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亘古长存萤火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关于亘古长存萤火论文范文

亘古长存的萤火阅读问题及答案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答:“我”在张家界星月下的竹林里看见萤火虫时的所思所想所悟。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萤火虫哪些含义?答:萤火虫是光明与自由的象征,代表着一切单纯、古典和经久不衰的美好事物。它洒脱自在,智慧而清醒。不为外物而改变自己的天性。(意思相近就给分)3.第③段说:“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试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惧怕阳光”?答:①因为阳光使我感到紧张,内心不安详,不宁静;②因为在阳光下,我们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④我们在阳光下失去了很多的自由与自在;(意思相近就给分)4.有人认为第⑥段“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中的“伏”改成“卧”更好,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示例:同意。因为用“卧”能将“萤火虫”拟人化,更能生动形象的表现萤火虫当时的情态和样子,显得悠闲可爱,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和羡慕之情;或者不同意。因为用“伏”更能写出萤火虫趴在碧草上的样子,“卧”字则不符合萤火虫趴在碧草上的实际情形。5.本文语言含蓄,含义隽永。结尾说:“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萤火虫让我重新点燃了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和新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喜爱、羡慕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1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2张晓风: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3林清玄《断鸿声里》是如何的一种感觉?在小巷独步,偶然抬头,别人院墙里的凤凰花探出簇簇火红,而那种花儿是几年没见过的,故乡生长的植物。 凤凰花这种植物喜欢展现自己的红色,仿佛他就是为离别而生的。年少时喜欢粘一只只凤凰花成一只只蝶,登上高楼去随风散放,她旋转飘落的姿态曾经赢得许多童稚的笑声,往事就也像这一只只蝶飘去,它们纵使旋落的姿态各不相同,终究都会消逝了。 想起凤凰花,遂想起平生未尽的志事;想起凤凰花,遂想起非梧不栖的凤凰。凤凰花何以要以凤凰的名?这样,老是叫人在离绪充溢时,会幻想自己竟是高飞的凤凰,在黑夜将近时即将展翼呢? 《诗经•大雅》说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不经意间就浮起一幕深浅分明的影像;一只神鸟翩翩然昂立高岗,振翅欲起;象征高洁的梧桐则在朝阳面前展露挺挺然的面貌。一位少年,一向喜欢梧桐一向倾慕凤凰,蓦然一抬眼,望见凤凰花开离期将届,自己不禁幻想幻化成一株梧桐一边面对朝阳,或是一只凤凰以便寒立高岗;或甚至以为自己竟已是一只凤凰,立于高岗的梧桐树上;或是呀!一只清灵的凤凰一展翅便击破了天蓝。 可是远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骊歌屡屡歌着,如同一首民谣的和声,那么清清玄玄的蜿蜒在主曲里,明明知道不重要,那一首唱过千余日的歌谣,若没有结尾的一小段唱和,也会黯然失色了。 于是凤凰花激起的不仅仅是童年成蝶化蝶的记忆,而是少年梦凤化凰的一段惜情。如火的花的印象配上轻唱的骊声,敲响了少年的梦境,惊觉到自己既不是凤凰神鸟,也非朝阳梧桐。终于在碎梦中瞧见自己的面容,原来只是一个少年,原来只是一段惊梦。若干年来死生以赴的生活竟然就要过去,没有丝毫痕迹,正如大鸿过处,啼声宛然在耳,纵是啼声已断,。却留下来一片感人的凄楚。而个梦凤化凰的少年,也只是像别人静静的的等待分离,在日落前的山头站着,要把斜阳站成夜色,只有黑夜也只有黑夜,才能减去白日凤凰花余影的红艳吧?4桐花席慕容四月二十四日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四月二十五日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他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五月八日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五月十一日 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五月十五日 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周遭无限沉寂的冷漠,每一棵树木都退回到原来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他注视,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山峦静默无语,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仿佛已忘记了花开时这山间曾有过怎样幼稚堪怜的激情。 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象他一样也把这一切都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一九八四年初夏结绳记事还需要请追问,望采纳~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萤火虽亮,终不及火之热烈;荷露虽圆,终不及明珠之光泽。现在,太多太多的“萤火”“荷露”横流世间。

人们总是用贪婪的目光追逐着那些有名有利有权的“成功人士”,畅销书榜上各种昂贵的成功学书籍人手一本。是什么时候开始,低投入高回报成了人人挂着嘴边的终极目标?有多少人为了敛财丢掉了道德、良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又有多少人发现自己穷的只剩钱了?是的,钱很重要。但它就像“萤火”“荷露”,美好流于表面,始终无法取代“火”“明珠”。我们应该静下心,透过事物表象,去看本质。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真假难辨。太多的人迷失在黑夜里不知所措,太多的人沉沦在欲望里无法自拔。太多人想要名、想要利、想要权,于是他们苦苦追求,以为这便是存在的意义。然而,当他们都得到以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浮于表面的假象罢了。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我们想要的不应该只是那稍纵即逝的萤火和雨露,不应该只是那虚浮于世间的名利,即使它们再逼真诱惑,也终究是假的。我们应该去追求真实的幸福,陪伴家人的温暖便是那闪耀的火,坚守一颗初心便是那最晶莹的珠。让我们携手同行,去追求那真正的耀火和明珠。

大千世界,有多少人被眼下的假象所迷惑,不曾,不愿,亦或是,不敢伸手去触碰真实。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又有多少人被草萤的微光所摄,为荷露的剔透所迷,于是畏惧不敢上前,流恋而不愿返。

然而,有火为何无焰?是珠为何在野?没有人肯做一个最简单的推理来验证自己的判断,也没有勇士来扑灭星火,掷碎玉珠,打破假象。于是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烈火就被融化了斗志,没有见过真正的珠玉就被迷惑了心志,只留真相在屏风后顾影自怜。

在这个后真相的时代,人们对事情的真相已经不甚关心,反而对部分没有社会责任感,博人眼球的微博大v,公众号发表的看似有理有据实则自以为是的揭露和看似为正义发声实则肆意发表的煽动性的言论深信不疑。但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真相也许会迟到,到永远不会缺席。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清熊熊大火中滥竽充数的萤火虫,晶莹剔透的珍珠中不堪一击的水珠,然后静待潮水褪去,等待时间留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真的永远是真的,假的永远不可能成为真的。真的成为假的,那是人们的悲哀,有目不识珠的悲哀。假的成为真的,那是有心之人的把戏,终究上不了台面。不要为了一点利益使自己成为假的,若得不到那一点利益反使自己成为了假的,那是可悲。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世间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又怎是由那一二句话便能说清的?枯叶蝶,倘若他静止在秋叶满地的马路上,你又怎能识别他呢?那枯叶的外貌便是他的保护色,他便真真假假的活着,只为保护自己。

白居易曾道:“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确实,即使荧光再亮,也依旧没有火的温暖;即使荷露再晶莹,也不是明贵的珍珠。但我们不可否认,萤火虫为黑夜带来了他所能想到的光明,荷露也确实是自然赐予荷的伴侣。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一声轻叹,却重落于千年传承的子孙之上。三人成虎,岂非妄言。血脉中的热忱,带来了国家复苏,民族崛起,而血脉中的戚漠,却创作了“围观”与“谣言”。古时众人多传,事事评议袭于风。故事哀惋,则同情一二,故事热烈,就喜庆凑活,七嘴八舌,而后退回去,皆冷眼旁观。又岂知众人眼中的故事,只是你看得到的以为的故事,或多或少毫厘千里。

