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如果是网页的话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网站类参考如下:
1、【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2、【21】中科院报告:我国现代物流2007年将保持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2月24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3、【22】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国仓储与物流网,2007年4月29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一、引用文献不宜过于陈旧。文后参考文献的标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学术造诣的程度及对同类文献的检索水平、利用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颖,能反映同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水平。
二、引用文献类型应呈一定比例。根据相关规定,文后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连续出版物(期刊)、论文集析出文献、报纸、标准、专利及电子文献等。
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尽在参考文献栏目!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崔介何.物流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
[2] 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9-56.
[3] 许建平.对培育广州物流市场的再思考[EB/OL].
[4] 深圳新闻网.“入仓即予退税”新政策助推物流发展[EB/OL].
[5] 吴德群.“入仓退税”适应国际采购商全球配送[N].深圳特区报,2006-01-23.
[6] 徐晓阳,饶欠林. 深圳盐田港出口监管仓的现状与发[DB/OL].,20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DB/OL].
[8] 公共商务信息导报,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DB/OL]. 2005-12-06.
[9] Wei Liu,Wenshun Li,Wendy of the dynamic relation betw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GDP growth in China[DB/OL].
[10] Deng Mingran,Wang Hua. A government guarantee system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DB/OL].,2006.
[11] Goh,M,Ling,C.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DB/OL]. ,2003.
[12] Chen Siyun,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countermeasures of Yantian port logistics[DB/OL].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何明珂. 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 市场与电脑, 1999,(11)
[2] WTO后的中国物流业[J]. 软件世界, 2002,(03)
[3] 唐友三. 2003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回顾[J]. 电子商务世界, 2004,(Z1)
[5] 余平. 共同的使命[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06)
[6] 余平. 继往开来[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01) [7] 中国物流航母织就信息大网[J]. 互联网周刊, 2002,(35)
[8] 传统物流面临5大挑战——联邦快递谈中国物流[J]. 信息系统工程, 2004,(08)
[9] 会展信息[J]. 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 2006,(02)
[10] 中国首届物流与采购行业新闻大赛在京揭晓 本刊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新闻宣传贡献奖[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01)
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越来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它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枢纽作用。交通运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交通运输的运营,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措施,并积极地展望了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措施;强化;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著枢纽的作用,我国的土地开发规模已经越来越壮大,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地的开发,我国对土地进行了巨集观上的调控。这样的巨集观调控使得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主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太可行,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加强能够带来交通运输的更好运营和发展,从而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不断前进。
1.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运输压力大服务水平低
我国的运输工具的运输量是较大的,这一点无论是对货物的运输还是在载人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一些大型的客车和货车运输每天的运输车次并不少,但是因为所要运输的货物比较多。所以纵使出车的次数不少,依旧无法满足运输的需求,因而总是出现超载或者超重的现象,超员现象在节假日里尤其严重。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对车队的管理不够严格,运输司机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守,就算制定过了制度,违反了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所以在这种松散的管理环境下,总是会有运输司机半路捡客或者中途放客,服务水平明显大打折扣。
发展不协调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地域的不协调发展上,以客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去一些发达城市或者是旅游城市的客车总是能够满员,而且有些时候甚至是供不应求,但是去另外一些城市的旅客却是屈指可数。除了去往不同城市的客运运输的发展不协调外,在货运方面也有所体现,有时去远途的货运价格比去近距离的还要低。这种运输现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交通运输的整体规划并不协调,在运输管理上还有欠缺,这样不仅仅会降低运输效率,而且还会增加运输的成本,是极为不利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的。
运输客货站的服务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客货运输起步较晚,建设得也比较缓慢,很多城乡的客货运输站的建设步伐非常慢,而且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众所周知,客运站的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连最为基本的都没有,又何谈长远的发展,所以客运站的缓慢的建设步伐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降低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2.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
交通运输工作要不断迎合市场经济的步伐,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在朝着现代化服务方向转变,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所需要进行的转变。明确交通运输管理所具备的服务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做好交通运输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包括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无论是哪一方,要想取得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都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做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提高交通运输质量。
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在交通行业上不断探索和创新,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上的时代,因为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普及,使得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行业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高科技,在当今资讯化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建立一个全新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运输市场服务体系,才能够拓展发展策略。在制定策略的基础上,做出详细的实施措施,发挥市场作为调节功能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管理体制,建立客货运发展的长久管理机制。结合运用现代化资讯科技,建立资讯系统、提供联网资讯等,做出具有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实施,加强运输力结构型调整,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率。
加快客货运站的建设和体制完善
