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浅谈北京语言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最流行的用语,它不同于现实中的语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的乐园作文浅谈北京语言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北京话早在辽金时期就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结构最简单的汉语方言。 蒙古族建立元朝,燕京更名大都,北京话开始和蒙古语相互影响,吸收了诸如“胡同”一类的词汇。由于几百年来的各个少数民族的密切交往,北京话在元朝已趋于成熟,成为现代北京话的源头。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使北京话和中原乃至长江以南的方言频繁接触,并在北京话音系中留下痕迹。如“不要”说“别”,“宁可ningke”说”lengke”, “n”和“l”混用。自此北京话开始定型。
关键词:
社会语言,北京话,语言特点
Pick to:
Beijing dialect as early as in the liao period has become the fastes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structure is the most simple Chinese dialect. The Mongolian yuan dynasty, yanjing changed largely, Beijing words start and Mongolian influence each other, to absorb the words such as "hutong". Because hundreds of years of close contacts of all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Beijing dialect in the yuan dynasty has been mature, become the source of modern Beijing dialect. Later, zhu di moved the capital Beijing, the Beijing dialect and the dialect of central plains and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frequent contact, and the voice system in Beijing. Such as "don't" said, "don't", "would rather the ningke" lengke "say", "n" and "l" to mix. Since Beijing began to finalize the design.
Key words :
social language, Beijing dialect, the language features
一、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方言,每一种方言都带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北京方言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话的表达,如“遛弯儿” 是散步的意思,“得活”表示工作完了。如北京人请外地人吃炸酱面说“别渗着了,快撮吧,这面筋道儿,待会儿糟唧了就没嚼头了,把面码儿多往碗里拉点儿。”这些都带有北京文化特点,这种地道的北京话我们俗称为“京片子”。由于数百年来北京所处的特殊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北京话作为一支地区方言,有着其它方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从社会语言学研究角度来看,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一支方言。
由于数百年来北京所处的特殊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北京话作为一种地区方言,有着其他方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下面我们将分别看下北京方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语言特点。
二、北京话的历史文化背景
北京话在方言中是很特殊的一个分支,尤其鲜活明快,是当今普通话的基础。那么北京话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要从北京的文化历史背景说起。
后满清入关,继续定都北京,使一些满语进入北京话,如“邋遢”,两种语言实现了词汇、语调和语音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优美的北京话。旗人编写韵书向全国推广北京方言,北京话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地位自此奠定。
北京语言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三、北京话的语言特点
1.语音特点
这里我们所说的语音方面指的是北京的土音。包括“偶现”“ 狭隘”“ 讹变”“ 混乱”四种现象。
偶现,偶然出现的齿间音(三、怎)、唇齿音(文、外、万)。
狭隘,外地方言所没有的,只出现在极个别的词里,如“忒热了”的“忒”
讹变,指由正常的语音演变而来,如:
韵母因轻声而弱化(芝麻,读zhi me;豆腐,读dou fe;出去,读chu qi;);
声母因轻声而弱化(琵琶、枇杷,读pi ba;糊涂,读hu du);
原音节中减去某个音素(娘们儿,读nia men'er;累得慌,读lei de heng);
替换(流浓,读liu neng;自个儿,读ji ger;板凳,读ban teng);
无规则变调(“喷香”,读pèn xiang;雪白,读xuè bai;跟前儿,读gen qiǎnr)。
混乱,如尖音(结束,读jie su;只当,读zidang;琢磨,读zuo mo)。
2.词汇特点
现代北京话里既有大量的从古到今融入的词语,又有大量社会各个层次的用语,工、商、市、农一应俱全。下面来看北京话的特有词汇:
北京特有的事物,如:豆汁儿、炒肝儿、老头乐等;
特有称呼,如:二爹(叔叔)、羊蝎子等;
熟语,如:压根儿、敢情、抓瞎、待见等;
隐讳,如:摊上事儿了、怵头、二五眼;
外来语,如:胡同儿(蒙古)、猫儿匿(回);
四字格成语,如:胡吃海塞、老实巴交、急赤白脸等;
后缀词尾,如:“巴”:紧巴;“咕”:嘀咕;“乎”:邪乎等;
形容词前缀,如溜光儿、焦黄儿、倍儿甜;
歇后语:如:体现风土人情的,“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喜)”,“天福号的酱肘子――真烂”,“长虫吃扁担――直棍儿一条”(直棍儿是北京土话,指正直无私、敢于直言的人);体现传统风俗的,“奶茶铺的炕――窄长”(这是满清入关后为满足其饮食之需而在市面上开设的`奶茶铺,店面狭小,只设一窄长的炕),“上坟的羊――豁出去了”(满族祭祀时牵着羊路过市内街头,人们便知羊活不成了)等。
3.语法特点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语序倒置,如:“吃了吗,您呐?”,北京人很客气,称呼对方为“您”。另外,“们”偶尔用于单数:“给我们一张!” (多出自女孩儿之口,是撒娇的语气);“爷们儿、娘们儿”有时也指一个人。此外,北京话中的量词“个”经常被省略。如“他是一学生”。还有一些特别的词尾,如:“得慌”,“闷得慌、累得慌”;“劲儿”,“讨厌劲儿、罗嗦劲儿”;“着哪”,“难看着哪、早着哪”等。
四、结语
北京话堪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北京几个世纪以来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其民族、风土人情赋予了北京话不可比拟的地位。北京话也因此体现着赋予它这些特点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其语言学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研究北京话,发现其地方方言的特色,对于保护和弘扬北京话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北京话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所说的,社会文化造就了北京话,社会文化同样更新着北京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话也会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现存的论文基本没有,给你相关资料,你可以把这些作为论据等整理合成一下就可以了,方言的害处 1。 不利于团结, 不利于沟通,严重影响中国凝聚力。各种方言把中国人分成了山东人、东北人、上海人、福建人、广东人等等,强化了地域观念, 弱化了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对地域观念的认同一旦超出了国家民族意识,就会发展到危险的分裂主义倾向。有时在同一场合和自己的同乡讲方言,而和其他人讲国语,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其他人被剥夺了听的权利)。使人感到明显的亲疏有别。就这样还有人说方言亲切。亲切了同乡,疏远了其他人。结果是不同地区之间严重不团结,现在中国人大多数能听懂普通话,却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方言是缺乏团体性,不善合作,是中国国民严重弱点的体现。有效的沟通是团结的基础。语言不通,怎么能团结?没有统一的语言,怎能有统一的意志!同是中国人,何分南方北方;同心要同语,莫讲南腔北调! 2。 降低了效率,在许多公共场所带来极大的不便。上海公交车上,售票员报站用方言,经常有人坐过站。最可恨的是某些上海人自己不说普通话,别人一说就反感,甚至恶语相向。农村人讲得少还有情可原,上海这样的国际大城市里银行不讲,学校不讲(中小学一下课就不讲,大学上课还讲上海话,外地学生越来越少,上海人越来越多,有人声明没有上海人的复旦就不是复旦,最好都是上海人),政府机关也不讲,医院也不讲(除了长征长海军队医院),公交车上司机和售票员也不讲,本地报纸上有上海话,学生家长要求学校用上海话(已上报纸见2005年5月上海某本地报纸),上海的领导这样做到底要干什么?! 同样的还有广东!(广东顺德有人打出谁讲国语就不卖给他东西) 3。 不利于平等观念的培养,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更不利于发扬民主与法制。经济发达地区以讲本地方言为荣,看不起落后地区,一听口音,欺生、歧视、故意卖给高价等行为就来了。加大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仇视心态。现在许多农民能讲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到了上海,仍有语言歧视,而言语不通,常常难以在短期内相互理解;出现争执,有时会出现中国各地常有的见什么人用什么处理办法,不是用法律,而是用潜规则;导致外地人常常吃亏。心态的失衡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和谐的社会需要良好的沟通,更需要平等互利的交往。方言的使用,不利于各地方文化交流,加大了各地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加重了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蔑视,反过来不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更加不满。