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开学初,我首先提出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为班集体的座右铭,并打印在彩纸上,贴在教室后黑板上,让学生每天进班级抬头就能看见,来教育学生不要认为一个小动作,偶尔一次的作业不做,或照抄一道题,扔一张垃圾等这样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我们就可以犯;不要认为捡一张垃圾,挪一下不整齐的课桌,擦一次值日生未及时擦好的黑板,这样的小事就没有意义了!随后我让学生每人给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警示格言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打印后贴在桌子的右上角,以此来告戒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小学毕业生。其次在我的指导下几位班干部精心布置了整个教室,对各个阵地进行了激励性语句的张贴,在学习园地上用艺术字打印了“我炫,故我在!”这句话,让学生知道因为我的出色,我的作品留在了学习园地上,我以此为荣,更激励学生争取自己的下一个作品也出现在学习园地上!在雏鹰争章处以“come on ,go !”一句英文“加油”来提醒每一位学生争好每一个章!这些激励性语句的张贴,不紧使我们教室面貌一新,提升我们班级的文化素养,更主要的是提醒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奋发向上。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是公认的事实,在约束力不强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个制度,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文明、健康、团结、向上的方向前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开学时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上了一节主题班会课,意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认识到不良行为会带给大家的不良后果,从而民主讨论研究制定适合我班实际需要的班规。在制定过程中我注重了民主、实际、制度的可行性。让学生先每人制定,再由老师和班干部汇总,删选,最终在班会课上民主表决通过。虽然有班规的制约但还有部分学生屡次触犯,单靠制度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于是我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自觉遵守班规的承诺书。(主要是自己违反班规后做一些善事以作惩罚。)然后在班上选举产生监督和评价小组,每天对违反的学生进行记录统计,由老师找其谈心教育,由监督小组监督其做一件善事来弥补,每月评出文明之星。通过近两个月的实施,班里的许多不良行为不再出现了。班里不在有零食的垃圾,很少有脏话破口而出,不再有不做作业或抄袭的事发生,许多让我意想不到的好事出现了。班级制度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能筑就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课题,值得我们探索!
三、班级阵地文化建设
班级阵地主要有黑板报,学习园地,雏鹰争章。对于每一个班主任来说都要做这些工作,但如何做好,做到什么程度,每一位班主任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我时常提醒自己的是:既然做就要实实在在,切合实际的做好!开学至今,指导学生更新过三期黑板报,主要围绕学校要求宣传的节日和活动;学习园地分两块布置共更新过四次,每次的内容都由我事先布置学生创作,由老师和宣传委员挑选,然后展示,从园地上让我欣赏到许多还没有被我好好欣赏的学生,从园地上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雏鹰争章方面我始终做到每次争章前把章名、要求和任务,一一跟学生讲明,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在这里我注重了发章的.普及化,我意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拿到章,所以我分三个档次进行考核,用三种标志张贴。这样更广的普及了各个章,让那些以前对争章可望而不可及的学生也有机会拿到,这样更能让这些学生为了章,努力完成好各项任务,达到各种要求,感受争章的整个过程!在定章方面我主要结合一些教育活动制定,本学期争过目标章、讲普通话章、作业规范章、打字高手章、读书之星,始终做到章无虚定,章无虚发,实实在在让学生争好每一个章。在做好这三个阵地的同时我开辟了一个光荣榜,一是表扬考试前十名的学生,二是公布班级取得的荣誉,三是比比谁的作业优秀次数多。进行荣誉感的教育,激发学生一种向上的精神。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种饱满的精神,向上的精神,激进的精神会让一个班集体更加优秀,我主要从图书阅览、课外活动,班队活动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班级中我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精神文化阵地,那里放着一些我认为值得学生一看的书和一些棋。课余我鼓励学生文明、安静、和谐地进行一些身心健康的活动。翻翻喜欢的书籍,切磋一下同学间的棋艺……那一幕幕充满文化气息的画面,让我感受到学生中一种书香、文雅之气在慢慢形成了,不再让课余的时间荒废在跳橡皮筋,追逐嬉戏的无聊事情上。为了更好的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我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多次班队活动,为了纪念长征精神我们开展了演讲比赛,在祖国生日前夕我们年级合搞了一个比较大型的文艺活动,活动中学生踊跃报名,我班学生的参与面极广,活动样式多样有小品,相声,课本剧,独唱,歌曲串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了配合正确认识网络,远离网吧的 主题教育 ,我安排学生进行一周的打字训练,并进行了打字比赛。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孩子们需要活动,孩子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而不是一味的学习和作业。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开学初至今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些方面的尝试是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期待大家能一起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得失。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新课程也倡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志存高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学校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持善敦行,鹤立鸿翔等一些名言警句,营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励学生。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做文明人”活动,班级组织“文明用语”活动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或书写有关文明用语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学生集体评出“最佳寄语”及“最佳文明用语奖”、“言简情浓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展出。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但使学生多了一些预警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我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规范学生,而且制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要实现以上两点,需不需要制定班规?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制定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决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也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极为重要,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了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时间观念,我们老师总是课前两分钟到达班级门口,等待上课,即教育学生,同时也有了入课过程的时间。而学生看到老师能够早早在班级门前等候上课,他们也就会快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火眼金睛寻找亮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环保你同行”、“平安知识进校园”等。
2、开展多种课外文体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发明班级文化,才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沉淀得愈丰厚,学生个体就愈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如在元旦前夕举办文娱晚会,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浅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策略教学论文
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班级文化建设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讲究评价的策略和艺术至关重要。目前,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多样化已经受到了老师的普遍关注,我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断思考、实践、探索,努力构建个性的评价机制,追求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教育功能,通过改革评价的标准,优化评价的内容、搭建评价的舞台、丰富评价的手段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常态的生活中获得真实发展,以培养更多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一、评价标准差异化,明确学生成长的方向
结合小学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要求,我把每个阶段提出的不同的育人目标作为评价的总体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设定各个年级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尽量多几个尺度去衡量儿童,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和探索的自信,促进学生成长体验,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
1.同一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层次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同的年段要求学生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例如,以 “我是班级小主人———岗位建设”为主题,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请看以下岗位主题活动评价标准和方式的推进演变:
低年级:侧重岗位的态度(积极性、坚持性)
采用“我把笑脸带回家”的形式对学生每周的岗位工作进行评价。每天都为每个岗位设立一个笑脸奖励章,一周下来,看哪个学生的章多就换取一个大笑脸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开心树上。一个月下来,集满四个笑脸的就是本月的“岗位小能手”,发放喜报。
中年级:侧重工作的方法(善于合作、目标明确)
在设计的评价表中评价的标准就是“明确职责、善于合作、欣赏同伴、取得成绩”;评价结果也分别为三个等第:“真棒、不错,还需努力、加油啊”;评价分别有自己、同伴、教师等参与。
高年级:自主的能力(积极创新、勇于探索)
能不能有独特的想法,形成方案,并能经过大家的评议后采纳;写好岗位工作日志;岗位活动内容范围能否创新;开展每月一次的岗位主题活动等等,基本上评价的主体是同伴之间的互评。
2.同一个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具体化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依托一次次主题活动来促进孩子的成长,而活动评价标准的细化让孩子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挑战,体验更丰富。我在开展的 “我的游戏我设计”的活动中,设计的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分为“活动参与”“合作情况”“动手实践”“文明素养”四方面内容。其中“活动参与”又分为“资料收集”“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合作情况”分为“听取他们意见”“提出自己想法”“形成具体方案”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文明素养”分为“有问题想办法” “有矛盾大多数服从小数”“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四项内容。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又如在开展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自己的事情包括哪些,细化要求,列出带齐学习用品、自己整理房间、作业又快又好等10条,请家长监督打分。在开展“诚信伴我成长”的活动中对“诚实守信”,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3.评价标准多元化
因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各项活动中,学生们能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故事大王”“阅读之星” “体育之星” “科技之星”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张精美的评价卡或喜报,上面写有:祝贺你被评为“××之星”,希望你再接再厉。以前仅以“成绩论高低”而靠边站的孩子现在高兴得乐开了花,自信的风帆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纷纷起航。
