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著名的神州剑气升海上了。 发不全,楼主去播客里看 简述台港武侠小说的兴起、沿革与出版 一、追本溯源,一脉相承编印“台港新派武侠小说精品大展”系列丛书,是中国文坛的大事,也是盛事。 受命主编这套书,是荣幸,也是责任。 带着喜悦,也带着惶恐,说明一下我的想法 和做 法。 “小说”,在过去被视作“雕虫小技”的“道”,而“武侠小说”就更是“小道中 的小 道”了。 由于时代的改变,今天的武侠小说已有了它一定的地位。 香港、台湾、大陆乃至海外,有相当多的学者、专家们像“治学”、“治史”一样 庄严 地在研究它。 他们中有人以西方的文艺理论、文艺心理、美学来剖析、批评它;有人则 像金 圣叹批“才子书”那样来解读它。 我是一个主编报纸副刊近三十年的新闻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负责替读者“找好稿 子、 好作品”。 我国有句俗话:“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调。 ”看了三十年的稿 ,多 多少少会看“门道”了,在这套系列丛书的“导读”里,我没有什么“高深”和“高明 ”的 学问和卓见,只是如何找出“热闹”和“门道”来与读者共享。 这套“台港新派武侠小说精品大展”标榜的是“新”。 “新”,必然是由“旧”孕育、蜕化而来。 武侠小说自然也不能例外。 换“新”就 不能 弃“旧”。 综合学者、专家的考据,为武侠小说清理出一支简略的“话系”: 它应当是起源于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历经唐人传奇、宋人评话、清人侠义与公 案说 部,降至民国,有海上漱石生、平江不肖生及赵焕亭等人辈出,并逐渐发扬光大,武侠 小说 于焉成型,并成为大众文学的主流。 到了三、四十年代,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北派诸大家与南 方的 顾明道、姚民哀、文公直等崛起武林,开家立派,奠定了武林霸业。 到了一九四九年,近三百万军民涌入台湾,数十万人涌进弹丸小岛的香港。 这批万 里投 荒的游子,在客乡草建家园,生活虽日趋安定,但精神食量仍极贫乏,于是,一些藏在 箱 底、渡海而来的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等,就被人当做奇货般的搜求出来,加以翻印出售 。 一时台、港两地的书摊以及刚兴起的小说出租店都摆满这些翻印版本的武侠小说。 这批 寄旅天涯的游子,就全靠这些侠义恩仇、才子佳人的故事,来排遣那满怀乡思、无尽离 愁。 随后有一段时用,台湾当局为了“安内”、为了防止“思乡毒素”影响“民心士气 ”, 在 *** 法令下,对凡属身在大陆的作家的作品,一律予以查禁;稍后,连香港版的新旧 小 说,也在“暴雨专案”之下遭到全面封杀。 台湾的武侠文坛,正因为有那些新、旧版本的“以身为道”,像浴火历劫重生的凤 凰, 像虫蛹蜕化成的彩蝶,像蚕蛹的破茧而出,孕育出延续的种子,为台湾武侠小说缔造出 以后 灿烂、鼎盛的新机和黄金岁月。 二、兴起。 数台、港英雄霸主 到了一九五二年,台湾局面趋于稳定。 *** 当局实施地方自治,提高民权,开始重 视新 闻舆论;民营报纸也在此时相继问世。 民营报纸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首须充实内容,而竞争最具威力的利器就是副刊 ,于 是,《大华晚报》第一家刊出了郎红浣的长篇武侠小说《古瑟哀弦》,开了风气之先。 新闻、出版较为开放的香港,也于一九五五年前后,升起两道冲霄剑气,那就是梁 羽生 和金庸两位先生的崛起武林。 当时,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连载于香港《大公报》,行后,《新晚报》刊出金 庸的 《书剑恩仇录》。 由于反应奇佳,其他报刊群起效尤,纷纷寻访“武林高手”。 原本服 务文 化界的如张梦还、牟松庭、倪匡等人,立即弃文从“武”,先后纷骑策马,跃上武侠文 坛。 此时台湾《大华晚报》上郎红浣的三代英雄故事,才不过写到第二代。 在此期间,同属民营的《自立晚报》和《民族晚报》,虽曾连载过太瘦生、龙井天 等人 的武侠小说,唯时有时辍,自难与郎先生论剑争雄。 一九五七年,台湾又崛起两位武侠名家。 一位是伴霞楼主,他以《八荒英雄传》及 《紫 府迷踪》雄据《联合报》副刊。 另一位就是名满海内外的卧龙生。 卧龙生,本名牛鹤亭,河南人。 河南为中华文化发祥之地;豫省流行的河南梆子, 以其 特有的民俗色彩,不但通俗,更蕴藏了丰富的民族幽默。 卧龙生少小离家,未能接受完 整的 教育,但他能在梆子戏、大鼓书以及《彭公案》、《七侠五义》等侠义小说里汲取到精 华, 加上他得天独厚的才情,从军中退役后,蛰居台中时,为玉书出版社试写了第一部小说 《惊 虹一剑震江猢》。 哪知“牛”刀小试即“名动江湖”,于是《风尘侠隐》很快便在台中《民声日报》 与读 者见面。 挟《惊虹》、《侠隐》的声威北上,一九五八年他又以《飞燕惊龙》一书进据《大 华晚 报》副刊,与郎红浣先生“老少双侠”平分天下。 此时,诸葛青云、司马翎也应运并出,双双跃马挥戈,逐鹿争鼎。 诸葛青云出身将门,幼时随父戎马天涯,今日燕赵,明天苏杭,年未及冠,游屐已 遍及 大半个中国,加以博闻强记,对还珠楼生更是心仪私淑,是以他的小说走的完全是还珠 的路 子,其后虽思突破,却终未能跳出还珠掌心。 是时,他正以《一剑光寒十四州》在《征信新闻报》副刊图霸王业。 司马翎,又署吴楼居士,也是一位出身将门的少年侠士,此时正负笈政治大学,并 以 《关洛风云录》一书雄峙《民族晚报》,也有待机主盟武林的雄图。 这三位便是当时武侠小说界誉称的“三剑客”;加上已享盛名的伴霞楼主,合称“ 四霸 天”。 这誉满台、港的四支健笔,在名编辑王潜石的擘划下,合办了台湾第一本大型武侠 杂志 《艺与文》。 