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学批评期刊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文学批评期刊论文范文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思想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悱”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我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挚爱,十年的寒窗苦读,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莘莘学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可否建议我们的教学多从古代文学中吸收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积极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李少雍文学遗产1996-03-2031

2、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乔以钢天津社会科学1988-03-0130

摘要: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我们讲文明、讲道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情感素质要求我们心中有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人、爱环境,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心理素质要求我们积极进取、珍惜时间、善于计划和安排人生,正确地面对人生不利的局面和人生逆境,知足常乐,时刻保持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这些都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的具体细节之中。其实,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身处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当中,关键是要将相关的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学习者本人以及当下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感同身受,不断地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以上这些实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接触、现场感悟、开展表述,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文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理论分析与作品鉴赏的互动。”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吴承学文学评论1994-01-1543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小说树起了爱的大纛和憎的丰碑;他的杂文犹如匕首、投枪,往往致强敌以死命。相对来说,对于他的近体诗的研究却尚欠深入。其实,鲁迅是主张用诗歌来唤起国人争天拒俗的,并且身体力行,因此,他的近体诗同他的小说和杂文一样,反映现实,撼动人心,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 《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鲁迅更认为诗能“撄人心”,而且“不与缄口同绝”(见《摩罗诗力说》)。在光辉而坎坷的一生中,鲁迅精心创作了《诗经》国风体诗、楚辞体诗、近体诗(鲁迅称为旧体诗)、新诗、民歌体诗等共79首,其中近体诗就有59首,占他全部诗作的。所谓近体诗,是唐人指与唐以前古诗相对而言的唐代律诗和绝句。鲁迅擅长写近体诗,在他的这些近体诗中,诗人亮出了一颗 炎黄赤子之心,忧国忧民的思想象一根红线贯穿他的诗集,感人至深。这种闪光的思想无疑具有团结国人,振兴中华的巨大作用。 首先,诗人强烈地抒发了爱国情愫。青年时代的鲁迅在出国前做的诗里,如《别诸弟》等篇,还只是写离愁别恨。他到日本留学接触了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以后,树立了推翻满清王朝,拯救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整个心灵就被爱国的感情占有了。 试读《自题小像》这首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塞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写于1903年,诗人在诗中不仅描绘了祖国风雨飘摇的黑暗情景,诉说了同胞尚未觉悟的寂寞之感,而且直抒献身祖国的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诗人毕生实践的一句誓言,也是当时如秋瑾、陈天华、王金发等留日爱国青年的共同心愿。 再读《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百物腾贵,弄笔者或杀或囚,书店多被封闭,文界孑遗,有稿亦无卖处,于生活遂大生影响”1931年4月15日《致李秉中》)。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诗人的住处在火线上,只好避居英租界内山书店,到3月19日才搬回去。诗人于3月31日为沈松泉写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时亦有意,去此危邦,而眷念旧乡,仍不能绝裾径去”(1931年2月18日《致李秉中》)的感情。这种爱国感情跟屈原对祖国的忠贞是一致的。 其次,诗人明显地流露了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无限向往。诗人留学日本,弃医从文,荷戟奋战,积毁销骨,都是为了救国。诗人辛苦辗转,上下求索,都是为了寻找一条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当毛泽东、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创建以后,诗人看到了祖国的光明前途,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动人的赞歌。 请看《湘灵歌》:“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这首诗是1931年3月5日写的。当时,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湘赣边区工农民主革命政权进一步巩固发展。这首诗的前面四句正面描写革命根据地的美好景象,并用神话来写革命根据地的新奇可爱,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喜悦之情。“胭脂痕”、“彤云”写的就是万杆红旗映入水中的美景。传说中的湘灵是忧伤的,可是现在的湘灵高高兴兴地对着湘水梳妆打扮,连湘灵也喜爱这块地方了。后面四句描写国民党统治区死气沉沉的景象,用来反衬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兴旺发达。 再看《赠画师》:“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日。”这首诗是1933年1月26日写的。显而易见,前面两句写一片黑暗,百花凋零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白区。“春山”象征红色革命根据地。“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请求画家运用新的艺术构思画出生气蓬勃、春意盎然的春山来,这不就是号召艺术家们描绘、反映红色革命根据地吗?这里含蕴着诗人无限的希望和理想。 再次,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大革命失败以后,诗人轰毁了进化论,接受了阶级论,学习辩证法,用马列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分析问题,从脚踏实地的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国的脊梁,从欣欣向荣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中看到了中国的美好未来。诗人后期的一些诗篇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1934年5月30日写的《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声处听惊雷”可谓石破天惊之笔。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这样的诗,反动派看了会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会斗志昂扬,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这类作品中,《亥年残秋偶作》说得更有深意:“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五年秋末,正值毛泽东同志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时。当时,鲁迅和茅盾共同致中共中央一个庆祝长征胜利的电报,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这电文的意思也寓寄在《亥年残秋偶作》这首诗中。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写,前半部分明写国民党军官在日军威胁下纷纷南逃,结尾暗写红军长征胜利,北上抗日。这就向人民指出了,当时的中国虽然还是万籁俱寂的黑暗社会,但长征的胜利已经给黑暗的时代透露出快要破晓的曙光了。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喜讯啊!诗人就是这样盼望着明天,向往着黎明,憧憬着未来,心里充满希冀,一见曙光即发而为诗,犹如五更鸡鸣,给生活在漫漫长夜中的中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 二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旧中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鲁迅的近体诗中同样得到了真实鲜明的反映。特别是三十年代,鲁迅的诗歌从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诗发展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歌声,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内战时期的阶级大搏斗,有力地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灭了反动派的威风,长了革命人民的志气。 一是愤怒地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如《无题·禹域多飞将》,就暴露了国民党空军狂轰滥炸革命根据地的凶残行径。《二十二年元旦》更把矛头指向国民党的头子蒋介石。