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初二研究性学习论文

发布时间:

初二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题目:中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小组组长:赵玙璠小组组员:刘洋、翟晓旭、张锦越、张玉研究报告: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在没有宗教占据国人心灵的中国,执政党、政府的行为意识与他们所定义的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民素质,反过来国民素质也决定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发展潜力与未来,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力资源是国家文明与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决定性的资源。当然不可否认新中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可圈可点之处自然不少。但对于一个追求务实精神的民族来讲,站在世界文明进步的大格局之下不断审视乃至反省自身教育中的不足才是与时俱进的良性循环之路,能够采取切实举措去改进这些不足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之道。有很多,放不下,自己来看吧!参考资料: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补充: ...为什么不给我采满啊

高二研究性学习论文

你要哪方面的啊??那我随便给你写一篇吧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势不变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大变量” 奥运会的召开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十分明显。但对于规模宏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奥运会对全局的影响有限,基本不会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大变量”。 根据摩根大通银行的研究报告,分析和预测“奥运经济”的两大重要因素是:首先,主办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至关重要,其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或工业化)国家受奥运会的影响较小。其次,主办国的经济规模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这两个因素,摩根大通银行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而言,奥运会的影响并不重大”。 高盛经济研究院通过分析过去十个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经历后认为,举办奥运会可能通过两个方面对主办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一是对基础建设和体育设施的“额外”投资;二是游客消费给主办城市带来的“额外”收入。由于这两种额外需求通常在奥运会结束后消失,因此出现“奥运衰退”的国家都有两个特点:其一,奥运会投资与主办国经济的比例较高;其二,主办城市在全国经济中占有较高比重,通常以主办城市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表示。 就高盛给出的上述分析指标而言,首先,北京的GDP占全国的比重一般在4%左右,而1964年东京奥运会这个比例是26.3%,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是41%,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27.7%,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12.4%,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24.5%,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34.2%。相比之下,北京的4%仅高于亚特兰大的1.9%。 奥运投资方面,四年来,北京奥运会的直接投资为170亿美元,间接投资为181亿美元,总计351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分摊到四年,每年仅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8%。 因此,高盛经济研究院的结论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投资规模和北京的经济规模,“都不足以使中国全国的实体经济受到根本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北京的投资增长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规模庞大、增速较高的投资而言,北京奥运投资的变动根本不足以撼动全局;而奥运会期间的集中消费,占近年来中国日益增长的社会总消费比例也十分有限。因此,就投资和消费而言,不宜高估奥运会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 中国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14.9,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表示经济运行处在正常区域,也充分表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效应开始释放。 国家统计局的预警指数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100为理想水平,“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去年9月份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连续4个月亮起偏热的“黄灯”,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处于120左右的高位,达到了此轮经济周期的最高热度,经济面临走向过热的风险。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而且收到明显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数据,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除了四、五两个月处于偏热的“黄灯区”外,其他月份都处于“绿灯区”。 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目前,市场各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经济数据的分析,也形成了“中国经济运行正回归到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区域中”的共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牢固。 独特优势保证奥运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国内国外两方面的诸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但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 首先,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依然强劲。 其次,在节能减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在最近两年出现明显提速,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升。今年前6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5.3%,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及设备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40%。此外,生产率提高较快的行业如船舶、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等,出口增速受人民币升值和外围环境恶化的影响不大,仍持续保持着20%多的增速。可以预计,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还将继续提高,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中国发展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劳动力和资金供应总体充裕等等。 这些,都将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给你这个吧 要是有问题在来找我

