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点评

发布时间: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点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完善组织激励机制的启示摘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完善组织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从科学设置组织薪酬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的职务晋升制度、鼓励组织成员参与管理、建设和谐的组织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组织;激励机制 组织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激励理论认为,组织对其成员合理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决定着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发挥程度。需求是行为产生的起点,也是激励的着力点。因此,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涵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将人的多种需求由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阐明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它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也是最低层次的、最不可或缺的需求。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类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3.情感需求。情感需求包括友爱的需求和归属的需求,人们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信任、接纳、友爱,在感情上有所归属,这类需求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自尊是指要求有独立、自由、成就感和自豪感等;受人尊重是指要求名誉、地位、威望,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赏识等。 5.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个人能力发挥的最大化和理想抱负的实现。即人需要把自己的潜在才能充分表现发挥出来,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需求层次理论的思想核心。 二、需求层次理论对完善组织激励机制的启示 马斯洛认为,以上五个层次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在高层次的需求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求必须要得到适当的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一次系统阐述人类的需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动态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从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驱动力。没有需求就没有动机和行为,社会就会失去长足发展的支撑力。(2)需求具有层次性。由于受经济条件、文化环境、受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3)最高层次的需求是精神需求,即人的终极需求。精神需求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一理论对加强组织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1.科学设置组织薪酬体系。对于组织成员来说,薪酬是满足生理需求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薪酬激励是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它不仅仅是物质激励,还隐含着成就的激励、地位的激励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组织成员的成就感。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薪酬动态调配机制,在薪酬结构当中,适当提高激励性薪酬的份额和比例,把成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与其工作实绩挂钩,使组织的薪酬体系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组织成员可能会遭遇生、老、病、死、失业等人生中各种风险,仅靠自身和家庭力量来保障,能力极其有限。因此,组织要为其成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面临风险的组织成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使其能够放心、安心、尽心地投入工作中。这样,成员的工作效率必然大大提高,组织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得以消除,维护了组织内部的和谐。同时也为社会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和谐。 3.建立合理的职务晋升制度。职务晋升是对组织成员的最大激励,职务晋升制度在激励机制建设中居于关键地位,是满足组织成员职业发展要求的切实保障。在建立晋升制度问题上,要敢于打破旧的用人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比如参考借鉴竞争上岗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等,要拓宽用人视野,扩大民主,让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如果说增加组织成员的工资待遇是提供物质基础,满足其利益追求,那么职务晋升则能满足组织成员的政治需求,并使其在追求私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公共利益,有利于培养组织成员的“危机”意识,对提高工作效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鼓励组织成员参与管理。要扩大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渠道,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其参与管理,这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增强归属感、认同感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满足组织成员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让组织成员参与部分决策和管理过程;授权他们直接处理顾客需要;对因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予以奖励;实行一定的授权激励,等等。让他们拥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使其在感受信任和尊重的同时,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更主动、更积极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5.建设和谐的组织文化。组织存在效率不高、效益不高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和谐的组织文化,缺乏以组织文化为核心的凝聚力。组织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弘扬正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成员树立高度的社会使命感,营造出为实现其使命而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促使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行为取向与组织目标不断靠近,最终实现契合。 参考文献: [1]董玲 陈闽红: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1期(总第73期). [2]严乐: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启示[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第11期. [3]刘敏: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力资源战略[J].大众科技.2005年第12期.(总第86期). [4]张茜琳 张彦波:企业核心员工无“薪”激励的策略[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6期(总第79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行为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层次理论相当于半程马拉松。他说的是拿得起,人生更需要放得下。面临生存,我们拿得起的太少。面对死亡我们放不下的太多。这就是人生的烦恼。

