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级别

发布时间: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级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始建于 1952年,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入藏纸质、电子图书共计210万余册。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学科先后获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省双一流建设优势特色学科2个。,学校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52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33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2018年以来,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2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1项。,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新型重点智库,1个省级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学校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350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额达10亿元,成果转化额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3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0项。学校获批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试点单位,被授予省教育厅高校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科技成果省内转化十强高校等称号。,学校2011年组建省属事业单位——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系统开展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制工作,相继有多款型号取得型号合格证、完成首飞、科研试飞等工作,奠定了学校电动飞机研制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地位。2021年10月,国家工信部新能源航空器专项确定由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牵头负责,获批国拨经费亿元;2021年11月,国家科技部初步确定,依托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承担兆瓦级电动飞机研制,专项经费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6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1人,国家级人才称号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各类省级人才称号116人次。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18个,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1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资格,2013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建设高校”,2021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学校与俄、美、法、英、韩、日等40多个国家1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2个,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正在教育部审批中。与国(境)外友好院校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和长短期交流项目40余个。,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学校始终坚持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为办学宗旨,培养了12万余名被用人单位评价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务实、踏实、忠实”的合格毕业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将在服务国家国防事业、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辽宁振兴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初命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8月,创办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9月,更名东北第一工业学校;

1955年1月,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56年1月,恢复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校名;

1958年12月,更名沈阳航空学院;

1960年2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69年3月,更名国营第251厂;

1972年9月,更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10年3月,更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截止2014年7月,资料来源于校官网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20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4个。

教学单位

本科类专业

专科类专业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8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0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校级教学名师28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45人;拥有博士生导师近20人、硕士生导师324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 ***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专职)。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安全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工程;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机械振动;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飞行器设计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飞行器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特色专业

多元文化共存下的中日言语行为对比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路工程;

省级示范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空中乘务、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省级重点支持专业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通信工程、安全工程;

省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飞行器动力;

省级精品课程

英语、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电工及工业电子学、电路信号与系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高校创新团队

能源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热能工程团队、人工智慧与知识工程团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团队,物理教学团队,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及振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环境工程教学团队、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团队。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8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

截至2014年,设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力学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能源与环境工程

(目录外二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计算机套用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通用航空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目录外二级学科)

软体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行销、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设计学

(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程

机械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工程

计算机技术

软体工程

安全工程

航空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点

工程硕士(含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体工程、安全工程、航空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等8个专业领域);

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套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慧型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所1个、省部级研究院(所)9个。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受到举世瞩目。当前,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 *** 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

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2012年科研经费达亿元。2009-2014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500余篇。

馆藏资源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达百万册;中文报刊3600余种;非书资料万余件;电子图书50万余册;购置、自建中外文资料库30余个。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资料库、万方数据收录。

沈航与法国皮卡迪大学、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和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8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些年来,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500余人。 聘请兰宁格等国外知名学者担任 *** 教授。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实施了"2+2"人才培养模式,与法国艾普萨工程师学院联合培养法国工程师。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

沈航是一本。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AU),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包含工、理、文、经、管等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有65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

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沈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投稿

沈航是一本。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AU),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包含工、理、文、经、管等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有65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

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沈航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航空学报的投稿难度属于最高等级,审核比较严格。

《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据2015年10月《航空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编委12人,编委111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学报》共出版文献8685篇、总被下载1759301次、总被引740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航空学报》影响因子为,载文量为5314,被引量为46587,下载量为150442。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航空学报》主要刊登航空科学领域的研究新动态、新成果。

读者对象

《航空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主要栏目

《航空学报》设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编辑

智能手机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MATLAB应用,引入心理统计的教学课堂内,不仅能通过加深加工层次的方式使得学生更了解所学知识(各种统计定理以及其使用的适用条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投入程度。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高校教师高度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优势出发,指出几种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智能手机促进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这对于在高校心理学教学课程中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手机;心理学教学;心理统计课程;人体解剖课程