这首诗写道:“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这首诗写于1933年1月26日,写蒋介石在庐山设立总部,进行反革命事“围剿”的罪恶活动。“高岫”指庐山。开头一联是对偶,“护将军”和“灭下民”相对,正好说明“灭下民”的罪魁祸首是那个“将军”,即在庐山上的蒋介石。这首短小的诗好比一大篇声讨独夫民贼的战斗檄文。当时这样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当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以后,鲁迅兴奋地写下了《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这首诗指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围剿”的结果只能有两个:一个结果是红军的壮大和革命根据地的扩展;另一个结果是反革命营垒更加分崩离析,日暮途穷。这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1931年2月写的《送O·E君携兰归国》控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害得“椒焚桂折佳人老”。1933年3月写的《无题·大野多钩棘》有“花树已萧森”的诗句,指出中国文化界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惯于长夜》这首诗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彻底失败,而采用凶残的逮捕和屠杀的最末手段来对付革命作家;反映了李伟森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被秘密杀害后,以鲁迅为首的革命作家、诗人无限悲愤和“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战斗精神,具有振聋发聩的政治鼓动力量。 更值得一读的是《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一枝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诗中“一枝清采妥湘灵”,是赞美瞿秋白同志一枝富有才华的笔。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瞿秋白同志与鲁迅》中讲到,一九三三年三月,瞿秋白同志在一天里写了《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等五篇战斗的杂文,说:“能在同一天里写作出来,真使人感到秋白同志的革命才华,足令我们人民感到骄傲,令敌人为之丧胆。他为革命文学的威力增加了不少分量。”这就是“一枝清采妥湘灵”的最好注脚。“九畹贞风慰独醒”,指出了革命根据地的广大人民坚贞的革命斗争精神也给秋白同志很大的安慰。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反映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反对军事“围剿”和国统区革命作家反对文化“围剿”这样两个不同地区、两条不同战线的密切配合,同时取得伟大胜利的社会现实。 此外,《秋夜有感》指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柏栗丛边作道场”,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人民的两手:一手是刽子手,杀人;一手是牧师,进行宗教欺。这对于革命人民总结斗争经验,增长斗争才干,也是十分有益的。二是形象地勾勒出反动派腐朽没落的丑恶嘴脸。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穷凶极恶,内部也经常勾心斗角。1931年春天,国民党内发生了严重的派系斗争,蒋介石和胡汉民冲突得很厉害,5月,广州竟另组拥胡反蒋的国民政府,使国民党的统治四分五裂。鲁迅的政治敏感性很强,及时暴露了反动派的种种丑态。那年2月作的《赠邬其山》写道:“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诗中“一阔脸就变”这一神来之笔,生动地刻画了“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形象。“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二句对“落水狗”进行了揶揄。鲁迅在原稿里还把“南无阿弥陀”五个字写得特别大,这反映了鲁迅对那班军阀和政客的蔑视和冷嘲。 6月,鲁迅作了一首《无题》:“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这首诗写南京政府一片寂寞凄凉。人们从这里不难看出,国民党反动派的末日不远了。在同一天写的另一首《无题》里,诗人不禁发出浩叹:“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这是通过怀念孙中山这位“美人”,让人体会到弦外之音,即蒋介石背叛了新三民主义,葬送了辛亥革命的精神。 《学生和玉佛》《吊大学生》等诗揭露反动派只会夸大口,不敢抗日寇,掠夺大批古董,在“烟花场上”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之情。在日寇得陇望蜀,步步进逼的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反动派却出卖华北,出卖中国。鲁迅写了《亥年残秋偶作》,用“金风萧瑟走千官”的诗句,怒斥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不抵抗而一味逃跑的反动派。 三是辛辣地讽刺了反动文人的丑恶行径。反动派用钢刀杀人,反动文人用软刀杀人,鲁迅对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例如《吊卢骚》:“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鲁迅在这里揭露梁实秋借卢骚来攻击一般浪漫文人的行为是“借头示众”,用软刀子杀人,这同国民党反动派杀人以后将头挂来挂去示众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反革命罪行。 三 衡量一个诗人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人民性。鲁迅的近体诗表现出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生活最热切的关注和从中迸发出来的正义呼声。 第一,是对被迫害致死的进步人士表示沉痛哀悼。无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还是国民党反动派肆虐时期,进步人士都受到排挤打击,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诗人满腔悲愤,写下了几首悼诗,读来催人泪下。例如《哀范君三章》描绘了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的倔强形象,赞扬了范爱农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高尚品质。在诗中,诗人关切地询问范爱农在天之灵“独沉清冽水,能否涤愁肠?”感情多么真挚深厚!在诗中,诗人还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范爱农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照旧没有公正是非,坏人当道,好人受欺。 又譬如《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竭力地把悲痛深深地埋在心里,不让它流露出来,但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杨铨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以后,又抑制不住,洒泪痛哭了。还有一首《悼丁君》,是从谣传丁玲遇害来的,哀悼“耀高丘”的人,即有才华的人被害,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第二,是对旧社会不幸妇女表示深切同情。连年内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和无数家庭的和平生活,使千千万万的妇女陷入痛苦的深渊。诗人目睹旧中国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诗中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向国民党统治集团和日本侵略者发出严正的谴责。 请看《所闻》:“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这首诗是1932年“一·二八”闸北被炸毁后有所闻而作,写出了一方的豪奢,一方的无告。罪恶的侵略战争把民居化为焦土,无数女孩子的父母兄弟都被炸死了,这些女孩子就沦落到豪门去侍宴。诗里勾画了凄楚可哀的少女形象:在豪门的淫威下,她们连内心的痛苦都不敢流露出来,当内心痛苦难熬之时,连忙“佯看罗袜掩啼痕”。诗人表现少女的痛苦心情极为细致,充满对“娇女”的高度同情心。 再看《赠人二首》:“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这两首诗都写歌女的不幸。第一首写秦女(泛指陇陕一带女子)理筝,弦断星奔,担心亲人被害,心里充满恐怖。第二首写越女(泛指江浙一带女子)在天灾人祸的迫害下,离乡背井,流落城市谋生,学唱新词,一想起故乡的严重旱灾,笑容就立即消失。这样传神的诗无疑具有震憾人心的作用。 第三,是对患难中的日本战友表示热情关怀。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十分猖獗,军人集团横行,对外发动侵华战争,对内镇压日本人民的反抗,因此,诗人对日本反法西斯主义的战友十分关怀。《一、二八战后作》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首诗是为日本山本初枝女士写的。在1932年2月和3月间,日本军人集团策划政治暗杀事件多起,5月间,连在对华侵策略政治中主张“持重”的首相犬养毅也不能幸免。山本初枝是憎恨法西斯主义的歌人。因此,鲁迅在这首诗里特别关心她的安全,诚恳而热情地祝她平安。 日本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鲁迅写了《题三义塔》一诗,“聊答遐请”,表达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奔霆飞@①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这首诗中,“精禽梦觉仍衔石”一句,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精神至死不渝;“斗士诚坚共抗流”一句,使我们看到了中日反帝战士精诚坚强,一同斗争;更值得一提的是,诗人为我们指出了美好的前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就是说,抗战胜利以后,中日人民依旧会保持着兄弟的情谊,在一笑中泯灭掉过去的仇恨。由此可见,诗人的胸怀何等宽广,目光何等远大!这些动人的诗作给中日两国人民以深刻的启迪,架起了一座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 综上所述,鲁迅一生所写的近体诗数量虽然不多,却具有深广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现实生活,揭示了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发人深醒的社会问题,激励人们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这就是鲁迅近体诗的历史功绩和社会意义。

