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的文献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

酒店管理专业的文献综述论文

酒店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酒店管理基本理论。下面我整理了酒店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借鉴!

[1]白琳.我国主题酒店发展之探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03).

[2]李杰.主题酒店的规划设计--以京川宾馆为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1).

[3]王晖.主题酒店体验环境设计的模式与策略[J].饭店现代化.2006(08).

[4]琚宾,方振鹏.无言之美蕴涵中国意境的体验美学[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7(10).

[5]赵小媛,吴亦婷,唐文闻.浅析酒店的规划设计与功能布局[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07).

[1]汤晓敏,王云着.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M]上海交通大学..

[2]邱林.生态建筑节能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3]佘美萱,张远文.热带庭园设计大师--马德·维贾亚.[J]中国园林..

[4]尹丽.罗伯特·布雷·马克思的景观世界.[J]文学界(理论版)..

[5]李睿煊,李香会.流动的色彩--巴西着名设计师罗伯特·布雷·马克思及其风景园林作品.[J]中国园林..

[6]梁珍铭;李亚;刘敏;黄璐.东南亚旅游景观形成背景条件及特点分析.[J]对外经贸..

[7]闫莉.浅谈巴厘岛度假酒店园林风格.[J]华中建筑..

[8]陆洪慧.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J]规划师..

[9]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着.建筑师札记.[M]清华大学出版社..

[10]王胜永着.景观建筑.[M]化学工业出版社..

[11]韩慧君.地域风情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巴厘岛旅游休闲度假酒店.[J]建筑技艺.2009.

[12]刘俊着.中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及影响因素.[M]科学出版社..

[13]胡婧.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空间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1]肖平,方豪.国内外医院后勤社会化研究[J].现代医院.2005,5(9):2-5.

[2]薛玉明,周玉珍.加强医院布草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外医疗.2009,35:187-189.

[3]李宁,郑洪柱.医院洗衣房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64.

[4]叶小云.不同的.清洗灭菌方法对无菌物品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15(7):677-678.

[5]湖南省公共用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S].

[6]柴建军,陈塞涌,赵嘉.医院纺织品洗漆行业欧洲EN14065标准概述[J].中国医院.2007,11(2):79-80.

[7]洗衣有规范粤首个洗衣洗涤业地方te准7月起实施.南方网.

[8]杨停.洗洚服务缺乏质量标准[N].质量&市场.2004,4:27-28.

[9]GB/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稀干洗和整资时性能试验的程序[S].

[10]GB/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3部分:使用烃类溶剂干洗和整资时性能试验的程序[S].

[1]扈健丽.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5.

[2]胡左浩.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5-36.

[3]朱锦秋.建立差异化客户管理服务体系[J].中国石化.2011,09.

[4]杨永恒,王永贵.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及成长维度[J].南开管理评论,2002(2):67-68.

[5]周丽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7).

[6]伍来定.酒店服务营销策略[J].江苏商论,2003(11):58.

[7]瞿艳平.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财经评论2011(3)111-115.

[8]陈显中,张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4).

[9]徐虹,康晓梅,李敏.旅游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36.

[10]魏丽君.A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当代经理人,2012(6):35.

[11]赵现锋,李然.客户服务差异化营销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04).

[12]夏世蟒.数据库与客户关系管理[J]管理信息化,2010(12):35.

[13]王金铎,王金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客户关系管理[J].经管视线,2011,6:57-58.