又如在“我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中,我就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阅读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定期组织“班级阅读之星”、“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 “最佳读后感奖”、 “阅读考级”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在朗读美文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均可得到相应的等级,表现出色的学生还能获得“小播音员”和“挑战自我”奖章,使学生人尽其才,共同提高。一些学生通过读书自主编剧本、演话剧,常常能获得“最佳编辑”、“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组合”等奖章,激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班上曾经有位孩子就因为多次获得过班级“最佳演员”的称号,因为有了自信,后来积极去参加电影《殷雪梅》小演员的招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班级建设中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所以要改变原有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儿童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等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构建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1.自我评价促反思
尽管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与他人相比,自己还是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因此,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出评价目标和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交评价资料,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和疑惑,与他人(教师、同伴)一起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每天五问”的活动中就采用“双自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做法是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例如:学生设定某一次作业的目标为:“全对,得A”,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或学习小组,并依据自己的作业实际和小组评价建议等等,自己对自己的作业做出描述性评价。这样维持一阶段的自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的能力。
2.教师评价促导行
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评价。在“我想要,我能要”的活动讨论中,当同学说到“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得到神笔”时,我及时评价:“讲得真好!大家听出来没有,神笔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们手里拿的钢笔,医生手里的手术刀,音乐家手里的指挥棒,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马良手里的神笔。”当学生为要不要买漫画书争论的时候,我又及时评价:“说得很好。但有一点老师要纠正一下,不是看高尚的书就有压力,只是说有时侯看书可以换换口味,漫画书当零食,那高尚的书就是正餐,零食可以吃,但正餐可别忘了吃。所以,有选择地买一本,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在活动中,我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和有趣的续演过程中,及时评价让学生懂得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如果想要的东西是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而且是家庭条件许可的,才是“我能要的”,让他们在活动中领悟道理,让老师的评价产生良好的导行效应,有利于学生某些优良品质的逐渐形成。
3.同伴评价促合作
学生互评,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有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样的评价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在开展“我为省运添光彩”的班级活动中,孩子提出为家乡的特产做广告:“我是小小广告人-----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这一班级活动中,每组学生不管是个人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台展示了自己独到的创作才能,奇思妙想让人大开眼界,道具的摆设、服装的设计、动作的协调、语言的流畅、及时反思、重建实践等都体现了孩子们对广告的热爱,对广告的认识,更从他们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其间让孩子对同学的礼仪、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不仅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而且培养了孩子自信的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为省运增光添彩。
4.家长评价促和谐
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开展“做事不拖拉”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张“我是快乐的小白兔”反馈表,由家长如实予以评价和反馈。从评测表中看到了学生做事能否做到又快又好,再结合评测表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日常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评价载体多样化,铺设学生成长的舞台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铺设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大舞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这些舞台就成为评价的载体。巧妙利用这些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思维,培养能力,感受愉悦,体验成功。而有了多样化的载体,对孩子的最后的评定就不再是一张试卷定等第了。
1.设立展示平台
低、中年级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都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比如在班级设立了星星榜,并开辟以个人为单位的专栏,呈现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的评价结果和反映学生活动的照片,还运用“小嘴巴”“笑脸”“大拇指”“小耳朵”“合作星”等图标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还以小组、小小组为单位,设立评价的展示平台,曾以“红花朵朵开”为名,每一朵不同颜色的花就代表一个小组,组员根据小组协商给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明日之星”“竞争之花”……贴在花芯里,构成各自的评比栏,再将每一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得到的各种“果实”相对集中地贴成一朵艳丽的大花,这几朵大花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同一板块中,成为教室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 “你真棒”“我能行”“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小展台,他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美,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常常是每个月评价一次,展示一次,期末则让学生带回家去。学生通过展示平台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2.建立成长记录袋
传统的班级建设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而忽视过程性,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的培养,在这种评价导向下的教学往往机械、片面、脱离生活。如何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状态呢?我就班级建设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讨。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中,我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通过引导学生创作、收集、整理学习作品,再现、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回味、感受成长过程的成功和挫折,把这些生动的经历、真切的感受收录到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就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珍贵的足迹,并为我们的评价提供了真实、完整的素材。促进学习进步,见证学习意义的评价,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促进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我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把活动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将理念变为现实,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用而生的。我班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这一建就是六年。它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地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和老师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用好家校联系本
家校联系本是每天学生、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单单一个“阅”字,如今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中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有趣的话语或符号,作业写得干干净净,整齐,美观的孩子,就会得到老师画在本子上的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你真棒”,“字写得得真漂亮”。作业中不慎出现一处小错时,我也会很惋惜地写上“多可惜呀!”“下次可要仔细呀”等批语,当孩子出现学习下降、纪律散漫时,我会写下“孩子你最近有些退步,可要加快步子赶上大家”。孩子们的作业本上不仅只有“优”“好”这样的等级评价,还多了许多亮闪闪的小贴花,多了几分卡通气。还不时用上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孩子。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家长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常常写下对孩子的一些点滴评价,更好地实现了家校沟通。
4.成长记录卡
一直以来,跟随我身边的有份班级学生成长记录卡,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小跳蚤”。每月一份,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更多地是来源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孩子的点点滴滴,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这样的记录,也是一种研究的过程。这些资源的积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有学生的“星语心愿”;有学生成功的快乐,获奖后的喜悦;有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里,你会为孩子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而这份资料,让我对学生的评价更真实,更及时。在期末评定时,成长记录卡就成了重要的综合评价学生的依据。
四、评价方式灵活化,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可以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采用灵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滴行动中,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1.日常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给学生发“喜报”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情况。例如,一张评价学生在“我是爱心小天使”的活动情况的喜报,内容设计:尊敬的家长朋友,祝贺您的孩子某某在爱心活动中表现突出,大家一起分享了她的爱心故事。她被评为班级“爱心天使”,特向您报喜,相信孩子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这种以“喜报”激发并指导学生追求进步的方式已拓展到各学科教学中,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
而一些语言性评价,也可作为日常化的评价方式。“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是说谎”等等,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常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它也是我和孩子沟通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我常常会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的不同需求,常常会对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小点心、小礼物、让老师抱一抱、送一本书、到老师家做客、和老师一起做手工、制定心愿卡、满足一个愿望、和你心爱的同学合影、奖励你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做一回小老师等等,而这些评价方式又常常让孩子开怀大笑。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就采用摘果子的形式,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作出评价,给出“小嘴巴、小耳朵、合作星”等印在孩子书上,孩子每得到三个标志就相应的在筐里画上一个果子。教师可随时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这几方面的能力。
