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稻米期刊

发布时间:

中国稻米期刊

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华北农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农业和生命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农业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农业学报中国农业杂志 (学术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农业学报江苏农业科学福建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技杂志(学术版)四川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学通报新疆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生物技术通报河南农业科学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广东农业科学 农学与农作物类 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茶叶科学棉花学报杂交水稻玉米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大豆科学中国棉花作物杂志中国稻米中国烟草科学种子热带作物学报 园艺类 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国蔬菜中国食用菌北方园艺食用菌学报中国果树中国南方果树食用菌 植物保护类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中国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农药植物检疫 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类 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土壤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水土保持通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土壤肥料(原土壤肥料)水土保持研究农业环境与发展生态环境中国农业气象 农业工程与农机类 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灌溉排水学报节水灌溉中国沼气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食品科技类 中国粮油学报粮油食品科技中国食物与营养 林业类 林业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林业科学研究世界林业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林产化学与工业西北林学院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浙江林学院学报中南林学院学报林业资源管理竹子研究汇刊林产工业木材工业林业科技开发林产化工通讯 畜牧兽医类 草业学报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蚕业科学中国兽医科技中国饲料中国草地中国兽医杂志饲料工业饲料研究草业科学中国畜牧杂志中国畜牧兽医畜牧与兽医中国家禽动物营养学报草地学报动物医学进展黑龙江畜牧兽医草原与草坪养猪中兽医医药杂志中国草食动物 水产渔业类 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淡水渔业水产科技情报水产科学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水产养殖水利渔业大连水产学院学报海洋水产研究 农业经济与综合指导类 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土地科学世界农业地域研究与开发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本表核心期刊名称若有与印刷版不一致之处,当以印刷版为准)

这个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看看的,这个是有很多的。不过过核心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就是先要把自己的文章先写好。

至今,共取得通过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32项,获奖成果76项次,涵盖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1997年、1998年、2000年和2003年分别有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十大科技新闻。成果年应用面积在亿亩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编辑出版《中国水稻科学》、《Rice Science》、《中国稻米》期刊及大型水稻学术专著;建有中国水稻信息网。图书馆拥有中外藏书4万余册。 其他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 获奖年份 水稻重要遗传材料的创制及其应用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 2008 香稻骨干亲本的筛选利用与高档优质香稻研发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 2008 水稻可持续高产组合模式及调控技术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8 微生物除草剂杀草毒素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7 基于QTL定位的籼稻高产育种技术体系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7 一级优质香稻中香1号的选育与示范推广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6 水稻高产生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一等 2006 加工专用型高产糯稻春江糯2号的选育、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5 优质早籼中鉴100的选育与示范推广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 2005 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 2004 褐色颖壳不育系中7A的选育及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4 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材料的发掘利用与成果产业化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3 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超高产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 2003 耐盐转基因水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2 水稻白背飞虱新抗源发掘、遗传研究和新抗性基因Wbph6(t)分子定位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 2002 超级杂交稻育种亲本选配理论及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的创建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2 杂交稻种子DNA指纹鉴定技术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1 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杂交早籼优I66的选育与推广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1 杂交稻结实障碍的生理学新解及粒粒饱增产技术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 2000 褐飞虱全纯人工饲料的创制及氨基酸营养研究 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 2000 《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9 籼稻形态标记形状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9 稻田除草剂和尿素混用的增效作用和机理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7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及温敏核不育的肯定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6 减少稻田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研究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6 多效唑水稻、油菜应用技术推广及发展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一等 1994 大麦原生质体再生绿色植株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 1993 早籼中83-49 “七五”重大成果奖 1991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部资源调查区划奖 三等 1991 南方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结果及其应用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一等 1990

我认为你要是搞农药研究的就的看看一下书籍:一是化学类,包括有机,无机等;二是农药合成方面的书籍,包括农药的中间体提取,合成工艺;三是农药环境类书籍,包括农药对自然的融合度!可以说农药的研究是很复杂的,涉及的范围也是挺广的!主要是要看你从事哪一个环节,这样分工细才能研究出高效,环保的新型农药!

