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动量守恒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动量守恒毕业论文

走步式腾空技术相对于其他跳远是有优势的,由于两腿和两臂摆动时的转动惯性不同(腿向前摆时弯曲,向后摆时伸直;臂向前摆时伸直,向后摆时弯曲),而且两腿和两臂的摆动一直持续到落地之前,因此在控制运动员身体在空中的前旋方面能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并且由于走步式腾空技术动作比较自然,两腿交替向前摆动,就像在空中继续跑步一样,有助于在起跳时使摆动腿的摆动动作比较积极迅速,对起跳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3、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8、体育论文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12、论文商务中心 13、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近代物理学中的重要观念。如果运动规律具有一种对称性,必相应地存在一条守恒定律。物理学关于对称性探索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建立诺特定理,定理指出,如果运动定律在某一变换下具有不变性,必相应地存在一条守恒定律。简言之,物理定律的一种对称性,对应地存在一条守恒定律。例如,运动定律的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定律,时间平移对称性导致能量守恒定律,空间旋转对称性(空间各向同性)导致角动量守恒定律。上述经典物理范围内的对称性和守恒定律相联系的诺特定理后来经过推广,在量子力学范围内也成立。在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中,又引入了一些新的内部自由度,认识了一些新的抽象空间的对称性以及与之相应的守恒定律。对称性和守恒定律取决于相互作用的性质,相互作用类型不同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下,粒子的运动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空间反演是指空间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变换,即将坐标 x、y、z 换成-x、-y、-z的变换。空间反演对称性导致宇称守恒。然而在弱相互作用下,粒子的运动不存在空间反演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这个曾经使物理学家们确信无疑普遍成立的宇称守恒定律于1956年经李政道和杨振宁仔细分析当时的实验资料,指出弱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不成立,不久被吴健雄等人以确凿的实验所证实。表中给出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相互作用下的表现。意义对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探索中,对称性和守恒定律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经典物理学还是近代物理学,一些重要的守恒定律常常早于普遍的运动规律而被认识。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就是人们最早认识的一批守恒定律。这些守恒定律的确立为后来认识普遍运动规律提供了线索和启示。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从分析对称性入手来研究守恒定律。

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记录:

第一周:

1、根据查询的资料,对开题报告及写作思路,计划安排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整理。在查询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后,重新理清写作思路,正式开展论文初稿的写作。

2、加大资料搜索的范围。全面深入的概括了学术界所研究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学术界现有的概括性的观点。

3、调整大纲的结构,使大纲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层次清晰。

4、修改过的大纲和文献综述交给老师审阅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

第2周:

1、通过前期大量的资料收集,提纲的初拟,根据大纲撰写了10000字左右的初稿,初稿的内容充分丰富,方便以后修改定稿。

2、对所研究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分析。

3、将初稿交给老师审阅,听老师当面点评,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

第3周:

1、对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修改,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沟通。

第4周:

1、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开始着手对论文进行修改。

2、注意整篇文章的逻辑性,特别是一些关键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

3、调整部分章节的比例,突出重点,添加一些图片之类的补充资料,从图表中可以很清晰表述文字上的说明,让人看起很清楚明了。

第5周:

1、对论文进行相应的检查、修改及完善,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沟通,并即时与导师的交流。

2、在导师指导下解决了论文主体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突出文章的重点,把文章的论证部分通过补充资料弥补文章的不足,在从整体上修改论文的整体内容。

3、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对论文的修改,主要针对用词规范及全文的前后一致等问题,先把不规范的用词和口语话文字修改为规范的用词。

第6周:

1、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修改一致,不再出现缺乏有效的过渡和衔接问题。并把文章中所研究的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找相关的例证来说明问题。

2、对全文进行系统的、全面行的检查,包括语言检查,标点检查,逻辑检查等,为了完善论文、完成对毕业论文内容的修改。

3、按照论文的基本要求调整论文格式,然后定稿,再把定稿打印装订,最后交给论文指导老师。

动量守恒研究论文

不好意思,我物理学得不好。。动量守恒:初动量 等于 末动量

去看下(理论数学)吧,或者自己在网上多找下这类的文献,多看看,自己写

他对碰撞的研究我知道的就是之后被牛顿加以概括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它是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为零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伽就用一个斜坡把一个小球从上边自由滚下,他发现如果接触面足够光滑,小球会一直运动下去,斜坡坡度越来越小,直至水平,则小球在这种理想的状态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下去。

