赏识就是被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要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被教育者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捣蛋大王劳动委员――李高强

1、基本情况:李高强,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劳动委员。性格开朗,生性好动,学习成绩一般。不遵守纪律。爱好唱歌,擅长跳街舞。崇拜迈克尔.乔丹。

2、老师评语:李高强同学:课堂上,你总是聚精会神;从你上课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六一汇演中你使尽浑身解数为大家表演了街舞赢得大家的掌声,老师为你自豪。但是,你身上还有诸多的毛病,例如自习课爱说笑话,课间爱和同学打闹,老爱给老师惹事,老让同学告你的状,出现问题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聪明、勤劳、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如果你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学习,不贪玩,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发挥出来,你一定让大家刮目相看。试试吧,你一定行!如果你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大胆一些,认真把字练好,你一定是个优秀的学生。

3、案例背景:李高强是我们班上有名的捣蛋大王,调皮,多话,喜欢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引起大家注意;而且经常缺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等。经常惹事、找事,大家多不喜欢他,都不愿意和他做同桌,班会上几乎变成了批判他的专题大会,为此我很头痛,我经常找他谈话,有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有时大发雷霆,怒发冲冠,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他无动于衷,脸皮很厚。完不成作业,家长也请不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人们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自身的某处能出众。既然,你我彼此都希望被人赏识,哪我们为何不学会相互赏识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赏识,是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赏识,是寂寞萧条的冬天里的一声鸟鸣;赏识,是美妙动人的乐谱里的一个音符。 学会赏识,能彼此相互赏识,换来的是辉煌的成就,自身的信心。福尔摩斯赏识华生的医学才能,华生赏识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他们相互赏识对方,才共同侦破很多案子;歌星周杰伦被吴忠宪赏识,被给予了机会,才能开启音乐成功之门。 我们要学会赏识。福尔摩斯说过:“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们鼓掌。”所以,请不要自己否定自己,也不要认为他人愚笨而放弃去赏识他人。我认为,即便是再笨再坏的人,总有被他人赏识的地方!威廉·杰姆斯语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确实,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肯定和赏识。 学会赏识,赏识的东西并不一定要有很耀眼的外貌,不一定是很夺目的才华,也不一定是很富有的背景,一句让人感动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微笑,一个纯真的品格便足够。赏识他人,并不是奉承和讨好他们,那只是让他人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安慰,让他们相信自己。赏识,不只有去赏识他人,还应该学会去自我赏识,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自负与自大。赏识是自己给自己多一丝肯定,多一点勇气,多一些自信,把那个躲在阴暗角落的自己找出,带到一个阳光普照的庭院。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学会欣赏 请允许我自负一下吧——一个艺术造诣很高的女孩。当我看到毕加索的“鸽子”时,纯白无瑕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可是我国的军用飞机却遭到美国的侦察机撞毁,我很气愤,我想哭,因为鸽子有了黑斑。 当我看到一代国画家齐白石的“虾”时,栩栩如生,跃然于纸,可是家乡的小河变黑了,再也看不见活蹦乱跳的虾了,不禁令人发思,我们要保护这颗蔚蓝色的,迄今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 欣赏,请学会欣赏,不要让错误再犯下去! 当在朦胧的月光下,听着贝多芬的“日光曲”,好美,神思遐想,我看到了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倾听到了《魂断蓝桥》中男女主人公彼此呼唤,我感受到了《铁达尼号》中露丝与杰克浪漫的爱情旋律…… 当听到肖邦这位音乐奇才的钢琴独奏曲,我激情荡漾,我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意识,我可以想到陆游诗篇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境,我可以领略他忠贞之志战死沙场的宏伟气魄…… 在音乐中,我学会了创造,写豪迈的诗歌,画情意绵绵的油画,写大笔挥毫的毛笔字。 是啊,请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添加彩色,五彩斑斓,激情澎湃! 我会毫无保留地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因为它们是创造者的结晶,是他们花了几天几夜甚至几年的心血,我尊重它,爱护它,更赞赏它。 请学会欣赏吧,它会让你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你尊重他人,爱护他人。 欣赏,它使我的生活灿烂,它让我有一颗美好的心,让我们共同学会欣赏彼此,欣赏美丽。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欣赏、喜欢和爱,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爱,其实,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动你的人远远不止一个,都去相爱吗?很不现实,爱是一种用心投入的狭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独立而排他。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拥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个人。但每一次的感动过后,你又能长久的拥有吗?没有永远不变的思想,也没有永远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爱,而是欣赏。 优秀的人身上会分散着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和你同样有着鉴赏能力的人。就象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之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 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便会更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但人又是有思维 的,这种思维随时都在变,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当你用一种平常的心境去认识一个人,结交一个人的时候,你便会没有了一些私情杂念,你们便可以自由随意的交往,心也便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友情同样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命的快乐。 拥有一个好朋友,比拥有一段感情要平实的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种伤害。而朋友则不同,你可以在拥有朋友的同时体味到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友情同样是一种爱,一种更高尚更至诚的爱。 用宽容的心去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世界很美,阳光很灿烂,你的心也会很明媚,你的天空也会变得很蓝。 学会欣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从小我走向大我的高尚的精神之所在. 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 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忘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 于是,上帝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为你的无知而悲,为美的埋没而叹。 朋友,快醒醒吧!睁开你的双眼――那是上帝赐予你的、本应充满灵气的双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你被上帝的叹息惊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气,有几分愧疚,又有几分高兴。