只可惜世事瞬变,不久,这本独一无二的武侠杂志,就因伴霞楼主一剑下 香江 而风流云散。 三、黄金岁月 台湾的《艺与文》停刊不久,一九五九年,香港却出现了两本武侠杂志。 一本是《 武侠 小说周报》,另一本便是寿命最长、至今仍在发行的《武侠世界》。 《武侠世界》是以“广派”作家蹄风、金锋、江一明等为台柱,《武侠小说周报》 则由 张梦还挂帅。 是时的梁羽生正在埋首创作他的《七剑下天山》,而金庸也正以《射雕英雄传》力 拼张 梦还的《沉剑飞龙记》,“战况”之激烈,被传播界称之为“龙雕之战”。 由于武侠小说广受欢迎,报纸发行量大增。 报老板自然财源滚滚,大发利市。 金庸真不愧是天纵英才,他聪明绝顶,一看香港行情,自不甘为人作嫁,遂于一九 六○ 年毅然创办《明报》。 次年又创办了香港第三本武侠杂志——《武侠与历史》。 香港出版业中原本一枝独秀的伟青出版社也因“武林”、“三育”的继起,形成三 足鼎 立的局面。 在这三数年中,台湾虽没有出现过任何武侠杂志,但出版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却先 后成 立了几十家,而小说出租店更蓬勃发展到三千余家。 台湾这种畸型的发展,完全由于市场大量的需要。 此期间,台湾的报纸,家家竞载武侠小说。 几位当代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司 马 翎,每人每天至少有两篇小说在报刊连载;卧龙生全盛期有四五篇。 他们不但收入丰厚 ,而 且“社会地位”也身价百倍。 流风所至,引得各行各业的人士,个个摩拳擦掌,拍刀跃马,想闯进武侠天地碰碰 运 气。 这不仅是武林的战国时代,也正是武侠小说所仅见的一段黄金岁月,而台湾武侠文 坛在 这风云际会的盛时,的确也人才辈出。 原有的名家,除郎红浣先生因年高退出江湖、颐养天年,伴霞楼主远走香江、侠踪 杳杳 外,卧龙生的《玉钗盟》、《无名萧》、《降雪玄霜》、《素手劫》、《风雨燕归来》 等, 都在这时期完成。 司马翎也写出了《挂剑还情记》、《八表雄风》、《剑神传》等名著。 诸葛青云的 《紫 电青霜》、《夺魂旗》、《折剑为盟》、《玉女黄衫》、《半剑一铃》等,也陆续问世 。 其他如柳残阳的《玉面修罗》、东方玉的《北山惊龙》、武陵樵子的《十年孤剑沧 海 盟》、南湘野叟的《碧血丹心》、丁剑霞的《八方风雨会中州》、独抱楼主的《碧玉弓 》、 萧逸的《铁雁霜翎》、古如风的《古佛心灯》、慕容美的《英雄泪》、秦红的《无双剑 》、 孙玉鑫的《万里云罗一雁飞》、墨余生的《海天情侣》、上官鼎的《烽原豪侠传》、陆 鱼的 《少年行》、高庸的《天龙卷》等等,都是脍炙人口、名噪一时的作品。 这时,古龙已侠影初现。 他早期的作品《孤星剑》、《剑毒梅香》、《游侠录》等 也都 在此一时期完成。 至一九 *** 、一九六五年间,台湾武侠文坛又亮起三道星光—— 易容,因替卧龙生续完《天香飙》,并完成第一部署名“易容”的处女作《血海行 舟》,立时名扬武林,又继续写出《王者之剑》、《大侠魂》、《河岳点将录》。 虽然 就此 封剑,但这几部佳作至今仍畅销不衰。 另一位是接写诸葛青云《血掌龙幡》一炮而红的独孤红。 他因此而自立门户,先后 写出 《雍乾飞龙传》、《大明英烈传》、《满江红》、《丹心录》、《玉翎雕》等名篇,而 跻身 名家行列。 再一位也是以接写诸葛青云《江湖夜雨十年灯》而震撼武林的司马紫烟。 他连笔名 都和 诸葛青云成了有趣的对偶。 司马紫烟著作甚丰,其中三部尤其出色。 第一部就是代诸葛执笔的《江湖夜雨十年 灯》;第二部是《圆月弯刀》,却又早成了古龙名下的作品(古龙定书名,并写了前十 章, 稿约太多,无暇继续,即请司马紫烟续完,最后仍由古龙修改定稿,著作权属于古龙) ;第 三部是在《大华晚报》连载长达五年、一百五十万字的《紫玉钗》。 此书在汉麟出版社 出版 时,分成了《上林春》、《长干行》、《玉钗寒》三大部,虽然书名典雅,并精心排印 ,却 “叫好不叫座”,因为读者不承认它是武侠小说,只承认它是“历史小说”。 这一段繁华锦锈的黄金岁月,维持了五年之久。 所谓“盛极必衰”。 当时的台湾, 有不 少政治迷信、政治禁忌。 一些无聊的官僚、政客,对武侠小说、电视剧、京剧,制订了 不少 无聊的框框,包括:不能骂“老不死”、不能谈“剪除贪官污吏”、不能提“朝代兴亡 ”、 不能“引起思家、思乡”等。 像京剧的《如王别姬》、《四郎探母》就是这样被禁演的 。 这时,武侠小说里的侠客,既无贪官可除,当然毋庸“替天行道”,只好一个个去 找 “秘笈”、挖“宝藏”了。 所以,台湾武侠小说被人诟病为“武而不侠”,实在其来有自。 这些无聊的框框,当然也扼杀了武侠小说的生机。 四、古龙之前无“新派” 天下事没有一成不变的。 近年来,因武侠小说已受到一定的肯定,遂有了“新派” 之 说。 许多论者咸认为金庸、梁羽生二位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 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 我敬佩金、梁二位的成就,但那只是“变”而不能算“新 ”。 这就像传一详。 《诗》三百篇是诗,到了“太康体”、“元嘉体”还是诗,再到了“徐 庚 体”、“齐梁诗”、“玉台体”、“元和体”、“长庆体”、“西昆体”,它还是诗。 对这 些,学者、论者仅能将千年以来的诗区分为“古诗”、“近体诗”或“今体诗”,而不 敢称 它是“新诗”。 只是到了“五四”,胡适之、徐志摩出,他们的诗才算是“新”诗。 同理,武侠小说只有到了古龙才算是“新”,才堪称之为“新派”。 也正因为古龙 的 “脱胎换骨”、“重临江湖”,才又为武侠小说缔造出另一高峰。 古龙,仿佛他天生就是个浪子。 有家,却享受不到家的温馨;喜好西洋文学,环境 又使 他无法在“淡江英专”深造下去。 自动休学后,就仗着一支代剑的笔,闯荡江湖,四海 为 家。 一九六○年前后,他曾和如日中天的“三剑客”订交,过从甚密。 但卧龙的枭雄、 诸葛 的霸气、司马的深沉,使他感受到“三大”的压力,也使他悟出要想和“三大”并驾齐 驱、 一较身手,就必须求变、求新的道理。 