我们的“90后”世界 前言: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充斥着们的眼球,一个新的名词——“90后”出现了。人们对“90后”有了许许多多的评论和看法,作为“90后”的一份子,对于这些舆论,“90后”的我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90后含义及背景 90后特点 学生和成年人眼中的90后 对90后的建议一、“90后”的含义及背景 所谓的“90后”,就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目前多数尚未成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但90后的社会价值也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二、“90后”的具体表现(一)消费表现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指出,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某个角度说,虽然90后还没有真正登上社会的舞台,还处在被呵护、被教育的阶段,但这一代孩子,由于整个变革中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普遍地早熟,他们从一开始,就乐意成为消费社会、技术时代的宠儿。评论家说得没错,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90后的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这些物质交换。也形成了一些他们的消费现象。1. 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们手头儿更有钱了 在拥有零花钱和存款额方面,90后的孩子和以往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孩子们随身携带的零花钱,在10元以上的有较大增长。并且,孩子们的压岁钱越来越多。200元~500元、500元~1000元、1000元以上都有大幅度增加。这说明,孩子们拥有的零花钱更多了。2. 存款和零花钱多用于学习 网络调查发现,有存款的孩子大多将存款用来理性消费。对于自己掌握的钱,他们大多用来购买文具、课外书等,其次是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给长辈买东西、存入银行、给同学买礼物等。从消费取向上来看,他们的消费行为比较理性,大多数用在学习之处,其次是帮助他人,孝敬长辈、存款等。 调查还发现,有的孩子有自己的存款。对存款的使用意向也说明少年儿童在消费行为方面的变化。统计得知,更多的孩子希望将存款用来买学习用品或交学费。3、名牌意识明显增强了 90后孩子的品牌意识趋于理性化。他们对品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认可度较高。认为牌子并不能证明什么,重要的是产品本身的比例为。表示自己喜欢尝试新的品牌、喜欢明星代言的品牌、喜欢购买国外品牌的比例分别为、和。这表明未成年人的品牌行为更加合理,他们更加注重消费的实用性,不是一味追求品牌。(二)文学现象90后文学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公民所创作的文学,这个概念从近期年起开始被学术界接受。在诗坛上90后代表人物原筱菲,刘雨桐,苏笑嫣等仍然延续了老一代80后诗坛一哥申宝峰,一姐郑晓琼的诗风和脉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论实力和才气90后诗人确实能够胜任和接替80一代的班,在小说方面也许多人物,如吴子尤《谁的青春比我狂》张牧笛:诗集《看不见的风在吹》长篇小说《走走停停》李军洋长篇小说《一路向北》《繁华落尽》损欲寒诗集《晓晓》杨七诗:长篇小说《我们的,他们的爱》 09年新作《此岸花开彼岸无人》张悉妮:《假如我是海伦》阳阳《时光魔琴》弘志:《浪漫七月花》,后博寒:长篇小说《寂寞钢琴》陈励子:《月亮船》许豪杰:长篇小说《一段一段流浪忧伤》高璨:长篇小说《阳光的脚步很轻》等。虽然他们年纪还小,却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可见,未来中国文学也会因他们而大放异彩。三、调查研究方法 综合全组的意见,设计并向三明二中高一、高二年段发放3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25张问卷;向大人分发了2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15张问卷。四、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统计“90后”思想道德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1、对“90后”的描述(多选题)A、生活条件优越(60%)B、易于接受新鲜事物(56%)C、追求物质享受(40%)D、对网络依赖性大(52%)E、乐观,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52%)F其他(23%) 2、面对父母冲突的反应A直接介入(32%)B、事后介入(20%)C、不介入(28%)D、其他(20%) 3、90后最崇拜的对象A、体育和影视明星(40%)B、科学家(2%)C、企业家(3%)D、自己(16%)E、其他(15%) 4、对恋爱所持的态度A、两情相悦,可以促进学习(52%)B、给予理解,但不提倡(32%)C、来日方长,何必着急(16%) 5、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选择向谁诉说A、要好的朋友(76%)B、心里资讯站(4%)C、团队干部(4%)D、谁都不说,自己解决(16) “90后”思想道德情况调查问卷(大人) 1、对“90后”的描述(多选题)A、生活条件优越()B、缺乏社会责任感()C、自主意识差(80%)D、抗挫折能力弱()E、易于接受新鲜事物(80%)F、消费欲望强()G、对网络依赖性大()H、追求标新立异(40%)I、乐观、积极上进、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40%) 2、对“90后”成长重要的是(多选题)A、出身背景及家庭社会关系()B、学校好坏(60%)C、自身努力()D、父母、师长的影响()E、社会大环境() 3、“90后”最崇拜的人A、体育和影视明星(40%)B、家长(20%)C、历史杰出人物(13%)D、企业家(20%)E、自己(17%) 4、“90后”学习最大的动力A、未来职业的需要(47%)B、老师和父母的期望(13%)C、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20%)D、将来做更大的事业(13%)E、人生成才的巨大愿望(7%) 5、面对父母的冲突的反应A、直接介入(13%)B、逗父母快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27%)C、事后介入(27%)D、不介入(33%)6、“90后”每个月的零花钱除吃饭外,主要用在A、服饰、化妆品(20%)B、吃零食(7%)C、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60%)D、同学、朋友交往(7%)E、没有零花钱(6%)7、对恋爱所持的态度A、青涩的果实,最好别尝(7%)B、是一件难为情的事(13%)C、两情相悦,可以促进学习(13%)D、给予理解,但不提倡(33%)E、来日方长,何必着急(34%)8、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向谁诉说A、老师(7%)B、要好的朋友(67%)C、心理资讯站(13%)D、谁都不说,自己解决(13%)(二)分析经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90后”的特点:1. 