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与诗意是什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诗意是什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

在情感立场上,有歌颂的,也有批判的。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也有直抒胸臆的。在形式上,以《诗经》为代表的风雅颂和楚辞为滥觞,而汉代乐府又有所发展。诗意的主要载体,是为唐代达到巅峰的近体诗和古体诗,以及在宋代最流行的词,元代的曲。

理解诗意的小妙招:

理解诗意一首诗,最重要的是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明自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就能深刻地理解诗意。

比如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知道了辞官多年的杜甫,已经穷困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更无能力维修自己的茅屋,再去读诗,就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

诗意地生活?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意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天空中的一颗星,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小时候,一直羡慕别人的生活为何总是过得那么惬意,懒懒的阳光洒下,压一口凉茶,透彻心扉……

成长的点点滴滴汇成星空中一颗独特的星,它不需要追逐别人的轨迹,其实,如诗般的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创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下的豆早已成熟,一位老者并不急于收成,眼下的美景怎能放过,一壶美酒,诗兴大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我们的五柳先生早已与这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合而为一,远远离了世俗尘嚣,他的诗意生活从恬静的田园开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似乎是诗人亘古不变的“情节”,遥想曹操“横槊赋诗”不是也在“酾酒临江”的基础上吗?这位“奸雄”的人生目标早已确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此雄心壮志,早已分不清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他的诗意生活从青青子衿开始。

不是只有诗人才有诗意的生活,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他犹如一轮喷着烈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猛烈地燃烧,染红了当时青年人冰冷的心,于是猛士学会了“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的诗意生活从针砭时弊,呐喊救国开始。

属于别人的人生,它们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看见了,属于它们的星闪烁着的光芒是那么耀眼,然而在如今,“地球村”中,我们不可能“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统一,蒸蒸日上,也不需要那么一个人统一天下;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的精神世界日益多彩,教育一代又一代人走向思想的正轨,无谓彷徨与呐喊……

不需要模仿别人的诗意生活,我们朝气勃发,双臂强劲有力,接下来的华丽篇章将由我们来书写。早晨,当第一缕阳光将我们唤醒,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林荫路上,可以看见我们矫健的身影;打开书本,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风儿拂过脸庞,知了为我们加油;欣赏音乐,陶冶情操;品读名著,感受古人的气节;追逐太阳,仿佛看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们认真的活着,看着那颗星的光芒越来越大,照亮黑夜,如诗般的人生,你我同样拥有!

请老师按高考评价,给出分数,谢谢!

诗意地生活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布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布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暖和,关怀让他的生活布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布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聪明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考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聪明,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美丽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与夜雨诗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夜 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蛩:蟋蟀。 [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首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它们是在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 《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其后两句,隔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 本诗对仗工整,用物对比;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不成眠。

