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审计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 措施 和 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是企业内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而施工企业的项目又是施工企业的根本,对施工企业项目的审计是做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本文针对施工项目目前管理的现状、施工项目内部审计的措施和方法作粗略探讨,以强化施工企业的审计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项目 内部审计 措施 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质量又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部门能否健康发展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提高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认知度,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大内审宣传力度 提高全员内审认识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 企业管理 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上述认识足以说明了施工企业的项目对内部审计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应局限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应该关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防范与控制作用,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 二是微观审计与宏观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项目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 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二、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根据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项目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实际工作中通常项目根据责任预算编制情况确认工程总收入、总成本。财务按照工程进度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一)主要问题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往往与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金额有较大差距。如根据项目的不同意图,有的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可能会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目的而少计收入,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人为操纵损益。 2.业主迟迟不作工程决算审计。如为了拖欠工程款,有些业主几年甚至十年不作工程决算审计,还有些建设单位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于“在建工程”账户长期挂账,这都给施工企业准确确认收入带来不确定因素。 3.重复确认收入。如当总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时,有时几个分公司共同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各个分公司会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审计方法 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应凭借专业 经验 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选择,选择有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1.可以通过检查项目累计结转收入和累计结转成本是否基本配比,来发现收入确认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尚未完工的项目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决算的项目,相应调整收入。但是难以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工程完工程度是否可靠。 2.可以获取以往年度(可取前两年或三年)已竣工决算的工程收入确认的有关资料,将会计账面确认的收入与按竣工决算应确认的收入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收入确认的误差率,作为对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确认的参考。 3.在审计中,可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繁简程度、施工项目情况以及所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与个别审核法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收入的计算、确认方法是否合乎规定,注意查明有无随意确认收入、虚增或虚减本期收入的情况,及其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应收工程款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三、工程成本的审计 (一)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临时建筑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审计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建造合同的甲、乙双方不能及时对账,极易漏记甲方供料成本。 2.企业日常核算管理制度松懈,材料出库、入库的内部控制较薄弱,外购材料不通过出入库手续,直接运抵建筑工地,易导致材料管理和核算出现漏洞。采购数量上不能完全按照定额采购,施工现场经常是按实际需要采购,造成竣工后核算施工图材料用量与实际消耗数量不符,为日后的外审埋下隐患;工人工资结算单不正规,结算依据不足,存在用假工资表套取费用的情况,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 3.有的企业将金额较大的临时建筑设施费一次计入成本费用,水电费用结转依据不足,导致成本费用不实。 4.有的工程项目成本结转的多,收入结转的少,账面反映为亏损,这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5.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偷逃税款。 6.利用发放奖金、补贴等名义,处理违规支出。 7.对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利用各种形式与供货方相互勾结,侵吞企业财产物资。 (二)审计方法 1.对跨年度工程项目应按年累计分成本项目进行结转,以明确每一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是否配比,据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成本核算异常的工程项目,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2.材料费用方面,应主要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材料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备;有无少进多出或挪作他用等现象;有无材料消耗异常的项目,并查明原因;期末材料的盘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利用开具的虚假发票处理其他费用,人为加大工程成本的情况。 3.人工费用方面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并查明原因,抽查应付工资计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比如:工资核算是否以签名的工资结算单为依据,与相应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用工是否匹配,以免随意开单;抽查工资结算凭证用以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规定代扣款项等。另外,为查明施工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队是否串通舞弊,除通过分析性复核以检查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外,还应当与预决算的工程量加以对比,或通过实地考察、查询施工 日记 等方法,核对应付工资账户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以发现有无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 4.应检查费用的计量是否合规。如临时建筑设施费应按照建造合同施工期分期摊销,预计水电费用时应该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施工企业项目的内部审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财务预算的审计、施工过程经济投入的审计,也有合同管理的审计和项目结算的审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面临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强化,特别是完善对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从而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能。施工企业应重视对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审计的真正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师专业必备[Z].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4). [2]檀鹤铨等.新编铁路审计指南[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2). [3]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J].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9(6). [4]李世钰,曹锡锐,__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 [5]周丽琼.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10):77-80.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摘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相对较晚,一些重大的审计 报告 、审计成果没有公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简单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没有认识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所以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准确。 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并报告工作的,即使有些职能部门是由企业某位副职分管,那也是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实质上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在目前还没有哪个法律和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的某个机构可以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更没有规定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报告工作的情况,况且按照《 公司法 》的规定,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由董事会任免,而没有规定内审人员具有这种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特别是那些实行垂直集权管理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主要负责人监督主要负责人的单方面活动,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3.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审计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对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涉及较少。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以事后监督为主,末将事前是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相结合,没有认识到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帮助企业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4.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关键是保证其独立性,通过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谁独立、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人事、经济等各项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同时也降低了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 5.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手段落后,涉及计算机程序、网络信息审计的很少,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6.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呈现多元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少有的企业购并、分设、企业间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行为时有发生。为服务企业经济发展和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这些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计算机的运用等,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贫乏,专业构成主要是审计或会计专业,而来自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或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缺少。另外,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难与被审计单位协调沟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成效。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权限、业务报告程序进行规定。 2.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实现内部审计转型 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强调了增值审计,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广泛的内部控制,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咨询等增值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全面分析审计需求,明确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制订合理的转型规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增值服务中的作用。 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模式,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金额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 3.推行计算机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审计信息化进程也逐步加快,计算机审计成为主流。利用计算机审计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审阅、核对、分析、比较企业的各种信息,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资金及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企业风险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 4.坚持客观公正,严格处理处罚。 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 教育 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遏制违规乱纪,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作用,净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人员的经济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在审计违法违纪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5.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1)打破以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积极吸收具有工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法律等非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力。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国家相关专业的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企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审计月刊.. [2]刘文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中国审计..
