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摘 要: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 学习态度 ,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 总结 教学效果,改进 教学 方法 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 句子 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 造句 ,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 心语 。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 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 梁志萍.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魅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 李 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空前的重视,老师们都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有效评价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语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语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或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或是一味的激励性评价,或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对非学业情况的评价,这些都无疑会影响 教育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一味表扬鼓励 “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们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当时是秋天),并指名学生回答,该生答对了,教师不加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的确,如果我们教师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会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淡漠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信口开河,回避错误 在一次课上,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学生断错了句子,还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朗读评价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学生回答不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胡乱加以评价,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可能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含糊偏离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放小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疑:“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窗外那只鸟在叫什么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 唱歌 。”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讨论就到这里。”好在哪里呢?教师根本没有说清楚,十分含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学生就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辨优劣、明确方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师如果在评价中脱离文本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结果反而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有的教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评价时,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还有一些课堂,反复出现学生鼓掌这种评价形式,师生之间就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有的评价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胸前等。是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语要自然真诚,耐人回味 教育需要赏识。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例如在指导《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老师先让一个学生来朗读,读完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听了你的朗读,大家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满地的鲜花,仿佛睡到了草地上,欣赏到了那亮晶晶的星星。”教师生动而又充满深情的评价语,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欣赏,又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 广告 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许多名师就非常注重锤炼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二)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如“你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有感情,如能声音响亮些就更好了。”“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如果能注意正确的姿势就更好了!”等,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评价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新多变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也要求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等,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同学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 学生 自我评价 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只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一定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导航、护航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存在的弊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 语文学习 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存在 一、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 在课堂中,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奖品泛滥,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假思索,无所用心的单调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 魔术 师一样,一会儿就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做的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的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声音。不一会儿,小红花“飘”光了,没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发出失望的叹息,刚刚发动起的那股劲儿一下子泄光了,或是无精打采,或嬉笑打闹。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风叶的背面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只有几片小枫叶,都一窝蜂似的冲到前面,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课堂顿时失去了控制,教师也急得满头大汗。 案例二: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起来读书,教师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这位小朋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的让老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的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是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 奖品过多的现象多出现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这样的教育很容易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发展成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二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中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 口号 ,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样的评价语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甚至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只知道自己好,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副作用。 二、尊重个体思维偏激,盲目的“积极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发学生展开个性想象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将此发展到“极致”,造成相反的效果。 案例三: 语文课上,某教师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位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却被活活的烧死,死得不值,我觉得他很傻。”教师居然赞许:“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语文课堂是师生 想象力 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案例中,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案例四: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1:“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20只蜜蜂有17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师:“哦,你说。” 生2:“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 记忆力 ,而是一种本能。” 师:“哦,好的。” 生3:“老师,我觉得法布尔太粗心了,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20只,可只飞回来17只,那还有3只去了哪儿?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老师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讨论,可是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老师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课堂评价语是要求我们及时对课堂是出现的状况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可是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给予“好”的评价,却没有说出哪里好,甚至连总结语都没有,这样模糊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做诊断、不予以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当中澄清是否、分清优劣、明确方向、领悟方法,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语言过火,夸大其辞 这里的夸大其词和过火包含着两层的意思。一种是夸奖学生不切实际,一种是对学生批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案例五: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平时 作文 一般的同学进步很大,于是对他说:“你写的太棒了,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继续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个文豪,希望在多年以后,老师可以自豪的对人们说:‘我的学生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学家’……” 一篇作文的进步就能够当大文豪吗?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是否有些好高骛远?其他比他写的更好的孩子怎么表扬?其他暂时未进步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老师在盛赞这位同学之余,是否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他孩子呢?小小的进步给予如此奢侈的夸奖,一下子抬得那么高,是否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浮夸?下一次他进步更大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暂时刺激,还是长效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盲目崇尚而出现的“好好先生”屡见不鲜――有些回答或朗读并不怎么样,偏要夸大其词说:“太棒了!”“你真聪明!”…… 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评价语言,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火,否则的话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大全 2.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小学语文学科评语 4.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5.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方式上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互评前应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说出“好”与“不好”,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指出长处即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相互发现自己语言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及时修改,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的前提是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或要求,当学生回答或根据要求展开学习活动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在诸多评价方式中,课堂评价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会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学生人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评价有效呢?
