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班第二学期论文

发布时间:

中班第二学期论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现状及组织策略研究》

【摘 要】幼儿园音乐游戏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现状和组织策略,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游戏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3-03

很多研究认为,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个是学前的2~6岁,另一个是学生期的12~15岁。后者不但出现较晚且往往被忽略,而音乐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着手进行。音乐游戏,则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感受音响之美。比如,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1=D 2/4)3 3 2┃3 3 2┃3 5 5 1┃2―┃3 3 2┃3 3 2┃3 5 3 1┃2 3┃1―┃┃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春天来》)。

2.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幼儿会注意倾听,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55 55┃55 5┃55 55┃55 5┃55 5┃55 5┃55 55┃55 5┃┃

叽里 咕噜 是个 啥?他在 炉子 后面 爬,不是 蟹,不是 虾,叽里 咕噜 是个 啥?

3.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培养音乐感受力,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一般以唱歌为主,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演唱歌曲“Monkey Jump”,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自由表演,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有效性相对较低,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调查结果表明,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有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调查显示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调查发现,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只有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还有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 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幼儿园方面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是娱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教师方面

第一,注意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每次音乐游戏时,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只要了解幼儿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克服一定的困难,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讲述一个故事后,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利用柯尔文手势(柯达伊教学法)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1=D 或 1=E 2/4

11┃┃23┃1―┃11 11┃┃22 23┃1―┃┃

大拇 指 呀 向上 翘, 我的 大拇 指 呀,它要 往上 翘。

歌唱时,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使儿童通过身体,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以调节活动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1999(27)

[3]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文化月刊,2010(Z1)

[4]倪春妹.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寻找乐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

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生活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活动整合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老师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都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都会会刻意地去模仿。幼儿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

三、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虽然在自控能力方面比小班幼儿有所提高,但他们不能像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把幼儿分成四个阶段――中班A期、中班B期、中班C期和中班D期。

1.在中班A期(刚进中班1―2个月),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都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提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三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2.到了中班B期(进中班后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3.到了中班C期(进中班后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生活行为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发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下的积木、谁会主动送积木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以表扬,使他们更积极地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的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先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4.在中班D期(中班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欣赏法”进行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巧。如在组织幼儿午睡活动前,要幼儿学习叠被子,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午睡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家长园地、家教知识讲座、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在幼儿养成教育指导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密切家园合作,双方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特别是那些对教师有畏惧心理的孩子,教师应用一种开放性观念,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从而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果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过低,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做判断,毋庸讳言,在误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行使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相反,还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中班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师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教科研活动意义缺乏正确的

认识。认为幼儿园接触的是3—6岁幼儿,把孩子带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说,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虽专业素质好,但理论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没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总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说、念、讲,教师则一味地记录、听讲。三是教科研活动内容经常跟着“流行风”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儿园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搞得教师随“风”摇摆不定,兴趣不大。!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作为园长,应把教科研放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树立“科研兴园”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复宣传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从教育发展、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从而唤起教师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动骨干教师进行示范,结合实际工作,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园领导参与进行了“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思想的渗透”、“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等研究,从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首先,园领导和教研组长作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允许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使教师产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二,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园常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科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教科研活动内容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因为它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增强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比如,以前我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园领导确定观摩内容与人选,在调查表中,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园领导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指定观摩与“自报观摩”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层层竞争选拔,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师也要提供机会,通过个别指导,为她们参与教研观摩活动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第三,改变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教科研活动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提高活动的质量。我园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

1、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知识等基本理论。!

2、邀请有关幼教专家来园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是现场观摩,就教师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与指导。

3、教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轮流主讲,主讲人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主讲内容,设计出讨论题目,组织大家开展讨论,最后并进行总结。

4、经常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并认真进行评析,提出合理建议。

5、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回来向大家传达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和讨论。

6、向家长或同行开展教科研成果汇报评比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将日 常教育活动向研究性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怕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求稳怕乱,竞赛时总让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活动内容

没有新意,结果,幼儿玩得不尽兴,活动量也达不到。针对这一情况,们组织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并认真研究存在问题,商讨对策,共同设计了大班体育游戏“扭扭虫”这一教育活动,利用“迷彩”布袋作为“扭扭虫”这一体育活动器具,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开始的试教过程中,幼儿虽兴趣很浓,但通过对幼儿的脉搏测试,发现幼儿活动量的高潮过早地出现在准备阶段。于是,我们又通过教师们的学习、思考,建议执教者在活动中,注意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相结合,运用“慢慢爬、快快爬,滚一滚,躺下休息”等口令使活动动静交替,将四路纵队依次进行比赛改为十字队形,向场地四角同时比赛,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并增加教具“饼干”,从而也就增大了“扭扭虫”运“饼干”的频率,有效地控制了幼儿活动量。这项体育活动在参加扬州市学科观摩活动中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了明显的起色,教师们参加教科研活动由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动机,出现了争着搞课题研究,自费外出参观学习等前所未有的现象,这也说明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保山学院学报第二期

互联网下企业发展探析

互联网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世界上其他的供应商和客户,实现产品的交流。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互联网下企业发展探析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截止到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应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互联网对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渗透,加速了这些领域的进化,同时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调整原有的策略,基于全球经济虚拟化运营的特征,深入分析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要素。本文以下结合互联网视 阈 ,针对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策略做出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视 阈 现代企业 发展策略 虚拟化运营

本质上说,互联网与传统经济之间的结合,也是一场典型的“颠覆运动”;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共享,这与传统经济领域的发展模式存在本质上的冲突。但互联网海纳百川的特点,又成为传统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有利工具,由此形成的激烈竞争局面彻底打破了现代企业以来市场渠道的可能性。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着眼于全方位的改革。

一、互联网影响下的企业发展现状

(1)时空限制被打破

互联网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世界上其他的供应商和客户,实现产品的交流。而这在传统企业经营活动中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互联网的成本很低,这导致企业所受到限制的时间和空间因素逐渐消失。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营业时间、时差、地理要素等,在互联网技术交流的作用下,已经极度弱化,企业与客户之间只需要做好信息确认和网络约定,交易就可以顺利达成。而企业在传统领域中,要向客户传达产品信息,需要派专人参加展销会、设立分支机构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成本。

(2)商业模式被颠覆

电子商务类型是现代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而这一商业模式的出现,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

首先,电子商务的形式将企业的贸易对象扩展到了全球领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得到了肯定,而传统的商业模式必然无法满足国内外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电子商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将任何一家企业打造成跨国企业。

其次,企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可以获得更好的营销渠道。商业模式的颠覆,就意味着竞争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渠道中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未必可以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取得竞争优势,因为这个新的市场渠道中,任何一家企业的竞争都是平等的。

(3)市场机制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订单、物流、定制化生产等多个方面,即市场已经不再是大规模生产的市场,而是订单化、个性化的定制生产。这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高用户忠诚度。

(4)供应链体系形成

借助互联网所形成的`市场体制中,虽然不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却得到了深入发扬,这是由于越是定制化的市场,越需要不同领域的部门合作,企业已经不再单纯的是竞争关系,而是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合作关系。

供应链体系之内,把供应商同时也看作是采购商,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稳固性,形成了全新的竞争团队,而这无疑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来促进交流,提高响应速度。

