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创刊于1955年,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办最早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风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近几年来,所发论文有数十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转摘率、引用率等评估指标在全国高校学报和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宗旨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服务,为全面推动学术进步贡献力量。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 “世界史研究”专栏入选首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上海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最佳学报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思博网(CEPS数据库) 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栏目设有:中国哲学、语言学、金融/国际贸易、中国哲学/伦理学、考古博物/中国史、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栏目。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0-5579CN:31-1010/C邮发代号:4-3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B 1. ★编辑学报2. 保险研究3.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6.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 比较法研究8. 比较教育研究9. 编辑学刊 C 10. ★财贸经济11. 财会研究12. 财经科学13. 财经理论与实践14. 财经问题研究15. 财经研究16. 财贸研究17. 财政研究 D 18. ★党的文献1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 当代财经21. 当代电视22. 当代电影2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4. 当代外国文学25. 当代语言学26. 当代中国史研究27. 当代作家评论28. 党建29. 党建研究30. 档案学通讯31. 档案学研究32. 道德与文明33. 电化教育研究34. 电视研究35. 电影艺术36.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37. 对外经贸实务 F 38. ★法学研究39.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40.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1. 法学42. 法学家43. 法学评论44. 复旦学报(社科版) G 45. ★高等教育研究46. ★管理世界47. ★光明日报48. ★国际问题研究49. ★国外文学50. 改革51. 港澳经济52. 高校理论战线53. 工业技术经济54. 古汉语研究55. 国际金融56. 国际金融研究57. 国际经济合作58. 国际经济评论59. 国际贸易60. 国际贸易问题61. 国际新闻界62. 国外社会科学63. 国有资产管理 H 64. ★会计研究65. 汉语学习66. 汉字文化67. 黑龙江高教研究68. 宏观经济管理6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7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J 71. ★教育研究72. ★金融研究73. ★近代史研究74. ★经济学动态75. ★经济研究7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77. 吉林教育研究、高教研究78. 集团经济研究79. 价格理论与实践80. 价格月刊81. 江海学刊82. 江汉论坛83. 江苏高教84. 江苏农村经济85. 江苏社会科学86. 教学与研究87. 教育科学88. 教育理论与实践89. 教育评论90. 教育研究与实验91. 教育与经济92. 教育与职业93.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94. 金融理论与实践95. 金融与经济96. 经济管理97. 经济经纬98. 经济科学99.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00. 经济评论101. 经济体制改革102. 经济问题103. 经济问题探索104. 经济学家105. 经济与管理研究106. 经济纵横 K 107. ★考古108. ★考古学报109. 抗日战争研究110. 科技进步与对策111. 科学管理研究112.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1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14. 科研管理 L 115. ★历史研究116.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17. 理论探讨118. 理论与改革119. 历史档案120.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21. 领导科学 M 122. ★马克思主义研究123.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24. ★民族研究125.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26. 毛泽东思想研究127. 美国研究128. 美术129. 美术观察130. 美术研究131. 民国档案132. 明清小说研究 N 133. ★农业经济问题134. 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35. 南开经济研究136. 南开学报(哲社版)137. 农村金融研究138. 农业技术经济139. 农业现代化研究 O 140. ★情报学报141. ★求是142. 企业管理143. 企业经济144.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45.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46. 情报科学147. 情报理论与实践 R 148. ★人口研究149. ★人民日报150. 人口学刊151. 人口与经济152. 人民司法153. 人民音乐154. 人文杂志155. 日本学刊156. 日语学习与研究 S 157. ★社会学研究158. ★世界经济159. ★世界经济与政治160. ★世界历史161. ★世界民族162. 商业经济研究163. 商业经济与管理164. 商业研究165.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66. 社会科学167. 社会科学辑刊168. 社会科学研究169. 社会科学战线170. 社会主义研究171. 审计理论与实践172. 审计研究173. 审计与经济研究174. 生态经济175. 史林176. 史学集刊177. 史学理论研究178. 史学史研究179. 史学月刊180. 世界电影181. 世界汉语教学182. 世界经济文汇183. 世界经济研究184.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85. 世界文学186. 世界宗教研究187. 书法研究188. 税务与经济189. 思想战线19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1. 思想政治课教学192.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T 193. ★体育科学194. ★统计研究195. 探索196. 体育与科学197. 统计与决策198. 投资研究199.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 图书馆论坛201. 图书馆杂志202. 图书情报工作203. 图书情报知识204. 图书与情报 W 205. ★外国文学评论206. ★外语教学与研究207. ★文学评论208. ★文学遗产209. 外国教育研究210. 外国经济与管理211. 外国文学212. 外国文学动态213. 外国文学研究214.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15. 外语电化科学216. 外语教学217. 外语界218. 外语学刊219. 外语与外语教学220. 文史哲221. 文艺理论研究222. 文艺理论与批评223. 文艺争鸣224.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25.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26. 舞蹈 X 227.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28. ★现代国际关系229. ★心理学报230. ★新华文摘231. ★新闻与传播研究232. 戏剧233. 戏剧艺术234. 戏曲艺术235.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36. 现代法学237. 现代经济探讨238.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39. 现代外语240. 现代哲学241. 小说评论242. 心理发展与教育243. 心理科学244. 心理学动态245. 新美术246. 新文学史料247. 新闻界248. 新闻战线249. 行政法学研究250. 学术研究251. 学术月刊252.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53. 学习与探索 Y 254. 亚太经济255. 艺术百家256. 译林257. 音乐创作258. 音乐研究259. 