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写妙合画心境,融会贯通求变革 -----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的作品赏析 夫从艺者,托其根于心智也,发其花、笔端墨彩于萱桑也。人之神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赋形凝萃于画间。庚寅(2010)年春(5月15日),在首都的一场拍卖会中,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先生的多幅花鸟和国画人物作品赢得来自全国各地和场外的网络参拍者竞相投购,其中一幅斗方葡萄创下25万元的拍卖纪录。五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不畏风寒的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前来参观竞拍。展厅四壁挂满了国内外中国画大师们的作品,清国先生参拍十幅中国画作。这幅以葡萄为主题的《春华秋实》展拍,气势恢弘、枝藤遒劲而又笔墨浓重!赵清国,河南郑州须水镇人,1954年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五人排行老末,儿时受大哥和父辈的蒙学影响,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他最大的理想将来当一名画家。中学读书时,他的文化课和美术课成绩都非常优秀。然而“文革”却断送了绘画的梦想。1970年,刚满十六岁的他不得不携笔从戎,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工程兵某部。白天在坑道里从事繁重的体力施工,晚上回兵营挑灯夜战,读书写字。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清国的意志,坚定了他学画、当画家的决心。从那时起,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说,他至今不抽烟、不打牌,和年轻时画画的理想追求是有直接关系的。庄子《外篇》曰:“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青年时代的清国,奋发上进,施工工程,文化宣传,样样都抢在前头,干的出色。他说,人活着,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种向上精神追求,越是环境艰苦,越要有独立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他常以古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普通施工员,到书记员,再到司务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清国在部队的时候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他最钟情的还是画画。他不但喜欢画花鸟鱼虫工笔小品,更热心于描写全景式的大幅巨制。他有时也画油画、搞书法,涉猎极广,没有定式。他最终走上绘画道路正轨,拜潘天寿的入室弟子,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朱颖人教授为师,却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70年代末,已转业到地方的物资系统清国,在洛阳接待了朱颖人、陈永康等先生一行的艺术家,并观看了他们合作的一幅丈二巨作《洛阳花似锦图》,那绚丽的墨彩、挺立的奇石,虬曲的松柏、华丽的牡丹、萱草以及气势逼人构图,让清国良久驻足,竟然看呆了,原来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拜朱教授为师,学画国画。说来也巧,刚好朱颖人先生与河南知名花鸟画家李自强先生熟捻。他家中收藏有朱先生十数张从20世纪60年代延至新近的大幅花鸟画作品,清国如视珍宝,借来系统地仔细临摹。他深感自己原有的绘画功底不足,先后在天津大学进修MBA期间到天津美院和贾宝珉、姬俊尧、王之江、李学瑛等先生系统地学习传统绘画理论。1992年4月,经李自强先生推荐,清国带上了数十幅作品驱车千里至杭州西子湖畔朱先生府上求教。朱先生在一一看过作品,夸清国画画有灵气,并在其作品上题字:“精神可嘉,当需努力”。兴致之余,朱先生信手边画边讲,口传身授。那年,朱先生71岁,清国43岁,当为先生的晚年弟子之一。“朱颖人先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表现在他的三个基本观点之中,艺术风格要与个性相和谐、生活的感受是创作的源泉、中国画笔墨是能不断传承发展的艺术。他身上充分表现了一位当代中国画人精审敦厚、充满自信的品质。”朱颖人先生的师承十分丰富,他既受过颜文梁、林风眠、孙文林、关良、倪贻德、黎冰鸿等人学院式的西洋画教育,也受过蔡卓群、吴茀之、潘天寿等人师徒式的训练,他善于吸收中、西绘画两方面的营养,把学院式的教学和传统师徒传承式的训练结合起来学习,并贯彻到他以门生代行老先生的教学中去。朱先生常说:“光学古人的笔墨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师迹又师心,注意学习古人的意境和构思”。朱先生重视课徒与古代名画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的关联互动,主张借“临摹与读画”以学古(即因),承“写生与创作”(即创)以开今。通过学古达于开今的目的。写生是师古人师造化的实践,是通向创作的必由之路。创作是写生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又是师古人,师造化的试金石,通过实践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在整个学画的过程中,临摹、写生、创作三者是循环往复不断交替进行的。在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清国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重新注意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大体来说,清国的创作九十年代前以临摹为主,兼及写生创作;后期以写生、创作为主。纵观清国的绘画是临摹、写生和创作交叉进行的。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清国逐渐走出一条自悟的学画之路。清国追随朱颖人教授以及诸多先生学画,虔诚,有颗执著之心。先生们亦都倾其所长,无论从题材画意,还是笔墨题款,都毫无保留的传授。清国学得刻苦,也学得灵活。既从宏观着眼,注意把握大局。又从微观入手,一笔一画,精微描摹。他学习有心,不但揣摩老师们的传授要点,而且重视研究老师各自的画路、画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地借鉴。2005年以来,清国进入创作盛期,完成了一批以葡萄,牡丹、荷花和各种农作物为主题的大型画作,像《风雨荷塘图》、《南风吹来望丰年》、《山中惟有茶烟》(2006年),《春雨》、《清溪品茗图》、《石榴韵赋》、《秋馨图》、《云岭寄情》(2007年),水彩画《雪域佛光》、《缤纷净界》、《嵩山雪景》(2008年)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通观清国以花鸟为主景的作品,早期的作品比较写实,“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追求朴实的自然美。近期的作品渐趋夸张,带有一定的象征性,透露出较多的理性精神。从上述作品可以明显看出,画家渐由“客观”描摹进入一个主观“臆造”的全新阶段。在创作构图上,清国着意追求雄浑博大的意境,大视角、特写式镜头强化、夸张花木的奇绝,枝藤的伟岸,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随作品迸发出心底的崇高感。我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评论家,人民艺术家鲁慕迅先生在其《梅花》作品上题款“漫天飞雪压重峦,独立冰崖展笑颜;根有丹砂花似火,化将光热暖人间”。为更好的表现和适应大幅画创作的需要,清国运用粗放的大笔,以浓墨、焦墨和重彩,泼洒胸中浩然之气,从而追求朴厚凝重的艺术效果。这种壮美的审美取向预示着清国艺术创作孕育着一场突变。为迎接这场孕育已久的艺术创作变革,清国先后接受《世界知识画报》、《科技人》和国家机关的邀请,赴京创作巨幅葡萄题材的《珠玑图》、《紫气东来》、《寻诗觅句涉秋园》等画作。他告诉我,近期要重新有选择的读些理论书籍和诗集,拓展意境,滋养笔墨,六十岁以后再进行风格变化,以期探索花鸟人文画的表现方式,展现由修养与能力交融起来的思维,达到直取水墨写意作品的神意格调和主题思想品质。
我交的时候把文中提到的几幅画打印出来了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工写妙合画心境,融会贯通求变革-----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的作品赏析夫从艺者,托其根于心智也,发其花、笔端墨彩于萱桑也。人之神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赋形凝萃于画间。庚寅(2010)年春(5月15日),在首都的一场拍卖会中,著名花鸟画家赵清国先生的多幅花鸟和国画人物作品赢得来自全国各地和场外的网络参拍者竞相投购,其中一幅斗方葡萄创下25万元的拍卖纪录。五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不畏风寒的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前来参观竞拍。展厅四壁挂满了国内外中国画大师们的作品,清国先生参拍十幅中国画作。这幅以葡萄为主题的《春华秋实》展拍,气势恢弘、枝藤遒劲而又笔墨浓重!赵清国,河南郑州须水镇人,1954年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五人排行老末,儿时受大哥和父辈的蒙学影响,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他最大的理想将来当一名画家。中学读书时,他的文化课和美术课成绩都非常优秀。然而“文革”却断送了绘画的梦想。1970年,刚满十六岁的他不得不携笔从戎,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工程兵某部。白天在坑道里从事繁重的体力施工,晚上回兵营挑灯夜战,读书写字。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清国的意志,坚定了他学画、当画家的决心。从那时起,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说,他至今不抽烟、不打牌,和年轻时画画的理想追求是有直接关系的。