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教育体制改革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

教育体制改革论文800字

1.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 中国的教育体系要怎么改?如今的教育体制到底如何?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未来的话题。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但有些制度的改革,例如“减负”,我们也一再提出了:“ *** 说减负,我们就真的减负了么?”的疑问。教育制度好了,整个中国的文化素养也就上去了,也就不用守着老本,不用死守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了。 我们就可以自己创新自己研发自己制造自己奋斗!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几个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话题。 一、应试教育 首先,我摘录了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报道——《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切只为考试》: 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与此相比,北京一中学的课堂气氛在我看来是沉闷的。尽管我在波士顿拉丁学校上课时,学生们不受管束,闹哄哄的,但从拉丁语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北京这所中学学到的多得多。 中国的学生整天背诵,做口头练习。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中、高考中出现的东西。 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公立中学和大学的招生完全看分数。并且想要进入顶尖学校的学生所要面对的竞争是相当大的。 而且中国学生功课的严格程度超过所有美国学生,这种状况在大城市和富足的郊区以及县城尤其严重。这些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绝大多数美国学生的想象。 不仅如此,对于习惯在课上自由辩论和讨论的美国学生来说,中国学生的功课看起来空洞和过于受约束。 中国学校的课程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 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只有一个套路。每个班的家庭作业都是一样的,只做卷子,很少要求写论文。 课上不讲小说,而且老师只鼓励课外阅读历史类书籍。上课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完全是为入学考试做准备。 学生缺少讨论和消化所学知识的机会,更少有人在课外参与政治讨论。在被美国人看作是教育组成部分的决策和审慎思考方面,中国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 中国的学校有许多长处,可是它们不培养哲学家。 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育恐怕是最公平不过了。 “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这是美国学生对我们中式教育的一句话总结。 大家可以看屏幕上的文字。对于美国学生而言,中国的教育就是古板,空洞,一丝不苟,只为考试做准备。 中国的课堂总是那么沉闷的,就拿我们班做例子好了,举手发言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反观美国课堂,可能没有纪律可言,当然也就不需要纪律委员了吧。 但是那种活跃度是中国课堂上无法体现出来的。就算是公开课,也是假到吓死人。 老师事先几乎都会安排好,同学们只不过是在汇报演出而已。好了,言归正传。 应试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体系呢? 应试教育,是一个很古老,曾经很文明,在历经数次沧桑坎坷之后重新崛起大国的教育体制名称。但是随着时代进步,这个教育体制就一直被人批判着。 甚至有人说“应试教育就像一股臭气熏天的狂风,把大国上下刮的面目全非,肮脏至极,到处都是它带来的乌烟瘴气。” 曾经看过韩寒的一些文章,也是提出了关于应试教育的很多问题。 就例如那些函数啊物理化学的,有多少是在生活中用得到的呢?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不是工作需求,根本就不需要那些东西。应试教育的问题实在是很严重,但是这样的教育并不是说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就能解决的,也因为如此尽管韩寒和教育做了多年斗争,还是不见起色。 但是很庆幸。 以 教育 为话题800字作文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 800字 一、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 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缉发光菏叱孤癸酞含喀可爱。 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以教育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一场漂洒的雨过后,阳光带着清新的空气飞来。我从抽屉中翻出“六一”儿童节妈妈送给我的一本书,书名是《爱的教育》。 翻开书,扉页上写有两行字:学会感恩——妈妈。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这是一本从四年级学生埃瑞克的角度来记叙他所发生的事情,并写到日记本上。书是一个个小故事串连在一起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 叙利奥的父亲是铁路工人,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帮杂志社抄写。叙利奥不忍心看父亲辛苦,便在父亲停笔后,晚上帮父亲抄写。但是因为睡眠不足,一天晚上,竟然趴在作业本上睡着了。父亲严厉批评了他,他想说出来真相却忍住了。可是每天晚上抄写已成为了习惯,那天晚上,叙利奥又起来了,不小心碰倒了一本书,心中紧张,生怕惊动父亲,但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已站在了背后了,父亲明白了一切,父子俩紧紧抱在了一起。 父子间的感情是宽广博大的。“一个人爱别人,同时也被另一个人爱时,那么这个人是最幸福的” 。难道不是吗?叙利奥爱自己的父亲,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埋在心底,因为他爱爸爸,爸爸也爱他。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每当妈妈叫我洗一下碗,扫一下地时,我都是极不情愿的,经常要妈妈用一些东西“贿赂”我。“拿人的钱嘴短”,我拿了妈妈的东西,又不好意思不为她分担家务活,但 *** 活时总会假装带着一副极尽全力的样子,来取妈妈对我的信任。有时尽管妈妈贿赂我,我也不去做某件事,所以经常会让妈妈生气。 我被叙利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勇于分担家庭责任的精神打动了。在当今社会,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总是会抓住父母对我们的万般溺爱,进行攻击,父母们就无可柰何了。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要把书中的精神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为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1.对自己的事业有幸福感我们说,教师可以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因为它是和人打交道,是和人的生命打交道.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是和学生进行生命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具有一种独特的幸福感,他的精神可以通过学生延续下去,这是其他的职业所没有的.但是如果没有发展的思想,弘扬自己的价值,就会感觉很疲倦,每天上课,改作业,面对同样的学生,课本,一切都没有什么改变,当然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我们的学生,热爱我们的事业.2.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社会是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使现在已经评上的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因为很多优秀教师是基于传统教育背景推选出来的,如果没有向自己挑战的勇气,不去尝试新的方法,甚至拒绝新的观念,而他们的态度又会在教师中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种阻力.因此不论哪一层次的教师,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3.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理论知识向应用技术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的方式由传统的印刷文化、电子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化,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问题,我们原有的知识远远不够,从某些侧面看,我们的学生超过了我们.而老师的数学修养往往对学生起着启蒙的作用,陈景润把毕生的精力用来研究素数,缘起于老师在课堂上剩余的五分钟,讲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因此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4.不断实践和创新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自己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老师就要有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即使自己有丰富的经验,也要勇于向自己挑战,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虚怀若谷,善于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满怀热情地去研究它,再作出自己的判断,才能有所作为.5.不断总结和提高优秀青年教师,只工作了几年,就作出很大成绩.除了他们努力外,抓住机遇,勇于锻炼,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我们有的教师工作了几十年,辛辛苦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了退休之日,两手清风,这是非常遗憾的.我们不追求名利,但要给后来者留下点东西,这是我们的责任,使他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继续攀登,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教育 是人一生中必不可缺的。好的教育能使人一生幸福,并活得有所成就。如果说成就是鱼,那么教育就是水;如果成就是鸟,那么教育就是天空;如果成就是奔马,那么教育是广阔的大地。所以说好的成就源于教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三 作文 800字 议论文 教育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教育1