于是,他伴着一位具“田园美质”的小家碧玉,远避尘嚣,在一处青山碧水的小镇 ,过 着半隐的生活。 浪子和田园,是无法谐和的色调。 不到三年,他就痛苦地离开了小镇,也挥别了那 位相 伴三年的“她”,带着无边的迷惘与落寞,重又投入浩瀚江湖。 三年的山林生涯,对他的创作确有相当大的启迪。 《绝代双骄》和《楚留香传奇》 中的 《血海飘香》都是在重入江湖后完成的。 这两部作品问世后,古龙的名气越来越大,钞票越来越多,交游也越来越广。 相识满天下,古龙身边没有断过朋友,但知己又有几人? 秦楼舞榭,千金买笑,依红偎翠,名剑风流。 古龙身边从未断过女人,然而,他究 竟真 爱过谁?谁又真爱过他?酒醒人散后,依然是一片寂寞,无边萧瑟。 这些悲、欢、离、合,点缀了他的浪子生涯,也走进了他的小说。 于是,他写出了《风云第一刀》。 上半部一九六八年连载于香港《武侠世界》,下 部易 名《铁胆大侠魂)连载于一九六九年创刊的香港第四本武侠杂志——《武侠春秋》,一 九六 ○年出单行本时将上下部两部合并,改名为《多情到客无情剑》。 (此名虽有诗意,但 将第 一主角“小李飞刀”换成“剑客”却不够妥当,故上海学林出版社将其恢复原名。 ) 此时,香港梁羽生的巅峰之作《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以及《云海玉弓缘 》均 已完成。 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果真是笑傲江湖,睥视武林,严然有主盟 武林 天下的雄姿。 而张梦还却于此时退出武林去做专业骑师,牟松庭也因故退隐,蹄风移居加拿大, 那 “天下第一快笔”的倪匡忽然兴趣大变,改写起现代动作和科幻小说。 香港武侠文坛的“青黄不接”,只有靠台湾作家的供稿,古龙当然成了第一人选。 就在这一年,他携带一位“东洋美女”搬进了台北市牯岭街的“三福公寓”,过着 神仙 美眷般的生活。 这段日子,是古龙一生最快乐、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 为了静静品尝、享受这在美好的生活,古龙屏绝了那些交游,但有三个人是仅有的 例 外:一个是“新派”武侠名家高庸,一个是曾多次为各武侠名家捉刀、号称“天下第一 枪 手”的于东楼,还有一个便是正以科幻小说享誉香港的倪匡。 在“三福”这段幸福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和高庸、于东楼同进同出,一起谈故事、 写 稿,夜晚则一起去喝酒。 他那几部名著如《风云第一刀》,《萧十一郎》,《流星·蝴 蝶· 剑》,《欢乐英雄》,《天涯·明月·刀》,《大人物》,《惊魂六记》第一部的《血 鹦 鹉》,《江湖人》第一部的《三少爷的剑》,《楚留香传奇》续集的《鬼恋传奇》、《 蝙蝠 传奇》、《桃花传奇》、《七种武器》的前五部《长生剑》、《碧玉刀》、《孔雀翎》 、 《多情环》、《霸王枪》,还有金庸亲自向他约稿的《陆小风传奇》等等,几乎都是在 这里 完稿的。 “三福公寓”似乎是块“福”地,古龙就在这里不知不觉中已登上“新派”掌门人 的宝 座。 高庸也因写《纸刀》和《祸水双侣》等佳作,而逐渐受到电视界的重视,终于成了 台湾 最负盛名的编剧人之一;而于东楼也在此时创办了汉麟出版社,社址就在“三福公寓” 楼 下。 一九七二年,古龙离开了那位日本美女,又开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香港的武侠小说业,此时受到电视台纷纷抢拍武侠剧的影响,市场一蹶不振。 金庸 写完 《鹿鼎记》之后,将《明报》副刊的地盘让给了古龙,宣告封笔。 香江的武林天下,靠 梁羽 生一人就独木难支了。 台湾武侠小说业也因日本漫画(动画片)和武侠片的涌进,生意一落千丈,无复当 年盛 况。 尽管古龙魅力十足,但他的作品越来越少,自然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几位成名的作家,为了生存,也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纷纷改变风格,竞相仿效古 龙, 希望写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在此风尚下,司马翎的《玉钩斜》、《飞羽天关》,慕容美的《烛影摇红》、《天 煞 星》,柳残阳的《枭中雄》、《拂晓刺杀》、《明月不再》等也风光一时。 “新派”统一了武林,古龙当然成了实至名归的“武林至尊”。 (按:OK!至尊武侠扫 校) 正所谓“誉,谤亦随之”,此时有人批评古龙武功招式写得太少,不像武侠小说。 陈晓 林先生在他的《奇与正》一文中就说过:“武侠小说发展到古龙时,已经没有办法用武 功或 招式来讨好、吸引读者,因为读者所要看的武侠小说内涵,恐怕不再是一招一式的问题 。” 也有人说古龙缺乏“旧的学养”,少了诗情画意的味道。 也有人批评他行文和排列的方式。 但我却认为,这些地方正是他的“变”和“新”的所在。 在此试举《风云第一刀》 第四 十五章《千钧一发》中的一段: 他也希望郭嵩阳还没有遇到荆无命和上官金虹。 他只希望自己现在赶去还不太迟。 现在的确还不太迟。 秋日仍未落到山后,泉水在阳光里闪烁如金。 金黄色的泉水中,忽然飘来一片枫叶。 接着是 两片,三片,七片,八片……无数片。 枫叶红如血,泉水也被染红了。 秋尚未残,枫叶怎会凋落? 这种写法,已冶情景于化境。 你能说他没有“诗意”吗? 这样的排列,又有什么不好? 而除了古龙,谁有如此匠心妙笔?谁又作过如此的尝试? 五、武侠风云似乎落幕了。 一九七三年,台湾武侠出版业似乎沉入谷底;原本三千多家武侠小说出租店,剩下 的不 到一半,且多半改以出租漫画和娃娃书为主。 武侠出版业的“龙头”真善美出版社改印“仙道丛书”,春秋出版社正计划移民美 国, “海光”、“新台”早已先后转行,“大美”、”四维”、“明祥”和“新生”,都因 老板 去世而停业,仅剩下“光大”、“南琪”等支撑残局。 