沟通不畅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相互对立的地区,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语言不通,民主成空。沟通不畅,平等无望! 4。 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更不利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公民工业化素质提高。词语差异各地很大,有的已到了写出来相互看不懂的地步。没有能让90%以上人能进行语言的顺利沟通,就无法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就无法消除在各地方人民之间经济上的不平等,甚至有越拉越大的趋势。方言对科技转化成生产力也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上海某厂的工艺图纸用沪语写,结果博士看不懂,浪费了多少时间,错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好良机。有的地方用方言拍戏,只能在本地发行,无法向全国推广,结果浪费时多少财力物力。做生意时有时名称双方不统一、难理解、误解,买卖双方的损失算下来是惊人的。IT行业的输入法,就因为方言问题,刚开始非要搞什么客家话,广东话、上海话输入法,结果是方言内部也是五花八门,标准无法统一,结果输入法只留下拼音和五笔,没人再用方言版了。可是多少开发费扔到水里了。企业信息化喊了多少年,一个方言问题,能让企业信息化只是镜中月,水中花。发展经济需要招商引资,发达地区要投资,不发达区要引资,要是坚持用方言,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让鬼子和老外钻了空子! 5。 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的风气。助长了腐败现象和官官相护。张口认老乡,认完老乡拉成帮,拉成帮来立山头,坑害国家坑害党;坑起百姓没商量。大量造成集体腐败。有些地方人大和政府,按口音形成了派系,有外来的一律打压,想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地方派系利益。对下曲解政策,对上遮掩民意;对中央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对抗中央。这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由来已久的重要原因。历代中国当地人不得到当地做官,已是不成文的规矩。这也是中国省级一把手难以直选的重要原因。 6。 不利于汉语的发展。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语言的分裂和混乱。从而影响汉语的普及。更进一步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实施。最严重的会变成文化的分裂,文化的分裂离国家的分裂还会远吗? 我国很多地方文化特色其他地方人都不了解,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语言的沟通。试想,导游用方言给大家解说,地方特色产品用方言做广告,岂不是自断财路,拒人于千里之外?可是,傲慢的上海人却用上海话做广告“为阿拉人民服务!”最终还是灰溜溜的撤了。用方言只能在自己的小胡同里坐井观天,狭隘的心胸只会排外。 7。 无法发挥汉语思维速度快、造词迅速的优势。削弱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方言词汇太多太杂,光妻子就有N 种说法,专业词汇要是也有这么多叫法,非把学子们累死不可。外国人学汉语,方言会严重阻碍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误解。给鬼子以可乘之机,会导致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孤立。大大影响中国的软实力。试想,老外们辛辛苦苦学会了国语,却听不懂南腔北调,怎么让人家做你的知心朋友!英语内部虽说也有分歧,但相互可以听懂是没有一点问题的。而汉语,相互听不懂的方言,恐怕就有几百种。虽说讲汉语的有13亿,可只有一半会讲普通话。本来是语言优势,却因为方言变成了劣势。让中华文化成为影响世界的力量,没有统一的语言,怎能凝聚起统一的力量! 8。 会造成对国家认同的迷茫,我是**人,还是中国人?更不利于培养公民精神。很多地方的人,认同家乡比国家更强烈。这种倾向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大敌。(连鬼子都知道,不信去找中岛端的著作)许多人出国,就是缺乏强烈的国家观念和坚强的民族意识。 倭寇中岛端认为在他看来,对中国人而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都不可能。原因是,“支那人有省份观念而无国家观念”—— 盖支那人之爱国心,不如爱省心,爱省心不如爱乡心,爱乡心不如爱家心,爱家心更不如爱己心之深而痛切也。非谓其全无一份爱国心,全无国家之观念,虽曰有之,然不过仅一分而已。(《〈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上编第84页)鬼子就要根据方言想把中国分割成七大块,可见其阴险毒辣之至。有省份观念而无国家观念的原因之一就是方言。不少人打着保护文化的名义搞地方保护主义,在政策上对抗中央。到了国外,好多人不说自己是中国人,是某某地方人。更有甚者如陈水扁之流借推广闽南方言搞台独。国家(nation-state)意识与国语(national language)意识是有紧密关系的nation-state formation之前只有官话(koine)没有国语(national language)。语言、民族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等同关系,你否定了汉语的统一性,实际上就是否定汉族的统一性,这在政治立场和民族感情上是绝对不允许的。提议推广方言者与陈水扁之流是一丘之貉! 9。 不利于统一大业,不利于反文化台独。人家爱国台胞国语讲得中规中矩,你却嘴上流脓,肚里阿拉,脚下捣浆糊,人家能认同你吗?统一大业不仅要靠武力,更要用文化,用中华文化统战,要让世界认同中国是真正的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才能让相当多的台湾同胞产生认同。要警惕有人用语言文化搞台独,典型的例子就去中国化。最常见的手法就是用闽南话方言代替国语。同样我们也要警惕有人用其他方言搞其他地区分裂。近代历史多次出现军阀割据,就是以省份方言区别的,导致中国长期不统一,使鬼子侵华有可乘之机。 10。 不利于改革教育。上海人把沪语写进课本,如果其他地方也要求也这么做,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来说的,写的是一种什么语言?这已违反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相关法律。如此胡作非为,我国本来脆弱的教育体系会面临崩溃的危险!现在的普通话依靠教育、媒体在苦苦支撑,一旦打破这个体系,普通话岌岌可危!试想让穷人的子弟上大学本来就不容易,用本地方言考试把人家路堵死了,教育残存的一点公平也荡然无存!上海等地已出现了普通话的生存危机,学校下了课,很多学生在讲方言。讲方言成思维定势后对于复杂的逻辑思考不利。很多新词汇用方言无法表达,很多新概念用方言解释只能是如坠云雾。
方言怎么了~?方言也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你好1、自考毕业论文与主考院校联系就可以了。2、北京自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金融理论与实务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市场营销学是报考本专业非经济管理类的考生加考课程,在顶替计划里金融理论与实务与市场营销学互相不能顶替。3、论文申报时就应该以金融理论与实务申报。4、按照学位申请条件,规定课程成绩不够65分的,毕业前、后均可以重考,但毕业后重考不能超过毕业后两年的申请学位的期限。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编号:GM243 包括:开题报告及任务书,论文字数:12135,页数:17 摘要 旅游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与日俱增的市场前景必将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国家把旅游服务战略性调整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步伐。当前,国际国内旅游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国家。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使贵州的旅游开发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西南旅游的中坚力量,促进了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本论文分析贵州旅游业现状和资源优势及对策,运用贵州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贵州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现状 对策 Abstract The traveling economy has the leader and the connection impetus function to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he foreign countries opening up, the market prospect which the tourism grows day by day will certainly develop the place economy. The country sets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raveling as the key point of the advancement west the big development, 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 steps. Presently, th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traveling is being in the big development and the big adjustment period. The world traveling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China is becoming the most attractive traveling country. West the big development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causes Guizhou being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ities, promoted Guizhou traveling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Guizhou 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ources superior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unifies the traveling resources superiority using Guizhou's natural scenery and the multi- national glorious bright history culture, unifies Guizhou the actual situation implementation traveling developmental strategy, thus promotes the Guizhou tourism to continue the health well foreword development. 