智能手机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项生活工具。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在2013年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我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达到了约70%。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各种应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复杂的银行卡交易到便捷的支付宝支付,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及时通讯软件QQ到以智能手机为主体的微信,从限定字数价格昂贵的付费短信到几乎免费以流量计算的及时通讯,从传统媒体到以手机为中心的自媒体时代,这些无一不在彰显智能手机对人类生活发挥的巨大影响。智能手机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学校教学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郑晓娜和辛斌(2012)的一项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有多达约85%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玩耍手机[1]。

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延展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互动(如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构建虚拟群进行课堂相关内容的交流);但另一方面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大的增加了课堂的管理难度[2],如学生在课堂玩游戏、浏览网页、进行实时聊天等行为,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之一。

尽管有一线工作者提出用严苛的方案来加强对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的监管,如上课关机、将课堂使用手机同期末成绩进行一定程度的挂钩等[3],但大学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维的能力,若用类似幼稚园的强制手段来教育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是否有很好的效用,是值得商榷的。相较简单的禁止使用手机这样的措施,一个更有效的措施是将手机作为一种工具,将之有效的整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本文正是拟试图结合笔者在教学课堂中的实际经验,指出几种具体的有效的将智能手机整合到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一、以智能手机为基础构建虚拟教学社区

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点是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进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资讯的发展,越来约多的学生习惯在课程前和课程中借助网络熟悉教学内容(如百度、知乎、网易课堂等)。因而,如何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就显得格外重要。若教师的教学的内容早已为学生所熟悉掌握,则无疑学生在课堂的投入程度就不会太高,又若教师的教学内容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则同样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投入上的积极性。为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以及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可以以流行的及时通讯软件如微信等构建一个课程群,这样学生可以实时在群里面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和改进教学进度。这一课程群,不仅可以起到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反馈的作用,还可将之作为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发布课程相关信息的工具平台。

二、智能手机在心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相较数学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心理(或心理与教育)统计课程主要偏重于让学生了解进行各种分析的基本前提和适用条件。过往心理学关于记忆效果的经典研究表明,对所学习的信息加工程度越深,记忆的效果越好[4]。因而,要想让学生较好的记忆、区分不同的使用条件一个较好的方式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来让学生深度了解各种分析适用条件的原由。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现代的智能手机在性能上已经超过了过往一些台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智能手机具有台式机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在心理学统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移动应用程序,来对一些经典的统计问题进行深度演示,以中心极限定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正态概率分布近似)为例,仅需要15行左右的代码就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为何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即使总体样本不是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也呈正态分布这一关键概念。

同时,得益于MATLAB语言的直观性和易用性,将之用于心理统计课堂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学生通可以通过修改一些参数来探索在不同条件下的数据的不同统计信息,如总体非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下的抽象分布规律等。总之,通过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MATLAB应用,引入心理统计的教学课堂内,不仅能通过加深加工层次的方式使得学生更了解所学知识(各种统计定理以及其使用的适用条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投入程度。

三、智能手机在人体解剖和脑科学入门中的应用

在人体解剖和脑科学入门这门课程中,一个教学过程中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大脑不同区域的记忆和区分,以大脑皮层为例,根据神经解剖学家Brodmann的划分就有多达55个不同功能区域[6],近些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相技术的功能定位研究更是区分出了更多的功能区域,如早期功能定位研究发现Brodmann的19区可以进一步区分为V3,V4和V5几个区域,以及新近研究将大脑分成多达180个的功能区域[7]。传统教学过程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智能手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BrainInnovation公司开发的BrainTutor3D手机应用软件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该软件基于OpenGL显示技术,支持对大脑模型的三维触摸操作,如点击、放大、任意拖拽、360度旋转等。得益于这些操作过程导致的对相关解剖信息的深度加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手机投影进行沉浸度较高的演示;另一方满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大脑各个功能区域的分布和位置。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以该手机应用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测试和竞赛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小结随着通讯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2-3,5],也成为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智能手机在课堂的使用的确给课堂教学带了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如一些及时推送信息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干扰,以及学生对手机游戏成瘾导致课堂利用手机玩游戏对课堂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最近一项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更是发现,手机依赖同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约低[6]。尽管如上所述,智能手机在课堂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效果有许多负面影响,但应当意识到智能手机实际上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这些负面影响也仅仅是工具使用不当所致,并不能仅因为这些消极的效应就将智能手机视为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洪水猛兽,而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禁止。