相对比较好考吧,考试难度大概两颗星。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始建于1938年10月,是全国成立较早的省级党校之一。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开始招收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201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等2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以及公共管理专业(MPA)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时至2021年,山东省委党校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公共管理。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现在发表论文不收费的期刊是越来越少了,一般都会收取相应的版面费,所以我这也是辛苦为您搜集整理的,可能不全,但对你是有帮助的,希望你可以采纳,也可以实质性的帮助到你。24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不需要版面费,稿费400多,很好的杂志25改革26管理科学27管理世界28管理学家 本刊用稿以文章质量作唯一取舍标准,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发表费用。29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省级刊物如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不收费,还有380稿费;30广东商学院学报31广东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开放时代》、《南方人口》都是CSSCI,均不收费,还有较高的稿费。32广东行政学院学报33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收的少罢了 收100本内容由top期刊论文网提供34国际金融研究35国际经贸探索36国际贸易问题现在国际贸易问题也不收费啦,呵呵37国家行政学院学报38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辽宁国土厅办的) 不收版面费还给稿费可以电子邮件投稿3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对水平比较高的或职称较高的人的文章不收费,对水平较差和职称较低的人的文章收费王中王4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4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42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不收版面费,可惜我最终没有投他们,挺对不起他们的43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有稿费的,我收了380,而且回复挺快,一个多星期就回复了。4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不要版面费,还给稿费,而且一个月内给信息,时间比较快45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6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也不要版面费.很好的一本经济学和管理学杂志47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海内外开门办刊。不仅刊登本校作者的优秀稿件,而且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本刊用稿以质量为标准,不分内稿和外稿。文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不收版面费。48会计师会计师》杂志,一般刊物,不收费,也无稿费,回复较快49济南金融研究《济南金融研究》无稿费也不要版面费50嘉应学院学报嘉应学院学报1542151价格与市场52价格月刊《价格月刊》是不收费的,还有稿费!53江苏企业管理《江苏企业管理》,刊物差了些。稿费:千字40元54江苏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不要钱,给稿费。55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核心)不收版面费56教育财会研究57教育科学研究58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经济不收费59解放军总后勤杂志60今日浙江今日浙江也不收61金融教学与研究62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实践>不收费, 还给稿费,我在2005年9期发表一篇,230元稿费.编辑态度好,发表快.63金融研究《金融研究》,国内最顶级的金融核心期刊,也是我接触过的态度最好的期刊。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归人行主管。Email:地址:北京西城区成方街33号2号楼(100032)投稿时若发email,要同时邮寄打印件。版面费是不收的,稿费就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64经济导刊65经济管理66经济界《经济界》全免费的67经济科学68经济评论69经济评论《经济评论》不收费,有稿费,就是审稿期限比较长!70经济学动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开发研编辑部,730070,)71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不收费,还给稿费!欢迎大家投稿.详细情况请登陆西南财经大学查询 可是《经济学家》让你订它的杂志,一寄就是一大箱子,嘿嘿,

发表论文一般都要收版面费的啊!还有一些期刊还收审稿费呢,推荐一下汉斯出版社,审稿到录取之前是不收费的,而且对于学生还有折扣

周超学位及授予单位: 博士、武汉大学 学术特长: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科技政策、政策科学方法论、政策科学史 学术兼职 : 武汉大学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 美国政策研究学会会员 美国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会员 广东省行政法学会干事 教育背景 : 牛津大学 访问研究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博士后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武汉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学习深造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 学习深造 武汉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 四川大学 攻读学士学位主讲课程: 公共管理导论、公共政策分析、政策设计与评估、 政策科学方法论、科技政策科研项目 : 1. 当代西方政策科学方法论研究,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2005 - 2008。 2. 当代美国技术创新及其政策研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 3. 中国技术创新系统的重建及其政策研究,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 心, 。 4. MPA案例库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项目, 2002 -2004。 5. 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广东省林业局, 2003 -2006。 6. 参与式教学模式: 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山大学,2006 -2007。 7. 案例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山大学,2004 -2005。 8. 双语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山大学,2004 -2006。 9. 科学合理性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1997 -1998。 10. 华龙集团发展战略研究,华龙集团,1993 -1994。 论 文 : 一类刊物 1.“制度移植与环境适应:政府采购的“珠海模式”及其启示”, 《管理世界》,。 二类刊物 2.“哈佛MPA教育模式在中山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行政管理》,。 3.“从强制收容到无偿救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 4.“尼斯堪南模型:理论争论与经验证据”,(马骏、周超、於莉), 《武汉大学学报》,。 5.“当代西方政策科学方法论的范式转向”,《武汉大学学报》, 。 6.“从证明到解释:政策科学的民主回归”,《学术研究》, 。 7.“不可通约性与科学合理性:库恩科学合理性理论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 8.“科学哲学的终结:评布洛尔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武汉大学学报》》 (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1997年第5期 全文转载) 9.“科学发现逻辑初探”,《思想战线》》(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 学报》1988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论科学假说的检验”,《思想战线》》(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 学》1987年第9期全文转载),。 三类刊物 11.“科学实践的集体性与科学合理性”,《江汉论坛》,。 12.“科学知识进化与科学合理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13.“波普科学合理性理论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4.“重新理解科学合理性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 《科学技术哲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波普的科学知识进化论”,《江汉论坛》(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 学》1997年第5期全文转载),。 16.“论思想实验的特征”,《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其他部分论文 17.“新公共管理对民主的挑战”,《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18.“参与性政策分析与政策科学的民主回归”,《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 。 19.“Policy Studies in ”, in Stuart S. Nagel (eds.) Public Policy In China, Greenwood Press,1993。 20.“政策研究在中国”,《行政管理研究》,。