近年来随着中国名酒店组织(China Famous Hotels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CFHC)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延展以及网络经济在全球的风行,学界和业界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加以关注和研究。CFHC既不是一般意义上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也不是以保护行业利益为宗旨的行业社团组织,我们无法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对其进行定义,但它的战略联盟特性却具有典型的现代网络组织的价值取向。本文尝试着用当代管理学理论中关于网络组织和价值链的原理来诠释中国名酒店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在理论上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一些澄清。一、 网络组织存在的形式与意义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在自身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全面的改变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如此,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货物与资源流通方式的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更加贴近顾客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与顾客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网络组织就是典型的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形态。它的存在基础可能是资本的,也可能是市场的或信息的或技术的或原料的等等。网络组织的存在形式各式各样,这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特征和发展战略要求而形成的选择。不管企业或个人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的社会正全面进入一种网络社会,企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构建或选择自己的网络组织。这样的企业组织用新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托马斯.彼得斯在对众多优秀企业考察后得出结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就是贴近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所需。 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已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综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网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曾经扮演过的角色也许还历历在目。被打上了垄断烙印的如下企业组织联盟其实也是网络组织的不同表现形态。用现代经济的视角加以审视,其实垄断并不是这些企业组织的全部本性。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组织发展的历史脉络,这里有必要把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网络组织的特性作一简单陈述。托拉斯(TRUST),生产同类产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合并组成的企业组织形态。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法律上和产销上都失去独立性。卡特尔(CARTEL),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定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和法律上都保持独立,但违背协议则受到罚款、撤销享受专利等处罚。辛迪加(SYNDICAT)同一生产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康采恩(KONZERN),分属不同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以实力最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结成的垄断联合。如上有些过时的企业网络组织形态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甚至法规的约束而淡出历史舞台,但网络组织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以新的形态渗透到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战以后,混合型的企业联合体应运而生。各类企业集团、跨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企业外包等网络组织以其迅猛之势深刻而全面的改变着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耐克公司不再自己去生产球衣球鞋,而是制定标准后将自己的商誉贴在指定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由此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差不多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麦当劳以其统一独特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许进入麦当劳餐厅的消费者并不知道经营麦当劳餐厅的并不是美国人;从事酒店专业的人士肯定都知道国际连锁酒店的存在但并不一定深究过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存在的原因和运作的方式。作为消费者来说无论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网络组织的性质,这些组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那么的具体和普遍;但作为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我们还对网络组织不了解或没有拥抱企业网络组织的冲动,那我们很难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网络组织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将个体的企业资源通过借用外部资源的力量而获取更大的效用。管理理论的演进其实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每个管理学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形态进行探究。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进行了详尽论述。以后的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组织再造等理论体系都涉及到了组织的革新。不同形态的网络的组织有不同的治理结构,但有一点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组织的就是网络组织的运作模式以信任为基础而不是契约。迈克尔。穆恩在《火炬品牌---网络经济时代的品牌铸造》一书中断言:信用网络将成为网络经济领域一个崭新时代的组织原则。 网络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与其它经济组织的不同。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都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利益共享的方式上都迥然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产权理论、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等企业理论也就不能简单的套用来注解网络型组织。网络组织超越企业边界的革命对传统的关于企业与市场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二、 价值链是网络组织存在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价值链(VALUE CHAIN)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他所论述的价值链是基于单个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时每个环节所应该产生的价值,从设计、生产、营销到流通等各个环节。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无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成本优势(overall cost leadership)、标歧离异(differentiation)还是目标集聚(objective focus) 都应与价值链有对应关系。下图清楚的表明了价值链的构成:波特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单个的企业需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价值从而形成价值链,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或几个环节优于产业中的其它企业。但他在区分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时忽略了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差异特性,因为在服务业中,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紧密联系,在有的企业甚至被波特认定是辅助活动的因素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基本活动或者说决定性的活动。如在酒店业中,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独立企业如此,网络组织的生命力更在于由各个价值节点编织成的价值网络。约翰逊(Johnson)和劳伦斯(Lawrence)(1988)关于“增殖伙伴关系”(value adding partners)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战略联盟增值链关系(value adding chain),即个体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一种竞争优势,每个企业完成价值增殖系列链条上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相互迭加的增殖活动。无论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还是以市场、信息、技术、原料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组织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是网络组织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构成特定网络组织的竞争战略。多数网络组织存在的诱因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因而如何设计网络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便是网络组织治理的主要功能。如果将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来源之一。随着技术革命和市场的全球化,科斯(Coase)时代关于企业“内部化”或“市场替代”正在向“外部化”或联盟化方向转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种趋势得到了强化。三、 CFHC的网络组织特征战略联盟型组织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纵向联盟主要是指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根据产业分工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纵向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集中资源专业化;降低管理成本;创造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等。 而横向联盟是同部类的企业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多元化,这些价值活动在联盟中能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联盟中可以相互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更有学者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企业实现相互学习的知识联盟。通过这种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企业能够获得其他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之间核心能力和知识的互补,使得企业网络组织变得更富有竞争力。(李维安2003)成立于1991年的CFHC的立意是典型的横向战略联盟型网络组织。它是国有酒店(或国有控股酒店)之间在信任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平台。加入组织的个体酒店仍然享有独立的经营地位,在根据酒店业的竞争特性设计组织架构时,考虑到企业间只有合作的无限空间而没有相互竞争性,所以每个城市只选择一家酒店作为其组织成员。从CFHC组织章程中对组织宗旨的界定可以看出其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取向。1、中国名酒店组织是由中国主要城市的著名高星级酒店及著名相关旅游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2、中国名酒店组织坚持:“塑造品牌,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各成员单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优势,追求组织整体利益和成员个体利益。3、中国名酒店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发展。如果用波特关于产业竞争模型来考察CFHC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清楚的理解选择目前的战略定位的必然性。CFHC 的成立与发展都是和中国酒店业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演变紧密相联的。当1991年CFHC的创立者怀着一种朴素的思想构建其组织雏形时,中国酒店业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尽管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联盟的宗旨并不完全是为了竞争,而更多的是在对国外酒店集团的简单模仿时获得一种信息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巨变,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酒店的客房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客源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旅游业出现一种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局面。1979年至2000年间中国旅游饭店数和客房数增长了五六十倍。从1979年到2000年饭店总量从150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到2000年达到10481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的规模。 从1995年到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增加了23%,但与此同时,客房出租率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998年中国旅游饭店年均出租率只有。几年间中国酒业出现了行业亏损的局面。不仅如此,潜在的酒店进入者还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商认为酒店业是地产业安全的避风港,在政府宏观调控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一座又一座的写字楼转化为了酒店;政府部门要么为了突出政绩要么为自己寻找一方乐土也在追求着一种时髦,政治化的酒店以商业化的面孔出现在市场;国有企业将酒店业作为自己的权利延伸而诞生的酒店成了其他产业的衍生物;国际酒店集团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诱使下,也大举进入。 中国酒店业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CFHC成员酒店所在的主要城市的酒店业市场竞争格局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再从消费者角度加以考虑,随着市场供给的大量增加和消费者日趋成熟,对酒店业的选择也更为理性。价格因素和酒店条件同时成为选择的依据。由于作为服务业的酒店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因而在顾客对酒店摇摆不定的选择过程中,价格战争在所难免。在最艰难的时代,最能与酒店业同舟共济的可能算是供应商了,不断下降的酒店用品和原料价格以及延期支付的条件使酒店业度过了较为艰难时代。当然供应商同样的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做出痛苦的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CFHC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在2001年的太原会议上重新确立了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架构,把组织由原来的联谊型转变为直接指向市场的新型网络组织,并从四个方面来构建组织的战略基础。1、市场:为了发挥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提升个体酒店的竞争力,组织决定成立营销专业委员会并在北京成立CFHC定房中心以期为成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2003年还在香港注册“中国名酒店组织(香港)酒店管理公司”为以后CFHC的更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做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该公司在香港的注册表明了组织实现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决心与理想。2、信息:为了加强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市场间的信息传递,CFHC 建立了国际互连网站,并通过秘书处、网站和其它方式来完成信息的充分利用。组织成员间信息的交流对于及时的把握行业竞争态势并寻找到适当的市场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技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间的整体管理水平,组织成立了八个专业委员会来交流和督导酒店的管理技术的提高,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CFHC的运行机制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将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4、管理者需求:为了使CFHC成员酒店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不同特色的酒店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共同培养一种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把握市场的本领,建立一个在组织框架内外的双边和多边的交流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国有酒店业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将酒店从完成政治目标的经济组织转化为完成经济目标的企业组织是组织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行的保证。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对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中的每项要素都是对现代管理者和每个企业组织的一种挑战。组织智力资源的聚集有利于降低组织学习成本。通过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的进步可以使组织成员中管理水平较低的组织成员通过捷径完成其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这四个战略支柱的基础上,CFHC已经发展成在中国具有广泛代表意义,覆盖包括港、澳、台的主要城市并在饭店业界有影响力的酒店联盟组织,目前CFHC成员已经超过50家。如果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其网络形态,我们会发现每个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网络节点把个体酒店编织成了一个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当然这个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除了组织内部的网络优势外,组织还计划与其它国内外的企业组织或社会组织建立外部性的战略联盟,如与航空公司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组织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管理学院或培训机构的联盟以及其它旅游组织的联盟等以便使组织的资源边界得到延展。由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八个委员会构成的CFHC组织运行机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完善。CFHC 的联盟型组织形态,既没有产权的纽带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组织的存在和运行都是在一种信任和相互需要的条件下进行的。象这样的战略联盟组织如果没有信任的基础,其治理成本将是非常高昂的。而治理成本的高昂会将这样一个本身非盈利的运行机制引入死胡同。目前CFHC的治理结构也是基于网络组织的特性而设计的。在战略性联盟组织中,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因为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带来的相对成本过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模型中,最优的经济效果可以通过将决策权配置给能对合作成功产生最大边际效果的代理人来实现。分散的所有权需要有分散的决策权来减轻源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问题。由于专业化导致知识的分裂,网络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分散到各个合作伙伴之间,而不象传统公司那样集中于一个企业之内。因此,客观上要求决策权必须相应分散,是分散基础上的群体决策和分布式的决策协调。(李维安,孙国强 2003)目前CFHC 采取的专业委员会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课题。所以专业委员会运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果。四、 CFHC的网络价值链企业战略联盟是为适应产品的空间分化和市场空间价值链一体化而形成的,并且成为两者有效对接的纽带。 CFHC通过网络的价值连接把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从而打破了独立酒店产品的独立性,这对作为以服务为主要产品的酒店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时代,独立酒店的地区性产品很难满足流动的顾客对产品连贯性的需求,因而,如何使产品的连贯性给消费者塑造消费信心是网络组织的重要使命。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的直接效果就是市场空间的无限扩展,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为顾客服务中去。管理理论大师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是创造顾客的组织。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现实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过程就是创造市场的过程。品牌创造是连接CFHC和顾客的商业文化纽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购买者的动机加以考察:品牌通过帮助消费者简化选择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实现更快的交易速度;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保证和更多的产品选择使消费者降低风险;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展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表现个人的人身追求。 CFHC的品牌效应既赐予消费者以价值同时也为个体酒店的企业价值提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CFHC的网络化建设和价值链的建设是一体化进行的,即是说在构建战略联盟的同时,CFHC就把建立价值链的目标定位在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建设同步进行。实际上这两类价值链的功能是互补的。内部价值链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四个基本价值联接而形成一个 “价值场”,这个“价值场”所形成的组织张力构成了CFHC 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价值链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市场,或者说消费者。首先消费者认知到CFHC的品牌形象和它所蕴涵的价值,然后做出选择到组织成员酒店消费的决定;顾客的消费过程由于受到CFHC内部价值链的加工得到独特的高质量系统化服务,顾客的价值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支付的意愿和重复消费的意愿;顾客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个体酒店价值实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酒店的价值和顾客的价值是一致的;酒店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组织的整体价值通过顾客的消费过程而自然的转移到了个体酒店,个体酒店对组织的归依就是组织的最高价值;价值链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组织将价值再转移到顾客,从而完成了一个网络组织价值链的循环周期。在这个循环中,CFHC起到了顾客价值加工器或价值放大器的作用,即使说,顾客的价值通过CFHC 的系统化和高质量的服务程序加工而得到实现和升值。作为网络组织与市场对接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这里需要对在这个价值链上所形成的价值进行甄别,作为企业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也表现为潜在的经济价值;作为顾客来说既表现为物有所值的消费经历,也表现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组织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又表现为组织形象的升华和组织生命力的增强。CFHC作为联盟型的网络组织与国际酒店集团比较其价值链的基本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内部价值链的丰富性和组织结构紧密性的差异,所以在价值链的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从国际酒店集团价值链的结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价值加工器比其它联盟型酒店组织的增值能力要强。无论是CFHC 或者是国际酒店集团,其网络价值链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国际酒店集团作为网络性组织的资源基础优势的存在,其对顾客价值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加工能力明显的强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结果是给顾客带来的增值效益的比较优势。其另外一个优势表现为组织运行效率远远高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但是国际酒店集团运行的劣势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酒店集团不可能完全取代特许经营或中国名酒店组织这样的网络型组织的基本原因。由于集团化运行的成本相对于CFHC这样的网络组织要高,高成本必然最终要转移给消费者,作为可替代性较强的酒店产品来说,价格无疑是选择的重要尺度之一;酒店业的标准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与特色化和个性化产生对立效应,而在一个消费日趋个性化的时代,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关注是必要的,而像CFHC这样保持个体酒店经营特色的网络组织可以较好的解决顾客差异化需求。战略联盟价值链在结构上和重心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行业竞争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原来价值链的许多东西,联盟组织既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获取先机,同时又要有目标、有重点的突破。五、 结论: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还企图把自己控制的企业封闭起来孤芳自赏,那这个企业就是在自绝于市场,也终将被市场所抛弃。由于支撑现代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言的那样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落后于人们的价值需求,那么这个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企业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必定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或者利用别人的网络资源。其二,如果没有社会的资源对企业的支持,这个企业就不能算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境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无限的网络架构从而让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延伸是当代管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三,在一个非垄断的竞争性行业里,我们是无法回避竞争的,特别是象酒店业这样的可替代性极强的产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管理文化的竞争、管理模式的竞争、管理人才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等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但当竞争进入一种胶着状态,所有参与竞争的对手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一种博弈性选择将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从而追求最大的边际效用。竞争中的合作将是管理艺术的另一主旋律。其四,网络组织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其治理机制能否保证合作各方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而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组织运行效率方面要求组织成员同步互动且有序高效协作。网络机制是一种区别于正式机制的非正式治理机制,社会机制从宏观、静态的角度定义合作行为,运作机制从微观、动态的角度调节合作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治理机制体系。关系、互动与协同是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网络机制在网络组织治理逻辑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与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李维安2003)CFHC作为中国酒店业的先驱性企业组织,其治理模式和运行效率离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方向性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也是先进的,这种探索有益于为中国酒店业行业素质的提升寻找到另外一条网络经济之路。我们在此有必要感谢当初组织的创立者,同时要感谢社会各界对CFHC的关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更加广泛的网络上构建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价值链体系。