中国稻米期刊投稿进度

简单说说核心期刊是怎么回事吧。

核心期刊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每四年评一次;另一种是指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即CSSCI收录期刊,南京大学评选的,每两年评一次。两者有很大部分重复的收录期刊,每个学校要求不同

。还有些学校根据研究方向、单位科研领先的相近专业,又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期刊。

一般来说,单位能够划分A类、B类、C类的,基本上都要求是比较高的单位,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遴选出来的,也有极个别把不是核心的报纸刊物划在A类、B类里面,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有些学校博士的科研成果奖评选就是根据你发表论文的级别来评定的,比如说,你发的是A类期刊,核定的级别和奖项要比其他期刊高些。只是,A类期刊很难发表。

言归正传,怎样才能发表核心期刊呢?

一、论文准备

发核心期刊,首先你得有一篇拿得出手的论文才行,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那接下来就是,拿得出手的论文,即高质量的论文该如何撰写了。

(一)选题有新意,科研需创新。

如果你写的论文主题没有新意,或者早有人写过,那么,肯定发不了核心。所以,在你确定主题后,你一定要上网搜集相关书籍、相关期刊论文,特别是该领域权威期刊和知名学者的研究现状和学术动态, 认真研究和分析写过的相关内容,或者类似的文章。在深入了解后,你要分析比较你的文章与他们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创新点在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撰写阶段。

论文主题的确定:

1.某一领域的研究综述,也就是把某一专题的相关研究(国内外著作、论文等)作一系统的梳理和阐释,着重分析该专题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的角度、方法、欠缺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

2.如果你已经确定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题方向,并且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那么,可以选择某一小节的主题作为要发表论文的内容,这样还可以作为以后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内容,一举两得。我曾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内容,就是与我博士论文主题相关的一部分内容。

3.根据读本科、硕士时自己做过的相关内容来确定,这样可以保证研究内容的连续性,同时更能展现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主题,因为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兴趣,会促进你主动搜集资料;有了兴趣,才会有研究热情,带着兴趣和热情做科研会轻松许多。很多著名学者就是把自己的兴趣做到极致,成就了自己。如比尔·盖茨从小就对数据、编程、软件特别感兴趣,最后成为著名的微软公司董事长。

5.把某科的期末作业作为内容来整理发表。因为文科的期末考核,大部分是上交一篇论文,所以,你可以花些时间,用心完成这份作业,这样既可以取得该科期末评定的好成绩,还可以把这篇论文进行深加工(请导师帮忙修改),作为准备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

(二)专业知识要积累,知识结构需完善。

选好主题后,下一步就是撰写。有质量论文的撰写是知识不断积累,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学术论文一定要体现出专业性和创新性。专业性的知识依靠课堂教师的传授、课下自己的阅读、以及刻苦的专研。创新性在于平时关注研究领域的前沿,掌握相关专家的学术动态(学术会议、最新著作及文献),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果你是在读本科或硕士,以后有考博的计划,那么,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就是你现在要做的。知识是要慢慢积累的,等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创新点自然会有。我有个本科同学,硕士毕业后考博士,后因家庭、孩子等因素耽搁至今,今年考上了。考上后,她和我说,听说博士毕业很难,毕业论文、核心期刊都是难题,怎么办呀?对于她,之所以难是因为她中间有空档期(本科毕业工作两年、硕士毕业又工作五年),欠缺专业知识,没有扎实的根基,考博时的专业成绩完全是现学现卖。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检验的,所以,我给她的建议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没有捷径。

(三)论文格式和排版要符合要求。

论文的格式和排版相当于产品的外包装,为什么有些商品卖的就是包装,因为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产品的价值,论文也是如此。论文的撰写除了专业的内容外,还需要标准的格式。你可以网上搜索每家杂志社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其要求来操作完成。论文的排版也是个技术活,排版过程不容忽视,以后毕业论文也会用到,这需要多学习、多练习,才能熟练运用。

