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摘要: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设多层次的创意创新课程、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多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颇具特色。 总结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做法,对比分析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原因,以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龙华科技大学;借鉴和启示
在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框架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 方法 、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育颇具特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简介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创意带动经济成长,以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软性创意的附加值,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2009年8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简称“三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和创业辅导。①创意实践属于普及教育层次,强化学生创意过程体验、重在学生内化提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涌现新想法和新点子,通过创意实践普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创新转化则是将在创意实践阶段产生的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将创新想法和创意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以产生创新创意产品为本阶段的目标;③创业辅导则依托创新转化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展创业实战,学校通过场地、资金、人力、政策等各要素支撑,促进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市场化,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三创中心的功能定位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大学生 思维训练 、创新体验和创业实战的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具体职能可用图1来概括。
2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的做法及启示
开设层次分明的创意创新教育课程
为满足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遵循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①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意思考”课程,且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创意思考技法心智图及创意性发明方法TRIZ。②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承担实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以产品设计或创意 报告 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课程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不允许学生个人单打独斗,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互相协作的过程。③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创业经营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实务专题制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产品开展创业经营。目前,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逐步形成“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四纵”培训教育体系,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普及教育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通过课程、活动、培训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项目体验旨在通过 创新思维 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1];创业实战旨在引导孵化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在实战中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
丰富教师评鉴维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项目成功的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储量,然而教师限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对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龙华科技大学在教师评鉴及激励方面大胆创新。龙华科技大学将教师升等(职称晋升)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学术升等,以SCI发文量为主要指标;二是教学升等,以教学质量评估为指标;三是实务升等,以产学合作案及资金作为主要指标;四是学生辅导升等,以辅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为主要指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升等路径,这让在指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生很多专利申请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陆地区高校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也非常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分类建设了指导团队,包括:①校内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协助创业者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②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 财税 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③ 企业运营 问诊帮扶团,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导师团队建设相对完善,但相较台湾地区高校最缺乏的是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仍需探索和思考。
多维度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为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开辟专门的创业场地,但由于场地较小,进驻门槛高,比如,入驻项目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且一定是技术研发产品,简单的贸易类企业,实践基地一般不考虑引入;同时,申请入驻的项目必须通过“获利能力、就业机会、税收、扩充性”四个指标的全面考核,只有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才能入驻专门的创业园区。而一旦通过评审,学院将对其提供多维度的扶持,涵盖项目论证、资金配套、 财务管理 、法律咨询、专利代理、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帮助,比如,入驻项目可以直接申请300万台币的创业圆梦基金、指导教师可帮助其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参加创业类竞赛。大陆地区高校也不断整合资源,力求从场地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创业。比如,大部分高校均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零规费”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可免费或缴纳较低场地租金入驻。相较台湾地区高校,大学创业园硬件支持是优势,而包括资金、项目、指导在内的软服务较为薄弱,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而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充分,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大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2]。
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龙华科技大学整合院系和行政资源,成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创意与创新教育;②提供创意创新资源;③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及配套辅导;④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及相关咨询;⑤协助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商品化;⑥组织参加或开展各项创新创意竞赛及学术活动;⑦协助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合作;⑧承办创意创新产品研发或展览活动等。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成立有利用资源的整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陆地区部分高校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担,这势必会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尤其相较于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专职、专门人员的缺失成为深入开展相关工作的制约因素。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理念、课程、平台等维度,笔者对比了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①尚未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通过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而心存质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未纳入正式的学分课程体系,而只是以公选课、短期培训课的形式开展。
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以及GYB、SYB等创业培训,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网络教学、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开展,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联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成。
③师资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师资团队严重缺乏,另外,相较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肯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绩效,导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④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郁。麦可思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率尚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
①进一步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完善课程建设。各高校应统一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并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对创新技法、创业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整合零星散落在各阶段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公选课、网络课程,按照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将创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台相应的考评制度,建成理论和实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②多元评价创业指导教师工作,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应出台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如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将指导工作量冲抵教学或科研量,其获得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享受与相应职称同等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质量。
③在大力推动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资金、项目、指导等维度的软服务。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协同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应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
④加强机构建设,责任明确,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应学习社会上青年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做法,设置专门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孵化、融资、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包括项目论证、 市场营销 、风险规避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在社会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今天,大学生应承担起创新创业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应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95-198.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6):27-29.
[3]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12-14.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65-67.
[5]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19-21.
[6]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学理论,2015(14):237-238.
就业与自主创业的论文
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创业的组成部分,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现在和未来民营企业的生力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就业与自主创业的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摘要】
调查结果显示,咸阳师院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验不足、能力欠缺、资金缺乏和信息不畅等。加强自主创业教育的对策一是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创业观念,强化创业意识;二是全方位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三是积极宣传国家政策,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
咸阳师院;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对策
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创业的组成部分,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现在和未来民营企业的生力军。大学生成功创业,除了解决自身的就业与生存问题,还能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大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专业背景进行自主创业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渠道。
咸阳师范学院为了更好地促进在校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提供更多的支持,组织了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查。此次调查由教务处资助,政治与管理学院组织实施,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与跟踪。调查初期,在咸阳师范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和部分毕业生中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39份,其中有效问卷1072份,占总回收问卷的。随后,调查组与其中部分同学保持联系,跟踪其对自主创业的认识与实践的变化,同时对新入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需求和建议。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创业话题大多很感兴趣,但较少有人对创业主动进行深入了解,付出实践者更少。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初期,只有的学生表示没有过创业打算,其余的学生对创业都或多或少有些想法。相比较而言,来自于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大城市学生的创业意愿明显不如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强。但是有创业想法不代表真的会创业,有能力去创业。其中,大多数学生并不能说出创业到底是什么,以及怎样去创业。把想法付诸实践或正在准备创业的学生只占到有想法学生的,在有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中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掘得第一桶金。后期的跟踪调查发现,由于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创业工作的重视,部分学生更加关注创业问题,主动加深对创业的认识,积极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也有小幅提升。可见学校对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创业的目的不尽相同。有近70%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的学生把创业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其余一小部分学生渴望通过创业实践理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越是来自生活环境单一、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和中小城镇家庭的学生持“养家糊口”观点的越多,可能是因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所以认为创业可以赚钱,可以避开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些学生的创业行为往往也就越具有盲目性,成功率也相对很低。他们多是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小的创业领域,比较注重短期收益,缺少长远考虑,比如,有学生想要开火锅店、服装店及在学校周围开办培训班等。这种创业往往在初期新鲜感强,但不容易持之以恒,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也容易放弃。持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为了实现理想的学生多是来自于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家庭。由于对金钱的需求不是特别迫切,一旦做出创业的决定相对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大多会认真思考创业的目标、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以及如何去实现的问题。如果第一次创业失败了,大多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资源,等待下一次创业的机会。
二、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次调查显示,经验不足、能力欠缺、资金缺乏和信息不畅等因素是制约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挑战精神、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没有创业的经验,感觉知识储备也不够充分,更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创业实践。的人都认为他们的创业经验不够,作为学生基本以学业为主,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接触少,真要创业的话觉得手足无措。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而有的学生表示他们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不会应对创业中将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很难接受创业失败。
资金缺乏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又一主要瓶颈。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创业存在的主要障碍是缺少启动资金。其中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占到一半以上,只有的大城市学生认为资金是障碍。可见,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创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家庭,家庭的经济条件影响了学生创业活动的实践,政府投入的相关资金有限,且很难惠及所有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由于缺少风险评估机制,创业学生缺乏财产抵押担保,获得社会融资也极其困难。许多学生坦言,如果家庭条件不宽裕,还是先找个工作解决生存问题,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考虑创业才比较现实。
另外,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对于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是很清楚,甚至一点都不知道。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仍是管理型、封闭型为主,对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也可能是因为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让学生不能感受到实惠;或者是学生本身缺乏了解的主动性。所以,虽然较多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持观望态度多、采取行动的少。
