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小区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畜牧养殖小区的问题及措施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畜牧养殖改变了以前家庭院落的养殖方式,开始畜牧养殖小区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畜牧养殖小区的缺陷与问题,使它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限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化措施,给畜牧养殖小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养殖小区;问题;规范化措施
随着畜牧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小区的方法日益受到企业的推广,已在很多地区普遍应用,这种新型的养殖小区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养殖更加专业化,实现农村畜牧业的优化发展。然而畜牧养殖小区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只有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全面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1畜牧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
养殖小区规划选址不合理
养殖小区开始建设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出现了布局规划的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小区的规模大小不一,划分不合理,出现家禽混乱,活动不受限制。另外,在选址上,有的养殖场首先注重自己的利益,将其建立在交通便利、方便运输的公路两侧,大搞“形象工程”。由于这种选址方式,养殖场受到各种交通噪音,人流量多的影响,使家禽的日常生活与繁殖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家禽的生活环境,降低了家禽的生活质量,同时家禽一旦出现传染病,极易扩散传播给附近的人群,是很大的健康隐患。还有的养殖场选址在郊外,靠近水泥厂化工厂等污染工厂,工厂极易污染周边的水源与牧草,会使家禽受到污染引发疾病。除此之外,一些传统家养的养殖就近将小区建在村落附近的湿地,这种方式不利于排水,并且环境湿冷,很可能会发生疫病。
养殖小区管理不规范
养殖小区建立起来以后,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小区内的各种事务缺乏管理人员协调组织,使小区的各个环节得不到联系,很多养殖小区独立自营发展,并且小区内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秩序混乱,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导致销售量下降,综合效益没有得到提升。
养殖小区设施不健全
养殖小区缺乏投资,基础设施不健全。特别表现在防疫设施上,小区不仅防疫制度不完善,而且缺少防疫人员,对家禽的卫生情况掉以轻心,家禽不按时接种疫苗和清理消毒,降低了家禽的防疫能力,给禽疫的产生提供可能性。家禽非正常死亡后,它们的尸体也得不到正确的消毒处理,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疫。家禽的粪便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养殖小区家禽品种杂,数量少
养殖小区还存在品种繁杂,品种多却数量少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单一品种大规模养殖才能更好地实现养殖小区的.发展。另外,饲养户之间缺少联系,独立自营,使生产规模得不到扩充,难以规模化专业化,使销量日益下降,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
2畜牧养殖小区规范化措施
合理选址与布局
养殖小区的正确选址,合理布局非常重要,这需要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建议,考虑好各方面如水源、饲料、交通、防疫等各方面的问题。尽量选择在干净、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要远离人群,利用人烟罕至的野外荒地,减少经济开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各个方面要做到与家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为家禽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养殖小区要加强管理,首先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且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小区组织品种引进,选择有质量保障的饲料,做好各种防疫措施,对饲养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且联系各饲养主,加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产品进行安全检测与销售,帮助养殖户寻找买家与商机等,为小区提供全面的服务。小区还应建立起严格的消毒制度,将各项检测落到实处,一旦检测不合理,需立刻申报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与惩罚力度。使养殖小区实现生态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投入资金,增加基础设施
养殖小区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各种基础设施,特别要对防疫设施进行配置,建立检疫解剖室、疾病诊断治疗室和疾病隔离区,同时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防疫人员,保证各种家禽的定期消毒检查,病死家禽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家禽的粪便处理,阻止疫情的产生与传播。因此,国家应在此方面增加扶持政策,为农村养殖小区提供更加先进的防疫设备,帮助养殖户更好的经营。
增加单一品种数量,规模化养殖
养殖小区引起新品种时,应进行市场调查,主要引进市场需求高、被群众广泛接受,受群众欢迎、容易饲养、适应当地的环境的品种,并且增加引入该品种的数量,形成大规模经营,使经营趋向规模化。经营主之间应实现信息开放,团结合作,提高品种的销量,实现互利共赢,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小区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才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完善各项制度,保证家禽的健康,确保产品的质量。加强管理,从全方面出发,从各方面考虑,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兼顾经济与环境,使畜牧养殖小区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加快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本文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作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畜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而在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加大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品种质量不佳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品种质量不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一些私营商贩手里购买种禽,不注重种禽品种质量,而种禽品种质量的高低与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劣质的品种必然会造成种禽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疫病防治不到位
疫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在于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当疫病发生时,不能认识疫病、处理疫病,从而使得疫病扩散,造成畜禽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环境存在较大的隐患
就目前来看,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畜牧养殖环境还不够重视,忽略了畜禽的生活环境的管理,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喂饱畜禽就可以,对畜禽生长环境却不加重视,尤其是畜禽的粪便,长期积留在养殖场内,畜禽的生活环境比较脏乱,而脏乱的环境就会诱发各类疾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严查畜牧养殖品种质量,加大市场整顿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种禽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畜牧养殖质量,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就必须加大畜牧养殖品种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对种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种禽各方面素质与相关要求相符;其次,要做好种禽品种疫病的检疫,尤其是对品种引进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疫病检疫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存在;再者,相关部门必须整顿种禽市场,要取缔一切不正规的品种售卖点,从而避免养殖户购买到不合格的品种。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将种禽的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成立专业小组,狠抓种禽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大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种禽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疫病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将种禽疫病防治手段向养殖户普及,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做好养殖环境的检查