今日众人多议,事事评议重心长。事情有共鸣,则赞叹两声“良心”“深情”,事情天涯之远,也要细细思考,以为换位,而后评说,至心至情,却也仅饭后谈资,一笔带过。世人之命运,他人不可代受,世人之心性,他人也无从了解。生存于世,是非对错难以评说,又岂是一眼可蔽?然众人皆知,而后依然,而后代代相传。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朱以撒《秋日的灯盏》秋天来了,山野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起的两片树 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穗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这一穗金黄注定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寒风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卸下戏装,洗去铅华,走在街市上,纯粹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一个人不能在戏台上待得太久,生活被理想化了,虚饰的成分让人忘了本质的部分,想不起戏台是临时搭起的,谢幕之后就要瓦解。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上开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经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他们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踏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透着一种惬意。看来,只有希望不落空,眉宇间才有笑意。一本书在春风、夏雨中展开,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画上了句号。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白日瞳孔里也跃动着两团火焰。在乡村写作,笔下透着蔬笋气,节奏也比上一个章节慢了。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态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秋风残照下的文字要比温润阳春时的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的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渐渐成为一个晚秋爱好者。从枝头泛黄到飘落,抵达地面时已呈现着冬日的节奏。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草草作一幅小品,荒率、清寒,透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是清朗的。一些被春日的繁枝茂叶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和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我仍然记得在秋日里修订春日里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赏析:一般人眼中的秋日是寂寞,萧索,甚至有点悲凉,而作者眼中的秋日是安静而美好的,拥有着将生命发挥至极致的美。秋日好比一日中的落暮之时,是夕阳无限好的美丽,是繁华殆尽,洗净铅华后的宁远,农夫则是对这一季节记忆最深刻的人,他新手播种了这一季节,慢慢等待着它抽枝拔叶,孕育果实,丰满了这一季节,喜悦了这一季节。 这一季满地的金色阳光,让辛勤了这一季的农民,淳朴,善良的脸上扬起了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农民满脸沟壑的皱纹,诉说这一季的美好,而缀满枝头的金穗则摇曳着生命最极致的美好,果实的成熟是生命中最顶端,是完成生命最终使命的喜悦。 秋日的灯盏的题目是对这种美好最美的比喻与诠释,那淡淡的,质朴的喜悦,如灯盏发出光和热,虽不能不强烈,但能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席慕容《窗前的青春》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那时候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地做着梦。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秋雨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料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关于地火论文范文写作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生于北京通县儒林村。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2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称为“神童作家”。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40多年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卷1长篇小说:《豆棚瓜架雨如丝》、《这个年月》卷2长篇小说:《敬柳辛说书》、《十步香草》卷3长篇小说:《京门脸子》、《野香》卷4长篇小说:《水边人的哀乐故事》、《孤村》卷5长篇小说:《春草》、狼烟》、《地火》卷6长篇小说:《村妇》系列1卷7长篇小说:《村妇》系列2卷8长篇小说:《村妇》系列3卷9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瓜棚柳巷人《花街》、《草莽》、《落水荷风》《渔火》、《蒲剑》、《碧桃》、《二度梅》、《峨眉》、《凉月如眉桂柳湾》、《黄花闺女池塘》卷10中篇小说:《鱼菱风景》、《小荷才露尖尖角》、《绿杨堤》、《烟村四五家》、《柳伞》、《花天锦地》、《吃青杏的时节》、《村姑》、《青藤巷插曲》、《年年柳色》卷11(早年作品)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中篇小说:《运河滩上》、《田野落霞》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摆渡口》、《大青骡子》、《西苑草》、《含羞草》等卷12理论、随笔、回忆录《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黄花闺女池塘》获得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

有的人————记我班的一堂课有的人醒着,他已经睡了;有的人睡了,他还醒着。有的人头撑在胳膊上:“呵,我多认真!”有的人伏在桌上给给大脑补能量。有的人硬撑着只做好表面现象;有的人情愿稍作休息,等着全力以赴。 有的人他醒着也只就是醒着;有的人他睡着为了真正意义上醒着。只做表面现象的,试题把他击垮;懂得抓住重点的,高分永远眷顾他!把“好形象”留给老师的,形象比牛奶坏得更快;只要考试来到的时候,到处是红红的叉叉。硬撑着只做好表面现象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懂得抓住重点聪明的人,分数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20岁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 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 他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绍棠】(1936~1997) 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 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刘绍棠】(1936~1997) 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 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孔明灯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空旷的田野里放孔明灯。

我先把孔明灯打开,在上面写上美好的心愿,然后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田边。这里四周一片寂静,远处有点点灯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上,像一颗洁白的明珠。爸爸把孔明灯撑开,我拿着顶部,爸爸把一块蜡穿在孔明灯底座的铁丝上,把蜡的四角点着。过了一会儿,我觉得灯罩有点热,接着灯罩开始鼓起来了。又过了一会儿,爸爸说:“放开手吧,试一试能不能上升!”我一放开手,孔明灯就开始慢慢地上升了。我和爸爸妈妈不禁欢呼起来。不到一分钟,孔明灯就升上了高高的天空,好像在和月亮做伴呢!

放孔明灯真好玩!

傍晚,哥哥带我去附近的空地放孔明灯。

孔明灯的样子很普通,就和古代照明用的灯笼差不多。大大的竹架外包着五颜六色的灯笼纸,上面还写了祝福语,竹架中间有一块似泡沫塑料的东西,那就是导火工具。

我提起孔明灯顶部,哥哥正在用打火机点燃打火工具,可是点了好久都没点着,我的手都酸死了。大概是风太大了吧,我用身体挡住风,不一会儿哥哥就把导火工具点着了。

哥哥拿着孔明灯顶端怎么也放不上去,我就:“哥哥让我来试一试。”哥哥同意了。我握住灯的下圈,等到有上升力时,我一松手,孔明灯就像一轮红日冉冉上升,顿时,我将手上的酸痛忘得一干二净。

我闭上眼睛,许上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睁看眼睛后,再看孔明灯时,它小得像星星一样了。我和哥哥望着那孔明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过了一会儿,孔明灯已经看不见了,也许它飞出了邳州……

这次美好的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放孔明灯。

我表姐送给我一盏孔明灯,我想去江滨放,爸爸妈妈欣然的一口答应了,还花30元再买了两盏。这时我心中乐开了花,真想让那时刻快点到来。

它是用一种薄薄的棉纸做成的椭圆形的灯笼,下面是由几根铁丝围成的,中间放着一块方蜡。我们手托着一个用纸糊的灯笼,在地上点了火。我们用手拿牢孔明灯的四角。等许愿灯的顶部鼓起来,许愿灯就缓缓上升,不一会儿,灯慢慢地离开了我们双手,它飘起来了,哇,太神奇了,我欢呼着,追赶着,大家欢呼起来我大声喊着:“再见!再见!”孔明灯载着大家的希望越飞越高,高到屋顶,它乘着风越飞越高,越来越小,灯就像星星一样,最后消失在夜空中没了影。可惜没有写了句的祝福语,只好默默地许愿,孔明灯在天上无拘无束地随风飘荡,看得我眼花缭乱。在我的眼里这不只是孔明灯那么简单,而是它放飞了我们的祝福,也放飞了我们的愿望。

远远就看见一盏一盏的好像灯笼的东西,人们带走的是快乐和愿望!

