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中国是一个普遍认可的既成事实的道德价值观,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沿袭着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并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观念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是面临社会形态的商业化,类似这样被我们称之为优良美德的精神品质越来越被边缘化,在社会上,确实存在出于好心帮人却吃亏的现象,因而总会暴露出一些负面舆论,所以可能这类高贵的东西在某些人看来越来越不值钱。但即使是这样,学校就能因此找借口讨论说老人摔倒了就不用扶了?讨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如果要扶一把那还有讨论的必要性吗? 我们要知道助人为乐这是我们倡导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这种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既成事实的道理,作为学校而言教给学生的,传播给学生的当然是我们国家几千来优良的思想观念,教育给孩子的当然是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书育人固然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难道今天在社会存在这么一种负面现象就不需要传播学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之类的优良传统?按照这样逻辑是不是还要讨论一下我们该不该接受那种思想道德教育?我不容否认,当今的社会内确实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但也只是少部分的个案,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个案就不接受那些好的思想,就不去帮助别人,否认我们优良的道德价值观,老人摔倒扶不扶只不过是被社会化了,但学校不应该被这种社会化而影响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所以这样的话题只适合在社会中讨论,在大学讨论就是一个悖论。 如果连“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样的基本常识性问题还能在大学去大做文章搞讨论的话,那么难道“坐公交车要不要给老人让座”也要辨论?在公共场所该不该乱扔垃圾也要辨论?在公共场所该不该随地吐痰也要辨论?同学之间该不该讲脏话也要辩论?……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那在大学讨论的东西太多了,那么以前所学的思想品德观念有多大意义呢?这种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讨论本身就是对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一种蔑视和颠覆,实质上就是在怀疑我们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否出了问题,就算别人扶了老人最后自己赔偿损失,虽然于私心理是很不平衡的,但他帮助老人的初衷是好的,并没有违背我们的道德价值观,还是能散发出人性的真善美,相反我们还更能认清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更进一步的去了解社会,因此这就是社会的真实性,但不能因此否认这种帮助的意义,更不能认为这种帮助是错误的,可能在目前这种很不成熟的社会阶段里,这只能说明我们国人的综合素养相比国外还是有所差距的,不容否认这种现象在当下的社会阶段可能还会反应出来,因为国民素质水平还不是很高,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但我相信随着这种思想教育的深刻认识,人们的思想觉悟会不断提高,以后可能也就不会存在类似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样的讨论了。按照理论上来讲,这样的话题是没有必要讨论的,但在社会当中吃哑巴亏的问题频繁发生,越发突出,就变成了一种社会病态,以至于让现在的大学也感冒,并且走火入魔失去了自己基本的事实判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一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可见这种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渗透力和传播力的。 说起“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话题突然让我起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可能我们同学在学校经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假如你在一个同学后面排队打开水,当时就你们两个人,前面那个同学在打开水的过程中突然内急中途离开,但杯子仍然放在那水管下接水,他也没有跟你说,也有可能他忘记说了;但是你看到他杯子就快要装满了,这时候你是会眼睁睁看到他杯子的水溢出来视而不见还是帮他把杯子移走? 正常人的回答都是把杯子移走,这时候把杯子移走就是没有理由的,虽然没有人告诉你需要帮助,但是杯子里的水对你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暗示需要你的帮助,这种暗示不需要声音,不需要语言,只需要大脑的潜意识行为,因为我们知道水溢出来会浪费更多的水资源,所以把杯子移走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理所当然的,每个同学遇到这样情况基本上都会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的。所以,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当作公众话题来辩论来讨论了,那样在外人看来只是一种笑话,成为别人的一个笑柄。
老人摔倒,扶不扶?(538字)我们大家应该还记得春晚上《扶不扶》的小品吧?好人郝建扶了一个摔倒的老太太,却被当成了撞人者。现实生活中,也有小品情景再现。一个热心小伙儿看见一位老人在商店门前摔倒了,赶紧上前将其扶起,不料,老人来了一句:“你害我干啥?”后来,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还原了老人自己摔倒的真相。这是近日发生在洛阳的一个真事。有了“被讹”的先例,好心的人们苦恼起来:老人摔倒,扶不扶?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给了我答案。最近,爷爷身体不适,要在医院动手术,爸爸和姑姑上班很忙,妈妈只好请假去照顾爷爷,家里只剩下奶奶一人。一天中午放学后,妈妈接着我就往家赶,突然接到了奶奶的电话。妈妈一接电话,却是一个陌生人在说话:“哦,大姐,您妈刚才在路上摔倒了,我把她扶了起来,又问了她家在哪,把她扶回了家,我在她的手机里找到了您的手机号……”“好的,好,我这就回去!”妈妈加快了回家的速度。到了家,只见奶奶在床上躺着,一位二三十岁的叔叔站在奶奶旁边。“我饿了,冰箱里没有现成的,我只好自己出去买,一不小心摔倒了,多亏了这个小伙子!”“大娘,这是应该的!”被奶奶一夸,那个叔叔害羞地挠了挠头。奶奶只是腿上擦破了点皮,没有大碍。知道奶奶没事,那个叔叔才放心离开。现在,我有了答案:老人摔倒了应该扶!让我们都争做“活雷锋”!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从2006年“彭宇案”,到今年“殷红彬案”、“许云鹤案”,这一难题由于执法因素的介入,变得使人更加困惑。不久前,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专业技术指导也无助于破解社会道德难题。 由此,我们更联想到:信任,本是一个和谐社会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是吗?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如果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们还能吃什么? 讲小道理,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也许这个话题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正如学者们尖锐指出的:社会信任远不是靠一个时期的舆论引导或政治动员就能建立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重建中国的社会信任?《思想者》特邀3位学者就此发表看法,以飨读者。 毕竟,我们是“老百姓”,不要变成“老不信”。十人中有九人缺德,不是德不好;十人中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总得使有德的人多起来,总得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古人说“厚德载物”,其实“厚德”,才能承载市场经济。 重建信任:“原汤化原食” “信任危机”来自“信仰危机”。毋庸讳言,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存在信仰危机,其形成主要肇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度追逐物质利益,人的发展片面化,忽视或无视信仰和人生价值。加上中国传统信仰的世俗性与西方信仰的崇高性简单对接,有些人便会远离崇高,随顺世俗;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一时间是非难分,荣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虽有好的顶层设计却难接地气,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当前信任危机的蔓延,主因是传统的信任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了尴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当头,“信”也低头,熙熙攘攘,信任没了!