客货运站是交通物流的枢纽,合理的客货运站布局,加快客货运站建设,并对客货运站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一种方法。加大对客货运站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争取在近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村镇都有客货运站的网路覆盖,为发展运输、繁荣经济,打下好良好的基础。建设客货运站的同时要对客货运站的设施和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并对客货运的经营者和驾驶员进行组织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严格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做好人员和车辆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对客货运的安全管理机构要配备安检专职人员,对运营企业也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是对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下级系统功能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引起的变化,能够发挥系统整体的优势。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关系效应的形成。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时,就会产生协同的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功能。
加强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网路
建立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管理队伍,完善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和执法水平工作能力,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贯彻工作精神,提高执行能力。为了确保运输行业的安全,需要对机动车驾驶人员、车辆和客运站加强管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去实施和执行。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的资讯化建设,并建立高效、快捷的智慧化资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智慧运输系统以及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智慧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慧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资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 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路的通行能力。
4.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做好其管理工作,要合理的释出运输市场的供求状况的资讯,正确引导投资。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遏制市场不正当的竞争,为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制和有序的市场经济提供健康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从而更快更好更安全的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杨咏中,牛惠民.国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迪[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资讯,200901.
[2]盛世唐龙.车辆和运输管理三 怎样做好车辆成本费用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1.
[3]盛世唐龙.车辆和运输管理五 怎样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3.
>>>下页带来更多的
交通运输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部门,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运输专业 毕业 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如何强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输经济管理管理,不少专家已从国家立法、税费改革、管理体制理顺等宏观方面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对指导全国加强运输市场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合一些地区管理现状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 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一)是 教育 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 措施
(一)强化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 方法 ,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二)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 经验 ,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管理 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第二,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五)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实行合同运输能增强运输业户的责任心,保证货主单位物资及时安全运输,有利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是深受车主、货主及管理部门欢迎的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 J].铁道财会, 200(6): 56-57.
[2] 陈志华.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若干思考[J].交通与运输, 2005(6): 39.
[3] 寇学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 J].汽车运输研究, 199(1): 55-57.
《浅谈优化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摘 要]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建设成为铁路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在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相继改革,而铁路交通运输的改革则是市场经济全面开启的标志。因此铁路交通运输业必须以经济管理着手,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铁路交通运输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铁路交通运输的要求不断提升。现如铁路交通运输管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运输业扶持力度的增强,我国 其它 形式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发展。今要将加快铁路交通运输的体制作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快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并不断开发其扩展行业,完善服务机制,以适应人民群众及世界发展的需求,使铁路交通运输更加完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 优化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必要性
从现存的铁路管理体制来看,尽管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现有的18个铁路局(公司)间仍然存在70多个局间分界日,各个铁路局为完成各自的运输生产经营任务以及优先满足所属省市的运输需求,同时由于统一执行铁道部所下达的年、月、日计划,在动力、运力、能力的运用安排方面,还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相互制约,并且内耗还是相当严重的。以沈哈两铁路局为例,作为两个以煤炭、粮食等资源运输为主的铁路局,由于铁路铁道部对两个局的入关方向交车、运用车占用实施总量控制,同时沈阳局服务的辽吉两省、哈尔滨服务的黑龙江省对能源等物资运输也有保证的要求,势必优先考虑本局利益和满足所在省份需求,对有限的铁路运输资源会一定程度上展开争夺,从动力、交车数量上进行自我控制和相互控制。另外,随着铁路大规模建设,成立了大批的铁路合资公司,也与当前国有的铁路局(公司)的管理体制很难相互融合,多种企业管理模式并存,对于铁路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来说形成相对较大的制约。
铁路交通运输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铁路交通运输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存在着计划经济的色彩,比如铁路运输是为了满足各省市的运输需求,而不是根据市场的现实需要,造成铁路运输资源的浪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铁路交通运输必须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
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尤其是“政企分开”,实现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运作,铁路管理的企业化要求,铁路企业必须要是实现经济效益为重点,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就是围绕市场经济为中心。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铁路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帮助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
2 加强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铁路体制的改革必须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基础上,再结合其自身的技术特点,改革现有的行政性垄断机制,探索并建立一个高要求、严标准的的铁路交通运输体制及运行环境。
