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数学与生活论文主题

发布时间:

数学与生活论文主题

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一、数学适应源于生活,用于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概念外,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中来,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数学问题,来打开学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信息量,了解生活的实际。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体验”、“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品名黄瓜白菜萝卜猪肉单价(元)数量(千克)总价(元)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失物招领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校少先队大队部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元,表示拾到5角钱。……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 50+20+30=100 40+40+20=100 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偶们今天数学文化节考的论文题目是“圆”,围绕着圆写一段文章;偶也再顺便帮你想两个题目(偶也是初一的噢):有理数(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的几种分类方法;有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数轴(什么是数轴;数轴可以干哪些事;在生活中数轴有什么用处……)棱柱(棱柱的定义;生活中何处可以见到棱柱;棱柱有哪几种类别……)棱锥(同上);七巧板(七巧板是如何形成的;七巧板的妙用;用七巧板可拼出多少个凸多边形,如何证明……);三视图(不同情况下的三视图……)还有的我就想不起来了,你自己再仔细想想吧……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得过程中是为了培养自己得逻辑判断能力,让自己得思维更严谨,我们在学校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去记住一个公式,而是在学习这个公式得推倒得过程中渐渐得培养了自己得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数学学好了,对于一件事得判断能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学好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学习一项在社会生存得基本技能. 当我漫步在街头,时常看见飞来飞去的蝴蝶。当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张合着翅膀,我发现将蝴蝶两只触角的中点与尾部相连,蝴蝶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像蝴蝶一样的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比如蜻蜓、飞蛾等。

生活与数学数学小论文

前天下午,我做完作业后,坐在窗前看书。看着看着,我发现乌云密布,天色渐渐暗了,像锅底一样。我推开家门,跑了出去。只见空中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豆粒般的雨点打在我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我跑回家,把敞开的窗户关上后,才想到:妈妈没有多穿衣服,会很冷,雨下得这么大,她又没带伞,会被雨淋湿了,回来肯定成“落汤鸡”了。每当下雨时,我在学校大厅避雨,走来走去,心急如焚,可是,我刚要冲进雨幕时,却朦胧地看见一个面容憔悴的阿姨,听见一声温柔的声音:孩子,妈妈来晚了,我们回家吧!这时,我才发现她是我的妈妈。路上,妈妈把伞撑开,打在我的头上,她淋着雨,我让妈妈也打上伞,可是妈妈很‘倔强’……这时,我发现妈妈的两鬓又增添了许多银丝……想到这里,我决定要给妈妈温暖——给她送厚衣服和雨衣。我准备好后,便去妈妈单位门口等着。我看见别的叔叔阿姨有的打着伞,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没带伞,急匆匆地往家赶。厂子里空荡荡的,加上打雷的声音,我有些害怕了。焦急地说我:“怎么看不到妈妈出来呀?”我心里想:妈妈该不会是留在厂里加班了吧?不会的,我一个人在家,妈妈不可能不回来。我等了20分钟,就抓耳挠腮,心里非常着急,于是,我就去妈妈的办公室了。我透过细细的门缝,看到了慈祥的妈妈目不转睛地盯在那一篇篇论文上,我心里想:妈妈太辛苦了,把心血都花在了工作上,居然忘了回家。我已经摆好了口形,就差发出声音了,可我停住了,是怕影响妈妈工作。于是,我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外等候着。等妈妈干完活儿后,已经6:20了。她走出办公室,发现了我,我高兴地看着妈妈,赶紧说:“妈妈,今天下着倾盆大雨,您只穿了一件T恤衫,我给您带了厚衣服和伞,我们回家吧!”妈妈看着天真幼稚的我,笑了,并且挺惊讶,说:“谢谢你,孩子。你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路上,我感觉到妈妈高兴地哭了。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以后还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回报父母的爱。

门科学的数学化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尔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授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我在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天上有几架飞机?”时,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10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只铅笔……”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四、培养孩子数学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数100以内的数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一般5岁以后数学的思维能力才开始蒙发,上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只能机械的数数,但对数的意义就不一定清楚,因此,就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3个人,1枝铅笔,5朵花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结实的基础。总之,数学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方面,我受益良多,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质的飞跃,学生变的喜欢学习数学。我的教学工作也变很顺利,学生中没有了见了数学就头疼的“老大难”,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网络产品】