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环节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会夸奖到:“你真会读书,其他学生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吧!”或“你读得真好”“你的很有感情”等,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同学今后的朗读带来多大的作用呢?示范后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有多大那呢?或许我们不曾想过。如果我们能对这样的评价稍做思量,我们就会问自己,这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棒在那里,结果不得而知。这样的评价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身上都是可以的,但这样的评价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朗读好在哪里。朗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体现、语音的标准、汉字的准确、流利的程度等。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就可以从以上一方面或是几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语言应具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虽然说课堂上不能出现反面的,批评的,打击的语言,但这并不表示课堂上应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建设性!赞美具有摧毁性!”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赞美是个双刃剑,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了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还有些教师有时候一味强调赏识性教学,而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赞赏,赞美之词如“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泛滥成灾等导致了教师不但没能得到有效正确的教学反馈,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言不由衷”,降低了可信度。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此外,长期接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老师可以用婉转的方式提醒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并且适当给予指导,这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并不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三、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如:一位老师执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乌鸦太容易听信花言巧语了。”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我很佩服它”。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狐狸的确很聪明。”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欺,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四、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性
阅读教学即时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比较呆板,缺乏灵气,总觉得教师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二是课堂即时评价很多教师就是理解为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在课堂中经常用的体态语言可以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对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中,微笑是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之一。老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我们就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你的声音如果能再大一些,全班同学就能听见,这样不就更好了吗?”有的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我们微笑着提醒:“把老师提的问题再想想。”我们也可以顺势走过去抚摸他的头,给他以安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的个性品质,使他样感受到亲人一般的师爱。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神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眼神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己是老师的注意中心,老师始终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感到自己哪怕没有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是一个被冷落的人,促使学生怀着更饱满的精神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总之,如何让课堂评价有效,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见地。我认为,凡事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几点课堂评价的“基础点”,这样的课堂评价虽平凡但却有效!
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一切行为向效率和效益看齐。在这一观念的催生下,学校的教学也应该向效益和效率看齐,改变过去懒散的教学现实,转而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新课后,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充斥,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发挥,更需要小学的教学向效率和效益。但时下对于有效的教学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习得必要的知识就是有效性教学。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结合自身基层小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有效教学文献的总结认为,有效教学便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知识,减少时间浪费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再就是不像初高中那样有早晚自习,因此,要想让小学生习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则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来具体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共各位同仁借鉴参考,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惠及所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背离新课改的一些主张和思路,不按照新式方法进行教学,墨守成规依然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一味按照书本和自身对于书本的理解进行教学,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自己就是课堂的老大,在教学中采用以教为主的方法,在黑板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课堂中的师道尊严,强调在课堂中让学生认真听讲,严禁各种小动作。并且为了提高所教成绩和学生是文字功底,还会在课下向学生留大量作业。这样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小学生身心规律,没能够正式学生成长的特点,学生所学、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仅仅是在语文老师的威逼和压迫下的被动而为的一种行为,完全背离自身。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因为,当教师稍一放松,学生便不会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更好的树立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身利益进行。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按照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参与到一些文字与文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则更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取得和长远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老师再严格要求,再严厉批评也不会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为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学效果,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美感,并辅以诱导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了解与认知,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学习,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必要兴趣培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形象,将自己从严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良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语文需要,扭转师生之间的矛盾,让更多的学习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有限的课时教学。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的教师能力问题以及教学用具等等问题,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办法施展自身所学,在教学过程中又迫于学生分数、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等物质的胁迫,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在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黑板为主,在学生的好坏界定中以分数为主,长此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长远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便需要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方式,转而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具等先进教学方式,特别是计算机这一新式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解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抽象思维不够,不能达到特定环境的想象等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让学生了解到文字所叙述的`魅力,以及诗词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现实的课堂学习。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因此,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开发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让学生对于现实的.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在面对风云变化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语文教学工作,则需要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丰富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真正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行总结,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与文化知识,为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视时下的教育环境,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丰富自身教育知识,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好的让更多小学生喜爱语文学习。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必要的文字与文学知识,打下语文学习兴趣等均具有现实意义。为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丽群.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9. 1
[2] 徐元. 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考试 周 刊,2010} ,29.