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1.基本测量工具和测量数据1. 基本测量工具及其使用 ①天平②游标卡尺③刻度尺2. 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3. 中学用天平是感量为克的,球质量有效数字的末位在“克”的十分位即可。 4. 为了准确,测球的水平位移的有效数字的末位应在“毫米”的十分位,即估读到毫米,但由于球落点的中心位置很难找准时,测量球水平位移的有效数字末位就在“毫米”位即可。 ③由上述②知游标卡尺测球半径的有效数字末位也只需在“毫米”位。1. 实验条例与点拨 [实验目的]研究碰撞(对心正碰)中的动量守恒。[实验器材]①斜槽轨道(或J2135-1型碰撞实验器)②入射小球m1和靶球m2③天平(附砝码一套)④游标卡尺⑤毫米刻度尺⑥白纸⑦复写纸⑧圆规⑨小铅锤。点拨:选球时应保证入射球质量m1大于靶球质量m2即m1>m2,避免两球落点太近而难找落地点,避免入射球反弹的可能,通常入射球选钢球,靶球选有机玻璃球或硬胶木球。球的半径要保证r1≤r2(r1、r2为入射球、靶球半径),因两球重心等高,使碰撞前后入射钢球能恰好由螺钉支柱顶部掠过而不相碰,以免影响球的运动。[实验原理]由于入射球和靶球碰撞前后均由同一高度飞出做平抛运动,飞行时间相等,若取飞行时间为单位时间,则可用相等时间内的水平位移之比代替水平速度之比。点拨:根据平抛运动性质,入射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靶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取为单位时间,水平速度用水平位移数值表示成立,如图2-59所示;v1用表示;v′1用表示,v′2用表示,其中O为入射球抛射点在水平纸面上的投影,(由槽口吊铅锤线确定)O′为靶球抛射点在水平纸面上的投影,显然有明确上述表示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步骤](1)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末端点的切线水平。(2)让入射球落地后在地板上合适的位置铺上半开白纸并在相应的位置铺上复写纸。(3)用小铅锤把斜槽末端即入射球的重心投影到白纸上O点。(4)不放靶球时,让入射小球10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滚下落在复写纸上,用圆规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P点。(5)把入射球放在槽口末端露出半径,调节支球螺柱,使靶球与入射球重心等高且接触好,让入射球在同一高度滚下与靶球碰10次,用圆规找出入射球和碰小球的平均位置M、N。(6)用游标卡尺测出入射球和靶球的半径r1和r2,在ON上取即为靶球抛点投影,用刻度尺测出的长度,记录入表内。(7)改变入射球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点拨:重做实验时,斜槽、地板上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入射球的高度要适宜,过高会使水平速度偏大,致使落地点超越原地白纸;过低会使碰撞前后速度偏小,使落地点彼此靠近分不清,测量两球的水平位移分度不大,实验表明,通常取入射球碰前落地水平位移厘米所对应的下落高度为宜。[实验记录]实验次 入 射 球 靶 球 r1(米) m1(千克) r2(米) m2(千克) V 1 2 3 点拨(1):表格中每一次实验数据均指两球碰撞10次所取的平均值,不要误解为只碰一次。点拨(2):实验中发现碰撞后系统(m1m2)水平方向的总动量小于碰撞前系统水平方向的总动量,误差来源于:①靶球被碰时难免受到支球螺柱的摩擦力,支球柱质量虽小,碰时得到一些动量。②难做到准确的正碰,难得到准确的平抛。③O、O′、P、M、N各点定位不准确。④测量和作图有偏差。⑤仪器和重复实验操作不一定一致(如入射球每次不是从同一高度下落、斜槽或白纸位置发生变动)实验中易混的是:入射球的平抛坐标原点“O”与上一个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坐标原点O,确定方法混淆。易错的是: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值是哪一段对应的水平位移数值表示分辩不清。易忘的是:①碰撞成功的条件m1>m2;r1≤r2;②落地点要取多次的平均位置。③为加深理解本实验碰撞前后物理过程,我们以入射球出槽口瞬时开始计时,即t=0时刻,两球的碰撞作用时间为Δt,(为看清过程,姑且不忽略)设水平方向位移、速度、动量分别为sx,vx,px;竖直方向的位移、速度、动量分别为sy,vy,py,以这些物理量为纵轴,以时间轴为横轴,作出对应的图象,图2-60所示为水平分量,图2-61为竖直分量。(图中 为抛点到落点时间。) [实验结论]从实验表格中的数据计算表明,在误差范围内入射球(m1)和靶球(m2)碰撞前后水平方向的总动量守恒,即 3.实验变通变通(1):变器材、变方法,如图2-62(甲)所示,两个竖直静悬的摆长均为l的硬质球紧靠,拉起大球m1,让其摆动来撞击小球m2,其简要方法是: ①事先用天平测出m1、m2和摆长l。②测出拉起大球m1释放时的摆角a。③测出碰撞后大球m1和小球m2摆线的张角γ和β。则碰前水平总动量P1=m1v1。 碰后水平总动量为P1ˊ=P2ˊ=m1v1ˊ+m2v2ˊ,其中 如果符合m1u1=m1v1ˊ+m2v2ˊ即可验证动量守恒。此实验中如果m1=m2,验证更简单,设在碰撞中能量损失忽略不计,则碰前m1摆线拉开张角为a,碰后m2摆线的张角也为a,而m1却静止不动即可验证。如图2-62(乙)静悬摆长相同,球质量相等的几个摆,当拉起最左边的一个球多高,被撞击后最右边的一个球也上升多高,当拉起最左边紧靠的两球多高,被撞击后最右边的紧靠两球也上升多高。为了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对图2-62(甲)还可以作如下观察。①令m1=m2,将两球相碰的表面上各粘上一小块等质量的橡皮泥,分别将两球向两侧拉开相同角度a(即相同高度)释放,可看到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速度变为零,这证明碰撞前两球的动量矢量和为零,碰撞后仍为零,(注意碰撞前时刻指各自速度最大时刻)其数学表达式是:m1√(2gl(1-cosa))-m2•√(2gl(1-cosa))=0②令m1=m2,将两球向两侧拉到相同的角度a处释放,可看到碰撞后都返回升到相同的高度,这里动量守恒表达式为:(向右为正),此时球上无橡皮泥,碰撞无能量损失。m1√(2gl(1-cosa))-m2√(2gl(1-cosa))=-m1√(2gl(1-cosa))+m2√(2gl(1-cosa))③令m1=m2,两球相对的表面上各粘上一小块橡皮泥,分别向两侧拉到不同的角度处,(如a1>a2)释放,可以看到m1和m2碰撞后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摆开角度β,表明系统的动量矢量和向右,表达式可写成:m1√(2gl(1-cosa1))-m2√(2gl(1-cosa2))=(m1+m2)√(2gl(1-cosβ))④令m1>m2,两球相对表面各粘上一小块橡皮泥,分别向两侧拉到相同的角度a处释放,可看到和上述相同现象,虽然这次是由于m1>m2,造成的,但同样也是由于系统的动量守恒,碰撞后的总动量仍是向右的,其数字表达式是:(m1-m2)√(2gl(1-cosa))=(m1+m2)√(2gl(1-cosβ))变通(2):用天平、气垫导轨(带光电计时器和两个滑块)验证动量守恒,本实验可用自动照相机代替计时器(选闪光频率为10赫兹),步骤方法如下:①用天平称出两滑块的质量,mA=千克,mB=千克,放在水平的气垫导轨上,如图2-63(甲)(导轨上标尺的最小分度为1厘米)②碰撞前后连续三次闪光拍照得图2-63(甲)(乙)(丙) ③根据图示数据验证动量守恒。从(甲)到(乙)图历时秒:碰撞前总动量为PA,因PB=0。PA=mAvA=(7-1)X10-2/•m/s=6X10-2kg•m/s从(乙)图到(丙)图历时秒,而从(乙)图看出滑块A与滑块B靠近作用需所以A与B碰后回到7厘米位置,历时。 ∴碰撞后总动量为PA′+PB′=[()+]kg•m/s=6X10-2kg•m/s。不难看出碰撞前后AB系统动量守恒。变通(3):用打点计时器、天平(附砝码盒)、平板、粘有小块橡皮泥的小车两个,验证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①用天平称出两个粘橡皮泥小车的质量m1=克、m2=克,安装打点计时器、平衡摩擦力。(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所说的方法用斜面平衡小车所受阻力,实验经验表明,对于长为80厘米的斜面,使B端比A端高1 厘米即可)。②将m2放在距斜面下端约为全长1/3的地方恰好静止,如图2-64所示,m1紧靠打点计时器,使其车后拖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③用手轻推一下m1,使它从静止加速到一个不太小的速度v而作匀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m1车对应的AB(加速)和BC(匀速)两段,如图2-65,与m2碰撞后粘在一起共同以v′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获v′之前Δt时间内,m1车作减速运动,在纸带上对应CD段,m1m2共同以v′匀速运动对应纸带上DE段,根据如图2-65所示数据,可验证m1m2系统动量守恒。 碰前 碰后 证毕。4.练习1. 有四个硬质小球,质量和半径关系为m1=m2,m3=m4,m1>m3,r1=r2,r1>r3,r1>r4,要使碰撞实验顺利准确进行,应该选用[ ] A.球1为入射球,球2为靶球。B.球1为入射球,球3为靶球。C.球1为入射球,球4为靶球。D.球2为入射球,球4为靶球。 (2)在前面图2-59所示的碰撞实验中,记录了O、O′、P、N、M各点位置,已知m1、m2和两球的直径d均为2r,则下列关系式中能证明m1m2系统动量守恒的是[ ] A. B. C.D.(3)在上述实验中,设入射球与靶球作理想弹性碰撞,操作正确且m1=m2,r1=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碰后m2的水平射程等于碰前m1的水平射程,但落地点相隔两球半径之和。B.碰后m2作平抛,m1恰被支球柱顶住而未能落地。C.m1与m2碰撞前后,落地时间相等。 D.m1与m2碰撞后作自由落体运动。(4)前面图2-59所示实验中,某同学测得m1=3m2,设操作无误,则m1m2的碰撞中能量是否有损失?动量是否守恒?(5)某同学在研究对心碰撞实验中,用质量m1的小球去碰撞m2的静止小球,测得m1:m2=2:3,且测知入射速度v1=米/秒,并规定入射球m1原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记录两组碰后速度,下表你认为不可能出现的是哪一次?次 数速度值 1 2 3 4 v1′(米/秒) v2′(米/秒)

