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二中创建八十年,培养人才三万余人。在教育、科技、军政、工农、艺术各界出现了众多有成就的人物。据1996年建校七十周年时的不完全统计:教育战线大学的正副教授、中学的特级教师,科技战线高级工程师以上,军政界地师级以上,工农战线的企业家、养殖家以及艺术、技能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有著作问世者,总数在五百人以上。以下仅为部分之简单介绍。 (转自《双峰二中七十周年校庆纪念册》) 欧阳崇一 又名欧阳祜,青树坪人,起陆高小一班毕业。湖南和平解放前夕,任国min党第一兵团司令部第四处上校处长,主管后勤业务。积极趋向弃暗投明,抗拒执行白崇禧对长沙的破坏命令,促使司令员陈明仁和平起义。和平解放后,任兵团军需处长、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等职。他对母校感情甚深,曾来信说:“我1949年能走向光明,是与母校的教育分不开的,堪可告慰。” 匡燕鸣 双峰人,起陆高小四班毕业。1960年及1979年两次回校任党支书、校长。工作刻苦实干,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恢复学校元气,备著辛劳。荣膺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称号。后调任双峰一中党支书、校长。 戴鸿仪 青树坪人,起陆高小十一班毕业。四十年代曾回起陆初中任教,是有名数理老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教授,其与人合作发明的“矿用强力运输带横向断裂预报装置”获国家专利。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欧阳谦叔 又名欧阳熙,青树坪人,起陆高小十六班毕业。曾任湖北歌剧团编剧、作曲。是著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主要作曲者。国家一级作曲家。其论文《歌剧探索三十年》曾发表于北京《音乐理论》杂志及《中国歌剧艺术文集》。1990年,他与爱人一同回到母校与师生们联欢,后又为母校校歌作曲。 欧阳骅 青树坪人,起陆初中十二班毕业。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和博士论文评审委员。编写了《中国航空百科词典》、《中国医学检验全书》及论文40余篇。所发明“管式液冷防暑降温背心”获国家专利。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为庆祝母校七十周年校庆与爱人曾月英捐出多年积蓄设希望奖,要求奖励家庭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学生,以报答国家和母校对他们的培育之恩。 王文介 双峰县花门镇人,起陆初中十三班毕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员、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工作组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海洋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和参与专门著作16本。有论文和译文60余篇在国内有关学报刊物发表。 曾月英(女) 青树坪人,起陆初中十五班毕业。1956年考入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毕业后,分配空军专机师任飞行员,担任过中央首长专机机长。1987年被授予空军上校,一级飞行员。其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个人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三十年飞行近五千个小时,行程达200万公里,飞过四十多次专机,参加过常年的战备值班,执行过临时的抢险救灾,均安全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王影 原名李醒辰,永丰镇人,二中初五班毕业。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林业部湖南农林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作,并任该院副总工程师。他主持、设计的工程,多次获部、省奖励及先进称号。由于他的突出贡献,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系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第六届省政协委员,省八届人大常委。 李希特 双峰人,二中初十五班毕业。现为县文化局干部,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农工民主党县委常委、政协双峰常委。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有作品百余幅在报刊发表,并多次在展出中获奖。其《凤朝阳》《凤凰戏牡丹》经选送日本、瑞典展出。其三分钟人像剪影,以快、准、美受到中外好评,誉为“湘中一绝”。 欧阳梦轲 青树坪人,二中初二十一班毕业。1985年临池学书,兼学装裱。1988年获全省农民书法大奖赛三等奖,1990年获全省国土杯书法大赛二等奖,1993年获国际和平杯书法赛三等奖。其作品编入《中国国际艺术大观》。《人民日报》及《人事与人才》报道了其自学成才的事迹。 王振华 青树坪人,二中高一、二班毕业。乘改革开放东风,在农村发展养殖事业。全国养猪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动物人参系列产品开发公司总经理。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技致富能手、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谢和平 双峰县甘棠镇人,二中高三十一班毕业。现任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成员。他在岩石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结合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从而推动岩石力学的发展,他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2年被评为中国青年科学家。被聘至美、英、波兰、德国各大学讲学。共发表论文40余篇,英文著作3部,中文著作2部。
微分方程在力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你的问题问得太不着边际了,很难回答。微分方程分为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一般来说,后者应用更为广泛。常系数常微分方程通常用来解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动力学问题,例如速度、加速度、弹簧受力分析等等。例如:F=m*d(ds/dt)/dt就是牛顿第二定律。这些方程一般都可以解出。最常见的非常系数常微分方程有贝赛尔方程、薛定鄂方程以及非线性薛定鄂方程等,这些方程一般应用在边界条件为圆柱或圆球形状的波的振动描述上。偏微分方程是分析波动、二维受力分析等常见的方程了。如果你要写论文,可以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应用:1 牛顿定律分析2 波动分析
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导语: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我整理了研究生毕业论文提纲模板,欢迎参考借鉴!
第1章 绪论
课题研究背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伸缩臂参数化建模
伸缩臂的结构特点
伸缩臂三维实体建模
第3章 伸缩臂、转臂的强度校核
工况一伸缩臂伸出4节
验算第四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第三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第二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第一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转臂的强度
工况二伸缩臂伸出3节
验算第三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第二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第一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转臂强度
工况三伸缩臂伸出2节
验算第二伸缩臂危险截面的强度
验算第一伸缩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转臂强度
工况四伸缩臂伸出1节
验算危险截面D的强度
验算基本臂危险截面强度
验算转臂强度
工况五伸缩臂全部缩回
验算基本臂强度
验算转臂强度
第4章 伸缩臂、转臂的静力学分析与实验
各工况下伸缩臂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工况1(伸缩臂全部伸出)分析
工况2(伸出三节伸缩臂)分析
工况3(伸出两节伸缩臂)分析
工况4(伸出一节伸缩臂)分析
工况5(伸缩臂全缩回)分析
各工况下转臂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转臂简化图形
材料定义和边界条件设置
网格划分和单元选取
计算结果分析
伸缩臂的静力学实验
静力学实验的目的'
试验方案
试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试验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对比分析
第5章 伸缩臂疲劳寿命评估与动态性能分析
评估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伸缩臂疲劳寿命的评估
疲劳寿命评估的基本方法
伸缩臂的疲劳载荷谱
伸缩臂材料的疲劳特性
伸缩臂疲劳寿命的估算结果
伸缩臂结构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的目的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伸缩臂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
第6章 结论
本文结论
本文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对SQ200ZB4起重机伸缩臂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并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完成了对起重机伸缩臂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和疲劳寿命值的估测,现将全文的工作总结如下:
(1)起重机整机中单独提取伸缩臂结构,在参数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利用PRO/E软件绘制了伸缩臂的三维实体模型。
(2)采用经验公式,对伸缩臂各工况危险截面的应力值进行计算和校核,以验证SQ200ZB4随车起重机伸缩臂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基于接触算法,将伸缩臂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与仿真软件里,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加载约束类型和工作载荷,生成伸缩臂各工况的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并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的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验证了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合理性。
(4)借助动力学分析软件对起重机各工况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生成伸缩臂的疲劳载荷谱,并修正了其平均应力等寿命曲线。基于名义应力法和线性累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利用伸缩臂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对其疲劳寿命进行了估测。对编制SQ200ZB4随车起重机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工艺文件提供参考。
(5)根据动力学模态分析的相关算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取伸缩臂前四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分析,能够为伸缩臂结构的优化改进提供科学的指导,以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
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SQ200ZB4随车起重机伸缩臂结构的动静态力学特性和疲劳失效规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起重机类产品数字样机的建立提供理论指导,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然而,在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针对大变形和各臂之间接触摩擦问题,不能采用线性有限元法进行分析,随之引发诸如解的稳定性、收敛性及收敛率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工程力学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梁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 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梁的强度及挠度的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的论文《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 ,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的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的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墨翟就在《墨经》中叙述过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的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欧拉提出了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式。物体流变学是研究较广义的力学运动的一个新学科。1929年,美国的宾厄姆倡议设立流变学学会,这门学科才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研究方法 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与计算两个方面。