文学批评范文论文

其文虽短,其味无穷——短篇小说《可怜的维纳斯》赏析白小易的短篇小说《可怜的维纳斯》(见《萌芽》一九八二年第1期),全文虽不足两千字,却写得非常成功,读后回味无穷。现就这篇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刻画、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谈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一小说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术学院的学生看中了年轻美貌的小卖店的女售货员,想方设法去接近她,千方百计博取女售货员对他的好感,以至向女售货员求爱。出于对男方的关心,女售货员只得向他吐露了真情:原来她是一个安着一条假腿的残疾人。男方得知实情后,由震惊到失望,最后终于离开女售货员而去,小店从此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女售货员)来写的,“我”就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人。通过“我”所遭遇的不幸,小说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主题:怎样才算美?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应当怎样去看待美,应该树立怎样的审美观?怎样才算美,应该怎样对待美?作为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他”对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他”知道维纳斯的雕像是美的,“他”甚至可以具体地说出它美在哪里,指出它身上的每一条曲线。“他”还知道把现实生活中的姑娘的面貌与维纳斯相比较,甚至可以指出它们之间的极细微的差别。分析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请听“他”对“我”的一套赞美辞:“你真美,拿维纳斯和你相比,惭愧的只能是维纳斯,而决不是你。你的眼睛能使维纳斯低下骄傲的头来,你的红晕能让维纳斯那苍白的脸无地自容,你才是生活中的维纳斯……我爱你!”可见“他”并不是不懂得美。但是,“他”真正懂了没有呢?没有。他看到了维纳斯的面容美,却没有,但应该看到她是断了胳膊的。同样,“他”看到了“我”的面容美,却没有也不会想到“我”是一个断了一条腿的残疾人。“他”所说的、所指的只不过是一种外表的美,而对维纳斯的真正的美学价值,对生活中内蕴的美(心灵的美)却不能发现,更不能理解。因此,当“我”向“他”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时,他没有勇气,也不可能有这个勇气说“我爱你”。当真正的美向“他”敞开大门时,“他”没有鼓起勇气走进去,而是临阵退却了。以至“他”不能,而且永远不能得到生活中真正的美,尽管“他”把所学的美学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但“他”在这方面永远是一个无知者。年轻人往往只顾看事物的外表,而容易忽视事物的本质。在审美观上,他们往往会被各种表面的美所迷惑,而不善于发掘内在的美。小说中的“他”的态度无可否认地具有某种代表性。尤其是在年轻的大学生中间,具有这种审美观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吧?因此,小说中提出的这么一个问题,确实是发人深省的。这篇小说,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二通过人物的性格刻画来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是这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自私、庸俗、无知的大学生,这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那样热烈地追求“我”,在“我”面前竭力装出一副诚实谦恭的样子,以此来博取“我”对“他”的欢心。当然,“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并没有高攀之意,但有感于“他”的诚恳,向“他”吐露了真情,希望能得到“他”的宽慰,求得“他”的谅解。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当“他”得知真情后,只是震惊、失望和无地自容,往日那夸夸其谈的口才,那说出“我爱你”的话时的勇气都不知到哪里去了。“他”没有谅解 “我”,更没有宽慰 “我”,极度自私的心灵占据了“他”的心房,约束了“他”的行动。“真的?”简短的两个字,既是“他”在失望之后发出的哀鸣,也是“他”自私心理的总表白。这种自私发展的结果是不管“我”的心里多么难受,竟别“我”而去,从此销声匿迹。为什么“他”不敢再向“我”表示爱情呢?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头脑中还存在着庸俗的传统观念。“他”是一个大学生,本来向一个女售货员求爱,已是降低身份,更何况“他”所追求的是一个残疾的姑娘呢?“你怎么没考大学呢?”这好象是对“我”的处境的惋惜,其实是庸俗的传统的尊卑观念在“他”头脑里作怪。因而也就决定了“他”在得知了“我”的内情后会弃“我”而去。尽管“他”把美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把赞美高调唱得铿锵悦耳,但是“他”并没有懂得什么是美,如何去追求并得到美。“他”追求的只不过是“我”的外表的美,而失去的却是“他”自己的心灵中的美。因此,“他”是一个无知者。但是,说“他”无知倒不尽然,在有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聪明”。比如说“他”为了得到“我”的欢心,并进而达到向“我”求爱的目的,故意在“我”面前装出一副诚实的样子,说“我”错给了“他”两张宣纸(其实“我”并没有错给),由此获得了“我”对“他”的好感。之后,“他”对“我”是一次次的接近,一连串的微笑和一系列的客套话,宛然是一个举止文雅、谦恭有礼的君子,进一步获得了“我”对“他”的好感。当“他”认为时机已成熟时,便滔滔不绝地向“我”唱赞歌,把“我”吹得比维纳斯还美,并正式向“我”求爱。直到真相暴露、懊丧离去的时候,“他”还说了一句“太对不起你了”,仍然装出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但是,这一切“聪明”恰恰显示了“他”的无知。在短短的不到两千字的作品中,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功力。三从必然中突出偶然,从偶然中显示必然;看来是情理之中,却是出乎意料之外;看来是意料之外,其实是情理之中。时而奇峰突起,时而“柳暗花明”,这是这篇小说在结构方面的一个特色。在“我”与“他”的关系上,作者首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他”对“我”的热烈追求以及“我”对“他”的好感,极力渲染出一种男情女意、情投意合的气氛,给读者造成一种男女双方必然走到一起的印象,可谓是情理之中了。为了突出这一气氛,加深读者的错觉,作者有意识地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他”尽情表演,把“他”的性格发展逐步推向高潮。“我爱你!”便是“他”的性格发展高潮中的一个极点。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借“我”之口道出了真相,引出“他”的态度的180度转弯,这在读者心目中是出乎意料的,因此感觉到这一事件的发展有些偶然。然而,作者正是利用这个必然中的偶然,让“他”的性格得到本质的展示,让“他”的灵魂在矛盾冲突中得到亮相。从而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丰满。“我”的命运是偶然的,但是这偶然中却显示着必然。作者在“我”的悲剧发生之前,早已为我们设下了许多伏笔。只要读者细心地去阅读体会,就不难看出,“我”的恋爱悲剧、“我”的被丢弃的命运是必然之中的了。作品在进入具体事件之前,安排了一段不长的“我”的议论,点明了“我”的身世、处境和“我”在这个处境中的想法,指出了“我”在大学生面前产生了压抑感,这种压抑感形成的原因明的就是“我”的地位低下,暗的就是“我”的生理缺陷。尽管“我”的面貌比较美,但是,这致命的“压抑感”早已安排了“我”的命运。“我”的命运也是由“他”的性格发展所决定的。在看来男情女意、情投意合的平面图上,其实已经埋伏着“我们”感情破裂的裂痕。比如“他”那伪装的诚实、不正确的审美观以及脱口而出的“你怎么没考大学呢”的只言片语,早已暗示着“他”在得知“我”是残疾姑娘时会离“我”而去,而“我”则不可避免地会有被丢弃的命运。四语言含蓄幽默,于肯定之中寓否定,于悲哀之中求欢乐,于风趣之中寄嘲讽,是这篇小说在语言方面的一个特色。在作品开头没有进入具体事件之前“我”的议论中,有此一句:“……命运似乎嫉妒我的这种清静了,终于像在无味的菜汤里加进味精一样,把一个,怎么说呢,就算是喜剧吧,投进我的生活中来了。”乍听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肯定的。它在说即将发生在“我”和“他”之间的是一个具体喜剧色彩的事件。但凡接触过下文的读者都知道,对于“我”来说,即将发生的事件并非具有喜剧色彩,而是充满着悲剧的色调。作者在肯定它是“喜剧”的意旨下,正寓着对“喜剧”的否定。当然,说它是“喜剧”也未尝不可。因为在这个事件中,“他”扮演的角色确实滑稽可笑,但不是欢笑,而是嘲笑。这种嘲笑中包含的不是肯定而是更高程度的否定。在叙述了“我们”之间的关系破裂之后“我”的议论中有此一句:“我想起他给我留下好印象的那天,明白了,笑了,哭了,最后还是笑了。”这当中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哭,也有笑。从“我”的处境看来,应该是痛苦,应该是哭。但事已至此,“我”痛苦,“我”哭又有什么用呢?固然,“我”曾哭过,但在哭过之后,“我”彻底醒悟了,因此“最后还是笑了”。但这不是欢笑,而是强作欢颜,苦中作乐的笑,是对庸俗的人、庸俗的传统观念、庸俗的社会道德的有力嘲笑。作品结尾的一句话讲得颇风趣。它是这样写的:“我突然想到,假如那断掉胳臂的维纳斯也是一个活物的话,她真不知会失去多少‘爱’她的人呢!”只要略会思索的读者都不难领会这段话在风趣后面包含着的深刻的意义:生活中的维纳斯(“他”是这样称呼“我”的)已经失去“爱”她的人,维纳斯是活物的话,也必然逃脱不了“我”同样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残疾人,因为庸俗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道德在支配着人们。因此,在这风趣之后,其实包含着对庸俗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道德的控诉,包含着对庸俗的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人们的有力嘲讽。