物理论文能量守恒3000字

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

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能量守恒定律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扩展资料

能量守恒定律历史影响:

(1)否定永动机

永动机的概念发端于印度,在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据记载欧洲最早、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13世纪时由法国V·亨内考提出来的。随后,研究和发明永动机的人不断涌现,尽管有不少学者研究指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达·芬奇曾经花费不少精力研究永动机,最后得到永动机不可制造的结论。同时代的J·卡丹,也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而第二类永动机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随着对永动机不可能性的认识,一些国家的专利局决定不再受理发明永动机的专利申请。

(2)温度计发明

关于热的精确理论应当从制造温度计开始。17世纪,G·伽利略等人开始制作温度计。由于采用的温标使用不方便,后人很少使用。1714年,实用温标是德国物理学家D·华伦海开始使用水银做温度计,并且不断改进,1717年确定了华氏温标。

科学家正式确定华氏温标为:以水的沸点为212度,把32度定为水的冰点。这样规定,是尽量使通常的温度避免取负值。1742年至1743,瑞典天文学家A·摄耳修斯发明了摄氏温标,以标准状态下水的结冰温度为零度,水的沸点为100度。1948年摄氏温标被国际度量衡会议定为国际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量守恒定律

1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在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文明社会数千年里程中只是缓慢地前进,到最近几个世纪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回顾300多年来从哥白尼开始,从牛顿力学到现代物理学发展,对照联合国大会关于国际物理年的决议,结论是很清楚的:物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认识了自然界,是物理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物理学发展了现代人类文明.如果我们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是物理学推动了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 1687年,牛顿奠定经典力学的基础 .1750年,蒸汽机,纺织机械发明.1804年,蒸汽火车出现在欧洲大陆.——以动力革命为推动的工业革命, 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铁路的发展形成了更大的市场.没有经典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一代一代热机的改进和发展,不能创造出汽车,火车,飞机,不能有火箭和人造卫星以实现飞离地球,奔向太空探索的梦想. 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奠定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基础:1840年,焦耳"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各种不同形式之间转化的规律.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本质上就是电力技术革命,是用大规模电气化生产替代以蒸汽机和内燃机为动力的规模工业化生产.没有电磁感应理论,就没有电力技术. 1895年,贝克内尔发现放射性,人们开始进入物质的分子,原子,原子核内部;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力学,十年后又提出"广义相对论". 1944年,原子弹试验成功;1948年,维那,香农"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出现核武器,核发电,信息科学和自动化理论和应用,人类社会进入成熟工业化. 建立在物理学重要分支电子学基础上,1946年电子管计算机ENIAC诞生,数字技术出现;1948年,Bell Lab发明了二极管;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出现;1978年,微计算机8086出现;1995年,Internet开通.———信息技术经过50年的助跑,进入高增长的辉煌时期.由信息技术带动一系列高技术兴起,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初见端倪.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划时代技术革命,构筑起了雄伟,壮丽的现代科技大厦. 物理学的贡献还不止如此,物理学一些相邻较远的科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生命是什么" 生命科学的初期,是以观测,解剖,分析为主要手段的科学,物理学为生命科学提供了越来越精细的观测手段,直到进入分子水平.开始介入到生命的本质. "人类基因组"启动,借助了大量的分析,测量,计算工具都是物理学的成果.从生命科学的产生历史,当今的现实和今后的发展,无可争议地表明,离开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手段,离开物理学家直接投入和共同努力,生命科学的发展将遭遇不可克服的困难. 现代生态学,地理学,借助于物理学对地球看到更早,更高,更远,更精细.显微镜,光学和射电望远镜这些来源于光学,电子学原理的仪器已经成为常规观测手段.这是物理学方法对现代生态学,地理学,古人类学,历史学的重要贡献.而现代3S技术(Remote Sense System,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可以从空间对地球上的环境和生态的变化进行从厘米波段电磁波到X射线,红外,多波段的定量扫描和观测,使生态学,地理学,地质学进入了自己全新的辉煌时期. 物理学对近代技术的贡献也是直接的,没有量子力学的创立,就没有固体电子理论和半导体物理学,就不能创造出晶体管,集成电路,因而就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没有激光物理,就没有激光照排为基础的现代化出版业";"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电视,广播,网络"等. 建立在基因研究基础上的生命科学,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携手共同努力的伟大创举.现代医学的诸多诊治方法,如X光,B超,CT,核磁共振r射线,激光刀等都是直接应用现代物理学的成果. 物理学不断追求的前沿问题,带动人类不断前进和走向未来.已经形成一种不断追求真理的物理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人类不断发展向上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2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窗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再如下面一个例子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 物理规律.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不少的物理知识.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界的一条铁律,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必须遵守的。具有普适性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关键词:物理 贡献 各个领域 科学意识 实验 科学思维方式 1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文明社会数千年里程中只是缓慢地前进,到最近几个世纪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回顾300多年来从哥白尼开始,从牛顿力学到现代物理学发展,对照联合国大会关于国际物理年的决议,结论是很清楚的:物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认识了自然界,是物理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物理学发展了现代人类文明.如果我们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是物理学推动了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 1687年,牛顿奠定经典力学的基础 .1750年,蒸汽机,纺织机械发明.1804年,蒸汽火车出现在欧洲大陆.——以动力革命为推动的工业革命, 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铁路的发展形成了更大的市场.没有经典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一代一代热机的改进和发展,不能创造出汽车,火车,飞机,不能有火箭和人造卫星以实现飞离地球,奔向太空探索的梦想. 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奠定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基础:1840年,焦耳"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各种不同形式之间转化的规律.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本质上就是电力技术革命,是用大规模电气化生产替代以蒸汽机和内燃机为动力的规模工业化生产.没有电磁感应理论,就没有电力技术. 1895年,贝克内尔发现放射性,人们开始进入物质的分子,原子,原子核内部;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力学,十年后又提出"广义相对论". 1944年,原子弹试验成功;1948年,维那,香农"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出现核武器,核发电,信息科学和自动化理论和应用,人类社会进入成熟工业化. 建立在物理学重要分支电子学基础上,1946年电子管计算机ENIAC诞生,数字技术出现;1948年,Bell Lab发明了二极管;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出现;1978年,微计算机8086出现;1995年,Internet开通.———信息技术经过50年的助跑,进入高增长的辉煌时期.由信息技术带动一系列高技术兴起,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初见端倪.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划时代技术革命,构筑起了雄伟,壮丽的现代科技大厦. 物理学的贡献还不止如此,物理学一些相邻较远的科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生命是什么" 生命科学的初期,是以观测,解剖,分析为主要手段的科学,物理学为生命科学提供了越来越精细的观测手段,直到进入分子水平.开始介入到生命的本质. "人类基因组"启动,借助了大量的分析,测量,计算工具都是物理学的成果.从生命科学的产生历史,当今的现实和今后的发展,无可争议地表明,离开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手段,离开物理学家直接投入和共同努力,生命科学的发展将遭遇不可克服的困难. 现代生态学,地理学,借助于物理学对地球看到更早,更高,更远,更精细.显微镜,光学和射电望远镜这些来源于光学,电子学原理的仪器已经成为常规观测手段.这是物理学方法对现代生态学,地理学,古人类学,历史学的重要贡献.而现代3S技术(Remote Sense System,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可以从空间对地球上的环境和生态的变化进行从厘米波段电磁波到X射线,红外,多波段的定量扫描和观测,使生态学,地理学,地质学进入了自己全新的辉煌时期. 物理学对近代技术的贡献也是直接的,没有量子力学的创立,就没有固体电子理论和半导体物理学,就不能创造出晶体管,集成电路,因而就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没有激光物理,就没有激光照排为基础的现代化出版业";"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电视,广播,网络"等. 建立在基因研究基础上的生命科学,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携手共同努力的伟大创举.现代医学的诸多诊治方法,如X光,B超,CT,核磁共振r射线,激光刀等都是直接应用现代物理学的成果. 物理学不断追求的前沿问题,带动人类不断前进和走向未来.已经形成一种不断追求真理的物理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人类不断发展向上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2生活中的物理: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窗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再如下面一个例子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 物理规律.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不少的物理知识.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郭奕玲 ,沈慧君,《物理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郭奕玲 等,《物理实验史话》,科学出版社

物理能量守恒论文参考文献

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

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能量守恒定律意义: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扩展资料

能量守恒定律历史影响:

(1)否定永动机

永动机的概念发端于印度,在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据记载欧洲最早、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13世纪时由法国V·亨内考提出来的。随后,研究和发明永动机的人不断涌现,尽管有不少学者研究指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达·芬奇曾经花费不少精力研究永动机,最后得到永动机不可制造的结论。同时代的J·卡丹,也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而第二类永动机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随着对永动机不可能性的认识,一些国家的专利局决定不再受理发明永动机的专利申请。

(2)温度计发明

关于热的精确理论应当从制造温度计开始。17世纪,G·伽利略等人开始制作温度计。由于采用的温标使用不方便,后人很少使用。1714年,实用温标是德国物理学家D·华伦海开始使用水银做温度计,并且不断改进,1717年确定了华氏温标。

