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优秀小班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优秀小班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数学中小班化教学的运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农村初中数学中小班化教学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农村地区,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工作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小班化教学更有助于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教学、合作互助式教学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数学教师要适应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和基本的要求,能够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优化教学的结构和具体的模式,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 农村初中;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数学教学;

由于生源越来越少,导致很多班级人数较少,因此,小班化教学是广大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新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的目标、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适应小班化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发挥小班化教学的诸多优势,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的成绩、方法、习惯等方面做到准确了解。在小班化教学中,扎实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小班化教学的个体适应性,有计划地开展因材施教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总体而言,小班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改革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可行性。教师要根据农村地区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系统地有效开展小班化教学,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一、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面对农村地区初中班级小班额的情况,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要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组织方面进行有效的转换,用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学科教学大多以小班额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有着很多好处,更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大班额的教学情况下,教师的一些教学设想和创新难以实施,而小班额却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教学主体为小班额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现代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入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教学。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小班额教学的优势与负面影响进行全面的考量,以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一定的准备。所以教师在转变理念开展小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目前的数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数学测验的方式,了解他们现有的数学水平。另外,在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帮助那些后进的学生查找原因,制订有效的提升方案。另外,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情况是,有一些初中学生在学习上有绝望、无助的心理,可能是之前学习有太多失败的经验,把他们的自信心打击得所剩无几。因此,面向这样的学生,教师也要发挥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单独给学生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调整他们不健康的想法,让学生树立能力成长的观念,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学习的过程,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数学学习中。

二、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情况,创设小班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小班化教学成了一种现实的需要。为了适应小班化教学的要求,广大农村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要首先在教学的环境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加适应小班化教学的具体要求。在环境的改善方面,首先可以从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入手。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一些农村学校来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经过多方考虑研究,教师把教室定位成“学生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为了让教室的环境都能“说话”,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成长天地,可采取在教室安设墙报专栏,将教室四角设计成图书角、生物角、科学探索角等方法。通过不同区角的设计给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环境资源的支持。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兴趣偏好,因此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在智力水平方面与城镇地区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者忙于劳作等情况的存在,农村地区很多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回到家以后玩手机的情况比较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劲头也不足。所以,像数学这样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教师更要特别注重,通过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来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更多的轻松和快乐。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要专门设立数学兴趣区角。从数学在现实社会中应用的角度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数学资料,让他们能够对数学有更深入而广泛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区角设计,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探索热情,并且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光靠数学还不够,还可能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轻松、快乐、高效、专注的环境设计能够更为显着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情境教学,促进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在认知思维发展方面,改善农村地区学生可能相对滞后的现象。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概念等内容,教师可以将数学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合小班化教学,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

另外,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熟练地掌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能够在明确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激发学生情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强烈情感,在积极情感的伴随之下,学生的认知探索活动会有更显着的成效。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总体看来,以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已经可以听懂教师的理论授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即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欠佳,在教学的同时配合以情境教学法这样的直观手段,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着提升。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和强烈的愿望。所以,在情境的设置中更多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让他们能够整合以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教师在情境化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其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帮助,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小班额情境化数学学习中的收获感,增强他们的信心。

四、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升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目前在农村地区出现的小班额的情况,为教学改革的进行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合作学习的方式特别适合在小班化教学中开展,而且据以往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尤其对于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小班化课堂教学人数减少,空间相对变大,座位排列形式灵活,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气氛愈加浓郁。教师在教室中站立的位置,也不只在黑板前或讲台后,而是在更大范围内来回走动于教室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触每一个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更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尤其在数学学习的成绩方面,要让学生互帮互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合作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在小班额的情况下,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教师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因此,小班化的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五、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以创新教学的理念,适应小班化教学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应当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因为只有带着创新的意识和具体的行动,教学的形式才能不断出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活跃度也更强,所以,教学的模式也要更灵活,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小班化的数学学习环境下,有更多主动探索的学习行动,对自我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更准确的评估和认识。而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使参与者树立主人翁意识,有效地进行学习。尤其在学习成就的评价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制订评价的具体标准,提升大家主动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根据小班化教学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实行小班化的教学特点,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入互动式教学的多种方式,将学生内在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能够在专业水平以及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做出有效的应对。从而发挥出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参考文献

[1]褚国方.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时间调控合理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22).

