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嗤之以鼻"不管德拉数多少次,一元八角七永远也不会增多,圣诞节的到来已容不得她再花时间去挣钱%"深爱丈夫的德拉因为无法为丈夫购得一件称心的礼物而伤心地哭泣"作家不去写这个家庭的拮据,只是简单地用$一块八毛七%引领全篇"二! "麦琪的礼物#中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关系众所周知,结构主义先驱普洛普的$叙事功能%理论对格雷马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普罗普曾经把俄国民间故事中的所有的角色概括为七个行动范围,已经具有了结构主义人物构成理论的特性"但是$普洛普的研究缺少一种普遍性,它根本不可能用民间故事以外的其他形式来说明民间故事的形式和它的基本规则%[4]P60"格雷马斯显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又糅和了泰聂耳#马丁内关于行动元的$三分法%,即施动者,受动者,受益者,纠正了他们过于拘谨,不够全面的地方,比如没有考虑到行为元范畴间的组合衔接关系,因为受益者并不与施动者结合,而是与行善者衔接[5]P199"格雷马斯的学生库尔泰说:$主体 = 充满想往的存在物,客体 = 被人想往的存在物%"&聊斋志异’中的主体不一定是具体的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其他生物,如花妖狐媚,仙子精灵等等,客体往往是不确定的愿望及其变体也就是说,客体是一个变数最大的行动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金钱#爱情#幸福#地位#正义等等(武侠小说中的客体一般都是武功秘籍之类,言情小说的客体往往是爱情)"例如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一段,主人公杨志就是主体,他的愿望!!!押运生辰纲到东京太师府就是客体,小说所展现的就是主体如何实现客体的过程,即杨志如何押运生辰纲,最后被晁盖一伙人智取的过程"就&麦琪的礼物’而言,客体就是圣诞节的礼物,主体是小说中的一对夫妇"这对夫妇为了送一份生日礼物给对方,都把自己最珍贵的财产卖掉了,结果礼物都失去的用途,可是真正的客体是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的爱,相遇相知的爱"正是由于这份爱的存在,他们才做出了如此艰难而富有戏剧性的抉择"联接主体和客体的就是$行动%,故事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这些有意向的行动构成有意义的情节"这些行动不但是主体追求客体的活动,还具备其他行为者的活动,用图表表示为:发送者 , 客体 2 接受者3辅助者 , 主体 2 反对者[6]P201在文本中$,主体 /客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发送者 /接受者%这对行为者关系到客体存在方式和最后归宿"在&麦琪的礼物’中,主体实现客体的过程也就是发送者发送客体从而被接受者接受的过程,如果缺少这两个行动元,客体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一些简单的故事中,主体与接受者,客体与发送者在功能和人物角色上是一致的"$辅助者 /反对者%这一对辅助元对叙事文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普罗普称$反对者%为$反面人物%,称$辅助者%为$协助者%"格雷马斯认为其作用有二:1,第一功能有助于欲望的实现,它利用交流 2,另一类反之,她制造障碍,阻滞欲望的实现它妨碍交流[7]P254"有了这两种力量的存在,文本变得丰富化,复杂化"笔者认为,辅助者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主体的命运,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一生,是受到周围人们的人生价值观的强烈影响;&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历经磨难但最终取得真经,主要是因为有孙悟空的不离不弃"&麦琪的礼物’的主线是德拉卖掉自己的头发为丈夫买来一个白金表链"$反对者%无中生有,制造矛盾$,辅助者%急中生智,扭转乾坤"反对者和辅助者的所作所为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趣味横生"当然其中还夹杂着作者对感情的解读与阐释"这种两组关系也能展示作品的结构,以男女主人公最基本的关系为例:1#反对者:所有财产,一元八角七;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生活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乞丐帮: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信箱从来没有装过信,没有人按电铃;他的收入缩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 +#$日期! !"##$ "&$ !"作者简介!冯涛(#’,#!),男,陕西渭南人,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研究及英语教学法"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冯 涛(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摘 要* 从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观点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并研究了这篇小说的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小说的深层结构,不仅使读者对这部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而且也对真爱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阐释")关键词* 结构主义;&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文本结构!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0, )112, +%$6 #$++6$-6$+-!文章编号" +%$$#$++%$-5$%$5$4一&结构主义理论与’麦琪的礼物(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它也表明了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语言!!!即系统!!!是一种自主的#内在化的#自我满足的体系,它不与外界的实体的事物发生关系"结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其次是对共时性的强调"共时性和整体观和系统性是相一致的,因此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整体观和系统观的必然延伸[1]P76-77"本文正是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语义结构%来分析&麦琪的礼物’的语义结构,并对其进行具体的意义解读"欧(亨利的小说匠心独运,别致新颖,其创作手法风靡世界文坛"其作品通常都是为了反映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揭示美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2]P62"&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巅峰之作"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的三位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在西方人看来,圣诞礼物是最可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有价值的圣诞礼物"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位妻子为了给丈夫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卖掉了一头秀发"可是无巧不成书,丈夫也出于同样的目的,卖掉了祖传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梳子"小夫妻互赠圣诞礼物,结果真相大白,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失去了使用价值,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真爱"本文通过对该文本的分析,展现了这个短篇小说的语义结构并剖析了作品的深层涵义"&麦琪的礼物’的第一段话说$:一美元八角七分"就这些了,其中六角还尽是些零碎的硬币"这些都是在和杂货商#菜贩子和肉店老板讨价还价时一分分地抠下来的"一想到自己这样斤斤计较,用不找别人议论,她自己就臊得满脸绯红了"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3]P1"作者如此开头,弦外之音就是说$大批的金银财物,全都不在这里,其中那些大面值的钞票全都在富有人的家里"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都这对贫穷的夫妻都不屑一顾,保山学院学报!"#$ 第 % 期减到二十美元,收支失衡;破旧的红地毯上溅落了一#两滴眼泪"2#辅助者: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朴素的白金表链;镂刻着花纹表链就像吉姆本人文静而有价值;德拉的秀发使女王的珍宝黯然失色;吉姆的金表,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头发的价值:二十美元;在任何场合,吉姆都可以看时间"分别列出辅助者和反对者的关系可以发现,1-14 构成了&麦琪的礼物’整个故事结构"欧(亨利细致入微地描写德拉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写德拉的瀑布般的美发,写德拉卖发和买白金表链的全过程,却惜墨如金地避开了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经过"对文本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匠心独运,尤其是对德拉的描述,加深了文章思想的内涵,激发读者对爱情#金钱价值的思考,使读者对爱的涵义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从前面德拉数钱的犹豫徘徊到后面她卖发的当机立断,都是对爱的涵义的铺垫与诠释"这对夫妻的爱情宣言没有海枯石烂,没有地老天荒,但是他们却都是痴心情长,同心千载,愿意为了对方牺牲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爱早已融入了对方的血液里,比琼瑶的小说更富浪漫气息"三!解读"麦琪的礼物#的文本结构与深层蕴意格雷马斯提出三类叙述组合,即,契约性组合,完成性组合以及分离型组合"这些组合关系基本完成了整个小说的结构框架,通过这些组合把所有人的活动组成生动的故事情节,给每个角色安排了特定的任务"除此之外,小说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内涵,包括他的爱恨情仇,即通过独特的创造形式把有价值的涵义传达给读者"例如&智取生辰纲’中的故事,杨志等人千辛万苦押运生辰纲到太师府,晁盖一伙人早就有备而来,同时利用白胜演了一出戏,诱使杨志等人上当,最后杨志等人因误喝药酒而醉倒,生辰纲轻而易举就被晁盖等人劫走"$智取%这个计策肯定出自吴用之手,总策划是晁盖,而道人公孙胜提供了准确的地点!!!黄泥岗,还有白胜扮演卖酒之人,其余的人虽然各司其职,但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在这一段故事中,只是一些语言符号,起到辅助作用,比如装作卖枣之人假装喝酒,最后劫走生辰纲"这样的片段可以转化为这样一个语义结构:X 押运生辰纲前往东京,Y 意图在半路智取,Z与 Y 联袂出演迷魂记,X 中计上当,Y 与 Z 劫走生辰纲,逃之夭夭,X 丢失生辰纲,酿成大祸"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结构主要是由专有名词(X#Y#Z) 和动词构成的"我们可以完全按照语义结构的模式,最后归结为$X 押运生辰纲,X 喝酒中计,X 酿成大祸%等三个组合,他把整个作品看成一种放大的语义结构"如果将&麦琪的的礼物’进行三类叙述组合化解读后,就可以形成如下的语义结构:1#契约性组合:叙述命令(时间:圣诞节前夕"人物:德拉与吉姆"社会环境:家境贫寒,乞丐帮")接受命令(事件:送礼物给自己的丈夫");禁令(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送礼物迫在眉睫"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违背禁令(德拉花费了多少幸福的时日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德拉想卖掉秀发,来为吉姆挑选礼物")2#完成性组合:叙述历险争斗(由美到丑得蜕变:美发被卖掉了,德拉眼睛里残留着晶莹的泪花,头上布满了紧贴头皮的一绺绺小卷发");完成某项任务(德拉花去二十一美元买下了白金表链)"3#分离型组合:叙述来去(吉姆卖掉金表,换钱为德拉买了全套梳子);离别关系(他们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宝贵的东西")从上面的语义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这篇小说的深层蕴意,并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与诠释"四!结束语欧(亨利在小说末尾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要对今天的聪明人再说上最后一句,在所$ +!$
,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 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也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高贵和威严.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30年后,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A.“美丽的谎言”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B.含而不露的期望具有无穷的教育力量.它是一种含蓄的期待,是一种信念的点燃,是一种“自我诱导”.C.自信是一种力量,它能改变人的情绪,更能改变人的命运.D.每个人在职业道路上实际都有着有待激发的巨大潜能.