三、加强自主创业教育的'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困扰和阻碍着学生自主创业的开展。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创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首先,应该从上到下重视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创业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学校应定期组织自主创业报告会,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需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业本身就是对创新能力、挑战精神、心理素质及适应能力的提高,认识到创业既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全方位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心理素质等,这些都是创业成功的基石。学生对学校能够提供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抱在很大的希望。所以,学样应该开设与创业相关的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并开设一些专门的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适应能力等培养课程。另外,组织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全方位立体地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在调查过程中,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自己的创业。还有学生觉得做兼职也能帮助自己创业。学校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模拟创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融入所学知识,真正感受到创业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第三,学校还应积极宣传国家政策,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学校除了是教育主体,还是学生与政府、学生与社会的中间人。为了给学生创业做好服务,学校应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创业的政策法规,让学生更多了解,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家好的政策,在创业中少走弯路。学校也可以联系成功企业家来校演讲和进行创业辅导,以及帮助学生联系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在成功企业家和成功创业人士的协助下定期组织创业大赛,并对优胜者的成功方案提供奖金和资金扶持,鼓励学生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创业成功的学生也可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资助学弟学妹们,形成良性循环,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又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也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一个多彩多姿的舞台。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大学生在校时需要深入思考并研究的问题。写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就业现状分析:通过收集数据、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了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难题,例如就业率、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创业意识培养: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例如参加创业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创业比赛等。创业环境分析:研究当前创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因素,分析创业者如何利用当前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就业与创业的比较:比较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优缺点,分析大学生选择就业还是创业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大学生如何在就业和创业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未来发展:展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未来趋势,分析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为大学生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上是一些写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的主要方面,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国内愈来愈多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中国目前每千人企业数约13个,发达国家水平为约40~50个[1].大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但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由此看来,要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从微经济视角提升大众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微创业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微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起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期部分学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但随着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研究对象也细化扩展至高职学生、大学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2].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将创业能力界定为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操作行动的能力[3].肖红伟、晏红洁(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业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应具备的能力[4].唐靖、姜彦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4个二阶维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认为创业能力是使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两方面的特征[6].由于来源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所持视角差异,迄今为止,学界对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当然,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内涵构建,首先需基于对"创业"的准确把握,并同时结合特定研究对象和国家及区域实际。传统观点认为,创业即创立基业,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事业,或者是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中创立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无形中将某些个体工商户、开办工作室、创意自由职业等具备创业特征的自我雇佣者排斥到了研究领域之外。这些微创业活动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企业诞生和成长、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因此,创业应该是创立、创设、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包括利用微少资金创业和在细微领域创业的微创业活动。基于微创业与传统创业活动的区别,笔者将微创业能力定义为:个人或团队利用微少资金或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的动机和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以及笔者问卷调查数据和对M学校29名微创业者的访谈,具体从4个维度表征微创业能力:创业动机、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其中创业动机是个人对创业所持的一种主观态度,是激发、维持、调节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与个人价值观、创业认知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包括自我评估、完成创业任务的自信程度、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就是创业者发现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强力执行,满足市场需求。创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和水平。之所以没有将网络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要素纳入微创业能力表征的核心维度,是因为微创业规模、风险一般相对较小,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许在微创业活动中学习和进一步获得。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1)创业者的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受外界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比如成就感与进取心、自信与独立性、警觉敏锐性、毅力与责任感等。这些心理层面的正向含义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支撑作用,但是具备正向特质创业者并非百分百都能获得创业成功。在特质论上,管理学派秉持可学习训练的观点,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警觉天赋不可训练[7].这种矛盾似乎给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设置了理论上的障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特质也是受环境和后天习得影响的。张玉利和王晓文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学习风格的调节作用[8].孙烨也认为个人特质是个体经过长久积累,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养成的,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个人特质[9].因此,我们应该将创业者的优秀特质作为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因素应用到创业教育中。(2)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创业动机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创业者偏向创新型机会开发,被动型创业者偏向均衡型创业机会的开发和利用[10].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不同,机会型创业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实现等非物质回报,而被动型创业者多受生存压力所迫而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无论是哪种动机,其意愿越强烈,越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加深对创业的认知。巫程成(2014)等通过归因分析得出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动机越强,创业者越倾向将创业动机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从而提升创业能力。(3)创业者先前经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经验对创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能更好地识别机会。买忆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除了对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11].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工作内嵌入越高,早期创业活动的集中性就越低,积累的技术和技能也越单一,而创业者需要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项单一的工作技能。(4)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现。比如除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创业者在工厂、门店等接受的学徒教育对其未来创业的帮助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技能相关性因年龄阶层、年限、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显着差异。Stuart和Abetti(1990)经实证研究发现,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绩效负相关,即创业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绩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学历创业者理论知识储备较少,思维禁锢就少,在机会识别和把握上反而更开放、更大胆,在创业实践方面更积极,更具创业经验。尤其对于微创业活动,多数属于均衡型创业,创业者是否具备前期的科技创新或者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随着国家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逐步出台,大众创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市场引导下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共享,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微创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其对创业者的影响高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创业或经商背景、经济状况、成员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其创业动机形成、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笔者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经商或开办企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率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有经商或开办企业家庭背景的人,其创业可能性和成功率显着提高,这是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间的人从小就有了接触创业知识、技能的机会,父辈中的成功创业者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创业失败则给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调查还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创业动机显着高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但同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微创业,成功率反而高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府支持、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指民众对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业失败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励创业的政策,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大对新办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提供更多创业资讯服务等。社会环境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业氛围越浓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税收政策、咨询服务等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提升[14].(3)学校环境。学校层面对学生微创业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氛围等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虽然低于家庭创业支持和社会创业氛围,但是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等[13],这给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创业教育使部分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变为显现的创业动机,这几年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创业率明显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一些在课堂难以学到的机会识别能力、领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学生微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创业的校友不仅能激发和强化在校学生创业动机,而且他们积累了大量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微创业能力。三、提升微创业能力的策略改革开放掀起了一次创业大潮,催生了一大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微创业群体。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孕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创业高潮,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并持续至今[15].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当前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如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核心是提升微创业者创业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此,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微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起到积极作用。(一)社会创业环境是催生微创业的土壤1.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微创业舆论环境。创业者创业动机取决于个体特质,但也受后天环境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行为的实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但是从地区整体创业活跃度评价,外在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显性[16].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表现在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上。创业不仅包括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角度创办新企业,也包括为弥补市场需求空缺,在细微领域的微创业。虽然教育界已经开始审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职业教育,还应有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目的和定位还是很狭隘,使得创业者的群众基础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开了"眼镜肉店",开始微创业---操刀卖猪肉,并与同门师弟陈生一度将全国连锁的"壹号土猪"店铺和"屠夫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媒体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创业十余年后黯然回到了体制内。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是表现在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上。高风险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使微创业也是存在风险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是对创业者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也应该是同情而不是嘲讽,这样才有利于创业者吸取教训,重新步上创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需重新审视创业的真内涵,大力宣传,冰释广大家庭和民众对于创业的误解,大力支持微创业,为微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政府层面完善微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当前,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青年创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往往紧盯高新技术创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等领域,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微创业却被遗忘。微创业虽然规模小、雇员少,但是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针对微创业专门制定相应政策,对创业者微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担保等,并确保能执行到位。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创业培训,联合高校、社区、企业等对高校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进行微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二)学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微创业能力的加速剂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分层培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了宏观指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和学生,其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显然是应该有所差别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型创业教育,提升科研转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着力于微创业教育则更为可行。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对象也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辐射到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微创业潜质的人员,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2.构建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紧贴微创业活动特点,与学校、学生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创新的原则。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微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作为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遵从"务实、高效、灵活"的原则,比如可借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微创业实践或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然后返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第四,在课程开发上,可以联合创业教育教师、微创业者、小微企业创办者和政府部门从事创业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相长,才能给微创业者实质性的建议和有意义的帮助。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微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创业教育教师遴选,打造知识型、企业型、创业管理型多元化师资队伍。第二,做好创业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微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需多派遣教师到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交流或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微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普遍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走"专兼结合"的思路,在兼职教师方面发挥好本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科技转化率,同时,引进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热心和善于创业教育教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外指导;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类别高校创业教师之间可探索协同教学教研之路,实现创业教育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创业教育水平。4.加强微创业教育辅导组织建设。首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例如可充分发挥校友会、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将校友会中成功创业的校友、各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纳入微创业教育课外辅导团队,实战式为学生讲解微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专业学习与将来创业的关系、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创立创业社、工作室、淘宝协会等创业类协会组织,通过学生间的创业交流,培养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三)创业实践平台是微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是学生创业能力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1.建立完备的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要与学校、区域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体验感,在实践中提升和检验学生创业能力。比如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并掌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帮助其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或者让学生以助手或职员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中来,在工作中发现微企业运行现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创业实践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微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微创业和创业教育不能一直局限于校园,终将走向社会,而创业孵化器则是具备潜质的微创业者起飞的平台,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目前创业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主要为初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帮助等,起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对小微企业实现健康运行有重要意义。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创业(孵化)园属于公益性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的缺陷。由风投资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业,弥补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质决定了他对创业者考核要求相对要高很多,覆盖面也会变窄。因此,从微创业扶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将三者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类似淘宝创业村、艺术创业园等的孵化器,扬长避短,实现微创业孵化平台的良性运作。综上,微创业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市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发挥好这批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沈文金,向松阳。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居全国前列[N].南方日报,2014-10-23.[2]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述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22-30.[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8.[4]肖红伟,晏红洁。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J].企业经济,2008(7):66-68.[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57.[6][J].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3,7(3):31-38.[7]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75.[8]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1-12.[9]孙烨。青年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探析[J].学术交流,2014(7):221-224.[10]王旭,朱秀梅。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60.[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4-149.