很多孩子受到就业的影响 2. 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3. 有强烈的反叛意识4. 对网络十分依赖5. 极力表现与众不同从网络上,我们还查到一些关于90后的一些典型特点: 1. 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2. 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 3. 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 4. 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难理解的古怪爱好; 5. 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6. 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 7. 市场消费观念强烈,但名利作用被过分强化; 8. 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9. 网络时代的广阔事业,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从这些特点里,我们不难看出,90后在人们眼里,就是一群高智商、有一技之长、成熟、个性、知识丰富但又自私敏感、嚣张、骄纵、现实、喜欢攀比的小孩子。许多成年人很不理解90后,总认为这个群体有着太多太多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东西,无论是从爱好,性格,还是思想观念。都与前人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同。其实,成年人的这些对于90后的看法是可以被我们所理解的。从社会背景上来看,90后所生活的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社会,他们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随着中国越来越发达,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而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在教育方面,由于从1997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也与前一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大为不同。这些不同就让90后与前人的思想大为不同,也因为这些不同,让前人对90后的行为越来越不理解。而且,90后大多都还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过19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难免叛逆,正是因为这样,网络上对于90后的评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有些人直接否定了90后这整个群体。我也承认,90后的孩子们是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引起这些的原因难道只是因为他们自己吗?不!绝对不单单只是因为他们自己,还因为社会,因为家庭……从社会的家度来说,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他们过早的成熟;社会上的激烈竞争,让年幼的他们过早的感觉到了压力,分数,成绩,考试,排名,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再加上父母所寄予的厚望,同学之间的竞争,更让他们把压力加大,让他们幼小的身躯被彻底地压在这些大山之下。再从家庭的角度来看,随着婚姻的脆弱,离婚像是家常便饭一样,或许许多大人认为“大人的事关你孩子什么事,你小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好,大人的事别管那么多。”但是,你们想过吗?当孩子在房间里认真地做作业时,屋外的吵骂声,摔打物品的声音透过禁闭的房门传到孩子的耳里,作为孩子,无论心理有多么的成熟,孩子都会害怕的。他会害怕,会不会因为这次争吵,家里就会少了一个人的身影呢?或许许多孩子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和你爸爸(妈妈)离婚了,你会跟谁?”或许这是一句玩笑,又或许是认真。这时的孩子是无助的,他不可能去问爸爸或者妈妈。他也知道,当他做出这个选择时,他就会失去爸爸或者妈妈。所以,家庭问题,更是影响90后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建议针对“90后”一代人的个性特点和现象。通过研究我们给出几点自己对“90后”成长的建议:(1)“90后”应更多关注社会中的焦点问题,注重实践,有句话这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应用实践去证明它的真假。我们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县城或乡村体验生活,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实现自我完善。(2)“90后”需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恪守公民道德;培养恒心及毅力,勇于吃苦耐劳,承受挫折,敢于承担责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保护家园事不可缺失的社会责任(3)一起学会接受与拒绝。让我们拒绝虚夸,接受本分。 让我们拒绝盲从,接受自我。 让我们拒绝对于教育现状的反抗,接受我们正在接受的教育。 让我们拒绝不理智地冲动,接受理性的感悟。让我们拒绝任何垃圾文化,接受并传承优秀传统 文化与先进的现代文化。 参考资料:1、 百度百科 2、 百度知道 3、 中国教育新闻网、 新浪网、 MSN中国-在线读报