香港的《武侠小说周报》、《武侠与历史》早已停刊,《武侠世界》和《武侠春秋 》也 全赖台湾作家的作品才得以支撑。 至于专出武侠书的那几家出版社,早已转了方向,唯有《武侠世界》所属的环球图 书公 司和《武侠春秋》所属的鹤鸣出版公司还偶尔将杂志上刊用的名著,集印出一些单行本 ,其 他如“毅力”等出版社,只能靠翻印台湾的作品苟延残喘。 在此期间,古龙的名著如《风云第一刀》、《流星·蝴蝶·剑》、《萧十一郎》、 《楚 留香传奇》和《陆小凤》等,都被香港邵氏影业公司以大手笔的气魂一一拍成电影,台 、港 两地的电视台也把他的小说抢拍成连续剧。 一时街头巷尾所看到的都是他的电影海报, 听到 的都是影、视中的主题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古龙旋风。” 汉麟出版社和桂冠出版社送乘机把古龙的小说改变版式精版精印,大受欢迎,为市 场掀 起再一次 *** 。 为了配合这种版本,租书店不得不改制书架。 过去不屑销售武侠小说的 各大 书局,甚至连铁路、公路车站的小卖部和机场的书廊都争相销售。 这实在是武侠小说式 微中 的异数。 风气一开,也带动了武侠小说版本的革新。 “汉麟”一战成功,创下辉煌成果。 武侠名家继古龙之后,卧龙生、柳残阳、独孤 红、 慕容美、司马紫烟、秦红等尽归“汉鳞”旗下,大有一统武林之势。 只是这些名家大多已过中年,创作力日衰,武侠文坛隐呈欲振乏力的倾向,就在此 际, 幸有新星温瑞安之崛起。 温瑞安正值英年,笔疾如风。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连续推出了《神州奇侠》 、 《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系列作品。 一九八一年他因“政治”问题被迫离台,去香港另闯天下。 一九八二年后,他除了 续写 《神州奇侠》、《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等系列作品外,又创出“神相李布衣” 和 “七大寇”系列,开始创出“后武侠时代”这个名词。 姑不论“后武侠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武侠,也不知他能否像金庸、古龙一样 创造 一个更新的武侠时代,但他勇于求变、求新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许和鼓励的。 这时,香港除了温瑞安之外,以接写古龙《惊魂六记》脱颖而出的黄鹰(本名王明 )也 日渐走红,他仿效古龙手法,写出了《天蚕变》、《名剑》、《大侠沈胜衣》等故事; 青年 作家龙乘风(本名陈剑光)也摹仿古龙笔法,写出以龙城璧为主角的《快刀浪子》系列 小 说,均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 台湾再度绽放的“武侠美景”,转眼就又凋谢,古龙和梅宝珠女士结婚,但婚姻生 活并 没有给他带来创作灵感,这个浪子的酒反而越喝越多,体能也越来越差,稿子也越写越 少。 而汉麟出版社也把发行的权利和义务转给了以发行见长的万盛出版公司。 于东楼放 下 “铁算盘”。 也没有拿起笔,却一袭征衫、云游四海去了。 一九八七年,古龙再做新郎,与第二位太太于秀玲女士结婚,不久便英年遽逝,结 束了 短短四十八年、却多采多姿而又残破、寂寞的一生。 慕容美、司马翎、孙玉鑫、司马紫烟也相继谢世。 台湾武侠的黄金岁月、风云时代 ,似 乎已开始落幕了。 六、江河万古,仁侠千秋 在蒙蒙阴霾中,香港武侠电影再度兴起,卧龙生受邀重新修订《仙鹤神针》,是名 《新 仙鹤神针》;“逃禅”的于东楼也在友好的鼓舞下,重新拿起那支沉重的笔,一九八八 至一 九九三年,他先后完成了《铁剑流星》、《魔手飞环》(《碧血黄金》系列作)、《短 刀 行》和《侠者》。 他的作品故事明快,用笔简洁,写英雄不神化,写红颜各具风情,较 *** 裸的古龙 更含 蕴有致。 在一片凋零中,于东楼重返江湖,而开始创作他自己的武侠小说,他能不能人力回 天、 挽此武林浩劫?谁也不敢保证。 但“继往开来”的事总是需要人来做,有人做才有希望 ,武 侠小说也一样。 同时,我坚信:世上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纷争和恩怨;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恻隐和 同 情。 恻隐就是“仁”,同情就是“侠”。 江河万古不灭,仁侠也必与人类永存天地;而彰显、歌颂仁、侠精神的武侠小说, 也当 然会日新又新,万古长存,永远不致成为“走进历史”的历史名词。
哪个星座最好很难有个明确的标准,好坏的标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判断,可谓各花入各眼。但公认的人缘好的星座,排名如下:
第一名:天秤座
天秤座总是优雅得体的代名词,他们总是在言语行动上顾及别人的感受。对于不同意见,即使不认同你的看法,也会给予你理解。这样的人真的很难让人讨厌起来。天坪座温暖的笑,可以融化坚冰。温和的性格不代表天秤座没有主见。他们有极强的逻辑能力,在人群中,他们总是得体而温暖,浑身散发着正能量,可以说是公认的好。除去纠结的小毛病,还是很完美。
第二名:巨蟹座
巨蟹座的人真的是非常善良,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老母亲的角色。会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身边有个巨蟹座的朋友,镜子不小心碎了,他小心的拿盒子封好,粘好胶条密封,然后用加大号记号笔贴上提示,内有碎玻璃,小心伤手。然后再去送到垃圾站。巨蟹座的善良是与生俱来,他们坚强的外壳下面有着无比柔软的心,这样的巨蟹座怎么能不惹人爱呢?