这个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要必须面对的问题—就业与创业。这是一个这个时代的热点讨论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才进来就要去考虑,因为这是我们每个大学生一出校园就要去面临的难题。
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去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来大学的目的是干嘛的,现在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很多: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体制比较注重学生分数,而忽视了大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训,这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多多,特别是面对融资问题时,大学生表现出的综合面对能力明显不足,比如有天使投资人反应,大学生有很多的创业想法和思路,但是让投资人担心是大学生表现出的领导能力和合作能力,让他们不敢把资金投给大学生。
因此,大学生如果确定创业,就要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在充分考察市场行情的基础上,了解哪些项目适合当前社会需要,尽量选择高科技行业创业,避开那些低产能高消耗的落后产业。大学生深处科技前沿阵地,在高科技领域创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些高科技产业国家扶植的力度大,风投的关注高,在这些行业创业,企业获得融资的机率更高。例如现在互联网创业是大趋势,很多大学生就是看准了这一趋势,投身互联网创业潮,很多企业取得了成功。
创业小论文1000字(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创业小论文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大学生作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群体,也不甘落后。以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的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为标志,拉开了了全球大学生参加创业序幕。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由于受社会经济体制、传统观念的影响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标志着我国的大学生也加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来。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意义和作用也逐渐为社会所认识。但是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时缺乏理论指导,使得本来就充满风险的创业活动更加困难。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应该在什么时间开始创业,如何解决创业与大学学习的矛盾,大学生创业应采取何种模式等。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这些实际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创业论文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总量已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600多万,而且需求的结构性差异较大。同时,2007年,我国大学生实际失业率为20%,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或者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大学生创业有这样一个比喻:与其和1000个人去抢一个饭碗,为什么不干脆给自己造一个碗呢?现在社会声声唤着“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并且开始给创业大学生各方面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方式。高校学生涌现出的创业激情和不少毕业生毅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现象成为我国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择业的新动向。虽然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但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象折射出的意义十分巨大。分析研究大学生创业行为,不仅有利于客观认识大学生创业现象,而且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
1998年秋,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很多人还不明白大学生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个赛事还是被冠以“催生中国的比尔盖茨”之名。自主创业在我国是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与壮大的产物,现在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力量与源泉。自主创业不是某些人的特权,人人都可以创业,是平民创业、学生创业。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时代。时代呼唤创业者,一批又一批创业者的涌现推动了经济发展,才能紧跟世界经济潮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将来的主人,是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需要涌现出一批创业者。大学生自主创业队伍,在各界的关心下成长,它将改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结构,尤其人员的教育程度。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如何才能体现出这些优势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大学生创业模式值得提倡。
知识型创业。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把知识作为资本,从而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的可行性比较高。一是由于大学生本身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二是由于风险性比较小,基本不用投入太多的成本和资金。对于有着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来说,利用自己的知识在智力服务领域内进行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道,比如,家教、广告设计、翻译,等等。
兴趣型创业。大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商业行为,从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一些人的兴趣爱好恰有市场的需求,那么追求这些兴趣爱好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无论兴趣广泛还是单一,都有可能帮助你创业,将兴趣融入创业路途中,可以激发最大的潜能和激情。因此,凭借兴趣创业,不仅带来的是物质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产品代理。直接拿人家的产品做代理,可以注册一个个人独资公司,把东西卖出去了赚钱就是自己的,这也是一种模式。在网上创业,就是把图片传到网上,消费者上网看到你所售的物品,满意后订购,你通过物流发货。网上开店,成本比较低。对于初次创业或者小本创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通过什么途径、方法走上创业这条路,大学生可以首先设计一个项目,独立自创。比如有一个意向中的产品、服务,觉得产品和服务有市场,也有能力做好,就开始做商业计划书、做好规划、做好市场调研,把所有相关的要素摸清楚以后,然后办照、选址、装修、招员工、开办。
摘要:
现今,大学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已由社会的边缘机构走向经济社会的轴心,在区域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创新辐射作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又对大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大学要真正担负起知识创新主力军、技术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其知识溢出能力,改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的现状,就需深入改革,探寻一种新的发展范式。
关键词:
创业论文
一、什么是创业型大学?
所谓创业型大学,也就是突破了传统“教学、研究、服务”的`功能定位,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创办企业和发展产业等不同方式,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之中的新型大学模式。与普通大学相比,创业型大学在日常教学、科研和服务中注入了各种新因素:包括了更多的、更直接的商业化研究活动;利用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课程的多样化以及为创业活动提供适宜气氛。
二、创业型大学的崛起将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创业型大学将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创业过程中,从而成为培养人才的新的平台。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往往是现实为导向,课题常常以项目的形式出现,更多地采用工作组和部门相结合的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工作过程是以解决问题和成员参与为核心的。学生从中获得的这类经验一般很难通过正规的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渠道加以传递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实践中的个体摸索、顿悟以及同行之间在科学活动中大量随机的相互交流和切磋来获得,正是在这种研究和学习中蕴藏着“创造性能量”。这样的教学是我们传统大学中难以实现的,学生在这样的跨学科平台中经受锻炼,可以为今后的自主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弥补大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不足。
三、结合我院实际谈谈如何创建创业型大学
创业型大学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结果。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需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会成为创业型大学,也不意味着创业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我校以创业为最终教育目标,下面我将谈谈一下几点想法:
1、以创意园为基础,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结合的社会服务平台
对于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日益增长的科技转化机制来说,创意园通常被认为是高级专门人才生产新科技、创造新思想的聚集地,它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许可、专利、小企业的发展、研发中心、科技孵化、投资与捐赠等,还可以通过大学与企业强劲的关系使产生于大学的新科技、思想传播与发展。
2、 建立健全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创业,如何挣钱,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创业文化底蕴的积累,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能仅仅以每月或是每年的收入为依据,还应对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进行综合测评。这就需要校方建立健全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标准,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3、多元化的人才、资金来源
教育人才和教育资金的来源,不应该仅仅依赖于政府部门或者是学费收入,而应该拓宽渠道,比如可以通过私人组织、大学自身的创收、和一些企业的合作等等。这些渠道经费来源的拓展能够保证大学进行创新,对学校的不同学科进行交叉补助,从而提升全校的整体学术水平。而教育人才的引进也应打破常规,不应该仅仅吸收职称高,学历高的人才,也可以从企业从社会引入一些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人士,一开始可以采取聘任制,而后再慢慢步入正规化。
【摘要】 学生作为创业群体的重要力量,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开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以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活动的经济回报、企业家特质以及创业教育的经历在众多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中,具体突出的表现。同时,文章基于实证研究成果,针对提升高职学生创业意愿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学生创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增长,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在我国,学生的创业行为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5月份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而对高职学生来讲,这一群体不仅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也面临着就业结构性问题,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界,都给予高度的聚焦。
Naia (2014)和任一波 (2015)指出,创业意愿是人们是否进行创业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认为,高职学生是否进行创业活动,与其创业意愿密切关联。创业意愿作为一种主观能动性,其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1.研究设计与方法
学生的创业意愿直接决定了其创业行为 。为了获得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以往创业成功的高职学生进行调研访谈,了解哪些因素在当初这些创业者的身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然后,选取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具体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
对于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具体实证分析,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因子分析指的是利用较少的因子来指代研究中所出现的各项指标或者因素间的关联度,进而利用较少的因子来对原有信息中的绝大部分信息进行替代分析来产生结果的一种统计方式。比如说,在某个资料样本中有p个变量,利用因子分析可以换个角度、换种方式来对p个变量进行变形并对每一个变量的改变进行估计,从而得到下列回归方程组:
X1=a11F1+a12F2+……+a1mFm+a1ε1
X2=a21F1+a22F2+……+a2mFm+a2ε2
……
Xp=ap1F1+ap2F2+……+apmFm+apεp
通过该方程组,能够获得m个公共因子,并进一步可以依靠所获得的m个公共因子对每一个观测变量进行预测。在上述的方程中,系数正好是所对应的观测变量同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又称作该观测变量在对应因子上的载荷,即因子载荷。因子载荷所展现出来的信息,即是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强度。
2.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阐述
个人特质
个人背景
创业态度
环境因素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变量相关性
共同度分析
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3.基于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创业教育改进建议
摘要: 在社会的发展下,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可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需求。本文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1、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树立正确创业观念
大学生还处于求学的阶段,对于社会的需求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容易走弯路,因此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观念,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获取的创新创业知识大多数是通过教师获取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决定学生的知识层次,因此配备优良的师资队伍,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在大学期间,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企业真正的工作内容,如何进行创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现阶段,社会经济状况纷杂多样,教材中的经济理论若不及时更新,很难适应最新的经济形势,在大学教育中,有些知识是与社会实际脱节的。
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持续在整个大学期间
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并不是一时的,需要在整个大学期间灌输正确的观念,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创新创业知识的开展往往是在求学的某个学期,并且只是理论的讲解,这么短的授课时间及这样的授课方式难以让学生掌握创业的真正内涵,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即便学生毕业后创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质量的措施
创建学生创业孵化园
学生开展创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长时间的考察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为了促进学生创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创业的孵化园,在学生毕业创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学生一定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与校外企业合作
要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学校大多提供的是理论教育,不能提供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对于以后的创业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与校外的企业联合起来,让企业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将创新创业纳入学生的考评体系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有必要将创新创业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更积极的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学生付出自己的努力,认真的领会其中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创新创业纳入到学生的考评体系,可以促进学生这一素质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育人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在教育模式的优化上,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他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需求。
结束语
在社会的发展下,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要意识到这一问题,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互动性,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好基础。
摘要:
综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会在学生创业期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
一、综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会在学生创业期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该创业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整体素质,比较看重学生的创业实践及效果评价,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为完善的机制制度、体系结构。
二、分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以上几种类型的创业教育模式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各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结构较为松散。我国创业教育事业起步较晚,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课程较为零碎、杂乱,结构体系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较差。
(2)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方法途径较为单一。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较为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多数创业教育都局限于校内的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陈旧,知识结构单一。此外,在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期间,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无法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结合,教学内容陈旧,途径单一,方法落后。
(3)缺乏健全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少,而且实践活动的形式非常单一,以创业计划大赛形式居多,缺乏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保障体系。
