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预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预设研究论文

所谓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而其采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是我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探索和运用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处理、主要教学行为的预设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有效教学准备包括:

1.选择并确定活动内容与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选择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内容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判断语言集体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其故事内容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的共鸣,从选材看这个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的。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二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从幼儿角度出发,不仅突出语言还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多个领域教育因素,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努力体现目标的有效的整合。

2.收集并制作适宜的教学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具体需要什么教学具、教学具是否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活动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并要充分准备的。如活动中师生都需要摆放小图片来学习讲述的,那教师就要事先准备相关图片;需要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那教师就要事先检查这些设备性能是否保持良好等。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尽量把一些抽象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遵循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实效性等原则。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预先考虑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突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努力结合现代化。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导入部分是采用故事还是猜谜形式;设计的提问是启发式还是开放式等,教师一定要反复推敲来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以激活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气氛,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将大图书制成了PPT幻灯投影,还将故事录音结合在课件里面,比较有效地体现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的新教育观念。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现场的一系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管理行为,它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二是教学行为,它包含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预设行为和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时采用的教学行为两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1.导入环节要简洁生动。集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你爷爷有胡子吗?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与幼儿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

2.教学策略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的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去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教师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确定幼儿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师幼互动要积极和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各种语言艺术和魅力,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过程中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能有效促进师幼情感交流,迸发智慧火花。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问“什么也是圆圆的”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让“ 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活动中,师幼关系和谐、互动有效。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俗称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评价体现为:

1.评价标准多条。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有再发展的动力。《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也就是说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统一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尽量满足每个幼儿被教师承认和赞许的愿望。

2.评价方式多样。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口头语言评价为多,而且词汇也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是提出“教师要活。”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努力消化,并付诸实践,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语言评价,还可以以图画、身体动作如表情、眼神等方式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把幼儿的兴趣点推向更高层次。

3.评价时间多元。习惯上教师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活动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有的教师往往只对一个片面点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正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评价也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综观现在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有效的程度到底如何,如何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有待于我们幼儿教师继续努力去尝试和思索了。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小题研究论文“问题”是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灵魂,有了问题,研究活动才有动力和创新性,为此,我认为应该师生总动员,集思广益找问题。1、引导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开展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前提。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一是指导留意发现问题,二是指导学生从热门的社会话题中寻找问题,三是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问题。2、征集提炼问题。学期初,可向学生下发 “发现卡”,让学生们把生活中的发现记录在卡上及时投入“发现箱”。老师将学生提出的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对大家进行展示。3、预设提供问题。由于学生一时难以发现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兴趣预设问题,学生认同后着手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家乡等资源板块为学生提供一些来源于生活却未能引起注意的问题。