【思路点拨】通读亨利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使亨利产生自信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亨利认为自己是拿破仑的孙子,并期望自己能拥有拿破仑般的成就.所以,C选项对全文的理解较为浅显,而A选项则偏离了全文中心,D选项则扩大了全文的外延.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的社会内涵、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升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可逃避性。本文探讨了欧·亨利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在他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
就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综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
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
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
“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
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
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的令一篇著名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对深深相爱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分别将自己最美丽的圣诞礼物和家传的金表买掉去买了配的上金表的白金链子和配的上美丽头发的梳子。爱情就在他们分别拿出礼物之时发出了万丈光芒将读者的眼眶湿润。
文章的最后说“他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过,让我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
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又道出了“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的真谛,引导读者向文章外的空间思考从而得出读者自身的生活真谛。寻找爱人并在她曾住过的房间被她灵魂召唤,询问房主却又是查无此人,绝望笼罩下用和爱人相同的方式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不知道第二天房东打扫时会不会在心底浮现一点点内疚或者不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将这篇文章的读者拉向何为爱情,何为良心,何为生存的思考之中。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篇文章又借此向读者提出了问题。他爱她,因此尽力寻找,绝望之际就了决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生死相许在“快餐爱情”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仍能打动你已冰峰的爱情观。良心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对得起自己。
如果良心危机你的生存,你会选择谁呢?店老板选择了生存,他并没有错他也是为了生存。如果他不将房子租出去,如果他不欺那位年轻人他要怎么过活?年轻人的死,她爱人的死,店老板的欺都是由那时的社会造成的。
黑暗,混乱,漂浮,饥饿这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生存只有各自为城。
欧·亨利就是在借这篇文章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试图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为了避免多疑的读者把这本书扔到角落里去,我要及时争期这不是一篇新闻报导。
你不会遇到只穿衬衫的无所不晓的本市新闻版编辑,不会遇到初出茅庐、头角峰峻的来访记者,不会_遇到独家新闻,不会遇到 什么都不会遇到。 可是如果读者能允许我把第一场的背景放在《灯塔晨报》的访问室里,我一定投桃报李,严格遵守上面的诺言。
那时,我替《灯塔晨报》撰稿,顿计件工资,希望有一天能当上正式职员。不知是谁拿耙子或铲子管我在一张堆满交换刊物、《国会记录》和旧资料本的长桌上清出一小块空地来。
我就在那里工作。我在街上逛得很勤,市上见是有什么小声说的,大声嚷嚷,哈哈笑的事情我都写,我的收入却不稳定。
有一天,特里普进来靠在我桌边。特里普在车间干活 我想他同图片有些关系,因为他身上有一段制版药品的气味,他的手总是带着酸类的染污和灼伤的痕迹。
他大概二十五岁,可。
我的全名叫烟花爆竹,有的地方也管我叫花炮、鞭炮,和你一样是正宗的中国籍,陪伴国人已1000多年,“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象更新”是五代十国流传的一副春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更是我的“成名曲”。
我曾经是各种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我有过辉煌,可也闯过祸,并因此被安上了不少罪名:过于喧闹扰人,燃放时纸屑飞扬、烟雾缭绕不卫生,生产燃放不慎可能伤人或引发火灾。1998年开始发布禁放令的湖南省临湘市,在《关于禁止在城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中说我“既污染了城市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并且对人体及财产带来了诸多不安全的隐患,另外,鞭炮的消费高、浪费大,特别是有碍城市双文明建设,有碍城市健康发展”。
但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对我却没有完全禁止。虽然每年都有部分委员提议城区内应禁放烟花爆竹,但反对的意见还是占了上风。
直到2003年6月24日公布的《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中,才增加了对“送殡者沿途鸣放鞭炮或者丢撒冥纸”的禁令,除此以外,长沙各社区都从安全、防火与环境保护等角度,对燃放烟花爆竹提出具体的限制性要求,如规定店庆等活动中燃放后要及时打扫等,居民可以在大门外的空旷处燃放并要及时打扫,一般都不允许在住宅楼道里随意燃放等等。 有人恨我:“长沙不禁鞭,还不是因为有浏阳市这个‘烟花之乡’,一些官员以保护地方经济为由阻挠立法禁放。”
也有人爱我:“没有鞭炮声的春节冷冷清清,根本不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的热闹喜庆的大年。”临湘市一位市委领导对记者说:“放鞭炮除了热闹、广而告之外,还有趋吉避凶的含义。
我个人从内心来讲是反对禁放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有不良影响的事都要禁止,我们还能做什么?春节在孩子们的眼里现在还不如圣诞节,这不许那不许,民俗传统都被破坏了,春节还是什么春节!”。
in the future I wish I could have a robot named Superman, It can do all the things that I don't want to do. For example, It can auto clean the house when I am not in home, and it can play or talk with me when I am boring, It also can cooking food when I am hungry.。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德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于考古研究。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的家境却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
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私人的商务办事处。
但谢里曼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还学会了多门欧洲语言,这些都为日后的“奇迹“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积攒了一大笔钱,他开始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和古战场。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了九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爱琴文明的第一人。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着重要意义。
此时,人们才明白了为什么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世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途径。人有时候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道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
在人生之路上,遇到障碍是难免的,有的人会停下来抱怨;有的人会躺倒不干;有的人会拼命与障碍搏斗;而有的人则会选择绕行,即便是没有其它的路,也会冷静地思考对策,从中找到缝隙或等待穿越的机会。
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两点之间,却是“曲线“最短。
为了避免多疑的读者把这本书扔到角落里去,我要及时争期这不是一篇新闻报导。
你不会遇到只穿衬衫的无所不晓的本市新闻版编辑,不会遇到初出茅庐、头角峰峻的来访记者,不会_遇到独家新闻,不会遇到 什么都不会遇到。 可是如果读者能允许我把第一场的背景放在《灯塔晨报》的访问室里,我一定投桃报李,严格遵守上面的诺言。
那时,我替《灯塔晨报》撰稿,顿计件工资,希望有一天能当上正式职员。不知是谁拿耙子或铲子管我在一张堆满交换刊物、《国会记录》和旧资料本的长桌上清出一小块空地来。
我就在那里工作。我在街上逛得很勤,市上见是有什么小声说的,大声嚷嚷,哈哈笑的事情我都写,我的收入却不稳定。
有一天,特里普进来靠在我桌边。特里普在车间干活 我想他同图片有些关系,因为他身上有一段制版药品的气味,他的手总是带着酸类的染污和灼伤的痕迹。
他大概二十五岁,可是看上去却有四十。他的脸被短短的、卷曲的红胡子追去一半,象一块摆在门口,“欢迎”字样已蹭掉的棕垫。
他面色苍白,很不健康,显出一副阿谄献媚的可怜相,一天到晚净向别人借钱,数 目是两毛五到一元。一元是他的最高限额。
他了解自己信用的限度,正如国家化工银行对附属担保品加以分析,就了解它的水分一样。他坐在我桌子上的时候,一只手紧握着另一只手,好让 两只手都不发抖。
这是喝威士忌的结果。他有一种假装不在乎。
和冒充好汉的神气,但是不了谁,不过这在他借钱时有用,因 为这种神气太可怜,装得太明显了。 那天,我死乞白赖地从出纳员那里领了五块亮晃晃的银元, 作为星期日版编辑很勉强地采用了我的一篇特写的预文稿费。
因此,我虽然并不觉得与世无争,至少已经对世界宣布了休战。 *** 劲十足地开始写一篇布鲁克林桥的月夜景色的稿件。
“哎,特里普,”我相当不耐烦地抬起头来看看他说,“怎么.样?”他今天的模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凄惨,更瑟缩,更憔悴和更潦倒。他可怜到那种地步,那么强烈地激起了你的同情,以置你真想跟他一脚。
“你有一块钱吗?”特里普带着他最阿谄献媚的神情问道。他那狗一样的眼睛,在长得很高的,纠缠在一起的胡子和长得很低的,纠缠在一起的头发之间的狭窄的空白地带上一眨一眨。
“有。”我说;接着又重复一遍,“我有,” 嗓门更高、态度更不一客气,“此外还有四块。
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好不容易才在阿特金森老头那里硬要来的。我这笔钱,”我接着说,“是要办一件事 一件非办不可,十万火急的要事,正好要用五块钱。”
我得强调这一点,因为我有一种预感,觉得当时就要损失一块钱。 “我不想借。”
特里曾说,这才使我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我想提供一篇好特写的线索给你,你会满意的。”
他接着说。“我替你找了一个很精彩的题目,足够一栏的篇幅。
如果你写得对路。一定很漂亮。
取得这个材料,也许要你破费一两元。我自己不要任何好处。”
我变得和气了一些。这个建设证明特里普对于我过去给修伯好处,虽然没有报答,还是知恩的。
如果他当时开了房,问我要两毛五,谁能到手。 “什么样的题材?”我摆出编辑的架势,拿着铅笔问他。
“我告诉你,”特里曾说,“关于一个姑娘。一个美人。
绝顶地漂亮。带着露珠的玫瑰花蕾 长满青苔的花坛上的紫罗兰 你可以放手描绘一番。
她在长岛住了二十年,从没到过纽约市。我在第三十四号街遇上她。
她刚搭东江的轮渡来纽约。我告诉你,她是个叫人见了就要神魂颠倒的美人。
她在街上把我叫住了,问我在哪里可以找到乔治·布朗。问我怎么在纽约市找乔治·布朗!竟有这种事! “我同她聊起来,知道她下星期四就要同一个名叫多德 海勒姆·多德 的庄稼小伙子结婚。
可是乔治·布朗在她年轻的幻想里还占着第一把交椅。几年前,乔治把他的牛皮靴上了油,到城里来碰碰运气。
可是他忘了回格林堡去,海勒姆就入选为第二名。不过到了紧要关头,戈达 姑娘的名字叫艾达·洛厄里 找了一匹马,骑了八英里到了火车站,搭早上六点四千五分的火车来到纽约。
来找乔治,你知道 你了解女人的脾气 乔治不在,所以她就要找他。 “哎,你知道,我不能让她一个人在这个赫德森河畔的满是色鬼的城里到处乱跑。
我想她认为随便找个人打听,那人就会说:‘乔治·布朗? 哦,是啊 我想想看 他是个矮个子,蓝眼睛,是不是?哦,对了 乔治在第一百二十五号街,就在杂货铺隔壁。他在一家马具店里当收帐员。
’她就是那么天真,那么美。你了解格林堡那类长岛的水边小村 消遣的地方只有一两个养鸭场,收入只靠那么八九个夏季游客。
她就是从那种地方米的。不过,喂 你真该见见她! “你说我有什么办法?我没有隔宿的钱,钱的模样我都记不清了。
她买了火车票,把零用钱全花了。只剩下两毛万分钱,也买了口香糖。
她捧着一纸袋的糖在吃。我领她去第三十二号街我住过的一家寄宿舍,把她押在那里,要一块钱才读得出来。
这是麦金尼斯老大娘一天房租的价钱。我带你去。”
“这是什么花X特里普?” 我说。“你不是说有一篇特写材料吗?东江上每条轮渡都有许多来去长岛的姑娘。”
特里普未老先衰的脸上皱纹变得更深。
1.生平 享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教育家,被人称为欧洲大陆的莫里斯,“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明确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
他曾在安特卫普和巴黎学画。1884年他到巴黎,那里他成为了记号使用者和印象派画家(油漆工)的圆圈的一个部分。
回到比利时,他发展了他在巴黎中采用的思想,但是,在布鲁赛尔,他决定放弃画(油漆),从而集中精力于应用的艺术和建筑学。 1890年结束时,他变为著名的设计者和建筑者。
导引他的Tropon告示委员会在德国印刷品出版商和 Meier - Graefe批评家的友谊,献下他的一个和艺术 Nouveau 风格的画像。 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响下转向建筑设计。
他在布鲁塞尔的于克勒设计自己的住宅时,为寻求"非装饰形式"提出装饰必须是新颖的,不能沿袭历史,还要合乎理性地运用材料,“合理”地应用装饰以表明物品的特色与目的。 1897年,他在德国慕尼黑和德勒斯登两地与人合办"工业艺术装饰营造工场",依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开展设计制作。
1900年他应邀任威玛大公爵的顾问。 1902年,威尔德被召到魏玛,举办了一个“私人工艺美术讲习班”。
这个讲习班“通过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样本之类的手段,想工匠和工业家们提供艺术灵感”,“让艺术家、工匠与工业家进行合作的梦想……比德意志制造业同盟早六年,比包豪斯则早了十几年”。 1906年起,他创办了威玛市立工艺学校(包浩斯的前身)。
1907年,他和其他制造商、建筑家和工艺家一起创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即DWB。开展了一系列的设计实践活动,出版设计年鉴,开展设计活动,参与企业设计,举办设计展览,并把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所改变的社会当作不可避免的现实来客观接受,并利用机械技术开发满足需要的设计品。
2.建筑成就 作为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教育家,他在德国活动比在本国更有影响,并一度成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是“新艺术”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并在建筑上取得不小的成就。 重要作品如下: 1986, L'Art Nouveau Shop (interiors), Paris. 1896, Van de Velde House, Aanderaey, Brussels. 1898, Keller und Reiner Art Gallery (interiors),Berlin 1901, Folkwang Museum (interiors; now the Karl Ernst Osthaus Museum), Hagen, Germany 1903, Kessler House (remodeling); 1904, Kunstgewerbeschule; Weimar, Germany. 1906, Osthaus House, Hagen, Germany 1906, Saxon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1912, Durkheim House; Weimar, Germany. 1914, Werkbund Exhibition Theater, Cologne Germany. 1921, Van de velde House, Wassenaar, Netherlands. 1927, Van de velde House, Tervueren, Belgium. 1930, Wolfers House, Brussels. 1937, Belgian Pavilion (with I. Eggeriey), World's Fair, Paris. 1939, Belgian Pavilion (with Victor Bourgeois),World's Fair, New York. 1939, Library,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3.主要艺术思想 他认为设计应以审美性、性感性为存在的目的,应鼓励独立设计中的自由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
在1914年的DWB年会上,穆特修斯极力强调产品的标准化,主张“DWB的一切活动都应朝着标准化来进行”,而亨利&S226;凡德&S226;威尔德则认为艺术家本质上是个人主义者,不可能用标准化来抑制他们的创造性,若只考虑销售就不会有优良品质的制作。 这两种观念典型的代表了工业化发展期人们对现代设计的认识。
当然,随着工业的发展,穆特修斯的观点大获全胜,标准化已成为今日工业产品设计的准则。作为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抛弃了威廉·莫里斯要求回到手工制品和中世纪村社生活方式的倒退观点,认为机器对设计师和工程师是有用的工具,明确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
他不仅希望标准化的机器产品能为人们带来美感享受,还希望充分挖掘其美化人类生活的潜力。他预言工程师会成为“新建筑的创造者”。