今年的中秋节我是在奶奶家过的。虽然那里是农村没什么好玩的,但是在那里我们却可以自由自在的放孔明灯。

中秋的那天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后,大家都聚集到院子里聊天。气氛显得格外热闹。我和表弟一起到离家不远的河边玩。就在我们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只见 爸爸提着两盏灯朝着我们走来。起初,我以为是灯笼,可是爸爸却告诉我:“这是孔明灯,没见过吧?”我听后觉得很好奇,于是,吵着爸爸快点放。我们拿出一个 孔明灯,用打火机把孔明灯里的蜡烛点燃,可不小心把孔明灯弄烂了一个小洞,结果怎么都不能把它送上天,我们都非常着急,后来爸爸不知拿来一个什么东西把洞 给封住了,这才让孔明灯飞了出去。看着越飞越高的孔明灯,我的心情快乐极了。这时,爸爸又多我说:“孩子,我们应该对着孔明灯许个愿。”我默默地对着孔明 灯许了个美好的愿望:“长大后,当一名宇航员,为祖国航天事业作贡献!”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非常快乐!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现代人则将孔明灯称许愿灯,将祁福的愿望写在许愿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六的晚上放飞,希望给家人带来平安和好运。

新年我们来到了哈尔滨。晚上,我们在松花江畔放飞了一个孔明灯。

我们同行的五个小朋友分别把名字写在孔明灯上,还每人写了祝福家人的话,希望有人看到可以认识我们这些快乐的孩子。接着,我们在孔明灯底座插上蜡烛,并且点燃它。过了一会儿,当火焰燃烧加热了孔明灯里面的空气,灯笼鼓了起来。我们高高举起它,然后慢慢地松手,想象着它升空的情景。可是孔明灯像不愿意离开地面似的,才升高一点点,又慢慢地落了下去。于是,我们大家一起用手托着,心里喊着加油,它慢慢地升高,升高,终于,它飞了起来,带着我们的祝福飞向夜空!我们看着它渐渐变小的身影,静静地许下一个心愿……

元宵节的晚上,吃过甜甜的元宵,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美丽的花神湖旁边,准备燃放孔明灯。

花神湖旁边早已聚集了很多人。有满脸慈祥的老爷爷老奶奶,有追追闹闹的小朋友,还有一对又一对的浪漫情侣。大家的手里都拿着烟花、灯笼和孔明灯。

妈妈说孔明灯又叫天灯,天灯具有神圣的灵气,随着天灯冉冉升向天空,只要凝望星空,就能实现心中的愿望。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一个装着孔明灯的袋子,把折叠起来的孔明灯打开。现在的孔明灯像一个没有吹气的气球。于是,爸爸点燃了下面的燃料,孔明灯渐渐鼓了起来。我闭上眼睛,在心中许了一个愿望,然后,松开了手,孔明灯慢慢上升……周围的人也都放飞了孔明灯,几十个“灯笼”漂浮在夜空当中,美丽极了!这时,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五颜六色,光彩夺目。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夜空,心里充满了一种神圣和喜悦的感觉。我永远都忘不了放孔明灯的元宵节。啊——,放孔明灯的感觉真好啊!

这天,是元宵佳节,我和爸爸妈妈和一位叔叔一起去了市政府。

刚进来,我就被天上的孔明灯给吸引住了。孔明灯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和绿色的等等,真是五光十色啊!

我赶紧跑下车,欣赏那些孔明灯,我又对爸爸说:“爸爸咱们也买几个吧?好不好?”爸爸说:“好!”

后来,是叔叔先买了三个,然后把蜡拿出来用火点着,最后把它拎一会儿,让它里面充满热气,一松手就飞天了,下来一个也飞天了,可是到了第三个,就有问题了,飞到了半路就掉在了路上,可能是应为第三个没有吸收充足的热气,所以掉了下来。

怎么样,放孔明灯好玩吧,不信的话,明年元宵节你们也来试试。

2月28日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在楼下放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人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我们先在灯上写下祝福和心愿,然后把蜡块固定在灯底的铁丝上。接着,我抓着灯顶,妈妈在下面把蜡块点燃了,只见孔明灯慢慢的鼓起来了,然后鼓起来的形状像火箭一样。它慢慢的升高,一尺、二尺、三尺……只见它升到了房顶的'高度,并还在缓缓的移动。孔明灯越升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只看得见夜空中有一个亮点,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美丽极了。又过了一会,那个亮点越来越小,最后便消失在茫茫的夜空当中。放飞了孔明灯,我心想孔明灯里的蜡块燃尽了,灯就会掉下来。如果灯掉下来,烧着了树木,起火了怎么办呢?

总之,放飞了孔明灯,我的心情非常开心。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爸爸和妈妈一起去老街放孔明灯。

爸爸先把孔明灯撑开,然后,把蜡缠到铁丝上,接着,爸爸用打火机把蜡点燃,让我和妈妈用手拉着孔明灯的边,在没等到火把孔明灯撑鼓起来,我就因为害怕急着要松手,爸爸对我说:“这会儿还不能松手,一松手,孔明灯就会掉下来,很危险的。”我听了爸爸的话,再也不敢松手了,而是提心吊胆地等待着火把它烧鼓起来。一会儿,在旁边看的人说:“快松手啊!”我不听,爸爸没开口不能放的,这时,爸爸笑着对我说:“可以松手啦!”听到爸爸这么说,我才放心地慢慢送了手,抬着头看着孔明灯飞上了天,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天上的孔明灯像星星一样调皮地向我们眨巴眨巴着眼睛,我数了数,可数也数不清,着边的数完了,那边又冒出一个,那边的数完了,这边又冒出一个,爸爸说:“傻孩子,这样数怎么数得完呢?”我听了,捂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

放孔明灯真有趣啊!

元宵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晚上,我们来到广场上放孔明灯。我在孔明灯上写上我的愿望,然后点上了明火,让它们飞上了天空。紧接着,爸爸妈妈的孔明灯也飞了起来。我们抬起头,望着我们的孔明灯,像星星般美丽。

渐渐的,渐渐的。我们的孔明灯慢慢的落了下来,像流星一样,我闭上了眼睛在心里头再次许下了愿望。

妈妈问:“孩子,你许下了什么愿望?”

我说:“这是秘密,不能说!”

我在心里想,妈妈许的愿望是什么呢?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代诸葛孔明所发明的。

每年的中秋节都要放孔明灯,它的颜色可多了,有的深紫色,仿佛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有的火红色,犹如一个个通红的大苹果;有的金黄色,就像一个个耀眼的金子;还有的淡绿色,宛如一片片嫩绿的树叶。孔明灯的形状也很特别,刚买孔明灯的时候,还在袋子里扁扁的,可是一拿出来就变成了圆柱形的了,我觉得就奇怪了,它这么大的东西怎么可能装在袋子里呢?原来它可以变形呀,就像变形金刚,真好玩呀!

终于等到天黑,我先在上面写好愿望,舅舅点燃蜡烛,慢慢地火越来越大,这时孔明灯也一个一个地慢慢升起来了,就像一团团火、一串串葡萄、一个个金子、一片片嫩叶,真是太有趣了!飞吧,飞吧,让它们飞得更高更遥远吧!

