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常熟理工学院课程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常熟理工学院课程论文格式

文秘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文秘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年干部如何做好文秘工作

文秘工作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各类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公室工作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纽带,为领导工作起着参谋和助手工作。青年干部在从事文秘工作时,能否成功的塑造自己的文秘角色,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日常工作岗位流程及主要职责

文字秘书在单位里除了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外,还要承担文稿撰写、公文处理、信息收集、综合协调、企业宣传等方面的任务。起草、整理公司年度工作要点、工作总结、公司领导年度工作报告等文件材料,协助起草公司领导讲话稿、发言稿等各式材料,列席总经理办公会议、总经理专题会议做好会议记录、讲话录音等会务工作,并根据需要负责整理会议纪要、会议决议等有关材料,协助起草或审校公司对内、对外印发和报送的文件,协助起草办公室工作总结、等各式材料,参与公司网站建设、党务整理工作、通讯报道以,参与公司内部各类活动,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都是文字秘书所要掌握及做好的工作。

二、文秘工作重点及能力要求

1.办公室工作对于文字秘书的基本要求就是文字功力的考察和运用。这一方面要求自身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熟悉公文写作的原则与特点,另一方面还要经常研究领导的讲话稿与各类公文,从对比中不断总结、摸索出公文写作的技巧、规律、套路,从中找出差距,要学会更深一步的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既要善于观察分析宏观形势,从中把握大的发展走向,又要善于观察分析微观现象,尽可能掌握多方面的情况;还要善于在“结合”上做好文章,使自己所写的材料有高度和深度。在工作过程中,要主动查阅有关文秘工作规范性文件及规定,调查研究、了解、收集国家、行业、公司发展方面的信息资料, 进一步熟悉语言文字知识、文秘专业知识及综合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2.办公室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公文的处理。公文处理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对于领导交待的材料或原稿,仔细阅读。在弄清发文的目的、对象、内容、要求、时间等要素的基础上,依据领导的意图适当补充细节,完善结构,规范语言。同时必须要严格遵守机关公文处理有关条例和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的格式撰写和审核公文,不能随心所欲。在文件的套打、修改、附件扫描,红头文件的分发、寄送,电子邮件的发送各个环节上,都要仔细去逐一核对,规范每一处用语与格式,以确保发文质量。

3.办公室是公司运转的一个重要枢纽部门,对公司内外的许多工作进行协调、沟通,做到上情下达,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的特点。文字秘书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还经常有领导交办的计划之外的事情需要临时处理,而且通常都比较紧急,这就要求锻炼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做到利索、条理的处理好领导交办事务。对领导交派的每一项任务均不放松,做到认真对待、妥善完成。树立“没有任何借口”的工作习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培养“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思想意识,从小事抓起,从基础做起,努力学习,查找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服务工作。

4.多下基层,善于创新。一份高质量、有分量的材料,关键是提升材料的高度、力度、深度和广度。文秘工作者要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全面、具体、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具体工作的操作和难题的破解,加强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是闭门造车。在材料中,把握好创新型、经验性、思路性、指导性的工作,对亮点工作和典型事例适当发掘,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下属起到肯定和鼓舞作用,对做得好的单位是一种鞭策和促进。

三、文秘自我提升要点

文字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有它自身重要的职能。青年干部首先要严于律己,积极的向领导、向老员工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可以自己定下四点基本要求,即:“脑勤”,多学习,多思考;“嘴勤”,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手勤”,就是自己多练习,多总结;“腿勤”,及时完成领导交代的事项。在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秘书。

1.作为办公室文秘,学习好基本理论知识是写作的根基,没有对文字的敏感性与熟练应用,就不容易做好基础文秘写作工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养成自觉学习、敏锐捕捉、善于思考借鉴、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为增强能力的重点。同时利用每次下基层的机会,多看多学,增强文字材料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善于转换角色。要写出高质量的讲话材料,最关键的是要转换角色,大胆进行角色模拟,完全把自己摆到领导的位置上去思考、去谋划。角色模拟,不是行拟,而是神似,要进入到领导的思想、内涵、风格和境界里面去。角色模拟越到位,材料精准度就越到位。

3.加强专业性课题的研究,对所在行业及单位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和重要决策,做一些专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总结,尽管可能是粗浅的、不成熟的,但能增加自己对整个行业、市场、政府相关政策等专题知识的深入,为今后大材料累积所需知识,增加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4.培养自己的个性。俗话说,兵无常式,水无常形。材料最忌讳的就是雷同,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有所变化,或独树一帜,或别具一格。要形成独特的角度,独特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文采。

5.培养自己谦虚谨慎、认真好学的工作态度,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办公室工作看似无大事,实则千头万绪、细致繁琐,要求时效性、细致度比较高。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效率意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领导交办的事项要第一时间即交即办,认真对待,注重细节,达到积极主动、又好又快的做好本职工作。

文秘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要有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职,脚踏实地,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和办公室各项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秘书!

文秘专业本科生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文秘专业本科生的公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其写作水平的体现,而且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公文写作能力可能直接影响他们进入社会时的工作质量。虽然文秘专业学生在校开设过公文写作相关课程,但其整体公文写作能力仍旧令人担忧。因此,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现状,探究其能力欠缺的根源,最终从学校、教师、学生及企业四个方面找出提高其公文写作能力的对策或建议。

一、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分析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文秘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尤其是公文写作能力。笔者将从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校生及相关企业的角度采用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了解该专业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

(一)毕业生关于公文写作能力的反馈意见

笔者所在的高校每两年都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社会上工作、生活的情况,并就其反馈的一些问题调整、完善教学工作。据相关负责的老师反映,文秘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质量不及师范生,就业岗位多而杂,但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中小型私人企业,对于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高的公文写作能力也不可缺失。就整体毕业生而言,其公文写作能力的薄弱是其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此,笔者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问卷85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常熟理工学院2012届、2011届和2010届的文秘专业毕业生,且他们都有在办公室工作的相关经验。经数据统计、分析,笔者所在高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情况如下:毕业生大多从事过不止一份工作,且工作单位一般都是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能力仍有待提高;在公文写作方面,所在单位对新版公文条例都予以一定的实施,且文种如公告、通知、报告、会议纪要等几种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但因他们刚进入企业,一般都不能直接接触到办文,一是领导不放心,二是毕业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捉襟见肘,只有在熟悉了相关业务和得到领导的信赖后,才有可能授权其去写公文。据此,笔者分析得出两点:一是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校时期没有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致到社会上工作时,提笔忘字,离题千里。二是社会对文秘专业学生公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毕业生却无法达到。

(二)在校生关于应用文学习的采访记录

对于文秘专业在校学生,笔者主要是采访已经开展过或正在开展这门课程的学生,了解其对新版公文条例的熟悉度、对该课程的重视度及对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等。其大多表示这门课程枯燥、无聊,有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对于文种的练习和公文的模拟撰写,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采访中,学生提到公文写作的几大难点:一是在公文改错中,对于文种的判断易混淆,如公告与通告,二者都是公开发布的公文,但在发布事项的重大性、发文机关及收文对象上有区别,但对于只学习过一篇该文种公文的学生而言是很难辨认出来的;还有报告与请示,都是上行文,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主要的不同是报告上级不一定要回复,但请示则必须回复,而且报告可一文多事,请示则不然。二是公文格式的要求严格,常见错误有称谓语未顶格、标题中滥用书名号、附件格式错误,以及四、六角括号混用及抄送单位错误等。三是在公文写作中词语表达严谨,公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实际意义,因此对语言要求较高,在拟写公文中,学生语言易口语化,不够严谨。四是公文与事务性文书的区别不太明朗,因事务性文书种类繁多且与公文有交叉之处,在公文写作中二者也易混淆。

据此,笔者总结得知:在高校公文写作课程教学中,有些偏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这会在公文撰写中产生很多问题。

(三)相关企业对文秘专业学生满意度的调查

对于相关企业方面,我们主要是调查常熟的一些地方企业,笔者发了3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27份。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得知,大多数企业对于笔者所在高校的文秘专业毕业生还是基本满意的,认为其基础知识扎实,在岗认真负责,但某些企业表示其在有些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沟通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及英语水平等。通过与相关企业办公室人员的交流得知,文秘专业学生在公文写作方面,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常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如文种选择混淆、公文格式乱用或是语言表达口语化等,在新员工前期的培训中该专业学生没有表现出对公文写作应有的兴趣或重视程度。

通过这三个不同的视角,笔者对于文秘专业本科生的公文写作能力的现状及社会对其的实际要求有基本的了解,至少可以得知,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公文写作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文秘专业本科生提高各类文书写作能力,对于其进入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根源

根据上述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其公文写作能力与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落差,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