切西瓜炎热的夏天,西瓜便成了一种解渴的水果.这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她准备考一考小明.她问小明:“怎么样切西瓜切出9片只用4刀?”这个问题难倒了小明,他拿出一个张纸一个铅笔,画呀画,怎么也不知道怎么切.他实在想不出方法,便去问妈妈答案是什么?妈妈笑了笑说:“用井字切法呀!”说完用刀切西瓜给小明做了一个示范。 小明明白了,拿着一片大西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妈妈又问:“用4刀切8片呢?”小明动了动脑筋,自豪地说用米字切法.妈妈夸他是个好学生。 只用动动脑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你的。

生活与数学小论文

用故事表达吧, 题目的话可以写奥数书上的 写出你的思路 以下为参考 (1) 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样写 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 数学小论文两篇 篮球场上的数学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打篮球。 过了一会儿,我们俩打累了,就到观众席上去休息。突然间,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就禁不住说出来:“小明一分钟投8个球,小红一分钟投6个球,他们一起投了8分钟之后,小红提高命中率一分钟投8个球,小明由于体力不支减少投球只数一分钟投6个球,问多少分钟后小红和小明投进的只数相同?” 大概是我朋友太累的缘故,这么简单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他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过了好长时间他还是没想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他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没了草稿本,我做不出来。”我知道,就算他有草稿也未必做得出来。 我自豪地说:“原来小明一分比小红多投进2个,一共投了8分钟,也就是8×2=16(个),后来小红反过来每分比小明多投4个,那么16个球要多投几分钟呢?16÷4=4(分),要4分钟才能追上。”他说:“你真厉害!”“我是天才嘛!”我开玩笑说。我俩都笑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有工作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希望能帮到你 O(∩_∩)O哈哈~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实我们在学习数学得过程中是为了培养自己得逻辑判断能力,让自己得思维更严谨,我们在学校学习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去记住一个公式,而是在学习这个公式得推倒得过程中渐渐得培养了自己得思维逻辑能力,可以说,一个人的数学学好了,对于一件事得判断能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学好数学,不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学习一项在社会生存得基本技能. 当我漫步在街头,时常看见飞来飞去的蝴蝶。当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张合着翅膀,我发现将蝴蝶两只触角的中点与尾部相连,蝴蝶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像蝴蝶一样的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比如蜻蜓、飞蛾等。

前天下午,我做完作业后,坐在窗前看书。看着看着,我发现乌云密布,天色渐渐暗了,像锅底一样。我推开家门,跑了出去。只见空中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豆粒般的雨点打在我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我跑回家,把敞开的窗户关上后,才想到:妈妈没有多穿衣服,会很冷,雨下得这么大,她又没带伞,会被雨淋湿了,回来肯定成“落汤鸡”了。每当下雨时,我在学校大厅避雨,走来走去,心急如焚,可是,我刚要冲进雨幕时,却朦胧地看见一个面容憔悴的阿姨,听见一声温柔的声音:孩子,妈妈来晚了,我们回家吧!这时,我才发现她是我的妈妈。路上,妈妈把伞撑开,打在我的头上,她淋着雨,我让妈妈也打上伞,可是妈妈很‘倔强’……这时,我发现妈妈的两鬓又增添了许多银丝……想到这里,我决定要给妈妈温暖——给她送厚衣服和雨衣。我准备好后,便去妈妈单位门口等着。我看见别的叔叔阿姨有的打着伞,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没带伞,急匆匆地往家赶。厂子里空荡荡的,加上打雷的声音,我有些害怕了。焦急地说我:“怎么看不到妈妈出来呀?”我心里想:妈妈该不会是留在厂里加班了吧?不会的,我一个人在家,妈妈不可能不回来。我等了20分钟,就抓耳挠腮,心里非常着急,于是,我就去妈妈的办公室了。我透过细细的门缝,看到了慈祥的妈妈目不转睛地盯在那一篇篇论文上,我心里想:妈妈太辛苦了,把心血都花在了工作上,居然忘了回家。我已经摆好了口形,就差发出声音了,可我停住了,是怕影响妈妈工作。于是,我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外等候着。等妈妈干完活儿后,已经6:20了。她走出办公室,发现了我,我高兴地看着妈妈,赶紧说:“妈妈,今天下着倾盆大雨,您只穿了一件T恤衫,我给您带了厚衣服和伞,我们回家吧!”妈妈看着天真幼稚的我,笑了,并且挺惊讶,说:“谢谢你,孩子。你是一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路上,我感觉到妈妈高兴地哭了。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以后还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回报父母的爱。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数学与生活数学小论文100