一、文学批评的意义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与内在融通。文学批评既是广义的文学接受现象的一部分和文学接受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它又是文学接受过程的深化与高级形态。(一)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从文学批评与作家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具有规范、引 导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 批评家是通过具体作品的阅读研究进而认识、了解作家的;同 样,他也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品评、分析影响作家的创作。由于批 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他往往站在比作家更高 的视点上,帮助作家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作品,提高文学创作的自 觉能力。批评家对作家的了解有时胜过作家本人,他能够深入作家 内心世界中潜意识与不自觉的层面,发现作家自我认识的盲点和被 遮蔽的东西。批评家对作品深层意蕴的发掘也往往是作家未想到的 却又是富有启发性的,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估也由于置放到更大的 文学系统中去考察而更显客观、中肯。因此,批评家对作家艺术潜 力的确认、创作道路的总结、发展方向的建议能够起一定的规范与 指导作用。古罗马的著名批评家贺拉斯曾用磨刀石与钢刀比喻批评 家与作家的关系。他说:“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 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我自己不写什么东西,但是我愿意指 示(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吸取丰富的材料, 从何处吸收养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 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② 这就是文学批评促进文学创作的功能。 在文学作品大规模机械复制的时代,作者与读者事实上是互相 隔绝的。也就是说,接受者大众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难以反馈给作 者,对他产生影响与压力。文学批评则是社会反馈的主要和有效形 式之一,将作品所激起的读者反应与批评信息传递给作者。批评家-------------------- ① 《批评的诸种概念》,lgljll文艺出版社新1988年版,第“页。 ② ((~-51e》,《(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3页。 首先是一个普通读者,但他拥有的职业眼光和掌握的尺度又使他代 表着一定的读者群及其社会性共识。而且,文学批评一般是以文本 的形式见诸媒体的,它既通向作者也为读者大众所知,它预计到读 者的反馈并常常以读者的代言人自居。这使文学批评通常具有公开 的对话性质与丰富的社会反馈内涵。 ’ (二)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 从文学批评与接受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可以帮助接受者深入 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 文学批评是加深接受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文学作品是一种审 美的精神产品,它本身·具有的价值只有在消费、接受过程中才能得 以实现,也就是说作品首先要为读者所理解。一些艺术创新的作 品,一些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作品,一些超出读者阅读经验和高 出于读者审美能力的作品,一些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把握的古 代与外国作品,接受者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理解上的障碍。这就需 要文学批评的中介,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价 值。匈牙利文论家阿诺德·豪泽尔说:“没有中介者,纯粹独立的艺 术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然就是一种对艺术才能的神化。艺术风 格越是发展,艺术作品新奇的成分就越是丰富,艺术消费者对作品 的接受就越是困难,这时就越需要中介者的参与和帮助。”(0批评 家以他的学识与经验,充当着文学接受的中介者角色。 , 文学批评还对接受者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起着塑造作用。批 评家常常通过推荐作品、确立经典,帮助读者选择阅读的作品。古 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鱼龙混杂,读者往往先从介绍、评论 文章中获取关于作品的先期信息,然后决定是否值得阅读与阅读什 么。对于有害的作品与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文学批评也能起到预警 与防范的作用,提醒不良的倾向并指导正确的阅读。鲁迅说: “有 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②批评家划分作品的等------------------- ① 《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页。 ② 鲁迅:《准风月谈·关于翻译》, 《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年版,第297页。级、指出作品的优劣,也就是在传播他的文学价值观念。读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一方面受作品的熏陶,另一方面也受文学批评的引导与塑造。把接受者大众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水平、接受活动中艺术再创造的层次和批评家专业的眼光,这也是文学批评担当的责任。 (三)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 从文学批评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通过作品的分析、评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文学批评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时,必然要提出一系列的概念+观点,在其背后则有一定的学说依据与理论支撑。这些观点、理论既有艺术的、审美范畴的,也有文化价值观的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从后者来说,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它通过与作品及其作者进行意识形态对话的方式张扬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作用。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托多罗夫曾论及他称之为“投射”的批评方法,即一种以作者、社会和批评家感兴趣的其他对象为方向、穿越文本的阅读方式,某些心理学批评或社会学批评都是在批评上采用投射方法的实际例子。事实上,任何批评都或多或少包含着批评者价值理念的主观投射,都或显或隐地渗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因素。即使是托多罗夫提到的“非投射”的“英美新批评派”,其批评也并非是纯形式与纯审美的,而是关注于“隐喻”及其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话语;往往通过对文学作品思想意义的揭示和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理论背景的分析来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发挥其社会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对巴尔扎克、莎士比亚作品的评价,列宁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分析,别林斯基对普希金、果戈理作品的研究,鲁迅以杂文形式展开的文学批评,都表现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由于他们的观点不是用抽象的理论形式写出的,而是借助于作品人物、情节的形象分析,因而能够传播得更广、更深人人心。 二、文学批评的方式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的历史不仅与文学同样悠久,而且,文学批评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一样,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文学产品的主要形式之一。有着一定造诣的批评家在文学舞台上可以扮演与创作作家同样重要的角色。然而,文学批评方式与文学创作方式是不同的,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正确的文学批评方式能够生产出好的批评作品,反之,不正确的批评方式将导致不合格或伪劣的批评作品。尽管文学批评的具体运作因人而异,但批评家在批评方式的掌握上却体现出一定的惯例与规范。