语用预设研究的论文

摘 要: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2019年综艺节目奇葩说第六季十四期的节目内容为语料,主要从事实预设、信念预设、状态预设以及行为预设四类预设视角出发,分析预设在选手进行陈述辩论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在论辩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语用预设 预设分类 奇葩说 具体应用 作用一、预设概念及分类依据 预设。又称为“前设”、“前提”或“先设”,在语用学中被看作是一种语用推理。[1]是指说话者或写作者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结合具体语境,人们通过语用预设便能推断出说话者的话语意义。根据Levinson对预设引发项的31种分类。[1]Yule将语用预设归纳为6大类:存在性预设、真实预设、非真实预设、词汇型预设、结构型预设和非虚拟条件预设。[2] 陈新仁(1999)提出了存在预设、事实预设、信念预设、状态预设和行为预设。[3]   本文根据前人关于预设的分类,结合辩论语篇的特点以及具体实例,从事实预设、信念预设、状态预设和行为预设出发对奇葩说第六季第十四期选手辩论内容中的预设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在表述本方观点、攻击对方辩题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二、预设在奇葩说辩论中的应用 (一)事实预设 事实预设是指交际双方在交流中预先肯定或否定的一些事实情况。在辩论中,基于事实展开辩述更加有信服力。有两类引出事实预设的常见方法,一是以respect、regret、discover等叙实性动词和be proud of等结构性短语构成的预设触发语,触发的前提是这些动词反映客观世界的事实。由“(w)h一”开头的特殊疑问句也是引出事实预设的常见方法。[4] 下面的例子就属于此类预设:(本文用符号“≥”表示预设) 1、正方三辩:我们会不会说哪颗星星比较暗淡,就不值得挂在天上。                      ≥ 挂在天上的星星有黯淡的有明亮的。 本期奇葩说辩题为“当你的爱人离世时,你可以选择把TA的记忆交给AI”,正方支持,反方反对。正方三辩欲说明每个人的一生,无论平凡伟大,都值得被书写记录,以辩述AI保存记忆的有利性。因此他以星星为喻,反问实则是强调每颗星星无论明亮暗淡都应挂在天上。此处应用事实预设,即观众和双方辩手都知道和认同挂在天上的星星有明亮黯淡之分(人有伟大平凡之分)这一事实。 2、反方一辩:AI它没有尊重那个离世的爱人的秘密。                     ≥ 每个人都有秘密。 反方一辩为攻击把离世爱人的记忆交给AI 这一正方支持的观点的合理性,从道德层面提出“AI它没有尊重那个离世的爱人的秘密。”此处应用事实预设,让场上观众和对方辩友都再次意识到每个人(包括我们的爱人)都是有秘密的这一事实。(二)信念预设 信念即是人在社会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信念预设主要是通过传输新的信念影响场上观众的看法和观点。旧的信念通常来说难以改变,但因此信念预设一旦达到前设目的将使很大一部分受众信服于本方观点,在影响范围和力度上都发挥极大作用。 下面的例子就属于此类预设: 1、正方一辩:AI其实一点都不危险。                     ≥ 人们普遍认为AI很智能,会威胁到人类。 正方一辩所持观点为AI的聪明程度不足以威胁到人类,以削弱观众心中对于AI保存爱人记忆安全性问题的担忧。此处应用信念预设,向人们传输新的观念,AI并不危险,同时为之后进行具体的实例论述打下铺垫。 2、正方一辩:遗忘才是告别。                      ≥ 死亡就意味着告别。 正方一辩欲说明对于亲人而言,记忆的遗忘才是与爱人真正意义上的分离,以辩述AI保存爱人记忆的有利性。此处应用信念预设,企图改变观众心中原本对于死亡和告别的定义,唤起大家对于遗忘这一问题的重视。(三)状态预设 状态预设一般分为两种,前者预设场上观众未处于辩题所含条件下的状态,后者则预设观众进入特定条件下的状态。通过引导观众对于前后状态的预设达到使受众支持该方所持观点的目的。 下面的例子就属于此类预设: 1、正方二辩:科技让我们不用活得那么坚强。                      ≥ 曾经我们不得不活得坚强。 正方二辩开辩即对正方一辩“苏轼未和梦中的亡妻对话,只是相顾无言。因为他不愿陷入过去的回忆里而是坚强告别过去”的举证进行反驳,认为“我们必须活得坚强只是无可奈何”。由此运用状态预设进行辩述,引导场上观众回忆之前没有科技(AI)我们面对死亡和告别时的状态,进一步说明科技将让我们不用活得那么坚强。 2、正方二辩:我多么希望此刻就拥有一个AI,能够录下阿姨所有的语音,那叔叔的悲伤会不会少一块。                    ≥ (没有一个AI能录下阿姨所有的语音)叔叔非常悲伤。 正方二辩举例亲身经历,叔叔的妻子和陪伴他们共同时光的鹦鹉相继死去,叔叔悲伤不已。通过应用状态预设,对过去离世爱人的记忆无法借助AI保存时人们的状态进行预设,借此说明AI保存记忆的技术将使得人们不那么悲伤。(四)行为预设 行为预设一般分为三类:对受众过去行为的预设;对将发生的行为的预设;以及当前对此预设行为的需求。[4]该种预设与事实预设较为相似,区别在于行为预设有明确的行为人,事实预设则更为客观和普遍。在辩论中,对受众过去行为的预设较为常见,通常应用在反驳对方辩手的观点以及影射场内观众与本方观点相悖的行为上。 下面的例子就属于此类预设: 1、反方二辩:我有什么权利把TA的记忆交给AI,这个事情应该由TA来决定。         ≥ 正方(支持AI保存离世爱人的记忆)将TA的记忆交给了AI。 反方二辩此处对正方在本场辩论赛中的行为进行了预设,通过预设正方在本场辩论中支持AI保存离世爱人的记忆,将TA的记忆交给了AI。指出该行为的非道德性,以反对对方剥夺TA权利的行为。 2、反方三辩:随着智能的发展,我们到底要妥协到什么程度。                     ≥ 在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妥协。 反方三辩对场内观众在智能化进程中的行为进行了预设,通过预设观众在过去在把自己的记忆交给了智能(把对道路的记忆交给导航,把对重要日子的记忆交给日历)的行为,再次让受众意识到这是一种无止境的妥协,使得他们重新思考AI应用背后的弊端。三、语用预设在奇葩说辩论中的作用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四期展开正式辩论三个回合,据不完全记录和统计,共应用语用预设49次,平均每一回合应用语用预设约16次,其中事实预设14次,信念预设17次,状态预设5次,行为预设13次。语用预设在辩论中较高频率地被使用,其中以信念预设的使用频率最高,状态预设使用频率最低。结合四类语用预设在辩论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其在表述本方观点、攻击对方辩题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简洁明了提出本方论点,对对方观点提出反对和批评。 在辩论中,语用预设因为预设了讲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信息,无需赘余观点的前提信息,因此便于讲话人简介明了地提出本方的观点,直截反对对方论点。 如下面的的例子: 1、反方四辩: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去决定TA把什么留给世界(行为预设)                      ≥ 正方(选择让AI保留离世爱人的记忆),决定了TA把什么留给世界。 此处反方四辩通过预设正方在辩论中为将离世爱人的记忆交给AI这一选择的正当性进行辩护,对该行为的道德性指出质疑,并进一步提出本方论点:人们无权决定是否将离世爱人的记忆交给AI,更不存在可与否的选择。 2、正方二辩: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信念预设)                      ≥ 科技逾越了人性。 此处正方二辩通过预设场内观众及反方辩手对于科技的理解,重新提出“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以改变受众以往的信念,亦是对反方所持科技对于人类弊远大于利的担忧的驳回。(二)利用共同体验,进行情感说服,达到情感层面上的认同。 在辩论中,辩手需要说服场内观众站在自己一方。在基于奇葩说第六季十四期的语料研究中,辩手应用语用预设,预设与受众的共同体验,进行情感说服,无形中拉进和观众(需说服者)的距离,达到情感层面上的认同。 如下面的的例子: 1、正方一辩:当你看到学校的照片时,你还是很怀念大学生活……(行为预设)                           ≥ 我们都有过校园生活。 此处正方一辩通过预设场内受众过去都曾经历校园生活,引起观众怀念大学生活的共鸣。进一步引导观众认同正方观点:记忆很重要,因此需要借助AI将它保存下来。 2、正方三辩:只有他们的人生才被觉得值得记录得那么认真。(事实预设)                      ≥ 只有他们(帝王将相)的人生被传记和书写。 此处正方三辩通过预设古代只有帝王将相的人生才被书写,普通人无法被传记的事实,引发场内普通受众故事无法被记录的共有感慨,利用共同处境和共有情感拉进距离,使受众信服正方观点:普通人的人生也值得被记录下来,而AI就能做到这一点。 3、反方三辩:真正的遗忘是我们分不清真假。(信念预设)                      ≥ 爱人的记忆无法保存是真正的遗忘 此处反方三辩通过预设场内观众持有的遗忘是不再记得与爱人的记忆这一信念,举证AI保存离世爱人的记忆会带来的弊端(分不清AI和TA,分不清AI和记忆和TA的记忆),在情感层面使受众意识到,真正的遗忘不是无法借助AI保存记忆,而是AI会使得人们难辨真假。(三)进行理性逻辑分析,步步铺垫推进,达到理性上的认同。 在辩论中,除了情感说服,优秀的辩手还通常擅于从理性层面着手,运用语用预设,层层推进,在逻辑和理性上说服场上受众支持本方观点。 如下面的的例子: 1、反方一辩:为什么他不过去跟她聊天,反而他会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呢。(行为预设)          ≥ 他(苏轼)梦见亡妻时,没有过去和她聊天。 此处反方一辩通过预设苏轼思念亡妻,却在梦中相见时远远相望而不走进聊天的行为,对此提出设问,在引发场内受众思考的基础上,揭示背后缘由:回忆终将过去,人们不应陷入于此。事实——设问——解释的模式更利于观众接受本方观点:回忆不应被刻意保存,罔论利用AI进行保存。 