(一)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大高校在七八十年代纷纷开设文秘相关专业,经过三十几年发展,各大高校形成了各自的办学规模和特色,但公文写作课程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没有给予公文写作足够的重视,因文秘专业划分在中文系,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多为文学、语言类课程,而秘书相关的课程如公文写作、秘书实务等,则设置相对偏少。在课程教学中,相关老师仍沿袭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但公文写作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技能,尤其在新版公文条例颁布后,更体现出该技能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实例操练,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学校方面未加大该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的力度,未能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其关注和提高对公文写作的兴趣等,导致该专业学生公文写作能力较薄弱。 (二)学生学习状况与自身惰性

每一位大学生都是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来到所描绘的“象牙塔”般的大学,身边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家长的唠叨,加之大学学习任务没有初高中繁重,这样他们很容易自我放松,不思进取,在学习公文中也懒得动手。少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对学业不够重视,未能达到学校的要求,有种“混文凭”的思想,导致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公文写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了解、熟悉各类文种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提笔拟写公文,在一次次练习中,掌握规则,熟练应用,锤炼语言,形成风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也是其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三)与公文复杂而严格的文体有关

按照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表示,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党政公文条例,表明党政公文条例一致,其中文书文种也有所变化,现共有十五种: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每一种文种都有适合其使用的情况、固定的格式、特定的收文对象及产生、运行等严格的法定程序,这些都加大了文秘专业学生学习公文写作的难度。此外,不同的单位或企业会有一套在遵照国家公文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的适合本机构使用的文书使用规范等,这些无疑又一次增加了公文写作的复杂度,使学生在学习公文方面提高缓慢。

三、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提高的对策

针对上面三个原因,笔者将从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四个角度寻找提高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一)学校学院工作方面

高校是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学院的相关工作安排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方面,学校学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其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现状:

1.合理设置课程,修改培养计划。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因隶属人文学院,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为文学、语言类课程,如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相对忽略文秘专业类的课程,如公文写作、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等,因此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根据目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对公文写作课程的重视度,尤其注重实践环节,反复训练学生,提高其对新版公文条例的熟悉度,切实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

2.重视师资建设,优化考核环节。据笔者了解,目前高校从事公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中文专业,虽然这些教师的基础写作理论和基本功比较扎实,但他们往往缺乏公文写作所需要的实践经验,不能在教学中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学校应提高教师公文写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公文写作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该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安排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此课程。在课程考核方面,要改革考试方式,不应该再是单一的笔试考核,可以以成果为导向,积极鼓励学生根据新版公文条例要求模拟撰写公文,最终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3.加大见习实习力度,拓展写作实践平台。校方应积极争取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形成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安排学生以秘书、职员的身份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文秘工作,也可以安排他们到校内党政机关、二级学院办公室等进行观摩见习,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其次,通过各种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机构开展根据新版公文条例要求的公文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在学生组织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其公文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多看多写多练,促使学生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4.积极听取学生心声,突出其主体地位。学校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提出的相关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从而突出其主人翁意识。如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不满,并及时做出反馈,提高其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校方可以邀请业界名人或公文写作方面的专家到校开展相关的演讲或座谈,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当下公文写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吸引其对公文写作的关注和学习。

(二)专业教师的教学方面

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方法是提高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次要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同样值得关注。

1.提高授课效率,增加知识含量。公文写作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应关注并结合时下热点时政信息,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照本宣科,视野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应该把课本单调的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案例,使之鲜活化,易被学生吸收、接受,从而增加课堂的含金量。

2.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在公文写作理论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分析、病文改错、集体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错误的纠正使其对理论的知识加深印象。在文种写作练习教学中,以实训为主,但为了防止其理论知识的遗忘,则要以理论知识为辅,采用案例研究、模拟写作等教学方法,选择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模仿,直至其能够独立撰写公文。其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使其明白公文写作能力在职场上的分量。

(三)文秘专业学生学习方面

公文写作能力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公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学习有关写作的相关要素如语言能力、文章布局等也是很重要的。

1.重视文章写作,提高语言能力。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要写好公文,首先要重视文章的写作,学生在校期间,应多读书,多动笔,养成爱写作、勤写作的好习惯。好文章都是在一次次的修改中产生的,对于公文也是。初稿写出后,应该反复修改、搓摩及推敲,关注文章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都不要放过,这样多次反复锤炼修改,不仅使公文的材料精细,结构缜密,语言精要,而且对提高其写作能力具有显著功效,同时也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久而久之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由此作为基础,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将比较容易。 2.学习公文条例,模拟撰写公文。公文写作能力是文秘专业本科生重点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公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如新版公文条例中的15种公文文种、文种的使用范围、发文收文的流程及严格的文种格式等,而且要在课后主动研读经典范文,模拟公文写作,此外,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活动或组织,多多接触公文写作及秘书相关事宜,不断锻炼,提高综合能力。

3.关注写作流程,全面掌握公文。写作虽然是一项抽象化思维的活动,但它有一些基本的流程。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应积累资料并整理归纳,学生在生活中应多留意身边的事,关注社会新闻,不断地积累有用素材,对之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归纳,以供未来的写作。其次要乐于思考,巧于借鉴,公文写作是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体现的是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生要乐于思考,巧妙借鉴素材,不可生搬硬套。再者重视提纲的撰写,在公文创作阶段,提纲是写作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搭建公文结构的框架,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好的提纲有利于公文的成功撰写。关注写作的基本流程后,还应注意每种公文的特定格式与要求,了解公文的独特性,这样才可能写出优秀的公文。

(四)社会企业方面

企业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而且为毕业生提供发挥和提高其才能的场所。

1.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本科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要获得优秀的专业秘书人才,必须参与培养人才的队伍中。企业可与本地高校合作,为高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场所,使其较早接触到秘书岗位的相关工作,如公文写作拟写、发文、办理等,从而提高在秘书方面的综合能力。据笔者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的毕业生都曾到过如常熟档案局、常熟市政府等单位见习,其中有些也去常熟有名的地方民营企业,如波司登、隆力奇及南极人等实习。

2.重视本单位公文质量,合理保存公文相关材料。据笔者观察,许多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在其对外发布的公文中,都会犯一些低级问题如格式错误、文种错用、抄送单位写错等,这就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把关公文的质量,要做到严于律己,为社会,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企事业单位应该注意文档的管理和保存,有利于为学生实习提供材料。

3.关注高校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大学生是推动未来发展的主要人才,企业有责任关注高校的相关教学改革,提出相关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高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与高校的合作中,企业应提高培养文秘专业学生技能的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解读

写论文的要求有很多,每个学校的要求也不一样,你们的要求就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解读,欢迎来参考!

摘要:

有关国家标准、各校自拟格式要求与模板就是规范毕业论文格式的主要依据,对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排版格式均提出了要求。规范的毕业论文格式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并使行文简练、版面美观。通过了解格式规范的作用、准确把握格式规范要求的含义、推荐阅读先期论文、增加论文写作实践等措施,可以落实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关键词: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作用;国家标准;模板

一、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意义及标准

在大学教学中,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专业实习一样都属于实践教学中综合实践教学的部分,就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毕业论文”只就是课题研究结果(结论)的一种表达形式。毕业论文也就是“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就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就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表1,GB/T7713-87)。毕业论文若要科学、严谨地表达课题研究的结果(结论)必须要有规范的格式。但规范的论文格式常常被类比为“八股文”格式而受到质疑或评判。因此,有必要增进对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及其作用的了解,从而让它能在教与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系列与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格式规范有关的国家标准的出台(表1),为规范毕业论文格式提供了依据,毕业论文格式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同时,有关毕业论文撰写的研究逐渐增多。①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毕业论文选题、写作(设计)方法[1]、答辩、管理与评价[2]以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专门探讨甚少。其中有规范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研成果的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意义的探讨[4],有对如何让论文的格式修改更加快捷、标准的问题的探讨[5],也有对某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意义及要求的探讨[6]。这些探讨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思路。另外,陈浩元以表1中GB/T7714-2005为依据,介绍了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并提示了著录中的注意事项。[7]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及其作用进行解读,并就如何落实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提出建议。

二、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依据与要求

1、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主要依据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依据主要包括有关国家标准、各校自拟的论文格式要求与“格式模板”等。论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就是规范大学毕业论文格式的主要依据。适用论文格式规范的主要现行国家标准如表1所示。这些标准由专门委员会提出或起草,专家执笔,有关国家机关批准或发布,具有指导性、示范性与权威性。另外,为促进毕业论文信息的电子化,文献CAJ-CD B/T1-2006(表1)可作为论文格式规范的参考标准。以这些标准为依据,各校一般会结合本校实际与学科实际对毕业论文的格式提出相关要求,并会拟订具体可操作的论文格式模板,对本校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排版格式进行规范。如华中师范大学不仅在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2004年修订)中对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提出了有关要求,而且又通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模板)对毕业论文的排版格式做出了具体规定。实际上,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往往就是论文写作格式与排版格式规范要求的具体化以及论文格式规范标准与各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中未尽事宜(如注释格式要求)的补充,就是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又一重要依据。

