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有关大班冬天主题活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大班冬天主题活动的论文

立冬节气活动主题活动总结(通用11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快乐有趣的活动又告一段落了,我们会积累一些相应的经验,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活动总结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立冬节气活动主题活动总结(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冬,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典籍中记载:“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随之而来,本年度最后一个季节也悄然来临,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立冬的由来与风俗,丁堰镇丁堰幼儿园开展了“开心立冬”民俗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以诗仙李白的诗《立冬》作为活动的开场,接着以故事的形式分享了关于立冬的由来及风俗习惯,同时提醒孩子们冬天了,要及时添加衣物,保护自己的肠胃。中国还有句俗语:“立冬不端碗饺子,冻掉耳朵没人管”,所以,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拿起彩泥制作起各种各样的饺子,“老师,我做的是芹菜饺子”“老师,我包的是糖饺子”“老师……”,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动手动脑的快乐之中。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到立冬来历及习俗,增强了孩子们冬季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意识,更感受到中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西城乡东湖幼儿园传来孩子们诵读“二十四节气”的朗朗声。

在“立冬”到来之际,为了让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东湖幼儿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深入了解立冬的由来和风俗习惯。活动中,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孩子们介绍立冬的来历及传说。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立冬的来历,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了传统节日的氛围,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立冬时节,北町幼儿园的老师们为孩子讲了立冬的传说故事和吃饺子的习俗,大班孩子还画了小雪人欢迎冬天的到来,全园教师带孩子们在户外跑步锻炼身体,让他们知道,冬天来了,天气冷了,大家要坚持锻炼,强身健体,这样可以御寒、保暖、保证身体健康。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鸡鸭鱼肉进补,还会准备冬衣。但孩子们对立冬不太了解,为此嘉兴市实验幼儿园开展“立冬”系列活动。

11月8日,立冬当天,该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多种形式开展。小班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了很多漂亮的过冬衣物!有的孩子设计了暖暖的帽子,有的孩子设计了厚厚的棉裤,有的孩子设计了暖和的大棉衣。中班幼儿拿着棉签蘸取白色颜料,在黑色卡纸上画出冬天可爱调皮的雪花!还有的孩子拿着记录表在幼儿园里四处寻找冬天的足迹,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冬季来临时自然界的树、花、草、水的变化。大班幼儿想象和创造力更加丰富,他们利用棉花、餐巾纸、粉笔等丰富的材料,合作创作出一副副美丽的雪景。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写写、画画、说说、寻找中发现冬天的变化、感受冬天的美丽独到之处。立冬,告诉孩子们冬天即将来临,在活动中深刻体验着大自然赋予的别样冬之景。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是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我们北方在立冬都有吃水饺的习俗。

为让孩子们感受“立冬”的氛围,了解立冬的来历及风俗。傅庄幼儿园组织中二班幼儿开展了《饺子温暖整个冬天》习俗教育活动。

活动中,教师用彩泥与幼儿一起制作水饺、通过故事讲解、游戏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幼儿进行冬季防寒保暖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立冬的来历,知道立冬后要经常搓擦双手、双耳及面部,坚持用热水洗手、洗脚,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等。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更让孩子们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需要在他们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

立冬已至,新春不远。为了让胜利幼儿园小四班的小朋友们感受立冬的氛围,小四班的老师们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开展了“立冬饺子味”的节日教育活动。

首先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了视频,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立冬的风俗习惯。接着老师请出了今天活动的主角——饺子皮和饺子馅,在小朋友们专注的目光下老师示范了制作饺子的步骤,小朋友们兴趣盎然的看着,听着,每个小朋友都蠢蠢欲动,渴望着能够亲自尝试。接下来就是宝贝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包一包、捏一捏,一个个小小的饺子诞生啦。孩子们包的饺子虽然造型各异,但在他们眼里,这是最漂亮的饺子。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吃上了自己包的饺子,欢快的气氛洋溢在小四班的每个角落,这大概就是亲自动手的魅力吧!

立冬的饺子包裹了希望,立冬的饺子煮熟了快乐,立冬的饺子咬开了幸福。立冬的饺子暖到了胜利幼儿园小四班每个小朋友们的心里。

为了让青少年充分了解立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11月7日,玉泉区清泉街小学开展“体验立冬节气·感受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老师带领青少年们详细了解了“立冬”的时间、气候特点、立冬谚语、立冬诗词,从不同层面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立冬”节气,了解“立冬”的风俗文化。在老师的带领下,青少年们纷纷进行“饺子大餐”、剪纸作品的创作,不一会儿,便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饺子”和孔雀开屏、玉兰花开等精美的剪纸作品,青少年们互帮互助,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迎接冬日的到来。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了立冬节日的风俗,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青少年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意识。

11月7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香园幼儿园开展了“情暖立冬、传承文化冬”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年龄段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小班幼儿戴上青蛙、大狗熊的头饰,摇身一变成了要冬眠的小动物。中班的小朋友则利用黏土制作了饺子、用画笔制作了手套,提前迎接冬至的到来。大班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更加丰富,他们利用棉花、餐巾纸皱纸等丰富的材料,合作创作出一副副美丽的雪景,感受冬天独到之处,深刻体验大自然赋予的别样冬之景。

通过立冬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新知的欲望,也加深了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孩子们用心去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和相关风俗习惯,11月7日,"立冬"当天,阿北乡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快乐立冬"主题活动。

活动中,教师讲解了冬至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来历和习俗;接着,开展了“开心包饺子”的活动,孩子们用彩色的橡皮泥做造型、捏花边,忙得不亦乐乎,包出的“饺子”色彩鲜艳、千姿百态、俏皮可爱,看得人眼花缭乱;接着教师对幼儿进行冬季防寒保暖教育,孩子们知道了一些御寒的方法:经常搓搓手、耳朵及面部,坚持用热水洗手、洗脚,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力等。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立冬的来历,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了传统节日的氛围,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了快乐。

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的北方,立冬包饺子吃饺子已成为多年的风俗。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立冬的由来和风俗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11月7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花溪路幼儿园开展了“知民俗,迎立冬”节气活动。

今天一大早,中班“美食坊”社团的孩子就带着擀面杖早早地来到幼儿园。10点钟社团开始,孩子们就穿上围裙,武装整齐的进入厨房开始战斗。美食坊孙老师这样说道:“今天我们的活动重点就是让孩子们体验和面的过程,感受擀饺子皮的乐趣,为冬至包饺子活动打好基础。”孩子们跟着孙老师有模有样的和面、擀皮,忙得不亦乐乎。这边,“创意画坊”社团的教室里却很安静,原来孩子们正在认真画画,立冬了,他们要给自己亲手设计一件棉衣。走进“泥工坊”社团,孩子们正在用黄泥捏着各种造型的饺子,不仅有大人理解的饺子形状,还有孩子们理解的太阳形状的,小花形状的饺子。

