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中药杂志现任主编

发布时间:

中国中药杂志现任主编

他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或主要参与编写专著21部(卷)。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部、院级成果奖7项。培养博士及硕士生52名。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现任该学部常务委员。1996年6月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及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他正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促进中药走向国际。肖教授一直从事中药、药用植物及传统药物的研究,是国内《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是国际著名杂志《 Phytomedicine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的编委。先后主编了《新编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新华本草纲要》等著作 20 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500 余篇,曾获国家成果奖一项,部级成果奖八项,先后培养博士生 40 名,硕士生 25 名。由于肖教授在中药研究方面的贡献, 1998 年曾获得第三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获奖人; 2001 年获求实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2 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李晓天,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1993年~1996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200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研究生, 2006年5月~2006年11月作为外聘专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药理毒理的研究。参与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863”、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盐酸关附甲素I类创新药物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关附壬素、关附胺醇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Caco-2细胞模型对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研究(国家863项目);肾小管膜转运蛋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I类抗癌新药OGP4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包括复方二甲双胍片、奥美拉唑胶囊、氧化苦参碱缓释胶囊等数十个新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工作。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1部,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药理学》1部,参编《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1部。近几年来先后在《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黄璐琦同志,男,汉族。1968年生于江西。199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药)合作中心主任,国务院中医学、中药学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杂志》副主编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2015年)。

中国中药杂志主编

搞学术我觉得还是李发美NO1。毕校长学术也非常好,只是身兼数职,学生太多,只怕分身无术!

李晓天,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1993年~1996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200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研究生, 2006年5月~2006年11月作为外聘专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药理毒理的研究。参与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863”、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盐酸关附甲素I类创新药物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关附壬素、关附胺醇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Caco-2细胞模型对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研究(国家863项目);肾小管膜转运蛋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I类抗癌新药OGP4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包括复方二甲双胍片、奥美拉唑胶囊、氧化苦参碱缓释胶囊等数十个新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工作。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1部,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药理学》1部,参编《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1部。近几年来先后在《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近年来,吴嘉瑞副教授在《中国中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和《中国药物警戒》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书籍近20部,包括主编《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经验实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安全应用》、《学中医系列丛书——中药学》,副主编国家重点图书《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正华》和北京市精品教材《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等。

中国药学杂志主编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26年5月12日 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1949年6月 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1949年-1950年 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1950年-1952年5月 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1952年 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1953年-1968年 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1968年-1972年 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1972年-1978年 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8年-1998年 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1989年 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1994年 退休。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原名《临床药学》,创刊于1992年。10年来坚持以促 进临床药学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为办刊宗旨。1996年起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由中国药学会主办、复旦大学药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承办。主编为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永铭教授。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

邮件退稿。中国中药杂志一般通过邮件退稿。

投稿后—稿件编辑前退稿,需向编辑部书面说明情况,并附文章所有作者的亲笔签名,提交所有署名作者身份证复印件,由此带来的一切损失由作者自行承担。

你好,《中国中药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核心半月刊,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14版北核,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A、JST数据库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四大数据库同时收录但是,《中国中药杂志》临床医学专集并没有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便民查询核实到,并不是正规的学术期刊,非正规期刊不可能是核心期刊的,也就不存在在数据库中查到收录情况了九品贾编辑为你解答,有帮助的话麻烦采纳,O(∩_∩)O谢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主编