2、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主要要求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就是写作格式规范要求,一就是排版格式规范要求。像表1中所列标准主要就是写作格式规范要求,其中文献 GB/T7713-87中也涉及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但论文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主要还就是在论文格式模板中得到体现。

(1)写作格式规范要求。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要求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论文的形式构成,一就是有关论文构成项的技术性规定。表2即为毕业论文形式构成项目,其中注以“必要时”字样的为根据实际需要供选择的项。这些供选择的项在研究生阶段的毕业论文中有时就是必要的,而在专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中一般不作要求。由表2可知,毕业论文主要由题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项组成。其中主体部分的格式也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主体部分中的正文部分就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由章、条(节)及图表(必要时)构成,章、条要求格式划一,层次清楚,合乎逻辑。而有关的技术性规定则对各项格式作出了具体要求,如“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及有关文后参考文献的顺序编码、著录格式、著录符号的详细规定等。

(2)排版格式规范要求。毕业论文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页面设置与著录(书写)格式。页面设置主要包括纸张型号、论文版心大小、页边距、装订线位置、页码等。著录格式主要包括题序、标题与正文的字号、字体与段落行距以及有关页眉、页脚、公式、插图与插表、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要求。表1文献GB/T7713-87对页面设置作了要求,如“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以上”。但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论文格式模板来具体操作,如表3即为复旦大学2006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中排版格式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它对论文的页面设置与著录格式中的项目做了技术性规定,对统一论文排版格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作用

1、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如同一种符号或语言,其实质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约定。因为这种格式就是作者与读者都熟悉与认可的。借助这种约定,作者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或思想向读者予以准确表达。从毕业论文的形式构成(表2)来看,它本身就就是一个完整的科研成果表达体系,如果按这一表达体系行文,作者足以准确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读者足以用来准确认知与评价作者的研究成果。按文献GB/T7713-87的要求,毕业论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它就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与评论的简短陈述。同样,论文中的图表要具有自明性。因此,作者如能按要求写论文摘要与编制图表,读者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只阅读摘要与图表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继承性和关联性,所有的科研成果几乎都就是对前人工作的继续和拓展。[8]依据文献GB/T7713-87,论文的引言部分必须对有关研究历史进行回顾,对前人的有关研究进行综合述评;按文献GB/T7714-2005的要求,论文的引文必须标注参考文献,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能指明文献资料的确切出处。这些要求不仅能反映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科学研究的继承性,而且能将作者的'数据、观点或成果与他人的区分开来,从而准确表达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

2、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就是一种信息交换与处理的工具。制定文献GB/7713-87的目的就就是为了统一论文与报告撰写和编写的格式,“便利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论文摘要中应有数据、有结论,就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并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第二次文献采用,从而提高信息交换与处理的效率;而关键词(主题词)就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它们的出现与发展使论文检索计算机化成为可能,从而使论文检索更加方便快捷。表1文献GB/T7714-2005与CAJ-CD B/T1-2006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式也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文献著录的需要,也便于读者利用文后参考文献查找原文献。更为重要的就是,规范的论文格式“有助于计算机科研信息系统对其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有助于科研人员用计算机查询他人的成果,减少重复劳动”。[4]另外,论文中外文摘要与外文关键词的使用以及ISO690等文献格式规范国际标准的参照使用则为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总之,论文格式规范不仅提高了论文信息交换与处理的质量与速度,而且扩展了论文信息交换的地域空间,对科研成果的交流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便利学术成果的评价

规范的毕业论文格式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毕业论文所表达的科研成果。如前文所述,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能将自己的数据、观点或成果与他人的区分开来,体现科学研究的继承性,也就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在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总结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论文作者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文献,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对其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9]因此,论文引言部分的综述文献及论文所引参考文献的类型、数量反映了作者对所做课题研究的领域的认识的广度与深度。而毕业论文关键词检索的计算机则为毕业论文的检索、下载或引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也为毕业论文的引文分析与被引次数统计的计算机化提供了便利,从而也便利了学术成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法焕霞,波、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0,(6):91-93、

[2]李俊龙,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3]高慧,等、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77-78、

[4]卢华东、学术论文格式编写刍议[J]、科学咨询,2010,(4):119、

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面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科学逐渐运用于现代医疗领域、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它对基因遗传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是关乎生活的重要话题。本文从生物科学的应用、研究成果进展和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方面对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物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是对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认识自然的有利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和基因重组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使得现代的生物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医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码,解开生命的奥秘是基因破译的主要目的。目前,科学研究人员对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的制作工作已由相关的制作单位完成,这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很高的商业价值。2013年的1月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得出了小菜蛾的基因组图谱,科学家指出,将进一步与国内外人员合作交流,在小菜蛾基因组的研发完成后,将继续开展研究与抗药性和食性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为小菜蛾的有效防御、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生物模式经重要的动植物基因组将不断被揭露。细胞全能技术是一项快速纯合创造新品种的先进技术。21世纪后,生物的起源、原始细胞的产生和新生物的形式与改造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已经得到重大的发展。人类对生物生命本质的'认识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这对生物细胞全能技术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新品种作物的选育具有指导性因素。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依据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有: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高、不易被盗、便于携带等特点,容易和电脑配套使用,从而增强在使用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已广泛用于胜负、军队、银行等地。但生物识别技术中由于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20世纪以来,在生物科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已然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最伟大的事件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基因组学的突破性研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动植物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已对农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推进了转基因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的商业化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的动植物育种学催生了新型的分子育种学。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药品领域的开发对生物科学的运用已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生物技术制药受到了相对高度的重视,为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2013年7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亚洲癌症研究组织合作完成干细胞癌基因研究项目,这是继乙肝病毒整合机制研究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生物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对88例癌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些列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找到了肝细胞癌发生的两条关键性途径,从而为日后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不断突破。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公众认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出,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高校或科研组的科研项目加大人力财力的扶持,鼓励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技术专家投身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中,并为他们提供多学科的培训,使得多学科科学的发展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从而推进多领域的融合,促进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是科学应用研究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多种学科的融合发展,生物科学逐渐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层次、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由宏观逐步发展到微观的可操作性。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生物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突破,研究成果已遍布全世界,相信如此下去,将会赢得生物科学的巨大成果。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良性有利发展,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宜君,张淑萍,杨林等.民族高校生物科学类综合性、研究型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实验基地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8-22.

[2]郝建华,卢祥云,韩曜平等.应用型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14-16.

[3]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等.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4]李朝晖,周峰,华春等.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南京晓庄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5(5):66-68.

[5]叶辉,丁斐,王兆慧等.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南通大学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与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85-11887.

格式

(一)题目

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常熟理工学院论文

200多人。常熟理工学院每年的论文都比较难,审核也非常严格。目的是为了学生毕业以后能对工作有着更好更高的标准。

登录学校信息服务网。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常熟理工论文查询课题可登录学校信息服务网进行查询,学校官网会发布课题公示。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好象压句 观点 研究对象 意义 阐述清楚就可以了啊~! 这两天我也在写

你好!问老师或者同学,学长/学姐要个模板,结合自己的再填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刚填过。课题简介就简单说一下你的课题是干嘛的,有什么作用。几句话就好了,然后设计(论文)要 求就说说你打算怎么做,应该做什么。

文秘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文秘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年干部如何做好文秘工作

文秘工作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各类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公室工作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纽带,为领导工作起着参谋和助手工作。青年干部在从事文秘工作时,能否成功的塑造自己的文秘角色,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日常工作岗位流程及主要职责

文字秘书在单位里除了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外,还要承担文稿撰写、公文处理、信息收集、综合协调、企业宣传等方面的任务。起草、整理公司年度工作要点、工作总结、公司领导年度工作报告等文件材料,协助起草公司领导讲话稿、发言稿等各式材料,列席总经理办公会议、总经理专题会议做好会议记录、讲话录音等会务工作,并根据需要负责整理会议纪要、会议决议等有关材料,协助起草或审校公司对内、对外印发和报送的文件,协助起草办公室工作总结、等各式材料,参与公司网站建设、党务整理工作、通讯报道以,参与公司内部各类活动,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都是文字秘书所要掌握及做好的工作。