【Key Words】tourism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目录 1.贵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2 贵州概况 ......................................................2 旅游业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旅游业发展机遇优势 ............................................5 旅游业发展资源优势 ............................................6 经济欠发达为其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 ..............................7 2.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8 贵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0 3.推动贵州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考............................. 11 加快旅游交通建设 ..............................................11 注重贵州整体形象的塑造 ........................................12 调整产品结构 ..................................................12 构建和谐旅游环境 ..............................................13 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14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17 以上回答来自: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大家参加成考想拿到的就是那一纸学历证书,有些考生听说毕业时需要提交毕业论文,但是不清楚是不是真的。那么接下来小编来给大家讲讲北京成考毕业时要写毕业论文吗?快来了解一下吧!众所周知全日制大学毕业都要写毕业论文,只有毕业论文通过且学分满足才能顺利从大学里面毕业。成考毕业是必须写论文的,同样也要进行论文答辩。只有这两样全部通过了,才会允许毕业。成考的毕业论文不是随便写一下就能通过的,成考毕业论文的要求跟统招学校的要求不相上下的。接着我们来看看成人高空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以下是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工作的要求:1、北京成考毕业论文字数要超过5000字及以上,论文格式要严格按照学校所规定的的要求进行修改。2、论文参考文献阅读要在3篇到6篇之内,按照论文出现的顺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3、毕业论文查重率不能超过30%,同时要把查重报告保存下来,提交论文时一起提交给老师。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京成考毕业论文等可以咨询在线老师。点击咨询【在线老师】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现存的论文基本没有,给你相关资料,你可以把这些作为论据等整理合成一下就可以了,方言的害处 1。 不利于团结, 不利于沟通,严重影响中国凝聚力。各种方言把中国人分成了山东人、东北人、上海人、福建人、广东人等等,强化了地域观念, 弱化了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对地域观念的认同一旦超出了国家民族意识,就会发展到危险的分裂主义倾向。有时在同一场合和自己的同乡讲方言,而和其他人讲国语,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其他人被剥夺了听的权利)。使人感到明显的亲疏有别。就这样还有人说方言亲切。亲切了同乡,疏远了其他人。结果是不同地区之间严重不团结,现在中国人大多数能听懂普通话,却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方言是缺乏团体性,不善合作,是中国国民严重弱点的体现。有效的沟通是团结的基础。语言不通,怎么能团结?没有统一的语言,怎能有统一的意志!同是中国人,何分南方北方;同心要同语,莫讲南腔北调! 2。 降低了效率,在许多公共场所带来极大的不便。上海公交车上,售票员报站用方言,经常有人坐过站。最可恨的是某些上海人自己不说普通话,别人一说就反感,甚至恶语相向。农村人讲得少还有情可原,上海这样的国际大城市里银行不讲,学校不讲(中小学一下课就不讲,大学上课还讲上海话,外地学生越来越少,上海人越来越多,有人声明没有上海人的复旦就不是复旦,最好都是上海人),政府机关也不讲,医院也不讲(除了长征长海军队医院),公交车上司机和售票员也不讲,本地报纸上有上海话,学生家长要求学校用上海话(已上报纸见2005年5月上海某本地报纸),上海的领导这样做到底要干什么?! 同样的还有广东!(广东顺德有人打出谁讲国语就不卖给他东西) 3。 不利于平等观念的培养,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更不利于发扬民主与法制。经济发达地区以讲本地方言为荣,看不起落后地区,一听口音,欺生、歧视、故意卖给高价等行为就来了。加大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仇视心态。现在许多农民能讲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到了上海,仍有语言歧视,而言语不通,常常难以在短期内相互理解;出现争执,有时会出现中国各地常有的见什么人用什么处理办法,不是用法律,而是用潜规则;导致外地人常常吃亏。心态的失衡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和谐的社会需要良好的沟通,更需要平等互利的交往。方言的使用,不利于各地方文化交流,加大了各地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加重了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蔑视,反过来不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更加不满。沟通不畅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相互对立的地区,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语言不通,民主成空。沟通不畅,平等无望! 4。 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更不利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公民工业化素质提高。词语差异各地很大,有的已到了写出来相互看不懂的地步。没有能让90%以上人能进行语言的顺利沟通,就无法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就无法消除在各地方人民之间经济上的不平等,甚至有越拉越大的趋势。方言对科技转化成生产力也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上海某厂的工艺图纸用沪语写,结果博士看不懂,浪费了多少时间,错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好良机。有的地方用方言拍戏,只能在本地发行,无法向全国推广,结果浪费时多少财力物力。做生意时有时名称双方不统一、难理解、误解,买卖双方的损失算下来是惊人的。IT行业的输入法,就因为方言问题,刚开始非要搞什么客家话,广东话、上海话输入法,结果是方言内部也是五花八门,标准无法统一,结果输入法只留下拼音和五笔,没人再用方言版了。可是多少开发费扔到水里了。企业信息化喊了多少年,一个方言问题,能让企业信息化只是镜中月,水中花。发展经济需要招商引资,发达地区要投资,不发达区要引资,要是坚持用方言,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让鬼子和老外钻了空子! 5。 助长地方保护主义的风气。助长了腐败现象和官官相护。张口认老乡,认完老乡拉成帮,拉成帮来立山头,坑害国家坑害党;坑起百姓没商量。大量造成集体腐败。有些地方人大和政府,按口音形成了派系,有外来的一律打压,想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地方派系利益。对下曲解政策,对上遮掩民意;对中央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对抗中央。这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由来已久的重要原因。历代中国当地人不得到当地做官,已是不成文的规矩。这也是中国省级一把手难以直选的重要原因。 6。 不利于汉语的发展。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语言的分裂和混乱。从而影响汉语的普及。更进一步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实施。最严重的会变成文化的分裂,文化的分裂离国家的分裂还会远吗? 我国很多地方文化特色其他地方人都不了解,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语言的沟通。试想,导游用方言给大家解说,地方特色产品用方言做广告,岂不是自断财路,拒人于千里之外?可是,傲慢的上海人却用上海话做广告“为阿拉人民服务!”最终还是灰溜溜的撤了。用方言只能在自己的小胡同里坐井观天,狭隘的心胸只会排外。 7。 无法发挥汉语思维速度快、造词迅速的优势。削弱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方言词汇太多太杂,光妻子就有N 种说法,专业词汇要是也有这么多叫法,非把学子们累死不可。外国人学汉语,方言会严重阻碍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误解。给鬼子以可乘之机,会导致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孤立。大大影响中国的软实力。试想,老外们辛辛苦苦学会了国语,却听不懂南腔北调,怎么让人家做你的知心朋友!英语内部虽说也有分歧,但相互可以听懂是没有一点问题的。而汉语,相互听不懂的方言,恐怕就有几百种。虽说讲汉语的有13亿,可只有一半会讲普通话。本来是语言优势,却因为方言变成了劣势。让中华文化成为影响世界的力量,没有统一的语言,怎能凝聚起统一的力量! 8。 会造成对国家认同的迷茫,我是**人,还是中国人?更不利于培养公民精神。很多地方的人,认同家乡比国家更强烈。这种倾向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大敌。(连鬼子都知道,不信去找中岛端的著作)许多人出国,就是缺乏强烈的国家观念和坚强的民族意识。 倭寇中岛端认为在他看来,对中国人而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都不可能。原因是,“支那人有省份观念而无国家观念”—— 盖支那人之爱国心,不如爱省心,爱省心不如爱乡心,爱乡心不如爱家心,爱家心更不如爱己心之深而痛切也。非谓其全无一份爱国心,全无国家之观念,虽曰有之,然不过仅一分而已。