3.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班级活动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通过观察、谈话记录儿童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我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校园的春天,使学生从直接参与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仅一个小小的校园的观察,就使他们看到了春天的变化,发现了春天与别的季节的不同,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校园寻找春天时,有个别学生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当时就有学生给予制止,无形中学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回到班上,我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说说在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好人好事?还发现了哪些不好的现象,为什么不好?并请当事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听了同学的看法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仅仅一个简单的总结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教育,这比教师一味地说教要有效得多。
4.有创意的考试方式
一张考卷一直以来也是许多学科评价孩子发展的最终评定。在一年级上学期品德期末测试的时候,我针对一年级孩子识字不多、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进行了评价方式改革的尝试,减少了写写填填的文字题,增添了涂涂画画的内容:想象作画——元旦到了,小朋友会怎样迎接新年呢?你能画下来吗?在评价孩子一阶段活动能力的时候,我曾让孩子设计一份“我的节日我做主“的六一庆典活动方案,作为考评孩子活动设计能力。在评定孩子一阶段活动实践能力的时候,曾让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获取一元钱,并具体写一写你是怎样得到一元钱的?由此为孩子的活动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打分。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考试方式。
追求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致力追求并为之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直以来,我尝试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运用评价的策略,显示评价的独特魅力,彰显班主任工作独特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让每个人的生命伴随着评价机制的建立而更精彩,让每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幸福着。以上所言,仅是我探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的一些尝试,不惴浅陋形之于文,希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现如今,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班级文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可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要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文化宣传内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将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到很大作用。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教师要培养民主作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理解学生。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摘要: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营造必要的学习空间,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职业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且初步取得了显着成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各个专业、各个班级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如何找到适合本班级的文化建设路径,成为职业学校班主任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学校;班级文化;重要性;建设路径
引言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创建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概述了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随后以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就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展开分析。
1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
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的建设,既需要班主任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同时又需要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
从本质上来说,班级文化是对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兴趣、信念、理想的集合和升华。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只有将创设班级文化作为一种任务,才能在这一目标的激励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为实现班级文化的建设做出努力。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班级文化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向上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约束作用
不可否认,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甚至存在吸烟、打架等恶习。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将班级内每个学生的理想、利益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要考虑个人的言行举止给整个班级带来的影响,从而自觉地杜绝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凝聚作用
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加强师生沟通和凝聚师生情感的效果。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团结、发展的精神风貌。
班级文化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融合师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师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从而使班级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
2职业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和实验室。其中,教室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场所,针对教室内学习环境的营造,可以张贴一些名人名言或学习标语等,以此来激励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
由于汽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需要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验室内的学习环境也同样重要。
除了要保证工作台、机器设备的清洁外,还要将职业道德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从而培养出既有能力又有素质的复合型汽修人才。
作为班级管理人员,也应当认识到学习环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而结合专业特点、学习需求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
规章制度是班级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既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规范,也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些制度还为班级学生提供了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言行标准。
制度文化一般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和有形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等,也包括班级中那些无形的习惯、约定俗成的规范,以及班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传统和风气等等。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于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当有意识地凸显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例如,在未实行班级文化建设时,班级内有学生存在随意丢弃垃圾或是与其他班级因琐事大打出手的问题。
而自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加强,处处以维护班级荣誉为先,个人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创建班级职业文化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职业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为培养兼具理论基础和丰富操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以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为例,班级职业文化应当至少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组织创建班级职业文化时,也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例如可以通过举行技能比拼大赛,以物质或精神奖励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学习;还可以举行职业规划演讲,让汽修专业学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进行一个预测等。通过上述形式,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3结语
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从教师角度来说,要通过加强班级学风管理和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等措施,为班级文化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支持;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要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对于个人学习、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从而主动地为班级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淼。浅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以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会计专业特色班建设为例[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2)。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开学初,我首先提出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为班集体的座右铭,并打印在彩纸上,贴在教室后黑板上,让学生每天进班级抬头就能看见,来教育学生不要认为一个小动作,偶尔一次的作业不做,或照抄一道题,扔一张垃圾等这样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我们就可以犯;不要认为捡一张垃圾,挪一下不整齐的课桌,擦一次值日生未及时擦好的黑板,这样的小事就没有意义了!随后我让学生每人给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警示格言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打印后贴在桌子的右上角,以此来告戒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小学毕业生。其次在我的指导下几位班干部精心布置了整个教室,对各个阵地进行了激励性语句的张贴,在学习园地上用艺术字打印了“我炫,故我在!”这句话,让学生知道因为我的出色,我的作品留在了学习园地上,我以此为荣,更激励学生争取自己的下一个作品也出现在学习园地上!在雏鹰争章处以“come on ,go !”一句英文“加油”来提醒每一位学生争好每一个章!这些激励性语句的张贴,不紧使我们教室面貌一新,提升我们班级的文化素养,更主要的是提醒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奋发向上。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是公认的事实,在约束力不强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个制度,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文明、健康、团结、向上的方向前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开学时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上了一节主题班会课,意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认识到不良行为会带给大家的不良后果,从而民主讨论研究制定适合我班实际需要的班规。在制定过程中我注重了民主、实际、制度的可行性。让学生先每人制定,再由老师和班干部汇总,删选,最终在班会课上民主表决通过。虽然有班规的制约但还有部分学生屡次触犯,单靠制度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于是我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自觉遵守班规的承诺书。(主要是自己违反班规后做一些善事以作惩罚。)然后在班上选举产生监督和评价小组,每天对违反的学生进行记录统计,由老师找其谈心教育,由监督小组监督其做一件善事来弥补,每月评出文明之星。通过近两个月的实施,班里的许多不良行为不再出现了。班里不在有零食的垃圾,很少有脏话破口而出,不再有不做作业或抄袭的事发生,许多让我意想不到的好事出现了。班级制度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能筑就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课题,值得我们探索!