夜雨诗意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壁》,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直,套一套,很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中国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富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她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夜雨是行旅的大敌.倒不是因为夜间行路艰难,也不是因为没有带着雨鞋和伞.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我不知道法显、玄奘、郑和、鉴真、徐霞客他们在一次次夜雨中心境如何,依我看,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如我无用之辈,常常会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乡村旅店里,把地图拿出来细细查看.目光在已经走过的千里之间来回,痴想着其间在夜幕雨帐笼罩下的无数江河和高山.这样的夜晚,我常常失眠.为了把这种没出息的惰怠心绪驱赶,我总会在夜雨中邀几个不相识的旅人长时间闲谈.但是,真正让心绪复归的,完全不是这种谈话,而是第二天晴朗的早晨.雨后的清晨,铺天盖地奔泻着一种兴奋剂,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忘却,留下一点影子,阴阴凉凉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怅.在人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寻探.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媳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不知道传记学家有没有查过,一个个雨夜,扭转了多少杰出人物的生命旅程.人生许多关节点的出现常常由于偶然.种种选择发端于一颗柔弱的心,这颗心不能不受到突发性情景的执意安排.一场雨,既然可以使一位军事家转胜为败,那么,它也能使一个非军事的人生计划改弦易辙.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因此,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如果人生和历史都是拔离了琐碎事物的构建,那么它们也就不属于现实世界.于是人们每时每刻遇到的一切,都可能包孕着恢宏的蕴涵.诗人的眼光,正在于把两者钩连.夜雨中,人生和历史都在蹒跚.渐渐,我对夜雨的诗意,有了一点新的思考.记得几年前我在庐山上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一座座坍弛在屋基,从屋基的用料看,绝不是山民的居舍,而应该是精雅别墅的所在.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他们终于没有住久,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焉与伦比的充沛.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我以前对夜雨的感悟与他领受的大为逆反.狼狈的苦旅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国外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替我驾车的女士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人类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一时还很难从这些事端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为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规整无比的园林一般.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前不久听到有人对那些以黄土文化为背景的艺术作品提出批评,认为它们写得过土过野.这些批评家不愿意看到人类行旅上的永久性泥泞,只希望获得一点儿成果性的安慰.无论在生命意识还是在审美意识上,他们都是弱者,狄德罗所说的诗意他们无法理解.夜 雨 诗 意 读后感言作者:佚名夜里无事,随手翻看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这个题目就是窃取了余先生的,因为窗外,恰恰正飘起了秋夜绵绵的细雨.也许是喜爱雨声的朦胧吧,一直对夜雨有种深深的感情,因为是夜间的雨,无须去看雨帘如幕,也不必去望雨丝如麻,只是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就可以了.坐在窗前,听秋天的雨滴滴答答、漫漫散散地敲打在将落未落的梧桐叶上,或是渺渺无声、温温柔柔的洒落在半开半放的秋菊花间,都是一种非常曼妙的享受.从很多年以前,就一直喜爱在秋夜里降下的雨,特别是在灯火阑珊的时候,听着雨声就象一首温柔的奏鸣曲伴人悠悠入眠.那时,我还在念着高中,因为才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入一个陌生的学校,心里总有很多的失落和惆怅,常常在晚间熄灯以后,自己会陷进一种莫名的失望中,于是,那秋夜里绵绵的细雨便成了我最好的知己,它悠长、细致、绵绵、无言,却默默地伴着我,渐渐地汇集成屋檐边一条条水帘,滴滴答答地敲打在空旷的夜阶.每当听到这显得静谧的雨滴声,我就自然地安宁了下来,默默听着,最后,安然入睡.当时,我在日记本上不止一次地倾诉了对夜雨的热爱和眷恋,我写:“下雨的夜晚最温柔”.夜雨里街道空阔,家的温暖就是那一盏盏街边窗里透出的灯,即使是在外的旅人,也不会再匆匆赶路;夜雨里树木清幽,蕴含生机的就是那一枝枝在雨中仍伸展自如的枝条,即使是风雨再急,也能独成天地.夜雨里恋人更亲密,夜雨里亲人更团结,夜雨里朋友更珍惜,即使是很暴躁的人,也会在夜雨中安静下来---因为这温和的夜雨,已浇灭了心头的烦怒.于是,便觉得这夜间的雨更显出一种诗意的美来了,在凄清而寥落的秋夜,绵绵的雨更用它独特的方式来展露出一种意境,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也许就是在这种意境中写下的吧,雨滴声声,归期渺渺,那是一份何等苍凉的情景,而诗人的心中又是一种多么豪放的情怀.到了共剪西窗红烛的时候,再谈论当时的凄夜冷雨,在极凄苦的时候,我还能感受到他放飞的希望,这应该就是夜雨赋予诗人的诗意了.杜甫也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春夜喜雨》,其实,春雨和秋雨,应都是上天予人间的点点甘露,只是,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分别出现了而已,心态是自己的,而喜怒哀乐,其实也是人自己的选择呵.听着檐下滴答的雨声,我觉得思绪安宁而悠远,窗外远处的车灯一晃而过,映射出密密的雨丝在夜空里浓浓地织着,无声无息、毫不张扬,却渗透了天地,而我,在这诗意的夜雨中,渐渐明白了恬淡的意境,无论风雨之后是阴是晴,把握的应该是现在吧,于是,眯上眼睛,默默感受这诗意的夜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与诗意的栖居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诗意地生活?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意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天空中的一颗星,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小时候,一直羡慕别人的生活为何总是过得那么惬意,懒懒的阳光洒下,压一口凉茶,透彻心扉……