孔明灯,明年、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我发誓一定还要把这有趣的孔明灯再一次放飞在那更湛蓝,更宽广,更一望无边的蓝天中。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孔明灯。一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的吧孔明灯从塑料袋中拿出来,就想把它拆开。可是问题出来了,我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不像孔明灯,只象一张厚厚的纸。后来才发现是被黏住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打开,原来它象一个大口袋。

我把孔明灯一打开,就要出去放,可妈妈说:“晚上放才好看。”我终于等到晚上,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去放孔明灯。我们在灯上写着“祝福所有的人平安健康”。大家爬到楼顶,先把酒精块固定好,一只手拿着灯的顶端,然后再点火。可是风太大了,怎么也点不燃。只好躲在墙角下才点燃,火越烧越旺,孔明灯越来越大,像马上就要爆了的气球。一松手孔明灯飞起来了,我们跳了起来,喊着:“飞高点”。它象一个大红灯笼,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分不清哪个是我们的孔明灯,哪个是星星。

我们一起寻找那颗属于我们的小星星,他带走了我们的新年祝福,愿大家都能收到。

每当我看到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那次放孔明灯的欢乐情景来。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表弟、表妹欢呼着跑出了外婆家家门,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孔明灯,准备放飞。我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说:“我们在孔明灯上写上自己的愿望吧!”大家纷纷拍手赞同,拿起笔写下了各自的愿望。

带着这美好的愿望,我们把孔明灯送上了晴朗的夜空。只见它慢慢地凌空飞起,渐渐高过了树梢,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们四个小孩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一边在地上拼命地跟着跑出了老远,一边齐声高喊:“飞吧!飞吧!带着我们的愿望去飞翔吧!”清脆的声音似乎响彻云霄,孔明灯在我们的“鼓励”下越飞越高,越飞越越远。我们仰着头,快活地说着,尽情地笑着……

这个欢乐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无比幸福的回忆。

这个星期的科学课,老师教我们怎样燃放孔明灯。

这个孔明灯黄黄的外壳,是用一种薄薄的纸做的,里面有很多铁丝套在外壳上,灯的中央放一块叫植物油的东西,以便可以燃烧。

老师把孔明灯弄好后就开始放,他让吴永康去他办公室拿打火机,拿来后,把里面的植物油点着,别看这纸薄薄的,但老师说“这种纸耐热,不易燃。”纸开始变大了。老师还说“里面的氧气如果等于外面的空气,它就会浮在空中。如果大于,他会往上升。”渐渐地纸开始往上升,老师差点没拿到。

我们大家看的都很认真,同学们都很兴奋。有的同学还在那手舞足蹈,他们的脸笑起来像一个个红红的大苹果。甚至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跑的讲台哪去,老师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不然就不放了,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

快下课了,老师让裴鸿宇一盆水浇灭孔明灯,这节课真快乐!

今天过年,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出门放鞭炮,刚一出门我见到了一位老爷爷和一位大姐姐拿着孔明灯。我对大伙说:“走,我们去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我们走过去问:“老爷爷,您们要干呀?”老爷爷说:“过年了,要放孔明灯了。”“哦!那我们可以学学怎么发放吗?”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老爷爷说:“当然可以。”

我们先点燃孔明灯下面的海绵,然后把孔明灯往上扔,第一次孔明灯没投上去,老爷爷说:“可能是火还没烧旺,再来一次吧!”我们又试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没成功,但我们没有灰心,又试了一次,这一次孔明灯飞到了半空中,可是不知为什么又落下来,我们看见老爷爷不小心把孔明灯拿偏了,大火把孔明灯的外壳烧完了。大家都很伤心,可是,就在这时老爷爷又拿出了另一个完好的孔明灯说:“再放一次,这次一定行的。”

最终孔明灯像个热气球似的飞上了天空,从孔明灯事件上我知道了做事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道理。

关于古代的论文范文

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她历史悠长,光彩夺目,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我们当代人值得不断学习、探索、挖掘的富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一般情况下,学术史包括学术人物、学术事件、学术流变等,从学术史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

关键词:国学;古代文学

一、从学科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认识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不断发展中,“文学”在很多典籍中出现过,例如:孔子的《论语》就是比较经典的古代文学。在汉代时期,“文学”也被称作是“文章”,是一切书面行为和作品的统称。由此可见,古代文学和国学在早期时候没有明确的被区分开,古代文学既包括现代人公认为文学的相关题材,也包括部分不属于文学的体裁。因此,从学科史的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部分研究者给以的解释是古代文学属于国学范畴,但是,实际上古代文学和国学又存在一定差异。

二、从研究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存在的异同进行分析

从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来看,国学研究的是词句、文理、考据等,是对事物的本真进行分析和辨别,主要包括文字学、版本学、辨伪学、目录学、训诂学和校勘学等多个方面。从古代文学的作品来看,主要分为先秦、秦汉到唐代、唐代到元末、明初到五四运动这四个时期,其中,诗、词、歌、赋、传奇、小说等都是古代文学的体裁。在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相互影响下,中国文学文献学的形成,给目录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刻印、排版、辨伪、检索等,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极大影响。由于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一样的作品会产生不一样的研究效果,从两者的研究方法上来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在对《诗经》进行研究时,国学研究的是其中的目录,古代文学研究的是各种词赋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由此可见,从研究史来看国学与古代文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从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使国学与古代文学具备各自的特色和研究体系。

三、从学术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般情况下,学术史包括学术人物、学术事件、学术流变等,从学术史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国学学术史和古代文学的学术史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相互渗透,早很多古代文学中得到了证实。其中,宋学和宋代文学观念的关系,是国学与古代文学相互渗透的典型代表;二是,国学学术史具有比较独特的特点,在很多时候可以更好地凸显文学家多方面的思想观念,使古代文学家的思想得以充分展示。同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研究古代文学的文学成就;三是,现代文学研究中,国学学术史和古代文学学术史的相关研究必须客观、公正,才能对国学学术史和古代文学学术史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评价。因此,从学术史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对国学和古代文学的关系有更系统的了解,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王兆鹏;江汉论坛2006-05-1545

2、文话: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王水照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7-2037

摘要:总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并基本上形成一定的体系。各文体的实践性学习各成体系:既有分散进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性学习,又有相对独立、承担多项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教学

一、诗歌部分

作为广义的概念,诗歌在中国古代涵盖了古诗、词、曲、民歌等内容。从认知、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来说,古诗、词、曲的实现途径和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设计了三个实践教学目标:识记、背诵名篇;理解、鉴赏古诗;对古诗进行文本解读、设计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下面依次谈谈具体操作。

1.识记与背诵。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初就按学号顺序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最多10人,安排一名指导老师,按照系部制定的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方案在两年理论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也依赖于这一前提,二者紧密配合,互为体系的组成部分。一定阶段的内容结束后,老师给出必背篇目,每个小组的成员到本组小组长那里背诵过关,小组长做出详细记录并评分;小组长集中到学习委员那里过关并评分;学习委员的背诵情况则由任课教师直接负责。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不定时不定人数的随机抽查背诵,抽查到的同学的背诵情况若与小组长记录情况不符,本组同学需抽时间接受学习委员的检查过关。这种方法比之期末试卷中的填空默写更能落到实处。此外,职业技能训练中每学期都有古诗背诵的任务。