三、班级阵地文化建设
班级阵地主要有黑板报,学习园地,雏鹰争章。对于每一个班主任来说都要做这些工作,但如何做好,做到什么程度,每一位班主任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我时常提醒自己的是:既然做就要实实在在,切合实际的做好!开学至今,指导学生更新过三期黑板报,主要围绕学校要求宣传的节日和活动;学习园地分两块布置共更新过四次,每次的内容都由我事先布置学生创作,由老师和宣传委员挑选,然后展示,从园地上让我欣赏到许多还没有被我好好欣赏的学生,从园地上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雏鹰争章方面我始终做到每次争章前把章名、要求和任务,一一跟学生讲明,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在这里我注重了发章的普及化,我意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拿到章,所以我分三个档次进行考核,用三种标志张贴。这样更广的普及了各个章,让那些以前对争章可望而不可及的学生也有机会拿到,这样更能让这些学生为了章,努力完成好各项任务,达到各种要求,感受争章的整个过程!在定章方面我主要结合一些教育活动制定,本学期争过目标章、讲普通话章、作业规范章、打字高手章、读书之星,始终做到章无虚定,章无虚发,实实在在让学生争好每一个章。在做好这三个阵地的同时我开辟了一个光荣榜,一是表扬考试前十名的学生,二是公布班级取得的荣誉,三是比比谁的作业优秀次数多。进行荣誉感的教育,激发学生一种向上的精神。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种饱满的精神,向上的精神,激进的精神会让一个班集体更加优秀,我主要从图书阅览、课外活动,班队活动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班级中我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精神文化阵地,那里放着一些我认为值得学生一看的书和一些棋。课余我鼓励学生文明、安静、和谐地进行一些身心健康的活动。翻翻喜欢的书籍,切磋一下同学间的棋艺……那一幕幕充满文化气息的画面,让我感受到学生中一种书香、文雅之气在慢慢形成了,不再让课余的时间荒废在跳橡皮筋,追逐嬉戏的无聊事情上。为了更好的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我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多次班队活动,为了纪念长征精神我们开展了演讲比赛,在祖国生日前夕我们年级合搞了一个比较大型的文艺活动,活动中学生踊跃报名,我班学生的参与面极广,活动样式多样有小品,相声,课本剧,独唱,歌曲串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了配合正确认识网络,远离网吧的主题教育,我安排学生进行一周的打字训练,并进行了打字比赛。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孩子们需要活动,孩子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而不是一味的学习和作业。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开学初至今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些方面的尝试是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期待大家能一起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得失。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革命和职责。和谐社会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教育产生,和谐教育由和谐的校园支持,和谐的校园由和谐的班级组成。
为了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和谐班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班干部是完成和谐班级建设的核心,是和谐班级建设中的“领跑者”,是和谐班级建设的“翅膀”,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使班干部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和谐班级的建设当中去,当和谐班级的主人翁。
作为班委顾问的班主任,在班委组建之日我就要求他们带领全体同学开展创建优秀和谐的班级文化活动。班委成员也积极响应,当天就通过了“没有优秀的班集体就没有合格的班干部”的班委格言,同时还结合班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团结,活跃,进取,探讨”的和谐班级建设指导思想(简称“班风”)。
团结,即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各项活动,让同学们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去,让同学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为此,班委专门成立了以组织委员为组长的活动策划小组。在班委的领导下,活动小组的精心组织下,成功地组办了班级开心篮球赛,重阳校外活动等到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团体精神,同学们也都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和谐班级建设中去了。
活跃,即构建和谐轻松的生活环境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休息。班委通过组织同学们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让同学们时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为此,班委活动动策划小组除成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外,还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利用录音机(还没有摄影机和照相机的条件)录制了课余生活小片段,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课余生活;二是坚持在课间谈论轻松幽默的话题;三是组队组员参加了校篮球赛,校元旦晚会和校广播体操比赛等活动。其中,在组队参加校篮球赛时,班委还专门选派一班干担任主管后勤啦啦队的副队长。
进取,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还需保持进取精神。班委要让同学们明白: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学习,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因此,班委身先士卒,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永远保持进取的精神,使同学们永远处于更高的起点。
探讨,既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社会事件。为此,班委也专门成立了以学习委员为组长,各科代表为成员的学习指导小组。学习指导小组除帮助同学们解决各类学习问题外,还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典型题和学习经验整理成《学习日志》,让同学们阅读。这样,也使老师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同时,同学们还坚持在课间对社会大小事件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增强了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正是班委时时用“班委格言”提醒自己,严格按照“班风”精神,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活动计划,带领同学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短短的一年里,班集体获得校篮球赛女子精神文明奖,校广播体操比赛集体二等奖。并在两项硬性指标(电子考证和高考)中,取得了优导成绩。其中电子考证在全市中数一数二;高考上线率100%,并获市集体第一名,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新课程也倡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志存高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学校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持善敦行,鹤立鸿翔等一些名言警句,营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励学生。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做文明人”活动,班级组织“文明用语”活动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或书写有关文明用语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学生集体评出“最佳寄语”及“最佳文明用语奖”、“言简情浓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展出。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但使学生多了一些预警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我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规范学生,而且制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要实现以上两点,需不需要制定班规?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制定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决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也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极为重要,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了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时间观念,我们老师总是课前两分钟到达班级门口,等待上课,即教育学生,同时也有了入课过程的时间。而学生看到老师能够早早在班级门前等候上课,他们也就会快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火眼金睛寻找亮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环保你同行”、“平安知识进校园”等。
2、开展多种课外文体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发明班级文化,才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沉淀得愈丰厚,学生个体就愈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如在元旦前夕举办文娱晚会,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摘 要】 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二是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三是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四是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凸显学生文化。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文化 建设
时代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
(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
(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
(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特定的文化遗产、种族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意识。因此,班级文化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相反,要让学生去吸收,理解文化遗产的精髓,去批判、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应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气息。无论哪个班级都应从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环境设计、班级内部管理,将班级建成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学生发展空间,突显学生文化,以学生为本,使班级成为具有童趣的学生发展的精神居所。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我们小学应该紧紧围绕班级文化的基本点,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合作创新的班级文化,具体精神感染的班级文化。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新课程也倡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志存高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学校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持善敦行,鹤立鸿翔等一些名言警句,营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励学生。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做文明人”活动,班级组织“文明用语”活动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或书写有关文明用语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学生集体评出“最佳寄语”及“最佳文明用语奖”、“言简情浓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展出。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但使学生多了一些预警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我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规范学生,而且制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要实现以上两点,需不需要制定班规?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制定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决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也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极为重要,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了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时间观念,我们老师总是课前两分钟到达班级门口,等待上课,即教育学生,同时也有了入课过程的时间。而学生看到老师能够早早在班级门前等候上课,他们也就会快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火眼金睛寻找亮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环保你同行”、“平安知识进校园”等。