成长的点点滴滴汇成星空中一颗独特的星,它不需要追逐别人的轨迹,其实,如诗般的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创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下的豆早已成熟,一位老者并不急于收成,眼下的美景怎能放过,一壶美酒,诗兴大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我们的五柳先生早已与这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合而为一,远远离了世俗尘嚣,他的诗意生活从恬静的田园开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似乎是诗人亘古不变的“情节”,遥想曹操“横槊赋诗”不是也在“酾酒临江”的基础上吗?这位“奸雄”的人生目标早已确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此雄心壮志,早已分不清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他的诗意生活从青青子衿开始。

不是只有诗人才有诗意的生活,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他犹如一轮喷着烈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猛烈地燃烧,染红了当时青年人冰冷的心,于是猛士学会了“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的诗意生活从针砭时弊,呐喊救国开始。

属于别人的人生,它们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看见了,属于它们的星闪烁着的光芒是那么耀眼,然而在如今,“地球村”中,我们不可能“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统一,蒸蒸日上,也不需要那么一个人统一天下;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的精神世界日益多彩,教育一代又一代人走向思想的正轨,无谓彷徨与呐喊……

不需要模仿别人的诗意生活,我们朝气勃发,双臂强劲有力,接下来的华丽篇章将由我们来书写。早晨,当第一缕阳光将我们唤醒,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林荫路上,可以看见我们矫健的身影;打开书本,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风儿拂过脸庞,知了为我们加油;欣赏音乐,陶冶情操;品读名著,感受古人的气节;追逐太阳,仿佛看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们认真的活着,看着那颗星的光芒越来越大,照亮黑夜,如诗般的人生,你我同样拥有!

请老师按高考评价,给出分数,谢谢!

诗意地生活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布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布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暖和,关怀让他的生活布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布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聪明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考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聪明,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美丽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A paper due soon on Walden? The Walden Express may be just your ticket."

刘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一、湖湘水文化概述

《管子·度地》:“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水文化与城市交通关系很大,人类文明起源于水,人与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人顺应了水势,获得生命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的便利、安全,水通灵了人性,承载了人的思想、艺术和精神,构造成水文化的基石。

潇湘是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我们将隶属于长江水系的湖南洞庭湖以及湘、资、澧、沅四大水系所孕育出来的文化称潇湘文化,亦即湖湘文化。潇湘文化是自春秋时期长江中游最早发展的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杜甫《去蜀》诗云:“五载客蜀鄙,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宋朝诗人陆游用“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诗句来称赞潇湘地区人杰地灵、如诗如画的美景。

潇湘水文化主要集中城市为岳阳、武昌、长沙、永州、常德等地。所谓水文化,即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历史的长河中,潇湘文化结合当地不同的经济人文、风俗民情形成不同类型的水文化。潇湘地区是一片文化艺术的热土,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有古代战国时期汨罗河投江殉国的士大夫屈原,更有当代挥斥方遒的建国领袖毛泽东;有“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江畔岳麓山下千古文化流传的岳麓书院,更有让范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

二、湖湘水文化之景观篇

(一)潇湘八景

潇湘八景之说,起于唐宋之际。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谓“八景”,即“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分布于湘江流域的中、下段。“江天暮雪”是描述长沙市橘子洲冬天的景致。

在历代文学家、书画家的艺术浸染中,在漫漫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潇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概念。古今中外,无数的潇湘画卷均可谓“画中有诗”,而浩繁的潇湘诗作也同样“诗中有画”。先人的诗句触发了后人的丹青灵感,古人的画作熏陶着今人的诗情文心。对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来说,“潇湘八景”已成为他们表达心境的手段和寄寓情感的依托。而诗画合一、物我交融的“潇湘八景”也不再是具体的八道风景,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符号,一个能够唤起人们无尽审美感动的触媒,一个可以引发人们无数玄思妙想的契机。

八种景致就如同岁月冲刷之下淘沥出来的八粒金砂,凝聚着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与灵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东京大学教授芳贺彻将中国古人对八景的选定过程称为“风景的洗练”过程,指出“‘潇湘八景’作为画题具有诗的观念性和包容性,因此能够跨越时代和文化的变动而生存下来”。