1、坠床,跌倒:
原因:坠床、跌倒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上,护士对高龄患者未起到重视,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时巡视,对高龄患者陪护指导不到位,患者及陪护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
措施:护士要提高对高龄患者的重视,对高龄患者及其陪护加强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家属24小时陪护,加强科室内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干燥,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2、用药错误、医嘱查对不到位:
原因: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执行医嘱存在定势干扰,存在想当然思想,发药时未查对姓名,换瓶时未再次查对姓名,注射前未询间姓名及过敏史。
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未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后按自己理解直接执行,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治疗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
未认真核对及书写唯一标识一手表带。宣教不到位,操作后未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未进行班班交接(发现特检单未预约的要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交给下一班)。交接不到位(包括液体,治疗,肌注,特检单发放)。护士工作分心(工作压力,家庭压力)。
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执行医嘱不能存在定势干扰及想当然的思想,发药、换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询间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必须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推敲后再准确执行。
责任护士要熟悉本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项目,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能起到提醒及监督作用,认真查对及书写患者手腕标识带。宣教到位(对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时查看患者执行情况),操作后要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法律保护意识明显加强,护理安全服务已经摆到我们护理人员面前,需要我们认识研究和应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安全隐患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摘要在临床护理丁作中,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纠纷,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并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得出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人员必须加强预见性安全护理意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正确评估患者,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加强护理风险防范.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意外受伤
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与晕厥。由于上述原因,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倒。
坠床躁动患者予以床栏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高龄老年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或夏天使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而致坠床。
舌咬伤抽搐间歇期患者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
烫伤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
走失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窒息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严重而未及时调整进食方式,可引起食物误吸。
2原因分析
人员与技术因素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
法律意识淡薄 患者的意识情况是神经内科护士观察的重点,如何判定、有无改变,需要护士准确观察。一旦病情变化而未能及时发现,将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文书记录不规范、不详细、不全面,与医疗记录不一致,都将成为在今后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中的潜在隐患。
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执行监护巡视制度,造成患者坠床等意外伤害;约束时造成患者肢体受损;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均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有的患者入院后才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改变,这都需要护士定时观察病情变化,若此时护士疏忽大意,违反护理常规,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
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护士编制少,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就可能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或造成不安全后果。神经内科护士如果观察病情不仔细,没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突然变化,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都将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给患者和家属造成很大的痛苦。
3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职业责任感教育及技能培训良好的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职业责任感教育是常抓不懈的工作。护士长对科室护理人员应多给予指导鼓励,增强其责任感,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学会调节自我心理状态。同时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年轻护士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业余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加强督察力度,培养护士树立患者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安全护理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具备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的前提。因此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同时护理部将法律法规纳入继续教育中,定期进行学习和考核,用法律来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应增加护士的编制,加强临床一线护士的配置,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改变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切关注风险的高危环节在中班、夜班工作繁忙时,合理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问题,适当增加人力,进行弹性排班,保证在输注甘露醇的高峰时段,护士有时间巡视病房,保证甘露醇在规定的时间内滴完,同时,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加强责任心,并告知甘露醇外渗容易引起皮肤坏死。一旦引起输液部位肿胀,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加强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健全和完善护理监控体系建章建制,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杜绝不规范的医疗行为。科室的护理质控小组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讨论及反馈,防患于未然,使护理缺陷和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护士长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的管理工作及夜间查房,以督促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加强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计划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神经内科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护士与其沟通时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动患者,以提高其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总之,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必须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加强护患沟通。从法律、安全角度出发,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 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结论:精神科在做好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安全 隐患
1、精神科安全隐患分析
病人自身
病人精神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有些病人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如被害妄想、难以消失的幻听、罪恶感、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逃跑、伤人、毁物等行为;
康复期病人存思想顾虑的安全隐患,因思念亲人,惦念家务或工作,怕误了晋级调资,不安心住院而逃跑,或产生强烈自卑感而采用极端手段寻求解脱.
躯体疾病的安全隐患。如突发脑血管意外,急复症等疾病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延误治疗,或年老体弱,机体功能衰退,失去自我安全防范的患者,容易产生病人摔倒受伤。
医院设施因素
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为追求美观而忽视不安全因素存在,楼房门窗未加护栏,让患者易发生自缢的房柱,洗池台过高,地面滑缺乏扶手,室内有裸露的电线,未设专用的躁动房间,均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病区内的危险物品摆放不规范,病房门上未设观察窗。
护理人员
不遵守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机戒执行医瞩,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或擅离职守,岗上睡觉;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法制观念淡薄,轻视护理文书书写,凭感觉记录,与医嘱及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不能准确的记录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变化,或记录千篇一律,不能反映病人的特有表现,使记录失去了意义。
护理人员压力大。由于专科质特殊,风险过多;夜班频繁、待遇较低,社会偏见等,而致不能用心,热情投入工作,护士不良心理因素也是诱发各种护理差错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士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对病人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可给病人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以致发生护患纠纷。 病人家属
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如家属将病人到门诊就疏于看管,出现病人冲动、伤人毁物和逃跑的现象;或陪护病人时间长,不能理解病人的病态行为,缺乏耐心出现打骂病人;有的家属,接病人出院后不能长时间监管,让病人自己保管药物,导到病人不能及时服药或超量服药。
家属不遵医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对护理人员的告知不重视、不遵守,刚住院几天就强行办理出院,或不负责任对病人承诺出院时间,承认无法兑现时,病人容易冲动和暴力;借探视之机私自带严禁危险品交予病人等。
`医护配合
有的医生对病情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和“三防”的重点内容,使护士在作“三防”观察时缺乏重点,疏于监管,病人容易伤人毁物。
有的医生对护士反映情况不够重视。对护士反映精神病人的情况重视不够,凭感觉用抗精神病药,药量过大或增量过快,极易造成猝死事件的发生;用药不准确或药量不够,极易造成某些病人精神症状迟迟不能控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
2 总结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逃等特殊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 科学的规章制度。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加强病房设施管理尤其重要,消除其安全隐患。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门窗、水电等设施损坏及时维修。病人服药要严格查对,防止积存后顿服。加强健康 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精神科做好这些护理安全,不仅能保障病人的安全,而且还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这个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尊老爱幼、救死扶伤历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谁家没有老人,由于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等案例,越来越多的人对搀扶跌倒老人心存忌惮.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有可能惹来无尽的麻烦.社会公德,传统道德,在我们犹豫的目光中渐渐丧失.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作为问题,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无良的南京法官、天津法官,以及制裁那些诬赖彭宇们的老人,理应受到谴责,但见死不救的围观者,是否也会受到道德、公义和良心的谴责?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震惊.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个社会都应该检讨,甚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检讨.以前一直觉得类似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应该怎么扶这些事情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类似南京法官、武汉老人这样的案例,虽然不能说是普遍的现象,但其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却是很严峻的.我们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这绝非故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这都早已成了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自从南京徐老太事件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国民道德沦丧期,开始瓦解中国人民的道德,想徐老太这种人开始肆意妄为,有法律支持,又可以获取巨额的回报,而且没有任何成本.而彭宇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从而开始冷漠国人的同情心,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尔后如钓鱼执法等一系列事件,彻底麻木人们的怜悯之心,造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八旬老人倒地1个多小时而无人敢伸出援助之手.我可以肯定,大多数围观昔都是善良的人,可是谁也承担不起那巨大的代价.你能说人们冷漠?苍蝇多的地方,是垃圾的原因还是苍蝇的原因?
