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监管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维护烟草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增强专卖市场控制力,提高市场净化水平,提升社会满意度,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是专卖管理工作的焦点、难点和重点,也是专卖管理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更是烟草专卖执法的宗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执法环境的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步迈进,如何在新形势下处理好卷烟市场监管与和谐社会建设、烟草专卖执法、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要求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当前卷烟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当前行业的改革正在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机制、实现制度创新转变,结构调整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强做大企业、培育品牌转变,新形势对我们市场监管理念、市场监管方式、市场监管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卷烟生产销售方式的调整,对专销结合,专卖管理的考评机制提出了新的课题。三是市场管理形势发生变化。一方面行业内严格规范经营,加强内部监管,构建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水平,促进规范经营,但少数不规范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卷烟打假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物流托运已成为违规违法经营卷烟的重要流通渠道,贩假售假等违法经营的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技术更加先进,呈现出“经营网络化,运输高效化,配送多样化,资金融资化,销售隐蔽化,行踪诡秘化”等特点,对卷烟市场监管形成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专卖执法环境的不断变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和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对传统的执法方式和许可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力度在加大,社会各界对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提高,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加强,对我们如何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加强卷烟市场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当前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烟草专卖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专卖日常市场监管模式也不断得已完善,从近几年卷烟零售市场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现有的市场日常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卷烟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市场日常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体系的创新,具体表现为:一是监管的重点不突出,缺乏对监管对象的分类动态管理,仍主要采取传统的上街巡查和拉网式检查,不仅效率低,效果差,而且容易造成扰民和零售户不理解。二是监管的形式没有很强的针对性,侧重于实地市场检查模式,没有具体针对哪一户零售户采取什么检查形式、具体应对措施和长远的监管措施。三是市场监管时间不灵活,日常市场监管基本上是按八小时上班时间安排,没有与卷烟经营活动时间相对应,易造成监管上的空档;四是对于查获案件反映的信息,缺乏有效的串联、筛选和分析,没有及时挖掘发现案件线索;五是缺乏对监管成效的有效评价标准,工作中只重视痕迹化的检查审核,轻视或缺失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和跟踪监管。三、提升日常市场监管能力的途径卷烟市场日常监管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系统性工作,应该建立在大量市场分析基础上,以完善制度为支撑,以实施精准管理、创新监管模式为重点,以许可管理为手段,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努力构建“打击严厉、管理到位、疏导及时、服务周到”的日常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日常监管能力。(一)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市场日常监管工作更是如此。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促进监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提升专卖人员素质,着力解决监管工作不严、监管不力、程序不对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许可证办理、案件查处等方面工作流程,健全完善人员培训、学习教育、内部监管、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度,从市场监管的第一环节开始控制,强化工作过程管理,通过对工作环节和过程上的控制,使复杂的市场监管标准化、程序化和简单化,达到规范行为、提高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对外宣传教育,解决监管对象和社会群众政策不懂、守法意识不高,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通过不断宣传教育,促进监管对象依法经营、规范自律,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氛围,提高监管的实效。(二)实施精准管理,提高监管实效。实施精准管理,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管理重点,要突出监管重点对象,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将非法经营大户、无证户和名烟名酒店作为重点对象,将物流托运部等作为重点部位,将市(县)城区以及辐射能力较大的乡、镇所在地作为重点区域,给予重点监控;对异常订单、异常客户和异常品牌进行重点分析,查找不规范经营和违法经营线索,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上市场开展市场日常检查,主动发现案件线索,改变网络案件主要依靠举报的被动局面。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模式,对不同形式的违法行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改变现有按部就班走访的检查方式,实行错时错位工作制,强化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和控制能力。三是提升监管效率,认真做好GIS系统在专卖日常市场监管中的运用,加强零售市场信息监测工作,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四是建立监管成效评价标准。将辖区零售市场的良好秩序作为专卖精准管理成效的主要标准,积极探索实用有效的监管方法和评价办法。(三)狠抓证件管理,强化零售户自律意识。当前证件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办理轻管理”,注重办理证件的审核,缺乏对零售户经营过程中许可证的跟踪管理,出现了“违规零售户屡次违规,专卖人员重复查处”的局面,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监管效果。因此,规范证件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制度,把证件管理和市场监管有机结合,促使零售户自我规范意识的增强,变零售户“被动管理”为“主动守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证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增强专卖人员、零售户对许可证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认真执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严格落实2次违规零售户经营资格的取缔;三是建立违规零售户信息互通制度,使违规行为与卷烟经营资格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档案管理;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未严格执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追究直接人员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四)加大市场“假、私、非”卷烟的打击力度。在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中,一是要始终坚持保持卷烟市场打假高压态势,以打假破网为重点,注重经营案件、本地案件和打击效果;二是狠抓重点环节治理,加强源头部位监管,重点查处贩销“假、私、非”卷烟,结合本地市场实际,加大对市场非法收(套)购卷烟的活动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卷烟市场的经营秩序;三是深化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提升网络案件的质量和办案水平;四是创新监管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市场监管实效的有效办法,及时发现线索,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增强打击效果。(五)以分类监管为重点,提高市场监管效果。在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中,将零售户进行分类,细化零售户的分类管理,建立动态档案管理,将重点户列入监管重点,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效率。一是细化持证零售户管理。坚持强化服务、因势利导、分类管理,对守法户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服务上给予倾斜,货源上给予优先;对轻微违规户,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其转变为守法经营户;对严重违规户,创新管理模式,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实行综合管理,促使其规范守法经营,从而达到治理一户、教育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二是强化无证户管理。对无证户要定期或不定期摸排调查,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对符合办证条件的要及时给予办证;不符合办证条件的,要加大宣传教育,妥善做好引导与劝退工作;对不服从管理继续无证经营的,加强工商等部门协调,开展综合治理,依法给予取缔。(六)健全和完善专卖量化考核体系。在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中,要做到人人工作目标明确,落实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实际,科学合理设立考核指标、实行量化对标考核,改变以往考核方式,关注主要指标结果和重要节点,尽可能以客观、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与专卖人员薪酬等挂钩,真正形成让专卖人员工作有目标、工作中抓得住重点、工作上主动开拓创新,形成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工作氛围,进一步调动每一个专卖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专卖管理多项工作上水平。
烟草在线专稿 有效提升烟草专卖管理水平,确保辖区市场的稳定。这既是《烟草专卖法》赋予专卖的神圣使命,又是专卖管理者不断追求的目标。结合09年烟草工作会议要求和专卖管理工作实际,笔者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对专卖工作的要求 今年的烟草工作会议对专卖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始终保持卷烟打假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卷烟制假反弹。”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 1.打假重点:“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 2.打假任务:“每个地市局每年打掉1-2个较大规模制售假烟网络。” 3.队伍建设:“提高专卖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营办理案件能力。” 二、提升烟草专卖管理水平的途径 根据烟草工作会议的要求,有效提升烟草专卖管理水平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市场治理以打团破网为重心,队伍建设以提升能力为重心,内部管理以规范监督为重心。最终打造一支‘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行政执法队伍。” (一)市场治理,以打团破网为重心 1、开拓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市、县(区)的烟草专卖局及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力度,及时互通情报,共同打击边界渗透和跨区倒卖等违法活动。 2、经营分析案件,提高打团破网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从细小的案件和信息来源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真总结制售假冒卷烟网络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加强案件的梳理和分析,做到以烟找人、以人找网。 3、发展线人,深挖信息,积极做好线人的培养工作,建立可靠的举报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4、完善联合机制,形成打假合力。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无证户的取缔力度。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执法协作,进一步加大案件的追刑力度。建立定期联络交流和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整体联动、跨区域作战的打假协作机制。 5、采用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清晨、中午、夜间、节假日加大对“五类场所”及“名烟名酒店”的不定时监管力度。 6、开展联合检查。每月深入开展一次集中清理专项活动,确保联合检查有成效。 7、建立专销结合机制。定期召开专销联席会议,建立零售户信息互通机制,共同管理和打击重点户、违法户、销售异常户,共同维护好合法经营户的正当利益。 (二)队伍建设,以提升能力为重心 1.加强学习,打造学习型团队,提高执法水平。通过举办真假烟识别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鉴别假烟的能力。通过专卖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技能业务素质的提高,丰富和创新打假的内容和形式。 2.增强文明执法能力。监督落实《六条禁令》和《文明执法行为规范》,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增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自觉性。 3.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人员素质的提高,要靠大量艰苦细致的教育培训才能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找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内请领导,外请专家,内外结合。 4.建立劳动竞赛和能上能下的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全体专卖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水平。 (三)内部管理,以规范行为为重心 一是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二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三是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发挥激励机制。四是适应环境变化,创新管理方式。五是严肃队伍纪律,把工作做细、做实。六是发挥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 总之,有效提升烟草专卖管理水平,还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富有效率和创新的去开展工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使得烟草专卖管理水平在牛年再上台阶。【字号:大中小 | 颜色:浅深红| 打印】