如今有些部门为了发展旅游业,将八景指定为回雁峰、清凉寺、昭山等景点,以吸引人们“到此一游”。这无疑违背了古人的初衷,也助长了经济对艺术的冲击。实际上,正因为“潇湘八景”的八个命题本身缺少确指性和限定性,才为艺术家的自由想象准备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他们的多种诠释提供了充足的余地。

(二)“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洞庭湖地区吸纳沅、湘、资、澧四水及其他中小河流共九条于其上,自古以来即为肥沃的低洼之地。宋朝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引《山海经》言:“洞庭,沅澧之交,潇湘之渊,是为九江之门。”《战国策》云:“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也。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读史方舆纪要》说其“横亘七八百里”,程恩泽《国策地名考》(引《巴陵旧志》)说其“横亘七百余里”,诸说皆志其大。时至今日,仍承“八百里洞庭”之说。

洞庭湖吞吐壮盛之貌与横无津涯之势,亦波撼着历代文章题咏。该地区远古湖湘先民拥有卓绝智慧并创造了灿烂的水文化。对于喜借外物以抒己意的庄子,这片地区简直就是启发其哲学智慧的源头:“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洞庭湖地区许许多多的山川、地名和草木鸟兽等物产,成为人们体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自然载体。湖湘先民的文明智慧甚至启动了国内南北文化交流扩散。而洞庭湖畔,最为著名的便是岳阳楼了。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除了范公登岳阳楼游览洞庭湖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怀外,唐朝的孟浩然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将洞庭湖波澜壮阔描绘得淋漓尽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感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不禁“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刘长卿亦是愁,“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岳阳楼》);李白则“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从而“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展露诗人自己豪爽快意之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三、湖湘水文化之人文篇

(一)毛泽东——橘子洲头咏叹调

生在芙蓉国湘江流域的毛泽东,他的童年到青年时代是喝湘江水度过的,绿水青山培养了他的艺术天性、悟性和灵性,春看细雨,夏品涛洪,秋展满江,冬赏冰雪。水,成了毛泽东作品中十分重要的意象。毛泽东诗词中描述的水很广泛,从江河海水写到雾雪冰凌。咏江有“万里长江横渡”、“漫江碧透”、“龟蛇锁大江”;咏河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咏海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白浪滔天”、“颠连直接东溟”;咏湖有“洞庭波涌连天雪”;咏雨有“红雨随心翻作浪”;咏雪有“万里霜天红烂漫”;咏雪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咏冰有“千里冰封”、“已是悬崖百丈冰”,等等。他是当之无愧的写水的杰出人物、咏水诗词的巨匠。

位于湘江长沙段江心的橘子洲,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型自然内河沙洲,宛如彩带,风貌独特。此地四季风光各异,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芳草萋萋;夏日,浓荫蔽日,杨柳依依,河风习习;秋至,清香一片,红橘满枝,层林尽染;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别有韵致。1925年的寒秋时节,毛泽东从广东回到湖南,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橘子洲更是声名大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曾经给我们这一代人以极大的人格感召。他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毛泽东不但爱国爱家乡爱人民,同时他的宏大气魄以及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1961年他曾经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并感叹这种境界为妙哉,妙哉!体现了他对潇湘大地的垂爱。他在《七律·答友人》的诗中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斑竹意指湘妃湘夫人,在毛泽东的笔下,湘江水、洞庭波,令人如此倾醉,不由在橘子洲头咏叹自己的旷世情怀。

(二)沈从文——沅水江畔的流水叮咚

在湖南的现代作家中,特别擅长于书写江水美景的最杰出的代表便是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是从湘西大山里走出的作家,离开家乡多年最令他想念的是山中那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和像河水一样明净清纯轻灵活泼的山中女孩翠翠和那些同样心地善良淳朴如山中溪水的山中百姓。

湘西拥有那样美丽的风光:清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

沈从文善于写“水”,善于表现“水”,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水”在其作品中都随处可见,他笔下的水是有灵性的,“水”作为其文学作品的精神文化原型,渗透着作者孤独情结的生命体验,并从中可探寻潇湘文化在湘西这片土地上对沈从文影响的传承性,有着超现实的价值意义和审美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湘西水域独到的“水文化”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多的文人骚客有这样的理想情怀,心胸气概,自然之水一旦被文人笔墨渲染,其就有了审美的意味、有了思想与灵魂,自然之水便成为了审美之水、文化之水。