保证基层畜牧养殖环境健康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在建设养殖场前要考虑到光照、水源、潮湿度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选出最佳场址;其次,在养殖场建成后,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畜禽的粪便,保证养殖场空气流通,对养殖所用的工具要定期消毒,保证养殖饲料质量过关。
完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促进养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加快完善养殖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将养殖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养殖场必须聘用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负责养殖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养殖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基层畜牧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基层畜牧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养殖管理是畜牧养殖效益的保障,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根据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既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加大专业养殖管理人员的任用,从而不断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庞雪莲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存仙,张灵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15.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范文: 土鸡养殖创业计划书一、背景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的肉鸡,由于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饲养土鸡市场前景广阔。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玉米地、高粱等地规模养鸡,喂五谷杂粮,让鸡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采用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可对各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质优良的绿色食品,顺应人们喜欢土法养鸡的消费需求。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我们花垣县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收入低。实施小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可充分利用土鸡资源优势,提高花垣县以土鸡为主小家禽的附加值和养殖户的收入,促进小家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壮大小家禽养殖专合组织,保障小家禽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牧民利用天然优质牧草进行放养,不用人工合成化学药物,做到了绿色、生态养殖。放养土鸡毛色光亮、肉质鲜美,绿色无公害,适应消费需求。鸡的售价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同时,还对保护草场、土壤生态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二、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现代肉鸡养殖业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前,我国肉鸡生产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产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等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肉鸡饲养业才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禽肉生产国。当前,我国肉鸡养殖的基础环节仍然很薄弱,肉鸡的生长速度、上市日龄、上市体重、耗料比还落后于外国。在国内,通常把由国外引进的肉鸡成为”快大型“肉鸡,因不适宜我国传统的烧、饨加工,生产这类肉鸡主要是出口。国内自己消费的主要是被称为优质鸡的某些地方品种,或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选育的肉鸡。据研究,我国一些地方品种,在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或某些氨基酸含量都略高于引进品种,有优质的特性。近年来优质肉鸡生产得到不断发展,香港、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优质鸡的比重占肉鸡总体的90%以上,但其生长缓慢、体重较小,上市日龄较长,需要继续加强这类鸡的选育工作。我国肉鸡产业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20%—30%的高速度增长以后,到21世纪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肌肉产品出口逐渐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疫病和公害物质残留,提高养鸡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肉鸡产品质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在农区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大,场舍密集,设施不健全,排泄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夏秋成为蚊蝇的孳生地,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生态养鸡,远离居民区,饲养密度低,加之环境的自然净化,可使排泄物培植土壤,变废为宝。生态放养土鸡,大量扑食多种虫体,可大幅度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和林果产量,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生态放养鸡,以天然饲料为主,生态环境优良,饲草、空气、土壤等没有污染。草地是天然的绿色屏障,传染病少,家禽体质健壮,药物用量减少,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纯属绿色食品,有益人体健康是理想的生态养殖业。推广规模化生态养土鸡,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三、市场分析现有的市场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历史悠久,大多数市场土鸡具有肉质细致、肉味鲜美等特点,其中花垣湘西土鸡在全省享有盛誉,是湘西土鸡县优势特色资源,产品远销重庆、秀山、吉首、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花垣县是无公害肉鸡生产基地县,2009年小家禽出栏将达到50万只,实现产值1000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10%,家禽养殖是我县中高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到2011年湘西土鸡养殖规模将达到100万只。依照农业部《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战略调整的意见》以及花垣县委、县府提出的“一果、二畜、三山珍”的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充分利用湘西土鸡资源优势,促进湘西小家禽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壮大土鸡养殖协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花垣县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财政增收以及人民群众对湘西土鸡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组建花垣县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是发展壮大花垣小家禽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必要措施,是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1.市场调查花垣县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在国内市场属于紧销产品,比同类产品市场价格高20%,市场对土鸡产品需求旺盛。