答:首先明确管理重点。突出重点监管对象、监管环节和监管区域,将非法经营大户、无证户和大中型烟酒商店作为精准监管对象,将物流公司、转运站等作为精准监管环节,将城乡接合部及辐射能力较强的商业区作为精准监管区域,时刻关注辖区内卷烟经营动态。其中,对异常订单、异常零售户及异常品规进行重点关注,深入分析变化趋势,强化主动发现线索意识。其次区别管理方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日常监管工作,对不同形式的违法行为、不同类别的违法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轻微违规户,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使其转化为守法经营户;对严重违规户,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行综合管理,必要时“下重拳”予以坚决打击、取缔,实现对涉烟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打击。然后提升监管效率。充分运用移动终端等,加强对零售市场终端信息检测、收集、分析工作。同时,将行政许可后续监管作为巩固市场监管成果的有力手段,建立“黑名单”,把零售户违法违规行为与卷烟经营资格紧密联系起来,针对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不同种类的行政处罚,为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提供保障。最后完善评价体系。在日常市场监管工作中,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模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将辖区卷烟市场经营秩序优劣作为精准管理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关注主要考核指标结果和重要节点,总结提炼客观、量化的考核指标,形成有目标、有步骤、有问责、有效益的工作成效评价体系。
浅议如何开展“规范、效率、活力”三项建设“严格规范、富于效率、充满活力”是2008年全国烟草行业的工作主题,作为我们基层烟草局来说,如何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企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用教育强规范,用制度促规范,用监管保规范。规范与高效靠的就是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工作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过硬的监管措施。作为我们基层烟草专卖局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全员规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标准管理,强化绩效考核,促进内部监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强化思想教育,提高规范意识。严格规范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严格规范是全员的规范,只有全员都能严格遵守各项规范了,我们的工作标准才能得到推行,工作制度才能得到落实,工作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推动企业的严格规范管理,首先必须加强全员教育,通过教育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严格规范是履行烟草专卖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规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尤其是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更应当模范遵纪守法,严格依法行政,接受各方监督。每位员工都要切实增强规范工作的自觉性,严格按照各项规范来履行职责,谋求发展,否则,将会受到应有的制裁甚至是淘汰。二是要完善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要认真对照上级各项规范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使卷烟经营、专卖管理、后勤服务、财务管理等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并将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全面上网、上墙,便于大家在平时工作中进行认真对照,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办公水平的条件,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调整完善内部办公网络,提升信息办公水平,要将凡是可以流程化、痕迹化的事项全面纳入信息流程办公,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方便工作的考核,加强工作的监管。三是要强化内部监管,严格绩效考核。强化内部监管要优化监管制度,注重实效,建立起有效防范问题发生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内部监管长效机制,让大家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去违规。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对卷烟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监管,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违法违规问题;加强专卖内部监管,做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加强重大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特别是新大楼建设等重大事项监管,做到阳光操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体系。二、团队精神提效率,现代管理促效率,优化结构强效率效率水平是一个衡量烟草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决定性指标,也是烟草企业能否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实现更快更好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外在体现。如何有效提升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效率问题,应该也必须引起每一个烟草企业从业人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讨论。首先,不断增强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的团队精神,以此来有效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能否真正在烟草企业职工队伍中形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烟草企业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增强团队精神的关键。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不仅能够将各项工作任务和建设要求落到实处,而且,还能够有效激发烟草经营企业的内在活力。真正做到以烟草企业发展的大局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烟草事业建设活动中去,真正为烟草企业的繁荣与发展出力献策,贡献力量。烟草经营企业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增强得益于管理层面不断有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合理规划团队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措施,整章建制,完善和健全合理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真正在广大干部职工当中有效树立先锋模范典型,以先进促进队伍发展,以典型引导团队不断进取创新,从而,真正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开拓意识和拼搏创新精神的烟草经营企业一流团队。其次,全面实施烟草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协调统一开展。从目前烟草经营企业的各项工作情况来看,主要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卷烟销售、市场管理和企业建设。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烟草经营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比较明确,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实际的工作和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交叉,局部分工不明确,造成个别职责缺位与越位等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会造成烟草经营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呈现出高效优质的良好运行态势。这种较为混乱的管理状态出现是有原因的,众所周知,我们烟草企业是集中管理与营销于一体的特殊企业,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卷烟销售与市场管理以及企业建设没有明确的界线。这种既管又销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使得烟草企业的各项建设事业无法做到统筹兼顾,有序进行。为此,烟草企业必须全面扭转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利局面,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在烟草企业实行全面的、必要的改造和完善,不断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和规范,进一步优化烟草企业市场管理和卷烟销售以及企业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办法和措施,更好地提升烟草经营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稳步促进各项机制与管理模式的有序进行,从而,不断有效发展和壮大烟草企业。第三、优化烟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和层次,更好地增强烟草企业的整体实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知道,烟草经营企业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依靠和决定力量。因此,要想不断增强烟草企业建设和发展效率,必须从优化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入手,强化队伍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队伍实力,不断扩大烟草经营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选择层面,按需择人,择优任用,真正在整体烟草经营企业的队伍的管理过程中做到优胜劣汰,奖优罚劣。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使得各岗位、各部门的人员将自己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真正与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有效地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同时,烟草经营企业必须经过全面的考核与评定,进而,合理确定和调整队伍组成与人员结构,真正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符合各项工作需要的梯次结构,使得烟草队伍得以均衡高效发展。只有烟草经营企业的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规范,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和整体水平,各项工作和建设任务才能得以全面、综合的有序进行,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显著增强。三、用竞争激发活力,用激励增强活力,用机制保持活力,用文化提升活力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增强活力的重要意义,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始终不渝地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使企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一是牢牢把握市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的要求,不断优化“订单供货”工作流程,深入开展消费者数据库建设,切实把握消费者真实需求,努力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发挥好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目前体制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始终坚持品牌引导。建立完善品牌大流通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协同营销机制,促进品牌在市场优胜劣汰、有序流动,增强市场对品牌的吸引力,推动重点骨干品牌在竞争中成长壮大。三是切实抓好内部监管和市场监管。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卷烟经营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市场控制力和占有率,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四是全面提升网建水平。按照“打牢基础、创新营销、规范运作、充满活力”的要求,以国际一流为目标,以客户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销售网络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卷烟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大力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为打造“名牌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管理理念,把促进干部职工发展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完善和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活力。一是全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继续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交叉任职、上下挂职工作力度,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拓宽锻炼、培养、选拔干部的渠道,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紧紧抓住组织机构重组的契机,在确保工作不受影响、队伍整体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施岗位轮换,推动员工适当流动,实现“让最合适的人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不断开创人才大量涌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三是把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抓紧抓好。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最大福利”的理念,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多层次、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促进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使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运行机制,是行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要求。要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活力和效率。一是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职责。省局(公司)要按照“指导、服务、协调、监管”的要求,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管理、抓监督、抓资产经营、抓队伍建设上,自觉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从错位的地方正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市局(公司)要按照责任与权利对等、能力与地位相符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规范市、县两级管理流程,合理划分双方权限,发挥县级局(分公司、营销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市公司建设,着力提高营销水平、市场控制水平、内部监管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人员素质水平,切实做到主体能力与发展需要相适应、与主体地位相匹配。