应当看到,智能手机作为一个工具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给大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7]。本文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智能手机的使用为例,详细阐述了智能手机在大学教学课堂中几种可能的积极的使用方式,表明,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是完全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负面效应,若使用得当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为今后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重要经验.

参考文献:

[1]郑晓娜,&辛斌.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沈阳5所学校为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29(6),73-76.

[2]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9.

[3]陈志刚,刘灵芝,&韩梅.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011,2(54-56).

[4]杨治良.记忆心理学(2e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杨云,张倩,刘贺,卜相冉,&刘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教育观察,2014,3(7),84-86.

[6]许国成,黄黎,魏莉莉,&朱丹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课堂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535-538.

[7]魏丹丹,&胡小强.高校运用手机开展移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科技广场,2007,6(177-179)

不是。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是EI检索。沈阳工业大学学报可找到与EI的链接,输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查不到收录文章,也可从EI中国查到检索期刊。

用系统观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论文

安全教育的每个构成要素自身是完整的,相互之间是独立的。现行的学校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往往是“离散”的,许多时候如同被遗弃的“孤岛”,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工作,究其根底,发现其本身包含多个复杂因素,它们交织于一个完整的系统之中。因此,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坚持用系统思维指导。

一、系统思维为探索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要求主体从系统观点出发,在相互关联中把握事物的整体,从而实现系统优化的目的。系统思维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根本特征。系统都是由要素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整体。若想把握其全貌,就应自觉超越看待事物联系的局限。系统思维并不忽略要素与系统内在的有机关联性。系统思维强调内因是主要的因素,也承认外部原因,从内外互动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层次性。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复合体。这种层次性要求主体从多方面对待复杂的事物,不搞“整体划一”,要善于发现复杂事件背后的运作机制,揭示深层次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的作用。同时注重系统的连续性,注重考察系统中不同事件互动所产生的因果关系,形成描述各种问题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形式的概念。三是动态性。任何系统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不管是系统之间还是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因为系统又具有时延性,使难以觉察的缓慢变化不断积累放大,所以必须学会识别缓慢渐进的过程,用动态思维代替静止思维,还要看到过程中的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四是有序性。实现有序性目标是系统思维的内在要求。

系统自身完善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优化,以便系统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任何系统作为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事物,都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向度性,也就要求主体注重优化的路径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学校安全教育系统观

学校的安全问题来自针对学校的各种威胁,对学校安全的威胁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大量信息表明,这些针对学校安全的威胁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人们的预料[1]。由于各种生存压力的剧增,学生生活的周遭环境影响他自己的期望,那么教会他们排除障碍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实显得无比重要。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需要学校管理者学会用系统思维方式处理各种安全问题,目的在于能够从个体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不同层面的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作用的发挥不是单凭某个要素就能完全体现的。即使是某个要素充分展示自己的功能,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也不一定会因此而放大。因为“解释复杂现象不仅要估计到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而且要通过要素之间联系的总和”[2]。如果仅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忽视对其组成部分的认识和考察也是不科学的。学校安全教育自身有多个组成要素,管理者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工作效果是不可能保证安全教育整体效用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各个要素,包括安全教育本身,只有在关系思维中才能解读它们,“必须把每个部分放置在它们依存的系统中才使它们获得意义”,回过来再从关系中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答案[3]。因此,强调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时,不能忽略学校安全育系统本身就是国家安全系统的一个部分,并且其构成中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整体性。如,个体安全观是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由安全主体、安全目标、安全内容和安全手段构成的大系统,可以说每一个方面又是安全观的缩影。