二、互联网视 阈 下的现代企业发展策略

根据现实情况不难判断,在互联网经济中,企业规模大小的意义正在减小,产品(服务)质量、交易能力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换而言之,任何个体或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市场提供商品,而不需要专门构建公司、购买设备等,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设备,可以按照需要提供产品即可。这就是虚拟化运营的特点。

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现代企业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1)树立国际化观念

互联网视 阈 下的现代企业发展领域已经扩展到国际化范围,那么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中也必须树立国际化观念,从竞争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国际化改造,这其中包括设计、包装、质量水平和相关标准等。国际化环境是更为开放的空间,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更新思想、谋求发展。

(2)构建高效化组织

互联网视 阈 下的现代企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虚拟化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组织管理,相反,在虚拟化的市场运营中需要更加灵活、严密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其高效化特点,这与传统的企业组织有明显区别。例如在客户维护方面、产品跟踪方面等。

(3)建立专业性团队

互联网从技术到应用,在发展到经济领域,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够驾驭。对于企业而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个专业性的团队,才能够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不仅国际市场向中国敞开大门,国内市场同样面临着国际企业的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提出,就是针对当前这一现状而言的。“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形式,要求企业自身以互联网为平台,其经济领域的任何活动,都与自身的经营生存相关。

三、结束语

事实证明,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渗透导致企业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市场进一步扩大,生产进一步细化,分工更加明确,交流更加畅通;企业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狭隘的区域市场或国内市场,自身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一个有效节点。而这一切,必然导致企业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生产模式等发生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使用互联网环境,另一方面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相应地,根据互联网的特点采取虚拟化的运营发展策略就成了必然。

参考文献:

[1] 让互联网思维成为企业发展的“翅膀”[J].中国邮政,:20-23.

[2] 周建良.基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63-65.

[3] 王洋.移动电子商务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1384-1387.

[4] 张安帮.基于互联网经济环境论企业运营的发展方向[J].保山学院学报,:73-75.

毕竟是省级的期刊,投稿还是有要求的,最好是有实力,期刊级别 省级出版周期 双月刊国内刊号 53-1215/Z国际刊号 1674-9340出版地区 云南刊社简介《保山学院学报》(原:保山师专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云南省教育厅和保山学院主办。本刊主要刊登社会各界有见解的学术理论文章。主要栏目有:高校思想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滇西抗战研究、文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保山学院学报》用稿范围以高校研究性论文为主,也欢迎社会各界有见地的理论文章,同时适当采用部分质量高的中学教研文章、在校大学生的论文。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全国高职院校优秀学报栏目设置高校思想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滇西抗战研究、文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投稿须知1、《保山学院学报》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保山学院学报》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保山学院学报》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4、《保山学院学报》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5、《保山学院学报》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2009年,云南保山学院正式成立,它是保山乃至滇西的第一所现代化本科大学,也是最好的大学。 保山学院的前身是1978 年创办的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保山师专升格为保山学院。学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远征路。 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哀牢国的首邑,东汉时(公元69年)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是我国南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商贸城市,也是我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保山文化昌明,人杰地灵,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 保山地处滇西德宏、丽江、大理、临沧、怒江、迪庆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心。办学 30 多年来,保山学院为滇西等区域培养了20000多名社会建设人才,在职教师、中小学管理干部培训3万多人次,为当地社会经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认同感。 目前,学院设11个系47个专业,面向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全日制学生近6000人;教职工432人,325名专任教师,有教授22人、副教授99人、博士研究生13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164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保山市学科带头人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20人;聘任了包括黄润乾、戴永年等“两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30多人。有省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两个,省级特色专业一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一个,省级高校小语种教研室一个,保山市重点实验室一个。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 教研规划课题10项,省级科研、教研项目35项,市级、校级科研教研课题16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教研科研奖励40余项。《保山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缅甸、泰国、韩国的学校进行长期合作。 学院占地面积795亩,规划面积1500亩。校园建筑面积万㎡,教学行政用房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图书馆藏书56万册,校园网1000兆光缆到楼幢,有 1400 多个信息点。 保山学院立足保山,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努力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各行业所需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多学科专业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为目标。

保山唯一的大学就是保山学院,前身是保山师专。

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没有稿费。

当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基本都是需要收费的。只有少部分核心期刊或者其他高质量期刊有免费的期刊可发表,但一般对文章质量要求很高。

学术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英语: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严格审定,确定了中国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含5756种。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产生了中国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共712种。

本科生可以发表的期刊很多,《魅力中国》《长江丛刊》《改革与开放》《价值工程》发表要先确定1、期刊收录网站(知网、万方、维普、龙源)一般情况下知网收录的价格高于其他的,是因为知网整改后都要2版-3版起发,万方维普的大多数还是1版起发。

文章字符数,一般1版字符数在2500左右,2版的话字符大概在3800~4000左右,如果文章中有图表,需要看排版所占的字符数来计算版面,一般小图是300-600字符左右。期刊的级别(价格):省级、国家级普刊<学报和第一批第二批学术期刊<高端刊、核心、地方目录期刊(也有部分是免费的)

发表首先要根据单位的要求先确定好要发的杂志,然后根据杂志的要求来写作,必须保证原创,抄袭率不过关首先就被刷下来了,望文章都能顺利发表成功

《楚天法治》不是水刊。《楚天法治》是一部综合性的省级权威法制理论期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ISSN:2095-686X;CN:42-1854/D;期刊收录:万方已出版发行。 《楚天法治》融合了权威,指导和理论。遵循“积极定位,新形式,活泼内容,优质服务”的编辑方针。它着眼于社会条件和民生,服务于人民,写真话,忠实履行新闻媒体的行动。党和政府喉舌的责任和人民代言人的职责是办刊和提供新闻的目的。为法治提供信息服务。

是一本收学术论文的期刊,属于法学类但是他不属于国家新闻总署认定的第一批第二批学术期刊,这要看你们单位怎么认定学术期刊可提供第一批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第二届华东期刊