精选了【100个】关于老年护理学论文集供您后续的写作参考,在写老年护理学论文之前,很多大学生总是被老年护理学参考文献怎么写难倒怎么办?请阅读本文!一、老年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对《老年护理学》教与学的再思考.白玉华,2011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2]学生小讲课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李芳.许瑞.王艳波.李丹琳,2011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3]《老年护理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肖宏俊.孙琳,20082008年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4]《老年护理学》多元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崔艳.张宏晨.高丽.杨瑞.徐莎莎,2014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5]中国"老年护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刘祚燕.张雪梅.陈龑.陈茜.胡秀英,2013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6]"老年护理学"本科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刘祚燕.陈茜.胡秀英,2013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7]中老年眼疾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张旭虹,2003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8]军队院校老年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张宏晨.徐莎莎,2014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9]老年社区护理与保健.贾凌云,2003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10]120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蒙文静,2003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二、老年护理学论文期刊参考资料[1].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护理管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1期.刘宇.孙静.郭桂芳.[2].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8期.周颂华.范宇.刘英.[3].案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19期.张宏晨.高丽.崔艳.段永珂.[4].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对开设《老年护理学》双语教学专业选修课的评价.《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8期.蒋新军.陈燕.马改红.晋溶辰.[6].护生参加?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的体验及反思.《解放军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7期.刘娜.杨云衣.董志刚.张媛媛.徐燕.[7].6步任务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10期.崔艳.高丽.张宏晨.徐莎莎.[8].角色扮演法在《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国防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3期.杨翔宇.高静.吴晨曦.张婷.柏丁兮.[10].护生作为社工志愿者参与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徐晶.罗晓云.石冰雪.史崇清.张迎红.路兰.郑一瑾.李金萍.鲁琼芳.唐杰.三、老年护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目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PBL模式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3作者:赵文婷.护理学南方医科大学2011(学位年度)[2].“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在老年院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张洪.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学位年度)[3].《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刘娜.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2015(学位年度)[4].目录.护理干预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孙自红.护理学山西医科大学2011(学位年度)[5].目录.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周亚东.临床医学;护理第四军医大学2013(学位年度)[6].麻醉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者:陈文真.护理学泰山医学院2014(学位年度)[7].目录.福州市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质量评价的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黄丽钗.老年护理学福建医科大学2007(学位年度)[8].目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两位一体”社区护理模式及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王欣国.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2013(学位年度)[9].目录.上海老年家庭照顾者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要的研究.被引次数:14作者:刘腊梅.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2008(学位年度)[10].社区T2DM患者抗炎饮食干预后的效果评价.作者:牛惠.老年护理学湖州师范学院2015(学位年度)下面是老年护理学论文集,希望能解决毕业生们的老年护理学参考文献怎么写的相关问题
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这个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尊老爱幼、救死扶伤历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谁家没有老人,由于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等案例,越来越多的人对搀扶跌倒老人心存忌惮.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有可能惹来无尽的麻烦.社会公德,传统道德,在我们犹豫的目光中渐渐丧失.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作为问题,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无良的南京法官、天津法官,以及制裁那些诬赖彭宇们的老人,理应受到谴责,但见死不救的围观者,是否也会受到道德、公义和良心的谴责?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震惊.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个社会都应该检讨,甚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检讨.以前一直觉得类似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应该怎么扶这些事情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类似南京法官、武汉老人这样的案例,虽然不能说是普遍的现象,但其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却是很严峻的.我们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这绝非故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这都早已成了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自从南京徐老太事件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国民道德沦丧期,开始瓦解中国人民的道德,想徐老太这种人开始肆意妄为,有法律支持,又可以获取巨额的回报,而且没有任何成本.而彭宇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从而开始冷漠国人的同情心,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尔后如钓鱼执法等一系列事件,彻底麻木人们的怜悯之心,造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八旬老人倒地1个多小时而无人敢伸出援助之手.我可以肯定,大多数围观昔都是善良的人,可是谁也承担不起那巨大的代价.你能说人们冷漠?苍蝇多的地方,是垃圾的原因还是苍蝇的原因?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从2006年“彭宇案”,到今年“殷红彬案”、“许云鹤案”,这一难题由于执法因素的介入,变得使人更加困惑。不久前,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专业技术指导也无助于破解社会道德难题。 由此,我们更联想到:信任,本是一个和谐社会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是吗?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如果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喝白水也怕有害元素,我们还能吃什么? 讲小道理,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讲大道理,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也许这个话题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正如学者们尖锐指出的:社会信任远不是靠一个时期的舆论引导或政治动员就能建立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重建中国的社会信任?《思想者》特邀3位学者就此发表看法,以飨读者。 毕竟,我们是“老百姓”,不要变成“老不信”。十人中有九人缺德,不是德不好;十人中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总得使有德的人多起来,总得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古人说“厚德载物”,其实“厚德”,才能承载市场经济。 重建信任:“原汤化原食” “信任危机”来自“信仰危机”。毋庸讳言,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存在信仰危机,其形成主要肇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过度追逐物质利益,人的发展片面化,忽视或无视信仰和人生价值。加上中国传统信仰的世俗性与西方信仰的崇高性简单对接,有些人便会远离崇高,随顺世俗;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一时间是非难分,荣辱莫辨;而信仰、道德教育虽有好的顶层设计却难接地气,在耀眼的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当前信任危机的蔓延,主因是传统的信任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了尴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当头,“信”也低头,熙熙攘攘,信任没了!
老年护理是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护理、康复和健康 教育 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结构比例不断改变。老龄化的速度很快,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的时间里,预期健康寿命只占1/3左右。老年期的患病随年龄的增长呈正增长,而在各种患病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做好心理护理以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个永恒的主题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心理保健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老年期是人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此阶段人处于衰老的过程,身体各个结构老化,功能下降,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如老年斑增长,骨质疏松,泌尿生殖系统改变等;而从社会角度讲,老年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生活改变,如退休,配偶亲人死亡等,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变化都是痛苦的,生活改变随之会出现相应的心理改变,那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1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原因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理改变 、 社会地位改变、环境因素、疾病因素 、生活方式 文化 程度、营养缺乏及生活事件的影响。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老年人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所给予的心理护理:
孤独
孤独的心理护理
①维持与社会的接触,应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来摆脱孤独。
②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和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将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适应。在护理中应与老年人的家庭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
③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应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
④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例如,下棋、听音乐、 唱歌 等娱乐活动,以及打 太极拳 、练气功、自我按摩等。
⑤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应经常指导老人保持开朗、平静、乐观的情绪。培养其生活情趣,使老人摆脱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开朗、健康的心境。
⑥做好躯体疾病的护理: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如果老年人患有某种躯体疾病,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孤独心理,护理人员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可使老年人增加信心,同时,应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锻炼等情况,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生活的信心。
⑦确保老年人安全,重点护理有消极言行的老人,以防发生自杀等意外事故。
抑郁
抑郁的护理
①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包括了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经常与他们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
②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
③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使其精神愉快,减轻衰老的感觉及疾病的负担。
④帮助老人们学会自我排遣寂寞,调剂生活的办法,使老年人克服困难,保持良好心态。
健忘
健忘的护理
①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有时会将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的安排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制定日程安排,以便于加深记忆,例如,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用规律的日常活动。
②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应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要过分担心。同时,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减少因健忘所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③加强健脑锻炼:健忘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老人们仍然不应放弃健脑锻炼,护士应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做加强记忆的思维活动锻炼,如背诵诗词,英文单词,经常下棋等,有条件都还可以学习计算机。
3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
目前我国城市老人前三位的死因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受过精神刺激和爱生闷气的人,易患胃癌,专家认为,忧郁消沉的人,其免疫力下降,促使癌症发生或日趋恶化,乐观爽快的,其免疫力增高,肿瘤生长受到抑制。[2]因此,老年的心理卫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问题,让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的 方法
首先应教育老年人:对人生要有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向老年人讲述及示范各种情绪调解法,如自我教育法,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解法及适当发泄法。
培养适当的兴趣及 爱好 ,老年人退休后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因此应帮助老年人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多用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
消除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小妹.《社区护理学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许能锋.《预防医学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
?【摘要】 目的 总结 各种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的 措施 。方法 阅读文献,总结老年人家庭护理的措施,得出全面的结论。结果 开展老年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人及家人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至关重要。结论 老年人家庭护理模式还不完善,不能全面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 老年人;家庭;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我国居家养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养老护理员尚缺乏规范性的培训。由此就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对老年人的家庭护理提供更好的依据,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康复指导、老年病人及健康老人的营养指导和生活指导、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
1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护士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维护家庭健康的系列化和多样化护理活动。以促进和保护家庭健康为目的,预防家庭成员发生或减少疾病及并发症,并帮助家庭成员护理和适应疾病,以发挥成员最大的健康潜能,家庭健康护士需在健康连续状态的任何领域为家庭提供护理,家庭护士还可选择不同的地点为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如可在社区护士的办公室里、在家庭所在地或家里等。同时,家庭护士还要为不同的家庭提供护理服务,包括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家庭,有急、慢性病人的家庭,正处在变革中的家庭等。
2 方 法
?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 高血压家庭护理1 高血压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各重要脏器有严重损害。
? 依据病情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 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
? 帮助病人避免遗忘 将服药和生活中的某些必做的事相联系,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用醒目的字体标明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让老年人易于识辨。
?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 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饮食上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等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 老年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病情不重的老年人,只需要饮食加以控制,口服一种降糖药片就可以了。若出现并发症则应及时就医。糖尿病人饮食要按病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和血糖、尿糖的变化来定,再按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出每天总热量和三餐分配,并按食物成分转为食谱。这些应由医师和医院营养师提出,有家庭护理遵守实施。为了测定血尿糖变化家庭护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尿糖试纸。
? 老年震颤的家庭护理
? 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的震颤症状与精神因素、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应避免刺激和情绪激动。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其家属,都应对这一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应始终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
? 生活上多照顾 肌肉的震颤、关节功能的障碍,家人应给予多方面的照顾。患者服药时,要事先为其准备好开水;穿着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及开襟在前、不必套头的衣服。刮胡子使用电动刮须刀,使用纸杯或塑料杯刷牙。进餐时不要催快吃快喝,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且质轻的杯子。在患者的碗成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以防滑动。
? 坚持终身服药 由于治疗所用的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必须强调按时、定量服用,不要轻易停止或自行改用其他药或加大剂量。对于中晚期病人应把药物送至病人口中,看着他服下。
? 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
? 理解和宽容老人 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不能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老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不能侮辱人格,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可以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写在卡片上,放在他的口袋里。
? 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老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着服下;睡床要低,必要时可加栅栏。
? 注意饮食营养及个人卫生 进食缓慢,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 老年人心理家庭护理
? 掌握特性有的放矢 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几乎每个老年人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个性脾气,做到有的放矢,因时而变,合理适度。
? 热情关怀,精神安慰 帮助老年人正视现实,鼓励老人要有新的人生追求,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胸怀坦荡,情绪乐观。同时要多关心老人物质和精神需要,与其共享天伦之乐。
? 稳定情绪,启发疏导 老年人处境特殊,常因生活中细小事件引发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中要注意细微观察,尽量满足老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督促和帮助老人注意仪表整洁,将衰老的不良刺激降低到最小限度。另外,在老人面前尽量避免谈论家里或个人不愉快事件,避免谈论死亡话题,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3 小 结?