二、论文投递

等你有一篇拿得出手的论文后,接来下就是寻找投稿渠道了。文科论文要发核心期刊,相对难些,一是因为相关期刊少,如哲学类期刊;二是需求多,竞争激烈。全国各高校、各相关研究所、全国的人文社科类博士、硕士大都要求发核心,需求量很大。

投稿渠道:

(一)导师帮忙联系:有些博导是某核心期刊的编委会成员、或有合作关系、或认识熟人等等,这个就是机会。也就是说,如果导师资源丰富,发表核心期刊相对方便些。我师姐的核心期刊就是导师帮忙推荐发表的。

(二)学长帮忙介绍:平时多与学长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有些学长会直接告诉你他们投稿的技巧、方法、以及相关期刊的联系方式,这个会使你少走好多弯路。

(三)自己寻找途径:你可以根据论文的内容选择相关的期刊一一投稿,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也就是盲投。我有几个同学就是盲投成功的,只是这个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要提早准备。

我自己发表的核心论文是在读博一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期末作业用心写好,后来请导师帮忙修改后,在一家以前(以前在一所学校任教,负责该部门的教材选购,认识出版社的人)有联系的出版社(出版社与有些核心期刊有业务上的合作)的帮助下发表的。

三、核心期刊发表优势明显

如果你手里有一篇或几篇核心期刊,你就可以参加学校级各种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国家奖学金等)的评定,评上后会有一定的奖金;你可以把相关内容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也是提前为毕业论文做准备;你可以在毕业后找工作中增加优势,有些单位的招聘就是看你发表核心期刊的数量。我有一个师兄,在职读的博士,他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读研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为读博做准备,包括读博士时的论文主题,核心期刊的发表,等等。后来,他凭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学校的各类奖学金,如学术新人奖、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最近还听说,他又跳槽到一所更好的学校任教。我觉得,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发表的核心期刊。

总之,发表核心期刊,你需要有意识地积累专业知识,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般国家权威期刊就是主办方为国家级别。但由于目前国家权威期刊的评定标准很多,所以很难说哪个标准更具有权威性,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双核期刊一般都是权威期刊。

刊名: 中国水稻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主办:  中国水稻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

语种:  中文;英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7216

CN:   33-1146/S

邮发代号: 32-9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水稻科学

创刊时间:1986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从这个刊物为双核期刊,加之很高的影响因子可以清晰判断出该刊十分权威,并且主办方也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所以完全可以认为是国家权威期刊。

时间不等,3个月-1年一般审稿周期(投稿至返修)3个月左右,甚至长达1年,投稿3个月后可以电话或者通过网上投稿系统询问审理进度。一般来说,期刊等级越高,审稿周期越久。《中国酿造》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北京市调味品协会主办的刊物,现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中文核心期刊,以刊登酱油、醋、酱类、酱腌菜、酒类、发酵豆制品及酶制剂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什么时候出版发表,具体还要以期刊为准,因中国教师是月期刊,审稿周期大概2-3个月左右,作者从投稿到出版,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甚至更久,具体要看作者论文质量,质量越高,则论文审核周期越短,则论文出版越快。

中国稻米期刊容易被拒稿吗

1、要注意论文的选题,题目内容要新颖吸引人。2、要保证论文内容结构合理和数据充足3、要注意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4、要注意论文的写作方式5、不能一稿多投,抄袭剽窃

高。高达。于此数据相处对比的是,来自英国的审稿人对中国稿件的拒绝率为,来自美国的审稿人也比中国审稿人宽容,拒稿率为28%。

外审是期刊审稿第二环节,外审也叫复审,也是期刊审稿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率自然是把控严格,可以说外审的通过率是期刊审稿各个环节中最低的,拒稿率是比较高的,其余初审和终审相对容易通过。

外审之所以通过难度略大,是因为外审由期刊外部专家审核,专家不是杂志社内部人员,审稿上更加客观公正,外审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重点审核,并且需要外审专家对文章达成一致意见,外审通常会有三四位专家,有一位专家对文章有异议,外审就无法顺利通过,文章会被重审,所以外审通过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外审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既然外审主要针对的是文章的专业内容,只要对文章中的专业内容把握好就可以,论点论据、数据、模型、其他相关文献的使用,这些专业内容只要科学、合理、严谨,通过外审也就不是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稻米杂志2018