(《〈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上编第84页)鬼子就要根据方言想把中国分割成七大块,可见其阴险毒辣之至。有省份观念而无国家观念的原因之一就是方言。不少人打着保护文化的名义搞地方保护主义,在政策上对抗中央。到了国外,好多人不说自己是中国人,是某某地方人。更有甚者如陈水扁之流借推广闽南方言搞台独。国家(nation-state)意识与国语(national language)意识是有紧密关系的nation-state formation之前只有官话(koine)没有国语(national language)。语言、民族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等同关系,你否定了汉语的统一性,实际上就是否定汉族的统一性,这在政治立场和民族感情上是绝对不允许的。提议推广方言者与陈水扁之流是一丘之貉! 9。 不利于统一大业,不利于反文化台独。人家爱国台胞国语讲得中规中矩,你却嘴上流脓,肚里阿拉,脚下捣浆糊,人家能认同你吗?统一大业不仅要靠武力,更要用文化,用中华文化统战,要让世界认同中国是真正的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才能让相当多的台湾同胞产生认同。要警惕有人用语言文化搞台独,典型的例子就去中国化。最常见的手法就是用闽南话方言代替国语。同样我们也要警惕有人用其他方言搞其他地区分裂。近代历史多次出现军阀割据,就是以省份方言区别的,导致中国长期不统一,使鬼子侵华有可乘之机。 10。 不利于改革教育。上海人把沪语写进课本,如果其他地方也要求也这么做,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来说的,写的是一种什么语言?这已违反了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相关法律。如此胡作非为,我国本来脆弱的教育体系会面临崩溃的危险!现在的普通话依靠教育、媒体在苦苦支撑,一旦打破这个体系,普通话岌岌可危!试想让穷人的子弟上大学本来就不容易,用本地方言考试把人家路堵死了,教育残存的一点公平也荡然无存!上海等地已出现了普通话的生存危机,学校下了课,很多学生在讲方言。讲方言成思维定势后对于复杂的逻辑思考不利。很多新词汇用方言无法表达,很多新概念用方言解释只能是如坠云雾。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
导语:汉语言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广博的文、史、哲的知识基础。下面是我分享的汉语言文学的论文提纲,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篇一: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最近,苏州的学者对苏州话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东北话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还没有学者介入这一方面的研究。
在与论文指导老师讨论有关东北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时,老师的提示给了我灵感。苏州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较大,有的学者对苏州话语音的演变进行归纳。每一个地方方言随着时代的变迁都会发生变化,我身边的东北人由于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不同,日常用语也有很大地差别。所以我对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归类。
论文结构:
目录
摘要每个地方的方言经过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使用在30年代、60年代和80后都存在很大不同。一般词语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义的演变。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也可从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出规律。
关键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消失的词新生的词
一.绪论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总述。……2000字
二.词义扩大
30年代老一辈人生活中的词语我们这些80后的人仍然在用,但有很多词语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老一辈人口中单义的意思了,还包括了随着时代发展而注入的诸多新意。……2000字
三.词义缩小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词由原本的多义,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单义。……2000字
四.消失的词
事物的消失、生活环境的改变、现象的消失等都会使与之相应的词语退出历史舞台。……2000字
五.新生的词
新生的事物、新的现象很容易带来一批新生的词语。……2000字
六.演变的原因
引起词语发生演变的原因有很多。……1000字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篇二:
论文题目:唐诗中的色彩服饰词语
隋唐五代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两汉的古语词,同时又有大量口语词出现,而唐诗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唐代的.语言面貌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唐诗现存近五万首,除了运用古语词和口语词外,还有体现唐诗特点的诗文词。(所谓“诗文词”就是一般用于诗文的词语,在口语中不太用)而诗丈词更多体现的是词的文化意义,其中,色彩服饰词语也属于诗文词汉语言文学。因此,本文将对唐诗中的色彩服饰词语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在写作过程中,首先通过《全唐诗索引》查出唐诗中的色彩服饰词语,然后对这些词语进行大致的分类,再结合史料、注释对每句诗进行分析,根据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再分类,最后对色彩服饰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从中我们发现:唐诗中色彩服饰词语大部分指官职,用服饰的色彩表示相应的官阶,但在唐诗中却不那么严格;色彩词与“衣”字的结合能力最强,其次是“袍”、“衫”、“服”;相当一部分色彩服饰词语是使用它的借代义和比喻义;还有一些色彩服饰词表示谦称或美誉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服饰色彩已成为一种象征符号,而“色彩服饰词语”更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且它们是与传统政治文化、生产力水平、民族之间社会经济交往以及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
摘要3-4
ABSTRACT4-5
目录5-7
第一章绪论7-9
一、唐诗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及前人研究概况7-8
二、本文写作的意义8
三、文章结构8-9
第二章唐代服制简介9-14
第三章色彩衣服词语分析14-32
赭衣14
赭袍14
紫衣14-15
紫袍15-16
朱衣16-17
朱袍17-18
朱服18
朱衫18
红衣18-19
红衫19
红袍19
绯衣19-20
绯袍20
绯衫20-21
绛衣21
绛服21-22
茜衣22
茜袍22
茜服22
茜衫22
黄衣22-23
黄衫23
绿衣23-24
绿袍24-25
绿衫25
青衣25-26
青袍26-28
青衫28-30
白衣30
白杉30-32
第四章色彩“绶”(“绂”)分析32-39
朱绶32-33
朱绂33-34
红绶34
赤绶34
赤绂34-35
青绶35
绿绶35-36
艾绶36
紫绶36-37
紫绂37
黄绶37-38
墨绶38-39
结论39-44
注释44-45
参考文献45-47
致谢47
只要别人能听懂就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有两个明显可见的中心论点:①想要成功就得有实力,,有力量;②再强大的人也有弱点,只要攻他弱点,,他再强大也会失败事例你自己想吧,,下面的是我找的,,有点不靠谱哈,,请原谅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段落,叫做“安泰之死”。安泰是个英雄,是地神之子。无论多么残酷的战斗,只要他不离开地面,不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他就会有源源不竭的力量,这是安泰的制胜法宝,同时也成为他的灭顶罩门。终于,另一位神郝拉克勒斯抓住这一弱点,当安泰忘乎所以时,将他扼死在空中。从“安泰之死”中,我们或许会得到很多启示。单就记者工作而言,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肩上的摄像机,手中的笔都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去发现生活真谛,怀着平常之心发现寻常之事,于小见大,于平凡见不凡。如果脱离了生活和实际,游离于群众之外或之上,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墙头芦苇,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根本点在于记者必须首先学会客观真实地反映、表现和诠释生活。我们须抱定敬畏的心态,向生活学习。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生活比作文艺的“源”,把前人的经验比作“流”,他告诫我们,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天津作家肖克凡也说,一个作家的双脚必须站在大地上,因为大地代表着不可回避的生活。这也就要求做好记者必须从宁静博大、火热深邃、活泼生动的生活和实际汲取营养,点燃灵感。有了生活之源,就要有生活之悟。记者“记录者、见证者、瞭望者”的角色定位,注定了他们必须作为实践者和先行者去体验、去投入、去研究、去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生活的态度要求记者善待已知,践行为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生活的角度要求记者全局在胸,审慎独到;“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入生活的深度要求记者善于挖掘,敢于突破。记者的创作灵感更多源自于实际,根植于群众,它应该是一种生动的体察,厚重的积累和对本源的尊崇。就像“台上一分钟”的演员,须花“台下十年功”;就像躬耕书斋的作家,下笔如有神的前提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深藏于窖的美酒,须经历选、煮、蒸、兑诸多工序,才会有香飘十里的佳酿。生活给记者的回报,是让我们思想丰满,脚步迅捷,眼睛传神,笑容灿烂。希望我有帮到你,麻烦给个好评哈o(∩_∩)o
刑天舞干戚 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 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宝座。二者相斗, 帝终断刑天首级,并把他葬于常羊之山。但刑天魂魄不灭,竟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执干戈漫舞。
