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摄影方面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摄影方面的论文题目

摄影是人们记录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上好摄影课不容易,上好大学生的专业摄影课就更不容易。笔者作为一名兼职教师,在艺术 教育 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走访、问卷、调研,发现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笔、照本宣科、缺乏激情。这种讲课从表象看很像写 作文 ,大家都在写,但精彩的篇章不多,多系平铺直叙,;有“标签式”硬贴,“商品式”硬配之嫌。这种讲课说老实话老师是花了苦力,也费了心血的,但大学生们不买账,不喜欢,学生掌握不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素质提不高,教学成效甚微。笔者认为,要教好大学的专业摄影课,授课教师必须讲究授课艺术。要解决这个难题,授课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三个字:新、情、活。

一、精心备课,内容求“新”

内容求新,一是指对内容的开掘要深,要扩充新内容,向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摄影课内容变化较快,特别是数码技术、 网络技术 的出现,对传统摄影的冲击较大,要适应这种变化,摄影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应该坚持“信息新、数量大、实用性、课题化”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摄影课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息,他们听起来才会觉得过瘾。二是指对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要掌握其本质,占据制高点,讲到最前沿。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意见中有一条就是“我们知道的老师反复讲,我们不太懂的老师省略讲,我们不明白的老师又不讲,老师讲过后我们还是不会做”,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当然,有时是老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怎么能讲得清楚呢?

二、细心讲解,表达含“情”

这是研究“怎么讲”的问题。

有了好的、最新的摄影知识内容,如何将它们变成可视、可听、可读、可析的对象,并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各个知识点让大学生记住并掌握呢?这是另一个困惑老师的地方。笔者认为只有发挥情感的功能,细心讲解,方可解之。情感在讲课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动力功能,即老师积极的情感能引起大学生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学生们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上课的每一段话,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当然,这首先要求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样的话,大学生们就会在老师情感的动力驱动下,精神愉悦地学习,并转化为利于教学的行动。二是感染功能,即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也就是说老师的情感能感应大学生,使大学生们具有类似的情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关怀、照顾、信任为主的温情式感染,以激发比、学、赶、超为主的示范式感染等。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三是调节功能,即人的情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这一点反映在师生关系上特别明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的积极情感为基础,能够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智慧,唤起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要热爱学生并尊重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同时要情随境迁,善解人意,努力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如给学生一种认真倾听的表情、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一种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讨问题的E-Mail等等,都会取得极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四是迁移功能,即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事物。

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而且好激动、善迁移,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靠情感的体验,经常因喜欢听老师的某门专业课而喜欢上这个专业,进而献身于这个事业。老师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对摄影艺术的执著和热爱,种种无言的、不求功利回报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德有识之士,才能使大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爱屋及乌”,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用心设问, 方法 要“活”

这是研究“谁来讲”的问题。

一是课堂互动、连环问答。“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摄影课上用音乐做补充,老师有意识地在师生互动讲课,指导学生课上思考、观察、讨论、写感受时,运用精选的与摄影作品相协调的、与课堂氛围相一致的音乐来“讲课”,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心,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大学生喜欢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

二是让实践成为学生的又一老师。每节课都留下一个实践项目,精心设计一个创作主题,请同学课后做一下,下一次课时,请同学上台讲一讲实践经历。鼓励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 ,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同学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学生做事有没有结果,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过程已经很重要了。因为在这种过程中,实践在给大学生们“上课”。诚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女生汪洋所言:“与其说摄影课是一门课,还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学会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哲理。”

综上所述,高校摄影课教师在授课时,认真做到三个字:新、情、活,细心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一定会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它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

关键词:对称与均衡 主次关系 黄金分割 画面空白

一、构图的意义

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等。是指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构图作为摄影的第一步,因其创作手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事实上,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虽然摄影构图的形式规律不是死的,但了解这些形式规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规律,对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则是一条捷径。

在设计摄影画面的构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就会让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二、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时常可见,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并不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部位,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则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

对摄影者来说,布局的均衡是结构理想的结果,因而处理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处理画面结构的问题。作为摄影画面的两大组成部分,主体与陪体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对象和辅助对象。所以在处理画面布局均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其中包括两者在情节上、情绪上以及动态、动势方面的呼应关系。

三、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根据主题思想要求,选择有价值的景和物,组成摄影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最能体现主题的对象,就是主体。而在画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体现主题思想,仅对主体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衬,帮助主体说明主题思想的对象,习惯上称为陪体或周围环境。在摄影画面中要妥当的安排和处理好主次关系,避免出现零乱、主次不分,淹没或失掉主体,而造成没有主题的现象。

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的效果。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第一,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第二,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初学摄影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将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以5:8的比率来表示。另外,九宫格构图(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也属于黄金分割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主体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实际上这几个交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又比右面强。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五、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烟、云、雾、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为光与色的艺术处理所制。实体与空白的相互衬托,形成有规律的起伏节奏,产生一定的的韵律感,是摄影艺术在处理画面构图虚实关系中,广为运用的手段之一。

虚实关系在摄影画面中比较容易看出,也比较容易分辨。但在具体处理的时候,却要注意实体与空白的关系,使画面有变化、不呆板。空白常常可以刻画意境、渲染气氛,在画面中运用得当,会在构图的形式上添加积极的作用。空白还有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在运动和所注视的方向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给人们留下伸张的空间,造成一定的方向性,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所以才有“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之说,足见空白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同绘画一样,摄影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所以,摄影水平的提高,必须从构图这个环节入手。当然,构图形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只能提供对摄影表现形式的帮助与参考。有句话说得好: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死的,吸收前人的 经验 对摄影的形式表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会有利于对形式美的理解。