第三名:白羊座
白羊座的人总给人大大咧咧,比较冲动的感觉。他们阳光灿烂,心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也是特别可爱。做白羊座的朋友,他们会义气的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们天真率直,不过也会因此而受伤。如此阳光明媚的白羊,在现在这个套路满满的年代,真的是超级美好的存在呢。
主持人徐春培刘梅芳
欢迎客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山东栖霞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杰
辽宁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曹健
袁朝阳贵州剑河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
21世纪初,农户小额信贷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应运而生。在20多年的实践中,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优化“三农”优良品种,为“三农”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之水,支农主力军地位日益巩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发挥涉农小额贷款“金融信贷”的优良禀赋,加大信用贷款力度,无疑是更好履行支农支小使命的重要举措和正确选择。
导航政策“小农贷”和“出海”
农业指南杂志: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江西婺源试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内俗称“微农贷”)。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国农村信用社推广。请回忆一下当年推广小额农贷的情况、效果和社会反响。
冯兴元:第一,基本概念。小额农贷是指农村信用社在批准的额度和期限内,以农户信誉为基础,向农户发放的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该模式的主要创新点有:贷款受益人多为普通农户,金额大,贷款范围广;贷款主要靠信用,没有抵押物;一次性验证、余额控制、按需贷款、循环使用、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第二,发展轨迹。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颁布了《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01年,在江西省婺源县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在全国农村信用体系推广。第三,社会影响。一般来说,小额农贷是政策驱动的。控制好各个环节的风险,既能实现银农双赢,又能保持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当时,贵阳花溪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浙江兰溪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功实施。据统计,2002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30710家,占农村信用社总数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小额联保贷款余额近1000亿元,发放农户贷款5986万笔。信用村46885个,信用镇1736个。
曹健:2001年,人民银行在江西婺源试点小额农贷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国农村信用社推广。老百姓从质疑到好奇到赞同,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小额农贷是在批准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无抵押、无担保,以农户信誉为标的,有效满足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贷款。无数农民依靠农信社开具的“信用证”,通过小额农业贷款发家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就农村信用社而言,小额农贷成为主要产品,信贷规模不断上升,支农小主力军地位不断凸显和巩固。
袁朝阳:小额农贷推广之初,全县人民掌声连连,农信社营业网点熙熙攘攘,贷款农户络绎不绝。当时农村信用社在农户贷款的发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贾森:在推广初期,栖霞市农村信用社侧重于小额信贷的“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模式
冯兴元:第一,对象有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只发放给信用农户。第二,用途和数量有限。其资金往往用于生产经营和消费,只能满足小规模农户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农民家庭的医疗、教育等其他金融消费。第三,信息不对称。在银行贷款异地“三查”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采取谨慎的授信方式,一些外出创业的农民工或扩大生产的大型企业经营者很难获得全额贷款支持。四是贷款政策保守,贷款销售不积极,贷款申请等待时间多。仅靠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只能消化一小部分存款资金。
曹健:“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与普通人相比,贷款手续繁琐,短期周转不如民间借贷方便;第二,自然和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局面,导致小额农贷逾期;三是部分农民法律意识和信用观念淡薄,存在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农村信用社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服务缺位。以某县为例。全县16个乡镇,2个街道,239个行政村,每个乡镇有一个农村信用社。每个信贷员有2到3个信贷员,每个信贷员要管理4到5个行政村,所以他要处理更多的柜台业务,更少的时间在家里发放贷款。二是风险积累。多年来,小额农贷的高不良贷款一直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三是严格问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贷员的积极性。
袁朝阳:“农民贷款难、农信社贷款难”的困境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一是管理手段滞后;二是信息化程度低;三是经营过程中存在“轻农”“偏农”现象;四是金融生态环境差,道德风险时有发生;第五,农村信贷载体和信贷产品存在缺陷。
贾森:从农村信用社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来看,涉农小额贷款风险权重较高,约占30%,历年核销的坏账(损失贷款)占半壁江山。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求者多为中低收入农户,靠天吃饭,收入极不稳定,偿债能力较低。二是不良贷款问责力度大,每形成一笔不良贷款,都会对贷款相关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问责。作为信贷从业者,他们倾向于发放风险低、管理容易、收益回报高的房贷。
农业导报:20年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创新过程,这些发展和创新是如何解决“困境”的?
冯兴元:第一,政策驱动。小额信贷的发展与创新,与政府持续推进小额信用贷款及相关农户信贷服务有关,也与政府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政策有关。201
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通知》将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2018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3年)的通知》规划了乡村普惠金融路线图;2019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强调了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普惠性”;2021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如浙江省就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第二,技术与创新推动。数字技术、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加快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征信体系、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正在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对失信人员警示作用非常明显。在此背景下,智慧授信、智慧申贷、移动支付、超级金融柜台等智慧银行功能不断增强,农村数字化小额信用贷款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曹建:一是抓环境。依托村委两级共评定信用农户万户、信用村组48个、信用乡镇3个,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用工程体系。二是抓授信。通过整村授信共采集农户信息32032户,授信10555户。三是抓创新。小额农贷额度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5万元,此外还通过农户担保提升贷款额度。
张杰:一是坚持“讲质求稳”,稳扎稳打做好规定动作。二是开展“整村授信”,建立红马甲金融小分队、落实客户经理驻点办公制度。三是抓实“一村一品”,由支行长挂职乡镇副镇长、客户经理挂职村主任助理、派驻党建金融特派员,实施“清单管理、批量走访、集中预授信”。比如,我行紧扣本地苹果产业链,从育苗—成果—销售全产业链,相继推出“育苗贷”“苗木购销贷”“改良贷”“种植能手贷”“农资贷”“农机贷”等产品,累放小额农贷亿元,助力栖霞苹果走向全国。
农金导刊:“十四五”时期,农村中小银行发展信用贷款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
曹建:信用贷款以其流程短、无抵押、低门槛的优势,引导更多诚实守信的贫困户脱贫,助力更多有经营头脑的乡村能人致富,帮助更多有市场前景的小农经济做强。
袁朝阳:发展信用贷款能够让更多资金回流到乡村,能够让更多老百姓获得更方便、更快捷、更灵活的金融服务。
张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通过“小业务”实现“大规模”,通过“小贷款”发挥“大作用”,通过“短平快”撬动乡村“大蓝海”,可有效解决“三农”初创期、发展期资金需求。
立足当下“小额农贷”模式利弊辨析
农金导刊:谈谈当前经济形势下,贵行发放信用贷款的路径、对象、举措、现状。
曹建:我社于2020年12月份成立小微营销中心,通过创新信贷流程,实施网格管理,划片到村、划街到人,重点向辖区个体工商户及各乡镇种养户营销信用贷款,截至目前,授信户1170户、累计投放金额亿元。
袁朝阳:目前,我行信用贷款占比高达。一是创新产品。先后开发“致富通”“易贷通”“黔农快贷”“便民快贷”等系列产品。二是锁定对象。加强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全面满足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行政企事业单位、小微企业等资金需求。三是畅通路径。做强做大“黔农云”,由“线上 线下”逐步向纯线上转型。四是优化举措。探索推广信用工程建设“六步工作法”,常态化开展普惠大走访,借助金融微课堂、金融夜校、新媒体,努力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营销体系。
农金导刊:请总结一下贵机构发展信用贷款业务的亮点经验。
曹建:我社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年利率5%的“金信优农贷”和“金信养殖贷”,成功抢占官场沟花生收购市场和高台子养牛市场,较低的利率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好口碑。
袁朝阳:我行用好“党建品牌 责任品牌”,打造“农信黔行”的“五张名片”,即发挥“金融党建联盟”优势、发挥金融服务渠道优势、发挥异业联盟优势、发挥政银企农战略合作优势、借助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优势。
张杰:我行坚持支农贷款与农业生产周期合拍;坚持乡村信贷与农村发展规划合拍;坚持信贷服务与农民生活需求合拍。通过改良传统种养加等经营性贷款产品,开发住房、教育等消费类贷款品种,调整期限额度,促进更多“三农”客户受益,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农金导刊: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中小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有哪些痛点或难点?