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来,想用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登上泰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愉悦,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拥抱大海,感知“海纳百川”的胸襟,摒弃你心中久藏的郁闷;走进深山,融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找回你心中久违的宁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豪放洒脱,势不可挡;“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的似水柔情,委婉细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浪漫飘逸,天马行空;“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的“人间寂苦,笔底波澜”…… 放下诗书,步入田园,你用心倾听着乡村的音符。良田美池,溪水潺潺;鸡鸣狗吠,牛羊相伴;蓝天白云,炊烟袅袅……先前的轻鄙荡然无存,你意识到了美的存在,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畅快淋漓;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天喜地;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 感觉到了美的无处不在,你开始为自己拥有一双眼睛而庆幸、自豪;开始为大千世界的美所陶醉、感化。你将双手贴在胸口上,嘴里虔诚地默念着,你在感谢上帝的恩赐。 上帝笑了,笑得那么甜; 你也在笑,笑得那么满足! 亲爱的朋友,永远不要忘记,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这是摄取美的窗口。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这个故事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好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可见,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赏识教育的魅力是神奇的、无穷的。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光点教育家陶知行这样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热情,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的品德养成。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健康特长都要给予肯定,帮助其发展,而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用辩证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欣赏自己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要热忱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被缺点湮没了的闪光点,看到优点就表扬,有了进步就鼓励,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道期待的目光、一个会意微笑,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平淡质朴、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了心理依靠,产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于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与忧愁。并以此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秘密武器,通过心理暗示,使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反之,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一无是处,便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正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所言,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这,就是新课程“教即导”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潜能力我国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心理学研究表明,受到鼓励和赞美是人的高级需要,一个经常受到肯定和鼓励的人,其自尊心会增强,其潜能会被充分发挥,就会积极、愉快、高效地学习和工作,不断取得成功。因而,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学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十全十美,不允许学生犯错误,那么你会痛心疾首地发现留给学生全是负面影响。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知行语)。”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在大家的眼里学习成绩都非常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某方面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正是教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差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扬其长,避其短,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后来他们才会成为出色的科学家。由此可见,赏识教育既能控制浮躁的情绪,又能呵护脆弱的心灵;既能激发内在的潜质,又能创造意外的奇迹,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这,就是新课程“多元评价”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三、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得到肯定的强化,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我们的教师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更多地去发现、去鼓励、去赞美,“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美每一次的进步(戴尔·卡耐基语)”; 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仅有积极进取的决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进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在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养成过程中,还能够感召、影响和带动他人,形成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营造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这,就是新课程“人人可成才”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成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心理,运用心理策略,用赏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智慧之门和希望之门。

赏识教育文章

《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提倡以鼓励、宽容为基本态度的教育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提出了家庭中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 家庭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在全国各地崛起,教育家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在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这一观念也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和实施,教师们也各自对实践的检验对这一教育态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教育中的意见。然而,对其进行关注的也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群,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但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该如何取舍“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和归纳性的总结。因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做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并对其如何在家庭中得到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赏识教育所谓何物

1.周弘与“赏识教育”