反观当前学校对安全教育的研究与行动,往往只看到问题的局部原因,犯下更多以偏概全的错误。当前,关于大、中、小学生犯罪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媒体和社会人士撰文或发表言论,指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失误,认为是学校忽视法制宣传教育直接导致学生犯罪事件增多。从案情来看,不否认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与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之间有间接联系,但绝对不赞成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作为造成学生犯罪的“同谋”。调研结果显示,县市级以上的学校无一例外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农村学校则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正常进行。城区学校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自救,掌握可操作性强的避险知识。同时,在室外通过模拟演练,教给学生一些更实用的逃生办法。

然而,安全教育的效果是隐性的,学生自身思想消极,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出事或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安全意识淡薄。从学校自身来看:一方面,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弱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相关部门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隐患就像布满灰尘的镜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安全教育课变成了语文课,一学期下来至多上两三次安全教育课,且没有课程计划,教学时间与教育内容随机安排,课堂上教师播放几张幻灯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知是首恶。没有对安全教育相关深切的认知,遇到危险很难应对自如,可想而知,安全教育内容对预防学生犯罪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对各类学生犯下的案件分析,发现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负面因素,这种现象一直在学校里长期存在。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主要反映在课程建设上。安全教育一直游离在课程建设的边缘,在学校里地位低下,排在“历史、地理等副科”之下,为遮人耳目,它还披上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表”,一般学校走廊、宣传栏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旦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它才能被请进“厅堂”,领导讲过教师再讲,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它开展的方式过于随意,给学生一种慵懒的感觉,造成他们形成一种“危险事不关己”的错误判断,时间让警觉就变得迟钝起来,危险即便是可以脱离,但“生锈”的大脑却不能够立刻被激活。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家庭、网络了解和学习安全知识,但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是不可取代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仍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用系统观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学校安全教育方方面面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所有人,不过,一部分影响纯粹是消极的,它们只是促使学校在旧的模式上徘徊,而另一部分影响则是积极的,因为学校绝大多数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转变观念。这一矛盾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去解读它。重要的是,实施者从组分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对待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做到具体分析。在此,以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为例,尝试用系统思维解读学校安全教育发展。

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是简单的“要素”建设,也不是少数几个核心要素的建设,而是一种把教育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问题讨论结合成一体的系统。虽然各组成要素在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圈内人”对安全教育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心照不宣,细心的'学校管理者则是碍于国家课程标准象征性地在课表中设置“安全教育”一栏。即使有适切的教育内容,“赶上架”的教育者也不能较好地胜任这一课程任务,教学效果自然而然无从谈起。任何只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建设的思维都是片面的。即使集中力量建设那些决定内容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也不能忽视那些对内容发展仅有支撑作用的要素,因为系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状态的临界点上,决定系统发展态势的有时不是那些所谓的核心要素,而恰恰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要素[4]。实践也证明,由于负责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程系统的整体发展受阻甚至受损。管理者需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通盘考虑,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系统观念,用战略眼光“远视”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如果简单地把影响系统发展的多种因素归结为某种单一因素,或者在其中确定一个主导因素而低估或忽视其他因素,都是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本质1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学校及校属各有关单位要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其中,经常性反映出安全教育的特殊的重要性。纵观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对此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进行整体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首先,以整体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要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整体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由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等子系统构成,要建设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子系统的全面发展。

转变安全教育“无用”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处理好传统安全知识与非传统安全知识学习的关系,有重点地推进各个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安全教育各子系统构成要素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日常安全教育系统中,既要加强防盗、防、防抢等日常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如何保管自己的财物; 也要加强社会形势及当地治安形势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保护自己。只有将整体发展与部分发展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工作的成效性。

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该具有整合性。在设计初始阶段,可以暂时将教学活动放置一边,先讨论反馈问题。预先了解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迪·芬克博士认为,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牢牢把握核心知识掌握、学以致用目标、触类旁通目标、人性维度目标、学会学习目标和人文关爱目标等六个方面。六个目标无层次之分,课程教学中实现的目标种类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好。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考虑全部或其中部分目标,发挥整合作用,因为它的开设目的仅用“安全”二字是远远不能概括的。此外,将安全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目标相结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既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又学习了避开危险的方法。