2.理解与鉴赏。这一目标和实践任务安排在第二学期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中,学生对给出的古诗篇目进行鉴赏,写出书面的小文章,同组成员间互相交流,老师评改。

3.古诗解读、讲好一首古诗。古诗解读安排在第三学期专业技能训练的“文本解读”中,学生从分析文本的角度写出书面的文章,小组交流教师评改。诗歌部分结束后,安排时间由各组准备教案,选派一人在课堂上讲一首古代诗词。

4.在识记、理解、鉴赏、深入认识之后,分班组织古诗词朗诵会,使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个感情上的升华。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期间参赛选手可以请老师指导。班委做好会务工作。朗诵完毕,由学习委员、普通同学、老师组成的评委评分并确定名次,给出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扎实的过关,到综合性活动朗诵古诗词、讲一首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基本上可以表现的游刃有余,也为他们今后在中小学课堂上讲授古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散文部分

古代散文一个是语言的隔阂,一个是与政治、道德的紧密联系,都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而要集中在课堂上去疏通文意,再去理解、分析文章,是很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搞清楚文中的字词、特殊用法、句式等,大体上搞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课堂上,大家先互相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然后再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写法、结构等。

1.课前预习。在每次课前一周布置预习内容,包括文学常识、文言字词读法意义、文章大意结构以及相关的问题。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自主学习,并分组整理学习成果。

2.汇报学习成果。用一堂课时间让学生分组解决上述基本问题,采用面对全班讲解的方式,过后老师不再重复,只对缺漏的部分做出补充。

3.提高与升华。解决基本问题之后,针对选文中涉及的观点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论辩,如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认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得一士”就可以称霸天下,让学生结合战国历史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树立自己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口头讨论之后,形成文字,在此过程中学习古人立论的构思和写作技巧。散文部分的实践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点燃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课堂气氛也从之前老师一言堂时的沉闷而变得比较活跃。

三、小说与戏剧部分

小说和戏剧都属于叙事性文体,很多古代的小说和戏剧也都搬上了现代荧屏。但总体来说,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具体操作方面,有细微的差别。

1.小说

唐传奇、明清小说的故事是学生之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很大一部分内容基本上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大家互相讲一讲小说所写的故事、对人物的看法以及对主题的讨论,自由发表观点。老师只对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和主题趋向进行总结和点拨。这样就有效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也避免了在课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去叙述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学生感觉到自己参与其中了,会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2.戏剧

戏剧部分是整个古代文学中比较难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虽然它与现代影视在性质、作用上有一致之处,但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学生很难直观地去把握古代戏剧的真正面貌。所以在进入这一部分之前,先放映电影《霸王别姬》,里面有许多古代戏剧唱段、扮相等,虽然主要是京剧,但已经足以让学生对古代戏剧有所认识了。看完之后,就结合影片内容讲解古代戏剧的一些常识,并让学生写观后感。

3.综合性实践活动

小说、戏剧部分结束以后,布置学生按照分组,每组同学选取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某个片段或场景,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的舞台剧。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在班上表演并上交剧本。学生通过选题、改编、分派角色到具体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乃至心理活动,不止对戏剧和小说的文体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古老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亲近感。

四、小结

总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并基本上形成一定的体系。各文体的实践性学习各成体系:既有分散进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性学习,又有相对独立、承担多项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同时,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与职业、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实践学习双线并行、互相配合。经过这一系列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古代文学“高山仰止”、望而生畏了,而是从内心里感受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活力,甚至喜欢上古代文学。这正是我们古代文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发掘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现代意义,使她进入现代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王兆鹏;文学遗产2006-03-1547