【神话概述】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编辑本段]【神话故事的内容及思想】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编辑本段]【神话的来源】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编辑本段]【神话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大同小异。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例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编辑本段]【神话的分类】神话一般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其中尤其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所谓创世神话,专指时间设定在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物、制度起源的神话。其中一般还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文化起源神话等三种。所谓世界起源神话,指的是记述「世界」、「宇宙」起源的神话。就拿《圣经》为例,其中的〈创世记〉便属于这一类神话。因为内容论及了大地、太阳、月亮等等宇宙现象的起源。不过,并不是所有民族的神话都包含有世界起源神话。好比说美国印地安人的神话,就是一部以宇宙已经存在为前提的神话。另外还有一些民族的神话,不只世界起源,就连文化的起源也只字未提。可是尽管如此,不论是何种神话,所有神话在开宗明义时,都有一个共通的大主题,那就是宇宙是从「混沌初开」演进到「秩序规则」的。几乎所有神话的基本形式都是由混沌中产生大地山河。日本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世界起源神话范例。在日本神话中提到,大神用长矛搅拌著泥淖般的宇宙,然后大地生成、山河成形。类似的神话,同样出现在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神话当中。至于所谓的人类起源神话,通常所叙述的,是人类逐渐与动物区隔,然后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特殊物种的整个过程。比方说叙述人类如何学会使用语言的神话、人类如何懂得用火的神话、人类如何开始筑巢架屋的神话、人类如何与动物发生区隔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其实都是一种世界秩序与规则的开始。透过以上这些神话,人们对世界的历史演进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到世界是如何由混沌无知,演变成无数的秩序与规则。相对于创世神话的纪录宇宙演化,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则较具戏剧性,所纪录的是神佛与英雄们的种种事迹。一般来说,越是文明的地区,创世神话的比例就越少,而相对的神佛神话和英雄神话比例则会反比例增加。这是一种自然趋势,不过意思并不是说创世神话的内容就因此而减少,而是说因为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的内容不断扩增,相形之下,创世神话所占的比例就少了许多。希腊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希腊神话中,创世神话的比例很小,而大量的神佛与英雄故事则经过长期的累积,成为希腊神话中绝大部分的故事。由于文明地区所流传的神话比较广为人知,所以不少人认为所谓的神话,就是指这些神佛与英雄的故事。不过很可惜的是,这类拥有大量神佛与英雄的神话,其实只占了世界神话中极小的部分;换句话说,这类神话不过是世界神话中的特例,而非常态。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神佛神话其实是文明地区知识分子对创世历史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信奉神明的阶段性产物。在这个过度阶段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英雄叙事诗。因为随后知识分子又逐渐对神明失去了兴趣,于是转而崇拜身边的英雄人物,而英雄神话与英雄叙事诗于焉盛行。现代人对《圣经》中的〈创世记〉兴致缺缺,而仅多在使徒间流传。一般认为,这和神话故事演变的理论如出一辙。(当然〈创世记〉被编入旧约《圣经》也是另一个主要原因。)[编辑本段]【各地的神话】亚洲:●中国神话 ●越南神话 ● 日本神话 ●印度神话 ●泰国神话 ●柬埔寨神话 ●古巴比伦神话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欧洲:●北欧神话 ●凯尔特神话 ●罗马神话 ●希腊神话 ●斯拉夫神话非洲:●埃及神话 ●非洲神话 美洲: ●印第安神话 ●玛雅神话 ●阿兹特克神话 ●印加神话[编辑本段]【神话的比较】关于神话的说法有很多种,分门别类,先来说明比较古老的三种凯尔特神话:凯尔特神话是在被罗马统治时期诞生的,所以有关英雄与反抗的故事是凯尔特神话的主体。令人觉得遗憾的是,凯尔特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口口流传的,因此流失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别的国家神话中,国王是神的儿子,而在凯尔特神话中英勇的国王将成为神,亚瑟王传说是最著名的凯尔特神话,除了圆桌武士的故事外,还围绕着亚瑟王的一口大锅衍生出圣杯故事。有此神话影子的电影有《亚瑟王之剑》、《阿瓦隆传奇》、《战狼》、《高地人》、《贝奥武莆与格伦德尔》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发源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内容包括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稍晚的偶像崇拜。除了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主神外,希腊神话中还有许多地位低下的神,古代希腊人就在众神的包围下生活。希腊神话中的神并不完美,他们有时会嫉妒、暴怒、自私,乱伦也是家常便饭。每一代主神都靠背叛父亲获得王位:乌拉诺斯被克洛诺斯又被宙斯放逐;宙斯因此害怕子女用同样的方式对付自己,所以吞下怀孕的狄美斯,但是最后不得不剖开脑袋让雅典娜出来。有此神话影子的电影有:《伊阿宋和金羊毛》、《纳尼亚年代记》北欧神话:北欧神话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于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反映,北欧神话中的神与英雄,有着世界上最强的斗争精神。狂暴战士和英雄死后,会进入瓦尔哈拉神殿,白天喝酒作乐,夜晚操练不息,准备跟恶魔的最后决战。不过斗争的结果是让人绝望的——他们知道自己将要在世界末日时死去,包括主神奥丁,也将被芬瑞尔狼吞吃,但是却没有神或英雄愿意屈服于命运,明知必死无疑,却依然奋战到底。让人稍感安慰的是,世界末日不是一切的终结,北欧神话中有一棵生命树,它会带来新的生命和文明,守护世界的大雕也将继续盘旋在最高处。有此神话影子的电影有:《第十三武士》、《变相怪杰之子》、《魔兽归来》。[编辑本段]【神话的研究】「神话」这门学问历史悠久。早在希腊时代就有神话方面的研究。最初期的神话学分成两派学说;一派视神话为「寓言」,另一派则认为神话是在反映时代的历史事实,也就是著名的「神话史实说(euhemerism)」。由此可见,在希腊时代,人们已经对神话的传播、散布习以为常。之后,神话的研究停滞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一直到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前半,才出现了几位近代神话学的先驱。之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伴随著比较语言学的蓬勃发展,「比较神话学」便应运而生。当时最著名的学说是马克斯·缪勒(Muller Friedrich Max)的「自然神话学派」。不过这个学派专门以神话中的暴风、太阳等特定对象为研究的目标,并未深入扩及到所有神话研究的范畴。当时与自然神话学派相抗衡的,则是所谓的「人类学派」。代表人物是苏格兰学者兰格(Andrew Lang)。兰格以当时的文化演化论为基础,研究发现神话是未开化民族野蛮习俗的根源,同时他也首次确认了神话并不是印欧语族特有的产物,而是世界各地都有的文化实像。进入二十世纪后,神话学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多样化了。起初神话学界流行所谓的「礼仪说」。许多学者导入了早期的人类学说,假设所有的神话都是礼仪的母体。礼仪说就是神话学者解说这个假设而形成的一个学派理论。在礼仪说的著作中,最著名的是詹姆士.弗莱哲(James George Frazer)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可是经过后世研究调查的结果证明,这个学说的假设根本完全错误。不过就《金枝》书中所搜集的大量对后世研究颇具价值的神话范例而言,至今礼仪说仍旧有它一定的学术意义。至今依然沿用某些「方法论」的方法来作为神话的研究理论。首先是历史民族学的研究方法;这个方法是先确定全世界的神话分布,然后再根据所属的区域寻找出它们在文化史中的定位。这样的研究方法,显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于是对早期的自然神话学派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但是之后的阿道夫.詹森(Adolf Jensen)在他的初期栽培文化之世界整理研究中,已经从文化史的定位转移到人类文化史的定位了。其次是所谓「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望文生义,这个研究方法专注在寻找神话的功能,也就是在寻求神话故事对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最终目的。英国学者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在他对美拉尼西亚神话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神话的目的是为了给予社会制度一个正当性的根据。他举例指出,决定拉比亚村(Rabia)四个宗族位阶的,正是神话中四个宗族祖先从石窟中迸出时所做出的举动。另外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弘(Clyde Kluckhohn)则引用了纳瓦荷印地安人(Navaho Indian)的例子下了这样的结论。所谓文化,就是教导人们何谓超自然现象的威胁,然后进而教导大家面对这些超自然现象威胁的方法。而神话与礼仪的功能,与文化本身的意义其实并无一致。虽然纳瓦荷印地安人没有所谓的成文法(法律),也没有一位具有绝对权威的酋长,但是这个部落却能长期维持团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有的成员,拥有共同的神话和礼仪。接著是李维史陀 (Claude Levi-Strauss)所倡导的「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结构主义打破了过去所有的方法论,它不拘泥在神话中哪些特定的构成要素,而是做全面的整体研究。可想而知,结构主义为神话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冲击。以往的比较神话都将重心放在内容的相似性上,但是自李维史陀以后,即使原本看似不同的地方,却因为综观整体而产生了全新的见解。正因如此,神话的研究与分析变得更具深度和广度了。有别于李维史陀为神话研究带来的巨大变革,法国比较神话学家乔志.杜梅吉尔(Georges Dumezil)则持续致力于印欧语族的神话比较,提出所谓「三元体系」的结构模式。乔志.杜梅吉尔认为王者、战士、生产者三者,是神话最基本的三个意识形态。