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在园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在园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学位论文:

[1]赵军.从自囿走向开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张锋.朱启铃与北京市政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李在辉.天津租界园林与保护[D].天津大学,2006

[6]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

[8]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9]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11]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薛春莹.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3]李珊珊.重庆中央公园: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4]王蕾.城市绿地分类信息管理系统[D].新疆农业大学,2006.

[15]杜广如.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的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16] Shi Mingzheng. Beijing Transforms: Urban Infrastructure. Public Works, and Social Change inthe Chinese Capital. 1900-1928. 1993.

专著:

[1]吴良 镛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同济大学,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王炜,闫虹.老北京公园开放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5]贾琚.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北京经济委员会编.北京园林绿化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北京动物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北海景山公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民国)陈植编.都市与公圈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0](民国)陆衣言.南京游览指南[M]?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

[1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2]于海漪.南通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陈宗藩.燕都丛考[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张彤,张岩.天津历史名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6]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编,杨大辛主编.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7]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8]石家庄市规划局.石家庄市规划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19]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0]秦皇岛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地方志办公室.秦皇岛市城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1.

[21]杨淑秋,王志.保定市园林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2]李松欣,梁翔南,延凤桐,王信,潘锡章.保定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3]张家口市建设档案馆.张家口市城乡建设纪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4]王亚男,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5]京都市政公所编.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园林植物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学位论文:

[1]赵军.从自囿走向开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张锋.朱启铃与北京市政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李在辉.天津租界园林与保护[D].天津大学,2006

[6]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

[8]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9]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11]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薛春莹.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3]李珊珊.重庆中央公园: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4]王蕾.城市绿地分类信息管理系统[D].新疆农业大学,2006.

[15]杜广如.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的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16] Shi Mingzheng. Beijing Transforms: Urban Infrastructure. Public Works, and Social Change inthe Chinese Capital. 1900-1928. 1993.

专著:

[1]吴良 镛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同济大学,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王炜,闫虹.老北京公园开放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5]贾琚.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北京经济委员会编.北京园林绿化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北京动物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北海景山公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民国)陈植编.都市与公圈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0](民国)陆衣言.南京游览指南[M]?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

[1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2]于海漪.南通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陈宗藩.燕都丛考[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张彤,张岩.天津历史名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6]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编,杨大辛主编.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7]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8]石家庄市规划局.石家庄市规划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19]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0]秦皇岛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地方志办公室.秦皇岛市城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1.