四、结语

水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湖湘文化的核心要素。湖湘地区作为水乡泽国、鱼米之乡,河湖密布,水域发达,千百年来人们与水建立起了不同寻常的关系,人文地理也因水发源,社会经济因水而兴。湖湘水文化作为我国区域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湖湘的水文化就是潇湘人民长期与水共生共荣中的一部历史画卷,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治水精神的体现,也是潇湘作为文化之邦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吴玉英.“诗意栖居”的美学之思(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4]严遵撰;王德有译.老子指归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常璩.华阳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李宗新.水文化文稿:对中华水文化的求索.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7]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8]靳怀春.中华文化与水(上,下).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9]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徐成志.锦绣河山尽风流:中华山水文化解读.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11]任仲伦.中国山水审美文化:游山玩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12]李文初,蒋述卓,刘绍瑾,等.中国山水文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3]陈明松.中华风景名胜集称文化与荷花文化景名初探.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4]郑连第.人水和谐:构建生态之美.中国建设报,2005(6)

与周曦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影视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一:

[1] 李和庆,薄振杰.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2]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3] 陈莹. 英汉节奏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4] 余萍. 论创造性叛逆视野下的《唐诗三百首》英译[D]. 安徽大学 2011

[5] 尤杰. 论网络盗版对电影产业收入流的影响[J]. 当代电影. 2010(12)

[6] 肖维青. 学术性·职业性·趣味性--“影视翻译”课程教学探索[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

[7] 龙千红. 《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兼谈中国影片的对外译介[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8] 孙致礼. 翻译与叛逆[J]. 中国翻译. 2001(04)

[9] 胡心红. 从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0]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11] 杨莎莎. 亚瑟·韦利对《西游记》的创造性叛逆式翻译[D].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12] 张锦兰. 接受美学与复译[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3] 麻争旗. 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J]. 现代传播. 2003(01)

[14] 钱梦妮. 美剧字幕组的生存悖论[J]. 新闻世界. 2011(01)

[15] 吴晓芳. 字幕组:美剧“汉化”的背后[J]. 世界知识. 2011(01)

[16] 麻争旗. 影视对白中“节奏单位”的翻译探究[J]. 中国翻译. 2011(06)

[17] 王平. “隐秘的流行”路在何方?--“字幕组”翻译面面观[J]. 电影评介. 2009(17)

[18] 刘洪涛,刘倩. 论林译小说《迦茵小传》中的创造性叛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9] 张春柏. 影视翻译初探[J]. 中国翻译. 1998(02)

[20] 麻争旗. 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7(05)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二:

[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 高丽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吴十梅. “张掖大景区建设项目”翻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5]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6] 赵春梅. 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 中国翻译. 2002(04)

[7] 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 2001(04)

[8] 李琼. 《协商民主在中国》英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樊小花.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许可证申请指导文件”的翻译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冉彤. 二人互动模式下提示和重铸与二语发展[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赵爱仙. 翻译美学视阈下陌生化在《围城》英译本中的再现与流失[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2] 李文婧. 基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4] 陈燕. 互文视角下的诗歌翻译比较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5] 刘霖. 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明喻成语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6] 赵静. 关联顺应模式下商标名称英译的文化缺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7] 陆祖娟. 语用翻译视角下《围城》中人物对话的汉英翻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8]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0]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21] 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2)

[22] 王静. 英语学习者词缀习得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影视论文参考文献三:

[1] 张鑫.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D]. 内蒙古大学 2010

[2] 熊婷.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3] 陈燕. 字幕翻译的技巧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4] 周昕.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D]. 苏州大学 2010

[5] 唐立娟.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生阅读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 郭乔. 关联理论指导下美剧字幕翻译的明示处理[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7] 李芸泽. 南京沃蓝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洽谈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马玉珍. 认知语境视角下字幕翻译的“高效与经济”原则[D]. 中南大学 2009