活动结束后,该园的教学主任马梦星说:“此次活动,孩子们通过动手擀饺子皮、为自己设计棉衣、用黄泥捏饺子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更加深入的学习到了立冬的来历,感受到了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11月7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在这寒风乍起的季节,新都区大丰小学举行了“传统节气我知道——立冬”主题升旗仪式,担任此次升旗任务的是三(5)中队的全体师生。

当升旗手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场肃立,向国旗敬礼,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在场的人都心潮澎湃。为了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三(5)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向全校师生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气——立冬。随后,三(5)中队全体少先队员为大家带来童谣合唱《立冬》,用悦耳的歌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接着,他们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不惧寒冬,加强锻炼,做一名身强体健的丰小娃。

最后,政教处副主任安翠在国旗下讲话,再次倡导同学们重视锻炼,加强锻炼。讲话后,安主任主持了区运会学校动员誓师大会,带领全体老师和运动员们庄严宣誓,并带领全校师生为参赛的运动健儿们加油鼓劲,希望运动员们在区运会上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再创佳绩。

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同学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在“立冬”即将到来之际,青岛市金门路小学开展立冬节气劳动教育“快乐立冬包饺子”活动。

在立冬吃饺子的由来是这样的,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大多都希望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劳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山东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这两天都要吃饺子哦。

所有的同学们都在家长的协助下,开心快乐的参与了此次劳动教育活动。在家里和大人分好工后,同学们纷纷洗好小手,捋起袖子,跃跃欲试。家长们熟练地放馅料、捏饺子,十指翻飞之间,一只只精巧的饺子就诞生了。同学们认真效仿,包出来的饺子却形态千差万别。快来看看我们可爱的同学们都是怎样热热闹闹帮助大人包饺子的吧。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立冬佳节,同学们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品尝着自己动手包出的饺子,不仅感受到了快乐,放松了心情,还增进了长幼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彼此的心。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同学们亲自体验了一把“立冬”包饺子的乐趣,还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期待小金童们一定会认真学习并努力传承、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做一名“文质彬彬,谦恭有礼”的小金童!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冬季》,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活动目标

1、增加幼儿在雪天的自我保护能力。

2、了解一些安全小知识。

二、活动准备

雪天出行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这些天下了厚厚的雪,路很滑,在雪天我们小朋友都要注意哪些事情,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呢?”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些雪天的安全措施。

(二)教师小结

1、首先在雪天,要认真走好每一步,选择雪较厚的地方行走,注意地面状况,尤其避免踩在较薄较平的雪片或冰面上,严禁打滑。

2、其次是上放学回家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一定要走人行道。不要在马路上行走或滑冰。

3、雪天穿鞋要讲究。路面容易结冰,不能穿皮鞋、硬塑料底鞋,穿着保暖、防滑性好的鞋子,或者抓地较好的运动鞋,而且应尽量稳步前行,以防发生事故。

4、户外游戏时,可以玩打雪仗,但一定不要拿雪球往同学脸上、头上砸。以免伤到眼睛和头部。

5、上下台阶时也要注意,要掌握好身体的重心,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伤。

6、在玩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隐患,如摔伤,划伤,砸伤。

小朋友们,安全来自时刻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冰天雪地,请大家小心翼翼,保护自己!

(三)结束部分

那我们的爸爸妈妈在雪天气骑自行车开车时怎样注意安全?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材分析】

冬天天气寒冷,部分幼儿缺少参与体育锻炼的勇气,而冬季运动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户外体育活动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本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分组准备项目、制作海报和邀请卡、规划场地等。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达到提高动作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以提高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感受坚持到底和拼搏精神的可费,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运动会的筹备活动,能遵守规则并坚持完成运动会项目,锻炼耐力。

2.体验运动会,感受亲子游戏、团队项目以及集体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1.请幼儿阅读《拥抱冬天》第20-21页并集体讨论,师幼共同商讨活动计划如运动会时间、分工、场地划分、比赛项目等。

2.教师和幼儿根据共同制订的计划进行准备,教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幼儿可按照不同能力进行分组。例如:第1组负责制作宣传海报,进行赛前动员;第2组负责设计、制作奖牌和奖状;第3组负责准备活动器械、规划场地以及人员安排;每个幼儿设计制作一张邀请卡,邀请家长参加运动会。

3.各游戏比赛活动器械和场地示意图,裁判员记录表,音乐。

【活动建议】

1.组织运动会开幕式,引导幼儿了解运动会开幕的程序,初步感受运动会的精彩。

(1)组织开幕式的相关活动,如组织运动员入场、升国旗仪式、致开幕词、宣布安全和竟赛要求等。

(2)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分组带领幼儿做走、跑、跳、钻、爬等交替动作,进行准备活动。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运动会,遵守规则,坚持完成游戏活动,促进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

(1)按照运动会程序分别进行趣味运动会竞赛性游戏和亲子竞赛性游戏。

活动中,教师抓拍幼儿在游戏中努力冲刺、坚持完成比赛、亲子或同伴相互配合和帮助以及颁奖典礼等瞬间,为分享、交流作准备。

(2)颁奖典礼。为获胜者颁发事先制作的奖牌、奖状等,体验胜利的喜悦。

3.回顾总结趣味运动会,感受运动员们努力拼博、坚持到底的精神。

(1)引导幼儿交流运动会过程中的难忘回忆。

提问:运动会期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你为运动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参加了什么项目?取得了什么成绩?

(2)教师出示抓拍的照片,重点引导幼儿欣赏竞赛中努力拼搏、坚持到底的画面。提问:这是谁?他在做什么?为什么就剩一个人了他还在继续跑?

小结:做事情只要尽力,坚持到底,就算是最后一名也很光荣。

(3)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征运动会中最难忘的事情。

【 活动延伸】

用拍摄的照片及海报、奖牌、奖状等布置“冬季趣味运动会”展区。

中班韵律活动:汪汪队优质课视频+PPT课件教案音乐乐谱图小班美术活动《花儿一片片》公开课视频+课件PPT+教案音乐下载

设计背景

冬天幼儿在户外的时间越来越少,引起幼儿户外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冬季气候的主要特征。

2、了解冬季动物过冬的方式。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使幼儿掌握一些冬季生活基本常识。

5、增长幼儿对大自然的爱。

重点难点

1、知道冬季气候的主要特征。

2、了解冬季动物过冬的方式。

活动准备

户外衣物,动物过冬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冬天的样子

1、游戏律动

2、说说冬天什么样子?

3、冬天的乐趣?冬天的这要特征?