科学家正式确定华氏温标为:以水的沸点为212度,把32度定为水的冰点。这样规定,是尽量使通常的温度避免取负值。1742年至1743,瑞典天文学家A·摄耳修斯发明了摄氏温标,以标准状态下水的结冰温度为零度,水的沸点为100度。1948年摄氏温标被国际度量衡会议定为国际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在5个国家、由各种不同职业的10余位科学家从不同侧面各自独立发现的。其中迈尔、 焦耳、亥姆霍兹是主要贡献者。迈尔是德国医生,从新陈代谢的研究中得出,1842年,迈尔发表了题为《论无机界的力》的论文,进一步表达了物理化学过程中 能量守恒的思想。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1843年,他钻研并测定了热能和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1847年,他做了迄今认为确定热功当量的 最好实验。此后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直到1878年还有测量结果的报告,精确的实验结果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提供了无可置疑的实验证据。亥姆霍兹是德国物 理学家、生理学家,于1847年出版了《论力的守恒》一书,给出了对不同形式的能的数学表示式,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从而这部著作成了能量守 恒定律论证方面影响较大的一篇历史性文献。该定律发现的过程中,除了上述3位外,还有法国卡诺、德国莫尔、法国塞甘、瑞士赫斯、德国霍耳兹曼、英国格罗夫、丹麦柯耳丁以及法国伊伦,都曾独立地发表过有关能量守恒方面的论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作出了贡献。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煤燃烧后放出热量,可以用来取 暖;可以用来生产蒸汽,推动蒸汽机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轮发电机转变为电能。电能又可以通过电动机、电灯或其它用电器转换为机械能、光能或热能等。又如太 阳能,可以通过聚热气加热水,也可以产生蒸汽用以发电;还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当然,这些转换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英文中,能量守恒被称为:Energy Conservation