音乐艺术260. 语文建设261. 语文研究262. 语言教学与研究263. 语言文字应用264. 语言研究265. 语言与翻译 Z 266. ★哲学研究267. ★政治学研究268. ★中共党史研究269. ★中国法学270. ★中国工业经济271. ★中国社会科学272. ★中国图书馆学报273. ★中国行政管理274. ★中国语文275. ★自然辩证法研究276. 哲学动态277.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78.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79. 政治与法律280. 中国大学教学281. 中国档案282. 中国电化教育283. 中国俄语教学284. 中国翻译285. 中国高等教育286. 中国高教研究287. 中国记者288. 中国经济史研究289. 中国经济问题290. 中国科技翻译291. 中国科技论坛29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93. 中国农村经济294. 中国人口科学29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96. 中国社会保障297. 中国摄影298. 中国史研究299. 中国史研究动态300. 中国书法301. 中国统计302. 中国投资管理303. 中国图书评论304. 中国文化研究305. 中国戏剧30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7. 中国音乐308. 中国音乐学309. 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310. 中外法学311. 中外管理312. 中外科技信息31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31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15. 装饰316. 自然辩证法通讯317. 自然科学史研究
一、历代史书:梁‧沈 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齐‧魏 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百乐:《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令狐德棻:《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唐‧魏 徵:《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出版。二、古代典籍(包含近人所辑校、点校、校注之古代典籍):清‧严可均辑:《三代先秦两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清‧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清‧逯钦立辑校:《先秦魏晋南北朝诗》上中下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9月出版。梁‧僧 佑:《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唐‧道 宣:《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未详出版年)魏‧刘 劭:《人物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梁‧刘 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明‧张 溥:《汉魏六朝百三家诗题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年。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三、近人研究著作:《第二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三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编,国立政治大学发行,1996年。《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主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王力坚:《六朝唯美诗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2次印刷。宁稼雨:《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2次印刷。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9月。王力坚:《由山水到宫体》,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出版。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王梦鸥:《古典文学论探索》,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8月出版。王 瑶:《中古文学史论》,长安出版社,1982年。宋李昉:《文苑英华》,台北:华文书局,1967年出版。柯庆明、曾永义编辑:《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洪顺隆:《六朝诗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洪顺隆:《由隐逸到宫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台北:中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张师蓓蓓:《汉晋人物品鉴研究》,台北市:中文研究所,1984年。张师蓓蓓:《东汉士风及其转变》,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5年。张师蓓蓓:《中古学术论略》,台北市:大安, 1991年。张师蓓蓓:《魏晋学术人物新研》,台北市:大安, 2001年。简宗梧:《赋与骈文》台北市:台湾书店, 1998年。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少康:《文赋集释》,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4年。张少康:《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淑馨出版社,1989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洪叶出版社,1996年。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文津出版社,1994年。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梅家玲:《汉魏六朝文学新论——拟代与赠答篇》,台北:里仁书局,1997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学论著精选》,台北:华正书局,1991年8月出版。傅 刚:《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台北:万卷楼,83年8月。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徵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萧 驰:《中国抒情传统》,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1月。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叶 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台北:沧浪,1986年。廖蔚卿:《六朝文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85年三版。廖蔚卿:《汉魏六朝文学论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刘师培:《中古文学史》,台北市:世界,1962年。刘跃进、范子烨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哈尔滨市:黑龙江教育,1999年。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南京市:江苏古籍,1997年。刘跃进:《门阀世族与永明文学》,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年。王钟陵:《中古文学诗歌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张可礼:《东晋文学系年》,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葛晓音:《八代诗史》,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林文月:《中古文学论丛》,台北市:大安,1989年。林文月:《山水与古典》,台北市:纯文学,1976年。蔡英俊:《比兴物色与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1995年。郑毓瑜:《六朝文气论探究》,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8年。郑毓瑜:《六朝情境美学综论》,学生书局,1996年。郑毓瑜等人:《古典文学与性别研究》,里仁书局,1997年。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台北:石门图书有限公司,1976年1月出版。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钟 涛:《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1997年。颜昆阳:《六朝文学观念丛论》,台北市:正中书局,1993年。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胡令远:《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兼论中日之异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四、期刊论文:蔡钟翔:〈典论论文与文学的自觉〉,《文学评论》第5期,1983年。