在其他方面,这位比利时大师仍然忠实于英国理论。对时髦的、常常是轻浮的新艺术风格,他尊重其功能需要,这样做非常有远见,显示了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他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创立了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也就是包豪斯的前身。
1862年9月11日,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小镇。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父亲是医生。15岁在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五年后去得克萨斯州一个牧场放牛。 1884年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1896年,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1897 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他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写作短篇小说,于《麦克吕尔》杂志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成功的。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如《爱的牺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The Furnished Room)、《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后一片藤叶》(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从艺术手法上看,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之余,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进而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以含泪的微笑著称。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双收。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好赌,好酒贪杯。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1907年,欧·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两天后,即6月5日,与世长辞,死于肝硬化,年仅48岁。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862年9月11日,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个名叫格林斯波罗的小镇。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父亲是医生。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他所受教育不多,15岁便开始在药房当学徒,20岁时由于健康原因去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此后,他在得克萨斯做过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奥斯汀银行当出纳员。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1887年,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 正当他的生活颇为安定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他为了躲避受审,逃往洪都拉斯。1897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麦克吕尔》杂志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其唯一一部长篇,作者通过四五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在写法上有它的别致之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小说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各有独立的内容]、《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成功的。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如《爱的牺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The Furnished Room)、《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后的常春藤叶》(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被喻为[含泪的微笑]。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欧·亨利还以擅长结尾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一种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让读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无奇的而又是诙谐风趣的娓娓动听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直到最后,忽如电光一闪,才照亮了先前隐藏着的一切,仿佛在和读者捉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给读者最后一个惊喜。在欧·亨利之前,其他短篇小说家也已经这样尝试过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欧·亨利对此运用得更为经常,更为自然,也更为纯熟老到。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内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因此,他把无限的同情都放在穷人一边。在他的笔下,穷人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挚深沉的爱情。但是他们却命运多坎,弱小可怜,孤立无援,食不果腹,身无居所,苟延残喘,往往被社会无情地吞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繁华鼎盛的社会景象相映照,显得格外刺目,其中隐含了作者的愤愤不平。欧·亨利给美国的短篇小说带来新气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并具有世界影响。美国自1918年起“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由此可见其声望之卓著。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双收。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好赌,好酒贪杯。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1907年,欧·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两天后,即6月5日,与世长辞,死于肝硬化,年仅48岁。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欧亨利的生平:
欧·亨利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
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扩展资料:
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
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 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
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 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 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 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
《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 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亨利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的社会内涵、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升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可逃避性。本文探讨了欧·亨利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在他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就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综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的令一篇著名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对深深相爱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分别将自己最美丽的圣诞礼物和家传的金表买掉去买了配的上金表的白金链子和配的上美丽头发的梳子。爱情就在他们分别拿出礼物之时发出了万丈光芒将读者的眼眶湿润。文章的最后说“他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过,让我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又道出了“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的真谛,引导读者向文章外的空间思考从而得出读者自身的生活真谛。寻找爱人并在她曾住过的房间被她灵魂召唤,询问房主却又是查无此人,绝望笼罩下用和爱人相同的方式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不知道第二天房东打扫时会不会在心底浮现一点点内疚或者不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将这篇文章的读者拉向何为爱情,何为良心,何为生存的思考之中。《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篇文章又借此向读者提出了问题。他爱她,因此尽力寻找,绝望之际就了决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相许在“快餐爱情”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仍能打动你已冰峰的爱情观。良心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对得起自己。如果良心危机你的生存,你会选择谁呢?店老板选择了生存,他并没有错他也是为了生存。如果他不将房子租出去,如果他不欺那位年轻人他要怎么过活?年轻人的死,她爱人的死,店老板的欺都是由那时的社会造成的。黑暗,混乱,漂浮,饥饿这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生存只有各自为城。欧·亨利就是在借这篇文章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试图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而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1862年9月11日,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个名叫格林斯波罗的小镇。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父亲是医生。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他所受教育不多,15岁便开始在药房当学徒,20岁时由于健康原因去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此后,他在得克萨斯做过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奥斯汀银行当出纳员。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1887年,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 正当他的生活颇为安定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他为了躲避受审,逃往洪都拉斯。1897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麦克吕尔》杂志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 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其唯一一部长篇,作者通过四五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在写法上有它的别致之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小说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各有独立的内容]、《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成功的。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如《爱的牺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The Furnished Room)、《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后的常春藤叶》(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 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被喻为[含泪的微笑]。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 欧·亨利还以擅长结尾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一种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让读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无奇的而又是诙谐风趣的娓娓动听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直到最后,忽如电光一闪,才照亮了先前隐藏着的一切,仿佛在和读者捉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给读者最后一个惊喜。在欧·亨利之前,其他短篇小说家也已经这样尝试过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欧·亨利对此运用得更为经常,更为自然,也更为纯熟老到。 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内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因此,他把无限的同情都放在穷人一边。在他的笔下,穷人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挚深沉的爱情。但是他们却命运多坎,弱小可怜,孤立无援,食不果腹,身无居所,苟延残喘,往往被社会无情地吞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繁华鼎盛的社会景象相映照,显得格外刺目,其中隐含了作者的愤愤不平。 欧·亨利给美国的短篇小说带来新气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并具有世界影响。美国自1918年起“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由此可见其声望之卓著。 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双收。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好赌,好酒贪杯。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1907年,欧·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两天后,即6月5日,与世长辞,死于肝硬化,年仅48岁。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欧亨利是在欧洲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影响下,美国下层社会对变动是带有切身感受的一批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不模仿任何人,作品独具特色,尤其以“欧亨利式的结尾”享誉文坛,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