二、怎样过冬

1、动物冬天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讲述动物过冬办法,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办法。

有储存粮食的、又飞往南方的、有冬眠的、又换皮毛的动物都有适应保护自己的'的能力。

三、游戏

给雪人穿衣服

四、美丽的冬天

讨论

1、我们能留住冬天吗?

2、冬天幼儿自我保护?

3、教育幼儿冬天不怕冷。

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冬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知冬天的基本特征,而且大胆运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游戏准备:

滑板一只、“铲雪车”(用两个易拉罐做的滚筒)一只、白纸球若干

游戏玩法:

家长坐在滑板上,幼儿站在其身后用双手推动家长,共同“滑雪”到中间位置。放下滑板,然后家长与幼儿共同推动滚筒,“铲雪”前进至终点。放下滚筒,拿起“雪球”(白纸球)向指定的目标投掷。

游戏规则:

1、此游戏需要家长与幼儿紧密配合。

2、投掷“雪球”时必须站在指定的线后投掷。

游戏建议:

1、此游戏在下雪天的户外进行最佳,可使用真正的雪球打击目标,幼儿兴趣会更浓。

2、投掷的目标可以经常的变化。

3、可事先让幼儿观看滑雪、铲雪、打雪仗的录像,更深的了解冬季打雪仗的现象。

如何提高幼儿园冬季出勤率树叶飘飘,秋风瑟瑟,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冬季也是感冒的多发期,很多的宝宝都会在爸爸、妈妈们的重重保护下过冬。但往往宝宝们还是很容易感冒、生病,日夜较大的温差固然是导致着凉的原因,但因为宝宝们整天在“温室”中成长,渐渐他们的抵抗力降低了,一旦真正与外界接触就很难适应从而导致了宝宝在这段时期内反复的感冒。那要怎么才能让孩子不轻意地感冒生病,提高宝宝的机体免疫能力呢??那就请我们的家长行起来,不忘在寒冷的冬季里,坚持送宝宝上幼儿园吧。这不仅是培养了宝宝的坚强意志力的绝好时机,同时又增强了宝宝身体的抗寒能力,提高了宝宝机体的免疫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幼教专家指出,意志力是影响幼儿日后成功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之一,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人们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意志力作保证。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这样,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意志力的锻炼,必须具有持之以恒。在国外,家长总是会坚持让宝宝到户外及园所,让宝宝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适应环境从而增强宝宝的意志力。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宝宝坚强的意志力,现在请家长们和幼儿园的老师一起来,鼓励我们宝宝不论严寒酷暑,都要坚持来幼儿园上课,为此我们启迪幼儿园特意为出满勤的宝宝准备了精美的小礼物来鼓励宝宝们。 现在让我们来为您提供一些可以提高宝宝的抗寒能力方法吧!首先,接触冷空气是适应寒冷的有效方法,因为宝宝多次反复接触冷空气后,其调节反应的灵敏度可得到提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从而起到免受寒冷损伤、预防疾病的作用。想要增强宝宝的抵抗力,除了在生活中注意饮食结构、睡眠规律,还有一种相当有效的锻炼方式,那就是——冷锻炼。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冷刺激会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的活动功能,供给身体热量,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而冬季正是进行冷锻炼的大好时机。现提供二种适合宝宝的冷锻炼方法: 一、冷空气浴 通俗的说,单纯性冷空气浴就是纯粹的与空气接触。而生活中的冷空气浴就是爸、妈经常带孩子去操场、去街心花园、去公园看花、看树、做游戏,以经常接触新鲜空气。所以爸妈在和孩子进行这类空气浴时要尽可能使孩子体表与空气直接接触,开始时可穿着衣服,渐渐的减少,直至仅穿一条小短裤。进行的地点也可以有所变化,时时让孩子有新鲜感,这样他们就更乐意接受这类活动。 开始时可以在室内进行,以后也可以逐步过渡到阳台、室外进行。当然,在冬季提倡在室内进行,但在进行之前一定先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新鲜,而特别寒冷时节可定时开小气窗通风,切不可整天让孩子呆在空调房间里,这样反而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和身体发育。气温与体温的差别愈大,刺激作用愈强,对身体影响愈明显。 次数:每日1次,持续的时间:开始时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可根据具体情况,每次延长5~10分钟。在冬季空气浴持续的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同时应结合体操或游戏活动进行。 注意: 1、不得在饭前空腹或饭后饱涨时进行,早饭后半小时是恰当的锻炼时间; 2、室外温度不能过低,18℃-20℃为宜; 3、有着凉迹象,须立刻停止。 二、冷水擦身 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后可用冷水擦上肢和颈部,逐渐达到冷水擦身。冷水比空气传热能力大28-30倍,对身体健康有很大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液循环。 注意: 1、顺序应从手部至臀部,或是从脚至腿部,然后擦胸腹部,最后擦背部; 2、水温从33℃-35℃递减,可每天低1℃,最低水温可降到16℃-18℃; *请家长在为宝宝做冷锻练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原则:任何一种锻炼,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提高宝宝抗寒能力从小开始,从温到冷,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冷锻炼;冷锻炼时,要注意防止穿堂风的直吹;空腹和饭后都不宜马上进行冷锻炼;如出现嘴唇青紫、全身颤抖的现象,应立即停止,擦干身体,运动到皮肤发热;锻炼过程中如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可休息几日,等到痊愈后再进行锻炼。 最后,希望以上的方法对您有所帮助,并祝愿我们的未来之星们健康、拙壮成长。

大班主题教育活动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大班主题活动策略论文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浅谈大班幼儿喜欢上吃蔬菜类食物的策略论文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身高、体重及各种生理功能迅速生长发育完善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幼儿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不均等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我的工作中,针对大班幼儿挑食、偏食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改善孩子们不喜欢吃蔬菜类食物的不良习惯,我采用多种有趣有效的方法。经过努力,我班幼儿挑食现象已明显减少。孩子们不仅在进餐过程中不挑食了,还养成了爱吃疏菜的好习惯。

一、餐前活动

幼儿园大门口的每周食谱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关注的。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在餐前闷闷不乐,其原因就是今天的菜他不爱吃,所以没有食欲、心情不好。为了使幼儿在进餐前有良好的食欲并保持好心情进餐,我们采用了“餐前小主播”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小主播员,结合英语组活动中蔬菜的小主题,用简单英语与中文掺杂着为大家进行食物颜色、味道、营养等全方位的播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吃蔬菜的欲望。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小话筒、小电视机,让每一名幼儿都亲身体验,做一名合格的小主播员。小听众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积极与小主播员互动。通过小主播员与小听众的活动,孩子们对即将上桌的饭菜有了极高的兴趣和食欲,有些幼儿还迫不及待地想马上看到、闻到、吃到食物。