在所有刊物中查询 安徽林业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桉树科技 保鲜与加工 北方蚕业 北方果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北京水产 蚕桑茶叶通讯 蚕桑通报 蚕学通讯 蚕业科学 草地学报 草食家畜 草业科学 草业学报 草业与畜牧 草原与草坪 茶叶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技术 长江蔬菜 大豆科学 大豆通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大麦与谷类科学 淡水渔业 当代农机 当代蔬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动物医学进展 防护林科技 分子植物育种 福建茶叶 福建稻麦科技 福建果树 福建林学院学报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农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热作科技 福建水产 福建畜牧兽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甘肃林业 甘肃林业科技 甘肃农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畜牧兽医 高等农业教育 耕作与栽培 灌溉排水学报 广东蚕业 广东茶业 广东林业科技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饲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东园林 广西蚕业 广西林业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业机械化 广西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广西畜牧兽医 广西园艺 广西植保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畜牧兽医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果农之友 果树学报 海洋水产研究 海洋渔业 海洋与渔业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北果树 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河北农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河北农业科技 河北农业科学 河北渔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河南林业科技 河南农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科学 核农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动物繁殖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水产 黑龙江畜牧兽医 湖北林业科技 湖北农学院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畜牧兽医 湖北植保 湖南农机 湖南农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畜牧兽医 花生学报 华北农学报 华东森林经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吉林林业科技 吉林农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科学 家禽科学 家畜生态学报 江苏林业科技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江西林业科技 江西棉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水产科技 江西饲料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江西植保 节水灌溉 今日畜牧兽医 经济动物学报 经济林研究 垦殖与稻作 辣椒杂志 莱阳农学院学报 粮食储藏 辽宁林业科技 辽宁农业科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林产工业 林产化学与工业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林业建设 林业勘查设计 林业勘察设计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开发 林业科技情报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林业研究(英文版) 林业与社会 林业资源管理 绿色中国 落叶果树 麦类作物学报 蜜蜂杂志 棉花学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内蒙古林业科技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科技 南方农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宁夏农林科技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学刊 农村·农业·农民A 农村·农业·农民B 农村百事通 农村实用技术 农村新技术 农机化研究 农机具之友 农机使用与维修 农机推广与安全 农机质量与监督 农技服务 农家参谋 农家顾问 农药登记公告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环境与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农业机械学报 农业科技管理 农业科技通讯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农业网络信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新技术 农业与技术 农业展望 农业知识(瓜果菜)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农业质量标准 农业装备技术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排灌机械 青海草业 青海农技推广 青海农林科技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热带林业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科技 热带农业科学 热带作物学报 森林防火 森林工程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东林业科技 山东农机化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山东畜牧兽医 山西果树 山西林业 山西林业科技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农业科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陕西林业 陕西林业科技 陕西农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蔬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湿地科学 食用菌 食用菌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世界农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世界竹藤通讯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蔬菜 水产科技情报 水产科学 水产学报 水产学杂志 水产养殖 水稻科学(英文版) 水利渔业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四川蚕业 四川林勘设计 四川林业科技 四川农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畜牧兽医 饲料博览 饲料工业 饲料广角 饲料研究 特产研究 特种经济动植物 天津农林科技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业科学 土壤圈(意译名) 土壤通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武夷科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业学报 西北园艺 西部林业科学 西藏农业科技 西南林学院学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园艺 现代化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畜牧兽医 现代渔业信息 现代园艺 新疆农机化 新疆农垦经济 新疆农垦科技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新疆农业科技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畜牧业 新农村 新农业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杂志 畜牧与兽医 畜牧与饲料科学 畜禽业 亚热带农业研究 亚热带水土保持 亚热带植物科学 烟台果树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养殖技术顾问 养猪 野生动物 渔业经济研究 渔业现代化 玉米科学 园艺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畜牧兽医 杂草科学 杂交水稻 杂粮作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柑橘 浙江林学院学报 浙江林业科技 浙江农村机电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畜牧兽医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检疫 植物研究 植物医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蚕业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草食动物 中国城市林业 中国稻米 中国动物保健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蜂业 中国工作犬业 中国瓜菜 中国果菜 中国果树 中国果业信息 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家禽 中国林副特产 中国林学(英文版) 中国林业教育 中国林业经济 中国麻业 中国马铃薯 中国棉花 中国牧业通讯 中国奶牛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农村科技 中国农机化 中国农技推广 中国农垦 中国农史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中国农业气象 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热带农业 中国森林病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食用菌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蔬菜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饲料 中国糖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养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沼气 中国植保导刊 中国种业 中南林学院学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中兽医学杂志 中兽医医药杂志 种子 种子科技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猪业科学 竹子研究汇刊 作物学报 作物研究 作物杂志