王兴华:〈人的自觉与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美学》第4期,1986年。魏正申:〈论陶渊明“文学的自觉”——从立德立功到立德立言的转变〉,《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3-4期合刊。王力坚:〈从觉醒到迷误-六朝文人生命意识对唯美诗歌创作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第五期,1994年。卢佑诚:〈曹丕文学价值观新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1994年。俞灏敏:〈陆机与魏晋文学自觉的演进〉,《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第四期,1994年。金化伦:〈论汉代文学的自觉性及其意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吴瑞霞:〈“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王力坚:〈自我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学术交流》(第四期,1995年4月高人雄:〈魏晋“文的自觉”与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发展〉,《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袁 峰:〈文学的自觉与玄学理论〉,《人文杂志》第6期,1995年。卢佑诚:〈姗姗来迟的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中国文学研究》,第4期,1996年。解德枫:〈个体生命的自觉—《古诗十九首》主题意义阐释〉,《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1996年第2期。孙明君:〈建安时代「文的自觉」说再审视〉,《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1996年。张少康:〈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1996年。詹福瑞:〈文士、经生的文士化与文学自觉〉,《河北学刊》1998年4期。詹福瑞:〈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王红蕾:〈魏晋风度与文的自觉〉,《佳木斯师专学报》,第3期,1997年。李文初:〈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 ——论“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 〉,《文学理论研究》(第二期,1997年2月)。李文初:〈再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宋齐说”质疑 〉,《学术研究》(第十一期,1997年11月)。刘晟等:〈魏初文学自觉说质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第4期,1998年。刘明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辽宁师范大学》(社科版),第3期,1998年。李文初:〈三论我国 “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六期,1999年6月)。赵彩芬:〈略论魏晋玄学与文学的自觉〉,《邢台师范高专学报》(第十四卷第四期,1999年12月)。李德平:〈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洛阳师专学报》(第十八卷第一期,1999年2月)张少康:〈刘勰的文学观念—兼论所谓杂文学观念〉,《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2000年。段吉方:〈“人之自觉”与六朝美学观念的新变〉《怀化师专学报》(第十九卷第六期,2000年12月)。吴宏聪:〈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十一卷第六期,2001年6月)。力 之:〈文学自觉与骈文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六〉《柳州师专学报》(第十六卷第三期,2001年9月)。闵 虹:〈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的自觉〉《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三十三卷第六期,2001年11月)。范卫平:〈“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评述—兼与张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甘肃社会科学》,第5期,2001年。刘毓庆:〈论汉赋对文学自觉进程的意义〉,《中州学刊》,第三期,2002年5月。徐国荣:〈中国文学自觉的契机及其代价〉,《学术研究》。林继中:〈文学自觉与诗赋的消长〉,《东南学术》2002年1期。杨德贵:〈汉赋的创作标志著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2001年7月。王力坚:〈西晋文学与建安文学承传关系论〉,《学术论坛》,第一期,1996年。关於曹丕的讨论:寇效信:〈曹丕文以气为主辨〉,《陜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1994年6月。张文生:〈文学自觉时代的第一声号角-《典论‧论文》〉,《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1995年。吴怀东:〈建安诗歌型态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1996年。刘伯严:〈论曹丕诗歌的抒情特徵〉,《湖南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总63期,1996年。王佑江:〈曹丕文学理论的系统描述〉,《黄冈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3期,1996年。孙明君:〈曹丕典论‧论文甄微〉,《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1期,1998年。其他:陈良运:〈「诗缘情」诗学意义新识〉,《文艺理论研究》4期,1990年。程千帆:〈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一点想法〉,《程千帆全集》,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发行,新华经销,2000年。章培恒:〈关於魏晋南北朝文学评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1987年。高友工:〈文学研究的美学问题〉,《中外文学》7卷11期,1987年。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先生论文集补边编(上卷)》,台北 : 九思,1977。简宗梧:〈从汉到唐贵游活动的转型与赋体变化之考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民 页59-78。简宗梧:〈生锈的文学主环--赋〉,《国文天地》,民 页7-11。颜昆阳:〈论汉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灵模式〉,《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汉代文学》,台北市:文史哲,1991年。颜昆阳:〈从「言意位差」论先秦至六朝「兴」义的演变〉,《清华学报》,民 页143-172。颜昆阳:〈六朝文学「体源批评」的取向与效用〉,《东华人文学报》,民 页1-35。王国璎:〈李白的名士形象〉,《汉学研究》,民 页257-273。王国璎:〈陶渊明对声名的重视〉,《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 页49-65。王国璎:〈陶诗中的隐居之乐〉,《台大中文学报》,民 页93-119。洪顺隆:〈论「洛神赋」对六朝赋坛的投映〉,《国立编译馆馆刊》,22:2,1994年12月,页1-29。洪顺隆:〈论六朝叙事诗〉,《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65-97。洪顺隆:〈六朝异类恋爱小说刍论〉,《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25-81。洪顺隆:〈六朝家族史诗论略〉,《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3-54。洪顺隆:〈六朝咏怀题材诗论〉,《汉学研究》,民 页265-288。洪顺隆:〈汉魏六朝文学丛考‧续篇〉,《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93-120。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上)〉,《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548-562。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中)〉,《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95-104。洪顺隆:〈中外六朝文学研究文献目录(下)〉,《汉学研究通讯》,民 页221-247。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上)〉,《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5-51。洪顺隆:〈六朝杂歌题材类型论 (下)〉,《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民 页1-13。洪顺隆:〈六朝杂诗题材类型论〉,《华冈文科学报》,民 页19-91。