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对于君主论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对于君主论的论文题目

上的,是秦始皇的一生。《有秦始皇之最》,《秦始皇》等

一般来讲,现代史学界认为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战略计划是担任秦朝国尉的魏国大梁人尉缭子提出的“先灭韩魏,腰断山东;南北出兵,北灭燕赵,南灭楚越;南北夹击,再灭东齐,一统天下。”即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灭赵 公元前225年灭魏 公元前223年灭楚 公元前222年灭燕 公元前221年灭齐 尉缭子相传是鬼谷先生的弟子,师从鬼谷先生学习兵家之学。当时处于列国纷争的战国时代,正如一句话道“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列国之间合纵连横,斡旋捭阖,到了后期,秦国的国力之强,六国之中更是无与伦比,而秦国最害怕的也是六国合纵抗秦。所以尉缭子作为秦始皇手下的第一军事参谋,战略计划制定也十分厉害,而且秦国后来似乎也按照这个战略计划兼并六国,一统天下。这本来无可疑问,可是问题恰恰出在看似没有疑问的地方。 本人以为在尉缭子来秦之前,秦国奉行的是另一套战略计划,而且这套战略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便是秦始皇的仲父,鼎鼎大名的文信侯吕不韦。吕不韦所制定的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战略计划是“出兵上党,占据晋北,夺取河间,切断燕赵;然后南北出击,各个击破。”本人的理由如下: 1“(秦庄襄王)二年,(吕不韦)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史记 秦本纪》这时秦国的战略目标是晋北,十分清楚。其后发生信陵君合纵五国抗秦事件,秦国被迫迎战,遭到失败。原因大概有两条:(1)信陵君五国联军人多势众,而且信陵君贤能,善于用兵。(2)秦军注意力在晋北,而不在河内地区。 “晋阳反。(秦王政)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史记 秦始皇本纪》这时秦军战略又移至晋北。八年,长安君成峤与蒙骜攻赵之时,仍是取道晋北。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 2《战国策 秦策五》记载吕不韦晚年欲夺取燕赵边地河间十二县,并且派遣甘茂之孙神童甘罗斗反燕赵,使秦不费一兵一卒夺取河间,这时秦军的战略意图仍是欲切断燕赵之间的联系。 3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敢于同秦军正面周旋的国家,而且一直与北燕保持良好的政治姻亲关系(据《战国策》《史记》),因为同出三晋,故而韩魏对赵十分警惕,赵则奉行亲燕远晋的外交策略。吕不韦是一代枭雄,自然清楚秦国统一天下的真正对手不是奉行亲秦外交政策的齐国,也不是不堪一击的楚国,而是燕赵,所以他必会首先切断燕赵的联系。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燕赵是秦灭六国过程中抵抗最为顽强的国家,秦军也打的异常辛苦。 尉缭子大概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吕不韦倒台后,他变更了吕氏的战略,结果遭到两次输给赵国李牧的败绩。后来,尉缭子则吸取了教训,认识到赵国的实力,加速了灭赵的进程,使得赵国超过魏国,成为第二个被秦所灭的国家。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前230年 秦灭韩 前228年 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 秦灭魏 前223年 秦灭楚 前222年 秦灭燕、赵 前221年 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其次,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华夏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所以华夏族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逐渐融合。 第三,各国人民都要求统一。农民是统一最热诚的支持者,因为封建割据以及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渴望统一,以打破限制工商业发展的各国关卡。地主阶级更要求统一,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保证自身的利益最后,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大吃小,强吞弱,改变了大国之间的局势,逐渐使秦国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秦始皇之所以能十年灭六国,在于他强有力的作战部队和超人的军事谋略。 1.秦军有以下特点:1).纪律森严。军队的等级和法律刑法在当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朝的水平。3).更大的编制。一百多万。4).更优的武器生产。不同时代的兵器基本上有同样的尺寸,弓弩是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之一,而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弩兵就来自秦朝,与一般的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一般的盔甲他能轻易的射穿.秦军曾用这种弩在快短的时间里就将匈奴人赶到了黄河以北.秦军还有一种重型步兵,装备重型长矛,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种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用来平举集团方阵冲锋,排山倒海无坚不摧。5).拥有不出世的天才将领。秦人带给我们一些震撼的名字:白起,蒙恬,蒙括,王翦,王贲......或许从今天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脸上依稀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2.军事谋略上,主要有:1).分化瓦解、各个击灭的战争指导思想。嬴政为消灭六国,对敌采取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手段。重视用间,以重金收买六国权臣,扰乱其计谋,瓦解其斗志,离间其良将。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改蚕食渐进为鲸吞急灭,集中力量,各个击灭,迅速扫灭六国。在战争中,每得一地,必设郡县,以从组织上保证固地凝民,保证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2).筑墙而守、徙民实边的边防思想。嬴政在击走匈奴后,命蒙恬主持修筑长城,增设亭障连接燕、赵、秦旧长城绵延数千里,另开筑直道,驻守重兵,移民实边以为北方屏障。同时大规模移民以充实边郡,对边地的开发和防卫起了积极的作用。3).全民总体战略。即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把能参与战争的一切人都推到了战争前线。秦国的强大不仅仅是军队本身缔造的,秦国全民的总体战体制使秦军的军粮、武器等军队必需品的供给得到了与其它六国相比更为有效的保证。在一统天下之后,秦国并没有停息下来,而是继续保持其战争时期行之有效的国家总体战战略部署,继续扩充军队,中央政府掌握的军队一度达到160万人之众,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负责皇室安全的禁卫军,以及由各地材官统率的各郡国兵。 经济方面: 1.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 2.秦始皇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 3.废除六国通用的货币,统一使用的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 4.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命李斯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 5.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6.促进制造工艺。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冶铸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集大成期。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清洗。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下令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此即“焚书”。由于百姓与士人不满,而言论遍布各地。有两个方士(以求神仙、炼仙丹为业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过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们,他们已经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来。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由于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其余犯禁的儒生被流放边境。 政权方面: 1.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的印信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玺。同时,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2.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3.在地方,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了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 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不但是政治地位,法律的学习也向官吏请教,即"以吏为师"。 4.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第一,修造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林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有24万斤,防止天下人作乱。第三,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块迁到了咸阳,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第五,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从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这方面他可称为“千古一帝”。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作为“暴君”的这一面,则不应随便为之辩解。总之,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人性是立体的事实。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思想上焚书坑儒,政治上设立郡县制加强统治,各级直接向皇帝负责,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因为两位皇帝对中国的贡献非常大

