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儿游戏研究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幼儿游戏研究论文文献

摘要: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日益受受到 社会 大众的广泛关注。

安吉 游戏 是当下幼儿园的热门话题,是一种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的 游戏 模式。

为了能够把安吉 游戏 更好的应用在幼儿园幼儿的发展上,本文先对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安吉 游戏 ;幼儿发展

引言: 近几年, 游戏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不但给幼儿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幼儿在 游戏 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安吉 游戏 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创新,为了帮助幼儿园的幼儿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下面先分析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再探究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段较低,过于正统严肃的教育形式并不适合在幼儿身上应用实施,而 游戏 作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则非常适合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应用。

为此,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 开 设了很多适合幼儿的 游戏 科目,但是这些 游戏 内容并不是幼儿自行选择的,特别是在室外进行 游戏 活动时,幼儿只能按照老师安排的 游戏 内容进行 游戏 活动。

因此,幼儿在幼儿园进行 游戏 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在 游戏 的选择上基本是在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1]。

这样会导致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的幼儿在 游戏 时,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的本土资源,让幼儿的教育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是,老师在为幼儿安排 游戏 内容时只是按照教学要求来进行,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阻碍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

三是,老师安排的 游戏 科目相对安全,不能让幼儿的体能和思维受到考验和挑战,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发育[2]。

二、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1、充分 开 发和利用本土自然素材,进行幼儿发展基础教育

安吉 游戏 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环境中的现有资源, 开 发自然素材进行的 游戏 设定。这对帮助幼儿亲近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本土资源及民俗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幼儿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周围现实生活环境,有利于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在幼儿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

例如,在北方的冬天都会下雪,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欣赏北国冬天的自然风光,通过打雪仗和堆雪人感受北国冬天的寒冷。

让幼儿了解北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在冬季在户外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并规划如何避 开 潜在危险。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减少幼儿在户外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让幼儿在成长和发展的同时,能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准确生动的基础认知。

2、适当增加幼儿 游戏 难度,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

安吉 游戏 是在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的提高的。幼儿园可以在幼儿 游戏 时,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障碍,提高幼儿在 游戏 时的难度,以达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不足,正确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认知,进而给幼儿找到提升空间的目的。

老师不需要特意去设定 游戏 内容,只需要在幼儿 游戏 时减少提供帮助的机会,让幼儿试着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并自己思考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这种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的安吉 游戏 ,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将来的发展,锻炼幼儿的个人能力[4]。

例如,在幼儿进行体能类 游戏 时,可以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难度,考验幼儿的体能和毅力。幼儿从小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的,很少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体能怎么样,当遇到问题时会处理成什么样。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进行评估,在 游戏 结束后进行总结,给出指导意见。

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认知和改进,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挑战,提升自信心,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能起到十分正面的作用。

3、定期 开 展教学研讨,对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

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环境,定期 开 展安吉 游戏 教学研讨,对幼儿园的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提升当前幼儿园安吉 游戏 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安吉 游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安吉 游戏 的教育主题是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 游戏 ,通过 游戏 培养孩子健全独立人格的教学理念。

因此,为了让安吉 游戏 的理念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幼儿园,并在不同的幼儿园发挥教育教学作用。

要结合幼儿园当前的教育环境进行研究讨论,针对性地做出有效调整,让安吉 游戏 可以随时随地的充分发挥出好的作用[5]。

例如,幼儿园的领导可以定期组织 开 展教学研讨会,鼓励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对当前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并整理好会议记录,针对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情况做出调整。

当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做出改变时,各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也可以通过以评选本区域优秀教师的方式,挑选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对当前的安吉 游戏 进行升级改革,让安吉 游戏 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做出有利贡献。

这样不仅可以让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成熟,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结论: 当下幼儿园的幼儿通过安吉 游戏 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 开 发幼儿的思维逻辑,是非常是适合低龄幼儿进行的教育模式。

本文在分析了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后,又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与幼儿发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青,刘笑男,蒋雯娟.“真 游戏 ”与“真实场景”,孰真孰假?——辨明“真 游戏 ”内涵,反思实践误区(一)[J].学前教育,2021(03):9-13.

[2]戴艺.且行且思且进步——基于“安吉 游戏 ”课程模式的园本教研[J].学前教育,2021(03):13-15.

[3]胡玉梅,胡晓霞.携手安吉 游戏 共创幸福童年[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12):62.

[4]罗向东,苏红宇,罗佳丽.安吉 游戏 本体功能取向及启示[J].林区教学,2020(09):121-124.

[5]邹洪玮,伍香平.“学习者中心”理论视角下“安吉 游戏 ”的教育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23-25.

幼儿教育益智游戏的运用论文

摘要: 在当前我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民众及学生家长对幼儿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培养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幼儿阶段的基本教育中,借助益智游戏这一行之有效的载体,不仅对调动孩子积极性,增加课堂互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孩子创新的思维模式、开放性的头脑视野意义重大。通过分析益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列举近年来在教育活动中初步尝试的益智游戏,思考分析如何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益智游戏。

关键词: 益智游戏;幼儿教育;运用

幼儿教育阶段大致包括从幼儿入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课程教育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萌芽阶段,幼儿爱看、爱听、爱思考,身心的可塑性极强,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成长乃至以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加强幼儿阶段的素质教育意义重大,而在教育过程中借助益智游戏必将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一、益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助于提升儿童注意力。

科学研究表明,有意注意力和无意注意力组成了幼儿的注意力。而在这两者之中,后者在时间上是相对固定的,而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智力开发的程度。千方百计地开发和塑造前者,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力有决定作用。而在幼儿教育中益智游戏的运用,主要目的就是增加前者的时长,增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进而加强幼儿的思维开发和智力开发。