(4)创业教育师资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5)对创业教育问题认识较为片面,缺乏深刻理解。
三、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当前各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1)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高校教学宗旨,并通过加强学生实践活动锻炼、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学科教育当中。此外,高校还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制定层次分明的创业教育目标,使创业教育目标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2)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完善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3)师资是创业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高校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4)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编写符合学生及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为系统、完善,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为学生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灵感,并对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效指导,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教学任务,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与国家、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努力,在正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要科学定位、不断探索,构建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
从项目管理观点出发谈大学生成功创业 摘 要 从项目管理的观点,阐述了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如何成功创业,指出大学生成功创业是指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并提出建议将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受时间和预算的约束 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但始终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据一些地方统计,七成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是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70%,而成功率只有2%~3%。因此,如何在大学生中宣传贯彻创业思想、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将创业构想转化为健康的企业实体的创业过程要求创业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即创业管理。而项目管理主要致力于解决新项目创建及管理。二者有相通之处。本文借鉴项目管理的概念和观点,谈谈大学生如何成功创业。 1 大学生创业项目 一个项目乃是一项独特的工作,即遵照某种规范及应用标准去导入或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服务。这种工作应在限定的时间、成本费用、人力资源及资财等项目参数内完成。项目有三个要素,即技术目标、完成期限和预算。项目的成功实现通常受四个因素的制约,即工作范围、成本、进度计划和客户满意度。 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个重大项目,一定程度上左右其走出校园后职业生涯的方向。既然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项目,那么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目标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创办一家公司,有人说是开发出一个新产品,有人甚至说是成功融资。这些都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新产品应体现出价值。因此,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目标应是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 有些大学生由于创业目的不明确或是动机不纯,创业只是为了过了一把老板瘾,满足了一下虚荣心,等钱烧完了,创业也算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结果令人失望。 明确了大学生创业的技术目标,完成期限自然就是企业经营(或新产品销售)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最长时间。创业是有风险的,其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人才风险,甚至是政策的风险。大学生创业应设好止损点,某人看好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前景,了解到杭州、宁波电动自行车市场销售旺盛,也在温州开了一家电动自行车专卖店。第一个月销售还可以,第二个月销售量明显下降。查找原因,发现周围开了好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店,而他经营的电动自行车由于外型、动力等都按国家规定生产,外型显得小气单薄,马力限制在20公里/小时,而周围店里卖的都是外观跟时尚的摩托车一样的非标“电摩”,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抢走了生意。不久温州市公安交警大队发文明确禁止电动摩托车上路,这就又遇到了政策风险,于是不得不结束经营。 笔者赞同将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 预算是创办和维持企业经营(或开发新产品)至少需要的资金。创业所需的资金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工具等的购置费用;②工作场地,包括房屋、装饰等的费用;③预付款,包括房租、营业执照及其它类似的预付费用;④经营周转,至少有能支付三、四个月的经营资金,包括工资、广告费、维修费、偿还债款、购买材料和能源的费用等;⑤存货,半成品、产成品、原材料等占用的资金。大学生创业除了做好心里准备、知识准备和能力准备外,一定的资金准备也是必须的。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确信筹措的资金不低于预算。最好资金能一次到位,最低限度分期也能及时到位。 2 团队——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 通常项目要成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成立项目组。挑选到合适的项目组成员并让他们来项目组任职,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大学生创业项目要获得成功,同样离不开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创业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经验,如管理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甚至产品技术知识。而大部分青年大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很难做到全才。因此懂技术的有必要找一个懂管理的做搭档,懂管理的也有必要找懂技术的做搭档。创业者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必须选择志同道合而且能独挡一面的精兵强将加入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作为团队的领导者 。任何项目,假如没有详细有效的计划,失败几率将大增。实际上,计划是一张路线图,指引项目实施者如何从当前的位置到达想去的地方,没有它,项目实施者可能到不了那里。大学生创业同样如此,也需要一份详尽可行的创业计划书,作为创业成功的前提。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就业观念也有所改变,面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以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年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的就业观应如何转变呢?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的就业观。首先:面对市场经济,一职难求的现状,我们要有一种就业为先的心里,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适当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这几年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所增加,而各招聘企业人数却有较大幅度下降,有些大型单位仅招一二个人。本来毕业生就多,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能像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完全按自己的学历找工作,还非要找个好工作不可。目前头等大事就是先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继续不断努力学习,等到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再按自己的要求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把握机遇,自我推销,对于我们毕业生而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面对着“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的现实情况。所以说学会“把握机遇,自我推销”是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上网浏览一些招聘与就业的相关信息。抓住每一次就业的就会,即便招聘会上遭到冷眼相待也全当是给自我推销积攒经验而已。柘宽就业的思路,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因为那里对大学生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或其他的地方。但是不少大学生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不好,气候环境不好,以及西部比较贫穷,等原因不愿意到西部去工作!而这样的原因也许就是我的一个好的就业就会。这段时间在学校听辅导员说过大学生毕业报考村官就业的上岗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歧视到农村工作。我们刚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自己就如同是一件商品,我们自己要学会推销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再者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意愿,要以社会与单位及个人的发展为重。第三、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一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两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三四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时,第一:专注去做这个行业;第二:在这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为之奋斗!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金融危机以前,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外企或国家单位是我们眼中的香馍馍,可是今年,只要能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也许我们都不会怨天尤人,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于是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样一种说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则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总之,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就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在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也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1: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2:大学生创业能实现就业渠道多元化,减轻就业压力。面对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就业压力巨大的现实,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降低失业率,除了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岗位,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向已有的职业岗位输送具有职业资格的劳动者外,还应大力提倡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3:大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实现成功创业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自主创业应作为未来的就业途径之一,它将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政策论文
大学生创业政策论文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三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写下此篇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大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是很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自主创业; 创业;问题;对策;前景;
“十年寒窗,终磨一剑”毕业即将失业,眼下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我们10届大学生该如何面对激烈残酷的就业压力?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呢?自主创业将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 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2)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3)高校健康发展之必然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高校扩招继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为如果扩招后培养出来的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就业,将反过来制约扩招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但在大学生创业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来自大学生自身、相关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就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阅历与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心态、知识、经验、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心态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 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 其次,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再次,经验限制。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地奋斗。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
2.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要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景
“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创业还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业的重要途径。很多专家提出,为了帮助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择业到创业,这是就业观念的重大转变。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从长远看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重要选择和就业途径。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漫漫的创业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崇山要翻越、艰难要克服, 这需要我们更多的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在国家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有了好项目的应届大学生创业之路上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态,敢于面对创业中即将到来的挫折和失败。同时也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就美好的未来,有了这些保证,应届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一个梦。而且经得起考验,相信我们的创业之路都能美梦成真!
摘 要
大学毕业生零星开展自主创业早已有之,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的,10多年来,这项工作逐步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之前,高校自发探索阶段。2002至2010年,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对此教育部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出台地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此外,要求高等学校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本文将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对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等学校毕业生 创业 政策
1 绪论
研究对象
当前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所采取的相关政策。
大学生创业的道路有开创性、现实性、多样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时间比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属于开创性工作创业是人生学问中最无法传授、也根本无需别人指教的一件事。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不守旧,而又恪守自己稳定发展的认识系统,并善于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采用正确思想、假设、办法和方案,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因此具有多样性; 在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以及政府政策。
研究目标
通过对目前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采取的相关创业政策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从而对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研究、分析,并通过相关的内容,对当前依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大学生创业现状
2003年3月29日至4月1日,全国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交流合作洽谈会在广州召开。有关专家在会上预测,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到200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5万。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在广州参加2003年物流世界年会时指出“2003年的失业情况出现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大学生失业。”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由“量变”转向“质变”,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340万,2006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10万,2007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95万,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559万。2008年末,据社科院估计,今年将有100万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失业。
2006年,国家实行研究生扩招政策后第一批研究生毕业。这些研究生加入就业大军,无形中抬高了就业门槛。英才网联合多所高校针对2007届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进行的大型就业期望调查显示,认为“就业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的比例高达67%,还有29%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没有一人认为“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之难,失业人数之多,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进入社会上的大学生,大多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因此,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是如此的迫在眉睫。这样,现实中找不到工作,又必须有一份工作,这种近乎悖论的情况到底怎么才能解决呢?
