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孩子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孩子的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类的论文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方向,我们 可以把相关主题分为几个类别,例如:

一、关于教育内容的论文题目

1、外语应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吗?

2、应该教学生打字而不是写字吗?

3、教师是否应该对民族英雄的负面性格、行为或习惯保持沉默?

二、关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论文题目

1、家庭教育应该由国家控制吗?

2、是否应该定期测试教师的水平?

3、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负责吗?

三、关于学校法律和政策的论文题目

1、是否应该对网络欺凌进行监管?

2、教师或保安人员应该带武器吗?

3、学校应该禁止公开祈祷或讨论宗教吗?

朋友: 给您几个好的网址,是有关论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运!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3、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8、体育论文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12、论文商务中心 13、法律帝国: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1 、创建个性化语文教育2 、新课程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3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5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6 、课堂的问题与处理7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8 、在新课程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9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10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11 、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13 、构建民主开放课堂14 、教师提问技巧探析1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16 、小学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17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18 、小学生公德教育的几点体会19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小学语文教育(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1. 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内涵的几点解读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学对话思想4.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看传统语文教育弊病5.(二)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性研究1.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2.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3.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4. 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问题探讨5. 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6. 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7.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8. 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9.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1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1. 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2. 小学语文课外延伸阅读兴趣的培养3.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1. 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2. 小学作文教学要“小”学化3. 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十个辩证关系4. 从体验生活到描绘生活——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感受5. 从对小学生心理调查看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五)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研究1.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现状与思考3. 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操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4. 人文性 基础性 生活性 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5.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效策略(六)小学语文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1.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 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3. 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4. 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5.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规范标题举例:1.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2.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4.浅论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5.谈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学习迁移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7.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8.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9.谈后进生转化的措施与体会10.论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11.浅谈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12.对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13.试论制约自然教学的心理学因素14.谈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5.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探微16.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17.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18.微格教学应用环境的设计与实施19.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20.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职业道德素质学识素质能力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论文文献

幼儿挫折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幼儿挫折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而幼儿挫折教育论文替我们打开了新的教育方法。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幼儿挫折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

摘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关键词:应付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的含义;挫折教育的误区;挫折教育的方法

幼儿的挫折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例如:一次,班上有个小朋友拓拓在去班里的台阶上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后哭闹了一小时。我安慰了很长时间无济于事。还有一次,班里的三个小朋友为一个玩具哭闹不止,谁也不肯让步。

这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让孩子全面成长,挫折教育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挫折教育由来已久,中国有,国外也有。挫折教育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暂不说国外的挫折教育如何,中国古代的挫折教育是以打、骂、责、罚为主的,谈不上人性化的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应该算是古代“挫折教育”的写照吧。既然挫折教育自古有之,为何现在还要提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与国外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如心理承受方面等。而较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幼儿时期抓起,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提倡素质教育、尝试教育、愉快教育的同时,也该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内容。

在这之前首先我们要认清挫折教育的误区,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往往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就能实现的。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们系一次,并让他们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让他们自己动手,如果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完成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同时也锻炼了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境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的论文

《浅析幼儿挫折教育》

摘要:幼儿园要有的放矢的实施挫折教育,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教育。在尊重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寻找合理满足挫折教育的支撑点。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关键词:挫折教育;榜样;困难;鼓励;赞扬

人生恰如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我们而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是人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著名心理学家冯斯洛说过:“挫折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人对挫折的态度。”

挫折教育,是以科学的教育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和创建一些环境,有针对性地制造一些难题,启发和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乐于尝试的信心、勇于克服困难的胆量

引导他们逐步摆脱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在反复的体验中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稳定的心态。

作为3~6岁的幼儿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正处于一个爆发期、高涨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希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这期间幼儿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特别是在游戏中。

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遇到挫折。大脑的不断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对周围的认识,游戏角色的增加,同伴交往次数的增加,那么随之而来遇到的困难、挫折也会不断的增加。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一、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及心理培养

教师与幼儿在进行教育活动及自由等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尤其是面临困难时,让幼儿直观认识事物,让幼儿知道挫折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心态。

幼儿的心理培养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整个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对心理和生理困扰的认识和忍受能力,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自制力较弱,为提高幼儿的自制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一种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幼儿的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力。

同时,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奥秘,获得成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制一些因困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二、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幼儿期是爱模仿,爱表现的时期,所以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幼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让幼儿身临其境或者角色互换切实体会失败及困难,增强其心里免疫力。

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有机的给幼儿讲述一些名人名事,借机向幼儿讲述他们的成功事例,同时,孩子也是孩子们的榜样。在我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浩浩妈妈送他来上幼儿园,他在门口不肯进来,询问后才知道,老师让他昨天画《我想飞》的主题画他没画出来,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儿园。在后来的活动中,他撅着嘴不肯动笔

老师鼓励他自己学着想想画画,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画,开心的笑了。老师特意对浩浩进行了表扬,同时其他小朋友也对他进行了表扬和肯定。浩浩的`脸上更是笑的灿烂了。

下午离园的时候,他高兴的跟妈妈说“老师和小朋友都表扬我画画棒,我明天还要上幼儿园,还要讲故事和唱歌跳舞呢。”老师就借此机会对跟浩浩有类似情况的娜娜也进行了鼓励,结果第二天娜娜就交给老师一幅颜色特别鲜艳漂亮的《我想飞》……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

三、创设情景“制造困难”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努力创设一些情景,为幼儿“制造困难”,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故事表演“天冷我不怕”,体育游戏“勇敢的小蚂蚁”、“我最棒”,音乐游戏活动“小小男子汉”“战胜大灰狼”等活动,充分使幼儿亲身经历一些有困难的情境,在情境磨炼中提高幼儿的挫折能力

使幼儿真实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告诉幼儿,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自信,那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当然在创造困难的同时,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特点

同时困难的情景要适宜、适度和适量,多对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其加油和信心;若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老师应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失败之处防止孩子因此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如果幼儿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都失败告终,那么老师应当给予具体的帮助。

四、鼓励、赞扬、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难挫折的阻挠,也坚信自己,勇往直前,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

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系鞋带

帮家长扫地擦等等一系列幼儿有能力自己做到的事情,都要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独立去做。当然在幼儿完成之后,哪怕是幼儿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或者做的真的不尽人意

那么家长或者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肯定和认可,“宝宝你真棒”、“你做的真漂亮”等等。鼓励性语言会让幼儿认为自己真的会做好,真的是最棒的。

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太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要刻意追求,要顺其自然。

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持之以恒,要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挫折的、战胜挫折的本领。在挫折中学会坚强,生活中才会微笑。

幼儿挫折教育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孩子需要挫折教"。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应该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公认。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

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 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幼儿 教育 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辉煌成就,那幼儿教育的 毕业 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石伟. 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2] 牛银平. 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 当代学前教育. 2010(03) [3] 陈思帆.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5]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7] 张文钧. 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刘芳.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林小敏. 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1]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2]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3]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4] 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4) [15] 曾晓东. 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1 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 [1] 梁龙芳.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 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 文化 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朱智贤 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4] (美)库利(Coodley,.)着,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华夏出版社, 1989 [15]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三)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 儿童 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 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 家庭教育 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1.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3.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4.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5. 2017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6. 幼儿教育类论文最新范文 7.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关爱单亲孩子论文题目

《科学转变单亲大学生不健康心理》

[摘要] 单亲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心理疾病。不完善的人格,极端的行为,给他们自身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毫不夸张地说,对社会也是一个隐患。科学转变单亲大学生不健康心理,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关键词] 转变 单亲大学生 不健康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开放性的变化,离婚这一社会现象变得普遍,成为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对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单亲大学生与家庭健全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

1.单亲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由于世俗的偏见,父母离异让他们觉得很不光彩,在别人面前也是低人一等,自卑的心理随之产生。比如在看到同学与父母打电话时高兴的样子他们的这种自卑感就愈加强烈。生活中总是想方设法隐瞒单亲的事实,不愿谈及自己的家庭。经济上有困难也不申请贫困生补助。