目前的国内各大高校在摄影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广播电视系的本科学习阶段几乎均开设了影视摄影课,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笔者所在的摄影系影视摄影方向在一二年级,分别开设了《摄像技术基础》和《影视摄影造型》课。影视摄影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实用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摄影系的学生在一二年级要学习好几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影视摄影造型》课之前,先修完《摄像技术基础》。应该说是《摄像技术基础》侧重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而《影视摄影造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 创新思维 和画面造型能力。同时,摄影系的学生还要开设其他相关课程,作为有益补充。笔者在讲授影视摄影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秉承“理论和实践并举,更重实践”的理念。这样做是为了改进以往影视摄影课过多的依赖课堂理论讲授,教师大多是采用上单一的填鸭式理论灌输,而疏于实践技能培养的弊端。通常根据教学大纲的制定,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量设置在1:2的比例左右,教学环节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节奏推进。即每次课堂理论教学的落脚点最终是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和操作,将上一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理论课―实践课”学习。如在《摄像技术基础》课上,教师讲授完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理论知识后,便在下一阶段课时中安排进行实践课部分,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讲解并示范摄像机的曝光与白平衡控制的操作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分组逐个练习。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操作环节错误,教师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待此部分实践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理论――实践”教学。

二、改善实践 教学方法

影视摄影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又是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实践创作中,一名影视摄影师艺术创意的体现有赖于扎实的技术素养和水平。而检验一个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与否的落脚点,就是看他的实践能力如何。因此,如何上好实践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视摄影专业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经历和改革尝试,通常在理论教学时采用全班集体授课方式。而在实践课环节,采用分小组示范讲解,学生分小组练习实践的小班化学习方式。考虑到现在的每个自然班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器材相对有限的现实状况,教师每次指导学生分小组时将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每个学生在实践课上都有足够的时间量来练习操作。无论是课堂实践练习,还是课下的实践作业以及期末结课作业,学生都以这个相对固定的小组完成实践拍摄。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践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手段,结合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和个别性错误进行对比和指导。教师可以选取摄影画面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对比学生实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例如学生在练习使用摄像机拍摄固定机位不同景别画面的实践内容时,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景别取景不规范,镜头与镜头之间景别运用不合理或景别过于单一等问题。这时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中景别运用规范的镜头片段,然后来对比学生学生实践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办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避免局限于单方面的讲授知识和技法,而是采用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练习作业进行思考,检查,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会在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状态下,更好的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此外在课堂练习中,现使用的数字高清摄像机普遍具有USB串行接口,学生可以直接将拍摄练习的作业素材拷贝至教室内的多媒体电脑中。教师现场对学生拍完的练习素材进行回放,讲解。这样可以确保在实践课堂第一时间内就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症状,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2、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拍摄主题和计划

影视摄影的实践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脑眼手”综合运用的过程。它需要摄影师用眼睛细致观察,大脑积极思考,最后由手(和身体)来掌控摄像机来完成操作和拍摄。因此影视摄影的实践创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分组拍摄中,它还考验着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会根据自然班的学生数量、结构和特点,指导他们合理分组搭配,制定合理的拍摄进度安排,时间周期控制。有拍摄采访对象的,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与拍摄对象沟通(尽管如何采访不是影视摄影课的重点)。甚至在拍摄时长较长的期末结课作业时,教师要讲授一些制片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拍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制片方面的困难,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备选方案和计划。对于大幅度更改实践作业拍摄计划和方案的,指导学生调动现有资源和条件,尽可能拍摄出更好的影像效果。

3、扩展实践教学空间,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影视摄影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创作设备和拍摄理念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例如笔者刚从事教学工作时,当时行业内领先的是数字全高清技术。几年的时间,现今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是4K技术,数字电影摄影创作,log模式拍摄甚至是未来VR技术的使用。这一切都意味着无论是专业教师、学生还是从业者,要想从事影视摄影这项职业,就必须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中越走越宽,不被行业淘汰。基于此,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结合课堂实践内容。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例如在介绍行业领先的RED和ARRI数字电影摄影机的知识,市面上常见的纸质教材和资料鲜有这方面内容。

教师搜索专业的技术网站,寻找适当的资料截取成视频影像,做成图片PPT和文字介绍,选取业内专家对此摄影机性能指标的介绍和使用注意事项,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是将影视摄影行业内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给学生,让他们及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此外,专业的影视摄影交流网站和信息公众号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好 渠道 。专业性比较强的影视工业网、拍电影网、V电影网,微信电影摄影师公众号,摄像人公众号等等,经常会有业内人士发表的技术 文章 和创作心得,教师会经常选取有用信息介绍给学生。这些网站一般还设有作品交流专区,学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作品放到这个板块内进行交流,听取更多业内人士的意见。这样,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校园,他们有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前沿的专业讯息,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三、实践作业点评

1、学生实践作品课堂展示

每次的实践作业后和期末结课作业之后,教师会安排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公开展示,教师现场进行点评。这也是影视摄影课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阐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及理念,讲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尚未解决的技术和艺术问题等等。教师如此安排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实践创作过程。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是检验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和真实体现。反映在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有些则是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的个别存在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并介绍自己实践作业拍摄经历时,其他同学也会反观自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印证并分享,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必要时候教师可以明确指出,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在下一次的拍摄中取得进步。

2、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我也是学新闻的,不过毕业论文没想这个,给你点我的建议,1、“新闻图片的商业传播”主要现在新闻和经济挂钩,摄影记者的商业取向;2、新闻图片和肖像侵权这类事情发生的很多,随着国民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尤其在报道一些反面新闻的时候,也可以和第一个商业传播联系起来,图片是卖钱的,摄影者可以得钱,而被拍着着呢,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另外1楼的建议也是很好的