财务审计论文范文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财务审计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审核方式已经难以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使得经济与企业的发展难以同步,导致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时,必须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加以改进与优化,保证审核工作流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账务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于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在开展账务审核工作时,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错账、漏账以及假账等。
1.错账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低价招聘缺乏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账务管理工作,导致账务审核风险与财务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会对财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采买、加工生产和销售等,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因此会计人员在财务审核工作中出现错账情况,将会导致其他各环节出现错误的财务信息,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如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汇总审核财务、报账与报税信息时,多会将企业账务与施工情况和材料采购等加以联系,如果材料账务存在错账问题,将会导致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资金和工地用料等方面出现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企业财务的良性发展。
2.漏帐问题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往往会将自身的生产经营规模加以扩大,但是这样会使得财务审核内容趋于复杂化,导致管理人员面临许多的账务信息,较易出现漏账情况[3].对于漏账而言,其存在于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中,主要是指审核工作的不完整性,难以有效纳入企业的全部财务信息,导致相关信息出现遗漏,从而无法客观全面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资金流失与审核不准确等问题。
3.假账问题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多存在虚假账目情况,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会导致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企业资金的安全。假账情况的出现具有多方面因素,其中集体与个人经济利益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部分财务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做出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账务信息进行随意修改,非法谋取自身利益。此外,部分企业管理者为了逃避税务的缴税,在账目记录与财务审核等方面作假,并让会计人员从中收取部分回扣,影响财务审核工作的真实性。
二、加强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的有效策略
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要想提升审计工作有效性,首先应在制度制定上加以完善,用严格的管理以及规范化的制度提升审计标准,这样才能够做到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有效管理,并通过资金规划为企业下一阶段的采购、生产、经营等活动项目的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避免投资、经营风险加大。一般来说,我国小规模企业难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因此内部审计职责可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相关机构或董事会加以承担,从而提高财务内部监督机制的执行力,降低企业的损失,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严格完成账务记录
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在资金上处于变化状态,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记录第二天可能发生的资金变动,如果第二天资金出现变动,将会出现会计信息变化,例如需要删除与修改,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认真做好财务记录工作,将每日的出账、入账详细记录,若存在未达账项应清楚罗列,并在未达账项确定类别后及时归入应有的会计项目,从而保证财务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为企业领导者在未来发展规划设定上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财务记录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到有据可查可依,才能保证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除此之外,必须要对每项资金的相关单据以及去向进行及时、准确记录,并实施阶段性汇总。
3.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其内部监督机制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管理资金时,应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及资金管理机制,对每笔资金的流向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同时加大资金信息的流通率,优化财务信息的共享,合理估算流程资金与固定资金的比率和变动关系。内部监督机制可采取责任到人制度与分级管理制度,让每位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与严谨性,降低自身疏忽造成的审计差错。此外,企业财务人员应加强管理财务审计工作,做好资金收支情况的记录,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
4.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培训
对于企业审计人员而言,职业道德不仅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企业的外在形象与发展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会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也会增加企业的外在形象。在人员聘用方面,企业需严格规范人员选聘制度,确保上岗员工在道德水平、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上符合工作要求,提升审计专业性。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时,必须要培养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由于各种法律法规中都涵盖了财务账务审核的相关规定,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企业应强化人员的专业培训,对财务专业知识加以及时更新,使人员的业务水平符合管理要求。此外,企业应对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技术加以引进,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确保财务人员详细了解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与审批程序,有效解决账务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账、漏账、假账等现象,降低账务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利于账务审核工作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企业阶段性发展规划的制定。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优化自身内部审计建设,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培训,同时财务人员要做好账务记录,从而提高账务审核的科学性与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悦华。浅谈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10.
[2]王强。论财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66-67.
[3]刘宝芳。财务会计账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北方经贸,2015,07:168-169.
[4]张家荣。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制度相关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J].时代金融,2015,23:164+168.
[5]杨海清。论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25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对于会计工作要足够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审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要想有效地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笔者认为应该明了企业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依据和依存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客观环境是指企业所遵守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和企业依据自身特点所制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观环境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工作手段和方法、会计行为等因素。现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主观和客观会计环境对会计内部监督制度有效实施造成的影响:会计在企业中没有签字权和否决权,久而久之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比如现在流行的财务“一支笔”控制的监督方式,使会计人员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认为领导签字,我就照办,出了什么事有领导担著,我不用承担经济责任,使会计内部监督有名无实。
会计在企业中处于被领导的从属地位,无法有效实施监督。上级领导往往一纸“白条”“、一支笔”签批的超标准的招待费、餐费、天文数字般的出国费用等硬要报销。在不少企业中,如果会计敢于坚持原则,就会遭到领导的冷遇甚至报复。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企业及会计人员有较大的操纵的余地。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得出的帐务结果不一致,使得会计内部监督缺乏统一标准,无法评定会计工作的质量优劣。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调整财务报表,蒙混投资者,把核算方法变来变去,编制出对自己有利的财务报表。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施审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两种情形:其一,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真伪,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讯失真;其二,某些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不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格。根据几年来审计工作的体会,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是仅仅流于形式,变成了一纸空文。在明确了以上因素对会计审计内部监督制度实施的影响后,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保证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和施行。
1、建立严格的内部考核制度是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硬体武器。建立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体系和执行机制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加强对制度执行人及执行效果的监督。特别是对一些规模大、经营业务多元化的集团型公司,因其投资的范围广,资金投入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加强领导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考核,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2、明确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职责,实行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在不同的会计岗位定岗定人,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责任,用内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严格执行考核,使各个会计岗位之间既环环相扣又条理清晰。
3、重大的对外投资、资产的处置、资金的排程和其他重要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有明确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独立董事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影响其对公司决策和事务行使独立判断的关系,也不受其他董事的控制和影响,从而能对内部人和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督,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力度。
4、坚持财产清查制度,并对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式予以明确。财产清查应由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进行,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自主开展清查。清查完毕后要将清查结果公之于众,并运用法律手段追查某些渎职贪污者的责任。
5、保证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审。在大型的企业集团中,除了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直接查帐外,还可以进行不同分部之间的会计互审,相互发现问题,交流会计经验,及时改正缺点,使得整个集团的会计资料具有可比性、可靠性。
6、深入学习《会计法》,以强化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会计内部监督意识。领导应和会计人员一道学习《会计法》,在学习中切实体会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能动性,认识到会计可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尊重会计,尊重法律。
7、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强化会计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但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而且还要从反面进行教育。既要学习一身正气、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财务人员,也要看到弄虚作假者的可耻下场,从而起到鼓励与警醒相结合的双重教育效果。
8、扩充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推行会计终身教育。会计人员应加强各类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综合能力,增强巨集观意识。审计过程中,不能仅仅拘泥于一般的财务收支,更要注意蒐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类资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祥实的财务资讯和管理资讯。
9、发挥社会审计作用,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社会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互补,既可以提高内审工作的能力和独立性,又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协调平衡好与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