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嗤之以鼻"不管德拉数多少次,一元八角七永远也不会增多,圣诞节的到来已容不得她再花时间去挣钱%"深爱丈夫的德拉因为无法为丈夫购得一件称心的礼物而伤心地哭泣"作家不去写这个家庭的拮据,只是简单地用$一块八毛七%引领全篇"二! "麦琪的礼物#中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关系众所周知,结构主义先驱普洛普的$叙事功能%理论对格雷马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普罗普曾经把俄国民间故事中的所有的角色概括为七个行动范围,已经具有了结构主义人物构成理论的特性"但是$普洛普的研究缺少一种普遍性,它根本不可能用民间故事以外的其他形式来说明民间故事的形式和它的基本规则%[4]P60"格雷马斯显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又糅和了泰聂耳#马丁内关于行动元的$三分法%,即施动者,受动者,受益者,纠正了他们过于拘谨,不够全面的地方,比如没有考虑到行为元范畴间的组合衔接关系,因为受益者并不与施动者结合,而是与行善者衔接[5]P199"格雷马斯的学生库尔泰说:$主体 = 充满想往的存在物,客体 = 被人想往的存在物%"&聊斋志异’中的主体不一定是具体的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其他生物,如花妖狐媚,仙子精灵等等,客体往往是不确定的愿望及其变体也就是说,客体是一个变数最大的行动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金钱#爱情#幸福#地位#正义等等(武侠小说中的客体一般都是武功秘籍之类,言情小说的客体往往是爱情)"例如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一段,主人公杨志就是主体,他的愿望!!!押运生辰纲到东京太师府就是客体,小说所展现的就是主体如何实现客体的过程,即杨志如何押运生辰纲,最后被晁盖一伙人智取的过程"就&麦琪的礼物’而言,客体就是圣诞节的礼物,主体是小说中的一对夫妇"这对夫妇为了送一份生日礼物给对方,都把自己最珍贵的财产卖掉了,结果礼物都失去的用途,可是真正的客体是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的爱,相遇相知的爱"正是由于这份爱的存在,他们才做出了如此艰难而富有戏剧性的抉择"联接主体和客体的就是$行动%,故事的功能就在于通过这些有意向的行动构成有意义的情节"这些行动不但是主体追求客体的活动,还具备其他行为者的活动,用图表表示为:发送者 , 客体 2 接受者3辅助者 , 主体 2 反对者[6]P201在文本中$,主体 /客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发送者 /接受者%这对行为者关系到客体存在方式和最后归宿"在&麦琪的礼物’中,主体实现客体的过程也就是发送者发送客体从而被接受者接受的过程,如果缺少这两个行动元,客体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在一些简单的故事中,主体与接受者,客体与发送者在功能和人物角色上是一致的"$辅助者 /反对者%这一对辅助元对叙事文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普罗普称$反对者%为$反面人物%,称$辅助者%为$协助者%"格雷马斯认为其作用有二:1,第一功能有助于欲望的实现,它利用交流 2,另一类反之,她制造障碍,阻滞欲望的实现它妨碍交流[7]P254"有了这两种力量的存在,文本变得丰富化,复杂化"笔者认为,辅助者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决定主体的命运,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一生,是受到周围人们的人生价值观的强烈影响;&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历经磨难但最终取得真经,主要是因为有孙悟空的不离不弃"&麦琪的礼物’的主线是德拉卖掉自己的头发为丈夫买来一个白金表链"$反对者%无中生有,制造矛盾$,辅助者%急中生智,扭转乾坤"反对者和辅助者的所作所为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趣味横生"当然其中还夹杂着作者对感情的解读与阐释"这种两组关系也能展示作品的结构,以男女主人公最基本的关系为例:1#反对者:所有财产,一元八角七;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生活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乞丐帮: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信箱从来没有装过信,没有人按电铃;他的收入缩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 +#$日期! !"##$ "&$ !"作者简介!冯涛(#’,#!),男,陕西渭南人,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研究及英语教学法"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冯 涛(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摘 要* 从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观点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并研究了这篇小说的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小说的深层结构,不仅使读者对这部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而且也对真爱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阐释")关键词* 结构主义;&麦琪的礼物’;欧(亨利;文本结构!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0, )112, +%$6 #$++6$-6$+-!文章编号" +%$$#$++%$-5$%$5$4一&结构主义理论与’麦琪的礼物(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它也表明了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语言!!!即系统!!!是一种自主的#内在化的#自我满足的体系,它不与外界的实体的事物发生关系"结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其次是对共时性的强调"共时性和整体观和系统性是相一致的,因此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整体观和系统观的必然延伸[1]P76-77"本文正是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语义结构%来分析&麦琪的礼物’的语义结构,并对其进行具体的意义解读"欧(亨利的小说匠心独运,别致新颖,其创作手法风靡世界文坛"其作品通常都是为了反映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揭示美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2]P62"&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巅峰之作"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的三位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在西方人看来,圣诞礼物是最可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有价值的圣诞礼物"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位妻子为了给丈夫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卖掉了一头秀发"可是无巧不成书,丈夫也出于同样的目的,卖掉了祖传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梳子"小夫妻互赠圣诞礼物,结果真相大白,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失去了使用价值,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真爱"本文通过对该文本的分析,展现了这个短篇小说的语义结构并剖析了作品的深层涵义"&麦琪的礼物’的第一段话说$:一美元八角七分"就这些了,其中六角还尽是些零碎的硬币"这些都是在和杂货商#菜贩子和肉店老板讨价还价时一分分地抠下来的"一想到自己这样斤斤计较,用不找别人议论,她自己就臊得满脸绯红了"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3]P1"作者如此开头,弦外之音就是说$大批的金银财物,全都不在这里,其中那些大面值的钞票全都在富有人的家里"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都这对贫穷的夫妻都不屑一顾,保山学院学报!"#$ 第 % 期减到二十美元,收支失衡;破旧的红地毯上溅落了一#两滴眼泪"2#辅助者: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朴素的白金表链;镂刻着花纹表链就像吉姆本人文静而有价值;德拉的秀发使女王的珍宝黯然失色;吉姆的金表,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头发的价值:二十美元;在任何场合,吉姆都可以看时间"分别列出辅助者和反对者的关系可以发现,1-14 构成了&麦琪的礼物’整个故事结构"欧(亨利细致入微地描写德拉无钱为丈夫买礼物的焦灼心情,写德拉的瀑布般的美发,写德拉卖发和买白金表链的全过程,却惜墨如金地避开了吉姆卖金表买发梳的经过"对文本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匠心独运,尤其是对德拉的描述,加深了文章思想的内涵,激发读者对爱情#金钱价值的思考,使读者对爱的涵义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从前面德拉数钱的犹豫徘徊到后面她卖发的当机立断,都是对爱的涵义的铺垫与诠释"这对夫妻的爱情宣言没有海枯石烂,没有地老天荒,但是他们却都是痴心情长,同心千载,愿意为了对方牺牲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爱早已融入了对方的血液里,比琼瑶的小说更富浪漫气息"三!解读"麦琪的礼物#的文本结构与深层蕴意格雷马斯提出三类叙述组合,即,契约性组合,完成性组合以及分离型组合"这些组合关系基本完成了整个小说的结构框架,通过这些组合把所有人的活动组成生动的故事情节,给每个角色安排了特定的任务"除此之外,小说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内涵,包括他的爱恨情仇,即通过独特的创造形式把有价值的涵义传达给读者"例如&智取生辰纲’中的故事,杨志等人千辛万苦押运生辰纲到太师府,晁盖一伙人早就有备而来,同时利用白胜演了一出戏,诱使杨志等人上当,最后杨志等人因误喝药酒而醉倒,生辰纲轻而易举就被晁盖等人劫走"$智取%这个计策肯定出自吴用之手,总策划是晁盖,而道人公孙胜提供了准确的地点!!!黄泥岗,还有白胜扮演卖酒之人,其余的人虽然各司其职,但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在这一段故事中,只是一些语言符号,起到辅助作用,比如装作卖枣之人假装喝酒,最后劫走生辰纲"这样的片段可以转化为这样一个语义结构:X 押运生辰纲前往东京,Y 意图在半路智取,Z与 Y 联袂出演迷魂记,X 中计上当,Y 与 Z 劫走生辰纲,逃之夭夭,X 丢失生辰纲,酿成大祸"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结构主要是由专有名词(X#Y#Z) 和动词构成的"我们可以完全按照语义结构的模式,最后归结为$X 押运生辰纲,X 喝酒中计,X 酿成大祸%等三个组合,他把整个作品看成一种放大的语义结构"如果将&麦琪的的礼物’进行三类叙述组合化解读后,就可以形成如下的语义结构:1#契约性组合:叙述命令(时间:圣诞节前夕"人物:德拉与吉姆"社会环境:家境贫寒,乞丐帮")接受命令(事件:送礼物给自己的丈夫");禁令(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送礼物迫在眉睫"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违背禁令(德拉花费了多少幸福的时日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德拉想卖掉秀发,来为吉姆挑选礼物")2#完成性组合:叙述历险争斗(由美到丑得蜕变:美发被卖掉了,德拉眼睛里残留着晶莹的泪花,头上布满了紧贴头皮的一绺绺小卷发");完成某项任务(德拉花去二十一美元买下了白金表链)"3#分离型组合:叙述来去(吉姆卖掉金表,换钱为德拉买了全套梳子);离别关系(他们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宝贵的东西")从上面的语义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这篇小说的深层蕴意,并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与诠释"四!结束语欧(亨利在小说末尾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要对今天的聪明人再说上最后一句,在所$ +!$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被喻为[含泪的微笑]。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读后感《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写的一篇有趣的文章。它主要讲述了圣诞节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贫穷的德拉想给丈夫吉姆一个惊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这点钱根本不够买什么好的礼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发剪下来,卖了,换来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终于买到一条朴素的白金表链,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块金表。而吉姆也想给老婆一个惊喜,他同样卖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买了德拉羡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圣诞礼物。从这篇文章里,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各自最宝贵的东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们能牺牲自己最贵重的物品,为的是给对方买来最好的礼物。可是双方卖掉了自己贵重的物品,那么对方的礼物已经不适合自己了,而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都是为了对方着想,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正是因为他们互相爱着,而且是深深地爱着对方,才会有这样有趣的结局。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们要去关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我们,正是有了爱,人与人之间才会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才有温情。人与动物之间也是因为有了爱,动物才会信任人类,不伤害人类,与人类和平相处。爱的力量真的是很伟大的,有一首歌里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去年印度洋海啸发生的时候,就有全世界各国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帮助受难的灾民重建家园,使失散的亲人团聚,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纯洁友谊。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我们的世界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的社会内涵、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升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可逃避性。本文探讨了欧·亨利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在他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就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综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的令一篇著名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对深深相爱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分别将自己最美丽的圣诞礼物和家传的金表买掉去买了配的上金表的白金链子和配的上美丽头发的梳子。爱情就在他们分别拿出礼物之时发出了万丈光芒将读者的眼眶湿润。文章的最后说“他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过,让我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又道出了“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的真谛,引导读者向文章外的空间思考从而得出读者自身的生活真谛。寻找爱人并在她曾住过的房间被她灵魂召唤,询问房主却又是查无此人,绝望笼罩下用和爱人相同的方式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不知道第二天房东打扫时会不会在心底浮现一点点内疚或者不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将这篇文章的读者拉向何为爱情,何为良心,何为生存的思考之中。《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篇文章又借此向读者提出了问题。他爱她,因此尽力寻找,绝望之际就了决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相许在“快餐爱情”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仍能打动你已冰峰的爱情观。良心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对得起自己。如果良心危机你的生存,你会选择谁呢?店老板选择了生存,他并没有错他也是为了生存。如果他不将房子租出去,如果他不欺那位年轻人他要怎么过活?年轻人的死,她爱人的死,店老板的欺都是由那时的社会造成的。黑暗,混乱,漂浮,饥饿这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生存只有各自为城。欧·亨利就是在借这篇文章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试图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而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谢谢哦】