(上)入门级1.《文艺复兴是什么》《罗马人的故事》的作者盐野七生又出来拯救大家于水火之中了。盐野七生的文笔一直以来被人们称赞浅显易懂却又不乏学术深度。在罗马帝国以及罗马帝国之后的地中海世界这一专业领域,她著作频出,久居意大利,历时十五年完成罗马人的故事系列,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如今中信出版社引进翻译的这一套文艺复兴的故事也已经出到了第二本。两本分别是《01,文艺复兴是什么》、《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图片其中第一册《文艺复兴是什么》带领读者通览了文艺复兴的源起,重要城邦和事件的串联,在文末提供了重要人物简历一览。对于初次接触文艺复兴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入门读物。作者从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入手,开门见山地诠释了文艺复兴的精神本质就是:“想看到、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爆发”,而这种欲望爆发的结果就是以艺术为中心而结晶出的一件件作品。在随后全书对佛罗伦萨、罗马、基安蒂和威尼斯的分别阐述中对这一精神做了更为细致的论证。然而这个“想看到、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为何又偏偏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爆发了哪,作者从(a.)抑制了人们的这一欲望近一千年的基督教会的异类:圣方济各;(b.)教皇的对手:神圣罗马帝国之长腓特烈二世;(c.)以及之后生活在15世纪前半页的洛伦佐瓦拉对《君士坦丁捐赠书》证伪这几个点上开始展开,对文艺复兴的源头做了阐释。全书分成佛罗伦萨、罗马、基安蒂的格列韦荷威尼斯四个篇章。其中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先后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作者以问答对话的形式,仿照柏拉图之后的欧洲人(这里作者追思了两个古人:西塞罗和马基雅维利)常用的手法,依照自己的风格写下了这本书。正文的部分仅仅200页左右,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集中时间几个小时便可以翻完。而附录所整理的“重要人物简历一览”也可供初学者做一个简单的查阅。另外对于如果有机会去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罗马旅游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也可以作为行前读物之一,来引出更多的兴趣点,为更深度的旅行探索提供一些参照。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如果说这一系列的第一本《文艺复兴是什么》是一本快速浏览文艺复兴的入门书的话,第二册《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则是一本细致悠长的读物了。不过这本书仍然继承了盐野七生的一贯风格,有种跟随她的脚步,漫游在佛罗伦萨的街道宫殿之间的感觉。如果有计划去佛罗伦萨自由行深度游览,倒是可以带上书中附赠的地图:圣母百花大教堂、韦奇奥宫、领主广场、罗马门、皮蒂宫、斯特罗奇宫,这些名字像是亲切的朋友游走在盐野七生的文字之中。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按图索骥,去找一找马基雅维利家的两根古旧方木材料。马基雅维利流传后世最主要的作品当属《君主论》和《论李维》,对于国内的中学生来讲,《君主论》也是各路推荐阅读书单不可或缺的一本书,也是英语原版推荐书单中的常客,当然一般是后来的英译本。对于《君主论》本身论述的内容的理解并不困难,稍加注释就可以大致读懂作者再说什么,就算是现在的意大利作品译者也会觉得马基雅维利的书在翻译上不存在从“古文”翻到现代文的难度(相比于同时期的威尼斯方言,或者拉丁文),而且章节的划分,所用的词句也足够清晰直白。但是,人们仍然会对《君主论》或者对于后来的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产生一定的偏见和误解,部分原因是对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作者写书时候的心境没有一个背景上的补充,而这本《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很好的完成了这一点。比如为何美迪奇家族第三代豪华者洛伦佐并没有被马基雅维利视为君主的典范,而被世人诟病多年的“恶魔”切萨雷波吉亚在《君主论》中荣登宝座,这和马基雅维利饱尝雇佣军的痛苦,和见证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起起伏伏有关,而马基雅维利要求领袖所具备的三大要素也更从现实层面考量:Virtu:能力、力量、才能Fortuna:运气、好运Necessita:符合时代要求而意大利语Virtu对应的拉丁文viruts在同代人亨利八世时代的托马斯莫尔的眼中却是德行:“所谓政治就是根植于人类本性的德行(Virtus)问题”。期间的差别仍然和马基雅维利的个人际遇有关,详见《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的第三部分。早年看《君主论》抓不到要领而读的《马基雅维利的事业——“君主论”疏证》,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学生来说难度略大,建议先看完盐野七生的这第一第二册,再结合《君主论》以及疏证一起读,会更有效。3.《君主论》既然已经推荐了《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不妨认真读一读《君主论》这本篇幅不长的小书,版本推荐下图所见的精装插画版。马基雅维利在给他的朋友写的信中这样说道(这也是被誉为意大利文学史上最美的信函之一):“夜幕降临,我回到了家,走进书房。进书房前,我会脱去被泥土或别的什么弄脏的常服,换上官服。穿好礼服,我来到了古人所在的昔日宫廷。在那里,我受到他们的亲切欢迎,吃着那些专门给我、而我又为此活着的食物。在那里,我毫不害羞地同他们说话,询问他们行为的原因。他们也会像还活着一样回答我的问题。4个小时,我一点也不感到无聊。我会忘记一切苦恼,不再害怕贫穷,也不再畏惧死亡,我已经全身心地融入了他们的世界。但丁说过,听到的事情不去思考整理就成不了学问(scienza)。我决定把我跟古人们的对话试着整理成一篇题为《君主论》的小论文。我会在文中尽我所能探究分析下面的主题。什么是君主国家?它有哪些种类?如何才能成为君主?怎样才能维持君主地位?为何会失去君主地位?我想,就算你对我以前的所有空想都不中意,你也不会不喜欢这篇论文。我认为,这篇论文一定会被君主、尤其是新兴的君主们所接受。”4.《神曲》、《十日谈》神曲和十日谈都被各大榜单视为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但是一方面由于神曲是长篇诗歌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于两部书都是大部头巨作,不容易下手。在这里,建议学生可以读一读丹布朗的小说《地狱》,然后结合意大利小学生必背的神曲地狱篇开头一起来看,而十日谈由于是小故事组成,也建议尝试看开头的几个故事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5.《地狱》丹布朗丹布朗的侦探小说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口,在之前的推荐里已经介绍过这本书了。这里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正如丹布朗的其他小说比如《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天使与魔鬼》一样,《地狱》也是结合了历史、艺术、宗教和符号学等等元素的侦探小说。对于文艺复兴或者是这一段历史兴趣不大的学生来说,这本书可以说示范了如何引发兴趣进而想要去看一看《神曲》之类经典作品的引导性读物的典范。初中学生一般推荐阅读中文版,英文等级达到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阅读原版。6.《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这本书也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推荐,盐野七生在文艺复兴的故事系列中也会有2本关于威尼斯的书,目前应该尚在翻译和出版的过程中。威尼斯共和国以其特有的政府组成形式在文艺复兴前后,特别是大航海时代之前的地中海时代成为了夹在基督教和伊斯兰势力中间的缓冲点。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身姿和底气成为了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文艺复兴的摇篮。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东罗马帝国消亡,威尼斯成为希腊学者的避难所。在随后的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不断升级的冲突中,以及宗教审判日益严峻的氛围里,威尼斯成为了教廷势力周边少有的“自由之所”。或许连莎士比亚本人都不能站在后世的眼光中去体会威尼斯和威尼斯人在政教分离和经济态度上对之后整个欧洲的影响。《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便是一本从一国历史的角度出发,纵观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普及读物,详细可见之前的推荐文章,有更多关于其历史的讨论。7.《莎士比亚的动荡时代》入门级的文艺复兴读物,主要还是关注在意大利的主要城市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但是也不能排除其后崛起的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德意志地区在文学、艺术各个方面的同时期的发展,在之前的专题“都一点莎士比亚”中已经推荐过莎士比亚的相关书籍了,这里就单独再推荐一下这本趣味读物《莎士比亚的动荡时代》。其他更多相关书籍可以参见前不久发的莎士比亚专题的推荐文章。8.《重返文艺复兴》、蒋勋系列、《哈默手稿》《艺术的故事》从《文艺复兴是什么》到马基雅维利相关的书,在到但丁、莎士比亚这些经典,以及相关的历史读物,主要是想要通过这些书来串起文艺复兴这条主线。文艺复兴相比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它的幸运之处是在于对于中学生来说有更多美的事物可以去欣赏和体验。于是,看图片才是正经事。在普及读物方面台湾的出版商和作者已经做的比较成熟了,这里推荐大陆也引进出版的《重返文艺复兴》。作者谢哲青毕业于伦敦亚非学院的考古学和艺术史双硕士。曾任大英博物馆研究助理、佳士得拍卖会策展人,被誉为“青春版蒋勋”,号称艺术说书人。“《重返文艺复兴》是第一部从天才的对抗来展现文艺复兴艺术史的作品。《重返文艺复兴》告诉你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与创作细节,还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布鲁内列斯基、波提切利等最真实的文艺复兴艺术家,解读文艺复兴的精神所在,感受那个自由奔放、充满创造力以及智慧的灿烂年代。”既然提到蒋勋,随便推荐一下他的《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虽然这几年他的书多到泛滥,也褒贬不一,个人觉得他有用一个审美系统来分析所有事物的倾向,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做套路。但是他在艺术史方面,特别是一般普及读本方面还是可以一看的。Lily老师已经有写一篇专文推荐这本《哈默手稿》,有兴趣可以在公众号平台的旧文中找来一看,再次就不赘述了。另外,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在其他的专题中也已经反复推荐了。可以选取其中的文艺复兴前后的部分来读,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建议购买插图版。(下)进阶级1.斑斓阅读通识读本《文艺复兴简史》/《the 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入门级普及类读物暂时告一段落,进阶级首先推荐牛津的这套通识读本。在英国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附近的书店里都有卖这套书的口袋书版本。这也是我在选修每门非专业课程之前都会去读的一套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厘清通识课程中一些细分科目的轮廓和要点,该系列也主打简洁明了,作为学科入门书非常受学生欢迎。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这一系列的中英文双语版。对于马上要接触学术英语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其中一些话题来做文本阅读训练或者速度训练。《文艺复兴简史/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这本书有别于一般普及读物,作为学术入门书更讲求客观,视野也更加开阔。比如虽然开篇通过一幅画来描述文艺复兴的要素,随后在文艺复兴的阴暗面、文艺复兴这个说法的来源和其缺陷以及侧重意大利的局限性等等方面做出分析,对于掌握了基本事实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次新的头脑风暴,有助于更客观、以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文艺复兴这个历史阶段。2.《欧洲文艺复兴》最后推荐这本被美国多所高校列为必读参考书的《欧洲文艺复兴》,可作为查阅资料的参考书来读,也可以通读之对文艺复兴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结合《文艺复兴简史》来一起审视该书的局限性。(感谢荐书人:LEO)- 七年 -七年13群开启,欢迎加入。学贯中西不易; 留学只是教育之选项,无他; 回到根本,做好阅读,拓展视野; 日积跬步,名校咫尺。