[1]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179~180[2]文新跃:“以人为本”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J].商场现代化,2005,10(445):191~192[3]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商业研究,2005,1(309):163~165[4]左正万:酒店管理“以人为本”[N].市场报,2004-12-03(18)[5]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2003,(3)[6]周文霞: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0,(3)[7]杨莹等:员工心理受权与酒店服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5(20)[8]徐洁:浅析现代酒店客房管理员工的人性化策略[J].管理研究[9]雷姝燕:以酒店人性化管理解决员工高流动率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111]庞肖梦唐开源:《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23[2]曲秀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21~22[3]张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3):54~55[4]张国敏:丽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时代教育》,2008,(3):59~60[5]赵居礼杨卫军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调研[J].高等职业教育,2002,(20):45~46

酒店存货管理的论文文献综述

存货管理的,整体的写好的,这样可好

[1]薛雁群.向存货管理要效益[J].会计之友,2006(8)[2]王黎.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4)[3]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4]黄秋.浅议企业资金及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8(21)[5]冯丽梅、王秀凤、李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J].冶金财会,2005(1)[6]侯春兰、李红梅.企业存货内控管理之我见[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5)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存货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淡中小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认为按时交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延期有可能要支付违约金等责任,因此要如何才能保证能按时交货又能够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存货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存货管理 问题 途径分析

一、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稳定,企业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购入、使用和销售存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存货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繁多,并且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科学、高效、完善的存货管理,可以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有效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而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尤其在中小企业, 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来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由此造成的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信息不准也导致无法为资金管理提供合理依据。

2. 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准确记录

在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存货价值核算、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采用合理、科学的 方法 进行核算、计量,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不符,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二,大许多企业还没有实现存货的电算化管理。现代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仅靠人工操作已远远无法满足存货管理的需要,无法保证存货核算、计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部分企业经营者有意粉饰自身业绩,因此不真实准确体现存货的跌价损失。

所以,存货的主要构成项目,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库存商品的出入库记录等,由于人为因素较多,在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

3. 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在企业存货采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生产运营的需求来提出采购申请,更谈不上制度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导致企业的存货采购靠的是主观 经验 和感觉的判断,采购入库价格仅以采购员口说为凭,而非基于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考虑制定的科学采购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常常出现采购频繁,不按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等情况,导致企业的采购计划混乱,缺乏科学的分析,无法明确适合企业的最佳订货批量、周期。如此一来,不但采购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极大,采购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容易导致原材料的挤压或暂时性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4.储存不合理和存货积压,致使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准导致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进而为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就会盲目采购大量存货备用,造成存货库存的大量积压;或者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可能因为存货的长期积压导致贬值、毁损、失窃等情况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 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

1. 制定详细的存货管理岗位分工以及岗位权限规章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重视,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都不够明确。因此首先要做好岗位分工控制,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存货管理人员最好将各个职责区分开,领用单的填制和盘库人员分开授权,这样才能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也避免了同一个人可以做假账的行为。

2. 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利用现代科技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

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存货表达的正确性及评估赋税等问题,力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以保证公司获得最大赋税利益为原则,选择合理的方法,并尽可能地使存货的账面计价结果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从而使销货成本的确定更为准确。此外,人工核算、计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还应尽量实现存货电算化管理,通过相应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保证存货核算、计量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并根据自身组织构架和行业特点,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3. 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1)采购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2)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

(3)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 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 ~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论

要做好存货管理首先要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制度,其次是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将库存量降低到最小,减少资金占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企业的存货管理做好才能让企业不断运营。

参考文献:

[1]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9).

[2]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存货管理论文

结论全文关键论点总结先写帽所研究论文题目处于背景重要性自研究内容(问题、析、解决)进行简单总结简单展望结论

酒店管理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酒店管理参考文献

近年来,由于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变化多端,我国酒店行业面临严峻形势,酒店的管理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下面是我分享的酒店管理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刘进.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问题分析与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6).

[2]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85-88.

[3]杨惠超,黄文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9):105-107.

[4]曹艳芬.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3):147-148

[5]彭宜佳,闫秦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8):5-8.

[6]饶雪梅.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43-46.

[7][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8]王彬华.职业学院培养酒店服务实用型人才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3年03期

[9]刘燕燕,赵永波.高职酒店管理人才校企结合对接模式探讨[J].青春岁月,2012年02期

[10]杨昉.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1]乔淑英,金磊.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4(17):128-129.

[12]王秀敏.基于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425.

[13]薛兵旺,周耀进.关于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商学院与纽宾凯集团校企合作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9(4):63-68.

[14]唐羽.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5(34):190-192.

[15]刘群,王国胤,吴思远.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19):50-53.

[16]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

[17]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3,11:78-79.

[18]易畅.旅游趋势革新下的酒店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3,33:148-149.

[19]任海宏.开展旅游趋势革新下的酒店管理创新工作[J].管理观察,2014,01:170-171.

[20]赵金霞,徐卫萍,蔡玉红.酒店实习管理案例精选解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1]唐倩.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8).

[22]曹艳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8).

[23]陈静,金倩.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1]彭伟民.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微机发展,.

[2]翟广宇.基于C/S结构的酒店管理系统.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报,.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

[4]候炳辉,刘世峰.信息管理系统[J].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5]童德利,田娟,谢琪,陈世福.基于B/S模式的构件式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刘学明.饭店客房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

[7]张亚东.酒店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管理信息系统, .

[8]李朝晖.PowerBuilder开发实例完全剖[J]..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马秀莲,高志安.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11]王艳辉.高职《酒店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才智,2013(15):70-71.

[12]杨婷婷,贾树文.《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百家争鸣,2014(2):187-188.

[13]许学军.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B):97.

[14]杨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旅游纵览月刊,2015(9)

[15]刘畅.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研究——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6)

[16]佘菁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35)

[17]关宜.校企合作视域下的高职酒店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2)

[18]任渝婉.我国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相关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现状分析[J].管理学家,2014(10).

[19]吴义太,邓有莲.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20]张勇.大学生实习及其权益保障的法律与政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张乾胜.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

[2]王兴国.食用油与健康[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版

[3]腾月.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

[4]刘晓弘.涉地沟油犯罪相关疑难问题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4(2)

[5]隋洪明.食品安全非监管保障措施的引入与规制.法学论坛[J],2012(2):96

[6]魏莉.《食品安全法》之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

[7]马晨光.论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D].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3年

[8]李泰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知识读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9]王辉霞.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法律机制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10]徐立明.地沟油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分析[J].人民司法,2013(12):8

[11]高铭暄.地沟油犯罪的刑法规制及问题探析[J].法治研究,2014(2):23

[12]陈永福.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分析与预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

[13]王艳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问题[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年版

[14]张妇婷.中国食品安全改革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gdyjs我为您整理的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浏览借鉴! [1] 夏秀清.  咸阳海泉湾温泉酒店市场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D]. 西北大学 2008

[2] 王新奇.  锦江之星高新店营销创新研究[D]. 西北大学 2008

[3] 杭国栋.  上海新东方语言培训(英语)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刘利.  安徽大步汽车4S店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5] 姜瑞华.  青岛市星级酒店绿色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08

[6] 阎同立.  河北民航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2

[7] 赵志梅.  陋室宾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西北大学 2009

[8] 严华.  H汽车租赁公司上海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兰州大学 2009

[9] 麦毅菁.  基于管理合同模式的饭店集团研究[D]. 厦门大学 2008

[10] 杨锦慧.  呼叫中心在线营销运营管理与营销策略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11] 于春玲.  国内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分析[D]. 吉林大学 2005

[12] 吴恺.  重庆小天鹅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重庆大学 2005

[13] 邵远.  中国酒店管理业的'发展及其模式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

[14] 吕海霞.  正明锦江大酒店管理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 2006

[15] 张岩.  陶然居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06

[16] 葛震宇.  试论经济型酒店营销策略[D].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17] 李洪文.  泰安金海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D]. 上海海事大学 2006

[18] 陈果.  JS酒店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19] 刘永强.  论南航明珠大酒店的服务营销策略[D].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批具有大学文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欢迎阅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宄背景

二、研宄目的与意义

三、主要研宄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宄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宄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铁时代公路旅行客运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公路旅行客运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随

二、经济因素

三、社会文化因素

四、技术因素

第二节 公路旅行客运发展现状分析

一、公路旅行客运运行总体情况

二、受髙铁直接影响的公路旅行客运情况一以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为例

第三节 公路旅行客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公路旅行客运面临的挑战

二、公路旅行客运面临的机遇

第四章 高铁时代公路旅行客运发展对策

一、重新定位,借力旅游

二、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多重运输方式

三、差异化经营,强化公路客运的特色

四、开创高质量服务品牌,加强客运服务营销

五、进行企业经营的`调整和创新

六、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

第五章 结论

本文结论

通过对高铁时代下的公路旅行客运的发展态势的分析来看,无论现有运输方式如何进步和发展,其基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或者货物的空间转移。但是,相互之间之所以会产生竞争,是因为各种运输方式为人群提供的出行方式不同从而形成经营模式的差异性。一种方式之所以会对其他方式产生冲击,是因为在传统的客运生态链中,当一种运输方式相比其他运输方式更能够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时,影响和冲击就形成了。比如,十年前成渝高铁尚未建成,成都到重庆人们优先选择的是公路旅行客运,因为其时间花费远比铁路要来得小,十年后当成渝高铁通车,人们便优先选择高铁,因为高铁更方便,更快速。