除此之外,还有从「心理学」切入的神话研究方法,也就是在精神分析学上大放异彩的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佛洛依德有一本神话研究的著作《图腾与禁忌》,书中的研究结果虽然未被学会所认可,但是他所提出的「无意识」的重要性,却为后来的神话学家造成了相当的影响。除了佛洛依德,另一位心理学家容格(Carl Jung)则是透过许多梦境的分析,找出希腊神话中像狄蜜特这类的大地母神与她们所相对的作梦者之间,有著非常规律性的互动原则。容格并且将这个原则命名为「原型(archetype)」。[编辑本段]【世界起源神话的类型】世界起源神话大致分为以下六种:1.造物者的无中生有2.由原始人类(巨人)的尸体中产生3.从宇宙蛋中诞生4.由原初的父母所生5.在宇宙不断的进化中自然产生6.由某种动物从海底带上岸的泥土而生除了这六种之外,其实还有一些特例,譬如说包含上述两种以上的复合型起源神话。第一种造物者无中生有的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旧约圣经》。《旧约圣经》中的世界是从「有光」开始,这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第二种由原始人类尸体中产生,最著名的应属《爱达经》(Edda)的原始人类伊米尔(Ymir)。另外还有美所不达米亚的《创世神话》(Enuma Elish)中的善神马尔杜克杀死了恶神蒂亚玛特之后,撕裂了蒂雅玛特的身体,将它创造成天地。另外例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其实也同属这类尸体诞生的神话。第三种从宇宙蛋中诞生,最好的例子就是芬兰的《卡勒瓦拉》(Kalevala)。在这部神话中,天、地、太阳等都是从大鹰的蛋中生出来的。在希腊神话中的世界起源神话,其实也属于这一类。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根源之神(爱神)厄洛斯。第四种由原初的父母所生。通常所谓的「原初的父母」就是两位大神,他们先是结为连理,然后创造世界。在日本神话中,也有「伊耶那岐之命」和「伊耶那美之命」两位大神。根据日本神话的纪录,日本就是在他们成婚后诞生的。在非洲尤罗巴族(Yoruba)的神话中,先是由天上至高之神奥路昆(Olokun)和地上原水之神奥罗伦(Olorun)结为连理,生出两位原神,然后由其中一位原神用一把泥土创造了全世界(这段神话是第四种与第六种的复合型神话)。第五种则是在演化中自然产生,朝鲜半岛的创世神话便是其中的典型,不过这部神话一向鲜为人知。第六种是由海底泥土而生,这类神话在美洲的印地安神话中尤其丰富。在休伦族(Hurons)的神话中,就有虾蟆从海地带著泥土上岸,之后这泥土就转化成了宇宙天地。在其他部族的神话中,则还有由小鷿鹈(Podiceps ruficollis)或海龟等等各类鸟兽潜入海中带泥上岸来的故事。[编辑本段]【其他共通的主题】除了世界的起源,在各民族的起源神话间还存在著许多其他共通的主题。在「人类起源神话」中,有神明创造世界的创造神话,也有神明以外的生物创造神话。前者又分为由造物者独立创造出人类的神话、造物主藉助某位助手的力量创造人类的神话,或者由造物主与他的助手彼此争斗之后才创造出了人类的神话。后者又可分为由原始巨人的尸体产生人类的神话、由动物演化而产生人类的神话,以及由一颗神圣的大蛋产生出人类的神话。在「毁灭型神话」中,也可粗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先是原始洪水型神话。这类神话多半与世界起源神话中的第六种,宇宙由海底泥土而生的神话相连结。其次是宇宙大战洪水型神话。简单的说,就是一场洪水起因于两位神明彼此的争斗。这类神话通常结局会出现一对劫后余生的亲兄妹,经过近亲通婚之后让人类重新繁衍。再者是宇宙洪水型神话。这类神话通常不会交代洪水的起因,只知道洪水发生,人类几乎灭亡。至于洪水的结果,通常也会出现一对劫后余生的亲兄妹。最后则是惩罚型洪水神话。洪水的起因是天神决定毁灭万恶不赦的人类。看到这类神话,一般人总会联想到诺亚方舟,事实上这类神话遍布世界各地,好比说印尼半岛上也流传著同样类型的神话传说。除此之外,例如死亡的起源、火的起源、作物的起源、女性的起源、作乱精灵(Trickster)、文化英雄、王权的起源等等,也都是许多神话共通的主题。[编辑本段]中国神话故事包括的人物盘古 (传说中是整个宇宙第一个诞生的生物开天以后死亡了)女娲 (在盘古以后突然出现创造了人类)其中还有鸿钧(不知道在女娲前还是在女娲后)共工 撞断天柱的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刑天 猛志常在的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蚩尤 铜头铁额的《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伏羲 发明八卦的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编辑本段]《中国神话故事》合集图书作 者: 薇薇夫人 编出 版 社: 希望出版社[1]出版时间: 2009-8-1版 次: 2页 数: 118印刷时间: 2009-8-1开 本: 16开印 次: 2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7930307包 装: 平装所属分类: 图书 >> 少儿 >> 儿童文学 >> 寓言 传说定价:¥内容简介精选中国神话故事,使小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文笔隽永,画风独到,深受海峡两岸小读者的喜爱。作者简介薇薇夫人,台湾《联合报》专栏作家,华视“今天”节目制作人及主持人,台湾极有影响的女作家。目录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伏羲兄妹伏羲氏钻木取火有巢氏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你们猜“玉皇大帝”和“观世音菩萨”,谁贵谁轻呢?答:观世音菩萨贵。因玉皇大帝(也叫天帝,即是天,还在六道轮回之内,尚未跳脱三界),而观世音菩萨(很至高无上的果位,是在六道轮回之外,已超越三界的)所以观世音菩萨更贵,是天帝(天人道的帝释天,与基督教上帝在同一个级别上,即是玉皇大帝)的上级。天帝见观世音菩萨,皆要诚心礼拜,叩头顶礼。(你不信的话,去找阴律无情书上查,可是写得清楚楚的)。要知道天帝(即是天,天乃六道轮回内)虽是三界之内的王帝,三界之内的老大。但终究尚未跳脱三界,也有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因地藏经记载,无间地狱之所以叫做无间地狱,之四原因:无伦男女、种族、年龄、贵贱、或龙、或神、或天(天指的是玉皇大帝,也叫天帝)、或鬼,一旦堕入这地狱,都是同样的受苦,所以叫做无间。你仔细看,有说过佛、菩萨也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吗?因佛、菩萨是很至高无上的果位,在三界之外,命亦是极贵无比,又不会造作任何罪业,即永不打入无间地狱的。要知道不但观世音菩萨比天帝命贵的,连三界之外的一切佛、一切菩萨,皆都比天帝命贵的。如: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及其他所有佛,所有菩萨,皆都比天帝大的,知道吗?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摘要:西方文化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它的土壤和武库。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 精神 源头 古希腊神话一、神话与古希腊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说,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所以神话是人类对自然与自我以及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探索。神话应该是氏族的、部落的、民族的,乃至某一人群团体原初的自然观、世界观真实的理性的表现。 神话反映人的思想和理念,而且“神话作为一个民族足迹的最早记录,因为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或当代文明的压抑,它直接的表现了人性中接近底层或本质的东西。” 古希腊神话作为有丰富体系的神话,当然也表现了古希腊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二、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及其影响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属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纯属人形的较少.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 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一)、人本精神的表现之一 ——神折射人我们从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中关于神的肖像描写的内容和古希腊关于神的雕塑、绘画中可以分辨出希腊众神是人形化了的。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过高的崇高性,也不把神奉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神作为人的折射。希腊诸神除了长生不死于神通广大之外,于人类没有多少区别。纵览古希腊神话界多是赋予超能力但更富有人情味的的诸神。古希腊诸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们组织了一套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网络,他们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养儿育女。希腊神的情绪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希腊创造神话,就是在关注自己。“神在古希腊人心中既不像罗马人心中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像在基督教心中那样威严可怖和高不可及,也不像中国神话那种干瘪僵硬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更完善的人的形象,呈现一种美得理想”。 希腊神话正是人的体验和社会的故事。这正是一种人本精神的完全体现。尊贵的天后赫拉同人间的女子一样,面对用情不专的丈夫宙斯,她嫉妒怨恨,一次次去针对宙斯的各个情人,了接丈夫的婚外情。她把卡利斯特变成了熊,她迫使宙斯把伊奥变成了一头牛。虽然是神,狄奥尼索斯却整天狂歌豪饮、浪迹天涯,他并不严肃而高贵。达芙妮为拒接对自己穷追不舍地追求自己的太阳神阿波罗不得不变成了一棵桂树,表明一种被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的烦恼。(二)、人本精神表现之二 —— 揭露肯定人的各种欲望古希腊神话既展示诸神的智慧、勇敢,表示出对智慧和勇敢的赞美和追求,也充分的揭露和肯定诸神对情欲、王位、财产的追求。论文网古希腊人崇尚智慧、勇敢源于他们对大自然和人自身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环境恶劣的山地丛林和变幻莫测的大海,在强大的自然和人类的渺小面前,古希腊人只有凭着智慧勇敢才能求得生存。古希腊神话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神和英雄来体现对智勇敢的追求。宙斯当上主神,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普罗米修斯违反天神为人类盗取光明之火,靠的是智慧和勇敢;赫拉克勒斯为人类完成了12件事而成为神,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提修斯的一世英豪,伊阿宋寻取金羊毛之路,奥德赛的木马攻城等都在展示者智慧与勇敢,以及诸神对它们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也毫不回避诸神的情欲、地位、权力欲望。