五、对提高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1.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首先要正确处理引进和创新的关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目标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装备水平差距;二是对引入的技术装备做全面的消化和吸收,进行模仿创新,避免重复引进;三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从局部开始突破, 逐渐形成独有的专有技术。根据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可以定位如下:合理适量地引入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消化、吸收已引进的技术,逐步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2.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企业可以选择自主创新模式,也可以选择模仿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但自主创新模式也有缺点。一是需要巨额的投入,不仅要投巨资于研究与开发,还必须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具备一流的研发水平。二是高风险性,其开发的成功率相当低,如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 , 在应用研究中有5O% 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30%f~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12%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三是时间长,不确定性大。四是市场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多、时滞性强,市场开发投入收益较易被跟随者无偿占有。五是在一些法律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地方,自主创新成果有可能面临被侵犯的危险。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的做法。模仿创新模式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如果技术创新主要依靠模仿模式,从长期来看,这会进一步拉大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形成技术依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某些有优势的领域选择自主创新,而在相对劣势的领域选择模仿创新。3.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科技人员的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加强针对技术人员自我发展的晋升台阶和制度的建设,应给技术能力达到新一台阶的技术人员以相应的施展能力的舞台和空间。4.建立民主气氛浓厚的创新文化 “官本位”和民主气氛不浓的问题对国有企业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涉及到管理体制、历史观念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解决的思路还是要从制度安排上着手,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权力下放到集体决策部门,从制度上削弱个人的权力。不能指望一个从制度上被赋了大量权力的“官”会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权力欲望, 因此权力下放必须是制度上的权力下放。这才是确确实实的权力下放,有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践已证明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动在民主气氛下更容易得到发挥。建议由技术人员、部分营销生产人员和相应管理人员投票选出职工代表组成技术创新员工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提出并审议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重大员工培训项目等;并选出技术创新执行委员会成员,负责组织一切重大创新活动和日常的员工培训活动。5.企业内部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竞争和激励机制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所有从事技术岗位的科技人员中,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只占非常少数,而中间的大部分技术人员收入相差并不大,因此,激励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未充分拉开勤奋者与懒惰者、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的差距。第二,未建立竞争中失败者的惩罚和淘汰机制。竞争的本质和目的就是鉴别优劣并分别加以对待,而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很少有人因竞争失败而被转岗或下岗。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良莠不分,其结果导致优者也会因为感觉与劣者差别不大而失去勤奋努力的动力。针对此,应进一步拉开激励差距,实行优胜劣汰;同时,针对科技人员回避高难度的理论研究课题的现象,应加大这方面的激励强度。6.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分散创新风险,进一步加强合作创新力度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做法。由于全球技术创新的加快和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日益突出,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越来越难以完成技At~,J新的任务。因此,利用外部力量和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已成为进行技At ~,J新日益重要的趋势。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短期化行为明显;而企业与学校、研究院所之间缺乏长期共同的利益是导致产学研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思路是建立企业与学校、研究院所长期的共同利益。具体建议如下:企业可长期聘用某些学校与研究院所的技术专家、长期资助其实验活动,而受聘的技术人员本身并不离开原单位,这样企业就等于长期租用了院校及研究院所的技术和设备,就费用而言比企业自己出资建立实验室和招聘专职技术人员要省得多;另外由于企业和院校、研究院所有了长期合作契约,将更有利于对研究项目的长期深入研究,从而克服短期化合作的弊端。参考文献[1]王其藩,杨文斌.论创造力的文化基础和“天人和合,以人为本”【J】.科技导报,2001(4),16—19[2]傅家骥等.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许庆瑞主编.研究、发展和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王学鸿.技术创新理论与技术生产力的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0(10),51~54[5]陈琪等.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1(3),19—21[6]国家发布全国R&D资源清查情况【J】.科技管理,2002(5),21—24[7]王其藩.高级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8]卢长利。唐元虎.浅析企业创新机制【J】.软科学,2001(1),75—78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3800字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能对你有所帮助。题目: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摘要: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大力加强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一、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具有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具有协调作用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具有引导作用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二、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管理体系相对陈旧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管理方法缺乏创新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三、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创新工商管理观念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工商管理体系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着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创新工商管理方法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参考文献[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9(7).[2]单寅鑫.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科学应用和实践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3]米素娟.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现代商业,2018(28).作者:鲍宇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关键词:技术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策改革开放20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人类正步人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1.国际环境(1)发达国家强有力地扶植企业技术创新在发达国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在2O世纪9o年代开始加大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并在1993年1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全面负责整个国家创新系统,促进政府参与民间科技开发。1997年美国政府与企业界投在R&D 上的金额高达2 056亿美元,超过了日、德、法、英、意5国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总和。在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积极的经济资助政策和组织协调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包括技术指导、技术信息及技术培训;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2)国外大企业持续维持对技术创新的高投入为保持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国外大企业每年在R&D方面投人巨资,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世界百强企业的R&D投人一般占其销售收人的10% ,有的甚至高达15% 以上。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为例,1992年该公司R&D经费高达51亿美元, 比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25.37亿美元)高出1倍;到1997年,该公司R&D经费增加到73亿美元,而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58.27亿美元。(3)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人才的流动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对中国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由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资水平及整体工作、生活环境普遍远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因此,在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4)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适应世贸规则 在我国加人WTO后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受到世贸规则的制约。根据中国加人WTO的协议,我国享有以下4个方面的权利: 多边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普惠制” 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参政议政”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以下7个方面的义务:①削减关税;② 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③ 取消出口补贴,规范对研究与开发的补贴;④ 开放服务业市场;⑤ 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⑥ 调整外资政策;⑦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其中① ② ③ ⑤ ⑥ 5个方面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2.国内环境b(1)我国政府的职能尚处在转变和完善之中改革开放2O几年来,政府从直接组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为主的方式已开始逐步转向宏观调控、创造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3者合作为主的方式,但这些都还在转变和完善当中。(2)国内市场结构不完善。同行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价格竞争激烈美国经济学家卡曼和施瓦茨从市场结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作了研究,并且提出最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我国市场结构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内市场被人为因素不同程度地分割;企业缺乏具有市场力的垄断、缺乏有效竞争。这种市场结构既不利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技术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集中度过低,即产业组织或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创新努力程度越强,而我国“大而全,小而全” 的市场结构很难推进技术创新。二是规模经济效益较差。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规模条件,这是由技术创新过程和市场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决定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使企业成本上升、缺乏较好的财务绩效,而且也不可能获得投资、生产、研究和开发等生产技术方面和销售、咨询等服务方面的规模经济。较大的企业规模,才能集中和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三是我国同一产业的企业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这一方面造成同业间的过度竞争,最终两败俱伤;另一方面则易造成较高的模仿率。四是企业进退壁垒较高。该破产的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干预迟迟不退出市场,同时这也阻碍了优势企业的扩张。(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行为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一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一方面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创新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从表1中即可看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权愈加不明晰,滋生了经营者的“道德问题”。(4)教育科研体制落后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我国教育体制相对落后,创新型人才短缺,教育、科研、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联系, 产学研脱节。一方面人才培养不适应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技术、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又不足。