三是大力加强机关建设。以争创“一流机关”为目标,结合开展学习型、自律型、实干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六型机关”建设活动,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形成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机关工作氛围。全面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活力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企业才能长期保持旺盛活力。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继续完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构成,要充分体现《烟草行业文化架构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要具有语言朴实无华、易被员工接受的特点,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在“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进价值理念体系的宣传贯彻落实,确保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切实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三是努力打造商业企业服务品牌。把打造服务品牌,作为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和做法,以创新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烟草服务品牌,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中国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占国有经济的十分之一,肩负着提高国民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广大消费利益至上”需求的神圣使命。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烟草行业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浅谈
[摘要]我国的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建设起步较晚,如何加强信息安全是目前各烟草企业研究的重点课题,CA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将为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以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为内容,以CA体系建设为手段进行研究。
[关键词]烟草 信息安全 CA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86-01
1 引言
烟草行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一直都受国家保护,实行专卖专营,因此整个队伍思想比较陈旧、观念比较保守。特别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造成了整个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其它行业,与烟草行业的地位明显不符。
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烟草与外国烟草的争夺终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不可避免,因此,我国烟草行业急需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实力。而提高竞争力和实力的最好,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走信息化的道路来整合企业资源。
2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现状
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管理机制在改革与创新中逐渐消亡,人们在处理信息和日常办公中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机密与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因此,行业各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国对于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启动较晚,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烟草行业也开始注重信息安全的工作。目前,烟草行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实现了互联互通。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已建成并全网投入运行,实现了国家局与行业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口岸公司等69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了100%;基本完成了行业各直属单位省域网建设,各直属单位与所属单位的联网率达到了96%;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网络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启动了烟草行业安全认证体系(CA)建设和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等级划分的研究工作。
行业信息化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近几年,行业先后出台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要求》、《姻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等重要文件,用制度规范了行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3 烟草行业数字证书认证(CA)系统
CA认证体系作为烟草行业CA认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实现提供数字证书的注册、更新、作废等服务,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等应用支撑服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操作的不可否认性,并能够将数字证书的发放与在业务应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上报等功能。
CA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全行业的互通、互认和互信。要建立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筑行业信息化安全机制,降低和消除各种信息安全隐患,确保信息传输与反馈畅通、及时和安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CA系统是烟草行业关键业务应用的安全基础,在设计实施CA系统及与应用对接的过程中,要排除脱离实际的安全需求、夸大的安全风险,在安全需求、安全风险和安全成本之间进行平衡和折衷。系统所选用的产品易于使用,符合烟草行业的统一技术规范,具有合理的美观的操作管理界面,方便操作员和用户操作使用。
各地方烟草企业要遵循PKI领域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遵循国家局的《烟草行业CAS认证体系建设方案》(国烟办综[2008]116号)建设CAS认证体系,按照产品选型参考确保和国家局已建CA(包括行业根CA和国家局CA)实现互信互认,做到平滑、无缝对接。
4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建设实施策略
建设行业数据中心
数据集中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全国性数据中心,既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又可以改变生产经营的运营模式,是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可有效实现对业务的集约经营、集中监控和风险防范。
要建设好行业数据中心,就要在保证不同业务系统数据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清洗、传递和交换,使得不同业务系统及时汇集相关的共享信息,实现行业公用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并不断更新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数据分类描述、分析处理和传输交换等技术标准,以指导行业各级数据中心的建设。
要建设好行业数据中心,关键是要建成基于不同类型业务主题的高水平数据应用环境,统一数据标准,做到资源上协同应用,技术上协同关联,应用上协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率。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严格执行《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行业信息化标准制定和贯标工作。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标准化,计算机系统就无法体现其技术优势。因此,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实施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和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要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信息资源标准,统一数据传输标准。要按照行业的统一要求,逐步规范行业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业务流程、信息资源标准和数据交互机制,形成标准化体系框架。建设标准化体系要采取渐进方式,一是要先建立标准化框架,行业已发布《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二是对急需的、重要的标准要优先制定。行业将制定烟叶类代码、烟草行业工商统计数据元、烟草行业统一会计科目及编码等标准规范;三是通过行业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推广运行,完成相关标准化工作。做好代码标准化、接口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数据结构规范化等一些标准、规范性工作,最终实现横向纵向信息的互连互通,达到信息共享。
5 结束语
烟草行业必须从行业内联网和信息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大网络建设的管理力度,建立严格有效的制度,落实好《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技术与管理规范》和《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切实组织管理好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建设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逐步开展行业网络安全审计和行业计算机病毒防护系统建立工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要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设计,强化数据安全策略,采用成熟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控制方法,逐步实现网络管理的可视、可控、可管,所有网上运行的应用系统与设备应实现统一、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实现应用系统与设备故障的预警和自动报警,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凡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开发的在全行业运行的信息系统,要统一使用行业CA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全行业的互通、互认和互信。要建立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筑行业信息化安全机制,降低和消除各种信息安全隐患,确保信息传输与反馈畅通、及时和安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燕敏,李明禄等编著,基于风险评估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方法,北京: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第1期:111-114
[2]向宏,傅鹂,詹榜华等编著,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7-41
[5]沈昌祥编著,关于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北京: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年第6期:14-15
[4]林柏钢编著,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策略控制,北京: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年第6期:322-326
[5]范红编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26-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烟草行业学术论文
为什么不自己写?勤奋点吧
建立“名、优、特”烟叶产区 提高烟叶品质和可用性 所在院校: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烟草分校 所学专业:农业技术推广2002级烟草种植专业 指导教师:徐江明 学生姓名:赵英佑 学号:029370017 论文完成时间:2003年9月6日 关键词 烟叶;产区;品质;可用性 我国种烟历史悠久,长期的市场选择、烟草种性变异和栽培条件的演变,形成了晒烟、晾烟、烤烟等多种类型。广东南雄晒红烟,湖北黄岗晒黄烟,吉林蛟河晒烟,甘肃、新疆莫合烟等久负盛名。建国后又成功地引进了香料烟和白肋烟,尤其是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扶持下,逐步形成了一批优质烟生产基地。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片面发展烤烟而忽视了其它类型烟叶,使很多优良的晒晾烟资源丢失或绝迹。在烟叶高农特税及多种附加税的诱导下,各地政府积极发展烟叶生产,致使不适宜区劣质烟叶也挤占了市场,适宜区由于缺乏正确的技术引导,使我国烟叶的“量”和“质”均不断出现大起大伏现象。同时在多种生态条件下共同追求一个技术模式和质量目标的做法,使有突出质量风格的烟叶走型变味,相当比例的烟叶因与市场脱节而成为库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烟气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加入WTO后国外卷烟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必须尽快调整种植布局,优化烟区结构,建立名优烤烟、白肋烟和香料烟生产基地,筛选恢复传统晒晾烟名品,使我国烟叶生产整体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1 世界先进产烟国烟叶生产概况 国外的烟区划分是以环境条件和烟叶质量为依据,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优质烟区。不同烟区的环境条件造成了烟叶质量风格的差异,将这些烟区分型,卷烟工艺配方人员则可根据不同类型烟区烟叶的质量风格进行配方。美国的烤烟约51%种植在北卡罗莱纳州,弗吉尼亚、北卡罗莱纳、南卡罗莱纳、佐治亚4个州的烤烟约占全美的91%[1]。在美国的分级标准中把这些产烟区分11型、12型、13型、14型[2]。肯塔基州的白肋烟约占全美的53%[1],田纳西州约占,其它产区只有零星种植。因此,市场选择起到了优化烟区形成的作用。P�6�1M、BAT、大陆等烟草公司在收购季节就到拍卖市场直接购烟叶。不适宜的产烟区因产品没有市场已被逐步淘汰,故美国的烟叶种植纯粹是由市场选择。各大烟草公司除自身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外,为了购买到优质烟叶,给产地的州立大学提供大量的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烟叶质量。巴西的烟区主要分布在巴拉那、里奥格兰德和桑塔卡塔里那南部3个省,北部种植面积仅占巴西的5%[3]。这些烟区被十几家烟草公司瓜分,在各公司的辖区里,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提供贷款和物资供应,生产的烟叶由所属公司收购。土耳其的烟农种植烟叶要有许可证,试种3年被政府认可后方可获得种烟资格。 