[21]杨淑秋,王志.保定市园林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2]李松欣,梁翔南,延凤桐,王信,潘锡章.保定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3]张家口市建设档案馆.张家口市城乡建设纪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4]王亚男,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5]京都市政公所编.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给你两篇仅供参考: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摘要:园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在造园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与“生态”双重功能。本文从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历史探源入手,研究了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基本方法。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原则;方法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园林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在满足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植物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包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括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为主要构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临水料,以建筑、山石、水体为点缀配合,充分发挥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通过设计、选材、配置,建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洛阳名园造出符合总体规划的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记》中记载归仁园:“……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多样化景观,供人们观赏。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精髓。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清朝中叶和植物在园林中有构成优美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主景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的作用,能创造出充满生机的绿色自然景观。植物的自然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史,中国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特有的园林文化,为现代园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特定景观。园林植物不仅给人林植物造景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素材。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要求3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2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植物造景中应尽量多用群落栽培,并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规律。设计者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组成、结构中借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鉴,才能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成功。不再单纯追求艺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据载:吴王夫差术效果和刻板的人为要求,而是按照植物的习性要求去营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今浙江嘉兴),“穿沿造一个符合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以便更好地发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时造园及植物配置己具相当高的水平。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屈原《离骚》记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由于植物材料的丰富多彩,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从传统的建筑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物。《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人树,原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魏晋南北朝时,地丰富了植物景观。现代园林的使用者为广大人民群众,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是一种公共空间。传统的一石一木、诗情画意己不适合人愈加讲究。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们的欣赏口味,而开阔的疏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则更加受到现代人的喜爱。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草坪、花卉大量应用柏,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西方古典园林中草坪、花卉、雕塑的大量应用,成为盛时期,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在唐明皇的宫苑中,其区别于东方古典园林的标志。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交流与渗透,这种差别变得愈来愈小,也更符合人们的欣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赏水平。现代园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发48展趋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格相协调,对植物的形态、色彩都要认真考虑。如古建筑4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屋角起翘,外观庄严,宜用高大乔木;北方古建筑红墙黄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地适树瓦,色彩浓重,多用松柏树种为基调,叶色浓绿,树姿雄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脱离生存环境而单独存在。温伟,与古建筑风格相协调;岭南建筑以体量轻巧、空间通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制约着植物的透、色彩淡雅为人们所喜爱,建筑旁用翠竹、芭蕉、棕榈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发育及生态科植物配置,与水、石组合形成一派南国风光。习性有明显的影响。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又是相互联系、相主次分明,疏密有度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景观环境中常常是多个生态因子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师法自共同作用于植物,单个生态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的然,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配合下才能显现出来。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种植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地的环境后,才能合理地进行配置。因此,植物的生态学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同时植物配置时,还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要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协调,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根据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优化组合,创造不同环境气氛好,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间经过人工组合的配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置,寓情于景,以引起人们生理上的愉快、舒适的反应,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丰富园林景观从而达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脱。植物单体和群体的组合景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物,可以使人们欣赏到植物姿态美、色彩美和风韵美。园种手法。在植物配置时,可根据不同叶色、花色、花期互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是指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相衬托,显示出季相变化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总的配置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效果是二季有花,四季常绿,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要兼顾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其它三季,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个体以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锦,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植物造景运用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观各异,近似自然景观,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造景手法,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创造富有季相色彩变化并具有丰富园林空间的人工生态植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11]。物群落,给人以美的享受。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群落,注意层次根据植物生态群落要求合理搭配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园林中作为背景、衬景,在自植物的群落现象与动物的“社会性”是相当类似的。然景区中亦可作为主景。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观艺术的效植物离开了群落,生态适应性也就会下降,也不利于病虫果,也可改善生态环境。在配置时必须考虑到保持群落的害的防治。植物是造景设计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须从丰富长期稳定性。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中汲取创作源泉,必落,植物的高低大小,颜色的浓淡,枝叶的疏密,经过精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发展的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心搭配,使之达到疏密有致的层次变化,形成优美的自然分、外貌、季相、群落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植物景观。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注意空间的节奏韵律感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植物在空间上的立体感和及其生态群落的特性和生长规律,做到合理搭配,才能达树形轮廓,通过错落有致的种植,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到植物造景预期的艺术效果。在空间上使曲折迂回的林缘线、林冠线产生高低错落的节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奏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植物配置,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尤为6结语重要,否则杂乱无章,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还要兼顾近园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期与远期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仅关系着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及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等原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城市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多样性息息相关。汲取中外5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园冶》云:“插柳沿堤,栽梅绕屋”,“风生寒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征,屋绕梅余种竹”,这儿均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涉及到在什么场合适合配置什么样植物的问题。植物与园参考文献:林建筑配置,能起到丰富构图,烘托气氛、形成对比、相[1]牛晓成.中国园林植物造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4):60~61.互渗透的作用,并用来分隔构成空间。“花间隐榭,水际[2]梁敦睦.中国园林的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1999,(1):20~22.安亭”,“围墙隐约萝间,架屋婉蜒于木末”。园林建筑[3]王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掩映于高低错落的树丛中,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发,2003,17,(5):71~73.貌而后快的心情。在配置时植物种类的选择,应与建筑风[4]安怀起.中国园林史[M].同济大学出版礼,1991.

写好怎么给你呢 邮箱多少?

中国园林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看一下《中国园林》,再查资料找一下一些前沿的东西,你会有新发现