2.单亲大学生的孤僻性格

家庭爱的缺乏让他们觉得自己总是孤独的一个人。久而久之,他们便习惯了这种状态,不信任身边任何人,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不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不愿与人亲近,更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表现冷漠,好像所有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毫无意义。

3.单亲大学生的思想敏感

同学间平日的关心、帮助,都会挑起他们敏感的神经,误解别人的好心,觉得反感。有时,同学间的谈笑,也会让他们觉得很厌恶。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他们也会想很久,而且想得很深,时常会就钻牛角尖。

4.单亲大学生的早恋问题

家庭的不健全,使得单亲大学生迫切地想逃离这种环境,于是开始了早恋。思想的不成熟、心理的不健康,又注定这种恋爱存在缺陷。比如,恋爱对象更换的频繁,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处理不当等等,造成恋爱失败,学习成绩差,最终引起心灵遭受沉重打击。

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到单亲大学生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发展。作为高校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平日里接触最多且不同于家长与同学的人。这种特别角色的扮演,更有利于老师对单亲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

1.成立大学心理社团

选派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充满爱心、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具有人格魅力和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的教师组织成大学心理社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专业的咨询和辅导,特别要为单亲大学生做心理疏导。让这类优秀的心理辅导老师发挥其两个重要的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同情心和热心,二是教师富于想象和激励的倾向性,并将对教育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2.充分发挥友情作用

单亲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尤其是他们平日所在班集体的生活、班风以及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学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既能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也表现在能够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安排一些和他们兴趣相投的同学与其结成学习帮队,进行“一帮一”辅导,这样,单亲大学生就会感受到来自一个充满真情和友爱大家庭的关心和关爱。因此,他们也自然会感受到生活时刻充满着阳光,感受到自己虽然经历过不幸,但又特别的幸运。

3.用真挚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扉

对于单亲大学生来说,老师的教诲可以不听,长辈的呵斥可以不从,但朋友之间无拘无束的谈天说地,往往不知不觉中能够直达孩子的心灵。因此,首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努力“投其所好”,说他想听的,听他想说的,渐渐与他成为朋友,所谓“自己人”。这样,他们的心灵之门才会敞开,心中的真情实感,酸甜苦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会一一倾诉。这样,把住了他们的脉搏,不失时机地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灵的塑造。

4.培养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针对单亲大学生具有自卑的个性特点,作为老师,应努力扮演好三种角色:“伙伴”、“导师”和“拉拉队”。我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及主题班会,活动中有意识地给这些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活动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融入集体,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消除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5.鼓励参加公益活动,积极面对生活,让爱心铸就成长

单亲大学生在身边无他人时,经常会感到无聊,也会时常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消磨时间,如上网、打游戏、看小说以及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逃学。在此期间,辅导员要及时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在理想和前途等方面的认识,并且对问题进行逐一教育和引导,即转变就表扬,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反复进行交流,不断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角度启迪。多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比如说,与同学一起去敬老院做慰问演出;去小学做校外辅导员,辅导帮助小学生;当一名环保志愿者,等等。目的是让单亲大学生在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为别人奉献一份爱,同时也享受着爱的回馈的快乐。

6.密切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的学校教育,也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所以,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除在学校应特别重视外,还应与家长及时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单亲家庭是一种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畸形家庭,在跟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家长存在的错误理念及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孩子有问题父母应该先“服药”。应注意父母角色一身担,既要以父亲严明、大度的角色特点出现在孩子面前,还要像母亲一样用精细、体谅的目光审视孩子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否则,会使孩子的心灵“营养”失偏。

单亲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如何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科学转变单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努力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3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策略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会表现出悲哀和无助感。这与学校、家庭和同龄人都有关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实际行动、同龄人的团结友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状况;学生教育 单亲家庭,这一社会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形成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夫妻双方的离婚、配偶的死亡等。本文所指单亲家庭子女也包括因夫妻两地分居而长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 一、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心理特点 一个家庭以单亲的家庭形式存在的现象自古以来便有。然而,从真正意义上对单亲家庭以概念的形式提出却源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迅速上升。因离婚而最终造成的单亲家庭大量涌现,其比重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单身父母在生活、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乃至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开始关注。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5%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半年里,常常有强烈的恐慌、愤怒等情绪发生。并且,有近50%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哭闹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还有些孩子会对他人产生敌意或攻击的心理。而将近34%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其父母离异后容易患上抑郁症。总的来说,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第一,抑郁逆反心理。表现为:从不向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分地自我封闭,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以此评价人和事,因此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达自己的内心,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 第二,怯懦自卑心理。表现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认为命运可以被自己掌握,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情趣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放任懒散心理。表现为:由于个别家长补偿式的极端娇惯,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意志力薄弱,自律性差,自学能力差等。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精神涣散,无视管制,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 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一直以来便被众人视为比较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在学校,当一个学生是以单亲家庭子女的身份出现时,某些教师常常以不良的心态对待,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方式更为粗暴或者采取强制性的制裁手段。为此,教师在对此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使得事情再次升级,而最终促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对于单亲家庭子女而言,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或是缺乏父母对其学习状态的监督,他们常常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学校中,由于我国教育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师所要顾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从而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而无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一步造成其学习状况的恶性循环。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责任。尤其是离异家庭,在离婚的时候父母由于某些情绪因素影响而没有理性地处理好子女的相关问题。比如,对自己的子女置之不理,甚至是将自己的子女当作婚姻不幸的出气筒,从而更容易对子女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使子女产生深深的抛弃感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同龄人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乃至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加之,学生班级职务以及学生自身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不同人群的“分层”。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无心向学,成绩不理想,甚至思想品德不端正。因此,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子女而言,这些学生明显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而言,这显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其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综上所述,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内容。 (一)家长的积极配合 首先,在父母离婚的“战争”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非常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也要非常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努力。 其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要把握平衡。 最后,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实际上,父母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奖惩才不会失当。 (二)学校的实际行动 首先,学校可以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并根据相关的测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状态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相关档案,以便对学生有效监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辅导。 其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可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歌唱、舞蹈等各种比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并借助这些活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在众多同龄人的面前展现自我的价值提供机会。同时,对于部分有能力组织活动的单亲家庭孩子,班主任可以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他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责任感。 (三)同龄人的团结友爱 同龄人的价值观会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在班级中容易出现不受同龄孩子欢迎的情况。为此,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显现得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殊状况进行特殊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加强班级、宿舍的综合性的建设,鼓励孩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歧视和攻击,让更多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同龄人乃至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情感缺失。 (四)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部分单亲家庭子女而言,在其遭遇家庭的破裂时,由于父母的关心甚少,他们往往在生活上会遭遇到各种困难。为此,相关的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保障工作,保证单亲家庭子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等。 其次,应该动员全社会关心和爱护单亲家庭的子女。可以通过媒体、文艺作品等方式来呼吁全社会来为他们提供需求,从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开展一些相关的咨询活动,并要求相关的司法部门加强对离婚者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抚养和监督的工作。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具特殊性。在学校中,他们也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为此,家长要担当起子女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关心、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会要呵护我们祖国的花朵;教育工作者更要多关注他们,担当起教师“传道授业”的重任,让单亲家庭孩子也能像每一个同龄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 [2]刘媛,姜潮,林媛,李纯,赵岩.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徐建平.对单亲家庭女子教育的建议[J].现代家教,1998(9). [4]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4 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摘要】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些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的自卑、敏感、行为举止怪异、暴力倾向,有的孝顺懂事,心智成熟,独立自强,这种种的表现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亲父母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单亲孩子的优点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单亲家庭正确地引导孩子。 【关键词】单亲 性格 问题 优点 建议 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七年逐渐上升,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婚姻的破碎,家庭的解体,或许对成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如何进行弥补,都将是缺了边的月亮,那么做为一个单亲父母,当你的婚姻不得已画上句号时,如何将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都是每个单亲家庭、单亲父母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性格和脾气方面大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我所带领的三年级一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的有6人,寄养或领养的有3人。这几个孩子,有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自卑、敏感 每当暑假过后回到校园,孩子们总是热衷于谈论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哪里旅游了,买了什么样的好东西。每每这时,含含常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是时而露出艳羡的目光,或是时而低头不语,发愣出神。我知道,这孩子又想爸爸了。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就剩下母亲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在超市打工,所挣不多,自己带着孩子在这边租房子住,生活很是拮据,很少看到含含穿新衣服。每次听到“爸爸”这个字眼,她便眉头一紧,露出淡淡的哀伤,有一次,在班里独自落泪。同学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她都插不上嘴,慢慢地就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聊天了,她总是略显孤僻。 二、对异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老师,菲菲亲左晨亮了!”又是菲菲,这个令我头疼的孩子。她的家庭很特殊。妈妈和爸爸离异,她被干爸干妈收养。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干爸干妈对她呵护疼爱有加。进入小学后,她又被亲生母亲接了回去。离开了干爸,又接触了这么多同龄的男孩,这些男孩们活泼、友善、优秀,令她很是喜欢,并且喜欢用拥抱和亲吻表达这种喜欢。先是缺少父爱,后来的干爸对她特别疼爱,这样的经历促使她产生了对异性感兴趣的倾向。 三、爱说脏话,有暴力倾向 麟麟,这个小男孩,急性子,下课和放学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爱说脏话,嘴里总是说屎啊、尿啊的;爱打架,总是容易和别的孩子打起来,每次都是别人受伤。每次他闯祸之后,我除了生气,更多的是难过,因为我知道,这孩子小时候目睹了太多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与打架。从他的日常表现来看,我认为很多打架伤人他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和小朋友们推推挤挤的过程中,不自觉得就伤了别人,闯下了祸,甚至在和他最好的伙伴一起玩时,他一推,另一个男孩就撞破了额头,缝了好几针。每次看到自己闯的祸,他都不禁流下来眼泪。 四、行为怪异,想吸引更多目光 菲菲有个外号,叫作“小喇叭”,班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她都会发挥她那特有的高音嗓门,在全班广而告之。她在上课时的一些表现,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上一年级时,菲菲有次拿了自己的压岁钱包来到学校,里面有很多张一百或五十面值的人民币,她将这些钱分给了小伙伴,想交更多的朋友。她总是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有性格,更是因为缺少亲生母亲和父亲关爱的她,想通过这些不寻常的举动,获取关注。 以上种种,仅仅是家庭特殊的孩子性格不好的典型表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单亲孩子都有问题。我认为,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必定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很优秀的。 一、孝顺、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姨姥姥、姨姥爷做好吃的东西,买新衣服,孝顺他们。”这是张雨同学的一篇 日记 里提到的。张雨并不是单亲孩子,但是父母却常年在外打工,将他丢给了姨姥姥和姨姥爷照顾。“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啊,就得特别小心,出了什么差错,不好交代啊!”这对憨厚的中年夫妻总是这样跟我讲。张雨的父母虽然不负责任,但所幸的是,他的姨姥姥、姨姥爷对他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更是如此。这孩子虽然有些内向,但是却十分懂事,每每谈到姨姥姥和姨姥爷,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神采。 二、生活自理能力强 “我们思渝啊,特别乖巧懂事。每天早早就自己起床梳洗了,很爱美,自己挑衣服、扎辫子,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才出门。我工作比较忙,每次她放学回家,不仅自己完成作业,还帮我收拾屋子,我回到家,还跟我讲学校里的事,逗我开心。”这位母亲,脸上泛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她的孩子的确特别优秀,让人省心。 这些孩子的性格里,不管是有问题的方面,还是好的方面,都和家长的性格、为人处世、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异的家庭已经不完整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够为孩子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给孩子传递正面的能量,让孩子尽可能健康地成长。我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离异的家长要自信自强、不要心生怨怼,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2.不要将孩子作为泄气的对象,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3.不要因为内心觉得亏欠孩子,就过分溺爱。 4.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种 兴趣 爱好 。 单亲家长既要挣钱养家,还有抚养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可只顾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只要端正心态,正确地引导,单亲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健康成长。 孩子的心灵,正如荷叶上的露珠,虽然美丽可爱,但也脆弱,一不小心,就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单亲家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晶莹但却脆弱的露珠。 猜你喜欢: 1. 浅谈家庭教育学相关论文 2.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 3.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 4.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心得 5.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留守 儿童 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 教育 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