居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促进健康。运用现代护理技术,通过护理手段尽可能稳定或延缓慢性病的发展,一旦发展则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预防各类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对慢性病的晚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安全的姑息性诊疗护理支持系统,以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生活质量;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生活、饮食营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使人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处于接受有效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2] 乐晓平.从日本老年介护发展过程看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73—75.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还记得前几年春晚上的一个小品吗?小品名叫《扶不扶》。这个小品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跟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奔驰。”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扶过三个摔倒的人,现在只能骑着自行车的人。听到这句话,我哈哈大笑。可笑过之余,却无端地让我想哭。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本来是做了件好事,可是这好事却给人带来了坏处。钱赔了,车子赔了,房子赔了,甚至有的人是赔了一辈子。多么可悲的事情呀。试问,试想,有老人摔倒了,还有谁敢扶?这个让我悲伤的疑问,终于在这春暖花开之时,被一个大姐姐的温暖的举动化解了。
那天下着蒙蒙的细雨,我正慢慢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前面一个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的步伐有些不平稳,一会往左走几步,一会又往右走几步,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有些踉跄。我抬起头认真地看他,虽然下着雨,可老人却并没有撑伞,他有着满头稀疏的白发,个子并不高,佝偻着背,正在我前面慢慢地走着。我心中一动,想快走几步,帮老爷爷撑下伞。可是才迈出的步子,又被我收了回来。妈妈常告诫我:碰到老人和幼儿最好绕着走。我有点担心老爷爷,可我却不敢做什么,只能继续走在他身后,心中默念:老爷爷快点安全走到家就好。突然,前面的身影一斜,向地上倒去。我紧走两步,又停下来:扶还是不扶?我敢扶吗?这时,身旁一抹白色闪过。我回过神,向那白色看去。一个年轻漂亮的姐姐正蹲下身子,用她的双手吃力地扶起地上的老人。慢慢地站直,站稳。姐姐扶着老人,走到一旁的石凳坐下,她俯下身子,轻轻地询问着老人:“爷爷有哪里摔疼了吗?”爷爷摇摇头,休息了一会儿,姐姐又扶起他,他们慢慢地向爷爷指的方向走去。我看呆了,眼前的那抹白色,是多么的高贵、多么的纯洁、多么的美丽。
有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扶,因为人心会越来越美好,社会会越来越美好,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从一件小事中,我看见了人们正在成长,我看见人民的思想正在进步,我看到了国家正在富强!
前些年,要不要扶老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现在,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常识,遇到老人要扶起来,这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天前,我和妈妈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突然碰的一声,我往左边看了一下一辆老年代步车倒在了十字路口的旁边,我和妈妈都吓坏了,我们这里根本通不到他们那啊!正在我心急火燎的时候,一位年轻人出现了。只见那年轻人身穿一件黑色西装,戴一个领带,显得还挺气派,他走到那辆倒着的车前,打开车门,把两位老人先救出来。还好,两位老人并没有什么事只是身上沾了点灰,大家看到此景,都竖起了大拇指,有一些人也来帮忙了,他们一起合力把车给推起来,有一个女人拿出纸擦掉了老人身子上的灰,顿时,那两位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擦好了,他们又把车里剩下的小玻璃碎片全都捡干净,以防老人背刺到还用纸巾把座位擦干净,那两位老人微笑着,他们十分感动,有这么多的好心人来帮助他俩。其实我觉得帮他们那样子就可以了,可是,他们并没有那样做,他们派了一个人去帮老人开车,怕老人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直到目送老人许久我们才匆匆赶回家里去。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事情,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从这件小事中,反映了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向前,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把老人扶起来,成为了一个常识。
扶老人起来本应是一件好事,可是近几年来又有了一种新的职业——“碰瓷”,也可以说是“讹人”。结果,好人难做,好人不做了。前几天,我在家里就看到一则新闻,大致内容为:一位姓李的先生,出于好心,把一位老人扶起来,谁知刚伸出手,老人便死死地抓住李先生的腿,然后对周围的人大声叫道:“这人撞了我还不承认,大家快来评评理呀!”李先生这才知道这位老人是个碰瓷的,结果他被讹了几百块……
因此,听闻这种“碰瓷”之事后,平时乐于助人的我现如今遇上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常常是令我犹豫不决、望而止步。可怕啥来啥。就在这一天,我走在家门前的街道上,呦呵!我竟又撞见一个老人摔倒了,只见老人眉头紧锁,双手用力按在地上试着自己站起来。我不由自主地想过去帮忙,可是我又想起了新闻里的内容,我把迈出的步子又退回来。我心想,如果这位老人是碰瓷的,到时讹上我,我就有理说不清了,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如果假装没看到,那又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顿时,我心乱如麻。
怎么办?
经过一番心里纠结。我还是选择了良心。不管怎么样,如果老人是真的摔倒了,我就这么坐视不管,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我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鼓起勇气向老人走过去说:“老爷爷,我扶您起来吧!”老爷爷对我笑了笑,说到:小朋友啊,谢谢,我这个老头子,腿脚不中用了,老伴出门都劝过我,让儿子带我去,可是我就是不听,这不,让你见笑了。”我听了松了一口气,还好……这比中了百万彩票还开心啊!我马上扶起老爷爷,老爷爷对周围的人再三夸我,我都害羞了。
啊,就是因为“碰瓷”,害得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都是因为“碰瓷”,害得许多年轻人丧失了一颗帮助人的心。如果人人都拥有一颗真诚的心,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了碰瓷,那该多么美好啊!希望未来的社会人人都有爱心,人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把老人扶起来……
近年来碰瓷事件层出不穷。许多老人为了点钱拼了老命。
两年前在广东河源一男子在路边扶起一位摔倒老人。之后又将老人送进医院并联系家属。这本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人好事。可谁知,这位老人醒后竟说好心男子是撞他之人,并要求赔偿几十万元。两天后,好心男子为证明清白投塘自杀。
当时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感叹人性的险恶。在这件事发生后,出现了不少类似的碰瓷。在多次血泪史后,人们开始远离这些老人,无论这些老人是真的摔倒或是假的。
开始我真的认为自己遇上这种事可以做到正确的判断——判断出真假。但是……
寒假的一天我去门口好德买零食。近小区大门时发现一老人坐在地上,时不时挣扎地要站起来。我记得当时第一个想法:这是个。我本是准备从她身边绕过,可却停下了脚步。似乎这并不是。看着老人艰难起身却又坐下,我总有些于心不忍。可/要真是怎么办?几十万元,我怎么赔得起?但老人若是真出了事,一直坐这儿就有麻烦了。但若我扶了老人起来,她赖上我,那我就有麻烦了!扶或不扶?这是个艰难的选择。老人似乎发现了我的异常向我望来。雪白的头发下是布满了皱纹且已经发白的脸。脸上写满了无奈和痛苦。
“还装得挺像,不知道这次又会多少钱。小丫头,你别上前。这种人不值得你发善心。”一个老大爷劝阻着说。但注意到老人痛苦神态的我毫不犹豫地上前扶起老人。但扶起的一刻我又有些后悔,希望不是。“孩子,谢谢你!”这句话有如阳光穿过乌云照在大地上。原来这个社会也并没有我所想的这么险恶!