但两者往往是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实验研究 工程力学包括实验力学,结构检验,结构试验分析。模型试验分部分模型和整体模型试验。结构的现场测试包括结构构件的试验及整体结构的试验。实验研究是验证和发展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结构的现场测试还有其他的目的: ①验证结构的机能与安全性是否符合结构的计划、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②对结构在使用阶段中的健全性的鉴定,并得到维修及加固的资料。理论分析与计算 结构理论分析的步骤是首先确定计算模型,然后选择计算方法。 土力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其形成以及发展的初期,泰尔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岩体力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题学术讨沦,其后并已由对具有不连续面的硬岩性质的研究扩展到对软岩性质的研究。岩体力学是以工程力学与工程地质学两门学科的融合而发展的。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半期,连续体力学的特点是研究各个物体的性质,如梁的刚度与强度,柱的稳定性,变形与力的关系,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这一时期的连续体力学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研究物体的各种性质。它是由质点力学的定律推广到连续体力学的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现一些矛盾。 于是基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物理学的进展 ,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理性力学。1945年,赖纳提出了关于粘性流体分析的论文,1948年,里夫林提出了关于弹性固体分析的论文,逐步奠定了所谓理性连续体力学的新体系。 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进步,工程学家也同力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对工程力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如在桁架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国的桥梁工程师惠普尔才发表了正确的桁架分析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新型材料的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和现代数学的应用等,促使工程力学日新月异地发展。 质点、质点系及刚体力学是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固体,其大小及形状是固定的,不因外来作用而改变,即质点系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绝对不变的。理论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定律,它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的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等。尤其是前三门力学在土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广泛,习惯上把这三门学科统称为建筑力学,以表示这是一门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各种作用对各种形式的土木建筑物的影响的学科。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即计算力学。计算力学又分为基础计算力学及工程计算力学两个分支 ,后者应用于建筑力学时,它的四大支柱是建筑力学、离散化技术、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其任务是利用离散化技术和工程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和结构分析图像显示等。 如按使结构产生反应的作用性质分类,工程力学的许多分支都可以 再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例如结构静力学与结构动力学,后者主要包括:结构振动理论、波动力学、结构动力稳定性理论。由于施加在结构上的外力几乎都是随机的,而材料强度在本质上也具有非确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概率统计理论在工程力学上的应用愈益广泛和深入,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分支和方法,如可靠性力学、概率有限元法等。编辑本段《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土木系承办的以工程应用为特点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报导力学在工程及结构中的应用,刊登力学在科研、设计、施工、教学和生产方面具有学术水平、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包括力学在土木建筑、水工港工、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海造船、航空航天、矿山冶金、机械化工、国防军工、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工程中的应用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是力学刊物中专业覆盖面最宽、行业涉及面最广的期刊之一。《工程力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土木系 出版单位:《工程力学》杂志社[1] 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750 国内统一刊号:CN11-2595/O3 国际刊名代码:(CODEN)GOLIEB 性质及等级:EI全刊收录的一级学会主办的O3力学类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在各类科技期刊排名中,载文量、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位居前列。其中1999年在力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一位,2002年名列第二 年期数:月刊。每年另有两期正规增刊(审批、Ei收录) 印张及版面:16个印张256页,大16K双栏 邮发代号:82-862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 作 者: 宋本超,卞西文 主编《工程力学》 出 版 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2]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118063950 定价:¥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编写。本书共20章,由静力学、材料力学以及运动学与动力学三部分组成。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简单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等内容,主要研究受力分析和刚体的平衡问题,是材料力学的基础。材料力学部分包括轴向拉伸或压缩、扭转、剪切与挤压、弯曲变形、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等内容。运动学与动力学部分包括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运动合成、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基础、动能定理以及动静法等内容。为了便于学习,每章后面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教材。各院校也可以根据学时的安排和专业需要选讲部分内容。目录 第一篇 静力学 引言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刚体的概念 力的概念 集中力与均布载荷 力系 平衡 静力学公理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三)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公理四) 约束和约束反力 约束相关概念 常见的约束类型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简单力系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合力矩定理 平面力偶理论 力偶的概念 力偶的性质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平面任意力系 力的平移定理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及物体系统的平衡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物体系统的平衡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空间力系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力对轴的矩 力对轴之矩 合力矩定理 空间力系的平衡及其应用 空间力系的简化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解法 重心与形心 物体的重心 平面图形的形心 用组合法确定平面组合图形的形心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引言 第5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6章 剪切与挤压 第7章 圆轴扭转 第8章 弯曲内力 第9章 弯曲应力 第10章 弯曲变形 第11章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第12章 组合变形 第13章 压杆稳定 第三篇 运动学与动力学 引言 第14章 点的运动 第15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 第16章 点的合成运动 第17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18章 质点和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9章 动能定理 第20章 动静法 附录Ⅰ 常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Ⅱ 型钢表 附录Ⅲ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书 名: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作 者:赵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111266075 开本: 16开 定价: 元内容简介 本教材适用于工科非机类各专业本科生,机械类各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生,机类各专业专科生,参考学时40-90学时。学时安排可分为三种:少学时(40学时)讲授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平衡方程、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强度设计和压杆稳定设计;中学时(65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全部内容;多学时(90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力学全部内容。 本教材内容编排以够用为度,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注重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全部插图具有三维效果。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每章配有附录,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小结;选择典型问题进行讨论、讲解;总结解题方法;设置思考题供学生学习。为降低学生购书成本,此部分附于随书光盘中。图书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 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力矩的计算 第三节 力偶的计算 第四节 约束与约束力 第五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第二节 平面力偶系的简化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三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二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三节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第四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四章 重心及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一节 物体的重心坐标公式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篇 材料学 第五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变形固体的概念 第二节 杆件的内力和应力 第三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应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六章 杆件的内力和内力图 第一节 直杆轴向拉伸(压缩)时的轴力与轴力图 第二节 轴扭转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第三节 梁弯曲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七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第一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设计 第二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变形 第三节 拉(压)杆超静定问题 第四节 材料受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八章 剪切挤压实用计算 第一节 剪切与挤压 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九章 圆轴的扭转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 第一节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第二节 圆轴扭转强度设计 第三节 圆轴扭转变形与相对扭转角 第四节 扭转时圆轴的剐度设计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十章 梁的强度 第一节 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 第三篇 运动力学 附录 参考文献 [3]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 武昭晖 张淑娟 葛序风 主编 16开 2008年8月出版 定价:元 ISBN 978-7-301-13653-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3篇12章,第1篇为静力学部分,第2篇为材料力学部分,第3篇为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 本书文字简明,内容精练,简化理论推导,注重理论应用。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60~70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目录 第1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 受力分析 第2章 平面力系 第3章 空间力系 第2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5章 剪切与挤压 第6章 圆轴扭转 第7章 平面弯曲 第8 章 强度理论与组合 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第3篇 运动学和动力学 第9章 点的运动 第10章 刚体的运动 第11章 动能定理 第12章 动静法编辑本段相关院校 很多理工科学校都开设工程力学这个专业。 研究生专业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是(排名依据中国研究生院分专业排名): 1、大连理工大学 2、上海交通大学 3、同济大学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哈尔滨工业大学 6、清华大学 7、北京理工大学 8、浙江大学 9、西安交通大学 10、重庆大学