林丽真:〈魏晋人对传统礼制与道德之反省——从服丧论、同姓婚论与忠孝论谈起〉,《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论魏晋的孝道观念及其与政治、哲学、宗教的关系〉,《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林丽真:〈王弼玄学与黄老学的基本歧异〉,《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5月。林丽真:〈「列子」书中的「圣人」观念及其思维特徵〉,《台大中文学报》,2000年6月,页119~140。林丽真:〈张湛「贵虚」论及其与玄佛思想之交涉〉,《台大中文学报》,2001年12月,页61~89。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4月。郑毓瑜:〈文学典律与文化论述--中古文论中的两种「原道」观〉,《汉学研究》,37 民, 页285-318。郑毓瑜:〈直谏形式与知识分子--汉晋辞赋的拟骚、对问系列〉,《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0年3月,页151-212。郑毓瑜:〈知音与神思--六朝人周旋交错的生命情识〉,《台大中文学报》,1994年6月,页129-170。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 月,页77-125。郑毓瑜:〈六朝书论中的审美观念〉,《台大中文学报》,1991年6月,页307-339。郑毓瑜:〈六朝文学审美论探究〉,《中外文学》,1992年10月,页77-125。郑毓瑜:〈由话语建构权论宫体诗的写作意图与社会成因〉,《汉学研究》,1994年12 月,页259-274。康正果:〈辞赋论述及其策略——评郑毓瑜著《性别与家国——汉晋辞赋的楚骚论述》〉,《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2年3月,页161-172。杨兴华:〈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历史作用〉,《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第18卷第2期,1997年4月。刘昆庸:〈论陆机的《拟古诗》〉,《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1998年。刘勰:〈刘勰与文的自觉时代〉,第4期,2000年。王文生:〈「诗言志」——中国文学思想的最早纲领〉,《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三期,1993年3月。王金凌:《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研究》,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6年4月。王梦鸥:〈陆机文赋所代表的文学观念〉,《中外文学》第8卷第2期,1979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下)〉,《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九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上)〉,《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七期,1981年7月。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中)〉,《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四卷第八期,1981年7月。古 风:〈建构「诗言志」的理论体系〉,《文明探索丛刊》第六期,1996年7月。吕正惠:〈物色论与缘情说〉,《文心雕龙综论》,台北:学生书局,页285-312。林丽真:〈魏晋人论「情」的几种面向〉,语文、情性、义理-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页,1996年4月。施淑女:〈汉代社会与汉代诗学〉,中外文学10卷10期,1982年3月,页70-107。张少康:〈谈谈关於文赋的研究〉,《文献》第2辑,1980年。张 亨:〈陆机论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外文学1卷8期,1973年1月,页6-29。梅家玲:〈毛诗序〉「风教说」探析-兼论其与六朝文学批评之关系-,台大中文学报第3期,1989年12月,页489-526。梅家玲:〈刘勰神思论与柯立芝想像说之比较与研究〉,中外文学12卷1期,1983年6月,页140-154。陈良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个性和情〉,《复旦学报》第5期,1988年。彭彦琴:〈文赋之文艺心理学思想探析〉,《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黄景进:〈论儒学对魏晋至齐梁文论之影响-兼论六朝文艺美学之特徵〉,中华学苑第36期-庆祝高仲华教授八秩华诞。郑毓瑜:〈诗歌创作过程的两种模式--「诗缘情」与「诗言志」〉,《中外文学》第十一卷第九期,1983年2月。邓仕梁:〈释「放荡」--兼论六朝文风〉,《香港地区中国文学批评研究》,陈国球主编,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5月。钱 穆:〈论文选〉,《新亚学报》第3卷第2期,1958年。颜昆阳:〈关於文学史上的指称与断代--以六朝为例〉,收於《第三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杨玉成:〈乡村共同体: 陶渊明「劝农」诗〉,《大陆杂志》,民 页22-33。杨玉成:〈世纪末的省思:「桃花源记并诗」的文化与社会〉,《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页79-100。杨玉成:〈田园组曲:论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国文学志》,民 页193-231。文学史参考著作:胡 适:《中国文学史选例》(台北:台湾商务,1963 年)。胡 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台北市:启明,1958 年)。胡 适:《文学与革命》(台北县板桥市:骆驼出版社出版,台北县新店市:学欣经销,1998 年)。胡 适:《白话文学史》(香港:启明,1962 年)。胡 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新华发行,1988年)。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周作人:《周作人随笔集》,(东京市 :改造社,昭和13(1938))。周作人:《秉烛谈》,(石家庄市:河北教育, 2002 年)。羊达之:《中国文学史提要》,(台北市:正中,1970 年)。宋海屏:《中国文学史》,(台北:学生书局,1974 年)。胡云翼:《中国文学史》(台北:第一文化社,1962 年)。童行白:《中国文学史纲》。黄公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帕米尔,1967 年)。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台北市:台湾学生,1987 年)。刘麟生:《中国文学史》(台北市:中新,1977 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新华发行,1982 年,1957 年版权)。1968年)。西 谛:〈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吴文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市:国泰文化,1980年)。戴 燕:《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题目(3号黑体加粗)小标题(如果有用4号黑体加粗)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Ll Dong-hua,ZHAO Xue (格式)(College of Textil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格式)Abstract:Key words:(用分号隔开)引言 (引言部分不加序号和标题)1一级标题二级标题正文部分小四号,全文倍行间距 三级标题在正文中,图号为全文统一按顺序编号,中英文图1中文图名 英文图名结论(一级标题)参考文献要求:1. 论文题目的文字要简练通顺,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目相吻合2.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其内容独立于正文而存在,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其长度一般在2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一致.3. 关键词选词要准确、规范,能代表文中的主要内容,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关键词一般3~8个,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4. 文稿中英文字符的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打印清楚,并用铅笔作出标注.全文的句号一律用点号“.”.5. 正文中标题: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引言不排序.6.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应有中、英文名,图、表中文字用6号字体,同一内容用表就不可再用图,图表不可并用,插图须注意规范:如为坐标图,需用符号注明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纵横坐标轴上的标值刻度线列于坐标轴的内侧.;如为照片,须黑白分明、层次清晰.7.参考文献应只列出作者查阅过的、最主要的且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献,在正文中引用时用[1].[2],...顺序标注;在文末“参考文献”中,相应用[1],.[2],... 顺序标注,序号顶格写
奇门遁甲,这本书听说叫国家给禁了~你好好找找吧~
我觉得二月河的帝王传不错 我这里有全套 要的话 发给你
好发,送到寝室放在桌子上面就走,就可以了,或者放到门把手上!
据说理科的论文比文科的论文好发的多!