1.会计资讯的共享
会计审计空间范围的扩大
随着网路与会计审计工作的配合,大大扩充套件了会计审计的服务范围,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审计,在网路环境下的会计审计资讯得到了开放和共享,网路提供了最佳的平台,但是会计资讯属于特殊资讯,只可以浏览,不可以更改,因此,网路会计审计的空间要扩充套件到相关管理单位,保证资讯的合理使用以及安全性。
会计审计时间的及时
除了空间的扩充套件,审计的时间也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审计更加及时和迅速,网路会计审计可以达到动态发展的效果,审计的部门可以通过上网随时检视会计的资讯,这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加强了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审查,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最新情况。随着网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迅速的了解渠道,网路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形态,这在无形中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风险,此时,会计资讯就显得至关重要,原有的传统会计资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单纯的报表显得起不到想要的作用。为适应这种状况,网路会计审计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结果,利用网路的及时性和迅速性,向客户提供有关决策的资讯是必然,是发展的关键。
会计审计业务量在逐渐增多
因为网际网路这个平台,各大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资讯都公开的呈现在网路上,会计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会计资讯也和其他企业的资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网路的平台下,资讯共享的速度逐渐的加速,这样便促使审计人员熟悉更多的企业经济业务,以理清各种资料的来龙去脉,直接促进了会计审计业务的迅速增多。
审计工作的频率增加
不难理解,网路的平台带来好的服务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危机,随着网路会计审计的发展,会计审计的工作正在逐渐的增多,因为资讯的随时共享和处理,资料更新额的速度要求审计人员及时了解整个资讯的变化,及时获取一些中间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说,网路会计要求网路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保持实时性的特点。
会计审计工作的技术更加先进和效率更高
网路会计处于各个行业庞大的网路系统中,现在的工作几乎全要依赖网路才能进行,这也为工作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路会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计算机资讯以及审计技术的手段,这才能更好的控制网路会计审计的安全。网路会计审计几乎全部依赖网路进行,获取企业的会计资讯以及各种资料和相关的分析,而且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相应的交流,这直接促进了网路会计工作的审计效率。
2.网路设计以安全审计为核心
网路审计的安全性可以称之为网路安全审计,主要针对的是被审计的单位所使用的工具的安全性,简单的说就是对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核,包括网路系统的管理、防护、监控、恢复等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网路为工作带来的潜在威胁进行一个全面的维护。网路会计环境下的会计审计因为会计资讯的共享,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新科技的出现也为工作带来了危机,电子科技的产物都是会携带一定的非安全基因,包括网路故障,甚至是计算机病毒、黑客袭击和非法者的人侵等潜在威胁的影响。这些潜在的危机对会计资讯和资料是一种高度的危险,我国的一般会计软体都应用了一定的保护程式,但是仍有计算机瘫痪,资讯丢失、泄露、毁坏的现象发生,可见网路会计审计更应该及时的对安全性进行一个合理的检测和监控。会计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应用程式的审计,内部审计针对的主要是内部控制的弱点,在网路会计资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重点、方式、内容和范围均发生了变化,使得网路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和计算机桌面审计,呈现出新的特点。网路内部控制审计可分为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针对网路会计资讯系统的特征,通过网路内部控制审计,以评价网路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在会计审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网路会计资讯进行审计,在对一个网路化会计资讯系统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时,由于受到计算机网路程式复杂化和自动化的影响,往往不能仅仅检验资料本身,还须对网路程式的处理和控制进行审计。实行这种审计方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审计工作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也就是说相关的程式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而是,考察系统的效能和标准是否达到会计审计的要求,是否可以检验出潜在的威胁,包括第对资讯的核实和验证,对账目的处理等,相应程式的审计师会计审计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进行该项核实,将会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3.会计审计提升的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计算机的出现为我国的会计审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及优势,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在就分析一下如何提升会计审计的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装置
这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的出现为会计审计带来的难遇的机遇,会计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到先进的装置去工作,充分了解相关的知识,促进会计审计工作的快速运转和效率的提高。
开展网上审计工作
这种方式直接方便了企业和审计人员,才用联网审查,可以及时的了解工作状况,直接读取对方的会计资讯,在网路上进行指导和处理,这就要求计算机在会计资料处理流程中留下审计底稿的轨迹,设定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资料和比较标准。
完善的法律配套措施
网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网际网路法律的发展,原本的审计法律已经不适合新型的网路会计审计,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相信了解资讯,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防止某些企业钻了法律的孔子,只有尽快的完善法律,才能促进网路会计审计更加迅速的朝着良性目标发展。
1.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4.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5.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6.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7.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8.论审计的现代化
9.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0.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1. 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 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3. 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4. 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5. 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6. 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17. 关于敏感性分析
18. 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19.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0. 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4.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5. 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6.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27.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28.论企业环境审计
29. 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0.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1.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会计是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进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
实践教学
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税法、会计学原理、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企业财务审计、建筑工程概论、会计电算化、建筑项目预决算编制与审计、审计电算化、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电算化知识,熟悉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管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能力
综合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承担企、事业机关单位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审计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 措施 和 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是企业内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而施工企业的项目又是施工企业的根本,对施工企业项目的审计是做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本文针对施工项目目前管理的现状、施工项目内部审计的措施和方法作粗略探讨,以强化施工企业的审计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项目 内部审计 措施 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质量又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部门能否健康发展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提高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认知度,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大内审宣传力度 提高全员内审认识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 企业管理 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上述认识足以说明了施工企业的项目对内部审计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应局限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应该关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防范与控制作用,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 二是微观审计与宏观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项目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 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二、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根据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项目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实际工作中通常项目根据责任预算编制情况确认工程总收入、总成本。财务按照工程进度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一)主要问题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往往与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金额有较大差距。如根据项目的不同意图,有的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可能会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目的而少计收入,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人为操纵损益。 2.业主迟迟不作工程决算审计。如为了拖欠工程款,有些业主几年甚至十年不作工程决算审计,还有些建设单位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于“在建工程”账户长期挂账,这都给施工企业准确确认收入带来不确定因素。 3.重复确认收入。如当总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时,有时几个分公司共同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各个分公司会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审计方法 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应凭借专业 经验 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选择,选择有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1.可以通过检查项目累计结转收入和累计结转成本是否基本配比,来发现收入确认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尚未完工的项目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决算的项目,相应调整收入。但是难以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工程完工程度是否可靠。 2.可以获取以往年度(可取前两年或三年)已竣工决算的工程收入确认的有关资料,将会计账面确认的收入与按竣工决算应确认的收入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收入确认的误差率,作为对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确认的参考。 3.在审计中,可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繁简程度、施工项目情况以及所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与个别审核法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收入的计算、确认方法是否合乎规定,注意查明有无随意确认收入、虚增或虚减本期收入的情况,及其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应收工程款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三、工程成本的审计 (一)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临时建筑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审计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建造合同的甲、乙双方不能及时对账,极易漏记甲方供料成本。 2.企业日常核算管理制度松懈,材料出库、入库的内部控制较薄弱,外购材料不通过出入库手续,直接运抵建筑工地,易导致材料管理和核算出现漏洞。采购数量上不能完全按照定额采购,施工现场经常是按实际需要采购,造成竣工后核算施工图材料用量与实际消耗数量不符,为日后的外审埋下隐患;工人工资结算单不正规,结算依据不足,存在用假工资表套取费用的情况,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 3.