1968年3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990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本校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3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99年7 月本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4月在该校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获博士后证书。 自1993年7月始一直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工作。在农学系作物遗传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教研室秘书、副主任、水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农学院工会主席、农学院副院长、院长、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和2011协同创新管理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是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农学会、湖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稻米协会副会长,湖南省标准化服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稻米》和《湖南农业科学》等杂志编委,新疆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1996年7月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001年7月获得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7年10月获得正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02年4月被遴选为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导师,2003年5月被聘为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点领衔人,2013年被聘为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位点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确认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获得过湖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拆迁宣教先进个人和基础研究管理先进个人、全国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

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很大,毕竟有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以中国的目前的存粮可以养活全国一年。2020年年产量13277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亿斤以上,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产能。

平均产出量每年可以达到3000万吨,人均占有量可以达到800斤,年产出量较为平稳。

中国稻米投稿接收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珍藏着珍贵的“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其中包括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选育计划等14篇文章,手稿放在一本看似普通的棕黄色牛皮纸文件夹里

134页,共9万多字,时间跨度十余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珍藏着珍贵的“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其中包括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选育计划等14篇文章↓网友:一个个整洁的手写汉字,如今已化作种子播撒大地!缅怀!致敬!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梦见穗子沉甸甸的,子粒接近花生米那么大”……这是袁老做过的两个幸福的梦。他的愿望非常朴实:“想培育出高产量品种,为提高粮食产量做一点贡献”。

网友:您的梦想,终究会实现!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出后,举国共哀恸,夹道送英灵。从此,农业科学领域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巨人。

2021年7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研究员在Nature Plants杂志发文缅怀和回顾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一生。

袁隆平(照片来自网络)

袁隆平出生在战乱的年代,1930年的北平。在上世纪50年代,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青年时代的袁隆平决心立志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的威胁。上世纪60年代,基于对田间偶然发现了一株大穗、籽粒饱满、性状优良的天然杂交稻的研究,袁隆平对当时流行的“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 种优势”的观点提出质疑,于1966年发表的《水稻雄性不育》一文中首次提出“三系法”(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策略,为杂交水稻育种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天然“杂交稻”的发现使袁隆平深信,一定有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带着这个决心,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始寻找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经过大量的调查,终于在1970年,发现了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水稻,即“野败”。“野败”的发现是杂交水稻发展的里程碑。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培育的所有杂交水稻系列中,“野败”贡献了约95%的雄性不育源。虽然发现“野败”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但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直充满信心。信心来自于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他们在雄性不育表型方面的专业知识。机缘巧合,遇到“野败”,一眼就被认出。建立不育系和保持系后,1973年,袁隆平等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恢复系,成功培育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袁先生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 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杂交水稻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民不再感到饥饿。难能可贵的'是,袁先生还把“三系法”的成果无偿分享给国内外的同行。目前,杂交水稻技术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引进和推广,中国以外的种植面积已达900万公顷。开发出三系配套育种之后,袁先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地寻求突破创新,简化制种流程。于上世纪80年代,袁先生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走向“两系法”,最终实现“一系法”的战略设想。其中,“两系法”省略了保持系的繁殖过程,“一系法”是指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 种优势的育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制种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杂 种优势。目前,“两系法”已被成功开发和应用,但“一系法”尚未被完全攻克。虽然袁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科学家们对“一系法”的探索仍将继续。