提到“赏识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周弘。现今对赏识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赏识教育正是源于这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面对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培养。2001年周婷婷进入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02年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家长的心态,从心灵深处物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他坚信对孩子就是要赞扬、肯定、夸奖,批评和否定是孩子的“杀手”,对于孩子要竖起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甚至要“无中生有”,他反复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称其为“赏识教育”。

周弘的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甚至有人宣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称周弘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于此,笔者并不认同,认为下如此大的定论还是需要深思和考量的:

首先,对于赏识教育的想法,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我国很早也有诸如“寓教于乐”之类的说法。清代颜元,他在四百年前就有过一句至理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难看出,这已是典型的“赏识”方法。在国外,斯宾塞也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认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个性和智力的发展,而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家庭营造出一种和睦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是“赏识教育”先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赏识教育是由周弘创始的呢?更无从谈起教育理念的“发明”。

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一说,是否得当也值得商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所说,“教育理念”是一整套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验证和实践研究,现今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个父亲对自己残障孩子教育的经历总结,顶多可算作是一种个人的教育经验或是体会,何以上升到理念的层面,又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的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普通的孩子身上?笔者认为,关于现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的观念,是周弘自己通过实践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而“赏识”这一概念本身,这一教育观念本身,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将这一古已有之的教育方法因一人之说而定义,“赏识”本身所涵盖的教育思想是宽广的博大的,不能以偏盖全。

2.关于“赏识”的教育思想

《辞海》对赏识的定义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是一种心态,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赏识教育即是提倡以信任代替怀疑,以宽容和耐心代替焦虑,以关爱和容纳代替不停的指责和贬低。它要求教育者无论是孩子表现与否都能够给予孩子信任,看得起。赏识孩子不是停留在行为和表面,也不仅限于一方对另一方,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通过他人的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灰心却也不骄傲,成长在一个快乐积极的心态之下。

很多人片面的把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和赞同,认为赏识就是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称赞或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予肯定。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天平,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自身的评价,不需要家长盲目的或是敷衍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和解放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被他人尊重和需要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渴望父母或是师长表浅的夸赞。赏识教育并不是等同于一种技术或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和修养。教育的成功是让孩子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才是赏识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对与他人肯定和赞扬的追求。

二、赏识教育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1.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青少年期的儿童在生理发育上十分迅速,2―3年内即可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矛盾出现。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强烈的我向关注,以及很强的自尊心都使得青少年期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广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就是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处于一种既敏感又掩饰和否认自身缺陷的状态,有时还表现出来较强的虚荣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等。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加需要注意帮助其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

2.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人的早期经验,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原生家庭所拥有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成年之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早期孩童时期所有过的创伤或是特殊经历。由此可见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泯灭的强大作用。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感情,家庭的和谐相处,成长环境的健康和积极,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内部,不仅是对待孩子,成员之间学会互相赏识,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氛围,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适当的肯定与及时的称赞都会为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之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3.从行为主义的理论角度

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有着人类拥有的共性。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强化。儿童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家长予奖赏性的强化刺激,就会使得他今后做选择时倾向与这个正确的举动;同样的,当儿童做出错误的行为,家长予以惩罚即负面的强化,就会使得儿童对这一行为予以回避,今后避免再犯。而“赏识”无疑也是心理强化的一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是表现优秀时,家长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反馈,这样能够促使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要求一个“赏识有度”的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实验证明,当强化一再出现进行刺激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弱,因此,“赏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强度与途径,关于此笔者将在后面的实施措施中予以补充。

三、关于正确赏识的建议

1.“先识后赏”,有原则,不盲目

“赏识”,只有在“识”的基础上去“赏”,才是真正的赞赏。教育终究是一种理性的事业,只是为了夸奖而夸奖就是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反感。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虚伪,这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赏识并不等于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赏识不需要一味的顺从和宽容,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乏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针对于某个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泛泛的说一些“你真乖”“真棒”之类的空洞表扬。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状态也最为放松的成长环境,父母一步步看着孩子成长,有责任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内心,多沟通从而观察到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对于学校环境来说,家庭里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而家长是可以的,那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就更应有具体性。如果一个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赞扬,那么家长突然性的转变,随口就夸,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无所适从。还有些家长为了赞赏而赞赏,孩子还未取得成功,就敷衍的夸奖以示鼓励,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不再信任所谓的夸奖。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较为正确的自我评判能力,无论是来自于老师还是同学的,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只有真挚的,确得其所的称赞才能直入人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2.接受差异,信任和尊重