您可以去这里看看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均属于会计学科的分支,在 企业管理 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财务会计发展趋势研究 》
一、财务会计发展现状
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特征是:国家治理法制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产业转型升级化,市场竞争品牌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企业内控系统化,会计管理精细化,财务数据真实化,创新驱动主流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变革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才能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才能适应经济市场政府调控的需要,才能适应改革创新创造的需要。财政部1992年11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993年7月1日实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又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开启了新中国财务会计变革的新浪潮,使我国的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准则直接接轨,直到实质性趋同。财务会计的记账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方法 采用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财政部于1995年12月15日又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与市场经济协同的会计模式,财务会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经济活动实行全方位、全责任、全过程的核算与监督。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导引下,在贯彻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过程中,从2006年12月开始,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具体准则41项多。
1999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一时期,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全面规范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随着会计电算化向各行各业的迈进,大部分账务核算由计算机来完成,极大地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地提升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分析、调节、监督、控制、决策、预测的管理水平。
二、财务会计前沿态势
现代社会是网络化、知识化、科学化、数字化、创新化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步提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会计电算化核算替代了会计手工核算,实现了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一次革新,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会计信息化提升了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二次革新,使会计工作由规范化提升到精细化。会计网络信息化延伸了会计信息化,它将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三次革新,也是会计发展的新态势。会计网络信息化是会计、网络、信息三位一体的融合,是会计发展史上又一次变革创新。由此必将引发对会计方法体系的重新整合,对会计 教育 与会计实务操作的变革,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必将引起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的一系列深度变化。
三、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会计从学科上划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从本质上区分,分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会计未来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一)会计核算向电子化发展。会计核算由计算机核算系统依照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处理完成。从原始凭证确认输入、记账凭证审核填制、会计账簿平行登记、费用分配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结账对账、精确编制会计报表都由系统来执行。计算机系统处理的集中性、自动性,全程清除了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手工会计核算将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与外部往来的结算(如各种发票、税票、结算单据等)均以电子货币进行。会计信息载体的改变,社会共享程度的提高,使传统职权分割的控制将消失。
(二)会计信息向开放化发展。会计信息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披露。基于全球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并且与外界系统相联结。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可根据授权直接调阅会计资料、获取数据信息,使会计信息的空间扩大、数据开放,由微观数据扩展到宏观数据运作,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同时,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三)会计人员向高智能发展。会计工作重要的是核算资金运动,分析经济数据,管理资金运营,控制经济活动, 报告 会计信息。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运行系统与经济运行主体相融合。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高智能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深厚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知识,掌握经济、管理、法规知识,熟悉 网络技术 ,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业务核算流程。对会计数据有精准的计算能力,对繁杂业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对会计信息有超强的梳理分析能力,做到信息分析有深度,资金控制有适度,预测决策有高度。
(四)会计服务向真诚化发展。会计服务单位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封锁线,是投资者维护权益的合法途径。真诚守信是会计行业的生存法则,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机构,完善经营管理,加强真诚建设,提升服务意识,营造公正氛围,驱动信息公开。
(五)会计确认向无形化扩张。企业资本核算向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扩展,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化,会计报告内容表外承载过多向表内回流,开创出新的财务报告模式。
(六)会计教育向实用化发展。将会计教学放到会计实务实习基地,设置完整的供产销工艺流程,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之中,创建系统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外部环境,理论传授与实务操作适时对接,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对接现场会计业务。
(七)会计管理向多元化发展。会计网络信息系统本身固有核算、归纳、分析、控制、管理职能,在 财务管理 人员的参与下极大地提升了决策和预测功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再度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稳步推进,加快了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移,由常规化向创新化的转移。会计管理多元化,一是获取会计信息多元化。在互联网基础上,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数据、图像、语音信息;二是梳理会计信息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计算、分类、汇总、分析、决策和预测;三是披露会计信息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能够全面覆盖信息需求者的个性需要。总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能量信息超载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时代,必然要求会计技术适应科技发展和企业形态的发展需求。财务会计的革新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将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快速实现电子商务化、功能多样化、权利扁平化和管理信息化,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应对企业未来面对的复杂形势,紧跟国际潮流,将我国的财务会计发展推向最前沿。
作者:杨勇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勇.略论财务会计的前沿态势[J].河南社会科学,.
[2]黄小晏.论网络时代会计系统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
[3]刘宇,王燕.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
《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关系研究 》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它是仅仅局限在对资本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太注重企业实际经济管理,大多数忽略了这些因素的协调和管理决策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成长,新会计制度逐渐完善,会计实体识别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是金融资本为主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管理是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远远超出了物质的管理的范围,应结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沟通和循环显示产权流动的经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管理;资本模式;传统会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从服务对象,影响行为,时间跨度,会计主体,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精度等信息的特点都存在着不同的,但它们之间有着不能被忽略的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象一般都是相同的,即企业管理活动,和收发消息,两者之间的分工不同,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所不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强调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管理活动及其信息等空间的一部分,强调特殊的经济活动和其信息的选择和财务会计强调过去和使经济活动及其信息。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空间着重于整个企业活动和消息;另一方面,大量的原始数据是大致相同的,经常直接引用材料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研究和一个帐户报表等。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织体系、管理学理论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本质上说,管理会计还是一种经济管理信息体系,它是科学会计的一种领略的边沿。归纳会计成长的产品,源于财务会计其余有关联的部分的有机实质与成长,同时也会计是的一种首要的特质,是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比方,在管理会计用货币计量的多种综合测量仪器的发展。单一货币计量使会计的刚性、片面、单一,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管理会计、及其材料数量和数量的要求,作为会计信息被列为会计信息的职工人数和劳动成本更为全面和直观。