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规矩意识。

益智游戏作为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游戏。任何一种游戏都应该有,同时也必须有相应的游戏规则。规则是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一旦违反必须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因此,在教育活动中益智游戏的运用能够让幼儿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明规则、讲规矩的良好习惯。

三是有助于增强幼儿协作意识。

当今社会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时代。任何一项繁杂的工作都不能由某个人单方面完成,必须借助整体和团队的力量。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实施集体开展、分组协作的益智游戏,让参与活动的几个群体形成非常态的团队,努力在游戏中形成“团队竞争,内部协作”的良好氛围。这一氛围一旦营造出来,团队中每个幼儿的竞争拼搏意识被唤起,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团队每一份子都努力协作,寻求配合,提升整体,幼儿的协作意识就会得到培养。

二、益智游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口语的练习上,笔者运用了“说话接龙”这一游戏。活动中,全体幼儿参加。第一位幼儿随便说一句话,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即为下一位幼儿说话开始必须用的第一个字或者谐音,依次开展。如果到某一位同学字没听清或是用错了,必须接受惩罚。具体惩罚措施就是将儿歌朗诵三遍。游戏开始后,有的幼儿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准前一位同学说话的最后一个字,导致无法接上去;有的幼儿虽然听准了前一位同学的最后一个字,但由于紧张或疏忽,导致接错。而且,“犯错误”后,大家主动接受朗诵儿歌的惩罚措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养成了幼儿专心、细心的良好习惯,提升了有意注意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在阿拉伯数字学习活动中,运用了“火柴拼数字”的游戏,即让幼儿两人一组,每人发20支火柴,在一定时间内,用火柴分别拼出1到10之间的数字,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拼得多为胜。幼儿对“火柴拼数字”游戏很感兴趣,热情高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是两人一组,开始时幼儿们往往手忙脚乱,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已经拼写好的数字打乱了,然后又重新开始拼接,导致浪费时间。渐渐地,他们体会到了要提升效率,必须分工协作,相互帮忙不添乱,相互协作不乱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幼儿对1到10的阿拉伯数字有了更深的印象和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认字、写字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益智游戏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更好地运用

一方面,笔者认为幼儿教学中益智游戏的运用必须要用得“巧”,就是游戏内容应当与准备或计划教育幼儿的主题内容相一致、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益智游戏的作用。比如,上文提到的,笔者在幼儿口语练习中用到的“说话接龙”游戏,目的就是更好地让幼儿更好、更清楚地说,这样的益智游戏所起到的作用和达到的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益智游戏的运用必须用得“正”,就是运用的益智游戏应当有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个倡导、24字价值观”就是要从婴幼儿教育开始,深入骨髓、引领思维,润物无声、入耳入脑入心。在幼儿教育中,笔者非常重视这一点,尤其在“爱国”“诚信”“友善”等方面的教育上,注重运用主题鲜明、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益智游戏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让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在心灵深处明辨是非、认识美丑、鉴别善恶,潜移默化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蔚.益智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学教育,2016(8).

[2]吕丹.教育游戏设计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6).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幼儿大多指3~6岁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可塑性强,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需要特殊的方式方法。而游戏集教育性、趣味性、活动性、创造性和对抗性于一体,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通过游戏活动,幼儿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事物,还能够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力,增强自信心。目前,幼儿教学中已广泛地应用了游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从整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游戏的应用还是不能够得心应手,存在滥用游戏、漫无目的的问题。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将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中呢?下面笔者从游戏之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游戏之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一)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自制力较差,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教师在教学中仅口头说教或按部就班地组织幼儿学习,不但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抵抗心理,不愿学习。而游戏的趣味性较强,往往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将一些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这样便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能够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或喜或忧。游戏就为幼儿提供了这种机会,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他们不仅能得到教师、同伴的肯定、表扬、赞叹,还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三)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智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他们的语言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发展。一方面,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商讨各种办法,这就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感知、动手操作、放飞想象来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这就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如堆积木的游戏,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自己印象中大楼的形象,自由想象,互相交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摆放,最后堆积出一座结构合理的大楼。这个游戏就有利于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二、将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前面已经对游戏的重要性做了充分的说明,广大教师很有必要将其应用于幼儿教学中。但目前的幼儿教学中游戏的应用情况却不太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教师怕麻烦,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便组织了游戏,也多是集体游戏、智力游戏,甚至教师包办。这样的游戏活动,只会抹杀幼儿的天性,禁锢幼儿的`创造力,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发挥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使之真正服务于幼儿教学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将教学目标渗入游戏中

游戏是服务于教学的,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目标和目的,因此游戏活动的开展不能漫无目的,无目的、无目标就不可能让幼儿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幼儿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游戏活动,并将目标渗入游戏的具体环节中,从而使游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体、智、德、美、劳得以全面发展。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看望生病的小猫”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二)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一般来说,游戏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共同作用。但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仅注重外部环境的创设,而忽略了心理环境的营造。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即拓宽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材料,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环境,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顺利解决各种问题。

(三)要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幼儿的兴趣持久性短,若总让他们玩一种游戏,即便再好玩也会厌烦。但很多教师习惯于应用一种游戏或一类游戏,长时间没有变化,这显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利于他们学习。幼儿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丰富游戏的形式,根据对游戏过程的观察和讲评活动的思考,将游戏的形式按照幼儿的需求改进和增加,使之多样化。这样,游戏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化了,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四)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