你去打哈炮就晓得了

心理障碍的表现纷繁复杂,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出于生理心理急剧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由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涉及遗传基因、生理条件、身体状况方面的原因,这里不准备讨论,只简单的分析以下四种因素,供研究参考。 ①家庭因素。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甚大,这是第一影响源。家庭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文化教养、成员间的关系乃至家庭氛围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内外离异家庭子女心灵受到创伤的大量报告都说明了这一点。诸多事实也论证了家教的观点、态度、方法上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畸形,甚至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之一。孩子在家庭中长期扮演小太阳、小皇帝或无足轻重、默不作声的角色,都可能造成日后他们的心理障碍,因为在他们心中过早地埋下不良的种子。 ②实践因素。一指个人经历、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心理挫折,譬如犯了错误受到批评,亲人去世受到刺激等,尤其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往往经受不住过于强烈的意外打击;另一指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人际关系、习俗风尚等对人的影响。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少年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当今时代动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剧增,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大众传播媒介深入到各个角落,这些无一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一旦发生严重的不适应,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有些学生善于思考,提出一些应予心理咨询的问题,这里仅举一例:“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过程——人在年纪很轻的时候,性格激动多变,并且自己往往把这种廉价的冲动看成真正的热情,一旦冷静下来,而又没有什么可以支持的力量加以补充,比方说信仰,便会逐渐消沉?”如果我们对这类问题置若罔闻,设想会有什么后果呢? ③学校因素。中小学十一、二年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中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和雨露。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整个学校环境风气无不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可惜的是,由于我们的办学水平不高,没能创造出有助于他们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甚至因为干部教师教育思想不够正确,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而伤害了学生,如讲课乏味、负担过重、突然袭击、疲劳轰炸、处事不公、待人不平、甚至打击报复、变相体罚等,这些无疑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公正的说相当多的孩子的厌学症是我们造成的。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摧残了不少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变成毫无生气的书院。诚如郭沫若先生指出的:“活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读书可以把人读死。”尤其毕业班学生死读书者不在少数,那里还谈得上身心健康发展呢? ④心理因素。处于青春期前后的中小学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冲突加剧,心理学家称之为“思春期”、“风暴期”、“心理断乳期”、“第二反抗期”、“自我觉醒期”、“精神饥饿期”等等,虽然名目不一,但都尖锐地指出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是心里矛盾激烈,集社会性、封闭型、动荡性、过渡性于一身。尤其性觉醒、同一性与角色混同的冲突(即自我认识与社会评价是否统一)这两个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们,想当“大人”而实际还是个“孩子”,有独立要求而缺少独立能力。因此若不及时加以疏导、引导、指导, 听凭自由发展,他们的心理能量就得不到正确释放成为前进的动力,他们往往会吸收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的不良成分,或接受西方现代派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而不能自制,产生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或盲目冲动,造成本不该发生或本可避免的心理障碍。(作者:吴昌顺)

研究性学习论文初中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要求:

1、研究背景

简单介绍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针对现实问题的,说明是源于什么社会现象;如果是做学科性研究的,介绍一下这个课题的价值和作用。

2、理论基础

说明这个研究是基于什么理论。如果是科学类的研究,就介绍科学原理;如果是文学艺术类研究,说明选取了哪些文艺作品,分别是什么版本;如果是社会问题类的研究,阐述已有的、公认的理论模型。

3、实践方法和过程

最主要的内容,也是评审专家们重点关注的部分。科学类研究:要具体说明操作步骤,每个操作都会产生什么现象。建议用(1)(2)这种小标题的形式,使流程看上去更为清晰易懂。

文艺类研究:说明从哪些角度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好文章好在哪,是角度好还是文采好;作品引起了什么反响,历史上有哪些权威人士给予评价。