前面已提及,周弘在对赏识教育做宣传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太认同。首先,不能够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师,都是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十指尚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同在一个班学习的孩子,必然有好有坏,即使将来从事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走到领域的尖端。其次,难道赏识孩子是因为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大师,都是天才的信念?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赏识就是单纯的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予以夸赞,即使他仍不如人,每一点由努力而来的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去赏识的。

3.张弛有度,过犹不及

“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切忌用过了头。现今的媒体和教育界,为何总用独生子女的种种做文章,总是发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问题,就是由于在中国这么一个计划生育的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运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当今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在“赏识”孩子这方面做的不错,却是误解了“赏识”的真正含义,认为爱孩子就是顺从,支持孩子就是有求必应,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大肆的宣扬和夸奖,甚至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怎能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识教育就像孩子的甜品佳肴,食之适当为好,用的过量必然会带来恶性后果,更不能让其成为“唯一”。

4.身教大于言传

心理学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学习速度和同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人生观、价值观又都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其成员的性格、行为都是一直在孩子眼里心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忽视。

5.在批评中“赏识”

很多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都将赏识归结为表扬、称赞,认为批评就不是赏识,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被老师批评也可能是带着赏识的批评。“合理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尤其注意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和惩罚要有理有据,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够信服,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对孩子其人格本身大打击一通。另外,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和惩罚之后,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改变,允许出现反复或是需要时间,正如教育研究者们所讲“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毕竟,家庭是孩子能够获得宽容的最后保障地,他需要被接纳,需要时间去改正、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能由某一个教育经验或是某一个成功的方式方法就能予以说明的,它值得教育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下去。现今的“赏识教育”热让很多家庭和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烂熟于心,但却未必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和精髓。笔者本着对“赏识”这种教育的态度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本文只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赏识教育态度的应用,虽然关于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教师该如何实现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是对比或是调和为一致,此类的研究并未多见,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可朝向这方面发展和深入下去,以达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不希望得到赏识,也没有哪个人不在受到赏识时欢欣鼓舞,更加努力。赏识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他是基于人们在接受爱和理解时,对于提高自我的渴求的基础,加以合适的引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赏识教育对于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绝对可以产生强大的助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相对年龄比较小,往往会因为顽皮好动在教学课堂中表现差而引起教师的训斥和不满,不仅影响了课堂秩序,还可能会让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将赏识教育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通过一些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首先,老师必须树立起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理念。

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赏识教育就是要让老师将自己和学生摆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无论是人格上还是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友好,只有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他才能从心底产生对这位老师的认同感,才会愿意配合老师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尽一切可能,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暗示等方法来传递自己的这种信念,给予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的友好信任的桥梁。

其次,教师必须学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

我们看到很多教师虽然对于学生的表现会有所评点,但经常只是寥寥数语,无法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因此老师应该学会欣赏和鼓励。在课堂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说一些鼓励的话语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他们能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而老师不应该在主观角度给予这些观点正确或者错误的评断,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肯定他们的努力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新的言论,教师不要去吝啬自己的表扬和赞美之词,欣赏对于学生就如同冬日的阳光,沙漠的清泉,可以给予他们强大的动力。

再次,教师要懂得批评的艺术。

很多教师一提起批评往往是大加苛责,显然这是一种比较过激的行为,赏识教育中的批评,不是对于某个错误的指责,而是针对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所出现的缺点和错误,给予类似于友好提醒式的批评,当然,老师也应该把握好这个“度”,太过了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太轻又往往引不起孩子的注意力。只有我们能够熟练运用这个方法,才能够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优点我们给予赞赏,对缺点我们也要毫不留情的给予批评,让学生们这些小树苗可以茁壮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客观公正的评判,也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很难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也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状况,往往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脱节。而赏识教育建立起和一个理解和爱的平台,学生真正的去喜欢老师,愿意和老师倾诉,而老师也开始和学生平等的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并且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广大一线教师也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等等,这些方法都在一定条件上改变了我们传统教学课堂中死板僵硬的状态,而赏识教育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它不仅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还提供了教学的方法,那就是在爱和赞赏的基础上进行有方向性的指导和点评,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仅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路,也是对于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突破,在赏识教育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睦,教学质量也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高。