2、开展多种课外文体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发明班级文化,才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沉淀得愈丰厚,学生个体就愈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如在元旦前夕举办文娱晚会,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班级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策略的课题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班级文化可以分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因此必须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建设。
关键词:
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引言: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孩子们互相竞争,共同努力,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在这个过程中,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1]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晓棠,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班主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浅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策略教学论文
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班级文化建设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讲究评价的策略和艺术至关重要。目前,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多样化已经受到了老师的普遍关注,我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断思考、实践、探索,努力构建个性的评价机制,追求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教育功能,通过改革评价的标准,优化评价的内容、搭建评价的舞台、丰富评价的手段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常态的生活中获得真实发展,以培养更多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一、评价标准差异化,明确学生成长的方向
结合小学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要求,我把每个阶段提出的不同的育人目标作为评价的总体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设定各个年级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尽量多几个尺度去衡量儿童,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和探索的自信,促进学生成长体验,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
1.同一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层次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同的年段要求学生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例如,以 “我是班级小主人———岗位建设”为主题,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请看以下岗位主题活动评价标准和方式的推进演变:
低年级:侧重岗位的态度(积极性、坚持性)
采用“我把笑脸带回家”的形式对学生每周的岗位工作进行评价。每天都为每个岗位设立一个笑脸奖励章,一周下来,看哪个学生的章多就换取一个大笑脸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开心树上。一个月下来,集满四个笑脸的就是本月的“岗位小能手”,发放喜报。
中年级:侧重工作的方法(善于合作、目标明确)
在设计的评价表中评价的标准就是“明确职责、善于合作、欣赏同伴、取得成绩”;评价结果也分别为三个等第:“真棒、不错,还需努力、加油啊”;评价分别有自己、同伴、教师等参与。
高年级:自主的能力(积极创新、勇于探索)
能不能有独特的想法,形成方案,并能经过大家的评议后采纳;写好岗位工作日志;岗位活动内容范围能否创新;开展每月一次的岗位主题活动等等,基本上评价的主体是同伴之间的互评。
2.同一个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具体化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依托一次次主题活动来促进孩子的成长,而活动评价标准的细化让孩子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挑战,体验更丰富。我在开展的 “我的游戏我设计”的活动中,设计的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分为“活动参与”“合作情况”“动手实践”“文明素养”四方面内容。其中“活动参与”又分为“资料收集”“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合作情况”分为“听取他们意见”“提出自己想法”“形成具体方案”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文明素养”分为“有问题想办法” “有矛盾大多数服从小数”“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四项内容。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又如在开展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自己的事情包括哪些,细化要求,列出带齐学习用品、自己整理房间、作业又快又好等10条,请家长监督打分。在开展“诚信伴我成长”的活动中对“诚实守信”,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3.评价标准多元化
因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各项活动中,学生们能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故事大王”“阅读之星” “体育之星” “科技之星”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张精美的评价卡或喜报,上面写有:祝贺你被评为“××之星”,希望你再接再厉。以前仅以“成绩论高低”而靠边站的孩子现在高兴得乐开了花,自信的风帆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纷纷起航。
又如在“我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中,我就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阅读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定期组织“班级阅读之星”、“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 “最佳读后感奖”、 “阅读考级”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在朗读美文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均可得到相应的等级,表现出色的学生还能获得“小播音员”和“挑战自我”奖章,使学生人尽其才,共同提高。一些学生通过读书自主编剧本、演话剧,常常能获得“最佳编辑”、“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组合”等奖章,激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班上曾经有位孩子就因为多次获得过班级“最佳演员”的称号,因为有了自信,后来积极去参加电影《殷雪梅》小演员的招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班级建设中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所以要改变原有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儿童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等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构建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1.自我评价促反思
尽管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与他人相比,自己还是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因此,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出评价目标和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交评价资料,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和疑惑,与他人(教师、同伴)一起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每天五问”的活动中就采用“双自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做法是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例如:学生设定某一次作业的目标为:“全对,得A”,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或学习小组,并依据自己的作业实际和小组评价建议等等,自己对自己的作业做出描述性评价。这样维持一阶段的自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的能力。
2.教师评价促导行
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评价。在“我想要,我能要”的活动讨论中,当同学说到“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得到神笔”时,我及时评价:“讲得真好!大家听出来没有,神笔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们手里拿的钢笔,医生手里的手术刀,音乐家手里的指挥棒,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马良手里的神笔。”当学生为要不要买漫画书争论的时候,我又及时评价:“说得很好。但有一点老师要纠正一下,不是看高尚的书就有压力,只是说有时侯看书可以换换口味,漫画书当零食,那高尚的书就是正餐,零食可以吃,但正餐可别忘了吃。所以,有选择地买一本,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在活动中,我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和有趣的续演过程中,及时评价让学生懂得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如果想要的东西是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而且是家庭条件许可的,才是“我能要的”,让他们在活动中领悟道理,让老师的评价产生良好的导行效应,有利于学生某些优良品质的逐渐形成。
3.同伴评价促合作
学生互评,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有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样的评价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在开展“我为省运添光彩”的班级活动中,孩子提出为家乡的特产做广告:“我是小小广告人-----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这一班级活动中,每组学生不管是个人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台展示了自己独到的创作才能,奇思妙想让人大开眼界,道具的摆设、服装的设计、动作的协调、语言的流畅、及时反思、重建实践等都体现了孩子们对广告的热爱,对广告的认识,更从他们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其间让孩子对同学的礼仪、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不仅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而且培养了孩子自信的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为省运增光添彩。
4.家长评价促和谐
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开展“做事不拖拉”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张“我是快乐的小白兔”反馈表,由家长如实予以评价和反馈。从评测表中看到了学生做事能否做到又快又好,再结合评测表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日常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评价载体多样化,铺设学生成长的舞台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铺设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大舞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这些舞台就成为评价的载体。巧妙利用这些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思维,培养能力,感受愉悦,体验成功。而有了多样化的载体,对孩子的最后的评定就不再是一张试卷定等第了。
1.设立展示平台
低、中年级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都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比如在班级设立了星星榜,并开辟以个人为单位的专栏,呈现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的评价结果和反映学生活动的照片,还运用“小嘴巴”“笑脸”“大拇指”“小耳朵”“合作星”等图标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还以小组、小小组为单位,设立评价的展示平台,曾以“红花朵朵开”为名,每一朵不同颜色的花就代表一个小组,组员根据小组协商给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明日之星”“竞争之花”……贴在花芯里,构成各自的评比栏,再将每一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得到的各种“果实”相对集中地贴成一朵艳丽的大花,这几朵大花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同一板块中,成为教室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 “你真棒”“我能行”“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小展台,他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美,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常常是每个月评价一次,展示一次,期末则让学生带回家去。学生通过展示平台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2.建立成长记录袋