1、介绍食谱中不同蔬菜的颜色,从色泽引发幼儿进餐兴趣

孩子们根据食谱上的蔬菜种类,来描述蔬菜的颜色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感觉,在刚开始进行活动时,孩子们仅仅将蔬菜颜色告诉大家,很平淡无味,但逐渐通过引导,孩子们发现,蔬菜颜色的介绍也可以影响幼儿,使他们有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兴趣。为此我翻阅了相关文献、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如:The carrot isorange橙色,是最能刺激食欲的颜色,在人们心情灰暗或感到担心时能使他们振作起来;The tomato is red,红色,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强烈且有活力的颜色,能促进血液循环,振奋心情,给人以热烈喜庆、祥和、食欲感;The eggplant is purple,紫色,可刺激神经和激发能量,对集中精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the cabbage/spinach is green绿色,代表着明媚、鲜活、自然;The Jew’s-ear is black有利于稳定心情和减缓紧张。孩子们知道后都想亲自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见到这些颜色的蔬菜后会有相应心情?如果把这些有颜色的蔬菜吃了,心情又会变的怎样呢?于是,孩子们都大口大口的吃着蔬菜。

2、深入了解各类蔬菜营养,从营养价值激发幼儿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视

在活动中,我将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孩子们知道蔬菜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偏食、挑食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幼儿知道了很多菜肴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和对身体的好处。有一次我们针对黑木耳进行了营养知识竞赛,幼儿纷纷说出了黑木耳的营养价值:黑木耳可以使小朋友长得比老师还高、减掉身上的肥肉、排除身体里的病菌,长得更漂亮更帅更健康。黑木耳是黑色食品,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小朋友要多吃黑色食品。开饭了,看到孩子们大口大口吃起了他们以前不爱吃的木耳。在餐前,总会听到孩子说,我不吃肉或是我不想吃菜类似的话,为了让幼儿不挑食,消除饭前对食物抵触的心理,能够饭菜和肉搭配吃,我设计了蔬菜大战细菌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孩子们感受蔬菜对身体的重要性。“蔬菜大战细菌”游戏是我将幼儿喜爱玩的“植物大战僵尸”改编而成的。孩子们要想打败“僵尸”(侵害自己身体健康的细菌)就得多“使用”(吃)“植物”(蔬菜),大班幼儿好胜心强,谁都不想输。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孩子们不挑食的好习惯。游戏中生动、形象地告诉了幼儿,如果挑食“细菌”就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观察发现我班幼儿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芹菜、蘑菇等蔬菜和肉类在这次活动后有了明显的改变。

3、注重盛饭时的拼摆艺术,从造型激发幼儿吃蔬菜类食物的欲望

食堂老师每天辛勤工作,给孩子们做各种造型的面食和色泽鲜美的菜肴,为幼儿科学营养配菜。我想怎么才能更加激发幼儿的食欲呢?我在最后一道工序——为幼儿盛饭菜时,利用这些造型有趣的小面点,还有颜色鲜艳的蔬菜,盛饭时注重在每个幼儿盘中都摆上好看的图案。比如:食堂老师为幼儿制作的butterfly蝴蝶包再配上绿色的`蔬菜,盛饭时在幼儿的盘中拼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仿佛蝴蝶在绿色的草坪上飞舞。圣诞节到了,小朋友吃的包也是圣诞树的形状,我将圣诞树摆到盘中间而蔬菜则包围着圣诞树,这些蔬菜就像是圣诞树上的挂件一样,孩子们只有把自己盘中的蔬菜吃光,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所有的幼儿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孩子们把自己盘子中的菜全吃了。

综上所述,餐前游戏使孩子们不仅对食物有了想吃的愿望,还了解到蔬菜的营养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盘中那么漂亮的图案,都迫不及待的想回到自己座位品尝美味佳肴。陶渤文小朋友之前很少吃黑木耳,当他知道了黑木耳会给他身体带来很多益处时,他接受了黑木耳。

二、进餐中,引导幼儿真正喜欢上吃蔬菜

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孩子还是会将不爱吃的菜故意吐出来,还有的幼儿出现故意将自己不爱吃的菜放凉了然后就可以不吃了。因此,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幼儿进餐中运用了如下方法:

1、故事熏陶,帮助幼儿愿意尝试吃蔬菜

进餐中,当发现有些孩子不吃蔬菜先挑自己爱吃的肉时,我就会站在他身边,及时用故事的形式引导他,边讲故事边轻轻拍一下他,向他示意,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在吃炒三丁时,我给幼儿们编“小白兔拨萝卜”的故事,介绍胡萝卜颜色好看,营养丰富,小白兔吃了长得白白胖胖,活泼可爱。当他们不想吃黄瓜、胡萝卜、水果时,我对他们说:“黄瓜、胡萝卜、水果里含有很多维生素,吃了它们就会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像美羊羊一样漂亮了。”幼儿特别喜欢喜羊羊动画片里的人物,一听都想尝一尝,就一小口一小口的尝了起来,这时及时给予表扬,一声赞扬,一个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到这是对他的认可,哪怕没吃完所有的蔬菜,但以后也乐于继续这样去做。孩子们在一个很愉悦的气氛中进餐,每个孩子都似乎融入了故事中的角色,将自己之前不喜欢吃的蔬菜吃完了。

2、少盛多添,鼓励幼儿逐渐多吃蔬菜

有些幼儿一看到自己不爱的蔬菜时,就没有了食欲,总是吃的很少甚至将菜吐出来,为了引起幼儿的食欲,减少幼儿对蔬菜的排斥,我运用了此方法。“少盛多添”。分餐时给饭量大的幼儿和饭量小的孩子都盛半碗饭,这样饭量大的幼儿吃完,还会再添饭,当众表扬这些添饭的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幼儿们的进餐兴趣和不甘落后的进取心被调动起来,一些平时饭量小的幼儿,也要求添饭.这种进餐的气氛使幼儿们食欲倍增。

3、语言鼓励法,引导幼儿愿意大口吃蔬菜

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进餐过程中,老师总要用语言去激励引导幼儿,通过拟人的方式引导那些挑食的孩子们,这些幼儿就会心理上有一种被老师关注的感觉,就会努力去做好。即用儿童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指导和鼓励幼儿科学进餐。如:米饭和青菜做朋友,放在嘴里一起嚼,味道会更好;你的牙齿比大老虎还要厉害。大老虎会嚼肉,你会不会呀?你这是大狮子的牙齿,太厉害了!(用手轻轻抚摸幼儿嚼饭菜的脸部肌肉)来,我来给它加加油。(请难以下咽的幼儿张开嘴)让我看看磨碎了没有?你的牙齿真厉害,已经把食物磨得很碎很碎了,可以请喉咙帮忙“咕噜”咽下去了,喉咙的本领要和牙齿一样大哦!——宝宝的嘴巴里没有一颗饭粒,真棒!(举起空碗向众幼儿展示)他的小碗很干净,饭菜一点儿都不剩。