[2]郑小咏.农村初中数学的小班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当前小班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班化教育已成为世界上教育界人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甚至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起来。本文总结小班化教育试行几年来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当前推行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班化教育 问题 对策

因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小学的生源也在减少。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注重个性化、个别化的经验,使得小班化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从目前一些试点学校来看,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但据美国学校教育委员会研究表明,一些采用“大班”教学的国家,管理学校得法,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比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国家差。另有一些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学并非自然带来学业上的提高或者对学业只是略有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说,实施小班化教育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造成了教室的短缺;且小班化教学所需的教育成本肯定远远超过大班教学。正因为有种种疑问,所以国内外教育界到现在为止,对小班化教育的是非成败仍争论不休。小班化教育在我国试行已有五六年时间,影响很大,但目前在实施中仍需解决许多问题。

一、班级规模问题

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一定的班级规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1.心理学研究

有心理学家就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态度、学生态度越积极,课堂处理越容易,并且当班级规模高于25人时,教师态度的积极性急剧下降。

2.行为学研究

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为25-28个学生。又有美国学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一节课上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有2/3集中在优秀学生身上。

从以上两项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最适宜的.班级规模为25人左右。如果班级学生额太多,教师就会顾此失彼,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由此产生的教学空间(教室)的拥挤,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学生额太少,虽然能体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却难以激发学生在集体教育中的竞争意识和榜样促进作用,与小班教育如出一辙。但目前就我国而言,班级规模参差不齐,究竟多少学生组成一个小班最适宜,尚无定论。

二、教育环境设计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得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为此“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改变传统的“秧田式”为“茶馆式”,将课桌椅设计为各种几何图形,根据学科和活动的需要随意组合;教室内、外布置往往整齐划一,走廊上是五颜六色的放书包的壁橱,教室四周是开放或封闭的壁橱,室内的四角设计为教师办公角、学生图书角、电子教学设备角和体育器材角。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和动手合作能力,而且缩短了师生、生生交往的心理与空间距离,让教育更容易地接触学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比喻:“让学校的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但实践证明,走廊上的书包橱,既影响学生活动,又给学生放取书本带来不便;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给工作和休息都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令某些敏感的学生学习分心,使某些内向的学生提心吊胆,惧怕提出问题,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间活动。另外,在设计课桌椅时,既要考虑到实用、轻巧、便于搬动,又要考虑到大小适宜、便于书写。

三、师资培训和建设问题

现在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试点学校,有的是因为上级领导部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只求实验效果好,不用担心经费问题;有的是因为生员减少、拆并学校造成师资富裕才进行实验的,没有重新对小班化教育教职工调整编制的需要。根据管理学原理,只要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人际关系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要求所有试点学校重新加强教职工的编制工作。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滞后于教学设施,也是小班化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适应小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较弱,缺少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来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有关专业人员缺乏。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选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已有近百年不变的历史,亟待教师研究出一套适宜小班化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四、符合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教材问题

小班化教育已在我国试行六年了,现阶段正面临着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的过渡。在原本小班化教育教材就不健全的基础上,如何制定一套自上而下、适合“小班化”各阶段的教材,也是一个关键点和难点。

五、教育投入与效益问题

小班化教育像一个“个儿大、胃口好的婴儿”,如今面临嗷嗷待哺的状况,如再按照传统的方法养育,会造成营养不足、发育迟缓。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化教育的探讨》