2、正方二辩:假如在当时,就有一个像Siri一样的东西可以陪她说说话聊聊天……(状态预设)                       ≥ (当时Siri还未发明),她(孤身老人)无人说话聊天。 此处正方二辩通过预设孤身老人年迈之时无人陪伴聊天的状态,提出如果有一个Siri……的假设,指出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有利性,让场内观众对比有无Siri陪伴下老人的状态,从而倾向本方观点。语用预设的应用在奇葩说第六季十四期的节目中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本篇文章依据辩论实例,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事实预设、信念预设、状态预设、行为预设四类预设在辩论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作用。语用预设在辩论中较高频次的应用,总体而言为辩手陈述立场、逻辑推理、感情说服等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推动辩论向有利于赢得在场观众支持率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1] 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1. [2] 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新仁.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J].修辞学习,1999(1):38-39. [4] 张蔚,施惠平,汤静燕.预设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93.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转换手法”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6年第11期2、“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载《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7年第1期;3、“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衔接问题”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年第7期4、“论自主学习”载《学科教育》1999年第9期5、“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6、“Culture of learning and ELT in China”,载《中国英语教学》第23卷第3期(2000)7、“Asian students’ reticence revisited”,System, 28(3) (2000) 435-446 [阅读摘要]8、“也谈小学英语教材”载《光明日报》2001年5月17日9、“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载《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第8期10、“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主义思潮”载《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 [阅读摘要]11、“从主位结构看英语作文的衔接与连贯”载《山东师大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阅读摘要]12、“语域理论与诗歌的语义和语用分析”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阅读摘要] (CSSCI)13、“关于小学英语教材的两点认识”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14、“关于及物性系统中关系过程的两点存疑”载《现代外语》2002年第3期,311-317页[阅读摘要] (CSSCI)15、“Chinese EFL Students’ Cultures of Learning”载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Pedagogy,(主编:Cynthia Lee & William Littlewood),香港浸会大学,2002年。16、“论语篇连贯”,载《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钱军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17、“名词化与语用预设”载《外语研究》2003年第2期,[阅读摘要] (CSSCI)18、“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阅读摘要]19、“语篇的语域连贯和语类连贯”载《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20-24页,作者之一)[阅读摘要]20、“连接性词语的功能新解”载《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CSSCI)21、“重新审视基于语篇本身的连贯研究”载《语言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2、“语篇中的主位推进与信息参数”载《外语学刊》2004年第2期(第二作者)。(CSSCI)23、“任务的定义和类型”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24、“新课程英语中考的走向”载《人民教育》2004年第10期,第33-37页(第一作者)。25、“从小句关系看学生英语作文的连贯性”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CSSCI)2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8页。27、“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3期,66-71页。(CSSCI)28、“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载《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8-16页。(CSSCI)29、“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论文写作”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0、“论小句复合体中的小句关系”,载《外语学刊》2005年第4期。(CSSCI)31、Do Chinese EFL teachers suffer from job burnout,载《中国外语》2005年第6期,36-42页。[阅读摘要](CSSCI)32、“英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述评”,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7页。33、“新课程中学英语教材评析”,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3-8页。34、“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学科评价报告”,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4、5期。35、“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载《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第47-52页。36、“角色定位与语篇连贯”,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1-4页。(CSSCI)37、“语篇的主位特征和信息中心分析”,载《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第34-39页。(第二作者)(CSSCI)38、“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载《人民教育》2007年第6期,第35-37页。39、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载《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6期,9-15页。(CSSCI)40、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8页。41、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适用性,载《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44-49页。(CSSCI)42、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6页。43、及物性理论对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42-45页。(CSSCI)44、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与连贯性,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3-9页。45、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载《中国外语》2009年第1期,65-68页。(CSSCI)46、关于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载《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CSSCI)47、英语中考语言知识运用试题研究,载《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3期。48-53页。