教育关乎孩子下一代,我们必须重视。下面是我带来的是正确的教育议论文800字,希望对您有帮助。

性格具有可塑性,周围环境的人和事物会影响性格的形成,所以家长的教育态度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孩子的命运与未来。

棍棒之下出孝子

中国有一句古话:“棍棒之下出孝子”,信奉暴力教育态度。诚然,这句话过于绝对,但也并无道理。

就当下的风气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很多家长把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呵护备至,从不忍心责骂教育,这就养成孩子骄蛮任性的性格。而且这种教育态度不仅使孩子的性格扭曲也会使其生存能力消失殆尽,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竞争中难以生存,只顾一味放任自己的喜好,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但是也不可以暴力的态度对待孩子。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暴力会让孩子更听话,更容易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过分的暴力,会使孩子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一遇到困难,只会一度躲避,退让,懦弱的把自己放置到安全的环境中,不懂教育态度也会造成

其奋斗能力的丧失,无法获得成功。

傅雷家书

傅雷是中国有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与家中的通信中,通过切身的 经验 与感悟,把自立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温和的教育。正是他的这种教育态度,让他的孩子无一例外成为有能力的人。

大教育家的教育态度,让他们的孩子都养成了良好的性格,懂得谦让,坚强,都获得了一个圆满的人生。

后记

正确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只一味的溺爱或暴力,要刚柔并进,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培养他们完善的性格去面对人生。

雄鹰展翅,蝴蝶飞舞,用正确的教育态度去教育孩子,让他们尽情的去享受生活的波澜壮阔,人生的跌宕起伏,拥有更美丽的人生。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教育2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

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

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教育3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还要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说“过份的溺爱,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 家庭教育 ,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教育4

“人之初,性本善……”每当读到这古老的三字经,就让我联想到中国自古以来就以诚实、守信为美德。这传承了千百年的美德应该放弃吗?

这几天,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让我耿耿于怀、为此我也忧心重重。上个星期四的下午上电脑课时,由于我的粗心大意,不小心把文具盒落在了电脑室门口的椅子上。当我正要用笔时才发现文具盒不见了。等我回去找文具盒时,椅子上已是空空的了!想到晚上还要做作业,哎!没了文具盒,我该怎么办?回到家,父母如果问我,我又该怎么回答?

想着这些,我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转念又想,“文具盒是去年三好学生的奖品;钢笔和自动笔是上个学期才买的;还有一盒铅芯是我今天中午才买的……”想到这些我的泪珠就快流了下来。回到家,我低着头不出声,心里害怕及了!我便哭了起来。爸爸问我;“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我摇了摇头,但是却不敢出声。爸爸又问:“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丢东西了?”我怯生生的点了点头,然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埋怨了几句,然后很快又给我买了新文具。

昨天,我在班里发现某同学的文具盒里有两只笔静静地躺着,当我走近的时后,它俩突然醒来,好像要对我说:“小主人,我们在这儿呢!快来救救我们吧!"我越看越眼熟。我就问这位同学,”这两只笔是你的吗?她不但不羞,还理直气壮的说;“这是我妈妈买给我的。”说完这句话时她却红着脸低下了头。之后我问了她周围的同学,大家都说;“以前她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两只笔,自从上周四上完信息技术课后,她的文具就多了起来。”我估计可能是她捡到了我的文具盒。