酒店服务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名酒店组织(China Famous Hotels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CFHC)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延展以及网络经济在全球的风行,学界和业界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加以关注和研究。CFHC既不是一般意义上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也不是以保护行业利益为宗旨的行业社团组织,我们无法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对其进行定义,但它的战略联盟特性却具有典型的现代网络组织的价值取向。本文尝试着用当代管理学理论中关于网络组织和价值链的原理来诠释中国名酒店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在理论上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一些澄清。一、 网络组织存在的形式与意义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在自身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全面的改变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如此,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货物与资源流通方式的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更加贴近顾客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与顾客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网络组织就是典型的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形态。它的存在基础可能是资本的,也可能是市场的或信息的或技术的或原料的等等。网络组织的存在形式各式各样,这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特征和发展战略要求而形成的选择。不管企业或个人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的社会正全面进入一种网络社会,企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构建或选择自己的网络组织。这样的企业组织用新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托马斯.彼得斯在对众多优秀企业考察后得出结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就是贴近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所需。 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已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综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网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曾经扮演过的角色也许还历历在目。被打上了垄断烙印的如下企业组织联盟其实也是网络组织的不同表现形态。用现代经济的视角加以审视,其实垄断并不是这些企业组织的全部本性。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组织发展的历史脉络,这里有必要把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网络组织的特性作一简单陈述。托拉斯(TRUST),生产同类产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合并组成的企业组织形态。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法律上和产销上都失去独立性。卡特尔(CARTEL),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定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和法律上都保持独立,但违背协议则受到罚款、撤销享受专利等处罚。辛迪加(SYNDICAT)同一生产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康采恩(KONZERN),分属不同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以实力最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结成的垄断联合。如上有些过时的企业网络组织形态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甚至法规的约束而淡出历史舞台,但网络组织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以新的形态渗透到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战以后,混合型的企业联合体应运而生。各类企业集团、跨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企业外包等网络组织以其迅猛之势深刻而全面的改变着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耐克公司不再自己去生产球衣球鞋,而是制定标准后将自己的商誉贴在指定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由此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差不多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麦当劳以其统一独特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许进入麦当劳餐厅的消费者并不知道经营麦当劳餐厅的并不是美国人;从事酒店专业的人士肯定都知道国际连锁酒店的存在但并不一定深究过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存在的原因和运作的方式。作为消费者来说无论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网络组织的性质,这些组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那么的具体和普遍;但作为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我们还对网络组织不了解或没有拥抱企业网络组织的冲动,那我们很难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网络组织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将个体的企业资源通过借用外部资源的力量而获取更大的效用。管理理论的演进其实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每个管理学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形态进行探究。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进行了详尽论述。以后的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组织再造等理论体系都涉及到了组织的革新。不同形态的网络的组织有不同的治理结构,但有一点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组织的就是网络组织的运作模式以信任为基础而不是契约。迈克尔。穆恩在《火炬品牌---网络经济时代的品牌铸造》一书中断言:信用网络将成为网络经济领域一个崭新时代的组织原则。 网络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与其它经济组织的不同。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都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利益共享的方式上都迥然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产权理论、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等企业理论也就不能简单的套用来注解网络型组织。网络组织超越企业边界的革命对传统的关于企业与市场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二、 价值链是网络组织存在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价值链(VALUE CHAIN)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他所论述的价值链是基于单个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时每个环节所应该产生的价值,从设计、生产、营销到流通等各个环节。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无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成本优势(overall cost leadership)、标歧离异(differentiation)还是目标集聚(objective focus) 都应与价值链有对应关系。下图清楚的表明了价值链的构成:波特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单个的企业需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价值从而形成价值链,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或几个环节优于产业中的其它企业。但他在区分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时忽略了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差异特性,因为在服务业中,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紧密联系,在有的企业甚至被波特认定是辅助活动的因素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基本活动或者说决定性的活动。如在酒店业中,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独立企业如此,网络组织的生命力更在于由各个价值节点编织成的价值网络。约翰逊(Johnson)和劳伦斯(Lawrence)(1988)关于“增殖伙伴关系”(value adding partners)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战略联盟增值链关系(value adding chain),即个体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一种竞争优势,每个企业完成价值增殖系列链条上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相互迭加的增殖活动。无论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还是以市场、信息、技术、原料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组织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是网络组织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构成特定网络组织的竞争战略。多数网络组织存在的诱因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因而如何设计网络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便是网络组织治理的主要功能。如果将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来源之一。随着技术革命和市场的全球化,科斯(Coase)时代关于企业“内部化”或“市场替代”正在向“外部化”或联盟化方向转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种趋势得到了强化。三、 CFHC的网络组织特征战略联盟型组织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纵向联盟主要是指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根据产业分工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纵向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集中资源专业化;降低管理成本;创造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等。 而横向联盟是同部类的企业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多元化,这些价值活动在联盟中能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联盟中可以相互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更有学者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企业实现相互学习的知识联盟。通过这种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企业能够获得其他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之间核心能力和知识的互补,使得企业网络组织变得更富有竞争力。(李维安2003)成立于1991年的CFHC的立意是典型的横向战略联盟型网络组织。它是国有酒店(或国有控股酒店)之间在信任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平台。加入组织的个体酒店仍然享有独立的经营地位,在根据酒店业的竞争特性设计组织架构时,考虑到企业间只有合作的无限空间而没有相互竞争性,所以每个城市只选择一家酒店作为其组织成员。从CFHC组织章程中对组织宗旨的界定可以看出其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取向。1、中国名酒店组织是由中国主要城市的著名高星级酒店及著名相关旅游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2、中国名酒店组织坚持:“塑造品牌,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各成员单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优势,追求组织整体利益和成员个体利益。3、中国名酒店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发展。如果用波特关于产业竞争模型来考察CFHC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清楚的理解选择目前的战略定位的必然性。CFHC 的成立与发展都是和中国酒店业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演变紧密相联的。当1991年CFHC的创立者怀着一种朴素的思想构建其组织雏形时,中国酒店业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尽管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联盟的宗旨并不完全是为了竞争,而更多的是在对国外酒店集团的简单模仿时获得一种信息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巨变,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酒店的客房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客源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旅游业出现一种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局面。1979年至2000年间中国旅游饭店数和客房数增长了五六十倍。从1979年到2000年饭店总量从150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到2000年达到10481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的规模。 从1995年到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增加了23%,但与此同时,客房出租率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998年中国旅游饭店年均出租率只有。几年间中国酒业出现了行业亏损的局面。不仅如此,潜在的酒店进入者还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商认为酒店业是地产业安全的避风港,在政府宏观调控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一座又一座的写字楼转化为了酒店;政府部门要么为了突出政绩要么为自己寻找一方乐土也在追求着一种时髦,政治化的酒店以商业化的面孔出现在市场;国有企业将酒店业作为自己的权利延伸而诞生的酒店成了其他产业的衍生物;国际酒店集团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诱使下,也大举进入。 中国酒店业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CFHC成员酒店所在的主要城市的酒店业市场竞争格局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再从消费者角度加以考虑,随着市场供给的大量增加和消费者日趋成熟,对酒店业的选择也更为理性。价格因素和酒店条件同时成为选择的依据。由于作为服务业的酒店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因而在顾客对酒店摇摆不定的选择过程中,价格战争在所难免。在最艰难的时代,最能与酒店业同舟共济的可能算是供应商了,不断下降的酒店用品和原料价格以及延期支付的条件使酒店业度过了较为艰难时代。当然供应商同样的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做出痛苦的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CFHC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在2001年的太原会议上重新确立了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架构,把组织由原来的联谊型转变为直接指向市场的新型网络组织,并从四个方面来构建组织的战略基础。1、市场:为了发挥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提升个体酒店的竞争力,组织决定成立营销专业委员会并在北京成立CFHC定房中心以期为成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2003年还在香港注册“中国名酒店组织(香港)酒店管理公司”为以后CFHC的更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做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该公司在香港的注册表明了组织实现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决心与理想。2、信息:为了加强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市场间的信息传递,CFHC 建立了国际互连网站,并通过秘书处、网站和其它方式来完成信息的充分利用。组织成员间信息的交流对于及时的把握行业竞争态势并寻找到适当的市场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技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间的整体管理水平,组织成立了八个专业委员会来交流和督导酒店的管理技术的提高,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CFHC的运行机制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将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4、管理者需求:为了使CFHC成员酒店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不同特色的酒店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共同培养一种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把握市场的本领,建立一个在组织框架内外的双边和多边的交流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国有酒店业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将酒店从完成政治目标的经济组织转化为完成经济目标的企业组织是组织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行的保证。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对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中的每项要素都是对现代管理者和每个企业组织的一种挑战。组织智力资源的聚集有利于降低组织学习成本。通过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的进步可以使组织成员中管理水平较低的组织成员通过捷径完成其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这四个战略支柱的基础上,CFHC已经发展成在中国具有广泛代表意义,覆盖包括港、澳、台的主要城市并在饭店业界有影响力的酒店联盟组织,目前CFHC成员已经超过50家。如果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其网络形态,我们会发现每个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网络节点把个体酒店编织成了一个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当然这个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除了组织内部的网络优势外,组织还计划与其它国内外的企业组织或社会组织建立外部性的战略联盟,如与航空公司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组织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管理学院或培训机构的联盟以及其它旅游组织的联盟等以便使组织的资源边界得到延展。由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八个委员会构成的CFHC组织运行机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完善。CFHC 的联盟型组织形态,既没有产权的纽带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组织的存在和运行都是在一种信任和相互需要的条件下进行的。象这样的战略联盟组织如果没有信任的基础,其治理成本将是非常高昂的。而治理成本的高昂会将这样一个本身非盈利的运行机制引入死胡同。目前CFHC的治理结构也是基于网络组织的特性而设计的。在战略性联盟组织中,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因为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带来的相对成本过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模型中,最优的经济效果可以通过将决策权配置给能对合作成功产生最大边际效果的代理人来实现。分散的所有权需要有分散的决策权来减轻源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问题。由于专业化导致知识的分裂,网络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分散到各个合作伙伴之间,而不象传统公司那样集中于一个企业之内。因此,客观上要求决策权必须相应分散,是分散基础上的群体决策和分布式的决策协调。(李维安,孙国强 2003)目前CFHC 采取的专业委员会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课题。所以专业委员会运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果。四、 CFHC的网络价值链企业战略联盟是为适应产品的空间分化和市场空间价值链一体化而形成的,并且成为两者有效对接的纽带。 CFHC通过网络的价值连接把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从而打破了独立酒店产品的独立性,这对作为以服务为主要产品的酒店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时代,独立酒店的地区性产品很难满足流动的顾客对产品连贯性的需求,因而,如何使产品的连贯性给消费者塑造消费信心是网络组织的重要使命。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的直接效果就是市场空间的无限扩展,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为顾客服务中去。管理理论大师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是创造顾客的组织。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现实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过程就是创造市场的过程。品牌创造是连接CFHC和顾客的商业文化纽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购买者的动机加以考察:品牌通过帮助消费者简化选择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实现更快的交易速度;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保证和更多的产品选择使消费者降低风险;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展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表现个人的人身追求。 CFHC的品牌效应既赐予消费者以价值同时也为个体酒店的企业价值提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CFHC的网络化建设和价值链的建设是一体化进行的,即是说在构建战略联盟的同时,CFHC就把建立价值链的目标定位在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建设同步进行。实际上这两类价值链的功能是互补的。内部价值链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四个基本价值联接而形成一个 “价值场”,这个“价值场”所形成的组织张力构成了CFHC 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价值链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市场,或者说消费者。首先消费者认知到CFHC的品牌形象和它所蕴涵的价值,然后做出选择到组织成员酒店消费的决定;顾客的消费过程由于受到CFHC内部价值链的加工得到独特的高质量系统化服务,顾客的价值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支付的意愿和重复消费的意愿;顾客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个体酒店价值实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酒店的价值和顾客的价值是一致的;酒店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组织的整体价值通过顾客的消费过程而自然的转移到了个体酒店,个体酒店对组织的归依就是组织的最高价值;价值链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组织将价值再转移到顾客,从而完成了一个网络组织价值链的循环周期。在这个循环中,CFHC起到了顾客价值加工器或价值放大器的作用,即使说,顾客的价值通过CFHC 的系统化和高质量的服务程序加工而得到实现和升值。作为网络组织与市场对接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这里需要对在这个价值链上所形成的价值进行甄别,作为企业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也表现为潜在的经济价值;作为顾客来说既表现为物有所值的消费经历,也表现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组织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又表现为组织形象的升华和组织生命力的增强。CFHC作为联盟型的网络组织与国际酒店集团比较其价值链的基本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内部价值链的丰富性和组织结构紧密性的差异,所以在价值链的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从国际酒店集团价值链的结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价值加工器比其它联盟型酒店组织的增值能力要强。无论是CFHC 或者是国际酒店集团,其网络价值链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国际酒店集团作为网络性组织的资源基础优势的存在,其对顾客价值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加工能力明显的强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结果是给顾客带来的增值效益的比较优势。其另外一个优势表现为组织运行效率远远高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但是国际酒店集团运行的劣势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酒店集团不可能完全取代特许经营或中国名酒店组织这样的网络型组织的基本原因。由于集团化运行的成本相对于CFHC这样的网络组织要高,高成本必然最终要转移给消费者,作为可替代性较强的酒店产品来说,价格无疑是选择的重要尺度之一;酒店业的标准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与特色化和个性化产生对立效应,而在一个消费日趋个性化的时代,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关注是必要的,而像CFHC这样保持个体酒店经营特色的网络组织可以较好的解决顾客差异化需求。战略联盟价值链在结构上和重心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行业竞争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原来价值链的许多东西,联盟组织既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获取先机,同时又要有目标、有重点的突破。五、 结论: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还企图把自己控制的企业封闭起来孤芳自赏,那这个企业就是在自绝于市场,也终将被市场所抛弃。由于支撑现代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言的那样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落后于人们的价值需求,那么这个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企业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必定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或者利用别人的网络资源。其二,如果没有社会的资源对企业的支持,这个企业就不能算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境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无限的网络架构从而让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延伸是当代管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三,在一个非垄断的竞争性行业里,我们是无法回避竞争的,特别是象酒店业这样的可替代性极强的产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管理文化的竞争、管理模式的竞争、管理人才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等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但当竞争进入一种胶着状态,所有参与竞争的对手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一种博弈性选择将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从而追求最大的边际效用。竞争中的合作将是管理艺术的另一主旋律。其四,网络组织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其治理机制能否保证合作各方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而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组织运行效率方面要求组织成员同步互动且有序高效协作。网络机制是一种区别于正式机制的非正式治理机制,社会机制从宏观、静态的角度定义合作行为,运作机制从微观、动态的角度调节合作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治理机制体系。关系、互动与协同是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网络机制在网络组织治理逻辑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与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李维安2003)CFHC作为中国酒店业的先驱性企业组织,其治理模式和运行效率离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方向性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也是先进的,这种探索有益于为中国酒店业行业素质的提升寻找到另外一条网络经济之路。我们在此有必要感谢当初组织的创立者,同时要感谢社会各界对CFHC的关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更加广泛的网络上构建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价值链体系。