一般而言,文学批评的方式应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一)审美体验 欣赏与体验,即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要对作品产生审美 体验。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与艺术形 象来表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因此,进行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 文学批评时,必须充分注意到对象的这一特征。也就是说,批评家 应该以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以审美的态度观照与体验作品中 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合格的文学接受者都能够做到的,批评家首 先应该做到。当批评家象普通读者那样进入阅读、欣赏的角龟,在 作品的形象世界中产生由衷、真切的审美体验之后,他才拥有了批 评作品的权利。脂砚斋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一位批评 家。他的批评富有真知灼见,却又处处与作者感同身受,与作品中 人物息息相通,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试举几例: 在第五回“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眉批云:“奇 笔摅奇文。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余为作者 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在第二十六回黛玉 “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 悲悲戚戚,呜咽起来”旁批云: “可怜杀!可疼杀!——余亦泪 下。,’在第二十七回·《葬花吟》上眉批云:“余读《葬花吟》至再至 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①脂砚斋的一哭一恨、又 怜又疼、再三回味、身世两忘,显示出他进入了欣赏作品的佳境。 脂砚斋的批评之所以被后人一再引用与研究,除了他究竟是何人及 他与曹雪芹是什么关系是个谜之外,还因为他的批评是以真切的审 美体验为底色的。 因此,批评家应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感受能力。一个艺 术感受力迟钝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好的批评家的,因为他对作品审美 价值的判断是大可怀疑的。普列汉诺夫说:“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 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 品的好的批评家。”②那些虽具有一定的审美欣赏能力却又跳过审 美体验阶段、脱离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分析而对作品价值乱 加评判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批评的。 (二)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 文学欣赏与审美体验的主要特征是感受性。它以个人主观感受 的结果为依据。即使含蕴着理性认识,也带着个人体验与情感的印 记。因此欣赏与体验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文学批评虽然也必须首 先感知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审美的把握,但它的主要特征是 一种理性的分析、认知活动。批评的目的是要对作家、作品和其他 文学现象作出较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这就需要它从偏于感性的欣 赏与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与评判,要考虑和关注作品在读者中唤 起的普遍的接受效果与社会反应,要限制个人偏爱与情感倾向在批 评中的干扰或支配作用。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说: “批评是科学。 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以充分理解艺术 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 ① 《脂砚斋甲戍抄阅再评{石头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2、208、223页。 ② 《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1期,第104页。极观察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的。”①人们通常把文学批评归人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范畴,其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学批评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与认知活动。 如果说欣赏和体验是对作品“人乎其内”,那么理性分析就是“出乎其外”。批评家既要像一般读者那样人乎其内,还要从专业的角度出乎其外,以冷静的理性眼光分析作品。《红楼梦》第48回有香菱谈诗的情节,她说:“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 乙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章再找不出两个宇来。”香菱基本上还停留在欣赏与体验的层次,‘未进入理性分析,具体表现在讲不出“直”字的好处。对王维的这一首《使至塞上》,批评家叶维廉却能从理性高度加以阐释: “文字向内凝缩,意义向外延展。举王维的另一种表现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虽然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景的描摹,但我们无法将之视为表面的景,它伸人烟以外的事物,和历史的联想里。首先,漠大,但是空的,除了烟以外,别无其他形态的生命,而‘烟’因‘直’字而具躯体之实。 ‘孤’不只是‘独一’的意思,因为连风都停止了,亦是说,没有任何活动,所以又是‘孤寂’与‘死寂’。但在‘孤寂’、‘死寂’中我们因为‘烟’的活动而引向我们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感得到眼前的景物之外的活动:边地的战伐、戍卒的怨声、风沙的翻腾……”②这段话包含着词与词、景与景外、文字与意义等多重关系的理性分析,体现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我们的经验在都市题材面前‘死机’” “在评选过程中我就开玩笑说,不要评出来全是村里事儿啊。结果评出来还真就全是村里事儿”,《人民文学》副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作为中篇小说的评委认为,面对都市题材,当代中国作家和理论界都面临着经验失效的问题。 “我们心中运行的那套系统可能特别适用于乡土题材,碰到了村里事儿我们的系统就运行得欢实,一碰到都市中的事儿它就出现故障甚至失效。”他以“死机”来形容中国当代文学对都市经验的失效。 这也解释了评论界面临新现象的不知所措:先是出来个“七零后”,然后是网络文学,再然后是“八零后”。“他们写得怎么样是一个问题,但主流文学评价系统和理论批评界的反应迟钝,其实是我们无法对他们发言,因为我们甚至搞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 “都市题材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则认为,“都市文学”和中国长期以来所盛行的“乡土文学”形成了一种比照。过去的文学创作中,“乡土文学”一直占据主导性地位,现在该轮到都市文学了。这既是文学自身发展演进的一种必然,更是中国社会向都市化进程发展的结果。 他举例,新的作者群体比如“八零后”,大都有着城市出身和生活的背景,他们是与都市同时“长大”的一代,都市生活已经浸润到他们的细胞与血脉,他们将写作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以一个烟灰缸就可以虚构一个精彩故事,那么‘八零后’的写手们则仅凭一个语词就可以建造一个想象的世界。”白烨无奈地感叹道。 “曾经有一个在高中和大学里做的调查显示,‘你最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排名依次是金庸、郭敬明、韩寒和鲁迅。我想,这表达了一种倾向,对传统文学神圣性的彻底颠覆,所以我们在观念上要反省反思,对现状的认识需要更清醒些。” “中国文坛的将来属于郭敬明们”? 在讨论中,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蒋巍甚至激动地表示:“我们都将老去死去,中国文坛的将来是属于郭敬明们的。”此言一出,引得众人纷纷反对。“虽然郭敬明的书现在能出版一千万册,但我不相信他能像鲁迅一样值得后人纪念”,白烨表示。而有的发言者则认为不能完全以孩子们的喜好来评文学作品,“我的女儿以前很喜欢赵薇,现在也不追星了;她现在看郭敬明的东西也觉得没有意思,他们的兴趣点转移得太快。” 中国当代文学的状态,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深刻烙印,所以面对现代社会哑口无言。在都市与乡土的二维化选择中,文学的世俗化、时尚化和社会化到底是退步还是进步,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批评论文范文