问题一:学术论文如何写引言 典型的学术论文引言,从内容上看,它由五个层次组成;从逻辑上看,段落发展是由概括到具体。第一层:本领域学术研究概述,旨在告诉读者大体研究方向,论文产生的背景。第二层:较为详尽地叙述前人或他人所进行的有关研究内容――著作与文献回顾。第三层:阐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第四层:本项研究的具体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第五层:对本顶研究的评价:有何意义,将产生何种影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者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一顺序来写引言,有时候会在一层意思中插入另一层意思的内容,而后又回到中断的地方继续。作者也可能将第二层――著作与文献回顾与引言的其他内容分开,独立作为一个部分,在较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中尤其如此。第五层则常常省去。引言部分的论文写作背景是为了使读者了解作者所进行的研究在同一领域的研究中处于什么校园,和一般性研究的关系,也就是说把该项具体的研究置于一定的背景之下。形象地说,“背景”首先在读者眼前展现出“宇宙”的一角,然后从中分享出一个星系,最后,将读者的视线定位在某一星。这一过程是:1,从总体上概括性地将本研究与一定的学科和领域联系起来(你的宇宙)。2,选择该领域里的某一方面,其中包括你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你的星系)。3,表述你的研究问题(你的星球)。第二层:有关研究著作与文献回顾在勾画出研究背景之后,作者接着要对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和理论进行回顾。这是引言的第二层内容。作者在此将引用有关专家、权威、同行及其他研究者的论述和研究结果,使读者从理论上了解本项研究的来龙去脉。引用信息的编排形式通常有三种:1)按照内容上的远近编排;2)按照文献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3)按照研究方法编排。第一种形式是根据与本研究的关系由远到近引用,第二种形式是依照文献发表的先后引用。如果引用所占的篇幅较大、内容较多,就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分类,将各位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组合在一起,引言第三层是指缺口――在此之前的同类研究沿未涉及但却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从引用文献中可以观察到在此之前研究不足、未引起其他研究者注意的重要方面。2,其他研究者虽已进行过研究但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与其他研究者持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3,虽有人提出过却无人研究过的问题,因而也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指出了缺口,也就是将话题转身你所要进行的研究,使读者在心理上对下面的内容有了准备。恰当地运用信号词是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阅读下面的段落,看作者是如何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的。第四层:研究目的作者在说明了进一步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目的,这是引言部分的第四层。第五层:研究价值在第五层,作者对本研究的价值作出评价,指出它对本领域的研究将产生何种影响,对其他研究者有何意义,并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在其他领域和更广阔的范围内该研究的积极贡献。与以上内容不同的是:并非每一篇论文都有这种评价。价值评价分两种,一是研究成果的应用将产生的效益,二是该研究在理论上的发展和建树。 问题二:第一次写学术论文无从下手怎么办 很多人会遇见您这样的问题,下面这些学术论文初稿写作技巧可能会帮助您: 1. 准备好所有资料。保证你已经将写作所需要的资料准备齐全,比如数据、文献、图表和图片等。 2. 选择期刊。决定你计划投稿的期刊,并按期刊的要求写作。写作要求可以参考所选择期刊近期的出版物。 3. 开始写作。写作初稿时,只须写下来,只要保证抓住了文章的要点和主题,语句不全或是语法错误无关紧要。在你思想活跃时写作,而不要选择在疲劳时。试着找一个你能专心思考和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4. 快速的写作。初写时,不要担心语句,拼写或者标点,有想法就写下来,保持这样的节奏。疑点放在最后。试着快速和顺畅地写作。用缩写词并为不能马上想起的句子留下空白。 5. 用自己的声音写作。表达你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清晰地写作,这样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思想。 6. 不要修改。不要想着初稿就能搞定一切,不要修改你写的内容,否则你会走弯路和浪费时间,如果你想边修改边写作,那你一个也做不好。 7. 不断构思你的提纲。用标题来说明你想说明的内容。如果离题,停下来从下一个主题写起。 8. 分段写作。不要试着一次完成写作,而要把每一部分写成小的评论。看你的资料,想清楚特定章节的目标和你想要完成和表达的东西。 9. 将初稿放在一边。将初稿置于脑后,这是为了让你保持清醒,一个人很难去校正和修改自己的作品,一天或者更多的停顿可以帮助你更正自己。 10. 修改。不断地修改文章直到你认为已经无法提高。不要以本文作者而是以公正和苛刻的批评者的立场去审视你的文章。每一个句子是否通顺?长句子是否能够说明主题?长句子是否表意清楚,或者可以将它们分成短句?这都是需要自我检查的问题。 11. 清楚和精练。以简洁为标准来修改句子和段落。最大程度地保证可读性,大多数的句子最好在15-20个单词之间。对于科学论文来说,每段150个单词是最合适的。避免无用的句子。 12. 一致性。通常一篇文章有超过一名的作者来合写,然而写作风格需要保持一致。第一作者必须通读全文并在投稿前完成必要的修改。 如果想学习更多的话,也可以加公 众号:lunwen64 希望能帮到您 问题三:怎么写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论文写作,难度还是有的,因为它附有学术价值,所以在论文的结构方面,还有学术参考方面,都有注重,看看下面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求采纳! 以下内容由top期刊论文网topqikan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 二、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 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反映科学事实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论文格式:原著、快报、简报、摘要。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审核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 模型上,观察 … 指标, 以探讨 … (目的) 2. M & M ⑴ 材料的写法和意义,伦理. ⑵ 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 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 ⑶ 统计学处理 3. Results ⑴指标归类描述,忌流水帐。不分析不解释,但要体现思路 ⑵ 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 ⑶ 避免统计错误:对照,均衡,随即,重复。计量-计数、绝对值-相对值、专一指标―综合指标的转换。盲判与非盲判。技术资料直接概率法与卡方检验;多组资料 与两组资料;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配对资料与独立样本资料;非正态分布资料;例数不当;平行管,混合样本;突出差异(绝对值, Δ值,变化%; 联合×、÷比值,分亚组等)有效位数的保留。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 4.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开问题的提出;有关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不要离题太远) ⑵ 本实验结果分析:各指标的意义(与文献值比较),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⑶ 进一步对结果机理分析:结合文献 ⑷ 本工作的意义、结语或小结,进一步提出的新问题 其它注意点: ① 引证讨论文献知识太多(不同于学位论文),掩盖了本工作的贡献 ② 分析不合逻辑,结论不当 ③ 讨......