再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对于学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根据他们不同的特征进行教育和启发。小学生正处在最朝气的时期,开始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个性开始张扬,也开始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展现优势和天赋,而传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他们的天性,一般齐的培养方法也导致了传统理念中的优生和差生,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我们的老师就是要依靠赏识教育,去发现学生自己的优点,并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最大范围内的发展他们的独特优势,让学生全面发展。

赏识是一种理解,赏识是一种关心,赏识是一种尊重。

赏识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深挖赏识教育的本质,并积极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当中,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也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从而促进学生们的长远发展。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

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优秀典范。他们的事迹给予我许许多多宝贵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孩子,面对几十双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情感态度,无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表现不佳的时候,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换来的是孩子暂时的服从,表面的听话,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师不仅没有转变孩子,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了师生感情,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全新的时代需要拥有全新观念的老师,全新的时代赋予“敬业”和“专业”全新的含义。教师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历练自己,用我们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尽可能使用鼓励或激励的的语言,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看到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心理看待学生。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

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我们要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一个阴冷的冬日的午后,我不经意地翻开了这本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改变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的书,开始读起来。一则、二则、三则……随着一则则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憾,也被它们深深地感动。当我读到“那个李圣珍老师用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理解与爱,用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坏孩子’、‘笨孩子’、‘傻孩子’摆脱了噩梦,走进了美好的明天”,这样一则故事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那个我已带了一个学期的学生。

刚开学时,我听到了所有教过他的老师对他的评语“这是一个从骨子里坏出来的孩子”。当时,我把这句话听了进去,因此,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让他担任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并且在宣布干部时,特别大声地念出他的名字,宣布完之后,我又和他单独谈了很久。我对他说:“陆老师知道,以前的你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但这些陆老师现在都不会去了解,也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的是你现在的表现,你有信心吗?”记得当时他对我极其慎重地点了一下头。事实证明从那时开始后的二个半月内,他一直表现得较好。期间,虽然有一桩发生在暑假里的敲诈事件暴露后,受到了德育处老师的调查和教育,而那时正好是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由于要对他进行调查和教育,他只考了四门,但四门功课中有三门是及格的。根据他的情况,我在对月考中有进步的同学进行奖励时特意给了他一个特别奖,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鼓励他继续努力。虽然他什么也没说,但我看到他的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可以说,在那个时候,我一点也没有他是一个“坏孩子”的感觉。

这位同学一开始的转变,不可否认,与我对他的理解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但是,一个孩子的真正转变,需要老师的持之以恒的爱的付出,需要老师的耐心,需要老师与学生不断地进行沟通和理解。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真的让我后悔莫及。那是在一个班会课上,因为听任课老师说他与旁边一组的一位同学上课说话的次数较多,所以,在那天的班会棵上,我决定给他换一个座位。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任凭我怎么说,他都不愿意换。而当时全班每一位同学都看着我,在那样的情况下,为了我的面子,我什么都顾不上了,强行把他的位置进行了调换。但是位置调换后的他,脸涨得通红,头低着,这么一副愤愤的样子,一直保持到整堂课的结束。虽然,第二天我及时与他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但从此以后,我就发觉他对我开始不是很信任,也渐渐地开始消沉。

其实,现在想想,假如当初在想要对他换位置之前和他进行一下沟通,了解一下他内心的想法,如果他不愿意换的话,再想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件事;假如当初在他因为这件事而不信任我,开始消沉的时候,仍然一如既往地更加努力地与他沟通,与他交流仍然去寻找一切机会鼓励他;假如在他后来继续犯错时对他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耐心的引导与教育,也许现在的他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郭沫若先生曾题诗云:“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是啊,为人师难就难在要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生。我们只有时时处处理解学生,把真情奉献给学生,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师生之间应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伤害;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刺痛;多一些关爱,一些憎恨;多一些交流,少一些猜忌。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会成为真正的成功和赏识教育。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是《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思考这么多。我欣喜地发?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赏识你的学生》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赏识你的学生》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近日,我又翻阅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书中中多次提到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著,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震撼着我,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先生理论体现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陶行知先生是多么伟大啊,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孩子是稚嫩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需要我们精心地护理,爱孩子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积极情感,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读了陶行知先生文章后,我感到正是陶行知先生有一颗博大、无私、奉献的爱心,更让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不仅要爱事业,更要爱孩子,爱是教书育人的源泉,我们更应敞开爱的大门,用爱接纳每一个孩子。

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的法语老师就赞扬她很有语言天赋;数学老师称她能"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难题";更令人吃惊的是,她的英文老师居然在她的推荐信上这样写道:"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指导老师则写道:"请再给我们20个斯蒂芬这样的学生!"那位父亲在震惊之后问女儿:"对这样的评价,你是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女儿大声答道:"Yeah!"