我经过不断学习,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增强了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可是离要求还有必须差距。下头我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对照自我的实际,挖掘思想,剖析不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五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相关内容推荐↓↓↓

2022教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五篇

党员自我批评心得体会10篇大全

党员个人批评与自我批评范文

党员个人自我批评优秀范文

关于个人自我批评发言稿

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1

各位领导、党员同事们:

以下是我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一年多来,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我经过不断学习,对标检查,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增强了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和实践工作中都取得必须实际效果,使自我在岗位上和思想素质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可是离领导和同事们的要求还有必须差距。下头我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对照自我的实际,挖掘思想,剖析根源。俗话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深刻的认识到自我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期望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存在着梦想信念方面,存在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淡薄问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心存侥幸意识。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足够,进取干好本职工作就能够了。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致自我理论水平不够高。导致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改造重视不够,从而使思想水平在较低层次徘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事明显不够。

2.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精神还不够。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开展自学,系统的学习创先争优理论。未能够做到把课余的时间多用于提高投资管理本事 方法 方式的学习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足,表现没有沉下心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对东西一知半解。有时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差不多。具体工作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进的情景,接到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尽快完成,而不是做到做好。对事实情景未作详细了解之前便枉下结论导致事与愿违使事情未收到预期结果。做事虽有计划,但很难按计划实施,经常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究其原因主要是 学习态度 问题,一是认为自我脑子不好使, 记忆力 不行了,不是学习的时候了,二是认为理论是务虚的,能大致了解一些就能够了,满足于一知半解。