幼儿园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的本质是自由,“无拘无束”是游戏活动的独特性格,但这也造成了游戏活动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安全隐患,要尽可能地减少、消灭它们,以确保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安全。具体做法:一是在游戏开始前,检查游戏场地及需要用到的物品,将游戏中一些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替换成安全物品,防患于未然,以确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二是游戏开始之前和幼儿讲明游戏规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当发现他们有不安全的做法时,马上制止,并说明这样做的危险性。

总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的特性,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游戏活动,从而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辜国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3(6)。

[2]林菁。关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3]方晴。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4]项国飞。促进成长--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5]申利娟。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

幼师研究幼儿游戏论文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络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回圈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说说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爱好,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作文、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唱歌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俱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型别。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询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作者:郑自春 单位:镇坪县华坪小学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资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装置,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装置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同时,多媒体装置还可以进行程式设定,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装置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装置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讯的方式进行展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故事、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国画,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薰陶。《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讯,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再比如现代的散文诗《秋天的雨》教学,幼儿一般会觉得散文内容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散文内容用静态与动态画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展现,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比如《秋日的私语》:“雨滴滴答答从天上落下,秋天的大门开了,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了”。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浓厚的秋天环境中去,幼儿真切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不应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教师选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多媒体手段应该与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状态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之,适当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幼儿教育理念相互适应。我们应该在满足幼儿教育适当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教育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钱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研究 一、通过幼儿之间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作用 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启蒙阶段。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教师于漪就曾经有过一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主题演讲,可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人生教学的各个阶段。 1.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不同幼儿充分了解才能把握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对于幼儿的兴趣、脾气、爱好、性格以及认知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也是教师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当然,了解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家长会、发放问卷、网上留言等方法从而获得幼儿资讯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幼儿沟通相处时对其行为、言语、动作和习惯进行仔细的研究观察。最后进行总结和实施教学。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幼儿存在不同的认知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存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复合型和发散型等等。这跟幼儿自小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以及自身因素都密切相关。比如场独立型的孩子更擅长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场依存型的孩子则惯于依附旁人的想法从而获得自己的概念和认知。 3.因材施教的作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与人也是各不相同,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教育要因人而异,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实现最佳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自身能力和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十分有必要。 二、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 1.不同的教学引导在对于两种完全不同型别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把握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可以进行更多方法教学,让其掌握更多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创作。而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其产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自我思考。当然,引导不仅仅只存在于幼儿认知方面,同时也存在于幼儿知识技能掌握差异方面,例如一些学校会针对孩子对不同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分班补习等等。 2.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同的幼儿因为自身所接触的各方面条件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兴趣爱好。当然,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年龄、性别、民族等。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更加偏爱动画片,而其中女孩子会更加偏爱洋娃娃,男孩子则偏爱赛车等机械玩具。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掌握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能用笼统单薄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而是应该以具体的形象,用画面感、或是借助多媒体、书本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女孩子喜欢公主的形象,那么教师在说到公主时,应该借助童话故事如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等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掌握概念。 3.课内外结合型教学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点就在于课内外教学应相互结合,很多人都会错误的将幼儿教学定义在幼儿园、定义在幼儿教师,这是一个误区,父母家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其实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思维是开放而且发散的,当他第一次做出尝试,并且得到了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后,他就会开始自觉更多的从事这项任务,获得满足感。而如果在幼儿尝试第一次活动后,被周围的人否定,他就会产生内疚感,从而可能不会在从事那项活动。例如大家熟知的,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儿时玩耍时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并不停地跳跃,他的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要一直跳,一直跳到月亮上去。他母亲听到后,并没有嘲笑他的无知,反而鼓励他并给予他诸多支援,最后他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人,为人类跨出了一大步。 三、因材施教对于幼儿教学的发展助力 1.开放式教学,更好的引导幼儿过渡“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先进篇》,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正确使用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发光。 2.因人而异,培养各方面人才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发挥其天分而不浪费,并让其能在有兴趣领域更多的学习、使其更能学好,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发挥个人先天条件、特长、兴趣等因素,可以按所需不同培养出孩子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幼儿走向他们理想的目标和道路。 四、结束语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以,因材施教适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和教学方式当中,并成为现代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幼儿教学,处于人生阶段的启蒙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树立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祖国的未来成长得更加茁壮。 作者:刘金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乔家幼儿园 1.幼儿教师教育论文3篇 2.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3篇 3.幼师教学论文范文 4.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3篇 5.幼师教育论文范文 6.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摘要: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日益受受到 社会 大众的广泛关注。

安吉 游戏 是当下幼儿园的热门话题,是一种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的 游戏 模式。

为了能够把安吉 游戏 更好的应用在幼儿园幼儿的发展上,本文先对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安吉 游戏 ;幼儿发展

引言: 近几年, 游戏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不但给幼儿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幼儿在 游戏 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安吉 游戏 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创新,为了帮助幼儿园的幼儿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下面先分析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再探究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段较低,过于正统严肃的教育形式并不适合在幼儿身上应用实施,而 游戏 作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则非常适合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应用。

为此,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 开 设了很多适合幼儿的 游戏 科目,但是这些 游戏 内容并不是幼儿自行选择的,特别是在室外进行 游戏 活动时,幼儿只能按照老师安排的 游戏 内容进行 游戏 活动。

因此,幼儿在幼儿园进行 游戏 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在 游戏 的选择上基本是在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1]。

这样会导致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的幼儿在 游戏 时,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的本土资源,让幼儿的教育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是,老师在为幼儿安排 游戏 内容时只是按照教学要求来进行,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阻碍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

三是,老师安排的 游戏 科目相对安全,不能让幼儿的体能和思维受到考验和挑战,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发育[2]。