摄影创作的文章你可以看看人像摄影的价值是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因此要突出原创性。摄影师应该把自己特殊的情感以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另外要时刻准备在真实的世界中去直接感受,从而保持摄影作品的真情实感,越是直接感受到的情感符号就越是真实感人。适度把握传统的限定,符号的独特,情感的真实再加上摄影的不同的想法和创意,这应是摄影创作的正常过程。 人像摄影创作也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韧性和不辞辛苦,也需要悟性。我在拍一些照片的时候,有时为了是找一个具体的资料和形象会走许多冤枉路,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成功。我常常是满腔热情拍完就弃之一旁,唯有这样走下去我才感到内心的充实,一个人重要是要对自己有所了解发现自己的偏爱和长处,我不太信任天性和所谓的聪明,靠逻辑容易忽视细节而细节是构成作品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头脑中闪过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想捉住,任其浮想联翩,倒不如留下一个不断得以充分体验的实在,这是很具体的空间也是很实在的空间。 多少个美丽的瞬间静悄悄的与我擦肩而过,有时我也会从别人那里找回失去的美好,重新唤醒我对其某一件东西的感知,点亮记忆的光环,让我回到原来的岔道口,伴着记忆的碎片沿途走下去。 其实要称之为创作,必须要先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限定,然后在踩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这样创作才会正常发展。

一般爱做广告的手机品牌有三星、诺基亚、联想、苹果和索爱等,除了传统的报刊杂志等平面作品外,主要的户外平面作品主要集中到中心商业街的墙壁上,数码卖场还有公交车站等地方,你可以以一个或者两个品牌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来源可以关注一下专业广告杂志和当地广告牌提供商,一般是机密,或者可以参考已有论文进行分析,在中国知网和万方等资源网站上有,但是付费的。希望能帮到你!