有的企业将金额较大的临时建筑设施费一次计入成本费用,水电费用结转依据不足,导致成本费用不实。 4.有的工程项目成本结转的多,收入结转的少,账面反映为亏损,这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5.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偷逃税款。 6.利用发放奖金、补贴等名义,处理违规支出。 7.对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利用各种形式与供货方相互勾结,侵吞企业财产物资。 (二)审计方法 1.对跨年度工程项目应按年累计分成本项目进行结转,以明确每一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是否配比,据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成本核算异常的工程项目,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2.材料费用方面,应主要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材料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备;有无少进多出或挪作他用等现象;有无材料消耗异常的项目,并查明原因;期末材料的盘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利用开具的虚假发票处理其他费用,人为加大工程成本的情况。 3.人工费用方面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并查明原因,抽查应付工资计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比如:工资核算是否以签名的工资结算单为依据,与相应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用工是否匹配,以免随意开单;抽查工资结算凭证用以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规定代扣款项等。另外,为查明施工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队是否串通舞弊,除通过分析性复核以检查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外,还应当与预决算的工程量加以对比,或通过实地考察、查询施工 日记 等方法,核对应付工资账户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以发现有无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 4.应检查费用的计量是否合规。如临时建筑设施费应按照建造合同施工期分期摊销,预计水电费用时应该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施工企业项目的内部审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财务预算的审计、施工过程经济投入的审计,也有合同管理的审计和项目结算的审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面临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强化,特别是完善对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从而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能。施工企业应重视对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审计的真正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师专业必备[Z].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4). [2]檀鹤铨等.新编铁路审计指南[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2). [3]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J].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9(6). [4]李世钰,曹锡锐,__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 [5]周丽琼.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10):77-80.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摘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相对较晚,一些重大的审计 报告 、审计成果没有公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简单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没有认识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所以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准确。 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并报告工作的,即使有些职能部门是由企业某位副职分管,那也是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实质上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在目前还没有哪个法律和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的某个机构可以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更没有规定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报告工作的情况,况且按照《 公司法 》的规定,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由董事会任免,而没有规定内审人员具有这种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特别是那些实行垂直集权管理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主要负责人监督主要负责人的单方面活动,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3.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审计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对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涉及较少。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以事后监督为主,末将事前是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相结合,没有认识到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帮助企业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4.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关键是保证其独立性,通过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谁独立、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人事、经济等各项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同时也降低了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 5.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手段落后,涉及计算机程序、网络信息审计的很少,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6.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呈现多元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少有的企业购并、分设、企业间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行为时有发生。为服务企业经济发展和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这些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计算机的运用等,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贫乏,专业构成主要是审计或会计专业,而来自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或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缺少。另外,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难与被审计单位协调沟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成效。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权限、业务报告程序进行规定。 2.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实现内部审计转型 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强调了增值审计,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广泛的内部控制,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咨询等增值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全面分析审计需求,明确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制订合理的转型规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增值服务中的作用。 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模式,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金额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 3.推行计算机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审计信息化进程也逐步加快,计算机审计成为主流。利用计算机审计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审阅、核对、分析、比较企业的各种信息,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资金及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企业风险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 4.坚持客观公正,严格处理处罚。 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 教育 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遏制违规乱纪,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作用,净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人员的经济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在审计违法违纪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5.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1)打破以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积极吸收具有工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法律等非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力。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国家相关专业的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企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审计月刊.. [2]刘文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中国审计..
二、会计舞弊的治理(一)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相符,是否真实、完整。我国的《会计法》、《公司法》,各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规范性条例,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较旧法有重大突破的是,新法中对法律责任规定得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加大了治理力度,显示了国家对“制止会计造假,提高会计质量”下了大决心。这样做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进一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二)国家应该建立合理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我国目前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而这些监督部门又按一定的权限分别划定监管范围。各个监督部门所遵循的法律法规的不同,造成了监督不合理不到位。国家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应该单独设立或者指定其中一个部门监督企业会计舞弊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多头监管,多个上级。只由一个部门监管,可以增强其专业性,使得监管更加有力。(三)强化社会审计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验证,以确保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此,应增强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水平,遵守技术规范,优化执业环境,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使注册会计师能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从而提高公开市场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四)制订(修订)较完善的会计准则财政部新制订或修订了38个会计准则,新准则从以下几方面使企业进行利润调节受到限制:第一,存货管理办法变革。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第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第三,债务重组方法变革。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照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每股收益水平。(五)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源头上杜绝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1.要加速建立和完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使命,真正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2.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并互相有效制衡。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要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并披露相关信息。通过自查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堵塞漏洞,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参考文献:[1]裘理瑾,李若山.痛定恩痛—— 对“琼民源”事件的一些思考[J].财务与会计,1999,(5).[2]篡好东.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会计研究。2002.(8).[3]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1].会计研究,2000,(5)[4]叶雪芳.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6,(2).[5]郑朝晖.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及侦查研究[1].审计研究,2001。(6).[6]曹立.论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识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7]张永宏,韩连民。王哲.监管与防范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理性恩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3).[8]秦江萍。段兴民.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比较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7).[9]耿建新,蒋力,陈英得.对2004年台湾会计舞弊案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5,(4).