二、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1、充分 开 发和利用本土自然素材,进行幼儿发展基础教育

安吉 游戏 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环境中的现有资源, 开 发自然素材进行的 游戏 设定。这对帮助幼儿亲近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本土资源及民俗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幼儿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周围现实生活环境,有利于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在幼儿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

例如,在北方的冬天都会下雪,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欣赏北国冬天的自然风光,通过打雪仗和堆雪人感受北国冬天的寒冷。

让幼儿了解北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在冬季在户外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并规划如何避 开 潜在危险。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减少幼儿在户外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让幼儿在成长和发展的同时,能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准确生动的基础认知。

2、适当增加幼儿 游戏 难度,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

安吉 游戏 是在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的提高的。幼儿园可以在幼儿 游戏 时,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障碍,提高幼儿在 游戏 时的难度,以达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不足,正确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认知,进而给幼儿找到提升空间的目的。

老师不需要特意去设定 游戏 内容,只需要在幼儿 游戏 时减少提供帮助的机会,让幼儿试着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并自己思考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这种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的安吉 游戏 ,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将来的发展,锻炼幼儿的个人能力[4]。

例如,在幼儿进行体能类 游戏 时,可以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难度,考验幼儿的体能和毅力。幼儿从小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的,很少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体能怎么样,当遇到问题时会处理成什么样。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进行评估,在 游戏 结束后进行总结,给出指导意见。

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认知和改进,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挑战,提升自信心,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能起到十分正面的作用。

3、定期 开 展教学研讨,对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

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环境,定期 开 展安吉 游戏 教学研讨,对幼儿园的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提升当前幼儿园安吉 游戏 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安吉 游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安吉 游戏 的教育主题是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 游戏 ,通过 游戏 培养孩子健全独立人格的教学理念。

因此,为了让安吉 游戏 的理念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幼儿园,并在不同的幼儿园发挥教育教学作用。

要结合幼儿园当前的教育环境进行研究讨论,针对性地做出有效调整,让安吉 游戏 可以随时随地的充分发挥出好的作用[5]。

例如,幼儿园的领导可以定期组织 开 展教学研讨会,鼓励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对当前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并整理好会议记录,针对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情况做出调整。

当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做出改变时,各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也可以通过以评选本区域优秀教师的方式,挑选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对当前的安吉 游戏 进行升级改革,让安吉 游戏 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做出有利贡献。

这样不仅可以让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成熟,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结论: 当下幼儿园的幼儿通过安吉 游戏 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 开 发幼儿的思维逻辑,是非常是适合低龄幼儿进行的教育模式。

本文在分析了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后,又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与幼儿发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青,刘笑男,蒋雯娟.“真 游戏 ”与“真实场景”,孰真孰假?——辨明“真 游戏 ”内涵,反思实践误区(一)[J].学前教育,2021(03):9-13.

[2]戴艺.且行且思且进步——基于“安吉 游戏 ”课程模式的园本教研[J].学前教育,2021(03):13-15.

[3]胡玉梅,胡晓霞.携手安吉 游戏 共创幸福童年[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12):62.

[4]罗向东,苏红宇,罗佳丽.安吉 游戏 本体功能取向及启示[J].林区教学,2020(09):121-124.

[5]邹洪玮,伍香平.“学习者中心”理论视角下“安吉 游戏 ”的教育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23-25.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幼儿园幼儿游戏的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与游戏理论实践研究论文

一、游戏理论概况

游戏理论大致分为传统游戏理论和近现代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剩余精力理论、松弛理论、生活预备理论、生长理论、成熟理论;近现代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学习理论、原苏联游戏理论。这些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的游戏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国的幼儿游戏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对于幼儿游戏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新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游戏理论,已经发展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实践现状

1.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认为游戏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系列认可游戏的积极作用的主张。但是在实践中,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学本位主义教学观,长期以来占据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幼儿仅仅是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的客体。教学方法是幼儿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

长此以往,幼儿园就演变为应试教育的“预演”。游戏的设计与内容不仅是完全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游戏的实施与情节往往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与安排发展,这样的僵硬化、机械化的游戏设计难以发挥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违背了将游戏理论引应用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初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使幼儿提前接受小学所学知识的效果,但是以扼杀和牺牲儿童的天性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必须改变这种不足。

2.幼儿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面对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再把幼儿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客体,而是肯定和越来越重视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并认识到幼儿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幼儿参与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教师应当提供和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其次,重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观点认为,个体差异广泛存在于幼儿之间,主张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的游戏方法,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四、结语总之,游戏在激发幼儿天性,培养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游戏理论,并将游戏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试论幼儿游戏教育教学》

摘要:游戏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切合他们具体形象的认知特点。妙趣横生的游戏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教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把幼儿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最大程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阶段的游戏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合理运用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智力以及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总结的几点看法,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