身为众神之首的宙斯,尽管拥有美丽的天后赫拉,但是还不断地和凡间女子偷情;爱神阿弗洛狄忒因被迫嫁给灶神赫菲斯托斯,对婚姻不满,于是她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战神阿瑞斯陷入热恋。网学网真垃圾到处抄论文为生,这都表现了个人意志主导,纵情追求个人爱情的特点。阿喀流斯离开战场,除了因为阿咖门农夺走了她喜欢的女俘虏外,更主要的是阿咖门农忽视了他作为希腊最高统帅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他对权力的追求和看重。古希腊赞美宙斯用智慧和力量打败了克拉索斯,成为宇宙的统治者,也毫不留情地说到他有是如此花心地爱上每一个他所遇的人间美丽女子,并与她们偷情;灶神赫菲斯出于对妻子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的怨恨,将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网在床上并邀请众神来看,想以此来羞辱他们,但众神非但没有鄙视他们,赫尔莫斯还相当羡慕的表示即使使用三张网将他缠住,只要能同阿弗洛狄忒在一起他也愿意。古希腊神话揭露诸神的各种欲望,对智慧、勇敢的追求,对情欲、地位、权力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传说正是以隐喻和象征的形式反映了古希腊人意识的真正觉醒,对自身的认识与肯定,这就是古希腊人尊重人性的人本精神。(三)、人本精神对近代西方的影响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古希腊是”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然,而不是超凡脱俗1168希腊神话与西方传统伦理精神神话的真谛是什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学者研究神话就有多少答案,这缘于各个学科在神话的魔镜中所看到的仅仅是它们自己的面孔,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互异,但从诸多的论述中我们仍能窥见神话的真谛。表面看来,以其题材为神灵的故事而得名的神话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为,但神话的实质却是“人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曾说过“不是自然,而是社会才是神话的原型,神话的所有基本主旨都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投影”[1](P245)。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说:“神话记录的不是超人英雄的生活,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民族的生活,是原始人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卓越故事带进神的王国,在天上重演地上发生过的悲剧和喜剧。”[2](P123)神话是原始人类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和生活经历作出的设想,这种设想“人的因素”被排除的越多,他就变得越贫乏———因为神话说到底只能是一种“人话”。既然神话是对民族生活的反映,所以神话必定具有民族性。尽管神话产生发展于“人类的童年”,但对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如民族,部落,氏族等)来说,并不存在共同的童年经历,“有野蛮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有正常的儿童。”[3](P549)如果说中国人是“早熟的儿童”,那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两者共同构成灿烂多样的世界文明。希腊神话自成体系,接近现实生活,基本保持了产生时的原貌,并且可以从中考察出古希腊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它对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人本精神,整个希腊神话秩序中心的命运,扬男抑女的思想,以及其多元的评价方面进行阐述。一、人本精神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化学者安·邦纳写道:“全部希腊神话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代写论文映照的镜子。”[4](P64)普罗泰拉也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5](P86)这就是希腊人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露。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神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就呈现出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特征,具有根深蒂固的人本意识。例如,赫拉克勒斯,他是唯一一个作为半人半神的英雄能在死后升上奥林匹斯山与青春女神赫柏永结连理,位居神列。传说奥林匹斯神祗与该亚,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族有过一场恶战,有一则神谕说:如果没有一个凡人参加战争,那么众神将不能伤害前来侵犯的巨人族。赫拉克勒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挽救了奥林匹斯众神陷入的尴尬处境。这个故事是赫拉克勒斯十二项壮举之外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中包含内容则意味着:战无不胜的神最终要一个凡人来解围,古希腊人寻求自我价值的愿望可见一般,这个故事同时体现出神在希腊人心中的地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宙斯把参战的一律称做奥林匹斯人,借以表彰有功之神,赫拉克勒斯也获得了这项荣誉。神话的时代性在这里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神祗系统中,可以允许一个半人的出现,是因为神话的改造者需要这样的改变,是人类的意志高昂其头的时候了。(一)强烈的个体意识。希腊神话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阿咯琉斯尽管知道自己的两种命运:或默默无闻而长寿,或在战场上光荣地牺牲,但他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荣誉对他来说重过生命,而当阿伽门农抢走了他心爱的女奴后他拒绝出战,任凭他的同胞被特洛伊人追得四处逃窜,成批死于特洛伊人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其实阿咯琉斯的愤怒来自他对个人尊严的捍卫,没有人可以玷污他的尊严,哪怕是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如果阿伽门农要以抢夺他的战利品来践踏这份尊严,那么他就有理由愤怒,忍看自己的军队被赫克托耳所杀,溃不成军。这足以见得希腊人的个人尊严是高于国家利益的,或者说希腊人的个人尊严与个体价值是高于国家利益的。直到后来阿咯琉斯的挚友被杀,才又激起了他的怒火,决意为挚友复仇。在这里阿咯琉斯顾及的是一己之私利,正体现了个人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希腊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个体至上的价值理念。希腊人基于天人相分的观念,在人与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的态势。(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希腊人注重现实人生,崇尚个性自由,张扬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清心寡欲的人尽管精神可敬,但他们是圣而非人,在生活中,与现实格格不入,终于要像耶稣一样,往往成为生活的受难者。例如在荷马的《奥德修斯》中,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归来途经地府,遇见了死去的阿咯琉斯又在地府中威武地统帅着鬼魂们,于是便赞赏他,而阿咯琉斯却回答:“我已经死了,你何必安慰我呢?我宁愿活在世上,那样也比统帅所有死人的灵魂要好。”[6](P238)这反映了希腊神话的神和英雄们有很强的世俗性,也可看出在西方人们对感性的现实世界极为热爱的感情与态度,他们认为彼岸生活是此岸生活的延伸,以及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感性的现实生活高于彼岸的灵魂世界所以倘若遭遇死亡,他们首先尽量将彼岸世界想象的如同现实,古希腊的哲人西比阿斯就坦言:“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人生最美好的莫如在希腊人中享有财富,健康,声望,一直活到老年。”无怪乎阿咯琉斯要说“光辉的奥德修斯,请不要安慰我亡灵。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使他无祖传家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所有的故去者的亡灵。”[6](P238-239)希腊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留恋溢于言表。(三)人化了的神。如果将希腊的神灵与普通凡人放在一起,绝对难辨人神,因为他们象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他们和人一样需要吃、喝、穿、住,他们也犯常人的过失,也常跟人类混在一起,参与人间的战争,与人间男女偷情约会。宙斯就是一个多情的神灵,常背着妻子赫拉与人间美女发生关系,不知撒播了多少风流种子。战神阿瑞斯与爱神私通被其丈夫工匠神发觉,于是把他们围在一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来哄堂大笑。而后爱神又爱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引起爱神的情人阿瑞斯的嫉妒,他用法力让野猪咬死了少年。在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的传说中,希腊将领狄墨得斯的长枪刺得爱神失声喊叫,鲜血淋漓。她便逃到奥林匹斯山上伏在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希腊神话是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的欲望、爱憎出发去想象表现出来的,因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更加亲切动人,所以从神的本质中可以看到人的特点,可以看到人性的张扬与人性的异化。二、命运古希腊神话崇尚的是超人的,不可扼制的,扭转乾坤的力量。这种力是自然的,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他们相信的是“命运”,一切都被安排好的,一切人为的后天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不会改变已注定的命运。可以说整个希腊神话就是“命运”的展开与“神谕”的实现。