传统的班级建设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而忽视过程性,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的培养,在这种评价导向下的教学往往机械、片面、脱离生活。如何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状态呢?我就班级建设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讨。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中,我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通过引导学生创作、收集、整理学习作品,再现、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回味、感受成长过程的成功和挫折,把这些生动的经历、真切的感受收录到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就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珍贵的足迹,并为我们的评价提供了真实、完整的素材。促进学习进步,见证学习意义的评价,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促进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我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把活动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将理念变为现实,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用而生的。我班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这一建就是六年。它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地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和老师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用好家校联系本
家校联系本是每天学生、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单单一个“阅”字,如今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中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有趣的话语或符号,作业写得干干净净,整齐,美观的孩子,就会得到老师画在本子上的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你真棒”,“字写得得真漂亮”。作业中不慎出现一处小错时,我也会很惋惜地写上“多可惜呀!”“下次可要仔细呀”等批语,当孩子出现学习下降、纪律散漫时,我会写下“孩子你最近有些退步,可要加快步子赶上大家”。孩子们的作业本上不仅只有“优”“好”这样的等级评价,还多了许多亮闪闪的小贴花,多了几分卡通气。还不时用上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孩子。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家长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常常写下对孩子的一些点滴评价,更好地实现了家校沟通。
4.成长记录卡
一直以来,跟随我身边的有份班级学生成长记录卡,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小跳蚤”。每月一份,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更多地是来源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孩子的点点滴滴,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这样的记录,也是一种研究的过程。这些资源的积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有学生的“星语心愿”;有学生成功的快乐,获奖后的喜悦;有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里,你会为孩子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而这份资料,让我对学生的评价更真实,更及时。在期末评定时,成长记录卡就成了重要的综合评价学生的依据。
四、评价方式灵活化,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可以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采用灵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滴行动中,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1.日常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给学生发“喜报”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情况。例如,一张评价学生在“我是爱心小天使”的活动情况的喜报,内容设计:尊敬的家长朋友,祝贺您的孩子某某在爱心活动中表现突出,大家一起分享了她的爱心故事。她被评为班级“爱心天使”,特向您报喜,相信孩子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这种以“喜报”激发并指导学生追求进步的方式已拓展到各学科教学中,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
而一些语言性评价,也可作为日常化的评价方式。“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是说谎”等等,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常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它也是我和孩子沟通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我常常会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的不同需求,常常会对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小点心、小礼物、让老师抱一抱、送一本书、到老师家做客、和老师一起做手工、制定心愿卡、满足一个愿望、和你心爱的同学合影、奖励你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做一回小老师等等,而这些评价方式又常常让孩子开怀大笑。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就采用摘果子的形式,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作出评价,给出“小嘴巴、小耳朵、合作星”等印在孩子书上,孩子每得到三个标志就相应的在筐里画上一个果子。教师可随时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这几方面的能力。
3.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班级活动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通过观察、谈话记录儿童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我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校园的春天,使学生从直接参与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仅一个小小的校园的观察,就使他们看到了春天的变化,发现了春天与别的季节的不同,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校园寻找春天时,有个别学生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当时就有学生给予制止,无形中学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回到班上,我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说说在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好人好事?还发现了哪些不好的现象,为什么不好?并请当事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听了同学的看法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仅仅一个简单的总结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教育,这比教师一味地说教要有效得多。
4.有创意的考试方式
一张考卷一直以来也是许多学科评价孩子发展的最终评定。在一年级上学期品德期末测试的时候,我针对一年级孩子识字不多、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进行了评价方式改革的尝试,减少了写写填填的文字题,增添了涂涂画画的内容:想象作画——元旦到了,小朋友会怎样迎接新年呢?你能画下来吗?在评价孩子一阶段活动能力的时候,我曾让孩子设计一份“我的节日我做主“的六一庆典活动方案,作为考评孩子活动设计能力。在评定孩子一阶段活动实践能力的时候,曾让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获取一元钱,并具体写一写你是怎样得到一元钱的?由此为孩子的活动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打分。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考试方式。
追求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致力追求并为之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直以来,我尝试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运用评价的策略,显示评价的独特魅力,彰显班主任工作独特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让每个人的生命伴随着评价机制的建立而更精彩,让每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幸福着。以上所言,仅是我探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的一些尝试,不惴浅陋形之于文,希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浅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策略教学论文
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班级文化建设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讲究评价的策略和艺术至关重要。目前,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多样化已经受到了老师的普遍关注,我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断思考、实践、探索,努力构建个性的评价机制,追求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中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教育功能,通过改革评价的标准,优化评价的内容、搭建评价的舞台、丰富评价的手段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常态的生活中获得真实发展,以培养更多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一、评价标准差异化,明确学生成长的方向
结合小学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要求,我把每个阶段提出的不同的育人目标作为评价的总体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设定各个年级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尽量多几个尺度去衡量儿童,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和探索的自信,促进学生成长体验,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
1.同一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层次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同的年段要求学生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例如,以 “我是班级小主人———岗位建设”为主题,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请看以下岗位主题活动评价标准和方式的推进演变:
低年级:侧重岗位的态度(积极性、坚持性)
采用“我把笑脸带回家”的形式对学生每周的岗位工作进行评价。每天都为每个岗位设立一个笑脸奖励章,一周下来,看哪个学生的章多就换取一个大笑脸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开心树上。一个月下来,集满四个笑脸的就是本月的“岗位小能手”,发放喜报。
中年级:侧重工作的方法(善于合作、目标明确)
在设计的评价表中评价的标准就是“明确职责、善于合作、欣赏同伴、取得成绩”;评价结果也分别为三个等第:“真棒、不错,还需努力、加油啊”;评价分别有自己、同伴、教师等参与。
高年级:自主的能力(积极创新、勇于探索)
能不能有独特的想法,形成方案,并能经过大家的评议后采纳;写好岗位工作日志;岗位活动内容范围能否创新;开展每月一次的岗位主题活动等等,基本上评价的主体是同伴之间的互评。
2.同一个活动中的评价标准具体化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依托一次次主题活动来促进孩子的成长,而活动评价标准的细化让孩子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挑战,体验更丰富。我在开展的 “我的游戏我设计”的活动中,设计的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分为“活动参与”“合作情况”“动手实践”“文明素养”四方面内容。其中“活动参与”又分为“资料收集”“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合作情况”分为“听取他们意见”“提出自己想法”“形成具体方案”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文明素养”分为“有问题想办法” “有矛盾大多数服从小数”“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四项内容。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又如在开展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自己的事情包括哪些,细化要求,列出带齐学习用品、自己整理房间、作业又快又好等10条,请家长监督打分。在开展“诚信伴我成长”的活动中对“诚实守信”,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3.评价标准多元化
因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各项活动中,学生们能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故事大王”“阅读之星” “体育之星” “科技之星”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张精美的评价卡或喜报,上面写有:祝贺你被评为“××之星”,希望你再接再厉。以前仅以“成绩论高低”而靠边站的孩子现在高兴得乐开了花,自信的风帆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纷纷起航。