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 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著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著影响久远。二是《春秋》于客观记事之中“寄其微言大义”,故有“春秋”笔法之说,对后代学者撰写文学史影响极大。 有当代学者认为:“新文学史既然是史,又与现代政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研究中就必有禁忌,因而要有精神准备,在史德遇到考验时,能够站稳脚跟。古时所以创造了‘春秋笔法’,就因为在不让讲真话的时候,可以隐蔽地讲真话’,川。孔子的《论语》提出“十世可知”即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历史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印的进化论思想,“不以人废言”即的治史准则,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川,“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历代文学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相对于其他学术或学问独立出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和范围,初次形成清晰独立的文学概念,出现了较为完整、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和观念。魏晋南北朝也是文学史研究自觉的时代,主要标志有三个。 一是史书中立《文学(文苑)传》。范哗的《后汉书》在《儒林传》外别立《文苑传》区分出儒学与文章之学的不同。萧子显在《南齐书》中立《文学传》,并在传后撰写一篇长论,叙述属文之道及文章体变。此后《文学(文苑)传》便成为多数正史沿用的通例。 二是出现研究文学史的专论。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对文学体裁专门考察其源流,分别其特征,概略而全面、条理化地勾划出文体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是一篇文体史研究专论。钟嵘的《诗品》探讨五言诗体的源流变化,把品诗与辨流结合起乘,在对作家品评时都把每位诗人放人这种诗体、题材和表达方式的继承源流关系之中。《诗品序》史论结合,既系统阐发他的诗歌理论,也概述了五言诗的发展历史。钟嵘品评作家作品的优劣虽然也有不少涉及社会因素,但大多是以审美因素为标准,他提出并推祟诗歌创作的“滋味”,以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显示出钟嵘的文学史观的审美倾向。 三是出现了专门的文学史论。《文心雕龙》中的《通变》、《时序》是论述文学发展的文学史论专篇。《通变》被作者归之于“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实际上是从文学自身演变的历史来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作者概述历代文风的衰变之后,从文学创作自身寻找原因:“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争相模仿现代的而忽略借鉴古代的,是造成文风黯淡文气衰落的原因,如何解决文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类令人优虑现象,刘娜认为:“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革新,“通变则久”,但革新之时必须注意继承,一方面要“变”,一方面要“通”,这样,文学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旧新其业”。《时序》论述文学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的文学史论。刘叙述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文学发展历史,考察了文学演变与历史社会状况的关系。如文学受政治教化的影响:“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又如,文学受包括学术风气与文化氛围的世情的影响。屈原、宋玉等人的瑰异文思与艳丽文辞“出乎纵横之诡俗”;建安文学由于当时“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东晋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时势虽极艰难,文辞却写得平静宽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聪在《时序》中还涉及到影响文学发展的其它因素,见解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既要确立它自己的独立地位,还要确定它本身的系统的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有更深的层次。它应包括断代文学史、各体文学史、文艺批评史和文艺思潮史等。此外,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性学科。初步想来,至少应有如下几项: (1)文学史文献学。它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资料的,是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和校勘作晶、作家传记材料和其它背景性材料等第一手文献,二是对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进行摘编和分类,以备索引和参考。 (2)文学史方法论。它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基础理论,从理论上总结以往的文学史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注意文学史研究最新成就在方法上的特点,并评介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引进国外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思潮,不断探索既体现人类思维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新成就,又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古代文学史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文学史学科特点的探讨,也属于方法论的范围。 (3)文学史编纂学。它专门研究文学史著作的叙述方法与编纂体例。诸凡记传体、编年史体或“分体合编”式、“时代为纲作家为序”式等不同体例,都要分析其优劣、比较其高下,然后为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到最适合的叙述方法。 综上所述,文学史有其不可靠性。如前所说,而许多原始记录已经不复存在,文学史是人写的,而且是被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创作。人无论希望自己立场多么公正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因而无论是再好的史学家,其所记录的历史都会带有其主观意向,都会与真实的历史有偏差,而且在历代传抄学习中,因所读之人与成书时的时代不同,知识程度不同,以及普遍存在的误读现象,可以说“文学史”即为“人学史”。 然而,因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人写的文学史终究是给后的人所看,前人有的主观意识在后人身上同样能找到,前人所做过经历过的事情后人未必就不会去做去经历。相反,许多后人所做的事情在前人那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记录。正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朝代如何更替,在中国可追溯的近三千年历史中,中国文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文艺复古运动,每次复古运动之后又会有更激烈的新思想新文化爆发。因而文学史又有其可靠的一面,毕竟前人还是留下了不少文字作品,白纸黑字还是有根可寻的。 如果可能,在编撰中国古代文学时,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朝代同一文学运动或者相似的文学改革(如观察不同朝代但同样都发生过的“复古”运动),以此作为对比,相互对校,从中发现它的规律或者谬误,这样大概更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构建。 参考文献: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 张弘 社会科学辑刊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佴荣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构建及其特点》 钱志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文学遗产-二三年第六期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2 试论古代文学史课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教学相长、情感上互相感染和观念上相互碰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理论和知识扎实、具有较高鉴赏、分析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课程师生互动 近年来,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上自先秦下至近代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历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上,采用文学史知识与作家作品介绍相结合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笔者在在教学中,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尝试引进师生互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相长、情感的互相感染和观念的相互碰撞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相长:传授正确的知识这是古代文学史课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增强人文素质,是古代文学史课的一个较高目标。实现以上的目标首先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进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讲课环节中的课堂结构方式,即提前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提炼出几个典型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相关问题查阅资料,撰写出发言或讲授提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设计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如讨论(或辩论)式、教师(或学生)答辩式、案例分析式及学生主讲教师总结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分析,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业务进步,因为教师要花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以准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中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 如在讲《史记》文选时,学生对《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做了大量的查阅文献的准备,分小组做了幻灯片,对作者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评价、作者艺术特色等都有独特的分析、讲解和讨论。学生也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和提高的机会。教学相长,收获很大。 二、情感的互相感染:古代文学史课的师生互动,应是在情感层次的互动。文学是人的文学,历代的经典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情感与深刻的生命感悟。一部古代文学史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感形成发展的历史。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领悟凝结于其中的个人与民族的信仰情操精髓.对于陶冶接受者的精神品位与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今社会文化背景和氛围不同,今人思想感情、心理结构、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等与古人有较大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代文学普遍缺乏兴趣。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人格。 无论是一个作家的生平创作、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一种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更新等都离不开特定时代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大量史料,要非常熟悉史料,以致烂熟于心,在向学生讲解之前要预先转化为自己呼之欲出的感性体验,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描述与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讲解时,采用一种领悟式的体验阅读与理解方式,尽量避免理性的拆解与分析或直接的结论宣导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避免损害作品情境的浑融和圆满或对作品及作家真实感情和主旨的片面理解。重在实践一种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感召下,激发学生自身对作品情感体验的认同。 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名士风范产生的时代背景时,学生对阮籍、嵇康等名士的言行觉得可笑、不可理解。讲授中引用大量数据和事例分析,并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例做类比,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论述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使学生从理性和情感上认同当时文人的特异言行的合理性。 再比如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思乡思亲的名篇,讲授时调动学生的人生经历,联系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使学生对作品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情感互动应贯穿于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始终,可以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款款深情,也可以是对某一文学现象的慷慨叙述,还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境遇的深切同情拟或是对某部作品的深情解读,等等不一而足。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成倍提高。 三、观念的相互碰撞:古代文学史教学对于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意义在于传统生命精神对现代生存的启迪。古代文学史教学既要引领学生走入过去,重新体验文学作品本身所达到的人文境界,又要走出来立足当下,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感受融入文本所传达的人文意义境界。而在教学过程中以当下意识阐释经典文本新的价值内涵与精神意义时.既是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重塑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传承。 由于古代文学的含蓄蕴藉的特质,历代文论的繁复和时代的远离.今人的价值观与古人之间存在分歧、断裂甚至背离,使得当下教学环境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精神的理解趋于复杂。在教学中会出现师生间观念上的矛盾,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和回避这种矛盾,在宽松的气氛中,耐心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种观念的碰撞中,既可以修正学生的某些偏激、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使教师更接近当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修正某些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提供了契机。 这样的观念碰撞在古代文学史课的教学中甚为多见,如对屈原之死的评价、对杜甫“忠”的看法、对古代文人仕与隐的分析、对文以载道的论点的评论等等,教师可适度引导,但不必急于将所有问题均在课堂上找到答案,有些是在目前理论界尚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不能一下解决的问题,可留下存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小如.关于怎样学和教中国文学史的问题[J].文学遗产,199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2. 古代文学史论文 3. 浅谈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4.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5.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 教育 、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

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 作文 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培养这一能力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以上这些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参照,学者们或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或主要突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户。但他们的教材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以下简称王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讨论。

王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在古代汉语教材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观点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论语 ·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是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叹息时所说的话,意思是个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人不能逃避现实。

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 名言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论是现行古汉语教材都非常重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 、行书等。

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谧号,而溢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

学了天文律历,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将音乐中的十二律对应岁时的十二月,再读陶渊明的《自祭文》“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就知道“律中无射”实际指的是9月份,是用乐律名称表达时序,因为“无射”刚好和“季秋”时节相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三、当前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古代汉语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曾一度出现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势头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不顾。就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迷恋于“ 圣诞节 ”、“情人节”,不管是否符合国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乐意“拿来”,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 国画 、 武术 、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击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

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等重要传统节日和 春节 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 留学 ,“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状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四、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 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献文化素养,还要有好的 教学 方法 。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古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贝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具体来说,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论文摘 要】古代汉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益营养,古代汉语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机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秘书学、教育学、哲学等许多文科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承担起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教学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一、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1)促进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古代汉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从事古代文化典籍研究的人已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古文化距离我们又比较遥远,古代文献资料又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语言对现代人来说已日渐陌生,这更增加了文化传承的难度。古代汉语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所在,要使文明延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掌握古代汉语文言这把开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阅读、思考、传承和创新中继承文明,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遗产,是迄今为至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传承文化时,对那些缔造过我们民族精神,价值趋向的核心思想必须继承下来,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3)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主要应解决做“人”的问题。古代汉语教学,要在着眼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注重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在堂堂“君子之文”中,重德修能,体味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时代发展到今天,多元文明渗透到许多领域,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明的成果,我们寄希望于有识之士的倡导,寄希望于普通民众的热爱,更寄希望于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更上层楼,因为它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4)发挥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古代汉语课要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繁衍。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凝聚力。倾注了无数先哲心血的这笔财富是由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写成的,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

(5)发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鉴别作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厚重。漫长的岁月里,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典籍,这些遗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服饰、礼仪、典章制度等诸多领域,它们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而这一切都是以古汉语文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研究它,要去粗取精,为今天服务,就必须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这就必须熟悉古汉语的语词、语言、语法构造,以做到游刃有余。