我这有 不是网上下载的

[1]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179~180[2]文新跃:“以人为本”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J].商场现代化,2005,10(445):191~192[3]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商业研究,2005,1(309):163~165[4]左正万:酒店管理“以人为本”[N].市场报,2004-12-03(18)[5]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2003,(3)[6]周文霞: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0,(3)[7]杨莹等:员工心理受权与酒店服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5(20)[8]徐洁:浅析现代酒店客房管理员工的人性化策略[J].管理研究[9]雷姝燕:以酒店人性化管理解决员工高流动率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111]庞肖梦唐开源:《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23[2]曲秀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21~22[3]张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3):54~55[4]张国敏:丽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时代教育》,2008,(3):59~60[5]赵居礼杨卫军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调研[J].高等职业教育,2002,(20):45~46

酒店成本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名酒店组织(China Famous Hotels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CFHC)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延展以及网络经济在全球的风行,学界和业界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加以关注和研究。CFHC既不是一般意义上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也不是以保护行业利益为宗旨的行业社团组织,我们无法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对其进行定义,但它的战略联盟特性却具有典型的现代网络组织的价值取向。本文尝试着用当代管理学理论中关于网络组织和价值链的原理来诠释中国名酒店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在理论上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一些澄清。一、 网络组织存在的形式与意义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在自身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全面的改变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如此,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货物与资源流通方式的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更加贴近顾客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与顾客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网络组织就是典型的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形态。它的存在基础可能是资本的,也可能是市场的或信息的或技术的或原料的等等。网络组织的存在形式各式各样,这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特征和发展战略要求而形成的选择。不管企业或个人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的社会正全面进入一种网络社会,企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构建或选择自己的网络组织。这样的企业组织用新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托马斯.彼得斯在对众多优秀企业考察后得出结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就是贴近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所需。 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已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综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网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曾经扮演过的角色也许还历历在目。被打上了垄断烙印的如下企业组织联盟其实也是网络组织的不同表现形态。用现代经济的视角加以审视,其实垄断并不是这些企业组织的全部本性。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组织发展的历史脉络,这里有必要把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网络组织的特性作一简单陈述。托拉斯(TRUST),生产同类产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合并组成的企业组织形态。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法律上和产销上都失去独立性。卡特尔(CARTEL),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定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和法律上都保持独立,但违背协议则受到罚款、撤销享受专利等处罚。辛迪加(SYNDICAT)同一生产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康采恩(KONZERN),分属不同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以实力最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结成的垄断联合。如上有些过时的企业网络组织形态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甚至法规的约束而淡出历史舞台,但网络组织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以新的形态渗透到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战以后,混合型的企业联合体应运而生。各类企业集团、跨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企业外包等网络组织以其迅猛之势深刻而全面的改变着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耐克公司不再自己去生产球衣球鞋,而是制定标准后将自己的商誉贴在指定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由此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差不多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麦当劳以其统一独特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许进入麦当劳餐厅的消费者并不知道经营麦当劳餐厅的并不是美国人;从事酒店专业的人士肯定都知道国际连锁酒店的存在但并不一定深究过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存在的原因和运作的方式。作为消费者来说无论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网络组织的性质,这些组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那么的具体和普遍;但作为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我们还对网络组织不了解或没有拥抱企业网络组织的冲动,那我们很难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网络组织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将个体的企业资源通过借用外部资源的力量而获取更大的效用。管理理论的演进其实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每个管理学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形态进行探究。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进行了详尽论述。以后的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组织再造等理论体系都涉及到了组织的革新。不同形态的网络的组织有不同的治理结构,但有一点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组织的就是网络组织的运作模式以信任为基础而不是契约。迈克尔。穆恩在《火炬品牌---网络经济时代的品牌铸造》一书中断言:信用网络将成为网络经济领域一个崭新时代的组织原则。 网络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与其它经济组织的不同。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都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利益共享的方式上都迥然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产权理论、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等企业理论也就不能简单的套用来注解网络型组织。网络组织超越企业边界的革命对传统的关于企业与市场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二、 价值链是网络组织存在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价值链(VALUE CHAIN)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他所论述的价值链是基于单个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时每个环节所应该产生的价值,从设计、生产、营销到流通等各个环节。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无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成本优势(overall cost leadership)、标歧离异(differentiation)还是目标集聚(objective focus) 都应与价值链有对应关系。下图清楚的表明了价值链的构成:波特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单个的企业需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价值从而形成价值链,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或几个环节优于产业中的其它企业。但他在区分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时忽略了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差异特性,因为在服务业中,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紧密联系,在有的企业甚至被波特认定是辅助活动的因素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基本活动或者说决定性的活动。如在酒店业中,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独立企业如此,网络组织的生命力更在于由各个价值节点编织成的价值网络。约翰逊(Johnson)和劳伦斯(Lawrence)(1988)关于“增殖伙伴关系”(value adding partners)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战略联盟增值链关系(value adding chain),即个体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一种竞争优势,每个企业完成价值增殖系列链条上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相互迭加的增殖活动。无论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还是以市场、信息、技术、原料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组织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是网络组织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构成特定网络组织的竞争战略。多数网络组织存在的诱因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因而如何设计网络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便是网络组织治理的主要功能。如果将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来源之一。随着技术革命和市场的全球化,科斯(Coase)时代关于企业“内部化”或“市场替代”正在向“外部化”或联盟化方向转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种趋势得到了强化。三、 CFHC的网络组织特征战略联盟型组织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纵向联盟主要是指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根据产业分工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纵向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集中资源专业化;降低管理成本;创造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等。 而横向联盟是同部类的企业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多元化,这些价值活动在联盟中能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联盟中可以相互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更有学者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企业实现相互学习的知识联盟。通过这种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企业能够获得其他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之间核心能力和知识的互补,使得企业网络组织变得更富有竞争力。(李维安2003)成立于1991年的CFHC的立意是典型的横向战略联盟型网络组织。它是国有酒店(或国有控股酒店)之间在信任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平台。加入组织的个体酒店仍然享有独立的经营地位,在根据酒店业的竞争特性设计组织架构时,考虑到企业间只有合作的无限空间而没有相互竞争性,所以每个城市只选择一家酒店作为其组织成员。从CFHC组织章程中对组织宗旨的界定可以看出其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取向。1、中国名酒店组织是由中国主要城市的著名高星级酒店及著名相关旅游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2、中国名酒店组织坚持:“塑造品牌,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各成员单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优势,追求组织整体利益和成员个体利益。3、中国名酒店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发展。如果用波特关于产业竞争模型来考察CFHC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清楚的理解选择目前的战略定位的必然性。CFHC 的成立与发展都是和中国酒店业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演变紧密相联的。当1991年CFHC的创立者怀着一种朴素的思想构建其组织雏形时,中国酒店业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尽管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联盟的宗旨并不完全是为了竞争,而更多的是在对国外酒店集团的简单模仿时获得一种信息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巨变,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酒店的客房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客源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旅游业出现一种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局面。1979年至2000年间中国旅游饭店数和客房数增长了五六十倍。从1979年到2000年饭店总量从150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到2000年达到10481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的规模。 