世界优质烟生产国的种植布局大多已固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烟叶质量,如防治病虫害提高烟叶生产保险系数,提高自动化程度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吸烟安全性,利用生物技术调节烟叶的化学成分和提高烟草抗病性等。 2 我国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烟叶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公顷左右,年收购量180万吨左右,加上晒晾烟年收购量可达到200万吨左右,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卷烟工业和出口的需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烟叶生产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烤烟独占鳌头 卷烟产品需要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多种类型的原料,尤其是混合型卷烟要求晒晾烟的比率较大。多年来,我国烤烟型卷烟发展很快,为满足烟叶总量的需要,下达烤烟种植计划较多。地方政府为获取较多的财政积累,对种植面积的保证措施也较多。同时因为烤烟调制需时短,受气候影响较小,烟农也乐于种植。这些原因造成烤烟面积和总产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的晒晾烟则逐步萎缩。20世纪70年代末期尚有1600个县种植,其产量约占烟叶总产量的16%,但由于卷烟工业需求量小,使其长期得不到重视,大部分地区没有纳入国家计划,致使面积缩减,产量减少,质量下降,许多优良品种失传。这种状况与当前卷烟工业发展对晒晾烟的要求不相适应。 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种植面积过大 烟草喜温、喜光,适宜种植在光热资源充足和微酸性土壤条件下,我国很多省区的自然条件适合烟草种植,但很多不适宜和次适宜区也在种植烟叶。西北部低温冷凉、土壤偏碱,不适宜种植烟草,但仍有不少地方种烟。近年来新疆在发展了一定规模的香料烟后,在伊犁和石河子地区种植了烤烟,烟叶难以正常成熟,少香无味。黄淮烟区覆盖面大,其中土壤pH值超过8的地区很多,有的甚至已盐渍化,但烟叶仍有普遍种植。在不适宜区、次适宜区或在适宜地带的非适宜区中生产的劣质烟叶通过搭配销售等手段,使烟叶进入卷烟配方或变成无效库存,降低了行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模式单一,不适销烟叶比例较大 多年来,我国烟叶生产主要是以指令性计划方式安排,只有面积、收购量的计划,而没有分类型、分档次的生产计划,因此,形成了目标、质量单一的生产局面。20世纪70年代追求烟叶高产,形成了品种多、乱、杂,种植密度过大,营养不合理等技术问题,全国烟叶整体质量为叶小、片薄、油分差、烟碱含量低,少香无味。进入20世纪80年代烟叶生产以提高单叶重、烟碱含量为目标,但矫枉过正,致使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烟碱含量过高的问题。截止目前,上等烟缺口仍较大,不适销烟叶的工商库存达50万吨以上,上部叶比例达40%以上。 土壤贫瘠化,烟叶整体质量低 我国烟叶香气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小型农机具代替了耕牛,牲畜粪肥减少了,作物秸杆大多就地焚烧,使宝贵的有机肥资源流失且污染了环境,造成土壤贫瘠化。在目前优质烟生产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烟叶香气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烟叶香气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从中确立能够产生较好香气的土壤有机质阈值,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弥补土壤缺陷,建立与我国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烟草施肥技术体系。 缺乏重点,名区不名 1985年《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报告》中提出,在滇中、滇东、黔北、闽西建立优质烟生产基地,在湘南、豫中、豫西、鲁中、淮南等地建立烤烟生产基地,在湖北、四川建立白肋烟生产基地等。从工业需要情况看这些产地的商品竞争力较强,但由于缺乏政策倾斜和技术指导,使得烟叶生产也随着全国的生产情况而改变,近年来滇中、滇东烟叶烟碱含量较高,贵州烟叶也因面积和总产大起大伏而使整体质量水平受到影响,黄淮烟区的烟叶销售形势也不乐观,造成了优质产区名烟不名。 3 开发“名、优、特”烟区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烟区结构,划分生产区系 在烟叶种植分布普查的基础上,根据“生物相似论”以生物体反应(如烟叶评吸结果)为主,结合生态因素的综合评估,推测“气候”相似,选择烟区,划分生产区系。根据分区结果和烟叶质量风格进行香吃味品质的分型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定向栽培技术,从而实现优质烟叶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名、优、特”烟叶的研究和开发,重新优化种植布局,让生态条件好的产区名起来,使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限期逐步压缩,直至淘汰。立项开展全国不同生态区气候、土壤调查分析及烟叶品质测试分析研究;制订全国范围内的烟叶品质区划、品质分型及定向栽培技术方案;提出混合型主料烟、烤烟型主料烟及填充料烟的品质指标、适宜产区和生产技术方案。 筛选健全类型品类,满足混合型卷烟开发的需要 目前仍有较大种植面积的湘西晒红烟,云南腾冲晒烟,广东南雄、连县、鹤山晒烟,黑龙江亚布力晒烟,吉林蛟河晒烟等,且有较大开发价值,能够满足我国混合型卷烟对晒晾烟的需要。湖北建始、鹤峰,重庆达州、万州、宣汉的白肋烟,云南保山、新疆石河子、湖北十堰的香料烟均已具备了较好品质,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开发,建立起我国白肋烟、香料烟的优质产区。 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增强烟草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调整生产布局建立的生产区系要具备良好的烟叶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良土壤环境,建设水利、调制等基础设施,优化物资供应和提高烟农素质等措施,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工业企业可根据各类型烟叶的产地及质量风格,挑选适宜的烟叶原料,创立名牌卷烟,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增强我国卷烟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工农业相结合,边评价边改进 “名、优、特”烟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应坚持与卷烟工业的紧密结合,从光、温、水、土等自然环境角度选择优质烟区的同时,应由卷烟工业提出选择和评价意见,以实现烟区的逐步优化,市场的循序集中。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等类型均应采取一边研究,一边评价和工业验证,一边大规模开发的做法,使其尽快形成名产和规模。 开展国际合作 在国际市场上,市场选择、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使烟叶生产步入了较高水平。在“名、优、特”烟叶的开发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国际市场的质量观念,并尽快与之接轨。同时,邀请跨国烟草公司参与开发和烟叶质量的评价、论证,借助于其雄厚的技术力量,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力争把我国不同类型的烟叶尽快推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赵献章.中国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刘卫群.巴西烤烟生产技术考察报告[R],2000. [3]王宝华,吴帼英.地方晒晾烟普查鉴定及利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2,(2):45-54.
二 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全国烟草行业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下图),涉及的主体相当广泛,包括卷烟厂、烟草专卖局、销售公司等,并且其应用范围也涉及到烟草行业和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带动管理和营销的现代化,以便能对市场需求作出迅速反应,从而加强烟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现代化的要求,也是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图1 烟草信息化图解如何在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确保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烟草行业充足的资金足以应付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却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入世的保护期即将结束,烟草企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挑战。我国烟草信息化现状概述一直以来,烟农种植烟草始终保持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烟草行业发展的需要,与烟草、商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烟草信息化历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起步较晚,工、商系统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年来在“三农”政策的指引下,烟草行业已经开始大力推广现代烟草农业,整个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很大。烟草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烟草生产上的具体应用,如何建设才能更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进行烟草行业信息化,国家有关部门为还提出《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烟草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规定》和《数字烟草发展纲要》等法规规范,以提高烟草行业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烟草产区各级烟草部分的收购站点通过对烟农的IC卡管理,签订电子合同,已经基本建成微机收购系统,使得烟草行业信息化进入快步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围绕应用系统建设,狠抓重点、突出亮点、破解难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发展历史来看,烟草信息化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应用发展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烟草信息化的起步阶段,重点以一些单项应用系统为主,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等基础建设和应用推广。由于当时很少受管理者重视,也称为技术驱动阶段。从90年代末到2002年则是应用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规模投资开始出现于我国重点卷烟工业企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开发方式,如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采用引进的方式,各自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以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一时期,投资额以每年数千万元计,甚至达到了上亿元,发展较快,应用效果显著。尽管如此,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烟草机关办公自动化方面,部分业务已经实现联网,但还有很多业务没有放在网上等。回顾我国烟草行业的信息化进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烟草行业信息化投资绝大多数用在了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在烟草行业的累计投资中,截至到2002年上半年,有的资金用于硬件设施建设。但是该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仅仅局限于单项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而且建设的应用系统功能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有财务方面的电算化、库存方面的管理以及车间的信息化系统等。再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整个行业长期受国家保护实行专卖专营,整个队伍思想比较陈旧、观念比较保守。再加上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更使得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其它行业,与烟草行业的地位明显不符。信息化的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含MIS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CRM系统建设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烟草行业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投资领域是财会软件,其次就是OA和MIS系统和ERP系统建设。同时2001年烟草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取得了新突破,建立了非专卖品的网上交易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到2002年,MIS系统的应用率达到了,而17家大型烟草企业已经初步建立和运行了该系统。有的烟草企业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建设了该系统的烟草公司来说,其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联网。同时烟草行业ERP软件应用情况一般,有的烟草企业建立了ERP系统,以用友、何佳应用最好。而2002年9月,国家(总公司)卷烟网上交易系统试运行,实现了省际间日常卷烟的网上交易。信息化的集成阶段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深化的基础上,该阶段强化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的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烟草行业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发布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同时也开始重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据统计,这一阶段国家局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各种培训班,包括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培训、行业网站技术培训、统计业务分析等,直接培训600余人次,利用行业卫星网组织技术培训500余人次。但是,目前,烟草行业不容乐观。首先消费者的选择对象由于跨国烟草集团的介入而增多,加剧了烟草行业领域的正常竞争;其次消费者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消费方式的健康,再加上国内的反烟氛围,烟草行业的生存空间也正在一步步地缩小。同时,烟草行业一直以来的专卖体制使得不能很快地转变竞争观念,长期以来的无压迫感以及烟草行业相当薄弱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等,造就了没有有力的竞争策略。伴有烟草质量没有能够全部达到要求;烟草生产企业的装备落后,不能够充分实现烟草的全面利用以及保证烟草成品的质量等等。使得整个烟草行业的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烟草行业的竞争实力的提升,严重阻碍了全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烟草行业的全面发展。我国烟草信息化的必要性由上文可知,面对内外的压力,需要烟草行业齐心协力地共同迎接挑战、应对竞争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培养从业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或者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激励整个烟草行业共同创新的兴趣。这就需要尽快找到完善内部管理和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途径,也就是企业能够转变为现代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而烟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也应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改进生产工艺,改变传统的专卖观念,提高整体竞争力。