[9] 苏春梅. 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姜泽宪. 英语教师信念与职业认同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郭星余. 字幕翻译的改写[D]. 中南大学 2007

[12] 马子景. 第三届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节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3] 吴庆芳.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4] Salvatore, and Humor: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The Translator . 2002

[15] 杨帆. 加拿大资助中国乡村女大学生基金会项目的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6] 王红霞. 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影视剧字幕翻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17] Bassnett-McGurie, Studies.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80

[18] 李艳玲. 基于Wiki的协作式写作教学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9] 高东森. 基于FIAS的新手-专家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20] 程思. 影视字幕翻译策略探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1] 费卫芝.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翻译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与锦绣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唐嫣 饰 李未央/心儿

罗晋 饰 拓跋浚

吴建豪 饰 拓跋余

毛晓彤 饰 李常茹

李心艾 饰 李长乐

梁振伦 饰 李敏德

陈钰琪 饰 拓跋迪

谭凯 饰 河西王

刘雪华 饰 王太后

白凡 饰 李萧然

田丽 饰 叱云柔

刘锡明 饰 拓跋焘

彭豆豆 饰 李常喜

李依晓 饰 李未央(真)

金瀚 饰 叱云南

戴春荣 饰 刘氏

王妍之 饰 君桃

穆乐恩 饰 白芷

张天阳 饰 拓跋翰

许榕真 饰 太子妃

南伏龙 饰 李敏峰

芮伟航 饰 承德

吴弘 饰 承安

刘洁 饰 七姨娘

胡彩虹 饰 温氏

王婉娟 饰 周雪梅

周毅 饰 春茗

田一希 饰 紫烟

唐嫣 饰 李未央/心儿罗晋 饰 拓跋浚吴建豪 饰 拓跋余毛晓彤 饰 李常茹李心艾 饰 李长乐梁振伦 饰 李敏德陈钰琪 饰 拓跋迪谭凯 饰 河西王 刘雪华 饰 王太后白凡 饰 李萧然田丽 饰 叱云柔刘锡明 饰 拓跋焘彭豆豆 饰 李常喜李依晓 饰 李未央(真)金瀚 饰 叱云南戴春荣 饰 刘氏王妍之 饰 君桃穆乐恩 饰 白芷张天阳 饰 拓跋翰许榕真 饰 太子妃南伏龙 饰 李敏峰芮伟航 饰 承德吴弘 饰 承安 刘洁 饰 七姨娘胡彩虹 饰 温氏王婉娟 饰 周雪梅周毅 饰 春茗 田一希 饰 紫烟。

一,未央,汉语词汇。

意思是未尽,未已,没有完结。锦绣未央的意思是美丽的景色、美好的事物无穷无尽。

二,来源: 1,“未央”出自《诗.小雅.庭燎》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庭燎》是一首男女夜会诗,“夜如何其?夜未央。

(天色如何?夜还未尽)”然后君子(宣王)就来了,男女相会。 另一种说法是《庭燎》是个勤政诗,君子(宣王)以夜未央之时问夜早晚,夜未尽就来继续勤政,所以赞其勤于政事。

2,“未央”截取于“长乐未央”。汉代有两座宫殿分别名为“长乐宫”、“未央宫”。

“长乐未央”意为永远快乐,没有穷尽。 扩展资料 “央”是中央的意思,但没有“尽”的含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其道德经中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哲学上万事万物都有从低潮到高潮,再从最高潮逐渐低潮的规律,古人曰之为物极必反,物极必反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比如王朝兴衰,比如昼夜交替等等,物极必反有好处必然也有坏处。

古人一直想追求一种盛而不衰的方法,但方法没有找到却造了一个描述它的名称叫未央,未央,有还没有到中央的意思,没有到最高点,也就不必担心下降了。“未央”的意思正好就是“未发展到最高点”。

因此西汉王朝的创始人将自己的统治中心以“未央”命名,其用意是和秦嬴政将自己称“始皇”,是希望自己的统治一直延续,没有终结。

留别妻 诗人:苏武 朝代: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出处: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著《文选》,其卷二十九收录有《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及《苏子卿诗》四首,作者分别署名为汉代的李陵与苏武。《初学记》《艺文类聚》等书亦散见有许多署名李陵与苏武的诗作,然而其记载散乱,常作品同而作者署名不同。