1 论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和体现 《外国语》 从“red pencils”和“fake guns”谈起--形名组合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外语研究》2001.第2期3 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语篇语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研究》 元话语:元认知的言语体现 《外语研究》 论隐喻的相似性基础 《河北大学学报》 认知语境的选择构建 《学术研究》 从隐喻角度看词汇多义现象 《学术研究》 从自动化到陌生化 《学术研究》 语用预设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 《语言与文学研究》 英语中指示与回指的比较 《张家口师专学报》 独白衔接与口语表达 《河北大学学报》 论英语插入句的信息提示功能 《河北大学成教学院学报》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功能 《河北大学学报》 跨联现象与认知推理 《外语研究》2004.第5期16 论语篇语用连贯的再现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第2期17 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 《山东外语教学》2003.第1期18 语用预设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 《语言与文学研究》2003.第5期19 导游交际中的互明区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关联理论映射广告语言再思考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陈述性附加疑问句的意义 《河北大学学报》2001.第4期23 在论外语教学中语言和言语的研究 《理论研究》 百科知识以图式形式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影响指称赋值的认知语用因素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共享知识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研究》 话语语言学是语言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话语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外语研究》 论认知机制差异对译作解读的影响 《河北大学学报》

护理科研设计干预性研究小论文

摘要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评价。[方法]通过个别访谈法对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结果]护理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程度好,专家注重对护士的核心能力、实践性、人文素养及中医护理特色的培养。[结论]形成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

2013年3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颁布了湘中医药[2013]10号文件“湖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文件提出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5年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课程设置情况会影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采取专家咨询法进行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旨在为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的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完善提供思路和方向。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直中医院从事中医护理教育、中医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30人。专家入选标准为: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年以上,曾经或现在担任护士长职务。年龄35岁~40岁16人,40岁以上14人;工龄10年~19年12人,工龄≥20年18人;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副高级的专家依次为18人、12人。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工作单位、工作的科室等。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应用文献检索法、小组讨论法,在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问卷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公共课(10项)、专业基础课(9项)、专业课(12项)、选修课(10项)。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以重要性赋值同时满足<3.50、变异系数>0.2、满分比<20%作为剔除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重复选择权重更高的课程[2]。

1.2.2收集资料的方法采取问卷咨询法及问卷访谈法等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专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充分表明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本组专家权威系数为0.72~0.85,说明专家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权威性较高,其函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访谈的指标重要性分别为3.70~4.93,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30,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高。

3讨论

3.1专家对课程设置的评价研究表明,上述重要性分赋值均在3.7分以上,说明专家认为41门课程均重要;专家意见比较集中,标准差均小于1,说明专家对同一门课程的评价意见相差不大;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应小于0.2[3],本访谈变异系数小于0.2,说明专家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波动程度较小,专家的协调程度比较高。

3.2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特点

3.2.1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核心课程从专家咨询结果可以看出,专家评分较高,重要性赋值排前10的课程依次为《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实践技能操作》《急救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新生入学教育》《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人体解剖学》。前10门课程中专业课占了8门。构建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包括目标层及3个准则层共4个层次。其中第一准则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个人特质[4],说明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3.2.2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从专家评分可以看出《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技能操作》《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得分排前10名,《中医护理技术》课程专家评分也比较高,说明护理专家认为护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中医护理方向学生的培养规格是要求通过对中西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护理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要求中医护理方向的'学生不仅掌握护理专业应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辨证施护的能力。

3.2.3人文素养课程受到重视大专及本科层次的护理关怀课程的教学目标多为掌握人文关怀知识、获得人文关怀感知、习得人文关怀能力,最终养成人文关怀品质和表现人文关怀行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课程专家评分度较高,说明护理专家认可人文素养课程的重要性。护士核心能力将个人特质作为护士核心能力的基础单独列出,符合护士的角色要求和工作特点[4]。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有利于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是促成护士成功的关键因素[5]。孟艳君等[6]研究表明,开课率≥80%的课程有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李秋萍等[7]调查10所护理院校中人文课程开设情况指出,开设门数最多的19门,最少的6门,平均11门;必修课设置最多的8门,有1所院校未开设人文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最多的18门,最少的3门;人文社会课学时占总学时数最多的为24.1%,最少的为6.2%,平均为13.3%,这与国外本科教育课程中1/3为人文学科的现状有较大差距。我校开设人文素养课程中必修课开设3门,选修课开设3门,其中护士人文修养包括护理伦理、护理美学等部分人文内容,占总课8.7%。与本科院校及国外本科教育中的人文课程相比,有一定差距。专家同时建议《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有重复内容,整合成一门必修课程《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