求关于风光摄影方面的论文题目

欧文·佩恩 作为世界上最为卓越的摄影家之一,欧文·佩恩知名于富有洞察力的肖像、令人惊讶的静物以及具有广泛影响的时装作品。然而他在女性人体摄影上的地位,却少为人知。他在这一领域最为重要的照片拍摄于50多年前,当时还很年轻的摄影家选用了几位艺术家的模特儿,展示了她们不加修饰的身体,却具有强烈的张力。 这一系列的拍摄都是在周末或是晚上,本质上是和流行的时装杂志上朝生暮死的表面世界相为抗衡的。比如,他所选择的女性在身体造型上是和20世纪中期主流标准相悖的:皮肤带有褶皱,身体扭曲和伸长,腹部带有多余的肉,隆起的臀部,松弛的乳房,这些肉体的躯干如同画家提香和鲁本斯画布上的姐妹,成为历史的偶像。佩恩的这些影像在被注入了强劲的物质和性感的力量之后,远离了所谓的贞洁,成为最为令人瞩目的裸体形态。 这些50多年前的裸体很少为人所知,甚至这样一整个系列也不被认为是严肃的实验之作。然而如今这些画面中的五十多幅画面经过佩恩使用精美的银盐和铂金工艺制作之后,非常忠实于当年的原作,从而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在画册中逐步展开的画面,感受摄影家对人体的理解过程,同时也体验到了摄影家对世俗女神的私密情感。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历史中,佩恩为《时尚》杂志创造了无法抹去的辉煌。然而他那些具有实验性质的人体作品,同样也显示出作为一位专业摄影家的成熟魅力。在佩恩早期的摄影生涯中,有着四年的精彩瞬间——从1947年令人眼花缭乱的静物开始,接下来是三年不同凡响的肖像,包括被巴黎收藏的容光焕发的时尚画面,到了1950年,他已经被证明将是世界级的艺术家,年轻的艺术界未来的天才。他所拍摄的12位顶尖模特儿的群像,被认为是这一时代最为华丽的组合。其中的一位模特丽莎(上图中排左三),后来成为他的终生伴侣,留下一段让人羡慕的奇缘。1950年,他的姓名已经被写入传播史的页面,然而这一时期他也留下了少为人知的私人作品,包括前面提到的具有挑战性的人体系列。 人体艺术在欧洲的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面对提香以及后来的鲁本斯(上图)一直到雷诺阿的女性人体最优秀的绘画,佩恩在20世纪发起了新的挑战——当然,这时候的人体依然是重要的艺术主题之一,然而20世纪初的人体往往拘泥于形式化的观念,艺术家更多地关心其艺术构成,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佩恩的实验人体至少在表面上给我们带来了肉体的愉悦感,在本质上却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和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成为当代艺术最优秀的典范。 佩恩的人体并非是我们传统记忆中收藏的人体:爱德华·斯泰肯早期油画般的摄影人体,阿尔弗莱德·斯蒂格利茨拍摄乔治亚·奥吉夫肖像的延伸,或者比尔·布兰特纪念碑样式的女性。的确,佩恩的人体是和传统艺术世界中的人体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和欧洲的现代绘画和雕塑相关。这些影像让我们联想到古老的祖先那些丰腴的生殖偶像,以及后来的布兰库斯、马蒂斯(下图)以及米罗等超越了寻常分类空间的裸体。佩恩在这些如同催眠术般的影像中混杂着雕塑的体积、绘画的色彩和氛围以及肌理,还有图像艺术的线条和影调,成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媒介都无法比拟的成功范例。 让我们回到1949年的夏天,一旦当《时尚》的办公室和工作室有空闲时,佩恩就有一种拍摄自己私人作品的欲望。他想回到曾经对于他来说是炼狱的工作室,驰骋自己想象力的空间。也许他希望从时装模特儿高度严格和拘谨的服装和程式化的脸孔中解放出来,释放出自己灵魂的真正的声音。 也许,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对女人的热爱胜过拍摄她们的裸体,服装仅仅是值得尊敬的欧洲传统给与女性的一层庇护而已。尽管佩恩曾经旅行过巴黎、那不勒斯、罗马、米兰以及弗洛伦萨等地,但是他并没有去过博物馆,并不知道波提切利、提香或者鲁本斯的荣耀,从而也没有崇敬的心理。但是他却熟悉更为后来一些的裸体创造者如阿普、布兰库斯、劳伦斯、摩尔以及马蒂斯和毕加索。这些30年代和40年代的纪念碑般的画像固然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佩恩在1949年夏天拍摄的这一系列的第一批画面,其人体形态完全不同于两年前他对于女性经典影像的表现。他开始让这些摆出姿势的女性所呈现的造型,更像他所拍摄的服装模特儿。尽管佩恩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在他的第一幅画面中,人体模特儿还是相对苗条的,年轻的。他只是做一些探索,比如摆脱道具,研究双手、脚、背部脊椎以及尾骨的造型。由于道具不再存在,小巧的乳房也就失去了他所需要的雕塑体积感,身体的造型也开始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空间。然而这样稍微苗条的画面是符合杂志需要的,后来就出现在《时尚》中。可惜画面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因为这样的裸体也被认为“肥胖”而不入时尚。 到了11月,他在印制了一些画面之后,倾向于更为华丽和丰腴,具有更为柔和的曲线,更明显的女人气质。而对于这些模特儿来说,她们在一般的理解中,更适合于绘画,而非摄影。这样的拍摄并非空穴来风——佩恩的气质就是他的艺术。其中最为明显的证据就是他的这些人体摄影,这些照片更接近他的心灵深处某种自然的体验。 佩恩是在周末和假日完成这些裸体拍摄的,因为这时候他有时间。就像一个富有经验的垂钓者,操纵手中的鱼线,始终保持着一种信息的沟通和警觉。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张力,介于他和模特儿之间。他安静地操纵手中的照相机,调节着三脚架。“在照相机变化的过程中,我从不会失去焦点。我不会让她迷失方向,甚至完全控制她的心灵。我们一直在谈话,显得非常投入,不仅使用语言,还包括各种低沉的咕噜声和呼吸的节奏,一直传输着令人愉快的氛围,直到达到最为完美的状态为止。”除此之外,整个房间是非常安静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摄影家俯身面对地板上的模特儿,照相机靠得非常近,往往只有两三英尺的距离——照相机是在一个小型三脚架上。摄影室中的氛围是“甜美的,粉状的,带着些微汗香。好极了。我们独自相处好几个小时。没有任何的身体的接触,除了最后结束时的拥抱。所有的女性都以相同的方式做出了回应”。 在两个拍摄片段的转换过程中,佩恩会说:“如果你做一次深呼吸,然后抬起你的左臂,将会是什么感觉?”或者说:“如果你将身体向右转一下,展开你的后背,会有什么效果?”尽管这时候手臂或者头部可能并不在画框之中,但是佩恩知道模特儿在改变造型的过程中,其注意力不仅会将镜头的状态改变,同时还有“引向我们的发现,相互之间的发现;从而保持我们对身体的理解和接触。这也是一种暧昧的空间”。佩恩还补充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单身汉。”这就对了——离开了欲望的人体摄影,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女神,但最终可能堕入简单的光影和形态之中,让人失望。就像我们在今天的杂志上所看到的千篇一律的婀娜多姿,反而倒了不知多少人的胃口。 1950年1月,佩恩计划了几个新的拍摄过程,每一个都有前后的关联,一直到最终完成为止。整个过程中的身体变化都可以看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整体上的感觉一直在延伸——佩恩就是这样地不断将他的模特儿转换出充满肉欲的新鲜感,似乎在鲁本斯之后很少有艺术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些模特儿在不断地、逐渐地扭曲和翻转的过程中,变成了一道起伏不定的风景。这些女性似乎懒洋洋地舒适地躺着,将自己的重量委身于地球的引力,就像是悬挂的果实。她们在无尽的时间和空间过程中延长着她们的瞬间形态,让我们在缓慢的过程中感知肉体的魅力。我们分享着摄影家曾经有过的迷恋,甚至让我们惊讶她们就是悬挂在伊甸园的果实——那时候还没有坠落。 佩恩给我们带来的惊奇关键就是他的视点,不是因为什么震惊而仅仅就是简单,完全无视传统的审美习惯。他就是跟随自己的镜头不断追踪视觉的感受。他的照片似乎一幅紧接着一幅在转换着,最后又奇妙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和姿势无关,只是从一个位置到另外一个位置的瞬间过渡,使其变得鲜活,和以往所创造的裸体全无相似之处。那些被压缩的透视不是他的缺失,它们从本质上暗示佩恩照相机的存在,暗示佩恩的出场。就像马蒂斯一样,他常常就是留下外围的轮廓线,和佩恩一样对形体的偏爱。尽管可能缺胳膊少脑袋,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完整的,就像几个世纪之前的古董,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这些如同雕塑般的作品,不管它们的身份特征如何,都在扮演某一类女神的角色,因此和模特儿无关,仅仅就是代表了女性,这就够了。 佩恩镜中世俗的人体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历史,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是否还要再等五十年?

要你要的,,原创的哦按照你的要求完整的

王宝祥作品赏析 王岳松 管理与财富 2008/01 2 心灵与自然叠加的光影——何庆良风光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熊怡 今日重庆 2008/01 3 最美夕阳红——霍汝素摄影作品赏析 任君 中国人才 2008/03 4 最美夕阳红——霍汝素摄影作品赏析 任君 中国人才 2008/02 5 2007奥赛创意作品赏析 许坚 数码摄影 2008/01 6 用眼睛描绘的诗——韩延松风光摄影赏析 金宣 中国金融家 2007/12 7 佳作赏析 邹毅 旅游纵览 2007/11 8 生命的飞翔——电视片《远离尘嚣——边缘摄影作品赏析》艺术阐释 朱晓文 声屏世界 2007/09 9 佳作赏析:《桦甸秋色》 德治 旅游纵览 2007/10 10 天堂回声——张西蒙的摄影作品赏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07/09 11 祥和温馨 质朴无华——席宏光作品赏析 赵绍虎 书画艺术 2007/03 12 摄影批评的本质 郁剑 中国摄影家 2007/04 13 快乐摄影作品赏析 何星 数字生活 2007/04 14 北戴河碧螺塔酒吧公园摄影大展评选侧记 旅游纵览 2007/05