庄子《外篇》曰:“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青年时代的清国,奋发上进,施工工程,文化宣传,样样都抢在前头,干的出色。他说,人活着,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有种向上精神追求,越是环境艰苦,越要有独立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他常以古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普通施工员,到书记员,再到司务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清国在部队的时候喜欢读书,兴趣广泛,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他最钟情的还是画画。他不但喜欢画花鸟鱼虫工笔小品,更热心于描写全景式的大幅巨制。他有时也画油画、搞书法,涉猎极广,没有定式。他最终走上绘画道路正轨,拜潘天寿的入室弟子,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朱颖人教授为师,却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70年代末,已转业到地方的物资系统清国,在洛阳接待了朱颖人、陈永康等先生一行的艺术家,并观看了他们合作的一幅丈二巨作《洛阳花似锦图》,那绚丽的墨彩、挺立的奇石,虬曲的松柏、华丽的牡丹、萱草以及气势逼人构图,让清国良久驻足,竟然看呆了,原来中国画还可以这样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拜朱教授为师,学画国画。说来也巧,刚好朱颖人先生与河南知名花鸟画家李自强先生熟捻。他家中收藏有朱先生十数张从20世纪60年代延至新近的大幅花鸟画作品,清国如视珍宝,借来系统地仔细临摹。他深感自己原有的绘画功底不足,先后在天津大学进修MBA期间到天津美院和贾宝珉、姬俊尧、王之江、李学瑛等先生系统地学习传统绘画理论。1992年4月,经李自强先生推荐,清国带上了数十幅作品驱车千里至杭州西子湖畔朱先生府上求教。朱先生在一一看过作品,夸清国画画有灵气,并在其作品上题字:“精神可嘉,当需努力”。兴致之余,朱先生信手边画边讲,口传身授。那年,朱先生71岁,清国43岁,当为先生的晚年弟子之一。“朱颖人先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表现在他的三个基本观点之中,艺术风格要与个性相和谐、生活的感受是创作的源泉、中国画笔墨是能不断传承发展的艺术。他身上充分表现了一位当代中国画人精审敦厚、充满自信的品质。”朱颖人先生的师承十分丰富,他既受过颜文梁、林风眠、孙文林、关良、倪贻德、黎冰鸿等人学院式的西洋画教育,也受过蔡卓群、吴茀之、潘天寿等人师徒式的训练,他善于吸收中、西绘画两方面的营养,把学院式的教学和传统师徒传承式的训练结合起来学习,并贯彻到他以门生代行老先生的教学中去。朱先生常说:“光学古人的笔墨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师迹又师心,注意学习古人的意境和构思”。朱先生重视课徒与古代名画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的关联互动,主张借“临摹与读画”以学古(即因),承“写生与创作”(即创)以开今。通过学古达于开今的目的。写生是师古人师造化的实践,是通向创作的必由之路。创作是写生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又是师古人,师造化的试金石,通过实践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在整个学画的过程中,临摹、写生、创作三者是循环往复不断交替进行的。在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清国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重新注意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大体来说,清国的创作九十年代前以临摹为主,兼及写生创作;后期以写生、创作为主。纵观清国的绘画是临摹、写生和创作交叉进行的。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清国逐渐走出一条自悟的学画之路。清国追随朱颖人教授以及诸多先生学画,虔诚,有颗执著之心。先生们亦都倾其所长,无论从题材画意,还是笔墨题款,都毫无保留的传授。清国学得刻苦,也学得灵活。既从宏观着眼,注意把握大局。又从微观入手,一笔一画,精微描摹。他学习有心,不但揣摩老师们的传授要点,而且重视研究老师各自的画路、画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地借鉴。2005年以来,清国进入创作盛期,完成了一批以葡萄,牡丹、荷花和各种农作物为主题的大型画作,像《风雨荷塘图》、《南风吹来望丰年》、《山中惟有茶烟》(2006年),《春雨》、《清溪品茗图》、《石榴韵赋》、《秋馨图》、《云岭寄情》(2007年),水彩画《雪域佛光》、《缤纷净界》、《嵩山雪景》(2008年)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通观清国以花鸟为主景的作品,早期的作品比较写实,“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追求朴实的自然美。近期的作品渐趋夸张,带有一定的象征性,透露出较多的理性精神。从上述作品可以明显看出,画家渐由“客观”描摹进入一个主观“臆造”的全新阶段。在创作构图上,清国着意追求雄浑博大的意境,大视角、特写式镜头强化、夸张花木的奇绝,枝藤的伟岸,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随作品迸发出心底的崇高感。我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评论家,人民艺术家鲁慕迅先生在其《梅花》作品上题款“漫天飞雪压重峦,独立冰崖展笑颜;根有丹砂花似火,化将光热暖人间”。为更好的表现和适应大幅画创作的需要,清国运用粗放的大笔,以浓墨、焦墨和重彩,泼洒胸中浩然之气,从而追求朴厚凝重的艺术效果。这种壮美的审美取向预示着清国艺术创作孕育着一场突变。为迎接这场孕育已久的艺术创作变革,清国先后接受《世界知识画报》、《科技人》和国家机关的邀请,赴京创作巨幅葡萄题材的《珠玑图》、《紫气东来》、《寻诗觅句涉秋园》等画作。他告诉我,近期要重新有选择的读些理论书籍和诗集,拓展意境,滋养笔墨,六十岁以后再进行风格变化,以期探索花鸟人文画的表现方式,展现由修养与能力交融起来的思维,达到直取水墨写意作品的神意格调和主题思想品质。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4 试谈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摘要: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对美术体系内容的填充,而与美术鉴赏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被视为培养鉴赏者美术素养的基础知识。积极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鉴赏与分析,是鉴赏者表现出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他们对艺术作品价值判断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其可以被认定为人类审美消费的一种形式。此外,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将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的审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出来,是鉴赏者审美 经验 与审美再创造统一性的外在体现之一。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1.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 2.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 想象力 ,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 3.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 4.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白晶莹.美术鉴赏在美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5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 说说 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 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 广告 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 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 5.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摘要】普通高校加强美育,主旨是在“育人”,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键词】学习 方法 美术鉴赏 必要性 美育 意义引言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繁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生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创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兴而艺术始衰矣!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对稚子而教之习艺,执途人而与之论美,谈言微中,亦足以启发其生知之本能,而归复其人生之常情。是则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也皆得为艺术家。{1}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讲的非常深刻,艺术应该是属于全民的。而现今艺术的创造却被集中在艺术家身上,这并不利于大学生们艺术素质和审美观的提高。