因此,烟草行业的信息化能够深入到整个烟草行业的各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烟草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内整个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深远影响。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的人事档案的管理与查询信息化的档案归类方便,可比之前更加快捷方便准确地获得人员的简历、特长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可以使原本冗杂繁琐的工作有效地简便,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此外,信息化的档案更好地使得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化,同时也合理支持和帮助了利用人才、提拔干部方面的工作,使企业工资福利等的计算与分发的工作量得到有效的缩减。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科学地管理烟草行业烟草行业在信息化之下会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处理相关问题。由于目前各个地区的地方规定不尽相同的情况不利于整个烟草行业的全面和谐发展。如各地的许可条件、零售点的布局规划要求有差异等。而如果全国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各地的烟草经营者能够共同遵守,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与沟通。 信息化建设使得烟草行业更有竞争力烟草商业从烟草产品本身的消费特征来看实际上是流通商业,服务的技能伴随着销售的过程一同销售。因此,如何烟草行业当中 “服务”这一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的精华更具有竞争力,是烟草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信息化中全国网络覆盖则可以使各地区的经销商成功的经验得到分享,从而使烟草行业竞争核心的服务水平得到共同提高,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企业与生产商和烟农的有效沟通企业可以对当前存在问题及时分析以找出原因,原因可以使两种,一种是生产商的原因,此时则将告知生产厂商及时关注生产环节,以防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另一种可能是烟农问题,如烟草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则应该及时告知烟农在烟草的护理过程中多加注意,以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同时,还可以本期销售情况预估下一生产批次的需求量,以避免原材料供应的不足或者过量。我国烟草信息化存在问题面对信息化自身发展已逐步上升到新的高度的形势, “十五” 期间已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了,推进卷烟和烟草实现了网上集中交易,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行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各自为主,“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缺乏明确和严格性,行业信息化总体建设的信息不够健全化,各单位开发和建设信息化项目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这就导致了就没法完成信息共享以及资源的共享,也造成了对建设的项目的集成很难实现。由此,工业、商业、政务信息三个环节产生了脱节,各卷烟企业对于商业流通领域的销售信息与市场信息很难全面、及时、准确地获得。同样,国家局和省局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卷烟企业的生产、库存以及销售的信息,难以科学的宏观管理、决策与调控卷烟厂的生产和销售。在建设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对部门间业务的统筹和集成没有充分考虑,公司的效率有时候会受到数据多次录入的影响,例如烟草公司和卷烟销售公司自成体系,拥有较为畅通的数据往来,上下级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的互换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业务的横向联通就不够到位了,对于系统数据统一性和正确性的保证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再严重一点甚至会导致高层的决策有误。同时,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具体进程之中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比如没有一个协调一致的信息化实现的时间,没有统一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单位等,以上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一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借口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被遗留至今,而没找出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此外,相关人员在烟草行业重组后,管理意识不强、缺少规划,影响了网络的互通互联,使得行业无法进行统一管理,造成了数据资源的阻碍与资金的浪费。在相应系统中的某些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缺失而变得不完整,应用软件开发分散、重复开发的现象较严重,有些软件开发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的运用,未发挥出设计时所期望的作用。 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重组企业正在变革中,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充分的资源投入,作为烟草行业来说,启动建设所需资金不是自身能够决定的,从而使得目前许多企业的资源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建设和知识水平的发展水平导致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水平,各个地区发展状况都各具特色,这种地区的差异性是信息化不平衡发展的根本。而且,各个单位对对共性的追求很少,个性的强调和突出较多,没有足够的共性就不能统一采用统一的软件,这给软件的带来了很大的推广和实施难度。 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国家烟草专卖局虽然对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并且对代码信息的标准进行了制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并没有从行业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上进行考虑,遗留下来的系统间的集成问题导致行业之内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做到畅通无阻。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管理体系的制度化的工作力度,调整与扩充烟草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信息标准分类,规范业务的管理流程,确保行业的规范化流程,这样才能顺利集成各级系统。另外,在员工素质方面,多数企业除了对员工的管理、培训不够,导致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及计算机操作能力都很低,还对信息人才不够重视使得企业缺少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即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高层决策还主要依靠经验,行业内信息利用很不充分国家局和省局的领导需要对烟草行业内的卷烟产品产销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和及时地掌握、这也为科学宏观地管理和调控卷烟生产和销售环节做出铺垫。金叶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业务人员建设的,该系统包括的子系统等仍然不能够通过技术的层面达到信息系统的集成效果,信息的获得比较滞缓并且被动。另外比较矛盾的是业主们出于局部利益的目的虽然也希望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加强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另一层面,业主们有保护商业秘密的心理,不愿意将自己管辖下的业务内涵广而告之,出于这种心理就会把软件设计的具有两面性的系统,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未必能够通过上级领导获得的数据反映出来。这就使领导决策者对真实数据的及时获得受到阻碍,因此经验和滞后的信息不得不成为高层领导决策管理的依据。此外,大部分烟草企业都会重视企业的管理,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尽可能达到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部分企业虽然开发了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因为企业的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人为因素干预比较多,限制了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或者是因为管理不科学,导致结果差强人意。
你可以去问下你的导师或者师哥师姐呗~看下你应该怎么写~其次就是自己多去查阅下参考文献看下(金融)这本或者是这类的期刊~看下这类的论文写作有什么规律~好好学习参考参考吧
债券投资论文: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证券市场是信用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市场,具有风险来源广、传导性强和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从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监管;行政监管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转贴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起诉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 ,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燕洪,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 特区经济 易宪容, 美国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演进世界经济,高西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必须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中国股市健康吗?得去问我们白岩松..
论文:论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论文写作[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不断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股票市场也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起来。股市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放大,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大,对中国的股票市场形成压力。中国证券如何面对世界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国家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发展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起来。本文讨论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对历史资料文献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关键词]市场经济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一、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盘,沪深股市总市值首度突破21万亿大关,总市值合计为211491亿元,而2006年GDP总量为210871亿元人民币,我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为106768亿元。根据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收盘,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163648亿元,流通市值46843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亿元,流通市值为亿元。到目前为止,泸深股票账户总数已经超过14000万,占人总总数的10%以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虽然很快,但股市对民生问题的影响也是显然的。股票市场有一亿四千万账户,也就是说它的涨跌将关系到一亿多个家庭的生活了。二、资本市场开放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我国政府对WTO承诺,我国证券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包括:1.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2.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3.允许外国机构设立合营公司,从事我国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加入三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4.加入后三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从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以及发起设立基金。5.允许合资券商开展咨询服务及其它辅助性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查询与分析,投资于有价证券研究、咨询,公开收购及公司重组等;对所有新批准的证券业务给予国民待遇,允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入世以来,随着证券市场开放承诺的一步步兑现,资本市场改革逐步推进,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颁布并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经过有关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备,QFII制度于2003年年中正式启动。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数量的。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取得外资股业务资格。至此,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领域形成了从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到外资直接参与国有产权和非流通股权的并购转让市场,再到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市场等渐次展开的全方位开放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的每一个环节和组成部本基本上都为外资进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资本市场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许进入国内的外国资本的大小.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浪潮也是一种趋势,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也将高度纳入到其中,资本市场也将高度开放.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资本对我国的经济实体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股票市场上优为明显。三、改革开放程度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会导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资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随之上升,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和投资者信心下降,最终使证券市场行情下跌。