李晓天,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1993年~1996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200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研究生, 2006年5月~2006年11月作为外聘专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药理毒理的研究。参与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863”、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盐酸关附甲素I类创新药物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关附壬素、关附胺醇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Caco-2细胞模型对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研究(国家863项目);肾小管膜转运蛋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I类抗癌新药OGP4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包括复方二甲双胍片、奥美拉唑胶囊、氧化苦参碱缓释胶囊等数十个新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工作。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1部,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药理学》1部,参编《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1部。近几年来先后在《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性 别: 男出生日期: 1964.11.4工作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通讯地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邮政编码: 210009技术职称: 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药物传递理论和实践学习简历: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现北京大学药学院)学生,药学专业,1986年获学士学位。: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研究生,专业药剂学,导师:刘国杰教授、朱家壁教授,1992年获博士学位。:美国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博士后,专业为药剂学。: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UCSF),参加From idea to IPO and further学习。工作简历: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教师、副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学审评人员、组长。:美国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药学院Faculty member,专业为药剂学。至今: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教授,博导: 美国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药学院Faculty member,专业为药剂学。授课情况药剂学:对象为本科生;工业药剂学:对象为本科生;现代药剂学选论:对象为研究生;科学实验设计:对象为研究生; (近十年):百信注射液的研究,已经上市(河南援生制药有限公司);: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软胶囊,已经上市(青岛宜利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万联药业有限公司);:尼索地平软胶囊、缓释片,已经上市(浙江万联药业有限公司);:克拉霉素胶囊剂、颗粒剂,已经上市(青岛宜利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嘉德药业有限公司);: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已经上市(北京嘉德药业有限公司);: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葡立胶囊),已经上市(山西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阿昔洛韦缓释胶囊,已经上市(德国Grunnenthal);: 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 已经上市(浙江昂利康药业有限公司);:阿司匹林缓释胶囊(24小时), 已经上市(贵州信邦制药有限公司);:Poly (Amino Acid) as an Integrin Targeted Drug Carrier for Anticancer Agents,美国国家卫生研究基金NIH (1 R15 CA100182-01A2),已经结题;: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研究,已经上市(河南援生制药有限公司);:注射用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2005年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已经结题。:吗替麦考酚酯原料、片剂、软胶囊研究,已经上市(华源制药)和已经申报临床研究;:注射用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产业化,深圳天翼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申报临床研究。:阿奇霉素滴眼液的研究,无锡康福特公司,已经申报临床研究。至今:药用新辅料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及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安全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至今: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2009ZX093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至今:Polymeric micelles for oral delivery systems,Roche公司委托研究。 2000年11月:《药剂学》题库建设(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0年11月:《药剂学》教学新体系及新体系的实践(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年12月:《药剂学》教学新体系及新体系的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12月:生物降解型尼索地平微球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中国药学会 高级会员美国药学会(AAPS) 会员药品审评中心 专家中国药典会 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常务委员江苏省药师协会 指导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编委<药物生物技术> 编委 1.硫普罗宁软胶囊;2. 一种眼用嵌段聚合物;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玻璃酸钠眼用传输系统;4.霉酚酸或其类似物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5.具速释部分的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及其制备工艺;6.一种稳定的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 *英文题目论文略)2. 颜贞,涂家生*,环孢素眼用制剂的研究现状,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013. 胡金山,涂家生*,中草药在促进西药吸收和提高血药浓度方面的作用,药学进展,2008/054. 朱晨晨,涂家生*,RP-HPLC法测定精蛋白胰岛素注射液中硫酸鱼精蛋白的含量,药物生物技术,2008/035. 苗先锋,涂家生*,嵌段聚合物胶束的胶束化机理与物理稳定性研究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036. 蔡楠,涂家生*,非明胶软胶囊研究进展,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039. 张永,涂家生*,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4):. 沈雁,涂家生*,HPLC法测定更昔洛韦在家兔房水内的浓度及其市售滴眼液的药动学研究,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2):100-10411. 杨小燕,刘健,涂家生*,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3):187-19012. 涂家生*,王平,局部用制剂的命名及其等效性评价,中国药品标准,2007;4:14-1613. 郑宇,涂家生*,庞卉,银春,. 药用粉末可压性研究概况[J]. 药学进展,2006(3): . 涂家生*, 科学实验设计课程建设刍议, 药学教育, 2006; .22(4):20-2317. 李朋梅,涂家生*,张明,庞卉,杨晓燕. 盐酸哌仑西平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动力学[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 虞阳,涂家生*,张明,李朋梅. PLA-PEG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J]. 药学进展,2005,(6):. 庞卉,涂家生*. 药物转运蛋白功能及应用[J]. 药物生物技术,2005,(1):.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尼索地平微球体外释药的研究[J]. 武警医学,2004,(6):.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尼索地平微球在家兔体内释药的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11):. 涂家生*,Sam Bolla,John Barr,Jelmer Miedema,Bhaskara Jiasti. 海藻酸微球及骨架片中苯基偶氮苯的释放特性(英文)[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6):. 王峰,涂家生*,张钧寿,卢晶. PLGA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及其控制[J]. 药学进展,2003,(3):.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索地平缓释微球的载药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3):.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尼索地平微球的制备[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10):. 张明,涂家生*. 脉冲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J]. 药学进展,2002,(6): . Jiasheng Tu*, et al, Formul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Acyclovir Controlled-Release Capsules,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 2001; 27(7): 687 - 69230. 李学明,涂家生*,何飞. 生物降解型尼索地平微球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5):. 何飞,涂家生*,殷琳琳,胡瑜兰,张钧寿.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家犬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2):. 李学明,涂家生*. 溶剂挥发法制备水溶性药物的聚羟基酸微球[J]. 武警医学,2000,(5):. 涂家生*,王平. 克拉霉素微球的制备及其评价[J]. 中国药师,1999,(1):. 胡一桥,涂家生*,平其能,张钧寿,康立峰. 药剂学试题库的设计与应用[J]. 药学教育,1998,(4):. 盛海林,涂家生*,袁丽.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骨架型缓释片处方设计[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8): . 彭建和,涂家生*,盛龙生. LC/MS分析克拉霉素降解产物[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5):. 涂家生*,王平. 硝苯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12):. 盛海林,涂家生. 球面对称设计在药剂学上的应用[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4):. 涂家生*,彭建和,邢久东,刘国杰. 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血浆中硝苯地平的浓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5):. 彭建和,涂家生*,邢久东.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替洛尔含量[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6):. 涂家生*,许宏琪,盛龙生,朱家璧,安登魁,刘国杰. 五仁液有效成分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1992,(9):65-72. 1、现代药剂学,主编:平其能,1998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药剂学,主编:屠锡德,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3、OralControlledReleaseFormulationDesignandDrugDelivery:TheorytoPractice,.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