不知不觉,为期一星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会计模拟实习中,使得我系统的对于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这也是这次实习的目的。 首先要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在根据记账凭证,登及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 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编织记账凭证。 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我原本以为有关的会计知识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时,我却无从下手。于是只能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复习了一下,把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然后是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练习填写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了解掌握各种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记载内容以及填写方法。 二、登记帐簿。 其中开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现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 会计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期间,我曾对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因此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能随便用笔涂、用橡皮擦、用刀片刮。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严格要求的。比如说: 1. 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画横线,在写上“作废”两字,这样才能作废。 2. 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清晰,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双方就不能平了。 因此,做帐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编制报表。 首先在左上角天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然后根据账簿资料、年终决算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签名。 总而言之,这一星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课,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你是学习要选专业吗,如果全日制的选第一个好点,如果是函授的没什么区别都可以
好写的会计论文选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好写的会计论文选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2、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3、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5、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6、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7、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8、ERP与会计电算化
9、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10、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11、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2、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13、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1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15、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6、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7、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18、对电算化会计中会计方法的思考
19、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应注意的内容
20、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的管理
21、会计电算化引起的企业损失及对策
22、会计电算化替换手工账及试运行浅析
23、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4、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25、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
26、会计电算化使用方法和技巧
27、网络环境下电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2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9、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
1、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浅议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3、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
4、应收账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5、关于××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6、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
7、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8、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9、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10、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2、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13、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14、对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
15、关于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6、浅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17、浅谈企业财务风险
18、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19、浅谈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方法
20、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21、论股利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2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3、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与控制
24、浅淡村级财务管理
25、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
26、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27、债务重组的利弊分析
28、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3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浅议
3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例证分析
32、企业财务目标取向分析
34、浅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35、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6、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浅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3、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思考
5、财务欺诈的成因及防范
6、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7、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及审计策略
8、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如何进行货币资金审计
10、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1、识查假账的主要方法
12、货币资金审计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3、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14、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15、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16、企业偷漏税手段及其防范
17、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1、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2、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3、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4、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5、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6、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7、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9、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0、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11、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13、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4、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15、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16、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17、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18、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19、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20、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21、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22、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2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24、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25、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26、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27、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初探
28、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29、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探析
30、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浅析
31、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
32、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33、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
34、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35、 刍议现代经济下的融资租赁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20、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21、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2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2、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计量研究
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
4、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5、绿色会计视角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优化研究
6、绿色税收体系的重构与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7、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及其评估研究
8、构建企业绿色税务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
9、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债务融资相关性研究
10、基于企业价值链理论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1、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2、我国制药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3、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4、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会计确认计量改进研究
15、“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企业绿色审计改进研究
16、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17、论我国绿色证券法律制度的完善
18、我国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会计计量
19、海峡两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20、建筑企业绿色价值链构建研究
21、绿色会计的生态哲学思考
22、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研究
23、主体功能区功能补偿区间的会计计量研究
24、绿色税收下SH林纸公司会计问题研究
25、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6、环境管理会计
27、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28、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研究
29、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30、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设计及推进机制研究
31、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3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3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34、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环境资产会计研究
35、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36、华润首阳山电厂绿色经营策略研究
37、青海省资源型企业绿色会计核算研究
38、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39、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的建立研究
40、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我国船舶及配套企业环境会计研究
42、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
4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44、低碳经济下绿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45、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绿色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46、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47、企业绿色管理理论研究
48、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运用
49、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会计研究
50、森林资源资产的计价与会计核算研究
51、电力企业绿色成本核算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52、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
5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54、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55、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56、绿色技术创新制度及其结构设计
57、基于公允价值的我国政府会计研究
58、神农架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分析和评价
59、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60、论企业环境审计的开展
61、印染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
62、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研究
63、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确认、计量与控制研究
64、环境会计新探
65、环境会计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
66、构建我国绿色税务会计的研究
67、我国环境会计研究
68、关于企业环境负债若干问题的思考
69、台湾环境会计制度之研究
70、循环经济下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论会计目标
2、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4、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6、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7、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8、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9、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10、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11、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12、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13、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14、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15、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6、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17、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18、试论会计环境
19、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20、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21、减值会计研究
22、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23、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24、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25、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6、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7、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28、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29、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30、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31、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32、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33、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34、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35、试论重组会计