从1995年到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增加了23%,但与此同时,客房出租率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998年中国旅游饭店年均出租率只有。几年间中国酒业出现了行业亏损的局面。不仅如此,潜在的酒店进入者还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商认为酒店业是地产业安全的避风港,在政府宏观调控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一座又一座的写字楼转化为了酒店;政府部门要么为了突出政绩要么为自己寻找一方乐土也在追求着一种时髦,政治化的酒店以商业化的面孔出现在市场;国有企业将酒店业作为自己的权利延伸而诞生的酒店成了其他产业的衍生物;国际酒店集团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诱使下,也大举进入。 中国酒店业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CFHC成员酒店所在的主要城市的酒店业市场竞争格局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再从消费者角度加以考虑,随着市场供给的大量增加和消费者日趋成熟,对酒店业的选择也更为理性。价格因素和酒店条件同时成为选择的依据。由于作为服务业的酒店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因而在顾客对酒店摇摆不定的选择过程中,价格战争在所难免。在最艰难的时代,最能与酒店业同舟共济的可能算是供应商了,不断下降的酒店用品和原料价格以及延期支付的条件使酒店业度过了较为艰难时代。当然供应商同样的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做出痛苦的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CFHC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在2001年的太原会议上重新确立了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架构,把组织由原来的联谊型转变为直接指向市场的新型网络组织,并从四个方面来构建组织的战略基础。1、市场:为了发挥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提升个体酒店的竞争力,组织决定成立营销专业委员会并在北京成立CFHC定房中心以期为成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2003年还在香港注册“中国名酒店组织(香港)酒店管理公司”为以后CFHC的更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做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该公司在香港的注册表明了组织实现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决心与理想。2、信息:为了加强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市场间的信息传递,CFHC 建立了国际互连网站,并通过秘书处、网站和其它方式来完成信息的充分利用。组织成员间信息的交流对于及时的把握行业竞争态势并寻找到适当的市场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技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间的整体管理水平,组织成立了八个专业委员会来交流和督导酒店的管理技术的提高,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CFHC的运行机制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将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4、管理者需求:为了使CFHC成员酒店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不同特色的酒店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共同培养一种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把握市场的本领,建立一个在组织框架内外的双边和多边的交流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国有酒店业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将酒店从完成政治目标的经济组织转化为完成经济目标的企业组织是组织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行的保证。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对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中的每项要素都是对现代管理者和每个企业组织的一种挑战。组织智力资源的聚集有利于降低组织学习成本。通过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的进步可以使组织成员中管理水平较低的组织成员通过捷径完成其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这四个战略支柱的基础上,CFHC已经发展成在中国具有广泛代表意义,覆盖包括港、澳、台的主要城市并在饭店业界有影响力的酒店联盟组织,目前CFHC成员已经超过50家。如果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其网络形态,我们会发现每个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网络节点把个体酒店编织成了一个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当然这个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除了组织内部的网络优势外,组织还计划与其它国内外的企业组织或社会组织建立外部性的战略联盟,如与航空公司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组织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管理学院或培训机构的联盟以及其它旅游组织的联盟等以便使组织的资源边界得到延展。由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八个委员会构成的CFHC组织运行机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完善。CFHC 的联盟型组织形态,既没有产权的纽带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组织的存在和运行都是在一种信任和相互需要的条件下进行的。象这样的战略联盟组织如果没有信任的基础,其治理成本将是非常高昂的。而治理成本的高昂会将这样一个本身非盈利的运行机制引入死胡同。目前CFHC的治理结构也是基于网络组织的特性而设计的。在战略性联盟组织中,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因为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带来的相对成本过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模型中,最优的经济效果可以通过将决策权配置给能对合作成功产生最大边际效果的代理人来实现。分散的所有权需要有分散的决策权来减轻源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问题。由于专业化导致知识的分裂,网络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分散到各个合作伙伴之间,而不象传统公司那样集中于一个企业之内。因此,客观上要求决策权必须相应分散,是分散基础上的群体决策和分布式的决策协调。(李维安,孙国强 2003)目前CFHC 采取的专业委员会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课题。所以专业委员会运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果。四、 CFHC的网络价值链企业战略联盟是为适应产品的空间分化和市场空间价值链一体化而形成的,并且成为两者有效对接的纽带。 CFHC通过网络的价值连接把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从而打破了独立酒店产品的独立性,这对作为以服务为主要产品的酒店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时代,独立酒店的地区性产品很难满足流动的顾客对产品连贯性的需求,因而,如何使产品的连贯性给消费者塑造消费信心是网络组织的重要使命。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的直接效果就是市场空间的无限扩展,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为顾客服务中去。管理理论大师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是创造顾客的组织。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现实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过程就是创造市场的过程。品牌创造是连接CFHC和顾客的商业文化纽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购买者的动机加以考察:品牌通过帮助消费者简化选择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实现更快的交易速度;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保证和更多的产品选择使消费者降低风险;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展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表现个人的人身追求。 CFHC的品牌效应既赐予消费者以价值同时也为个体酒店的企业价值提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CFHC的网络化建设和价值链的建设是一体化进行的,即是说在构建战略联盟的同时,CFHC就把建立价值链的目标定位在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建设同步进行。实际上这两类价值链的功能是互补的。内部价值链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四个基本价值联接而形成一个 “价值场”,这个“价值场”所形成的组织张力构成了CFHC 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价值链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市场,或者说消费者。首先消费者认知到CFHC的品牌形象和它所蕴涵的价值,然后做出选择到组织成员酒店消费的决定;顾客的消费过程由于受到CFHC内部价值链的加工得到独特的高质量系统化服务,顾客的价值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支付的意愿和重复消费的意愿;顾客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个体酒店价值实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酒店的价值和顾客的价值是一致的;酒店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组织的整体价值通过顾客的消费过程而自然的转移到了个体酒店,个体酒店对组织的归依就是组织的最高价值;价值链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组织将价值再转移到顾客,从而完成了一个网络组织价值链的循环周期。在这个循环中,CFHC起到了顾客价值加工器或价值放大器的作用,即使说,顾客的价值通过CFHC 的系统化和高质量的服务程序加工而得到实现和升值。作为网络组织与市场对接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这里需要对在这个价值链上所形成的价值进行甄别,作为企业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也表现为潜在的经济价值;作为顾客来说既表现为物有所值的消费经历,也表现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组织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又表现为组织形象的升华和组织生命力的增强。CFHC作为联盟型的网络组织与国际酒店集团比较其价值链的基本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内部价值链的丰富性和组织结构紧密性的差异,所以在价值链的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从国际酒店集团价值链的结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价值加工器比其它联盟型酒店组织的增值能力要强。无论是CFHC 或者是国际酒店集团,其网络价值链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国际酒店集团作为网络性组织的资源基础优势的存在,其对顾客价值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加工能力明显的强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结果是给顾客带来的增值效益的比较优势。其另外一个优势表现为组织运行效率远远高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但是国际酒店集团运行的劣势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酒店集团不可能完全取代特许经营或中国名酒店组织这样的网络型组织的基本原因。由于集团化运行的成本相对于CFHC这样的网络组织要高,高成本必然最终要转移给消费者,作为可替代性较强的酒店产品来说,价格无疑是选择的重要尺度之一;酒店业的标准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与特色化和个性化产生对立效应,而在一个消费日趋个性化的时代,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关注是必要的,而像CFHC这样保持个体酒店经营特色的网络组织可以较好的解决顾客差异化需求。战略联盟价值链在结构上和重心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行业竞争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原来价值链的许多东西,联盟组织既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获取先机,同时又要有目标、有重点的突破。五、 结论: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还企图把自己控制的企业封闭起来孤芳自赏,那这个企业就是在自绝于市场,也终将被市场所抛弃。由于支撑现代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言的那样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落后于人们的价值需求,那么这个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企业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必定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或者利用别人的网络资源。其二,如果没有社会的资源对企业的支持,这个企业就不能算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境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无限的网络架构从而让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延伸是当代管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三,在一个非垄断的竞争性行业里,我们是无法回避竞争的,特别是象酒店业这样的可替代性极强的产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管理文化的竞争、管理模式的竞争、管理人才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等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但当竞争进入一种胶着状态,所有参与竞争的对手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一种博弈性选择将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从而追求最大的边际效用。竞争中的合作将是管理艺术的另一主旋律。其四,网络组织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其治理机制能否保证合作各方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而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组织运行效率方面要求组织成员同步互动且有序高效协作。网络机制是一种区别于正式机制的非正式治理机制,社会机制从宏观、静态的角度定义合作行为,运作机制从微观、动态的角度调节合作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治理机制体系。关系、互动与协同是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网络机制在网络组织治理逻辑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与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李维安2003)CFHC作为中国酒店业的先驱性企业组织,其治理模式和运行效率离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方向性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也是先进的,这种探索有益于为中国酒店业行业素质的提升寻找到另外一条网络经济之路。我们在此有必要感谢当初组织的创立者,同时要感谢社会各界对CFHC的关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更加广泛的网络上构建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价值链体系。