使铁路交通运输的技术得到长足的进步,在原有基础上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其不仅为国民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更为其他行业的不断进步创造基础,提高我国在世界上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综合以往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吉他行业改革的宝贵经验,逐步消除垄断,提升市场竞争机制是现如今铁路交通运输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最为有利的措施。综上所述,铁路独立市场经营主体的建立是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强化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铁路交通运输要从管理模式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铁路交通管理模式。①铁路运输企业要创新营销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货运改革,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已经由传统的市场主导变身为主动营销的企业个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货物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我国其它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分割了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份额,传统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深化市场意识,建立以市场为方向的销售策略,深入客户中为客户制定量身化的个性服务;②创新质量管理。基于市场中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既要发挥其传统龙头的优势,也要积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交通运输企业的质量,具体就是要实施质量咨询认证完善铁路自身质量管理机制,同时铁路运输交通运输企业也要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提高铁路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质量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促进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
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铁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泛;二是铁路车辆的自动化装备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高铁综合检测技术在信息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具体的运输管理中还没有具有全面的普及化,这对这些问题,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制定具体的创新措施,构建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达到世界最新水平;二是要积极与国际先进国家开展深层次地合作,通过合作带动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能力。
若干个市场经营主体的组建。
在市场经济中,除了存在市场经营主体以外,更重要的是经营主体间的竞争,而要建立有效的竞争,就必须要对零散存在的经营主体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合并。在铁路交通运输中,对铁路局按一定规则进行合并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此过程中,按区域进行划分,并且在合并后实行股份制或集团值得公司形式对现有的铁路运输资源进行重新组建。实行机制后,合并后的各个集团铁路公司间就会存在竞争。如此一来,将会出现各公司竭尽全力提升本公司的运输服务路线,提升服务质量,铁路交通运输的整体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的行业性垄断也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从而各个集团公司进行公平竞争
3 结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存在与发展与我国生产力的提高、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必然的连续性,只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各项制度、提高铁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物流模式就一定会大大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经济效果的评价.铁道工程学报 .1986/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刘永顺,于忠宁.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调度指挥系统构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
[3] 李敏.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及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那么,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一些优秀的范例,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艾里克.拉斯缕森,博萍与信息-博弃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慧明.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理论探讨,2011 (3) :16-18.
[3]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白云峰.髙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4.
[6]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运输需求量顶测研究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7]陈建南,赖小平等,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 (3): 11-34.
[8]陈杰、史峰,提高广州地区铁路货运效率的分析与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44-45.
[9]陈牛生.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初探[J].综合运输,2005(11) :1-20.
[10]陈学武.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28(3) :23-26.
[11]戴玲玲.髙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以京沪线为例[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丁小玲.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绿色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樊纲.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J].经济日报,2002.
[14]樊一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D]:学位论文.陕西:长安大学,2009.
[15]范英书.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35-36.
[16]方琪根.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10):134-136.
[17]费志刚.铁路、民航客运市场竞争焦点及对策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3 (9):4"6.
[18]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仁[D],哈尔滨五业大学.2005:30 - 46.
[19]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 12
[20]高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分题报告之十[R].天津: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1995.
[21]龚深弟.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与趋势[J].高速铁路与铁道建筑,2003 (4): 1-13.
[22]郭大为.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J].国外铁路,2004 (8): 79-81.
[23]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4]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5]郭文军等.髙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2000(4):56-59.
[26]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安全评价通则[S]
[2]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S]
[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S]、北京,2004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工程质童验收管理办法[S]、广州,2002
[5]刘铁民,钟茂华,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国建华.时代呼唤“绿色交通”--铁路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知识,2010(1):60-64.
[29]韩雪松.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 (4): 30-31.
[30]郝艺.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1]芮睿,王昊,杜春茂等、浅议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4):156-157
[2]刘磊,孙智宏,周鹏等、提高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2):30-34
[3]肖本江、景观影响调查在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初步尝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34(3):111-115
[4]孙翠菊,陈侠,李晓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4]孟迎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4]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
[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090-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许有全,高 亮.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5).
[4] 陈后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8).
[1]杜建卿.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谢晓忠,李淑庆,冯绍海.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05.
[3]陆锡明,陈必壮,王祥.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J].城市交通,2010,04.