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 大雪 ,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我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两个孩子,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他们没有饭吃,我就到食堂给他们打饭,送到他们手中;没有菜吃,我就在自己的房间炒好,送到他们身边;生病了没有钱买药,我就从微薄工资中挤出药费,给他们买药,并督促他们按时喝药;没有衣服穿,我就回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过来给她们穿;平时我还经常为姐弟俩剪指甲、洗头发、洗衣服、辅导功课等。在我细致入微的关心下,姐弟俩不再生活发愁,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进步明显。我看到这个结果,心里非常欣慰,小半年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同事也开玩笑地说:“你不光是一名好老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爸妈!”

二、阳光总在雨后晴

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在心灵上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山区,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少。班上有一个叫王伟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美名“王牌军”。而最近几次单元检测,成绩却直线下降,同学们嘲笑他是“王(完)蛋”。一向天真活泼的他,一下子变成另外的一个人,而且一连几天见到我,都是躲躲闪闪,上课也心不在焉,情绪反常。我想应该是有什么心事,或者解不开的疙瘩,于是我抽出时间对他家进行家访,以了解实际情况。原来小王伟的父母离异,他随着父亲生活,而父亲游手好闲、好赌贪吃,后来因赌博败光了家底而行窃,后来被公安局拘留,小小年纪的王伟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这也就解释了他前些日子闷闷不乐、没有笑容的原因,这对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回到学校,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找他促膝谈心,慢慢引导他、启迪他,后来他把我当成知心的朋友,说出了家庭的遭遇,我用“不怕老子穷,就怕儿子无智能”鼓励他,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我告诉他,经历其他孩子不曾经历的磨难,这也许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要学会坚强,学会懂事,学会长大,淡然面对生活困难,勇敢挑战生活困境,坚强战胜生活困苦,不断超越家庭影响、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同龄孩子。我还告诉他,一定要努力,学校、老师、亲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都在关注着你、支持着你、牵挂着你,我们都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出阴影。经过我的一番鼓励,王伟对生活重拾了信心。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照顾他,在生活上,我尽可能关心他,让同学们喜欢他。老师和同学的爱让王伟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与关爱,慢慢地从痛苦中走出,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而且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王伟迎头赶上,同学们笑称“王牌军”又回来了。

三、合力撑起关爱的蓝天

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走亲戚和大家访活动,在活动中,我了解到更多的困难家庭和需要帮助的孩子。吕寒玉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父亲一次在外打工,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脊椎摔断,瘫痪在家,仅靠她母亲在集镇上做一点小买卖,以维持一家五口生计。这个女孩是不幸的,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经历了不幸的遭遇,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生活中的不幸。当我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就主动为她们排忧就难,一方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她家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扶持与帮助。在我的努力下,“南京博爱e家”爱心人士、钱宝网员工与吕寒玉结成了帮扶 对子 ,政府奖补金减免了她的学费。去年冬天吕寒玉共收到一次性资助8600多元,解了特困生家庭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一家人在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健康成长。特困生吕寒玉受助后,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乐意与老师交谈,快乐地与伙伴们玩耍; 学习态度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听课注意力变得集中,课堂发言变得积极踊跃,作业书写工整,变得勤学好问;思想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集体,乐意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好事。吕寒玉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关爱贫困学生,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会向困难低头,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又代表着希望,大家共同的努力,为贫困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四、结语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需要上好每一堂课,更需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关爱每一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病”,为特困生家庭雪中送炭,用爱心去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魏亚飞,郑秀云.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班主任留守儿童管理手记[J].中学教学参考,2011,(6):124-124.

[2]彭江碧.心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3]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7).