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词已经屡见不鲜,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人开始学着自己创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最早起源于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更加火爆。之后,全国陆续有一些高校也组织了自己的创业大赛。目前国内知名的创业计划大赛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校园创业大赛,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关村”等省市级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网易等网络公司主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创业协会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全国范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目前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参加院校达100多所。在不断进行的创业实践中,我国大学生创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积极性高,但实际创业比例低
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大学生创业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逐渐增长,创业的速度、人数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二)科技转化率低
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事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
(三)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
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
客观上讲,大学生创业的道路有开创性、现实性、多样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时间比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属于开创性工作创业是人生学问中最无法传授、也根本无需别人指教的一件事。别人的路对你来说,只是起一个借鉴、参考的作用,因此具有开创性;创业者只拥有创业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开辟新的天地,必须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一切可能的现实因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开拓,因此具有现实性;创业道路是属于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只有一条。只要我们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不守旧,
而又恪守自己稳定发展的认识系统,并善于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采用正确思想、假设、办法和方案,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因此具有多样性;创业不同于就业,选择了创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创业这条道路,绝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条笔直的、宽阔的、畅通无阻的大道,因此具有艰巨性;创业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业道路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功,有时可能会毫无成效,有时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创业相关政策国家出台五项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一、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两年。
二、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五、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徐州市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管理办法
一、担保对象与条件
(一) 基金担保对象为普通高校在校生及毕业后5年内的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取得《徐州市大学生创业证》后自主创办企业,且企业注册地和纳税关系均在徐州市区。重点扶持在大学生创业园内的企业。
(二) 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担保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具备经营创业项目所需的基本技能,且已取得项目经营要求的各项许可证明; 2个人及其配偶无不良信用记录及经济违法行为,未涉及重大经济纠纷; 3在金融机构无到期未结清的金融债务;
4能按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的规定,提供有效反担保。
二、担保额度与期限
(一) 创业贷款担保额度根据创业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确定,贷款担保额度原则上不超过80万元。
(二) 担保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后原则上不予展期。对于确需展期的,由借款申请人提出申请,合作银行确定借款申请人在展期期限内能够及时偿还债务本息的前提下,可展期一次,但展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 大学生创业住房补贴资金发放办法
一、补贴标准、期限
(一)住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二)住房补贴发放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二、资金来源
自主创业大学生住房补贴资金由市财政拨付。
徐州市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实施办法
徐州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市区创业。
一、资助种类
创业资助包括企业项目无偿资助、商业贷款贴息、税收返还、创业前实训经济补贴、奖励等种类。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创业要求自行选择资助方式并提出申请。企业项目无偿资助与商业贷款贴息之间不能重复申请。已获得市、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方面项目资助的在校生或毕业生,不得再重复申请创业资金。同一企业申报企业无偿资助的项目最多为两个。
二、企业税收返还资助办法
1.税收返还资助的条件:(1)申请人所在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税款。(2)享受优惠政策年度内入库的税款。(3)如实申报税收返还额。(4)凡在税务部门办理了收入退还的税款和查补入库的税款,不能享受税收返还资助。
2.税收返还资助的额度:税务部门已征收的各类税项,其地方留成部分,自注册之日起5年内由同级财政全额返还。
3.实训经济补贴标准:在实际培训时间内,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经济补贴。补贴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享受过就业实训补贴的,不得重复享受。根据实训大学生数量,给予实训基地每人1000元的训练费补贴,补贴主要用于实训导师津贴和实训成本补贴。
4总结 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在理论研究上,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只是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业与创业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缺乏对创业教育集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研究。另外,高校的理论研究不系统,再加上高校自身创业较少,和社会上企业联系不多,缺少创业的经验,从而直接导致了教育教学上的缺陷。最后,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足也导致了学生自主创业较少、成功率比较低。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课题,既需要教育教学的改革,也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通过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还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配合,创造有利于和能够促进创业的条件,吸引学生创业。这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国的传统习惯,学生大都是享受父母的宠爱,习惯于接受到手的工作。大学生由于历史的惯性,也由于社会的复杂,也由于自己条件所限,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创业的路,面临着困难,面临着风险。但是时代已经赋予了他们期待和责任,成就未来就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新生事物,总得有阳光的照耀才能茁壮成长。大学生创业,社会的扶持必不可少。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的积极鼓励等都在不断地完善着新的创业环境,滋养着大学生创业这棵还不太成熟的“苗”。相信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投入,加上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实践,在这一系列坚固基础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这棵稚嫩的小树,一定会枝繁叶茂,顺利成长。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大学生在校时需要深入思考并研究的问题。写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就业现状分析:通过收集数据、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了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难题,例如就业率、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创业意识培养: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例如参加创业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创业比赛等。创业环境分析:研究当前创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因素,分析创业者如何利用当前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就业与创业的比较:比较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优缺点,分析大学生选择就业还是创业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探讨大学生如何在就业和创业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未来发展:展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未来趋势,分析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为大学生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上是一些写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的主要方面,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生创业政策论文
大学生创业政策论文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三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写下此篇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大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是很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自主创业; 创业;问题;对策;前景;
“十年寒窗,终磨一剑”毕业即将失业,眼下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我们10届大学生该如何面对激烈残酷的就业压力?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呢?自主创业将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 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2)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3)高校健康发展之必然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高校扩招继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为如果扩招后培养出来的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就业,将反过来制约扩招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但在大学生创业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来自大学生自身、相关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就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阅历与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心态、知识、经验、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心态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 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 其次,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再次,经验限制。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地奋斗。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
2.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要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景
“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创业还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业的重要途径。很多专家提出,为了帮助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择业到创业,这是就业观念的重大转变。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从长远看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重要选择和就业途径。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漫漫的创业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崇山要翻越、艰难要克服, 这需要我们更多的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在国家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有了好项目的应届大学生创业之路上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态,敢于面对创业中即将到来的挫折和失败。同时也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就美好的未来,有了这些保证,应届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一个梦。而且经得起考验,相信我们的创业之路都能美梦成真!
摘 要
大学毕业生零星开展自主创业早已有之,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的,10多年来,这项工作逐步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之前,高校自发探索阶段。2002至2010年,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对此教育部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出台地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此外,要求高等学校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本文将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对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等学校毕业生 创业 政策
1 绪论
研究对象
当前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所采取的相关政策。
大学生创业的道路有开创性、现实性、多样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时间比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属于开创性工作创业是人生学问中最无法传授、也根本无需别人指教的一件事。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不守旧,而又恪守自己稳定发展的认识系统,并善于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采用正确思想、假设、办法和方案,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因此具有多样性; 在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以及政府政策。
研究目标
通过对目前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采取的相关创业政策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从而对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研究、分析,并通过相关的内容,对当前依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大学生创业现状
2003年3月29日至4月1日,全国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交流合作洽谈会在广州召开。有关专家在会上预测,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到200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5万。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在广州参加2003年物流世界年会时指出“2003年的失业情况出现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大学生失业。”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由“量变”转向“质变”,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340万,2006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10万,2007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95万,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559万。2008年末,据社科院估计,今年将有100万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失业。
2006年,国家实行研究生扩招政策后第一批研究生毕业。这些研究生加入就业大军,无形中抬高了就业门槛。英才网联合多所高校针对2007届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进行的大型就业期望调查显示,认为“就业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的比例高达67%,还有29%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没有一人认为“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之难,失业人数之多,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进入社会上的大学生,大多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因此,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是如此的迫在眉睫。这样,现实中找不到工作,又必须有一份工作,这种近乎悖论的情况到底怎么才能解决呢?