将一个数学的问题添加上生活的细节,具体细节地描述如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黑体部分107字。

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300元券买了一件298元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 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 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寒假中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出去逛街。我们边走边商量,先去服装店买衣服,再去超市购物,最后回家。街上产品琳琅满目,到处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忽听一个高音喇叭广告,吸引了妈妈:清仓大处理!清仓大处理!买一送一!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来买呀!……妈妈一听心动了,于是走进商场行动起来。这时我看见了在广告排的最后一行有几个较小的字,是这么一句话:“(注:送的衣服价格不超过买的衣服价格)”。虽然我感到很奇怪,但我还是跟着妈妈进去了,妈妈先挑中了一件黑色羽绒服给自己,需要204元,又挑了一件棉大衣给爸爸,需要169元,妈妈想也没想就付了钱,觉得挺合算,用204元就可以买到369元的东西。可我总觉得很奇怪,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我边走边想:没有优惠时的总价是204+165=369元;平均每件只有369 ÷2=元;把这个价格与羽绒服的价格对比一下:204元>元 元看来妈妈亏了元这个结果还没加上成本与售价间的差距耶!看来商家永远是赚了!衣服买来了,下一步就是到超市购物,有两家超市供我们选择。春节临近,两家超市都推出了优惠活动:甲超市推出的活动是:所有商品8折出售;乙超市推出的活动是:购物在100元以下(包括100元)的打8折,100元以上的价格打6折。刚才衣服买贵了,妈妈就谨慎的让我算算甲乙超市哪家合算。老妈又说大概要花两百多元。我和妈妈异口同声:“乙超市便宜。”妈妈说她是这么想的:200元是100元以上。找个数来算算不就知道了嘛!就用200吧。在甲超市花了:200*80%=160元;在乙超市花了:100元以下(包括100元)的:100×80%=80元,100元以上的:(200-100)×60%=60元,总的是:80+60=140元。比较一下:160元>140元,乙超市比较合算。我说我是这么想的:100元以下都打 8折,100元以上甲超市打8折,乙超市打6折,明显乙超市便宜。哈哈,那我们就去乙超市吧!在付钱时,我忽然又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人民币只有1、2、5角1、2、5、10元和20、50、100元的面值呢?没有3、4、6、7、8、9这些数的面值呢?我告诉了妈妈。于是我就和妈妈边走边思考,我居然发现,用原有的几个数就能以最少的加减组成另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8、10-1=9。”哦,原来是这样!看来,人民币的制造中也藏有玄机呀!接着,我又去买了几根烟花,就准备回家了!回家时,妈妈忽然问我一个问题:(1)由16个形状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2)由25个形状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呢?(1) 我用烟花摆出了这个图形: 接着我就开始数了:先数由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4×4=16个;再数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3×3=9个;接着数由九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2×2=4个;最后数由十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有1×1=1个。总的有:4²+3²+2²+1²=30个(4是16的正平方根,然后从4的平方一直加到1的平方)(2)可以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根号25 =5,所以总的就有:5²+4²+3²+2²+1²=55个我回答了妈妈,妈妈高兴地笑了。我问妈妈为什么忽然问我这个问题,妈妈说是因为看见地砖就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在回家的路上,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只要细心观察,想想算算,就能发现藏在其中的奥秘。(注:这是我自己写的,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切西瓜炎热的夏天,西瓜便成了一种解渴的水果.这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她准备考一考小明.她问小明:“怎么样切西瓜切出9片只用4刀?”这个问题难倒了小明,他拿出一个张纸一个铅笔,画呀画,怎么也不知道怎么切.他实在想不出方法,便去问妈妈答案是什么?妈妈笑了笑说:“用井字切法呀!”说完用刀切西瓜给小明做了一个示范。 小明明白了,拿着一片大西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妈妈又问:“用4刀切8片呢?”小明动了动脑筋,自豪地说用米字切法.妈妈夸他是个好学生。 只用动动脑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你的。