本组诗共四首,此为其二。题为《苏子卿诗》,“骨肉缘枝叶”“黄鹄一远别”两篇载于《艺文类聚》,署名与《文选》同。

光禄池台开锦绣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 唐·李璟客从西北来,遗我锦绣段。《题周山甫锦绣段》 宋·文天祥洲上百花如锦绣。水满池塘,更作溅溅溜。《蝶恋花·推上百花如锦绣》 宋·向子諲锦绣心胸冰雪面 《蝶恋花·莫向城头听漏点》宋 辛弃疾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渔家傲·荷叶荷花相间斗》宋 晏殊酬春风。笙歌园里,锦绣丛中。《忆秦娥·玉花骢》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年代: 唐 作者: 李白知君箧椟富有余,莫惜锦绣偿菅蘧。《再和》年代: 宋 作者: 苏轼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赠内》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千村万落花相照,尽日经行锦绣中。《行迈杂篇六首》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春晴怀故园海棠》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1. 关于锦绣河山的诗句(关于祖国锦绣山河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锦绣河山的诗句(关于祖国锦绣山河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祖国锦绣山河的诗句有哪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释义:浩瀚的沙漠中一缕浓烟扶摇直上,长长的黄河穿越沙漠,一轮圆圆的落日徐徐而下,轮廓鲜明 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释义: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出自: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释义: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色。 出自李白《望庐山瀑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释义: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释义: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出自:李白《望天门山》 2.描写祖国锦绣河山的诗句 1、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7a64365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2、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3、登泰山 元代: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译文: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4、浪淘沙·其七 唐代: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5、满江红·中秋夜潮 宋代:史达祖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译文: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 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 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3.关于祖国锦绣山河的诗句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1.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黄河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 4.杭州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 如“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 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 烟水 弥弥。回首处,只君知。 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 瘦吟、窗底忆君时。 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写白堤的江南忆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西湖十咏】(探春 苏堤春晓)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 缭绕。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 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惟有踏青 心,纵早起、不嫌寒峭。 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帆带夕阳投越浦, 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4.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的句子 当年莫惜山林事,翡翠生春绿色薇,执子之手君亦老,黯解销魂风霜度,此去烟没沧桑后,半阴山月半春风,风愁花落净无名,几番争渡夕阳红,莫笑姿然岁月辉,光阴点翠胜明媚,微光流转浮华事,半真半假半浮生,身不由己半世人,随波逐浪几度秋,淡然从之不枉然!星光烂漫无边际,满团锦绣泛华光,十里神州今望野,道似清明展浮光!谁觉天地清一脉,浮光掠影水东流,阳起东方晚皎月,河山万古解风愁,江河万变掩流水,尘沙风波万里灰,不谈古今轻岁月,不尽风流挽仙湖!人生风雨无情日,山水明睐皓苍穹,古今中外多少事,光阴冥冥越途枫,西山秋落霞光展,层染绿林新锦绣,十方光华尽神洲,万物霜天竟自由。 5.形容锦绣江山的优美句子 形容锦绣江山的优美句子 1. 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2. 泰山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泰山,被誉为中国的“国山”。 3. 长江最为奇秀壮观,最为摄人心魂的风景,当属渝鄂交界处的三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天地造化,成就了这独步天下的自然山水画廊。 4. 山。好似让众人拥戴的伟人,仁厚是他的本色,静立,献出了唐古拉山的皑皑白雪,献出了黄山的温泉、云海、迎客松;山,相信沉默是金,他无语、无怨、无悔、无去、无从。然而冥冥之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最美的风景。 5. 极目远眺:近处,座座险峰,山势起伏雄伟,好像四蹄腾空的骏马。嫩绿、鹅黄、青黛的秀色,错综变幻,交织一片,酷似一幅不嵌边框的石涛山水画。山腰,一面鲜艳的团旗徐徐飘行,颇有“万绿深处一点红”的情趣。山头,烟气缭绕,似群龙吞云吐雾,阳光掠过,群峰展颜,蔚为壮观。 6. 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 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