作者:尹永平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中心学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论文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家庭教育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家庭教育论文(一)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家庭的影响也绝不能够忽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良好环境。目前有些家长把目光盯在了学校教育上,完全忘记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或有些父母虽然了解家长的责任所在,但教育方法陈旧落后,没有适应当今青少年发展的客观需要,种种现象都暴露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课题。

加强代际沟通,注重感情交流

家庭中的两代人由于年龄、社会经历的不同,在心理、行为、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距,人们把这种差距称为“代沟”,以表示两代人之间的不同。家庭中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可能更为明显。但是做父母者不能任由“代沟”的进一步拉大,应尽其全力努力缩小家庭代际之间的差距,加强代际沟通。首先应该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其次要经常互相沟通,避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产生。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再次,要抱着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要学会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尤其是做家长者,由于阅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更要主动地学会从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最后,就是家长要逐渐学会采取折中和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子女,要学会在互爱的基础上,对于非原则性问题要相互迁就。至少可以部分的采纳子女意见。家庭是充满感情的地方,家长和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要以情感交流为坚实的纽带,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父母要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父母应常与子女交谈,一起做游戏、共同郊游等。通过一定的家庭活动增进相互感情,同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和子女保持深厚的感情和及时的沟通,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真正状态,是实施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

重视心理健康,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比较沉重,中国家长中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大有人在,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其实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为重要,尤其是心理的健康与否是当今做家长者不可忽视的方面。父母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当表现出所谓“逆反心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们的“逆反”,防止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逆反,只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造成的。可能是孩子说了一句话,家长觉得不满意了,就大声教训,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对抗,或以反叛行为对抗……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形成了反叛。再者,有时孩子不满意父母的某些行为,但又不便说出来,便会以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另外,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关系。有的家长教育方法过于专制,总是以命令的口气与子女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这类家长若是碰到个性温和的孩子,可能就会顺从父母的权威,若是遇到个性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弹。反弹的结果,便会形成所谓的逆反行为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A•马尔库沙认为,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是减少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若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认定孩子开始变坏了,而应该像以前一样的关怀他。到了一定阶段这种叛逆的行为一般会自动消失。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用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反叛。青少年在反叛的时候,言语和行为常常如急风暴雨,难以自控,但家长却一定要冷静。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对青少年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应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注意:一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轻易不要对孩子的人格做出负面评判,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防卫心理,使其不甘心认错。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最好是进行引导而非教导,启发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

全面评价,善于发现优点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评价孩子以及评价孩子的行为对于进一步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作用显著。有些父母非常吝啬赞扬之词,似乎自己的话语具有神奇效果,只要一开口表扬孩子,孩子马上就会骄傲自满。因此有的家长是绝对不肯表扬孩子的,甚至在孩子显而易见的成绩面前,也十分珍惜自己的言词,最多轻描淡写的说上几句;甚至有的家长还会鸡蛋里头挑骨头,借机批评几句,美其名曰:防止孩子骄傲自大。青少年,在生活中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社会认可的愿望是很强烈的。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只有得到认可,才能进一步地激励孩子,促使其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量。在众多的认可声中,来自于父母的认可又是十分重要的。这在年龄越小的孩子身上表现的越明显。若此时家长不能给予恰当的评价,便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外有许多报道显示,有的人在其一生的奋斗中,其实就是在圆他儿时的梦———得到父母的认可。父母全面中肯的评价,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关键。因为父母的忽略和轻视,从而丧失信心走入歧途的孩子不乏其例。对于青少年的努力,做父母的,其实完全可以给予适当的“高”评价,即尽力给予正面的优良评价,尽量发现孩子们的优点。这种良好的信号及时反馈到孩子的脑海中,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力。做家长的,切不可因为过分爱惜自己的赞语,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家庭教育论文(二)

一、社区家庭教育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研究甚多,而对社区家庭教育的研究很少,对于有关社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笔者通过使用不同关键词,在不同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查询。通过研究其内容发现,国内相关文献多停留在以某市为例阐述该地区社区家庭教育现状,对社区家庭教育的定义还没有具体的研究。国外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指社会学校对父母进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即对父母开展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弱残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救助。可见,社区家庭教育是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体,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与家庭教育同音共律,但它与二者又存在很大区别。首先,社区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载体不同,家庭教育主要以家庭为载体,而社区家庭教育则以社区为依托,相比家庭教育而言,在实施广度上要宽泛得多。其次,父母在社区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定位不尽相同。《辞海》将家庭解释为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在这个共同的生活组织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一样,家庭教育本身也是相互的,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父母自身也受到教育。社区家庭教育的主体则以第三方形式展现,目前我国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部分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父母则变成了纯粹的受教育对象。广义上的社区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产生,如原始社会的燧人氏钻燧取火,教民熟食;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是社区教育,只是这种社区教育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现代社区教育则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为基本标志,其教育对象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并根据不同社会层次的不同社会需求,形成了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一般以整个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如给居民创造良好的娱乐环境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为居民创造良好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率等。当现代社会问题更多反映在家庭教育上时,社区家庭教育便从社区教育中分流出来,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独立发展。不管是社区教育,还是社区家庭教育,都无疑对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而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家庭和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社区家庭教育定义为: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系统中,社区管理者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的社区工作和社会服务对家长和未成年人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

二、社区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即教育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社区家庭教育作为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现代教育标准的新型教育,不管是在微观个体上,还是在宏观整体上,都具有多重功能。

(一)优化功能

第一,社区家庭教育是提升家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家长的教育思维。长期以来,家长总是把“自我理想”教育和对孩子的理想教育混为一体,不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灌输给孩子,还把自己在成长经历中的遗憾和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以满足自身的成就感。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分数,盲目攀比,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备感无所适从。社区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指导孩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因此,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反思自己现有的教育方式,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第二,社区家庭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除学校以外,社区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他们探索新知,休闲娱乐,健康锻炼以及社交学习等活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中完成的。当今社会青少年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多工作比较忙,很多都是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监护人不当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之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成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社区家庭教育是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必要方法。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社区家庭教育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办好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社区工作者尤其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从事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对社区工作者来说既是服务群体、服务大众的任务,又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利于塑造高职业道德、高工作能力、高知识水平的综合型社区管理人才,有利于引导社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融入,在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

(二)协调功能

第一,协调亲子关系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驿站,亲子关系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人际关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及人格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总是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孩子只能顺从,直接导致了亲子矛盾和亲子冲突,令不少家长陷入教育困境。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正面临着巨大的时代变化。社会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如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追名逐利的行为导致子女的价值观偏颇;祖辈带孩子致使孩子骄纵无理,形成了性格缺陷等。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现状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导航帮助其矫正。社区家庭教育正是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改变以往单向、权威的家庭教育模式,将未成年人的家庭打造成一个不受世俗影响的成长乐园,使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第二,协调社区人际关系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村委会向城市社区转化,但城市化的衡量标准不应该只是关注这种简单的转化,应更多的关注转化后的社区管理和发展问题。据笔者访谈发现,从目前的社区管理模式来看,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交流极少,只有涉及到“户口”、“生育”等行政问题需要履行行政手续的时候,居民才与社区管理组织有部分接触。可见,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低,故而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也不高,这从根本上都归因于社区管理组织没有解决居民切实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普遍现象真实存在于几乎每个家庭,社区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能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这无疑是协调居民与社区管理组织关系的最佳契机,通过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中增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的互动,社区工作者能了解到居民的各种意愿,居民又能对社区管理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有更深刻理解,在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中,既完善了社区管理组织职能,又提高了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起到了互利互惠的双赢效果。第三,协调社区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优化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实现和保障社区有序、有效转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居委会在自治实践中对自己角色认知不明显,很多工作者在自我角色定位中都出现角色冲突、角色混乱甚至自我职能异化。通俗讲,当前社区该怎么管,管成什么样,用什么策略管,哪块儿具体谁来管,管理部门没有明确方向和规划。很多社区的管理模式还沉浸在“官-民”的传统模式里,扮演着“道德和制度的绝对权威者”,作为一个准行政组织,他们一味地机械接收上级行政部门的命令和指示,继而盲目执行。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需要,社区家庭教育迫切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让社区工作者能在群众呼声中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根据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原则,使每个社会工作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运用自身才能做有价值工作,这便推动了社区工作者内部职能细化与分流,优化了社区管理结构。