其中,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贸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较大,对其股价的冲击也最大。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响。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场并没有像外汇市场那么惹眼。但我们并不应该忽视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现在虽然足够大,国家行政干预强,但明显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国际资本流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国际金融市场结构比较简单,国际性的金融投机的形式较为单一。但是,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结构的复杂化,机构投机者不但可以同时在多个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而且在每个金融市场上还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金融品种的投机,从而使投机带有立体的性质,从而使投机手段更加隐蔽和复杂。加入WTO后,国际投机者同样可以对我国的金融领域进行冲击,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开放越大,冲击也就可能越大。但由于最富有投机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产,现代泡沫经济最典型的表现是因投机而造成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升。由于机构投机者一般不介入实物资产的投机,股票市场的泡沫便成为机构投机者掀起投机风潮的理想时机。机构投机者对泰国和东南亚国家发起金融攻击,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存在泡沫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2.直接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发展进度。中国股市将迎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时代。股票市场是一种具有共同规律、通行共同语言的投资场所,其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源于其内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规律。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各类股的价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这使得上市公司转轨不转制问题日益突出。伴随中国股票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股市将迎来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时代;封闭式的股市发展格局即将被打破,中国股市将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迎来逐步开放的时代。十多年来,中国股市(特别是A股市场)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运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QFII制度的启动,这种封闭的股市发展格局将会被逐步打破,伴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实现,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步伐将逐步加宽、加快。3.外资进入方面的影响。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三年的试点历程,迎来了转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国A股基金的最新资产规模达到亿美元,直逼300亿元人民币。QFII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正与它的规模一起与日俱增。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国股市引进QFII的原因是认为他们是做长期投资和基础研究的,想借此引进先进的投资理念,可是,其实QFII是比国内庄家还要厉害的庄家,是互相勾结的庄家。四、结论与建议2006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其总市值已经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总市值会达到650万亿元,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中国证券市场仍存在结构失衡、证券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具体如下:1.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是股本结构畸形的市场。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急需改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使占总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对巨大压力,股价畸高。如果一旦证券市场全面开放,不仅因国内股票缺乏投资价值难以吸引国际证券资本,而且中外市场在股价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导致国内股价大跌。同时,由于我国市场上没有做空机制,投资者难以避险。2.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商品、货币、资本是资源配置的三个层面。一个国家的开放顺序是从贸易开放到货币市场开放,再到资本市场开放。也就是说,在经历贸易自由化、汇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后,证券市场才可能实现自由化。如果将开放的时序错乱,将会潜伏爆发金融危机的巨大风险。目前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尚处于商品市场国际化接近结束并向货币市场国际化转化阶段。短时间内不可能指望利率、汇率、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来支持证券市场的全面开放。3.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还不能有效抵御市场开放风险。相应的金融资产规模支持相应规模的证券市场开放。面对强大的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资本快速的进出,以我国证券市场现有规模尚不具备抵御巨大冲击的能力。4.人民币尚未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制约证券市场开放进程。人民币实现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进程事关中国证券市场开放进程。在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不可能实现全方位开放。5.我国证券监管体系有待完善。证券市场开放需要更高的监管水平,尤其是监管者对跨国界的交易行为的本质和特征有很强的评价能力,而且还需要有效、务实的国际合作。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自主地调整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开放进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证券市场开放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应当选择一种渐进式的开放策略。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出现的与国际联系增强、受外部环境影响加大的情况,我国应尽快建立风险监管和协调机制。参考文献:[1]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2]曹凤歧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3]中国证券业机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论我国税收立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可以帮你写。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的文献资料已经给你发过去了,请查收sohu那个,上边那些事代写,请忽略。。。
一、市场监管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维护烟草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增强专卖市场控制力,提高市场净化水平,提升社会满意度,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是专卖管理工作的焦点、难点和重点,也是专卖管理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更是烟草专卖执法的宗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执法环境的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步迈进,如何在新形势下处理好卷烟市场监管与和谐社会建设、烟草专卖执法、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要求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当前卷烟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当前行业的改革正在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机制、实现制度创新转变,结构调整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强做大企业、培育品牌转变,新形势对我们市场监管理念、市场监管方式、市场监管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卷烟生产销售方式的调整,对专销结合,专卖管理的考评机制提出了新的课题。三是市场管理形势发生变化。一方面行业内严格规范经营,加强内部监管,构建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水平,促进规范经营,但少数不规范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卷烟打假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物流托运已成为违规违法经营卷烟的重要流通渠道,贩假售假等违法经营的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技术更加先进,呈现出“经营网络化,运输高效化,配送多样化,资金融资化,销售隐蔽化,行踪诡秘化”等特点,对卷烟市场监管形成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专卖执法环境的不断变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和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对传统的执法方式和许可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力度在加大,社会各界对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提高,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加强,对我们如何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加强卷烟市场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当前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烟草专卖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专卖日常市场监管模式也不断得已完善,从近几年卷烟零售市场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现有的市场日常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卷烟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市场日常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体系的创新,具体表现为:一是监管的重点不突出,缺乏对监管对象的分类动态管理,仍主要采取传统的上街巡查和拉网式检查,不仅效率低,效果差,而且容易造成扰民和零售户不理解。二是监管的形式没有很强的针对性,侧重于实地市场检查模式,没有具体针对哪一户零售户采取什么检查形式、具体应对措施和长远的监管措施。三是市场监管时间不灵活,日常市场监管基本上是按八小时上班时间安排,没有与卷烟经营活动时间相对应,易造成监管上的空档;四是对于查获案件反映的信息,缺乏有效的串联、筛选和分析,没有及时挖掘发现案件线索;五是缺乏对监管成效的有效评价标准,工作中只重视痕迹化的检查审核,轻视或缺失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和跟踪监管。三、提升日常市场监管能力的途径卷烟市场日常监管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系统性工作,应该建立在大量市场分析基础上,以完善制度为支撑,以实施精准管理、创新监管模式为重点,以许可管理为手段,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努力构建“打击严厉、管理到位、疏导及时、服务周到”的日常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日常监管能力。(一)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市场日常监管工作更是如此。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促进监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提升专卖人员素质,着力解决监管工作不严、监管不力、程序不对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许可证办理、案件查处等方面工作流程,健全完善人员培训、学习教育、内部监管、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度,从市场监管的第一环节开始控制,强化工作过程管理,通过对工作环节和过程上的控制,使复杂的市场监管标准化、程序化和简单化,达到规范行为、提高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对外宣传教育,解决监管对象和社会群众政策不懂、守法意识不高,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通过不断宣传教育,促进监管对象依法经营、规范自律,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氛围,提高监管的实效。(二)实施精准管理,提高监管实效。实施精准管理,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管理重点,要突出监管重点对象,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将非法经营大户、无证户和名烟名酒店作为重点对象,将物流托运部等作为重点部位,将市(县)城区以及辐射能力较大的乡、镇所在地作为重点区域,给予重点监控;对异常订单、异常客户和异常品牌进行重点分析,查找不规范经营和违法经营线索,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上市场开展市场日常检查,主动发现案件线索,改变网络案件主要依靠举报的被动局面。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模式,对不同形式的违法行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改变现有按部就班走访的检查方式,实行错时错位工作制,强化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和控制能力。三是提升监管效率,认真做好GIS系统在专卖日常市场监管中的运用,加强零售市场信息监测工作,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四是建立监管成效评价标准。将辖区零售市场的良好秩序作为专卖精准管理成效的主要标准,积极探索实用有效的监管方法和评价办法。(三)狠抓证件管理,强化零售户自律意识。当前证件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办理轻管理”,注重办理证件的审核,缺乏对零售户经营过程中许可证的跟踪管理,出现了“违规零售户屡次违规,专卖人员重复查处”的局面,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监管效果。因此,规范证件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制度,把证件管理和市场监管有机结合,促使零售户自我规范意识的增强,变零售户“被动管理”为“主动守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证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增强专卖人员、零售户对许可证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认真执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严格落实2次违规零售户经营资格的取缔;三是建立违规零售户信息互通制度,使违规行为与卷烟经营资格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档案管理;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未严格执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追究直接人员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四)加大市场“假、私、非”卷烟的打击力度。