1.不同的会计科目。管理会计主要负责本单位内的企业领导作为主体。更强调人力集中管理的行为,也为企业,财务会计往往只有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管理会计责任主体才会更形象。
2.基本功能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部分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效劳服务;不接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限制和管束,使用的各种方法多样,工序少,从企业经管的方面来接收消息,负责主要的制定工作目标,节制活动的主要责任。重视过程的管理服务,结果影响内部各个职员的心态和行动的所有方面,按照企业的业务目标和努力工作,面向企业的功能,主要进行推理、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功能,推行履行企业之间的各个职责,属于“新型的会计”。金融和会计工作部分的关键是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方式和过程都是一定的,使用一致的财务会计系统和原理,主要为股东、债权人和债务人,政府主管部门,履行反映、报告功能的业务结果和财务状况,属于“新类型的会计报告”。
3.信息的特点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信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期;而大多数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过去时态。这些过去时态的管理会计是不一致的格式,不是恒定的报告日期和不向公众开放的内部报告信息的媒介,而对于公共信息的提供者财务会计来说,媒介是在恒定的格式和报告财务报表的日期。管理会计在公司内部经管部门供给定量消息,同时也频繁利用非价格单位,企业职工在车间等单位的价格能成为管理会计的目标,企业物流部门它们则是价格单位,但也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此外,据一些单位的需要,供应的定性和固定,有一个选择,不坚持准确计算程度的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外国企业利益集团为度量单位提供资金,并使信息系统,满足全面、持续、全面、真实、准确,法律原则和要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可行性
虽然有一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无论从实用的角度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两者的结合将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的新趋势。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监督和检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操作的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和汇总,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其他,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会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在识别的过程中,测量、报告和分析,管理会计的监管和控制功能总是扮演自己的角色,所以他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传统财务会计的重要功能外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会计模式是传统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更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性能。这都是沿着两个服务之间的权益相关的鸽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克制,这正是因为两者的结合,这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持续发展。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结果两人为了实现企业的价格上涨。如果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信息在改革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要求应该全面考虑,并逐步扩大信息字段;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凭证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融合性运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虽然规范基础上,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有所差别和变化,但由于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一致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没有严格区分,并遵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组合边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一致性,在真正的工作综合运用将越来越多,两者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竞争在市场上继续加强,加强企业成长和面临的考验单位领导愿景,审时度势,管理效益,将继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反映在会计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合同管理系统,在过去的时代里,单位的合同管理系统从有到无,逐步提高并慢慢完善。合同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手段来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理论上来说,属于管理会计的功能区域。但是因为没有单独设置职位的管理会计,但是它的具体工作是来实现财务会计及其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依赖于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订、付款和恢复销售佣金的计算,通过合同管理,可以实时响应的状态实施合同,支付逾期的跟踪和管理等减少退出流通的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能分开了,主要在以下方面:
1.两个都具备控制和评价的功能。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会计、金融会计监督,它的本质是实践和企业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成本审计、检查,主要是企业审计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目标,成本预算是一致的,如果在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异,找出问题,并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和管理会计的控制依赖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企业资源成本控制和企业员工。在这一点上,它本质上是一样的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
2.二者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计划在未来提供可行的助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从不同的方面,但最重要的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信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备案书和报告的准备。虽然两个分支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但他们的最基本的信息来源不能脱离这些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他们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样的。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财务会计供给的历史性资金、成本、利润等有关指标,是按照管理会计进行长、短期策略进行分析的;而管理会计所确定的计划,又是财务会计进行日常核算的指标。他们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是一致的,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指标体系更应该共同实行才能实现合理的监管和管理。
4.两者在方法上互相借鉴。管理会计的方法主要是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考核;财务会计的方法主要是核算、分析和考查。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核算、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财务会计则利用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简化会计核算,加强会计分析和考查,提供会计资料信息。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同的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同特性。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前提,无论是企业内部经营者,还是企业外界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对所需的信息都要求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的主要表现
1.会计的目的。财务会计是财务状况的财务信息,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报表中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情况及其为其准备。财务会计是当代公司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性工作,经过一系列会计程序,供给策略有管用的消息,并热情参加经管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在一个合理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合理成长。
2.会计的关键。财务会计价值反映在过去,简单的供应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价值的积极使用财务会计信息和相关信息,预测、决策、考核、控制、评估。
3.会计凭证。财务会计必须遵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受管理者的需要的相关理论,有效控制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
4.会计对象。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会计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的信息包括财务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整体性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管理会计主要的内部责任中心为会计对象,每日生产业绩和成果进行制约和评价的结果,但也认真考虑整个企业全面发展的科学性的战略和计划之间的密切协调和整体平衡。
5.会计程序。财务会计程序是相对一定的,凭证帐户报表的格式制定都是有一定的规格制度,会计管理会计过程不是常数,选择的自由性,一般情况下牵扯到填写证书和复式记账的等等问题,报告没有一定的格式标准,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划定的管理法规的需要而制定的。
6.会计策略。财务会计在一定时间之内,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相同的会计决策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计算简单的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使用各种会计决策,提出不同的选项,核计算大多数应用程序操作的研究学习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来确定最优方案。
7.会计要求。财务会计是非常准确的会计,管理会计则不需要那么的准确,一般情况下只要求近似值,同时也是要强调及时性。
8.编制时期。财务会计需要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的准备;管理会计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不需要而制定的会计报表。
六、财务会计区别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财务会计一定要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合法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其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这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这是由一个特定的对象和财务会计的目从而定夺的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识别、测量和反应经济关系的资本流动,应该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进行,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受亏损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均衡。