后来,我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当着她的面强行把哪些文具拿了过来。她一声也不吭,不知她当时是怎么想的。事后我感觉这样做也是不对的。回道家,我把今天所做的这一切都告诉了爸爸,爸爸不但不赞同还批评了我。

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感到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将来长大才能有作为。我建义设立一个“诚实节”,让大家都来参加这个节日,让我们都成为诚实、守信的人。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教育5

近来看了一本书,让我感触极深,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中国的希望在哪里》。书名很好听,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的落后,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讲述了当今社会需要人才,中国的希望在于对人才的培养。

自从科举制度发明以来我国教育呈现出日趋完善的境况。科考也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的科学家钱学森也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兴国安邦的基础,是文明传承的纽带,是塑造灵魂的沃土。古往今来,“教育为民,教学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要发展强大,必须要有“具备创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教育出来的,这是教育的第一要务,时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时代需要创新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日趋完善,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老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

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学,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这是难以出现人才的主要问题。

在近代欧洲,规模并不大的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包括马克思的一个又一个大家,当代中国的转型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见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师产生的踪影,屹今已有八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十三亿人口的大陆,人才济济却无一人获奖,中国的希望在哪里,没有人才,哪来的希望。

至此我们因该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两者结合,这样才有用。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许多青少年感叹压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国家的重担,统统被冠以“教育”之名压在原本一群活泼的有朝气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们已经喘不过气来了,我不经要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发出呐喊:“救救孩子!”试想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

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开来,我们将永远都不能解开的“钱学森之问”了。

教育由“教”和“育”组成,“教”是言传身教,授业,解惑“育”是培养,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这两个字必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若,”教”与“育”分开,那教与育的含义就会混淆不清,因为教育的意义为“教授知识,培养人才”,人才造就中国的未来,教育成就希望。

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是中国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协调,互相结合起来,才会有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我们的美好未来!

希望本文教育能帮到你。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教育五篇相关 文章 :

★ 高三的作文800字议论文五篇2020

★ 议论文作文高三800字五篇

★ 高三作文议论文800字5篇

★ 优秀高三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三优秀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三作文专题800字五篇2020