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越来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它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枢纽作用。交通运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交通运输的运营,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措施,并积极地展望了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措施;强化;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著枢纽的作用,我国的土地开发规模已经越来越壮大,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地的开发,我国对土地进行了巨集观上的调控。这样的巨集观调控使得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主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太可行,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加强能够带来交通运输的更好运营和发展,从而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不断前进。
1.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运输压力大服务水平低
我国的运输工具的运输量是较大的,这一点无论是对货物的运输还是在载人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一些大型的客车和货车运输每天的运输车次并不少,但是因为所要运输的货物比较多。所以纵使出车的次数不少,依旧无法满足运输的需求,因而总是出现超载或者超重的现象,超员现象在节假日里尤其严重。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对车队的管理不够严格,运输司机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守,就算制定过了制度,违反了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所以在这种松散的管理环境下,总是会有运输司机半路捡客或者中途放客,服务水平明显大打折扣。
发展不协调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地域的不协调发展上,以客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去一些发达城市或者是旅游城市的客车总是能够满员,而且有些时候甚至是供不应求,但是去另外一些城市的旅客却是屈指可数。除了去往不同城市的客运运输的发展不协调外,在货运方面也有所体现,有时去远途的货运价格比去近距离的还要低。这种运输现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交通运输的整体规划并不协调,在运输管理上还有欠缺,这样不仅仅会降低运输效率,而且还会增加运输的成本,是极为不利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的。
运输客货站的服务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客货运输起步较晚,建设得也比较缓慢,很多城乡的客货运输站的建设步伐非常慢,而且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众所周知,客运站的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连最为基本的都没有,又何谈长远的发展,所以客运站的缓慢的建设步伐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降低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2.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
交通运输工作要不断迎合市场经济的步伐,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在朝着现代化服务方向转变,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所需要进行的转变。明确交通运输管理所具备的服务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做好交通运输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包括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无论是哪一方,要想取得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都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做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提高交通运输质量。
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在交通行业上不断探索和创新,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上的时代,因为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普及,使得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行业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高科技,在当今资讯化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建立一个全新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运输市场服务体系,才能够拓展发展策略。在制定策略的基础上,做出详细的实施措施,发挥市场作为调节功能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管理体制,建立客货运发展的长久管理机制。结合运用现代化资讯科技,建立资讯系统、提供联网资讯等,做出具有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实施,加强运输力结构型调整,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率。
加快客货运站的建设和体制完善
客货运站是交通物流的枢纽,合理的客货运站布局,加快客货运站建设,并对客货运站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一种方法。加大对客货运站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争取在近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村镇都有客货运站的网路覆盖,为发展运输、繁荣经济,打下好良好的基础。建设客货运站的同时要对客货运站的设施和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并对客货运的经营者和驾驶员进行组织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严格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做好人员和车辆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对客货运的安全管理机构要配备安检专职人员,对运营企业也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是对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下级系统功能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引起的变化,能够发挥系统整体的优势。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关系效应的形成。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时,就会产生协同的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功能。
加强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网路
建立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管理队伍,完善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和执法水平工作能力,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贯彻工作精神,提高执行能力。为了确保运输行业的安全,需要对机动车驾驶人员、车辆和客运站加强管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去实施和执行。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的资讯化建设,并建立高效、快捷的智慧化资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智慧运输系统以及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智慧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慧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资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 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路的通行能力。
4.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做好其管理工作,要合理的释出运输市场的供求状况的资讯,正确引导投资。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遏制市场不正当的竞争,为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制和有序的市场经济提供健康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从而更快更好更安全的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杨咏中,牛惠民.国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迪[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资讯,200901.
[2]盛世唐龙.车辆和运输管理三 怎样做好车辆成本费用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1.
[3]盛世唐龙.车辆和运输管理五 怎样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3.
>>>下页带来更多的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那么,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一些优秀的范例,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艾里克.拉斯缕森,博萍与信息-博弃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慧明.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理论探讨,2011 (3) :16-18.
[3]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白云峰.髙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4.
[6]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运输需求量顶测研究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7]陈建南,赖小平等,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 (3): 11-34.
[8]陈杰、史峰,提高广州地区铁路货运效率的分析与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44-45.
[9]陈牛生.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初探[J].综合运输,2005(11) :1-20.
[10]陈学武.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28(3) :23-26.
[11]戴玲玲.髙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以京沪线为例[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丁小玲.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绿色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樊纲.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J].经济日报,2002.
[14]樊一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D]:学位论文.陕西:长安大学,2009.