现在我觉得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腐败!没有那么无可救药!其实只要有一个人,就一个人心存善心,那么这个社会总会被改变。有可能需要很久,但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人们不再会为扶或不扶这个问题所纠结了!
早上,我和姐姐去二中散步的路上看见了一位老奶奶。那位老奶奶站在马路旁左看右看,这时,我才知道那位老奶奶要过马路。
马路中间的车子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我和姐姐跑到老奶奶旁边,微笑着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是不是要过马路呀?我们扶您过去吧!”老奶奶说:“好的。”我们扶了老奶奶过了马路后,老奶奶说:“谢谢你们!”我和姐姐开心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心里美滋滋的。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事!
“摔倒的老人扶不扶?”这个问题可谓是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会遇到的。扶了,如果是碰瓷的,那我们就麻烦大了。不扶,那这个社会会冷漠成什么样子呢?
我认为,用好适当的方式再去扶,这样既可以增添社会中的温暖,又可以预防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在小巷子里有位老人摔倒了,我们可以在路边先叫一个人过来作证,然后再去扶,这样,即使是碰瓷的,也会有人替你说话,如果路边人很少的话,我们可以借助手机来作证,录制视频,然后再去扶,这样我们有了证据,碰瓷的也不能栽赃给我们了。
也并不是没有碰瓷的例子,像我爸爸的朋友,有一次他在路边看到有一位老爷爷骑着摩托车掉进了沟里,他好心去扶爷爷起来,却被那位爷爷诬陷,爷爷就一直说是他撞得,他没有办法,只能和那位爷爷僵持,随着路人来的越来越多,也在劝他说“就私了了吧,别等到警察来了,事情就麻烦多了。”爸爸的.朋友怕耽误时间,就赔给了爷爷两百块钱这件事就了了,虽然赔的钱不多,但是委屈的心情谁又能理解呢。随后爸爸的朋友发了条微博,上面写着:难道救个人都是碰瓷的了吗?随后我评论了一条:好人一生平安。叔叔心情这才好点,爸爸对我说,叔叔被家里人骂死了,说他为什么这么傻。我想说,世间如果没有这些好人,社会会冷淡成什么样子呢?希望“不是坏人变老了,而是老人变坏了”这句话不会成为现实!
所以,老人摔倒了要用恰当的方式去帮助他,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我们会保护自己,这个美德还是要继续传承下去。
寒假的一天上午,我和奶奶去菜市场买菜。
买完菜,我因为急着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便让奶奶自己先回家。
当从文具店出来,往回家的方向走去,我发现了奶奶正在前方不远的地方走着。正当我要去追奶奶时,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奶奶可能没注意看地板上的小坑,突然一个踉跄,不小心摔倒在地。手上提的一袋子蔬菜也掉落在地板上。我心急如焚,如离弦的箭一样,向奶奶冲去。
这时,暖心的一幕出现了。旁边的一位阿姨蹲下身子,立马扶起了奶奶,轻轻地拍掉奶奶身上的灰尘。一位叔叔也蹲下身子,帮忙拾起掉落地板的蔬菜。
当我跑到奶奶身边,叔叔阿姨们还不停关心地问着:“觉得怎么样?有没有哪里觉得不舒服?”
奶奶感激地说道:“真是谢谢你们了,只是磕破了一点皮,没什么大碍。”我也赶紧向叔叔阿姨们表示感谢。
叔叔阿姨们露出了脸上的微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最让我内心感到温暖的是阿姨接下来说的话。阿姨对奶奶轻轻地说:“我妈妈的年龄也和您差不多,但是她的腿脚不方便,真希望她如果不小心摔倒,也有人第一时间能够帮忙扶起她……”那一刻,我感动得哭了。
我一边扶着奶奶,一边和叔叔阿姨们告别。望着叔叔阿姨们离去的背影,他们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渐渐高大起来。奶奶也不停地夸赞着:“现在,还是好人多啊!”
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老人增加一份关爱,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些理解和帮助。
最近,我看到了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引发了我的深思。
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在地上,一个小男孩正俯下身子准备去扶她。站在一旁的妈妈,却一把拉住了小男孩,一脸凶样,严厉地呵斥着他,说道:“不要扶,别人会说是你碰倒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小女孩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回到家,地上有一壶油泼到了地上,小男孩若无其事地翘着二郎腿,坐在了旁边,妈妈见了,连忙跑过来,对小男孩责问道:“我们家的油壶都倒了,你怎么不知道扶一下?”小男孩说了和妈妈同样的话:“我扶了,你会说是我碰倒的。”妈妈顿时无言以对。
看着眼前的这幅画,使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
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当时车上有十五个人,除去以暴制暴的司机和无理取闹的女乘客,还剩下十三个人。当时,车上的每个人都和漫画中的妈妈一样,认为和自己没关系的事就不用管。于是,他们选择了,坐在座位上看着女乘客和司机挣扎,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江水,和永远看不到的明天。与此同时,武汉却发生了相同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因为车上的人并不是个个都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正义地站了出来,及时拉开了女乘客和司机,防止了灾难的发生。
仔细想想,如果当时坐在公交车上的人是你,你会像漫画中的妈妈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道德作为一种与人类相伴始终的社会历史现象,在人类社会长河中处于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小论文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一起来看看吧。
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近来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有人觉得,如此久而久之,最终是道德感的丧失、道德法则的瓦解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之所以出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状况,说白了就是“有心做好事却担心惹事”。
笔者认为,扶不扶倒地老人起来不尽然是道德层面问题。因为把老人扶起后还有要知道老人是否受了伤,是否需要送医院,是否会在送医院途中出现突然的问题。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老人及其亲属会否理解,会否倒打一耙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怪不得过路人对此的犹豫不决,对此的踟蹰不前。
如何解决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呢?笔者感到首先要在法律层面上要有所体现。那就是要将倒地老人扶起来先作为好事来对待。因为即使有老人讹诈的情况,也不能否认把倒地老人扶起来的行为。将老人扶起来后,老人如果进行讹诈的话,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老人倒地是由搀扶人造成的,也应该在处理事故时得到表扬,甚至减少一定的赔偿额。
其二,要普及医务知识。有些老人摔倒后是不宜扶起的,如心脏有病的人、如脑溢血患者、如骨折严重的老人等都是如此。可是现在有不少人对急救知识不了解,贸然将倒地的老人扶起,就容易好心办了坏事。所以要否扶老人起来,可以先问一下老人是什么原因倒地的。笔者以为,只要不是一心要讹诈别人的老年人,是不会做这种昧着良心的事情的。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不能以偏概全,让人连好事也不敢做啊。
其三,要在社会上使讲道德蔚然成风就必须树正气。现在不少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常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状况不改变,以后扶倒地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少。所以要大力表彰那些包括肯扶倒地老人的善良行为。要知道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帮助老人就是帮助自己啊。何况这样做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好转呢!