>> 问题四:怎么写好文科类学术论文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 问题五:学术论文的引言怎么写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 问题六:学术论文读后感怎么写 在我的印象中,写论文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对这项费时费力费劲的文字工作都比较反感,因为爬格子毕竟是一件苦差,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友,怎能不苦?很多人都害怕写文章,尤其是专业论文。 因为写论文需要花大量的前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很多可能还是无用功,包括走访座谈和阅读大量文献,不然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的空灵,除此之外,选题和构思亦是一大难题,因为选题就是要选出问题,找准了问题就等于论文成功的一半,而构思则是选题的拓展,构思将选题最初的意蕴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剩下的便是码子了。 很多人认为写文章难并非是构思难,而是码那么多字很困难,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以为写文章最痛苦的当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这是论文的素材,另一个便是选题和构思。 收集资料是个体力活,消化资料提炼问题则是个纯粹的脑力活,需要反复的构思。 只要有了选题个构思,将调研所获取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填充以汉字,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的确,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劲的事情,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收集素材、消化资料,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选题并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一书或许能为我们写作论文尤其是专业法律论文提供一些启示。 该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群针对写论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包括法律专业论文的特点与分类介绍,法律专业论文当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格式的规范等写论文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分析。 写论文到底有无专门的路径或方法,或许阅读完该书,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其最多是一门写论文的入门教材,对法律专业论文进行了概述式的介绍,及框架的搭建和格式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与提示,但却并未教读者写论文的速成之道,即写论文的捷径和快速方法等。 因此,通读完该书,可能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写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做论文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格式规范等问题,或许能有所裨益,但却找寻不到论文的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 的确,写论文确实是没有捷径和窍门的,主要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不可能希冀于阅读一门论文写作书就迅速掌握写作方法并产出优质论文。 这或许亦是该书的名字为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而非法律论文速成之道的缘故,没有一个人能夸这海口,企图让读者阅读自己的一本论文写作书便摆脱写论文的痛苦,化腐朽为神奇,让论文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收获不是很大,也很困惑,法律论文该如何写作还真是个大难题。 根据笔者个人的论文写作经历与体验,论文写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大量积累,包括阅读大量的文献和经常性练笔。因为论文写作是一个文献输出的过程,不阅读大量文献,不进行文献输入,是不可能有文献输出的。这也恰好符合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而经常性练笔则助于提炼文字的纯度,没有人天生就是字字珠玑,炉火纯青,相信大多数学人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练习,论文才能像一串串美妙的珍珠,让读者一气读完,发浑然天成之感。 笔者的论述好像是在否定该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然。 上面的论述只是澄清论文无速成之道的朴素原理,该书的价值肯定是有,读者通过阅读起码知道论文写作必须先构思和搭框架,这样才能下笔不跑题而且文字方能如行云流水般远行。就像盖房子需要设计图纸和框架搭建,剩下的才是砌墙和圆顶。 论文亦是同理,写论文必须注意格式规范,包括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等,在此书中都有所介绍和分析,认真细读该书还是能有所收获的,至于最后收获的是什么,那要看读者的读书动机和文字功底,因为读书动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读书的目的并努力找寻自己兴趣点,予......>> 问题七:如何写论文 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要点,关系到论文的篇幅、深度和广度,关系到毕业论文能否体现四年专业知识学习的成果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使水平很好地表现出来。好的毕业论文,必须是由好的选题开始。 撰写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进行研究写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这样一条线表述出来:阅读文献――分析文献――选择论点、论据――形成写作提纲――进一步阅读分析文献――写出初稿――再研究(修改)――定稿。 毕业论文的规范 这是对毕业论文进行“装饰”。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力放在“写”出来上,而对于行文的严谨、格式是否规范等可能考虑不周到。因此,定稿一方面要进行证据的审核,另一方面要进行文字的润光,文章结构的逻辑排版,还要注意文章的格式规范,写好才按学校的要求,用A4纸打印出一式三份,最好有手写的一份作为原稿因为写字也是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的能力和水平的一方面的反映。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文章的“钥匙”,写好摘要能提升毕业论文的水平。所以,写好文章,还必须要写好摘要。最后是尽量完整的表述摘要内容的英文摘要和尽可能准确、恰当的英文关键词,这也是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 问题八:如何成为学术论文写作高手 一、学术论文的概述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4、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二、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 1、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哲学。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⑴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⑵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②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2、研究。 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这里指的研究,是指选题确定之后集中攻关的研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①搜集资料。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昼搜集齐......>> 问题九:如何写学术论文的rebuttal 针对每一个问题列出详细清单。首先楼主需要驳斥或解释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是审稿人的意见比较负面,而且要有理有据,针对审稿人提出的一些合理的问题你可以适当修改原文,有的放矢,编辑觉得楼主的文章有可取之处,逐一击破,这种情况下需要写rebuttal letter,但要做具体说明 (非原创――――――来自‘曼联dds’) 另外可以参考,这里说的很具体