三、背景分离因为大多数初学者在学习用光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光影的塑造,想着怎么打光才会比较好看,却忘了光影还能塑造主体,去突出画面的表达,而分离背景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以最常见的人像为例,当光源较为集中、且模特离背景较远时,背景就很容易和主体混在一起,消减了轮廓,让主体显得比实际更庞大。在特殊需求下,这会增加画面表现力,但通常来说,你还可以做稍微好一些。

纪实摄影摄影论文题目

要你要的,,原创的哦按照你的要求完整的

亚当斯《月升》或者亚当斯其他的作品。

亚当斯分区曝光法对摄影技术是有很大影响的。

亚当斯的作品背后的故事比较好挖掘,而且他在摄影上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可以挖掘,比如感情,良好的商业化运作等。

《饥饿的苏丹》话题太沉重了,并且对于”拍摄“还是”救助“是个争议。不太建议你去讨论。它很多时候代表了摄影人的噩梦!

个人建议:主题不要过多,过多可能论述就会肤浅。最好就拿一幅,深入的论述,角度可以多些。一个成功的摄影人,才会有一幅成功的作品,所以影响他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因素会很多,比如家庭,爱情,友谊,科技,历史环境等等。

摄影是人们记录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上好摄影课不容易,上好大学生的专业摄影课就更不容易。笔者作为一名兼职教师,在艺术 教育 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走访、问卷、调研,发现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笔、照本宣科、缺乏激情。这种讲课从表象看很像写 作文 ,大家都在写,但精彩的篇章不多,多系平铺直叙,;有“标签式”硬贴,“商品式”硬配之嫌。这种讲课说老实话老师是花了苦力,也费了心血的,但大学生们不买账,不喜欢,学生掌握不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素质提不高,教学成效甚微。笔者认为,要教好大学的专业摄影课,授课教师必须讲究授课艺术。要解决这个难题,授课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三个字:新、情、活。

一、精心备课,内容求“新”

内容求新,一是指对内容的开掘要深,要扩充新内容,向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摄影课内容变化较快,特别是数码技术、 网络技术 的出现,对传统摄影的冲击较大,要适应这种变化,摄影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应该坚持“信息新、数量大、实用性、课题化”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摄影课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息,他们听起来才会觉得过瘾。二是指对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要掌握其本质,占据制高点,讲到最前沿。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意见中有一条就是“我们知道的老师反复讲,我们不太懂的老师省略讲,我们不明白的老师又不讲,老师讲过后我们还是不会做”,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当然,有时是老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怎么能讲得清楚呢?

二、细心讲解,表达含“情”

这是研究“怎么讲”的问题。

有了好的、最新的摄影知识内容,如何将它们变成可视、可听、可读、可析的对象,并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各个知识点让大学生记住并掌握呢?这是另一个困惑老师的地方。笔者认为只有发挥情感的功能,细心讲解,方可解之。情感在讲课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动力功能,即老师积极的情感能引起大学生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学生们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上课的每一段话,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当然,这首先要求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样的话,大学生们就会在老师情感的动力驱动下,精神愉悦地学习,并转化为利于教学的行动。二是感染功能,即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也就是说老师的情感能感应大学生,使大学生们具有类似的情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关怀、照顾、信任为主的温情式感染,以激发比、学、赶、超为主的示范式感染等。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三是调节功能,即人的情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这一点反映在师生关系上特别明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的积极情感为基础,能够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智慧,唤起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要热爱学生并尊重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同时要情随境迁,善解人意,努力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如给学生一种认真倾听的表情、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一种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讨问题的E-Mail等等,都会取得极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四是迁移功能,即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事物。

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而且好激动、善迁移,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靠情感的体验,经常因喜欢听老师的某门专业课而喜欢上这个专业,进而献身于这个事业。老师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对摄影艺术的执著和热爱,种种无言的、不求功利回报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德有识之士,才能使大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爱屋及乌”,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用心设问, 方法 要“活”

这是研究“谁来讲”的问题。

一是课堂互动、连环问答。“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摄影课上用音乐做补充,老师有意识地在师生互动讲课,指导学生课上思考、观察、讨论、写感受时,运用精选的与摄影作品相协调的、与课堂氛围相一致的音乐来“讲课”,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心,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大学生喜欢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

二是让实践成为学生的又一老师。每节课都留下一个实践项目,精心设计一个创作主题,请同学课后做一下,下一次课时,请同学上台讲一讲实践经历。鼓励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 ,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同学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学生做事有没有结果,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过程已经很重要了。因为在这种过程中,实践在给大学生们“上课”。诚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女生汪洋所言:“与其说摄影课是一门课,还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学会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哲理。”

综上所述,高校摄影课教师在授课时,认真做到三个字:新、情、活,细心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一定会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它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

关键词:对称与均衡 主次关系 黄金分割 画面空白

一、构图的意义

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等。是指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构图作为摄影的第一步,因其创作手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事实上,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虽然摄影构图的形式规律不是死的,但了解这些形式规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规律,对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则是一条捷径。

在设计摄影画面的构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就会让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二、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时常可见,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并不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部位,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则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

对摄影者来说,布局的均衡是结构理想的结果,因而处理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处理画面结构的问题。作为摄影画面的两大组成部分,主体与陪体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对象和辅助对象。所以在处理画面布局均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其中包括两者在情节上、情绪上以及动态、动势方面的呼应关系。

三、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根据主题思想要求,选择有价值的景和物,组成摄影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最能体现主题的对象,就是主体。而在画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体现主题思想,仅对主体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衬,帮助主体说明主题思想的对象,习惯上称为陪体或周围环境。在摄影画面中要妥当的安排和处理好主次关系,避免出现零乱、主次不分,淹没或失掉主体,而造成没有主题的现象。