国内物理电子学类期刊 2008-05-10 12:38:59 1、传感器技术(月刊) 本刊是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技术刊物。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对外推荐的中文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计量测试文摘》、《中国电子科技文摘》等的收录期刊。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信息产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奖。主要报道国内各类敏感元件,传感器及电子技术,科研成果及产品等,同时报道企业概况、人物介绍、行业活动、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等。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研究所 编辑单位:《传感器技术》编辑部 主 编:范茂军 主 任: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9号(哈尔滨44信箱信息中心) 邮政编码:15000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23-1300/TN 国际刊号:1000-9787 邮发代号:14-203 定 价: 2、光学技术(双月刊) 本刊由国防科工委主管,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方光电工业总公司联合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和中国兵工学会光学学会承办,光学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央级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1975年创刊,现为双月刊,96页,大16开版本,每单月20日出版。国内邮发号为2-830,国外邮发号为4127BM。本刊杂志从1990年开始一直被美国工程索引(EI)列为固定的收录期刊,文章收录率一直为87%左右。本惠的发行范围较广,基本上覆盖了国内的整个光电行业。 主管单位:国防科工委 主办单位: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方光电工业部公司 编辑单位:光学技术杂志编辑部 主 编:揭德尔 主 任: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081 电 话:68471784 传 真:68412867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1-1879/O4 国际刊号:1002-1582 邮发代号:2-830 定 价:15 3、电子显微学报(双月刊) 本刊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电子显微镜分会承办。是国内惟一一份报道电子显微学和其它显微学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新仪器研制生产及实验技术的双月刊。本学报及时反映电子显微学和其他显微学的新动态、新进展,及时报道利用电子显微学研究诸如生命科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特别是新兴的纳米材料、薄膜材料)、化学化工、地质科学等所取得的高科技成果。《电子显微学报》报道的内容涵盖自然科学领域之广,为自然科学类期刊中仅见的学术期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编辑单位:《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 主 编:姚骏恩 主 任:李宁春 地 址:北京2724信箱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8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1-2295/TN 国际刊号:1000-6281 邮发代号: 定 价:20 4、激光与红外(双月刊) 本刊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电子部激光与红外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与光电子学分会的联合刊物,报道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科技进展、新技术成果等。设有综述与评论、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器件、光电材料、市场动态和文献信息等栏目。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与红外》编辑部 主 编:袁继俊 主 任:所洪涛 地 址:北京8511信箱(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 邮政编码:100015 电 话:64362211-310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1-2436/TN 国际刊号:1001-5078 邮发代号:2-312 定 价:8 5、激光杂志(双月刊) 本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以报导光电与激光技术为主的科技期刊。从1992上起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物,所刊登论文被美国《EI》检索。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杂志》编委会 主 编:程正学 主 任:刘凌云 地 址:重庆市石桥铺渝州路35号 邮政编码:400039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0-1085/TN 国际刊号:0253-2743 邮发代号:78-9 定 价:10 6、激光技术(双月刊) 本刊是国家新委批准出版的全国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属国家级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反映激光在我国国防、工业、农业、生物、医学、通信及人们生活相应用,进展及成果,跟踪国外高技术发展;密切注视各国激光技术的研制状况和动态,为我国科研、教学、生产和应用提供最新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主办单位: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技术编委会 主 编:侯天晋 主 任:於祖兰 地 址:成都市238信箱209分箱 邮政编码:610041 电 话:-291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125/TN 国际刊号:1001-3806 邮发代号:62-74 定 价:15 7、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双月刊) 本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在红外物理、凝聚态光学地质、非线性光学、红外光电子学、红外与毫米波技术等方面有创新的论文、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并设置了交叉学科研究专栏。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编辑单位:《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辑委员会 主 编:褚君浩 主 任:糜正瑜 地 址:上海中山北一路420号 邮政编码:200083 电 话:-36323或36307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577/TN 国际刊号:1001-9014 邮发代号:4-335 定 价:10 8、 光电工程(月刊) 本刊刊登内容包括工程光学和光电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主要有自适应光学,应用光学,微光学,光电捕获跟踪测量技术,光学设计,薄膜光学,自动控制,电视技术,激光技术,光刻,精密刻划和光电传感技术,光通信,光计算,以及光学方面的其它高新技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编辑单位:《光电工程》编辑部 主 编:马佳光 主 任: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350信箱29分箱 邮政编码:610209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346/O4 国际刊号:1003-501X 邮发代号: 定 价:11 9、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月刊) 本刊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国家惯性约束聚变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关注科技发展热点,报道高新技术前沿,追踪科技研发动态,介绍科学探索历程;展示最新科技产品,汇萃时尚科技讯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编辑单位:《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辑部 主 编:范滇元 主 任:陈秀娥 地 址:上海市嘉定清河路390号(上海市800-211信箱)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69918166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690/TN 国际刊号:1006-4125 邮发代号:4-179 定 价:20 10、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双月刊) 本刊为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类科技双月刊。主要报道范围有激光技术(如激光加工、激光医学及其他激光应用技术)、红外技术、大气光学与环境光学、光学与光电探测技术、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以及光电子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探索等国内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水平及最新进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光电子技术与信息》编辑部 主 编:余吟山 主 任: 地 址:合肥市1125信箱 邮政编码:23003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4-1138/TN 国际刊号:1006-1231 邮发代号:26-145 定 价:6 11、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月刊) 本刊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激光领域最新成就的英文版专业学报类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在激光、光学、材料应用及激光医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研究论文。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光学快报》编辑部 主 编:徐至展 主 任:颜严 地 址: 上海800-211信箱(上海喜定区清河路390号)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890/O3 国际刊号:1671-7694 邮发代号:4-644 定 价:35 12、 中国激光(月刊) 本刊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激光领域最新成就的专业学报类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在激光、光学、材料应用及激光医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研究论文。涉及领域包括激光器件、新型激光器、非成性光学、激光在材料中的应用、激光及光纤技术在医学中的使用,锁模超短脉冲技术、精密光谱学、强光物理、量子光学、全息技术及光信息处理。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激光》编辑委员会 主 编:周炳琨 主 任:雷仕湛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339/TN 国际刊号:0258-7025 邮发代号:4-201 定 价:25 13、量子电子学报(双月刊) 本刊主要刊登光学、激光以及光学的电子学交叉学科等量子电子学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刊 物曾多次获搣中国光学期刊攠、搣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攠及、搣安徽省优秀期刊攍och 奖。已被国际权威检索期刊《科学文摘》(SA)、《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收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量子电子学报》编委会 主 编:龚和本 主 任:王广昌 地 址:合肥市1125邮政信箱 邮政编码:23003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4-1163/TN 国际刊号:1007-5461 邮发代号:26-89 定 价:12 14、 光学与光电技术(双月刊) 本刊属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学术型刊物,是民用与军用相结合怕综合性光电技术信息载体,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与湖北省光学学会联合主办。