3.2.4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中医护理课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医基础概要》《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饮食护理》,专家得分比较高。陈莉军[8]认为,要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中西医课程之间的比例设置应该以西医护理为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建议本科院校必修课中西医课程学时比例为1∶5,我校中西医课程学时比例约为1∶9。中医护理相关课程是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环节,《中医饮食护理》在选修课中专家评分最高,有部分专家建议将《中医饮食护理》设置为必修课。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以突出自我特色。根据调查结果,建议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做以下调整,《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整合为《护士人文修养与沟通》,设置为必修课程,适当增加沟通课程比重,将《中医饮食护理》设置为必修课。护士的角色除护理执行者外,还担任协调者、管理者、教育者和科研者等角色,建议将《护理教育学》增设为选修课。专科护理专业开设中医护理方向的教育势在必行,其符合时代特色及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除具备护理人员必需的知识、能力、素养外,还应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特色的操作技能等中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医院、社区、康复机构、家庭等领域对护理人才的就业需求,满足于人们在临床、预防保健、康复、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需求,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毕业论文写作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二节毕业论文撰写计划与撰写要求第三节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第四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及工作职责第五节毕业论文指导程序和方法第六节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与选题方法第七节护理学专业发展趋势及论文选题方向第八节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伦理问题第九节护理科研素质与道德培养第二章各类护理论文的写作方法第一节护理科技文章的基本类型第二节护理论文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节护理综述写作方法第四节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第五节个案研究论文的写作方法第六节整体护理研究论文(经验体会)写作格式第七节护理科研设计的基本程序第八节科研设计原则第九节护理科研论文(论著)写作格式第十节护理论文中图表的应用第十一节护理研究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第三章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第一节摘要中动词语态与时态的应用第二节摘要的内容与结构第三节文摘中的常用句型第四节文摘中的各种数值表达法第四章各种类型的护理毕业论文实例解析第一节护理论著实例解析第二节护理综述实例解析第三节调查报告实例解析第四节个案护理实例解析第五节护理经验体会实例解析第五章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第一节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毕业论文答辩的筹备与管理第三节答辩委员会成员准备工作及答辩提问方式第四节护生答辩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附录1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评分标准(参考)附录2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相关表格

护理学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护理学以医药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并不断地探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以指导护理教育、科研、实践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1 浅析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从健康教育、饮食生活习惯、服药依从性、心理、自我管理实施方面循证护理,并进行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两年的生活方式、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出院后两年的血压、生活方式、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P<或P<)。结论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作用,可以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方式,规范正确指导患者服药并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可以为出院后的血压、血脂、血糖管理长期达标打下基础,预防并减少脑卒中复发。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血压;脑梗死 2008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是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脑卒中患者卒中前患有高血压[1]。为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中之重。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和生活方式会影响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2],患者不规范服用药物、心理因素、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脑梗死的控制。本研究从循证护理角度出发,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脑梗死预后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排除沟通及认知障碍、恶性高血压、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脑梗死,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37~8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实验组男性26例,占;女性20例,占;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岁,病程1~27年。对照组男性25例,占;女性21例,占;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岁,病程3~2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原发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即做好病情观察,按医嘱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正确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主要问题,包括疾病知识缺乏、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差、心理因素、出院后自我管理差五大方面,并从这几方面入手实施护理干预。 健康知识宣教高血压及各阶段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健康知识缺乏及健康行为不理想的状况,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成正比[3],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从而改善不健康行为,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4]。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调查收集患者检查阳性结果及卒中相关资料,分析患者存在卒中危险因素[5],制定适宜宣教方式,针对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服药指导、健康饮食生活习惯、血压达标的重要性等。责任护士进行耐心、反复地宣教,让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积极主动参加治疗护理,主动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较好的血压控制目标。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调查问卷仍存在的问题,加强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防治的认知,并强化出院后按时坚持服药的防病意识,嘱患者不能擅自增减、停止药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自我监测血压,并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 健康饮食生活指导饮食、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6]。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生活以“健康四大基石”为指导,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饮食中减少膳食脂肪,食盐摄入量≤6g/d,蛋类每周3~4个[7],并控制总热量,合理膳食配合坚持适度运动锻炼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将运动锻炼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须结合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强度以心率达170-年龄为宜。强度适宜,循序渐进,不宜空腹晨练及运动过度,最佳为下午4~5时,避免动作及体位过大过猛,如大体位旋转、弯腰后仰、过分低头等[8],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国内外文献报道,50%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9],抑郁症状发生的峰值在患病后2~6个月之内,重视心理护理,能有效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10]。因此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都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一是讲解疾病发展、预后、治疗效果与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医护人员及家人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理解等心理支持疗法,鼓励患者与他人多沟通交流,从中找出心理障碍的突破口,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从疾病阴影中走出,接受及正视疾病的发生,改善其焦虑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11],甚至能重新回到社会工作中;二是运动疗法,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患肢主动及被动训练,肢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对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三是药物治疗,过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改善情绪的药物。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住院期间指导患者正确按时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是卒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12]。加强按时服药的方法有手机设立服药电子闹钟提示,建立口服药发放清单,护患双方签字,防止漏发。护士床边重点宣教卒中二级预防三大基石药物是抗血栓药物、他汀类、降压药。这三种药物如无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病卒中患者,同时指导其长期服用叶酸片,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健康宣教,并在出院指导中强调注明。 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重视出院后随访,予患者建立高血压脑卒中健康档案,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是否规范服药、自我监测血压、不良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针对性健康宣教,发现血压异常或出现卒中先兆及时就诊,焦虑的患者予心理疏导。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13]。让有手机微信患者及家属微信扫码,加入脑卒中防治微信群,在圈内发高血压脑梗死相关健康知识,提供信息平台相互交流,对出院后的持续性宣教随访提供了便利,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了满意度。 效果评价 实验组在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1年、出院后2年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该问卷为自行设计,调查由受过培训的专人负责。问卷①为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包括血压值分级、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4个项目26个条目,以“知道、不知道”为评价结果。问卷②为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蔬菜、水果、烟、酒、运动、服药依从性,分为经常(服药为常规)、偶尔、很少、无,经常或常规为优良。蔬菜每周≥5次视为经常,水果每周≥3次视为经常,运动每周≥3次视为经常。生活方式中除了“无吸烟、饮酒”视为优良,其他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判定为“经常”的均视为优良。入院时完成①、②问卷调查,住院期间对两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个性化给予健康宣教指导等循证护理,出院前患者再次进行问卷①调查,对健康知识掌握不足的患者加强反复指导,出院后建档,并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随访,调查患者有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五项心脑血管病意外,每年到卒中预防门诊面对面随访一次,每年至少复查血糖血脂一次,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患者存在不良行为如吸烟、缺乏运动、不服或偶服降卒中二级预防药等及时干预。出院后2年比较两组血压、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差异。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年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生活方式平均优良率为(152/184),高于对照组的(93/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14],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或舒张压每下降,可明显降低41%的脑卒中风险[15],因此积极降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本研究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控制不佳的五个方面问题,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护理及护理决策[16],既能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又能实现患者防治疾病的愿望。脑卒中防治健康宣教中不仅强调降压、降脂、抗血栓形成等药物治疗,还应从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做好宣教,宣教是否到位跟护士知识掌握程度、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有关,卒中专职随访人员资质需要层级较高,由卒中防治知识面广的护士担任。随访过程中发现控烟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存在戒烟后复吸,健康宣教也要重视被动吸烟的危害;对于偏瘫患者,运动要适度,掌握正确康复运动锻炼方法,并注意安全,防止摔倒,避免由于运动不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等。损伤后患者因为疼痛、害怕摔倒抗拒康复运动锻炼,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差者分别是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这些人群的家庭支持配合度低,如何改善这几类人群健康行为有待研究。此研究也发现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对预防脑卒中再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长期随访管理,反复的宣教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及早诊早治的意识,一旦发病,懂得识别卒中先兆,及时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可降低卒中再发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随访是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专科护士人力不足,卒中患者出院后得到的支持护理服务较少[17],而出院后的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主要由社区管理,可提高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8],但未建立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社区护士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出院后需二级预防的主力军,对脑卒中防治是不利的,随访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是卒中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此循证护理中五个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卒中主要高危因素,使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万丽红,张小培,洪华,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1):1-4. [2]VERBERKWJ,KROONAA,LENDERSJW,: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Hypertension,2007,50(6):1019-1025. [3]邓石凤,肖姗,万丽红,等.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1-5. [4]李爱东,黄宗青,刘洪涛,等.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与康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2-254. [5]:guidelinesplaceemergencyphysiciansonfrontline[J].JAMA,2011,305(6):551-552. [6]龚凤安,刘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1):122-12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柳州医学,2012,25(3):151. [8]叶莉华,汤嘉敏,李淑霞.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3-5. [9]CAEIROL,FERROJM,SANTOSCO,[J].JPsychiatryNeurosci,2006,31(6):377-383. [10]李丽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2,2(4):224-225. [11]韦应和,黄永春,蓝小燕,等.护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20-421.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2 浅谈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入院后让其自行抽签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对照组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为(±)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做好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来为患者制定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盐类物质的摄入[1]。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科学合理用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术前3天,让患者采用臭氧来清洗阴道,对其做好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导泻工作,让患者将肠内的粪便。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准确将医生需要的医疗器械,并且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知医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合理并且科学让患者用胰岛素,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每天需要叮嘱患者擦洗会阴部,保持清洁,防止出现感染[2]。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尿管的留置护理,必须保证留置尿管的卫生和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手术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鼓励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避免出现并发症[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对患者的血糖并未进行有效的控制,患者在妇科手术中极易出现酸中毒以及昏迷等情况。我院发现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因此,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加强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0-141. [2]杨秀.合并糖尿病妇科肿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02. [3]贾艳焕,李育玲.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3535-3536.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2.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3.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6.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论文干预研究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那么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操作方法01规范研究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0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0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04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05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06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07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08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干预研究论文