事实上,从彭宇案至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默默地宣示,真善美从未离我们远去,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身边。任何时候,在关注发生纠纷的“摔倒”个案时都不能忘记,“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弘扬真善美需要惩戒假恶丑,而惩戒假恶丑也是为了保护真善美。但要防止我们在“摔倒”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需要全面、公正地看待支流与主流,不让“善行被讹诈”一叶障目,防止“社会道德滑坡”谬论污染公众心理,伤害社会的道德良心。很多人表示当然应该扶,因为生命至上。但也有部分人持反对的意见,称老人诬陷帮助者的事件太多了,所以想扶但是又不敢扶。本文就是围绕看到老人摔倒,青少年扶还是不扶展开的。
正方 看到老人摔倒,青少年该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浩瀚五千年历史,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所以,青少年看到老人摔倒,应该扶起老人。
首先,摔倒的是老人,他不是青年人,更不是少年小伙子。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古代对老人的尊崇可见一斑。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相对古代,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
其次,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人,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
再次,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青少年呢?从接受教育开始,我们就被灌输助人为乐的理念,雷锋的形象更是人尽皆知深入人心。那么扶起倒地之人,本是举手之劳,为什么当面对摔倒的老人,我们都不愿再伸出援助之手呢?难道少量的负能量事件就遮蔽了我们的眼睛?当然不能。要知道,人心倒了,可就真的扶不起来了。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还有最美女孩叶霄雯……这些最美丽的人用实际行动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爱的意义。我们在感动之余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心存善良、乐于助人,在遇到老人摔倒的时候应该扶而且必须扶。2014年3月1 3日,吕晓俊等4名人力社保局职工在上班路上遇到一位摔倒受伤的老人,他们毫不犹豫地停下车,帮助老人检查伤情、联系家属。这样的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朗朗乾坤,不尊不孝,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最后,由于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
反方 看到老人摔倒,青少年不该扶
第一,我们从直接用手扶起老人的角度来说,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是在扶老人这件事上,万万不可鲁莽行事。大部分的人都不具备专业的医疗急救技能,请注意是技能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知识。扶起摔倒的老人,本质上来说是希望能够帮助老人。但是我们试想一下,老人摔倒时,一个不具备急救技能的人仅凭一时的热血把老人扶起来,结果,老人却因此二度伤害加重病情甚至因此死亡,这时,我们还能够说扶起老人是帮助老人吗7我们都非常的清楚老人大都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摔倒以后,他们如果是自己爬起来,根本就不会落下后遗症。一旦被别人用强大的外力硬生生地拽起来,就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落下严重的疾病,重则就会丧命。由此可见,我们已经清楚地明白,当发现老人摔倒时,不该扶!
第二,看到老人摔倒,我们不扶,可以解释成不想扶或者是不敢扶,不想扶是没有道德,但不敢扶呢?当今社会,好心遭恶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老人倚老卖老,败坏社会风气的现象也不免存在。
因此,我提醒大家,要帮助别人,也要保护自己。按照法律在感慨社会良知的淡化与远离之余,更多的人选择了冷漠。毕竟,有先例证实过,在无法还原现场的事件中,靠证据说话的法律曾经无情地抛弃过道德,在人们辨不清真相的情况下,理性逼迫我们做出了最不利于自己的判断。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知道,放任邪恶,让邪恶得逞,无疑等同于助纣为虐。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这是人的本能。用道德来绑架别人,以道德的名义来攻击别人,本身就是不道德。法规无禁止的行为即为许可的行为。自由民主是尊重人权,我不扶老人是我的自由和权利。
总结陈词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话题我赞同小品《扶不扶》中的那句话:“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我以为“人心倒了”,倒的不只是“去扶”的人,一定还会倒了“被扶”的人。当然,人心是不容易倒的,但是人心很容易被伤害。
我们知道,因意外倒地的不单是老人,可为何类似的事件都与老人有关?又为何会造成这种“老赖扶”现象?如果设身处地想想,老年人多“缺钱”“缺保障”是其主要原因。而这个“缺钱”“缺保障”,一定还牵扯到儿女的态度与反应。当然,部分老人倚老卖老装糊涂,谋“钱途”,也是“老赖扶”的另一原因。
我以为,在讨论“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时,好像忽视了话题中的当事者“老人”。正因为有了太多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故事,我们才不应该忽视,如果让更多的老人们也参与进来讨论这个问题。一起来讨论“扶不扶”的因与果,一起来接受“扶与被扶”的正能量。
当然,对于利用人们善心取利益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首先,国家法律需要不断完善,使得好人们在行善的时候既能帮助到他人又可以保护好自己,为好人“撑腰”,让公众在伸出道德援手时免除后顾之忧;其次,健全社保体系,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医;最后,社会大众媒体应该对此类事件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人为地放大事件的负面影响。而人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要学会辨别真伪,在路遇摔倒老人的时候也要注意实际情况,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帮助老人,可以向有关部门求救。
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的视而不见,不肯出手相助呢?这其中存在着深层的道德原因。老人摔倒没人扶与摔倒的的老人不无关系。被扶起的老人里,有些道德水平低下。之前发生的讹人事件里,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心,去谋取利益,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摔倒的老人。江苏如皋一座立交桥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受伤,大巴司机殷红彬下去搀扶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被他的大巴车撞倒的,幸好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这才让事情水落石出。在上海打工的湖北小伙子小孙好心将一名被摩托车撞倒的老人送去医院,可当家属出现后,小孙却被老人指认为肇事者。家属说,如果找不到目击者证明小孙的清白,他就要对这个事情负全责。小孙无奈,只好向目击者求助。见到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缺乏诚信的摔倒老人,让善良的施救者伤透了心。做好事变得如此之难。倘若摔伤的老人都是诚实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有所顾忌的去考虑救不救啦。一位捡破烂的7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路过的冯女士的自行车前,自以为有责任的冯女士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没想到,老人第二天找到冯女士的单位,自担摔伤责任并把400元医疗费用退还给冯女士。老人的善良、诚实让冯女士无比感动。如果所有的摔伤老人都能像冯女士遇到的这样诚实善良,相信大家也就不会有所顾忌了。不敢扶老人如今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它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严重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意识。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是天然的,它需要教育与引导。在一个众人感到迷惑,不知道该不该伸手扶摔倒老人的时候,需要政府代表社会公信力来发声、发言,来明确要弘扬什么摒弃什么、要奖什么又要罚什么,就算小题大做也未尝不可在面对和处理有些事情时道德的约束力显得很微弱。当道德无法调整一种现象,而且这种问题又亟待解决时,法律的介入也是必要的。国家法律层面上及时给予支持,才能很大限度消除社会上‘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立法的重点是确立免责原则和举证规则,即救助人提供救助行为,除存在重大过失外,对救助行为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坚守道德,摔倒老人不再无助。
近几年在引起广大媒体和群众关注的一个热议的话题是“老人摔倒扶不扶”,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应该伸出援手去帮助,可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我们的一个善意的举动,也许会给自己惹上很大的麻烦甚至是官司,这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很多人会说并不是自身没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而是在大社会环境下层出不穷的类似案例,让人不敢去帮助别人,深怕会引火烧身。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在前不久又出现类似案例,而这一次被讹的人竟是外国人。
案例: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被讹1800元衣服被撕烂(网易主页)。
12月2日,“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一组图片在网上不胫而走,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众多网友对大妈予以谴责。据了解,昨日上午10时30分许,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具有东北口音的李女士在经过骑摩托车的一名外籍青年及其中国女友时突然摔倒,引起围观,最后该外籍青年向李女士赔偿了1800元。
路边小卖部店主称,“当时大妈已经倒在地上了,我看见俩人把老太太往路边拽,后来人越聚越多,东外交警大队和新源里派出所的警察都来了,纠纷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一位环卫工人称,当时他工作时路过,只看到老外的衣服已经被扯拦,“羽绒芯都露出来了”。
今天,舆论方向逆转,多个目击人称报道不实,大妈确是受害者,老外还当场对其破口大骂。最初在网络上发布组图的目击者李先生提供了其在现场拍摄的两段视频。
第一段视频里,李女士蹲在外籍青年的黑色摩托车前,左手抓着车把,右手抱着车座嚷嚷着。外籍青年的女友对李女士说:“是,要跑我们早跑了,还在这评理,你吵什么架呀?”她试图掰开大妈紧攥车把的手,却没有成功。站在一旁的外籍青年,左下方的羽绒服已被撕开,露出大面积内芯,黑色绒布向外翻出。外籍青年对其女友说:“帮帮我,让她下车。”而李女士一边依旧用手抓着黑色摩托车,不让车离开,一边大喊:“我要报警!”