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湖北省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光学与光电技术》编辑部 主 编:潘德彬 主 任:刘爱东 地 址:武汉市雄楚大街981号 邮政编码:430073 电 话:-2351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2-1696/O3 国际刊号:1672-3392 邮发代号: 定 价:10 15、 光电子技术(季刊) 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公开发行的学术类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文章,及时报道该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及有关器件、整机的应用。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编辑单位:《光电子技术》编辑部 主 编:陈向真 主 任:刘广荣 地 址:南京中山东路524号(南京1601信箱) 邮政编码:210016 电 话:-5864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2-1347/TN 国际刊号:1005-488X 邮发代号: 定 价:8 16、 光电子穧激光(月刊) 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光电子、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新型光电子器件、装置和材料、光电控制和检测、光存贮和光电信息处理、通讯和光纤应用技术光电集成技术、光计算和光学神经网络、激光加工和激光应用、光电生物医学等方面。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天津理工学院 编辑单位:《光电子穧激光》编辑部 主 编:巴恩旭 主 任:汪美林 地 址:天津杨南开区红旗南路263号 邮政编码:30019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2-1182 国际刊号:1005-0086 邮发代号:6-123 定 价:10 17、应用激光(双月刊) 本刊1981年创刊,刊登激光技术在我国工业、农业、科研、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文章,深受广大读者欢迎,1985年发行量达到4250册/期。成为同类刊物中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应用激光》论文被搣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攠选为引文源期刊,并被美国EI、德车FIZ选用。1996年《应用激光》列入全国搣影响因子攠最大的前五十种刊物之一。 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应用激光》杂志社 主 编:王之江 主 任: 地 址:上海市宜山路770号 邮政编码:200233 电 话:-3401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375 国际刊号:1000-372X 邮发代号:4-376 定 价: 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 本学报是信处科学与电子科学的学术理论刊物。被国内外多种重要检索系统收录,2000年再次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报道范围包括通信与信息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应用数学,密码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编辑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梁昌洪 主 任:李维东 地 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349信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710071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61-1076/TN 国际刊号:1001-2400 邮发代号: 定 价:10 19、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 本学报是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的自然科学类期刊,是集创造性、学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电子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电子通信、电子测量、电视技术、生物电子学、雷达、电子对抗、遥感遥测、信息论、电磁场工程、天线、微波理论与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元件、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电子物理与器件、激光与光纤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总结;新技术、新工艺的论述;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述;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等。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编辑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林为干 主 任:徐安玉 地 址:成都东郊建设北路 邮政编码:61005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207/T 国际刊号:1001-0548 邮发代号:62-34 定 价:5 20、光通信技术(月刊) 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光通信、光纤维传感技术在公用通信、专用通信和国防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包括系统与网络、光纤光缆与器件、光通信相关技术的开发及新技术新产品介绍等,还刊登专题讲座、厂商简介、书刊评价、人物专访、重大活动报道。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及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34研究所 编辑单位:《光通信技术》编辑部 主 编:汤志强 主 任: 地 址:广西桂林市5号信箱 邮政编码:54100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5-1160/TN 国际刊号:1002-5561 邮发代号:48-126 定 价:7 21、 光学精密工程(双月刊) 本杂志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唐九华院士担任顾问,陈星旦院士任编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首批入选者、长春光机所所长,青年科学家曹建林博士担任主编。《光学精密工程》辟有综合评述、空间光学、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纤维光学、微纳技术、精密机械、激光与技术、光学检验设备、光学以其余技术、测试技术及设备、信息光学、光电跟踪与自动控制、摄像技术及装置、光电技术及器件、光学工艺及设备、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光谱分析与光谱测量、激光测距与跟踪、摄像技术与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薄膜光学、光衍射仪器与器件等专栏。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编辑单位:《光学 精密工程》编辑委员会 主 编:曹健林 主 任:白雨虹 地 址: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22-1198/TH 国际刊号:1004-924X 邮发代号:12-166 定 价:18 22、 光通信研究(双月刊) 本刊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的技术类期刊。是我国最早的以高新科技光纤通信为内容的科技期刊,全国电信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载光纤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光纤光缆、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与其有关的前沿学科。 主管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编辑单位:烽火科技学院《光通信研究》编辑部 主 编:毛谦 主 任:程晓红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2-1266/TN 国际刊号:1005-8788 邮发代号: 定 价:8 23、 红外与激光工程(双月刊) 本刊由航天机电集团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包括红外、激光和光电技术在航天、卫星和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研究、设计和应用上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各种新的光电技术实验方法和结果,新工艺、新材料、国内外先进光电技术方面的优秀论文及信息报导,本刊栏目多,内容丰富,可供从事光学与应用专业方面的科研、厂矿、企事业单位、各大专院校及部队有关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供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及信息部门收藏。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主 编:孙再龙 主 任:赵雪艳 地 址:天津市225信箱32分箱 邮政编码:300192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12-1261/TN 国际刊号:1007-2276 邮发代号:6-133 定 价:10 2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 本刊为科学技术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子技术、信息科学、材料 科学、能源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建筑、生物医学、管理科学、基础理论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其中,以机械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优势专业。 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30余家权威文摘期刊和重要数据库收录。 本刊先后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湖北省十大名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编辑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樊明武 主 任: 地 址:武汉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校内 邮政编码:430074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42-1658/N 国际刊号:1671-4512 邮发代号:38-9 定 价:6 25、强激光与粒子束(月刊) 本刊主要报道我国激光与粒子束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内容涉及高功率激光(含高功率微波)与粒子束的产生、传输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主要学科包括: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激光器与加速器技术,等离子体物理及惯性约束聚变等。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核学会 编辑单位:《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 主 编:杜祥琬 主 任: 地 址: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邮政编码:6219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51-1311/O4 国际刊号:1001-4322 邮发代号:62-76 定 价:10 26、光学学报(月刊) 本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光学学术刊物,反映中国光学科技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内容主要包括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适应光学、纤维光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器件、全息和信息处理、光学元件和材料等。为我国光学科技人员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以跟踪学科前沿和发展我国光学事业服务。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主 编:徐至展 主 任: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邮政编码:201800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刊号:31-1252/04 国际刊号:0253-2239 邮发代号:4-293 定 价:25 上面可能有你感兴趣的