[15]范英书.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35-36.
[16]方琪根.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10):134-136.
[17]费志刚.铁路、民航客运市场竞争焦点及对策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3 (9):4"6.
[18]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仁[D],哈尔滨五业大学.2005:30 - 46.
[19]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 12
[20]高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分题报告之十[R].天津: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1995.
[21]龚深弟.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与趋势[J].高速铁路与铁道建筑,2003 (4): 1-13.
[22]郭大为.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J].国外铁路,2004 (8): 79-81.
[23]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4]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5]郭文军等.髙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2000(4):56-59.
[26]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安全评价通则[S]
[2]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S]
[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S]、北京,2004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工程质童验收管理办法[S]、广州,2002
[5]刘铁民,钟茂华,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国建华.时代呼唤“绿色交通”--铁路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知识,2010(1):60-64.
[29]韩雪松.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 (4): 30-31.
[30]郝艺.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1]芮睿,王昊,杜春茂等、浅议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4):156-157
[2]刘磊,孙智宏,周鹏等、提高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2):30-34
[3]肖本江、景观影响调查在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初步尝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34(3):111-115
[4]孙翠菊,陈侠,李晓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4]孟迎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4]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
[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090-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许有全,高 亮.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5).
[4] 陈后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8).
[1]杜建卿.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谢晓忠,李淑庆,冯绍海.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05.
[3]陆锡明,陈必壮,王祥.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J].城市交通,2010,04.
唐代运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这些内容:作为参考文献概观或通论性的著述较早的有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商务1936;河南人民1987再版)、陶希圣、鞠清远主编《唐代之交通》(《中国经济史料丛编·唐代编之四》,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组1937;台北食货出版社影印1974)、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中华1940)等。其中陶氏等主编《唐代之交通》在交通史料的勾稽上下了一定功夫,至今仍有其参考价值。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国立蓝田师院历史系油印本,1943;三联1959)辟专节述唐代之商业交通,分“内地交通”与“海上交通”两大层面,前者复分水路交通与驿道交通予以讨论,对唐代运河与漕运、江淮间的水路、湘赣二水之运输、大庾岭路之开凿及其意义、自鄂州入长安的水陆道路、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等并有详明的论述,其中对唐代“漕运整理”的几个时期、运河通塞情况也有较恰切的解说。海上交通部分虽借重桑原骘藏《唐宋贸易港研究》和木宫太彦《中日交通史》之说,但也多处提出自己的判断。一些断代史著作也或详或略地叙述了唐代的交通问题。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19章第6节《交通》(上海中华1957;上海古籍l959)在充分占有正史资料的基础上对隋唐五代交通诸问题条分缕析,讨论了内河水运与漕运、运河的开凿与通塞、陆路的开凿、陆路交通工具包括车乘、马驴等、交通设施、制度包括驿制、传马、驿马、程限、烽候等;于海运和海上交通、船舶之制作、桥梁问题等并有论述。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1957)亦专节讨论唐代“交通之设备及程途”(见第59节),分设备及技术、对外之重要海道两方面予以论列。前者简要述及唐代驿制驿道、水道、海运、关制、航海信风、海舶种类等;后者考南海通道、东北通路,颇多发凡。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上海人民1988)专节述唐代驿站制度与过所制度、唐与亚洲各国的交通路线。前者参据敦煌吐鲁番文书残卷,对馆驿、过所问题做出重要解释。这些断代史著作述交通运输事虽较简略,但都甚为扼要,且相对全面,不乏独到见解,故仍属研讨此论题所应参检的文献。
一、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 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还计划兴建100个物流中心,以及7个主要交易中心,由此看来,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六部委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项目。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二、现阶段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主要问题1.配送中心设施利用率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发展比较缓慢,尽管近几年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仓储设施仍较陈旧落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还有较多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加快我国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物流行业,国家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2.配送中心总体配送比率较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从我国现有商业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中大型、知名的商业企业以外,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连锁”分店,但实际上商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这使得部分商业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显得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已经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进而影响到了连锁企业综合采购成本优势的发挥,导致配送中心配送的比率非常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3.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水平低,还表现在物流配送企业的小和散,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能做到“一站式”服务的企业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储运企业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然存在。物流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缺乏覆盖面较广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4.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各种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较多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全球定位系统(GP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从国际国内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来看,美国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配合信息系统的整合作业模式,例如电动叉车、传送带、装卸搬运、吊车等机械设施配合各种信息系统的使用,就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人员成本。美国立体化的商业物流中心很多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入库、移动、配装等都通过计算机控制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进行。日本采用的计算机机器人进行物流作业的模式已经广泛存在。相比而言,我国商业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就相对落后了。