二、文秘工作重点及能力要求

1.办公室工作对于文字秘书的基本要求就是文字功力的考察和运用。这一方面要求自身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熟悉公文写作的原则与特点,另一方面还要经常研究领导的讲话稿与各类公文,从对比中不断总结、摸索出公文写作的技巧、规律、套路,从中找出差距,要学会更深一步的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既要善于观察分析宏观形势,从中把握大的发展走向,又要善于观察分析微观现象,尽可能掌握多方面的情况;还要善于在“结合”上做好文章,使自己所写的材料有高度和深度。在工作过程中,要主动查阅有关文秘工作规范性文件及规定,调查研究、了解、收集国家、行业、公司发展方面的信息资料, 进一步熟悉语言文字知识、文秘专业知识及综合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2.办公室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公文的处理。公文处理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对于领导交待的材料或原稿,仔细阅读。在弄清发文的目的、对象、内容、要求、时间等要素的基础上,依据领导的意图适当补充细节,完善结构,规范语言。同时必须要严格遵守机关公文处理有关条例和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的格式撰写和审核公文,不能随心所欲。在文件的套打、修改、附件扫描,红头文件的分发、寄送,电子邮件的发送各个环节上,都要仔细去逐一核对,规范每一处用语与格式,以确保发文质量。

3.办公室是公司运转的一个重要枢纽部门,对公司内外的许多工作进行协调、沟通,做到上情下达,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的特点。文字秘书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还经常有领导交办的计划之外的事情需要临时处理,而且通常都比较紧急,这就要求锻炼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做到利索、条理的处理好领导交办事务。对领导交派的每一项任务均不放松,做到认真对待、妥善完成。树立“没有任何借口”的工作习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培养“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思想意识,从小事抓起,从基础做起,努力学习,查找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服务工作。

4.多下基层,善于创新。一份高质量、有分量的材料,关键是提升材料的高度、力度、深度和广度。文秘工作者要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全面、具体、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具体工作的操作和难题的破解,加强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是闭门造车。在材料中,把握好创新型、经验性、思路性、指导性的工作,对亮点工作和典型事例适当发掘,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下属起到肯定和鼓舞作用,对做得好的单位是一种鞭策和促进。

三、文秘自我提升要点

文字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有它自身重要的职能。青年干部首先要严于律己,积极的向领导、向老员工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可以自己定下四点基本要求,即:“脑勤”,多学习,多思考;“嘴勤”,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手勤”,就是自己多练习,多总结;“腿勤”,及时完成领导交代的事项。在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秘书。

1.作为办公室文秘,学习好基本理论知识是写作的根基,没有对文字的敏感性与熟练应用,就不容易做好基础文秘写作工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养成自觉学习、敏锐捕捉、善于思考借鉴、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为增强能力的重点。同时利用每次下基层的机会,多看多学,增强文字材料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善于转换角色。要写出高质量的讲话材料,最关键的是要转换角色,大胆进行角色模拟,完全把自己摆到领导的位置上去思考、去谋划。角色模拟,不是行拟,而是神似,要进入到领导的思想、内涵、风格和境界里面去。角色模拟越到位,材料精准度就越到位。

3.加强专业性课题的研究,对所在行业及单位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和重要决策,做一些专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总结,尽管可能是粗浅的、不成熟的,但能增加自己对整个行业、市场、政府相关政策等专题知识的深入,为今后大材料累积所需知识,增加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4.培养自己的个性。俗话说,兵无常式,水无常形。材料最忌讳的就是雷同,不能千篇一律。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有所变化,或独树一帜,或别具一格。要形成独特的角度,独特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文采。

5.培养自己谦虚谨慎、认真好学的工作态度,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办公室工作看似无大事,实则千头万绪、细致繁琐,要求时效性、细致度比较高。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效率意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领导交办的事项要第一时间即交即办,认真对待,注重细节,达到积极主动、又好又快的做好本职工作。

文秘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要有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职,脚踏实地,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和办公室各项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秘书!

文秘专业本科生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文秘专业本科生的公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其写作水平的体现,而且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公文写作能力可能直接影响他们进入社会时的工作质量。虽然文秘专业学生在校开设过公文写作相关课程,但其整体公文写作能力仍旧令人担忧。因此,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现状,探究其能力欠缺的根源,最终从学校、教师、学生及企业四个方面找出提高其公文写作能力的对策或建议。

一、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分析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文秘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尤其是公文写作能力。笔者将从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校生及相关企业的角度采用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了解该专业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

(一)毕业生关于公文写作能力的反馈意见

笔者所在的高校每两年都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社会上工作、生活的情况,并就其反馈的一些问题调整、完善教学工作。据相关负责的老师反映,文秘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质量不及师范生,就业岗位多而杂,但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中小型私人企业,对于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高的公文写作能力也不可缺失。就整体毕业生而言,其公文写作能力的薄弱是其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此,笔者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问卷85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常熟理工学院2012届、2011届和2010届的文秘专业毕业生,且他们都有在办公室工作的相关经验。经数据统计、分析,笔者所在高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情况如下:毕业生大多从事过不止一份工作,且工作单位一般都是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能力仍有待提高;在公文写作方面,所在单位对新版公文条例都予以一定的实施,且文种如公告、通知、报告、会议纪要等几种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但因他们刚进入企业,一般都不能直接接触到办文,一是领导不放心,二是毕业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捉襟见肘,只有在熟悉了相关业务和得到领导的信赖后,才有可能授权其去写公文。据此,笔者分析得出两点:一是文秘专业毕业生在校时期没有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致到社会上工作时,提笔忘字,离题千里。二是社会对文秘专业学生公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毕业生却无法达到。

(二)在校生关于应用文学习的采访记录

对于文秘专业在校学生,笔者主要是采访已经开展过或正在开展这门课程的学生,了解其对新版公文条例的熟悉度、对该课程的重视度及对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等。其大多表示这门课程枯燥、无聊,有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对于文种的练习和公文的模拟撰写,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采访中,学生提到公文写作的几大难点:一是在公文改错中,对于文种的判断易混淆,如公告与通告,二者都是公开发布的公文,但在发布事项的重大性、发文机关及收文对象上有区别,但对于只学习过一篇该文种公文的学生而言是很难辨认出来的;还有报告与请示,都是上行文,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主要的不同是报告上级不一定要回复,但请示则必须回复,而且报告可一文多事,请示则不然。二是公文格式的要求严格,常见错误有称谓语未顶格、标题中滥用书名号、附件格式错误,以及四、六角括号混用及抄送单位错误等。三是在公文写作中词语表达严谨,公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实际意义,因此对语言要求较高,在拟写公文中,学生语言易口语化,不够严谨。四是公文与事务性文书的区别不太明朗,因事务性文书种类繁多且与公文有交叉之处,在公文写作中二者也易混淆。

据此,笔者总结得知:在高校公文写作课程教学中,有些偏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这会在公文撰写中产生很多问题。

(三)相关企业对文秘专业学生满意度的调查

对于相关企业方面,我们主要是调查常熟的一些地方企业,笔者发了3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27份。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得知,大多数企业对于笔者所在高校的文秘专业毕业生还是基本满意的,认为其基础知识扎实,在岗认真负责,但某些企业表示其在有些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沟通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及英语水平等。通过与相关企业办公室人员的交流得知,文秘专业学生在公文写作方面,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常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如文种选择混淆、公文格式乱用或是语言表达口语化等,在新员工前期的培训中该专业学生没有表现出对公文写作应有的兴趣或重视程度。

通过这三个不同的视角,笔者对于文秘专业本科生的公文写作能力的现状及社会对其的实际要求有基本的了解,至少可以得知,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公文写作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文秘专业本科生提高各类文书写作能力,对于其进入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根源

根据上述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其公文写作能力与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落差,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

(一)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大高校在七八十年代纷纷开设文秘相关专业,经过三十几年发展,各大高校形成了各自的办学规模和特色,但公文写作课程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没有给予公文写作足够的重视,因文秘专业划分在中文系,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多为文学、语言类课程,而秘书相关的课程如公文写作、秘书实务等,则设置相对偏少。在课程教学中,相关老师仍沿袭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但公文写作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技能,尤其在新版公文条例颁布后,更体现出该技能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实例操练,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学校方面未加大该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的力度,未能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其关注和提高对公文写作的兴趣等,导致该专业学生公文写作能力较薄弱。 (二)学生学习状况与自身惰性

每一位大学生都是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来到所描绘的“象牙塔”般的大学,身边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家长的唠叨,加之大学学习任务没有初高中繁重,这样他们很容易自我放松,不思进取,在学习公文中也懒得动手。少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对学业不够重视,未能达到学校的要求,有种“混文凭”的思想,导致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公文写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了解、熟悉各类文种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提笔拟写公文,在一次次练习中,掌握规则,熟练应用,锤炼语言,形成风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也是其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三)与公文复杂而严格的文体有关