一.正确认识幼儿游戏教学。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更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并且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良好情感及发展其社会性。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观,要认知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任何禁止幼儿从事游戏活动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都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都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师要多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要尊重、理解和爱戴孩子,要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做到在教学中游戏,游戏中教学。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使之能有效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二.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游戏的机会,培养孩子自主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身在游戏活动中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放手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的教学活动时,提前在教室的图书区准备了许多关于冬天赞美雪花的图书和图片。为了给幼儿奠定升学的基础,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提高阅读能力,我要求幼儿带自己喜爱的图书来到幼儿园,在图书自选区里举行“我来读”的游戏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通过这样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的方式,孩子们都积极的去挑选了自己最爱的图书和自己最擅长的阅读方式,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有效的阅读了自己所选的内容,在让孩子有效的参加活动的同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得到有效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未来有效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利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幼儿也是如此,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兴趣将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动力。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契机。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教师应如实的根据课程的需要、孩子的爱好、心理规律等各方面特点,合理设计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有效的开展游戏,使孩子主动愉快地去游戏,通过游戏去激发孩子想象的兴趣,激活孩子想象的思维,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语言活动中讲“记得牢”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做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习兴趣极为浓厚,在教学的很多个环节中,孩子的思维都异常的活跃,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利用游戏,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外,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有不少新的好奇、新的发现。就拿幼儿最爱玩的吹肥皂泡来说吧,一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会纳闷:为什么一吹就会出泡泡呢?为什么吹出的泡泡是圆的呢?为什么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色彩呢?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解一些相关的科学道理,开发学生的智力,当孩子在发现相同的现象时,就会渐渐的明白很多事物都可以用相同的道理去解释。幼儿的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另外,在幼儿的生活中,往往不会缺乏创造美,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智慧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给予孩子保护,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以及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点滴滴,合理的运用游戏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逐渐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培养能力。

总结:搞好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的需要。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游戏教学法,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幼儿大多指3~6岁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可塑性强,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需要特殊的方式方法。而游戏集教育性、趣味性、活动性、创造性和对抗性于一体,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通过游戏活动,幼儿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事物,还能够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力,增强自信心。目前,幼儿教学中已广泛地应用了游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从整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游戏的应用还是不能够得心应手,存在滥用游戏、漫无目的的问题。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将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中呢?下面笔者从游戏之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游戏之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一)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自制力较差,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教师在教学中仅口头说教或按部就班地组织幼儿学习,不但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抵抗心理,不愿学习。而游戏的趣味性较强,往往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将一些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这样便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能够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或喜或忧。游戏就为幼儿提供了这种机会,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他们不仅能得到教师、同伴的肯定、表扬、赞叹,还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三)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智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他们的语言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发展。一方面,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商讨各种办法,这就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感知、动手操作、放飞想象来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这就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如堆积木的游戏,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自己印象中大楼的形象,自由想象,互相交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摆放,最后堆积出一座结构合理的大楼。这个游戏就有利于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二、将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前面已经对游戏的重要性做了充分的说明,广大教师很有必要将其应用于幼儿教学中。但目前的幼儿教学中游戏的应用情况却不太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有些教师怕麻烦,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便组织了游戏,也多是集体游戏、智力游戏,甚至教师包办。这样的游戏活动,只会抹杀幼儿的天性,禁锢幼儿的`创造力,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发挥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使之真正服务于幼儿教学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将教学目标渗入游戏中

游戏是服务于教学的,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目标和目的,因此游戏活动的开展不能漫无目的,无目的、无目标就不可能让幼儿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幼儿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游戏活动,并将目标渗入游戏的具体环节中,从而使游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体、智、德、美、劳得以全面发展。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看望生病的小猫”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二)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一般来说,游戏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共同作用。但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仅注重外部环境的创设,而忽略了心理环境的营造。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即拓宽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材料,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环境,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顺利解决各种问题。

(三)要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幼儿的兴趣持久性短,若总让他们玩一种游戏,即便再好玩也会厌烦。但很多教师习惯于应用一种游戏或一类游戏,长时间没有变化,这显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利于他们学习。幼儿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丰富游戏的形式,根据对游戏过程的观察和讲评活动的思考,将游戏的形式按照幼儿的需求改进和增加,使之多样化。这样,游戏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化了,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四)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

幼儿园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的本质是自由,“无拘无束”是游戏活动的独特性格,但这也造成了游戏活动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安全隐患,要尽可能地减少、消灭它们,以确保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安全。具体做法:一是在游戏开始前,检查游戏场地及需要用到的物品,将游戏中一些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替换成安全物品,防患于未然,以确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二是游戏开始之前和幼儿讲明游戏规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当发现他们有不安全的做法时,马上制止,并说明这样做的危险性。

总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的特性,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游戏活动,从而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辜国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3(6)。

[2]林菁。关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3]方晴。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4]项国飞。促进成长--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5]申利娟。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

幼儿游戏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尊崇其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娱乐天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

【摘 要】中班幼儿中自主游戏的开发尊崇其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娱乐天性。但是由于现存幼儿自主教学中教师能力的不统一,幼儿基本情况的差异性,在具体的实施上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无法发挥自主游戏的效果。因此要从游戏环境创造、材料提供、角色和主题设计、沟通表达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构建,从而发挥最高的自主游戏效能。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

当下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中,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充分尊重幼儿需求开展教学管理,有效的激发幼儿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的开展自主游戏,这种游戏的开展主要是在幼儿的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活动进行,让幼儿自主的提出其想法和选择所使用的素材,其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让幼儿具有更高的参与兴趣。

一、当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问题

当下自主游戏中与其说是自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伪自主游戏范畴。首先,自主游戏中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幼儿进行指挥,对游戏开展有过多的要求,对于幼儿的操作过于急切,因此过多的进行干预,甚至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开展,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自主自愿特点。教师更多的通过成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幼儿实际操作的干预,有时会手把手的进行替代性操作,有时会进行较为强势的命令方式让幼儿进行教师想法的操作。在具体的游戏环节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兴趣和意愿,游戏的素材、流程设计等都没有满足幼儿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行规划,更多的是停留在自主游戏的表象,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实质。特别是中班幼儿自身经历了小班的幼儿教学,在基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上具备一定能力,有了自身自主性思维的形成,教师的强行干预会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