★ 高三作文生命800字议论文五篇

★ 高三的作文800字范文五篇

★ 高三的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三作文800字范文5篇

(谈中国教育)我权且理解为:‘教’是方针,而‘育’才是根本的目的。这样就构成了中国的教育体系。 提起这个话题,恐怕要牵扯出一段旧事了。某天的课堂上,老师在我们班做了一个实验,至今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大概它给予我的远比平常那些理论更多。是这样的:有一个年近40的知名企业总裁,权且不说金钱和名誉,就他的地位来说,是很多人所追求的。如果站在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来说,是否应该同这个企业总裁交换身份,包括金钱、年龄、学历。当然这只是假设。前提是如今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这个大学生也不属于那种“市场需求型”的人才。 出乎意料的是,在场40多个学生无一不选择“不交换。”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实验只是在大家的笑声中结束,然而却能引发了我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它很直观地揭露了现在学生的心理,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已经被“格式化”了。当然,不排除有的学生“随波逐流”。当时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交换”。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就在于他是否追求过,拥有过。无论结果怎样都不重要了。我相信,多数这样选择的学生都有这么一种心理。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模式化了。如果说,孩童思维的形状是多元化的,可能是星形,可能是菱形,或者是圆形的。那么“素质教育”就像一个已经度量好了的模具,按照它既定的形状,把所有学生的思维都打造成同一种形态。也许到了青年时期,就已经变成成品了。 提起隋炀帝,或许人们都会说“昏庸”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正,但是历史是不可置否的,他劳民伤财是事实,他让隋朝就这么结束亦是事实。但是谁又敢保证他就没有做一点贡献呢?大运河岂非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多数人在想起大运河的时候,只会说隋炀帝是如何如何的专政。这一些都由于我们只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跟从教育的“模式”罢了。 可能中国式的教育就是给出一种定义。而我们就必须牢记这些“命题”并适时地添枝加叶。 也许会有不少学生,甚至是老师抱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只为了一纸毕业证书。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我们注重的是理论,而他们在乎实践。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似乎从很早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趋势。无论是隋朝时设立的科举制,还是后来的八股取士。都在一定得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发展,这么一来,中国的教育就永远处于同样的一种状态。 我想谈谈我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看法。首先是“义务”,这就像一把枷锁,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认为必须拿学习像一种使命一样地去完成。这样就成为了一种负担,试问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去学习,我们又能收获到多少呢?这岂非是变相地在浪费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现在多数的学生就又这么一种观点,拿我的一个朋友来说。只是象征性地要把自己生命中的这个九年浪费在学习上,这样不仅什么都没学到,还加重了身心的负担。撇开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不说,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所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还不是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根据现实而制定的。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抵触的心理。认为这么多年的学习,就只为了毕业证书?然而,得到了又能怎么样?难道就能保证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吗? 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可以改变我们心中的一些观点,让我们可以更加理性、更加现实地分析这个社会。但是,如果教育就像一把枷锁,直接地锁住了我们的思想,那么岂非背离了教育原来的目的?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不过是一个处处被讨伐的岛国,为什么如今的日本可以成为发达国家。我认为和它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日本人注重教育,然而却鼓励创新。他们学习历史是为了看清未来的方针,而我们呢?吸取教训?忆苦思甜?我想说,既然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再去探究“为什么中日战争会失败?为什么要闭关锁国?”不是显得多余了吗?我这么说,并不是想“长他人志气”来诋毁中国,只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发表一些关于教育的看法。我并不欣赏日本的教育,他们的师生关系也许是很僵硬的。只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日本还是值得效仿的。 总体来说,中国的教育还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并不是想针对什么,也许我看到的也只是很肤浅的一个表面。我想说的是:给我们更多的空间,也许会有奇迹。教育不是为了禁锢我们的思想,而是为了开拓我们的思路,可以有更多的创新。 (议论中国的教育)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一个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大国。居然教育如此落后,我苦笑,我茫然,我发自内心的呼喊:‘中国的教育落后了,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早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这很不错,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学校,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这一切的一切都很不错,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因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在每个人生的关键之时,是否又做好了呢?好的教育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中考;高考有时也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例如每年中考,高考不知有多少人拼命学习,拼命努力,为了人生能够更加辉煌,付出了所有精力。也许,一部分人能够在自己拼搏之后看到成就,看到希望,看到未来。但另一些人呢?他们同样是那样的努力,那样的顽强拼搏,那样的奋发向上,付出的并不比成功的人少啊,但一次考试失误,让他们终生后悔,有的甚至流尽了眼泪。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那种滋味,让他们心都碎了,多么的后悔当初没有细心,当时的头脑没有清醒!!!许多地方中考成绩优异可以上好高中,与更强的朋友互相竞争,鼓励。交往,学到更好的品格更多的知识。然而当你失误了呢?有些有钱的人可以给高价上好高中,用那一张张纸去填满自己还差得分数,但是贫困一点的家庭呢?他们就真的能够支付那高昂的费用吗?不能,就只能上差的高中,那里面‘垃圾’遍地都是,酒鬼烟鬼非常多。古人虽说:‘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但也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虽然他们都有道理,但贫困生中自制力差的人才,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啊。这只是对于中考,高考更是如此当然那就不一定能够用钱去‘填’了!对于此现象,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需要创新,需要更多地投资在创新教育方面,而不是创办学校方面,建造那么多的学校用处不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拥有一座创新的学校一定会胜过造十做学校,当然也同时不能忽视创办学校。中考应创新,高考更应创新,我认为中考高考都应该三次左右,取平均分或其他,或许那样更公平吧!唉!大概因为我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思想范围有限,想的太少,太窄。

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000

形势与政治论文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000字 这个我可以写的,如何拿给你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浅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属、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新思潮对高等教育的冲击,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的涵义1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属、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高等学校的自身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它既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也包括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权限、投资体制、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制度,是国家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机构设置、相互关系和责权划分的制度,主要是明确由哪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进行统筹和决策、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之间的责权利如何划分以及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对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等。其最主要的作用及意义在于:明确的规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在实施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职能。相较各个高校这些子系统而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大系统,它决定学校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直接支配着高校的全部管理工作。2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含义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指政府或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的内容相应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府(中央)与政府(地方政府)在管理权限方面的分配与安排,也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如何实现合理的安排:二是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关系,即政府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社会怎样积极参与、高校如何自主办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变革的要求,协调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关系,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建立一个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教管理体制。从微观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内部有关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我国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改革前,高等学校及其机构的管理机制基本上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对口(一般由对口的职能部门,如各级教育部门统管),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封闭性特点,导致高校缺乏独立、自主办学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开始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形成既能适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对口管理需要,又具有一定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能力的内部管理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的结果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加入WTO后,如何继续深化高等学校及其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政府、社会及各高校之间的关系仍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时期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环境要求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有利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离不开两个背景:其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其二,权力比较集中的政治体制。这两个背景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集权。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配置不合理。高校的主要中层管理岗位,通常都是职教相兼,对科研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两肩挑,大部分人员由于分身乏术而有所偏重,这样既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工作的高效与有序。第二,监督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接受监督和检查,使得制订者本身也是执行者,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监督无法保证,工作难以展开第三,竞争机制不科学。无论是高校行政人员还是教学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竞争机制,奖惩不及时,报酬不合理,激励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优胜劣汰,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得过且过,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你看一下这样写合不合你的心意,谢谢!!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论文

浅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论 管理手段 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

论文摘 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 我国高校教育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才,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针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怎样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育理论及管理手段的改革

管理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管理水平、理念、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根据高校的教育管理特点,分析教学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一)教育管理理论多元化