[3] 李业建.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 [J].现代阅读 ( 教育版) . 2013 ( 0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头脑也非常灵活,但是很多小学生自制力不强,也不能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技巧地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不仅要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启蒙、理解能力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读性和观赏性都非常高,是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语言认知能力和促进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仅停留在了字面意义,语文学习的目标设置得非常低,在课堂听课过程中也有较强的随意性。很多小学生生硬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比较死板,不懂得自主学习与创新。更有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很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课后很快就忘记,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更不能有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语文的学科价值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探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程红和张天宝老师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对课堂有效性展开解读,同时也提醒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当前对知识的综合性掌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长远性学习观念的渗透三个角度落实。不仅要从课堂这一空间层面衡量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更要从时间层面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得到同步均衡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而开放的,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生成性思维,有所沉淀,更有所发展,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限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限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双方的配合不够深入。
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扎实了。考查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教学中,很多教师强硬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字词的涵义,没有让小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小学生只能机械地识记。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可以勉强通过机械性记忆弥补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小学生自身学习特征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自制力方面相对不足。以阅读为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在任务布置的初期,学生大多能够坚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随着书面作业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就会放弃阅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上课前10分钟,学生往往能够有效集中精力听课和学习,10分钟之后,当教师讲解一些关键内容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已经分散了。还有很多小学生,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他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是课间与同学玩闹的游戏中,等到终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已经进入下一个层次了。因为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存在断层,所以学生很难直接消化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因此而荒废。如此一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就会比较零散,学习的目标更难以有效达成。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策略研究
教学好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场合奏,首先要把握好基调,接着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跟上节奏,最后达到情感共鸣。只有让学生的心中产生波澜,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制订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为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约束,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抓不住重点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顺利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显著提升学习成就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语文不只是要让学生识文认字,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因此,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背诵诗词,更要让学生全面感知诗词的优美意境,结合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春行图。这一项学习任务,看似与语文课堂的关联性不大,但它从语言、思维、创新、审美等多个角度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围绕文本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要围绕文本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亲近文本、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能够恰当自主地生成文本。如通过随课微写这种比较灵活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充分了解文本的意义与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展开创造性活动,让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感。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手法特色等的学习[2],都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美的全面认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文本这一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如《曹冲称象》一课,可借鉴的知识非常多,对大象外表的描述运用了很多比喻,通过文本,小学生能充分感知描述的恰当性及语言的神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比喻大象,如:“大象的身体可以像棉被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因为大象的身体很温暖;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因为大象身体不柔软,更像一堵墙。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再比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换一个思路该怎么说,看看哪个学生的讲解更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教师要主导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这比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课文要有效得多。
围绕过程全面深入地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矫正的作用,还具有激励、导向的重要价值[3],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激情,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地展开。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语言互动非常多,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刻意在课堂尾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可以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始终。如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他,而可以点名让他朗读课文的一个段落,并让他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段落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他的朗读非常精彩,对段落意义的把握也非常正确。这样一种巧妙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除了激励性评价之外,对于一些学习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诊断性评价。如班上有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是写作业时常常粗心大意,忽略一些细节。在批阅这个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一些诊断性评语:“你答题的样子非常认真,但对自己的作业答案也要足够认真,一定要有效检查和核对,这样你才会越来越优秀!”教师的评价要切中要害,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还会虚心接受并改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语言关怀,比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意义得多。总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有效调动思维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长且难的语篇,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逐个突破学习难点,生成个性化认知,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1998(5):35-37.
[2]樊红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2):19-20.
[3]梁文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J].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闫锡年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缠山小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摘 要: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 学习态度 ,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 总结 教学效果,改进 教学 方法 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 句子 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 造句 ,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 心语 。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 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 梁志萍.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魅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 李 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空前的重视,老师们都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有效评价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语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语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或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或是一味的激励性评价,或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对非学业情况的评价,这些都无疑会影响 教育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一味表扬鼓励 “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们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当时是秋天),并指名学生回答,该生答对了,教师不加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的确,如果我们教师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会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淡漠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信口开河,回避错误 在一次课上,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学生断错了句子,还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朗读评价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学生回答不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胡乱加以评价,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可能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含糊偏离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放小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疑:“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窗外那只鸟在叫什么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 唱歌 。”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讨论就到这里。”好在哪里呢?教师根本没有说清楚,十分含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学生就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辨优劣、明确方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师如果在评价中脱离文本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结果反而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有的教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评价时,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还有一些课堂,反复出现学生鼓掌这种评价形式,师生之间就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有的评价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胸前等。是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语要自然真诚,耐人回味 教育需要赏识。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例如在指导《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老师先让一个学生来朗读,读完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听了你的朗读,大家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满地的鲜花,仿佛睡到了草地上,欣赏到了那亮晶晶的星星。”教师生动而又充满深情的评价语,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欣赏,又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 广告 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许多名师就非常注重锤炼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二)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如“你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有感情,如能声音响亮些就更好了。”“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如果能注意正确的姿势就更好了!”等,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评价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新多变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也要求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等,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同学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 学生 自我评价 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只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一定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导航、护航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存在的弊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 语文学习 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存在 一、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 在课堂中,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奖品泛滥,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假思索,无所用心的单调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 魔术 师一样,一会儿就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做的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的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声音。