36、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37、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38、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39、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
40、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41、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42、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43、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44、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
45、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46、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47、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48、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49、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50、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51、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52、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53、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54、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55、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56、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57、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5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5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60、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61、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6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63、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64、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65、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66、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7、经营者薪酬计划
68、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69、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70、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7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7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73、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74、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75、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76、由某公司谈企业战略发展结构
77、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
78、企业投资决策科层结构体系研究
79、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80、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81、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82、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83、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84、关于均衡计帐研究
85、关于ABC法的研究
86、责任会计的研究
87、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88、标准成本的研究
89、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90、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91、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92、关于敏感性分析
93、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94、比较审计初探
95、论经济效益审计
96、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97、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98、论财政同级审计
99、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00、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01、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02、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03、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104、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105、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106、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107、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08、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109、独立审计准则研究
110、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11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1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1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11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1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11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17、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1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1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2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21、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
12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12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124、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125、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26、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127、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128、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
129、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0、网络会计研究
1、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问题研究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
3、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4、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发展研究
5、财务会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
7、财务会计逻辑体系探讨
8、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9、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设置初探
10、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1、财务会计中的神秘“三”
12、基于财务会计角度下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影响分析
13、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4、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1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1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高度融合性
17、探究电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浅议
19、“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0、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1、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研究
2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
23、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24、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谐耦合模式与对策
25、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26、关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7、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8、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
29、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
30、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31、IT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32、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33、对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讨
34、供给侧改革下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探究
35、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36、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7、浅述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38、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
39、浅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
40、行政会计行业财务会计系统分析与设计
4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同探究
42、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43、论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44、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45、浅谈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
46、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识别与防范
47、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与发展
48、试探公允价值在我国财务会计中的应用
49、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50、看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51、浅析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52、财务会计辅助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实务研究
53、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54、政府财务会计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构建
55、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56、如何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57、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探究
58、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系统性评价研究
59、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与协调路径探析
60、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61、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
62、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63、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研究
64、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解析
65、论未来财务会计发展方向
66、基于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意义的分析
67、如何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提升
68、论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
69、浅谈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70、浅析SAP系统的财务会计应用
71、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财务会计
72、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73、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相关研究
74、浅议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提升
75、浅谈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
76、商事思维下公司财务会计制度重构
77、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中的目标导向
78、主体偏移与信息视角的财务会计价值选择
79、论现代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
80、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81、试论经济学是财务会计的基础
82、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83、试论财务会计核心价值[A]
84、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
85、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与协调分析
86、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
87、国际环境财务会计指南与实务的历史进程最新动态评述及启示
88、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
89、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90、浅谈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91、论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发展
92、基于BPM的银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93、浅析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之间的关联
94、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95、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讨论
96、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论文题目
现如今,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会计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2: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3:浅谈公司股利政策问题
4:浅谈投资活动的纳税筹划
5: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研究
6: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7: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8:从世界通信公司事件看内部审计的作用
9: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10: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
11:论关联交易及审计
12:论风险导向审计
13:浅谈目标成本管理
14: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15:浅谈每股盈余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16:企业融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17: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与税收筹划的关系研究
18: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19: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目标的选择
20: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效应分析
2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浅析企业筹资方式
23:完善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机制对策分析
24:存货管理方法研究
25:财务预测问题的浅谈
26:对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公允价值的思考
27: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析
28:论经济效益审计
29:论制度基础审计
30:如何避免审计失败
31: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
32: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发展进程
33: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34:如何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35: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价值
36:商业贿赂的识别与审计
3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发展进程探讨
38:国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39:由银广夏、蓝田股份、黎明股份财务舞弊案探讨分析性审计方法的运用
40: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41:可持续增长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42:关于预算管理
43: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44: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45: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分析
46: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47:管理者激励制度研究
48:上市公司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分析
49:企业价值驱动的因素分析
50:企业资本结构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51: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创新研究
5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选择
53:企业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54:企业财务战略分析
55: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56: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57: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质疑与完善