4、同伴相互鼓励,比比谁吃得蔬菜最多

为了避免有些幼儿故意将不爱吃的菜晾凉,我利用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竞争,运用了“评比光荣组”的方法,哪组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哪组获胜。观察发现,挑食的幼儿看到自己组小朋友已经将饭菜吃完了,就会潜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挑食,把饭菜全吃光,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组能够成为光荣组,不想因为自己挑食而拖累其他小朋友,通过评比光荣组的方法来激发幼儿主动进餐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幼儿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的一个体现。

三、餐后活动,增加幼儿吃蔬菜的信心

1、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渗透,孩子们了解食物中的知识

在区域活动时,阅读区的孩子们不仅有丰富的故事书可以阅读我还为幼儿投放了有关食物营养与健康方面的书籍,书上有趣的图片,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从图片中获取相关知识和乐趣。

2、营养牌,激励幼儿真正喜欢上吃蔬菜

为了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很直观的看到自己和同伴进餐时的进步,我为幼儿准备了餐后评比环节,我将一周中所有幼儿吃到的蔬菜用图片或实物代替,每个孩子在饭后都要根据自己今天吃菜的情况给自己画上相应的图案,比如:有的幼儿今天不仅吃完了老师盛的所有菜还举手示意添菜,这样的幼儿就可以在他的名字所对应的蔬菜下画上两个笑脸,有的幼儿只吃完了老师所盛的菜,就可以为自己画一个笑脸,没吃完菜的幼儿,只能画上小哭脸了。每周五,我们都要做一个评比,看看这一周中谁的笑脸最多,就会有奖品颁发给这名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不挑食的好习惯。

经本学年全体幼儿测查后,幼儿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不均等现象明显减少。孩子们不仅在进餐过程中不挑食了,还养成了爱吃疏菜的好习惯。

大班主题活动毕业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活动策划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目的

三年来,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身,老师们也与我们共同成长。在这三年中,我们经过磨砺逐渐走向成熟。我们执著地朝着我们心中的梦想努力着,不断进取求索。我们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无怨无悔。恰逢母校十年校庆,我们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进修实验学校的文化。笃行求知,超越自我,我们在校训的指引下,共同扬帆起航!

此次毕业典礼,旨在回忆我们初中三年的心路历程,展望未来,表达对母校、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主题

三年砥砺,执著进取心无悔

十载传承,笃行超越共扬帆

三、整体方案

除必要流程外,中间部分主要分为三个篇章:回忆、感谢和展望。

四、详细方案与预期教育目标

回忆部分主要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三年的历程,穿插介绍。多媒体由王籽樾负责。学生代表发言,主要围绕三年的成长进步与老师同学的帮助展开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围绕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对学生的嘱托与祝福展开发言。该篇章的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回忆曾经的动人瞬间,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惜别不舍之情。

感谢部分的第一个环节为感谢专家,该环节为主持人抒发对专家的感谢之情,并赠送礼品和鲜花(送下去)。第二个环节为感谢老师,由主持人宣读对老师的描述,同学猜。老师逐一上台,由学生送礼物。第三个环节为感谢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政教处老师,医务室老师,食堂师傅,校工和保安等),由学生向代表献花。该篇章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专家、老师、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关爱,使同学们拥有感恩之心。

活动目标:

1、让大班毕业生体验人生第一次毕业的喜悦。

2、通过毕业典礼,让孩子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培育之情,懂得爱的反馈与回报,表达告别老师和同伴的'情感。

3、以“快乐成长,放飞梦想”为活动主题,用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凸显出成长的过程、足迹、感悟、成果等。

4、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之情,进一步增强幼儿如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舞台、大背景、钢琴键盘过道、拱形门、家长和孩子就坐位置、音响设施、照片墙展板、梦想墙展板、温馨提示标语以及体现孩子幼儿园生活的主题画、和粘贴画的折叠展板、喷花、气球和周围点缀装饰、)等。

2、环节准备:背景音乐、主持人串词、毕业誓词、园领导老师及家长代表讲话、毕业歌、花束、毕业证书、节目等。

服装道具的准备:孩子表演的头饰、道具和服饰、家长及孩子服装统一、孩子的博士服、属于大三班的胸章,凡是参与活动人人要求佩戴。

3、安全保障准备:负责维持秩序,有序进行。

4、摄像照相人员安排。

5、礼物准备,纸飞机或彩带等。

6、照片的收集。

活动过程:

1、早上8:00入园,在家吃早餐,化好妆,女孩子头发和上次六一时表演一样,家长孩子统一服装佩戴大三班胸章,凭邀请函进入幼儿园;

2、8:20家长和孩子到操场就位,各个环节负责的家长就位准备好,8:30活动开始;

3、背景音乐主持人出场,开场白并介绍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

4、园长宣布大三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并讲话;

第一部分:欢快时光

1、女孩舞蹈:《大眼睛》;

2、男孩武术:《中国功夫》;

3、亲子表演---诗朗诵《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4、歌曲大合唱:《我是太阳,你是星星》由个别爸爸们带孩子演唱(音乐伴奏)

第二部分:感恩成长

1、班级老师寄语;

2、家长代表讲话;

5、大合唱毕业歌《老师,再见了!》(放音乐伴奏)

6、为三年来所有带过的教师献花;(选个别孩子)

7、手语表演:《感谢》

8、孩子穿戴博士服,以家庭为单位,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起走过钢琴键盘过道,由班里老师颁发毕业证书。见证这一时刻(背景音乐)

9、请拿到毕业证书的孩子留在舞台上,待会集体合影留念,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孩子们将这顶“博士帽”扔向天空,让摄像师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此时(家长从舞台两侧下中间打喷花)

10、老师给孩子们发毕业礼物,孩子有序下台家长拍照,为下一环节做好道具、服装头饰的准备。

第三部分:放飞梦想

1、表演完《感谢》,伴随着旋律孩子们集体说出: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感谢老师的培育;感谢小朋友的陪伴。我爱你们,你们辛苦啦~

2、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说出毕业誓词。(孩子对以后学习生活的承诺),此时,家长回应孩子(相信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背景音乐起)。

3、(接上一环节)家长和孩子一起双手合十闭眼许下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及憧憬。

4、家长给孩子惊喜,提前装饰折好的纸飞机,上面写好祝福,送给孩子鼓励孩子的话语,(舒缓音乐)在一起将你手中的纸飞机飞出去---放飞梦想。此时(音乐《超越梦想》的各高潮部分)

5、(接上一环节)家长扮演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带着成束气球出场,来到钢琴键盘过道,听主持人要求每个孩子去拿一个,听口令一起再将气球放飞。