袁隆平先生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奖项,包括1981年中国首个发明特等奖、2001年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9年“共和国勋章”等,但这都不是他的追求,他曾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几十年来,袁先生和无数研究人员一直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终有一日会梦想成真,虽然袁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不能亲眼见证,但他的梦想会被越来越多的植物和农业科研人员所承载。

袁隆平先生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全球粮食安全和扶贫做出了巨大贡献。袁先生最大的贡献是把杂交水稻从理论可行变成了实际生产。如果没有他从0到1的突破,就没有从1到100的进步。袁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之一,是中国和世界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他的好奇心、奉献精神、勇气、毅力、勤奋、合作和无私,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设有“专论与综述”,“育种与品种”,“稻作技术”, “各地稻米”,“综合信息”等栏目,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2005年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中国稻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94年开始创办的旨在为我国水稻与米业生产、科技发展和消费服务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现为双月刊。为更好地适应报道的需要,从2007年起将更注重前沿性的学科动态和创新性文章的刊登,编排上更多体现创新性学术期刊的规范。主要刊登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专论与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综合信息等(核心版)统计,为,据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本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刊载。本刊适合水稻产区的各级技术人员(包括县、乡、村等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米厂的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1)石春海、何慈信和朱军,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遗传学报,1998, 25(1):46~53。(2)石春海和朱军,稻米营养品质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遗传学报,1995, 22(5):372-379。(3)樊龙江、石春海、吴建国、朱军和吴平,籼稻糙米厚度的发育遗传研究。遗传学报,2000,27(10):870~877。(4)石春海、吴建国、樊龙江、朱军和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分析。遗传学报,2002,29(1):56~61。(5)Ge G. K., X. Zheng, C. H Shi, J. G. Wu and Z. H. Ye,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al correlations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between the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traits Genetica Sinica, 2007, 34(2): 129-137.(6)石春海、朱军、杨肖娥和余允贵,籼型杂交稻稻米赖氨酸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1999,32(1): 8~14。(7)石春海和申宗坦,籼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作物学报, 1996, 22(1):40-46。(8)石春海、陈国林、朱军、臧荣春,吴建国和陈双燕,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作物学报,2000,26(6):833~838。(9)程方民、蒋德安、吴平和石春海,早籼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类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作物学报,2001,27(2):201~206。(10)张小明、石春海、堀内久满、富田 桂、鲍根良、冯水英和叶胜海,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米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作物学报,2002,28(1):99~103。(11)程方民、钟连进、舒庆尧、黄华宏、石春海和吴平,早籼水稻垩白部分淀粉的蒸煮食味品质特征。作物学报,2002,28(3):363~368。(12)吴建国、石春海、张海珍和樊龙江,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整粒测定小样品油菜籽含油量的研究。作物学报,2002,28(3):421~425。(13)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和石春海,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作物学报,2002,28(5):644~649。(14)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粳稻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作物学报,2003,29(4):581~586。(15)吴建国、石春海、张小明和费万辛,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稻米三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研究。作物学报,2003,29(5):688~692。(16)张海珍、石春海、吴建国、任玉玲和李长涛,油菜籽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胚、细胞质、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作物学报,2004,30(1):31~35。(17)高用明、朱军、宋佑胜、何慈信、石春海和邢永忠,水稻永久F2群体抽穗期QTL的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作物学报,2004,30(9)。(18)吴建国、刘长东、任玉玲、杨国花和石春海,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稻米垩白指标快速测定方法研究。作物学报,2005,31(5):670~672。