1、 校本管理论。“校本”就是学校本位,学校相对教育部门而言,回归学校本位,是管理学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校本管理理论设计到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和办学机制等问题。

2、 以人为本管理论。学校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对即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的人进行管理,实现发展人、培养人的目标。

3、权变领导论。综合以上管理理论,可以现代管理理念是通过对人管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使人活的'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二)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现在社会互联网络已经非常普及,融入我们到生活和生产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中的学校,在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与作为人主体的人的世界互相融合交织,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校园存在形式,教育管理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学校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要追求“实质管理”。学校管理要关注教师所想、所感、需求,引导和排除他们心中障碍,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二、管理制度的改革

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相比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更突出“人文性”特征,功能是:公正、激励、创新、发展、最终目的是“发展人”。

(一)高校管理要体现高校现代的发展要求。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学秩序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高校管理要处理好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公正性,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三、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未来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创新性人才必定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教育创新势在必行。而课程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已刻不容缓。

(一)找出现存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过分分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弱等。

(二)优化的课程体系应促使人才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提高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高校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自学能力。要给学生预留充分思考时间,这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个条件。不仅在时间上留给学生自学时间,此外还应在物质上给予保障,例如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等。

3、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4、课程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所以,高校课程改革具体可以做到如下几点。人文社会课程、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现代信息课程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分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之后,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有效,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开发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能力,这是其不利方面。在教学中应使用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不利方面,保存正确合理成分,以此为基础,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发展的,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方法,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启发式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和过程,摸清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改进、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要避免灌输式,采取指导启发式。启发式不是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育的对象确定,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三)要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高校教学中,还存在着拖延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情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提前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学要求要切实把握。

总之,在当今的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各种改革方法及措施付诸实践,相信我国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对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05)

[2]杨德传、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探索[j]、管理观察,2009,(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议深化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 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进行各方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同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由此凸显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②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继承和发展,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坚持怎样的发展、发展为了谁等重大问题。回顾我国教育改革3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验,取得不少宝贵经验。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小学开始以高考为指挥棒,大力发展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大学开始进行合并、升格、扩招,促进了发展,也出现了冒进和浮夸,以致现在的高等教育问题重重。这些都使我们意识到,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成功。科学发展观的创立,为教育的科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渊源、理论指南和实践支撑。③

坚持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

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定位,从以政治功能为主转向以人为本。30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虽然教育改革在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的本位功能。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由此可知,教育要立足于教人变好的维度,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

进一步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要使公平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将受教育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统筹起来考虑。其次,育人理念应加快转变。在中国,“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淡化“官本位”思想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再次,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教育开放。对外开放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我们深化教育改革,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成果。最后,要重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在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提供优良教育资源,提供就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对民办教育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各方面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深化教育改革最终是为了促进教育的良性、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制定和审视教育改革的思路、目标等。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教育改革的思路应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提高教育和办学质量为目的,全面提升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既要注重学校数量的增加,更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

在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升学考试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据学生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二是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科学设置教学科目和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干预,提高心理素养,使实践科目和课堂教学科目协调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大力关注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完善相关照理机制和资助体系,保证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城乡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改革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教师是重要参与者。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教师,有关教育和学校的改革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在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完善学校的医疗保障制度,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生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薪酬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声誉、地位。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德育为先,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要将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协调起来,要将城乡区域教育、东中西部区域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要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其中已经明确说明了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对象和重点方向。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教育改革的连续性,避免改革大起大落,使改革保持活力和张力。我们要将教育改革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使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④

统筹兼顾,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使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符合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达地区与贫困边远地区、国家管理与地方管理、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关系;要统筹处理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才能使教育改革在循序渐进的道路上不断深化,也才能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③④鲁善坤:“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教育・科研》,2009年第2期。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我校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在汉的7所教育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如2001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第三轮校级优质课程评估等四项评估工作,取得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以教育改革为主题的论文800字