按照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表示,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党政公文条例,表明党政公文条例一致,其中文书文种也有所变化,现共有十五种: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每一种文种都有适合其使用的情况、固定的格式、特定的收文对象及产生、运行等严格的法定程序,这些都加大了文秘专业学生学习公文写作的难度。此外,不同的单位或企业会有一套在遵照国家公文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的适合本机构使用的文书使用规范等,这些无疑又一次增加了公文写作的复杂度,使学生在学习公文方面提高缓慢。

三、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提高的对策

针对上面三个原因,笔者将从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四个角度寻找提高文秘专业本科生公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一)学校学院工作方面

高校是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学院的相关工作安排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方面,学校学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其公文写作能力薄弱的现状:

1.合理设置课程,修改培养计划。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因隶属人文学院,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为文学、语言类课程,如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相对忽略文秘专业类的课程,如公文写作、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等,因此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根据目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对公文写作课程的重视度,尤其注重实践环节,反复训练学生,提高其对新版公文条例的熟悉度,切实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

2.重视师资建设,优化考核环节。据笔者了解,目前高校从事公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中文专业,虽然这些教师的基础写作理论和基本功比较扎实,但他们往往缺乏公文写作所需要的实践经验,不能在教学中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学校应提高教师公文写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公文写作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该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安排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此课程。在课程考核方面,要改革考试方式,不应该再是单一的笔试考核,可以以成果为导向,积极鼓励学生根据新版公文条例要求模拟撰写公文,最终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3.加大见习实习力度,拓展写作实践平台。校方应积极争取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形成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安排学生以秘书、职员的身份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文秘工作,也可以安排他们到校内党政机关、二级学院办公室等进行观摩见习,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其次,通过各种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机构开展根据新版公文条例要求的公文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在学生组织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其公文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多看多写多练,促使学生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4.积极听取学生心声,突出其主体地位。学校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提出的相关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从而突出其主人翁意识。如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不满,并及时做出反馈,提高其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校方可以邀请业界名人或公文写作方面的专家到校开展相关的演讲或座谈,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当下公文写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吸引其对公文写作的关注和学习。

(二)专业教师的教学方面

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方法是提高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次要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同样值得关注。

1.提高授课效率,增加知识含量。公文写作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应关注并结合时下热点时政信息,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照本宣科,视野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应该把课本单调的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案例,使之鲜活化,易被学生吸收、接受,从而增加课堂的含金量。

2.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在公文写作理论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分析、病文改错、集体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错误的纠正使其对理论的知识加深印象。在文种写作练习教学中,以实训为主,但为了防止其理论知识的遗忘,则要以理论知识为辅,采用案例研究、模拟写作等教学方法,选择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模仿,直至其能够独立撰写公文。其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公文写作的兴趣,使其明白公文写作能力在职场上的分量。

(三)文秘专业学生学习方面

公文写作能力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公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学习有关写作的相关要素如语言能力、文章布局等也是很重要的。

1.重视文章写作,提高语言能力。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要写好公文,首先要重视文章的写作,学生在校期间,应多读书,多动笔,养成爱写作、勤写作的好习惯。好文章都是在一次次的修改中产生的,对于公文也是。初稿写出后,应该反复修改、搓摩及推敲,关注文章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都不要放过,这样多次反复锤炼修改,不仅使公文的材料精细,结构缜密,语言精要,而且对提高其写作能力具有显著功效,同时也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久而久之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由此作为基础,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将比较容易。 2.学习公文条例,模拟撰写公文。公文写作能力是文秘专业本科生重点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公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如新版公文条例中的15种公文文种、文种的使用范围、发文收文的流程及严格的文种格式等,而且要在课后主动研读经典范文,模拟公文写作,此外,还应积极参加校内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活动或组织,多多接触公文写作及秘书相关事宜,不断锻炼,提高综合能力。

3.关注写作流程,全面掌握公文。写作虽然是一项抽象化思维的活动,但它有一些基本的流程。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应积累资料并整理归纳,学生在生活中应多留意身边的事,关注社会新闻,不断地积累有用素材,对之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归纳,以供未来的写作。其次要乐于思考,巧于借鉴,公文写作是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体现的是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生要乐于思考,巧妙借鉴素材,不可生搬硬套。再者重视提纲的撰写,在公文创作阶段,提纲是写作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搭建公文结构的框架,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好的提纲有利于公文的成功撰写。关注写作的基本流程后,还应注意每种公文的特定格式与要求,了解公文的独特性,这样才可能写出优秀的公文。

(四)社会企业方面

企业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而且为毕业生提供发挥和提高其才能的场所。

1.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本科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要获得优秀的专业秘书人才,必须参与培养人才的队伍中。企业可与本地高校合作,为高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场所,使其较早接触到秘书岗位的相关工作,如公文写作拟写、发文、办理等,从而提高在秘书方面的综合能力。据笔者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文秘专业的毕业生都曾到过如常熟档案局、常熟市政府等单位见习,其中有些也去常熟有名的地方民营企业,如波司登、隆力奇及南极人等实习。

2.重视本单位公文质量,合理保存公文相关材料。据笔者观察,许多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在其对外发布的公文中,都会犯一些低级问题如格式错误、文种错用、抄送单位写错等,这就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把关公文的质量,要做到严于律己,为社会,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企事业单位应该注意文档的管理和保存,有利于为学生实习提供材料。

3.关注高校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大学生是推动未来发展的主要人才,企业有责任关注高校的相关教学改革,提出相关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高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与高校的合作中,企业应提高培养文秘专业学生技能的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顾海