(19)叶俊、吴建国、杜婧、郑希、张志和石春海,水稻“9311”突变体的筛选和突变体库的构建。作物学报,2006,32(10):1525~1529。(20)郑希、吴建国、楼向阳、徐海明和石春海*,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组氨酸和精氨酸的胚乳和母体植株QTL分析。作物学报,2008,34(3):369~375。(21)陈国林、吴建国、张莉、M. T. Variath和石春海*,不同环境条件下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研究。作物学报,2010,36(4):680~687。(22)何祖华、Etoh Kossi、石春海和申宗坦,水稻株高基因对GA3敏感性及与酶的关系。中国水稻科学,1993,7(3):143~147。(23)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中国水稻科学,1994,8(3):129~134。(24)石春海和申宗坦,早籼粒形的遗传和改良。中国水稻科学,1995, 9(1):27-32。(25)石春海和申宗坦,水稻半矮秆基因sd1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1996, 10(1):13~18。(26)Shi C. H., Y. G. Yu, J. M. Xue, X. E. Yang and J. Zhu, Genetic correlations analysis of seed,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nutrient quality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1996, 10(3):143-146.(27)Shi C. H., C. X. He, J. Zhu and J. G. Chen, Genetic effects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analysis for apparent quality traits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1999, 13(3):179-182.(28)林建荣、吴明国和石春海,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1,15(2):93~96。(29)张小明、石春海和富田 桂,粳稻米淀粉特性与食味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02,16(2):157~161。(30)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16~20。(31)张小明、石春海、吴建国、鲍根良、叶胜海和富田 桂,杂交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与亲本的关系。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91~94。(32)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钟代彬、钱前、应存山和石春海,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中国水稻科学,2003,17(3):211~218。(33)李长涛、石春海、吴建国、徐海明、张海珍、任玉玲和费万辛,利用基因型值构建作物核心种质的方法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4,18(3):218~222。(34)Zhang X. M.,C. H. Shi, S. H. Yue and Y. B. Qi,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genetic behavior for brown rice width Science, 2006, 13(2):99-105.(35)葛国科、张志、石春海、吴建国和叶子弘,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与外观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44~50。(36)赵彦红、朱军、徐海明、杨剑、高永明、宋佑胜、石春海和邢永忠,基于QTL定位的水稻有效穗数杂种优势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07,21(4):350-354。(37)唐绍清、胡培松、罗炬、焦桂爱、万建民和石春海*,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定位稻米赖氨酸含量的基因座位。中国水稻科学,2008,22(4):435~438。(38)吴建国、石春海和樊龙江,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技术的优化设置。中国粮油学报,2002,17(2):59~62。(39)涂进东、石云、吴建国和石春海*,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油菜籽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中国粮油学报,2009,24(2):82-88。(40)吴建国、李再云、刘焰、石春海和傅廷栋,一种鉴定油菜远缘杂种的细胞学方法。遗传,1999,21(5):51~52。(41)陈双燕、吴建国、石春海和肖建富,裸粒水稻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遗传,2000,22(2):90~92。(42)吴建国、朱志玉、石春海、樊龙江,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遗传,2001,23(1):77~80。(43)吴建国、石春海、蔺兴武、李再云和傅廷栋,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后代亚倍体类型的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研究。遗传,2004,26(6):917~921。(44)蔺兴武、吴建国和石春海,远缘杂交油菜核不育材料的创建与细胞学和形态学研究。遗传,2005,27(3):403~409。(45)杨本超、肖炳光、陈学军和石春海,基于ISSR标记的烤烟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2005, 27(5):753-758。(46)孙加焱、涂进东、范叔味、吴建国和石春海,甘蓝型油菜理化诱变和突变体库的构建。遗传,2007,29(4):475~482。(47)石春海、吴建国和马秋兰,《遗传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写与实践。遗传,2009,31(3):320~324。(48)胡钢亮、吕秀阳、吴建国、邵胜荣和石春海,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直接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粉末中总黄酮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4,24(1):18~20。(49)石春海和朱军,籼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增):69~74。(50)石春海,水稻粒形与优质米育种。中国农学通报,1994,10(1):41-45。(51)吴建国、陈双燕、石春海和樊龙江,籼稻基因转化中的组织培养系统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36~39,48。