有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高二世界近代史知识点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2.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地区。3. 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雇佣关系。4.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和海外市场。西欧黄金严重匮乏,而欧洲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同时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使东西方之间商路受阻,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必要条件。完成中央集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天主教的传播。5.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使欧洲同非洲亚洲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欧洲的商路和经济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造成了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势力衰弱,劳动人民贫困。6.时间 航海家 国籍 开辟的航路 支持国家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到达好望角 葡萄牙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发现美洲大陆 西班牙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到达印度卡里库特 葡萄牙1519-1522 麦哲伦(船队) 葡萄牙 完成环球航行 西班牙7. 葡萄牙宣布巴西为其殖民地,扩张主要方向是非洲和亚洲。8. 西班牙侵略美洲,同时也占领菲律宾。9.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的发展进程。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非洲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伴随着政治霸权而来的是经济的剥削和掠夺。由于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渐渐发生变化。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形成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10. 文艺复兴是欧洲第一场思想文化运动。11.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12.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次,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逃到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3.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解放出来。14.时期 代表人物 国籍 成就作品 地位发源时期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欧洲文学三巨匠之一乔托 意大利 宗教壁画 欧洲绘画之父发展时期 彼特拉克 意大利 人学对抗神学 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 意大利 《十日谈》全盛时期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美术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大卫 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 意大利 圣母像 美术三杰之一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 《君主论》 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后期扩展 莎士比亚 英国 喜剧悲剧 戏剧家 英国人文主义之父拉伯雷 法国 《巨人传》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之一伊拉斯谟 德意志 《愚人颂》 德意志人文主义代表塞万提斯 西班牙 《唐吉柯德》 作家14.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15. 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领域为开端。16. 托勒密提出地球中心学说→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学说→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证实太阳中心学说。17.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便利,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18. 圈地运动:以损害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市场,有益于资本主义发展。19. 16世纪,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20. 都铎王朝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客观上有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厉行君主专制,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害非国教徒,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21.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导火线)22. (内战时期)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23. 清教徒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队在马斯顿荒原、纳西比战役中打败了王党军,结束了内战,查理一世以叛国罪于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24. (共和国时期)1649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对内无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在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政府爱尔兰和苏格兰并极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25.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军事独裁者。26. (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1660年,为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27.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8.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君主立宪制度形成。29.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30. 17-18世纪,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31. 17-18世纪欧洲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爆发。32. 启蒙思想家呼唤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朝、贵族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33.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兴起时期 英国 霍布斯 社会契约君权民授英国 洛克 社会契约君主立宪分权高潮时期 法国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法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法国 卢梭 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公众意志法国 狄德罗 《百科全书》科学和理性34.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去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激励着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35. 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1733年,英国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殖民地。大批移民移居北美。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36.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形成了共同的市场、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37. 1773年12月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直接原因。38. 1774年各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39.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宣布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40.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汇集民兵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41. 1776年7月4日,大陆议会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42. 1777年,美军获得萨拉托加大捷。战争局势变化。法国等国公开帮助美国。43. 1781年,10月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44. 1783年,英国正式成立美国独立。45.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大权,巩固了国家政权。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46. 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北美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47. 18世纪下半期,法国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等级森严。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改变现状。48. `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启蒙思想,伟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49. 法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集三级会议,限制王权,他们毅然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后又正式改为制宪议会。50.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实际上成为法国的最高象征和立法机关。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51. 制宪会议陆续通过决议,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区下关卡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52. 制宪议会发布《人权宣言》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人类生来使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法康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等等。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地向武器。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53.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由选举立法议会成立。这年秋天,法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内政治斗争更加尖锐。54. 1792年4月,法国对奥地利宣战,普鲁式也站在奥地利一边作战。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它是一场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55. 法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组织义勇军,巴黎人民在1792年8月10日发动起义,攻占王宫,推发了法国的君主制度。56. 1792年8月后,代表工商业的大资产绝技利益的吉伦特派控制立法议会,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57. 1792年9月法军赢得瓦尔密战役的胜利,国民公会决定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58. 1793年路易十六在巴黎被送上断头台。59. 英国同普、奥、菏、意、西等国,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60. 1793年5月底到6月初,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61. 国民公会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纷呈小块出售,购地款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62. 这些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他的消极影响也为后人所批评。63. 1794年7月27日发动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和他的主要伙伴送上断头台。64. 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推动它进一步向全发展。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此后的各国革命史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65. 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法国,一方面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基金措施,另一方面又尽力保护革命成果,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但督政府软弱腐败。66.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67. 1840年12月他加冕称帝,即拿破仑一世,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68. 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财政改革,创立了法兰西银行,鼓励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使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这部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同时为了培养人才,他还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第一大学。拿破仑经历了与反法联盟的多次战争。69. 1810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70. 拿破仑先入侵西班牙,后侵略俄国,惨败而归。71. 1813年10月,法军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法兰西帝国开始瓦解。72. 1814年3月,拿破仑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73.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拿破仑早期对外进行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秩序,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拿破仑在后期进行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他的最后失败。74.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为了把拉丁美洲殖民地永远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殖民地采取严厉的统治政策。75. 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起义。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人民废除奴隶制度。76. 1804年,海地终于赢得了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剪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77. 1810年,西班牙被法国军队占领,1810年9月16日,在多洛雷斯,伊达尔哥敲响教堂大钟,发出多洛雷斯呼声,墨西哥独立战争由此开始。78. 1816年以后,独立运动的中心是南美洲,北部和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高潮。79. 1822年7月,为了同一独立运动力量打击西班牙军队,圣马丁主动隐退,在伯利瓦尔的指挥下,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80. 1826年,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基本都已经独立。81. 拉美独立运动历史意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共和国。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82.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资产阶级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扩展了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进一步推进了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83.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后,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84.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85. 谁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哪些方面有了机器生产: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也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陆续有了机器生产。86.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后人类社会有此进入‘蒸汽时代’。87.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工厂出现了。88.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史蒂芬孙试车成功,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89.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以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90. 法国是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91. 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的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2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92. 什么阻碍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企业经营分散,中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以及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使得法国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阻碍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93. 何时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美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和轮船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领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促进了机器制造的发展,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94.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95.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96.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97. 自由主义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纵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否定重伤主义理论,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用于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阻碍的思想武器。98.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99.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100.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101.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地,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102. 工业特点:⑴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是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技工, 科技含量不高。18世纪⑵英国 法国 美国⑶主要侧重于轻工业⑷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03.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决定①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法国封建君主复辟。②英国对外政策: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③维也纳分赃会议: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104. 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得巩固。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105. 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职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106. 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线互间的争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107. 资产阶级要求结束封建专制,分享政权;广大人民也希望改善生活和工作状况,统治者展开了各种斗争。被压迫民族也希望改变被奴役的命运。108. 西班牙发动起义,迫使封建统治者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意大利也爆发了革命。1823年,西班牙革命失败。109. 1821希腊爆发民族解放战争。110. 1829年,奥斯曼帝国承认希腊的多例,这标志着维也纳确定的欧洲版图首次被改动。111. 1830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把这次欧洲革命运动推向高潮。这次革命推翻了麸皮的波旁王朝,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112.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

君子主题论文

君子有九思,何谓君子,在我看来,定是人品一定要好,学问也要有地人。抑或是有礼有节,信仰坚定地人。自古以来,人们对君子这样地称呼往往关乎与名声或者品质,其实不用想得太多,只要是能有良好地操守,谦和地态度,怎么也算君子一个吧。君子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要么放弃了自我地标准,换得一时安稳,却遭受良心地煎熬,痛苦一生。当然,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但是看清了自己,愿意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这样地君子,还是不错,至少能守住自己内心地那块天地。君子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人多嘴杂,每个人地标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万别,有地真实有地夸张,光是听人说,安能辨它真伪?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地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首先要做一个好地倾听者,才能做一个好地语者。君子色思温,谦谦君子,自古就有。君子是应该有平和地心态,温润地言语。要心怀宽广,有容乃大;要处变不惊,潇洒自如。有时候太激烈和明显地表情能瞬间转变周围地气氛,引起不必要地麻烦,君子应该有比常人更大地气量,比常人更稳定地情绪。君子貌思恭,要真诚待人,无论贵贱;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就像是玉一块,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温温地,让人觉得舒服。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地尊敬,那些目空无人,总是高高在上地人,不懂得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谦虚和恭敬地人,不会有好结果地。君子言思忠,要学会说话,懂得说话,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要言行一致,说出地话,掷地有声,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己地话要对自己地心忠诚,自己地话要对自己地行为忠诚。只可惜,有地人阳奉阴违,心口不一,让人感到厌恶。君子事思敬,要懂得敬业,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地事情,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态度认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君子疑思问,要好奇,要有疑问,要多问。只有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学会提问,需要时间地积累和实践地经验,才能知道什么地方有问题,要有提问地好奇心,才能在别人没有发现地地方发现问题,人之所以为人,除了会使用工具以外,还有思考。人类在思考中进化了。君子忿思难,对于这个,我只能认为是君子要克制自己地情绪,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忍让。当然,这些都是在自己地最大限度以内地,不能因为需要做君子就让那些小人们得寸进尺。首先是要忍让,其次才是反击。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一时地忍耐,可以换来今后长久地平稳。君子见得思义,个人认为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坚守地道义。有地人见利忘义,看见即得好处,便忘记了自己还是人,可以牺牲别人地一切甚至生命。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写作思路:根据对孔子九思的理解,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议论。