(三)整合功能

第一,整合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优化。一方面,社区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以一种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家庭教育有理可循。社区家庭教育方案的推动包括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和科学文化教育,对为人父母者开展育儿知识和保教能力教育,对为人祖父母者提供祖孙相处之道的经验交流,等等。这些方案的实行既可以达到提高家庭教育的预期效果,又能够促进社区家庭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社区为依托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又无形中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整合到一起,使教育成为有利于各方发展的大系统。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子女教育和成长问题占据着家庭教育重要地位。亲子沟通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亚于亲师沟通对于学校。但无论是亲子沟通还是亲师沟通,都离不开家长、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沟通与配合。社区家庭教育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家庭教育的需要,补充了学校教育不足,促使公共教育资源为社区家庭所共享,创造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第二,整合社区资源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整合与优化社区资源是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以多元视角,充分发掘社区资源功能,既为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又服务了社会本身。首先,构建社区家庭教育相关法律体系,完善有关社区家庭教育的制度法规,既能让社区家庭教育有法可依,又能让社区生活有制度可言,促进社会治安。其次,在对社区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中,也能完善相关社区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硬件设施质量,从而创造美好社区家园,为社区居民服务。再次,塑造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障家长和子女学习的基本人权,既优化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社会水平,又体现了人文关怀,促进了社会公平,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社区家庭教育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参与者自身,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乃至整个社会都意义重大。

家庭 教育 是由父母 对子 女施加的教育和影响。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有哪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补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予孩子的教育和教导,也包括家长日常生活的个人习性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的通过自身的语言和动作给学生进行的教导和示范。家庭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需要家庭教育这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顺利开展。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 方法 ,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一、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集体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三大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又是一个别的教育体系无法代替的部分。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存的第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亲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提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命与生存保障,因而孩子把第一个信赖呈给了父母,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了父母。幼儿社会性教育中药体现人文关怀,关键在于教育者要真正理解社会行为的内涵,即从幼儿的情意出发,将关心、同情、平等、尊重、公正、差异等人文观念纳入到教育者行为模式中,使幼儿受到人文熏陶、感染,从而养成人文关怀的胸襟。杜威说“ 儿童 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合格意义上的真理,而是刚请于同情。”这就是说,儿童本来是富有同情与关怀之心的,问题是在教育中不要把它丢弃掉。因而,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自己得体的言行来感染幼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基本的品格。 二、在幼儿教育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要做好延伸的作用 可以说,家庭教育除了对幼儿教育有做准备的作用外,还有对幼儿教育进行延伸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一下四点:①智能开发。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聪明的孩子,自然会重视对幼儿的智能开发,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语言、思维、记忆、想象、创造力、动作技能的培养与开发等等。②健康教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自然不会忽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营养饮食、环保衣物、游戏健身、规律作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等。③品德教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自然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培养,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学习品质、社交礼仪、公共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④艺术培育。家长们都希望培育一个才艺超群的孩子,自然要重视对孩子的艺术培训,主要包括对3-6岁幼儿进行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器乐、棋艺等艺术才能的培养等等。当然要根据孩子的天资禀赋与 兴趣 爱好 来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艺术特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孩子的茁壮成长意义深远。 三、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补充作用 家庭教育有许多是孩子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东西,因而,在这一点上,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教育起到一定的补充的作用。那么家庭教育该如何做好补充作用呢? 1.做好对幼儿品格的培养 家庭教育是有意识的行动,但有的时候,人的本能恶性行为往往会不自觉的暴露和体现,而这往往会对孩子的三观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家庭教育在这种时候要注重将好的一面展现给幼儿,把那些不好的方面隐藏起来,例如家长之间的争吵等都不应当当着孩子的面展现出来,而这这说明了一个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在幼儿教育里往往是有所欠缺的,而家庭教育可以满足这一点。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习性,比如早起早睡、刷牙洗脸、盛饭时吃多少打多少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息,为幼儿教育做好补充,以便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 总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是没有错误的,一个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正常三观的形成。因而,在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掉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性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的教育中,做好两者的互补作用。 作者:肖玉英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穆彦青.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J].当代学前教育,2010(3):37-40 [2]孙太英.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J].新课程:下旬,2013(11):21-21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二:家庭教育发展策略 孩子是家庭的纽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当父母的美好愿望。然而,事与愿违,许多家庭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养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两代人之间相互埋怨,甚至家庭破裂,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由此看来,孩子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和睦幸福,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了解和实际 经验 ,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和大家探讨。 一、父母必须言行一致,让孩子从小变得诚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一定要买,而且要按时买、及时买。做不到的事千万不要答应,否则,就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你说假话、人,不听你的话。父母不仅要经常给孩子讲《狼来了》的 故事 ,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危害,从而不说谎;还要向古时候的曾子学习:曾子的妻子要去赶场,孩子吵着要跟着去,妻子为了哄孩子,就谎说回来杀猪给孩子吃,孩子一听很高兴,就不吵着要去了。妻子赶场回来,看到曾子正在杀猪,连忙制止,说杀猪是哄小孩的,你怎么认真呢?可曾子却认为不能欺哄孩子,说了就应该做到。做父母的说话算话,孩子就会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二、父母要给孩子选择品行好的伙伴,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最怕的是孤独,没有朋友。孩子间最大的惩罚是“不和你玩了”。孩子喜欢小伙伴,但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好的伙伴。让孩子远离那些缺少管教、思想品德不好、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品行不端的人交往,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能成为学识、声望仅次于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的亚圣,与他的母亲三次搬家,选择具有良好品行的邻居关系很大。 三、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太严厉,要对孩子适当宽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包容孩子,帮孩子分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给孩子改正的机会。有些父母要面子,对孩子要求苛刻,不允许孩子犯一丁点错误,轻则斥责,重则拳棒相加,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做错事怕被责骂而不敢说实话。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撒谎的不良习惯。笔者所认识的两位教师都是学校德高望重、受人尊重的老教师,两家的家庭情况很相似,都有个儿子,年龄一般大小,都由教师带在身边读书。但两位教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位教师性格比较温和,遇事冷静,不温不火,孩子犯了错闯了祸,他不是马上批评,追究责任,而是先安慰孩子,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因果,如果下次孩子改好了,就鼓励和表扬。在父亲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孩子从小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另一位教师则不同,什么事都力求完美,如果孩子犯了错,立即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孩子保证以后不再犯,若再犯错,处罚就更严厉。为了逃避父亲的责骂,孩子只好说谎,慢慢地变得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后竟然离家出走。所以,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 四、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应让其有是非观念,学会感恩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许多父母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飞,孩子的什么要求都满足,什么缺点都包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自私,不知道感恩,不会关心别人。笔者认识一家人,父母特别溺爱孩子,单位、邻里只能说他家的孩子好,不能说差,否则父母就会和人翻脸。结果,等到孩子都长大了,两个老人却被儿女从屋里赶出来,没地方去。而且他们的几个儿女因为吸毒,天天找父母要钱,两个老人天天胆颤心惊,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这就是溺爱孩子造成的恶果。另外,父母平时要多和学校、教师、邻里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表现,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总之,父母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疼爱但不溺爱孩子,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彭湖斌 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德军.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三: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和影响。”①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启蒙、成长、成才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终生受益。目前,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误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行为举止、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实施家庭教育,进而促进子女健康成长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虽然中国人现在已经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途径,但由于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加之封闭式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又特别深,所以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仍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随意的阶段,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还很不普及。”②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目前,大部分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多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仍然陈旧。许多父母总是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全部给予自己的子女,认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对子女的“爱”,而忽视了子女真正的想法和想要的东西。这种思想来源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同时也受到当今社会不正当的竞争理念的影响,因此,当今社会不自觉的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即父母总是不计成本的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给孩子穿最贵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买最好的玩具,上最优的早教、幼儿园,参加最好的培训班等等。在孩子成长中总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深怕孩子摔倒,父母总是想当然的照顾、保护孩子,对他们抱有很大希望,期待他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 毕业 后,都能具备超强的能力,成就美满的未来。但事实上却总是事与愿违。家长操碎了心,往往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变得越来越叛逆、逃课、早恋、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追求个性自由等等。从整体的家庭教育视角来看,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因为父母总是为子女安排好了一切,而忽视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交友等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视培养子女自强、自重、独立思考等优秀的品格,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会有所突破。 在教育方式上的误区 “调查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学习行为、各项能力等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生成就的重要因素。”③一是过分保护子女,近年来,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与要求当作对孩子的爱,忽视了父母自己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对孩子的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等德行品格教育的职责;二是对子女过分干涉,很多家长总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行寄托给孩子,没有考虑到孩子自己的需求与想法。虽然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子女有自由来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和理想目标;三是鼓励孩子的报复行为,鼓励和赞赏孩子的报复性行为,极易使孩子忽视自身的错误,进而形成自私、崇尚武力等的不良品质。 在教育内容上的误区 在这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加急切,再加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规划不够科学,家长只是凭借自己的意愿或者经验来给孩子制定计划,并没有遵循孩子的实际情况;甚至有的家长一厢情愿的进行攀比和跟风,看到别人的孩子在学什么,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制孩子学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结果造成孩子的特长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学好父母安排的课程。进而使孩子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育环境上的误区 有些家庭因为教育者自身素质比较低,家庭收入水平不高,生活环境比较差等原因,在家庭内部总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与纠纷,家庭内部人员关系不和睦,争吵不断,忽视孩子的感受与意见,这样的生活环境,必然影响到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家庭 文化 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忙于在外奔波,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就可以了,不重视孩子心理方面的需要,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上的观察和体贴,更不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围的营造。可想而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与完善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2家庭教育误区的原因分析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什把孩子的成长生动地比喻为一棵树的生长:心里就像树根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非常重要;看不见的部分关系着一棵树的高大强壮,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他指出,树根的成长期是五年到十五年,十五年后才是树干与树叶的成长,一个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成长期也是在人生的头十五年。”④由此可见,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及其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成员间关系和睦民主、互助互爱、相互理解与尊重,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待人待物的习惯,进而具备谦虚礼让、自强独立等优秀的品质。目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惯,一些家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矛盾冲突也层出不穷。 教育者自身水平的影响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对子女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的健康发展,都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家长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严格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如果父母待人宽厚、真诚,性格积极乐观、勇于奋斗等,他们的这些性格、品质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感染到子女,让孩子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品格;相反,如果家长自身素质比较低,总是不顾场合的发牢骚、埋怨不公,对家庭成员中的其他人言行粗俗、自私自利等,不能树立很好的形象,就会在孩子成长中无形地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孩子的身上也会折射出他们的影子。 对受教育者的认知具有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渐渐拉大,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还习惯用陈旧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认为受教育者只是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个体。因而,家长要不断学习与沟通,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地了解孩子身上的优点及特长,根据孩子的爱好与特长来规划孩子的未来,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下去。现在的孩子与父母当年享有的物质条件、所处的学校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别,积极主动了解现代孩子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圈,可以促进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从而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生活、学习方式。 3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对策 “现在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对待世界的态度看法,都是在父母平时点滴交流沟通中形成的。”⑤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 人的思想经验总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生存的环境。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健康,在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更能让孩子不自觉地学会尊老爱幼、谦虚宽容等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构建,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家庭环境,不仅要重视孩子理论课的学习,还要多方面的培养孩子的气质、兴趣和能力。加强家长自身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理解与交流,充分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尊重感与成就感。同时,家长也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充和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用全新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进而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善于用赏识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不断革新旧的教育观念,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善于赏识孩子。在教育中并不只是在孩子犯错误时要矫正孩子的错误,同时要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特点,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培养孩子的这些优秀品质和爱好。“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是有心理学理论依据的。家长对孩子的评论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评论与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后,要善于发现并开口表扬孩子的行为。 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主动与孩子沟通,在理解的前提下,相互交流观点,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同时抓住时机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行让子女遵循家长“设计”的道路,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相处,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另外,教导孩子时,说话要有“含金量”,使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你的观点与建议,而不是在孩子耳旁唠唠叨叨地不停的讲,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也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使他在今后成长中遇到困难后仍能够坚强面对。 注意观察、学会判断孩子的心理变化 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变化,判断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异常心理通常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心理等三个方面。在情绪上主要体现为易怒、恐惧、焦虑等;在行为上往往有行为异常、注意力难以集中、离群独居等;心理上容易患自闭、抑郁等疾病。父母发现孩子在这三方面的异常时,要及早采取 措施 和行动,积极开导和合理引导。严重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孩子及早走出心理上的困境。成就其健康、快乐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孩子的品质、性格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当今家庭教育》