三、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般来讲,R&D投入占销售额的1% ,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 占销售额的2% ,企业可勉强在竞争中维持;占销售额的5% ,企业才有竞争力。而1999年,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R&D经费投人仅为40.6亿美元,占产品销售收人的1.1%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平均R&D投人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 以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1 2/2002上。2000年全世界R&D经费投人约5 870亿美元,其中,美、日、德、英、法等7个发达国家约占5 280亿美元,占了90% 。而同期我国全部R&D经费支出约896亿元(约108.3亿美元),占GDP的1.0%。2.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2 4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近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R&D机构,在国家512家重点企业中,约有1/3的企业R&D机构研究开发职能不健全。3.企业技术创新起点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从钢铁的产品结构上看,一方面,线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钢板类、石油管、不绣钢、工具钢等13类品种钢材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我国现有钢铁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四、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及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1.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机制、组织构架、激励机制、R&D机制和企业文化。(1)决策机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指挥系统,负责将企业的各种决策信息传递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问题。(2)组织构架任何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构架。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种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得到完善,信息流通、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和自我学习的渠道、质量 效率得到提高。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是各种政策执行 项目实施、管理、监督的载体。(3)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人力资本存量和吸引增量的关键。激励机制不仅仅指报酬分配问题, 也包括声誉激励、竞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4)R&D机制 是企业x,/开展R&D活动的项目小组的管理系统,包括R&D项目的审批、过程的监控以及R&D成果的鉴定等内容。R&D机制是执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具体环节。(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系是支持技术创新的一整套“软件”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内聚力,体现于企业组织内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任何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2.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有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资金投人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等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反馈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滞后。以研究技术发展而闻名于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森堡和小伯尔泽在其名著《西方致富之路— —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中指出,就科学技术而言,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显然领先于西欧,但西方国家很快就后来居上,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东方国家,原因就在于西欧在中世纪后期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再看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先在环波士顿的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安纳利�6�1萨克森在《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对两地的高新技术发展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128公路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而硅谷地区却方兴未艾,不断走向新的高涨。其主要原因在于:决定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因不在于新技术发明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是“短平快” 的小型项目 技术人员偏向于选择高成功率的项目,研究开发活动的短期行为非常严重,刻意.回避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其结果就是“低水平、高成功率” 的研究项目得以大量铺开,低水平和简单重复的成果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市场化意识不强,导致科技成果的低市场转化率。(2)企业内部的民主气氛不够技术人员在技术问题上往往不轻易发表意见,一是担心说了也没用,二是不敢说。技术人员在课题的审批过程中发言权少;审批过程中民主化、透明化程度低。(3)年轻人不满于自身工作现状的比例相当高不少年轻的技术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跳槽的也不少,尤其是热门专业的人才跳槽比例比较高。笔者采访了一些跳槽或者已离职的技术人员,问及跳槽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钱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机会少、空间少。(4)科技人员在技术上的“藏私”现象非常普遍科技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有限,无论是内部的还是与外部的交流都非常少,甚至有不少科技人员不愿与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正如一位被采访者说的“我会的,人家都会了,那我也快下岗了”。同时,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再学习的动力,经常主动地查阅相关领域文献的技术人员不多,对本学科前沿技术有所了解的科技人员也不多。另外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许多人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时,表现为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的培训对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实际上益处不是很大。科技人员靠“吃老本”做研究的比例相当高。(5)大部分的领导和职工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创新时,往往采用最保守的方法,顾虑重重。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许多技术创新机会就这样被决策层的迟疑而耽搁了,他们还抱怨领导情愿花钱引进设备和技术, 也不愿冒大的创新风险。有技术人员反映,研究项目所需的实验材料统一到采购部申请采购,手续繁多、时间太长,-延误研究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将采购权下放,但上级考虑到采购权下放后带来的财务风险,迟迟不批。(6)“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认为科研岗位的提升和管理岗位的提升机会不均等, 管理岗位更容易得到提升和获得好的待遇,造成许多科技人员不安于本职研究工作,希望转向行政岗位。另外一些科技人员在研究岗位干得很出色,上级往往将其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工作,本人也很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结果造成了科技人员从科研岗位向管理岗位的流失,削弱了研发工作。(7)企业与外部研究单位、高校的合作研究大多属于短期行为 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的合作缺乏长远的考虑,合作方式限于企业出钱、外单位出成果,项目完成后合作则结束。这种临时的课题制的合作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对企业技术的长期发展不利。
这个问题最好是去图书馆解决 《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评论》都是较为全面的查索工具 网上资源也很丰富 可以通过google 或者是学校局域网的论文搜索查找 一般都有很多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Iceberg Theory)几十年来中外各国已经有很多阐述了 应该不难查找 但要出心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祝你成功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1](P79)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而且海明威获诺贝尔奖的颁奖词就是“由于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突出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对现代文体的影响”。这样一来,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也便成了关于文体学的一种理论了。在解释“冰山理论”时,人们更多地从海明威被称之为“电报体”的文体特点来论证。于是,“电报体”同“冰山理论”就常常被混淆了。 英国著名的评论家赫·欧·贝茨对海明威的评价十分独到、准确,他认为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力求砍去遮住读者视线的一切障碍,把并不代表大树本身的叶子砍去,给读者一个基本枝干的清爽的面目。这样可以把作者、读者和描写对象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认为这种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2](P132)。笔者认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引起的文学革命,或者说是对小说创作最重要的贡献,不在于他的文体风格,而在于他大胆地把原在小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以下,也就是“八分之七”部分。本文主要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创作,来谈谈海明威到底隐藏了什么。 一、海明威隐藏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 文学作品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应该说,整个一部西方文学史就是一部心灵发展史,文学家们把揭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一直是做为第一任务来完成。到了19世纪,作家们更加关注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波澜。作家们经常用大段的笔触来描绘人物的感情,进行心理描写。可以说,《红与黑》的主线就是于连在复辟王政时期心灵的挣扎过程;《复活》的核心也无非是表现聂赫留朵夫精神忏悔的过程;《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一部克利斯朵夫灵魂发展的历程。应该说,这是文学的一个主调。而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我们看到,这一切被降到最低限度,甚至都被省略了。在海明威的创作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人物的感情,不论是兴奋、失望、悲痛、轻蔑等,从不用过分渲染,也几乎没有心理描写,给读者以最大的感受空间。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不是作者告诉我们的,而是读者自我感受的。这正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美学原则:“任何文学作品的作用都在于从读者身上唤起某种特定的情绪。” 海明威的作品,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特定的环境,从而唤起读者在这种环境下的“特定情绪”。所以,海明威的小说往往只表现人物的活动过程,而不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感情,最重要的感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先生同妻子一同去非洲狩猎,雇用了一个当地的白人猎人威尔逊一起打猎。在一次遭遇狮子时,麦康伯在危险时转身逃走,受到了妻子和威尔逊的嘲笑,而且妻子在晚间公然地同威尔逊偷情,使麦康伯遭受了极大的污辱,他力图要证明自己“男子汉”的力量。对于这个心理过程,作者并没有细致的心理描写,只是在三个人下一次狩猎活动中,使他的主人公突然有了一种自信。 被打伤的野牛进入到林子里了(最危险的时刻)。“咱们现在能进去撵它吗?”麦康伯热切地问。威尔逊用估量的眼光望着他。这不是个奇怪的家伙才有鬼哪,威尔逊想。昨天,他吓坏了;今天,他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他的妻子也发现了他的变化。“你变得勇敢得很,突然变得勇敢得很。”他妻子轻蔑地说,但是她的轻蔑是没有把握的。麦康伯哈哈大笑,这是非常自然的衷心大笑。“你知道我变了。”他说,“我真的变了。”“是不是迟了一点呢?”玛戈沉痛地说。因为过去多少年来她是尽了最大的努力的;现在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弄成这个样子不是一个人的过错。“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迟。”麦康伯说。[3](P42) 作者在这里省略了麦康伯的内心经受的巨大煎熬以及整个的挣扎过程,但每一个读者,却在他妻子同威尔逊发生奸情之后,同他一起经受了煎熬和挣扎。直到麦康伯哈哈大笑——非常自然而由衷的大笑,读者才能畅快地长舒一口气。整个过程,作者没有写,但读者却真切地感受到了。 再看海明威30年代创作的一部优秀的、也是作者本人最满意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美国作家哈里在自己非常富有的妻子的陪同下来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一带狩猎,因为不小心受伤被感染,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在等待救援的飞机。整篇小说主要是表现哈里的回忆和内心感受,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虚实结合。作品结束前表现哈里的意识在飞翔,向着乞力马扎罗山上飞翔。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哈里是生是死,作者没有实写,也没有交待,只是表现哈里的妻子的感受: ……接着鬣狗的大声嚎叫把她吵醒了,一时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她很害怕。接着她拿起手电照着另一张帆布床,哈里睡着以后,他们把床抬进来了。在蚊帐的木条下,他的身躯隐约可见,但是他似乎把那条腿伸出来了,她不忍再看这副景象。 “莫洛,”她喊道,“莫洛!莫洛!” 接着她说:“哈里,哈里!”接着她提高了嗓子,“哈里!请你醒醒,啊,哈里!” 没有回答,也听不见他的呼吸声。 帐篷外,鬣狗还在发出那种奇怪的叫声,她就是给那叫声惊醒的。但是因为她的心在怦怦地跳着,她听不见鬣狗的嚎叫声了。 其实,海明威就是要通过哈里妻子的反应暗示哈里已经死了。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一幅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甚至我们连哈里妻子的悲伤也没有看到。这正是海明威一贯提倡的,作者省略了读者所能感知的东西。我们知道,这一对夫妻千里迢迢来到非洲,来时俩人健康快乐,而此时却只剩下哈里的妻子一个人在非洲原野,那么她的的悲伤,她的痛苦应是读者不言而喻的。但作品中,关于哈利妻子的内心感情没有丝毫的描写,那么读者感受不到吗?哈利妻子怦怦的心跳声淹没了鬣狗的嚎叫声,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人物情绪的感知,也就是“唤起了读者特定的情绪”。这样,就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和再创作的余地,甚至是许多的遗憾,但这也正是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在。 二、海明威隐藏了作品复杂的主题思想 作为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既有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有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曲折反映。所以,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不仅仅隐藏了人物的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还隐藏了复杂的主题思想。 海明威的小说有一些主题易于把握,如上面说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还有像《印地安人营地》、《没有被斗败的人》等,主题相对鲜明;还有一类主题隐蔽,较难把握,如《雨中的猫》、《世上的光》、《白象似的群山》等,后一类作品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海明威倡导的“冰山原则”。 《雨中的猫》讲述的是,一对美国夫妇在旅馆里,同旅馆主人、侍女之间发生的几乎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故事。只是通过一只猫,才把这些毫不相干的人联系起来。夫妻俩在旅馆里百无聊赖,丈夫看着书,太太向窗外眺望,她看到雨中的窗下有一只猫,就想给捉进来,但没捉到,还遭到旅馆侍女的嘲笑。回房间后,开始同丈夫絮絮叨叨,想要这要那,而丈夫也终于不耐烦了。最后,旅馆老板叫侍女把猫送来了。 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人物也是非典型化的,其主题按照传统的典型化理解是无法理解的。我们的的确确无法从小说中看到一个鲜明的主题。海明威创作的独到之处就是把本应该由作者表现的思想和交待的内容,省略下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粗粗看去,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只是感到是一些无聊的人们,做了一些非常无聊的事,发生了一些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故事。但是,如果我们从小说所反映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来思考这个问题,尤其是再同海明威这个时期的主要的思想情绪相结合,我们就能体会到作品中还是在表现这一时期的一个基本主题:迷惘的思想情绪。 我们注意到,一向惜墨如金的海明威,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小说里却用几百字进行环境描写: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经过楼梯时,一路上碰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他们的房间就在面海的二楼。房间还面对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绿色的长椅。