另一段由路边复印店工作人员拍摄并提供给笔者的现场视频中,老外不断用流利的中文说脏话、“你人,你看我是外国人,想讹我钱”等。
接下来的一幕把事情推向争议的高潮。李先生说:“外籍青年站开了两步,也不是说要走,但大娘一看不在身边,就扑上去,把小伙子揪扯住,死死地抱住,连撕带打,抱住腰、腿撕扯,现场人都看到了。老太太说,你撞我啊,你想跑咋的。”紧接着,双方互相有推搡,围观者也越来越多。
“照片中,她也没有受伤。外籍青年的女友说,本来老太太要几千元,后来砍价砍到1800元。老太太后来自己走了,没留电话。”
李女士表示,自己患有心脏病,当天被撞后引起高血压,反应比较激烈,全身抽搐,她看到老外要走,才扑上去。“据李女生称,1800元为医疗费,但并未出示详细单据。”
此案例中可以看出体现出三种社会现象:(1)近日社会出现悲催而又奇怪的社会现象,老人跌倒,扶了会被讹,不扶又是对自身道德品质的谴责。好心群众的帮助换来是被倒打一耙,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人不敢在伸出援手。(2)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有更多的好人,帮助他人同时又能满足自身道德成就感,促使社会健康发展,进而实现道德的重要保障。本案例中外国人扶老人反被讹取1800元,严重有违社会公德。(3)道德是一种积极社会价值,但如果践行道德伴随着过高的风险,甚至对人的自利本性构成太大的挑战,道德就变成了凡人难以奇迹的境界,最终只能当多数人望而止步。案例中外国人对老人的帮助反被讹的现象,只会造成极坏影响。
从这个简单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如今我国道德问题十分严重,出现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案例,冲击伦理道德底线。案例中出现的讹人行为已经把国人的脸面丢失了,外国人作为游客,在异乡磕碰到老人,更多出于本能和好意去搀扶结果反被讹,这会给中国优秀的道德品质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对国人来讲,近几年频繁出现扶老人反被敲诈的事情,有些人也因这个惹上官司倾家荡产,慢慢的网络宣传和人们口口相传,大家对老人在路上摔倒都是绕道而行,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人情冷漠,而是无人敢伸出援手,同时在出现类似被讹事件时,更多人表现出看热闹的心情。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传统道德文化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具有延续道德文化的能力。在社会物质财富有所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之后,道德文明和道德底线受到冲击,每况愈下的情况让人措手不及。严重的讲,会危及中华民族道德导致崩溃,作为国家的一员、社会进步的先驱者,不能关闭视听、必须面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是否该从新认识什么是道德和道德底线?所谓的“底线”指的是一个事物的最低层次和最低限度,低于这个“度”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正是因为如此道德底线就成为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良知、尊严和善心的最低阀值,超过这个零界点也许人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社会关系也不再是原来的社会关系了。马克思认为人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的人出现的,因而人的意识从产生开始就是社会意识,社会生活中的人们之间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就形成了道德意识。从人出现就有了道德意识,但发展几千年以后我们的道德意识却越来越薄弱,道德品质却一点一点消失掉。从每天的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来看,每天都有新的道德案例出现,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畸形案件都有发生,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道德品质是一种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起到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作用,而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指导教育。然而由于我国现在整个社会的大转型,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免受到影响,而统一的、有权威的和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道德观念又得不到重视。在当前本应该重视德育的教育却被重视成绩所完全替代,在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了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在社会中道德方面的教育不被重视,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工人的技能提高能直接带动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带来更高的利润,因而造成这些人出现“道德短腿”的现象,没有较高的道德自律意识,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本身并不坚固的道德大厦开始坍塌,道德底线不断丧失。
在面对每况愈下的道德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要做的是加强广大人民的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和阶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又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道德教育,任何道德要想深入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都是不可能。古时孔子就提出要“以德教民”,只有对民众“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众才能做到“有耻且格”。古代思想家对道德教育之社会调控功能的深刻认识,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仍具有启发意义。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个人道德品质,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提到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和养成道德习惯。有了这五种对于我们提高自身道德品质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自身的道德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在家庭里受到父母的细心教导,在学校中我们认真听受老师的谆谆教导学做有用的人,在社会上将自己调试到社会所希望的方向上来,自觉维护和遵守一定或阶级所倡导的道德规范。通过这三种教育我们的途径,加之我们对善恶的自身认识,做到规范自身行为,坚决与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达到了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对晚年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他们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等手段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生命活力,延年益寿,进而提升幸福指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物件与方法
一研究物件
在荆门市城区内随机抽取老年人样本,此次调查共计240人,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根据基本情况调查的专案具体包括:
1居住地:城市150人,农村71人;性别:女性115人,男性106人。
2婚姻:有配偶148人,丧偶73人。
3是否与子女同住:有111人,无110人。
4年龄:64以下57人,65岁~69岁之间73人,70岁~79岁之间68人,80岁以上23人。
5学历:无47人,小学83人,初中53人,高中18人,大专9人,本科及以上11人。其中在婚姻状况这一专案上,还有未婚与离异两项,因为调查中这两项人数所占比例太少,就只保留了有配偶与丧偶两项。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问卷内容包括2部分。
1采用一套基本资料问卷,包括10道小题,涉及年龄、婚姻、学历、职业、业余爱好等内容。
2SCL-90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测试者可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1]。本测验适用物件为16岁以上的个体。测验目的: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测试结果评定: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此外还有附加专案作为第10个因子来处理。评分方法: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
2.调查方法对荆楚理工学院参加公选课《老年心理学》各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统一培训,于2013年3~5月在荆门市城区对调查物件进行一对一的调查与指导,问卷当场收回,对于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员现场询问答卷并予以记录。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整理并剔除缺失资料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
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体建立资料库,双录入方法进行资料输入和纠错,运用软体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p<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
二、结果
一总分与因子分的分析
按全国常模结果[3],总分超过70分,或任一因子超过1分,可考虑筛选阳性,说明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本次调查荆门市221名老年人的总分均值达到了94分,超过70分。各因子分中有5项因子的分数均分超过1分,属于阳性,他们是: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它,还有人际关系这项因子的均分也达到了的分值,接近1。从总分与阳性因子分来看,荆门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与全国老年人相比较,荆门市老年人普遍存在躯体疾病,在心理层面存在一些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还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同时伴有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困扰,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扰也比较明显。
二老年人各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1.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不显著在差异性统计分析中,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这三个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基本无差异,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不显著。
2.居住地、学历、年龄、兴趣的广度四个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显著在差异性统计分析中,居住地、学历、年龄、兴趣的广度这四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与老年人躯体化、抑郁、偏执、恐怖和敌对这些因素之间有高相关。
1不同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住在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及抑郁两个因子上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F躯体化=,P=;F抑郁=,P=,p<,两项因子平均分都大于1分,属于阳性水平。资料表明老年人都有明显的躯体化和抑郁问题,躯体不适,疾病多发,在心理层面上很容易产生抑郁、无希望、无助和无能为力的感觉,而这些身体不适和心理的抑郁感农村老年人要比城市老年人更严重,差异显著。在偏执因子得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偏执=,P=,p<,城市老年人在处理问题时,能比较全面地分析,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想法,而农村的老年人在处理问题时更易表现出片面、固执,或倾向于钻牛角尖的状态。
2不同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学历老年人在偏执这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偏执=,P=,p<。资料表明老年人随着学历的提高,心理健康指数也在逐步地提高,学历越低,心理健康问题越明显,如无学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最多,平均分大于1,属于阳性,同时大专学历的老年人在这个社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困扰,但并未影响其心理健康。
3不同年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老年人在抑郁、恐怖、偏执这三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抑郁=,P=;F恐怖=,P=;F偏执=,P=,p<。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年龄段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年龄越大,抑郁分数就越高,更多地表现出无望、无助和无能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恐怖因子的分数也在逐渐提高,怕外出、怕去公共场所、怕人际交往、怕乘坐交通工具等,而70岁~79岁老年人的心理恐惧感在四个年龄段中是最强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恐怖因子分数相比于70岁~79岁老年人的得分有所降低,但总趋势还是在上升见图6。偏执因子得分在老年人中也随年龄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多的会表现出固执、片面。4不同兴趣广度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因兴趣广泛度不同老年人在敌对这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敌对=,P=,p<。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兴趣越广泛,心理就越健康,而没有任何兴趣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反而要高于只有单一兴趣的老年人
三、讨论
荆门市老年人的量表总均分为94分,超过全国常模24分,说明荆门市老年人的健康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进入老年期,很多躯体功能会有明显的减退,而躯体功能的减退导致老年人更易受各种疾病的困扰,思维和行动也会有明显不如年轻时的感受,此时更容易觉得自己无用,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形成抑郁的状态;老年期生活中发生严重生活事件的概率要比其他年龄阶段都高,老年人会因为恐惧疾病和死亡而产生焦虑。退休后收入减少,意识到经济的窘迫也会使老年人产生焦虑,严重的焦虑会影响人的正常睡眠和饮食,进而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不同地区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居住地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城市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偏执这三个方面的心理状况好于农村老年人,这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与医疗水平和保健机制有关。城市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机制比较健全,医疗水平较高、看病方便、确诊率高,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普遍了解,由此带来的疾病困扰相比于农村老年人就少很多;而农村医疗和保健机制不健全,易导致农村老年人躯体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2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关。城市老年人在这两方面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大都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城区中的社群活动、老年大学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外界和人的交流也较多,接受的资讯多,生活水平较高;农村的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明显的要低,易导致抑郁、偏执。