经济管理文摘 半月刊

1 老校区在济南市经十路大众日报社对面,公交有16路等,你可以上网再具体查。2 新校区在经十东路上,公交有311,306,303,136等。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基本概况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正厅级建制的全日制成人高等学校。其办学基础是创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团校。目前,学院、团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承担着普通专科教育、成人本、专科教育和全省团干部培训等教育教学任务。 学院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041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万平方米。学院资产总值亿元。建有各种实验、实训室64个,教学用计算机1451台,教练汽车131辆,语音室736座,多媒体教室4318座,仪器设备总值4084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另有电子期刊3600余种,电子阅览室300台座;建有现代化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学院现设政法系、管理系、经济系、国际贸易系、文化传播系、外语系、舞蹈系、工艺美术系、旅游系、信息工程系和体育部、培训部等12个教学系、部,普通专科和成人本、专科教育设24个专业,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学和工学4个学科门类。 现有教职工693人,专任教师450人,兼任教师132人(含外籍教师1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8人、副教授111人;博士9人、硕士18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0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3人,7人担任国际和国家级学术团体理事以上学术职务,27人在省级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另有研究员、副研究员等其它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人。 多年来,学院充分发挥青年院校的政治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施以创办名专业、培养名教师为主要内容的“双名工程”,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在专业设置上,以地方经济行政管理和第三产业为主要服务领域,以管理类专业为重点,以原有文学类专业为基础,面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岗位群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和应用性新兴学科,各专业体现出较好的市场前景。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专任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已经取得或正在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近年来先后有11位教师到国外进修。不断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制定和完善了各种教学文件和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加强课程建设,目前学院有7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精品课程。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目前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根据在校生主体由成人转变为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全院各专业推行了“专业+外语+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了近40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训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积极推动“双证书”教育,在部分专业试行了订单式教育。一批专业在改革的实践中崭露头角、逐步形成特色。如舞蹈专业以编、演、教、评、组“五项全能”的培养为目标,通过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的艺术实践、有效的考核方式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该专业学生多次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央电视台等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并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在参加省内外各类舞蹈专业比赛中多次获奖,取得了“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舞蹈专业比赛“荷花奖”和“桃李杯”奖,实现了我省舞蹈界在两个奖项上零的突破,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同年被省文化厅确定为首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则提出了“打造准企业文化,锻造学生职业灵魂”的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其教学模式得到了旅游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生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得到了锻炼。该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北戴河接待处的邀请安排为中央领导同志服务,表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多次受到中央首长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表扬。该专业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被评为高职教育示范专业。物业管理、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也都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从全省实行普通高职毕业生专升本考试以来,我院连续多年大幅度超过全省的平均录取率。在全省组织的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都取得了优良成绩。近三年普通高职毕业生各专业7月份初次就业率均超过86%,年底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超过。舞蹈、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等一批专业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连续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在2004年底省人事厅、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学院被评为优秀单位。 培养青年干部是省委赋予学校的职能。截止到2007年底,已举办各类团干部培训班274期,培训学员近4万人次。受团中央的委托,面向国际青年的培训项目正在启动运作中。 多年来,学院大力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本院教师共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7项。累计出版著作、教材125部,发表学术论文1045篇,其中在国际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131篇,被SCI、EI、ISTP引用和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新华文摘等二次文献期刊收录、转载的论文46篇。先后有41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奖励,67项成果获得省级学会奖励,有3人次在国际专业比赛中获奖。学院附设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内设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舞蹈研究所、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省青少年研究学会、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3个省级学会的秘书处均设在本院。 学院办有两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1年被筛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三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科期刊”,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9月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5年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优秀期刊”,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青少年研究》杂志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级期刊,2005年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重点期刊”。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10名以上的外国专家驻校任教。先后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韩国南首尔大学等11个国家的4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和留学生,进行图书资料交流,开展合作研究等。建立了山东青年出国留学咨询服务中心,向国外派送留学生。先后成功地举办了东北亚电子商务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和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学院是我省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是共青团中央命名的“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设有山东省青年干部培训中心、山东省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山东省省直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设有经省劳动厅批准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学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工商管理、汽车驾驶、微机、外语、普通话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承担着20多个工种高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和鉴定工作。近10年来已为社会培训了3万多名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学校注意发挥干部院校的政治优势和青年院校的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近年来,在教育部、团中央、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教育厅、文化厅等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多次受到奖励。党建、纪检、工会、团委、学生管理、保卫、后勤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多次获得上级颁发的荣誉称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和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结论显示,本院学生的整体素质优良,全校学生的精神面貌较好。 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原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同志、副省长王军民同志、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同志等各级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鼓励。学院的社会声誉也在逐步提高。由于学院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成绩比较突出,在1997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2004年山东省高职院校与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等历次综合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并获得“山东省教育条件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外事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山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行政接待 7000 7313 文秘宣传 7567 70776567(西校区)机要档案科 7466 71006466(西校区) 车辆管理科 7443 7091 网络通讯管理 7078 73986398(西校区) 文 印 室 7470 收 发 室 7468(东校区)6468(西校区) 印务中心 7093 印务中心印刷厂 7092 西校管理办公室 6472 6313 校史办公室 6397 组织部人事处 组织部 7479(东校区)6552(西校区) 人事处 7479(东校区)6479(西校区) 老干部科 7479(东校区)6591 6553 纪 委工 会 纪 委 7476 工 会 6526 教务处 综 合 科 7521 设 备 科 业余教育部 7343 学 籍 科 7510 教 务 科 7513(东校区)6343(西校区) 师 资 科 7513 教 材 科 7160 教 材 库 7153 电 教 科 7156 资 料 室 7150 劳动课办公室 7148 招 生办公室 办 公 室 82968807 培训部青少所 办 公 室 6259 编 辑 部 6442 培训公寓 6574 6575 总务处 综 合 科 7281(东校区)6207(西校区) 房产管理科 7207 维修电话 7210 7201 物业管理科 7191 中房物业 7226(教学区) 7117(宿舍区) 海利达物业 7194 物资管理科 7292 物品发放处 7217 生活服务中心 7197 质检部 7198 财务部 7434 南食堂一楼 7195 南食堂二楼 7381 北食堂一楼 7220 北食堂二楼 7221 超 市 7227 西校餐厅 6381 热力中心 7208 供水站 7216 开水站 7211 供热站 7440 6475 换热站 7206 中水站 7213 浴 室 7192 维修站 7475 西 校 6475 电力中心 东校 中心配电室 7431 二级配电室 7219 图书馆配电室 7215 西校 配电室 6431 医疗服务中心 7356 门 诊 7199 治疗室 7120 夜间值班室 7120 西校医务室 6356 财务处 综 合 科 7212 资产管理科 7306 会计核算科 7290 7295 基建财务 7202 西校财务 6503 (学生收费) 7376 基 建办公室 施 工 科 7256 7565 计划材料科 7563 基建仓库 7253 部 门 科 室 姓 名 办公电话 保卫处 治安科 7118 消防科 7464 户政科 7128 西校区安全管理科 6464 门 卫 6430(西校区)7123(东校区) 图书馆门卫 7127 图书馆监控 7125 体育看台门卫 7113 校园110报警电话 6110(西校区)7110(东校区) 学生处 学生管理科 7265 教育活动科 7427 就业指导中心 7266 勤工助学中心 7261 心理咨询室 7286 7287 学生公寓管理 7267 一号公寓 7270 二号公寓 7279 三号公寓 7277 四号公寓 7263 7262 五号公寓 7209 7117 六号公寓 7274 7275 团 委 办 公 室 7349 院学生会办公室 7173 大学生活动中心 7176 会议室 7175 科研处 项目管理科 7298 成果管理科 7301 学报编辑部 6462 图书馆 办公室 7300 7496 图书采编部 7496 图书编目室 7299 期刊阅览部 7304 流通部 7303 第一借阅室 7474 第二借阅室 7308 第三借阅室 7491 期刊报纸阅览室 7322 工具特藏阅览室 7307 电子阅览室 7296 7297 技术咨询室 7305 周转书库 7294 政法系 办 公 室 7406 团 总 支 7402 管 理科学系 办 公 室 7338 团 总 支 7335 教学秘书办 7334 会 议 室 7332 经济系 办 公 室 7311 团 总 支 7312 会 议 室 7317 国 际贸易系 办 公 室 7425 团 总 支 7323 会 议 室 7326 文 化传播系 办 公 室 7345 演 播 室 7350 团 总 支 7538 外语系 办 公 室 7373 团 总 支 7375 教学秘书办 7380 舞蹈系 办 公 室 7478 辅导员办公室 7368 教学秘书办 7367 工 艺美术系 办 公 室 7357 7225 教学秘书办 7178 团 总 支 7359 旅游系 办 公 室 7249 团 总 支 7391 信 息工程系 办 公 室 7331 团 总 支 7382 辅导员办公室 7383 体育部 办 公 室 7417 外事办国际交流中心 办 公 室 6210 6555 留学中心 6686 签 证 部 6507 咨 询 部移 民 部 6198 61886138 6998 教学管理 6536 创建本科办公室 7159 处长值班室 7288 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6281