这就是《赏识你的学生》里被广为传颂的一个故事。该书20xx年6月出版,短短两年内一印再印,供不应求。"新世纪教育文库"将它列入100种教师阅读推荐书目,许多地方把它定为教师培训必读书,广西大学的学生们募捐购买它用来赠送十六个贫困地区的教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网站等媒体也经常可见关于该书的报道。是什么让它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是什么使它在教育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赏识是博爱。

从各个不同的事例中都体现出对学生的博爱——不论他们的学业成绩是否优秀,不论家境的贫与富,不论老师曾经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当他们成为你的学生的时候,他们之间都画上等号。你必须包容他们的缺点,过错,不良的行为习惯,参差不齐的学习成绩……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他们还是孩子。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教师往往是他们最想获得帮助的对象。常听家长说:“你们老师说一句话,顶得上我们说十句话。”这表明学生对老师的无限信任。所以,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每天与童心稚嫩的学生在一起,学生的心灵世界是美妙灿烂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特别要讲究语言艺术,即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和趣味,同时要有理性。

1、多一些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

宏伟是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接班以来,我从来没有主动见他举手。那一节课上古诗《绝句》,可能是班上浓厚的学习氛围影响了他,当他看到同学们踊跃举手参加朗诵竞赛时,我发现他犹犹豫豫地想举手,我抓住机会毫不犹豫地叫了他。他胆怯地站起来,不知所措。我轻声鼓励他说:“今天你能勇敢地举起手,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别紧张,好好准备,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耐心等待。。”他抬起头,朗诵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随后只听见“罗、罗、罗……”这声音像在催猪吃食,同学们都哄堂大笑。他却低下头,面红耳赤。说句实话,那时我也特别想笑,但强抑制住了。我马上请同学们予于他热烈的掌声,并引导学生对他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同学们一致因为他的进步要求给他一个最具感情、表情、动作朗读的“红花奖”。我又趁机鼓励:“在老师眼中,你们都是能说会道的学生,相信以后的课堂会有更多像宏伟一样勇敢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从那以后,我发现宏伟变了,变得自信多了。课堂上见他的小手高高举起,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那双小眼睛充满自信与喜悦。。

2、带一点幽默,让学生乐于接受。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缺乏自控能力的,免不了总有一些坏习惯改不了。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一味地责备绝对不行,怎样表达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愿意改错?这就需要教师讲究语言艺术。

丽敏是个很聪明的小女孩,但她有个极坏的习惯:一旦有空闲,特别是上课就使劲地撕抠手指甲,结果十个指头光秃秃的,甚至流血。这不但影响了学习效率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一次,课间休息时间她独自在座位上又开始撕指甲,我走过去轻轻地把她的手拿,,然后模范手指甲的口吻说:“看来,我们每天都要受尽折磨,永无宁日了。不光我们,还有我们的好朋友小手指头,它们比我们更疼痛,甚至流血。我们真羡慕别人的手指甲,总是那么干净,修剪得那么漂亮,看来我们要另外找一个爱护我们的小主人了。”恰巧钟声响了,我又说:“上课了,主人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们赶快跑呀!”此时我发现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再撕手指甲了,课堂专注了许多,学习也进步。可见,老师的的语言入情入理,富有情趣,又很有道理,一定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赏识是触动。

从《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的案例可以知道,那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得到老师的赏识,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朝着目标前进。《我以性命担保她行》一文的“斯蒂芬”——被中国老师认为没有数学脑子的学生,在法国却成为一位“数学天才”,这既有老师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心灵的体贴,催人奋进的话语的激励作用,更有学生自身思想认识的升华。就好像化学反应,教师的赏识是催化剂,而反应本身是学生。

赏识是用生命诠释的艺术。

《赏识你的学生》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试着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技巧,甚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孩子摆脱噩梦》中写到李圣珍老师救治了许多的“问题孩子”,她的成功正是教育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体现——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与爱另一个生命。