普通高校加强美育,主旨是在“育人”,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由此可知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就更应该实现美术鉴赏课程在大学里的普及。这里的普及不能单单只是书本、字面上的普及,而是真正让大学生实现在精神上的普及,真正的了解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能真正的看透一些问题。那么以下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必要性。一 美术是一种文化,而我们大学生有发扬这种文化的义务。大多人以为“美术”就是“画画”,这是一种误解。在“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他所说的“美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举凡一切能引起人们审美活动的“术”,都属“美育”范畴,而“美育”中的“美术”还包括了文学、音乐、舞蹈在内。后来美术的概念开始具体而微,一般的研究者把“美术”理解为造型艺术的概括,它包含: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现代工业社会中把“工艺美术”和“设计美术”分列为两个不同社会范畴的同一个门类。在中国,又有书法篆刻,同时又把摄影归入“美术”的趋向。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美术”概念的内涵也在逐步扩展。蔡元培当年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要求,首先也是因为“宗教”本身就是人类的文化表现形态之一,只是这个形态在蔡元培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况且,“宗教”中能够引起人们崇敬、畏惧的形式其实还是“美术”的创造,所以“宗教”的文化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术”创造的,举凡宗教绘画、宗教雕刻、宗教建筑、宗教音乐、宗教文学、宗教舞蹈,莫不如此。由此可见,“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2}更为严肃的说美术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继承和发展着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播、保存、融合、发展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生存及发展的生命机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文化传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二 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它表现在以美引善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就是就是表现在以美启真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次表现为以美怡情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大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所以我们就要更加强调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必要性。主要是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1] 《艺术漫谈》序,见《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2]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4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 “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 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 国画 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 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 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 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 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5 谈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人文素养 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是需要对于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美术的鉴赏课能够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感情、美术与知识等方面相结合,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气息,让其成为一个有对于生活充满浪漫气息的人。同时,在高中的鉴赏课当中也能够对于学生的性格等方面进行重塑,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去感受这种美,让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本文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一、创造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的大纲当中明确表示:重视文化两方面作用,其一为在制定的情境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其艺术作品要表达的信息,其二为帮助学生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了解其作品当中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这两种性质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教师在《现代雕塑、绘画与工业设计的探究》的课堂讲解上,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很快进人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将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悦、有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抽象画进行鉴赏,适当加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搞笑型的笑料。 如,以牛吃草作为一幅具有抽象的画,但这幅画却是一张白纸,于是观众便问画家,而画家却是这样解释的:牛吃草,草被吃完,牛吃完草便也离开了。教学离不开教材,老师应该充分的研究教材内容,将其人文素养充分的浓缩提炼。在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这些艺术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结晶,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就是那一时期的缩影和体现,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以及抽丝剥茧的思维能力。老师通过对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充分讲解,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当中穿梭,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遨游,体会着不同文化气息,陶冶情操,能够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二、鉴赏与道德培育相结合,鉴赏作品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做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与此同时,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快节奏感也在逐渐的增加,使得素质教学的发展在渐渐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不少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成绩重视度远远大于孩子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怀的发展。在美术文化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重视,还要重视美术和日常生活的相关联系以及美术对学生全面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人文素养是铸成更宽阔的人生基石。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学校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学生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要把我国传统国学与美术鉴赏中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够学到向善向美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在性格完善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个性的地位在绘画中十分重要,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在进行艺术培训中,知名的美术家和艺术家才能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但是实际情况,个性是与生俱来的,在绘画作用的绘画中。