二、在游戏中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中班幼儿的主体性

从中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生发;游戏内容的形成;到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全掘弃了以往由教师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收集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戏,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烧菜还可以用微波炉;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气等,教师及时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这些游戏玩具。并按自己的兴趣投放和互动。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1.追随幼儿的关注热点,适时确立孩子自主游戏的主题

老师在整理玩具橱时,不小心掉出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见状后,立即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说:“请马上过来,这里有一个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几位幼儿听到后,嘴里边模仿着救护车的声音,边跑了过来。明明带头将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贴在耳朵边,另一头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给他看病。身边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儿,也纷纷模仿起明明,给手中的娃娃看起病来。

2.细心观察幼儿游戏,及时介入引导

经一周的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对娃娃家、小医院、餐厅、等游戏主题普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洗衣房就显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同样是幼儿生成,但参与积极性却截然不同?经过分析与反思,觉得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的对洗衣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参观洗衣店。让孩子亲自去店里看一看,学一学,体验一下为娃娃洗衣的乐趣,经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孩子们果然在游戏中积极争着要来试一试,学着为娃娃洗洗衣服。这个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三、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

1.环境创造

充分利用教师环境和幼儿园公共环境空间资源,提供安全以及充分活动性的环境,同时为游戏的开展节约时间成本。但是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改造的,避免单一沉闷的氛围,从分将环境设计的更加的活跃性、生动性。在墙面、地面等平面设置上进行生动趣味的图画进行装饰表现,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而不是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将幼儿园的空间视为一种游乐场,让其心理上具有愉悦感、轻松感。甚至可以建立特色的游戏空间,如相关情境的模拟空间等,如幼儿之家等游戏性的环境情境模拟,里面有儿童小家具,娱乐设施等,整个氛围温馨、趣味,有效的满足幼儿对娱乐环境的需求。或者借助一些道具对现有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成为活动性的环境,便于幼儿园的资源管理,同时有效的变换不同的游戏环境情境模拟。

2.游戏角色

在游戏的角色选择中,要充分的征求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游戏角色,但是选择权要充分尊重幼儿自身喜好,不可强制性要求幼儿扮演自身不愿意的角色。如果幼儿在角色选择上没有明确性,可以通过教师的邀请来建议性的让幼儿进行参与。同时也要充分的对幼儿性格和喜好有了解,避免幼儿选择自身不能胜任或者无法有效完成的角色,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挫败感。如果游戏反复性操作,也可以让幼儿进行不同游戏的轮流尝试,这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感受。

3.游戏材料

自主游戏中可以选择的材料尽可能的多元化,最好能够有效地覆盖所有幼儿的喜好。材料尽可能的达到生动形象化,如果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替代性材料。但是材料应该在性状、颜色上具有趣味性、鲜艳性,同时材料要具备安全性,不会对幼儿产生伤害。因此材料多采用海绵、泡沫等坚硬度较低的素材制作。材料如果不形象生动,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去模拟,同时也可以发挥幼儿自身的动手能力去对材料进行制作,即便制作的材料并不能满足成人对其效果的评判标准,但是也是幼儿自身对事物认识和体会的成长教育,不可以过多的去苛求,主要以鼓励与赞许为主,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4.主题选择

在游戏的主题上,要充分幼儿自身的选择,让幼儿自发的进行主题的设想与策划,做好幼儿的民意调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减少教师个人成人判断的介入。除了游戏主题,具体的操作情境设计也可以充分满足与征求幼儿的意见,选择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特点开展。积极让幼儿进行主题游戏相关准备工作的参与,如材料的准备、制作、摆放,游戏规则与奖励的设置等。教师可以首先争取幼儿的想法,如果幼儿没有完整的思路,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的引导,但不要强制性的干预。同时也充分的让幼儿体会如何策划有执行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想象空间得到扩展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将游戏更好的联系实际情况。所有环节的设计都要以幼儿启发式为主,不可以过多的去干预。当然如果在相关想象上有与道德规范想冲突的地方,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纠正,不可以让幼儿有过多负面思维的出现。但是在纠正前要做好幼儿想法的全面了解,避免误会问题的产生。如果盲目的进行批评教育很可能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受到压抑和创伤。

5.评判表达

在游戏的最终评判上,避免教师的垄断地位,让更多的评判话语权回归到幼儿中,让幼儿自主的对游戏情况的开展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充分的听取幼儿内心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对游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改善。同时,幼儿的表达也有效的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训练幼儿的胆量和自信,因此这种自主性的游戏作用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幼儿的讲评除了幼儿自身感受到表达,也可以由教师作为一定引导,让幼儿通过教师引导性的问题,对游戏参与情况进行有效的深入感受和提炼。但是教师不要过多的去干预和打断幼儿的表达,要多以鼓励为主。对于个别问题进行适当的纠正,但是也要采用先肯定鼓励,后纠正的方式展开。切忌在众人面前过于严厉的指责幼儿,这样会打击幼儿自信心,引发幼儿厌学等不良情绪。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论文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幼儿自主游戏研究论文