在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中,一是要始终坚持保持卷烟市场打假高压态势,以打假破网为重点,注重经营案件、本地案件和打击效果;二是狠抓重点环节治理,加强源头部位监管,重点查处贩销“假、私、非”卷烟,结合本地市场实际,加大对市场非法收(套)购卷烟的活动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卷烟市场的经营秩序;三是深化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提升网络案件的质量和办案水平;四是创新监管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市场监管实效的有效办法,及时发现线索,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增强打击效果。(五)以分类监管为重点,提高市场监管效果。在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中,将零售户进行分类,细化零售户的分类管理,建立动态档案管理,将重点户列入监管重点,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效率。一是细化持证零售户管理。坚持强化服务、因势利导、分类管理,对守法户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服务上给予倾斜,货源上给予优先;对轻微违规户,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其转变为守法经营户;对严重违规户,创新管理模式,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实行综合管理,促使其规范守法经营,从而达到治理一户、教育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二是强化无证户管理。对无证户要定期或不定期摸排调查,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对符合办证条件的要及时给予办证;不符合办证条件的,要加大宣传教育,妥善做好引导与劝退工作;对不服从管理继续无证经营的,加强工商等部门协调,开展综合治理,依法给予取缔。(六)健全和完善专卖量化考核体系。在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中,要做到人人工作目标明确,落实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实际,科学合理设立考核指标、实行量化对标考核,改变以往考核方式,关注主要指标结果和重要节点,尽可能以客观、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与专卖人员薪酬等挂钩,真正形成让专卖人员工作有目标、工作中抓得住重点、工作上主动开拓创新,形成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工作氛围,进一步调动每一个专卖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专卖管理多项工作上水平。
二 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全国烟草行业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下图),涉及的主体相当广泛,包括卷烟厂、烟草专卖局、销售公司等,并且其应用范围也涉及到烟草行业和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带动管理和营销的现代化,以便能对市场需求作出迅速反应,从而加强烟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现代化的要求,也是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育苗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在监控中心直接监控到接入网络的各育苗工场的大棚的、水泵、气象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的运行进行遥控,是用于远程集中监控各育苗工场现场情况的信息平台,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将立即通知监控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图1 烟草信息化图解如何在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确保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烟草行业充足的资金足以应付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却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入世的保护期即将结束,烟草企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挑战。我国烟草信息化现状概述一直以来,烟农种植烟草始终保持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烟草行业发展的需要,与烟草、商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烟草信息化历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起步较晚,工、商系统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年来在“三农”政策的指引下,烟草行业已经开始大力推广现代烟草农业,整个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很大。烟草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烟草生产上的具体应用,如何建设才能更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进行烟草行业信息化,国家有关部门为还提出《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烟草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规定》和《数字烟草发展纲要》等法规规范,以提高烟草行业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烟草产区各级烟草部分的收购站点通过对烟农的IC卡管理,签订电子合同,已经基本建成微机收购系统,使得烟草行业信息化进入快步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围绕应用系统建设,狠抓重点、突出亮点、破解难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发展历史来看,烟草信息化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应用发展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烟草信息化的起步阶段,重点以一些单项应用系统为主,由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等基础建设和应用推广。由于当时很少受管理者重视,也称为技术驱动阶段。从90年代末到2002年则是应用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规模投资开始出现于我国重点卷烟工业企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开发方式,如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采用引进的方式,各自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以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一时期,投资额以每年数千万元计,甚至达到了上亿元,发展较快,应用效果显著。尽管如此,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烟草机关办公自动化方面,部分业务已经实现联网,但还有很多业务没有放在网上等。回顾我国烟草行业的信息化进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烟草行业信息化投资绝大多数用在了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在烟草行业的累计投资中,截至到2002年上半年,有的资金用于硬件设施建设。但是该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仅仅局限于单项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而且建设的应用系统功能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有财务方面的电算化、库存方面的管理以及车间的信息化系统等。再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整个行业长期受国家保护实行专卖专营,整个队伍思想比较陈旧、观念比较保守。再加上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更使得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其它行业,与烟草行业的地位明显不符。信息化的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含MIS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CRM系统建设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烟草行业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投资领域是财会软件,其次就是OA和MIS系统和ERP系统建设。同时2001年烟草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取得了新突破,建立了非专卖品的网上交易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到2002年,MIS系统的应用率达到了,而17家大型烟草企业已经初步建立和运行了该系统。有的烟草企业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建设了该系统的烟草公司来说,其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联网。同时烟草行业ERP软件应用情况一般,有的烟草企业建立了ERP系统,以用友、何佳应用最好。而2002年9月,国家(总公司)卷烟网上交易系统试运行,实现了省际间日常卷烟的网上交易。信息化的集成阶段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深化的基础上,该阶段强化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的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烟草行业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发布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同时也开始重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据统计,这一阶段国家局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各种培训班,包括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培训、行业网站技术培训、统计业务分析等,直接培训600余人次,利用行业卫星网组织技术培训500余人次。但是,目前,烟草行业不容乐观。首先消费者的选择对象由于跨国烟草集团的介入而增多,加剧了烟草行业领域的正常竞争;其次消费者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消费方式的健康,再加上国内的反烟氛围,烟草行业的生存空间也正在一步步地缩小。同时,烟草行业一直以来的专卖体制使得不能很快地转变竞争观念,长期以来的无压迫感以及烟草行业相当薄弱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等,造就了没有有力的竞争策略。伴有烟草质量没有能够全部达到要求;烟草生产企业的装备落后,不能够充分实现烟草的全面利用以及保证烟草成品的质量等等。使得整个烟草行业的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烟草行业的竞争实力的提升,严重阻碍了全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烟草行业的全面发展。我国烟草信息化的必要性由上文可知,面对内外的压力,需要烟草行业齐心协力地共同迎接挑战、应对竞争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培养从业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或者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激励整个烟草行业共同创新的兴趣。这就需要尽快找到完善内部管理和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途径,也就是企业能够转变为现代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而烟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也应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改进生产工艺,改变传统的专卖观念,提高整体竞争力。因此,烟草行业的信息化能够深入到整个烟草行业的各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烟草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内整个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深远影响。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的人事档案的管理与查询信息化的档案归类方便,可比之前更加快捷方便准确地获得人员的简历、特长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可以使原本冗杂繁琐的工作有效地简便,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此外,信息化的档案更好地使得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化,同时也合理支持和帮助了利用人才、提拔干部方面的工作,使企业工资福利等的计算与分发的工作量得到有效的缩减。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科学地管理烟草行业烟草行业在信息化之下会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处理相关问题。由于目前各个地区的地方规定不尽相同的情况不利于整个烟草行业的全面和谐发展。如各地的许可条件、零售点的布局规划要求有差异等。而如果全国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各地的烟草经营者能够共同遵守,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与沟通。 信息化建设使得烟草行业更有竞争力烟草商业从烟草产品本身的消费特征来看实际上是流通商业,服务的技能伴随着销售的过程一同销售。因此,如何烟草行业当中 “服务”这一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的精华更具有竞争力,是烟草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信息化中全国网络覆盖则可以使各地区的经销商成功的经验得到分享,从而使烟草行业竞争核心的服务水平得到共同提高,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企业与生产商和烟农的有效沟通企业可以对当前存在问题及时分析以找出原因,原因可以使两种,一种是生产商的原因,此时则将告知生产厂商及时关注生产环节,以防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另一种可能是烟农问题,如烟草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则应该及时告知烟农在烟草的护理过程中多加注意,以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同时,还可以本期销售情况预估下一生产批次的需求量,以避免原材料供应的不足或者过量。我国烟草信息化存在问题面对信息化自身发展已逐步上升到新的高度的形势, “十五” 期间已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了,推进卷烟和烟草实现了网上集中交易,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行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各自为主,“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缺乏明确和严格性,行业信息化总体建设的信息不够健全化,各单位开发和建设信息化项目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这就导致了就没法完成信息共享以及资源的共享,也造成了对建设的项目的集成很难实现。由此,工业、商业、政务信息三个环节产生了脱节,各卷烟企业对于商业流通领域的销售信息与市场信息很难全面、及时、准确地获得。同样,国家局和省局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卷烟企业的生产、库存以及销售的信息,难以科学的宏观管理、决策与调控卷烟厂的生产和销售。