大四毕业生面临着社会、学校以及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冲突,观念更新与价值多元的碰撞,社会交往与交往障碍的并存等,这些都导致了大四毕业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本文从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大四毕业生分析其产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主要表现形式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为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学教育危机干预体系奠定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和创新群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希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希望与失望、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同在,使得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呈上升趋势,因其心理危机得不到恰当有效的处理最终恶化至极端事件,不仅危及学生的健康及生命,而且影响到家庭、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工作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对于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及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从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出发,对大四毕业生产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主要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合理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为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奠定基础。

一、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特征分析

据资料统计,我国大四毕业生自杀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一代骄子的大四毕业生,经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和锻炼,知识才华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即将成为为社会释放能量的蓓蕾,却一个个未放先落,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家庭的不幸和创伤,也是社会的重大损失。造成这些悲哀和不幸的罪魁祸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危机。大四毕业生面临的社会竞争及初步接触社会的不适应等显著高于其他低年级大学生,一旦形成心理危机,表现出的各种行为以及随之带来的后果则无法挽回。

大四毕业生往往在遭遇严重的心理危机时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和应对,这些危机往往是突发地、出乎人们的预期出现的,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沉重的损失[2]。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通常是在青春期的末期和青年期的初期,理性及自我调节能力逐年上升[3]。此阶段的个体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人一样处理问题,同时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和滞后的社会成熟感使他们内心时刻体验着理想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强烈落差带来的挫折感[4]。这种挫折感尤其在大四毕业生中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因为他们面临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重期望,这种期望需要他们用一个完美的毕业去向作为答案,而这与现实的残酷与自身能力的不足形成强烈的冲突。其次,大四毕业生对于社会的自我意识还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对周围人的评价异乎寻常的关注和在意[5]。