从投稿到采纳是两周的时间,算是比较快的了~~~~~~
1.“植物水上生长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2 1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01G31/02;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授权公告日期:)2.“植物水上生长支撑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2 2 ;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授权公告日期:)3.“支架(浮岛1)”(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02 3 ;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授权公告日期:)4.“支架(浮岛2)”(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02 3 ;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授权公告日期:)2、著作新文化地产相关研究(跨境)-关于环境科学。2005(12),江西人民出版社(ISBN 7-210-03295-9,CIP数据核字第144254号),P:232-323.(约8万字)3、主要论文(1)植被生态学方面杨永川,达良俊。丘陵地区地形梯度上植被格局的分异研究概述。植物生态学报(已接受)方和俊,达良俊,王晨曦。上海佘山植物群落多样性。中国城市林业(已接受)杨永川,达良俊,由文辉。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微地形与植被结构的关系。生态学报,2005(11),25(11)2830-2840杨同辉,达良俊,宋永昌,杨永川,王良衍。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Ⅰ)群落结构及主要组成树种生物量特征.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0),22(4):363-369.李俊祥 达良俊 王玉洁, 宋永昌.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东部地区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3): 436-443.达良俊, 杨永川, 宋永昌.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及更新类型.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376-384.达良俊,杨永川,陈燕萍. 上海大金山岛的自然植物群落多样性.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3):22-25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天童常绿阔叶树种栲树生殖个体大小及其生殖构件特征. 植物研究,2004,24(1):80-86夏爱梅,达良俊,朱虹霞,赵明水. 天目山柳杉群落的结构及更新机制.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 2(1):44-50.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植物大年结实研究概述.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4(1):117-120陈波, 达良俊, 宋永昌. 常绿阔叶树种栲树开花物候动态及花的空间配置. 植物生态学报. 2003,27(2):249-255.宋永昌, 徐国士,陈伟烈,王希华,达良俊,陈添财. 台湾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及其与大陆常绿阔叶林的关系.植物生态学报,2003,27(6):719-732.陈波, 达良俊. 栲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枝系特征分析.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21(3):226-231.杨永川,达良俊,季昉. 上海江湾机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 2003, 22(9):615-618杨永川, 达良俊,陈克霞. 上海之肾-江湾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中国城市林业, 2003,1(2):17-20S. Suzuki, Y. Nakamura,K. Kawano, Wang Xihua, Da Liangjun. A Phytosociological Study on the Deciduous OakForests in Eastern China. ECO-HABITAT:JISE Research,2003, (1):85-103.杨永川, 达良俊. 上海大金山岛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6):433-437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木本植物的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进展. 生态学杂志 (3) 52-56陈波,达良俊,宋永昌. 常绿阔叶林内和林窗中栲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10(3):207-214蔡永立、达良俊. 亚热带东部壳斗科6种常绿植物叶片解剖特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8(5)460-466Da,Liangjun; Ohsawa Masahiko. Abandoned Pine-plantation Succes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Pine Mass-dieback in the Urban Landscape of Chiba, Central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Ecology, 42(1):81-93,1992(Japanese with English synopsis)(2)城市生态学方面Shuqing Zhao, Liangjun Da, Zhiyao Tang, Hejun Fang, Kun Song, Jingyun Fang. Rapidurban expansion and its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in Shanghai, China. Frontiers in Ecologyand the Environment(impress)王雪莹,辛雅芬,宋坤,达良俊。城市高架桥荫光照特性与绿化的合理布局。生态学杂志(已接受)刘娜娜,李琳,达良俊。城市住区水景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及评价。生态学报(已接受)达良俊,王雪莹,汪军英. “省地宜居型”住宅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选模式。城市问题,2006(3)杨永川,达良俊。上海乡土树种及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8),22(3)286-290.胡艳玲, 戚仁海, 由文辉, 达良俊.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29(3):111-114刘娜娜,达良俊. 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代城市研究,2005(4):36-40达良俊,杨同辉,宋永昌. 上海城市生态分区与城市森林布局研究. 林业科学,2004(7),40(4):84-88达良俊,陈克霞,辛雅芬.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的规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7),32(4):16-18达良俊,李丽娜,李万莲,陈鸣. 城市生态敏感区定义、类型与应用实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97-103达良俊.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新地产,2004(10):50-59达良俊,刘娜娜,李琳. 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新地产,2004(9):45-47达良俊,李琳,刘娜娜. 日本生态住宅与城市“多自然型”水景观建设的现状. 新地产,2004(9):72-75达良俊. “近自然型”水景是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新地产,2004(9):76-79达良俊. 建筑的“新空间绿化”——日本城市居住区建筑物绿化发展现状. 新地产,2004(10):70-71李丽娜、达良俊. 南方城市小康住宅区应注重的生态原则。环境科学动态, 2003,(4):48-523、植被工程学方面:李琳,刘娜娜,达良俊。鸢尾和菖蒲不同器官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元素的积累效应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已接受)达良俊,颜京松. 城市近自然型水系恢复与人工水景建设探讨. 现代城市研究,2005(1):9-15达良俊,李琳 等. 上海市安亭新镇人工水体近自然型水景建设途径与技术. 现代城市研究,2005(4):16-20刘冬燕,达良俊,由文辉,宋永昌. 绥宁河生态修复对粒径分级叶绿素a 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6):, Liangjun. Construction of Near-nature Forests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Urban Ecosystem in Shanghai. Chinese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3):60-64达良俊,杨永川,陈鸣. 生态型绿化法在上海城市“近自然”群落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 2004, 20(99):38-40陈克霞,吕晨,达良俊. 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问题剖析及建议.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4):48-51陈伟凤,达良俊,陈克霞,方和俊. “宫胁生态造林法”在上海外环环城绿带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5):48-51董巍,孙铭,刘昕,王祥荣,达良俊. 上海浦东生态林营造过程初探.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1020-1023达良俊,陈鸣. 凤眼莲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根系的吸附作用. 上海环境科学, 2003,22(11):765-767陈鸣、达良俊. 水污染生物监测和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上海环境科学(网络版),2003,22(9)达良俊,许东新.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的尝试. 中国城市林业, 2003,1(2):13-16达良俊. 城市绿化的新方向——近自然森林. 文汇报,2003年12月21日(第5版面),科技文摘第497期.达良俊,杨永川.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的恢复。城市森林生态研究进展(何兴元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6-139,379pp.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中英文学术期刊。报道主要报道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地学、环境科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收录学报在国内外一直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是国内核心科技期刊,已被国际国内数十种文献检索工具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始终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发展近几年学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把从2005年起,把季刊改为双月刊,并且每期增加两印张,使得年发稿量增加近一倍,从而彻底解决了稿件积压问题;开辟了特约综述和研究快讯栏目,吸引优秀稿件;严格双盲审稿制度,使录用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每期的封页,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科研教学机构以及获奖情况等。同时狠抓了编排和出版工作,包括重新设计封面,更换内芯纸,坚决执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坚持三校制度;使得刊物面目一新,编校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学报的变化和发展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赞赏和欢迎。学报正在抓紧自动化和网络,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作者投稿、编辑处理和专家审稿的网络化;并计划在网上推出预印本,以尽快传播学术成果。另外,学报正在积极计划聘请国际编委和国际审稿专家,努力朝办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报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报将实现在几年之内更上一个学术新台阶。
一、下面这些国际数学杂志,您可以从网上找一下投稿信箱,把您的论文投过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美国数学会杂志Annals of Mathematics 数学年报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进展Advances in Applied Probability 应用概率论进展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计算数学进展Advances in Mathematics 数学进展Algebra Colloquium 代数学讨论会Algebra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代数和表示理论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美国数学月刊American Statistician 美国统计员An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 应用概率论年报Annals of Global Analysis and Geometry 整体分析与几何学年报Annals of Mathema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论题年报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运筹学研究年报Annals of Probability 概率论年报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 抽象和应用逻辑年报Annals of Statistics 统计学年报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 统计数学学会年报Applicable Algebra in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代数在工程通信与计算中的应用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 调和分析应用和计算Applied Categorical Structures 应用范畴结构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应用数学与计算Applied Mathematics and Optimization 应用数学与最优化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应用数学快报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科学史档案Archive for Mathematical Logic 