教育是立国之本,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国立的强盛。精品学习网的小编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教育改革的评论作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改革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背水一战的气概;改革需要懂得去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改革需要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之勇气。唯有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唯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教育改革力度,才能除教育不正之风,创造出风清正气的教育环境;唯有夯筑教育的城墙堡垒,基础教育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更上高楼;唯有勇闯改革的“深水区”,杀出一条血路来,教育才能真正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否则,素质教育将摘不掉应试教育的帽子,创新教育将是新瓶装旧酒之事,科教兴国战略将成为纸上谈兵,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1.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800字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 中国的教育体系要怎么改?如今的教育体制到底如何?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未来的话题。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但有些制度的改革,例如“减负”,我们也一再提出了:“ *** 说减负,我们就真的减负了么?”的疑问。教育制度好了,整个中国的文化素养也就上去了,也就不用守着老本,不用死守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了。 我们就可以自己创新自己研发自己制造自己奋斗!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几个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话题。 一、应试教育 首先,我摘录了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报道——《美国中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切只为考试》: 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与此相比,北京一中学的课堂气氛在我看来是沉闷的。尽管我在波士顿拉丁学校上课时,学生们不受管束,闹哄哄的,但从拉丁语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北京这所中学学到的多得多。 中国的学生整天背诵,做口头练习。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中、高考中出现的东西。 这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公立中学和大学的招生完全看分数。并且想要进入顶尖学校的学生所要面对的竞争是相当大的。 而且中国学生功课的严格程度超过所有美国学生,这种状况在大城市和富足的郊区以及县城尤其严重。这些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绝大多数美国学生的想象。 不仅如此,对于习惯在课上自由辩论和讨论的美国学生来说,中国学生的功课看起来空洞和过于受约束。 中国学校的课程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 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只有一个套路。每个班的家庭作业都是一样的,只做卷子,很少要求写论文。 课上不讲小说,而且老师只鼓励课外阅读历史类书籍。上课的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完全是为入学考试做准备。 学生缺少讨论和消化所学知识的机会,更少有人在课外参与政治讨论。在被美国人看作是教育组成部分的决策和审慎思考方面,中国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 中国的学校有许多长处,可是它们不培养哲学家。 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育恐怕是最公平不过了。 “他们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这是美国学生对我们中式教育的一句话总结。 大家可以看屏幕上的文字。对于美国学生而言,中国的教育就是古板,空洞,一丝不苟,只为考试做准备。 中国的课堂总是那么沉闷的,就拿我们班做例子好了,举手发言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反观美国课堂,可能没有纪律可言,当然也就不需要纪律委员了吧。 但是那种活跃度是中国课堂上无法体现出来的。就算是公开课,也是假到吓死人。 老师事先几乎都会安排好,同学们只不过是在汇报演出而已。好了,言归正传。 应试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体系呢? 应试教育,是一个很古老,曾经很文明,在历经数次沧桑坎坷之后重新崛起大国的教育体制名称。但是随着时代进步,这个教育体制就一直被人批判着。 甚至有人说“应试教育就像一股臭气熏天的狂风,把大国上下刮的面目全非,肮脏至极,到处都是它带来的乌烟瘴气。” 曾经看过韩寒的一些文章,也是提出了关于应试教育的很多问题。 就例如那些函数啊物理化学的,有多少是在生活中用得到的呢?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不是工作需求,根本就不需要那些东西。应试教育的问题实在是很严重,但是这样的教育并不是说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就能解决的,也因为如此尽管韩寒和教育做了多年斗争,还是不见起色。 但是很庆幸。 以 教育 为话题800字作文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 800字 一、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 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缉发光菏叱孤癸酞含喀可爱。 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以教育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一场漂洒的雨过后,阳光带着清新的空气飞来。我从抽屉中翻出“六一”儿童节妈妈送给我的一本书,书名是《爱的教育》。 翻开书,扉页上写有两行字:学会感恩——妈妈。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这是一本从四年级学生埃瑞克的角度来记叙他所发生的事情,并写到日记本上。书是一个个小故事串连在一起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 叙利奥的父亲是铁路工人,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帮杂志社抄写。叙利奥不忍心看父亲辛苦,便在父亲停笔后,晚上帮父亲抄写。但是因为睡眠不足,一天晚上,竟然趴在作业本上睡着了。父亲严厉批评了他,他想说出来真相却忍住了。可是每天晚上抄写已成为了习惯,那天晚上,叙利奥又起来了,不小心碰倒了一本书,心中紧张,生怕惊动父亲,但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已站在了背后了,父亲明白了一切,父子俩紧紧抱在了一起。 父子间的感情是宽广博大的。“一个人爱别人,同时也被另一个人爱时,那么这个人是最幸福的” 。难道不是吗?叙利奥爱自己的父亲,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埋在心底,因为他爱爸爸,爸爸也爱他。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每当妈妈叫我洗一下碗,扫一下地时,我都是极不情愿的,经常要妈妈用一些东西“贿赂”我。“拿人的钱嘴短”,我拿了妈妈的东西,又不好意思不为她分担家务活,但 *** 活时总会假装带着一副极尽全力的样子,来取妈妈对我的信任。有时尽管妈妈贿赂我,我也不去做某件事,所以经常会让妈妈生气。 我被叙利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勇于分担家庭责任的精神打动了。在当今社会,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总是会抓住父母对我们的万般溺爱,进行攻击,父母们就无可柰何了。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要把书中的精神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为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1.对自己的事业有幸福感我们说,教师可以是一种幸福的职业,因为它是和人打交道,是和人的生命打交道.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是和学生进行生命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具有一种独特的幸福感,他的精神可以通过学生延续下去,这是其他的职业所没有的.但是如果没有发展的思想,弘扬自己的价值,就会感觉很疲倦,每天上课,改作业,面对同样的学生,课本,一切都没有什么改变,当然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我们的学生,热爱我们的事业.2.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社会是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使现在已经评上的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因为很多优秀教师是基于传统教育背景推选出来的,如果没有向自己挑战的勇气,不去尝试新的方法,甚至拒绝新的观念,而他们的态度又会在教师中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种阻力.因此不论哪一层次的教师,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3.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理论知识向应用技术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的方式由传统的印刷文化、电子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化,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问题,我们原有的知识远远不够,从某些侧面看,我们的学生超过了我们.而老师的数学修养往往对学生起着启蒙的作用,陈景润把毕生的精力用来研究素数,缘起于老师在课堂上剩余的五分钟,讲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因此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4.不断实践和创新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自己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老师就要有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即使自己有丰富的经验,也要勇于向自己挑战,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虚怀若谷,善于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满怀热情地去研究它,再作出自己的判断,才能有所作为.5.不断总结和提高优秀青年教师,只工作了几年,就作出很大成绩.除了他们努力外,抓住机遇,勇于锻炼,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我们有的教师工作了几十年,辛辛苦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了退休之日,两手清风,这是非常遗憾的.我们不追求名利,但要给后来者留下点东西,这是我们的责任,使他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继续攀登,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议深化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 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进行各方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同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由此凸显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②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继承和发展,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坚持怎样的发展、发展为了谁等重大问题。回顾我国教育改革3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验,取得不少宝贵经验。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小学开始以高考为指挥棒,大力发展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大学开始进行合并、升格、扩招,促进了发展,也出现了冒进和浮夸,以致现在的高等教育问题重重。这些都使我们意识到,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成功。科学发展观的创立,为教育的科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渊源、理论指南和实践支撑。③