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词已经屡见不鲜,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人开始学着自己创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最早起源于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更加火爆。之后,全国陆续有一些高校也组织了自己的创业大赛。目前国内知名的创业计划大赛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校园创业大赛,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关村”等省市级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网易等网络公司主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创业协会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全国范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目前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参加院校达100多所。在不断进行的创业实践中,我国大学生创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积极性高,但实际创业比例低
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大学生创业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逐渐增长,创业的速度、人数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二)科技转化率低
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事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
(三)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
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
客观上讲,大学生创业的道路有开创性、现实性、多样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时间比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属于开创性工作创业是人生学问中最无法传授、也根本无需别人指教的一件事。别人的路对你来说,只是起一个借鉴、参考的作用,因此具有开创性;创业者只拥有创业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开辟新的天地,必须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一切可能的现实因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开拓,因此具有现实性;创业道路是属于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只有一条。只要我们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不守旧,
而又恪守自己稳定发展的认识系统,并善于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采用正确思想、假设、办法和方案,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因此具有多样性;创业不同于就业,选择了创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创业这条道路,绝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条笔直的、宽阔的、畅通无阻的大道,因此具有艰巨性;创业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业道路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功,有时可能会毫无成效,有时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创业相关政策国家出台五项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一、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两年。
二、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税费优惠和小额贷款,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服务。
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五、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徐州市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管理办法
一、担保对象与条件
(一) 基金担保对象为普通高校在校生及毕业后5年内的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取得《徐州市大学生创业证》后自主创办企业,且企业注册地和纳税关系均在徐州市区。重点扶持在大学生创业园内的企业。
(二) 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担保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具备经营创业项目所需的基本技能,且已取得项目经营要求的各项许可证明; 2个人及其配偶无不良信用记录及经济违法行为,未涉及重大经济纠纷; 3在金融机构无到期未结清的金融债务;
4能按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的规定,提供有效反担保。
二、担保额度与期限
(一) 创业贷款担保额度根据创业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确定,贷款担保额度原则上不超过80万元。
(二) 担保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后原则上不予展期。对于确需展期的,由借款申请人提出申请,合作银行确定借款申请人在展期期限内能够及时偿还债务本息的前提下,可展期一次,但展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 大学生创业住房补贴资金发放办法
一、补贴标准、期限
(一)住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二)住房补贴发放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二、资金来源
自主创业大学生住房补贴资金由市财政拨付。
徐州市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实施办法
徐州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市区创业。
一、资助种类
创业资助包括企业项目无偿资助、商业贷款贴息、税收返还、创业前实训经济补贴、奖励等种类。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创业要求自行选择资助方式并提出申请。企业项目无偿资助与商业贷款贴息之间不能重复申请。已获得市、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方面项目资助的在校生或毕业生,不得再重复申请创业资金。同一企业申报企业无偿资助的项目最多为两个。
二、企业税收返还资助办法
1.税收返还资助的条件:(1)申请人所在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税款。(2)享受优惠政策年度内入库的税款。(3)如实申报税收返还额。(4)凡在税务部门办理了收入退还的税款和查补入库的税款,不能享受税收返还资助。
2.税收返还资助的额度:税务部门已征收的各类税项,其地方留成部分,自注册之日起5年内由同级财政全额返还。
3.实训经济补贴标准:在实际培训时间内,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经济补贴。补贴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享受过就业实训补贴的,不得重复享受。根据实训大学生数量,给予实训基地每人1000元的训练费补贴,补贴主要用于实训导师津贴和实训成本补贴。
4总结 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在理论研究上,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只是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业与创业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缺乏对创业教育集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研究。另外,高校的理论研究不系统,再加上高校自身创业较少,和社会上企业联系不多,缺少创业的经验,从而直接导致了教育教学上的缺陷。最后,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足也导致了学生自主创业较少、成功率比较低。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课题,既需要教育教学的改革,也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通过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还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配合,创造有利于和能够促进创业的条件,吸引学生创业。这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国的传统习惯,学生大都是享受父母的宠爱,习惯于接受到手的工作。大学生由于历史的惯性,也由于社会的复杂,也由于自己条件所限,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创业的路,面临着困难,面临着风险。但是时代已经赋予了他们期待和责任,成就未来就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新生事物,总得有阳光的照耀才能茁壮成长。大学生创业,社会的扶持必不可少。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的积极鼓励等都在不断地完善着新的创业环境,滋养着大学生创业这棵还不太成熟的“苗”。相信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投入,加上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实践,在这一系列坚固基础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这棵稚嫩的小树,一定会枝繁叶茂,顺利成长。
可以在百度文库里搜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 认识有误区 (1)扩招惹的祸。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 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仅有和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 ,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1、【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渐构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式,这种新的就业形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位置,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对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请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肉体来迎接应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开展的源动力,必需与学问经济时期开展请求相顺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才能。 2、【主要内容】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打破200万大关,国度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固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向。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端呈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度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现,全国高校毕业生均匀就业率一直只要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展开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发明性思想,进步综合素质和创业才能,关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理想意义。 3、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城乡产业构造将根据市场的不时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施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发明才能,也就是请求将来的劳动者不只要具备从业才能,还必需具备创新创业才能。因而,不时增强创新创业才能的培育正是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育方面的诸多请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本身的变革与开展。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度兴隆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具有创新才能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度,将具备开展学问经济的宏大潜力;一个短少雄厚科学储藏和创新才能的国度将失去学问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践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摇篮,培育和培养基础宽厚、富有创新肉体、可以对付将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开展和应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鼎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能是树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进国度创新体系的树立,对建立创新型国度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5、【结语】创业是创业者经过发现和辨认商业时机,成立活动组织,应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效劳,以发明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报答。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开展和学问经济的迅猛降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获得不少胜利的经历,大学生创业也因而成为抢手的话题。
写作思路:首先写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处,比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等等;然后在分析一下弊端,比如大学生的经验较为缺乏,包括社会历练,对于市场的了解,调查方式,市场的走向判断以及对于创业的流程等都缺乏一定的了解等等。正文: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现今毕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能够促进我国就业率的增加,同时能够通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活跃市场氛围,推动市场竞争,对市场的'货物流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市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甚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以及自主创业的内容能够在将来改变市场的发展格局以及推进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是无可限量的,现今市场大学生自主创业数量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有利环境、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大学生的冲劲等。国家为缓和就业压力以及就业竞争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在该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包括提供便利的自主创业流程,使得创业的进展效率提高以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提供相应的贷款便利性,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得到资金上的援助;提供相应的发展现状分析,给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方向;提供相应的大学生创业咨询,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意见以及提供相应的帮助,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并将之付诸实践,进而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形式快速发展起来。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大学生本身的想法、知识、能力等也是影响自主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大学生具备激情、具备自信、具备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尝试的精神,具备理想具备想法具备热情,同时大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先进的知识,具有冲劲,对于自我的计划勇于实践,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以及想法,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有特长以及斗志。这些情绪、精神、能力都较为适合进行创业。现代化的市场环境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现代市场的交易形式较为多样,交易物品较为丰富以及创业方向形式选择较多,在现代化市场环境中存在一些低成本投资的创业项目,如出售二手书,开小餐馆以及小饰品贩卖等,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使得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使得大学生敢于创业,自愿创业以及选择创业,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实际的发展起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利条件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不乏失败和创业效果不佳的例子,对于市场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以及对于就业率的改善造成负面的影响等,进一步阻碍我国的发展,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利条件的存在,没有得到及时的抑制以及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其中较为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学生的经验较为缺乏,包括社会历练,对于市场的了解,调查方式,市场的走向判断以及对于创业的流程等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的进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慌乱不知所措的情况,对于出现的失败以及对于出现的打击无法接受,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并且容易一蹶不振,导致失败的进一步演变,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宣告彻底失败。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过于相信自我的一技之长,过于想要展现自我以及体现自我的能力,过于想要成功想要证明自我,而出现在于决策判断中失去理性,出现一头热的情况,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损失的出现。对于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打击,导致学生在接下来一系列的决定改变中持续犯错无法冷静,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性格较为浮躁以及性格较为毛糙,不够稳重,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弱,对于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较弱,无法着眼于全局进行相应的判断。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也是常常被忽略的一个不利条件是大学生创业缺乏计划性,简单来说是大学生过于纸上谈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头绪,操作较为零散,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一系列准备,在创业过程中对于目标的限定过于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导致出现进展困难的现象。并且在创业方向确定过程中计划性较为缺乏,执着眼于现今的利益变化决定投资的方向,而不基于其发展的潜力进行分析,在创业过程中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也缺乏计划性,选择较为随意,团队缺乏综合性以及缺乏合作精神较为常见。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决定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自我分析以及利弊分析,进而提高自主创业成功性的把握。
创业小论文1000字(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创业小论文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大学生作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群体,也不甘落后。以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的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为标志,拉开了了全球大学生参加创业序幕。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由于受社会经济体制、传统观念的影响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标志着我国的大学生也加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来。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意义和作用也逐渐为社会所认识。但是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时缺乏理论指导,使得本来就充满风险的创业活动更加困难。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应该在什么时间开始创业,如何解决创业与大学学习的矛盾,大学生创业应采取何种模式等。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这些实际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创业论文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总量已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600多万,而且需求的结构性差异较大。同时,2007年,我国大学生实际失业率为20%,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或者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大学生创业有这样一个比喻:与其和1000个人去抢一个饭碗,为什么不干脆给自己造一个碗呢?现在社会声声唤着“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并且开始给创业大学生各方面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方式。高校学生涌现出的创业激情和不少毕业生毅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现象成为我国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择业的新动向。虽然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但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象折射出的意义十分巨大。分析研究大学生创业行为,不仅有利于客观认识大学生创业现象,而且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
1998年秋,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很多人还不明白大学生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个赛事还是被冠以“催生中国的比尔盖茨”之名。自主创业在我国是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与壮大的产物,现在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力量与源泉。自主创业不是某些人的特权,人人都可以创业,是平民创业、学生创业。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时代。时代呼唤创业者,一批又一批创业者的涌现推动了经济发展,才能紧跟世界经济潮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将来的主人,是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需要涌现出一批创业者。大学生自主创业队伍,在各界的关心下成长,它将改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结构,尤其人员的教育程度。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如何才能体现出这些优势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大学生创业模式值得提倡。
知识型创业。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把知识作为资本,从而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的可行性比较高。一是由于大学生本身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二是由于风险性比较小,基本不用投入太多的成本和资金。对于有着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来说,利用自己的知识在智力服务领域内进行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道,比如,家教、广告设计、翻译,等等。
兴趣型创业。大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商业行为,从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一些人的兴趣爱好恰有市场的需求,那么追求这些兴趣爱好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无论兴趣广泛还是单一,都有可能帮助你创业,将兴趣融入创业路途中,可以激发最大的潜能和激情。因此,凭借兴趣创业,不仅带来的是物质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产品代理。直接拿人家的产品做代理,可以注册一个个人独资公司,把东西卖出去了赚钱就是自己的,这也是一种模式。在网上创业,就是把图片传到网上,消费者上网看到你所售的物品,满意后订购,你通过物流发货。网上开店,成本比较低。对于初次创业或者小本创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通过什么途径、方法走上创业这条路,大学生可以首先设计一个项目,独立自创。比如有一个意向中的产品、服务,觉得产品和服务有市场,也有能力做好,就开始做商业计划书、做好规划、做好市场调研,把所有相关的要素摸清楚以后,然后办照、选址、装修、招员工、开办。
摘要:
现今,大学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已由社会的边缘机构走向经济社会的轴心,在区域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创新辐射作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又对大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大学要真正担负起知识创新主力军、技术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其知识溢出能力,改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的现状,就需深入改革,探寻一种新的发展范式。
关键词:
创业论文
一、什么是创业型大学?