生活与数学论文范文

一、操作中学习———主动体验

操作中学习,或称做中学,是着重寻找解决问题过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是一名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做中学不仅是个体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数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自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对物质材料有充分的感知和兴趣,才能对材料有所发现和疑问.数学探究的意义正在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操作、体验与思考的过程。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认钟表”一课,我就把认钟面改为做钟面,小组合作来完成.我准备了学具,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硬纸片,印好时针与分针,一个圆周,里面有12个均分的点.我让4人小组合作,组长安排,做个钟面.合作开始了,只见有人剪时针,有人剪分针,有人剪外形,有人写数字,组装成了一个钟面.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了解了钟面有时针、分针和秒针,明白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均匀地分割了整个钟面.学会了你做一部分,我做一部分,再整合成一个钟面的合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知识的渗透,也有合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会在小组中发表见解和倾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它应该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能让他们亲手接触、亲自动手的事情记忆会更深刻.操作学习中和同伴的交流也会更加自由,而同伴或老师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建构新策略

.因此我们应给学生更多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来经历数学,例如可以通过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等感知几何图形,通过剪纸学习对称,通过制作年历感知和学习年、月、日的相关概念等.操作中学习,能帮助学生更深刻主动地经历数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生活中学习———经验迁移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育理应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我们不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他们在学校之内、之外都做些什么事情,对什么比较感兴趣.

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在生活中经历“数学发现”,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让课本上的“数学”和孩子们变得更加贴近,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会发现一些新的数学内容.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教室排列的座位、体育课上的队列、本教室在学校各个教室中的相对位置等;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几何形体,门、柱子、柜子、各种球等;人们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假如能把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学生们就会感到非常真实、有趣,同时学生们也会充分地认识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会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发现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的“预习”或者“复习”,它更是数学知识建构的桥梁.如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联系生活中实际事物的过程使几何表象更加清楚,有利于建立对应的几何概念.

2.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使得单一的数学练习更富有现实意义,也更加有综合性,可以说是更多地还原了数学的本质.如让学生记录自己和家人的一次超市购物过程:买了哪些东西,单价多少,每种物品花了多少钱,总共花了多少,什么东西最贵/便宜,吃的物品有几种,用的有几种,等等.这样一个过程涵盖了多个数学知识点,不仅是加减乘除的练习,也是统计等概念的渗透.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计算家里一年的`水电费,了解水电费的计费方式;记录并计算出行、旅游的交通费用;学习比例时,将自己家房屋结构平面图画出来;学习平均数,可以统计班级各科考试的平均分等.如下面两道题就是很好地利用生活资源来进行数学学习的案例:

(1)在下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单位、数或词语填在横线上.你的身高是138(米、分米、厘米),体重是36(吨、千克、克),你每天步行去上学从家到学校要走20(时、秒、分),你每分钟走50(千米、分米、米),你的家到学校有(100、1000)米,来回一趟要走2(千米、分米、米).如果学校8:45上课,你8:30离家去上学,你(一定、可能、不可能)会迟到,因为.

(2)请你计算一下你家客厅的面积.如果客厅用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设需要多少块?