随着我县加大对土鸡养殖业的投入,2011年本地土鸡的出栏将达到100万只以上,对湘西土鸡等小家禽进行精深加工,可向省内外大中成市提供更多的优质土鸡等家禽产品。2.市场预测2011年花垣县土鸡及其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土、特、优”等无公害家禽及其产品需求的增加,土鸡等小家禽市价不断上升,对本地土鸡等小家禽进行屠宰及深加工向市场成批量提供具有风味的优质安全食品,既可增加企业盈利又可满足市场需求是双赢的格局3.市场竞争力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禽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倡导绿色禽产品的市场消费新理念越来越起来越强烈。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目前我国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例如,日本人年均消费量达4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7%,;美国人年均消费量5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0%。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鸡肉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从国外进口的禽产品都是冷冻产品,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喜欢食新鲜禽肉的消费习惯。但受国际消费标准的影响,国内对鸡肉卫生标准的要求将逐步提高,肉鸡产品的质量,尤其安全卫生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如果国内肉鸡产品在质量上,尤其是产品安全性下功夫,国产鸡肉还是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我县本地土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与天然野鸡相媲美,体型较小等特点,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多年来,其市场价格与笼养鸡品种售价高出5—10元/公斤,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与利用本地土鸡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规模化养殖,饲养中不添加任何促生长激素、有害的矿物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市场前景将将十分广阔。四、执行计划1.预期目标根据花垣县小家禽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在龙潭镇组建年出栏量为10万只的龙头企业。改建1000㎡的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配套设施;投入购置原料、辅助材料及职工工资福利等流动资金10万元。林下放养土鸡实行标识管理,合格的上市成鸡脚上贴有标识,一鸡一标。2.技术人才花垣县畜牧局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人,在花垣县龙潭镇金溶村一组淹没区,退耕还林带山林鸡养殖,掌握了丰富的饲养和管理经验,加上全县畜牧业服务体系健全,各个乡镇都设有兽医站,有120人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后盾,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能满足项目技术力量的要求,可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帮助,完成项目任务有技术保证。(1)资金:本单位固定资产总价超过30万元,目前资产和经济状况良好,没有负债,加上该项目提出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套资金落实有保证。(2)仪器设备:目前我国成套的孵化设备品种繁多,而且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不贵,只要有资金,很容易购买。(3)资源:我县本地土鸡资源丰富,作为保种选育的核心群鸡种有保障;另外我村有1000亩的竹林远离城镇,没有污染,符合生态养鸡的环境条件。(4)承担单位具备的条件及欠缺条件解决措施:本村具备实施本项目所需的资源、技术力量,欠缺条件为项目经费,拟通过申请上级科技经费补助加以解决。3、精选良种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可以是三黄鸡,也可以是麻花青脚鸡,如宫廷黄鸡、河南固始鸡、广西岑溪三黄鸡及浙江仙居鸡等各地优良名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及市场消费需求,选育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肉鸡品种。4、注重放牧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放养土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快大型肉鸡无异,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鸡只既可吃上述“四园”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施)肥。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肉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为50~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牧场可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提高鸡肉的结实度,促进体格健壮及羽毛紧密光亮;还可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5、巧喂饲料饲料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雏期应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中后期配合饲料中不能加蚕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饲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对肉质和肉色有不利影响的饲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及药物等,应加入适量的桔皮粉、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质以改变肉色、改善肉质和增加鲜味。6、严格防疫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的防疫工作。此外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发生,及时驱除,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食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7、适时销售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确定小型肉鸡公鸡100天,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鸡公鸡110天,母鸡130天上市。此时上市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五、创新技术1.主要技术要点(1)选择适合放养的场地及搭建风雨棚 鸡的生态养殖应远离城区、避免污染、环境安宁清洁、有清洁水源,选择地势较平坦的荒山、灌木林,以果林为主,在林地内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易防兽害和易防疫病的地方搭建风雨棚。风雨棚可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棚架,顶盖石棉瓦加茅草,四周用竹片等做简易围栏,只要能避雨、避暑、补饲、休息就行。为了便于管理,可在风雨棚旁建值班室和仓库。(2)选择适合放养的品种 选用优质地方良种鸡,如固始鸡、清远鸡、草科鸡等适应性强、适合放养且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3)育雏期管理 雏鸡幼小抵抗力差,不能直接进入野外饲养。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转移到山上放养。因此一定要抓好3周前的管理,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4)严把脱温期管理 3周后开始进入脱温饲养,脱温期特别要注意外界气温,内外温差大,仔鸡抗逆力低,调节功能差,一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要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每天放养2~4H,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使仔鸡逐渐适应环境变化。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饮水器和料槽,让鸡自由采食,每天早上不要喂饱,把鸡放出去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太阳下山时将鸡群收回鸡舍并喂饱。刮风下雨天气停止放养,防止淋湿羽毛而受寒发病,同时还要防止天敌和兽害。(5)疫病控制 野外放养鸡的活动范围广,疾病防治难度相应大些,因此免疫工作要求质量高、免疫剂量足,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特别是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囊病等主要传染病,决不能放松。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发现病鸡应隔离饲养,避免交叉感染。(6)饲养密度及方式 针对不同的放养地确定不同的放养方式,每群一般500~1000羽为宜,第3~4周龄开始放养,围栏分区轮牧,每隔一周期换一块地,放养周期一般控制在一个月左右,这样鸡粪养林,且小草、蚯蚓、昆虫等有一个生养休息期,等下一批仔鸡到来时又有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鸡采食,如此往复形成食物链。