所谓创业型大学,也就是突破了传统“教学、研究、服务”的`功能定位,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创办企业和发展产业等不同方式,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之中的新型大学模式。与普通大学相比,创业型大学在日常教学、科研和服务中注入了各种新因素:包括了更多的、更直接的商业化研究活动;利用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课程的多样化以及为创业活动提供适宜气氛。
二、创业型大学的崛起将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创业型大学将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创业过程中,从而成为培养人才的新的平台。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往往是现实为导向,课题常常以项目的形式出现,更多地采用工作组和部门相结合的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工作过程是以解决问题和成员参与为核心的。学生从中获得的这类经验一般很难通过正规的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渠道加以传递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实践中的个体摸索、顿悟以及同行之间在科学活动中大量随机的相互交流和切磋来获得,正是在这种研究和学习中蕴藏着“创造性能量”。这样的教学是我们传统大学中难以实现的,学生在这样的跨学科平台中经受锻炼,可以为今后的自主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弥补大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不足。
三、结合我院实际谈谈如何创建创业型大学
创业型大学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结果。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需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会成为创业型大学,也不意味着创业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我校以创业为最终教育目标,下面我将谈谈一下几点想法:
1、以创意园为基础,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结合的社会服务平台
对于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日益增长的科技转化机制来说,创意园通常被认为是高级专门人才生产新科技、创造新思想的聚集地,它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许可、专利、小企业的发展、研发中心、科技孵化、投资与捐赠等,还可以通过大学与企业强劲的关系使产生于大学的新科技、思想传播与发展。
2、 建立健全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创业,如何挣钱,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创业文化底蕴的积累,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能仅仅以每月或是每年的收入为依据,还应对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进行综合测评。这就需要校方建立健全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标准,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3、多元化的人才、资金来源
教育人才和教育资金的来源,不应该仅仅依赖于政府部门或者是学费收入,而应该拓宽渠道,比如可以通过私人组织、大学自身的创收、和一些企业的合作等等。这些渠道经费来源的拓展能够保证大学进行创新,对学校的不同学科进行交叉补助,从而提升全校的整体学术水平。而教育人才的引进也应打破常规,不应该仅仅吸收职称高,学历高的人才,也可以从企业从社会引入一些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人士,一开始可以采取聘任制,而后再慢慢步入正规化。
【摘要】 学生作为创业群体的重要力量,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开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以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活动的经济回报、企业家特质以及创业教育的经历在众多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中,具体突出的表现。同时,文章基于实证研究成果,针对提升高职学生创业意愿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学生创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增长,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在我国,学生的创业行为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5月份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而对高职学生来讲,这一群体不仅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也面临着就业结构性问题,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界,都给予高度的聚焦。
Naia (2014)和任一波 (2015)指出,创业意愿是人们是否进行创业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认为,高职学生是否进行创业活动,与其创业意愿密切关联。创业意愿作为一种主观能动性,其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1.研究设计与方法
学生的创业意愿直接决定了其创业行为 。为了获得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以往创业成功的高职学生进行调研访谈,了解哪些因素在当初这些创业者的身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然后,选取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具体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
对于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具体实证分析,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因子分析指的是利用较少的因子来指代研究中所出现的各项指标或者因素间的关联度,进而利用较少的因子来对原有信息中的绝大部分信息进行替代分析来产生结果的一种统计方式。比如说,在某个资料样本中有p个变量,利用因子分析可以换个角度、换种方式来对p个变量进行变形并对每一个变量的改变进行估计,从而得到下列回归方程组:
X1=a11F1+a12F2+……+a1mFm+a1ε1
X2=a21F1+a22F2+……+a2mFm+a2ε2
……
Xp=ap1F1+ap2F2+……+apmFm+apεp
通过该方程组,能够获得m个公共因子,并进一步可以依靠所获得的m个公共因子对每一个观测变量进行预测。在上述的方程中,系数正好是所对应的观测变量同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又称作该观测变量在对应因子上的载荷,即因子载荷。因子载荷所展现出来的信息,即是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强度。
2.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阐述
个人特质
个人背景
创业态度
环境因素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变量相关性
共同度分析
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3.基于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创业教育改进建议
摘要: 在社会的发展下,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可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需求。本文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1、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树立正确创业观念
大学生还处于求学的阶段,对于社会的需求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容易走弯路,因此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观念,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获取的创新创业知识大多数是通过教师获取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决定学生的知识层次,因此配备优良的师资队伍,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在大学期间,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企业真正的工作内容,如何进行创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现阶段,社会经济状况纷杂多样,教材中的经济理论若不及时更新,很难适应最新的经济形势,在大学教育中,有些知识是与社会实际脱节的。
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持续在整个大学期间
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并不是一时的,需要在整个大学期间灌输正确的观念,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创新创业知识的开展往往是在求学的某个学期,并且只是理论的讲解,这么短的授课时间及这样的授课方式难以让学生掌握创业的真正内涵,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即便学生毕业后创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质量的措施
创建学生创业孵化园
学生开展创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长时间的考察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为了促进学生创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创业的孵化园,在学生毕业创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学生一定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与校外企业合作
要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学校大多提供的是理论教育,不能提供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对于以后的创业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与校外的企业联合起来,让企业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将创新创业纳入学生的考评体系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有必要将创新创业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更积极的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学生付出自己的努力,认真的领会其中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创新创业纳入到学生的考评体系,可以促进学生这一素质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育人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在教育模式的优化上,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他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需求。
结束语
在社会的发展下,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要意识到这一问题,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互动性,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好基础。
摘要:
综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会在学生创业期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
一、综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会在学生创业期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和资金支持,该创业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整体素质,比较看重学生的创业实践及效果评价,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为完善的机制制度、体系结构。
二、分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以上几种类型的创业教育模式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各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结构较为松散。我国创业教育事业起步较晚,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课程较为零碎、杂乱,结构体系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较差。
(2)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方法途径较为单一。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较为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多数创业教育都局限于校内的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陈旧,知识结构单一。此外,在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期间,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无法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结合,教学内容陈旧,途径单一,方法落后。
(3)缺乏健全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少,而且实践活动的形式非常单一,以创业计划大赛形式居多,缺乏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保障体系。
(4)创业教育师资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5)对创业教育问题认识较为片面,缺乏深刻理解。
三、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当前各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1)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高校教学宗旨,并通过加强学生实践活动锻炼、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学科教育当中。此外,高校还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制定层次分明的创业教育目标,使创业教育目标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2)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完善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3)师资是创业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高校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4)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编写符合学生及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为系统、完善,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为学生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灵感,并对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效指导,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教学任务,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与国家、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努力,在正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要科学定位、不断探索,构建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缓解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十多年来,创业教育在国内愈来愈多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要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充满活力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中国目前每千人企业数约13个,发达国家水平为约40~50个[1].大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但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不高。由此看来,要贯彻落实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从微经济视角提升大众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微创业能力,是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一、微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起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期部分学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但随着创业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内容更为广泛深入,研究对象也细化扩展至高职学生、大学生、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等[2].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议报告将创业能力界定为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和操作行动的能力[3].肖红伟、晏红洁(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在各行各业创立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实践活动应具备的能力[4].唐靖、姜彦福(2008)在Chen、DeNoble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4个二阶维度[5].Sarwoko和Surach-man(2013)等认为创业能力是使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两方面的特征[6].由于来源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和所持视角差异,迄今为止,学界对创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当然,要对创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界定和内涵构建,首先需基于对"创业"的准确把握,并同时结合特定研究对象和国家及区域实际。传统观点认为,创业即创立基业,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事业,或者是在一个有问题的企业中创立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无形中将某些个体工商户、开办工作室、创意自由职业等具备创业特征的自我雇佣者排斥到了研究领域之外。这些微创业活动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萌芽,是新企业诞生和成长、推动社会创新的发动机。因此,创业应该是创立、创设、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即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包括利用微少资金创业和在细微领域创业的微创业活动。基于微创业与传统创业活动的区别,笔者将微创业能力定义为:个人或团队利用微少资金或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的动机和能力。结合文献分析,以及笔者问卷调查数据和对M学校29名微创业者的访谈,具体从4个维度表征微创业能力:创业动机、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其中创业动机是个人对创业所持的一种主观态度,是激发、维持、调节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与个人价值观、创业认知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与风险承担包括自我评估、完成创业任务的自信程度、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就是创业者发现亟待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创新、强力执行,满足市场需求。创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和水平。之所以没有将网络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和承诺能力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要素纳入微创业能力表征的核心维度,是因为微创业规模、风险一般相对较小,这些能力要素可以允许在微创业活动中学习和进一步获得。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本文从个体因素(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1)创业者的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经过长期积累,受外界环境、教育等长期影响而潜移默化形成的性格特征,比如成就感与进取心、自信与独立性、警觉敏锐性、毅力与责任感等。