社会问题类研究:则要介绍用了什么调查方法,分别从什么渠道查阅了哪些文献;有做调查问卷的话简述问卷的内容;有没有进行访谈,主要内容是什么,等等。

4、研究结果

简单说明研究结果。由于下面还有一个框需要填“研究结论与反思”,所以这部分只要一两句话,阐述研究取得的成果即可。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名词统一

研究性报告中会出现不少专业术语或者人名地名。有的时候由于历史或翻译的原因,同一个词会有几种通用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务必要做到前后一致。

2、符号规范

单位名称:首先要确定用中文还是用英文,比如是“摩尔”还是“mol”,通常理科类建议用英文。其次是表述统一,比如“千米”和“公里”,英语注意大小写,“KG”“Kg”"kg”等,原则上每种单位确定一种形式,全文统一。

千差万别的研究成果在撰文上也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对于中学生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小论文式的调查报告。本文从调查记录、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和调查报告协作的一般格式三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调查记录 调查研究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按照调查提纲一步一步地进行调查,提纲要包括调查对象各个方面的情况。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调查方法,建议你使用下面的记录表。 表1、学生调查研究计划表 年 月 日 课题名称 调查目的、意义 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地点 调查方法与手段 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 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审批意见 年 月 日(章) 备注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专访某一个人,建议你使用下面的记录表。 表2、学生访谈记录表 课题题目: 访问日期: 访问者(学生): 班级: 同行者: 被访问者: 职务(职称): 专长: 工作单位: 访问地点: 访问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其他): 访问主题: 访问记录(问答式): 记录者: 结论(专家意见、建议): 访问时间: 分钟 专家签名: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 调查报告具有以调查过程和结果来说明现象的特征。它一般包括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这九个部分。 表3、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 题目 指明主要研究问题; 可加副标匙,补无说明主标题。 署名 调查报告的实际作者。 单位 作者的单位、作者的籍贯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摘要 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 起决定作用的词语。 前言 1、调查动机与背景; 2、调查目的和意义; 3、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 正文 1、调查内容:主要研究问题; 2、调查方法: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及调查方式; 3、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有关文献资料表述研究内容。 两种不同的写法: 1、把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成几个并列的项目进行写作; 2、按照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层层深入地进行写作。 结论和建议 1、概括某一现象的特点,规律和形成原困; 2、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在报告最后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 附录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 三、调查报告协作的一般格式 调查报告的格式决定于研究成果的内容。研究成果因学科不同、选题不同、性质不同、研究方法以及实验过程、逻辑推理和结果的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具体撰写时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标题 标题是对调查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达,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调查报告的题目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点明论述范围。标题可用判断句、陈述句,也可用疑问句。标题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太长的标题可分出副标题来。标题的构思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引人入胜,能使人抓住调查报告的中心议题。 2、署名 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为文章署名,只有文章的实际作者才应该署名。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署参加者个人的名字。 3、单位 单位包括作者的单位、作者的籍贯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在署名下一格打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作者的单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的籍贯,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编。 4、摘要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5、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6、前言 前言亦称引言、引论、绪论、序论或导论,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 7、正文 正文又称本论,即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你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方法、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一篇报告只有想法、主张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确认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才能使别人信服。因此,报告主题部分的论证是极为重要的。 8、结论 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调查报告的归结。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材料连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调查报告首尾呼应。它还要求结论写得措词严谨、准确、鲜明。 9、参考文献 在报告最后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目录目的有三个:第一,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二,可加大报告的信息量,提高报告的学术价值;第三,他人可以以此为线索查阅资料原文。凡是在调查报告写作或研究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的文献资料,都属于参考文献之列。 10、附录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 就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来说,必须具备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这六个部分,其他不作统一要求。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会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在高中生物课中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了初步的探索。