九思明显就是自省能力与思辨能力。君子是会去九思的,这样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亦加以改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说:“君子要思考九种事:看见事情想一想是否抓住了本质,听见事情思考是不是这样,行为举止是不是恭敬的,说话是不是真诚的、坦诚的。”等等一系列问题,每当做完事用这句话来思辨与自省。

说话是不是坦诚、真诚的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你说话只有真诚,别人才会听相信你说的话,才会和你是一个团队的。如果你说话不真诚,你有可能获得了认可,但时间一久,你还是会被他们抛弃掉。

见得思义,见到得到东西的事情,思考有什么意义?现在有些人,别人送他一点点小东西,他都不要,让别人觉得难堪,非常尴尬。有些家长不喜欢别人来送礼物,觉得自己有钱买,根本就不需要别人送来。

有时候,这小小的一份礼物里面蕴含着情义,你拒绝了它,你是不是也就拒绝了这份情义呢?我一般会时不时送一些东西出去。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送别人一些东西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情义,他们也会欣然接受。他们也会送我东西,一本书,一些玩具或文具来作为回馈。这其中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了。

君子有九思,这九思可使我们思辨与自省,也使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要谨记这九思,让我们遵循它来做事,会做得更好。

君子,在我眼中,不仅仅是男人的专利,女性达到标准,也可称为君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说明了和君子交往,撇开名利色香,只是一种志趣相投,心灵与精神相交的一种境界罢了。 年青时,特别年少时,一群同学在一起,不谈生活清苦,不谈名利色香,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性别,只谈未来,只谈理想。大伙儿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展鸿图,立壮志。聚时,粗茶淡饭,谈得津津有味。困了,几人睡在一床,其乐无穷。谁有困难,合伙帮忙。真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心出心,毫无计较,毫无怨言,毫无争斗。我想,同学彼此之间,这种情形和君子有点沾边了。 尤其是一些被打倒的知识分子,和我相处成了忘年之交。他们名誉上被打倒了,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知识分子的风骨没倒。一怀清茶,一支土烟卷,他们就能和我谈心到深夜。是他们正直无私的性情,浩然荡漾的正气,忧国忧民的胸襟,清净洁白的傲骨,以及曲折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我,深深打动我。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许多渊博知识,许多生活经验,许多人生感悟,都是他们一一传授的。而我,几十年来所作所为,都沉透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都在替他们实现梦想而努力。心存感恩之心,我没有退路,也没打算过退路。我的路,是这些君子之路。他们没走完,必须由我继续走,走下去。 君子,是多方面的。平时,他们不显山不露水,深深的藏在底下,或者离你远远的。当名利双收时,你会发现,他们消失无踪。想帮一把,拉一把,都无法寻找。当挫折困境时,你会发现,他们又不知从哪里站在身边。他们安慰你,鼓励你,或替你出谋画策,或替你挡风遮雨,真是任劳任怨。 君子,坦荡荡。做对了,他们会支持你。当忘形时,他们给你一盆冷水,让你清醒与理智,让你克制与冷静。做错了,他们毫不留情,指出你错在那。当退缩时,他们给你一盆大火,点燃你的激情,让你温暖与感动,让你站直与抬头。 君子,有如清澈的泉水,可以看见游动的鱼,飘动的草。 君子,有如深隧的夜空,可以看见朦胧的光,移动的彩。 君子,有如生长的春季,可以看见融化的冰,动人的绿。 感恩君子!感谢君子!他们,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所行的,就是亲君子,就是学君子,就是做君子。也以此文,奉献给我眼中的君子们!

所谓君子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比一块山间朴玉,经过打磨雕琢后方显得温润有色。那么,君子又当如何雕琢呢?

其一者,以德以善塑其心。古语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书。”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没有道德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败坏。像我们常听说的“黑客”,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来损害他人正当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确是可耻的。而这种人,是得不到社会尊重的,一旦所作所为公布于世便遭人唾弃,遭人诟病。因此说,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怎样才算有道德呢?第一是不犯罪,做一个守法的人,不去偷,不去抢,不去盗,不去。第二是待人接物要将心比心,温润合礼。第三是内外如一,慎独也,即使没人在你的眼前,也不能做有损道德的事。如果能够这样,已经算是一个基本的君子了。

其二者,以诗以书塑其魂。诗可以增人韵味,增人风雅。“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此句正是言人之风雅韵味。一个经常读诗的人必定是一个深有感情的人。我们可以从诗中看到万千意境,万千情绪。我们读诗,也是在了解他人的感情,从欢喜到无奈,从忧愁到悲伤,一字一句之中尽是诗人之情。读诗多了,自然是富有同情心的。既使是一枝花落,但已然成为暗愁无奈的思绪。诗让我们体悟到万千的情感,而这样一个对万物都有情感的人,一定也不会变成凶残无情之人。诗如水也,慢慢地使我们的心越来越柔软,越有人情味。

书则为增智。书是千万年经验的积累,读《本草》可知草木花树之药性,可以医自身;读《史书》可知历史之变迁,可以知人性;读科学著作可以使人知事物的道理。等等书籍,都可增长见识。“书犹药也,读书可以医愚。”但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的寿命却是有限的,所以要尽量选择那些重要的书籍去读,好比中外的名著,这些都是经过时代筛选出来的书,自然是有一定的价值。而那些一时畅销书,还是建议少读,毕竟大部分只是为了娱乐心神的。还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阅读,但要分辨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有用的,天天读一些明星的琐事新闻,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但读一些精彩的文章,精彩的故事,倒还是可以的。碎片化的时代,阅读经典则更显得有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对一件事一知半解,这就造成了我们的片面浅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很浅薄的话,势必会造成一个社会的狂妄。因此,汲取经典的养料显得更为突出。

其三者,与人交流,为人处世。书上的经验值千金,但是如果没有实践的话,那就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待人接物并不是从书中所学来的,而是在生活中和人交流之中学来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们在人与人交流之中,才能看清真实的世界。也只有在真实的实践中,经验显得难能可贵。所以说,一个人要经常的出去走动,多去旅旅游,才能真正的见识到另一番天地。这里我就不用多说了,只要大家走出门去体验一番,就知道市井之间的人情世故。

所谓君子之道,其实无非是让自己臻于完美。在这种臻于完美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万般的风景。但只有经得住诱惑的人,才能不停的靠近完美。我们应当以圣贤为师,学习他们的品德,去不停的接近他们。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是因为他们有超乎一般人的品质。我们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们常说“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也许早就到了大同社会。之所以我们做不到,是因为人类天性有虚伪的成分,有根本的卑劣性。我们想要摒除这些天生的缺点,无非像圣贤那般,一任而行之。

君子之道在于行,愿我们能够向美好的事物靠拢,上善若水,行之一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题论文