这些心理层面的正向含义对于创业者进行创业选择,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支撑作用,但是具备正向特质创业者并非百分百都能获得创业成功。在特质论上,管理学派秉持可学习训练的观点,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警觉天赋不可训练[7].这种矛盾似乎给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提升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设置了理论上的障碍,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特质也是受环境和后天习得影响的。张玉利和王晓文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学习风格的调节作用[8].孙烨也认为个人特质是个体经过长久积累,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养成的,个体的主观努力同样也可以改变个人特质[9].因此,我们应该将创业者的优秀特质作为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因素应用到创业教育中。(2)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是个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创业动机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创业者偏向创新型机会开发,被动型创业者偏向均衡型创业机会的开发和利用[10].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其创业动机不同,机会型创业者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自我实现等非物质回报,而被动型创业者多受生存压力所迫而创业,首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但无论是哪种动机,其意愿越强烈,越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加深对创业的认知。巫程成(2014)等通过归因分析得出创业动机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创业动机越强,创业者越倾向将创业动机归因于能力与努力,从而提升创业能力。(3)创业者先前经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经验对创业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有助于提高创业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其他人,有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教育背景的创业者能更好地识别机会。买忆媛、辜雪娜(2011)研究表明,创业者先前的工作经验除了对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消极作用[11].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工作内嵌入越高,早期创业活动的集中性就越低,积累的技术和技能也越单一,而创业者需要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某项单一的工作技能。(4)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仅包含受教育年限,以及接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受教育表现。比如除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创业者在工厂、门店等接受的学徒教育对其未来创业的帮助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创业技能相关性因年龄阶层、年限、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存在显着差异。Stuart和Abetti(1990)经实证研究发现,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和创业绩效负相关,即创业者在本科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绩效反而越差[12].究其原因,低学历创业者理论知识储备较少,思维禁锢就少,在机会识别和把握上反而更开放、更大胆,在创业实践方面更积极,更具创业经验。尤其对于微创业活动,多数属于均衡型创业,创业者是否具备前期的科技创新或者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是最迫切的。而且,随着国家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逐步出台,大众创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市场引导下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共享,创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降低,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二)影响微创业能力的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微创业有重大影响,而且其对创业者的影响高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13],这与笔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家庭是否有创业或经商背景、经济状况、成员受教育程度等都是影响其创业动机形成、机会识别能力的因素。笔者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经商或开办企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率显着高于其他家庭。有经商或开办企业家庭背景的人,其创业可能性和成功率显着提高,这是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所起的巨大作用,生活其间的人从小就有了接触创业知识、技能的机会,父辈中的成功创业者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创业失败则给青年以鞭策和反思。调查还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创业动机显着高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但同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微创业,成功率反而高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政府支持、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指民众对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业失败容忍度。政府支持主要是政府激励创业的政策,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大对新办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提供更多创业资讯服务等。社会环境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区域创业氛围越浓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越多,在政策方面税收政策、咨询服务等越完善,就越有利于微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能力提升[14].(3)学校环境。学校层面对学生微创业能力的影响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氛围等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效应虽然低于家庭创业支持和社会创业氛围,但是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等[13],这给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创业教育使部分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变为显现的创业动机,这几年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创业率明显提升。第二,高校建立创业园、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一些在课堂难以学到的机会识别能力、领袖能力等得到提高,学生微创业成功率得以提升。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创业的校友不仅能激发和强化在校学生创业动机,而且他们积累了大量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微创业能力。三、提升微创业能力的策略改革开放掀起了一次创业大潮,催生了一大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微创业群体。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孕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创业高潮,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并持续至今[15].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当前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创业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如何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创新创业,核心是提升微创业者创业能力。大量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因此,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微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起到积极作用。(一)社会创业环境是催生微创业的土壤1.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微创业舆论环境。创业者创业动机取决于个体特质,但也受后天环境影响,特别是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创业行为的实施来源于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但是从地区整体创业活跃度评价,外在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显性[16].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表现在对创业的认可和支持上。创业不仅包括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角度创办新企业,也包括为弥补市场需求空缺,在细微领域的微创业。虽然教育界已经开始审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职业教育,还应有创业教育,但是创业教育目的和定位还是很狭隘,使得创业者的群众基础依然薄弱。2000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开了"眼镜肉店",开始微创业---操刀卖猪肉,并与同门师弟陈生一度将全国连锁的"壹号土猪"店铺和"屠夫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但经不起媒体的一再深度"解剖"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创业十余年后黯然回到了体制内。社会舆论环境其次是表现在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上。高风险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使微创业也是存在风险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应是对创业者持认同和尊重的态度,即使创业失败也应该是同情而不是嘲讽,这样才有利于创业者吸取教训,重新步上创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政府、媒体和全社会需重新审视创业的真内涵,大力宣传,冰释广大家庭和民众对于创业的误解,大力支持微创业,为微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政府层面完善微创业相关激励政策。当前,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和青年创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是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往往紧盯高新技术创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等领域,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微创业却被遗忘。微创业虽然规模小、雇员少,但是创业成本低、见效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针对微创业专门制定相应政策,对创业者微创业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担保等,并确保能执行到位。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创业培训,联合高校、社区、企业等对高校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创业潜质的人员进行微创业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二)学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微创业能力的加速剂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分层培养。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了宏观指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和学生,其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显然是应该有所差别的。研究型高校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型创业教育,提升科研转化率,而新建本科院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着力于微创业教育则更为可行。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对象也不能仅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辐射到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中具备微创业潜质的人员,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2.构建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教学内容上,紧贴微创业活动特点,与学校、学生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创新的原则。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微创业课程体系可以作为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遵从"务实、高效、灵活"的原则,比如可借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多提供微创业实践或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然后返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第四,在课程开发上,可以联合创业教育教师、微创业者、小微企业创办者和政府部门从事创业政策制定和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务实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相长,才能给微创业者实质性的建议和有意义的帮助。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微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的保障。第一,做好创业教育教师遴选,打造知识型、企业型、创业管理型多元化师资队伍。第二,做好创业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微创业教育,不仅要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需多派遣教师到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交流或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微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普遍不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走"专兼结合"的思路,在兼职教师方面发挥好本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科技转化率,同时,引进小微企业和政府部门热心和善于创业教育教学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外指导;另一方面,同一地域或相似类别高校创业教师之间可探索协同教学教研之路,实现创业教育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创业教育水平。4.加强微创业教育辅导组织建设。首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例如可充分发挥校友会、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组织的作用,将校友会中成功创业的校友、各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纳入微创业教育课外辅导团队,实战式为学生讲解微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专业学习与将来创业的关系、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等,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创立创业社、工作室、淘宝协会等创业类协会组织,通过学生间的创业交流,培养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三)创业实践平台是微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核心环节,是学生创业能力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1.建立完备的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微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要与学校、区域实际结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体验感,在实践中提升和检验学生创业能力。比如构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在真实体验中了解并掌握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帮助其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或者让学生以助手或职员的身份参与到教师的工作室中来,在工作中发现微企业运行现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创业实践对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微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微创业和创业教育不能一直局限于校园,终将走向社会,而创业孵化器则是具备潜质的微创业者起飞的平台,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目前创业孵化平台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主要为初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帮助等,起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对小微企业实现健康运行有重要意义。一般政府和高校自建创业(孵化)园属于公益性平台,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的缺陷。由风投资本等建立的盈利性孵化企业,弥补了公益平台的不足,但其盈利本质决定了他对创业者考核要求相对要高很多,覆盖面也会变窄。因此,从微创业扶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将三者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类似淘宝创业村、艺术创业园等的孵化器,扬长避短,实现微创业孵化平台的良性运作。综上,微创业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市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着力提升创业者微创业能力,发挥好这批优质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1]沈文金,向松阳。珠海每千人商事主体数居全国前列[N].南方日报,2014-10-23.[2]尹苗苗,费宇鹏。创业能力实证研究现状评述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22-30.[3]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6-8.[4]肖红伟,晏红洁。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J].企业经济,2008(7):66-68.[5]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57.[6][J].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3,7(3):31-38.[7]池军。重新审视特质论、认知论及有效导向理性工具对创业者及创业过程的作用[J].现代财经,2010(10):69-75.[8]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1-12.[9]孙烨。青年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探析[J].学术交流,2014(7):221-224.[10]王旭,朱秀梅。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9):54-60.[11]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