积极开展自主性游戏,发展幼儿自主性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是教育总目标下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导演与演员的问题或者是仅注重游戏的创设材料的提供,而忽视了孩子们游戏时的实际效果,还有一些甚至连游戏的材料都没有让孩子得到满足,何来游戏的效果,教师对游戏缺乏切实必要的指导。 那么我们有必要对游戏如何开展,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及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从而真正落实了从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提高保教质量呢?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的能力,个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依据个人对事物的信心行事,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自主性涉及行为的目的意识,需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认识判断力,以及对行为的自我协调控制能力。 如何激发幼儿自主性?心理学和教育理论认为,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在活动中外界环境与教育要求才能成为幼儿心理反映的对象,而转化为主体发展的新需要,同时,幼儿在活动还能以自己的方式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因此,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离不开游戏活动,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游戏因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内在的活动时机,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并与周围环境事物发生相互联系,所以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区角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游戏的领地,又给孩子创设自主性发展的舞台。 一、幼儿的自主发展 (一)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对自主性游戏进行全面的设置,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证。 首先,让幼儿有选择材料的自由。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了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煮无米之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在游戏前,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精心考虑供给幼儿什么样的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可千万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把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材料。 其次,让幼儿有确定主题的自由性。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知识丰富,对周围事物接触面广,那么游戏的主题会层出不穷,内容则丰富充实。但如果老师要求幼儿按其意愿确立主题开展游戏,幼儿只能是进行机械的表演,如演木偶戏一样,变成是老师在游戏中的道具了。 (二)在相互交流中获得自主发展。 在同一区角活动的幼儿一般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幼儿只有在与同伴自由交往中,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学会生存。在交往中幼儿可以模仿同伴的优良行为从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克制,每个孩子在为了能够被同伴接受,为了维持和同伴友好交往的关系,必须控制与调节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都逐步的到发展。同时,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应成为幼儿交流的伙伴。教师在和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对提升区角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逐步学会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 自主游戏中,游戏规则的建立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能采取放任的方法。我们给幼儿提出两条总的原则:一、安全性;二、物归原处,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自己制定、执行、调整游戏的规则,使他们既能玩地开心,又能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记得开展“水果店”游戏时,遇到这样一个难题:顾客买了一次又一次水果总是很快就卖完了,纷纷提出不满。这时服务生一个好主意:规定一段时间吃,敲响小铃后换另一批吃。就这样,新的规则从游戏的开展中产生了,由于这个规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比较切合游戏的实际,所以他们都能认真地执行。游戏的评价,我们也把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形成、树立规则意识上,让幼儿交流各自的经验,分享自主性游戏所带来的喜悦。 二、教师的促进和培养 (一)丰富游戏材料促进自主性发展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材料,玩具物品等,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创造的心理需要。在游戏活动时提供幼儿半成品材料和废旧的材料,如:可乐罐、娃哈哈果奶瓶、纸盒子、火柴盒、木棒等等,让幼儿将这些材料结合游戏中所需的物品,制作成可爱的小动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或玩具。如在小巧手活动区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各种纸盒,有的孩子把纸盒做成了漂亮的纸盒娃娃,有的做成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还有的把几个盒子连起来装上轮子就成了一列火车。孩子们的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活动区材料要随着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发展的,那么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持,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活动区材料的提供要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如围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主题,我们在区角中增添了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铃、小鼓、玻璃瓶等,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来感受声音的来源。对“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原理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可让孩子亲自参与收集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的操作欲望,在以往的教学就活动中,教师总是材料的提供者,而实践表明幼儿亲自收集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加喜欢操作材料,只要有机会,他们便将自己收集到收集到的材料投入区角,使区角的材料日趋丰富。 (二)积极鼓励自主探索和创新。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而要达到这一要求,提供给幼儿可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进行个别辅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芽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区角活动为促进幼儿惊醒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区角活动要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应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幼儿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体验,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了的。而作为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区域活动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活动区相互作用,既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材料发现并解决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区域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给予“是什么”,而更热衷于对“为什么”的探索,我们时常能看到幼儿变着花样地摆弄材料,所以教师不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只有教师成了幼儿活动的“导师”通过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发长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试论幼儿游戏教育教学》

摘要:游戏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切合他们具体形象的认知特点。妙趣横生的游戏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教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把幼儿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最大程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阶段的游戏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合理运用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智力以及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总结的几点看法,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

一.正确认识幼儿游戏教学。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更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并且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良好情感及发展其社会性。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观,要认知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任何禁止幼儿从事游戏活动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都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都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师要多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要尊重、理解和爱戴孩子,要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做到在教学中游戏,游戏中教学。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使之能有效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二.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游戏的机会,培养孩子自主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身在游戏活动中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放手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的教学活动时,提前在教室的图书区准备了许多关于冬天赞美雪花的图书和图片。为了给幼儿奠定升学的基础,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提高阅读能力,我要求幼儿带自己喜爱的图书来到幼儿园,在图书自选区里举行“我来读”的游戏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通过这样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的方式,孩子们都积极的去挑选了自己最爱的图书和自己最擅长的阅读方式,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有效的阅读了自己所选的内容,在让孩子有效的参加活动的同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得到有效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未来有效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利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幼儿也是如此,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兴趣将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动力。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契机。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教师应如实的根据课程的需要、孩子的爱好、心理规律等各方面特点,合理设计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有效的开展游戏,使孩子主动愉快地去游戏,通过游戏去激发孩子想象的兴趣,激活孩子想象的思维,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语言活动中讲“记得牢”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做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习兴趣极为浓厚,在教学的很多个环节中,孩子的思维都异常的活跃,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利用游戏,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外,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有不少新的好奇、新的发现。就拿幼儿最爱玩的吹肥皂泡来说吧,一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会纳闷:为什么一吹就会出泡泡呢?为什么吹出的泡泡是圆的呢?为什么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色彩呢?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解一些相关的科学道理,开发学生的智力,当孩子在发现相同的现象时,就会渐渐的明白很多事物都可以用相同的道理去解释。幼儿的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另外,在幼儿的生活中,往往不会缺乏创造美,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智慧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给予孩子保护,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以及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点滴滴,合理的运用游戏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逐渐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培养能力。