其次,以动态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组织都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运转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

因此,课程建设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果仍因循守旧,就会越来越走向不安全。因此,系统思维能够让我们去思考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增强好奇心和学习安全知识的动机。当今威胁学生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安全教育课程应适时做出调整。网络已经是各级学生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的重要工具,虚拟化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学校一方面要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另一方面,把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在网上公开,逐步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动态的课程建设不仅能建立起一种繁荣的研究文化,还增加了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范围。

再次,以有序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变化是不断趋近系统有序目标的相对不平衡的过程。怀特海认为,组织进化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是它靠内在的力量要创生自己的环境[5]。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本身是一个安全生态系统,它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实践等若干内容。这些内容的自我发展需顺应环境的改变,网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青少年网瘾是危及安全的“毒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必然考虑到它潜移默化的“侵蚀”。为此,学校应遵循有序性原则,将课堂内外不同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从而保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性知识安排上提前,后续理论知识、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必要时加入进行体验教学。各级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统筹,加强计划,加强过程管理,科学地、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以“大安全”观念为指导,从思想道德规范、法律准绳、心理健康标准、安全行为规范和生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6]。

最后,以复杂性原则来促进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究。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规定了其变化发展的多种变数,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与之配套的研究也应快速发展起来。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课程建设的纯粹技术,否则更重要的东西就会因此而丧失,研究也会失去意义。如果要帮助教师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理论任务,课程研究者就必须超越科学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比尔·里德认为:“课程问题就其本身而言,是有关道德而不是技术实践的问题。”课程研究者不仅需要理解课程规划、改革的技术性细节,还要具备辨别课程根本价值观念和相关假设的能力。可想而知,课程建设是研究者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协调的复杂产物。所以,既要在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中遵循复杂性原则,又不能“沉浸”于复杂之中不能自拔,还需尽量化“复杂”为“简约”[7]。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教育课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深入解读和把握学校安全教育的实质,确立安全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正确位置,不但可以实现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劳凯声。 学校安全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义务[J]。 中国教育学刊,2013( 6) :1 —10。

[2][4]李枭鹰。 运用整体思维审视高等教育若干抉择[J]。 高校教育管理,2010( 2) :40 —43。

[3][5][7]谢彦红。 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J]。 当代教育科学,2010( 19) :40 —42。

[6]王彩虹,等。 安全教育“全程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 6) :83 —8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论文答辩

南航硕士答辩不太难。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论文答辩通过机率来说,还是很高的。考生有一年的时间准备论文,半年的时间准备答辩。只要考生在这一年半之内认真仔细整理论文,很多都能通过。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有不少院校会给予考生二次答辩的机会,这样也大大的增加了论文答辩的通过率。虽然论文答辩的通过机率很高,考生在通过论文答辩后,就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但是考生还是不要麻痹大意,因为每年还是有不少的人员不能通过,而一旦二次答辩没有通过,考生想要获得硕士学位,就需要在重新的报名学习、参加考试了

飞行器维修,市场营销,印象里这两个是有同学修过的

自考本科学历含金量仅次于统招你可以去详细了解一下

我就这学校毕业的!安全工程辅修你可以到你系里去问导师!不是什么专业都给你辅修的!你去查下能给你辅修的几个专业!基本辅修在大三的下学期就要出论文答辩了!到时候就是双专业学士学位!

沈阳航空大学学报官网

可以去百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组织结构”——教务处

沈航是一本。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AU),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包含工、理、文、经、管等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有65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术刊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

该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沈航

不是。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是EI检索。沈阳工业大学学报可找到与EI的链接,输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查不到收录文章,也可从EI中国查到检索期刊。

这些网站都是内网使用的。广域网是搜不到的。而且也打不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