我这有 不是网上下载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经济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正确的管理条例和办法是十分重要的,对酒店来说,管理办法同样也是很关键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店管理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摘 要】 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酒店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的视角指出,酒店业应转变成本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本量利分析为手段进行成本决策,努力提高成本意识,进行全面成本管理。

【关键词】 现代酒店; 成本管理; 成本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酒店业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转变酒店业成本管理观念,以提升成本功能价值为主导的新思路

所谓成本功能价值是指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功能或效益与其成本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成本功能价值越大,成本支出越合理也越有必要。这是价值工程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酒店业成本管理是以抓好企业是否勤俭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支出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的成本管理要点可简单归纳为减少支出以降低成本。这是对成本理解的狭隘观念。当前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损害顾客合法利益。有一些酒店尤其是规模小、档次较低的酒店选择了舍本逐末的做法。它们随意取消服务项目甚至减少客房用品的标准性配量,采购原材料时以次充好或者在食品加工中减少配料定额等。这些短期行为最终会使酒店企业丧失信誉丢掉市场。

二是降低客房用品质量。为了迅速降低成本,有些酒店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的酒店往往喜欢在客房用品、餐具上“打主意”。采购时,不是借助科学的 市场调查 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而是试图用低价采购低档用品,以降低成本,如某些信笺、服务指南等低值易耗品早已过时,却不及时更新,影响了酒店的形象。

三是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致使设施设备运行失常造成客户不满,甚至提前报废,最终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四是刻意压缩正常的营业费用。大型酒店的营业费用一般有25项之多,除了工资、折旧、大 修理 费、水电费、物料消耗等大额项目外,还包括宣传促销、 教育 培训、劳动保护等多种费用。在不浪费的前提下,上述费用的支出都是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而不能随意削减,不少酒店经营者由于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偏偏采取了这种不明智的行为。

因此,现代酒店业应树立成本功能价值观念――从产出看投入、从效益看成本的新思路,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企业管理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为与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酒店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成本效益观念来看待成本管理及其费用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努力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确定成本是否合理时,需要对其提供的功能或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即功能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最大化。只要企业的高成本投入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是可取的。价值工程分析原理说明,“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单纯减少支出”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合理的成本支出”不只是简单地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功能/成本比值最大化理念指导酒店成本费用管理,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创造出高质量、高功能的产品与服务。

二、拓宽成本管理途经,以本量利分析为手段的新思路

所谓本量利分析是对企业成本、销售数量、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可以用它来分析酒店业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任意给定的客房出租率下,酒店预期利润会是多少?在下一个年度客房销售额必须增加多少时才能弥补固定费用或 其它 增加的必要费用,且能达到预期利润?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时才能实现预定的利润?如果客房价格变动、变动成本上升或固定成本增加的话,将会对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本量利分析为酒店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即理论上,酒店的营业利润(经济效益)是其成本的函数,酒店在预测效益时,应从成本角度出发,考虑怎样保证必要的成本支出且能使成本最合理化,达到最佳点,也就是上面谈到的以最合理的成本付出,去满足期望达到的效益。下面以如何定房价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一家酒店有300间客房,年固定成本为3 000万元,期望年目标营业利润(所得税前)为800万元,假设每间售出客房的变动成本是50元/间/天。假设经过市场综合调研后出租率大约在70%左右,即一年按售出8万间客房计算,那么这家酒店该如何定房价呢?

根据本量利方程式:

TR=Q(p-v)-F有:

p=V+(TR+F)/Q

其中:TP――(目标)营业利润额(所得税前);Q――销售量;F――固定成本;P――单位销售价格;v――单位变动成本。

代入方程式后计算出这家酒店房价应定525元才能实现营业利润目标。由此看出,客房价格是受酒店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及销售数量的影响。方程式中的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的。

在上例中,首先确定了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预期目标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客房的销售价格。因此酒店在制定客房销售价格、出租率以及餐饮定价政策时,不应该单纯考虑市场因素、竞争对手因素和自身外在条件因素,而应首先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以确保达到最佳收益状态,由此反映出本量利分析中体现出来的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在分析酒店成本时,一定要深入了解酒店成本的特性,只有熟知其特性,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它、控制它。通常酒店的成本有固定成本,其中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与提供商品和服务能力有关的,对经营能力有约束力的成本。对于饭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与提供客房能力有关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照明费、取暖费、财产税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上需要确定的成本,是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的成本,如 广告 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支出大小受管理决策的影响;二是与约束性固定成本相比其预算期较短,通常为一年。对于酒店而言,约束性固定成本不能采用降低总额的 措施 ,只能着眼于合理利用客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相对降低其单位分摊成本;而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在不影响酒店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这部分支出。

另外,还有阶梯成本如客房或餐饮主管的工资就是典型的阶梯成本。如一个客房主管能监督的客房服务员人数假设最多不超过15人,则酒店就必须增加另一个主管来监督增加的更多的服务员。还有混合成本,如一家酒店委托管理公司管理会发生基本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以及特许经营费,而奖励管理费及特许经营费在收取方式上往往采用阶梯或特定方式,有固定的部分,也有达到一定效益则提高比率的部分等。

对酒店的这些成本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特点。只有深入分析了解其特性,才能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效益。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发现,成本控制是多方面的,如价格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成本,意味着需要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与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他们分析怎样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如不断地改变菜系,利用酒店业的“菜单工程”管理方式使菜品价格的提高尽量无弹性,而客人也非常愿意付出等等,让他们顺着这条思路去想办法、挖掘潜力。

三、树立全面成本管理观念,以提高成本意识为理念的新思路

酒店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三全性”,即全员、全面、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酒店成本管理应从以往单纯的经营成本内容,扩展到酒店广义的成本项目内容,要涵盖酒店全部成本费用,使酒店成本管理内容更具全面性。对酒店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使酒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不仅局限于节约、节省、单纯降低,而且要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管理方式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感觉、满意程度。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对在建酒店,在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工程分析。一座建造很豪华的酒店未必是一家适合酒店经营或经营很出色的酒店,因为它的设计功能未必是最适合酒店经营所需求的。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结合到酒店业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优秀人才的储备、骨干力量的培养、员工的培训等,应作为酒店企业考核总经理业绩的重要方面。

三是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如酒店改造需要做可行性研究,需要发生设计费、考察费等,如果单纯考虑成本,选择的专业机构不熟悉酒店行业,那么做出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佳方案,实际上造成了浪费,发生了不必要的损失。反之,酒店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虽然可行性研究费用及设计费看起来高一些,但改造后的效益会给酒店带来预期甚至于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笔钱就花得值。

四是酒店应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 企业 文化 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酒店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酒店内部形成员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驱动。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而也可将其视为成本的驱动因素。在酒店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因素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或单纯奖励的传统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 方法 。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酒店业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效益增减的关系,以提高成本功能价值为导向选取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决策方案。酒店业应进行成本形态分解推广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经营决策,采取最佳成本控制策略;同时酒店应努力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实施系统的全面成本管理以提高酒店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来儿.现代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 王爱民.酒店成本管理方式的探究(下)[N].中国旅游报,2006-6-7(007).