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判断艺术家绘画特点的基础。所以,在培训艺术创作时,有针对性的培养个性和人文素养十分重要。 从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造型表现随着学习时间的正长而感悟到的特点,学生所获得的绘画技艺的也加强,因此这种造型表现和个性特点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个性的完善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选着一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解析给学生看,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作品的完美性,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下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作灵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对于其人文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些是和美术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思想紧密相连的,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所想,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参加鉴赏课,并且在鉴赏课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于人文素养有所领悟。 参考文献: [1]胡知凡t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J]t课程t教材t教法t2004(12) [2]周凤云.论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加勺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t2002(03) [3]彭西东.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03)t [4]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5.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莫奈的《日出.印象》 1874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了欧洲画坛的强烈震动。莫奈也一举成名。 当年莫奈在巴比松画家户外作画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画天空、大气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复杂色彩。这些以自然界的光色变化为目标的绘画技巧并非轻而易举。《日出·印象》展出后,受到社会的公开攻击。那位以“印象”来讽刺这幅画的《喧噪》周刊的记者路易·勒鲁瓦,本来是以此指责莫奈“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可是这个名称从此竟彪炳画史,变成了极富号召力的光辉符号。在“印象主义”一词中,贬义内涵已消失殆尽,尽管当时展厅上的70幅画连一半也没有卖出去。 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陈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理性的构图,完美的人体,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传统都已经成为束缚,这些艺术家渴望冲破羁绊,尽情地抒写眼前的世界,抒发内心的向往。于是,一些新的绘画流派相继产生,其中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就是印象派,他的领袖就是法国人莫奈,而这幅《日出 . 印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同时更重要的是“印象派”这个名字便从这幅画得来。 1874年4月15日在巴黎市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批青年艺术家中就有克洛德.莫奈。这个画展没有引起很大影响,参观的人很少,并且遭到了人们的批评和嘲讽。因为这幅画无论从题材,构图,色彩,各方面都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简直是一团糟。就像是孩子幼稚的涂鸦,信手几笔,毫不负责任。有个记者借用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都是“印象派”。在这里“印象”可是个贬义词,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这幅画的轻视与嘲笑。他们在批评这幅画的草率,肤浅,粗糙。可以说一无是处。 也许是这幅画已经超越了当时整个时代的鉴赏力。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再看这幅画,我们惊呼这幅画觉得他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这幅画描绘的是画家的家乡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清晨的海港,海面上薄雾弥漫,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给清凉的雾气和粼粼的海面渲染了淡淡的红色。几艘小船正缓缓驶来,远处的货轮也开始工作了,整个海港在曙光中慢慢苏醒,阵阵暖意正随着那轮红日扑面而来,破晓前微凉的雾气也在渐渐散去。这种清凉的感觉通过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把握及运用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他抓住了光与色彩瞬间的感染力,用寥寥数笔却使现实中的美景跃然纸上,表现得十分动人。 印象派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渊源的。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增强,画家也开始越来越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希望表现自己眼前真真切切的世界和内心真实的感情。而且这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吸收了自然科学对色彩的研究,人们渐渐发现,物体的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座教堂是灰色的,但是它在朝阳的照射下就变成了金色,当夜幕降临它又变成了黑色。所以环境和光的变化,物体的颜色是随之发生变化的。印象派画家就是抓住这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的光与色的印象,然后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眼前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莫奈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价值和美好所在。他专注于每一个细微的光彩的变化,它的画面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灵动性散发着色彩的生命力。在他的画中,那些色块似乎在人们的眼前不停的跳跃,融合,使观众不知不觉中被带动被感染。《日出.印象》便给人这种感觉,我们似乎站在海港不远处一个公寓的窗边,眼前旭日正在冉冉上升,驱走清凉的雾气,带给我们新的一天。这幅画是莫奈早期的作品。之后,莫奈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光影下物体颜色的细微变化。映天接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神秘的教堂,梦幻般的睡莲,他把这种光色效果变现的越来越淋漓尽致。 合计:1591个文字~你可借鉴稍加修改~祝你好运!
弗雷德里克·莱顿( Frederic Leighton , 1830——1896 )是 19 世纪末英国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他辉煌的艺术光芒甚至冲淡了雷诺兹的影响,成了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名词。不像 19 世纪大部分画家那样,莱顿并没有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他在布鲁塞尔、巴黎、法兰克福接受绘画训练, 1852 年他搬到罗马居住,古典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 1855 年,他回到英国,他的作品 Cimabue's Madonna 展出并被维多利亚女王购买,这是他事业的转折。 1878 年,莱顿当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 1896 年受封为男爵。他是英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画家。他于同年去世。 %%%%%%%%%%%%%%%%%%%%%%%%%%%%%%%%%%%%%%%%%%%%%%%%%%%%%%%%%%%%%%%%%%%%%%%%%%% 《缠毛线》 1878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 布 油彩 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 《阅读》 1877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 布 油彩 利物浦 萨德利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富于情节性的肖像画,一少女盘腿坐于地摊上,认真、专心地在阅读画册。女孩身着的浅黄色衣裙极富质感,与深色的背景形成对比,更衬托出女孩的专注神情。女孩面容娇好,纯洁严肃,显示出较好的教养。