数理逻辑档案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理性力学和分析档案Archive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工程计算方法档案Asymptotic Analysis 渐近线分析Autonomous Robots 机器人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Psychology 英国数学与统计心理学杂志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美国数学会快报Bulletin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伦敦数学会快报Calculus of Variations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Combinatorics Probability Computing 组合概率与计算Combustion Theory and Modeling 燃烧理论建模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 代数通讯Communications in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当代数学通讯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数学物理学通讯Communications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偏微分方程通讯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imulation and Computation 统计通讯 – 模拟与计算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通讯Computational Geometry-Theory and Applications 计算几何 - 理论与应用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优化计算与应用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Data Analysis 统计计算与数据分析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计算机物理通讯Computers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计算机与数学应用Computers Operations Research 计算机与运筹学研究Concurrent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共点工程 - 研究与应用Conformal Geometry and Dynamics 投影几何与力学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决策支持系统Designs Codes and Cryptography 编码设计与密码系统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 微分几何及其应用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离散与连续动力系统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离散数学Discrete Computational Geometry 离散计算几何学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 理论和应用Discrete Mathematics 离散数学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教育与心理测量方法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工程边界元素分析Ergodic Theory and Dynamical Systems 遍历理论和动力系统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欧洲应用数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欧洲组合数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欧洲运筹学杂志Experimental Mathematics 实验数学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专家系统应用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有限域及其应用Foundations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计算数学基础Fuzzy Sets and Systems 模糊集与模糊系统Glasgow Mathematical Journal 英国格拉斯哥数学杂志Graphs and Combinatorics 图论与组合数学IEEE Robotics Automation Magazine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报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MA应用数学学报IM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pplie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IMA数学在医与生物中的应用杂志IMA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 IMA数值分析学报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信息与计算Insurance Mathematics Economics 保险数学和经济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gebra and Computation 国际代数和计算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 Applications 国际计算几何应用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国际计算机集成制造业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国际对策论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国际数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国际研究成果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国际机器人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国际系统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 国际统计评论Inverse Problems 反比问题Journal of Algebra 代数学报Journal of Algebraic Combinatorics 代数组合数学学报Journal of Algebraic Geometry 代数几何学报Journal of Algorithms 算法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数学应用与力学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应用概率杂志Journal of Approximation Theory 近似值理论杂志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组合最优化学报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ies B 组合理论学报B辑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ies A 组合理论学报A辑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coustics 声学计算杂志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计算分析与应用学报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计算与应用数学杂志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生物计算杂志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计算数学学报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神经系统计算杂志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神经系统计算杂志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微分方程组学报Journal of 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会会刊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工程数学学报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 泛函分析学报Journal of Geometry and Physics 几何学和物理学学报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 整体优化学报Journal of Graph Theory 图论理论学报Journal of Group Theory 群论理论学报Journal of Lie Theory 展开理论杂志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数学分析和应用学报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数学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数学经济学学报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 成像和视觉数学学报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数学物理学的杂志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数学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多变量分析杂志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非线性数学学报Journal of Number Theory 数论学报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操作管理杂志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 纯代数与应用代数学学报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统计规划和推论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 符号计算学报Journal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Second Series 伦敦数学会杂志 - 第二辑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Statistical Methodology 皇家学会系列杂志B 辑-统计方法学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C-Applied Statistics 皇家学会系列杂志C - 应用统计Journal of Theoretical Probability 概率理论杂志K-Theory K-理论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al Systems 经济学和数学体系讲座Lecture Notes on Mathematics 数学讲座Letter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数学物理学通讯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数理生物学Mathematical Finance 数理财金学Mathematical Geology 数理地质学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数学情报Mathematical Logic Quarterly 数理逻辑学报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Applied Sciences 数学应用学科Mathematical Method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运筹学研究Mathematical Models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数学模拟与应用方法Mathematical Physics Electronic J 数学物理电子杂志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数学学会学报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数学规划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 数学社会科学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数学与电脑模拟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of Solids 数学与固体力学Mathematics Archives 数学档案库Mathematics Magazine 数学杂志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计算数学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 and Systems 控制信号系统数学Memoir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美国数学会备忘录Modem Logic 现代逻辑学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hods Applications 非线性分析 - 理论与应用Nonlinearity 非线性特性Notices 短评Numerical Algorithms 数字算法Numerical Method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偏微分方程式数值方法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牛津大学经济与统计快报Potential Analysis 位势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美国数学会会议录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伦敦数学会会议录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Section A-Mathematics 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会议录A分册数学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数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数学与应用数学季刊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季刊Queueing Systems 排列系统Random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随机结构与算法Reports on Mathematical Physics 数学物理学报告Representation Theory 表示法理论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机器人技术和自动系统Rocky Mountai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数学难题学报Set-Valued Analysis 精点分析Statistical Papers 统计学论文Statistics Probability Letters 统计和概率通讯Statistics and Computing 统计和计算Stochas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随机分析和应用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随机环境论研究和风险评估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Studi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研究The