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的效果。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第一,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第二,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初学摄影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将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以5:8的比率来表示。另外,九宫格构图(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也属于黄金分割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主体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实际上这几个交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又比右面强。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五、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烟、云、雾、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为光与色的艺术处理所制。实体与空白的相互衬托,形成有规律的起伏节奏,产生一定的的韵律感,是摄影艺术在处理画面构图虚实关系中,广为运用的手段之一。

虚实关系在摄影画面中比较容易看出,也比较容易分辨。但在具体处理的时候,却要注意实体与空白的关系,使画面有变化、不呆板。空白常常可以刻画意境、渲染气氛,在画面中运用得当,会在构图的形式上添加积极的作用。空白还有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在运动和所注视的方向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给人们留下伸张的空间,造成一定的方向性,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所以才有“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之说,足见空白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同绘画一样,摄影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所以,摄影水平的提高,必须从构图这个环节入手。当然,构图形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只能提供对摄影表现形式的帮助与参考。有句话说得好: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死的,吸收前人的 经验 对摄影的形式表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会有利于对形式美的理解。

目前的国内各大高校在摄影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广播电视系的本科学习阶段几乎均开设了影视摄影课,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笔者所在的摄影系影视摄影方向在一二年级,分别开设了《摄像技术基础》和《影视摄影造型》课。影视摄影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实用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摄影系的学生在一二年级要学习好几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影视摄影造型》课之前,先修完《摄像技术基础》。应该说是《摄像技术基础》侧重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而《影视摄影造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 创新思维 和画面造型能力。同时,摄影系的学生还要开设其他相关课程,作为有益补充。笔者在讲授影视摄影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秉承“理论和实践并举,更重实践”的理念。这样做是为了改进以往影视摄影课过多的依赖课堂理论讲授,教师大多是采用上单一的填鸭式理论灌输,而疏于实践技能培养的弊端。通常根据教学大纲的制定,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量设置在1:2的比例左右,教学环节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节奏推进。即每次课堂理论教学的落脚点最终是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和操作,将上一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理论课―实践课”学习。如在《摄像技术基础》课上,教师讲授完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理论知识后,便在下一阶段课时中安排进行实践课部分,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讲解并示范摄像机的曝光与白平衡控制的操作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分组逐个练习。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操作环节错误,教师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待此部分实践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理论――实践”教学。

二、改善实践 教学方法

影视摄影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又是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实践创作中,一名影视摄影师艺术创意的体现有赖于扎实的技术素养和水平。而检验一个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与否的落脚点,就是看他的实践能力如何。因此,如何上好实践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视摄影专业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经历和改革尝试,通常在理论教学时采用全班集体授课方式。而在实践课环节,采用分小组示范讲解,学生分小组练习实践的小班化学习方式。考虑到现在的每个自然班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器材相对有限的现实状况,教师每次指导学生分小组时将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每个学生在实践课上都有足够的时间量来练习操作。无论是课堂实践练习,还是课下的实践作业以及期末结课作业,学生都以这个相对固定的小组完成实践拍摄。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践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手段,结合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和个别性错误进行对比和指导。教师可以选取摄影画面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对比学生实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例如学生在练习使用摄像机拍摄固定机位不同景别画面的实践内容时,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景别取景不规范,镜头与镜头之间景别运用不合理或景别过于单一等问题。这时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中景别运用规范的镜头片段,然后来对比学生学生实践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办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避免局限于单方面的讲授知识和技法,而是采用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练习作业进行思考,检查,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会在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状态下,更好的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此外在课堂练习中,现使用的数字高清摄像机普遍具有USB串行接口,学生可以直接将拍摄练习的作业素材拷贝至教室内的多媒体电脑中。教师现场对学生拍完的练习素材进行回放,讲解。这样可以确保在实践课堂第一时间内就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症状,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2、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拍摄主题和计划

影视摄影的实践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脑眼手”综合运用的过程。它需要摄影师用眼睛细致观察,大脑积极思考,最后由手(和身体)来掌控摄像机来完成操作和拍摄。因此影视摄影的实践创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分组拍摄中,它还考验着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会根据自然班的学生数量、结构和特点,指导他们合理分组搭配,制定合理的拍摄进度安排,时间周期控制。有拍摄采访对象的,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与拍摄对象沟通(尽管如何采访不是影视摄影课的重点)。甚至在拍摄时长较长的期末结课作业时,教师要讲授一些制片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拍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制片方面的困难,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备选方案和计划。对于大幅度更改实践作业拍摄计划和方案的,指导学生调动现有资源和条件,尽可能拍摄出更好的影像效果。

3、扩展实践教学空间,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影视摄影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创作设备和拍摄理念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例如笔者刚从事教学工作时,当时行业内领先的是数字全高清技术。几年的时间,现今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是4K技术,数字电影摄影创作,log模式拍摄甚至是未来VR技术的使用。这一切都意味着无论是专业教师、学生还是从业者,要想从事影视摄影这项职业,就必须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中越走越宽,不被行业淘汰。基于此,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结合课堂实践内容。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例如在介绍行业领先的RED和ARRI数字电影摄影机的知识,市面上常见的纸质教材和资料鲜有这方面内容。

教师搜索专业的技术网站,寻找适当的资料截取成视频影像,做成图片PPT和文字介绍,选取业内专家对此摄影机性能指标的介绍和使用注意事项,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是将影视摄影行业内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给学生,让他们及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此外,专业的影视摄影交流网站和信息公众号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好 渠道 。专业性比较强的影视工业网、拍电影网、V电影网,微信电影摄影师公众号,摄像人公众号等等,经常会有业内人士发表的技术 文章 和创作心得,教师会经常选取有用信息介绍给学生。这些网站一般还设有作品交流专区,学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作品放到这个板块内进行交流,听取更多业内人士的意见。这样,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校园,他们有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前沿的专业讯息,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三、实践作业点评