58:财务预警的应用问题研究
59:评判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财务指标体系
60: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评析
61:透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6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初探
63: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财务导向问题研究
64:论审计方法的发展进程
65: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的比较
对于会计专业的论文来说,拟定一个好的题目很重要,好的题目能够提供论文的核心信息、方便读者快速地了解一篇论文大致内容,还能方便审稿者迅速评价论文,决定该论文的取舍。本文整理了 100个“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 以供参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一: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2、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车联网服务的盈利模式创新研究 3、建筑业人工成本上涨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4、我国军民融合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5、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价值驱动因素研究 6、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实证分析 7、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市场化转型研究 8、融资约束与企业贸易模式选择 9、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提升研究 10、挣值法用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 11、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12、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13、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费用变动对财务竞争力的影响 14、化石能源低位下的中国碳减排成本研究 15、融资方式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 16、S公司物流海运成本优化 17、N公司EPC项目成本超支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8、内部控制视角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19、HQ公司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优化 20、大型设备吊装总承包项目的费用控制 21、 2017年第四季度金融会计动态 22、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浅析 23、 关于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24、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 25、 网络经济对传统金融会计的影响 6、 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27、 浅述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及税收管理 28、 浅谈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问题 29、 2018年第一季度金融会计动态 30、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31、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32、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分析 34、 金融会计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综述 35、 新形势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研究 36、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策略 37、 基于金融会计视角分析金融风险的合理防控 38、 分析金融会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 39、 应用型高校金融会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40、 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41、 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会计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召开 42、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防范路径 43、 信息化背景下的金融会计风险分析 44、 加强企业金融会计制度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5、 浅析金融会计 46、 浅谈金融会计综合效益指标创新管理问题 47、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48、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49、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市场环境的塑造 5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对策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例二: 51、Z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52、NX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53、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54、辽宁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研究 55、J银行N支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研究 56、K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57、基于商誉-净资产模型的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研究 58、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59、表外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绩效和风险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60、在华外资银行盈利能力差异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61、H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研究 62、评估机构伦理气氛与评估师越轨行为关系研究 63、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内部治理机制研究 64、地方高校预算控制体系研究 65、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66、我国上市钢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及应用研究 67、政治关联对铁路债务融资能力影响及风险管控研究 68、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69、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广告支出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70、岳池县农村白酒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71、基于财务视角的电力基建工程风险控制研究 72、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机制分析 73、出口代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评价 74、利率市场化环境下HF农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构建研究 75、绿色建筑运营阶段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76、齐二机床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77、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债权融资问题研究 78、A航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79、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80、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研究 81、 金融会计风险在企业中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82、 如何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83、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84、 如何发挥金融会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85、 安徽省金融会计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四届一次理事会 86、 浅谈金融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87、 保险行业金融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88、 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分析 89、 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探讨 9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 91、 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92、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3、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4、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95、 结合金融会计的角度探讨金融风险防范 96、 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应用 97、 以金融会计服务促进区域茶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98、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99、 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100、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浅谈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及方法摘要]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该应用通用的作业和报告准则,具备足够的胜任能力,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适当的方法,按照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形成阶段等顺序,根据审计和评估的内容不同,分别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审计和评估,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穿行性测试;程序及方法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虽然内部控制审计由来已久,但国内外学术界和审计实践界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均持有不同的看法,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布的《PCAOB审计准则第2号——内部控制审计原则》(200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997年)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2003年)中均没有明确对内部控制审计予以定义。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和性质应该采用广义的概念,即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用以完善内部控制,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或方法,以便确定对其依赖程度和进行内部审计的范围、重点及方法,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符合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测试和评价。(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该应用通用的外业和报告准则,具备足够的胜任能力,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适当的方法,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通常来说,审计师应按照如下顺序,根据审计和评估的内容不同,分别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审计和评估。(一)审计准备阶段1.计划审计业务。审计师应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适当的计划和协助,以保证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监督。2.评估管理层评估的流程。审计师必须获得对管理层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的过程的了解。主要包括:审计师决定应当对哪些控制实施测试,包括对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的相关认定的控制;评估控制失败导致错报的可能性、错报的程度以及在其他控制有效实施的情形下,实现同样的控制目标的程度;评估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根据评估其实施有效性的程序是否充足,来评估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决定内部控制缺陷的程度和导致重要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发生的可能性;对审计发现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支持管理层的评估进行评价。3.评估管理层的文档记录。主要包括对与财务报表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相关的所有认定进行控制的设计;关于重要交易是如何被初始、授权、记录、处理和报告的信息;关于交易流向的足够信息,包括识别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而导致重大错报的关键点;已设计的防止或发现舞弊的控制,包括谁实施控制以及相关的职责划分;对期末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对资产保护的控制以及管理层进行测试和评估结果。4.获得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主要通过询问合适的管理层、监督人员和员工;检查公司文件;观察专用控制的应用;通过信息系统追踪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交易来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5.识别重要会计科目。审计师应首先在财务报表、会计科目或披露事项因素层次确定重要的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决定财务报表内重要的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也是决定特殊控制测试的出发点。6.识别重要的流程和主要的交易类别。审计师应当对每一类主要的影响重要会计科目或几组会计科目的交易的重要流程进行识别。主要的交易类型指的是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的交易类型。7.理解期末财务报告流程。作为了解和评估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一部分,审计师应当评估:公司使用编制年度和季度财务报表的输入和输出方法;期末财务报告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管理层的参与;涉及经营场所的数量;调整分录的类型(例如,标准、非标准、消除和合并);以及包括管理层、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在内的适当的机构对流程进行监管的性质和程度。(二)审计实施阶段1.实施穿行测试。审计师应当对于第一交易类型实施至少一个穿行测试。审计师实施的穿行测试应当涉及对单独交易的初始、控制权、记录、处理和报告的整个过程,以及对每个被审计的重要流程所进行的控制,包括旨在发现风险和舞弊的控制。穿行测试可以为审计师提供如下证据:确保审计师对于针对内部控制的五大方面所设计的控制进行识别和了解,包括与防止或发现舞弊相关的控制;确保审计师对于整个流程有所了解,并且根据每个相关的财务报表认定,判断是否在流程中容易发生错报的关键点都被识别出来;评估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确认控制是否被实施。2.识别控制以进行测试。审计师应当对与财务报表的所有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的所有相关认定所进行的控制的有效性获得足够的证据。在识别重要会计科目、相关认定和重要流程之后,审计师应当对如下进行评估以识别出可以进行测试的控制:发生错误或舞弊的节点;管理层实施控制的性质;为实现控制标准目标而进行的控制的重要性和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是否需要一个以上的控制,或者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补入一个以上的控制是必要的;以及控制不能有效实施的风险。3.测试和评估设计、运行效果。当预期所实施的控制将防止或发现会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错误或舞弊时,内部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审计师应当通过如下标准判断公司是否实施了达到控制目标的控制:识别公司每一领域的控制目标;识别满足每一目标的控制;判断如果有效地实施了控制,是否可以防止或发现会导致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错误或舞弊。审计师应当通过判断控制是否按计划实施和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获得了必要的授权和具备有效实施控制的来评估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对实施有效性进行控制测试的方式包括询问适当的人员、检查相关记录、观察公司的运营和重新实施控制措施等方式的结合。4.形成关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意见。在对内部控制发表意见时,审计师应当对获得的所有证据进行评估并发表意见,只有在没有发现实质性漏洞和审计师的工作没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审计师才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如果存在实质性漏洞,审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如果工作范围受到限制,审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视受限制的范围所定。5.评估内部控制的缺陷。审计师必须评估已发现的控制缺陷,并且决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累加之后,是否是重要缺陷或实质性漏洞。对内部控制中缺陷的严重性进行评估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某缺陷或缺陷汇总会导致某会计科目余额或披露事项产生错报的可能性;某缺陷或多个缺陷造成的潜在错报的严重程度。(三)审计报告形成阶段1.审计师对管理层报告的评估。关于管理层对其内控有效性评估的报告,审计师应当评估下列事件:管理层对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维护是否已经声明了它的责任;由管理层用来执行评估的框架是否是适当的;到公司最近财年结束时,管理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是否不包含重大的错报;管理层是否已经用一种可接受的形式表达了它的评估。2.报告的修订。如果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审计师就应当修订标准报告:管理层的评估是不充分的,或管理层报告是不适当的;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有某个重要缺陷;在业务约定书的范围方面的限制;为了自己的报告,审计师决定参阅其他审计师的部分报告作为基础;自报告日期以来,发生了某个重大的期后事项;在内部控制的管理层报告中包含了其他信息。3.审计师评估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披露事项的确认。当内部控制中某一变化的理由是对某个实质性漏洞的纠正时,管理层就有责任来确定和审计师就应当评估:变化的理由和变化周围的环境是否重要的信息来充分的确定披露该变化有误导。[参考文献][1]董建华.美国SOX法案视角下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22)[2]朱光.试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J].集团经济研究,2007(1)[3]周树大.试论内部控制审计的性质[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6)[4]陈梦.COSO报告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启示[J].财会通讯,2001(8)[5]赵丽芳.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1(4)[6]刘连香.