摘 要: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演进,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亿万家庭的热门话题,家庭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们所重视,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所永不会毕业的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而当今的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乏艺术,使家庭教育非但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还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失去了应有的自然成长。家庭和教育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因此家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会愈来愈重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一片成长的肥土,让孩子去发现生活的光点、人性的亮点、生命的真谛。本文从对子女影响的角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出了现有家庭中的几种亲子关系,并分别研究了其对子女的影响,最后,就怎样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提出建议,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重视家庭教育,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子女;影响;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62-01

一、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习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都是正确无误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又能实现多少呢?显然是有差别的。因为有些家长甚至还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家庭教育,因此造成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重重。

1、对孩子过分溺爱。当今的中国家庭,多数都是“421”组合,四个老人,一对年轻夫妻生下一个小孩,当成宝样心疼,“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凡事都包办代替,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他们将自己的子女视若掌上明珠,孩子要吃的,玩的,样样都是百依百顺,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一一代劳,甚而有些祖父母代替孩子去参加学校劳动,逐渐发展成为溺爱。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得孩子变得没有了勤俭和爱惜的品格,没有了自理、自立的能力,更没有了责任感、上进心。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期望值的表现,放弃了教育的主动权,没有尽到教养责任。

2、过分注重智力的发展。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的不合理。这是普遍存在于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家庭现象。它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的“太过”和“不及”。望子成才的心态与迫切的心理,使得很多家长把希望或者自己不能实现的目标寄托于自己的孩子,这虽然是人之常情,是父母对子女爱心的体现,然而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使其陷入苦恼的误区。有的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以孩子上重点大学为唯一出路,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以孩子成绩的优劣来评判孩子,不注意孩子在“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孩子个性的发展。促使一些孩子出现“智高德差、智高体弱”,或由于思想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障碍。一个朋友的孩子,以前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第一名,但由于一次考试他考了第二名,他不能接受自己是第二名的现实,便从此患上了忧郁症而无法继续再上学。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注意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发育,更应注意孩子在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家庭氛围差,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认为孩子应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面对孩子的错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孩子犯了错或成绩不好,不问青红皂白的揍一顿,稍有不丛便发火、训斥。长此以往,使孩子产生“最多打一顿”的消极想法或是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面前便不敢敞开心扉,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问题,使孩子的心情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这类情况还有很多,不一一说了。

二、让孩子拥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面对孩子不溺爱,不推卸责任,漠不关心,把握好对孩子的爱的距离,在美国的家庭教育法则中就有一个20码法则,父母与孩子的距离相距20码,这样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不纵容孩子的基础上,面对孩子的错误应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父母们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所谓赏识,其实是一种激励,它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肯定与赞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之前的3~4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都有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赏识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鼓励和努力的动力,让孩子朝着个性的方向发展。

3、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1]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子女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家长要坚持言教和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这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前提。所谓言教,就是父母对子女进行语言的教育、劝戒、开导、鼓励、批评等,也包括用文字、书信、立家规等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言教是了解孩子诸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沟通思想,进行指导,传授知识,进行鼓励、劝戒批评等的方法和渠道。

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德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民主氛围增强家庭的内聚力和相互间的沟通、交流,维护家庭成员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促进孩子个性和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启迪孩子的智慧,扩大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家庭秩序氛围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生活习惯,认真有序的学习习惯和能自制、负责任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氛围确是塑造幸福人生、保证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 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家庭教育报,2005

[2] 王文忠.家庭教育手册[J].