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只能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开展,或只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的专利。事实上,每一门学科中,甚至每一节课,均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能,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理应在研究性学习上做足文章。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士也指出,设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过渡,研究性学习应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体现。当然我们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可以进行一些较大的课题研究,而在平常课堂上可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或大课题中一个小环节的研究,但必须是由这门具体学科或其中的具体内容引起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量”可小到几分钟甚至几句话,但必须是经过学生分析、综合、总结的,或是独立完成,或是合作完成,或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是为生活现象寻找理论依据等等。其课题的产生可由教师根据案例或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更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在此“研究”中仍是配角,对主角——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启发。如我在复习“高等植物无性生殖的特点”时,提出为什么“能保持母本的性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并让学生把“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过程进行比较,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就会比老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会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可见,先有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才会产生教学行为的改变,原来“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堂”改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二、课堂教学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决不是靠每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就能解决的,所以必须把它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生物学教学在此大有用武之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适度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导自主研究生物教学中涉及不少生物标本和模型,正确指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认真的观察,将激发起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时,先指导学生对大豆和玉米的种子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复习和识别各个组成部分,教师提示学生要搞清楚各个结构的来源。再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出强烈的探求欲。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促成合作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生物教学上,也注意到了指导学生合作研究活动的开展。如在讲授“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形区别”。这是一个难点,我就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课本图形的基础上相互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探究,归纳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要求学生大胆实践,开展模拟研究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变成现实,而且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升华”。所以我在讲授“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就指导学生开展用根、茎、叶繁殖的实践活动,并进行仔细观察生根成活的过程。利用已有知识综合研究,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专题研究性学习课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又一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的新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高中各年级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高中生物学的任课教师也必须参加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去。 1、确定课题我在指导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让他们明白“在干什么”。他们不是为了学会具体的某一知识,而是要学会获取某一知识的方法,不要只重视研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的。学生在目的很明确的前提下,就会有探索的积极性,就会投入到研究过程中去。起步阶段在帮助学生确定课题和研究方案时要多参与,因为课题确定是关键,课题太大则无法实施,而课题太小研究价值又不高,另外,课题要尽可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而到研究已比较成熟时,最好让学生独立提出课题,当然教师也可提出指导性意见。 2、专题研究的展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课题难度较大的组可适当多予以指导,或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或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重新审视研究方案或是方案中的某一步骤。教师所有的指导活动都要对学生有所启发,让学生明白为何“错了”,怎样才能由“错”到“对”,让学生不管是在“对”中还是在“错”中都能有所提高。如一个课题组在研究课题“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分别提出了“扦插茎的长度对提高成活率有何影响”的问题。我将学生分成两组,由他们对问题提出设想,收集资料,利用菊花茎开展实验,最终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认识。 3、开展结题指导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求学生得出什么结果,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或在知识方面、或在技能方面,或在思想道德方面会有一定的收获。所以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要求学生能写出小论文的就尽量写出小论文,实在不能写论文的,就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以及思想品德上得到新的提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已逐步由原有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去解决问题;既注重研究结果,更注重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习与人沟通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新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我们教师只有在转变观念、认真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切实指导好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