不一会儿,小红花“飘”光了,没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发出失望的叹息,刚刚发动起的那股劲儿一下子泄光了,或是无精打采,或嬉笑打闹。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风叶的背面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只有几片小枫叶,都一窝蜂似的冲到前面,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课堂顿时失去了控制,教师也急得满头大汗。 案例二: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起来读书,教师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这位小朋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的让老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的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是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 奖品过多的现象多出现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这样的教育很容易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发展成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二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中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 口号 ,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样的评价语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甚至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只知道自己好,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副作用。 二、尊重个体思维偏激,盲目的“积极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发学生展开个性想象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将此发展到“极致”,造成相反的效果。 案例三: 语文课上,某教师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位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却被活活的烧死,死得不值,我觉得他很傻。”教师居然赞许:“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语文课堂是师生 想象力 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案例中,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案例四: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1:“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20只蜜蜂有17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师:“哦,你说。” 生2:“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 记忆力 ,而是一种本能。” 师:“哦,好的。” 生3:“老师,我觉得法布尔太粗心了,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20只,可只飞回来17只,那还有3只去了哪儿?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老师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讨论,可是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老师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课堂评价语是要求我们及时对课堂是出现的状况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可是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给予“好”的评价,却没有说出哪里好,甚至连总结语都没有,这样模糊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做诊断、不予以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当中澄清是否、分清优劣、明确方向、领悟方法,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语言过火,夸大其辞 这里的夸大其词和过火包含着两层的意思。一种是夸奖学生不切实际,一种是对学生批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案例五: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平时 作文 一般的同学进步很大,于是对他说:“你写的太棒了,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继续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个文豪,希望在多年以后,老师可以自豪的对人们说:‘我的学生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学家’……” 一篇作文的进步就能够当大文豪吗?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是否有些好高骛远?其他比他写的更好的孩子怎么表扬?其他暂时未进步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老师在盛赞这位同学之余,是否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他孩子呢?小小的进步给予如此奢侈的夸奖,一下子抬得那么高,是否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浮夸?下一次他进步更大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暂时刺激,还是长效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盲目崇尚而出现的“好好先生”屡见不鲜――有些回答或朗读并不怎么样,偏要夸大其词说:“太棒了!”“你真聪明!”…… 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评价语言,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火,否则的话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大全 2.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小学语文学科评语 4.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5.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
课堂教学评价是动态的,它要根据每一时期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不断的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标准,面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应该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导航器、助推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引导教师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自觉改革课堂教学,重建课堂教学文化等,都是需要探讨的新问题。本文仅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一、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木,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对章节知识的理解是否深透,能否抓住重点、难点及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一些教师忽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倾向。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要做到既实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反对单纯地强调教学形式的变化而不追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片面做法。要关注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是否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不搞生硬的思想教育,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教材是一资源,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各种相关的信息,等等,都是教学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三、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第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第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第三,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的全过程。第二,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第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主动、积极地思考。第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第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学生是否能生成预设内容,是否能自主地生成非预设内容,得到意外的收获。五、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六、关注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和理性化程度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能够反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一般来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越是贴近于课堂教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流畅程度就越好,表现出来的是教师教学的得心应手。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的反应亦如水到渠成。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在正常情况下,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与课堂教学设计不相吻合的偶发事件,对这些偶发事件的处理,体现了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艺术以及教学调控能力。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较好教学应变能力的教师会根据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由此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新的流畅状态。教学过程的理性程度同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每一位教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但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要看影响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组合情况。教师要善于寻找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不理想问题的原因,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性化。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同时关注教师处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理性程度,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一、量表评价法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二、随堂听课评价法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一)随堂听课评价法的作用1.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随堂听课评价法是目前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尽管课堂教学评价在向专业化、系统化、量表化、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过,由于随堂听课评价法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随堂听课评价法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评价者往往是由具有较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师或者管理者来担任,其自身对课堂教学有很高的造诣,评价意见往往中肯、具体、有建设性;其次,随堂听课评价法相比于量表法,自由度比较大,容易实施,也有利于发挥。2.随堂听课评价法是了解教改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尽管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竞赛式的交流课、有研究式的示范课、有预约式的汇报课等,这些课常常能够展现教师教学的最好水平、课堂发挥的最佳状态,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点,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而言。同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积累的。在随堂听课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仅有共同关注的评价内容,而且评价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的气氛非常适宜于教师的成长。任课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够获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信息,促进自己的发展。(二)随堂听课评价法的基本原则随堂听课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被评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现只听课不评课的现象,这样不仅执教者心里没底,听课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防止在随堂听课评价中出现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现象。不能够出现即使有的课评了,但碍于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应打破评课时的虚假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打破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2.零距离的原则这是要求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听课和评课气氛,作为听课人员,评价者要特别注意评价对象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应该让评价对象意识到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同时随堂听课和课后的信息反馈也应该建立在评价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3.针对性原则评课不应该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4.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指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执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让执教者听了评课后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以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于怀疑自己是否是教学的这块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充分肯定执教者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也应该让其有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能够给出明确的应该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 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 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 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 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 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 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 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 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 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 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 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 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摘 要: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 学习态度 ,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 总结 教学效果,改进 教学 方法 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 句子 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 造句 ,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 心语 。