摘 要: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家教,当时我所辅导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从辅导前的语文和数学只能达到60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到期末能够到达平均90分以上,作为初级的小班化教育能起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到无比惊讶。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都在试点小班教育。那么我不禁要问,我们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班化教育而言有什么优势,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和强化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呢?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结束语:

小班化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现行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目前,我想表述的是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需要已从对小班人数、育人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过渡到对包班制的理性思考、对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小班师生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

优秀小班化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017

导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成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15,(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2,(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12,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13,(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12,(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14,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3,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0,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4.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5,(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16(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03)

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xx,(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xx,(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xx,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xx,(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xx,(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xx.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xx,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xx,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xx,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xx,(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xx,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xx,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xx,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xx,(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xx(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xx(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xx.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xx,(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xx.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xx.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xx(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xx,(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xx(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xx(03)

初中思想品德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的渠道。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根据不同的学生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也随个体的差异而变化。要让思想品德发挥其作用,就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广泛的从生活实践中搜集教学资料,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使思想品德课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过有意义的生活,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做到以人为本。 主题征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以人为本;发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纵观国内外形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思想品德属于基础学科,我们如何树立全新的思想品德教育观?理智思考,面向未来,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的要求,亦是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传统教学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具有强制性、说教式、封闭性的特点,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内在道德学习动力和兴趣,顺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所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课程所具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都要求我们要革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达成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中介和载体,肩负着培养人的德性的重要使命。只有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品德才能焕发其生机和活力。 (三)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认为: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人的公民、国际及健康的生活时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人的价值规律;其理论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因此,把握了“以人为本”,就是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学校管理 首先一个优雅健康的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道德习惯的形成等等。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对优秀文化耳濡目染,学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观念,并转化为行动。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的实践中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个性,小班化教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等,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内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实施。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广博的知识。思想品德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各个学科的知识,只有知识广博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整合的能力。思想品德教师要把教材中不同内容的知识整合起来,特别在应用型知识内容中,教师应该运用跨学科知识,为综合性学习提供充分的知识背景,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地更新,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充足的计算机知识,提供学生更宽阔的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修订课程教材 目前,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教材的枯燥,设计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了实践活动内容。此外,新教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贴近生活、与现实生活接轨,可读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提供丰富充足的知识和技能。 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师生关系上要变支配控制为平等合作 传统教学中,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就是由教师简单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项活动。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离开教师的教就无法进行,教师角色是课堂上的“主演”,学生没有发言权。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在交流、合作、启发的过程中,互助提高。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不再是教学中的权威,而是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把教师的身份由“教书匠”提升到学生终生发展的“奠基者”的历史高度。 (二)教学方式上要变师教生学的被动接受为交往互动中主动探究 “以人为本”强调了在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中进行创造的学习。教师应该与学生真诚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作为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大胆质疑,在师生智慧的碰撞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三)课程评价要变重结果轻过程为不偏废结果而更重过程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评价机制,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定功能和选拔功能,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作为决定学生奖惩的基本依据。以知识为本的旧课程,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终极目标,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考试评价,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牺牲了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以人为本”理念的终极目标是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静态死板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通过考试和测验两种主要的手段,辅以建立成长档案等评价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评价过程当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全面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活动化考评,通过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具体。 (四)课堂教学要变重知识传授为更重情感交流的情感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认知的发展,忽视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想学生传授知识内容,还要与学生进行充分额情感沟通,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消除学生被动的依赖,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氛围。教师要以情感影响为主要手段,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教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个学生,视学生为独特价值的实体,尊重学生,肯定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互动和沟通,实现相互承认和接受,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以学生为本、和谐民主的良好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逐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曾欣然.德行培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肖传楚.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政治课教学,2003,(12). [5]王国平.人本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6]付泽林.评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3. [7]王晓惠.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武宣教育,2004,(4). [8]孙卓人.以人为本的教学体验与实践[J].中国素质教育,2004,(04). [9]莫振慧.以人为本,教育先行―――浅谈课程改革下的几点体会[J].西宁教研,2003,(5). [10]朱祖伟.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之我见[J].教师论坛,2003,(9). [11]刘孟海.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J].政治课教学,2002,(z1). [12]朱祖伟“.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之我见[J].中国培训,2003,(08). [13]李莉,杨金平“.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5). [14]张俊珍.谈教学评价存在的若干总问题[J].山西教育,2003,(23). [15]车龙清.以人为本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互动[J].山西教育,2003,(7). [16]郝增.使评价活动化、生活化促进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3). [17]陈姝娟.人本主义学习观与当代教育观之比较研究[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小班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化教育的探讨》