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四学生又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境中,既要忙于完成学业,又要忙于提升求职能力,加之来自亲情、友情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使得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几乎跌至大学生涯的低谷,严重者出现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和缓解,危机就会导致大四毕业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引起校园和社会的混乱。综上所述,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危机体现出突发性、紧急性、集中性和痛苦性等特征[5]。

二、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大四毕业生承受着社会、学校等各种因素的冲击,导致大四毕业生心理负荷急剧增加,形成原因如下。

(一)社会竞争加剧对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激化

大学生在中学时代一切以高考为最终目标,在强大的应试指挥棒驱动下,学生一切精力都为高考而调动,其他事宜根本无暇顾及。而在大学阶段尤其是在大四阶段竞争升级,大四毕业生为了在求职中胜出,不得不在大学学习的方方面面提升自已的“筹码”——考证热,英语、计算机过级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心态。而这些“筹码”往往在自己的大学学习阶段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使得大四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中将这种竞争演绎到白热化水平,加剧了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除此之外,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严苛,要求掌握的各种技能也越来越多,面临的择业就业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6]。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四毕业生要面对的是实习、毕业、就业等诸多关系人生规划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关键过程中他们要负载自我期待、成长焦虑、情感的困惑等各种思想负担,而心理发展不成熟使他们还不能靠自身的心理能力解决压力。这种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累积的结果最终以心理疾患、行为问题、躯体疾病等形式爆发出来[7,8]。

(二)家庭给大四毕业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大四毕业生经历了考上大学的喜悦、进入大学初始阶段的迷茫、逐渐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专业知识学习和自身能力提高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及他们的家庭都付出了很多。而在此之前,诸多因素已经影响了大学生的性格和感知等方面的能力,也对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首先,家庭经济能力的影响。如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需承担较多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交往退缩;在择业就业时更是自信心不足。其次,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简单粗暴式和溺爱式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存在严重缺陷,这也会导致其产生心理危机。再次,家庭对于子女的期望过高,而在大四毕业找工作时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这加剧了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集中爆发。

(三)自身个性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存在心理积郁的大四毕业生往往都有些内向,也存在着不同的极端心理,如自卑、自负、不平衡等。多数自卑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消极情感。他们求职时,对社会充满了向往,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自信心不足,否定自己而产生自卑心理[9]。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好、能力强或是名校学生,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优于他人,产生了极端自负心理。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大四毕业生的不平衡心理,使一些毕业生在遇到挫折时很自然地产生了不满和不平衡感,进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

三、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

针对当前大四学生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大四毕业生”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以期能有效防治大四毕业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一)加强心理保健意识的培养,建立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乐观理性心态

长期以来,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上,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数时候对学生都是只强调其学习成绩的优秀,而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面对的挫折缺乏一个理性的指导和教育。因此,在指导大四毕业生时,必须要迅速建立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乐观理性心态,培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将压力变为动力,在逆境中把握时机,理性分析失败的原因、竞争中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在对大四毕业生进行指导时要加强对其心理保健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其通过有意志的努力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坚定其在做自己认为是很重要且正确的决定或事情的决心[10,11]。另外,在指导过程中,要让大四毕业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在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中的定位,要让大四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容忍,培养坚忍的毅力,用积极进取的心态取代消极思想意识,建立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乐观理性心态。

(二)加强大四毕业生与社会的交往,提高摆脱孤独感的能力

在指导大四毕业生时,要正确的引导大四毕业生与社会的交往,提高摆脱孤独感的能力。往往有一定心理危机的大四毕业生都具有强烈的孤独感,从而增加其与社会和他人的疏离与隔膜,而这种疏离与隔膜又会增加其孤独感,导致个人心态失常。而当今社会随着交通工具智能化以及交往的网络化,大多数毕业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体验到了孤独的痛苦[12]。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因此,在与大四毕业生的沟通和培训过程中,要指导其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克服自卑,多与外界交流,“忘我”地与人交往,使其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

多数有心理危机的大四毕业生都会感到自卑,不敢与他人相处,从而造成自身孤独。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议孤独感明显的大学生,当他感到孤独时,可利用现有的通讯工具,如用手机给自已好久没联系的朋友打打电话,利用网络,QQ或微信与朋友聊聊天,交流或释放一下自已的感情,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其次,培养大四毕业生“忘我”地与人交往的习惯。与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因此,在教导他们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让他们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学会温暖自己。此外,真正的教会他们懂得享受大自然。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充满了乐趣。要让他们能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如遇到挫折但又不愿与别人倾诉时,可跑到空旷的田野、海边或江边大声叫喊,将内心的痛苦释放出来,在自然的清风吹拂下使心情更加开朗[13]。

(三)建立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在高校建立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对引导大学生认识心理危机,处理心理危机和防止心理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多元主体的分工和职责,能够有效协同各教育主体,解决心理危机中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达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高目标[1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预测危机、防范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职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自己前几年学习或锻炼获得的优势,帮助大四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致力于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14]。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四毕业生减轻心理压力,教育和引导他们应对心理危机,使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真正进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议事日程。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研究报告论文