3.在生活中养成数学眼光

在新课程中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或者是学生解决习题的能力,我们同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提出问题,不会恰当地提出问题,数学就会枯竭.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是把数学学习更多的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主动意识,这是我们不能遗忘的一项数学教学任务.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小学生由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缺乏会觉得数学离自己很遥远,很陌生.当我们把数学学习的方式变成有趣的情境、可以动手操作的实物,或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节和事物,让他们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每天的生活中之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就能以更轻松和喜欢的态度参与、建构、获得提升.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下面是关于生活中的数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最近,我们学习了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我认真学习了课内知识,并做了一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学习和练习情况,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线六个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形状的纸卷成圆柱的形状,然后算圆柱的最大体积。例如:一个长12,56米、宽9。42米的长方形,卷成一个圆柱,重叠部分忽略不计,求圆柱的最大体积。这种题目有两种可能,以长为圆形或以宽为圆形。因此,要把这两种可能都算出来,然后比较。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必须看清楚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卷成圆形。

二是转。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延一条边旋转3600,求所得形状的体积或面积。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算得到的形状的体积。一个长方形的纸,旋转一周得到的形状是圆柱体,然后利用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这种题目要注意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旋转的。

三是削。就是一种形状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消除一些部分,计算剩下形状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不能偷懒只计算一种。

四是铸。就是把一种形状的物体融化成液体,然后重新浇铸成另一个形状的物体。这种题目要抓住形状虽然变化,但体积不会这一关键点来考虑。

五是增。就是在一种形状上再继续增加一种形状。这种题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种形状切成几段,然后告诉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多少,让你计算原理的,这种题目要看清楚是怎么切的,切了以后有什么变化,面积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对近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大家说数学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满趣味呢?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

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哦。

一天,我的家人带着我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兴奋。

进入后,逛了一段时间,我们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区时,奶奶问我需不需要些什么文具。我走到货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银台,我们一共买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卫生纸,一包4。5元;一支自动铅笔,一支2。5元;三支钢笔,一支5。5元。

突然,在结账后,我的爷爷问我:“你最近不是学了关于小数的知识么?能不能先用笔算出今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么不能?一定不会错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说干就干。我拿了一张超市的广告纸,再拿出随身携带的笔,立即在空白处算了起来。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卫生纸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来算便行了;自动铅笔只有一支,在最后时加上便可以了;还有三支钢笔,也用乘法来算。

于是,我算了起来。我先用4×18。5=74元(老师说过,整数乘一位小数等于一位小数,但如果两数末尾相乘的得数末尾是零,那么结果就是整数)算出洗衣液的总价;接着,用10×4。5=45元(一个小数乘10,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道算式的结果)算出卫生纸的总价;然后,又用3×5。5=16。5元算出钢笔的总价。今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都算出来了,该算一共花的钱了。一道综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讲小数加法时,老师特别强调过,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钱。

当我把纸递给爷爷并讲了我的思路后,他直夸我聪明,我也乐开了花。

我真诚地对大家说:“你们也好好学数学吧,难道不会受益终生么?”我想:学数学,真有用啊,我以后肯定会好好学数学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比皆是,我们平时走路、乘车、购物……等,其中都包含着数学问题和知识,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发现,连航空、航海、航天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体操,我们不仅能从数学中学到知识,还能从数学中找到一些乐趣。

在我过去的记忆中,发生过有关数学的趣事。有一天在奶奶家,当时有爷爷、奶奶、姐姐和我共四个人在看电视,奶奶到厨房拿来洗好的三个苹果说:“只有这三个,你们一人一个吧。”爷爷说:“那怎么行,叫他俩分,每人一份。”这下我傻眼啦!我说:“少一个怎么分?姐姐说:”我来分。“她拿起刀,把每一个苹果十字切开,切成了12块,三块一份,正好四份,当时我边吃边想,怎么也没想到分苹果还有学问,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学奥数做题时有次遇到了难点,题目是:徐师傅锯木头锯了五次,每段一百二十厘米,问原来这根木头长多少厘米?看题后我想锯五次是五段吗?这样理解对不对?突然想到老师教的画圈法,于是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线,用笔在直线上画五个段点,表示锯了五次,一看是六段,用120乘6结果是720厘米,这是十我的心情很轻松自信,对老师教的线段图解法印象深刻,非常高兴。

“免费午餐”的故事,爷爷听人讲,过去有个饭店开业这天,为了吸引顾客,在门口的招牌上写有“免费午餐”四个大字引来很多人围观,前面的人还看见四个大字下面有几行小字,上写着“答题正确免费午餐”,题目是:“饭店来了一群人,一人一碗饭,两人一碗菜,三人一碗汤,一共用了55只碗,饭店来了多少人?”爷爷让我算算饭店来了多少人,我想了很久才想到人数必须被2、3整除,用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6试算,6人6+3+2=11不行,用12人,24+12+8=22不行,用18人,18+9+6=33也不行,用24人,24+12+8=44不对,用30,30+15+10=55对了。我终于算出来了。饭店来了30人。爷爷高兴的问我: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求的是人数,那有一半的人呀!所以想到被2、3整除。爷爷说:这是解题的关键被你找到了,加上多次试验做出来的,你可别忘啦!我说分苹果的事我还记住那!