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带着画架的艺术家。艺术家们都喜欢棕榈树那种长势,喜欢面对着公园和海的旅馆的那种鲜艳的色彩。意大利人老远赶来望着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青铜铸成的,在雨里闪闪发光。天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有一潭潭的积水。海水夹着雨滚滚地冲过来。停在纪念碑旁边的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这段描写,似乎同故事没有什么关系,但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环境。这个特定的环境描写,是理解小说的一把钥匙。小说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我们从公园里用青铜铸的纪念碑,以及老远赶来看战争纪念碑的意大利人身上,可以感受到战争过后特定的氛围。 而小说中,我们看到旅馆里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住在面向美丽的大海的房间里,从房间里不仅可以看到大海,还可以看到公园以及公园里长势很好的大棕榈树,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让艺术家也喜欢的优美风景和鲜艳的色彩。在这一段的环境描写中,作者提供给读者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但是,真的就让人们这样轻松愉快吗?我们回到人类社会中,我们感受的却是另一番景像:他们打房间里“进进出出”,一路上碰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这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在人海中的孤独。 就是在这种孤独的气氛中,我们进入到了小说之中。我们看到的所有人,都是处在一种无聊情绪中。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广场的侍者,在窗前看着雨中的猫的太太,躺在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上看着书的丈夫,有一张上了年纪而迟钝的脸的旅馆主人,随时可能绷紧脸的侍女。这一系列人物之间互不相干。作品通过太太去捉雨中的猫这一事件,把几个人联系起来。但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人物之间,表面看来通过捉猫似乎有一种交往,但其实相互之间都有一种隔阂,根本无法交流。 丈夫听说太太要去捉猫,先是表示可以替她去,客气一下就又躺在“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上看他的书了。旅馆主人,从“太太喜欢他”来看,他似乎还好,但他那张上了年纪而迟钝的脸上,永远是“听到任何怨言时那种非常认真的态度”,结果还都是一种职业的虚假。侍女一开始是面呈笑容,关心太太别被雨水淋湿。当她听到太太要去捉雨中的猫,感到非常好笑,继而就绷紧了脸。其实,太太并不一定非要一只猫,只是在这无聊中做一点什么事罢了。但无人理解她,她只会在这一举动中,感到自己的无聊与尴尬。无奈中,她开始絮絮叨叨,最终引起了丈夫的不满,让她“住口,找点东西来看吧”。 这部小说表现的背景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而此时的海明威对美国和欧洲青年的思想情绪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迷惘”情绪。战争初期,他们听信了什么“神圣”、“光荣”等宣传,带着青年人的激情和梦想,投入到战争当中。但是,战争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充满血腥的杀戮,他们的美好梦想被现实击得粉碎。这些青年普遍认识到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了,人生理想、伦理道德都破灭了,他们对战争厌倦,普遍出现了“迷惘”的情绪。这种“迷惘”不是因为痛恨战争而成为自觉的反战主义者,而是苦闷、无聊、空虚,不知所措。就像《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他的最基本的情绪,并不反对战争,但“我已经与此无关”了,战争中人们的勇敢、镇定、明智,“但现在不再是我的事了”。 《雨中的猫》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思想情绪,人们都处于一种冷漠中,什么事都与我无关,身边发生什么都不再是我的事。作品中太太想得到那只雨中的猫,其实是作品中唯一对生活寄予了希望的人。但是,正是因为她的希望,才使得她在迷惘的人群中,在冷漠的环境中有点格格不入。其他人都在冷漠地观察她不合拍的行为,使她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是他的丈夫,对她想得到那只雨中的猫,看来并不反对,从最初他要去替太太抓猫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但问题是,捉猫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与此无关”,太太愿意去捉,捉到捉不到,那是她的事,重要的是不要打扰我。所以当太太絮絮叨叨打扰了他时,他会喝令太太“住口”。 小说在淡淡的故事中,使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造成的极大伤害,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深厚内涵。 在海明威其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也常常有对主题的隐藏。如上面提到的《白象似的群山》,就很好地体现了“冰山原则”。小说讲述一对男女恋人在车站酒巴等火车时,两人之间的一些对话。最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这一对男女青年之间并没有什么隔阂,甚至是很友好。姑娘说要喝啤酒,男人马上吩咐要两大杯;姑娘想尝尝掺了水的茴香酒,男人马上让酒保照办。在之后的对话中,我们似乎感到了男女的分歧:女人总是眺望远方,看到远处的群山像一群白象;而男人更关心的是让女人去手术。这种分歧只是在平平淡淡中发生的,好象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矛盾冲突。但是,当我们认真研究了男女隐藏了的思想感情和作者隐藏了的主题之后,就会发现这种冲突不仅不是一般意义的矛盾,简直就是人物间心灵的碰撞。女人眺望远处的群山,其实是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一再向男人提到白象似的群山,但男人只关心尽快把女人肚里的孩子打掉,不想为这个未来到世上的孩子担责任。最终女人终于明白了,“我们本来可以尽情地欣赏这一切”,“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最后,女人也醒悟了,“‘我觉得好极了,’她说:‘我又没有什么毛病罗。我觉得好极了。’”读者这个时候才真正地感受到了被作者所省略的主题,揭示战后青年对人生万念俱灰,采取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最初是在男青年的身上体现出来的,但随着女青年的“醒悟”,这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已经被扩散了,同时主题也进一步深化。 我们只有探明了海明威文学创作中“水下的八分之七”,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冰山原则”,而不仅仅是把这种认识停留在对写作形式的分析上。
反讽,作为一种我们日常交流经常使用的语言现象,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吸引着学者的关注。反讽的研究最早始于修辞领域,随后许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语用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对反讽做了大量的研究。 此外,近些年来英语情景喜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同时,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影音资料。然而,情景喜剧中大量的反讽却给非英语为母语的观众理解和欣赏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制造了不少障碍。由于反讽在英语情景喜剧中产生大量幽默,因而很值得对情景喜剧中的反讽进行研究,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类电视剧中的反讽与幽默,同时也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因此,本文试图以当前最受欢迎的英语情景喜剧之一的《生活大爆炸》为语料,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以及斯柏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反讽做一些尝试性探究。 本文一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作为整篇论文的引言部分,呈现了此研究的背景知识、重要性、组织结构、研究方法以及数据收集的基本情况。第二章回顾了这篇论文中关键问题的文献综述:关于英语情景喜剧的先前研究和关于反讽的先前研究。第三章着中阐述了本文的两大理论框架——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斯柏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旨在通过采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进行数据分析以举例说明和阐释反讽语言的幽默。最后,在第五章全文的总结部分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并给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公认的代表作家就是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上半期最有才华的天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为人,那就是:一个酷爱体育和运动的硬汉;一位世事练达的记者;一名浑身伤疤的战士;一位西班牙斗牛的狂热爱好者;一位既擅饮烈酒又讲究生活的美食家。海明威的思想十分深邃,而且观点独特,用诗人艾伦?泰特的话说,他具有“一个极其微妙的心灵和强大的选择性观察能力”。在他深奥奇特的艺术思想中,“冰山原则”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而且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了。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那么,究竟什么是”冰山原则”呢? 关于这点,西方批评家做过不少探讨。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理解的。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儿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美国批评家艾德尔对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是“回避的手法”,“甩开情绪来造成一种情绪的气氛”。 批评界展开的的多方面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冰山原则”的含义。但是,如果进一步从美学上和诗学上对”冰山原则”作深入理解,显然,上诉各家的论述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研究海明威的”冰山原则”,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如果按艾德尔的观点,海明威作品的实质性内容被作者“以明显的追求表面效果”回避掉了,那么就引出了一个尖锐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海明威究竟是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大作家,还是浅薄的、仅限于玩弄文字技巧的末流文人?显然,海明威作品的实质性内容并不是被回避掉了,而是艾德尔没有看出来罢了。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二)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我以为,首先,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包含着海明威深刻的思想,这思想建立在多年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以及他对生活理解的程度上的。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省略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他曾强调说:“如果一位作家省略某一部分是因为你不知道它,那么在小说里就有破绽了”。很清楚,作家省略的东西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也必须是读者所能够心领神会的。这样一来,没有被省略的文字就要有典型意义,只要读者看到这些文字,便会联想到那些省略掉的内容。这就犹如高楼大厦的基石,大厦固然雄伟,但离开了基石却不能成立的。 海明威的“基石”埋藏得深厚而又牢固,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涉世的第一步是亲自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红十字救护队的志愿人员,海明威对这场战争是抱有幻想的。象许多单纯幼稚的青年一样,海明威怀着“拯救世界民主”的宏大抱负走上了战场。在意大利北部的意奥战场,海明威用自己的勇敢行为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是非战斗人员,却在战场上到处奔波,甚至受了伤。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虚伪和无谓的流血在战后一下子都表现出来了。海明威发现,当年的勇士不过是上当者,不仅受了伤,精神上也受到了创伤,变得迷惘消沉起来。海明威的创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在他早期的名作《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与巴克莱的悲剧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有趣的是,他笔下的主人公几乎和他走过同样的路。对这场战争的回忆,成了海明威最痛苦的事。在《海明威,一个巨人的生与死》里,有一段是他去逝前不久说的:“我现在还记得,我对于第一次大战感到十分可怕,吓得我有十年写不出它。战争在你内心造成的创伤,愈合起来是十分缓慢的。”海明威早期作品带有强烈的反战情绪。他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反战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联系起来了。他从反对战争、怀疑社会出发,树立了一种除了个人勇气和自我感觉外,别无可信的人生态度。这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海明威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抵触。尽管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国势日渐强盛,但是,在海明威看来,战争给人的生命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接踵而来的又是社会的动荡不安。 一战铸成了海明威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也给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奠定了一种灰暗、郁闷的基调。在他眼里,世界充满了暴力和邪恶,死亡不可避免的等待着每一个人。如果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生存法则,这就是:在生活中,即便你不能取胜,但也不必认输;你可以在默默的忍受中尽力活下来;在户外的体育运动中寻求欢乐,把“硬汉性格”作为生命的支柱。 海明威有句名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这体现了海明威主人公对待人类社会的基本态度,因此,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硬汉性格”显得深沉、有力、真实。 在读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两心河》很能说明上面的问题。小说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返回阔别多年的故里。这是个偏僻幽静的乡间,一年前被一场大火烧光了。但主人公仍然对这次旅行感到很激动,因为他毕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那条熟悉的小溪和溪中的鱼了。从表面上看,尼克这次重反故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钓鱼,不过当我们看到尼克的种种行为时,似乎感到作者在暗示尼克另有企图。尼克朝宿营的地方走去,路上不时停下来寻找鱼饵,接着他平整场地,放好地毯,拉起帆布。从尼克机械的举动中,人们可以隐约看出,他的性格颇有些变形,就像溪中的鱼儿一样。显然,尼克企图通过连续不断的动作来逃避什么。他把所有东西都抛在脑后,从而获得了快活。当一切安顿就绪又突然觉得“脑子又在思索了”,顿时又紧张起来。接着,尼克进入了梦乡。 小说第二部分叙述了尼克次日一整天都在忙碌钓鱼。一旦有大鱼上钩,他兴奋不已。一天的时光就在这不停的兴奋中消磨光了。 作品中,钓鱼至多是个表面现象。实际上,小说描写了一个精神上严重受过刺激的人的形象。从尼克·亚当斯系列小说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尼克刚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回来,战争对他的刺激太大了。和作者一样,尼克不敢想也不愿想战争的情景。“钓鱼活动”寄托了尼克“逃避”的思想。 《大两心河》的故事说明,海明威不仅具有杰出的叙述才能,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著名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曾就海明威作过这样的论断:“海明威的最优秀的散文给人以深度感。”的确,海明威的作品几乎没有就事论事之弊,它们无不给人以思考的广阔天地。 “八分之七”包含着海明威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和作者的思想相联。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著名短篇作品。故事是说一个男人带一位姑娘到马德里去做堕胎手术。这对男女在路边的车站等待开往马德里的快车。由于天气炎热,他俩不停地喝啤酒。他们一边喝啤酒一边说话,整个作品是由对话构成的。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此刻姑娘的情绪等等,都没有提到。尽管如此,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仍能感觉到姑娘复杂的情绪变化。对于姑娘来说,显然有什么东西就要被毁了,而这东西又是姑娘期盼已久的。文中有这么一句,姑娘说:“样样东西都是甜丝丝的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简直就像艾酒一样”。