质子守恒毕业论文格式

E=mc^2,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由爱因斯坦根据其本人的相对论推导而出。

质能方程推导如下:

首先要认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

1、任一光源所发之球状光在一切惯性参照系中的速度都各向同性总为c;

2、所有惯性参考系内的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

如果你的行走速度是v,你在一辆以速度u行驶的公车上,那么你当你与车同向走时,你对地的速度为u+v,反向时为u-v,你在车上过了1分钟,别人在地上也过了1分钟——这就是我们脑袋里的常识。

也是物理学中著名的伽利略变换,整个经典力学的支柱。该理论认为空间是独立的,与在其中运动的各种物体无关,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的,线性的,在任何观察者来看都是相同的。

而以上这个变换恰恰与狭义相对论的假设相矛盾。事实上,在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前,人们就观察到许多与常识不符的现象。

物理学家洛伦兹为了修正将要倾倒的经典物理学大厦,提出了洛伦兹变换,但他并不能解释这种现象为何发生,只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事实写出的经验公式——洛伦兹变换——而它却可以通过相对论的纯理论推导出来。

然后根据这个公式又可以推导出质速关系,也就是时间会随速度增加而变慢,质量变大,长度减小。一个物体的实际质量与其运动状态的关系可表示为:(M为实际质量,m为静止时质量)。

当外力作用在静止质量为m₀的自由质点上时,质点每经历位移ds,其动能的增量是dEk=F·ds,如果外力与位移同方向,则上式成为 dEk=Fds,设外力作用于质点的时间为dt,则质点在外力冲量Fdt作用下,其动量增量是dp=Fdt,考虑到v=ds/dt。

有上两式相除,即得质点的速度表达式为v=dEk/dp,亦即 dEk=vd(mv)=(V²)dm+mvdv,把爱因斯坦的质量随物体速度改变的公式平方,得(m²)(c²-v²)=m₀²*c²,对它微分求出:mvdv=(c²-v²)dm,代入上式得dEk=c²*dm。

上式说明,当质点的速度v增大时,其质量m和动能Ek都在增加,质量的增量dm和动能的增量dEk之间始终保持dEk=c²*dm所示的量值上的正比关系。当v=0时,质量m=m₀,动能Ek=0,据此,将上式积分,即得 ∫Ek₀dEk=∫m₀m c²*dm(从m₀积到m)Ek=mc²-m₀c²

上式是相对论中的动能表达式。爱因斯坦在这里引入了经典力学中从未有过的独特见解,他把m₀c²叫做物体的静止能量,把mc²叫做运动时的能量,我们分别用E₀和E表示:E=mc² , E₀=m₀c²

E=mc^2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影响:

这个等式源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于物体惯性和它自身能量关系的研究。研究的著名结论就是物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它自身能量的量度。为了便于理解此关系的重要性,可以比较一下电磁力和引力。

电磁学理论认为,能量包含于与力相关而与电荷无关的场(电场和磁场)中。在万有引力理论中,能量包含于物质本身。因此物质质量能够使时空扭曲,但其它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却不能,这并不是偶然的。

这个方程对于原子弹的发展是关键性的。通过测量不同原子核的质量和那个数量的独立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的差,可以得到原子核所包含的结合能的估计值。

这不仅显示可能通过轻核的核聚变和重核的核裂变释放这个结合能,也可用于估算会释放的结合能的量。注意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还在那里,它们也代表了一个能量值。

一个著名的花絮是爱因斯坦最初将方程写为  (用了一个“L",而不是“E"来表示能量,而E在其它地方也用来表示能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实际的静质量到能量的转换不大可能是百分之百有效的。一个理论上完美的转化是物质和反物质的湮灭;对于多数情况,有很多带静质量的副产品而不是能量,因而只有少量的静质量真正被转换。

在该方程中,质量就是能量,但是为了简明起见,转换这个词常常被用于代替质能等价关系,实际上通常所指的一般是静质量和能量的转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mc^2

百度百科-质能方程

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公式.

醋酸和醋酸钠的质子守恒的区别在于:醋酸能产生质子。而醋酸钠中醋酸根只能消耗质子。例如:醋酸的质子守恒:电离:CH3COOH﹤=﹥CH3COO^-+H^+ H2O﹤=﹥H^++OH^-原始物料:CH3COOH、H2O质子守恒:c(H^+)=c(OH^-)+c(CH3COO^-)即:c(OH^-)=c(H^+)-c(CH3COO^-)(1)醋酸钠的质子守恒:电离: H2O﹤=﹥H^++OH^-水解:CH3COO^-+H2O﹤=﹥CH3COOH+OH^-原始物料:CH3COO^-、H2O质子守恒:c(OH^-)=c(H^+)+c(CH3COOH)(2)这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表达式可把(1)、(2)相加得:2c(OH^-)=2c(H^+)+c(CH3COOH)-c(CH3COO^-)还需要你掌握的就是:酸式盐和正盐的质子守恒的区别在于:酸式根既能消耗质子,又能产生质子。而正盐的酸根只能消耗质子。例如NaHCO3的质子守恒:电离:HCO3^-﹤=﹥H^++CO3^2- H2O﹤=﹥H^++OH^-水解:HCO3^-+H2O﹤=﹥H2CO3+OH^-原始物种:HCO3-,H2O 消耗质子产物H2CO3,产生质子产物CO32-,OH- 质子守恒:c(H^+)=c(CO3^2-)+c(OH^-)-c(H2CO3)即:c(OH^-)=c(H^+)+c(H2CO3)-c(CO3^2-)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直接用酸碱质子理论求质子平衡关系比较简单,但要细心;如果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则比较麻烦,但比较保险 。在NaHCO3 溶液中 存在下列等式 电荷守恒:c(H^+)+c(Na^+)=c(HCO3^-)+2c(CO3^2-)+c(OH^-) 物料守恒:c(Na^+)=c(HCO3^-)+c(CO3^2-)+c(H2CO3) 两式相减得质子守恒 c(H^+)=c(OH^-)-c(H2CO3)+c(CO3^2-)。即:c(OH^-)=c(H^+)+c(H2CO3)-c(CO3^2-)。