在建设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对部门间业务的统筹和集成没有充分考虑,公司的效率有时候会受到数据多次录入的影响,例如烟草公司和卷烟销售公司自成体系,拥有较为畅通的数据往来,上下级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的互换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业务的横向联通就不够到位了,对于系统数据统一性和正确性的保证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再严重一点甚至会导致高层的决策有误。同时,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具体进程之中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比如没有一个协调一致的信息化实现的时间,没有统一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单位等,以上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一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借口问题,这个问题一直被遗留至今,而没找出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此外,相关人员在烟草行业重组后,管理意识不强、缺少规划,影响了网络的互通互联,使得行业无法进行统一管理,造成了数据资源的阻碍与资金的浪费。在相应系统中的某些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缺失而变得不完整,应用软件开发分散、重复开发的现象较严重,有些软件开发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的运用,未发挥出设计时所期望的作用。 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重组企业正在变革中,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充分的资源投入,作为烟草行业来说,启动建设所需资金不是自身能够决定的,从而使得目前许多企业的资源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建设和知识水平的发展水平导致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水平,各个地区发展状况都各具特色,这种地区的差异性是信息化不平衡发展的根本。而且,各个单位对对共性的追求很少,个性的强调和突出较多,没有足够的共性就不能统一采用统一的软件,这给软件的带来了很大的推广和实施难度。 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健全国家烟草专卖局虽然对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并且对代码信息的标准进行了制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并没有从行业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上进行考虑,遗留下来的系统间的集成问题导致行业之内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做到畅通无阻。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管理体系的制度化的工作力度,调整与扩充烟草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信息标准分类,规范业务的管理流程,确保行业的规范化流程,这样才能顺利集成各级系统。另外,在员工素质方面,多数企业除了对员工的管理、培训不够,导致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及计算机操作能力都很低,还对信息人才不够重视使得企业缺少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即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高层决策还主要依靠经验,行业内信息利用很不充分国家局和省局的领导需要对烟草行业内的卷烟产品产销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和及时地掌握、这也为科学宏观地管理和调控卷烟生产和销售环节做出铺垫。金叶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业务人员建设的,该系统包括的子系统等仍然不能够通过技术的层面达到信息系统的集成效果,信息的获得比较滞缓并且被动。另外比较矛盾的是业主们出于局部利益的目的虽然也希望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加强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另一层面,业主们有保护商业秘密的心理,不愿意将自己管辖下的业务内涵广而告之,出于这种心理就会把软件设计的具有两面性的系统,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未必能够通过上级领导获得的数据反映出来。这就使领导决策者对真实数据的及时获得受到阻碍,因此经验和滞后的信息不得不成为高层领导决策管理的依据。此外,大部分烟草企业都会重视企业的管理,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尽可能达到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部分企业虽然开发了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因为企业的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人为因素干预比较多,限制了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或者是因为管理不科学,导致结果差强人意。
建立“名、优、特”烟叶产区 提高烟叶品质和可用性 所在院校: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烟草分校 所学专业:农业技术推广2002级烟草种植专业 指导教师:徐江明 学生姓名:赵英佑 学号:029370017 论文完成时间:2003年9月6日 关键词 烟叶;产区;品质;可用性 我国种烟历史悠久,长期的市场选择、烟草种性变异和栽培条件的演变,形成了晒烟、晾烟、烤烟等多种类型。广东南雄晒红烟,湖北黄岗晒黄烟,吉林蛟河晒烟,甘肃、新疆莫合烟等久负盛名。建国后又成功地引进了香料烟和白肋烟,尤其是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扶持下,逐步形成了一批优质烟生产基地。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片面发展烤烟而忽视了其它类型烟叶,使很多优良的晒晾烟资源丢失或绝迹。在烟叶高农特税及多种附加税的诱导下,各地政府积极发展烟叶生产,致使不适宜区劣质烟叶也挤占了市场,适宜区由于缺乏正确的技术引导,使我国烟叶的“量”和“质”均不断出现大起大伏现象。同时在多种生态条件下共同追求一个技术模式和质量目标的做法,使有突出质量风格的烟叶走型变味,相当比例的烟叶因与市场脱节而成为库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烟气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加入WTO后国外卷烟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必须尽快调整种植布局,优化烟区结构,建立名优烤烟、白肋烟和香料烟生产基地,筛选恢复传统晒晾烟名品,使我国烟叶生产整体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1 世界先进产烟国烟叶生产概况 国外的烟区划分是以环境条件和烟叶质量为依据,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优质烟区。不同烟区的环境条件造成了烟叶质量风格的差异,将这些烟区分型,卷烟工艺配方人员则可根据不同类型烟区烟叶的质量风格进行配方。美国的烤烟约51%种植在北卡罗莱纳州,弗吉尼亚、北卡罗莱纳、南卡罗莱纳、佐治亚4个州的烤烟约占全美的91%[1]。在美国的分级标准中把这些产烟区分11型、12型、13型、14型[2]。肯塔基州的白肋烟约占全美的53%[1],田纳西州约占,其它产区只有零星种植。因此,市场选择起到了优化烟区形成的作用。P�6�1M、BAT、大陆等烟草公司在收购季节就到拍卖市场直接购烟叶。不适宜的产烟区因产品没有市场已被逐步淘汰,故美国的烟叶种植纯粹是由市场选择。各大烟草公司除自身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外,为了购买到优质烟叶,给产地的州立大学提供大量的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烟叶质量。巴西的烟区主要分布在巴拉那、里奥格兰德和桑塔卡塔里那南部3个省,北部种植面积仅占巴西的5%[3]。这些烟区被十几家烟草公司瓜分,在各公司的辖区里,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提供贷款和物资供应,生产的烟叶由所属公司收购。土耳其的烟农种植烟叶要有许可证,试种3年被政府认可后方可获得种烟资格。 世界优质烟生产国的种植布局大多已固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烟叶质量,如防治病虫害提高烟叶生产保险系数,提高自动化程度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吸烟安全性,利用生物技术调节烟叶的化学成分和提高烟草抗病性等。 2 我国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烟叶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公顷左右,年收购量180万吨左右,加上晒晾烟年收购量可达到200万吨左右,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卷烟工业和出口的需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烟叶生产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烤烟独占鳌头 卷烟产品需要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多种类型的原料,尤其是混合型卷烟要求晒晾烟的比率较大。多年来,我国烤烟型卷烟发展很快,为满足烟叶总量的需要,下达烤烟种植计划较多。地方政府为获取较多的财政积累,对种植面积的保证措施也较多。同时因为烤烟调制需时短,受气候影响较小,烟农也乐于种植。这些原因造成烤烟面积和总产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种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的晒晾烟则逐步萎缩。20世纪70年代末期尚有1600个县种植,其产量约占烟叶总产量的16%,但由于卷烟工业需求量小,使其长期得不到重视,大部分地区没有纳入国家计划,致使面积缩减,产量减少,质量下降,许多优良品种失传。这种状况与当前卷烟工业发展对晒晾烟的要求不相适应。 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种植面积过大 烟草喜温、喜光,适宜种植在光热资源充足和微酸性土壤条件下,我国很多省区的自然条件适合烟草种植,但很多不适宜和次适宜区也在种植烟叶。西北部低温冷凉、土壤偏碱,不适宜种植烟草,但仍有不少地方种烟。近年来新疆在发展了一定规模的香料烟后,在伊犁和石河子地区种植了烤烟,烟叶难以正常成熟,少香无味。黄淮烟区覆盖面大,其中土壤pH值超过8的地区很多,有的甚至已盐渍化,但烟叶仍有普遍种植。在不适宜区、次适宜区或在适宜地带的非适宜区中生产的劣质烟叶通过搭配销售等手段,使烟叶进入卷烟配方或变成无效库存,降低了行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模式单一,不适销烟叶比例较大 多年来,我国烟叶生产主要是以指令性计划方式安排,只有面积、收购量的计划,而没有分类型、分档次的生产计划,因此,形成了目标、质量单一的生产局面。20世纪70年代追求烟叶高产,形成了品种多、乱、杂,种植密度过大,营养不合理等技术问题,全国烟叶整体质量为叶小、片薄、油分差、烟碱含量低,少香无味。进入20世纪80年代烟叶生产以提高单叶重、烟碱含量为目标,但矫枉过正,致使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烟碱含量过高的问题。截止目前,上等烟缺口仍较大,不适销烟叶的工商库存达50万吨以上,上部叶比例达40%以上。 土壤贫瘠化,烟叶整体质量低 我国烟叶香气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小型农机具代替了耕牛,牲畜粪肥减少了,作物秸杆大多就地焚烧,使宝贵的有机肥资源流失且污染了环境,造成土壤贫瘠化。在目前优质烟生产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烟叶香气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烟叶香气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从中确立能够产生较好香气的土壤有机质阈值,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弥补土壤缺陷,建立与我国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烟草施肥技术体系。 缺乏重点,名区不名 1985年《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报告》中提出,在滇中、滇东、黔北、闽西建立优质烟生产基地,在湘南、豫中、豫西、鲁中、淮南等地建立烤烟生产基地,在湖北、四川建立白肋烟生产基地等。从工业需要情况看这些产地的商品竞争力较强,但由于缺乏政策倾斜和技术指导,使得烟叶生产也随着全国的生产情况而改变,近年来滇中、滇东烟叶烟碱含量较高,贵州烟叶也因面积和总产大起大伏而使整体质量水平受到影响,黄淮烟区的烟叶销售形势也不乐观,造成了优质产区名烟不名。 3 开发“名、优、特”烟区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调整生产布局,优化烟区结构,划分生产区系 在烟叶种植分布普查的基础上,根据“生物相似论”以生物体反应(如烟叶评吸结果)为主,结合生态因素的综合评估,推测“气候”相似,选择烟区,划分生产区系。根据分区结果和烟叶质量风格进行香吃味品质的分型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定向栽培技术,从而实现优质烟叶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名、优、特”烟叶的研究和开发,重新优化种植布局,让生态条件好的产区名起来,使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限期逐步压缩,直至淘汰。立项开展全国不同生态区气候、土壤调查分析及烟叶品质测试分析研究;制订全国范围内的烟叶品质区划、品质分型及定向栽培技术方案;提出混合型主料烟、烤烟型主料烟及填充料烟的品质指标、适宜产区和生产技术方案。 筛选健全类型品类,满足混合型卷烟开发的需要 目前仍有较大种植面积的湘西晒红烟,云南腾冲晒烟,广东南雄、连县、鹤山晒烟,黑龙江亚布力晒烟,吉林蛟河晒烟等,且有较大开发价值,能够满足我国混合型卷烟对晒晾烟的需要。湖北建始、鹤峰,重庆达州、万州、宣汉的白肋烟,云南保山、新疆石河子、湖北十堰的香料烟均已具备了较好品质,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开发,建立起我国白肋烟、香料烟的优质产区。 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增强烟草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调整生产布局建立的生产区系要具备良好的烟叶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良土壤环境,建设水利、调制等基础设施,优化物资供应和提高烟农素质等措施,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工业企业可根据各类型烟叶的产地及质量风格,挑选适宜的烟叶原料,创立名牌卷烟,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增强我国卷烟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工农业相结合,边评价边改进 “名、优、特”烟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应坚持与卷烟工业的紧密结合,从光、温、水、土等自然环境角度选择优质烟区的同时,应由卷烟工业提出选择和评价意见,以实现烟区的逐步优化,市场的循序集中。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等类型均应采取一边研究,一边评价和工业验证,一边大规模开发的做法,使其尽快形成名产和规模。 开展国际合作 在国际市场上,市场选择、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使烟叶生产步入了较高水平。在“名、优、特”烟叶的开发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国际市场的质量观念,并尽快与之接轨。同时,邀请跨国烟草公司参与开发和烟叶质量的评价、论证,借助于其雄厚的技术力量,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力争把我国不同类型的烟叶尽快推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赵献章.中国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刘卫群.巴西烤烟生产技术考察报告[R],2000. [3]王宝华,吴帼英.地方晒晾烟普查鉴定及利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2,(2):45-54.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主题:烟草板块里边有许多许多烟草的论文参考文献,想要的话就自己找去吧,建议搜索英文版,这样可以获得更多内容。因为据偶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文版内容总量似乎还达不到英文版的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