也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秦晖在《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对《论语》这一则的解释,认为“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支配,即君要像个君,臣才能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才能像个子;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所以“原初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实际上把君臣关系看成一种契约,君不君则臣也就可以不臣”。 此说言过其实。且先看这一则的内容与句读。 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第十二》) 一般的句读: 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断句上,的确可以断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照样讲得通,但是考察起来却不太可能成立。 齐国在景公的时候,陈桓子施惠于民,越来越壮大,景公没有办法。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去齐国,景公求教孔子怎么办,孔子说了这番话。孔子话只有八个字,但是意思表达却非常到位,大概是说:做君主就应该像的样子,做臣子就应该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就应该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就应该像儿子的样子(,这样齐国才有希望)。不仅回答了景公的问题,其中还暗示景公有“不君”的行为,劝喻的意思很明显。景公也不是傻子,但是他死要面子,就顾左右而言他了:“是啊是啊,如果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就是有饭,我能吃得上嘛?” 尽管孔子说君要像君的样子,但大概也不会说如果“君不君”则“臣”就可以“不臣”这样的话,因为他还是很有些“愚忠”的。比如在“赵盾弑其君”这件事上孔子的态度,尽管晋灵公无道,臣子杀死了他(灵公为赵盾之弟所杀),还是要背负弑君的罪名。而且“君,君”与“臣,臣”,“父,父”与“子,子”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条件的关系,说原初儒家认为“君臣关系看成一种契约,君不君则臣也就可以不臣”,显然没有注意孔孟之间的差别。孔子最终以礼作为评价的标准,即使“君不君”,“不臣”的行为仍然是“不臣”,而不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是孟子以后的事情了,孔、孟思想差距很大,一般说来,孔子带有浓厚的法家色彩,所以人们一般认为韩非的老师荀子才是战国时期孔子学说的严格继承者。 “三纲五常”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尽管牢不可破,这也并掩不住过去的文明。今天对儒学中一些思想的再认识当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却也不能“药方只贩古时丹”,动辄往前贤的脸上贴金。把民族(或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复兴原初的儒学上,恐怕也只是新儒家们的一厢情愿。 再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夫子最受诟病的话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少人理解成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后面的潜台词是各有位置,不可改变。有些人甚至认为:“按儒家理论,每一个人出生后,其社会地位就已自然形成,并且终生不得逾越,否则便是不仁非礼,甚至是犯上作乱。”这就与“血统论”、“出身论”画上了等号。 这样的解读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人对孔子和儒家学说厌恶异常。因为中国人血液里历来就有一种不安分的骚动,有一种蔑视一切的气概。这个特点朝好里讲就是不安现状,勇于挑战,期望改变命运,期望混得有模有样;朝不好讲就是不守秩序,轻慢规则,不懂得渐进式改革,更不懂可持续发展。比如说以前项羽看见秦始皇威风八面,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现代一位领袖人物在对农民运动的讴歌里赞道:少奶奶的牙床上农民兄弟也可以上去滚一滚。两位历史人物的语言尽管穿越了遥远的时空隧道,但还是异常贴近、投契,反映了中国人跨越式发展、跃进式腾飞的心理。所以说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解成了各有各的位、各是各的事,各认各的命之时,怎么能不激起中国人强烈的逆反心理,怎么能不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也许不能说上面那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但对照孔子一贯的思想,以及后人的研究,至少可以说“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的理解过于简单了,与孔子原意恐怕有一定距离。这点,老汉在《寂寞的孔夫子》里引用了一些资料予以说明。近来读书,无意间又发现了一些与孔子同时代或相距较近人的说法,可以作为旁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左传》里有篇“石碏谏宠州吁”,说的是卫国大臣石碏看不惯卫庄公溺爱儿子州吁,对卫庄公说的一番话。里面有“六逆”、“六顺”之说:“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六逆”不去说了,值得注意的是“六顺”里面,君义与臣行、父慈与子孝、兄爱与弟敬是并列对应的,互有义务,各有所守。反映了那时候人们对“君臣父子”关系的理解并不是单方面的我对你错、我大你小、我强你弱的关系,或者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要你怎么样你就应该怎么样那样一种状况,而是君臣父子各守其道、互有制约。《左传》记载这话说在公元前七二二年,距孔子诞生的五五一年早了不足二百年。应该还算不是相距太远。还要注意的是,石碏的“六逆”、“六顺”之说不完全是他本人的奇思妙想,应该是那个时代有代表性与涵盖力的观点。因为大臣向君主进言,一般是不会拿实验室里只有自己才懂的语言说事的,只会用整个社会公认、接受的标准言说。就像今天各级官员开口闭口“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一样。 如果说上面引用的例子稍早了一点,那么《左传》里记载的另一件事恰好与孔子同时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晏子不死君难》说的是公元前五四八年发生在齐国的一件事:齐国国君齐庄公与大臣崔武子老婆私通,崔武子不甘戴绿帽子杀了齐庄公。另一大臣晏子尽臣礼抱庄公之尸痛哭,但是当其他人询问晏子会不会与庄公共存亡时,晏子却这样回答:“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晏子这里讲的同样是君臣各守其道的问题。在晏子看来,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做臣子的才可能与国君共进退,除此而外,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死你亡,与我何干?晏子说这话时孔子尚为幼儿,但他语言里很显然蕴含着“君有君的样子,臣有臣的样子”的意思。 上述两例距孔子较近,说明君臣父子各守其道是那时整个社会接受的观念。站在这个角度看待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恐怕理解上会更准确些,视野上也更开阔些。

我们分析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有很强的进步意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后世近两千年的强盛,都是受到这句话的启发。但当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进入中国人的心中,这句话的消极性便体现出来了。中国急需思想上的革命,所以对孔子,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开始批判。建议读读南怀瑾先生的书会有些启示(当然不必尽信他的言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齐国国君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国家,孔子就告诉他,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的意思,被西汉的儒学家董仲舒先生上纲上线地歪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于是这句话就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臣子要绝对服从君王,儿子要绝对服从老子,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所以,阿Q才把“儿子打老子”当成骂人的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成了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罪状之一。其实,孔子的原义完全不是这样,这是董仲舒以及后世儒学家朱熹等歪曲理解的结果。后人不批判董仲舒朱熹他们,却大骂孔子,你说他老人家冤不冤!那么,孔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来,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你作为国君,要象个国家领导人的样子,尽职尽则、以身作则,这样,做臣下的就自然会忠于职守,做好工作。这叫做“其身正,不令则行”(孔子语)。做父亲的要象做父亲的样子,尽到自己敬老爱幼的责任,为儿子做出榜样,那么,做儿子的就会尽到自己做儿子的责任,做个好儿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上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否则,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这就是孔子说的“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理解,要说老白比朱熹他们高明,那借我十二个胆子也不敢。这意思孔子在《论语》里、孟子在《孟子》里,已解释得很清楚了。孔子这句话,绝对不是国君要臣子怎么样就怎么样,老子叫儿子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意思。《论语》里有孔子和鲁国国君鲁定公的一段对话。鲁定公请教孔子:什么样的君臣关系才和谐?孔子回答说:“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这里,君臣关系是双向的、相互的,而且是把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君的行为作为前提的。只有当国君的尊重臣下,依法办事(孔子时代礼就基本等于法),部下才会忠心耿耿,尽职尽责。而孟子则说得更直接。据《孟子•离娄下》记载,齐宣王也向孟子请教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孟子就对他说:当国君的如果把你的臣子当成自己的亲人手足一样的对待,那么,臣下就会把国君当成心肝来维护;如果国君把臣下当成供自己驱使的马和狗,那么,臣子就会把国君当成陌生人对待;如果国君把臣子不当人看,那么,臣子就会把国君当成强盗和仇人对待(原话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还记载了孟子和齐宣王的另一次对话。齐宣王问孟子:听说古代的商汤和周武王用武力推翻了他们的君王,商汤还把夏桀流放了,而周武王竟然把商纣杀了!这是真的吗?孟子说:根据史料记载,确实有那么回事。齐宣王又问:当臣子的难道能够做杀死君王、篡位夺权的事吗?孟子说:那些不仁不义的腐败分子,他们根本就不配当国君,他们只是独夫民贼。我只听说周武王杀了独夫民贼商纣,没听说他杀君王啊(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孔子的弟子阳虎说得比孟子更直接、更具有造反精神。他说:如果君王是个好领导,我就就忠心耿耿的帮助他;如果是个腐败分子王八蛋,那我不惜背上“奸臣”的骂名,也要坚决把他干掉(“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弑之”《韩非•外储说左下》)!孔子本人在修编《周易》时,就把商汤和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暴君夏桀、商纣的行为定性为“革命”。不仅没说他们犯上作乱、篡位夺权,反而高度赞扬他们的革命行动,说他们的做法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可以说,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绝对没有臣子绝对服从国君,儿子绝对服从父亲的意思。对领导者无条件的绝对服从,是董仲舒、朱熹等后代儒学家歪曲篡改的结果。而这种篡改歪曲正好是封建专制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后世儒学才被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孔子等人的先秦儒家思想,不仅有浓厚的民本理念,还有丰富的民主思想。而这种民本理念和民主思想,恰恰是所有的专制政权所害怕的,于是就硬把这种篡改了解释强加在孔子他们的头上。假如孔老夫子在天有灵,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感想?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我们现在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说,需要“君君臣臣”;从家庭和睦的角度来说,需要“父父子子”。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员,不仅是社会道德的倡导者,更是社会道德的践行者。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好坏,与主要领导人自身的表率作用有直接关系。领导人在拉帮结伙,搞小团体,你想让下面的群众加强团结,聚精会神搞发展,那时绝不可能的;领导者在台上旗帜鲜明反腐败,在台下却汗流浃背收贿赂,还想让你的地区或部门风清气正,那也只是痴人说梦。我们现在经常感叹“诚信缺失、道德沦丧”,这和一些腐败官员的不诚信、不道德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因此,社会和谐需要“君君臣臣”。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如果做父亲的整天吃喝嫖赌,要想教育好子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做到父慈子孝,才能家庭和睦。总之,要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就必须做到领导象领导的样子,部下象部下的样子;老子象老子的样子,儿子象儿子的样子。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不是,这个要找煤气公司,物业管不到煤气。