坚持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

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定位,从以政治功能为主转向以人为本。30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虽然教育改革在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的本位功能。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由此可知,教育要立足于教人变好的维度,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

进一步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要使公平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将受教育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统筹起来考虑。其次,育人理念应加快转变。在中国,“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淡化“官本位”思想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再次,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教育开放。对外开放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我们深化教育改革,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成果。最后,要重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在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提供优良教育资源,提供就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对民办教育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各方面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深化教育改革最终是为了促进教育的良性、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制定和审视教育改革的思路、目标等。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教育改革的思路应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提高教育和办学质量为目的,全面提升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既要注重学校数量的增加,更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

在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升学考试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据学生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二是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科学设置教学科目和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干预,提高心理素养,使实践科目和课堂教学科目协调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大力关注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完善相关照理机制和资助体系,保证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城乡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改革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教师是重要参与者。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教师,有关教育和学校的改革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在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完善学校的医疗保障制度,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生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薪酬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声誉、地位。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德育为先,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要将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协调起来,要将城乡区域教育、东中西部区域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要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其中已经明确说明了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对象和重点方向。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教育改革的连续性,避免改革大起大落,使改革保持活力和张力。我们要将教育改革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使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④

统筹兼顾,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使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符合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达地区与贫困边远地区、国家管理与地方管理、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关系;要统筹处理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才能使教育改革在循序渐进的道路上不断深化,也才能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③④鲁善坤:“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教育・科研》,2009年第2期。

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

基础教育属于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体系,也遵循着教育规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从教育规律看基础教育改革》

摘要:本文从教育规律出发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问题中的均衡性和幼儿教育的普惠性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思路,提出几点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字:教育规律 基础教育 热点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属于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体系,也遵循着教育规律。在讨论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时,应该从教育规律出发,因此有必要先认识什么事教育规律。

1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指与教育相关的各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发展的趋势。关于教育规律的认识,基本上首先就认可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从这两个规律中可以看到教育规律包含了两部分,教育活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宏观方面的,教育活动内部因素是微观方面的。在此,关于教育规律的认识就可以从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两个方面来认识。

外部规律

教育外部规律的基本内容就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这里的社会主要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是说明教育与社会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是说明它们互为因果。

教育与政治

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内容、管理、趋势等各个方面。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政治的发展,民主的教育形成民主的政治。教育改变了社会的分层,教育是使致个体从下层变动到中层,平常说的教育改变人生、改变命运,教育蕴含财富,就是教育改变社会分层的反映。

教育与经济

经济的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就反映了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容。

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文化互为目的,它们相互融合,不能分开。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热爱祖国”是中华文化,主要是靠学校教育传承下去的,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将“热爱祖国”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将这种文化发展到各个领域。因此,文化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

内部规律

教育的内部规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人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人的身心发展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因此教育的内部规律可以说是教育的对象与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育目标决定了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象与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应该对其进行何种教育,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对象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主要是个体的躯体、大脑等方面的发展。如果个体没有一定的生理基础,那么他就没有条件接受一些教育,如大脑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那他就没有空间的概念。格赛尔的“双生子实验”也说明了机体的成熟比训练重要。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的认知和个性两个方面。认知主要和生理发展相关。个性是指个体的性格爱好等方面。孔子有一条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因材施教”,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此教育对象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

确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就相应的明确了,目标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对象设定的目标和教育者的目标。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设定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根据自己的期望和特点设定自己的目标,因此教育目标是多方面的。