3.工作艺术性不够。不成熟、不稳重做事风风火火走马观花不认真不细致。主要表此刻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缺少灵活性和艺术性,对问题深层次思考不够,对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我的工作带来动力认识不深刻。粗心大意,在平时的工作忽略小节,而小节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小节是事故的到火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从小节入手,以仔细的态度对每一件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我的性格缺陷导致。还是自我满足,自我安慰的思想存在。

4.事业心不如从前开拓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迎难而上开创新局面的干劲和勇气,工作作风上有时紧时松,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由于 经验 还不足,工作的水平还不高。个人创新不够。所以导致工作效果体现的不明显。在义无反顾抓落实方面做得不到位。

二、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 措施

1.加强中特理论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事,不断研究新情景,新问题,新变化,使我的思想和公司实际相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主观和客观相贴合,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支部工作,促进公司创投事业的科学发展。

2.充分发挥自我的进取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公司的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主动承担组织上交给的任务。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3.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配合领导做好支部工作。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强化职责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明白怎样办,没人去干,就是大问题。所以关键是需要落实怎样办。再好的药方开出来,没人替病人抓药,熬药,喂药。仍然不能治好病人的病。但别人怎样说,你就一根筋的怎样干。是缺乏独立思考之人。仅有在实践中,才能辨别是与非。从而得出怎样办的正确方法论。

4.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加强政策理论、投资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坚持依靠群众,拜人民为师,发扬民主,不断提升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水平,努力走出一条贴合公司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我认为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主张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投资之道;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升级、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惠及民生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金融政策工具;就是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产业布局之战略方针,为民资架设一条更为科学的投资 渠道 ,让青年创业不再为启动资金发愁的资金融通渠道;就是跟党走,听党话。为出资者掌管好财富,回归创投支持创新创业本质、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科学赚钱之道。

多谢大家!

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2

经过深入学习 教育 活动,教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经过前段时间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异常像我有必要经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查找自我的思想之陋、行为之垢,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点查找自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整改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本事。

一、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方面:政治理论学习不进取、不到位,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太少。具体表现为:一是政治理论学习自觉主动抽时间去学习很少,一般都是经过学校党支部组织的学习。除参加学校组织学习外,平时自我不会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 文章 、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很少。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缺乏运用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本事。

2、宗旨观念方面

3、业务方面:专业业务知识满足于现状,学习不够进取主动,新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本事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本事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要能长期胜任教学工作,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给学生供给新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具体表现为:一是钻研业务知识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造成学习的资料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刻。二是在业务知识方面,对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精。三是在工作中缺乏新思维,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准确。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4、工作作风方面:缺乏努力的精神,科研本事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最近几年,没有论文发表, 工作 总结 都按老套路,应付了事的心理比较严重。工作中缺少探索创新,多了些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实际工作只限于听领导的安排,而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开拓创新,搞出特色上,没有开拓出自我的工作创新思路。工作作风没能真正做到严、细、深、实。工作上重组织部署,轻指导落实,说的多做的还不够,安排的多,检查督促的少。科研本事几乎为零。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教育学习,我将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克服自我存在的不足,要按照要求来审视自我,规范自我,严格要求自我。

1、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不管平时的教学业务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提高要树立在学习中放松的思想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解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生学习是我们的发展形式之一

2、树立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时刻坚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党性是每个的党员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党性加大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3、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不能停滞不前,除了自我要多写论文,勇于思考,向同行专家学者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平时注重点滴积累,不断提升自我的科研本事,争取在科研上有必须的提高。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 反思 。同时,我还进取和领导同事沟通交流学习。

4、深入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中平时我会进取与学生沟通交流,课后与学生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走进学生内心,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帮忙学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总之,作为教师已明确了自我肩负的职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时事事处处用高标准、严要求对照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行的路还很漫长,还有可能风雨交加,我将一如既往的忠诚于教育事业。

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3

各位领导:

今日午时是我们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构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是.....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以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反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的建设来说异常重要。“我们必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党员更提高更提高”。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整顿三风》的 报告 ,强调了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我。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我的批评是主要的”。刘少奇同志在《论...员的修养》的报告中提出了...员要有多方面的修养,其中包括“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在中共七大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资料第一次被写进了中共七大经过的新党章中。新党章中写道:“.....应当不掩盖自我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应当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我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我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我的错误。.....反对那种自高自大、害怕承认自我错误、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绪”。

纵观.....的发展,我们看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政党不断前进的保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战胜自我、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事物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的,是在不断的否定、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在矛盾斗争中,战胜自我是不容易的,因为自我的弱点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即便发现了,具有敢于承认、揭露、改正的勇气,也是不容易的。仅有战胜自我,才能最终战胜敌人。

2、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民主政治的试金石。我们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倡造就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境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如果党员、干部不能从怕字当头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不能开展真正、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么监督、制约、民主都会是空话。?

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培育良好思想作风的保障。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都是有用的,不可偏废。可是批评是为着启发自我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以批评的手段,到达自我批评的目的。自我批评的作风不培育起来,对自我的错误、弱点不承认、想方设法回避之,不愿理解批评、甚至抵制批评的人,显然不能很好培育批评作风。那些只善于及热衷于批评别人,而不会、不善于批评自我的人,他的批评作风肯定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在某种意义能够说,自我批评的作风培育起来,正确的批评作风才能培育起来,在培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应把培育自我批评的作风放在首位。

会前我们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今日是我们民主生活的深入交流,作为...员我们必须拥有自我批评的勇气,拥有帮忙同志,发挥团队作风的意识,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的提出自我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要敢于应对自身不足,勇于自我剖析,不断反思,努力改善。期望大家互相批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让我们在各自查找不足的过程中交流碰撞、达成共识、共同提高,促进个人和学校的稳步发展,不断提高。