答案是没有,

现在的杂志,版面费一个高过一个。

不是文章无敌好,就只能掏腰包。

山东省行政学院学报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完善组织激励机制的启示摘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完善组织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从科学设置组织薪酬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的职务晋升制度、鼓励组织成员参与管理、建设和谐的组织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组织;激励机制 组织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激励理论认为,组织对其成员合理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决定着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发挥程度。需求是行为产生的起点,也是激励的着力点。因此,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涵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将人的多种需求由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阐明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它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也是最低层次的、最不可或缺的需求。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类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3.情感需求。情感需求包括友爱的需求和归属的需求,人们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信任、接纳、友爱,在感情上有所归属,这类需求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自尊是指要求有独立、自由、成就感和自豪感等;受人尊重是指要求名誉、地位、威望,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赏识等。 5.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个人能力发挥的最大化和理想抱负的实现。即人需要把自己的潜在才能充分表现发挥出来,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需求层次理论的思想核心。 二、需求层次理论对完善组织激励机制的启示 马斯洛认为,以上五个层次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在高层次的需求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求必须要得到适当的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一次系统阐述人类的需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动态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从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驱动力。没有需求就没有动机和行为,社会就会失去长足发展的支撑力。(2)需求具有层次性。由于受经济条件、文化环境、受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3)最高层次的需求是精神需求,即人的终极需求。精神需求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一理论对加强组织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1.科学设置组织薪酬体系。对于组织成员来说,薪酬是满足生理需求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薪酬激励是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它不仅仅是物质激励,还隐含着成就的激励、地位的激励等精神方面的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组织成员的成就感。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薪酬动态调配机制,在薪酬结构当中,适当提高激励性薪酬的份额和比例,把成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与其工作实绩挂钩,使组织的薪酬体系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组织成员可能会遭遇生、老、病、死、失业等人生中各种风险,仅靠自身和家庭力量来保障,能力极其有限。因此,组织要为其成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面临风险的组织成员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使其能够放心、安心、尽心地投入工作中。这样,成员的工作效率必然大大提高,组织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得以消除,维护了组织内部的和谐。同时也为社会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和谐。 3.建立合理的职务晋升制度。职务晋升是对组织成员的最大激励,职务晋升制度在激励机制建设中居于关键地位,是满足组织成员职业发展要求的切实保障。在建立晋升制度问题上,要敢于打破旧的用人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比如参考借鉴竞争上岗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等,要拓宽用人视野,扩大民主,让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如果说增加组织成员的工资待遇是提供物质基础,满足其利益追求,那么职务晋升则能满足组织成员的政治需求,并使其在追求私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公共利益,有利于培养组织成员的“危机”意识,对提高工作效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鼓励组织成员参与管理。要扩大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渠道,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其参与管理,这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增强归属感、认同感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满足组织成员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让组织成员参与部分决策和管理过程;授权他们直接处理顾客需要;对因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予以奖励;实行一定的授权激励,等等。让他们拥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使其在感受信任和尊重的同时,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更主动、更积极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5.建设和谐的组织文化。组织存在效率不高、效益不高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和谐的组织文化,缺乏以组织文化为核心的凝聚力。组织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弘扬正气,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成员树立高度的社会使命感,营造出为实现其使命而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促使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行为取向与组织目标不断靠近,最终实现契合。 参考文献: [1]董玲 陈闽红: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1期(总第73期). [2]严乐: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启示[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第11期. [3]刘敏: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力资源战略[J].大众科技.2005年第12期.(总第86期). [4]张茜琳 张彦波:企业核心员工无“薪”激励的策略[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6期(总第79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行为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层次理论相当于半程马拉松。他说的是拿得起,人生更需要放得下。面临生存,我们拿得起的太少。面对死亡我们放不下的太多。这就是人生的烦恼。