你应该去网上多找下这类的论文~好好学习看下的~像(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等等这类的就可以

高二研究性学习论文怎么写

你去打哈炮就晓得了

选题�6�1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一文一题。�6�1题目应突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6�1尽可能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题目不要过大。�6�1题目应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的特点。�6�1二、选材�6�1 材料来源(依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而选定)�6�1 1、观察报告�6�1 2、考察报告�6�1 3、调查报告�6�1 4、实验报告�6�1 5、制作报告�6�1 三、撰写�6�1 注意撰写的格式和结构�6�1 1、撰写前先拟出一个提纲,列出主要内容、层次和段落,最好列出主要纲目,在写作时可使文字有条理、不遗漏。�6�1 2、正式撰写�6�1 (1)论文摘要(300字左右)�6�1 (2)关键词 用几个字的词来概栝全文(3)撰写正文�6�1 正文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开头写得好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出主题造成悬念,引起人们对文章感兴趣。�6�1 (4)文字要求�6�1 层次清楚,段落分明,不用含糊、费解、错乱模棱两可的语言。�6�1 (5)论文证据�6�1 观察报告、考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制作报告。论文证据要有原始记录,有准确的计算公式、准确的数据,有列表、有照片、有图纸。�6�1 (6)语言文字及编排要规范�6�1 图示要明了性,数子要统一性,数量单位要符合国家的标准,不要用废除的单位。�6�1 写作结构和表达格式要合理,语句通畅整体性强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如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呵呵社会调查报告写作指导与最新范文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一、标题要求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人: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三、报告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写一些健康知识之类的东西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出处:『新课程教育网』一、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整个中小学阶段开设研究型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做出如下界定:研究型(探究型)课程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开放性学习的课程。与之相应的便提出了研(探)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或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达到问题认识的深化或者最终解决。它是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从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一般由学生自己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必将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是作为具有全员必修要求的研究型课程在初中阶段应如何实施。我的看法是:以教材为依托,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初中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的课题,恰如其分地加以把握,初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完全可行而且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二、实践应用�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初中阶段学生分成了两个年龄段,即六七年级学生年龄段和八九年级学生年龄段,分别作了如下尝试:�(一)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1.利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本地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回来后交一篇考察小报告。这样让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感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寓教于“游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比如六年级自然地理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我就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编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二)对于八九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课题或专题研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多动手、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辩论以及小论文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以有用、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学习取向的。根据八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适合开展一些专题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专题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但最好是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切“入口”不宜过大。�1.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讲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做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从地理学角度,选择某一个具体方面,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生还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此课题组还参加了“杨浦区研究性学习大型展示”活动,课题研究也已被编入《探索研究,从这里起步》一书。�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我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一些辩题,展开辩论赛。由他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去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定“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剑,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说能力。�3.结合社区环境,配合社会活动,开展实践调查、专题研究。在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五角场街道进行访问,调查这一地区近几年人口数量变化的状况,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调查报告;又组织学生们在市场上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学校曾要求同学们在暑假中收集废电池,我抓住契机,布置假期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过参观、调查、资料学习等途径研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调查学习,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三、思考认识�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性质、构成以及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本人通过一些文献学习,逐步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作了点滴尝试,有了一些体会。�(一)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1.获得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研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达或成果交流。它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也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3.学会合作与分享。合作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积极交往与合作,无疑对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上还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有兴趣、有勇气、充满自信地施展各自的才能。但研究性学习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其他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适度把握。�2.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引导到一个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切不可取而代之。同时,由于初中生兴趣不稳定,变化快,往往使他们难以坚持下去,故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心、鼓励、指导和督促。�3.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由学生自由组合,但应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人人都参与,不能排除差生,所以教师应予以适当指导和调配。�4.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给予一定评价。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我认为不仅要注重探究实践学习的过程,比如学生参与的程度、所起的作用、所表现出的协作能力以及他们感悟到什么、体会了什么,通过自主学习是否获得满足、拥有自信等等,而且也要注重课题或专题的研究结果,即对某一知识点是否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研究过程的失控和研究结果的偏失。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关 键 词: 重视基础 教学情感 互动教学 学习评价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并且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说过,“地理学科不是主科,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课上,只要考试得到60分就可以了,也不给老师丢脸”等说法。所以,多年来,学生参加市级地理统考的成绩及格率都比较低。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最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而更关键的是应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五、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例如,在一些地方的初中地理教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是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全部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近年来,百色市中考的政治学科也采取这种改革举措,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我校非毕业班的段、期考的政治学科都这样进行,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我多年的地理学科教学,平时不作为主科重视,期末参加市级统考,作为“教”与“学”的评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何而不为呢?而地理学科在广西部分地区实行中考统考,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很高。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其它地区和百色市中考“政治”那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要注重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学习水平。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题。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地理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的提高。 初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量很大,在地理教师中的绝大部分不可能成为所谓“学者型”教师,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深入地进行主要由地理教学理论工作者承担的地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探究工作。但地理教师是承担提高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攻坚战的主力军。因为地理教师是真正面对着学生,一方面要十分善于实行“拿来主义”,运用新的地理教学理论、模式和手段教学,另一方面更要注意运用适合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根据教师本人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的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来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法常教常新,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脚踏实地的自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初中地理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和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教师,也使地理教学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和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身“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打开比较慢,请耐心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