又如在“我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中,我就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阅读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定期组织“班级阅读之星”、“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 “最佳读后感奖”、 “阅读考级”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在朗读美文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均可得到相应的等级,表现出色的学生还能获得“小播音员”和“挑战自我”奖章,使学生人尽其才,共同提高。一些学生通过读书自主编剧本、演话剧,常常能获得“最佳编辑”、“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组合”等奖章,激发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班上曾经有位孩子就因为多次获得过班级“最佳演员”的称号,因为有了自信,后来积极去参加电影《殷雪梅》小演员的招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班级建设中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所以要改变原有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儿童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等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构建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1.自我评价促反思
尽管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与他人相比,自己还是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因此,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出评价目标和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交评价资料,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和疑惑,与他人(教师、同伴)一起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每天五问”的活动中就采用“双自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做法是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例如:学生设定某一次作业的目标为:“全对,得A”,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或学习小组,并依据自己的作业实际和小组评价建议等等,自己对自己的作业做出描述性评价。这样维持一阶段的自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的能力。
2.教师评价促导行
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评价。在“我想要,我能要”的活动讨论中,当同学说到“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得到神笔”时,我及时评价:“讲得真好!大家听出来没有,神笔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们手里拿的钢笔,医生手里的手术刀,音乐家手里的指挥棒,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马良手里的神笔。”当学生为要不要买漫画书争论的时候,我又及时评价:“说得很好。但有一点老师要纠正一下,不是看高尚的书就有压力,只是说有时侯看书可以换换口味,漫画书当零食,那高尚的书就是正餐,零食可以吃,但正餐可别忘了吃。所以,有选择地买一本,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在活动中,我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和有趣的续演过程中,及时评价让学生懂得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如果想要的东西是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而且是家庭条件许可的,才是“我能要的”,让他们在活动中领悟道理,让老师的评价产生良好的导行效应,有利于学生某些优良品质的逐渐形成。
3.同伴评价促合作
学生互评,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有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样的评价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在开展“我为省运添光彩”的班级活动中,孩子提出为家乡的特产做广告:“我是小小广告人-----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这一班级活动中,每组学生不管是个人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台展示了自己独到的创作才能,奇思妙想让人大开眼界,道具的摆设、服装的设计、动作的协调、语言的流畅、及时反思、重建实践等都体现了孩子们对广告的热爱,对广告的认识,更从他们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其间让孩子对同学的礼仪、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不仅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而且培养了孩子自信的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为省运增光添彩。
4.家长评价促和谐
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开展“做事不拖拉”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张“我是快乐的小白兔”反馈表,由家长如实予以评价和反馈。从评测表中看到了学生做事能否做到又快又好,再结合评测表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日常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评价载体多样化,铺设学生成长的舞台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铺设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大舞台,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他们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这些舞台就成为评价的载体。巧妙利用这些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思维,培养能力,感受愉悦,体验成功。而有了多样化的载体,对孩子的最后的评定就不再是一张试卷定等第了。
1.设立展示平台
低、中年级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都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比如在班级设立了星星榜,并开辟以个人为单位的专栏,呈现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的评价结果和反映学生活动的照片,还运用“小嘴巴”“笑脸”“大拇指”“小耳朵”“合作星”等图标让学生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还以小组、小小组为单位,设立评价的展示平台,曾以“红花朵朵开”为名,每一朵不同颜色的花就代表一个小组,组员根据小组协商给小组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明日之星”“竞争之花”……贴在花芯里,构成各自的评比栏,再将每一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得到的各种“果实”相对集中地贴成一朵艳丽的大花,这几朵大花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同一板块中,成为教室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 “你真棒”“我能行”“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小展台,他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美,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常常是每个月评价一次,展示一次,期末则让学生带回家去。学生通过展示平台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2.建立成长记录袋
传统的班级建设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而忽视过程性,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的培养,在这种评价导向下的教学往往机械、片面、脱离生活。如何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状态呢?我就班级建设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讨。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中,我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通过引导学生创作、收集、整理学习作品,再现、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回味、感受成长过程的成功和挫折,把这些生动的经历、真切的感受收录到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就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珍贵的足迹,并为我们的评价提供了真实、完整的素材。促进学习进步,见证学习意义的评价,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促进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我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把活动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将理念变为现实,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用而生的。我班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这一建就是六年。它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地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和老师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用好家校联系本
家校联系本是每天学生、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单单一个“阅”字,如今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中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有趣的话语或符号,作业写得干干净净,整齐,美观的孩子,就会得到老师画在本子上的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你真棒”,“字写得得真漂亮”。作业中不慎出现一处小错时,我也会很惋惜地写上“多可惜呀!”“下次可要仔细呀”等批语,当孩子出现学习下降、纪律散漫时,我会写下“孩子你最近有些退步,可要加快步子赶上大家”。孩子们的作业本上不仅只有“优”“好”这样的等级评价,还多了许多亮闪闪的小贴花,多了几分卡通气。还不时用上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孩子。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家长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常常写下对孩子的一些点滴评价,更好地实现了家校沟通。
4.成长记录卡
一直以来,跟随我身边的有份班级学生成长记录卡,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小跳蚤”。每月一份,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更多地是来源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孩子的点点滴滴,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来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这样的记录,也是一种研究的过程。这些资源的积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有学生的“星语心愿”;有学生成功的快乐,获奖后的喜悦;有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里,你会为孩子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而这份资料,让我对学生的评价更真实,更及时。在期末评定时,成长记录卡就成了重要的综合评价学生的依据。
四、评价方式灵活化,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评价可以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采用灵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滴行动中,丰富学生成长的体验。
1.日常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给学生发“喜报”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情况。例如,一张评价学生在“我是爱心小天使”的活动情况的喜报,内容设计:尊敬的家长朋友,祝贺您的孩子某某在爱心活动中表现突出,大家一起分享了她的爱心故事。她被评为班级“爱心天使”,特向您报喜,相信孩子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这种以“喜报”激发并指导学生追求进步的方式已拓展到各学科教学中,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
而一些语言性评价,也可作为日常化的评价方式。“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是说谎”等等,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常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它也是我和孩子沟通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我常常会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的不同需求,常常会对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小点心、小礼物、让老师抱一抱、送一本书、到老师家做客、和老师一起做手工、制定心愿卡、满足一个愿望、和你心爱的同学合影、奖励你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做一回小老师等等,而这些评价方式又常常让孩子开怀大笑。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就采用摘果子的形式,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作出评价,给出“小嘴巴、小耳朵、合作星”等印在孩子书上,孩子每得到三个标志就相应的在筐里画上一个果子。教师可随时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这几方面的能力。
3.生活化的评价方式