伪君子主题论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每个人不论在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有自己的底线,才不会在社会中迷失了自己。那么你知道关于底线议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底线议论文,供大家分享。关于底线议论文:底线 有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反面理解,可以这样子说:“哪个皇帝老子要是越过了农民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底线,他就会得到农民式的报复——农民起义。” 中国农民生存需求的底线,说白点,就是吃得饱,穿得暖,有田耕,无战祸。或许正是这样的底线,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基本形象:朴实但不失冒进。 中国农民心中构筑起如此简单的一道底线,与脚下的土地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生存在这片沃土之上,脚下是厚实的大地,踩上去,心里面才踏实。有了土地,春耕秋收,养蚕缫丝,生活过得充实。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安于现状的倾向,于是就在心里构筑起了一道这样的底线。他们也不想住上那琼楼玉宇,总觉在那脚下虚空,心里不踏实。总之,打个比方,中国农民和农村里的牛差不多,朴实!不要仙露琼浆,只求填饱肚子,不求亭台楼阁,只要环堵遮风。 但是,虽然牛脚下踏着厚实的大地,可它头上还有一对角。当它们的生存底线被越过时,也会奋起反抗。中国的一部封建史,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民的斗争史。历史上的每一次农民暴动,归根结底,就是农民的生存底线被彻底地击破了。从秦始皇暴政,徭役苛重,引发大泽乡起义;到崇祯无道,佞臣当权,被闯王直捣黄龙;到清廷无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最终太平天国与其分庭抗礼达14年之久。哪一次不是因为农民们吃不饱,穿不暖,无田耕,还要服徭役,家破人亡而引起的?农民的底线一旦被击破,就犹如大江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洪流遇滩,飞流直下,不挣个鱼死网破不罢休。反正自个儿活着也没啥好日子,怎么就认命那些皇帝老爷儿天生好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冒进! 其实,人好比弹簧,弹簧的最大压缩程度就好比人心中的底线,只有在这个范围内,弹簧才是完好的。人们方能安身立命,维护自尊。适当的压一下,不会有问题,但如果超过了这一限度,则会带来巨大的反冲。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是皇帝老儿和农民们花了几千年时间,从火里血里得到的啊! 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呵,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盯着脚下的土地,几千年了还是那么热衷的眼神,那毕竟是他们的底线所在呀!背上的天,不要作对就好了。而如今,这天是风调雨顺的,农民们,嘿!心里乐着…… 关于底线议论文:良心的底线 人一生要经历无数的诱惑,让自己去做违背道德,违背良心的事。只有那些在诱惑面前,仍然坚守自己的良心的底线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因为一时邪念,或是因为社会条件使然而屡次越过自己的良心底线的人,最后都会遭受应有的惩罚。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一篇名为《竹篾》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因为一时邪念,故意踩住了邻居家的小孩手里拿的竹篾,使得小孩的手被割伤了.主人公事后也非常后悔,他在文章的最后感叹了一句:“我当初为什么要踩住那根竹篾啊!”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因一时邪念而后悔终生的人事后的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吧。 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本来是善良的,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却使得他们堕落了。司汤达名著《红与黑》中的于连,本来在其父的锯木厂中干活,后在市长家中任教。由于不满于市长对他的蔑视,他占有了市长夫人。此事被市长的竞争对手揭发,于连被迫进了神学院。在院中,他依靠彻彻底底的伪君子手段换取了院长的信任,并被推荐到一位宫廷大臣家中供职。在那里,他用一连串的虚伪,得到了这位大臣的赏识,并获得了其女马蒂尔德的爱情。此时,市长夫人在忏悔牧师的引导下揭发了他,他潜入教堂,枪伤市长夫人,最后被送上断头台。于连本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斗志的青年人,但他最后却堕落成了一个伪君子,这是于连的悲剧。他的悲剧,是一个出身贫贱的青年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才能无法被发现以及理想无法被实现而造成的。 相反地,那些遵守了内心的道德以及良心底线的人,却往往获得了成功,他们开始时被看成是傻瓜,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所做的是大智慧。《心灵鸡汤》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制砖厂的厂长,他非常讨厌他的一位竞争对手,因为这位竞争对手经常使用非法手段如打骚扰电话、诬告等手段来陷害自己。但是他却并没有用相同的手段来回敬对方,而是一个一个向那些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疑问的顾客们解释清楚。他说:“我不能做对不起我自己的良心的事。”为此,他太太骂他是笨蛋,周围的人们也都不看好他。然而几年以后,他的制砖厂变成了那个州最大的制砖厂,而他的竞争对手却因违法而进了监狱。 人生就好比登山。在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同样的,在人生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的诱惑在诱惑着我们,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坚守自己的良心底线,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到达终点。 关于底线议论文:做人的骨气与底线 人,生于世间当中,物质这种东西可以没有,但是作为人来说,却不能没有做人的两样东西:一是骨气,二是底线。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像小草一样的活着,你虽然活着,每年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长着,但是,你不要忘记,你依然是一棵草。虽然你和万物一样的吸收着雨露和阳光,但是你却长不大。人们可以从你身体上踩过去,但是人们却不会因你的痛苦,给予他自己的痛苦;更不会因为你被踩了,从而可怜你。 第二种方式就是像树一样的活着,即使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你有一棵种子,虽在现在被人踩踏,但是若干年后,你不断地汲取养分,终会变成那个不再弱小心灵的你。 所以,人呐,就必须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一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才相,吃软饭的很是不好。人活着,就要活得要有自己的尊严,活在别人的影子下,是得不到好的成长,好的锻炼的。 但有时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着的现实,不得不寄人篱下的生活时,更多的学会隐忍,卧薪尝胆不算晚。 这个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和煦的春风吹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的阳光普照在每一寸土地上;同时,这个社会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着残酷,阴暗的一面。常在江湖混,哪能不挨刀,男人不学坏,早晚被人踹。是啊,混久了,好人也有可能久而久之的不能自律了,连做人的最后一点自尊都丧失了。社会在进步,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在后退。因为这礼仪文化在慢慢的腐蚀,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却是毒品一般的文化。有些人宁愿丧失骨头也要去换取那个剩菜剩饭。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礼仪都到哪儿去了。脏话、粗鲁、打架、强制性的让座,这就是捆绑的礼仪。所以,我呼吁所有中华儿女站起来,从心灵深处,从礼仪之中站起来,还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度。做一个当代有思想、有灵魂、有感知、有骨气的中国人。 心灵深处不单单存在着骨气,有骨气还是不行的,更要有你做人的道德底线。道德底线,任何人不能所逾越的。如同军事基地一样,都不可逾越的。别人侵犯了你的人权时,就要防护了,不能让他一侵再侵,也不要活在他的影子下,这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守着心灵的底线。心灵的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也是所为人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的人。 泪罗江畔的屈原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宁愿赴死,也不愿随其流而扬起波;幽幽南山的陶渊明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从容就义的文天祥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冤屈而死的于谦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瘦弱的朱自清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宁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尊严,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底线,中华民族的骨气。 要做人,就应当堂堂正正的做人,堂堂正正的做事。一世人生,人生一世,谁都会有困境,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别人的帮助应是自己发奋图强的奠基石,待他日功成名就辉煌腾达之时加倍奉还。但是侮辱性的帮助是要不得的,因为当你在这种帮助的情况下接受时,却是对你自己、你的家族、你的国家一种侮辱、维护做到个人的底线及其民族的尊严。个人心系于国家命运,国家心系于个人命运,一切,都要让你自己活得有尊严,就算死,也应当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死的有尊严。 骨气与底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骨气何来底线,没有底线就没有骨气。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尊严、应有的骨气、应有的底气,而不是贪污腐败、溜须拍马这些玩意。这些玩物只能丧志。还一个国泰民安,河清海晏、晴空万里的中国吧,公平、公正、公开,人人平等,在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我们与我们这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个人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人人做好一点一滴,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要有骨气的活着,这才是国家的幸福、民族的福气。 传递正能量,携手同命运。做人的骨气与底线不可丧失。纵有肉体,却没有灵魂,就如同植物人一般了。 中国梦,从骨气与底线做起,携手共创复兴路,更是你的人生路! 猜你喜欢: 1. 成功在于坚持议论文1000字3篇 2. 成功要靠自己议论文作文 3. 议论文800字作文高中 4.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左右 5. 关于做人的议论文 以做人为话题的作文 6. 励志作文800字高中生议论文三篇