1、学生实践作品课堂展示

每次的实践作业后和期末结课作业之后,教师会安排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公开展示,教师现场进行点评。这也是影视摄影课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阐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及理念,讲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尚未解决的技术和艺术问题等等。教师如此安排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实践创作过程。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是检验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和真实体现。反映在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有些则是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的个别存在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并介绍自己实践作业拍摄经历时,其他同学也会反观自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印证并分享,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必要时候教师可以明确指出,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在下一次的拍摄中取得进步。

2、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摄影题目的论文

要你要的,,原创的哦按照你的要求完整的

《如何在照片拍坏的情况下不被客户打死》《影楼老板拖欠摄影师工资的对策》《如何解决客户丑但是照片要求美的矛盾》《如何使用入门级低端器材拍出大片》《摄影师如何用微薄的薪水生存》《如何正视现实》

论风光摄影及构图摘要风光摄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类别。其特点是讲究意境,重在寻找和发现,贵在创新和突破,需要寻天时、求地利、谋人和,还要耐心和等待。其构图讲求章法,包括前景的运用和拍摄角度的选择。关键词风光摄影概念特点构图1风光摄影的概念风光摄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类别。其拍摄范围十分广泛,就季节而言,包括春、夏、秋、冬,就拍摄对象而言,包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风、雪、雾、霜、雨、夜等等。它大到名山大川、天际宇宙,小到一花一朵、一草一木,都可以入镜。从广义上讲,风光摄影还包括城市风光、建筑风光、工业风光、农业风光、文化遗产风光等。不过,本文在这里侧重于讲述自然风光。2风光摄影的特点风光摄影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境界中的最高峰,是作品艺术性的最高体现。具有意境的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体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对客观景物的感受通过摄影的手段表现出来,再传达、影响并感染读者,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风光摄影作品的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意境的风光摄影作品是作者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创作出来的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它离不开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应。只有将感情移入作品之中,才能使作品感染读者,达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把自然景物通过相机记录在感光片上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却很难。它不是单纯的春花秋月、闲情逸趣,而是饱含着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思想情感;它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现象的记录和再现,而是作者在浩如烟海的万物中提炼的结晶。当然并不是每一幅作品都能表现出深邃的意境,但一幅成功的作品必然是画卷、音乐和诗歌的集合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意境。风光摄影重在寻找和发现在这个并不缺少美的世界里,寻找和发现最为重要。即便是在同一个拍摄点拍摄同一个景物,你也要能从中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美景,把握住最佳的拍摄时机。寻找和发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到宏观,小到微观。可以是具体的形状,也可以是粗壮的线条,可以是绚丽的色彩,也可以是欢快的节奏;可以是空间透视,也可以是趣味中心。寻找是一种过程,发现是一种创造。寻找和发现是个人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并不缺少美,更不应该缺少发现。风光摄影贵在创新和突破摄影创作不仅仅是提倡与众不同,更应该有所创新。风光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规则的,而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但规则首先应该是遵循和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变革,才可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学好技术、掌握技能是创新和突破的前提,而创新和突破则是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良好结果。“喜新厌旧”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审美心理,求新必须求变,变法才能出新,创新才能突破。非常规的拍摄观念和方法是求变、求新的重要手段,创新和突破是摄影创作的精髓。风光摄影、要寻天时、求地利、谋人和“天时、地利”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人和”则是主观努力。在风光影摄中有句不成文的行话,叫做“三分拍摄,七分运气”。寻天时是指天气、光线的选择。例如,张家界、黄山等景点,只有下雨或下雪后才最容易出现云雾和云海,就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进而选择拍摄的时间。阴沉或下雨的天气虽然拍不出阳光明媚的景物,但适合拍摄温馨和色彩丰富的景物,可以通过改变拍摄主题来适应天时的效果,这就叫随机应变,顺应天时。求地利是指拍摄点的选择。古人说“山形步步移”,同一座山,远近高低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拍摄同一景点,常常需要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较,然后做出最佳选择。风光摄影需要耐心和等待耐心是风光摄影家的基本功。因为理想的光线是“等”出来的,绝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当然不排除偶然性)。当你发现或认为某一景物值得拍摄,而拍摄条件又不理想时,这时你必须耐心地去等待,直到合适的拍摄时机到来。例如,我国名摄影家袁毅平拍摄的《东方红》,从发现到等待到拍摄成功,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这幅作品早已成为摄影名作而载入摄影史册。3风光摄影的构图构图就是以最佳的布局方式把景物安排在画面最恰当的位置,即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以实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摄影构图有一个被公认的普遍原则:画面简洁,主题突出。画面简洁并不等于画面简单,更不等于画面内容越少越好,而是多一点会使画面显得臃肿,少一点又可能使画面太单薄;简洁就是恰到好处。画面简洁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摄影构图中的另一个规则是“黄金分割法”,也称“九宫格构图法”,即在画面中画一个井字形,四个交叉点及其附近就是主体所处的最佳位置。