总结:搞好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的需要。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游戏教学法,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3策略开启幼儿园自主游戏新思路论文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基本活动。自主性,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然而,受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思想的影响,游戏中往往教师的干预过多,教师自以为设计得很好的游戏,孩子们却并不喜欢,更没有主动去玩的兴趣。笔者尝试运用“3+3”策略,为幼儿设计自主游戏环节,促进幼儿由“被动游戏”向“自主游戏”“快乐游戏”转变,让孩子体验到自主游戏的乐趣。

一、“三个开放”策略,了解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真正需求

(一)开放人际,扩大幼儿自主游戏的玩伴范围

1.打破班际界线,混龄游戏拓展游戏玩伴

维果斯基认为:与同龄活动相比,在混龄活动中,儿童有机会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伙伴结成广泛的关系,这就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广泛的互动经验与联系。事实上,“各种发展水平的伙伴”就是儿童合作活动中最有利学习的资源,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了扩大幼儿自主游戏中的玩伴范围,我们尝试进行开放人际策略——组织一系列打破班际的混龄自主游戏,如混龄开心日活动、大课间混龄户外锻炼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合理地运用混龄幼儿资源,让幼儿自主协商、讨论、自行分工以达成合作。

2.教师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玩伴

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策划者、指挥者,而应是“年长一点的玩伴”。所谓“年长一点的玩伴”,主要是指教师要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可持续开展提供支持,适时引导幼儿提高其游戏水平。教师在自主游戏过程中,还要适时“弱化”自己,站在幼儿的视角,以平等“大小孩”的身份参与幼儿自主游戏中,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玩伴,从而促进更有效的师幼互动,达到扩大幼儿自主游戏玩伴范围的目的。

(二)开放空间,拓展幼儿自主游戏的潜能

1.开放环境空间,促融合

幼儿园应全面地考虑具有吸引力的自主游戏环境创设,使幼儿能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类自主游戏活动。首先,我们要合理利用幼儿园各功能场室。美术室变成桌球游戏室、游泳池变成大型构建城,音乐室变成了电影院……每一个活动室都不是单一固定的功能,而是兼顾游戏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各场地之间的合理融合利用。其次,还要本着资源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幼儿打造截然不同的游戏场所。小小的山坡、蜿蜒的路径让幼儿体验到自然的变化;水池、沙坑满足幼儿使用自然材料的乐趣。

2.开放心理空间,促创新

游戏是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具有心理安全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以一种开放、尊重、真诚、理解、热情的态度与幼儿平等相处,给幼儿营造开放的心理空间,哪怕是一句亲切鼓励的话语:“你试一试,一定行!”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摸摸他的小脑袋,拍拍他的小肩膀,都会给予幼儿激励与动力。

(三)开放材料,推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容

1.根据材料性质投放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一般投放的开放性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非结构化材料,另一种是低结构化材料。所谓非结构化材料,是指教师在投放时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设计玩法的游戏材料如废旧瓶罐、盒子、袋子等。教师可以借助这种非结构化材料来发展幼儿的想象,比如在课室里提供装有各种非结构化可操作性材料的“百宝箱”,这些废旧的饮料瓶、牛奶盒就会变成幼儿手中各种游戏时的替代物,成为他们认为好玩的玩具,极大地满足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低结构化材料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的设计,但不限定玩法的材料,比如积木、积塑。这一类材料由于目标非常隐蔽,对幼儿来说自主操作的空间仍然很大。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

材料的投放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爱模仿、形象直观,我们可投放一些成品或半成品的低结构材料;中班幼儿创新意识萌芽需要引导,我们可以多投放一些半成品的、低结构的材料;大班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较强,我们可投放更多的非结构材料。通过借助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开放性材料的组合丰富游戏的内容,锻炼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3.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投放

幼儿的活动动机和积极性离不开兴趣,他们的活动和行为常受兴趣的支配。再好玩、再有趣的游戏材料,天天玩也会让幼儿感觉乏味。对于孩子而言,凡是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针对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及时调整、更新游戏材料的投放。

二、“三自”策略,关注幼儿怎样自主地玩与学

(一)自由选择,玩出快乐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适合儿童的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来选择做什么游戏。当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之中,游戏已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成为自己表达自我的方式。只要“把游戏还给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做“自己的游戏”比做“老师的游戏”更精彩。

(二)自发规划,玩出自信

我们尝试围绕某一个主题,让幼儿自发规划游戏。如“电影城”主题游戏,幼儿把全园各班级课室变成大大小小的影厅,每一个影厅上映不同的影片。大班的幼儿自发去规划安排售票人员,各影厅的.验票员等角色。中班幼儿则负责各影厅的场景布置,自发规划好电影的内容,围绕不同的影片设计海报、还结合该影片中的卡通人物特点用大型的纸箱、布料等简易材料,布置影厅的环境。影城开业后,幼儿又发现大影厅与小影厅的收费应该有所区别,然后计划在每个影厅内安排“VIP”的座位,幼儿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在活动中,幼儿合作、协商、体验不同的玩法,体验与同伴协商的成功与失败,体验意见相左时如何化解冲突……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领导力。

(三)自主创意,玩出智慧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成人几乎不会想到的创意往往就出自幼儿的“天方夜谭”。

在传统的游戏中,老师总是以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去理解幼儿游戏,很少考虑游戏的主角——幼儿的感受。其实幼儿需要游戏,更需要自主游戏。当我们在自主游戏中给予幼儿以更多的自由、自主后,我们会看到幼儿淋漓尽致的游戏,不造作、不胆怯,还原幼儿真实生活,让幼儿真切地体验生活,自主地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才是真正的“游戏专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