袁朝阳:“痛点”包括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市场呈现投资放缓、消费不足、有效信贷需求减弱态势,加之农村呈现空心化,农村传统有效金融服务需求呈现收缩趋势。
张杰:外部因素,农户的还款意愿将成为贷款存续期内是否不良的重要因素。内部因素,新老交替断档,新任客户经理无法准确判断农户是否有还款意愿,对农村摸排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导致贷款管理存在缺陷或者形成不良。
农金导刊:农村中小银行发放小额农贷如何避免“垒大户”乱象,如何有效防范化解信用贷款风险?
曹建:强化“机”“器”“人”管理。在机制上,严格落实信贷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免责机制,做到“敢放、愿放、能放、会放”。在工具上,引入大数据计算,通过数字化的评判、预警、监督和事前事后管理,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在人的管理上,坚持清廉文化、阳光信贷、稽核审计、绩效考核与法纪教育等,促进信贷工作合法、合规、完整、有序、有效。
张杰: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等级评级制度,完善对农户的管理。一是引进现代信贷管理技术,实现农户信息化管理;二是完善评级制度,加大对管理员走访力度;三是完善监督管理制度,随机抽查农户信用等级是否与其还款能力相匹配等。
“金融 信用”共筑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
农金导刊:农村中小银行如何培植、寻找高效信用载体?
曹建:因地制宜,整村授信,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预授信”,留足“备用金”,农户随用随取,用一天付一天利息,不用的时候不付利息。通过人性化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袁朝阳:具体实践中,要抓实抓细信用工程建设、小额农贷管理、农户贷款扩面提质三大工作,为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张杰:加大网络改造升级,实现业务处理的实时化、系统化、网络化;拓宽服务功能,推广电子银行产品,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账户对账、转账汇款、代发工资、网上纳税等多种金融服务。
农金导刊:如何进一步健全信用体制机制,通过发放信用贷款打造普惠金融服务同客户的“命运共同体”?
曹建:我社主要采取三项举措,一是提高授信面,今年末达到应授信户数的90%;二是提高用信率,授信是路径,用信才是目标;三是提高诚信度,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袁朝阳:一是充分发挥小额农贷方便、灵活、快捷的优势,增强农户的贷款获得感、满意度。二是加快推动黔农村村通转型升级,整合商超、销售、医保等各类资源。三是夯实普惠金融服务大本营,把社保卡代理发行工作纳入金融普惠服务。四是持续发挥金融服务创业创新和新市民“直通车”作用。五是定期开展“送金融服务、送农技服务”等活动,帮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张杰: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压实信用体系建设责任的管理机制,强化融合共促;加强与辖内政府信用部门、特色产业村村委、村民间组织的联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要求稳妥落地。
农金导刊:如何运用科技支撑,借助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做实农户及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业务?
曹建:通过“整村授信 支付环境建设”,设置助农取款点,投放ATM、POS机,开通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推广“金信一码付”,搭建深入农村、服务农民、惠及城乡的服务网络,为偏僻地区提供效率高、成本低的金融服务。
袁朝阳:树立“数据就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加强与各部门合作,推进“无感授信”,打造一体化渠道服务体系。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产品由“满足功能”向“体现价值”转型。
张杰:创新智慧产品,从客户需求出发,加大线上申贷产品创新力度;实施智慧建档,所有的客户进系统、所有的客户征信进系统、所有的客户贷前调查进系统;推广智慧微贷,构建集“风险预警、风险监测、信用评价、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金融大脑”,推动微贷技术向乡镇网点延伸、向传统信贷领域延伸。
农金导刊:期待国家出台哪些有针对性的优惠扶持政策,正向激励农村中小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更好地支农支小支持乡村振兴?
曹建:一是应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二是应适当提高信用贷款不良容忍度;三是应出台系列政策对农信社信用贷款的呆账不良进行再次置换。
张杰:国家应通过减免税费或资金的优惠来帮助农商银行发展小额信贷,如在再贷款利率方面给以适当的优惠以降低农商银行的资金成本,或调整支农再贷款期限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以及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小额信用贷款营业税与所得税,鼓励农村中小银行多发放信用贷款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各花入个眼吧,每个人喜欢的星座都不同。同样是处女座,有些人觉得严谨认真,有些人就觉得吹毛求疵。这里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下我觉得最好的星座吧!