所谓最佳位置就是最符合人们视觉观看习惯的位置。但是人们审美视觉经常会疲劳,所以需要以新的最佳布局来调整人们的审美习惯。风光摄影构图可分为四个阶段(1)构思。摄影师通过对被摄景物的观察、比较、酝酿、思考,确定表达主题。(2)艺术处理。摄影师如何运用摄影造型手段,包括构图的形式、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拍摄时机的把握等等,对拍摄对象进行形象塑造。(3)完成拍摄。把握最佳瞬间,特别是光线复杂、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尤其要坚决果断地按快门。(4)后期制作。在制作照片的过程中,可进行第二次构图,即通过对画面的剪裁来弥补前期构图中的不足。同时可运用数码技术修整影像,使照片更加完善和完美。景深在摄影构图中的运用景深在风光摄影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和重要。拍摄时对焦清晰点为焦点,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就是景深。景深就是被摄景物成像清晰的范围。景深大,影像清晰的范围就大,在一般情况下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越大越好。景深小,影像清晰的范围就少,小景深易产生较强烈的虚实对比,这也是风光摄影中的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影响景深的因素(1)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焦距的长短。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摄距的远近。摄距越近,景深越小;摄距越远,景深越大。超焦距在摄影构图中运用超焦距在风光摄影中的运用更为广泛。所谓超焦距是指当镜头对焦至无限远时,景深的最近清晰点至镜头的距离。运用超焦距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景深。其方法是:首先确定使用的光圈,随后将镜头调焦环上的无限远符号调至与景深表上所确定使用的光圈数字相对应即可。拍摄时无需对被摄景物对焦,因为你所拍摄的景物都在景深清晰的范围之内。运用超焦距最适合风光摄影,如果使用短焦距的广角镜头拍摄,画面景深范围更大。4风光影摄的前景运用前景是处在主体的前面,靠近画面四周的景物。构图中经常充当前景的物体有树木、花草,石块等等。在风光摄影中常有“一步一景”之说,即在很小的变化中就会产生新的景点,这种变化既包括拍摄点的移动,也包括前景的选择和运用。前景的特点(1)成像大、色调深的景物,特别是大场面和远景常常需要前景来点缀。(2)烘托主体,因为前景的存在而使主题更加突出。例如,拍摄秋景时用红叶或黄叶作前面,秋意更浓,并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主题。(3)加强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和纵深感。前景由于成像大色调深,与远景形成明显的大小和色调深浅的对比。有前景的画面有起伏,因为前景的存在使主体和背景有了参照物,从而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透视感。(4)均衡画面,增强画面的装饰美。用一些有规则排列或形状美的景物作前景,能使画面生动活泼,别具一格。有时画面中有空缺或不均衡的时候,也可利用来均衡画面。运用前景时应注意的问题(1)运用前景的意义在于丰富画面的语言,增强画面的效果。切记前景不可滥用,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的简洁。(2)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色彩要尽可能优美,与主体联系紧密,成为整体的一个部分,能帮助主题表达思想,否则宁可不用。5风光影摄拍摄角度的选择风光摄影的构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拍摄点的选择来确定拍摄角度。照相机位置的远近、高低决定画面的构成形式。在具体拍摄过程中,拍摄角度千变万化,即使是面对同一景物,拍摄角度也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这里主要阐述和展示最基本的构图方式———平拍、俯拍、仰拍。平拍平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角度与被拍对象基本处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平拍的角度拍摄,因为它最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1)平拍的特点:容易使人亲近自然,画面易接受;画面容易被地平线平分,景物易被压缩和重叠,特别是使用长焦镜头更是如此。(2)平拍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拍摄中要尽量避免画面被地平线平分,因为它不太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则,画面显得呆板。但是如果构图需要也是完全可以的,例如在临近的水面拍摄将会产生十分有趣的倒影,这时可有意强调上下对称,天水相映;为避免景物被压缩和重叠在一起,在构图时要把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也可稍站高一点拍摄。俯拍俯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角度高于被拍对象,从上往下拍摄。俯拍时地平线上移,地面上由远至近的景物在画面上的表现是由下至上依次展开。(1)俯拍的特点: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登高望远,给人一种纵深辽阔的感受;有利于展示景物的纵深感,表现景物的层次、线条、图案、地形、地貌、位置、距离、数量以及景物的整体感和结构感;如果说仰拍重在写意,那么俯拍则重在写实。因为仰拍的夸张作用明显,而俯拍的记实作用显著。(2)俯拍时应注意的问题:构图时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选择适合表现主题的镜头,不要过度地使广角镜头;登高望远,安全第一。不少摄影家在登高俯拍时一不留神照相机或人掉落,损失惨重。仰拍仰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角度低于被拍对象,从下往上的拍摄。仰拍时地平线下移,被拍对象下部分大,上部分小,具有夸张的效果。(1)仰拍的特点:高度差别越大,被夸张的效果越明显;被拍距离越近,被夸张的效果越明显;镜头焦距越广,被夸张的效果越明显。(2)仰拍时应注意的问题:仰拍的夸张变形效果能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使人耳目一新,视觉感受比现实生活要强烈得多。镜头离被摄景物越近,变形越明显,因此在运用这一拍摄手法时一定要符合所表现的主题;仰拍具有较强的写意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好也会产生很大的压抑感。因此拍摄时不要过度的靠近被拍摄主体。参考资料1颜志刚.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姜锡祥.摄影基础[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3张苏中,薛华克.摄影技巧[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4张韫磊.风光摄影[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摄影的论文题目

目前摄影有静态电影主题的摄影,就是通过图片配文,讲一个故事,不知道这个跟你要的是不是一种1312443351空间里有一个名叫:静态电影写真 新鲜出炉 喜欢的赶紧预定啊,的帖子里有类似的照片,你可以参考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也是学新闻的,不过毕业论文没想这个,给你点我的建议,1、“新闻图片的商业传播”主要现在新闻和经济挂钩,摄影记者的商业取向;2、新闻图片和肖像侵权这类事情发生的很多,随着国民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尤其在报道一些反面新闻的时候,也可以和第一个商业传播联系起来,图片是卖钱的,摄影者可以得钱,而被拍着着呢,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另外1楼的建议也是很好的

第一,你可以从构图角度入手。例如讲张艺谋,就是个摄影专业出生的,拍些电影虽然内容不好,但是讲究画面构图大气或者唯美。第二,你可以从固定镜头拍摄入手,例如讲侯孝贤,全用固定镜头拍摄,用平淡累计情感最后爆发。第三,你可以从定格动画角度入手,一帧即一张照片。甚至从胶片电影入手,电影就是每秒24张胶片照片么。你也可以分章节讨论把以上的都写进去,应该字数不成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