2.财务会计实施严格的证据制度。因为每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和人民的实际利益是紧密相关的,只有严格的凭证制度的实施,以确保经济业务流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防止所有损害企业财产,以确保企业财产的没有损失并且良好的完成。
3.财务会计实施会计方法的设置。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参与经济的纠纷,这是自然的高度重视金融和会计工作质量,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以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易于检查和监督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要求和塑造会计模型。
4.会计决策是相对固定的,缺乏灵活性。会计决策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会计的结果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影响那些负责会计决策的人可能会影响某些利益,或改变会计政策,寻求利益相关者,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会计准则都具有相关性规定,财务会计选择策略,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有需要改变会计政策变化,一般需要在会计报表发表声明。
七、结语
通过上面的得知。财务会计重视核算职能,管理会计重视管理和决策等职能。财务会计重要的是为外部长处相关供给主体执行和实现经济责任的讯息的办事,所以说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委托人务为其提供加强经济管理、提升全面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信息的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总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无论是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52-54.
[2]徐玉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会计研究,2002,08:50-53.
[3]张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24-25.
有关财务会计发展趋势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财务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6. 浅谈财务会计相关毕业论文
骚年 自己算吧!一、偿债能力分析(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3.己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二.营运能力分析(一)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劳动效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2)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2.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3.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三.盈利能力分析(一)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1.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2.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5.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百者权益×100%(二)社会贡献能力的分析1.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2.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四.发展能力分析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100%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3.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4.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汽车的轮胎与地面存在一个摩擦力,当汽车正常行使时,这个摩擦为静摩擦;飘移就是要使这种摩擦变为动摩擦,也就是我们说的使轮胎突破抓地力;这时车手在车“失控”时使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滑行。
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工程力学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梁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 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梁的强度及挠度的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的论文《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 ,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的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的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墨翟就在《墨经》中叙述过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的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欧拉提出了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式。物体流变学是研究较广义的力学运动的一个新学科。1929年,美国的宾厄姆倡议设立流变学学会,这门学科才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研究方法 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与计算两个方面。但两者往往是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实验研究 工程力学包括实验力学,结构检验,结构试验分析。模型试验分部分模型和整体模型试验。结构的现场测试包括结构构件的试验及整体结构的试验。实验研究是验证和发展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结构的现场测试还有其他的目的: ①验证结构的机能与安全性是否符合结构的计划、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②对结构在使用阶段中的健全性的鉴定,并得到维修及加固的资料。理论分析与计算 结构理论分析的步骤是首先确定计算模型,然后选择计算方法。 土力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其形成以及发展的初期,泰尔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岩体力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题学术讨沦,其后并已由对具有不连续面的硬岩性质的研究扩展到对软岩性质的研究。岩体力学是以工程力学与工程地质学两门学科的融合而发展的。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半期,连续体力学的特点是研究各个物体的性质,如梁的刚度与强度,柱的稳定性,变形与力的关系,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这一时期的连续体力学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研究物体的各种性质。它是由质点力学的定律推广到连续体力学的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现一些矛盾。 于是基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物理学的进展 ,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理性力学。1945年,赖纳提出了关于粘性流体分析的论文,1948年,里夫林提出了关于弹性固体分析的论文,逐步奠定了所谓理性连续体力学的新体系。 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进步,工程学家也同力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对工程力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如在桁架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国的桥梁工程师惠普尔才发表了正确的桁架分析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新型材料的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和现代数学的应用等,促使工程力学日新月异地发展。 质点、质点系及刚体力学是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固体,其大小及形状是固定的,不因外来作用而改变,即质点系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绝对不变的。理论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定律,它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的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等。尤其是前三门力学在土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广泛,习惯上把这三门学科统称为建筑力学,以表示这是一门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各种作用对各种形式的土木建筑物的影响的学科。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即计算力学。计算力学又分为基础计算力学及工程计算力学两个分支 ,后者应用于建筑力学时,它的四大支柱是建筑力学、离散化技术、数值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其任务是利用离散化技术和工程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和结构分析图像显示等。 如按使结构产生反应的作用性质分类,工程力学的许多分支都可以 再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例如结构静力学与结构动力学,后者主要包括:结构振动理论、波动力学、结构动力稳定性理论。由于施加在结构上的外力几乎都是随机的,而材料强度在本质上也具有非确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概率统计理论在工程力学上的应用愈益广泛和深入,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分支和方法,如可靠性力学、概率有限元法等。编辑本段《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土木系承办的以工程应用为特点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报导力学在工程及结构中的应用,刊登力学在科研、设计、施工、教学和生产方面具有学术水平、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包括力学在土木建筑、水工港工、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海造船、航空航天、矿山冶金、机械化工、国防军工、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工程中的应用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是力学刊物中专业覆盖面最宽、行业涉及面最广的期刊之一。《工程力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土木系 出版单位:《工程力学》杂志社[1] 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0-4750 国内统一刊号:CN11-2595/O3 国际刊名代码:(CODEN)GOLIEB 性质及等级:EI全刊收录的一级学会主办的O3力学类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在各类科技期刊排名中,载文量、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位居前列。其中1999年在力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一位,2002年名列第二 年期数:月刊。每年另有两期正规增刊(审批、Ei收录) 印张及版面:16个印张256页,大16K双栏 邮发代号:82-862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 作 者: 宋本超,卞西文 主编《工程力学》 出 版 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2]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118063950 定价:¥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编写。本书共20章,由静力学、材料力学以及运动学与动力学三部分组成。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简单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等内容,主要研究受力分析和刚体的平衡问题,是材料力学的基础。材料力学部分包括轴向拉伸或压缩、扭转、剪切与挤压、弯曲变形、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等内容。