巨蟹座:温柔、温暖,就像一个港湾一样,能默默地包容你一切的好与不好。
天秤座:幽默、平和,跟天秤座的人交往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会给你难堪或者让你下不来台。他们可以细心的照顾到每个人的立场和感受。
金牛座:踏实、务实,妥帖的处理好每一件事,默默无闻的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润物细无声地给你强大的安全感。
可以去红榜看,里面有全国所有杂志的约稿函
可以投稿写诗歌又有稿费的平台,目前在国内是非常多的,但是要求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且写出来的诗歌,贴近生活又有诗意的美感。首先可以向中国诗歌网投稿,中国诗歌网是中国作家协会旗下的大型诗歌网站。“每日好诗”是它的品牌栏目,发布作品的时候勾选“每日好诗投稿专区”即可投稿,入围作品会在次周公示并由网友投票,入选每日好诗即可获得500元稿费。另外,每周还有一首每日好诗征集网友点评,点评稿酬高达300元。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像一些文学类的刊物投稿,但是需要你进行订购来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最后可以关注我爱竞赛网上面的诗歌大赛,每当举行比赛投出作品获奖之后也是有报酬的。
征稿就是征求稿件。音乐征稿是指按相应要求征求音乐文稿作品, 进行刊登或发表,征稿信息一般刊发在期刊上,网上发布的征稿启事相对分散。拓展资料:目前,2021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声音学术周”将于7月在北京举行,并于即日起面向全国相关研究领域征稿。本次学术周将举办第二届“音乐与声音高峰论坛”,下设“声音科学与艺术”、“音乐产业”、“听觉文化”、“剧院管理运营与创新发展”、“网络音频产业”五个分论坛。同时,面向各高校研究生群体,学术周还将开办“音乐与声音科技”、“音乐与声音艺术”以及“音乐与声音传播”三个研究生分论坛。
投到鸾梦杂志吧,福利不错,容易通过,还有培训,百度可以看到它的约稿函
征婚启事的话重点在两个“意”。第一个是诚意,即你本人的条件如何,年龄职业外貌学历家世未来规划等等。第二个是来意,即你的需求是什么,列清楚你对另一半的要求。其实写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而且想法可能随时改变,不好一锤定音。可以试试一个叫又二的应用,很容易认识新的人。
《都市风尚》系风尚文化旗下媒体,由风尚传媒有限公司独家运作,是一份引导南阳都市精英时尚生活的专业杂志,是一份由资深广告人运作的杂志。目前已成功运作《都市风尚》系列杂志之《风尚家居周刊》、《风尚旅游周刊》、《校园风尚》等。《都市风尚》杂志致力于成为南阳都市精英时尚生活风尚标,力图打造南阳第一高端平面媒体。 《都市风尚》系列杂志之《新婚尚》,乃《都市风尚》杂志最新开辟的关于婚嫁服务和婚嫁话题的一本杂志,杂志开设诸如:珠宝奇缘、季节流行色、婚纱时尚、家居世界、奇异婚典、蜜月tourism、情感专栏等栏目,内容涵盖男女双方从相识相恋到新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诸如服装、摄影、美容美发、餐饮、旅游、珠宝、礼品、婚庆服务等等,以及延伸出的与新婚消费有关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新婚尚杂志 新婚尚杂志是南阳唯一婚嫁服务平台,致力于为都市一族、白领人士、精英人士等人群提供婚嫁联合消费服务。新婚尚杂志热诚为南阳朋友提供婚嫁机构综合信息,为准新人们提供更透明、更合理、更客观、更权威的婚嫁服务机构选择依据,新婚尚杂志创建宗旨是为新人提供一个完善的婚礼信息平台,作为新人与商家的沟通桥梁,使婚庆行业的服务信息准确、及时、全面、直接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以便新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结婚市场的所有资料,解决新人在筹备期间苦苦找寻、毫无方向的麻烦,为客户和新人服务,引导新婚新潮流。新婚尚杂志为您构筑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多方面的展示平台,商家图片展示以及商家地图标示服务给您商家带来不一样的服务、不一样的价值。新婚尚杂志为商家与用户搭建桥梁,大大的为商家带来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如果您是客户新婚尚杂志是一站式结婚服务和交流平台,是采购顾问,是消费保镖。通过新婚尚杂志,新人可以学习交流结婚知识、消费信息。如果您是商家新婚尚杂志是宣传媒体,是营销顾问,是销售渠道。通过新婚尚杂志,商家可以针对准确的目标客户群进行产品最有效的宣传。《新婚尚》是一本新锐的婚嫁服务杂志,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形式新颖;《新婚尚》杂志受众群体庞大,老少皆宜,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有效引领消费,并且将与南阳所有婚嫁服务行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新婚尚》杂志旨在打造南阳最好、最精美、最实用、最时尚的婚嫁服务杂志。 1.形式新颖南阳本土唯一一本涉及婚嫁服务的杂志;形式新颖,内容全面,接受度高,男女双方从相识到新婚所涉及的消费均涵盖在内。2.接受度高《新婚尚》杂志聚焦热点婚嫁话题,提供各种实用有效信息,不仅直接服务于准备结婚的新人及家长,也将得到各层次人士的关注,受众群体庞大,老少皆宜。3.强势覆盖南阳市内所有婚纱影楼、美容美发店、酒店、售楼处、各大商务写字楼、银行、汽车4S店、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各级民政部门、婚介等均直投到位;南阳辖区各县市(镇平、西峡、南召、淅川、内乡、方城、社旗、唐河、桐柏、新野、邓州、官庄工业及鸭河工区)所有婚纱影楼、美容美发店、酒店、售楼处、各大商务写字楼、银行、汽车4S店、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各级民政部门、婚介等均直投到位。4.互动性强《新婚尚》DM杂志根据所有未婚人士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关征婚交友栏目,实现与本刊的良性互动;《新婚尚》DM杂志将开辟婚尚网,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5.战略合作《新婚尚》DM杂志已与今生缘交友俱乐部、智轩婚姻策划工作室及各大婚介所都存在着密切合作关系;《新婚尚》杂志将于南阳所有婚嫁服务行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征婚启事首先是要写明自己的个人信息,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对自己的个人状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也可以作为自我宣传的一个环节),接下来就是要写明对配偶方面的要求,总的来说,不管是写对个人状况的描述又或者对配偶的要求,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后面附有范文):
1、资源维度
与社会经济地位、水平有关的显性或隐性描述语维度,显性描述语如“有房”、“有经济的基础”、“要有稳定收入”、“家境良好”、“有稳定工作”等,隐性描述语如“有事业心”、“富于进取心”等。
2、体貌维度
与身体、相貌吸引有关的描述或形容语维度,如“年龄”“相貌好”、“身材要苗条”、“皮肤要白皙”、“长相年轻”以及具体的身高体重描述等,过去的征婚广告常见精炼的各种描述,如“体健貌端”。
3、承诺维度
对未来感情或家庭的忠诚专一程度的描述语维度,例如“重情”、“爱家”、“有责任心”、“人品好”、“善良”、“孝敬父母”、“喜欢小孩”等;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也会遇到令你烦恼的难题?捉摸不定对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使个体间保持相互愉悦关系的特质描述语维度,例如“善解人意”、“开朗”、“幽默”、“兴趣爱好广泛”、“包容心强”等。
范文:
征婚启事
我的名字xx,男,谁住xx。身高xxcm,体重xx公斤。年龄24岁,月收入xx左右,有空间。
我是一个普通人,寻找一个帅哥不来,虽然我不坏。想要找一个钱包上看不到,虽然我有点钱。我只是想找一个女人可以住,喜欢,我经常开玩笑,一样,只要女性。
我个人比较,会做饭,家务我经常做,通常在家里也养了一些花,喜欢旅游,每年旅行一次,总是一个人出去旅行,虽然很自由放松,但也少了减少乐趣。寻找有人陪我来参观!