赏识的辨证观。

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独特思维……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赏识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必因为没有想到举左手和举右手的约定而懊恼,也不能满足于几句赞美的话或是几朵红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他的成功,既有母亲的鼓励,也有父亲的严格一样。所以,要辨证对待赏识。

一个成功的老师,总是不吝啬赞美孩子的语言。这道理大家一般都懂得,但实际做起来却往往对孩子批评指责多,有的甚至以为只有指责才叫“管”孩子。这是相当错误的。孩子虽小,但他们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喜欢别人的表扬。当他们做了好事,或是取得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支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乐趣,让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开第一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儿童如果从童年起就在各种活动中获胜,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亲近和表扬,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多是优秀的。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不是完人,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会尽我所能,尽量做得更好。如: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响亮地、完整地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我都会说:“孩子,你真棒!”

识才的指挥,能让在合唱团放炮的歌手发出最美的音色;识才的将领,能把最顽劣的士兵调教成最骁勇的战士;识才的伯乐,能从病马中看出千里神驹;识才的老师,能把每个学生调教成奇才!"赏识,有着多么巨大的教育魅力。它把儿时略显痴呆的卡尔?威特造就成xxx岁就通晓六国语言,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的学术奇才;它将眼盲耳聋的海伦?凯勒培养成"世界天使"、美国20世纪十大英雄偶像;它把智商只有健全人30%的舟舟推上了保利剧院的指挥台。还是赏识,使一岁半就双耳失聪的周婷婷6岁能认20xx多汉字,8岁能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10岁出版6万字的科幻童话,9年学完中小学12年的全部课程,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18岁主演根据自己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21岁成为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生并最终取得心理咨询专业的硕士学位。

赏识,有奇效;但赏识并不玄奥。赏识教育何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洛扎诺夫、弗洛伊德及巴甫洛夫等人关于人的可暗示心理的研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还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就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赏识教育就是一门高深玄妙的学问呢?不,当您读完《赏识你的学生》您就会发现,赏识其实可以这么简单。它也许就是一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我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环湖赛跑的起跑线上的引领,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世界上就没有文盲了"。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教育德育论文

这个可以去专门的作文网上寻找。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小学一年级教师德育论文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教师德育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我现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别顽皮的男学生,一直以来教过他的老师没一个是称赞他的,甚至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批评,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同学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来我改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错都耐心引导他、鼓励他,慢慢的他接受了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近一个月的转化教育,他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更认真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充分明确自己班级的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只有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有真正的集体目标,才能把班集体建设作为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事情,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才能很自然地整合一致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其次,发挥班干部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学生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所信服所拥护的班干部和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最后,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但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独断专行,还应充分发挥民主。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六、倾听学生的声音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做到了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我,一吐为快,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我是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我认为,要做到这些,也许并不是很难,但确确实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直努力去做,只有用真诚的心去听,才能倾听到学生心中最真的声音……

论文题目(篇名、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论文的总纲,是传入读者脑内的第一个信息。关于德育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德育论文题目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 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 家庭教育 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方法 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 文化 ”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1、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2、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5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54、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5、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57、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5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 反思 与探索

59、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62、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63、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1、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2、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4、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弊端及改变策略

5、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

7、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

8、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9、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10、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11、幼儿园语言教学 高效课堂 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12、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3、浅析 中国传统节日 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14、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15、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16、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17、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18、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1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21、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22、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23、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24、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25、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2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29、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 措施

30、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31、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32、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3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34、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5、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36、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37、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39、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40、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41、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42、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43、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44、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45、学前教育 专业英语 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46、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47、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48、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49、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50、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51、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52、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53、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54、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55、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56、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57、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58、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59、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60、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61、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62、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63、神话 传说 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64、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中职、高职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中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

2、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探析

5、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9、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激励的策略

10、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11、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12、职专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13、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应突出德育为先特点

14、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

15、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8、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19、职高班主任用爱心构建德育教学

20、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探究

21、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措施研究

24、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32、倾注爱心讲究艺术--浅谈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33、浅析中职学校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34、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措施

35、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6、浅析艺术类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37、浅谈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措施

38、浅谈中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40、浅谈职业中专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41、浅谈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42、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45、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46、论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创新

48、基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艺术

50、管育结合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探讨

51、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52、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班主任团队管理研修班 培训心得 体会

53、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载体

55、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

★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小学德育教育参考论文2500字

★ 各类保险业论文选题题目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2)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3)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