2基础教育热点问题

在讨论基础教育热点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基础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基础教育作过一个定义性的论证,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其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我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关于基础教育的描述中,姚文俊(2012年)从几个方面描述了基础教育:从实质意义看,“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打基础”;从结构意义上看,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是“为高等教育打基础”;从功能意义看,“基础教育是整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

从基础教育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基础教育应该是个体在十五六岁以前接受的教育,这其中就包括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其中在我国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目前已经在我国基本实现普及。

基础教育的均衡性问题

基础教育的均衡性主要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均衡。

虽然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实现了教育的入口公平,但是目前各个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质量不平衡,即义务教育过程的不公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东部沿(下转第19页)(上接第17页)海地区、城镇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在教育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多,教育质量也随之上升,然而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经济不发达,教育投入少,因此教育质量也就相对低下。校与校之间的均衡主要是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不平等,名校的教学师资相对强,因此教学质量也比普通学校高。校与校之间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中,目前幼儿园虽然多,但是还是产生了“一个幼儿园名额难求的现象”,主要是多数人一般都首选公立幼儿园,因为公立幼儿园的配套设施和教学质量较高,并且收费相对便宜,至于一般私立幼儿园则因为其教学质量而遭到忽视。

幼儿教育的普惠问题

幼儿教育的普惠问题可以分为城镇幼儿入园问题和农村幼儿入园问题。城镇幼儿入园难正在逐渐改变,但是要达到平等的目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农村很多地方还没有正式的幼儿园,幼儿教育一般都是家长或者是学前班教育,但是这些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有些家长甚至没有这些意识。造成幼儿教育普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幼儿教育还不是我国的义务教育,属于收费阶段,并且费用不低。在发达地区,上幼儿园的费用已经够一个大学生的费用了,而在不发达地区幼儿园的费用也是相当高的。

3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随后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从《决定》中可以看出,政府在针对基础教育的均衡性问题上已经提出了一些改革对策,但是根据教育规律中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看到,如果不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经济投入则不能根本改变教育均衡性问题。

设立专项经费

国家在教育经费之外成立专门的经费,用于提高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地方政府也应该建立专门的经费,用于缩小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的基础教育差距。经费的使用可以委托民间组织进行管理,国家需要的是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管。

鼓励民办幼儿园,同时加强私立学校的监管力度

政府鼓励民办幼儿园,并且在政策上和经济上予以鼓励,同时也要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质量监管。教育部门建立一套针对私立幼儿园办学质量的奖励和惩罚措施,鼓励优质的幼儿教育。

建立连接机制

建立帮扶机制是指建立东西部城市之间的连接,建立城乡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连接,建立一个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领导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流动,吸取更优秀的经验快速发展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 韩丽珠.浅议教育规律[J].吉林学院学报,2008(6).

[2] 吴全华.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3] 文雪.教育规律研究的反思[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姚文俊.谈基础教育之“基”[J].基础教育论坛,2012(1).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我校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在汉的7所教育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如2001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第三轮校级优质课程评估等四项评估工作,取得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议深化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 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进行各方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同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由此凸显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②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继承和发展,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坚持怎样的发展、发展为了谁等重大问题。回顾我国教育改革3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验,取得不少宝贵经验。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小学开始以高考为指挥棒,大力发展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大学开始进行合并、升格、扩招,促进了发展,也出现了冒进和浮夸,以致现在的高等教育问题重重。这些都使我们意识到,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成功。科学发展观的创立,为教育的科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渊源、理论指南和实践支撑。③

坚持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

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定位,从以政治功能为主转向以人为本。30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虽然教育改革在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的本位功能。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由此可知,教育要立足于教人变好的维度,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

进一步促进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要使公平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将受教育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统筹起来考虑。其次,育人理念应加快转变。在中国,“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淡化“官本位”思想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再次,深化教育改革,要注重教育开放。对外开放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我们深化教育改革,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有益成果。最后,要重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在弥补公办教育资源不足,提供优良教育资源,提供就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对民办教育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各方面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深化教育改革最终是为了促进教育的良性、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制定和审视教育改革的思路、目标等。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教育改革的思路应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提高教育和办学质量为目的,全面提升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既要注重学校数量的增加,更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

在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升学考试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据学生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二是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科学设置教学科目和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干预,提高心理素养,使实践科目和课堂教学科目协调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大力关注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完善相关照理机制和资助体系,保证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城乡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改革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教师是重要参与者。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教师,有关教育和学校的改革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在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完善学校的医疗保障制度,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生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薪酬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声誉、地位。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德育为先,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要将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协调起来,要将城乡区域教育、东中西部区域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要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其中已经明确说明了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对象和重点方向。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教育改革的连续性,避免改革大起大落,使改革保持活力和张力。我们要将教育改革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使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④

统筹兼顾,深化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使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符合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达地区与贫困边远地区、国家管理与地方管理、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关系;要统筹处理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才能使教育改革在循序渐进的道路上不断深化,也才能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③④鲁善坤:“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教育・科研》,2009年第2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