毫无疑问,这里是在指孕育在身的胎儿。姑娘原本指望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但眼下,男人改变注意了,一旦胎儿被打掉,姑娘就要面临被抛弃的危险。姑娘吓坏了。这里海明威始终没有把姑娘的感情写在明处。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三)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我想海明威可能有这样一种特点,他好象不愿意让读者一下子就看懂他的作品。因为,他有这样一种观点:让读者感觉的东西应该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些。因此,海明威从来不企图在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从客观上讲,战争的残酷带给他的痛苦,已经到了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程度,这种痛苦使他的神经麻木起来。现在海明威唯一能做的是把他所经历体验到的一切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充实、想象。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二十年代末创作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通过一对恋人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明了作者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强烈愿望,但同时流露出人生无常、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冰山原则”创作的较为典型的长篇作品。尤其是作品的结尾部分,充分体现了省略掉的“八分之七”的力量。作者在描写亨利向凯瑟琳遗体告别时,似乎不待有任何感情色彩,但读者却感到有一股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潜流,催人泪下。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潜在的,感情也是潜在的,它们两者互相依存,互为表里。作品的故事情结在在主人公冒雨走回旅馆之处嘎然而止,作者赋予作品的潜在感情达到了最高潮。亨利告别了战争,也告别了感情。海明威暗示读者,在细雨蒙蒙的黑里,亨利迷失了方向。他是帝国主义大战的牺牲品和受害者,他和同时代的许多人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作品所省略的部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海明威在他晚年撰写的回忆录《流动宴会》中说:“按照我的新理论,你可以省略任何东西,只要你了解他们。省略的部分会增强小说的力量”。无论是他的长篇还是短篇,简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点,并使整个作品显得气势磅礴。 那么,海明威作品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是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呢?这正是他的作品八分之一之所在。 首先是简洁的文字突出塑造了画面感较强的人物和场景。为了使人物形象和场景描写产生光鲜如画的效果,海明威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在他笔下,几乎没有总体上的风景描写,都是十分准确的物体观察,对于所描写的场面也很少进行特别强调。记得课上,教授曾经强调过,海明威的描写和电影摄象机的作用颇为相似。这里我节选了小说《太阳照样升起》里的一段描写: …楼下狭窄的街道上空荡荡的。楼上阳台上却挤满了人。突然,一群人顺着街道跑下来。他们都在奔跑,挤成一团,他们沿着街道朝斗牛场的方向跑去。后面的人更多,跑得更快。接着又跑过来几个落在后面的人,他们才真是在奔跑呢。这伙人身后有一段空隙,这时几只斗牛上下摇晃着脑袋飞也似的跑过来。奔跑的人们和斗牛都在路口消失了。一个人摔倒了,滚到路边的沟里,静静地躺着。而斗牛则在他身上奔过,并不理会他。 这段描写就像一幅画一样。作者除了交待了视点在楼上之外,再没有多余的环境描写,笔墨直接用在了主要事物的描写上。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四)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许多研究海明威的书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他的这种对场景和人物画面感的描写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它所显示出的形象的直接性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感性材料和手段,实质上,它是为了更好地超出自身本来的意义,与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容联系起来。从上述《太阳照样升起》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着意于画面感的描写并不是死板固定的静态场面,而是“静”中有“动”。这样写的好处是:场景为人物形象塑造可以提供直接服务,不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有了保证,而且其性格发展也有了充分条件。 在他的“八分之一”中,为了使作品的画面感取得准确、生动的效果,海明威还对文学语言进行了大胆革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语言这一要素,作品就无从谈起了。海明威正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给英语乃至许多其他语言的现代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他的语言朴素无华、准确生动、简洁明了。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具体来说,海明威是通过以下几点获得成功的: 其一,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几乎不用各种修饰性的从句。他依靠名词的准确和动词的生动直接触及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没有矫柔造作之感。 其二,海明威把美国口语经过提炼,应用到书面文章中,给文学作品带来生气。这样做既很好地体现了人物个性,又能够清楚地揭示人物心理。 其三,海明威总是选择那些尽可能不直接影响读者,却能使读者产生联想的词语。作者不直接对事物进行判断,一切取决于读者。例如,如果写胆怯,一般的作家除了对讲话环境进行烘托性的描写外,还常常会这么写:“他声音惊恐、结结巴巴地说道”或诸如此类的句子,而海明威除了对必要的讲话环境烘托外,至多只用“他说道”这么简单的句子。有人曾对我说,这是因为海明威缺乏文学艺术表达的能力。其实这正是他的风格。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姑娘站起身来,走到车站的尽头。铁路对面,在那一边,艾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木,他看到了大河。 《白象似的群山》他把一切有碍于景物本身的言词统统踢在一边,几乎没有什么修饰语和形容词,让描写对象自身说话。 以上我们探讨了“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基本含义,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是建立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的基础之上的,后者要前者直接体现,两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冰山原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文字塑造的形象中,可以看出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同样,通过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作品那简洁的文字、鲜明形象的特殊意义。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他的”冰山原则”在这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明威大量使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把作品主题思想高度抽象化,使其完全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中。对老人来说,大海不像对年轻渔夫那样是一个具体的捕捞领域,而被认为是一种人格。它既体现仁慈,又体现残忍。因为它一方面养育了象老人这样许许多多以海为生的渔夫,另一方面又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在大海的深处,老人找到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马林鱼。海的宽广足以使老人能了解和体验到那种未知的神秘领域。如果说作品深奥的寓意是从这方面体现出来的话,那么他和老人孤单一人出海打鱼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只有这样,关于大海的这样一种观念才会显得格外鲜明。或许正是这样的考虑,海明威才让老人唯一的伙伴曼诺林离开了他。 “冰山原则”的形成除了海明威自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外,也有其历史原因。从英语文学的发展史看,到了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日益繁杂,书面英语变得浮华、罗唆起来,其发展趋势已经不是力求表现和描绘某个对象,而偏重于无休止地解释和探讨。英语语言的革新势在必行。作为英语文学的一个分支,美国民族文学的建立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西欧文学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仍未完全消失,甚至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矫揉造作的文风在美国文坛上还是一种时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不少有远见的作家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如马克·吐温、斯梯芬·克莱恩、舍伍德·安德迅等,海明威是他们的继承者,也是集大成者。他果敢地担负起了革新语言的重任,一开始登上文坛就给人以崭新的面貌。 从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文学中的主观色彩与日俱增,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成分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作家们无休止的解剖自己,希望读者对自己的每一段描述,甚至每个字都能够理解。在海明威看来,要得到读者的理解,首先要信任读者。换句话说,就是作品要给读者留以思考的余地。那种一览无余的写法是历史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读者欣赏趣味的变化。作者完全替代读者思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二十世纪的生活节奏远远快于十九世纪,一篇小说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是否在很短的篇幅内讲到了人们感到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这是时代的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海明威的风格使他成了这个时代的开路先锋,他为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人树立了楷模。 海明威擅长描写具有画面感的场景,是和他长期爱好绘画分不开的。海明威的父母是他艺术上最早的启蒙老师,曾希望把他培养成艺术家。他本人也做了不少努力。毕加索、马奈、莫奈等著名画家对他的影响不亚于马克吐温、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据我所看到的多本海明威传记中都曾写到,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对海明威的影响最大。 塞尚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画家,他要求的是根据个人的特殊感受,改造对象的形体,使之更加单纯、坚实和引起重量感。表面上看,他的作品简单,其实,正是这种简单的形式下,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容。海明威在回忆录中自己也承认,他从塞尚的画中学到了如何去创作一篇“有容量”的小说。 海明威重视场景画面感的描写,还有各重要原因,就是他受过意象诗歌的影响。在这方面,他受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的影响较大。庞德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对意象主义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形式上要允许连行,不要切成一行行;要精练,不要废字,不用修饰等等。海明威不仅在理论上这样陈述,在创作上也是这样实践的。海明威描写的事物本身总是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措辞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甚至小孩都能一目了然。文字的浅显不等于思想内容的浅薄,关键在于作者的文字运用是否恰倒好处。 实际上,海明威博采了许多名家的长处,并将这些长处化为自己的东西。他的”冰山原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赋予海明威的任务是:放弃无关的素材、写作的花招、泛滥的情感,用精练的文字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冰山原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它开创了一代文风。随着历史的发展,海明威的那种具体的写作方式始终将会象巴尔扎克、狄更斯的写作方式一样,被后人以新的方式取代,但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冰山原则”的影响是永恒的。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文献综述!: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比彻·斯托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曾经做过教师。她在辛辛拉提市住了18年,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一些逃亡的黑奴。奴隶们的悲惨遭遇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她本人也去过南方,亲自了解了那里的情况,《汤姆叔叔的小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此书于1852年首次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人们无与伦比的欢迎,仅第一年就在国内印了100多版,销了30多万册,后来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评论界认为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影响。故事从一个奴隶主与一个奴隶贩子的讨价还价中开始。美国肯塔基州的奴隶主谢尔比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为了还债,决定把两个奴隶卖掉。一个是汤姆,他是在谢尔比的种植场出生的,童年时就当伺候主人的小家权,颇得主人欢心,成年后当上了家奴总管,忠心耿耿,全身心维护主人利益。另一个要卖掉的奴隶是黑白混血种女奴伊丽莎的儿子哈利,伊丽莎不是一个俯首贴耳死心塌地听主人摆布的奴隶,当她偶然听到主人要卖掉汤姆和自己的儿子哈利后,就连夜带着儿子在奴隶贩子的追捕下跳下浮冰密布的俄亥俄河,逃到自由州,再往加拿大逃奔。她丈夫乔治·哈里斯是附近种植场地奴隶,也伺机逃跑,与妻子汇合,带着孩子,历经艰险,终于在废奴派组织的帮助下,成功地抵达加拿大。汤姆却是另一种遭遇。他知道并支持伊丽莎逃走,但是他自己没有逃跑。由于他从小就被奴隶主灌输敬畏上帝、逆来顺受、忠顺于主人这类的基督教说教,对主人要卖他抵债,也没有怨言,甘愿听从主人摆布。他被转卖到新奥尔良,成了奴隶贩子海利的奴隶。在一次溺水事故中,汤姆救了一个奴隶主的小女儿伊娃的命,孩子的父亲圣·克莱从海利手中将汤姆买过来。当了家仆,为主人家赶马车。汤姆和小女孩建立了感情。不久小女孩突然病死,圣·克莱根据小女儿生前愿望,决定将汤姆和其他黑奴解放。可是当还没有来得及办妥解放的法律手续时,圣·克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圣·克莱的妻子没有解放汤姆和其他黑奴,而是将他们送到黑奴拍卖市场。从此,汤姆落到了一个极端凶残的“红河”种植场奴隶主莱格利手中。莱格利把黑奴当作“会说话的牲口”,任意鞭打,横加私刑。汤姆忍受着这非人的折磨,仍然没有想到要为自己找一条生路,而是默默地奉行着做一个正直人的原则。这个种植场的两个女奴为了求生,决定逃跑,她们躲藏起来。莱格利怀疑汤姆帮助她们逃走,把汤姆捆绑起来,鞭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但是汤姆最后表现出了他对奴隶主的反抗,什么都没有说。在汤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过去的主人、第一次卖掉他的奴隶主谢尔比的儿子乔治·谢尔比赶来赎买汤姆,因为汤姆是小谢尔比儿时的仆人和玩伴,但是汤姆已经无法领受他过去的小主人的迟来的援手,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乔治·谢尔比狠狠地一拳把莱格利打翻在地。就地埋葬了汤姆。回到家乡肯塔基后,小谢尔比就以汤姆大叔的名义解放了他名下的所有黑奴,并对他们说:“你们每次看见汤姆大叔的小屋,就应该联想起你们的自由。”《汤姆叔叔的小屋》赏析评论既描写了不同表现和性格的黑奴,也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奴隶主嘴脸。它着力刻画了接受奴隶主灌输的基督教精神、逆来顺受型的黑奴汤姆;也塑造了不甘心让奴隶主决定自己生死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如伊丽莎和她的丈夫乔治·哈里斯。同时,也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奴隶主的内心世界和奴隶主不完全相同的表现。这本书通过对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格黑奴的描述,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因此,《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美国废奴运动和美国内战中以林肯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获得胜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一本文学作品,美国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说它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