6、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们长大了,我们毕业啦”望着飞得越来越高的气球结束活动。

7、家长们协助清理现场,做好环卫工作。

注意事项:

1、以安全为出发点。

2、各环节负责必须到位。

3、有序组织活动的开展。

注:

1、根据当天天气情况,整个活动大概控制到1个半小时左右,争取10:00之前结束,这样不会太晒。

2、活动结束当天离园后孩子们可自愿赠送礼物或卡片。

活动设计:

1、准备工作:制作“校园激情飞扬,学子扬帆远航”横幅。

2、主题设计:毕业典礼围绕“感恩和励志”为主题进行,分四个篇章,分别是“同学缘”、“父母恩”、“师生谊”、“母校情”。每个篇章由学生发言、家长发言、教师发言、学生表演节目、献花等环节组成。

活动流程:

全体师生和领导、嘉宾及毕业生家长入场,循环播放暖场音乐《相信自己》或《飞得更高》。

1、主持人介绍领导、嘉宾。

2、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全体起立,奏国歌、升国旗。

3、业务校长致辞。

第一篇章“同学缘”

1、合唱《送别》(由四年级同学完成)。

2、八年级同学临别赠言。

3、学生器乐合奏表演。(由低年级同学完成,以祝福为主题)

第二篇章“父母恩”

1、家长代表发言。(此发言主题为对孩子的期望)

2、歌曲表演。(学生表演歌曲《感恩的心》)

3、九年级学生代表发言。(此发言主题为抒发感父母恩、感师恩、祝福母校和同学之情)

第三篇章“师生谊”

1、每位任课老师给学生作一句话毕业寄语。背景音乐:《启程》

2、诗朗诵。《六月礼赞》或自作励志诗词。(由初四教师共同完成)

3、师生互赠礼物。背景音乐:《放心去飞》

4、教师献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四篇章“母校情”

1、优秀毕业生上台代表全体毕业生宣读毕业誓词 :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牢记父母期盼,不忘恩师教诲;铭记超等校训,珍惜学校荣誉;诚实守信,勤奋学习;今天我以学校而自豪,明天母校为我而骄傲。

2、校长为学生壮行讲话。

3、师生合唱:《明天会更好》

4、在音乐声中,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结束。

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幼儿教育论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摘 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为先,针对当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缺少孝心的状况,作者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出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孝道教育 主题活动 弟子规

一、理解“孝道”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从小拉扯大,期间的辛劳可真谓大也。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们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孝敬日,在这一天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妈妈,要用行动表示对妈妈的爱,以此表达浓浓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满足孩子听故事愿望的同时感受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对父母应该有孝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另外,我们还利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典型事例,身边的真人真事给予孩子榜样教育。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就是要为父母尽义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孝道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我们进行幼儿孝道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唱一唱有关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间有爱》、《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语言教学中通过儿歌、诗歌、三字经、故事等形式,丰富有关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迹。如: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故事《我想要爱》《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真孝顺》《我妈妈》;诗歌《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一画有关孝道方面的图画,如:《我帮妈妈做家务》、《送给爸妈的礼物》《小鬼当家》《学做小主人》。

三、在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中渗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懂得感知、体验“孝道”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的系列孝道主题活动有:九月的《我爱我的老师》活动,孩子们感受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并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的尊敬和感谢。十月的《我爱我的祖国》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和爷爷奶奶做朋友》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培养孩子从小关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们走进社会的途径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活动,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学会感恩、实施感恩。我们让孩子欣赏感恩影片。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并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写上爱爸爸妈妈的话语。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十二月的《大手牵小手》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不同年龄儿童交往机会的不足,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以此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个孝顺的孩子》活动,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身边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和父母分享,给爸妈捶背、倒水、梳头、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并把自己的孝事讲给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加深对“孝”字的理解,懂得要从小热爱父母及家庭,进而提升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教育他们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并说“老师早”、“小朋友早”。刚开始孩子有点放不开,需要我们在旁边不断督促提醒。我们意识到要让孩子鞠躬,我们自己首先必须作出表率。刚开始我也有些不能够接受,让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说不愿意,而是觉得很别扭。早上小朋友来,我们首先向孩子鞠躬问早,下午放学,我们也主动向小朋友鞠躬说再见。我们教育孩子,别人向你鞠躬,要及时给别人还礼。孩子的进步是巨大的,当我们和孩子们慢慢坚持去做了,我发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甚至,当我们和同事阿姨之间互相问好时,我们感觉心中彼此更尊重对方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会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鞠躬,表达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这一鞠躬,当一个人从小懂礼貌,能做出鞠躬这个动作时,他的修养也在慢慢提高。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还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义,只是机械模仿,但我坚信,一直坚持这样做了,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暑假我们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培训,利用暑期在家观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的光碟,并结合实际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修炼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响、感染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不讲话影响别人。如厕时要排队、学会等待,洗手开小水,不浪费水。进餐前我们都要组织孩子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感谢打众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爱惜粮食。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争抢。午睡时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角色游戏时,开展“自助餐厅”“玩具大家玩”“给爷爷奶奶让座”“帮娃娃穿衣”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言行,有助于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履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感受爱并实践爱,有爱心和孝心,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个世界充满和谐爱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晓静,柴立青等.爱的教育.北京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陈晨明.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郭晓月.中国幼教网.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浅谈幼儿园大班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大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感恩教育;幼儿教育;感恩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感恩的缘起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在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可对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态度却是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横行霸道?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引导孩子,继而唤起孩子们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三、感恩活动在大班地开展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大班段在园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老师,朋友或对手,快乐或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让孩子们学会感谢,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一)感恩活动前

在感恩活动实施前,我们老师一起寻找了很多有关感恩的知识、相关故事以及歌曲等等,并在一日活动的晨谈或课间活动中不断地渗透给孩子们,然后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听了故事和歌曲之后的体会,说说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认识,并积极地学习感恩。

(二)实施感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在第一周周一的晨会上,我们大班孩子进行了《感恩》演讲,同时也是对全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进行活动的宣传,正式拉开了感恩系列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我们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张半成品的“感恩宣传单”,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并在宣传单上画上对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或家人朋友的爱,并把这张“感恩宣传单”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向家人朋友宣传感恩,介绍感恩。之后,我们还请孩子们给早上来园的其他段的家长们也发放“感恩宣传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感恩,让更多的人学习感恩。

第二阶段:我是礼仪小标兵

感恩月的每天早上,大班孩子们的使命便是担任“晨间礼仪小标兵”,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小朋友,他们威武地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以微笑迎接每一位进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向他们问早问好,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榜样作用下,幼儿园形成了浓浓的礼仪问好氛围,“时时处处讲感恩”就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了。小朋友还把当“晨间礼仪小标兵”作为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很多孩子都争着做呢!感恩就在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深入,让孩子们通过切身参与,进一步的了解感恩。