自然垄断问题一直是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自然垄断又称资源性垄断或公用事业,是指并非由于人为地限制进入,而是由于“自然”的技术的原因而形成的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必须由一家厂商提供某种产品的全部产销量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普遍需求的市场状态,通常表现为国家或政府顺应经济规律的要求立法保护或政府投资经营,但其形成的机制是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要求。自然垄断行业范围不尽相同,但一般指自来水、热水、煤气、天然气、电信、电力、邮政、铁路及电视、广播等行业的企业。基于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长期以来,许多国家都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严格的管制。但随着管制的弊病出现、可竞争理论的出现及自然垄断行业的边界变化,现今各国都在进行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改革,纷纷引入竞争。本文将从理论上讨论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的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改革进程及问题。� 一、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和竞争机制:理论分析� (一)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以下的经济技术特征:一是具有规模经济。二是具有独占性。三是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资本的沉淀性强。四是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很强的准公共品属性。五是自然垄断行业具有公益性。六是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经济特征要求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管制。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性质决定需要政府管制。自然垄断性行业是不宜进行竞争的,如果在自然垄断领域引入竞争,那将是不经济的,竞争只会导致较高的生产经营成本和资源的浪费。在市场消费空间有限情况下,为了防止这些行业被私人垄断后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避免重复浪费,这些行业应由国家经营或由国家对私人生产进行管制。� 第二,自然垄断行业的规模经济性也要求政府管制。因为自然垄断产业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所以,如果把某种产品全部交给一家垄断企业来生产,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小。如果多家企业进入、相互竞争,可能出现输送网络和其他设施的重复投资现象,并且由于无法达到一定的产出规模而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而且自然垄断行业存在大量的沉淀成本,在成本弱增的产出范围内,为了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也应该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所以需要政府干预,只允许一家企业从事生产,其他厂商不得进入。而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赋予特定企业以垄断经营权,从制度上确保垄断供应,并对其价格和服务进行管制。这是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管制的原意。� 第三,自然垄断理论中的定价矛盾要求政府出面。不同于其他竞争性产业,自然垄断行业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在无政府管制的自由市场条件下,如不进行适当管制,垄断企业会倾向于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以便获得垄断利润。而根据微观经济理论,只有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资源才实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但是,由于自然垄断产业是属于成本递减行业,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此时的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就是自然垄断理论中的定价矛盾。该矛盾使得政府必须出面进行价格管制。� (二)对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质疑� 尽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管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各国反对管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促成了放松管制的运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发展。可竞争市场指的是由于存在潜在竞争者,市场在位者就不能够取得垄断利润,所以可竞争市场的定价和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这样,要保证经济效率,政府就要放松进入管制。� 2、异质产品的竞争和产业间的替代竞争。在自然垄断行业,一般一个企业就构成一个行业,同类产品之间没有竞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之间的替代性和竞争性愈益明显,如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行业之间的竞争,这就要求政府放松对这些行业的进入管制和价格管制。� 3、政府管制失灵。政府管制的目的是要纠正市场失灵,但由于政府本身也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加之政府管制所要求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存在一个博弈过程,容易产生管制者被“俘虏”的危险,为避免出现这一现象,需要保持庞大的政府部门,这也意味着经济效率的降低,所以,客观上必然要求放松管制。� 4、技术变迁使原来的自然垄断行业变成竞争性行业。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使得原来的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失去了自然垄断的特点。比如电信行业,由于光纤的使用,导致了其固定资本投资沉淀性的下降,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不再属于原来意义上的自然垄断行业。� 5、经济全球化要求放松管制。经济全球化要求全世界的人、财、物都能充分流动,但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却制约着这些资源的流动,这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这在客观上也要求进一步放松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 (三)管制与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关系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政府管制有放松管制、进行管制改革的迫切性。但要注意的是,放松管制并不等于不要管制。放松式管制并非采取全部取消的形式,而是主张政府采用较少的限制或减轻企业负担的干预方法以实现管制的目标。取消管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第一,自然垄断企业的双重目标出现矛盾局面。一方面,自然垄断行业多具有普遍服务性特征,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求弹性很小。这决定了该类行业应将公益性目标摆到一定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如果缺乏适当管制,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垄断企业会倾向于制定垄断高价,掠夺消费者。适度的管制有助于自然垄断企业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并抑制垄断暴利。� 第二,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危害消费者。在自然垄断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相对于垄断生产者,消费者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地位,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根本无法自由选择。如不适当管制,垄断者很难有动力向消费者发送真实的信息。� 第三,市场经济秩序条件缺失造成混乱。市场经济是通过充分竞争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性暗含了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竞争的秩序。