据零点研究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实行物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有超过58%的企业至今几乎没有采用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来进行物流作业,而在已经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中,72%的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助性的管理手段,例如配送中心内部基本上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到货分拣、商品组配、商品盘点等无专业电子扫描装置;计算机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的事务性管理(例如商品进、销、存、配、送信息的记录与存档等);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为主,对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基本对策1、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物流配送能力国家实施“八五”、“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始得到显著的发展,例如政府对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各地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中重型卡车产销量的上升;现代化物流营运设备的逐渐采用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物流配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相对于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来说,目前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例如我国当前进行西部大开发,这对于我国以及外资商业零售企业来说都是一大发展契机,而西部地区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在当地的物流配送,因此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配送能力的角度出发,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是西部地区以及其它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的通畅性,减少交通“堵塞”现象;同时加快开发和引进高科技的物流设备,例如集装箱、散装专用船、各种装卸器具、移动运输器具等的进口或生产等,提高商业企业本身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而从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运营硬件方面为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2、 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中心”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多集中在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大型卖场、折扣店等业态领域。每个商业连锁企业由于各自的主营业态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建设配送中心的思路也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百货公司由于自营商品比重较低,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可能性较大;超级市场以企业经销或代销商品为主,因此它们选择自建配送中心的可能性较大;当然其它不同业态的物流配送模式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不管是何种零售业态,随着企业门店的不断增加,他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还是与其它零售企业共建配送中心?在进行配送中心规划决策中,企业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的连锁门店数量较少,如果自建配送中心投资成本太大,资金流量出现困难;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也并非一种特别有效的战略,而且会分流企业的利润。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共建配送中心便是一种既经济能实现利润共享的选择思路!共同配送中心不仅能有效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不同零售企业之间的联合增强企业联盟的集团竞争力,对于中小型投资主体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物流配送模式。3.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网络化程度。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配送的规模化效益。二是提高物流网络化、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当方式将物流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物流企业更要注意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三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4、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推动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物流配送中心不够重视,因此,多年来我国物流尤其是物流配送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发展较慢。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同时也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引起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视,鼓励社会化物流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学习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国内中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等,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强全民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教育途径,建立高素质、专业配套、层次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我国物流配送中心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质量直接影响仓储物理管理论文的质量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仓储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 方法 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 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 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 p881-887.
[1]克里斯托夫·H 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 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PeterT. Ittig. Planning Service Capacity When Demand Is Sensitive to Delay [J]. Decision Sciences,1994,Volume 25 Number 4: 541-559
[4]SergueiNetessine. Flexible service capacity: optimal investment and the impact of demand correlation[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2(50):375-388
[5]Kevin,Taaffe,Joseph Geunes, etc. Supply capacity acquisition and allocation with uncertain customer demand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 263-273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 财经 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9]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10]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11]马士华,陈铁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44-750
[12]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2(02):123-127
[13]林昶,黄庆,卜样智。第三方仓储能力配置与分配的收益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6):321-325
[1]王禹博.ZYLH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税务筹划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王俐.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评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王红.胜利石油管理局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5]时甜甜.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6]__东.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7]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8]吕哲海.境内外一体化下的石油工程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猜你喜欢:
1.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2. 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采购与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物流作为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并日益成为企业所看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借助电子商务全面提供物流服务质量,已成为物流业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物流概念 物流管理 利润 费用 一.引言 物流”概念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后几十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涵义从单纯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成为国际运输业中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物流概念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效率与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定义。 根据现代的物流概念,物流产业主要有四个主要分类,分别是: (1)硬件设施的物流业务,如经营货仓及码头; (2)运输基础的物流业务,如经营空运及海运等业务; (3)软件资讯基础的物流业务,设计电脑物流软件及管理手则给物流企业; (4)财务基础的物流企业,包括替运输公司进行报关等文件手续的企业。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主要有 4 个特点: (一)、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二)、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三)、以信息为中心; (四)、重效率更重效果。 以上四个特点为中心写吧!呵呵~