数学的世界真可谓是浩瀚无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我记得曾经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它是科学的语言。可想而知,数学的伟大与魅力了吧!然而,在数学的大家庭中。有一对兄弟深深的吸引了我,他们的形状,他们的关系,他们的普遍性,让人觉得他们一直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他们就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一定要沿着某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的图形,之所以说到他们的关系是因为他们两个总是被一条直线所连着,好似一对分不开的兄弟,关系十分的密切。把他们拉在一起的这条直线就是他们的对称轴。当然这条对称轴就像一个公正的法官。左右两边的长度、面积、大小等,都一点儿也不差,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所朝的方向。在数学的课本上,我们看见过他们的身影,我们也接触和了解过他们。但是他们给我印象更多的,却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组成的图形或者可以说是事物。一、生活当中的轴对称图形1、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当我漫步在街头时,我时常看见飞来飞去的蝴蝶。当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张合着翅膀时,我发现如果将蝴蝶两只触角的中点与尾部相连接,连接好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而右边的翅膀就像是左边的翅膀沿着对称轴翻过去的图形。跟蝴蝶一样是轴对称图形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蜻蜓、飞蛾等。如果到了秋天,远看稻田,金黄的一片,不禁使人感觉到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就在这个令人喜悦的季节里,我行走在田边的小路上,随手捡起了一片金黄的树叶,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其实树叶也有对称轴。如果我们将树叶中间的那根经,当成是其左右两边的对称轴,那将树叶右边部分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过去,正好与左边的一半树叶重合。2、商标中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次,我跟我的家人去中国银行取钱,我无意间发现中国银行的标志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有两条。第一条是图标中两竖相连接所形成的,而另一条就是方框上下两条横线连接的线段的中点,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其第二条对称轴。和中国银行一样的还有中国联通、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奔驰汽车等轴对称图形。但是如果大家觉得前面几个例子,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话,那么下面说到的这个例子大家肯定熟悉的不得了。这个例子就是商标,我先来举一个吧。平时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吃零食。所以我对“旺旺”这个商标熟悉的不得了。我发现在旺旺这个商标当中,将其头发上的一个中点到两脚脚后跟之间的线段的中点,想连接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也正是这条对称轴将旺旺这个图标分成了相等的两份。像旺旺这样具有对称轴的商标还有很多。比如:五粮液的商标、麦当劳的商标、CONVERSE(匡威)的商标等等。而且这些图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也不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认真、仔细的观察生活,数学的无处不在吗。二、建筑当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了生活中较为普通也较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后,也应该说说在建筑方面关于轴对称的宏伟建筑了。像我们中国的天安门城楼。如果用线段连接天安门城楼的左右两边,这条线段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了,这条对称轴不就把天安门城楼分成了相同的两份了吗?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对称轴就是把铁塔底部的两边相连接。连接后的线段的中点与塔尖的点相连接的线段所在那一条直线了。还有一些建筑也利用了轴对称的方法,他们在建筑的前方建了一个很大的水池,使建筑倒映在水中,从而形成了轴对称的效果,也增大了空间,使原本的建筑更美观,更加壮观。像泰姬陵,它不就是建筑与轴对称图形相结合的最好例子吗。在地球的另一边,有一座建筑物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历史,这座建筑物就是白宫。这是一座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著名行政大楼。白宫著名的背后,轴对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白宫它的对称轴就是顶部的点与底部左右两边线段的中点,相连接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对了,还有我们每个人家里都会有门,一些建筑师为了使门显得更加大气,更加庄重。