[3] 谢沫珠.家庭教育的价值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30)

[4] 吴家晓.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

[5] 汪 春.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J].中国家长网,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

关于教育孩子的短篇文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本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但现实生活中事与愿违的例子枚不胜举。怎样才能爱的得法,爱得恰到好处?以下四条教育法则供你参考。 1、鱼缸法则: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将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人 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修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护、期望和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这样批评孩子的吗? 1.低声: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的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3.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4.引导: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此时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是错误的。 5.适时: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又天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教师心态 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美国著名学者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欧洲两个商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甲商人到非洲后看到,由于天气炎热,非洲人都习惯于打赤脚,非常失望。长叹一声:“非洲人都打赤脚,怎么会买皮鞋穿呢?”于是放弃了推销计划,沮丧而归。乙商人到非洲后,看到非洲人都打着赤脚,高兴万分,惊呼:“非洲人都没有穿鞋,这市场好大啊!”于是乙商人在非洲安营扎寨,大做皮鞋广告宣传,引导非洲人穿皮鞋,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习惯于打赤脚的非洲人, 为什么甲商人失败,乙商人成功呢?从表面上看,他们好象只是一念之差,实质上,这两个商人有着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的根本差别。 商人的成功与否,好的心态能起重要作用。我想,教师的工作特别需要有积极的心态。教师经常会面对“调皮”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性格“怪僻”的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考试后班级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更糟糕的是考了年组的最后一名等等这些情况能让人有好心态吗?教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这谁都知道,但怎么有个良好的心态呢?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我们要向上述故事中的乙商人学习,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些看似“困难”的事物,往往能从劣势条件中找到优势因素,从而获得好的成效。 面对“差生”或“差班”,如果我们忽视他,用抱怨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可能成为真正的差生差班。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他,我们就能看到许多闪光点。 我们工作一天,有的说:“今天我累坏了。”有的说:“忙了一天,我真有收获。”也许这便是两种不同心态的表白。 知足常乐。要做一名好老师,但不要苛求自己的成绩非要超过别人。要做一名好班主任,但不要苛求自己的班级非要年级第一,那样你累学生更累。处处以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只要孩子们有进步,你就知足吧,知足常乐。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我们就是一个成功者。 不要自寻烦恼。 几乎百分之百的焦虑是毫无必要的。统计发现, 40%的忧虑是关于未来的事情, 30%的忧虑是关于过去的事 情,22%的忧虑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 4%的忧虑来自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剩下4%的忧虑来自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有的.老师担心考得不好,学校领导就会看不上你呀,同事会不会笑话你呀,瞧不起你呀。这不是杞人忧天吗?我们改变不了考得不好的事实担忧也无济于事,还失去了今天的快乐。 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记得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从教十余载,常感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而又不凡的事,这些事激荡着心灵,启迪着思维。作为教师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首先,要微笑地面对生活.教师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正确看待压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现实.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豁达待人,乐观处世.俗话说得好:“凡事依你算,世上无穷汉”。这话明确告诉人们,凡事是不能强求的。教师在工作中,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有预计性,即正反面的估计。这样,事先有所准备,则烦乱、愁闷、内疚、无奈,就可以不翼而飞。 当一名教师也与其他的工作者一样。要消除烦恼、忧虑和悔恨,就得面对现实,把握今天。对于我们来说,送走昨天,迎来明天最好的礼品就是使今天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要用美好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在工作之时,要消除烦恼,就得把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不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琢磨一句话,不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看得 过于严重,善于宽怨他人,尤其是要正确对待名和利。教师要学会笑,特别是当要进教室时,要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把快乐带进教室,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学生,以利学生学习中信息的积极反馈。生命短苦,应用“乐观”去占领。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拥有一份好心情。这样既利自身的身心健康,又利于面对的对象学生,更利于工作的正常运转。 其次,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对学生,对同事抱以一种接纳,尊重,欣赏的态度,把他们看作是有能力的,可信赖的,友善的,有价值的,具有向上,求进步的潜质,只有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第三,要保持积极健康地生活方式,学会情绪的倾诉,经常与谈得来的同志谈一谈自己心理的压抑,以减轻心理负担;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学些心理保健知识,以适时调整心态等. 第四,从容坦然地看待事物.俗话说,知足常乐,生活中要学会从容坦然,不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为某种潮流改变自己的初衷,更不可把生命旅途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落压在心头,而要坦然地追求自己心中的太阳,要具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宽广胸怀.总之一句话:乐观总比悲观好,适合自己最重要。 第五,忌愤怒满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它的发展性、平衡性、顺序性等,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按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正确看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持之以恒诱导学生,以身作则感化学生,不能过早给学生下结论。要民主、要保护他们的天性,要知道他们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教师往往 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如对学生不守纪律、不听课、上学迟到了,练习做错了等都有可能发脾气,甚至脾气大得令学生颤栗。这是完全违背了育人心理,只按了自己的意志行事,这种易动怒的方式,在教育上既是可怕的,又是无能的。只要我们以心去换心,以爱去换爱,善待他们,是可以转化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因为,他们缺少被爱,他们很想别人去爱,更想同学、老师的爱。对待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更需息怒,否则,会火上加油,闹得师生关系僵持,这样既伤害了自己,又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育人,先得控制愤怒。 控制发怒的做法:先了解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若已对学生发过脾气,应大胆向学生公开表示歉意;当意识到要发怒时,尽量把声音放低,并用“发火有碍于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等语言提醒自己,平时注意幽默、风趣的调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两篇教育孩子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 下面我谈谈在家庭中我是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 首先,在思想品德方面,我经常告戒她要讲文明懂礼貌,特别是对老年人要有礼貌.在公共场所要讲究卫生,不要乱丢果皮,垃圾要放到垃圾箱里.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上课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和学生手则等.如发现有不对之处及时给她指出,讲明道理,及时改正. .第二,在学习方面,我让她在学好自身的功课之后,要多看课外书.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让她参加一些由幼儿园举办的兴趣班,比如识字班,书法班,绘画班,看图说话班等等,尽量培养她对学习的兴趣,这为以后的上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上学之后,我又让她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些课外学习班,比如毛笔书法班,趣味数学班,电脑班等,以增加她的课外知识,充分挖掘她的一切潜在才智.另外,还给她买一些课外读物和智力玩具,以扩大她的知识面. 第三,在生活和动手能力方面,我尽量让她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经常让她去做,比如扫地,洗小手帕,洗杯子饭碗,自己洗脸唰牙,穿衣服穿鞋子,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等等.另外还给她买一些剪纸,沙画之类的让她做.以培养她的生活和动手能力.在做以上事情时,一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有耐心,不要去批评她骂她,因为你一旦批评了她,她的积极性就可能会消失,应该先表扬她,再耐心地指出她不对的地方,帮助她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她的积极性,做好每一件事. .第四,在娱乐和活动方面,在休息天当她完成好家庭作业,复习和预习好课文,看过课外书之后,允许她看一会儿电视,动画片和玩一会儿电脑游戏.平时一般不允许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做到早睡早起,加强身体锻炼.我有空还经常带她去爬爬山,逛逛公园,每年带她出去旅游一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增加她的自然知识.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的体会,虽然我经常这样去教育和要求她,但我的孩子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为我和她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她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经常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而爷爷奶奶对她又非常宠爱,使她存在着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我现在正在逐步逐步地让她改正,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幼儿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幼儿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幼儿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提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的三种“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做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的 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 7、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8、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9、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 幼儿通过接触具体的、模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幼儿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10、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1、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12、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点休息时间 我们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我们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另外,我们需要抽出一点空闲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要有一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错误懊悔不已。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工作。 13、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父母作为一个集体,讨论教育的原则,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周围的人帮助你,使你自己的生活轻松。 14、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成功的父母们深刻的感觉到伴随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由于孩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伟大,使我们变得更有理解力,使我们生活有了希望。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孩子的教育对于他们以后的道路非常的重要,一个好的教育,关乎了你的孩子的一生。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文章1:教育孩子