二学历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学历的高低对老年人偏执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所列的学历分为6种状态:无、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总体上说,心理状况中的偏执因素随着学历的增高而越来越低,学历越高的老年人看问题做事情更倾向于全面综合的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学历越低,老年人思想行为越偏执,这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学历低也即受教育程度低,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和增进健康,躯体疾病进而诱发心理困扰。
2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著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经济独立能力,进而也易因此产生片面的判断思维。
3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获取资讯资源的能力,农村老年人获取资源的途径很少,解决问题的方式单一,当面对问题的出现时会倾向于较为偏执。
三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恐惧、偏执三个心理特征有明显的变化,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在刚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上述的负性心理增加明显,其精神活动有一定波动,以后随年龄增加,除恐惧性在79岁之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之外,波动趋势趋于平缓。这可能与老年人逐渐适应角色和环境,对生活的要求降低满足现状有关。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患病数目和种类增多,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下降,使得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从而使老年人开始退出角色或丧失角色,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恐惧、偏执等心理改变,使老年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经济状况、社会支援和患病后得到的医疗照顾日趋下降,也是老年人心理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兴趣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兴趣的广泛度对老年人产生敌对情绪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兴趣越广泛,敌对情绪就越少。到了老年阶段,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主体角色转变成了依赖角色,工作角色转变成了家庭角色,重心已经不是工作,很容易产生衰退感,而此时能顺利适应这种角色转变的老年人大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兴趣类活动可以继续让老年人有成就感,情绪状态比较平和。还有一些老年人则完全回归家庭,虽然没有具体的兴趣,但是他们大都帮子女操持家务、投身于家庭、带儿孙,由此也能让一些老年人顺利适应老年期的角色转化,这种传统的中国老人的生活状态恰恰能解释为什么无兴趣的老年人敌对情绪反而要低于只有单一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的原因。还有很多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兴趣又很少,社会角色的转变没有相应的衔接,就很容易出现不适应老年生活现象,进而出现敌对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这就需要老年人通过多参加集体活动、广交朋友,激发老年人的多种爱好和兴趣,避免负性心理的产生。
四、结论与建议
荆门市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扰,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农村老年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同时兴趣的多与少也成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尺度,兴趣越广泛,心理健康状况越佳。前文的研究结论,为有效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依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其一, *** 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老年心理健康,强化为老年人服务,努力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充分运用市财政建设资金的同时,出台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危机干预与社群、农村老年心理救助等特殊优惠甚至免费政策。加强老年工作人才培养,如社群心理指导师,仿照大中小学每个学校都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模式,在社群按一定比例配置相应数量的心理指导师,统一培训上岗,保证专业水准,继而保障服务质量。其二,以社群或老年服务站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以教育为主的讲座,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的团体咨询,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实施心理安慰的个体咨询等。也可开展面向更多老年人的心理热线,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情感护理中心等。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建立正确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观念,从社会到家庭,从子女到自身,使老年心理保健成为常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主动适应能力,学会求助。不仅追求“健康老龄化”,还要追求“积极老龄化”。其四,丰富社群、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高层次需求。在社群和老年服务站,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培训班,丰富老年生活情趣;组织老年人学习养生知识、老龄知识等;让一些高素质的老人参与社群青少年德育教育,在与下一代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发挥社群满足老年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等需求的作用。一个社会懂得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赡养,才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21世纪是老年人的世纪,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
1研究物件与方法
研究物件
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山东省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作为层,每层随机抽取三个地级市,共6个地级市,于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6个地级市中按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山东省6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和机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64份,回收1564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24份,问卷有效率。
研究方法
参阅大量文献以及相关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省老年人生存状况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4部分:
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过去从事的职业、养老方式等。
2健康状况,包括健康自评、患慢性病情况、认知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五个维度,三十个条目。
3医疗状况。
4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相关问题。问卷内容由相关专家审查并进行预调查后修订而成。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入户或入养老机构与调查物件面对面调查,采用老年人自行填写与访谈代填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运用进行资料双机录入。运用软体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t'检验、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物件共1524人,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年龄最大97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岁;婚姻状况中有无配偶比例相差不大,有配偶者占,无配偶者占;文化程度以未受过教育和小学为主,占7%,高中以上学历仅占;居住地在农村的较多,占;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在一般以上;职业中农民所占比重较大,为。
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问卷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部分涉及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孤独等十个问题,小于1天赋分为4,1-2天赋分为3,3-4天赋分为2,大于4天赋分为1,十个问题相加得出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满分为40分,最低分10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得分10-19,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0-29心理健康状况一般,30-40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最大值为38,最小值为12,均值为,标准差,的老年人得分在20-29范围中。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处于一般水平。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将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作为自变数,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养老模式、健康自评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不全相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总的心理健康得分为因变数,以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有无配偶、职业、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为自变数,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各自变数均以哑变数形式纳入,入选标准为,剔除标准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数有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如表3所示仅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数,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到F=,P<,可见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男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女性老年人;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年龄越小、患慢性病种数越少、健康自评越好,生活满意度越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
3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社会支援程度等。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有相似之处。从结果中看出,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与我国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社会角色丧失,社会交往减少,容易引起心理情绪变化,同时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智力与记忆能力下降,会引起失落、悲伤等负面情绪。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之间的个性特点有关,女性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性格特点较脆弱;其次女性寿命一般长于男性,患各种慢性病和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女性丧偶率也比较高,这些都是促使心理状况在性别上形成差异的原因。有无配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次调查中,老年人无配偶的比例高达,无配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有配偶的老年人,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通常配偶是老年人心理支撑与支援的重要来源,而失去配偶会对老年人产生较大的精神 *** ,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与健康自评越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反应主观幸福感,健康自评是对自身健康水平的主观感知,两者均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有关,主观评价越高,说明感知者的情绪越积极,心理健康状况也就越好。患慢性病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随着患慢性病种数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来越低。早有研究表明,躯体疾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疾病不仅对老年人造成身体上的疼痛,更对其精神与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中,山东省老年人在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心理健康得分中存在差异,但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这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山东省养老机构的发展在逐步完善;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入住养老机构并不完全是被迫行为,因而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经济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差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会不同。在本研究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是有限的,除人口学基本特征与身体健康状况以外,社会支援程度,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体育锻炼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来完善结论。在21世纪中叶以前,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的养老保障将是我国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积极关注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4结语
因此,要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促进其调节由于丧偶或者疾病等带来的负面情绪;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重视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与长寿。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亿,老龄化水平达到。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