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 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 梁志萍.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魅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2] 李 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2:《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即时评价已得到空前的重视,老师们都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有效评价 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语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的语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或是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没有给予及时恰当的点评,或是一味的激励性评价,或是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忽略对非学业情况的评价,这些都无疑会影响 教育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一味表扬鼓励 “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们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秋天的雨》时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是什么季节?”(当时是秋天),并指名学生回答,该生答对了,教师不加思索地表扬学生“你真聪明”,其余学生听了全是一脸不屑一顾的神色,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声嘀咕“这么简单,我也会”。听到伙伴们的议论,该生的脸红了。的确,如果我们教师总是用那种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会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淡漠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信口开河,回避错误 在一次课上,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诗歌,学生断错了句子,还漏掉了一个字,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朗读评价的标准,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对学生回答不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胡乱加以评价,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如果我们教师这样不加辨别地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可能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含糊偏离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放小鸟》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疑:“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窗外那只鸟在叫什么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 唱歌 。”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最后,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讨论就到这里。”好在哪里呢?教师根本没有说清楚,十分含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学生就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辨优劣、明确方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师如果在评价中脱离文本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回答顺其自然,结果反而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主体单一,流于形式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十分少见,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有的教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的评价是相同的。评价时,一些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还有一些课堂,反复出现学生鼓掌这种评价形式,师生之间就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有的评价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奖励小玩具,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胸前等。是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语要自然真诚,耐人回味 教育需要赏识。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例如在指导《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时,老师先让一个学生来朗读,读完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听了你的朗读,大家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满地的鲜花,仿佛睡到了草地上,欣赏到了那亮晶晶的星星。”教师生动而又充满深情的评价语,既包含了对学生的欣赏,又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评价语言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 广告 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许多名师就非常注重锤炼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 (二)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如“你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有感情,如能声音响亮些就更好了。”“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如果能注意正确的姿势就更好了!”等,这样的教学评价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激励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学生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不断成长。 (三)评价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新多变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也要求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等,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认真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同学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 学生 自我评价 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有感情,但声音太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评价语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只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一定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起到导航、护航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存在的弊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 语文学习 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存在 一、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 在课堂中,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奖品泛滥,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假思索,无所用心的单调评价,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 魔术 师一样,一会儿就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开始还很奏效,小朋友们做的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满心的欢喜,将那一朵朵小红花不断地飘到小朋友的头上。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小手摆弄着奖品,转脸向别人炫耀,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声音。不一会儿,小红花“飘”光了,没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发出失望的叹息,刚刚发动起的那股劲儿一下子泄光了,或是无精打采,或嬉笑打闹。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风叶的背面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只有几片小枫叶,都一窝蜂似的冲到前面,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课堂顿时失去了控制,教师也急得满头大汗。 案例二: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起来读书,教师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这位小朋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的让老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的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是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 奖品过多的现象多出现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这样的教育很容易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发展成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无所谓、不稀罕。从案例二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中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的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 口号 ,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鼓励已不是发自内心的,而只是应付一下,甚至是极不情愿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样的评价语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甚至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只知道自己好,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好。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副作用。 二、尊重个体思维偏激,盲目的“积极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发学生展开个性想象是正确的,但有些教师却将此发展到“极致”,造成相反的效果。 案例三: 语文课上,某教师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位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却被活活的烧死,死得不值,我觉得他很傻。”教师居然赞许:“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语文课堂是师生 想象力 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案例中,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案例四: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1:“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20只蜜蜂有17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师:“哦,你说。” 生2:“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 记忆力 ,而是一种本能。” 师:“哦,好的。” 生3:“老师,我觉得法布尔太粗心了,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20只,可只飞回来17只,那还有3只去了哪儿?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 老师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讨论,可是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老师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课堂评价语是要求我们及时对课堂是出现的状况以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可是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给予“好”的评价,却没有说出哪里好,甚至连总结语都没有,这样模糊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做诊断、不予以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当中澄清是否、分清优劣、明确方向、领悟方法,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语言过火,夸大其辞 这里的夸大其词和过火包含着两层的意思。一种是夸奖学生不切实际,一种是对学生批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案例五: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平时 作文 一般的同学进步很大,于是对他说:“你写的太棒了,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继续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个文豪,希望在多年以后,老师可以自豪的对人们说:‘我的学生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学家’……” 一篇作文的进步就能够当大文豪吗?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是否有些好高骛远?其他比他写的更好的孩子怎么表扬?其他暂时未进步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老师在盛赞这位同学之余,是否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他孩子呢?小小的进步给予如此奢侈的夸奖,一下子抬得那么高,是否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浮夸?下一次他进步更大又该怎么办呢?我们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暂时刺激,还是长效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盲目崇尚而出现的“好好先生”屡见不鲜――有些回答或朗读并不怎么样,偏要夸大其词说:“太棒了!”“你真聪明!”…… 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评价语言,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能过火,否则的话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大全 2.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小学语文学科评语 4.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5.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 教育 的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革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探究课堂教学的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对顺利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进程。 1常见的课堂教学现状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学习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 创新思维 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教学显然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的。 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情境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与参与积极性。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和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并不能将教学情境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任学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就行了,实际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也过于敷衍,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时候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针对现状对症下药 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造成学习难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把课本“吃透”。所谓“吃透”,既要熟悉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能用学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轻松接受。