希腊神话中“命运”的最佳演绎,最佳注脚莫过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王还没有出生就被命运女神决定弑父娶母的命运,尽管其父伊俄斯小心行事,尽管俄狄浦斯王放弃王位,永远离开养父养母及妻子,到处漫游,但还是逃不掉命运的安排,还是不能摆脱命运对他的惩罚而应验了“神谕”的安排,在“命运”面前,人束手无策!在“命运”的威吓下希腊的神、人被划定在一个轨道上,不得不各行其道,于是有了秩序。此时人感到了犹如自然、异己力量一样的不可理喻和无法解释的“宿命”。因而,在俄狄浦斯王身上,虽然多了一份行动的理性力量,同时也有“命运”之不可测而产生的精神痛苦与忧虑。俄狄浦斯的强烈的行动意识表明了此时人的主体上升到一个自我意识高度。但是,他的结局又让我们看到希腊人高扬自我,寻找自由的痛苦。他越是要摆脱命运的罗网,就越是投向罗网,他越是真诚地为民除害,就越是步步逼近自我的毁灭。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走向命运圈套的过程,行动的结果是自我惩罚。这种悖谬现象隐喻了人与异己力量对立的必然性以及人无法克服异己力量的悲剧性命运。如果说俄狄浦斯王的行动是在探索命运的真相,西绪福斯的行动更是在探询生命的意义。米兰·昆德拉说:“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一样。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7](P6)生命的存在正是在不停重复的沉重负担中获得的。这个负担在古希腊神话中正是由西绪福斯担起的。他因为告知了埃索波斯他女儿的行踪而被罚在地狱推巨石,问题不在巨石有多重多大,而在于西绪福斯用尽全部的心力也将一事无成,因为等他把石头推上山顶后,石头就会顺着山势重新滚回平地。西绪福斯在这里成为了一个荒诞的英雄,他不断印证着永劫回归。他从此在一个没有人的宇宙中生活,也许正是非如此不可的行动让他感知自我的存在。由此可见希腊人似乎更懂得行动的意义,更能理性地把握命运,可以说希腊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探索者。三、扬男抑女的思想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一个由女神,半人半神的女英雄和女人组成的女性世界。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是宙斯为惩罚男人而叫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给人间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和死亡。这样处理明显反映出扬男抑女的思想。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3](P113)妇女的这种被贬低的地位,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体现。为了打退围攻雅典城的敌人,玛卡里亚听从神谕作了祭品;为了顺利向特洛伊进发,阿伽门农的女儿献出了生命。被俘的特洛伊公主波吕克塞娜也倒在了阿咯琉斯的墓前。所有这些血的传说都以各种美丽外衣粉饰起来:有的是为了保卫部落,如阿伽门农的女儿,有的是忠于爱情,如阿尔刻提斯……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革涅亚凄惨恳求,反映了多少无辜作了牺牲品的妇女的心声:“不要让我这么年轻就死去,大地的光辉是可爱的,不要逼我走进黑暗的地府里去……将你的心肠放软些,怜惜我吧!对于人,再没有比生命更可爱的了……”[6](P571)可是伊菲革涅亚仍旧倒在锋利雪亮的利刃下。被送上祭坛的妇女可悲,活着的妇女也是不幸的,珀涅罗珀全部的生活内容就是指导妇女们干活和在房间里孤独地思念长久离别的丈夫,当她偶尔诉说自己的痛苦,她的儿子都要拿出主子的面孔来管教她:“你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做你的事情吧……讲话是男人们的事,首先是我的事,因为我是这家的主人。”[8](P280)于是她便被剥夺了讲话的权利,回到房间默默地哭泣。珀涅罗珀严守贞操二十年,但她的丈夫对她毫不信任,因为他记着阿伽门农关于千万不可相信女人的嘱托,这个嘱托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法律、道德、舆论对妇女的偏见。像珀涅罗珀这样的贵夫人尚且处于如此可怜的地位,其他女奴,女俘虏的境遇就更遭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争夺女奴开始,最终以屠杀女奴结束。反映出女性地位演变根本原因是妇女在劳动生产中作用的相对降低。由母权制下光彩夺目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至处于奴役压迫下的“女奴”的过程,是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生动体现。四、多元的评价在古希腊的神话里,英雄故事是主题之一,希腊神话崇拜英雄,对英雄倍加热爱与颂扬,但并不以其是否有高尚的德行为评价标准,也不要求其以拯救人类为己任。英雄都是英勇无畏的,多半具有半神半人的特点。他们喜欢探险、征服、以勇武自豪,尽管这些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却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他们认为,英雄就是英勇而值得敬佩的人,不应因英雄的个人缺陷或彼此敌对而褒奖一方,贬斥另一方,坚持的是一种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评价标准,希腊神话对美的追求,一方面造就了西方人热爱生活,勇于冒险,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气质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另一方面,也以其恒久的艺术魅力催生了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正如潜明兹先生所说:“由于神话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已成为现代人文科学,以至某些自然科学的原点,也是文学艺术之母。越是文化发达的国家和民族,对人类幼年时期的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种探讨并非什么猎奇,而是企图找到现代文明和远古文明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个氏族潜在的动力和惰性,并找出本民族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起源中的位置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应有的反思心理,以更冷静的科学态度规划未来。”[
夸父与日逐走,如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何谓不足,
色大案要案 发包发表谈话换班哈达卡车卡车几百嗯 把嗯 ,呒杂草啊 撒播 瑁瑁挖出饿死的人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而她的神话又伴随着希腊这个民族一步步进入文明时代,如果说爱琴海是希腊文明的摇篮,希腊神话就是摇篮上的吊灯,照亮她,伴她成长。古代希腊神话更富有意义的是近现代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移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诗人文学家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仅以英国文学为例,莎士比亚曾运用希腊神话作题材写了悲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弥尔顿的<<科玛斯>>诗篇不长,却提到了三十多个希腊神话人物与故事。十九世纪英美浪漫主义诗人对绚丽多彩的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赞口不绝。浪漫主义诗人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喜欢运用神话材料写诗。雪莱的<<阿波罗颂>>、<<潘之歌>>,济慈的<<致普绪刻>>至今仍是脍灸人口的歌颂神话人物的美丽诗歌。然而,诗人引用神话典故,往往不仅仅是为了神话本身的瑰丽,而是借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他们往往借景抒情,取譬言志,抒发忧愤,针砭时弊。济慈以凡人恩底弥翁和月亮女神恋爱故事为题材的<<恩底弥翁>>表达他对至善至美的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雪莱的<<阿多尼斯>>借维纳斯的情人阿多尼斯为野猪残杀的神话表达他对济慈的悼念。希腊神话所描述的古人不屈服於命运的顽强意志,以及神和英雄们以超人的力量和大自然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激动了浪漫主义诗人,启发了他们的遐想;浪漫诗人的诗歌又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的生命。雪莱、拜伦、朗费罗等诗人都曾作诗讴歌为人类偷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在拜伦笔下,普罗米修斯确实凛凛有生气,成为反抗压迫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力量的化身。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塑造了这位不屈的斗士的新形象,全剧情绪振奋,调子昂扬,色彩鲜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不只是文学,在艺术方面,希腊神话入画的故事不胜枚举。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等大师运用神话主题作的画已经成为不朽巨作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心理学方面,弗洛伊德借用误犯杀父娶母罪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创造了俄狄浦斯情结一词,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在文艺理论方面,二十世纪中叶涌现出一批以诺思罗普弗赖伊为首的文艺理论家,认为一切文学类型以及所有作品的每个情节布局,包括表面看来极其复杂和十分真实的作品,无不重复某些神话原型人物和神话的基本公式。希腊神话还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有些词汇,如chaotic(混乱的)、hypnotic(催眠的)、martial(军事的)、tantalize(逗弄)等,追根溯源,都来自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在西方社会流传极广,影响深远,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连科技发展计划的命名都有取诸神话故事的,如我们常听说的 三叉戟飞机 、阿波罗计划 、波塞冬号潜水艇等等。有些神话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了,例如,特洛伊的木马、潘多拉的盒子,不和的苹果,阿喀琉斯的脚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罗马人仰慕希腊文化,古希腊文明没落的时候正式罗马崛起的时候,罗马人几乎全盘接受了希腊的众神,只是在性格上有些不同(因为罗马和希腊两个民族的性格的不同造成的)。希腊的神话也就由着这个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罗马传到了西方的各地,并深刻的影响了西方以及世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