运动学与动力学部分包括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运动合成、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基础、动能定理以及动静法等内容。为了便于学习,每章后面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教材。各院校也可以根据学时的安排和专业需要选讲部分内容。目录 第一篇 静力学 引言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刚体的概念 力的概念 集中力与均布载荷 力系 平衡 静力学公理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三)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公理四) 约束和约束反力 约束相关概念 常见的约束类型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简单力系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合力矩定理 平面力偶理论 力偶的概念 力偶的性质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平面任意力系 力的平移定理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及物体系统的平衡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物体系统的平衡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空间力系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 力对轴的矩 力对轴之矩 合力矩定理 空间力系的平衡及其应用 空间力系的简化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解法 重心与形心 物体的重心 平面图形的形心 用组合法确定平面组合图形的形心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引言 第5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6章 剪切与挤压 第7章 圆轴扭转 第8章 弯曲内力 第9章 弯曲应力 第10章 弯曲变形 第11章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第12章 组合变形 第13章 压杆稳定 第三篇 运动学与动力学 引言 第14章 点的运动 第15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 第16章 点的合成运动 第17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18章 质点和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9章 动能定理 第20章 动静法 附录Ⅰ 常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Ⅱ 型钢表 附录Ⅲ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书 名: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作 者:赵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111266075 开本: 16开 定价: 元内容简介 本教材适用于工科非机类各专业本科生,机械类各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生,机类各专业专科生,参考学时40-90学时。学时安排可分为三种:少学时(40学时)讲授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平衡方程、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强度设计和压杆稳定设计;中学时(65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全部内容;多学时(90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力学全部内容。 本教材内容编排以够用为度,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注重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全部插图具有三维效果。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每章配有附录,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小结;选择典型问题进行讨论、讲解;总结解题方法;设置思考题供学生学习。为降低学生购书成本,此部分附于随书光盘中。图书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 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力矩的计算 第三节 力偶的计算 第四节 约束与约束力 第五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第二节 平面力偶系的简化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三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二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三节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第四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四章 重心及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一节 物体的重心坐标公式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篇 材料学 第五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变形固体的概念 第二节 杆件的内力和应力 第三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应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六章 杆件的内力和内力图 第一节 直杆轴向拉伸(压缩)时的轴力与轴力图 第二节 轴扭转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第三节 梁弯曲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七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第一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设计 第二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变形 第三节 拉(压)杆超静定问题 第四节 材料受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八章 剪切挤压实用计算 第一节 剪切与挤压 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九章 圆轴的扭转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 第一节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第二节 圆轴扭转强度设计 第三节 圆轴扭转变形与相对扭转角 第四节 扭转时圆轴的剐度设计 习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十章 梁的强度 第一节 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 第三篇 运动力学 附录 参考文献 [3]编辑本段《工程力学》资料 《工程力学》 武昭晖 张淑娟 葛序风 主编 16开 2008年8月出版 定价:元 ISBN 978-7-301-13653-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3篇12章,第1篇为静力学部分,第2篇为材料力学部分,第3篇为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 本书文字简明,内容精练,简化理论推导,注重理论应用。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60~70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目录 第1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 受力分析 第2章 平面力系 第3章 空间力系 第2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5章 剪切与挤压 第6章 圆轴扭转 第7章 平面弯曲 第8 章 强度理论与组合 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第3篇 运动学和动力学 第9章 点的运动 第10章 刚体的运动 第11章 动能定理 第12章 动静法编辑本段相关院校 很多理工科学校都开设工程力学这个专业。 研究生专业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是(排名依据中国研究生院分专业排名): 1、大连理工大学 2、上海交通大学 3、同济大学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哈尔滨工业大学 6、清华大学 7、北京理工大学 8、浙江大学 9、西安交通大学 10、重庆大学
汽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即为漂移。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垂直运动方向的向心力,在转弯刹车的过程中,车正是做圆周运动,而它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了向心力,当转弯时的速度特别大时,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漂移现象。
我就简单解释一下语言组织能力不行献丑了呵呵漂移从运动学的角度上讲就是赛车做圆周运动的同时赛车自身又做了微小的旋转运动当然是旋转的角度非常小使得赛车保持最佳的出弯角度两种运动导致漂移现象产生力学角度就是赛车转弯时所受的离心力和轮胎与路面产生的横向摩擦力两种力的作用结果
晕死。。。这样也可以啊..........我当初写这论文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来,来个公告呀。哈...天明,你太有才了。
企业负债分付息负债及无息负债,付息负债要考虑资金利率、期限、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付息负债的期限、利率、品种等。无息负债主要是一些应付款项,还要结合资金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 单纯的分析偿债能力有失片面,还要结合企业的内外部情况综合考虑。
1,个人觉得这个话题太大了,不好操作。 首先,你从哪里收集和整理真实可靠的数据 其次,我们必须花大量时间分析统计数据来形成论点 第三,投资银行已经在这么做了。如果你再做一次,就不会像其他人那样专业了 。2,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资产偿还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是否具备支付现金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静态来说,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来说,就是用企业资产和业务流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拓展资料:一、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到期债务能否及时偿还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偿付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风险,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二、根据现行国家财税制度的规定,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可用于偿还贷款的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以及其他偿还资金来源。 用于偿还贷款的利润一般为提取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的未分配利润。股份制企业如需向股东分红,应将分配给投资者和投资者的利润从未分配利润中扣除,再用于偿还贷款。三、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率或负债经营比,是指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将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用于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性。这个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从两个方面入手、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长期、短期)的主要指标及判断:1)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企业负债总额/企业资产总额考察企业长期债务趋势,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晴雨表2)所有者权益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反映债权人和所有者提供资金的比例,反映经营资金是否靠举债取得3)现金流入量对负债总额比率=销售收入(或营运资金)/负债总额它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结合全面判断企业偿债能力大小4)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考察企业自有资本的偿债能力5)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考察企业资产流动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6)速动比率(酸性试验比率)=速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判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7)货币资金比率=货币资金合计/流动负债合计反映货币资金占流动负债比重,比值越大,表明偿债能力越强8)营运资金与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考察企业一定时期营运资金负担企业债务的情况9)即付比率=(现金+银行存款)/(流动负债-预收款项-预提费用-远期借款)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用货币资金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大小1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考察企业有形净资产支付债务的能力11)固定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考察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由所有者提供的情况12)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息/支付利息额考察企业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反映利息的保障倍数