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学院派的严谨与优雅。 %%%%%%%%%%%%%%%%%%%%%%%%%%%%%%%%%%%%%%%%%%%%%%%%%%%%%%%%%%%%%%%%%%%%%%%%%%% 《炽热的六月》 弗雷德里克·莱顿 这幅画模特 Dorothy Dene 自 80 年代(十九世纪)中期之后成为莱顿许多作品的灵感来源。独特的视角,加上模特身体优美的弯曲(拉斐尔的许多作品因此而成功,评论家把这称为女性身体的韵律)使这幅画与众不同。艳丽的色彩也使这幅作品格外抢眼。 %%%%%%%%%%%%%%%%%%%%%%%%%%%%%%%%%%%%%%%%%%%%%%%%%%%%%%%%%%%%%%%%%%%%%%%%%%% 《海边的希腊少女》 弗雷德里克·莱顿 %%%%%%%%%%%%%%%%%%%%%%%%%%%%%%%%%%%%%%%%%%%%%%%%%%%%%%%%%%%%%%%%%%%%%%%%%%% 《陶醉》 弗雷德里克·莱顿 %%%%%%%%%%%%%%%%%%%%%%%%%%%%%%%%%%%%%%%%%%%%%%%%%%%%%%%%%%%%%%%%%%%%%%%%%%% 《音乐课》 1877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 布 油彩 伦敦市政厅美术馆藏 莱顿以学院派极其严谨的态度描绘了音乐课的情景。女教师微微俯身帮助女孩调试琴弦,女孩则依在女教师胸前弹拨着六弦琴。这只是一幕普通的音乐课情景,却被画家描绘得极富美感韵味。女教师面庞秀美清丽,身着长裙,花纹、质地被画家描绘得十分逼真;小女孩则被描绘得天真烂漫,纯真无邪,表情认真,显得十分可爱。衣服、面部及背景的描绘,都体现出学院派画风,但是这幅作品却有着内在的充实。
这是我的论文 我交的时候把文中提到的几幅画打印出来了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关于中外美术院校之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周浩然黄婵(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中外当代美术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社会与艺术本质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的现状, 尤其是俄罗斯美术教育,对我国美术高等教学进了改革的设想,期望能给予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中外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文章编号1671-0703(2010)10-198-03由于我国“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现代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无论是从其名称还是其制度来看,都属于西方的“舶来品”。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影响,虽然在美术改革期间,我国美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是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仍因循守旧, 学生依然在进行所谓的技术、技巧方面训练,很少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的艺术成了少数人的“技巧”,这种趋势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中外最著名的一些美术院校的研究,试图通过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我国的美术院校从八大美院到综合性大学的美术学院或者美术系,美术课程的设置大同小异,除了必修的政治理论以及外语等,在专业课上主要开设艺术史论、美术学、各种设计专业,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等课程。如上所述,技法、技巧的训练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一到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辅修,目的是学习巩固一些基础知识。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美术学、设计、史论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创作课几乎没有作系统、整体地安排,大多数学院只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进行毕业创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创作少之甚少。当然比较可观的是创作形式现在相对比较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饰画、多媒体可以全面地运用。优点是相比以前丰富了形式,但是缺点依然存在:对于审美规范、审美的标准莫衷一是。对于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几乎在学院难以推广,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大憾事,学院派排斥民间艺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艺术史论等课程普遍开设, 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开设时间过短,教学模式的僵化等原因,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每周一到两节,学生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甚至只是简简单单地应付考试,所以面对艺术以及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言之无物甚至不少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能机械地做选择题。加之学生亲临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同时学生外出写生、实践的机会非常少,缺乏文化内涵、缺失艺术标准、匮乏源于生活的元素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所谓的到实践中去,也成了一种简单的形式。本应该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敷衍了事,甚至有的直接弄虚作假,从而实习失去了实践的真正意义。虽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这点,集中安排学生实习,但由于实践基地匮乏,实习学生过多,部分学校老师的片面追求完成任务,最终也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俄罗斯美术高等教育现状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国立美术学院是俄罗斯最好的美术学院,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美术的最高水平。美术学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从事严格的美术专业教学活动和培养俄罗斯一流的美术家。主要有绘画系、建筑系、雕塑系、版画系和美术理论系。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等课程。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色彩教学(主要指油画)是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从大一到毕业都有。一般是早上9 点至11 点进行素描教学,在短暂的午饭时间后,接着进行色彩方面的教学,下午3 点至5 点又是再次素描教学。素描教学活动主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199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圣彼得堡漫长的冬季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室内教学。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 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而在绘画材料上也非常广泛:从炭笔、木炭条、炭精棒到俄罗斯特有的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包括色粉笔、蜡笔等。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以及一些“非艺术的艺术”尝试。教学大纲是高等美术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这也和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传统息息相关。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其中,他们对中国这种绝大部分的室内教学也曾提过建议,因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而不同于俄罗斯。所以他们建议我们国家的美术院校学生,应该把素描、色彩教学更多的集中于室外,感知大自然最纯真的艺术。每年6 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列宾美院还和各地美术院校进行交流,互派学生,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三、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始创于1339 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1562 年正式建立。他们在学院门类较多,有艺术视觉学院、应用美术与设计学院、交流与教育学院、裸体学校。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上课是丰富多样的。学院安排的课程宛如宴席,学校会统计学生的“消费”,如果达到学校的标准,就准予考试和毕业。