第一,科举制度的僵化行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科举制,在其初设时,隋唐时期注重文词诗赋,对文化的促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唐诗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瑰宝;宋朝时,也有较发达的理学、文学和史学,但明清以后,由于八股取士,以程朱理学为依据,从而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致使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大多数成为范进式的庸才腐儒,流弊无穷,影响到了社会的各阶层。由于功名的诱惑,大批读书人不能静心学习,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以考试为指挥棒致使太学教育受到科举考试的弊病;宋朝,只重科举取士而忽视学校育才,助长了侥幸奔竞的风气,士子们无心学问,士风学风败坏,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第二,科举制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科举制以儒学为考试内容,从而导致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四书”在观念上成为学问的全部,自然科学技术则被视为无足轻重乃至与传统利益相悖逆的东西。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项出现在科举制度行星的时期,但火药和指南针都难以找到发明者,可见科技发明的不被重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写成后,因“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而遭冷落;李时珍历试不中后,潜心从事医学研究,但他的《本草纲目》写成后无人问津,甚至在他去世后朝廷仍然不许刊行,“从皇帝到文人学士,对自然科学技术不仅不懂,而且不屑一顾,盲目排斥”。 总之,科举制度既有其存在的优势,又有种种弊端。当人类进入到近代社会,中国的传统的科举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其考试内容始终停留在儒家学说上,因而与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脱节,既无法教育出先进的科技人才,反而科举出身的官僚们鄙视科学,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承袭千年的古老制度,它自身也体现出了一些最初没有被人们发现的弊端,比如科甲朋党的形成与发展,所谓座主、们省、同年等新的称谓的出现,一个读书人,不以教授他知识的老师为恩门,却以录取他的主考官为恩门,不看重同窗苦读的同学关系,却看重同科及第的同年关系,这显然是重利轻义的表现。唐朝以后,朋党之争愈演愈烈,也体现了科举制度下的党争问题。 二 废除科举制后的社会影响 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给清末和民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村教育的停滞。最初,人们预测,“科举废矣,学堂其必勃然兴”,盖上可“以用于科举之费而用于学堂”,下则“以求于科举之人才而求于学堂”,学堂之经费和学生都会“顿增无数”。不过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中国传统教育投资是比较低的,而新式学堂教育的投资则比较大,办学经费遇到了困难;出于对读书前景的失望和对新的教育体制的不信任,家长们也不再热衷于将学生送进学堂,他们甚至担心“习体操也,谓将练习飞檐走壁,以为窃盗之预备;学唱歌业,谓将练习吹弹演唱,以为优伶之预备;信口诋谤,无所不至”。这样,在农村,读书人的数量日益减少,平均识字率逐渐降低。 第二,科举制扩大了城乡差距。在科举制度下,士人趋于乡村—城市—乡村间的流动模式,遍布乡村的士人从乡村流入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他们心理与情感上真正认同的人生归宿——乡村,这种流动模式维持着城乡文化一体同步发展。科举废除后,传统士绅区城市就读,调走了文化资源,乡村文化开始衰落,他们区城市就业,则抽走了乡村的资金,乡村经济开始贫穷。从教学内容看,各类学堂中学的是法政、医学、工业、和外语等专业,学农业的很少。新式学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培养的是适应城市的知识分子,必须在城市谋生,而在农村无法就业。“科举制虽以一纸诏书废除,但是新式学堂却非一纸诏书所能在农村建立,这导致了士绅流向城市就读就业,也带走了乡村的文化和经济资源”。 第三,考试与选官的脱离。科举制担负着为政府选拔人才作为官员的任务,科举制度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从政治录用到政治角色养成的行政录用机制,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上下沟通、沪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举制度废止后,在选官制度上出现了缺失。民国时期,按照孙中山的设想,南京政府设立考试院,但它已无法像中国古代一样组织全国规模的大型选官考试了。 三 反思 鉴于科举废除后的种种后果,清末民初即有人主张为科举平反: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认为“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公开说“复科举便!”;杜亚泉说:“吾直以当日之设学堂、废科举,为多事矣”;孙中山则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胡适认为“(科举)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政府应掌握在最能胜任管治工作的人的手中;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学堂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学堂不能代替考试的制度;用学校代替考试,是盲目的改革,结果造成中国二十五年来用人行政没有客观的、公开的用人标准”。 2005年,刘海峰在《书屋》杂志上撰文《为科举制平反》,主张为科举制平反,引起了较大的争议,遇到了诸多的反对声。如龚友德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上作《质疑“为科举制平反论”》,反对“平反”。本文在此提出几个问题抛砖引玉: 第一,关于科举制废除后的乡村教育停滞问题。乡村识字率的下降被用来论证科举制的废除是历史冤案,在我看来还缺乏足够的理由。科举制垂千年而立,因而其一旦废除,导致农村教育出现缺失,这是可以理解的。以妇女裹脚为例,当人们提出要解掉妇女的裹脚布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抵制解脚令的情况,甚至个别妇女宁愿自杀也不愿放脚。乡村教育问题也是这样,学堂在农村的兴办面临困难,因而导致农村识字率下降,这个问题不是教学内容所造成的,而是客观形势和主观认识造成的。 第二,关于科举废除后的城乡差距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过去的城乡差距小,与其说是差距小,毋宁说是城市发达程度较低:尽管在宋朝以后中国的城市就有较大的发展,毕竟缺乏现代的工业、金融业、商业等现代要素的支撑。近代中国城乡差距扩大,是中国的城市在欧风美雨下走向同化,而农村则依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封建生产关系下无法良好发展的结果。其解决之道,在于促进农村的发展,而不是归因于科举制。 第三,科举制巩固封建皇权,为专制社会的苟延残喘补充活力。这种理由也不成立,论者据此反对为科举制平反,缺乏理性思维。这一论调建立的前提在于科举制仅仅能够为封建皇权服务,但事实上,英美的文官制度是学习中国的科举选官建立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科举制仅仅作为封建专制的附属品。 第四,科举制是否扭曲人性?这是关于科举制是否能真正起到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作用的反思。刘海峰教授等学者认为科举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而反对者如龚友德教授则认为“科举制确实选拔了一些优秀的官员,但另一方面为此而被它淘汰、扼杀、扭曲的各类人才何止千万倍”,且许多人才也不是科举培养出来的。尤其科举目的是选拔官员,而考试内容是测试记忆理解,因而考试内容与职业是脱离的。教育只能为选官服务,使人才发展畸形化。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提高身阶、实现自身发展的路径,同时,由于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意义过于重大,以至于人性的被扭曲。在高考恢复的最初几年,也出现过因为高考失败而轻生的现象。而今,高考不再是人们成才的唯一途径时,就没有为高考而轻生的现象了。可见,我们可以批判科举制度成为进身唯一途径、成为人们的唯一希望时,大大地扭曲了人性,但因此而不要科举、直接否定科举,未免过于简单化。同时,我们仅仅将孔乙己视作科举制度下的一个可怜虫,未免看问题太简单化了吧?如果我们要让知识分子从事耕作炼铁等重体力劳动,他们真的比孔乙己更胜任吗? 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垂垂千年,它是适应自然经济条件的一种教育考试方式,在近代社会,由于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甚至文化危机,在缺乏理性的深刻认识的条件下被匆忙废除,终于出现了诸多不曾预料的消极后果。然而科举制的废除自有它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现在,我们以加强对科举制的研究和再认识,以便科举制的公平精神得到新时代的发挥,以便考试起到促进学习的功能。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解读

写论文的要求有很多,每个学校的要求也不一样,你们的要求就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解读,欢迎来参考!

摘要:

有关国家标准、各校自拟格式要求与模板就是规范毕业论文格式的主要依据,对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排版格式均提出了要求。规范的毕业论文格式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并使行文简练、版面美观。通过了解格式规范的作用、准确把握格式规范要求的含义、推荐阅读先期论文、增加论文写作实践等措施,可以落实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关键词: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作用;国家标准;模板

一、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意义及标准

在大学教学中,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专业实习一样都属于实践教学中综合实践教学的部分,就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毕业论文”只就是课题研究结果(结论)的一种表达形式。毕业论文也就是“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就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就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表1,GB/T7713-87)。毕业论文若要科学、严谨地表达课题研究的结果(结论)必须要有规范的格式。但规范的论文格式常常被类比为“八股文”格式而受到质疑或评判。因此,有必要增进对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及其作用的了解,从而让它能在教与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系列与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格式规范有关的国家标准的出台(表1),为规范毕业论文格式提供了依据,毕业论文格式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同时,有关毕业论文撰写的研究逐渐增多。①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毕业论文选题、写作(设计)方法[1]、答辩、管理与评价[2]以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专门探讨甚少。其中有规范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研成果的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意义的探讨[4],有对如何让论文的格式修改更加快捷、标准的问题的探讨[5],也有对某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意义及要求的探讨[6]。这些探讨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思路。另外,陈浩元以表1中GB/T7714-2005为依据,介绍了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并提示了著录中的注意事项。[7]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及其作用进行解读,并就如何落实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提出建议。

二、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依据与要求

1、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主要依据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依据主要包括有关国家标准、各校自拟的论文格式要求与“格式模板”等。论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就是规范大学毕业论文格式的主要依据。适用论文格式规范的主要现行国家标准如表1所示。这些标准由专门委员会提出或起草,专家执笔,有关国家机关批准或发布,具有指导性、示范性与权威性。另外,为促进毕业论文信息的电子化,文献CAJ-CD B/T1-2006(表1)可作为论文格式规范的参考标准。以这些标准为依据,各校一般会结合本校实际与学科实际对毕业论文的格式提出相关要求,并会拟订具体可操作的论文格式模板,对本校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排版格式进行规范。如华中师范大学不仅在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2004年修订)中对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提出了有关要求,而且又通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模板)对毕业论文的排版格式做出了具体规定。实际上,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往往就是论文写作格式与排版格式规范要求的具体化以及论文格式规范标准与各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中未尽事宜(如注释格式要求)的补充,就是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又一重要依据。

2、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主要要求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就是写作格式规范要求,一就是排版格式规范要求。像表1中所列标准主要就是写作格式规范要求,其中文献 GB/T7713-87中也涉及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但论文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主要还就是在论文格式模板中得到体现。

(1)写作格式规范要求。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要求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论文的形式构成,一就是有关论文构成项的技术性规定。表2即为毕业论文形式构成项目,其中注以“必要时”字样的为根据实际需要供选择的项。这些供选择的项在研究生阶段的毕业论文中有时就是必要的,而在专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中一般不作要求。由表2可知,毕业论文主要由题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项组成。其中主体部分的格式也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主体部分中的正文部分就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由章、条(节)及图表(必要时)构成,章、条要求格式划一,层次清楚,合乎逻辑。而有关的技术性规定则对各项格式作出了具体要求,如“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及有关文后参考文献的顺序编码、著录格式、著录符号的详细规定等。

(2)排版格式规范要求。毕业论文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页面设置与著录(书写)格式。页面设置主要包括纸张型号、论文版心大小、页边距、装订线位置、页码等。著录格式主要包括题序、标题与正文的字号、字体与段落行距以及有关页眉、页脚、公式、插图与插表、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要求。表1文献GB/T7713-87对页面设置作了要求,如“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以上”。但排版格式规范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论文格式模板来具体操作,如表3即为复旦大学2006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中排版格式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它对论文的页面设置与著录格式中的项目做了技术性规定,对统一论文排版格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作用