对于课下作业,要遵循着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味地采用多做题的手段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教师也要多联系学生家长,共同谈论学生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家长配合好,不要让家长一味给学生报补习班增大学生压力。在 学习 方法 ,学习空间与学习理念上尽可能保持一致,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尽量少给他们增添心理上的学习负担。 转变教学观念: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小学生不能单纯地对数学学习和教学活动进行模拟,更不能依赖教师讲解和习题模拟,在新课改理念背景的引导下,应提倡小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数学思维观察周围的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也将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以培养创新型的素质人才为目标,教育系统、学校、教师都应该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主动使用正确的知识结构,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住讲课的时间、节奏,严防教学中出现机械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等现象的发生。要主动将新教学模式带进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目标匹配出恰当的教学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会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让学生都有激情主动探究知识,不至于因为乏味而上课不认真、开小差。 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探讨,彼此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必须具备完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结合现状,对症下药,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作者:朱雪松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金晶,张国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山区小学拼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孙江波.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6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 教学方法 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 逻辑思维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文章 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 总结 ,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 经验 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与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与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讲求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启智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 儿童 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 田径运动 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 面相 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 反思 ,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临泽县城关小学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 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 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 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 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 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 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 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 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 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 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 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 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 教育 的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革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探究课堂教学的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对顺利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进程。 1常见的课堂教学现状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学习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 创新思维 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教学显然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的。 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情境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与参与积极性。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和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并不能将教学情境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任学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就行了,实际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也过于敷衍,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时候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针对现状对症下药 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造成学习难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把课本“吃透”。所谓“吃透”,既要熟悉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能用学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轻松接受。对于课下作业,要遵循着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味地采用多做题的手段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教师也要多联系学生家长,共同谈论学生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家长配合好,不要让家长一味给学生报补习班增大学生压力。在 学习 方法 ,学习空间与学习理念上尽可能保持一致,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尽量少给他们增添心理上的学习负担。 转变教学观念: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小学生不能单纯地对数学学习和教学活动进行模拟,更不能依赖教师讲解和习题模拟,在新课改理念背景的引导下,应提倡小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数学思维观察周围的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也将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以培养创新型的素质人才为目标,教育系统、学校、教师都应该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主动使用正确的知识结构,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住讲课的时间、节奏,严防教学中出现机械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等现象的发生。要主动将新教学模式带进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目标匹配出恰当的教学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会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让学生都有激情主动探究知识,不至于因为乏味而上课不认真、开小差。 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探讨,彼此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必须具备完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结合现状,对症下药,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作者:朱雪松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金晶,张国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山区小学拼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孙江波.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6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 教学方法 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 逻辑思维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文章 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 总结 ,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 经验 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与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与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讲求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启智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 儿童 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 田径运动 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 面相 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 反思 ,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临泽县城关小学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方式上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互评前应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说出“好”与“不好”,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指出长处即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相互发现自己语言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及时修改,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的前提是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或要求,当学生回答或根据要求展开学习活动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在诸多评价方式中,课堂评价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会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学生人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评价有效呢?
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环节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会夸奖到:“你真会读书,其他学生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吧!”或“你读得真好”“你的很有感情”等,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同学今后的朗读带来多大的作用呢?示范后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有多大那呢?或许我们不曾想过。如果我们能对这样的评价稍做思量,我们就会问自己,这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棒在那里,结果不得而知。这样的评价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身上都是可以的,但这样的评价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朗读好在哪里。朗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体现、语音的标准、汉字的准确、流利的程度等。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就可以从以上一方面或是几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语言应具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虽然说课堂上不能出现反面的,批评的,打击的语言,但这并不表示课堂上应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建设性!赞美具有摧毁性!”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赞美是个双刃剑,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了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还有些教师有时候一味强调赏识性教学,而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赞赏,赞美之词如“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泛滥成灾等导致了教师不但没能得到有效正确的教学反馈,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言不由衷”,降低了可信度。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此外,长期接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老师可以用婉转的方式提醒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并且适当给予指导,这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并不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三、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如:一位老师执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乌鸦太容易听信花言巧语了。”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我很佩服它”。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狐狸的确很聪明。”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欺,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四、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性
阅读教学即时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比较呆板,缺乏灵气,总觉得教师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二是课堂即时评价很多教师就是理解为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在课堂中经常用的体态语言可以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对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中,微笑是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之一。老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我们就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你的声音如果能再大一些,全班同学就能听见,这样不就更好了吗?”有的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我们微笑着提醒:“把老师提的问题再想想。”我们也可以顺势走过去抚摸他的头,给他以安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的个性品质,使他样感受到亲人一般的师爱。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神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眼神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己是老师的注意中心,老师始终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感到自己哪怕没有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是一个被冷落的人,促使学生怀着更饱满的精神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总之,如何让课堂评价有效,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见地。我认为,凡事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几点课堂评价的“基础点”,这样的课堂评价虽平凡但却有效!