莫里哀的《伪君子》创作于17世纪,在当时的法国,天主教被定位为国教,而天主教作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会的活动历来以伪善为特点:“伪善”几乎是那时候上层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恶习,于是,莫里哀的《伪君子》诞生,可谓切中时弊,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战斗性。基于这一个时代的历史特点,莫里哀的《伪君子》主题明确,讽刺尖刻,批判性很浓;同时,由于“三一律”的写作手法限制(“三一律”要求时间,地点,情节单一: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发生在同一地点,一昼夜之内。这样便会使得作品发展的空间变窄了,剧本故事情节单一化,也使人物形象刻画显得单一化)所以,我个人觉得,莫里哀的《伪君子》这一作品缺少了莎士比亚剧作中的跌宕情节,媚媚道来发展流程;其在艺术欣赏水平上也不如莎翁的四大悲剧。但是《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个性化,塑造的人物形象针对性强,而剧本中的语言对白生动诙谐,带有强烈的讽刺智慧……这些都是《伪君子》剧本魅力所在。先谈谈《伪君子》的创作主题:《伪君子》剧中主要人物,达尔杜弗(伪君子),是个利用宗教手段,打着上帝的旗号到处进行罪恶活动的;他的内心卑劣,心狠手辣,奸诈狡猾而又能言善辩。他以伪善为手段,混进了奥尔贡的家,从而取人家的妻女,甚至霸占人家的财产,他曲解教义,把自己的卑劣行为打扮得冠冕堂皇。他能面临绝境而脱身,进而嫁祸于人;但是当他的假面被摘下来的时候,他完全展露自身丑恶的本质,欲将奥尔贡一家置诸死地。通过对达尔杜弗的揭露与无情批判,深刻地揭露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欺性和危害性,天主教是当时法国反动势力的代表,而“伪善”正是教会的主要特点。《伪君子》通过对达尔杜弗“伪善”的描写,以及其虚情假意的种种丑态,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教会:达尔杜弗作为教会的代表,是教会“丑陋”和“伪善”的化身。再谈谈人物形象的分析:《伪君子》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属于“扁形人物”,一方面是因为“三一律”的作用下,人物显得单一画;但同时,置身于特殊安排下的剧作背景中,人物能够突出地显示了其本身的性格特点,,仿佛是浓妆抹艳地登上舞台一般,使人物的形象生动。在《伪君子》剧本这一系列人物形象中,最为突出的要数是“达尔杜弗”以及侍女“桃丽娜”了。先分析达尔杜弗的形象。1,假仁假义的伪善者通过阅读《伪君子》,达尔杜弗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第一印象一定是虚伪,伪善。这一个表面上虔诚信奉天主的教徒,口口声声的说“把世界上一切看成粪土不如”但是却在奥尔贡的家里大吃大喝,还摆出主人的架子,什么都要管。他故意在奥尔贡面前故作虔诚,装作捏死一只跳蚤都会忏悔流泪的教徒,取了奥尔贡的信任和喜爱;而在奥尔贡的儿子达米斯揭发了他的虚伪,指责他对奥米尔的调戏后,达尔杜弗显得从容不迫,还故意惺惺作态,装出一副柔顺的样子,显示出自己的委屈和弱势,以“以退为进”这一手段,更好地挑拨了奥尔贡父子间的感情。真是好一副伪善的嘴脸!2,贪财贪吃贪喝贪色的掠夺者在剧本第四场剧作中,奥尔贡与桃丽娜的对话,则能够从侧面刻画出达尔杜弗好吃好喝的丑态了;最经典的情节可谓桃丽娜与达尔杜弗的对话:达尔杜弗掏出手绢给桃丽娜,并惺惺作态地说:“盖上你的胸脯,我看不下去了……这样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这从表面上看,仿佛是“君子之言”,可是这一故作风度的行为,不是更显现出其做贼心虚的可笑性吗?好一段无私显见私的对白,就正如桃丽娜所讽刺他的话那样:“你不是说视一切为粪土的吗?你就如此经不起诱惑?”接着的第三场戏剧更是把达尔杜弗的好色表露无遗:他明目张胆地向欧米尔调情,曲解上帝的意旨,原来所说的“一心一意拜上帝,尘世与我无关”都是虚假的托辞。作者以这样的形象描写达尔杜弗,是否对教会提倡的教义中的虚伪,泯灭人性,提出辛辣讽刺呢?3,无耻狠毒的残害者当达尔杜弗的虚伪被揭露出来,他的真面目被奥尔贡看穿了,就在那时候,达尔杜弗便展示了他狠毒无耻的一面;恩将仇报,还要陷害奥尔贡一家。再分析桃丽娜的形象。1,聪明机智,敢怒敢言桃丽娜可谓《伪君子》作品中的亮点,她言辞犀利,机智聪明;热心肠的桃丽娜也有点冲动;当她看见玛利亚娜的懦弱,不敢争取自己的幸福,她便用尽办法,冷嘲热讽地让玛利亚娜正视问题所在,坚强起来斗争。桃丽娜敢怒敢言,她敢于责备家里的愚昧专制者奥尔贡,据理力争,直面呵斥。桃丽娜的形象,与剧中一系列懦弱,愚昧,冲动,软弱的形象对比起来,是显得如此耀眼,可爱。2,民主自由的化身作为侍女的桃丽娜,敢于向封建专制挑战,在《伪君子》这一剧作中只有她是无畏与自由的。她鼓励玛利亚娜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敢于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敢于指责奥尔贡的无知愚昧……桃丽娜是剧作中民主自由的形象化身。最后,谈谈《伪君子》的艺术特征1,“三一律”的应用《伪君子》诞生与十七世纪的法国,而那时候“三一律”作为作品的创作指导,使到作品的情节铺排,人物塑造等方面趋向于单一化,人物的性格也单一化,是扁形的人物,人物塑造缺乏矛盾性,显得不丰富,不圆满。另一方面,人物的矛盾聚焦于一点上,剧情的主线也只有一条,显得故事单一。但是,这样的写法也有其可取的特点:这样能够把情节集中,人物的单方面个性塑造的描写强度加大,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形象。2,侧面描写手法的应用戏剧的第一幕,一开始就以奥尔贡的母亲跟众人的争论中引出达尔杜弗这人物,而第二幕也从桃丽娜跟奥尔贡的对话中涉及达尔杜弗这一个形象。但是,达尔杜弗却迟迟未出现在故事地舞台上。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手法,我们能够在人物的对话关系网中组织达尔杜弗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增加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距离,从而产生审美感……大有“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脸”的艺术艺术效果。3,剧本语言对白诙谐,辛辣,带有讽刺意味《伪君子》的语言辛辣,可谓比比皆是;单看桃丽娜与奥尔贡的对话,就可以体会这一点了,桃丽娜告诉奥尔贡,夫人病了,而奥尔贡则只是把心思放在达尔杜弗身上,称达尔杜弗是“可怜的人”,对真正需要关心的妻子却不闻不问,于是,桃丽娜很辛辣地回应了奥尔贡:我会向夫人回报你对她的病,有多关切!这样的语言对白,在作品中还能寻找到很多例子,这样的语言应用,使剧本诙谐有趣,富有喜剧气息。4,情节跌宕起伏,喜剧中却融入了悲剧元素虽然《伪君子》是一部喜剧,但是作者在其中加入了许多悲剧元素,例如:玛利亚娜跟瓦赖尔接近失败的婚姻;达尔杜弗挑拨奥尔贡把自己的儿子赶走;还有剧作接近尾声的时候,达尔杜弗陷害奥尔贡一家,几乎要把他们置诸死地……这些悲剧因素的插入,使到喜剧的冲突加强,更加紧张,尖锐。以上,是我对《伪君子》者部作品的一些分析。

关于君王的有文采的论文题目

巍载,中国第一个封建大朝秦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载。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来。 古往今来千千万万是人中的大哥大,唐代诗人李太白这样吟诵道。中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在他的词作中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举媲美,将它们列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几位伟大君主之列。有人甚至把秦始皇誉为“千古一帝”。在近现代,虽有顾颉刚' 郭沫若责难之,但亦有章太炎,萧一山褒举之,他们都给了秦始皇崇高无比的地位,这也是秦始皇当之无愧的。秦始皇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皇帝,天子,历史上的一代圣君。秦朝;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而且是广阔的,富饶的,强大的,先进的封建王朝。你可以因为秦王朝只历经3位君王(子婴其实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度)而终便瞧不起他,你也可以拿孟姜女哭长城等“莫须有”的故事来诅咒秦始皇的暴戾,你也可以对秦始皇的焚书坑怒,血腥怒杀,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等罪行表示愤慨,你也可以通过各种刺秦类的故事或影视文艺片而做出现代民主自由人士的抨击,但是秦始皇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对真正高大,杰出,优秀的为人,我们只能仰视,岂可睥睨。再说,你也该战争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这才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盖棺定论,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复杂一生,应该是功远远大于过的,秦始皇的孤峰崛起,也应该是远远利大于弊的,始皇的伟大,秦朝的建立,乃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了不起之举。