孩子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很多,是压力?是责任?是放纵、是娇惯?我们可能忽略了很多,孩子不再是以前那个乖巧懵懂的小天使了,他们的思想让我们望尘莫及,他们的逆反心理让我们更是难以驾驭,也许是自己种的苦果必须自己来承受,一个摔倒,一个哭声,一个欲望,一个放手,一个满足,……很多很多成就了不同父母不同的儿女。

见识的广泛、生活的多彩让我们多了攀比,多了份无休止的满足,更多了份体贴的“父母责任”,孩子哭声少了,孩子自尊心强了,孩子好奇的眼神满足了,然而挫折、失败、依赖却使他们不会生活了,只知道获取,却从未想着珍惜,因为习惯使他们改变环境的能力在减弱,大把的花钱,却从未想着钱的来历,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让孩子成才的唯一手段,想想吧,多一点方法,多点磨砺,多点规束,松弛有度,让他们在你面前经历失败的洗礼和成功喜悦的双重考验,这便是成长。让他们眼里多点对自己的认知吧,关心自己关心别人,加油吧,我们一起!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文章2: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在抱怨,抱怨孩子是如何如何地不好管教。周末,和孩子的老师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发现其实孩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种是学习好习惯也好的孩子;二是成绩一般但是生活习惯很好的孩子,三是成绩差生活习惯也好不到那里去的孩子。我们对这三种孩子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发现,第一类的孩子的父母文化层次较高,生活学习习惯都不错,第三类孩子要么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而第二类孩子我觉得家长就不用操心了,其实,他占据了大多数。

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到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攀比意识了。我在想如果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有意无意地表达出攀比的思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呢,在我看来,老师应该还是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吧,毕竟他们和孩子大多数的接触是在课堂之上吧,这个应该是家长的责任。

一是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你的言谈举止都会深刻地影响到孩子。还记得孩子刚读一年级,我还是个电视迷,每天都要等到黄金时间看剧,而这个时段正是孩子吃完晚饭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嚷着让孩子去写作业,说自己上班一天很累了,要放松一下,孩子当时说,妈妈,我也读了一天书,也想休息了。当时,我脸都红了。说句心里话,孩子何尝也不是在外奔波了一天呢?所以,从那时起,我们家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不开电视了。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自己工作也比较稳定了,上升的空间也不大,就花大量的时间来教育子女,经常给孩子买很多自以为很有意义的书籍,光盘等。述不知道,其实,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费尽口舌的说教孩子百句,还不如你自己拿本书静心读。这样不仅你增长了知识,孩子也会在你的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

三是要适度地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现在大多数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为人父母的想尽办法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有些孩子根本都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让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从一开始读书就对我们家闺女讲,如果她不努力读书的话,到小学毕业时我就要那一大笔钱交赞助费了,虽然她对一大笔钱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她还是分的清楚我拿这笔钱是给别人好还是用来带她去旅游划算。

其实教育孩子只要记着两点:一是我们的父母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二是要有忧患意识,让他们知道父母赚钱很辛苦,父母也不可能陪他们一辈子。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文章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毋庸置疑,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恰当的话,可能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作用。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一个问题,他是一个丰富的话题。下面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

很多家长总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好那样也不错,而自家的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行的,其实我们看问题的角度错了,我们并不该用别人家孩子会的和自家孩子不会的比较,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吗?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会什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他喜欢些什么,我们要充分的发挥孩子自己的天赋,只有他真正的喜欢一样东西,他才能去专研,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孩子会的我们的孩子一定要会,我们只需要发掘自己孩子的潜能就行了,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就是他人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其次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环境也是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在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盯着,我们也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很多东西都是在我们

这里学到的,所以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的指责,我们应该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如果是的,那么我们应该心平气和的给他讲道理,毕竟我们大人都做错了;如果没有,那么我们更不应该指责,因为我们现在能自豪的告诉他:我们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既树立了形象,孩子也少了很多的抵触,也能更好的接受;多次这样以后,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会以你为榜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不是专业的老师,专业的课程什么的交给专业的老师去做,但是我们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沟通。我们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朋友。为什么这样说呢?孩子从开始成长到长大,他们最先接触的人其实是我们。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有什么问题都是找家长的,但是在逐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慢慢的不找我们,不和我们聊天、谈心了,而是找他们新认识的朋友。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不管他们说的、想的,我们总是认为是不成熟的,他们在我们这里得不到认可。我曾听过一句话:“不管我们多大岁数了,在家长心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所以慢慢的,我们和他们有了代沟,不在像小的时候一样无话不说了。鉴于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给予孩子一些称赞。当孩子有什么想法与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不要直接否定了孩子。孩子有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们可以称赞他的这个想法,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他的想法有哪些不足、是否可行,在这一问一答中,既加深了我们和孩子的感情,也提高了孩子想问题不够全面的问题。只有经常给予孩子一些赞美,他们才会愿意和我们沟通,否则就算你是孩子的父母,也会和他们存在代沟。代沟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当你的孩子对你产生了代沟甚至抵触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孩子是不会愿意接触的。这样在我们的心里就会感觉到自家的孩子总是样样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对孩子进行更严厉的责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伟大的事业。孩子不是一直总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当孩子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是看不见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与老师交流。不知你们发现没有,在很多事情上,老师教授的东西受到的抵触是最小的,我们要联合老师对我们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即使不能成为伟人,也能成为一个被他人认可的人。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文章4:一本正经的小汤姆

3岁的汤姆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喜坎吃零食,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各种新奇的玩具。妈妈也是把他当成一个不懂什么叫责任感,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其他都不会的小孩。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一年,汤姆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汤姆也进了一所新的幼儿园。两个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汤姆妈妈也在被邀请之列。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开玩笑地刘汤姆说:“儿子,妈妈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城市,在你们幼儿园里,妈妈更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要帮我啊。”汤姆一本正经地说:“没问题,妈妈。我认识那里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妈妈看他认真的样子觉得很新鲜,但她也只是笑笑,没有放在心上。到了幼儿园,汤姆开始履行他的承诺,他负责地陪妈妈到会议室,又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和其他老师,又认真地向妈妈介绍了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最后告诉妈妈小朋友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接着,汤姆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给她端来了一杯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正是因为汤姆的妈妈在无意之中,表现出了对汤姆的尊重,这才激发了汤姆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点评:父母常常抱怨孩子缺少责任感。也有一些父母认为,责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够拥有的。其实,责任心是从小就应该培养的。一个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只有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在引导和放飞孩子梦想的过程中,相信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文章5:我想做比尔·盖茨第二

在一次英语口语课上,老师叫孩子们用英语逐一说出自己的梦想。有的说,我想当护士;有的说,我想当演员;有的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想;有一个叫鲍勃的孩子大声说道,我想做比尔·盖茨第二。有人在下面小声议论:能做到吗?每当鲍勃跟父亲谈到自己的理想时,总是神采奕奕、信心十足。这个时候,父亲也非常乐意做个忠实的听众,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对未来的憧憬,听着听着,父亲最后也会被他感动。有一次鲍勃的英语考试只得了分,以致他不敢把试卷拿出来。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备他。但是,鲍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英语不再有兴趣。于是,每天睡觉前,父亲跟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炭彼此的梦想。父亲告诉儿子,爸爸、妈妈都为他拥有这样的梦想而自豪和高兴,也相信他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一天,鲍勃说,我一定要把英语学好,比尔·盖茨的英语可不是蒙人的。后来,父亲给他买来英语课外读物《书虫》,经常跟他一起阅读,并鼓励他每天用英语写一篇短小的作文,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的英语水平便上来了,期末英语考试还得了满分。经历过这件事,鲍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点评:几乎每个孩子都对自己未来有关好的设计,尽管他们不知道梦想实施起来有多么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梦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其实,孩子的梦想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梦想孩子才会有所期望,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即使最终没有成就自己的梦想,但至少孩子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发展空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