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一切行为向效率和效益看齐。在这一观念的催生下,学校的教学也应该向效益和效率看齐,改变过去懒散的教学现实,转而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新课后,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充斥,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发挥,更需要小学的教学向效率和效益。但时下对于有效的教学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习得必要的知识就是有效性教学。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结合自身基层小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有效教学文献的总结认为,有效教学便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知识,减少时间浪费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再就是不像初高中那样有早晚自习,因此,要想让小学生习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则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来具体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共各位同仁借鉴参考,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惠及所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背离新课改的一些主张和思路,不按照新式方法进行教学,墨守成规依然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一味按照书本和自身对于书本的理解进行教学,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自己就是课堂的老大,在教学中采用以教为主的方法,在黑板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课堂中的师道尊严,强调在课堂中让学生认真听讲,严禁各种小动作。并且为了提高所教成绩和学生是文字功底,还会在课下向学生留大量作业。这样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小学生身心规律,没能够正式学生成长的特点,学生所学、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仅仅是在语文老师的威逼和压迫下的被动而为的一种行为,完全背离自身。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因为,当教师稍一放松,学生便不会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更好的树立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身利益进行。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按照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参与到一些文字与文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则更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取得和长远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老师再严格要求,再严厉批评也不会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为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学效果,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美感,并辅以诱导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了解与认知,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学习,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必要兴趣培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形象,将自己从严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良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语文需要,扭转师生之间的矛盾,让更多的学习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有限的课时教学。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的教师能力问题以及教学用具等等问题,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办法施展自身所学,在教学过程中又迫于学生分数、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等物质的胁迫,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在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黑板为主,在学生的好坏界定中以分数为主,长此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长远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便需要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方式,转而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具等先进教学方式,特别是计算机这一新式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解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抽象思维不够,不能达到特定环境的想象等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让学生了解到文字所叙述的`魅力,以及诗词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现实的课堂学习。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因此,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开发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让学生对于现实的.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在面对风云变化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语文教学工作,则需要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丰富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真正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行总结,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与文化知识,为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视时下的教育环境,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丰富自身教育知识,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好的让更多小学生喜爱语文学习。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必要的文字与文学知识,打下语文学习兴趣等均具有现实意义。为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丽群.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9. 1
[2] 徐元. 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考试 周 刊,2010} ,29.
[3] 李业建.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 [J].现代阅读 ( 教育版) . 2013 ( 0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头脑也非常灵活,但是很多小学生自制力不强,也不能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技巧地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不仅要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启蒙、理解能力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读性和观赏性都非常高,是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语言认知能力和促进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仅停留在了字面意义,语文学习的目标设置得非常低,在课堂听课过程中也有较强的随意性。很多小学生生硬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比较死板,不懂得自主学习与创新。更有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很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课后很快就忘记,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更不能有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语文的学科价值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探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程红和张天宝老师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对课堂有效性展开解读,同时也提醒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当前对知识的综合性掌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长远性学习观念的渗透三个角度落实。不仅要从课堂这一空间层面衡量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更要从时间层面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得到同步均衡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而开放的,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生成性思维,有所沉淀,更有所发展,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限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限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双方的配合不够深入。
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扎实了。考查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教学中,很多教师强硬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字词的涵义,没有让小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小学生只能机械地识记。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可以勉强通过机械性记忆弥补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小学生自身学习特征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自制力方面相对不足。以阅读为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在任务布置的初期,学生大多能够坚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随着书面作业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就会放弃阅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上课前10分钟,学生往往能够有效集中精力听课和学习,10分钟之后,当教师讲解一些关键内容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已经分散了。还有很多小学生,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他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是课间与同学玩闹的游戏中,等到终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已经进入下一个层次了。因为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存在断层,所以学生很难直接消化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因此而荒废。如此一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就会比较零散,学习的目标更难以有效达成。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策略研究
教学好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场合奏,首先要把握好基调,接着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跟上节奏,最后达到情感共鸣。只有让学生的心中产生波澜,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制订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为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约束,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抓不住重点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顺利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显著提升学习成就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语文不只是要让学生识文认字,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因此,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背诵诗词,更要让学生全面感知诗词的优美意境,结合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春行图。这一项学习任务,看似与语文课堂的关联性不大,但它从语言、思维、创新、审美等多个角度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围绕文本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要围绕文本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亲近文本、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能够恰当自主地生成文本。如通过随课微写这种比较灵活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充分了解文本的意义与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展开创造性活动,让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感。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手法特色等的学习[2],都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美的全面认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文本这一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如《曹冲称象》一课,可借鉴的知识非常多,对大象外表的描述运用了很多比喻,通过文本,小学生能充分感知描述的恰当性及语言的神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比喻大象,如:“大象的身体可以像棉被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因为大象的身体很温暖;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因为大象身体不柔软,更像一堵墙。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再比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换一个思路该怎么说,看看哪个学生的讲解更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教师要主导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这比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课文要有效得多。