如完全取消管制,可能出现的是垄断欺市的秩序、特权经商的秩序。为了营造公平交易的秩序,管制是必要的,尤其在自然垄断领域,毫无管制只会导致“黑色秩序”。� 第四,在某些行业放松管制后,由于缺乏对该行业的调控管理,会出现过度竞争现象。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集中度过高,固然会窒息产业内的竞争,降低产业绩效,但是如果市场集中度过低,也会导致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使企业规模小型化、分散化,无法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最终也会降低产业组织的市场绩效。例如,放松进入管制促进了航空运输企业的迅速增加,但是由于权力进入市场带来的盲目发展,我国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普遍偏小,飞机利用率低。全国近30家航空运输公司完成的总周转量不及国外有些大型航空公司的一半,过度竞争导致了员工素质低下和管理滑坡、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第五,管制仍然需要在网络型产业中存在,而且在自然垄断领域、竞争领域和互联互通领域都需要发挥作用。首先,网络的某些部分的自然垄断性并未消失;其次,即使在自然垄断性消失的领域,由于原有在位者拥有干线网络,形成了强烈的在位者优势,使得在竞争的法律障碍消除之后,竞争也未必能够引入;第三,在原来就具有竞争性的领域,由于原有垄断者在多年的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实力、经验和信息,使得在垂直分离之后,原有在位者相对于新进入者仍具有战略优势,可以采取诸如掠夺性定价等手段遏制进入。� 第六,各国管制改革实践证明,管制对于促进竞争的作用必不可少,主要表现为:限制价格、帮助新企业进入以产生充分的竞争、监督互联互通、实行质量管制、拆分垄断和重构市场以及减少企业投资的风险。� 总之,市场与政府都各自有其发挥作用的空间,难以互相替代,管制与放松管制始终是一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动态过程,关键在于应当建立一种有效合理的管制机制,而不是否定管制。因此,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同时也不能放弃管制,而是要改变管制方式。一方面,加快对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的放松管制。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把自然垄断性业务从其它业务中独立出来,政府继续对其进行管制;而对于大量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则应允许多家企业进入并使其展开竞争性经营。根据这两种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区分实行不同的管制或放松管制政策,以实现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相兼容的有效竞争,提高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由过去的以价格和进入管制为重点转变为以激励性管制为重点,由重经济性管制向兼顾效率,公平的社会性管制与经济性管制并重转变,由信奉生产者主权向尊重和着力保护消费者主权转变。� 二、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存在的问题:以电信、电力为例� 长期以来,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在市场准入、价格和投资等方面都实行了严格的控制政策。近几年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我国逐步在电信、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放松了控制,产生了一些良好的效果。1978年以前,我国电信网的运营与基本网上服务合二为一,由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1980年开始,原邮电部放松了价格控制,允许市话企业收取电话安装初装费及在长话、电报等业务上收取附加费,并允许地方政府参与电信投资,对解决投资不足和调动企业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1994年7月由当时的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三家发起组建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十亿元,标志着我国政府放松了对邮电行业准入的控制,逐渐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多家电信企业竞争的格局。� 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放松主要体现在允许外资、地方政府等多方参与到电厂建设上来。1985年国家改革了电力工业投资和办电体制,变中央独家办电为多家办电,广泛筹集资金兴办电力,先后成立华能集团公司、新力能源公司等办电企业。1987年,国务院向电力工作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点”的改革方针。1995年初,为了方便对外融资,国家成立了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设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为了更好地使中国电力建设和管理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国家决定在成立了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的基础上,撤销电力部,有关职能由国家经贸委行使,中国电力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电力调运进行安排,并监管跨地区电力运输。� 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缓解了我国电力供应短缺的情况。改革实践证明,放松管制、引入竞争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制度变迁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决定了管制在中国意味着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双控制,放松管制意味着双放开:第一,放开市场,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机制;第二,放开企业,允许企业进入受控制行业,业务放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两个放开,都是以引入竞争为激励手段的。管制放松的过程也就是引入竞争的过程。市场竞争、管制两股力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应当可以形成良性市场结构,引导良性企业行为,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绩效。� 但是,由于长期高度集权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管制放松后,这些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导致官僚作风、效率低下并出现了不正当竞争现象;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甚至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乱收费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高成本、高浪费,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是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结合,导致管制机构不中立、不公正,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同盟。在我国,政府几乎拥有全部自然垄断性质的公共行业(如城市供水、供电、燃气、公交、地铁、邮政、电信、广播、电视、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等),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参与不仅范围广而且程度很深,行业主管部门既是裁判员,也是球员,即既是控制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行业行政性垄断的特征非常明显。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即使引入竞争,竞争机制也不可能有效发挥作用。解决政企不分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形式上的政企分开并不能排除政企同盟现象的存在。在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实现的政企分开,行业管制者同时又是行业主管部门,甚至是原有企业的老板,管制者与企业之间这种在“父子”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天然利益同盟对正在建立过程中的政府管制及其效果的影响是致命的。