(7)饲料营养及饲喂 雏鸡3周龄前可用全价饲料饲喂,3周龄后逐渐改喂五谷杂粮。温室育雏可按常规喂饲,脱温后第1周早晚在棚内喂饲,中午补饲一次,以玉米、小麦、稻谷、豆类、红苕等天然谷物饲料逐渐增至代替全价饲料;第2周起中餐可以免喂,喂饲量早餐由放养初期的足量减少至七成,5周龄以上的大鸡还可以降至六成甚至更低些,晚餐一定要吃饱,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进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2.创新点为了堵绝外来疾病的侵袭,在选雏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尽量在本地无传染病史的鸡场,选择种鸡普系登记齐全、管理规范、防疫制度健全的育雏厂调运,鸡的品种可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如三黄鸡、麻鸡、来航鸡等。(1)、适时开食和饮水:雏鸡先在舍内饲养,在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可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多维维生素或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应急反应,便于胎粪的排出。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20—22℃),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喂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颗料饲料。(2)、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刚出壳的雏鸡温度要求摄氏35℃(指与鸡背部同高处的温度)以后每5天降低1℃,在35—42日龄时温度最后降至20—22℃。在保温的同时,还需要通风换气,常用的保温方法有纸箱、热炕、育雏笼等。热炕的育雏方法是:炕上用砖砌成墙,用竹片做成拱形,棚高米,四周用塑料薄膜覆盖做成简易小温室,在炕上铺垫短麦草、干锯末等,炕上的垫料2-3天要更换一次。(3)、光照要适当:1日龄小鸡光照相23小时(灯泡不要过大,一个炕一个15-25W的即可),2-15日龄每天减少1小时,16日龄后不再补充光照。(4)、舍内饲养密度要适宜:0-10日龄的雏鸡每平方米40-50只,10-20日龄30-40只,20-30日龄20-30只,42日龄每平方米20只。(5)、注意通风:鸡舍内要通风,它能给鸡保证足够的氧气,但要防贼风。(6)、定期喂不溶性沙砾。沙砾能增强鸡的消化功能,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7)、一片林地以放养2000羽为宜,规模大不便管理,规模小效益低,每公顷林地放养3000羽土鸡为宜。晚春到中秋可放养,冬季气温低,虫草减少,应停止放养。六、目标及年度计划项目于2011年8月开始,2014年4月止,年度实施计划如下:2011年5—12月:项目立项,示范场选点、施工、管理及人员培训等。2012年1—12月:技术培训,示范场管理、推广。2013年1—12月:技术培训,示范场管理、推广。2014年1—4月:项目资料收集、整理,总结验收。七、投资与资金分析1.总投资预算土鸡生长期内,大部分时间为自然放养,仅添一些精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目前,市场上良种肉鸡的价格为每公斤10元,而土鸡价格约在每公斤20元至30元之间,饲养一只公斤重的土鸡,扣除饲养成本,可净赚16元。另外,土鸡的鸡蛋也是俏货,每只鸡年产蛋125枚,每枚价格为元(包装并打出品牌后价格更高),至少收入50元。如果一个养殖户饲养10000只土鸡,一年可赚到20万元。投资估算合计投资万元。(一)改建厂房需投资(1000㎡×200元)=20万元;(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以及50㎡沼池一座需投资万元;(三)投入种苗、饲料、生产器械、防治器材、工资福利等生产流动资金18元/只×1万只=18万;2.资金来源申请上级科技经费补助15万元,部门提供10万元,单位自筹万元。八、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总结出一套实用性很强的竹林下生态养殖技术加以推广应用。在正常情况下,按“小群多批次”的饲养方式,以移民群众的生产条件,每批养鸡150羽,每年户均最少可养3-4批,共600羽,按育成率92%计,可售出商品肉鸡510羽,扣除鸡苗成本、饲料及药品等费后,按每羽盈利4元,总获利2040元。整个笋区有1000户饲养土鸡,年总饲养量将达60万羽,年创利200万元以上。示范基地随着鸡苗销量的增长而获更佳的效益。另外,发展笋地林下生态养鸡鸡,按户均年饲养600羽,仅养鸡一项家庭副业就使农民户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在笋地牧放散养土鸡,投入劳力和资金较少,有一举多得的效果,既抑制了野草、虫类的生长,又节省了饲料,同时鸡粪可肥林壮笋(成年鸡每年可排粪便40-50公斤),节约化肥的投入。总之,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部分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拓宽移民增收的途径。(1)效益分析产品销售收入=36元 ×万只=万元;(2)成本分析基础设施折旧:(10年)万元饲养成本:2万羽×10元/只=20万元疫苗:7元/只×2万=14万元人员工资:万元×2=万元成本合计:万元。(3)利润=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总成本=万元—万元=万元(4)收益分析投资利税率=(利润)/总投资×100%(5)投资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固定资产/净收益=500万元/万元(1-20%)=年九、风险与措施该项目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管理工作要求严格,受市场需求制约,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该项目应积极争取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扶持,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提高产品品质保持小家禽“土、特、优”的特色,与饲养户组建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联合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加工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排放废弃物,积极回收加工下脚料和加工副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土鸡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良种鸡,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房间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再转移到山上放养。小鸡刚开始放养时没有上山觅食习惯,要人为地训练才行。一般需2人配合,一人在前边吹哨并撒抛颗料饲料,让鸡随抢食,另一人在鸡后用树枝驱赶,直到全部上山。每天中午还应在山上吹哨补食1次,强化训练,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训导鸡归舍,训练10天左右,鸡群就建立了条件反射。在舍内饲养20天后,即可选择晴天放养。最初几天,每天放2-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夏天30日龄、春秋35日龄、冬天45日龄即可转入舍外饲养,初进林地时要用尼龙网限制在小范围内,以后逐步扩大,最好用丝网围栏分区轮放,放一周换一块地方,每亩地100---150只即可。病死鸡的处理:如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死鸡应立即深埋或烧掉,对场地用具和物品用—的过氧已酸进行消毒。鸡舍卫生及消毒:舍内用具及物品应经常清洗、保持干净。舍内鸡粪每隔半月清理一次,用10%-20%的生石灰水消毒,并用尼龙布密封鸡舍用40%福尔马林溶液熏蒸。同一块林地放养2—3年后要更换另一块林地,让林地自然净化2年以上,待全面消毒后再养鸡。严防鼠害或其它动物侵害:林地或草地用铁丝网、尼龙网或竹栅栏圈围,防止鸡外逃或野兽入侵。注意天气变化: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在雨、雪来临前要做好鸡舍的防风、防雨、防漏、防害工作。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畜牧兽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大纲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远程高等教育。所设特种动物养殖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特种动物养殖技术指导、生产操作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质量,培养农村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落实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集中实践环节大纲。
畜牧兽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目的要求
生产实习和毕业作业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或应用于生产,使他们:(1)进一步明确专业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联系群众、了解生产、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提高实践技能,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实习应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及农时季节安排,将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央电大提供集中实践环节大纲,试点单位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试点教学点按要求实施,并接受检查。