College Mathematics Journal 大学数学杂志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组合数学电子期刊Theory of Computing Systems 计算方法理论Theory of Prob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概率理论及其应用程序理论Topology 拓扑学Top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拓扑学及其应用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美国数学会学报Applied Numerical Mathematics《应用数值数学》荷兰,Elsevier ScienceAnnales Scientifiques de l'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高等师范学校科学纪事》法国,Elsevier Science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应用和计算谐波分析》美国,Elsevier ScienceApplied Stochastic Model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商业与工业应用随机模型》英国,John WileyActa Applicandae Mathematicae 《应用数学学报》荷兰,Kluwer Acdemic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计算数学进展》荷兰,Kluwer AcdemicAnnals of Mathema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数学与人工智能纪事》荷兰,Kluwer Acdemic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运筹学纪事》荷兰,Kluwer Acdemic出版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统计数理研究所纪事》日本,Kluwer Acdemic二、如果不能写英文,数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也可以投:1 中国科学* 北京 中国科学杂志社2 科学通报* 北京 中国科学杂志社 3 数学学报* 北京 北京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4 数学研究与评论*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 5 数学年刊* 上海 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 6 应用数学学报* 北京 中国数学会7 计算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8 数学进展* 北京 中国数学会9 数学杂志 武汉 湖北省数学学会等 10 系统科学与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11 应用数学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 12 应用概率统计* 上海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 13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南京 南京大学数学系 14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杭州 浙江大学15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6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7 数学物理学报*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 1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19 运筹学学报 上海 中国运筹学会 20 工程数学学报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 21 系统工程 长沙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tg dascg
[1] 尚琼琼. SNS与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青年记者. 2010(11) \x0d\x0a[2] 李园园. 校内网对大学生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09(17) [3]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 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x0d\x0a[4] 朱峰,吕伟. 校园SNS时代青年网络社会人际交往行为透视——以校内网现象为例[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9(03) [5] 刘文娟,袁文芳. 校内网的SNS人际传播特征分析[J]. 东南传播. 2009(05) \x0d\x0a[6] 陈卉.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J]. 新闻世界. 2009(05) [7] 汪阳.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状况调查——以兰州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 2009(11) \x0d\x0a[8] 张楠,钱艳丽. SNS网络社区的出现及走红——以校内网为代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9] 张丹. 利用校园SNS网络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 才智. 2009(08) \x0d\x0a[10] 郝若琦. 浅析基于时代的校园SNS网站的盛行原因[J]. 东南传播. 2008(12) \x0d\x0a[1] 刘蕾. 试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9(12) \x0d\x0a[2] 阮敏尔.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影响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x0d\x0a[1] 田卉,柯惠新.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1) \x0d\x0a[2] 杜骏飞,魏娟.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x0d\x0a[3] 葛晨光. 高校网络论坛舆论形成及引导刍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x0d\x0a[4] 刘建.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05) \x0d\x0a[5] 王一春.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愤青现象[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x0d\x0a[6] 周千贺.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J]. 青年记者. 2009(23)\x0d\x0a[7] 任海.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x0d\x0a[8] 陶晓华,高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 南方论刊. 2009(05) \x0d\x0a[9] 李雪莹,邓飞. 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4) \x0d\x0a[10]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 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2006 年12 月第8 卷增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a 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Dec. 2006Vol18 Supplement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宋东梅(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其一旦形成将释放出巨大的力量。因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应当包含什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产物应否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应否涉及社会责任,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企业应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也是经营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内容,并论述了企业文化应包含的社会责任的范围。[ 中图分类号] F270 - 0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2511 X( 2006) 0 S20082203[收稿日期] 2006 - 10 - 12[作者简介] 宋东梅(1979 - ) ,女,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其一旦形成将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正如约翰·P ·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合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所写:“企业文化,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应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在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因而企业文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应当包含什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产物应否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应否涉及社会责任, 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这实质上是企业应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也是经营性企业文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长期以来,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常被简单地定义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似乎这也同时成了企业的惟一目标。在现代经济中,企业作为经济组织, 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追求各种经济资源合理的组织和优化配置, 通过市场竞争、交易及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 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以此来获得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企业属性的研究大都侧重于与企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把企业完全看作是一个只单纯履行纯粹经济功能和经济责任的社会成员。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如果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为社会提供其所要的产品和服务, 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 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全部职责,企业惟一的任务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生产经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在今天,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 企业仅仅体现并履行这种单一属性的经济功能,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要求相适应。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凸显出来。企业原来单纯的经济性越来越向经济性与社会性并存的方面发展,使企业成为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成员。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追求经济功能和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其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各方面义务。而且,这些社会责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原来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或背离社会价值和责任的理念与行为,已经难以为社会所接受,缺少了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1 .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首先,从一个企业整个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来看, 企业的社会责任支出虽然增加当前的经营成本, 然而, 正是这些社会支付增强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了企业的公众形象与社会信誉,从而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回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求得企业的长远生存,应该关心的是企业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他们必须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从而在改善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良好的公众形象,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生存。这是因为一个良好公众形象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顾客、更好的雇员、更顺畅地进入货币市场, 以及其它益处。而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则必须致力于相应的社会目标。同样,和谐的工作氛围也能使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令人向往的团体,而创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也需要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次,从整个社会企业的群体的发展来看, 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也没有明显降低企业的经济绩效。©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则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最基本的单元。