第一,既是行政部门又兼行业主管的管制者难以真正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平等对待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新的市场进入者或非国有企业很可能受到歧视;第二,这种政企同盟一旦形成,便完全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置消费者利益和新进入企业集团的合法权益于不顾;第三,管制者在滥用其行政职权的同时,造成了这些受管制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二是被管制企业实力悬殊,市场竞争不充分。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原市场占有企业在资源、规模和市场方面具有新的市场进入者不可比拟的优势。以“中国联通”进入市场后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为例,根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联通”进入之初的市场影响力仅为2%,这就说明中国电信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行为是非常不充分的。� 三是管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规避问题管制是政府对企业施加的一些约束和限制。在管制框架内企业可以自由活动,但是无权改变活动的外部规则,因此管制政策的法律效力、执行的公正权威性,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我国,目前一些地区或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规避行为屡禁不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利益刺激有关当事人采取不正当行为,另一方面也与法律制度不健全、管制机构自身无权威有很大关系,这种现状不除,即使有好的管制政策也难以导致好的管制效应。� 三、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 在上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以几个方面入手:� 1、防止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同盟是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关键。要促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政府管理体制上进行重大改革,也就是要改革政企合一的体制,打破管制机构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管制机构能够超然地行使经济性管制职能。这不仅要改变政企合一的现状,而且要从体制上避免出现政企同盟现象,割断控制机构与被控制企业的利益关系,使控制机构能够超然地行使经济性控制职能,成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从而提高管制的效率。鉴于我国长期的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要打破现有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害关系比较困难,因此建议撤销现有的各行业主管部门,重新建立新的监督管理机构。这些新的监管机构在组织上必须完全独立于原来的各行业主管部门,以便切断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其能够公正地履行监管职能;此外,这些监管机构还要独立于政策制定部门。从体制上看,建立独立监管机构,实现政企分离,使企业商业化运营已成为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 2、有效竞争是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目标导向。有效竞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理想状态。有效竞争的实质是垄断和竞争的合理搭配问题,对于自然垄断产业来说,除垄断和竞争,还有管制在起调节作用。管制是介于垄断和竞争之间的手段。有效竞争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垄断、竞争和管制三者协调配合、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实现有效竞争,首先应该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自然垄断性业务主要是指那些固定网络性操作业务,如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产业中的线路、管道等输送网络业务,电信产业中的有线通信网络业务和铁路运输中的铁轨网络业务。其他领域的业务则属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对于那些具有基础连接网络的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仍需要实行政府控制,由特许企业垄断经营,但需引入激励性管制方式,同时也可运用竞争机制,如允许参股、特许经营、投标经营方式等,以刺激垄断企业提高效率;对于其他的非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应放松控制,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多家企业进入并开展竞争经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3、法律制度是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准则。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要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建立政府管制体制的法律框架,作为自然垄断行业政府改革的准则。美国在1977、1978年分别颁布了《航空货运放松管制法》和《航空客运放松管制法》,进行改革立法。日本1986年通过《国有铁路改革法》,1987年将国有铁路改组为七个股份公司。英国80年代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重大政府管制体制改革,在改革前颁布了《电信法》、《电力法》、《铁路法》和《煤气法》。根据法律框架进行改革,其层次构成非常清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小。目前我国亟待立法的有电讯法、航空法,铁路法、电力法及各地区市政公用行业的地方性法规也亟待按照“入世”的要求进行修改。� 4、扩大市场竞争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是有效途径。扩大多种经济成分规模,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的进入,能够缓解自然垄断行业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的局面,有利于加快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民间资本的进入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在自然垄断行业建立竞争机制、投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这是经济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经验。� 5、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是一个重要手段。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监管与自律相结合,防止在网络型企业中出现新的“网霸”网络垄断是自然垄断企业不良行为的根源。在改革中以“网运分离”、“上下分开”等方式将基础网络剥离出来,在政府管制的范围内独立经营,是多数网络型企业的改革模式。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很多,一旦管制失效,这种网络型企业很可能会利用其网络的垄断地位通过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追求超额利润,成为新的“网霸”。加强由网络上下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行业协会的作用,用行业自律作为政府监管的补充,有助于预防“网霸”问题的出现。� 总之,自然垄断是一种现象,不仅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同样存在,只是它的范围和特征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所管制与竞争的问题也总是存在的。本文着眼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探讨一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但这些更多地体现的是原则性和思路,作为具体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付光新:《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研究》,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杨 艳:《对自然垄断理论的评价与再认识》,载《经济科学》,2002年第2期。 3、王廷惠:《自然垄断边界变化 与政府管制的调整》,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1期。� 4、王学庆、王广利:《发达国家电信业由垄断走向竞争的政策措施及启示》,载《中国物价》,1998年第3期。� 5、于良春、胡雅梅:《管制、放松管制与中国电信改革》,载《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4期。