成都大学学报1994年第二期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时期中国西部资源东调及其影响研究》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图再现研究》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00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子课题《西南部分》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综合研究》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中国内河公慈善救生研究》8、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华大典·地学典·自然地理典》9、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清史·生态环境志》(西南及长江中下游部分)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江三峡经济开发研究》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广填四川与清初四川社会》12、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高师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思维的理论与实践》13、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八五”规划项目《巴蜀文化与地理环境》14、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重庆移民历史与安置经验总结》15、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16、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历史文献中的重庆》17、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项目《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夔巫图组)18、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巴蜀文化通史·交通文化卷》19、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庆历史地图集》20、湖北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三峡通史·历史地理卷》 1、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旅游规划2、贵州修文桃园河风景区规划3、重庆万盛黑山谷风景区文化创意4、重庆鼎道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古川菜创意5、重庆石柱枫香坪乡村旅游风景区文化创意6、重庆武隆印象公司川江号子文化创意7、重庆北碚乡村嘉年华景区文化创意8、重庆市规划局:重庆三国文化研究9、重庆市规划局:重庆文化分区研究10、重庆市开县秦巴古道研究 1、《中国历史地理学》(独立,面向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中国历史地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独立),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4、《西南历史文化地理》(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6、《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7、《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独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8、《南方丝绸之路》(独立),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9、《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中国三峡文化》(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1、《西南交通贸易与开发》(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巴渝历史沿革》(合作),重庆出版社,2003年。13、《千古三峡》(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4、《长江文明》(独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5、《唐僖宗》(独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6、《二十世纪唐研究》(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7、《丝绸之路大辞典》(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8、《中国都城辞典》(参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9、《三峡古镇》(丛书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20、《诗城奉节》(丛书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21、《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2、《西三角历史发展溯源》(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3、《重庆古旧地图研究》(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4、《近两千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 1、《明清时期皇木采办研究》,《历史研究》1994,6。2、《长江正源探索历史是非的考辨》,《历史研究》2005,1。3、《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3。4,《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四点认识》,《历史研究》2010,1。5、《乾隆“金沙江全图”考》,《历史研究》2010,3。6、《隋唐开边县治考辨》,《中国史研究》1985,4。7、《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移民与经济开发》,《中国史研究》1993,2。8、《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中国史研究》1996,4。9、《有关先秦气候的研究方向》,《中国史研究》2009,2。10、《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史学史研究》2013,211、《宋“蜀川胜概图”考》,《文物》1999,4。12、《三峡最早的航道图――峡江图考》,《文献》1995,1。13、《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成因》,《地理研究》2001,2。14、《近500年来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中低山植被演替》,《地理研究》2010,7。15、《现代历史地理学给予历史学的新启示》,《史学理论研究》1995,1。16、《近代三峡航道图的编纂始末》,《近代史研究》1994,5。17、《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嬗变、流布与农业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1。18、《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转输贸易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4。19、《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4。20、《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续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3。21、《清代长江救生红船救生地位和效果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3。22、《西南政区教化名称分布变迁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4。23、《明茶马贸易〈四川省四路关驿图〉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2。24、《明清皇木采办遗迹考》,《中国历史文物》2005,4。25、《历史时期西南荔枝分布的历史考证》,《中国农史》1988,3。26、《乾嘉垦殖对四川农业生态及社会影响初探》,《中国农史》1993,1。27、《历史时期三峡森林资源的分布变迁》,《中国农史》1993,4。28、《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农副业开发研究》,《中国农史》1995,3。29、《明清时期三峡地区农业垦殖与农田水利研究》,《中国农史》1996,2。30、《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中国农史》2001,1。31、《湖广填四川”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的地名学研究》(合作),《中国农史》2007,4。32、《从天地生角度看中华文明的东移南迁》,《学术研究》1995,5。33、《中国区域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学术研究》2002、1 。34、《刀耕火种重评》,《学术研究》2000、1 。35、《中国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反思》,《学术研究》2005,7。36、《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文化研究》,《学术研究》2008,1。37、《清代长江救生红船的公益性与官办体系的衰败》,《学术研究》2013,2。38、《中国地域方位嬗变与东亚大陆天地生背景》,《江汉论坛》2013,1039、《南水北调与北人南迁的历史地理背景》,《天府新论》2007,5。40、《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再探索》,《历史地理》12辑。41、《历史时期三峡森林植被分布的演变研究》,《历史地理》16辑。42、《从历史技术与环境互动的角度解剖中国西部》,《历史地理》17辑 。43、《连续地理部面的新切入点探索》,《历史地理》18辑。44、《唐宋川滇滇缅通道上的贸易》,《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1。45、《历史时期长江上游航道萎缩及对策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3。46、《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1。47、《中国西南历史气候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2。48、《唐宋西南城镇分布的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4。49、《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3。50、《对古代交通里程运用要审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51、《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4。52、《清代四川土著与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2。53、《明清时期西南城镇分布的地理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54、《四川居民个性特征的历史演变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3。55、《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3。56、《西部开发史的理论与现实思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3。57、《中国历史气候与社会》(译稿,合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2。58、《近代日本对长江上游踏察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3。59、《燃料换代历史与森林分布变迁》(合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160、《采用物侯学研究历史气候方向问题的讨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1、《朦胧的理性探索》,《光明日报》1993,5,18。62、《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教训》,《光明日报》1994,2,21。63、《西南古代交通文化》,《光明日报》1994,10,3。64、《小议地方史学观》,《光明日报》1996,2,6。65、《在继续的基础上创新》,《光明日报》1997,1,21。66、《历史上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光明日报》 1998,9,25。67、《历史上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与保护的历史思考》,《光明日报》 1999,7,30。68、《西部开发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光明日报》2000,2,4。69、《长江三峡人地关系的历史思考》,《光明日报》2003,2,18。70、《从移民史角度看三峡移民》,《光明日报》2001,10,16 。71、《历史上中国西部资源东调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光明日报》2005,11,29。72、《三百年来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及其影响》,《光明日报》2008年,3,2373、《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透露出的现实关怀》,《光明日报》,2012,1,5。74、《中国历史景观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合作),《光明日报》2013,2,20。75、《对“四川荔枝种植史”和“宜宾茶叶栽培史”二文的商榷》,《农业考古》1986,1。76、《中国古代栈道类型与分布》,《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1。77、《中国古代索桥形制及分布》,《中国科技史料》1994,1。78、《严如翌的经世文献的价值》,《清史研究》1996,3。79、《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品评》,《唐研究》第二辑。80、《近2000年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推移与气温波动》,《第四纪研究》1998,1。81、《从历史地理角度看三峡特别行政区的建立》,《中国方域》2002,1。82、《清代三峡移民与经济开发》,《史学月刊》1992,5。83、《三峡得名和演变》,《史学月刊》1994,3。84、《杨贵妃食荔产地考》,《史学月刊》1988,1。85、《区域历史研究应有新理念和现实怀》,《史学月刊》2003,6。86、《明代贡象考》,《安徽史学》1997,2。87、《若干误区的误区》,《安徽史学》2000,1。88、《川滇古道沿革初考》,《西南师院学院学报》1984,4。89、《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4。90、《历代西南人才分布的地域演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2。