在生产实习结束前,学生应选定毕业作业题目;然后收集、查阅资料;并在5周内完成毕业作业。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填写生产实习鉴定表,并确定生产实习成绩。毕业作业指导小组(和指导教师)对毕业作业进行评定,确定成绩。生产实习或毕业作业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二、时间安排
本专业安排集中实践环节13周(13学分),其中生产实习8周(8学分),毕业作业5周(5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免考。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将集中实践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也可根据农时季节灵活安排。
三、生产实习的内容
l.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可参加实习单位课题研究。学会调查研究、观察记载、收集数据与资料整理。进一步熟悉掌握有关养殖生产中养殖场建设、营养与饲料、繁育技术、畜禽环境卫生、主要疫病防治、畜禽产品初加工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2.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畜牧兽医生产活动,培养初步的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养殖场的选址及场地建设主要问题;
(2) 根据当地情况了解饲料配合和畜禽饲养管理技术;
(3) 掌握畜禽环境卫生知识;
(4) 畜禽加工产品加工处理的生产程序;
(5) 调查当地畜禽产品市场和流通情况;
(6) 掌握畜禽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3.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技术推广及科学普及活动,以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
4.积极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技术生产劳动,做好实习日记,牢固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科学致富。
四、集中实践环节的组织
1.各教学点应十分重视集中实践环节的组织,成立生产实习领导小组及毕业作业指导小组。根据学生及实习单位情况,将学生组成实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和指导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制定生产实习计划;
2.所有实习组织情况(包括实习计划、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小组成员名单等)均报送上(省)级电大备案;
3.实习鉴定:生产实习完成后,应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填写毕业实习鉴定表。表的内容包括
学生实习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具体实习工作内容、出勤及实习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给以评语并评定等级(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4.毕业作业评定:毕业作业由指导教师初评,经毕业作业指导小组认定后,送交省电大有关部门审查,中央电大定期抽查;
5.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必须是本专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对学生所选毕业作业题目有一定的研究,并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经常到各实习点指导学生。每一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
6.对实习单位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实习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在当地生产、管理等方面比较规范、技术先进,有能够担任(或协助)指导教师的技术人员,能够与电大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7.本大纲的实施细则由试点单位根据本大纲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五、毕业作业
1.毕业作业要求:
(1)选题:
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确定毕业的题目。选题要联系实际,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选题要有地区的特色,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创造性,题目不宜过大。
(2)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
应查阅文献资料,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
(3)毕业作业撰写:
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毕业作业的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包括: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和参考文献等。
定稿的毕业作业用统一的毕业作业专用稿纸誊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4)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选定毕业作业题目,并在学生撰写过程中至少进行2次以上面批。
2.毕业作业的评定:
(1)指导教师对毕业作业的评语内容:毕业作业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的情况;毕业作业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学员独立完成毕业作业的情况;学员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完成毕业作业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
(2)成绩评定标准: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具体要求如下:
优:独立完成作业;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良: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及格: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不及格: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3.毕业作业参考题目
1.对××场规划与布局状况的调查分析
2.当地牛(或猪、羊、禽)饲料资源状况与利用现状调查
3.××地区牛(羊、禽、猪)奶(肉)制品情况的调查分析
4.对××场的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5.××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6.××养殖场免疫程序分析
7.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辽宁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畜牧兽医专业
自考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
一、毕业论文撰写结构要求
1.毕业论文篇幅在6000字以上(不含插图、谢辞、参考文献)为宜。
2.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包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等。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6.正文: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二、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左3cm,右
,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辽宁医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等,第三级为“”、“”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范文。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5篇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即文中注: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用括号说明文献的出处,如××× [1];脚注:正文中只在引用地方写一个脚注标号,在当页最下方以脚注方
。。。。式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如注:[1]、 [2]。。然后在全文末单设“参考文献”一节,按
标号顺序一一说明文献出处。不同学科可能有不同要求,但都要按国标著录。
三、毕业论文撰写程序要 求
报名答辩的学生,必须参加论文撰写辅导,根据要求进行选题,选题后将论文题目报到函授培训科,经专家审定后开始撰写。撰写的论文经指导教师指导,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四、毕业论文撰写内容要求
1.学生应该根据学校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定,运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得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成果。如发现论文内容与他人论文内容重复率达50%以上者,视为雷同论文。雷同论文答辩成绩为“零”。
3.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