1、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如同一种符号或语言,其实质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约定。因为这种格式就是作者与读者都熟悉与认可的。借助这种约定,作者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或思想向读者予以准确表达。从毕业论文的形式构成(表2)来看,它本身就就是一个完整的科研成果表达体系,如果按这一表达体系行文,作者足以准确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读者足以用来准确认知与评价作者的研究成果。按文献GB/T7713-87的要求,毕业论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它就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与评论的简短陈述。同样,论文中的图表要具有自明性。因此,作者如能按要求写论文摘要与编制图表,读者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只阅读摘要与图表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继承性和关联性,所有的科研成果几乎都就是对前人工作的继续和拓展。[8]依据文献GB/T7713-87,论文的引言部分必须对有关研究历史进行回顾,对前人的有关研究进行综合述评;按文献GB/T7714-2005的要求,论文的引文必须标注参考文献,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能指明文献资料的确切出处。这些要求不仅能反映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科学研究的继承性,而且能将作者的'数据、观点或成果与他人的区分开来,从而准确表达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

2、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就是一种信息交换与处理的工具。制定文献GB/7713-87的目的就就是为了统一论文与报告撰写和编写的格式,“便利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论文摘要中应有数据、有结论,就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并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第二次文献采用,从而提高信息交换与处理的效率;而关键词(主题词)就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它们的出现与发展使论文检索计算机化成为可能,从而使论文检索更加方便快捷。表1文献GB/T7714-2005与CAJ-CD B/T1-2006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式也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文献著录的需要,也便于读者利用文后参考文献查找原文献。更为重要的就是,规范的论文格式“有助于计算机科研信息系统对其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有助于科研人员用计算机查询他人的成果,减少重复劳动”。[4]另外,论文中外文摘要与外文关键词的使用以及ISO690等文献格式规范国际标准的参照使用则为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便利,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总之,论文格式规范不仅提高了论文信息交换与处理的质量与速度,而且扩展了论文信息交换的地域空间,对科研成果的交流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便利学术成果的评价

规范的毕业论文格式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毕业论文所表达的科研成果。如前文所述,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能将自己的数据、观点或成果与他人的区分开来,体现科学研究的继承性,也就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在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总结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论文作者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文献,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对其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9]因此,论文引言部分的综述文献及论文所引参考文献的类型、数量反映了作者对所做课题研究的领域的认识的广度与深度。而毕业论文关键词检索的计算机则为毕业论文的检索、下载或引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也为毕业论文的引文分析与被引次数统计的计算机化提供了便利,从而也便利了学术成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法焕霞,波、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0,(6):91-93、

[2]李俊龙,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3]高慧,等、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77-78、

[4]卢华东、学术论文格式编写刍议[J]、科学咨询,2010,(4):119、

额~历史系?你是说的东湖校区人文学院的里面有。理工有两个学院:一个是老校区(元和校区),一个是东湖校区。网址里有联系电话、系部介绍什么的,你可以去看看至于主任是谁,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很遗憾%>_<%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希望能对你有用,O(∩_∩)O~ 学院教授简介 许 霆:1951年生,男,江苏太仓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课程班结业。1998年晋升为教授。任编委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列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博士点重点项目《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撰稿;主持过“十四行体在中国”等6项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研究》、《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新文学史料》、《上海社会科学》》、《江海学刊》、香港《诗双月刊》和《诗网络》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新格律诗研究》(与鲁德俊合作),《十四行体在中国》(与鲁德俊合作)、《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中国现代诗学史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等,多次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华民:1952生,男,山东牟平人,中共党员。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著作有《文天祥诗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宋词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论语》导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参撰《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词艺术技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实用文写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世纪古诗研究新思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多家学报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还撰写出版散文集《逝水钩沉》(雅园出版公司,2008年版)。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系统百名勤政廉政好干部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曾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丁晓原:1958年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从事报告文学研究的主要学者和从事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年6月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2000年晋升教授。江苏省省级优秀学科梯队、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报告文学和散文。主持7项省(含省教育厅)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篇为《新华文摘》转载,20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复印,30篇为CSSCI收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首次发布的(2000年)作者年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排序列全国文学学科第一。出版专著5部,主编著作(作品)5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厅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师奖,中国文联优秀文艺评论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市首届“东吴中青年学者”。 李铁匠:1944年1月生,男,江西新建人。北京大学伊朗研究所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古史等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有:《中国大百科-外国历史》伊朗部分条目(1990年版);国家社科基金6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分册(1986年版);国家社科基金7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帝王传》伊朗和以色列部分;国家社科基金95规划重点课题《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伊朗部分(1999年版);95规划重点课程《中国外交大辞典》伊朗部分。近年来,撰写出版的史学著作有《长河落日--巴比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古波斯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承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中国军事通信百科全书》古代伊朗部分条目。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张浩逊:1949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2000年被评聘为教授。主要从事唐诗研究。已出版《唐诗分类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著作5种。参撰《唐诗艺术技巧词典》、《唐代文学百科词典》等7种中型工具书。在《中国韵文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评论》、《古典文学知识》、《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唐诗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复印、介绍、摘登。目前正在进行专著《唐诗接受研究》的写作,国内尚未见同类著作出版。 张道理:1947年出生,男,安徽定远县人。1969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安徽科技学院思政室主任、社科部书记、党委宣传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1998年调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现任常熟理工学院教授。社会兼职有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张道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在常熟理工学院期间主要担任“伦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教程”、“思想政治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领导科学”、“人生哲学新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专著《人生哲学新论》、《法律基础教程》;主编《思想道德修养》等;参编《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形势政策学》等多部教材。先后在《高校理论战线》、《中国高等教育》、《江淮论坛》、《黑龙江高教》、《高等农业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等7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发表论文、述评多篇。完成了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全国职大学生思想观念调查研究”课题,其成果获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线科技成果一等奖。多篇论文被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参编的《大学生思想修养》获安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曹培根:1957年10月生,男,江苏吴县人,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宣传部部长。中国索引学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2006年聘为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以来从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参撰《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古籍提要》丛书卷(中华书局)等,独立承担教育部师范教育科研课题"高师学生的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司〔1997〕40号)、常熟文献史研究"(苏教财「1996」27号)、"文献检索与用户教育史研究"(苏教财[1997]98号)等。有论文集《文献史料论丛》,编纂《黄人集》(原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标校《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完成教育部、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吴中历史藏书概述》、《汉语史料学》等多项。主要著作有《文献检索知识概要》、《书乡漫录》等6种。主持标校《重修常昭合志》,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札记百余篇,其中多篇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何东亮:1952年出生,男,江苏常熟人。主要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开设过心理学、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主持的“苏南发达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综合实验研究”课题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发表专业研究论文“学习因素诊断测验在苏南地区的试用报告”(心理科学)、“人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南师大学报)、“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中的辨证思想”(苏州大学学报)等二十多篇;出版编著、教材有:师范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管理心理学。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心理学会理理事,江苏省教师教育研究会理事。 杨景龙:1962年生,男,河南省安阳市人。是安阳市“名师工程”首批名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市管优秀专家。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诗探索》、《词学》、《古籍研究》、《文史知识》、《名作欣赏》等刊发表古代诗词曲和现当代新诗研究文章70余篇,出版独著、合著多部,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蒋捷竹山词校注》、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另参与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多个。论著获1997年度、200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1997年度、2004年度、2006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独著的《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一书,在上海“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文学遗产》论坛”上受到好评,被誉为“中国诗学研究领域贯通古今的具有学科创新性质的专著”,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张幼良:1963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200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两项,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两项。近五年来在《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苏社会科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篇,CSSCI期刊收录10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篇,为各类文章和学术机构选录4篇,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专著3部。张 永:1967年生,男,江苏句容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民俗学研究、沈从文诗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等。199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6月入伍,先后在解放军炮兵学院基础部、政治部工作,中校军衔;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到200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朱晓进教授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4年到2007年,在扬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文艺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沈从文小说的民俗世界”(2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2005)。在权威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发表论文三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其中《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一文获2003年度《文学评论》学术提名。论著《民俗学与20世纪20、30年代乡土小说》(25万字)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周 宏:1962年生,男,江苏省吴江市人,哲学博士。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校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分配到校担任哲学教师至今。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南京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和《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发表《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论略》、《哲学:智慧的地平线》、《唯物史观的返本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知识经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等著作10余部;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6次获国家和省厅级奖励;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伦理学会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理事。 张锡庚:1957年生,男,江苏省江阴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常熟市文化局副局长、常熟市书画院院长、常熟市文联副主席、常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五、六、七、八、九届书法展;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展、全国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并在四、五、八届获奖。2006年获全国首届行书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二等奖,入选国际和全国的名家邀请展、编入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并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杰出艺术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获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苏州市“十佳”书法家称号。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书法2006十大年度人物”。 论文发表于《文物》、《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世界》等专业刊物。出版著作有《张锡庚书法作品集》、《书法与文化》、《行书经典十讲》、《书法教与学》、《大学生书法》、《怎样学书法》、《古代名帖临摹》、《难得糊涂——郑板桥和他的书法艺术》等十余种。《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杂志为其作品作过专题介绍,被《书法》杂志选为特邀点评嘉宾。《书法之友》为其举行创作研讨会。三度应邀赴美参加“国际书法教育研讨会”、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讲学,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应邀赴日进行书法交流。学院领导及行政人员 周 宏: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 丁晓良: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 黄 斐:教学工作副院长 徐志坚:学生工作副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张锡庚:副院长顾国梅:学院办公室主任 王莉莉:教务秘书 蒋 超:学院分团委书记、06级辅导员 陈清森:07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军训 宿舍管理 体育锻炼 范 莉:08级辅导员 负责日常管理 学生奖惩 档案管理 王 梓:05级、09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就业 勤工助学 学生考勤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登录