(一)异常特征的描述
对于一幅重力异常图,首先要注意观察异常的特征。在平面等值线图上,异常特征主要是指区域性异常的走向及其变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异常变化的幅度有多大;区域性重力梯级带的方向、延伸长度、平均水平梯度和最大水平梯度值等。对局部异常来说,主要指的是异常的弯曲和圈闭情况,对圈闭状异常应描述其基本形状,如等轴状、长轴状或狭长带状;是重力高还是重力低;重力高、低的分布特点;异常的走向(指长轴方向)及其变化;异常的幅值大小及其变化等。在综合分析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基本特征后,有可能根据异常特征的不同将工区划分成若干小区,以供下一步作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在重力异常剖面图上,应注意异常曲线上升或下降的规律,异常曲线幅值的大小,区域异常的大致形态与平均变化率,局部异常极大值或极小值的幅度、所在位置等。
(二)典型局部重力异常的可能解释
由于不同的地质因素往往会在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上或剖面图上引起相似的异常特征,因此根据某一局部异常来判定它是由什么地质因素引起,常常是不容易的。为此,有必要结合地质资料或其他物探解释成果进行综合解释。下面仅叙述常见的几种局部异常与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的对应关系,供作地质解释时参考。
1.等轴状重力高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接近圆形,异常值中心部分高,四周低,有极大值点。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正值的均匀球体,铅直圆柱体,水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的铅直棱柱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囊状、巢状、透镜体状的致密金属矿体,如铬铁矿、铁矿、铜矿等;中基性岩浆(密度较高)的侵入体,形成岩株状,穿插在较低密度的岩体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穹窿、短轴背斜等;松散沉积物下面的基岩(密度较高)局部隆起;低密度岩层形成的向斜或凹陷内充填了高密度的岩体,如砾石等。
2.等轴状重力低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近于圆形,异常值中心低,四周高,有极小值点。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负的均匀球体,铅直圆柱体,水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的铅直棱柱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岩丘构造或盆地中岩层加厚的地段;酸性岩浆(密度较低)侵入体,侵入在密度较高的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短轴向斜;古老岩系地层中存在巨大的溶洞;新生界松散沉积物的局部加厚地段。
3.条带状重力高(重力高带)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延伸很大或闭合成条带状,等值线的中心高,两侧低,存在极大值线。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正的水平圆柱体、棱柱体和脉状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高密度岩性带或金属矿带;中基性侵入岩形成的岩墙或岩脉穿插在较低密度的岩石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长轴背斜、长桓、地下的古潜山带、地垒等;地下的古河道为高密度的砾石所充填。
4.条带状重力低(重力低带)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延伸很大,或闭合成条带状,等值线的值中心低,两侧高,存在极小值线。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负的水平圆柱体,棱柱体和脉状体等。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低密度的岩性带,或非金属矿带;酸性侵入体形成的岩墙或岩脉穿插在较高密度的岩石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长轴向斜、地堑等;充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的地下河床。
5.重力梯级带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密集,异常值向某个方向单调上升或下降。
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垂直或倾斜台阶。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垂直或倾斜断层、断裂带、破碎带;具有不同密度的岩体的陡直接触带;地层的扭曲。
(三)断裂构造在平面等值线图上的识别
实测重力异常图中断裂引起的异常特征,比上述重力梯级带部分要复杂得多。图2-9-1表示在重力异常图中指示断裂构造存在的一些标志。
呃,这怎么么看怎么样地理啊,怎么是物理勘探呢? 可以偷懒,做第一个么“板块漂移的证据”不?其实第二个“海底扩张的地球论据”就是印证板块漂移学说的重要证据。所以,第一个题目包含第二个题。 我大学肄业的,没写过毕业论文。暂时只能提供证据了—— 一、大陆岸线的相似性。 南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褶皱系的延续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 二、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 三、化石相同。在南方诸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具舌羊赤植物群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诸大陆与印度过去是一个整体。 板块构造学说立论于海洋之中,因此板块构造的证据主要就在海洋之中,也就是海底扩张的地球证据。 一、海岭(洋中脊或海底山脉) 海岭最先是辅设横跨大西洋海底电缆时发现的,也就是“大西洋中脊”。后来也相继在印度洋中部、太平洋东部发现类似的洋脊。到20世纪50年代发现这些大洋中的海岭有首尾相接的状况,具有全球规模。全长达6~8万公里,成为地球上最大、最长的山系。 大西洋中脊全长万余公里,宽度550~900公里,呈“S”状,是由一系列平行的山脉组成。在海岭之中呈巨大的陷谷地形,陷谷是地壳的巨大裂缝所在,也是地壳新生的地方,其中充填着橄揽岩和玄武岩,这就是新生的地壳了。 太平洋海岭,不在洋中央,而是偏东,其形状简单而宽阔、平缓,海岭中间也无裂谷,人常称之为中隆。印度洋中脊和大西洋颇为相似,比较复杂,在中脊处地震活动比较强烈。 海岭是板块构造的证据,就在于它是地壳扩张的产物,因为扩张,壳下岩浆才一次次地沿扩张裂缝喷发而出,形成了新的地壳,即地壳的增生带。在增生时新的岩浆挤老的岩浆,把老的挤向两侧。所以,离海岭中心轴越远,岩石就越老,反之,离中心轴越近,岩石就越新,很有规律性,也具对称性。这是板块构造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二、海沟 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ll034米。海沟的形成,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即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把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也把大陆板块翘起来。 三、岛弧 岛弧也位于海洋与大陆之间,常和海沟结伴而存在。海沟靠近大洋,岛弧靠近大陆。岛弧常首尾相连。岛弧实际上也就是弧形山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构成岛弧的岩石主要为中生代或新生代的基性到酸性系列的火山岩,尤以安山岩居多。所以岛弧也可以说是火山岩带的别称,其所以说它是板块构造的证据,就是岛弧中的火山岩是板块构造活动的产物。 四、转换断层与错断带 所谓转换断层,是海底扩张时,海岭上各段的扩张速度的差异,在差异较大的地方就要错开,这错开之处,就是所谓的转换断层。它横切海岭,起调整扩张能量、维持平衡的作用,是一种张性断层。如果密集存在,就成了错断带或破碎带了。之所以说是板块构造的证据,就因为它是地壳扩张形成海岭时的一种相关产物。 五、海底平顶山 平顶山是由长条状的许多弧山所构成。弧山之顶被海水所削平。山体多为基性火山岩所组成,其顶上也往往有珊瑚礁或薄薄的沉积物所覆盖。平顶山的岩石时代多为中生代或更新的岩石。其所以是平顶的,就是因为海底扩张和洋壳下降,使之沉没于海水之中的缘故。 六、三联点 三条板块边界常相交于一点,这一个交点就叫做板块三联接合点(简称三联点,或称三节点)。了解三联点的特征,分析三联点的稳定性和边界条件,是研究板块边界移动的重要标志,因此,三联点的显示,也是板块构造活动证据之一。 七、古地磁 上世纪50年代后期科学家对太平洋东北部海底试测了磁力强度,所取得的数据绘成磁力强度等值线图,发现磁异常条带的错动,正好和海底的错断带相吻合;其后又有人根据磁测的大量数据,发现了海岭两旁的地磁异常有显著的对称性及岩石年龄的新老和海岭两旁扩张的证据一模一样,因此更印证了海底扩张的板块活动之机制。 八、地震 有人以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勾画出了板块构造的轮廓和用其他方法确定的板块轮廓基本一致。同时还有人发现世界上的深源地震,几乎全部都发生在海沟地带,而且从海沟向大陆方向,地震有从深源向浅源变化的规律。特别是l954年贝尼奥夫教授对许多岛弧上的地震分布和地震深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有一条以45°角向大陆方向倾斜的深源带,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贝尼奥夫带,这个带和板块的俯冲带是一致的。所以,地震也是板块构造的一个有力证据。 九、热流 海底热流值的测定发现基岩时代越老,热流值越小;基岩时代越新,热流值越大。海沟中的热流值一般均小于个H·F·U;在海沟靠近岛弧内侧的热流值又高起来了,则大于个H.F.U单位。种种迹象表明,这也是板块的重要证据之一。 十、重力 板块活动,在重力反应上留下了证据。科学家在地球上选择了43个重力异常区,并划分出11个类型,发现印尼岛弧和大西洋中脊地带都是高重力异常区,而在海洋中,其它地方,一般基本上都是低重力异常带。这些特征也印证了板块活动的存在。 十一、海底沉积 海底沉积物的年龄大小与距离海洋中脊的远近成正比,即远者老,近者新。而且海底沉积物,离中脊越远则厚度越大,也越齐全;而离中脊越近,厚度越薄也越简单。更有趣的是沉积物层序的变化在中脊两旁是对称的。这种现象,是板块活动、海底扩张所形成的。 十二、岩浆岩 海洋中的岩浆主要是玄武岩,且多呈枕状构造。玄武岩之下,就是超基性岩。有人研究海底的112块玄武岩类之后,发现岩石随距离中脊的远近而有规律地变化,这种变化,显然是海底多次扩张所造就的。 十三、蛇绿岩套 超基性岩、辉长岩墙、枕状岩流、燧石层等的组合体。这种复杂而特殊的岩石组合,被认为是一部分洋壳被俯冲到大陆边缘的结果。所以也是板块活动的痕迹。 十四、混杂岩堆积 混杂堆积就是一套由各色各样的硬砂岩、页岩、燧石层、铁镁质岩石等等乱七八糟地搅合在一起。这种岩石成分不同、成岩环境相异、原来相距甚远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被极其混乱地挤搅到一块,是板块碰撞和俯冲的产物。 十五、特殊的变质作用。特殊的变质作用,在海洋中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不同的边界类型,变质作用的特点截然相异,如大洋中脊边缘附近扩张型变质作用是低一中温变质,即沸石相、绿片岩相及角闪石岩相等,称之为洋底变质作用。剪切型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转换断层附近的碎裂岩、糜棱化岩石等之中。挤压型变质,主要在俯冲带中,往往出现双变质带,出现兰片岩等高压矿物及红柱石等高温矿物。如在日本的岛弧横剖面上就有两对双变质带的存在。双变质带,正是板块构造活动中的产物。 十六、超深变质的岩石标志物 这种超深变质的标志物,主要是指柯石英和榴辉岩等。它们都是在地壳以下很深的地方经过超深的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它们为什么能上到地壳上部来,就是由于板块俯冲到地壳以下,甚至可以到700多公里的地方,然后又由板块活动的“传送带”作用把深处的东西带到地壳上部来。这种超深的变质岩矿,是地下深处由板块构造带来的使者,报告了深处的变质等情况。只有板块构造能完成传送带的任务。 十七、现代矿床的生动局面。研究认为,地壳中的一些金属或石油等矿床的形成和板块构造有因果关系。反过来,这些矿床也就充当了板块构造的证据。特别是一些海底深渊矿泉和海底“冒烟”现象,它们都正在不断地进行着造矿作用,形成的矿有铁、铜、铅、锌、镍、钴、锰、铬、铀、汞、金等等。如东太平洋海隆附近、加拉帕戈斯群岛、切列肯半岛、亚丁海、红海及美国迈阿密以东2880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发现了高温喷泉等。均可证明是海底扩张作用的结果。 十八、同一类蚯蚓被分隔在三个地区 这种蚯蚓是一种只有前腿的瞎眼蠕虫,身长米。现分布在北美的下加里福尼亚、南马德雷山后及南端的阿卡普尔科三个地区。美国的帕彭富斯教授运用先进的生化技术分析证实它们均源于同一祖先。是l500万年前在墨西哥东部只有这种蚯蚓,后来北美的下加里福尼亚半岛与大陆断裂,向北移动,又促成大陆上南马德雷山脉的上升,因此,这同一种蚯蚓就被分离在三处了。这也是板块构造运动之生物证据。 十九、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据测量,现今印度板块每年还在以0点几厘米的速度缓缓向北俯冲;同时喜马拉雅山每年也以0点几厘米的速度慢慢地上升。二者如此合拍。故只有用板块构造运动的挤压才能作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好长,但论文就是要靠大量的资料来论证。可惜就是不能上传TXT文件。这是我查的资料,整理了下。 关于探矿的我没资料,只有地质学基础的书。但是冶金工业出版社有相关的书籍,可以去书店看下。希望能有所帮助。
黄永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作者简介:黄永健,男,1973年生,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及重磁资料解释。
摘要 海南岛幅重力异常基本特征是自由空间异常呈现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随着水深加大,异常值增大,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南海海盆)逐渐增高。海南岛幅磁异常基本特征是以负值为主,东部磁异常走向主要为北东和东西向,西部磁异常走向主要为北西向。陆架区为低缓负异常,陆坡区为局部负异常及正负伴生异常,深海盆地为急剧变化的条带状异常,而西沙群岛为局部急剧变化的异常。依据重磁场异常,结合相关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资料对海南岛幅进行合理分区,并初步进行地质因素分析。