导,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完成的情况,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4.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答辩工作。
辽宁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装订格式
用于装订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指学生提交的用于论文评阅和答辩的终稿论文,是指几经修改、论文内容、格式、排版等符合要求的论文稿。学生毕业论文一式四份(三份简装,一份塑封皮装订)输出,其中三份用于论文评阅和答辩,一份用于二级学院存档。
按以下顺序装订毕业论文:
1.封面(绿色木纹纸)
2.目录
3.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4.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5.正文
6.谢辞
7.参考文献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加快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本文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作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畜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而在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加大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品种质量不佳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品种质量不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一些私营商贩手里购买种禽,不注重种禽品种质量,而种禽品种质量的高低与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劣质的品种必然会造成种禽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疫病防治不到位
疫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在于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当疫病发生时,不能认识疫病、处理疫病,从而使得疫病扩散,造成畜禽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环境存在较大的隐患
就目前来看,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畜牧养殖环境还不够重视,忽略了畜禽的生活环境的管理,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喂饱畜禽就可以,对畜禽生长环境却不加重视,尤其是畜禽的粪便,长期积留在养殖场内,畜禽的生活环境比较脏乱,而脏乱的环境就会诱发各类疾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严查畜牧养殖品种质量,加大市场整顿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种禽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畜牧养殖质量,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就必须加大畜牧养殖品种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对种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种禽各方面素质与相关要求相符;其次,要做好种禽品种疫病的检疫,尤其是对品种引进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疫病检疫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存在;再者,相关部门必须整顿种禽市场,要取缔一切不正规的品种售卖点,从而避免养殖户购买到不合格的品种。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将种禽的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成立专业小组,狠抓种禽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大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种禽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疫病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将种禽疫病防治手段向养殖户普及,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做好养殖环境的检查
保证基层畜牧养殖环境健康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在建设养殖场前要考虑到光照、水源、潮湿度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选出最佳场址;其次,在养殖场建成后,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畜禽的粪便,保证养殖场空气流通,对养殖所用的工具要定期消毒,保证养殖饲料质量过关。
完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促进养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加快完善养殖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将养殖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养殖场必须聘用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负责养殖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养殖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基层畜牧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基层畜牧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养殖管理是畜牧养殖效益的保障,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根据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既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加大专业养殖管理人员的任用,从而不断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庞雪莲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存仙,张灵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15.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畜牧养殖小区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畜牧养殖小区的问题及措施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畜牧养殖改变了以前家庭院落的养殖方式,开始畜牧养殖小区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畜牧养殖小区的缺陷与问题,使它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限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化措施,给畜牧养殖小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养殖小区;问题;规范化措施
随着畜牧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小区的方法日益受到企业的推广,已在很多地区普遍应用,这种新型的养殖小区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养殖更加专业化,实现农村畜牧业的优化发展。然而畜牧养殖小区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只有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全面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1畜牧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
养殖小区规划选址不合理
养殖小区开始建设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出现了布局规划的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小区的规模大小不一,划分不合理,出现家禽混乱,活动不受限制。另外,在选址上,有的养殖场首先注重自己的利益,将其建立在交通便利、方便运输的公路两侧,大搞“形象工程”。由于这种选址方式,养殖场受到各种交通噪音,人流量多的影响,使家禽的日常生活与繁殖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家禽的生活环境,降低了家禽的生活质量,同时家禽一旦出现传染病,极易扩散传播给附近的人群,是很大的健康隐患。还有的养殖场选址在郊外,靠近水泥厂化工厂等污染工厂,工厂极易污染周边的水源与牧草,会使家禽受到污染引发疾病。除此之外,一些传统家养的养殖就近将小区建在村落附近的湿地,这种方式不利于排水,并且环境湿冷,很可能会发生疫病。
养殖小区管理不规范
养殖小区建立起来以后,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小区内的各种事务缺乏管理人员协调组织,使小区的各个环节得不到联系,很多养殖小区独立自营发展,并且小区内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秩序混乱,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导致销售量下降,综合效益没有得到提升。