摘 要: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家教,当时我所辅导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从辅导前的语文和数学只能达到60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到期末能够到达平均90分以上,作为初级的小班化教育能起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到无比惊讶。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都在试点小班教育。那么我不禁要问,我们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班化教育而言有什么优势,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和强化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呢?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结束语:

小班化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现行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目前,我想表述的是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需要已从对小班人数、育人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过渡到对包班制的理性思考、对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小班师生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的渠道。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根据不同的学生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也随个体的差异而变化。要让思想品德发挥其作用,就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广泛的从生活实践中搜集教学资料,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使思想品德课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过有意义的生活,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做到以人为本。 主题征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以人为本;发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纵观国内外形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思想品德属于基础学科,我们如何树立全新的思想品德教育观?理智思考,面向未来,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的要求,亦是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传统教学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具有强制性、说教式、封闭性的特点,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内在道德学习动力和兴趣,顺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所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课程所具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都要求我们要革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达成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中介和载体,肩负着培养人的德性的重要使命。只有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品德才能焕发其生机和活力。 (三)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认为: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人的公民、国际及健康的生活时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人的价值规律;其理论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因此,把握了“以人为本”,就是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学校管理 首先一个优雅健康的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道德习惯的形成等等。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对优秀文化耳濡目染,学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观念,并转化为行动。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的实践中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个性,小班化教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等,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内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实施。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广博的知识。思想品德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各个学科的知识,只有知识广博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整合的能力。思想品德教师要把教材中不同内容的知识整合起来,特别在应用型知识内容中,教师应该运用跨学科知识,为综合性学习提供充分的知识背景,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地更新,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充足的计算机知识,提供学生更宽阔的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修订课程教材 目前,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教材的枯燥,设计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了实践活动内容。此外,新教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贴近生活、与现实生活接轨,可读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提供丰富充足的知识和技能。 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师生关系上要变支配控制为平等合作 传统教学中,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就是由教师简单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项活动。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离开教师的教就无法进行,教师角色是课堂上的“主演”,学生没有发言权。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在交流、合作、启发的过程中,互助提高。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不再是教学中的权威,而是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把教师的身份由“教书匠”提升到学生终生发展的“奠基者”的历史高度。 (二)教学方式上要变师教生学的被动接受为交往互动中主动探究 “以人为本”强调了在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中进行创造的学习。教师应该与学生真诚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作为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大胆质疑,在师生智慧的碰撞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三)课程评价要变重结果轻过程为不偏废结果而更重过程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评价机制,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定功能和选拔功能,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作为决定学生奖惩的基本依据。以知识为本的旧课程,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终极目标,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考试评价,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牺牲了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以人为本”理念的终极目标是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静态死板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通过考试和测验两种主要的手段,辅以建立成长档案等评价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评价过程当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全面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活动化考评,通过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具体。 (四)课堂教学要变重知识传授为更重情感交流的情感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认知的发展,忽视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想学生传授知识内容,还要与学生进行充分额情感沟通,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消除学生被动的依赖,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氛围。教师要以情感影响为主要手段,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教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个学生,视学生为独特价值的实体,尊重学生,肯定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互动和沟通,实现相互承认和接受,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以学生为本、和谐民主的良好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逐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曾欣然.德行培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肖传楚.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政治课教学,2003,(12). [5]王国平.人本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6]付泽林.评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3. [7]王晓惠.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武宣教育,2004,(4). [8]孙卓人.以人为本的教学体验与实践[J].中国素质教育,2004,(04). [9]莫振慧.以人为本,教育先行―――浅谈课程改革下的几点体会[J].西宁教研,2003,(5). [10]朱祖伟.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之我见[J].教师论坛,2003,(9). [11]刘孟海.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J].政治课教学,2002,(z1). [12]朱祖伟“.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之我见[J].中国培训,2003,(08). [13]李莉,杨金平“.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5). [14]张俊珍.谈教学评价存在的若干总问题[J].山西教育,2003,(23). [15]车龙清.以人为本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互动[J].山西教育,2003,(7). [16]郝增.