摘 要: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用实例工程阐述了竹类在中国园林景观中的设计与应用,并对其今后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关键字:竹类;园林;景观设计;竹类植物;趋势前言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1. 竹类植物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 萌芽阶段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见《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发展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全盛时期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为行都,改称临安,贵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成熟阶段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2. 竹类植物与现代园林的融合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经风雨,竹子一路见证。发展永不停息,追求永无止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园林领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许多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材料应运而生,竹类植物并不因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们遗忘,相反,人们的喜竹之情是有增无减。竹类植物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现代园林。 竹类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综观这几年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 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 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 营造竹类专类园景观 作为城市各种公园中竹林的绿化材料 作为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 通过加工成园艺制品装饰居家环境其中以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这三方面最有发展潜能。3. 竹类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实例工程 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景观中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现在中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就目前来看还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年来与园林结合起来,给中国的房地产业带来了第二次春天。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导致人们对高标准生活环境的追求,甚至现在有的房地产厂商打出这样的口号:“我们不卖房子,我们只卖环境”,在城市楼盘中千方百计的营造出个性化的园林景观环境,是房地产厂商们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城市楼盘中的经典园林景观现在有许多,像广州番禺南村镇“清华坊”楼盘中的竹文化景观,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意韵水木清华,坊间流芳,“清华坊”竹子景观的设计初衷就是以竹为师,以竹为友,营造一个清幽、质朴的居家生活环境,以点带面,用竹子特有的文化气息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在整个“清华坊”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红竹、金竹景观的营造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于情处、于理处都将竹子的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潺潺而流;竹林清风斜影,竹径百里通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过:“可以把一幅画挂起来,也可以收起来,但一座建筑物一旦建起来,就要几十年、几百年站在那里,不由分说的成了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如此说来,宅院比其它艺术更要追求艺术的美和文化的品位”。同时我们也知道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咏竹》中颂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从两个不同方面来反映生活环境的来之不易,好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用心去营造,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喧闹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更加渴望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清幽之地,在闲暇之余,邀三五知己对酒当歌,畅所欲言,实乃人生一大乐事。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景观中的运用,使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纵所周知,土地在城市中是十分宝贵的,在以前作设计时规划面积小是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而竹类植物的成功进入,使我们可以营造出更多小而精、微而妙的园林景观。 