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审计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 措施 和 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是企业内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而施工企业的项目又是施工企业的根本,对施工企业项目的审计是做好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本文针对施工项目目前管理的现状、施工项目内部审计的措施和方法作粗略探讨,以强化施工企业的审计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项目 内部审计 措施 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审计质量又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部门能否健康发展和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提高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认知度,加强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大内审宣传力度 提高全员内审认识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不少企业领导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企业本身升级的需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 企业管理 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以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从而出现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很难发挥作用,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上述认识足以说明了施工企业的项目对内部审计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得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 (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于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不应局限于事后的审计,而更应该关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防范与控制作用,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 二是微观审计与宏观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项目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 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二、工程收入确认的审计 根据建造合同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项目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实际工作中通常项目根据责任预算编制情况确认工程总收入、总成本。财务按照工程进度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 (一)主要问题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往往与业主批复的验工计价金额有较大差距。如根据项目的不同意图,有的为了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可能会多计收入;有的为了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目的而少计收入,待工程决算以后再冲回或再计收入,人为操纵损益。 2.业主迟迟不作工程决算审计。如为了拖欠工程款,有些业主几年甚至十年不作工程决算审计,还有些建设单位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于“在建工程”账户长期挂账,这都给施工企业准确确认收入带来不确定因素。 3.重复确认收入。如当总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时,有时几个分公司共同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各个分公司会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审计方法 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应凭借专业 经验 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选择,选择有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具体建议如下: 1.可以通过检查项目累计结转收入和累计结转成本是否基本配比,来发现收入确认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尚未完工的项目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决算的项目,相应调整收入。但是难以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工程完工程度是否可靠。 2.可以获取以往年度(可取前两年或三年)已竣工决算的工程收入确认的有关资料,将会计账面确认的收入与按竣工决算应确认的收入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收入确认的误差率,作为对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确认的参考。 3.在审计中,可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繁简程度、施工项目情况以及所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质量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与个别审核法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收入的计算、确认方法是否合乎规定,注意查明有无随意确认收入、虚增或虚减本期收入的情况,及其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应收工程款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三、工程成本的审计 (一)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临时建筑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审计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建造合同的甲、乙双方不能及时对账,极易漏记甲方供料成本。 2.企业日常核算管理制度松懈,材料出库、入库的内部控制较薄弱,外购材料不通过出入库手续,直接运抵建筑工地,易导致材料管理和核算出现漏洞。采购数量上不能完全按照定额采购,施工现场经常是按实际需要采购,造成竣工后核算施工图材料用量与实际消耗数量不符,为日后的外审埋下隐患;工人工资结算单不正规,结算依据不足,存在用假工资表套取费用的情况,人工成本核算不准确。 3.有的企业将金额较大的临时建筑设施费一次计入成本费用,水电费用结转依据不足,导致成本费用不实。 4.有的工程项目成本结转的多,收入结转的少,账面反映为亏损,这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5.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偷逃税款。 6.利用发放奖金、补贴等名义,处理违规支出。 7.对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利用各种形式与供货方相互勾结,侵吞企业财产物资。 (二)审计方法 1.对跨年度工程项目应按年累计分成本项目进行结转,以明确每一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是否配比,据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成本核算异常的工程项目,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2.材料费用方面,应主要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材料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备;有无少进多出或挪作他用等现象;有无材料消耗异常的项目,并查明原因;期末材料的盘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利用开具的虚假发票处理其他费用,人为加大工程成本的情况。 3.人工费用方面可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检查年度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并查明原因,抽查应付工资计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比如:工资核算是否以签名的工资结算单为依据,与相应完成的实物工程量用工是否匹配,以免随意开单;抽查工资结算凭证用以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规定代扣款项等。另外,为查明施工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队是否串通舞弊,除通过分析性复核以检查工资有无异常变动外,还应当与预决算的工程量加以对比,或通过实地考察、查询施工 日记 等方法,核对应付工资账户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以发现有无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 4.应检查费用的计量是否合规。如临时建筑设施费应按照建造合同施工期分期摊销,预计水电费用时应该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施工企业项目的内部审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财务预算的审计、施工过程经济投入的审计,也有合同管理的审计和项目结算的审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面临的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风险强化,特别是完善对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从而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能。施工企业应重视对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审计的真正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师专业必备[Z].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4). [2]檀鹤铨等.新编铁路审计指南[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2). [3]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J].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9(6). [4]李世钰,曹锡锐,__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2). [5]周丽琼.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10):77-80. 会计审计方面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摘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为推动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建立相对较晚,一些重大的审计 报告 、审计成果没有公开,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简单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没有认识到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所以至今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了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准确。 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并报告工作的,即使有些职能部门是由企业某位副职分管,那也是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实质上是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在目前还没有哪个法律和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的某个机构可以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更没有规定企业内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报告工作的情况,况且按照《 公司法 》的规定,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由董事会任免,而没有规定内审人员具有这种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体现,特别是那些实行垂直集权管理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主要负责人监督主要负责人的单方面活动,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3.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审计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对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涉及较少。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以事后监督为主,末将事前是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相结合,没有认识到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帮助企业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面服务。 4.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关键是保证其独立性,通过审计工作的实施,对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谁独立、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采取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直接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人事、经济等各项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同时也降低了审计的职能,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也失去了其权威性、有效性。 5.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发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手段落后,涉及计算机程序、网络信息审计的很少,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6.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呈现多元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少有的企业购并、分设、企业间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行为时有发生。为服务企业经济发展和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这些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计算机的运用等,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贫乏,专业构成主要是审计或会计专业,而来自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或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缺少。另外,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难与被审计单位协调沟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成效。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负责,并通过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责权限、业务报告程序进行规定。 2.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实现内部审计转型 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不再仅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强调了增值审计,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广泛的内部控制,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咨询等增值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全面分析审计需求,明确内部审计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制订合理的转型规划和方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增值服务中的作用。 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审计模式,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金额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 3.推行计算机审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近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审计信息化进程也逐步加快,计算机审计成为主流。利用计算机审计比手工更迅速、更有效地审阅、核对、分析、比较企业的各种信息,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资金及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企业风险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 4.坚持客观公正,严格处理处罚。 严格的处理、处罚是一种有效的 教育 和强化管理的手段,有利于遏制违规乱纪,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作用,净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切断滋生违法违纪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约束管钱、管物人员的经济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因此,在审计违法违纪问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评价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5.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1)打破以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积极吸收具有工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法律等非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力。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国家相关专业的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企业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审计月刊.. [2]刘文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中国审计..
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会计类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1] Frank M. Guy. Audit Committees:A Guide for Directors,Management and Consultant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74.
[12]Dhaliwa, Naiker, Navissi. 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ruals qua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R].[47]Bebchuck, L., and J. Fried. Pay without performance[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6、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3—338
7、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76,367—374
8、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50,459—474
9、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434
10、Gary .《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2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
2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
2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
2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
2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
3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
3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
3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1)
33、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34、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35、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36、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37、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38、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39、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40、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3)
41、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