班级活动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通过观察、谈话记录儿童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我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寻找春天,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校园的春天,使学生从直接参与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仅一个小小的校园的观察,就使他们看到了春天的变化,发现了春天与别的季节的不同,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校园寻找春天时,有个别学生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当时就有学生给予制止,无形中学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回到班上,我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说说在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好人好事?还发现了哪些不好的现象,为什么不好?并请当事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听了同学的看法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仅仅一个简单的总结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教育,这比教师一味地说教要有效得多。
4.有创意的考试方式
一张考卷一直以来也是许多学科评价孩子发展的最终评定。在一年级上学期品德期末测试的时候,我针对一年级孩子识字不多、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进行了评价方式改革的尝试,减少了写写填填的文字题,增添了涂涂画画的内容:想象作画——元旦到了,小朋友会怎样迎接新年呢?你能画下来吗?在评价孩子一阶段活动能力的时候,我曾让孩子设计一份“我的节日我做主“的六一庆典活动方案,作为考评孩子活动设计能力。在评定孩子一阶段活动实践能力的时候,曾让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获取一元钱,并具体写一写你是怎样得到一元钱的?由此为孩子的活动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打分。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考试方式。
追求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致力追求并为之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直以来,我尝试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运用评价的策略,显示评价的独特魅力,彰显班主任工作独特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让每个人的生命伴随着评价机制的建立而更精彩,让每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幸福着。以上所言,仅是我探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的一些尝试,不惴浅陋形之于文,希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新课程也倡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志存高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学校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持善敦行,鹤立鸿翔等一些名言警句,营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励学生。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做文明人”活动,班级组织“文明用语”活动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或书写有关文明用语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学生集体评出“最佳寄语”及“最佳文明用语奖”、“言简情浓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展出。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但使学生多了一些预警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我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规范学生,而且制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要实现以上两点,需不需要制定班规?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制定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决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也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极为重要,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了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时间观念,我们老师总是课前两分钟到达班级门口,等待上课,即教育学生,同时也有了入课过程的时间。而学生看到老师能够早早在班级门前等候上课,他们也就会快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火眼金睛寻找亮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环保你同行”、“平安知识进校园”等。
2、开展多种课外文体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发明班级文化,才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沉淀得愈丰厚,学生个体就愈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如在元旦前夕举办文娱晚会,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摘 要】 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二是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三是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四是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凸显学生文化。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班级文化 建设
时代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
(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
(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
(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特定的文化遗产、种族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意识。因此,班级文化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相反,要让学生去吸收,理解文化遗产的精髓,去批判、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应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气息。无论哪个班级都应从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环境设计、班级内部管理,将班级建成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学生发展空间,突显学生文化,以学生为本,使班级成为具有童趣的学生发展的精神居所。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我们小学应该紧紧围绕班级文化的基本点,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合作创新的班级文化,具体精神感染的班级文化。
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班组就像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都健康,人的身体才有可能健康,才能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样,企业只有每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展翅腾飞,迅速发展.为此,探讨如何企业班组建设创新与实践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目前企业班组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企业的班组建设和管理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少企业单位对班组建设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看不到搞好班组建设给生产经营带来的效果。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非常严峻,大多数企业班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班组建设已经引起企业决策层高度重视,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班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有的企业成立了班组管理协会、班组联谊会或自主管理小组,管理成果和创新成果硕果累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但仅停留在探索尝试阶段,对于从何抓起,如何抓,还处于一片迷惘之中。甚至有的企业还未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班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二、班组加强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一)抓认识,摆正班组建设的位置 不断深化班组在企业中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是增强班组建设自觉性的首要条件和重要环节。认识深,决心就大,自觉性也就越高。对班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不断深化的。 班组建设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系统工程,要求党、政、工、团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仅仅依靠哪一级哪几个领导,哪一个部门抓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难以胜任的。有一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较为放松,什么“只要多发奖,不用抓思想”,“大道理一筐,不如大团结一张”等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法时有出现。为此,针对这种现象要进行认真分析,经常召开班组建设和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班组建设和管理及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二)抓基础,完善班组各项管理制度 班组建设重在打基础,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搞好****管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使班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配好政治、业务素质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班组长,工会小组长,制定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操作法,明确班组长负责制,形成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班组集体领导管理体系。 2、开展班组达标升级竞赛,评选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开展创合格班组、先进班组、优秀班组活动。制定“三组”考核标准以及评选办法。每年召开班组建设成果发布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3、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行为也不可能规范。要制定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如质量管理、目标管理、考勤制度等,明确班组内的工作职责,任务、作业程序等,形成制度,颁布执行。且要做到月有考核,季有初评,年有总结,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组的依据。整套制度的建立健全,就会逐步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 4、开展****评议活动,推进班组自主管理和****管理。****评议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动班组人员围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为班组建设献计献策,主动改进工作方法,开展****评议活动,体现班组人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主人翁精神。 (三)、抓关键,培养提高班组长素质 其身正,不令而行”。合理选拔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的人才担任班组长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一个职工差只差一点,一名班组长差就会差一片。选好班组长,将带好一大片职工。班组长是企业最基础组织的现场第一责任人,具有集“兵”、“将”于一身的特点,既是一个需要完成相当任务的“兵”,又是一个不脱产的指挥一班人的“将”。成也在人,败也在人,班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安全班组建设的成败。因此,要合理选拔班组长。要把那些业务精、善管理、思想好、责任心强、有群众基础的生产骨干择优选配到班组长队伍中来,并抓好后备班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同时,要落实班组长的责、权、利,加强对班组长的技术业务和管理水平的培训,以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组长优势,按期对班组长的近况、业绩进行评估考察,根据其表现予以奖励、提拔或撤换。
你好人人一小课活动,是指班组员工,每个人都参与开发和讲授一小课,同时利用班组例会、班组分享、班组看板,推动班组学习和分享的活动。一小课的讲授地点,可安排在班组例会或工作现场。人人一小课,不是人人只讲授一次课,而是全员讲课、持续讲课。 人人都讲一小课,可让每个员工的绝活、特长和亮点得到展现,并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概括、总结和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对讲授内容理解透彻了,才能去教会他人。 人人都讲一小课活动,是由员工在班组上轮流讲一小课,在分享、学习和讨论中,不断提升班组成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并营造人人学习、人人分享、人人提升的班组学习氛围,实现了班组学习的点滴化、及时化、全员化。 人人都讲一小课,是工作知识碎片化学习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颠覆了传统“学以致用”的理念,而是强调“用以致学”,并实现了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创造、从个体式学习转向团队式学习、从课堂式学习转向工作现场学习。 人人都讲一小课,也是班组知识积累、知识分享的重要途径。一小课的课件,可以通过班组看板予以展示,并最终保存到班组的资料库,作为班组知识管理的素材。通过一小课的讲授和分享,能够促进班组员工之间的学习、分享和交流,推动班组内的赶学比帮超。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