91、《魏晋南北朝隋唐佛教传播与西南丝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2。92、《近10年来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4。93、《古代西南各民族交通科技与文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增刊。94、《云贵地区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5。95、《新时期利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思考与展望》,《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4。96、《20世纪运用人地关系思维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97、《西部开发史的反思与“西南”、“西北的战略选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4 。98、《山川早水〈巴蜀〉与近代四川风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99、《巴蜀休闲好赌风考》,《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1。100、《巴蜀朝天地名变迁考》,《重庆社会科学》,2010,7。101、《从历史地理角度看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西南史地》第1辑,巴蜀书社,2009年。102、《明代贵州绥阳南宫木厂考》,《西南史地》第1辑,巴蜀书社,2009年。103、《滇代滇铜京运对沿途的影响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6,4。104、《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人文特征》,《时代建筑》2006,4。105、《近代日本教习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合作),《中华文化论坛》2004,2。106、《巴蜀历史文化二则》,《中华文化论坛》2013,4。107、《近年来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8。108、《论历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关系》,《古代交通生态研究与实地考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09、《历史时期西南盐业开发与环境变迁》,《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110、《古代重庆城市地图与重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研究》,《2000年国际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1。112、《人地时空学――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方向》,《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13、《唐代长江上游的三大地域空间》,《盛唐地域结构》,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14、《21世纪的史学新方向――关怀现实》,《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15、《多重因素下的明清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和环境变化》,《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8年。116、《蜀身毒道路线考证》,《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文集》,巴蜀书社,2008年。117、《从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倒置与回归》,《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9年。118、《晒经石的历史考察与南丝绸之路》,《中国人文田野》第1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9、《一张安宁河照片的历史自然地理信息》,《中国人文田野》第1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0、《寻觅皇采办之路》,《中国人文田野》第2辑,巴蜀书社,2008年。121、《四川汉源明代皇木七年探秘记》,《中国人文田野》第4辑,巴蜀书社,2011年。122、《清代滇铜京运运道考察记》,《中国人文田野》第5辑,巴蜀书社,2012年。123、《广元朝天关城门老照片判读》,《中国人文田野》第5辑,巴蜀书社,2012年。124、《汉源晒经石与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研究》第3辑,文物出版社,2007年。125、《历史教学中人地关系思维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 2001,6。126、《怎样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历史教学》2003,3。127、《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空和人地互动》,《历史教学问题》2005,4。128、《川滇古道上的石门关》,《历史知识》1994,6。129、《高师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思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师范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第七卷《历史学分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30、《历史教学应加强生态意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3,4。131、《历史上的水电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3,10。132、《川滇、川黔古今交通路线择向研究》,《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85,6。133、《贡荔古道》,《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86,4。134、《成渝间交通发展概述》,《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90,2。135、《“云南站赤”商榷》,《公路交通编史研究通讯》1985,6。136、《对“历史上的小巴简道”一文的商榷》,《陕西公路交通编史通讯》1985,6。137、《万胜入滇之界首何在?》,《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5,2。138、《三峡历史地理考证三则》,《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1。139、《隋唐石门道之石门辨误》,《重庆史学》1985,2140、《重庆古史二题》,《重庆史学》1990,1。141、《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川南战事补正》,《重庆史学》1991,2。142、《四川地方史的可贵探索》,《重庆史学》1992,2。143、《云南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史志文摘》1985创刊号144、《神州何处妃子笑》,《文汇报》1986,8,12。145、《历史上的阴平道与阴平邪道》,《文博》1994,2。146、《四川古代栈道初步研究》,《四川文物》1988,1。147、《米仓道的踏察与考证》,《四川文物》1989,2。148、《关于“汉白帝城位置探讨”有关问题的补充》,《四川文物》1996,3。149、《四川屏山神木山祠考》,《四川文物》2001,11。150、《四川汉源县水井沟皇木采办遗址考》,《四川文物》2011年,6151、《重庆荔枝考》,《四川果权科技》1988,1。152、《中国栈道》,《百科知识》1990,2。153、《从地名看四川地区历史时期的芭蕉生产》,《地名知识》1990,2。154、《唐宋四川馆驿考》,《成都大学学报》1990,4。155、《元代四川站赤汇考》、《成都大学学报》1991,4。156、《南方丝绸之路灵关、石门关考辨》,《成都大学学报》1992,3。157、《南方丝绸之咱路线的再探索》,《成都大学学报》1994,3。158、《“老四川”区域的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成都大学学报》1999,2。159、《中国西南2000年来五种亚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变迁及影响》,《自然资源》1991,2。160、《历史上中国西南华南虎分布变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1991,2。161、《历史时期三峡移民与经济开发》,《经济地理》1992,4。162、《野生印度犀在西南的灭绝》,《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1992,2。163、《南方丝绸之路丝绸贸易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3,4。164、《现代历史地理学对中国经济建设的作用》,《科学··社会·经济》1992,3。165、《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看现在三峡经济开发》,《科学··社会·经济》1994,2。166、《明清西南丝绸之路国际贸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2。167、《清初四川虎患》,《文史杂志》1993,2。168、《巴蛇食象新考》,《文史杂志》1993,6。169、《“全蜀艺文志”的作者考》,《文史杂志》1996,5。170、《古代西南的溜索》,《贵州文史丛刊》1994,6。171、《三峡开县秦巴古道研究》(合作),《三峡大学学报》2013,4。172、《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渊源初探》(合作),《三峡大学学报》2013,3。173、《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规律及其特点》(合作),《三峡大学学报》,2012,3。174、《三峡地区教育历史与现状的思考》(合作),《三峡学刊》1995,4。175、《三峡移民与川西南开发的新思路》(合作),《长江论坛》1997,3。176、《汉中石门应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文史知识》1997,3。177、《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通史》,《探索》2003,2。178、《清代巴县档案中的皇木扎筏转运个案》,《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80、《环境驱动与中国早期文化空间演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8。181、《巴文化在今社会中的烙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8,2。182、《重庆佛图关名实及地理定位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183、《贵州威宁石门坎田野调查反映的环境变迁》,《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184、Three scroll maps of the jinshajiang and the qing state copper transport system ,Nanny kim ,Mining monies,and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societies, 2013-08。185、《中国古代图像史料运用的实践与理论建构》,《人文杂志》,2014,7,15。186、《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光明日报》,2014,9,24。187、《成化<重庆郡志>和万历<重庆府志>考》,《中国地方志》,2010,2,20。 (1)杂文1、《口舌田野》,《三峡论坛》,2012,6。2、《田野随笔》(1),《三峡论坛》2013,1。3、《田野随笔》(2),《三峡论坛》2013,2。4、《奇幻地理的山水人文》,《国家人文地理》,2008,4。5、《生活在辣椒时代》,《中国国家地理》2005,1。6、《重庆火锅——天下第一锅》,《中国国家地理》2014,2。7、《巴与蜀——四川盆地托出的“双子星”》,《中国国家地理》2014,2。8、《中国辛辣文化与辣椒革命》,《南方周末》2002,1,24。9、《首先是要适宜生存》,《南方周末》2000,10,19。10、《三分天下四川人:成都人、重庆人、老四川人》,《重庆晚报》,2001,8,26。11、《盆地意识与暮气传统:比较四川、重庆人与云南、贵州人》,《重庆晚报》2001,9,30。12、《看古今巴蜀人体质容颜如何变化》,《重庆晚报》,2001,11,25。13、《移民:文化传播的酵母》,《北京日报》2003,4,14。14、《历史与现实——三峡经济开发与重庆发展战略》,《西南工商报》,1997,4,1。15、《诸葛东渡金沙江以后》,《四川日报》,1987,6,22。16、《重庆直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西南工商报》,1997,6,19。17、《亿万斯年,沧桑巨变》,《中国三峡》,2008,1。(2)杂论1、《陈可之:画家笔下的三峡世界》,《中国三峡》,2008,12。2、《中国学术评价体系与系统三题》,《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1。3、《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沉思》,《学术界》,2000,3。4、《拍案惊奇——一个文抄公的抄书理论》,《社会科学报》,2002年12,5。(3)序跋1、《麻城孝感乡——巴蜀荆楚共同的心灵家园》,凌礼潮《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2、《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序》,杨伟兵《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序》,严奇岩《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巴蜀书社,2009年。4、《西南史地发刊词》,《西南史地〉第1辑,巴蜀书社,2009年。5、《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中国人文田野发刊词》,《中国人文田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丽江历代碑刻辑录与研究序》,杨林军《丽江历代碑刻录与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7、《于微深处的宝藏——活在重庆的宝贝序》,阿蛮、黄家骢《活在重庆的宝贝》,重庆出版社,2011年。8、《清代广西生态变迁研究序》,郑维宽《清代广西生态变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三江文化年鉴》序,刘基灿《三江文化年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汉水流域及蜀道历史地理研究》序,马强《汉水流域及蜀道历史地理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1、《巴蜀旧影》序,山川早水《巴蜀》中译本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2、《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序》,杨光华、马强《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成都大学学报共有三个版,分别是: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教育与教学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三个版中,无论哪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