除了量子理论以外,1905年刚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爱因斯坦发表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引发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文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对光学现象的影响,这是当时经典物理学面对的另一个难题。 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以光速C传播的电磁波的存在。到十九世纪末,实验完全证实了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是什么?它的传播速度C是对谁而言的呢?当时流行的看法是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一种特殊物质叫做“以太”,电磁波是以太振动的传播。但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如果认为地球是在一个静止的以太中运动,那么根据速度叠加原理,在地球上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光的速度必定不一样,但是实验否定了这个结论。如果认为以太被地球带着走,又明显与天文学上的一些观测结果不符。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非常精确的测量,仍没有发现地球有相对于以太的任何运动。对此,洛仑兹(H.A.Lorentz)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一切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都要沿运动方向收缩。由此他证明了,即使地球相对以太有运动,迈克尔逊也不可能发现它。爱因斯坦从完全不同的思路研究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只要摒弃牛顿所确立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根本不需要什么以太。 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作为讨论运动物体光学现象的基础。第一个叫做相对性原理。它是说:如果坐标系K'相对于坐标系K作匀速运动而没有转动,则相对于这两个坐标系所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不可能区分哪个是坐标系K,哪个是坐标系K′。第二个原理叫光速不变原理,它是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恒定的,它不依赖于发光物体的运动速度。 从表面上看,光速不变似乎与相对性原理冲突。因为按照经典力学速度的合成法则,对于K′和K这两个做相对匀速运动的坐标系,光速应该不一样。爱因斯坦认为,要承认这两个原理没有抵触,就必须重新分析时间与空间的物理概念。 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合成法则实际依赖于如下两个假设:1.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与测量时间所用的钟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2.两点的空间距离与测量距离所用的尺的运动状态无关。 爱因斯坦发现,如果承认光速不变原理与相对性原理是相容的,那么这两条假设都必须摒弃。这时,对一个钟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另一个钟不一定是同时的,同时性有了相对性。在两个有相对运动的坐标系中,测量两个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得到的数值不再相等。距离也有了相对性。 如果设K坐标系中一个事件可以用三个空间坐标x、y、z和一个时间坐标t来确定,而K′坐标系中同一个事件由x′、y′、z′和t′来确定,则爱因斯坦发现,x′、y′、z′和t′可以通过一组方程由x、y、z和t求出来。两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光速c是方程的唯一参数。这个方程最早是由洛仑兹得到的,所以称为洛仑兹变换。 利用洛仑兹变换很容易证明,钟会因为运动而变慢,尺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短,速度的相加满足一个新的法则。相对性原理也被表达为一个明确的数学条件,即在洛仑兹变换下,带撇的空时变量x'、y'、z'、t'将代替空时变量x、y、z、t,而任何自然定律的表达式仍取与原来完全相同的形式。人们称之为普遍的自然定律对于洛仑兹变换是协变的。这一点在我们探索普遍的自然定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绝对的。它一直充当着不同于三个空间坐标的独立角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了。认为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各个事件组成的,每个事件由四个数来描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时空坐标t和x、y、z,它们构成一个四维的连续空间,通常称为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在相对论中,用四维方式来考察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很自然的。狭义相对论导致的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在爱因斯坦以前,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质量和能量是截然不同的,它们是分别守恒的量。爱因斯坦发现,在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密不可分,两个守恒定律结合为一个定律。他给出了一个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其中c为光速。于是质量可以看作是它的能量的量度。计算表明,微小的质量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这个奇妙的公式为人类获取巨大的能量,制造原子弹和氢弹以及利用原子能发电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爱因斯坦引入的这些全新的概念,大部分物理学家,其中包括相对论变换关系的奠基人洛仑兹,都觉得难以接受。旧的思想方法的障碍,使这一新的物理理论直到一代人之后才为广大物理学家所熟悉,就连瑞典皇家科学院,1922年把诺贝尔奖金授予爱因斯坦时,也只是说“由于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更由于他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对于相对论只字未提。 爱因斯坦于1915年进一步建立起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性原理还仅限于两个相对做匀速运动的坐标系,而在广义相对论性原理中匀速运动这个限制被取消了。他引入了一个等效原理,认为我们不可能区分引力效应和非匀速运动,即非匀速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他进而分析了光线在靠近一个行星附近穿过时会受到引力而弯折的现象,认为引力的概念本身完全不必要。可以认为行星的质量使它附近的空间变成弯曲,光线走的是最短程线。基于这些讨论,爱因斯坦导出了一组方程,它们可以确定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弯曲空间几何。利用这个方程,爱因斯坦计算了水星近日点的位移量,与实验观测值完全一致,解决了一个长期解释不了的困难问题,这使爱因斯坦激动不已。他在写给埃伦菲斯特的信中这样写道:“……方程给出了近日点的正确数值,你可以想象我有多高兴!有好几天,我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1915年11月25日,爱因斯坦把题为“万有引力方程”的论文提交给了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完整地论述了广义相对论。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解释了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移动之谜,而且还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偏折角度相当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延误了对这个数值的测定。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大战后的第一次观测机会。英国人爱丁顿奔赴非洲西海岸的普林西比岛,进行了这一观测。11月6日,汤姆逊在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席会议上郑重宣布:得到证实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所预言的结果。他称赞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泰晤士报以“科学上的革命”为题对这一重大新闻做了报道。消息传遍全世界,爱因斯坦成了举世瞩目的名人。广义相对论也被提高到神话般受人敬仰的宝座。 从那时以来,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太阳系内部引力场非常弱,引力效应本身就非常小,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与牛顿引力理论的偏离很小,观测非常困难。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射电天文学的进展,观测的距离远远突破了太阳系,观测的精度随之大大提高。特别是1974年9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泰勒和他的学生赫尔斯,用305米口径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发现了脉冲双星,它是一个中子星和它的伴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行,周期只有天,它的表面的引力比太阳表面强十万倍,是地球上甚至太阳系内不可能获得的检验引力理论的实验室。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观测,他们得到了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符合得非常好的结果。由于这一重大贡献,泰勒和赫尔斯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