要求:
年龄:22-26岁
教育:无限
经济:有固定的工作
身高:160-165
我的要求很简单,温柔大方即可。
有兴趣的人邮件或添加q:xxxxxxxx。
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真实可信
真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就像丧偶女征婚那样,要真诚。启事中介绍的自身情况必须绝对真实,不容半点虚构和夸饰,不能把自己的条件说得完美无缺。
否则应征人把自己各方面都想象得十全十美,以很高的标准来看待自己,而实际接触之后,只要稍不如意,姻缘就可能断裂。而且真诚体现了很好的“承诺”,是很容易获得好感的。
2、情真意切、乐观幽默
真诚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情真意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灵故事。如果自己能够在短短的征婚广告中调动了对方的情感共鸣,那么就会极大增加好感。
同时自我描述要尽可能详尽,让对方全面了解自己。如果自己有一定的硬伤,好的做法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对自己的硬伤勇敢自嘲。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被击倒,而是乐观自信的。
本人虽然家境不算太好,但有一颗真心,我想找个有缘人,要求不高,靠着自己过日子,很满足。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自我介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总体而言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有意者电联,非诚勿扰。
邮政报刊杂志征订通知发法如下。1、按要求依次填写户名、电话、代号、刊名、起止定期、份数、金额,A4纸打印后上交收发室。2、杂志卡片填写单位、代号、刊号、份数。3、所填报刊金额以《2022年报刊目录》为依据,如有调整最终以中国邮政报刊征订系统的数据为准。4、根据邮局审核结果,资料员凭借款单到财务进行电汇(个人征订请准备好现金),然后告知收发室。收发室统一到邮局开具发票。5、各单位要集中一次订完,逾期不再补订。6、学院个人订户请在本单位交款,由资料员交与收发室,有开发票的请注明名头、金额。7、自行在外订阅或代投的用户,收发室负责投递、不接受查询。
报纸的发行商有征订销售网络,可以在他们那订,杂志也基本可以代订,不过最全面(包括一些很冷门的杂志)还是去邮局会好些。当然在报刊亭散卖也很方便,你说的是最传统的做法。
学校征订杂志一般由图书馆负责,征订品种一般交由图书馆采编部负责,征订时间一般在开学初或者中,随学校而定。征订手续肯定是要经过图书馆来走,学校每年都会有一定的采购经费由图书馆负责。如果想找校长,可能性非常小。直接找图书馆就可以。
财务杂志的征订理由可以这样写:。尊敬的XX领导:为了支持XX事业的发展,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特申请订购某某类报刊X种,合计人民币XX元。请批示,XX年X月X日。
期刊杂志的特点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的需要,新的传播工具不断产生。从口头传播、文字印刷传播直至今天的电子媒介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这部几十万年的传播工具沿革史,写下了这样一个铁的结论:新的传播工具出现,旧的传播工具并不因此而消亡。新旧传播工具之间不是互相取代而是各有千秋,长期并存的。它们有分庭抗礼、彼此竞争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扮演着时代的角色。阶级性”。那时报纸上的大块文章不亚于杂志,以快速见长的广播却避开自己的长处,跟在报纸、杂志之后,“摘要”播发其中的新闻。这种事事常常被扭曲、颠倒的年代已成为历史。但我们重温前人的教诲,吸取历史上成功的传播经验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大众传播工具的比较 各种传播工具的长期并存,是各自在不断的变化中共存的。这种变化是在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各种传播工具互相刺激下产生的。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传播工具的出现和发展,整个世界紧缩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这些后起之秀的传播工具迅速发展,引起了传播领域发生新的革命。各种传播工具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杂志要生存,要发展,编辑就必须了解各种传播工具的特点,明察各自的长、短之处;“避实就虚”、“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开辟出满足读者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途径。报纸不但有更多时间进行采访,也有更多版位登出详情;杂志更可以就这个发现做进一步的探讨,写出学术性的专文来介绍与分析。等到这个发现已成为公认的成就,有久存于世的价值时,便需要写一本书或几本书来传世,并且将这个发现列入化学、自然教科书里,把知识传给后一代。 我们从书市看,街上卖旧书的,多于出售旧杂志的,而卖旧报纸的几乎没有。过时的报纸大多被回炉造纸去了。可见传播速度越快的东西,供人们使用的时间越短。各种大众传播工具,各司其职,各有其用。三、杂志特点的归结有了上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具体地归结杂志的特点了。如前所述,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杂志本身也是在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除了各种传播工具发展的刺激外,同时还受到具体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因此有时这一特点突出,有时时携带、传递,因此读者常随身携带、反复阅看,而且互相传阅。加上其售价低廉,又便于转让或交流。另外,杂志连续在固定时间出版,具有及时性和连贯性,这又迫使读者养成不时阅看的习惯。它被读者束之高阁的可能性大大小于书籍。4.杂志的局限性(1)由于刊期较长,传播速度慢,不能像广播、电视、报纸那样做到迅速及时,因此传播内容受限制。如对稍纵即逝、千变万化的经济信息的传播十分不利。(2)杂志有印刷、装订的工序,不像报纸机动灵活,修改变动的主动权大。一旦有错,待到下期发表更正时,早已“流毒甚广”了。(3)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专业性杂志来说,还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爱好,影响了销量。加上杂志受众人数少,而分布范围却较广。因此发行、售销工作就比较复杂。(4)同广播、电视、电影比,杂志的生动性和可感性略逊一筹,想要做到生动有趣、形象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1、集中性。2、代表性。3、学科性。4、权威性。5、层次性。6、相对性。7、动态性。
首先,电子杂志是机读杂志,它可以借助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和海量存储,极大地提高信息量;其次,在计算机特有的查询功能的帮助下,它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找寻所需内容成为可能;再者,电子杂志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是声、图、像并茂,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图片,还可以听到各种音效,看到活动的图像。总之,可以使人们受到多种感官的感受。加上电子杂志中极其方便的电子索引、随机注释,更使得电子杂志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电子杂志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大约于1993年在深圳由海天电子图书公司首次开发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杂志在各种传媒系统(如电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以往的发行、传播形式,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它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