围绕过程全面深入地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矫正的作用,还具有激励、导向的重要价值[3],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激情,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地展开。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语言互动非常多,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刻意在课堂尾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可以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始终。如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他,而可以点名让他朗读课文的一个段落,并让他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段落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他的朗读非常精彩,对段落意义的把握也非常正确。这样一种巧妙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除了激励性评价之外,对于一些学习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诊断性评价。如班上有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是写作业时常常粗心大意,忽略一些细节。在批阅这个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一些诊断性评语:“你答题的样子非常认真,但对自己的作业答案也要足够认真,一定要有效检查和核对,这样你才会越来越优秀!”教师的评价要切中要害,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还会虚心接受并改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语言关怀,比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意义得多。总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有效调动思维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长且难的语篇,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逐个突破学习难点,生成个性化认知,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1998(5):35-37.
[2]樊红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2):19-20.
[3]梁文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J].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闫锡年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缠山小学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 教育 的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革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分析、归纳,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探究课堂教学的状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对顺利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是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策略,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进程。 1常见的课堂教学现状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学习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 创新思维 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教学显然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的。 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情境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与参与积极性。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和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并不能将教学情境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任学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就行了,实际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也过于敷衍,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时候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针对现状对症下药 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造成学习难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把课本“吃透”。所谓“吃透”,既要熟悉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能用学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轻松接受。对于课下作业,要遵循着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一味地采用多做题的手段来使学生强化记忆。教师也要多联系学生家长,共同谈论学生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家长配合好,不要让家长一味给学生报补习班增大学生压力。在 学习 方法 ,学习空间与学习理念上尽可能保持一致,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尽量少给他们增添心理上的学习负担。 转变教学观念: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最终服务于生活,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小学生不能单纯地对数学学习和教学活动进行模拟,更不能依赖教师讲解和习题模拟,在新课改理念背景的引导下,应提倡小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数学思维观察周围的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也将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以培养创新型的素质人才为目标,教育系统、学校、教师都应该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主动使用正确的知识结构,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住讲课的时间、节奏,严防教学中出现机械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等现象的发生。要主动将新教学模式带进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目标匹配出恰当的教学形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不会偏离原有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让学生都有激情主动探究知识,不至于因为乏味而上课不认真、开小差。 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探讨,彼此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必须具备完备的数学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结合现状,对症下药,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作者:朱雪松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金晶,张国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农村山区小学拼音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孙江波.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6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 教学方法 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 逻辑思维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文章 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 总结 ,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 经验 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与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与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讲求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启智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 儿童 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 田径运动 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 面相 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 反思 ,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作者:王晓红 单位:临泽县城关小学
您可以参考以下这篇:谈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 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 李珣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确定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并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也明确指出:“应强调方法的多元化,要重视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这对于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此,以研究课堂中的口头评价为切入点,深刻领会《纲要》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措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又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感受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一)直接的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二)积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更能激发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三)及时的诊断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四)快捷的调控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能广泛、快速地反馈信息,并通过与目标对照,找出不足与缺陷,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快捷、有效的调控。(五)互动的交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将主要焦点集中于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另外,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还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激励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能到充分的体现等等。为了落实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和谐氛围。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给师生之间所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1、淡化心理定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3、化解表达差异一般说来,教师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评价针对性强,能进行清晰的陈述、论辩和评价,所表达的信息中多余的成分少。而有的学生评价时因为缺乏口才,往往出现表达不准确或不完整,说了许多却又不切话题;有的因为个性心理特点,过于腼腆、怯场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别还极容易形成“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评价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学生则处于“挨训”状态。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不仅要首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教师也就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的评价中更准确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上。因此,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三)多角度评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这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四)以生为本,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我们更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主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四多四少”,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我们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第四次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参加汕头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荣获三等奖。)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 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 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 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 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 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 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 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 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 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 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 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 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