(52)樊龙江、周雪平、胡秉民、石春海和吴建国,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漂流风险。应用生态学报,2001, 12(4)630~632。(53)石春海,水稻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核农学通报,1992,(2):85-90。(54)石春海和申宗坦,籼稻苗期除草剂抗药性的鉴定技术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16(1):31~36。(55)石春海、杜如伟、林大为、章旺根和申宗坦,优质高产抗病早籼品种浙农8010的选育及利用。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19(4):378~382。(56)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6):606~610。(57)石春海和申宗坦,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4):405~410。(58)石春海和朱军,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3):331~337。(59)石春海、陈文光、陈国林、张根贤和申宗坦,中熟高产抗病早籼浙农921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研究快报)。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5):510。(60)石春海、吴建国、朱军、樊龙江和吴平,籼稻精米重量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5):483~488。(61)樊龙江、吴建国、石春海、叶伟宗和吴月友,籼稻露水和喷水去雄方法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3): 271~274。(62)Gao Y. M., J. Zhu, Y. S. Song, C. X. He,C. H. Shiand Y. Z. Xing. Analysis of digenic epistatic effects and QE interaction effects QTL controlling grain weight in .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4, 5(4):371-377.(63)任玉玲、石春海、吴建国和张海珍,油菜籽三种氨基酸含量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1):41~46。(64)李云侠、Variath Murali-Tottekkaad、吴建国和石春海*,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角果重量的遗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1):45~50。(65)石春海和朱军,籼型杂交稻碾磨品质的遗传分析。生物数学学报,1992,7(4):37-45。(66)Shi C. H. and J. Zhu, Analysis of genetic correlations for quality traits . J. , 10(3):15-20.(67)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细胞质、母体和胚乳遗传效应分析。生物数学学报,1996, 11(1):73-81。(68)石春海和朱军,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和遗传改良。生物数学学报,1996, 11(2):89-96。(69)石春海,朱军,余允贵,杨肖娥和薛建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杂种优势的影响。生物数学学报,1998,13(6):1035~1041。(70)樊龙江、胡秉民、石春海和吴建国,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生物数学学报,2002,17(1):97~103。(71)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米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生物数学学报,2003,18(1): 116~122。(72)石春海、杨肖娥、薛建明、余允贵和朱军,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杂交水稻, 1996, (1):25~29。(73)张小明、王仪春、石春海、鲍根良和叶胜海,稻米蒸煮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2,3(2):51~55。(74)吴建国和石春海,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在植物育种与种子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1):68~72。(75)俞国琴、郑云飞、石春海和葛颂,古DNA及其在生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现状。植物学通报2005,22(3):267-275。(76)石春海、施德、孙国昌、陶荣祥和孙漱源,晚粳秀水和祥湖系统抗瘟性遗传。浙江农业学报,1994,6(1):13~17。(77)张小明、石春海、鲍根良、冯水英和叶胜海,浙江和日本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浙江农业学报,2001,13(5): 276~280。(78)石春海、孙国昌、吴建国、毛雪琴和申宗坦,近40年来浙江省早稻推广品种的性状分析。浙江农业学报,2001,13(6):352~356。(79)张小明、石春海、鲍根良和叶胜海,稻米外观和碾磨性状的数量遗传及相关性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2,14(3):182~186。(80)张小明、叶胜海、鲍根良、俞法明、严文潮和石春海,作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的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3,15(4):268~272。(81)石春海、吴建国、蒋淑丽,籼稻稻米粒长和粒宽性状的发育遗传研究。中国稻米,2004(增):96~99。(82)吴良欢、贾惠娟、吴建国和石春海,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和传统稻米品质比较研究。中国稻米,2009,16(5): 19-21。(83)石春海和吴建国,稻米微营养改良与水稻可持续生产。水稻可持续生产―政策、技术与推广国际会议论文集,89~94。(84)吴建国和石春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禾谷类作物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和展望。当代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王艳斌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58~64。(85)吴建国、石春海,植物几丁质酶与植物抗病研究进展。农业科技译丛,2000,(4):36-3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