学校平时上课时间很多,艺术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当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表达和涉及。学校会安排很多活动、画展开幕、电影会、讲座,等等。作为一个学生,必须除去上课之外还得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各个场所里,这些场所里面有学校的签名单,签名表明学生参加了,然后一块汇总到学院或老师,然后老师和学院再评估学生吸收的养分够不够,作为依据评判、考核学生。表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动画设计、行为艺术、灯光、理念。在这里一切都是开放的,当然日常的固定上课也是必须的,不过课程会分布在佛罗伦萨各个地点,如博物馆、当代艺术馆、画廊等等。在考试上,每次考试大概有3 名以上的教授在场,然后出示作品、问答、表达观念,教授再讨论、评估、给分。主要考察各个方面,如学生参加课程以及活动次数的多少,学生艺术作品的层次,对艺术作品理解的观念等。另外,学院的老师也非常严谨,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让学生很难“走后门”,蒙混过关。四、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法国在美术界最知名的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该校除了美术、油画之外,还开设有雕塑、计算机图像与录影图像等专业,学制5 年,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DNSEP,国家承认大学四年级文凭(homologubac+4)。学校里传授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技巧与理念,目的是培养高水平、多能力的艺术家。学校有1/3 的学生是外国学生,这使得各国的艺术得以充分交流,并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艺术水平。学生在画室中工作,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教授指导。学生在素描、油画和多媒体3 个方向中选择1 个或多个专业。第一年学生要完成4 个学分,其中一个由教授指定,两个是绘画技术,另一个是艺术理论。学生在5 年内要修完12 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包括1 篇论文和答辩。同时学校招生非常严格,700 名考生中只有150 人被录取。要求上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8~24 岁之间。首先要提交自己的作品集,作品应在20 份左右,其中至少10 份为原作。在通过对作品的选拔后,学生还要经过3 个考试:实物素描、对一件作品的文字描述与评论、面试。学校接收资格入学,如果考生不到26 岁而且已经完成了大学二年级的学业,那么可以向招生委员会提交自己的作品集,学校根据学生作品的水平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中选择一个适合的年级。五、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自从1768 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237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院并称世界最杰出的四大美术学院。皇家美术学院表示有意申请的国内外学生必须具备绘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200画、雕刻、数码印刷或摄影专业的学士学位。该校是英国提供这些领域三年进修课程唯一的艺术学院。有数据表明目前该校仅有一名华人学生就读。进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所学校所开设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以及相关门类。他们追求在于不同寻常地表现在它的艺术并置在一个特定的设计环境和设计在艺术环境。艺术和设计的原则,是对知识的进步,他们的关注到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流程并认为知识可以产生信念。他们的学生通过分析和问题回答获得奖学金。在学校里,他们不断试验和艺术品和设计创新例子,注重发展的基础项目的研究,鼓励跨学科学习,以促进了快速增长的研究实效。以上是该学校的总体理念。学校的师资要求也很高,绝大多数全职教师,在大学里首先是专业艺术家和设计师。正是这种高要求,在他们学校,作为艺术和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认为,只有不断拥抱和不断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够将他们的学术工作向前推进。学校每年提供各种讲座,研讨会,大师班,以及个别辅导。他们包括前著名艺术家,设计师,来自在国际舞台的全国知识分子和商界人士会来到大学,因为他们喜欢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认为学生会从中找到灵感,并受益匪浅。这所学校正是采用这种高强度,同时也是高度自由的学习、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学制成为世界上最短的。六、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设想了解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旨在为我国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推进我国美术高等教育。针对我国当前美术高等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艺术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晓”这个表面层次上,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艺术时代语言、造型特点,分析画家的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创作,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2、关于绘画题材、内容,我们更应该关注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非造型艺术,这是一个真理性的共性。3、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甚至一味地陷入单一化、重复化的教学模式中,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通常是闭门造车,形成一种人为的封闭环境。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厚古薄今,但也不能反之。我们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造型的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对于诸如素描、色彩、速写等,我们除了关注其本身的语言外,更应该注重其精神表达。这些应该不只是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比如,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又如雕塑、建筑等,我们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手法、技巧外,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好的范本,去粗取精,而不是一味地走“样式主义”路线,同时也不是盲目的创新。应该体现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正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总的说来,作为美术专业大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生活的,有价值的特性。(2)对造型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艺术世界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4)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文化和艺术高度统一。4、应把传统民间艺术列入必修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5、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美术高等院校与各种艺术单位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社会的艺术需求,相应调整学习的教学思路和方向。6、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熟练的美术技能,才能将其所学传道授业。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参考文献:[1]邢莉.自觉与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李平.俄罗斯学院派素描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3]孙韬,叶南.涅瓦回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