物流管理论拉拉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写作参考。[1] 刘凌.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2) . [2] 于承恩.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绩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 [3] 李明睿.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3) . [4] 章思平. 浅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 现代商业, 2009,(02) . [5] 靳荣利.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模式实践的研究[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6]第三方物流能为客户创造哪些经济效益[J]. 北京物资流通, 2008,(01) . [7]何谓第三方物流[J]. 广东交通, 2008,(05) . [8] 王玲玲,李晓萍.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01) . [9] 马普. 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1) . [10] 杜鸣. 扫除沟通障碍 提高物流效率———浅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沟通障碍及对策[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
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越来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它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枢纽作用。交通运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交通运输的运营,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措施,并积极地展望了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措施;强化;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著枢纽的作用,我国的土地开发规模已经越来越壮大,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地的开发,我国对土地进行了巨集观上的调控。这样的巨集观调控使得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主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太可行,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加强能够带来交通运输的更好运营和发展,从而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不断前进。
1.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运输压力大服务水平低
我国的运输工具的运输量是较大的,这一点无论是对货物的运输还是在载人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一些大型的客车和货车运输每天的运输车次并不少,但是因为所要运输的货物比较多。所以纵使出车的次数不少,依旧无法满足运输的需求,因而总是出现超载或者超重的现象,超员现象在节假日里尤其严重。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对车队的管理不够严格,运输司机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守,就算制定过了制度,违反了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所以在这种松散的管理环境下,总是会有运输司机半路捡客或者中途放客,服务水平明显大打折扣。
发展不协调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地域的不协调发展上,以客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去一些发达城市或者是旅游城市的客车总是能够满员,而且有些时候甚至是供不应求,但是去另外一些城市的旅客却是屈指可数。除了去往不同城市的客运运输的发展不协调外,在货运方面也有所体现,有时去远途的货运价格比去近距离的还要低。这种运输现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交通运输的整体规划并不协调,在运输管理上还有欠缺,这样不仅仅会降低运输效率,而且还会增加运输的成本,是极为不利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的。
运输客货站的服务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客货运输起步较晚,建设得也比较缓慢,很多城乡的客货运输站的建设步伐非常慢,而且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众所周知,客运站的建设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坚实基础,如果连最为基本的都没有,又何谈长远的发展,所以客运站的缓慢的建设步伐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降低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2.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
交通运输工作要不断迎合市场经济的步伐,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在朝着现代化服务方向转变,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所需要进行的转变。明确交通运输管理所具备的服务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做好交通运输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包括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无论是哪一方,要想取得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都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做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提高交通运输质量。
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在交通行业上不断探索和创新,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上的时代,因为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普及,使得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交通运输管理行业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高科技,在当今资讯化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建立一个全新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运输市场服务体系,才能够拓展发展策略。在制定策略的基础上,做出详细的实施措施,发挥市场作为调节功能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管理体制,建立客货运发展的长久管理机制。结合运用现代化资讯科技,建立资讯系统、提供联网资讯等,做出具有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实施,加强运输力结构型调整,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率。
加快客货运站的建设和体制完善
客货运站是交通物流的枢纽,合理的客货运站布局,加快客货运站建设,并对客货运站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一种方法。加大对客货运站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争取在近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村镇都有客货运站的网路覆盖,为发展运输、繁荣经济,打下好良好的基础。建设客货运站的同时要对客货运站的设施和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并对客货运的经营者和驾驶员进行组织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严格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做好人员和车辆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对客货运的安全管理机构要配备安检专职人员,对运营企业也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
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协同关系,是对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下级系统功能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引起的变化,能够发挥系统整体的优势。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关系效应的形成。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时,就会产生协同的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功能。
加强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管网路
建立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管理队伍,完善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和执法水平工作能力,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贯彻工作精神,提高执行能力。为了确保运输行业的安全,需要对机动车驾驶人员、车辆和客运站加强管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去实施和执行。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的资讯化建设,并建立高效、快捷的智慧化资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3.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智慧运输系统以及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智慧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慧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资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 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路的通行能力。
4.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做好其管理工作,要合理的释出运输市场的供求状况的资讯,正确引导投资。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遏制市场不正当的竞争,为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体制和有序的市场经济提供健康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从而更快更好更安全的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杨咏中,牛惠民.国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迪[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资讯,200901.
[2]盛世唐龙.车辆和运输管理三 怎样做好车辆成本费用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1.
[3]盛世唐龙.车辆和运输管理五 怎样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03.
>>>下页带来更多的
交给我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