二、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参 考 文 献

[1]张雪辉.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转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6(8)

[2]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析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论文

3. 浅论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4. 古代汉语论文范文

5.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6.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

关于成长议论文范文

成长,就好比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有哭有笑,有悲有欢,有甜也有苦。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挫折总是难免的,挫折是一些人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被浪涛所吞没;而另一些人则勇敢的面对挫折,让自己的生命之根扎得更深。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的生活成长过程中需要要有不怕挫折,积极的态度。在这个世界有阳光,就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风雨。从乌云中解脱出来的阳光比从前更加灿烂,经历风雨的天空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彩虹。

有的人会说:“挫折像灾难彻底摧垮我的生活;挫折想一堵墙,让我走投无路。”而另一些人则会说:“挫折像高山,跨过去豁然开朗;挫折像彩纸,可以画出更美丽的图案。”挫折就是这样,面对挫折的心态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只有积极的心态才会成就我们的事业,而积极心态源于挫折。

我们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总是伴随着辛酸与烦恼。而挫折好比一块儿锋利的磨刀石,我们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它的打磨,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了挫折的成长更有意义,挫折其实是一笔财富。多少次艰辛的求索,多少次跌倒与爬起,都如同花开花落一般,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下了铺垫。每个人在为理想而不懈努力追求的时候,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时候,你必须要先考虑到挫折,你必须要有一颗能接受失败和挫折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的心,和一颗能承受的住成功所带来得巨大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追求你的目标。不要为没有达到目标而沮丧,因为你在出发前就已经明白了挫折的意义。这成长的烦恼,也正是我成长的快乐,我应该从容地面对它。唯有挫折,才能让我进步,让我迈向成功的方向,为我修建成功的道路。

印象中,母亲有点高。而如今,站在她面前,我甚至能看到她头顶上的白发。是我高了,还是她矮了?但,成长的路上,她总伴我左右。母亲,我成长的朋友。

岁月流逝,却带不走过往的记忆。还记得,多年前那个夜晚,你把着我的手,在本子上写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年幼的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这十四个字有点重,隐隐地,似乎是有你的期盼在其中。

时光流走,转眼即逝。如今的我,面对这十四个字,清清楚楚的明白,只是您教我如何做人。十多年前,将善良的种子埋进我的心里,十年之后,种子发芽,这一切,你不可或缺。因为有你,我满怀着爱对待生活。

岁月真的走得好快好快,还记着,那时是我小升初时。那时的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跟在你屁股后屁颠屁颠的小男孩了。面对初中生活,展开怀抱。却不曾想,与失败相逢。在你面前,抹着泪哭鼻子,你只是淡然一笑,告诉我: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

你帮我失去了泪水,从那一刻起,信心又重新注进了我的心头。现在想想,那一次,你不仅仅帮助我走出失败,而是教会我在成长路上,不言放弃,坚持到底。

现在,面对将至的中考,每天早送晚接,无论风雨。问你累吗,你说不累。想要自己步行,你又怕耽搁我学习。却不曾想,不累的你又怎会生出缕缕白发,流出了多条条皱纹?

我与你的房间,只有几步之遥,而你又走遥远的距离。我知道,从小到大,你用你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关爱的含义。而受益者,是我。

成长是一曲歌,有了你谱的曲,才会动听;成长是一首诗,有了你的思想,才会丰满;成长是一本书,有了你的批阅,才会美好。

母亲,你是我成长道路上,永远的朋友!

挫折使人生的必修课,是人生必经之路,是人生的财富。经过挫折的磨练,人就拥有坚强有力的翅膀,拥有灿烂辉煌的未来。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面对挫折,想想这挫折带给你的是不便还是困难,当你发现让你愤怒和沮丧的挫折不过是一种不便,你就会更容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

几乎每个成功者都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挫折和打击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如果你正在遭遇挫折,那么你也正走在通向成功之路。从法国记者博迪生命瘫痪后只能用眨左眼来表示对与错,他与笔录员之间克服困难,眨眼 20 多万次,完成了《 潜水 员与蝴蝶》这本书,这不能不说明:一个不苛求条件,而是竭力创造条件,在这样的精神前面,就算剩下一只眼睛,也依然阻挡不了人要成功的步伐,依然不能打败一个拥有坚强精神的生命。因此,当得不到他人的承认,在生活中处处遇到挫折时,不要去抱怨他人是伯乐,不认识你的千里马,也不必自叹怀才不遇,而要勉励自己去变成一颗真正皇冠上的珍珠,当然会有人赏识你。

是让挫折吓退你前进的步伐而做不成想做之事,还是让挫折成为鞭策你勇往直前的动力?选择权在自己的手里。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难免你要放弃。但是越是想要放弃,你就越要咬牙坚持。从麦吉三次以外致命的打击中,他依然能够不言放弃,珍惜生命,努力取得成功。而我们生活中的小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当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困境,移动障碍。不必为此感到挫折和沮丧,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障碍或困境,会从其中发现障碍或困境带给你的价值。

凡是处在不利境遇中的人,对生活才会有更多更深刻的体验。在遭遇巨大挫折和打击时,生活像是被阴云笼罩。但是只要心存希望,未来的生活就一定会再度充满阳光。

有些挫折和困境是人们么办法改变的,这个时候不要抱怨,接受它,用它去磨砺自己的心智。这些挫折和困境会成就你别样的人生。

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这门课让我们获得教训。被剥夺了修这门课的权利,就意味着永远都不能 毕业 。

面对挫折,我们是应该精神振奋再接再厉,还是避开挫折的情境,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路?正如智者所言,这两者在各自适用的情境下都是对的。然而不能一味地坚持,也不要经常地改变。你需要两者兼备,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成长的路,充满青春的气息;成长的路,演奏着夏的音符;成长的路,透露着秋的喜悦;成长的路,歌颂着冬的深沉与纯洁。

成长,泵磊着景星的素雅问这成长的路上有多少个一幕一幕。年青的心灵深处是否一一记述。昨天的风尘雨露洗刷昨天的神伤无助,踏上新的漫漫长路,领悟另一番别样的新月疏疏。

理想是灯,照亮了成长之路;理想是指南针,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理想是船,驶向遥远的天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虽然陈涉年轻时家中贫穷,为别人做雇工,但他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而为他的理想努力着,奋斗着。终于成为一代帝王,如果不是他如鸿鹄一样远大的理想,他又怎能有所作为呢?理想让他不断成长,不断奋斗,让他获得一份荣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过半百的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胜利四邺城时,想到国家依然四分五裂,深感到自己虽然老了,但仍身负重任,还要不懈努力,顿时激情涌上心头,雄心勃勃的写下了这首即使自己老了,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仍想实现理想。正因为理想,才让他成就一番事业,正因为理想,才使他壮心不已。

林肯是一个一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人,他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甚至还精神崩溃一次,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终于在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从小就经历许多挫折,是理想让他变坚强,是理想让他渐渐成长起来,也是理想激励,让他获得了成功。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的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理想,就会缺少前进的方向,因为理想,我们才健康成长,因为理想,我们才会在为自己奋斗时感受到快乐。

成长这条路很曲折,很难走,但因有理想,我不怕,理想会指引我,会带领我,走过成长之路。

看了以成长为话题的议论文还看:

1. 以成长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2. 成功源于坚持议论文

3.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大全5篇

4. 以成长为话题的高中作文

5. 以成长为话题作文大全1000字5篇

成长是一种过程,而这个过程则像是一杯白开水,是纯净的,但如果盛载它的是一个五彩的水杯,那纯净中是不是又多了一丝欢愉,多了一份琉璃呢?以下是有关成长的 议论文 ,一起阅读吧!