养殖小区设施不健全
养殖小区缺乏投资,基础设施不健全。特别表现在防疫设施上,小区不仅防疫制度不完善,而且缺少防疫人员,对家禽的卫生情况掉以轻心,家禽不按时接种疫苗和清理消毒,降低了家禽的防疫能力,给禽疫的产生提供可能性。家禽非正常死亡后,它们的尸体也得不到正确的消毒处理,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疫。家禽的粪便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养殖小区家禽品种杂,数量少
养殖小区还存在品种繁杂,品种多却数量少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单一品种大规模养殖才能更好地实现养殖小区的.发展。另外,饲养户之间缺少联系,独立自营,使生产规模得不到扩充,难以规模化专业化,使销量日益下降,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
2畜牧养殖小区规范化措施
合理选址与布局
养殖小区的正确选址,合理布局非常重要,这需要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建议,考虑好各方面如水源、饲料、交通、防疫等各方面的问题。尽量选择在干净、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要远离人群,利用人烟罕至的野外荒地,减少经济开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各个方面要做到与家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为家禽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养殖小区要加强管理,首先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且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小区组织品种引进,选择有质量保障的饲料,做好各种防疫措施,对饲养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且联系各饲养主,加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产品进行安全检测与销售,帮助养殖户寻找买家与商机等,为小区提供全面的服务。小区还应建立起严格的消毒制度,将各项检测落到实处,一旦检测不合理,需立刻申报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与惩罚力度。使养殖小区实现生态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投入资金,增加基础设施
养殖小区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各种基础设施,特别要对防疫设施进行配置,建立检疫解剖室、疾病诊断治疗室和疾病隔离区,同时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防疫人员,保证各种家禽的定期消毒检查,病死家禽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家禽的粪便处理,阻止疫情的产生与传播。因此,国家应在此方面增加扶持政策,为农村养殖小区提供更加先进的防疫设备,帮助养殖户更好的经营。
增加单一品种数量,规模化养殖
养殖小区引起新品种时,应进行市场调查,主要引进市场需求高、被群众广泛接受,受群众欢迎、容易饲养、适应当地的环境的品种,并且增加引入该品种的数量,形成大规模经营,使经营趋向规模化。经营主之间应实现信息开放,团结合作,提高品种的销量,实现互利共赢,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小区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才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完善各项制度,保证家禽的健康,确保产品的质量。加强管理,从全方面出发,从各方面考虑,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兼顾经济与环境,使畜牧养殖小区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你的深入养猪场实践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一、编写提纲的步骤:(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我国仅为。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度,电费支出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畜牧养殖小区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畜牧养殖小区的问题及措施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畜牧养殖改变了以前家庭院落的养殖方式,开始畜牧养殖小区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畜牧养殖小区的缺陷与问题,使它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限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化措施,给畜牧养殖小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养殖小区;问题;规范化措施
随着畜牧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小区的方法日益受到企业的推广,已在很多地区普遍应用,这种新型的养殖小区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养殖更加专业化,实现农村畜牧业的优化发展。然而畜牧养殖小区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只有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全面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1畜牧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
养殖小区规划选址不合理
养殖小区开始建设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出现了布局规划的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小区的规模大小不一,划分不合理,出现家禽混乱,活动不受限制。另外,在选址上,有的养殖场首先注重自己的利益,将其建立在交通便利、方便运输的公路两侧,大搞“形象工程”。由于这种选址方式,养殖场受到各种交通噪音,人流量多的影响,使家禽的日常生活与繁殖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家禽的生活环境,降低了家禽的生活质量,同时家禽一旦出现传染病,极易扩散传播给附近的人群,是很大的健康隐患。还有的养殖场选址在郊外,靠近水泥厂化工厂等污染工厂,工厂极易污染周边的水源与牧草,会使家禽受到污染引发疾病。除此之外,一些传统家养的养殖就近将小区建在村落附近的湿地,这种方式不利于排水,并且环境湿冷,很可能会发生疫病。
养殖小区管理不规范
养殖小区建立起来以后,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小区内的各种事务缺乏管理人员协调组织,使小区的各个环节得不到联系,很多养殖小区独立自营发展,并且小区内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秩序混乱,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导致销售量下降,综合效益没有得到提升。
养殖小区设施不健全
养殖小区缺乏投资,基础设施不健全。特别表现在防疫设施上,小区不仅防疫制度不完善,而且缺少防疫人员,对家禽的卫生情况掉以轻心,家禽不按时接种疫苗和清理消毒,降低了家禽的防疫能力,给禽疫的产生提供可能性。家禽非正常死亡后,它们的尸体也得不到正确的消毒处理,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疫。家禽的粪便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养殖小区家禽品种杂,数量少
养殖小区还存在品种繁杂,品种多却数量少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单一品种大规模养殖才能更好地实现养殖小区的.发展。另外,饲养户之间缺少联系,独立自营,使生产规模得不到扩充,难以规模化专业化,使销量日益下降,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
2畜牧养殖小区规范化措施
合理选址与布局
养殖小区的正确选址,合理布局非常重要,这需要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建议,考虑好各方面如水源、饲料、交通、防疫等各方面的问题。尽量选择在干净、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要远离人群,利用人烟罕至的野外荒地,减少经济开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各个方面要做到与家禽的生活习性相一致,为家禽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养殖小区要加强管理,首先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且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小区组织品种引进,选择有质量保障的饲料,做好各种防疫措施,对饲养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且联系各饲养主,加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产品进行安全检测与销售,帮助养殖户寻找买家与商机等,为小区提供全面的服务。小区还应建立起严格的消毒制度,将各项检测落到实处,一旦检测不合理,需立刻申报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与惩罚力度。使养殖小区实现生态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投入资金,增加基础设施