竹类植物在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中我们见过蓝色的海洋,可您见过绿色的海洋吗?我不是说远在山野的原始森林,如果说这种海洋由数万公倾竹子组成,更难能可贵的是海洋中有无数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像珍珠一样串连起来的景点。风景名胜区中竹海旅游项目的开发,给中国的生态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说到竹海旅游,最有名的当属四川省境内的蜀南竹海,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南缘、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境内,方圆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44公里,是国内唯一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游览胜地。整个竹海成“之”字形,东西宽、南北狭。山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米,境内共有大小景点134处,主要景点63处。成景区内,景观集中区划分为:仙寓洞景区、天皇寺景区、七彩飞瀑景区、忘忧谷景区、青龙湖景区、龙吟寺景区、迎风湾景区、虎龙坪景区。景区东西大门外还各有两个序景区: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淯江;另有竹海温泉。景区内主要自然景观为一潭(照影潭)、一山(茶花山)、二廊(翡翠长廊、青云长廊)、二洞(飞泉洞、浩瀚洞)、三溪(幽溪、潦水溪、墨溪)、四瀑(七彩飞瀑、忘忧叠瀑、月亮湾瀑布、水帘洞瀑布)、四岩(擦耳岩、烟雨龙岩、普陀岩、天花岩)、五湖(青龙湖、大龙潭湖、三松湖、仙女湖、七彩湖)。蜀南竹海可谓是竹的海洋,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这里生长着15属58种竹子,除盛产常见的楠竹、水竹、慈竹外,还有紫竹、罗汉竹、人面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竹海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只有摄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不过8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常年都在83%以上。这里不仅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我国最大的“换肺工厂”,而且也可欣赏到竹根雕、竹簧雕、竹编、竹制家具等品种繁多、技艺精湛的竹工艺品,品尝到竹荪、竹笋、竹海豆花、竹熏腊肉等天然绿色食品,可谓是度假、休闲、疗养的胜地。古有松涛之说,今有竹海之观,人的品位源于自然但总是要高于自然,对于如此迷人的旅游胜地,我们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据了解,广东省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竹海旅游风景区,为了满足游客的要求,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正在策划建设以中国竹文化为主题的竹海旅游项目,面积达千亩,预计投资一千五百万。而在全国的其它省份和地区,类似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竹类植物在别墅区以竹韵为主题的景观中近年来,私家别墅在中国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这其中少不了园林景观的一份功劳,抢手的别墅区往往是那些园林景观搞的非常经典的地方。好的园林作品,重在设计,而设计的关键是立意有韵味,设计材料有品位。正所谓“意在笔先,意韵同行”。竹子,这种平凡但却脱俗的园林设计材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以竹韵为主题对别墅区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效果甚佳,倍受人们的推崇。广州竹韵山庄别墅区的竹韵景观园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竹韵山庄以竹韵主题“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为始终,营造出了一番别具风格的城中异景。在竹韵山庄中心广场的进口,布置了一个高4米,长6米的石景,上面刻有一个大的“韵”字,“竹”字以身旁的金丝慈竹喻示出来。金丝慈竹项端竹叶细长,下垂如钓丝状,叶形披针状,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圆形,竹杆瑰丽具黄色条纹,飘逸洒脱,瑰丽多姿,犹如团花簇锦,美不胜收。绿黄色的竹秆在阳光的哺育下,闪闪生辉,竹秆中间的金线条纹画龙点睛,灿烂耀眼,整丛竹子犹如鹤立鸡群,表现出竹子篷勃向上,虚心有节的高尚品质,和雕刻在石景上的韵字互相烘托。石景前面分别用观音竹球、佛肚竹球、一米高方竹进行点缀,宣染竹子的气氛,营造石景的生态景观;石景背后用玉韵竹、黄金间碧玉竹及佛肚竹的竹叶来衬托“竹韵”的内涵,让茂盛的竹叶来表示竹子的韵味;周边是在小佛肚竹环抱下的紫美人竹,竹以黑为美,紫色柔和发光,竹枝修长,竹叶飘洒,雍容高贵的紫美人竹在小佛肚竹的衬托下,显示高昂的气势,有温馨的观感,让背后高大参天的大树暗然失色,把“竹韵”表达得淋漓尽致。4. 总结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竹类植物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从这些年来竹类植物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来看,在城市楼盘竹文化景观中的应用、在风景名胜区竹海旅游景观中的应用、在别墅区以竹韵为主题景观中的应用是竹类植物今后在中国园林景观中应用的总趋势。5. 结束语事实胜于雄辩,竹类植物正以其飒爽的英姿向前大步迈进,我们相信,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历史前进的脚步,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竹类植物在中国园林历史中永恒的延伸!参考文献:黄盛林《竹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竹产业发展策略》 银声音响出版社