第三阶段:端茶送水表感恩

这是感恩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来体会家人辛苦的重要环节。活动前,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 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接着为期一周的端茶送水活动就此开始了。

下午离园前,接待处里摆放了许多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茶水和纸杯,并组织部分孩子轮流到幼儿园大厅给来往的家长端茶递水,并向他们说声:“请您喝水,您辛苦了!”当场,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来园的家长;而家长的回应也十分热烈,纷纷地表扬了孩子们,家长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了鼓舞和肯定,相信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会做得更好。由此也希望孩子们通过为他人做事、端茶递水的具体行动体验感恩的美好。

第四阶段:学手语,制作花朵送感恩人

在此次大班段感恩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发挥我们的特长,学习手语,制作花卉、送花朵给我们感谢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第三周,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名称,以及各种花卉所代表的花语,引出用花卉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接着老师便开始示范制作花卉的手法,并说明注意事项。最后请每个孩子用感恩的心亲手制作一朵花,感恩之花将更加美丽。

同时,我们老师还在晨间或课间时间里不断地给孩子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这首歌会一直不断地回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慢慢地,每个孩子都会唱了,并能跟随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手语,用心去感受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我们甚至要求孩子们把这首歌也教会给他们的父母家人,教会给他们身边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歌唱来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

在下午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手拿花朵,站成心形,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以表达对父母和爱护人的感谢!等父母来的时候,将亲手制作的花送给他们,并向他们说上一句感谢的话!很多家长在接到花并听到孩子感谢话时都特别高兴,并反应着最近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贴心,经常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人都感到很欣慰。这也是我们乐意所看到、听到的。

第五阶段:百米画卷表爱心

这是感恩活动中最高潮的部分。在这百米画布上,大班段的孩子们认真地绘制着,为感恩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幅主题为“放飞爱心”的百米画卷是我们大班段200多名孩子与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辛苦完成的。蓝天,白云,小草小花还有各种形状的房子以及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爱心呈现在画卷中,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画面构思,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彰显了他们质朴天真,童稚可爱的天性。他们还发挥无限地创意,用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来打扮我们的百米画卷,让“爱心”在我们心中久留。

(三)活动小结

为期一个月的感恩活动圆满完成。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积极参加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悬挂在墙上随风飘动的百米画卷,那一次次流淌在幼儿园的《感恩的心》,还有那端茶递水、送花的感人场面还历历在目,仿佛让我们的心灵又一次接受了洗礼。最后,我们也以一次主题晨会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晨会上,孩子们又一次聆听了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大班段师生共同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不由地热泪盈眶。这次活动还受到了园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感恩活动效果

感恩活动这一个多月来,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并为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家人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与家庭氛围,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家长的反应更是热烈,有表扬的,也有纷纷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的。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孩子进步了,懂事了,知道为别人着想了,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们乐意所听到的,家长对活动的热烈反应也就说明了我们的感恩活动是受欢迎受关注的。

在此,我们不说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都能感受到感恩的可贵,生活的美好,都能够向身边的人真诚的微笑。如果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培植出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感恩惜福,四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可以为我们带去阳光与爱。