养殖小区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各种基础设施,特别要对防疫设施进行配置,建立检疫解剖室、疾病诊断治疗室和疾病隔离区,同时引入专业的技术人员、防疫人员,保证各种家禽的定期消毒检查,病死家禽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家禽的粪便处理,阻止疫情的产生与传播。因此,国家应在此方面增加扶持政策,为农村养殖小区提供更加先进的防疫设备,帮助养殖户更好的经营。
增加单一品种数量,规模化养殖
养殖小区引起新品种时,应进行市场调查,主要引进市场需求高、被群众广泛接受,受群众欢迎、容易饲养、适应当地的环境的品种,并且增加引入该品种的数量,形成大规模经营,使经营趋向规模化。经营主之间应实现信息开放,团结合作,提高品种的销量,实现互利共赢,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小区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才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完善各项制度,保证家禽的健康,确保产品的质量。加强管理,从全方面出发,从各方面考虑,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兼顾经济与环境,使畜牧养殖小区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加快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本文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作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畜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而在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加大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品种质量不佳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品种质量不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一些私营商贩手里购买种禽,不注重种禽品种质量,而种禽品种质量的高低与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劣质的品种必然会造成种禽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疫病防治不到位
疫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在于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当疫病发生时,不能认识疫病、处理疫病,从而使得疫病扩散,造成畜禽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环境存在较大的隐患
就目前来看,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畜牧养殖环境还不够重视,忽略了畜禽的生活环境的管理,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喂饱畜禽就可以,对畜禽生长环境却不加重视,尤其是畜禽的粪便,长期积留在养殖场内,畜禽的生活环境比较脏乱,而脏乱的环境就会诱发各类疾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严查畜牧养殖品种质量,加大市场整顿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种禽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畜牧养殖质量,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就必须加大畜牧养殖品种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对种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种禽各方面素质与相关要求相符;其次,要做好种禽品种疫病的检疫,尤其是对品种引进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疫病检疫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存在;再者,相关部门必须整顿种禽市场,要取缔一切不正规的品种售卖点,从而避免养殖户购买到不合格的品种。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将种禽的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成立专业小组,狠抓种禽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大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种禽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疫病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将种禽疫病防治手段向养殖户普及,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做好养殖环境的检查
保证基层畜牧养殖环境健康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在建设养殖场前要考虑到光照、水源、潮湿度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选出最佳场址;其次,在养殖场建成后,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畜禽的粪便,保证养殖场空气流通,对养殖所用的工具要定期消毒,保证养殖饲料质量过关。
完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促进养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加快完善养殖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将养殖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养殖场必须聘用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负责养殖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养殖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基层畜牧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基层畜牧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养殖管理是畜牧养殖效益的保障,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根据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既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加大专业养殖管理人员的任用,从而不断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庞雪莲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存仙,张灵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15.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饲养环境对家禽健康的危害及调控论文 动物的生命环境,生长于环境,回归于环境,可见动物的健康和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及地理生态环境都会对动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动物机体生态平衡,危害动物的健康,其中饲养环境位居主要位置。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动物,同时对人类也有较大影响,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人民的极大关注,通过阐述舍内格局、有害气体、噪音等对动物的影响,综述环境污染物对动物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__已步入家禽生产大国行列,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疾病也给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环境中低浓度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常年累月在机体富集,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养殖场容易爆发大规模疫病,严重者造成大面积死亡。尤其是人禽共患病危害很大,如高致病性的 __、新城疫、结核、衣原体支原体病等。管控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是畜禽疫病防控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经广泛被人们关注。 畜禽舍外环境 畜禽场址的选择与疫病防控有着密切的关系,禽舍应选择远离城镇村屯,适宜建在城市的远郊,远离地下水饮用水源,距离公路要有2~3 km,并综合考虑交通运输、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病原传播等影响因素。地势较低、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等,容易感染畜禽,因此应选择地势高、向阳背风的地方,朝南及东南方式最佳。为满足畜禽生产中采光、通风和排水等要求,场址应有适当的坡度。 畜禽舍内部环境的布局 在养禽舍生产区和其他设施设备区域及舍内栏、笼、圈之间,均应采用围墙或绿化带等隔离设施进行有效隔离,形成有效的封闭单元,在净道、脏道的设计上避免交叉污染。按照防疫要求,畜禽场四周应建立围墙或者壕沟提高防疫水平。在畜禽舍出入门口的设计上,遵循越少越好的原则,而且应在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应与门等宽,确保车辆、行人进出都能进行有效的消毒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