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①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古典园林是如何巧妙地体现它的意境美的呢?②首先,它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③其次,它巧妙置景,酿造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④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常常出现在邮票上。⑤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⑥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⑦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⑧此外,它还利用建筑风格,烘托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颐和园便是无数民间建筑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园不求规则对称,随意挥洒,形散而意不散;而留园的长廊环绕全园而建,廊壁上镶嵌着异第彩纷呈的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碑贴石刻,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人们于观景之外,怎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呢?⑨中国古典园林中特色纷呈的建筑,是观赏景致的最佳视点,也是园林景观的精彩之笔,它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往往总是匠心独运,使环境的建筑美与园景的自然美互为映衬,融为一体。⑩中国古典园林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审美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你看看这篇行吗?

中国园林论文的参考文献

看一下《中国园林》,再查资料找一下一些前沿的东西,你会有新发现

参考文献是旅游 文化 论文的一部分 ,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黎洁,李垣.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01)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旅游文化论文

2.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3. 旅游文化的论文免费例文

4.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有关旅游文化的论文

6.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文章引用:肖潇, 杨洁. 盆景形状在戏曲头饰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研究快报, 2020, 9(2): 26-32.

写好怎么给你呢 邮箱多少?

中外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给你两篇仅供参考: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摘要:园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在造园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与“生态”双重功能。本文从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历史探源入手,研究了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基本方法。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原则;方法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园林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在满足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植物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包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括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为主要构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临水料,以建筑、山石、水体为点缀配合,充分发挥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通过设计、选材、配置,建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洛阳名园造出符合总体规划的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记》中记载归仁园:“……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多样化景观,供人们观赏。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精髓。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清朝中叶和植物在园林中有构成优美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主景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的作用,能创造出充满生机的绿色自然景观。植物的自然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史,中国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特有的园林文化,为现代园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特定景观。园林植物不仅给人林植物造景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素材。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要求3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2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植物造景中应尽量多用群落栽培,并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规律。设计者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组成、结构中借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鉴,才能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成功。不再单纯追求艺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据载:吴王夫差术效果和刻板的人为要求,而是按照植物的习性要求去营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今浙江嘉兴),“穿沿造一个符合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以便更好地发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时造园及植物配置己具相当高的水平。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屈原《离骚》记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由于植物材料的丰富多彩,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从传统的建筑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物。《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人树,原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魏晋南北朝时,地丰富了植物景观。现代园林的使用者为广大人民群众,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是一种公共空间。传统的一石一木、诗情画意己不适合人愈加讲究。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们的欣赏口味,而开阔的疏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则更加受到现代人的喜爱。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草坪、花卉大量应用柏,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西方古典园林中草坪、花卉、雕塑的大量应用,成为盛时期,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在唐明皇的宫苑中,其区别于东方古典园林的标志。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交流与渗透,这种差别变得愈来愈小,也更符合人们的欣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赏水平。现代园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发48展趋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格相协调,对植物的形态、色彩都要认真考虑。如古建筑4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屋角起翘,外观庄严,宜用高大乔木;北方古建筑红墙黄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地适树瓦,色彩浓重,多用松柏树种为基调,叶色浓绿,树姿雄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脱离生存环境而单独存在。温伟,与古建筑风格相协调;岭南建筑以体量轻巧、空间通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制约着植物的透、色彩淡雅为人们所喜爱,建筑旁用翠竹、芭蕉、棕榈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发育及生态科植物配置,与水、石组合形成一派南国风光。习性有明显的影响。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又是相互联系、相主次分明,疏密有度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景观环境中常常是多个生态因子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师法自共同作用于植物,单个生态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的然,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配合下才能显现出来。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种植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地的环境后,才能合理地进行配置。因此,植物的生态学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同时植物配置时,还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要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协调,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根据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优化组合,创造不同环境气氛好,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间经过人工组合的配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置,寓情于景,以引起人们生理上的愉快、舒适的反应,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丰富园林景观从而达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脱。植物单体和群体的组合景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物,可以使人们欣赏到植物姿态美、色彩美和风韵美。园种手法。在植物配置时,可根据不同叶色、花色、花期互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是指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相衬托,显示出季相变化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总的配置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效果是二季有花,四季常绿,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要兼顾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其它三季,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个体以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锦,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植物造景运用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观各异,近似自然景观,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造景手法,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创造富有季相色彩变化并具有丰富园林空间的人工生态植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11]。物群落,给人以美的享受。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群落,注意层次根据植物生态群落要求合理搭配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园林中作为背景、衬景,在自植物的群落现象与动物的“社会性”是相当类似的。然景区中亦可作为主景。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观艺术的效植物离开了群落,生态适应性也就会下降,也不利于病虫果,也可改善生态环境。在配置时必须考虑到保持群落的害的防治。植物是造景设计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须从丰富长期稳定性。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中汲取创作源泉,必落,植物的高低大小,颜色的浓淡,枝叶的疏密,经过精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发展的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心搭配,使之达到疏密有致的层次变化,形成优美的自然分、外貌、季相、群落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植物景观。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注意空间的节奏韵律感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植物在空间上的立体感和及其生态群落的特性和生长规律,做到合理搭配,才能达树形轮廓,通过错落有致的种植,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到植物造景预期的艺术效果。在空间上使曲折迂回的林缘线、林冠线产生高低错落的节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奏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植物配置,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尤为6结语重要,否则杂乱无章,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还要兼顾近园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期与远期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仅关系着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及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等原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城市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多样性息息相关。汲取中外5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园冶》云:“插柳沿堤,栽梅绕屋”,“风生寒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征,屋绕梅余种竹”,这儿均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涉及到在什么场合适合配置什么样植物的问题。植物与园参考文献:林建筑配置,能起到丰富构图,烘托气氛、形成对比、相[1]牛晓成.中国园林植物造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4):60~61.互渗透的作用,并用来分隔构成空间。“花间隐榭,水际[2]梁敦睦.中国园林的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1999,(1):20~22.安亭”,“围墙隐约萝间,架屋婉蜒于木末”。园林建筑[3]王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掩映于高低错落的树丛中,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发,2003,17,(5):71~73.貌而后快的心情。在配置时植物种类的选择,应与建筑风[4]安怀起.中国园林史[M].同济大学出版礼,1991.

学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范例

[1]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Jardin des Tuileries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23、424、416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

[4]童 寯 .江南园林志[M].中国建工出版社.

[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百花文艺出版社.

[6]梁思成 .中国雕塑史[M]. 百花文艺出版社.

[7] 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M].

[8]童 寯 .造园史纲[M].中国建工出版社.

[9]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0]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建工出版社.

[11]吴家骅 .环境设计史纲 [M] .重庆大学出版社.

[12]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河南科技出版社.

[13]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M]. 知识产权出版社.

[14]凯文·林奇.城市意向.方益萍译[M].华夏出版社.

[15]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译[M].华夏出版社.

施工,与管理,这园林专业,文章多少个字

写好怎么给你呢 邮箱多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