经济学、金融学。已公开出版经济学和金融学学术专著2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重点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级学术刊物以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00 多篇。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著作转载引用。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为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省科委项目等30多项,目前在研项目(正在完成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6项,先后获得重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0 项,其中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著作奖)2项;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著作奖)2项;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的部分学术专著1.《市场价格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伦理经济引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价格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4.《中国金融市场创新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5.《中国资本形成与金融市场证券化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7.《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8.《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1999-2000)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9.《货币银行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本)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11.《伦理经济学再论:经济选择与人的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12.《国际金融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13.《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0-2001)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4.《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5.《银行信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6.《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1-2002)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18.《区域货币一体化:欧元与国际资本市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19.《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20.《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再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21.《货币银行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2.《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23.《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24.《中国金融大趋势》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25.《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在期刊或报纸上公开发表的部分专业学术论文1.“论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原因——兼论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2.“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77年9月3.“农民经商势在必行” 许崇正 《新华社内参》1982年3月、《理论战线》1982年第12期(此文被收录入中国科学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第一辑)4.“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5.“滁县地区专业户发展的调查” 许崇正、陈道奎 《理论战线》1983年3月6.“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必然性——滁县地区农民经商情况的调查” 许崇正 新华社《内部参考》第4期(被《商业研究》全文转载于1983年第9期)7.“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也是当代和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4年4月8.“首先要疏通信息渠道”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84年6月9.“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的讨探”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10.“当前三个服务的主要任务” 许崇正 《工人日报》1985年3月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题”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5年4月12.“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关系的考察——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 许崇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1986年第3期转载;《科学社会主义》1986年第3期)13.“马恩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86年第2期14.“对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的分析” 许崇正、周多礼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6第4期15.“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必要性” 许崇正 《开发》1986年第4期16.“论价格的基本职能” 许崇正 《江淮论坛》1986年第5期17.“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许崇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被《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摘载)18.“试论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内含” 许崇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19.“论建立合理的价格目标模式的条件” 许崇正 《学术界》1988年第3期20.“论价值理论和价格形成” 许崇正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7期21.“价格学研究对象问题探讨” 许崇正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1期22.“论价格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2期23.“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6期24.“我国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25.“论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改革》1994年第3期26.“陕西省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何炼成、许崇正、和春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27.《陕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何炼成、许崇正、张兴茂 《人文杂志》 1994年第4期28.“论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29.“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目标管理” 许崇正 《理论研究》1994年第7期30.“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金融体制创新” 许崇正 《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31.“中国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探讨” 许崇正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2.“中央银行应定期公布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1996第1期33.“中国拆借市场规范化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1期34.“如何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2期35.“大力发展短期企业债券” 许崇正 《安徽金融》1996年第2期36.“发展短期债券的再探讨”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37.“如何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许崇正 《经济与金融》1996年第3期38.“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3期39.“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4期40.“论中国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呆滞” 许崇正 《学术界》1996年第4期41.“金融自由理论的否定之否定” 许崇正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42.“论金融市场创新与经济增长”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6年第5期43.“论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 许崇正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44.“论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创新” 许崇正 《金融体制改革》1996年第5期45.“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6期46.“论当代西方金融自由理论复归学派”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6第6期47.“论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创新的设想”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6年第6期48.“加快建设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许崇正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49.“鼓励和发展民营银行的思考”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7期50.“论发展中国股市的途径和对策──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财贸经济》1996第10期(被《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51.“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看创建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1期52“论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被收录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的《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文集》一书中53.“关于资本范畴的重新认识”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54.“发展资本市场对企业资产重组的作用”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8年第7期55.“再论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8期56.“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第8期57.“资产重组与发展资本市场关系的探讨” 许崇正 《学术界》1998年第8期58.“中国资本形成范畴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8年第8期59.“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利用外资方式探讨”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9期60.“中国资本形成范畴探讨” 许崇正 《经济学家》1998年第9期61.“发展和规范中国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8年第10期62.“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1期63.“关于发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几个问题”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8年11月64.“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9年第1期65.“论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66.“中国的直接融资探析”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5期67.“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直接融资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9年第6期68.“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7期69.“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9年第7期70.“中国金融市场七大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1999第9期71.“论发展中国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问题”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第9期72.“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9期73.“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0年第1期74.“论中国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6期75.“论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76.“加快实现我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许崇正 《经济研究资料》2000年第7期77.“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第8期78.“论中国利率市场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期79.“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80.“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思路”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期81.“伦理经济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1第6期82.“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思路” 许崇正 《经济纵横》2001第9期83.“论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潮流和趋势”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0期84.“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8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86.“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许崇正、刘雪梅 《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87.“论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 许崇正 《安徽经济工作》2002年第2期88.“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加入WTO的八点对策”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2年4月89.“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90.“论推进分配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91.“论加快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2第9期9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许崇正、刘雪梅 《金融论坛》2002第9期93.“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94.“加快金融市场证券化进程”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3年2月95.“论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96.“论我国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97.“中国保险基金的困境及其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8.“论保险基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99.“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6期100.“论中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3第11期101.“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原因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3年第12 期102. “扭转中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对策” 许崇正、陈建新 《改革》2003年第6期103. “论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时机选择” 许崇正、王先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2期104. “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兼论人民币走向浮动并实行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105.“再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许崇正 《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106.“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4年 6月107.“关于江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探讨“ 许崇正、别超 《江苏商论》2004年第8期108.“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 许崇正、官秀黎 《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109.“论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与中国三农的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10.““三农”出路:加快发展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5年第1期111.“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及研究方法的四个问题” 许崇正 《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112.“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5年第8期113.“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 许崇正、高希武 《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114.“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许崇正、柳荫成 《经济学家》2006年第7期115.“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116.“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17.“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7年7月118.“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许崇正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7期119.“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许崇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120.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7年第9期121.“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增长” 许崇正 《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22.“基于资本特征的银行公司治理分析” 龚澄、许崇正 《南京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3.“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7期124.“马克思智慧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力概念的反思”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125.“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126.“人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探讨”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9年9月8日127.“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 许崇正、焦未然 《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0期128.“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其意义”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129.“生产力增长、智慧生产力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5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