五、实施“感恩”教育还应注意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感恩”应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六、感恩的延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因此,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幼儿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2]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3]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大班主题活动指导论文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一、背景:欣赏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三大内容(绘画、手工、欣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绘画和手 工,忽视欣赏教学、特别是专题欣赏。即使进行欣赏,大多也是为欣赏而欣赏,并不把名画欣赏活动与绘画教 学结合起来。我们知道,高尚情操的培养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而欣赏又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那么如何有针对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欣赏内容,设计能为大班幼儿所接受的美术欣赏活动,逐层深入,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并让幼儿在学会感受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等方式表现表达出来,从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呢?这是我在组织幼儿欣赏活动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二、实施案例片断一:在刚开学不久的一次早操后带幼儿回班级的时候,我发现昊、羽、媛、华等好多个小朋友对着楼梯口的走廊上的壁画很感兴趣,他们围在一起指指点点的,讨论着什么,我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他们正在为墙壁上的画像什么而争执着。为此,我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这节欣赏活动《壁画》。然而在引导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关注的只是壁画中的图象像什么,他们有想说的欲望,但却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尝试着提醒他们:你看到了什么?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已经成了惯性似的,他们还是照样很兴致勃勃地抢着说:老师,我看到这像星星,像月亮,像小船……这时候昊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看到了一块蛋糕,上面还有一格格的花纹,可好看了,看起来真香,我可想吃了。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地好,就抓住昊的话,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刚才关昊说得好不好听?为什么?这时候小朋友纷纷说开了:“他说得可像了。”“听昊一说,我好象是闻到了蛋糕的香味了呢。”于是,我趁机鼓励幼儿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像昊一样,说得很好听的呀?”这时候,孩子们的语言可丰富了起来了:“我看见了花瓣、蓝叶子、月亮,还有弯弯的小船……我看见毛毛虫从草地上探起了脑袋,瞧,这是它的眼睛呢,正在看着我们呢。我也看到了星星,它和月亮是好朋友,今天是月亮的生日,它想送一条叶子毛巾给月亮宝宝呢……”华:“我看见鲸鱼在高兴地和大海玩游戏呢。”“不对,不对,那是一艘帆船在大海上航行。”昊提出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那应该是山坡,你瞧,这儿还开出一朵朵的花呢。”“我还看见了小鸟。”“我看见一群海鸥在大海上飞,好象是在比赛谁飞得快谁飞得高呢。”……师:“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我喜欢这个太阳,因为它的颜色很鲜艳,有无颜六色的。”“我喜欢这个山坡,因为看起来整片都是绿绿的,感觉很舒服。”“老师,你看,这是蛋糕卷”。“这是孔雀的羽毛,好漂亮呢”。这是抽屉,我看到窗户了。分析:在欣赏活动中,要让孩子想说、欲说、有话题说,我觉得最好的内容应该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环境、所感兴趣的事物,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壁画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最初的审美角度,只是从简单的事物的外在形象入手,表达的方式也很简单,只是用简单地“像”或“不像”什么来感受作品。在经过引导之后,他们学会了展开想象,并用丰富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去感受美。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其实关注的只是作品当中的某个直观的细节部分,他们还并不会从整体上去感受作品,不会多角度地去体会作品中所蕴涵的美。这可能跟他们以前没有欣赏经验有直接的关系。措施:在下一阶段的欣赏活动中,我将采用一些名人名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感受,以丰富幼儿的欣赏经验,从多角度地去感受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本身也要多阅读相关的欣赏文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同时,我们还将把名画欣赏和幼儿的创作结合起来,避免为欣赏而欣赏。片段二:欣赏米罗的画就是欣赏抽象创作,在刚开始引导幼儿进行欣赏米罗的作品的时候,我极力尝试详细地讲解了米罗画中的点、线、面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及画面上主次的区分、明暗的处理等等,试图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抽象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欣赏。但后来我发现米罗原本生动的画面在我的解释下却变得僵硬起来了,我对孩子们的"疑问"也变得无从下手了。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起来,想着是不是可以尝试结合孩子们的兴趣联合名画欣赏,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与创造力有关的内容,于是我在区域中做了如下尝试:先让幼儿对一张似是而非的图案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猜测,做任意的想象;再让幼儿看一些抽象的图片,进行想象记录,最后还特别提供了画家米罗的作品让幼儿大胆想象、联想,我发现每个人看的与理解的都有所不同,就如孩子们自己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通往米罗世界的'密码'不同"!原来,每个孩子面对一幅抽象画作品,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很简单,只是一个像人的鬼、一个蜘蛛超人,正如孩子们所说:"抽象画,就是我们看不懂的画。"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在欣赏米罗作品《人向鸟投一石子》时,面对作品中抽象的颜色与变形的形状,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本能与直觉,说道:“我感觉到是一个人在沙滩上走路!”“瞧!我看到了一张弓!”“我看到了一朵红花”“不,那是一团火呢!”“我看到了一条黑色的河流。” “我看到了一片小树林。”“我看见了一只兔子的尾巴,白白的。可能是躲在草丛里呢。”“不对,是它的脑袋呢,它刚要出洞去寻找食物呢。”……作品中变形、夸张的图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帮助了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产生了美的感受与体验。而有的孩子则对一只大脚板上有只独眼情有独钟,说那是"妖怪"、"跛脚的人"、"一只眼睛的人", 有的则讲起整幅画的印象:"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甚至还有孩子说"一个鬼在沙滩上走,拿着鸡蛋在玩,突然发现一朵花,他准备摘下来戴在头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其他人的崭新、不同于自己的表述更是雀跃、欢笑,觉得欣赏的作品真是奇妙、有趣。分析:米罗画大部分是用抽象和变形的符号表达内心的感受,我发现让孩子接触抽象艺术,能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促进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展,让幼儿的绘画进入一种本质的崇高的审美精神境界。米罗大师的画的那种朦胧性和不确定性,给了幼儿想象以发挥的天地。这样的欣赏活动,是放飞幼儿想象的大好园地、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力手段。在欣赏后的创作活动中,孩子们照以往的具体概念形象的模仿去写生,从而变成注重作品点、线、面的变幻,用夸张的点、线、面、色块画出怪兽、变形的人、物,他们的每张作品都显地如此夸张、生动,仿佛都是大师的艺术精品。但是,在创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的绘画的表现手法相对比较单一,我想这跟孩子接触欣赏作品的体裁内容比较单一有关。措施:在下一个阶段,我将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选择与米罗创作风格有着明显差异的内容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让幼儿进一步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欣赏,拓展孩子们想象和表现的空间,使得幼儿的审美感受的审美创造水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片段三:在这次的欣赏活动中,我选择了与米罗完全不同风格的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这是一幅色彩鲜艳的作品,它给了幼儿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当作品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孩子们马上欢呼了起来:“哟,好漂亮哟。”师:“你觉得哪儿漂亮?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幼:“我觉得湖面和天空的颜色很接近,它们都是蓝色的,但是,天空的颜色会浅一些,湖水的颜色深一些,湖水和天空中间用一座白色的长桥和一排绿色的树木把它们分隔开来,觉得特别清楚,也很漂亮。”幼:“我看见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有赛龙舟,有正在吐烟的小客船,还有小游船。我最喜欢那只白色的小帆船,影子倒映在水中,就象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翅膀,特别的美丽。”幼:“我看到了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特别的舒服。我也想躺在草地上去晒太阳。”虽然这幅画中作者并没有画出一个太阳出来,但画家通过这幅画的一种色彩、光线的明暗效果,给了幼儿视觉上的提示,我接着孩子的话,故作惊奇地问:“咦,我怎么没看到太阳呀?这是什么时候?”浩然很得意地说:“草地上右边的那部分光线特别的亮,是草绿色的,左边是暗暗的,是暗绿色的,所以我就知道有太阳呀。”淑贞说:“暗暗的地方是因为没有照到阳光,亮亮的地方,是因为太阳光直接照到上面去,我们当然就知道有太阳出来罗。”“老师,我觉得法国人的衣服跟我们穿的不一样,女人都穿着长到地上的裙子,很漂亮,我很喜欢。”这是女孩子们的感受。“男人和女人都喜欢戴帽子,撑着一把伞,他们的帽子都不一样,很好看。”“男人都喜欢拿拐杖,象绅士一样。”……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尽情地描述着自己的感受。他们就象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小鸟似的,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在引导幼儿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分析: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多媒体的有利条件,让幼儿在构思巧妙、画面精美、音乐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中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空间、透视、色彩、造型等。在幼儿充满创作激情、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鼓励幼儿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利用摄象机将幼儿的肢体语言拍摄下来,再让幼儿进行创作,并当场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多媒体把抽象变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欣赏活动。它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反思不足反思:1.从上面的欣赏教学实例可见,幼儿的学习欣赏活动是个由浅入深,由表面的东西再深入到内在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在较低的层次上让幼儿进行欣赏 ,先从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周围生活环境中选择欣赏素材,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然后再根据美术活动的要求和这一活动中所要学习的技能,选择多风格多形式的名家名画,如:色彩的鲜艳、不断的流动变化的“抽象派”的画风和色彩缤纷、直观形象的“点彩派”风格等,进行启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审美想象,让幼儿充分看够,提够问题,再引导他们深入下去,用自己的语言和创作的方式,充分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创作的构思,使他们既学习绘画技能又提高审美创造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感知作品→开展讨论→绘画创作。2.传统的欣赏活动,只是为着纯粹的欣赏,它忽略了怎样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使得欣赏失去了它实际的意义。所以,在欣赏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提供给幼儿以表现的空间,当他们在感受到美(画中有儿童生活经验中美好的,能使人愉快的事物或体验时,绝大多数儿童认为这些画是美的)和具有审美乐趣时 ,他们会产生一种绘画创作的热情。此时,我们可让孩子们在欣赏名画后再进行创作,使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幼儿从名画作品中获得的启迪可以拓展他们表现的空间,对他们的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潜在的影响即表现为审美感受的审美创造水平的质的飞跃。3.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给予幼儿发挥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画家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更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的目标。存在不足: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欣赏活动之后,虽然孩子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他们在创作中,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创作的欣赏观点。从整体的构图和处理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欣赏活动中,发现还是有一部分的孩子还处在一种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上,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只有个别的幼儿学会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他们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