就把门进行设计,使门的左右两边相同,古代衙门的大门和一些官府府邸的大门也设计成了轴对称的形式。使大门显得更加有气势,愈发显的威严。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只要懂得轴对称图形,善于利用轴对称图形,就能使轴对称图形溶入到方方面面。三、文学当中的轴对称图形1、文字中的轴对称图形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文化。这么多年的文化所沉淀下来的瑰宝可谓是数不胜数。剪纸是我们民族十分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就是在这艺术品当中也不乏有轴对称的应用。让我来举个例子吧。我还记得以前我奶奶教我剪繁体的“喜”字时,首先是将红纸对折一下,之后用剪刀在纸上挥舞了一会。打开刚刚对折的纸时,出现了一个“喜”字,当时我看了之后,心里那个高兴啊,惊奇啊,但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现在长大了,我也知道了其实在剪“喜”字的过程当中,也运用了轴对称。还有许多剪纸作品,也正是因为有了轴对称的存在,使其更加精致、美观。当然我们现在所写的简体字中,也有轴对称。如“丰”“目”“尖”等。文字的对称轴较为好找,横一横,竖一竖,基本上就能够找到。其实有时候,对称轴也具有复制的功能,它能够把一个字,分成与其相同的两个字,像“二”如果把它的对称轴当作是第一横的中点和第二横的中点,所连接成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的话。那么左右两边的图案,不是可以近似的看成两个二吗?此时轴对称就具有复制的功能,但是在我的眼里它还具有另一个功能。就拿这个“一”来说吧。与前面相同,也是画竖下来的对称轴。画好之后,要把这条对称轴当成这个字原有的,那么你就会发现。“一”与这条对称轴就组成了一个“十”字。这就是在我眼里轴对称图形的第二个功能。能够使一个字变成另外一个字。2、文学中的轴对称图形刚刚说的都是文字当中轴对称的应用。那由字所组成的句子呢?其实仔细推敲一下,也有。我记得我以前与同学们都在玩一个游戏,就是一个人说出一句话,另一个人马上就得把这个句子反着读出来。在整个游戏过程当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当我们把这个句子反着读一便时,就会发现它与正着读的语序一模一样。再仔细看一看,这又是一个关于轴对称的应用。这么来说吧,如果我们把“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中的水字不看,那么两个“来”字的中点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可以把这句话分成相等的两等份,这不就证明了句子当中也有轴对称的应用吗?这一系列的例子,也让我们看出了轴对称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它能使一些作品更加完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使文字变化起来,使句子顺口起来。给文字与句子带来更多的趣味,也给文学添上了十分美丽的一笔。四、奥运当中的轴对称图形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在这个令全中国人都兴奋起来,令全世界人都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的盛会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轴对称图形——奥运五环旗。我们可以把奥运五环旗(如图一),黄、绿两环相接触的地方点A与黑环上的点B相连接,此时对称轴就是线段A、B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在奥运会上有奥运五环旗当然也会有奥运吉祥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奥运福娃。仔细看看我们的奥运福娃不禁让人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福娃晶晶更是惹人喜爱。他的憨厚,他的朴实,无不给人亲近的感觉。图二就是福娃晶晶在举重的画面。如果大家看一下图二这张图片,就会发现如果把这张图片中的点A与下端的点B相连接。那么这条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就是福娃晶晶的对称轴。想不到吧,原来奥运福娃也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在奥运会上,当各国的国旗徐徐上升时,又引发了我对轴对称图形的联想。像英国的国旗,它的对称轴就是国旗上下两边线段的中点,所连成的线段所在的那一条直线。像这样的国旗还有很多。如加拿大国旗、意大利国旗等等。轴对称图形的千变万化,使我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在它每一次变化中,都可以发现许多的惊喜。轴对称变化它也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各个角落,这也给我们研究它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研究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只有我们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数学。只有我们认识数学,在生活中善于利用数学,我们才能将数学溶入到方方面面。而且只有我们将数学溶入到方方面面,我们才能更加好的去研究数学。其实数学的世界真的好大好大。此时我真想将自己变成大山伫立在数学当中。变成流水穿梭与数学之中,化为白云漂浮在数学之中,成为鸟儿翱翔与数学之中。真诚的希望大家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数学!感受数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