浅谈我国酒店企业的危机管理

摘要:在酒店发展的同时,酒店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危机。认真对待这些危机,有效防范和应对危机的发生,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危机管理因此成为酒店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方案。本文分析了酒店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危机发生因素,初步探讨了应对各种危机的控制措施以及防范机制。

关键词:酒店危机;因素;控制措施;防范机制

危机是指一般由客观自然(社会)或主观(人为)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危机”是一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处理,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转化为“机”的管理过程。“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我们就必须研究、分析危机的类别、特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来临时的处理方法和危机处理预案的建立。危机管理就是一门研究危机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影响的科学。实施危机管理可以保证组织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使组织实行渐进式的变革,促进组织兴旺发达。而缺乏危机意识必然导致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实施危机管理。

一、酒店企业发生危机的因素

(一)危机发生的客观因素

1.自然灾害危机: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有一些由不可抗拒力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酒店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导致“危机”的发生。如沿海地区的风暴灾害;地震多发地的地震灾害;南方各大江、河沿岸的洪涝灾害;恶劣天气造成的冰雹灾害;甚至城市改、扩建后排水管网跟不上发展所形成的内涝等等。

2.人为危害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有的城市社会治安状况较差。打架、赌博、吸毒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酒店本来经营环境复杂,接待的人来自四面八方,鱼目混珠,所以特别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稍微处理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3.旅游饭店人才危机:旅游饭店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饭店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大部分酒店都面临着“人员充足,人才缺乏”的困境。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的观念促使人才竞争的重心转移到那些具有丰富工作 经验 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良好业绩的营销人员群体。旅游饭店一般会采取改善软硬件水平吸引人才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提高猎取人才的薪酬和职位,或是完善饭店工作的硬件设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人才一般都会再次从事自己擅长的行业,饭店方几乎没有任何的培养费用,替代成本非常低廉,却往往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收益,因而饭店人才流动率非常之高。

4.本土酒店业面临边缘化危机:业内人士认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占领是一个长期战略,目前正处于加速扩张期。国际酒店集团正在越来越多地聘用中国籍的职业经理人,以解决跨国酒店管理水土不服问题。而这种“本地化人才掠夺”,会将国内高素质饭店管理精英挖走,这又从很大程度上导致本土酒店业的团队素质相对较弱,平均房价较低、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网络化水平落后,从而加大了本土酒店业与国际酒店集团之间的差距。

(二)危机发生的主观因素

1.管理者素质:在酒店管理中,某些高层领导官僚意识浓厚,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人才,管理方式粗暴,管理态度恶劣,利用个人权力阻断上下级的沟通 渠道 ,员工缺乏利益表达途径,自尊和利益受到极大的伤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处理店、客纠纷不力;服务人员也因管理者培训不够而应变能力差等等。

2.员工素质: 旅游饭店的主要产品是服务。服务即时性的特点要求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有些酒店员工素质不高,提供服务时牢骚满腹,因语言不合与客人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员工受利益驱使出卖酒店内部机密。这都是对酒店缺乏忠诚度的表现。一旦发生这些情况,不仅降低了饭店的服务质量,最终必然还给饭店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酒店的文化和结构:如果一个酒店没有形成核心的组织文化并且结构松散,员工的责任感就会松懈,容易形成办事随随便便、拖拖拉拉的局面,从而使该酒店失去凝聚力,其沟通管理也更加困难。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危机发生了,其危机传达到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基层的每一员工,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候会延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使得危机产生的不良后果难以消除。

二、控制措施探索

酒店“危机”突发性强、时间短,不易被事先发觉,而且如处理不当,影响会迅速扩大,使酒店声誉受损。因此有必要建立危机控制机制,当危机不可避免时,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借鉴国内外大酒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酒店的实际,以下的控制措施对处理危机有积极的意义。

(一) 果断采取行动,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酒店内部:1.危机小组成员在危机爆发后,应及时对危机情形作出判断,分清主次,找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将危机处理情况快速准确地传达给酒店员工,让他们认识到危机处理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必要时还让他们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2.对受害者:认真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承担相应的责任,诚恳地表达歉意,冷静倾听受害者的意见,了解和确认有关赔偿损失的要求。3.对待新闻媒体: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说明危机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难懂的词句,同时公开酒店企业的立场,减少媒体的猜测。危机公布最好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在讨论危机时,决不能敷衍塞责,否则给公众造成缺乏责任心的感觉,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重塑酒店形象

即使酒店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但一定时期内,酒店的形象和经营状况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因此,危机处理还要进入重塑酒店形象的营运阶段,只有酒店形象重新得到建立,才能称上转危为安。首先,针对危机公关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弥补酒店形象的公关活动,以期待公众的谅解;与酒店息息相关的公众保持联络,告诉他们危机之后酒店的新局面和新进展,保证酒店适时出现在公众场合,使公众时时关注危机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耐心解答公众的问题,打消他们的疑虑。此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酒店的 规章制度 ,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及酒店企业与各相关部门的外部沟通,使酒店的经营活动接受更广泛的群众监督。

(三)化危机为转机

危机的最后一步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如何从避害中来趋利,这就是危机管理的课题,注意细节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原则。在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把企业比作木桶,企业的各个环节就是围成圆桶的木板,不管木桶怎么大,由于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因此企业的经营实绩就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平时,我们习惯于 总结 成绩和经验,不大喜欢寻找不足和问题,即使寻找问题,也不会在意最薄弱的环节,殊不知,薄弱环节即使是细节,也会铸成大错。酒店如何化危机为转机呢?这需要在危机过后,总结经验教训,作一个自我评估。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数据分析法,该方法是对酒店危机处理过程中一系列工作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将其行为和公众的认可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进行统计量化分析。2.公关实效调查法,该方法通过走访当事人,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评估危机处理方法的成败得失,以便把握规律、积累经验。

三、酒店危机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树立人才危机意识。

树立人才危机意识是酒店服务业防止人才流失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旅游酒店的高、中层领导,还是酒店的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人才危机意识,必需清醒地认识到,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能否留住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二)培养员工危机意识。

平时生活中,给酒店员工多讲一些危机发生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危机的防范知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他们进行处理危机的实战演练,以增强他们对危机征兆感知的敏锐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才会多出一份警戒心,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其主要成员应由熟知酒店内外环境、由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参加,他们应具备善于沟通、思维敏捷、处乱不惊等素质,以便总揽全局,迅速做出对策。基层员工也应派代表参加,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

(四)建立危机管理预案,即危机发生时的处理程序。

所以,危机管理预案中必须规定危机发生时,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工作程序,什么样的问题由谁来处理,谁有权处理什么事,处理问题的要点和原则是什么,由谁发出酒店的紧急状态令,对外发布信息的原则是什么,现场和善后处理的指挥、协调、对外关系处理等工作的原则是什么,以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措施,这些是战胜“危机”的关键因素。

(五)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做好“危机”的传播和公关工作。

酒店应该认识到危机发生时的“危机公关”是危机处理的重要工作。作为酒店,本身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就处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周旋中,可以说并不缺乏公关能力,此时,更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要善于和媒体进行友好地沟通与对话,要善于利用、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控制“危机”的范围,缓和矛盾,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扩散,增强社会公众对酒店的信任感。因此,酒店在危机发生之时,要直面问题,尽快弄清真相,分清责任,勇于接受事实,勇于承担责任,不可自欺欺人,要及时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把危机真相尽快告知媒体和社会公众,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以真诚的态度去打动人,以真实的信息去引导人,促使社会形成对酒店有利的舆论氛围,避免引发舆论的“围攻”和谴责,防止进一步引发酒店的公关危机,从而化危机成为转机。

参考文献

[1]范秋梅,潘少峰.酒店危机管理预案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6,(17).

[2]王飞.旅游饭店人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熊文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企业危机管理[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鲁开垠,罗文文.企业危机与危机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3,(6).

[5]李培荣,李平.现代酒店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导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9).

[6]鲍勇剑,陈百助.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张玉波.危机管理智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