教你写学校建设教学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 第一作者 市场经济研究 1997(2)2.住房抵押贷款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 第二作者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7(5)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探讨 第一作者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5)4.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探讨 第一作者 江西农业经济 1996(2)5.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困境与对策 第一作者 江西农业经济 1996(6)6.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法律效力、评估与市场体系 第一作者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8(1)7.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第一作者 中国地产市场 1998(4)8.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 独著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8(4)9.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一作者 江西农业经济 1998(3)10.对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换的思考 第一作者 农业经济 1998(8)11.住房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 第一作者 经济与发展 1998(3)12.陕西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平衡初探 第二作者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1999(1)13.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建设 第二作者 中国房地产金融 1999(10)14.国外农地金融制度考察与借鉴 独著 农村金融研究 1999(12)15.阻碍农户科技有效需求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一作者 科技与管理 2000(1)16.加入WTO对我国房地产业有何影响 第一作者 中国房地产 2000(2)17.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建设研究 第一作者 国土经济 2000(2)18.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一作者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2)19.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第二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3(3)20.城市土地整理研究 第二作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1)21.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通讯作者 水土保持研究 2004(2)22.推进城市化引发的征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通讯作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5)23.剖析中国农户土地产权残缺 第一作者 经济纵横 2005(6)24.对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通讯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5(4)25.棉价剧烈波动的背后 通讯作者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6)26.对当前房地产政策的评价与思考 第一作者 中国市场 2005 (8)27.由“汇率报复案”看人民币汇率调整 第一作者 中国物价 2005(8)28.政策干预房地产市场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 第二作者 理论导刊 2005(10)29.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化及原因分析 通讯作者 生态经济 2005(10)30.我国经济适用房顽疾与对策分析 第一作者 当代经济 2005(11)31.经济适用房去留两难 通讯作者 中国国情国力 2005(12)32.失地农民贫困现状缘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 第一作者 农村经济 2006(1)33.“城中村”现象的再剖析 第二作者 生态经济 2006(2)34.试论政策瑕疵与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 第一作者 特区经济 2006(2)35.均衡理论与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目标分析 第一作者 经济理论研究 2006(3)36.城镇化进程中征地问题探讨 第一作者 经济纵横 2005(12)37.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 第二作者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38.陕西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研究 第一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7(2)39.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经济行为与效率分析 通讯作者 农村经济 2007(2)40.耕地非农化中的利益动因分析 通讯作者 农村经济 2007(6)41.农用地转用价格构成及评估思路 通讯作者 价格月刊 2008(2)42.近30年陕西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分析及其展望 第一作者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质出版社)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二作者 人民日报理论版 2008-7-444.西北退耕区农村沼气池建设的适宜度分析 通讯作者 调研世界 2008(8)45.土地一级开发属性分析及其市场集中度实证研究 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学报 2008(4)46.土地一级开发绩效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8(5)47.西北退耕区农户收入水平对沼气消费的影响分析 通讯作者 开发研究 2008(5)48.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通讯作者 农业技术经济 2008(6)49.美国城市扩张中的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启示 通讯作者 中南大学学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08(6)50.西北地区退耕还林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二重性分析 通讯作者 经济问题探索 2009(1)51.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借鉴 通讯作者 中国土地科学 2009(1)52.论耕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补偿 通讯作者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1)53.农民工薪酬满意度实证调查 通讯作者 调研世界 2009(2)54.土地一级开发机制优化设计 通讯作者 重庆大学学报 2009(2)55.激励性规制视角下的土地一级开发政策的比较研究 通讯作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2)56.基于DEA 方法的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相对效率分析 通讯作者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1)57.基于产业集聚的国家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研究 通讯作者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3)58.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通讯作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9)59.基于AHP 的陕西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通讯作者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7)60.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通讯作者 中国土地科学 2009(7)61.异地歧视对小城镇外来民工工作的影响研究 通讯作者 软科学 2009(6)62.基于自主创新的陕北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通讯作者 科技管理研究2009(12)63. 亚中心建设与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讯作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64.陕西省耕地变化驱动力区域差异分析第一作者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65.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通讯作者 旅游学刊2010(5)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转载66.土地征收中农民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462个农户的调查通讯作者 管理现代化2010(2)67.杨凌示范区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通讯作者 商业研究2010(3)68.绿色物流意识及个体差异研究通讯作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1)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9.陕西省耕地利用区域差异分析通讯作者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0.宝鸡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稳定性评价通讯作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71.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通讯作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2.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通讯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2010(3)73. 基于ELES模型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通讯作者 旅游科学2010(3)74.基于CVM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探析通讯作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75.城郊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通讯作者长安大学学报2010(3)76.安全农产品消费动机、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研究通讯作者 软科学2010(11)77. 近年来我国耕地生态保护与经济补偿初探通讯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6)78. 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讯作者 中国土地科学2011(2)79. 农民被征地的意愿与影响因素:陕西462个样本通讯作者 改革2011(1)80.兼业农业工人存在及发展研究——基于陕西省中部的实证研究通讯作者 西北人口2011(2)81.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探析通讯作者 农村经济2011(9)82.基于企业竞争理论的我国乡村旅游业战略研究通讯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2011(1)83.渭河流域城乡一体化旅游发展研究通讯作者 长安大学学报2011(1)84.城镇居民农业生态服务认知响应及其政策启示——基于杨凌示范区调查实证第一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3)85.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通讯作者 管理现代化2011(5)86.基于灰色—BP 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杨凌示范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通讯作者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4)87.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排斥通讯作者 城市问题2011(10)88.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通讯作者 新疆农垦经济2011(6)89.应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影响通讯作者 环境保护2011(19)90.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影响的检验分析 通讯作者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5)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乐朗咨询中心可以写,需要M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