关键词 重磁场特征 海南岛幅 特征分区
1 前言
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和综合性的海洋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按国际分幅标准,我国管辖海域划分为16个1:100万区调图幅。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具有较长的海岸线,其周围海域具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展海南岛幅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对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南海油气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基础地质研究、海域划界和国防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海南岛幅的重磁场基本特征,主要依据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重磁勘探资料,以及借鉴前人成果图件。
2 重力异常特征分析
重力异常基本特征
在整个海南岛幅内,重力异常除自由空间异常与海底地形呈正相关、布格异常与海底地形呈负相关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以下明显特征(图1~图2):
1)自由空间异常的变化范围为-60×10-5~30×10-5ms-2,一般呈现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整个区域内正异常的极值点位于图幅南部和东南部的岛屿上,负异常的极值区分布则比较分散。
2)自由空间异常值在海南岛西部陆架区(北部湾、莺歌海盆地)以低幅负值为主,在海南岛东部陆架区(珠江口盆地西部)以低幅的正值为主,在海南岛南部陆架区(琼东南盆地)则为重力高带(正异常带),在陆架外侧的上陆坡区(西沙海槽)为重力低带(负异常带)。陆架区的重力正异常带和上陆坡区的重力负异常带组成正、负重力伴生异常带,这是被动大陆边缘特有的重力异常现象,称为重力边缘效应[1],出现在陆壳和过渡壳地段。在南部的岛礁区主要为局部重力高。空间异常值主要反映地形,与海底起伏成对应关系。
3)与空间异常值相比,布格异常值一般较大,变化幅值也大,异常值在-20×10-5~180×10-5ms-2范围内变化。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随着水深加大,异常值增大,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南海海盆)逐渐增高,与地形之间的“镜像”关系十分明显[2]。
重力异常分区、特征及分析
重力异常分区主要依据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参考滨海及浅海区的布格重力异常,结合相关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资料,将区内重力异常分为陆架宽缓低值异常区、西沙海槽条带状负值异常区、西沙群岛剧变异常区和中央海盆地异常区4个区(图1)。
图1 海南岛幅空间重力异常等值线图
Free gravity anomaly iso1ine map of the northwest of South China Sea
陆架宽缓低值异常区
分布于海南岛西部—东北部的陆架区,该区水深一般小于200m。
空间重力异常呈正、负相间宽缓低值特征(图1),异常值在-30×10-5~30×10-5ms-2之间变化,异常等值线走向与水深等值线走向基本一致。在西部陆架区以负异常为主,局部为正异常,异常值-30×10-5~15×10-5ms-2,局部异常幅值10×10-5~20×10-5ms-2。等值线走向西南部为NNW向,向北逐渐转为NNE向。在海南岛南部—东部陆架区以正异常为主,异常变化范围-10×10-5~30×10-5ms-2,局部异常幅值10×10-5~30×10-5ms-2;海南岛南部陆架区局部异常幅值较大,达30×10-5ms-2,海南岛东部陆架区局部异常幅值较小,小于15×10-5ms-2;等值线走向均为NNE向。
布格重力异常也呈宽缓低值特征(图2),异常值为-20×10-5~25×10-5ms-2,异常等值线走向与水深线走向更加吻合。重力异常仍然是在西部陆架区以负异常为主,中南部—东部陆架区以正异常为主,但局部异常幅值明显减少。
西沙海槽条带状负值异常区
位于西沙海槽海域。该区水深200~2600m。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沿西沙海槽呈条带状分布,为变化较大的负异常区,海槽中部的负异常值最大,异常值变化范围为-50×10-5~0×10-5ms-2。异常等值线走向与海槽水深线走向一致,在海槽西段异常等值线走向为NE,向东(东段)异常等值线走向转为近E-W向。
图2 海南岛幅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
Bouguer anomaly isoline map of the northWest of South China Sea
布格重力异常与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相比,特征变化较大,但并不反映海槽的特征,异常值变化范围为50×10-5~170×10-5ms-2,由西北向东南(深海盆)方向逐渐增大,呈阶梯状变化。
西沙群岛剧变异常区
位于西沙群岛海域。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变化剧烈,异常值在-20×10-5~60×10-5ms-2之间变化。局部异常均为正异常,其形态多呈圆形和椭圆形,与岛礁的形态吻合。异常幅值可达20×10-5~60×10-5ms-2,为本图幅变化最强烈的地区。
布格重力异常呈宽缓变化特征,局部异常不明显,异常幅值小于10×10-5ms-2。
中央海盆地异常区
该区属洋壳重力异常区域。水深大于2500m。
自由空间异常变化宽缓,异常值在-60×10-5~10×10-5ms-2之间变化。局部异常多呈椭圆形,NE走向,以负异常为主,异常幅值为10×10-5~30×10-5ms-2。
布格重力异常均为高正异常,为本图幅异常值最高的地区,异常值达120×10-5~180×10-5ms-2,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呈阶梯状变化。
重力异常因素分析
海底地形、新生代沉积层、新生界侵入岩或基底的花岗岩及莫霍面的起伏是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只是引起异常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南海西北部地形变化较大,西部陆架水深在数十米到200m,往东南为西沙海槽海域,水深200~3000m,接着向南为西沙群岛海域,往东为西沙海槽盆地。水深的变化与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呈负相关,而与布格异常呈正相关。这种相关关系在区内表现特别明显,如大陆架、岛礁、海山区的空间异常较高,布格异常较低;而海盆区的空间重力异常相对较低,布格重力异常随海水深度增大异常值增大。在陆架与陆坡转折带水深200~1500m的西沙海槽区域,地形急剧变化,形成陆架区为正、陆坡区为负的正负伴生的边缘效应异常[3,4]。
海南岛幅内发育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和北部湾等盆地,盆地规模大小不一,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层一般厚数千米。坳陷与隆起之间形成明显的密度差。因此,空间异常在坳陷区表现为低值,而在隆起区表现为高值,这是圈定盆地边界的重要依据。但在沉积层较厚的局部地区具有高重力异常可能与地壳深部高密度物质隆起有关。深部高密度物质引起的重力高效应大于沉积层低密度引起的重力低效应。盆地的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异常相对缓变区,在盆地内部有时有存在局部异常的圈闭。而周边区域多为相对剧变区,同样也存在局部区域的缓变带。莺歌海、琼东南、北部湾盆地有着各自的异常特征,这说明全区地壳物质密度不均一,不同的地区有其各自独特的构造特征。重磁场特征表明,盆地基底相对盆地周边区域主要由密度较大、磁性较强的岩石组成。
海南岛幅内火成岩体较多,尤其在西沙群岛区火成岩更为发育。侵入到新生界的火成岩均引起局部重力高[3]。火成岩体引起局部重力异常的幅值取决于该火成岩体侵入到新生代地层的深浅和规模。
莫霍面的起伏、地壳厚度的大小,是引起区域背景布格重力异常的主要因素。在莫霍面隆起的地区,地壳厚度相对较薄,高密度的上地幔埋深减小,故显示布格重力高;而在莫霍面坳陷的地区,地壳厚度相对增厚,上地幔埋深加大,故显示布格重力低。
3 磁力异常特征分析
磁力异常基本特征
海南岛幅磁异常主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图3):
图3 海南岛幅磁力异常等值线图
Magnetic anomaly iso1ine map of the northWest of South China Sea
海南岛幅磁异常以负值为主,故区内负值磁异常是最主要的异常,异常值变化范围为-220~220nT,极大值和极小值均位于图幅东南部的大陆坡上。东部磁异常走向主要为北东和东西向,西部磁异常走向主要为北西向。
磁异常类型繁多,既有正异常、负异常,又有北低南高正负伴生异常及伴生现象不明显的正异常、负异常等。
陆架区以低缓负异常为特征,陆坡区以局部负异常及正负伴生异常为特征。
磁异常分区、特征及分析
根据磁异常的形态、幅度、类型和走向等特征,将区内磁异常分为低缓负异常区、条带状正负伴生异常区和正负剧变异常区三个区(图3)。
低缓负异常区
低缓负异常区包括图幅陆架-西部陆坡区,以低缓负异常为特征,异常值一般为0~-100nT。在海南岛近岸及东部局部异常发育,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部负异常的异常值小于-100nT,最低达-200nT,幅值50~100nT。局部正异常的异常值0~100nT,幅值30~100nT。
条带状正负伴生异常区
条带状正负伴生异常区位于图幅东部的西沙海槽-深海盆地,由南负北正的伴生异常组成,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异常值为-220~220nT。局部异常幅值正异常大于负异常,正异常幅值50~220nT,负异常幅值50~150nT。
正负剧变异常区
主要位于西沙群岛岛礁区,为变化较大的正、负异常区,以负异常为主,异常值为-170~120nT。局部异常亦以负异常为主,异常幅值50~150nT,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态。
磁力异常因素分析
中、新生代火山岩、前新生代变质岩及燕山第二、三期侵入岩等磁性基底是引起区域磁异常的主要因素。区域磁异常主要是由埋藏较浅的弱磁性沉积变质岩、中酸性火成岩和中-基性火成岩引起。此外,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也引起磁异常在走向趋势、形态特征、异常强度、梯度变化等均有较大的差异。大陆型地壳的磁异常多呈宽缓的团块状异常,区域走向趋势不明显。大洋型地壳的磁异常多呈有规律的正负交替的条带状异常。对于大中型沉积盆地,磁异常多呈宽缓状。在盆地的隆起区,磁异常一般幅值大。
根据磁异常特征分析,一般在磁性基底埋藏浅的部位,磁场面貌较为复杂,磁异常变化幅度较大;而在磁性基底埋藏深的部位,磁异常面貌则较为简单、平缓。
4 结论
重磁场特征表明:南海西北部重磁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包含莺歌海盆地区、琼东南盆地与珠江口盆地西部的陆架宽缓低值异常区、西沙海槽带状负值异常区、西沙群岛剧变异常区和中央海盆地异常区。海底地形、新生代沉积层、新生界侵入岩或基底的花岗岩及莫霍面的起伏是引起重磁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只是引起异常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不同。陆架盆地区域异常以低值宽缓为主,可能由厚的低密度沉积层所致,地震资料也显示该区新生代沉积层厚度很大。洋壳区属于异常变化剧烈区,重磁异常值最高,磁异常变化剧烈,并形成条带相间分布。西沙群岛异常区火成岩比较发育。侵入到新生界的火成岩均引起局部重磁急剧变化。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总体趋势由陆向洋抬升,反映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分布特征[5]。并且西沙海槽东段的莫霍面形态为南北基本对称的上隆区。
参考文献
[1]陈邦彦,王公念.南海北部陆缘的重力边缘效应,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65~70
[2]宋海斌,郝天珧,江为为,丘学林,胥颐,刘建华.南海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基底断裂体系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1):24~33
[3]刘光鼎.中国海区及领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4]宋海斌.南海基底构造格架及张裂大陆边缘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R].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报告,1998
[5]杨恬,吴世敏,南海西北部重磁场及深部构造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364~370
The Geophysical Character and its Geological Anomaly of The Map of Hainandao in Northwest of South China Sea
Huang Yongjian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he geophysical character of the map of hainandao is the free gravity anomaly is high in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is low in the north and high in the south,changing highly as the water changing magnetic anomaly is mainly negative in this tend towards of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is N-E or W-E in the east and W-N in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is negative slowly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and negative local with positive in the land geophysical character is low and negative in continental shelf,negative and positive in the continental slope,high and long in the nanhai basin,sharp in the xisha the Geophysical anomaly,landform,physiognomy and geological conformation,got the correct subarea of geophysical abnormity,and explain the causation of it.
Key Words:Geophysical character The map of hainandao Character di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