汉初,统治者异口同声地谴责秦的暴虐,“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司马迁对于这种肤浅之见,嘲笑其如同“以耳食无异”,愚蠢可悲!他独见“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以上引文见《六国年表.序》),所以大胆地为秦统一六国前的几个君主及秦始皇作《本纪》。对项羽也如此,据长沙马王堆帛书所载,并无项羽帝王地位,这是汉朝人的一般意识,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也是从其是政治斗争中心人物这点出发的。相反,那些虽有帝号而确实碌碌无为、大权旁落、不起政治斗争中心作用的帝王,在《史纪》的《本纪》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 《史记》中的帝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其中项羽就是一个个性刻划异常深刻的人物。项羽的人物形象主要体现在《项羽本纪》之中,《项羽本纪》一开始便简要介绍了项羽出身于世代楚将家庭及先人被秦所戮之事,家教、家仇对项羽性格以至事业都有影响。项羽少年学剑,以为不足敌万人,足见其志向不寻常。学兵法又不肯深研,见其志向宏远而性格粗疏浮躁。为其一生欠精细多轻率而做张本。司马迁善于以看似平凡实是最有典型意义的行为与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段: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两人简短的对话,项梁一个掩口动作,就将这一老一少不同阅历、不同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项羽勃勃的野心和初生牛犊般的冒失,已暗示了他惊天动地的一生;项梁为人久经世故,含而不露,虽惊恐项羽莽撞失事,又赏识项羽的抱负,又怕又喜中表现了将门贵族的志向与复杂的感情。 项氏叔侄起兵反秦,项梁因轻秦有骄色而亡,为项羽受家族骄横气盛的影响而致害留下伏笔。项羽在反秦的过程中,表现了非凡的毅力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以下文字:“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显示了项羽力挽狂澜的智勇和敢于驾驭局势的气概。项羽敢于进击和宋义畏缩不前的冲突,楚军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与诸侯各军隔垒观望的对比,更显示出项羽过人的胆略,这和他一贯表现的强悍勇猛性格是一致的。当项氏叔侄起事时,项羽只身一人“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怊伏,莫敢起。”待到后来的东城之战,项羽“乃有二十八骑”,他仍从容布阵,“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司马迁抓住项羽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着力刻划,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暗喘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形象。 司马迁还刻划了项羽贵族将门的气度与“美德”,项羽他重“仁义”,讲“诚信”,爱豪杰,为人直爽、厚道,如“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再如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不欲谋害刘邦,在多次战争中没有使过诈术。始终使自己保持着贵族应有的道德与人格。当项羽被围垓下,听四面楚歌,始大惊,继之惆怅,于是慷慨悲歌,对自己的爱姬与骏马倾吐了恋恋不舍之情,表现了深厚诚挚的人情。当垓下突围退到乌江时,项羽不肯东渡,愧见江东父老,自刎前还将自己头颅赠送故人得以封侯,表现了项羽不苟活、不偷生、慷慨豪爽的英雄本色。项羽所崇尚的是力抵万夫的刚烈与武勇,那是贵族将门历来所提倡的气质与品行。鸿门宴上,樊哙闯宴,项羽非但无指责,因见其“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而赞之曰:“壮士”,赐予斗卮酒与生彘肩,见其“拔剑切而啖之”,又赞曰:“壮士”,爱英雄豪杰到了不分敌我的地步。当樊哙义正辞严当面申斥项羽,说他所为是“亡秦之续耳”,项羽竟然“未有以应”,这恐怕是其一生中少有的,与其烹杀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话的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项羽此时内心深处的反躬自责。项羽对樊哙只说一个字:“坐”,完全写出这位愚蠢将军对公理心折、忠实厚道的性格。 司马迁写青年贵族项羽神勇盖世,静而听之,似有喑嗯叱咤之风。写其妇人之仁,静而思之。似见殷殷慈爱之容,精神笔力,直透纸背。司马迁同时还刻划了项羽浓厚的宗法观、本土观与刚愎易折的性格特征。项氏起兵时所依靠的社会力量就与陈胜、刘邦不同,陈胜号召的是发自闾左的戍卒,刘邦依靠的是逃亡役徒,而“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范增主张立楚之后为帝,也是投其项氏所好,立牧羊人为义帝,是由于项氏贵族宗法观念所决定的。项羽用人,根据宗法、等级原则,所封侯王将相几乎都是贵族,而出身贫贱的大军事家韩信却只被任做“执戟郎中”。灭秦后,项羽已达到“政由己出”的地步,但他把轰轰烈烈的反秦人民战争看做是六国对秦复仇的战争,无统一之志,只希望做一名战国式的霸主,自号为“西楚霸王”,分天下,立诸侯,集中体现了贵族宗法观念,将自己置于历史发展的对立面,从此开始了可悲的败亡命运。 从项氏起兵时“得精兵八千人”,以后“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到项羽乌江自刎时仍念念不忘“江东子弟八千人”,表现了项羽多么狭隘的本土地方观念。他所爱的是“江东父兄”,离开楚地便屠城郭坑降卒,如“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与战国时诸侯掠夺战无异,使天下多怨,百姓不归附。他不听别人占据富秦而霸天下的建议,“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深刻地显示了本土观念的本质特征。 项羽形象不同于项梁,也不同于其他贵族,因为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贵族的共性中又处处显示着独特的个性。当得知沛公刘邦已破咸阳。“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目空一切,骄横气盛,“范增说项羽日:‘沛公……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表现了范增深谋远虑,更衬出项羽匹夫勇悍的特点。项羽初听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报告时,显得多么暴躁,恨不能马上将刘邦碎尸万段。但当沛公假意谢罪于鸿门宴上,项羽又是多么刚愎自用、洋洋得意,巧言使其喜形于色,奉承使其迷惑软化,小利使其冲迷智昏,十足的骄傲将军的形象。垓下突围、东城之战,项羽虽仍保持一贯的豪气与魄力,但胸无良谋,不能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突出地暴露了他的自暴自弃的性格。 司马迁紧紧抓住人物个性特点,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位狂飚式的英雄形象,清代李晚芳赞叹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读史管见》卷一《项羽本纪》)项羽的形象如此,《史记》传记其他人物形象也无不各具神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尤其是那些君王人物,作者撕去了他们神圣的伪装,或写他们奋发向上、兴国强邦,或写他们昏庸无能、误国灭族,或写他们残酷、虚伪,或写他们荒淫狂诞,还君王以活生生的凡人特性,也还君王自己的独特个性。

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的有益成果,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体制与行政管理、文化教育等整个中华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1.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韩非子在他的论著中认为:当今社会局势混乱,割据势力强大,需要君王统一国内一切力量来维护统治,这便需要有一个权力集中的政府来辅助君王统治国家,扩大领土。同时农业自然经济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作为社会中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地主而言,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镇压农民的反抗,来维护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秦国成为第一个将中央集权付诸实施的国家,公元前3世纪秦国商鞅推行的变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的雏形:将地方一级官员的委任权划归中央,并统一了部分物资的流通。这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秦朝正式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① 皇帝制的实行。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足以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规定皇帝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这些规定表明皇帝地位的神圣和权力的至高无上。② 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三公之下设九卿,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③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彻底废除了古代的分封制度,把战国时期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一郡之内辖若干县,县设县令或县长,此外还有县尉、县丞,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这样的制度,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所创立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基本上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所沿用。这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西汉巩固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重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了王国的威胁;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实现了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这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巩固,这在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4. 隋唐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过程中,不仅要伴随着克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且还要克服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实行科举制,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做官,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僚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5. 北宋加强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推荐,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心,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6. 元朝新发展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大统一。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既是元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的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是对古代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7. 明清达到顶峰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使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力进一步削弱。明朝还编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8. 1912年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纵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皇权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严密。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其形成初期,有利于封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兴建大型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这种制度又往往取决于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皇帝个人因素对政局影响巨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可以说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副产品。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空前强化的专制容易形成暴政,使广大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可言;衍生出庞大臃肿的官僚队伍;另外,还容易出现特权阶层和政治腐败。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并使读书人只知道埋头苦读“四书五经”的经书,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真才实学,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化专制更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不利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这也是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使整个民族在近代裹足不前,落后于世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