世界名画欣赏论文 --------梵高作品《星夜》赏析《星夜》赏析 摘要:1889年,梵高由于精神病发作被送进的了疯人院。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充满了死寂,毫无希望之地,梵高的内心这似乎感到了安全和隐晦,疯狂的内心得以平静。正是在这里,他以歪曲的长线,破碎的短线,饱满的色彩。为全人类创造了一幅奇幻的星空景象。一、作品叙述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星夜》为梵高圣雷米时期的代表作品。1889年,梵高由于精神病发作被送进的了疯人院。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充满了死寂,毫无希望之地,梵高的内心这似乎感到了安全和隐晦,疯狂的内心得以平静。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寻找到了自己艺术的突破,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作品中那些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 感受到梵高内心的情感倾诉。二、作品形式分析 "他还做了另一个梦,把它告诉他的兄弟,看哪,我有更多的梦想,看哪,太阳,月亮和十一颗星再向我们敬礼。"圣经起源中的一段话给予了这位为天才创作的灵感。星夜是梵高的幻想,是梵高心中的宇宙。梵高以心中的星夜作为题材,充分表现出处于人世之外的自己对于星空的理解及感受。 整个画面,作者充分运用的夸张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变形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作者运用弯曲的线条,以及线条旋转变化描绘出了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我们几乎无法从他的这幅作品中找到一条直线,作者的世界观仿佛在旋转。同时作者在色彩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全部运用大块的色域展现出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同时,画中的图像都充满着象征的涵义。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凡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形如火焰的柏树,以及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梵高生前非常欣赏日本浮世绘《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而《星夜》中天空的涡状星云画风被认为参考并融入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元素。三、作品解释 有云的夜空充满了旋转,恒星发光闪烁着自己,明亮的新月。虽然功能被夸大了,这是一个场景,我们都可以涉及到,也是一个最适合个人感觉舒适,安心。这天保持观众的眼睛画走动,下面的曲线和制造出一种视觉圆点星点使用。这一运动一直扎根在旁观者所涉及的绘画,而其他因素: 下面的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丘陵有一个小城镇。有一个和平的本质结构的流动从。也许阴凉窗口颜色和火热的火花回忆我们自己的天空繁星温暖黑暗的童年和年满夜间想象中存在的东西。镇中心的点是高大的教堂尖顶的,执政的建筑物基本结束较小。这种尖顶蒙上了一个小镇上的稳定感,并创建一个规模和意义上的隐居。为了画左侧有一个巨大的黑色结构,开发了一个更大的规模和孤立感。这种结构是宏伟的绘画相比,规模在其他物体。镜子弯曲的线条,创造的天空画的感觉深度。这种结构也允许观众解释它是什么。从布什山的一叶菜,形成分析,这是广泛和丰富多彩的。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凡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象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黄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四、作品评价 《星光灿烂的夜空》也许是文森特·梵高最有名的画作。独特的风格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是凡·高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虚构的。Don Mclean曾献给文森特一首著名的同名歌曲"Vincent"又名"Starry Night"。即使梵高尝试了装饰性作品的创作, 也只有极少数评论家认可他这些作品并愿意支持他在这方面的尝试。其中的部分原因无疑是梵高没能举办他所希望的个人画展, 只有这样的画展才可能摆出自己的大批作品。古斯塔夫·卡恩倒是对梵高在1888年独立沙龙上参展的三幅作品做过评论, 他说"凡·高先生的画笔挥洒得很有力", 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成了批评。有些评论的作者差不多把这种笔法干脆称为装饰性笔法。1889年, 费利克斯·费内翁曾经提到, 在这幅作品里,这种"无立体感的笔触构成了粗糙的草席似的图案", 同时那漩涡关的色彩像是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乔治·勒孔特在文章中赞扬道:"热烈的厚涂……各种颜色很自然地营造出了令人感到震撼的效果。"古斯塔夫·热弗鲁瓦将梵高描绘为一个"画风景画时简直就像在雕塑风景画"的画家。这些评论或许促使人们注意到了梵高作品的表现图案和装饰性, 而其笔法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将前景和背景统一在一视觉区里的手段。可是这些评论都只有三言两语, 而几乎没有对梵高的作品做更广泛或者更深入讨论。假如从一幅幅单张作品的角度上看, 刚劲有力、别具一格的笔触便意味着传统意义上气质或者独特的个风格, 而不是装饰性图案。而凡·高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广为人知, 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的笔触证明了他的病态气质和性情的不稳定。"视域转化成浓厚的、有力的颜料浆, 沿着他的画笔的猛戳动作画出的线路展开了它的脉络。天空中央的星星的卷曲浪潮也许是无意中受了葛饰北斋的《大浪》的影响——但它的奔腾的压力, 在东方美术中却没有相等的例子。月亮从月蚀中走出来, 星星闪耀、汹涌, 柏树随着它们摇动, 把天空的韵律转化成自己的火焰状侧影的黑色扭曲。它们把天的激流传给了他, 完成了贯穿整个自然的活力的圈子。" (休斯)参考文献:《西方绘画史图录》邵大箴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米勒传》 罗曼·罗兰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记得一句关于梵高的话:“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毁灭了自己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 北宁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翰林张择端(公元十二世纪),山 东诸城人,是北宋末期职业画家,曾在画院任职,擅长画人物、楼阁、舟车等。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 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记,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清 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但是,我们会长久端详着画面,不忍转移视线。我们首先会被那绝妙的光影效果所折服,层层退晕呈现出丰富的空间以及逼真的质感,无界线的形体转折及色彩变化,比同时代人领先了几个世纪。真正让人惊叹的还不是技巧,那时隐时现的神秘微笑才令人销魂。那笑容太浅淡了,离得再近也看不真切;然而,只要你看到画,无论距离多远,都能感到微笑的存在。微笑不仅体现在翘起的嘴角,而是遍及脸上每一部分肌肤,甚至画面的各个角落,以至观者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同时,内心也装满了微笑。面对真迹的感受是别处无法取代的,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注定会被永久保存。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4 试谈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摘要: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对美术体系内容的填充,而与美术鉴赏有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被视为培养鉴赏者美术素养的基础知识。积极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鉴赏与分析,是鉴赏者表现出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他们对艺术作品价值判断以及再创造的过程,其可以被认定为人类审美消费的一种形式。此外,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能够将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的审美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出来,是鉴赏者审美 经验 与审美再创造统一性的外在体现之一。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1.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 2.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 想象力 ,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 3.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 4.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浅论美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白晶莹.美术鉴赏在美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篇5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 说说 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 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 广告 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 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 5.