成长的议论文 范文 (一)

人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当我从婴儿长到大一点的女孩时,心中便多了一份渴望。渴望能够自豪的背上书包,昂着头跨进美丽的学校大门;渴望跟着老师在探索知识的荆棘路上迈步向前……于是,我便立在学校的大门前吸着手指好奇地望着,想象着自己在课堂上的表情,想想这老师的面孔……这些美好的想象源于我成长过程中心灵上的渴望。

终于,我如愿以偿跨进了小学的大门。我惊喜的发现,这里的空间那么辽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就想一直在笼子里住惯了的小鸟忽然来到了广阔的天空似的。我和别的小同学一起玩过家家、一起跳跳绳……那时,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忧伤,只有快乐;没有烦恼,只有洒脱;没有种种约束,只有狂妄不羁。在那段成长的岁月中,我的生命的字典里仿佛只写了两个字——快乐!

转眼间, 毕业 班的生活就来了。我在学习上从来没有感受到很大的压力,然而此时肩上仿佛扛着十斤重担,感觉很吃力。为了父母的期盼,我拼命地做作业,背答案、记公式,无形中,我成了分数的奴隶、考试的工具、学校的傀儡,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中所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如今我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理想的班级。难道我还要像以前那样心事重重吗?不,我要振奋起来。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对待一切。”我要重振雄风,找会哦丢失的自我。现在,我虽然在教室——家两点之间穿梭可我有书籍的陪伴并不觉得沉闷乏味;虽然我每天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可精神食粮给予我的营养远比饭菜多;虽然我现在过着艰辛的求学生活,可老师和同学早就为我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取走了成长中的黑暗;虽然我还有许多的困惑迷茫,可我依旧完全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着身边的一切一切……

现在的我活得很快乐,很充实,因为我发现:人生,如此有趣;成长,如此美好!

成长的议论文范文(二)

人生来就有众多的感觉,风吹,是凉的;捶打,是疼的;日晒,是热的,而当人在不断的成长,风吹日晒不断的增多时的感觉又是什么呢?大概是百感交集,说不清吧,但我肯定地告诉你成长有感觉!

六岁,一个人的 儿童 时期,有父爱,有母疼,在密罐子泡过了一个童年,好吃,好喝,好玩,不可避免地感觉是甜蜜的。

十岁,人生的许多甜蜜将在这里失去,我也在这里有了一个转弯,记得那是一个放假的日子,我在街上东游西逛,不知不觉地到了一个小摊子,看到挤满了人,便钻进去一探究竟,定睛一看,原来是摊主儿子在玩电视游戏机,驻足观看的也都是一些游戏 爱好 者,我看时间还早,就也加入其中,不知是地球转快了还是钟坏了,2个小时忽地过去,摊主儿子也不玩了,人群也散了,我也依依不舍地离别了,已经到吃饭的时候,谁料父亲到处找我,我怕父亲若真相会生气,,便撒了谎,也是生平的第一次,哪知父亲已经看到了我在干嘛,既失望又生气地将我拎回了家并将我打一顿,我才明白不诚实就是一次刻苦铭心教训,确实,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撒过谎。是的,成长的感觉的确很痛苦,但又何尝没有获得?

十三岁,人就到了青少年时期,但反而日子越过越没味,光阴逝去啊!痛心啊!又有一种抑郁和迷茫——学业越来越重,压力更大啊!我开始思考,从学习想到生活,从生活转到人生,困苦啊!第一次认识到成长很无助。

甜密,痛苦,无助,人生在成长吗?可能在入回长。从平原到陡山到沙漠,想想又——噢!原来成长是奋进,要进取,用拼搏开拓人生高峰,多少困苦又曾不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人是在成熟啊!有些人惧怕陡山和沙漠,因为他们望而生畏,但经历过的人不是种勇者吗?

也许多少年后我再回眸现在,会轻声对自己说:“噢,成长很幸福!”

成长的议论文范文(三)

成长,这是一个熟悉的字眼,每个人都在成长,无时无刻不在成长.成长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在接受 教育 时成长,可以在知错时成长,也可以在困难的磨练下成长.因而,成长是充满着酸甜苦辣的.

酸,是成长中每个人都接受过的.当受到老师批评时;当受到别人的欺侮时;当自己感到委屈时,一股酸劲儿从心底就窜出来了.眼泪也会不知不觉地从眼眶中"啪嗒啪嗒"落下.小时侯委屈了,总会有个依靠,到父母那里撒娇或者倾诉自己的委屈,然而张大了,懂事了自己也慢慢地学会了自己去承受,去面对.成长中,酸也伴随着长大,悄悄地不再让人心酸,好象离我们远去了.

甜,是成长中每个人都喜欢的滋味.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欣,战胜的欣慰,都是成长中的甜.小时侯,总以为有爸爸妈妈疼爱就是幸福,就是甜蜜,而张大了,才知道甜中也有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单单靠着别人的给予.因此,张大的甜更令人向往,而小时侯的甜则令人怀念.

苦,是成长中都不想要的滋味.现在每一个学生有谁说不苦的?但是在这苦中,我们也学到了令人高兴的知识.但以苦为乐,以吃苦看为乐趣,又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乐趣呢?

辣,是成长中最令人受不了的滋味.当你正开心时,如果有一件事让你立即悲伤起来,这就是辣.在每个人的成长中,总会发生一些令人受不了的事,如亲人的离去,朋友因误解的远离,同学因看不起的躲避,都使人心中被火烧一般,谁会受得了这种煎熬呢?然而,一个人成长了,他就必须面对,并且克服这些困难,使心恢复以往的状态.

成长,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但只有成长了才能真正地懂得这些酸甜苦辣对自己的帮助与了解.也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长大了,懂事了......

关于中古论文范文写作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请以血肉筑长城,不朽名族魂为题写一篇300到500字的论文{分割线}已经写过了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范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理论性论文范文、实验性论文范文、描述性论文范文和设计性论文范文。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立论文范文和、驳论文范文。立论性的论文范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范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论文范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论文范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论文范文。驳论文范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范文,称为宏观论文范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范文,是微观论文范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范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范文。专题应用型论文范文是一种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范文,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论文范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2.论辩型论文范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范文。3.综述型论文范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范文。4.综合型论文范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范文。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思想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悱”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我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挚爱,十年的寒窗苦读,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莘莘学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可否建议我们的教学多从古代文学中吸收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积极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李少雍文学遗产1996-03-2031

2、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乔以钢天津社会科学1988-03-0130

摘要: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我们讲文明、讲道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情感素质要求我们心中有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人、爱环境,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心理素质要求我们积极进取、珍惜时间、善于计划和安排人生,正确地面对人生不利的局面和人生逆境,知足常乐,时刻保持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这些都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的具体细节之中。其实,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身处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当中,关键是要将相关的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学习者本人以及当下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感同身受,不断地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以上这些实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接触、现场感悟、开展表述,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文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理论分析与作品鉴赏的互动。”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吴承学文学评论1994-01-154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