腾X是垃圾,对吧??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点评

当年全院共有学生1172名,包括济南体育学校转入的中专生375名,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转入的本、专科生105名,山东省体育运动训练班转入的学员308名和当年新招生384名,设体育系、运动系和国防体育系。体育系主要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干部,设四年制本科、两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制中专和两年制预备班五种学制。运动系和国防体育系主要培养教练员、运动员,学制不定。

1962年7月,我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而停办,在校学生多数转到恢复后的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和新成立的山东省体育学校继续学习,其余部分则分流安排。

从创建到停办的4年中,我院共毕业学生两千多名。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教授、专家、优秀教师,为我省体育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有的'成为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有的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和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底,国务院批准恢复山东体育学院,规模为在校生1000人,设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1979年招收了复建后的第一批新生。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4月根据山东省政府《关于将山东体育学院等三单位合并组建新的山东体育学院的通知》(鲁政发[2000]36号文),我院与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包括山东省体育学校)、省体育科研中心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体育学院,把原隶属省体育局管理的绝大部分竞技体育资源和全部的体育科研资源纳入到我院统一管理。成为全省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科研的中心。

2003年我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和2005年,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和10月,先后获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资格和体育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复建28年来,我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了“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我院现有教职工1055名,其中教学训练科研人员604名,有教授32名、副教授58名,国家级教练员13名、高级教练员91名,研究员11名、副研究员32名;有博士16名、硕士116名、健将以上等级教师78名。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省级拔尖人才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3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7名。

目前,我院东校区(济南市文化东路65号)、西校区(济南市文化西路2号、10号)和日照校区(日照市山东路东首)总占地面积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万平方米、室内运动场地面积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宽带网等基本设施齐全。拥有室内体育馆34个,室外训练场36个,其中投资额超过千万的有标准50米游泳馆1个、田径场1个;其他大型综合训练馆5个,室内专项训练馆9个,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人工草皮足球场3个,训练长廊1个,综合训练场1个,室外篮球、排球、网球场28个。

全院教学训练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288万元,其中教学用80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总值为万元。自行研制开发的模拟训练跑道、模拟低压氧舱和模拟水槽3个大型科学训练设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建有13个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文献量(含电子图书)万册,纸质类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纸质类)666种,拥有2个文献检索系统。

我院本科教育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特殊教育(体育)、舞蹈学(体育)和英语(体育)9个专业,跨教育学、文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硕士一级学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硕士点,并且还是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博士研究生为联合培养,现有水上运动装备和体育教育训练学2个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为“九五”省级重点学科和“十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生理学、健美操两门课程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试点课程,并已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截至2006年6月30日,共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5787名、研究生39名、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40名,函授生684名,另外还有体育运动学校所属的中专生3000余名。复建28年来,我院已培养出25届15150名本、专科毕业生。据初步统计,他们当中有570多人在高等学校任教,其中有360多人已获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绝大多数毕业生以政治思想过硬、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竞技体育方面我院人才济济,成绩突出。2001-2005年,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比赛中获金牌64枚、银牌28枚、铜牌34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院刘春红三破女子举重69公斤级世界纪录的金牌和邢惠娜的女子10000米金牌;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中获金牌19枚、银牌6枚、铜牌9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12枚、银牌71枚、铜牌74枚。其中第十届全运会上获21枚金牌、银牌18枚、铜牌16枚和总分分的好成绩。

2002年以来,我院先后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6项、厅局级30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出版教材和专著40部;发表科研论文773篇,15篇论文入选SCI和EI, 2篇论文入选国际高原训练学术研讨会。我院办有《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和《山东体育科技》两个学术期刊,都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精品数据库》等国内外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期刊。《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我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德国帕特伯恩大学、法国体育学院、韩国京畿大学、韩国体育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美国波尔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校际合作交流;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美国波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德国帕特伯恩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书和意向书。