历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8,最高为617。

常熟理工学院在江苏是第二批次本科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285万种,纸质期刊近1900种,数据库30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第一,科举制度的僵化行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科举制,在其初设时,隋唐时期注重文词诗赋,对文化的促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唐诗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瑰宝;宋朝时,也有较发达的理学、文学和史学,但明清以后,由于八股取士,以程朱理学为依据,从而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致使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大多数成为范进式的庸才腐儒,流弊无穷,影响到了社会的各阶层。由于功名的诱惑,大批读书人不能静心学习,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以考试为指挥棒致使太学教育受到科举考试的弊病;宋朝,只重科举取士而忽视学校育才,助长了侥幸奔竞的风气,士子们无心学问,士风学风败坏,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第二,科举制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科举制以儒学为考试内容,从而导致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四书”在观念上成为学问的全部,自然科学技术则被视为无足轻重乃至与传统利益相悖逆的东西。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项出现在科举制度行星的时期,但火药和指南针都难以找到发明者,可见科技发明的不被重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写成后,因“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而遭冷落;李时珍历试不中后,潜心从事医学研究,但他的《本草纲目》写成后无人问津,甚至在他去世后朝廷仍然不许刊行,“从皇帝到文人学士,对自然科学技术不仅不懂,而且不屑一顾,盲目排斥”。 总之,科举制度既有其存在的优势,又有种种弊端。当人类进入到近代社会,中国的传统的科举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其考试内容始终停留在儒家学说上,因而与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脱节,既无法教育出先进的科技人才,反而科举出身的官僚们鄙视科学,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承袭千年的古老制度,它自身也体现出了一些最初没有被人们发现的弊端,比如科甲朋党的形成与发展,所谓座主、们省、同年等新的称谓的出现,一个读书人,不以教授他知识的老师为恩门,却以录取他的主考官为恩门,不看重同窗苦读的同学关系,却看重同科及第的同年关系,这显然是重利轻义的表现。唐朝以后,朋党之争愈演愈烈,也体现了科举制度下的党争问题。 二 废除科举制后的社会影响 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给清末和民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村教育的停滞。最初,人们预测,“科举废矣,学堂其必勃然兴”,盖上可“以用于科举之费而用于学堂”,下则“以求于科举之人才而求于学堂”,学堂之经费和学生都会“顿增无数”。不过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中国传统教育投资是比较低的,而新式学堂教育的投资则比较大,办学经费遇到了困难;出于对读书前景的失望和对新的教育体制的不信任,家长们也不再热衷于将学生送进学堂,他们甚至担心“习体操也,谓将练习飞檐走壁,以为窃盗之预备;学唱歌业,谓将练习吹弹演唱,以为优伶之预备;信口诋谤,无所不至”。这样,在农村,读书人的数量日益减少,平均识字率逐渐降低。 第二,科举制扩大了城乡差距。在科举制度下,士人趋于乡村—城市—乡村间的流动模式,遍布乡村的士人从乡村流入城市,最后又从城市回到他们心理与情感上真正认同的人生归宿——乡村,这种流动模式维持着城乡文化一体同步发展。科举废除后,传统士绅区城市就读,调走了文化资源,乡村文化开始衰落,他们区城市就业,则抽走了乡村的资金,乡村经济开始贫穷。从教学内容看,各类学堂中学的是法政、医学、工业、和外语等专业,学农业的很少。新式学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培养的是适应城市的知识分子,必须在城市谋生,而在农村无法就业。“科举制虽以一纸诏书废除,但是新式学堂却非一纸诏书所能在农村建立,这导致了士绅流向城市就读就业,也带走了乡村的文化和经济资源”。 第三,考试与选官的脱离。科举制担负着为政府选拔人才作为官员的任务,科举制度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从政治录用到政治角色养成的行政录用机制,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上下沟通、沪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举制度废止后,在选官制度上出现了缺失。民国时期,按照孙中山的设想,南京政府设立考试院,但它已无法像中国古代一样组织全国规模的大型选官考试了。 三 反思 鉴于科举废除后的种种后果,清末民初即有人主张为科举平反: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认为“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公开说“复科举便!”;杜亚泉说:“吾直以当日之设学堂、废科举,为多事矣”;孙中山则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胡适认为“(科举)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政府应掌握在最能胜任管治工作的人的手中;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学堂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学堂不能代替考试的制度;用学校代替考试,是盲目的改革,结果造成中国二十五年来用人行政没有客观的、公开的用人标准”。 2005年,刘海峰在《书屋》杂志上撰文《为科举制平反》,主张为科举制平反,引起了较大的争议,遇到了诸多的反对声。如龚友德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上作《质疑“为科举制平反论”》,反对“平反”。本文在此提出几个问题抛砖引玉: 第一,关于科举制废除后的乡村教育停滞问题。乡村识字率的下降被用来论证科举制的废除是历史冤案,在我看来还缺乏足够的理由。科举制垂千年而立,因而其一旦废除,导致农村教育出现缺失,这是可以理解的。以妇女裹脚为例,当人们提出要解掉妇女的裹脚布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抵制解脚令的情况,甚至个别妇女宁愿自杀也不愿放脚。乡村教育问题也是这样,学堂在农村的兴办面临困难,因而导致农村识字率下降,这个问题不是教学内容所造成的,而是客观形势和主观认识造成的。 第二,关于科举废除后的城乡差距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过去的城乡差距小,与其说是差距小,毋宁说是城市发达程度较低:尽管在宋朝以后中国的城市就有较大的发展,毕竟缺乏现代的工业、金融业、商业等现代要素的支撑。近代中国城乡差距扩大,是中国的城市在欧风美雨下走向同化,而农村则依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封建生产关系下无法良好发展的结果。其解决之道,在于促进农村的发展,而不是归因于科举制。 第三,科举制巩固封建皇权,为专制社会的苟延残喘补充活力。这种理由也不成立,论者据此反对为科举制平反,缺乏理性思维。这一论调建立的前提在于科举制仅仅能够为封建皇权服务,但事实上,英美的文官制度是学习中国的科举选官建立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科举制仅仅作为封建专制的附属品。 第四,科举制是否扭曲人性?这是关于科举制是否能真正起到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作用的反思。刘海峰教授等学者认为科举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而反对者如龚友德教授则认为“科举制确实选拔了一些优秀的官员,但另一方面为此而被它淘汰、扼杀、扭曲的各类人才何止千万倍”,且许多人才也不是科举培养出来的。尤其科举目的是选拔官员,而考试内容是测试记忆理解,因而考试内容与职业是脱离的。教育只能为选官服务,使人才发展畸形化。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提高身阶、实现自身发展的路径,同时,由于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意义过于重大,以至于人性的被扭曲。在高考恢复的最初几年,也出现过因为高考失败而轻生的现象。而今,高考不再是人们成才的唯一途径时,就没有为高考而轻生的现象了。可见,我们可以批判科举制度成为进身唯一途径、成为人们的唯一希望时,大大地扭曲了人性,但因此而不要科举、直接否定科举,未免过于简单化。同时,我们仅仅将孔乙己视作科举制度下的一个可怜虫,未免看问题太简单化了吧?如果我们要让知识分子从事耕作炼铁等重体力劳动,他们真的比孔乙己更胜任吗? 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垂垂千年,它是适应自然经济条件的一种教育考试方式,在近代社会,由于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甚至文化危机,在缺乏理性的深刻认识的条件下被匆忙废除,终于出现了诸多不曾预料的消极后果。然而科举制的废除自有它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现在,我们以加强对科举制的研究和再认识,以便科举制的公平精神得到新时代的发挥,以便考试起到促进学习的功能。

一、常熟理工学院在哪个区 常熟理工学院是在常熟市虞山镇,具体地址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南三环路99号,该校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 二、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8万余册,数据库31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1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 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0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47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90多人,博士4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9个。 学校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办好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升本以来,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70多项,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组织奖 。拥有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教育部师范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9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6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8个。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常熟理工学院是哪里的 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常熟理工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常熟理工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常熟理工学院是大专吗 常熟理工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常熟理工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电话 常熟理工学院有几个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招生办电话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