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4 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 措施 ?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 其它 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 “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 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 国画 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 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 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 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3?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 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 风景画 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 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 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5 谈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人文素养 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是需要对于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美术的鉴赏课能够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感情、美术与知识等方面相结合,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气息,让其成为一个有对于生活充满浪漫气息的人。同时,在高中的鉴赏课当中也能够对于学生的性格等方面进行重塑,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去感受这种美,让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本文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一、创造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的大纲当中明确表示:重视文化两方面作用,其一为在制定的情境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其艺术作品要表达的信息,其二为帮助学生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了解其作品当中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这两种性质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教师在《现代雕塑、绘画与工业设计的探究》的课堂讲解上,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很快进人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将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悦、有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抽象画进行鉴赏,适当加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搞笑型的笑料。 如,以牛吃草作为一幅具有抽象的画,但这幅画却是一张白纸,于是观众便问画家,而画家却是这样解释的:牛吃草,草被吃完,牛吃完草便也离开了。教学离不开教材,老师应该充分的研究教材内容,将其人文素养充分的浓缩提炼。在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这些艺术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结晶,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就是那一时期的缩影和体现,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以及抽丝剥茧的思维能力。老师通过对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充分讲解,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当中穿梭,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遨游,体会着不同文化气息,陶冶情操,能够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二、鉴赏与道德培育相结合,鉴赏作品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做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与此同时,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快节奏感也在逐渐的增加,使得素质教学的发展在渐渐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不少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成绩重视度远远大于孩子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怀的发展。在美术文化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重视,还要重视美术和日常生活的相关联系以及美术对学生全面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人文素养是铸成更宽阔的人生基石。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学校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学生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要把我国传统国学与美术鉴赏中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够学到向善向美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在性格完善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个性的地位在绘画中十分重要,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在进行艺术培训中,知名的美术家和艺术家才能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但是实际情况,个性是与生俱来的,在绘画作用的绘画中。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判断艺术家绘画特点的基础。所以,在培训艺术创作时,有针对性的培养个性和人文素养十分重要。 从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造型表现随着学习时间的正长而感悟到的特点,学生所获得的绘画技艺的也加强,因此这种造型表现和个性特点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个性的完善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选着一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解析给学生看,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作品的完美性,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下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作灵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对于其人文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些是和美术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思想紧密相连的,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所想,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参加鉴赏课,并且在鉴赏课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于人文素养有所领悟。 参考文献: [1]胡知凡t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J]t课程t教材t教法t2004(12) [2]周凤云.论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加勺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t2002(03) [3]彭西东.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03)t [4]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猜你喜欢: 1.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 2. 关于美术鉴赏论文 3. 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4. 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5.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