使评价活动化、生活化促进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3). [17]陈姝娟.人本主义学习观与当代教育观之比较研究[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在写作科学的论文过程中,适当的引用一些参考文献,能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科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刘文帅. 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2] 梁周昌. 怒江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 英语口语 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 赵婧. 乌海市高中英语课堂 文化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 反思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5]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 赵瑶瑶. 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祝露. 高中写作教学设计探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9]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0]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11] 莫雷主编. 教育 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2] 冯忠良等着.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3] 杨治良,罗承初 编写.心理学问答[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6 [14] 江桂苹.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15] 张春燕. 初中数学 专业英语 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6] 张云. focus on form对中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7] 潘婧.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18] 李玉飞.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9] 卫晓丽.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20] 王萍. 高中英语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赵荣生. 车辆核材料检测装置的研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00) [2] 王国华,陈敬贤,梁梁. 系统评估研究现状及发展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10) [3] 陈合权,魏莲芳.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4] 张旺勋,龚时雨,李康伟. 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策略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1(09) [5] 魏莲芳. 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3) [6] 潘科,王洪德,石剑云. 多级可拓评价 方法 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 2011(05) [7] 吕海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鲍君忠. 面向综合安全评估的多属性专家决策模型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 孙爱军.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南开大学 2011 [10] 郭熹. 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邬长城.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12] 孙亚华,李式巨,李彬.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的量化评估[J]. 核动力工程. 2009(01) [13] 陈志华. 试论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14] 魏莲芳,陈志华. 浅谈安防系统中的风险评估[J].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5(04) [15] 徐哲,贾子君. 基于仿真的武器装备研制系统性能风险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04) 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15) [2] 孙国强. 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 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04) [4] 王赐江.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报告 . 2013(01) [5] 冯文林,帅娟,姚红,邓波,魏莲芳,汪小林,冯荣. 四川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创新调查研究报告[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01) [6] 李林. 中国法治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J]. 新视野. 2013(01) [7] 徐田坤,梁青槐,任星辰.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地铁750V牵引供电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6) [8] 黄毅峰. 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9]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方法研究工作进展[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10] 王华安. 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11] 何穆. 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建筑电气. 2013(05) [12] 张苏. 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13]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4] 唐海. 个性化概念图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5] 杜治国,赵兴涛,李锦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模型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猜你喜欢: 1. 什么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2. 中国茶文化参考文献 3.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4. 高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6. 历史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优秀小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

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鼎著《语文言意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 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于永正. 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小班化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化教育的探讨》

摘 要: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家教,当时我所辅导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从辅导前的语文和数学只能达到60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到期末能够到达平均90分以上,作为初级的小班化教育能起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到无比惊讶。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都在试点小班教育。那么我不禁要问,我们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班化教育而言有什么优势,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和强化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呢?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结束语:

小班化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现行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目前,我想表述的是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需要已从对小班人数、育人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过渡到对包班制的理性思考、对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小班师生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

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xx,(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xx,(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xx,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xx,(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xx,(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xx.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xx,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xx,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xx,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xx,(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xx,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xx,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xx,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xx,(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xx(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xx(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xx.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xx,(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xx.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xx.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xx(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xx,(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xx(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xx(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