同时,企业又是一定社会中的企业,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企业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同时又受到各自发展规律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首先,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方面看,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活动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层次和单位形式, 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 企业之所以不能孤立存在于社会,是因为企业还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物,企业中的劳动者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关系要求企业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约束下对企业劳动者的利益负责,对企业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此外,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企业的资本来源于企业外部的社会。而这些资本的所有者又大都外在于企业,因而要求企业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投资者负责, 维护股东或投资人的权益。因此,政府、社会及投资人也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经济、法律及社会的监督。企业的行为越来越超越企业自身的范围而转变为社会的行为,从而需要相应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次,从企业与社会的区别来看, 企业毕竟不等于社会,企业只是社会的一个层次,一种组织。企业利益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社会利益具有公众性和共享性。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诸如利润、利润率等;社会发展目标则在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提高, 诸如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及人的发展条件的改善等。然而,企业的活动是以社会为背景, 因而, 企业的利益就不能不受社会利益的约束,企业的目标就不能不受社会目标的约束,这种约束使得企业利益、企业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要服从于社会利益和社会目标。此外,企业活动的经济外部性质所导致负效应如环境污染、资源开发等公害,其实质是将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转嫁到社会, 并对社会生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现实的和未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客观上要求企业以承担在环境、资源方面的责任的形式服从社会目标。再次,从社会整体运行角度看, 社会是按一定的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对社会的组织与管理是社会运行的客观需要。政府是现代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社会的公共管理机构,而政府行使社会职能以及社会运行本身都是需要成本付出的,这种付出即为社会成本。然而政府本身却并不具有直接创造价值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基础层次,也必须在分担社会运行成本方面承担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企业经营的社会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也越来越趋向于统一。谁忽视了社会利益, 谁就难以在社会站稳脚跟。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来看,一味只知道自己赚钱而不顾及任何社会利益的企业,也很难为广大老百姓所认可。不为老百姓所认可, 企业也就难以发展壮大。因此,只有获得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才能赢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应当具有社会责任的。三、构建企业文化应包含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前面已经讲到企业是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那么形成于企业中, 作为企业灵魂与标志的文化自然应当包含社会责任的内容。首先,企业文化的结构构成中本身就包含了社会责任的内容。如,企业的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使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那它必然要涉及员工的要求,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感。企业的宗旨要求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其次,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必然反映在文化上,而且一个企业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哪怕是错误的、偏执的,也会在企业的员工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执行。而企业的员工除了是企业的人,更是社会的人, 企业也是社会中的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消极的、反动的, 或者有消极、反动的元素,那就会把这种消极和反动传递给社会, 从而给社会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个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把企业的诚信不当回事,那就会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产生负作用; 一个企业做出了违法的事情, 也就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建设产生了负作用,企业也就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所以说,一个企业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愿意和尽己所能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也才是一个真正有发展的企业, 否则,这个企业必将被社会所抛弃。再次,企业文化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有助于促进企业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企业全体员工关心社会的伟大胸怀, 在社会的认同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形象的高扬,并使企业为推动全社会的繁荣竭尽全力。以孝悌、仁义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修身为本, 以维护社会集体利益为上。这些观点必然会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去。此外,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也印证了企业文化中存在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公司,与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提倡的“产业报国”精神是分不开的。松下规定企业的基本经营原则是:“认清职工身为企业人的责任,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致力于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松下还说:“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受社会的欢迎,则不能期望从社会获得报酬。”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中也必然要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3 8 增刊宋东梅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而要分析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哪些社会责任,首先就要了解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并非企业应承担的所有社会责任都要成为企业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企业应该向社会提供更加安全的产品,这种产品既要符合生产工人的安全需求,也要符合使用者健康安全的要求;( 2) 企业要倾听和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并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3) 企业要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和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会、合理的报酬及应享有的福利;( 4) 企业应积极建立与社会的沟通机制,树立良好的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的公众形象, 并获得社会更为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5) 企业要拿出更多的行动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和消除其在经营活动中给周边环境及生态带来的破坏;( 6) 企业应通过降低产品成本,以更好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为社会提供服务, 扩大消费范围, 提升生活的质量并增进社会福利;( 7) 企业应积极服务于所在的社区,为社区的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8) 企业应树立起关心社会、爱护社会的价值原则,通过自己的行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9) 企业应尽其所能, 参与和支持社会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 10 ) 企业的行为应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价值规范,并更多地承担社会道义上的责任;( 11 ) 企业应与社会、政府一起做出努力, 消除贫困、饥饿、不平等、失业等社会问题;( 12 ) 企业应通过自己的活动, 促进人们社会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实现,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决策和选择,扩大社会各个阶层在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中享有的权力。( 13 ) 企业应努力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社会之中, 更多地履行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促进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目标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协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凡是对企业的经营有利的, 能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能使企业得到社会较大的认同的社会责任应当融入企业的文化中, 如1 - 6 条是必需的。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团体, 是人的集合, 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不仅企业内要与人打交道,企业外也要与人发生联系。企业要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 优越的待遇, 发挥才能的机会,为企业外的人提供过硬的产品, 优质的服务,同时关注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今后的发展所需的资源与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一切都是直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与其说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如说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自身的责任。而其余几条则应量力而行, 应当分析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企业能承担的范围发挥其作用以扩大其知名度并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毕竟企业应当尽可能留存资本以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作为企业文化也应当是对企业来说最为有利的目标、观念、精神、风气等的综合。虽说建设企业文化应当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统一的原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笔者认为,对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终目的仍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所以企业的文化应当体现这一点, 把直接有利于利润的归纳入内,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其余的社会责任企业仍需量力承担,但无需具体成为员工所要遵循的企业文化。当然企业也可按其各自实际情况增减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哈佛大学教授约翰- 科特说:“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每一个追求发展壮大的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要积极探索和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产物,使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完成了企业文化构建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 徐国平. 管理学[ 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9 98 .[ 2 ] 宁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学分析及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J ] . 南方经济, 20 00 ( 6 ) : 71 .[ 3 ] 田广研. 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属性[ N ] . 中宏数据库,2 00 4 - 09 - 2 1 .[ 4 ] 李琪. 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 J ] . 改革,1 99 9 ( 2 ) : 25 .[ 5 ] 陈伯齐.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J ] .湖南社会科学, 1 99 0 ( 6) : 6 9 .[ 6 ] 韩岫岚. 注意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J ] . 中国工业经济, 1 99 6 ( 7 ) : 84 .4 8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8 卷©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