目前,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努力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为把学院办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体育院校而努力奋斗。

一、山东体育学院是本科吗 山东体育学院是一所本科高校,该校是山东省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是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是山东省2017-2022年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二、山东体育学院简介 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 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占地206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万平方米。有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2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图书馆是山东省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资料中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万册。 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人,其中本科生8356人、硕士研究生360人、中专生1800人。设有20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有12个教学机构,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和国家篮球学院是国内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有5个二级学科和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是山东省2017-2022年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山东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体育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教学示范中心,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11门山东省精品课程,1个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此外,还建有一所附属中学(山东省体育实验中学)。 现有教职工681人,专任教师452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29人、高级教练2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6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4人,山东省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术科师资队伍中,国际健将5人,国家健将43人,一级31人,国际级裁判6人,国家级裁判23人,山东省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的40余名国家级教练员为兼职教师,其中20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三年承担国社科8项、国自然2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27项,省科研课题5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厅局级科研奖励21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含核心期刊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13部,发明专利11项。《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和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山东体育科技》是山东省优秀期刊。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老年人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直机关职工体质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山东省体育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山东省体育史志办公室、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训练总营、山东省体疗戒毒研究中心等40多个体育科技服务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共获得10枚奥运金牌、30枚奥运奖牌,其中在里约奥运会上,张梦雪(2009级毕业生)获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杨方旭(2013级在校生)获女排金牌、李晓霞(知名校友)获乒乓球女子团体金牌。2018年雅加达亚会会,有50名学生和校友参赛,勇夺11金8银5铜。此外,近三年还在其他全国以上各类赛事获得218金301银336铜。 6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安家杰、巩晓彬、尹延勤等知名教练员,奚爱华、李晓霞、周璐璐、张成龙、张梦雪、杨方旭、孙一文等优秀运动员,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著名武术表演艺术家于承惠、于海等,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进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在在******扬帆远航、腾飞逐梦之际,学校以为指引,秉承“坚卓竞远”“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践行“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的发展理念,以与山东经济社会互动融合、与体育事业核心业务互动融合为主要路径,深化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持续推进特色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保障,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而努力奋斗! 山东体育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山东体育学院在哪 山东体育学院在哪里 山东体育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山东体育学院教务处电话 山东体育学院有几个校区 山东体育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山东体育学院招生办电话 山东体育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山东体育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600余种。 学术期刊《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是山东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设有体育社会科学、运动生物科学、运动技术、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等栏目,是中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全国体育院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国际体育信息资源中心(SIRC)、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获《CAJ-CD》执行优秀奖,山东省优秀期刊奖,中国高校特色期刊称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 《山东体育科技》是山东体育学院主办的体育科技刊物,有竞技论坛、体育生物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等主要栏目,是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各大检索机构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截至2012年9月,学校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98人,有专任教师428人,教学科研辅助人员70人;有体育教育训练学“泰山学者”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99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名称带头人入选时间运动训练学专业教学团队叶国雄2011年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团队葛新发2012年姓名入选时间王永泰2009年 质量工程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特色专业、9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运动人体科学“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体育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运动训练。 省级特色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特殊教育、舞蹈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省级精品课程 运动医学、田径、运动科学核心课程系列、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篮球、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基础英语。 教学成果截至2014年5月,学校先后派出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服务队22支,140人次获得省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团体总分第四名,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获D类特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山东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二等奖。学校学生先后获得国内外重大赛事金牌349枚,特别是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学生周璐璐获得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金牌1枚、李晓霞获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和女子团体金牌2枚、张成龙获得男子体操团体金牌1枚。

1.体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2.中国体育科技(cssci+北大核心)3.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北大核心)5.体育与科学(cssci+北大核心)6.体育学刊(cssci+北大核心)7.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8.成都体育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9.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10.体育学研究(cssci+北大核心)11.沈阳体育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12.天津体育学院学报(cssci扩展+北大核心)13.首都体育学院学报(cssci扩展+北大核心)14.体育文化导刊(cssci扩展+北大核心)15.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北大核心)16.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北大核心)最不友好期刊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主编

你好,我是2002年学的大专函授,专业工业企业管理,国家是否承认此学历

这学校地址在哪里?

我是这个学校98年获证的 现单位需学历认证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吧,是三者最好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