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4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举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是一项重要资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构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对个人来讲,是重要的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经过学习讨论、座谈有深入科室了解等多种形式,自我排查与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地发展不相适当的地方和问题,并初步拟出改善措施。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存在着梦想信念方面,存在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淡薄问题。思想 思维方式 方面受条条框框束缚太多,按部就班,遇到实际问题时不敢闯,不敢试,解决发展难题的办法不多;在困难和矛盾面前,缺乏开放性、发散性思维,思想解放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在用解放思想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服务患者实践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二是把握机遇本事不强。突出表此刻思维层次低,运用现代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本事差,更缺乏战略性思维眼光,反应不敏锐,把握机遇本事差,应对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等具体问题,以及在人才建设,学科带头人缺少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三是改革创新意识不浓,主动性工作本事不强。存在深入基层不够,工作不深入、了解不够,解决问题不及时问题。表此刻开展工作墨守陈规,执行政策经验化、教条化,缺乏灵活性,不善于结合医院及自身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工作。对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他们对学习等活动进取性不高。

四是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精神缺乏。随着职务的变迁及业务职称资格的获得,自我对医疗业务的钻研有所松懈。一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同样存在类似情景,表此刻学习氛围不浓,还未能到达学习型医院要求,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仍然是困扰医务人员异常是青年医务人员快速成长的主要因素。甚至个别科主任仍甘于现状,固步自封,无形之中成为了科室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是近年来手术科室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专科的发展也很快,各项医疗指标也到达了较高的水平。但由于医疗工作量大,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医疗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二、改善措施

1、加强学习,切实解决认识不足、办法不多的问题。将学习贯穿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改善方式、提升服务的各个方面;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自我工作的重要动力,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加强作风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和医疗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探索与改善,努力加强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职责追究制行政管理,千方百计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做好新技术、新业务的技术管理工作,争取在减少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方面有新的突破,做到让服务对象满意、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满意。

3、努力促进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充分的发挥现有骨干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年轻医务人员的努力学习及工作的进取性,加强科室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甘当人梯的精神。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以更新的理念思考与探索,廉洁行医,努力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5

各位教师、领导:

午时好,在启汉工作这已是第三年了,虽然努力工作,但还和各位领导和教师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现根据自身要求与实际,结合本次“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上,对三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自我的思想、生活、工作情景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发现自我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现本人将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今后的整改方向向各位领导和教师们作简要的汇报,期望各位领导和教师批评指正。

一、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习力度还不够,异常是理论的学习还不够丰富,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到达应有的深度。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学校工作,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的少,结果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使理论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

2、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处事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认为自我的想法是对的,方法欠缺一些,异常是一些和其他同事的相处上,有时不够讲究方法,和部分教师的沟通较少,认为只要工作做好,就是万事大吉了,这样造成有时工作不细致。结果使同事们相处中出现比较勉强的现象,可是,教师们都会谅解,在那里多谢大家了。

3、在工作要求上,工作的标准不够高,只满足于把事情做完,在质量和效率中,有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把自我的工作与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虽然能按照完成工作任务,但仅有一般标准质量,把标尺定的不够高,有过于简单满足的倾向。

4、在工作创新上,对待困难有时有畏难情绪,满足于领导叫干啥就干啥,

进取主动性不够强,缺乏创新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缺乏灵活机动性,过于死板,创新观念的理念没有贯彻始终。

5、教学上,对于课堂的掌控本事还不够好,有些课堂放出去之后,很难做到收放自如。教学语言的精炼、自身的学识还有待提高,异常是我的三笔字,是我最大的缺点。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源:

经过分析以上的缺点,在深入解剖自我之后,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按照具体情景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剖析,这其实是对自我要求不严格的结果,同时,我也还存在一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急于求成的思想,毅力不够,具体行动不足。若长期如此,对自我不加以严格约束,不采取取长补短的措施的话,将会给今后工作带来不便。

应当说,我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的,也一向对工作是负责的,但我总感到自我有些放松,异常是没有能好好反思自我,及时调整好心态,对外界的因素也看得太重,从而造成了上进心、进取心比以前减弱,以前我对自我缺点的认识是不够到位,明白缺点,也总给自我找借口找理由摆脱,甚至拒绝承认,不加悔改,这对自我的提高是毫无好处的,也是严重损害自我的发展与成长。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加强学习,把理论学习作为自我的第一需要,加强教师职业所必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让理论与实践精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对照检查自我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善方向措施,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高质量的完成本职工作。

二是要严格要求自我,严厉约束自我,时刻警示自我。在充分认识到

自我的缺点的基础上,努力改变工作中遇事处理不果断、不细致等问题,工作中、生活中有不如意之处,多从自我身上找原因,克服松懈心理,树立生活、工作目标,让劣势、失败成为前进的动力,永远坚持自我进取肯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点。

总之,在今后工作中,我愿和大家一齐在开拓中前进,坚持进取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踏踏实实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五篇相关文章:

★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范文5篇

★ 党员工作大会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发言稿5篇

★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精选5篇

★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精选范文10篇

★ 个人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10篇

★ 医务人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五篇

★ 自我批评发言稿五篇

★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精选集总5篇

★ 2022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精选5篇

★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范文七篇

在我们迈步前行的时候,请把“人贵自省”当作我们的座右铭,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 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 议论文 五篇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更多“批评”的相关内容推荐↓↓↓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范文七篇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5分钟范文

批评时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

批评的意思和造句

以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一)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善意或恶意的批评。善意的,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恶意的,能虚怀若谷,也未尝做不到一笑置之。然而要一个人反躬自省,来点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却不易做到。这是因为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总是自以为是,自以为高明,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也蒙蔽了自己的心灵,这样自己就会犯下错误。这种错误,轻则害己,重则害人误国。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妨将“人贵自省”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人贵自省。如果不能自省,又拒绝“他省”,这样的人,就难免要害己害人误国了。读《三国》的人,肯定不会忘了袁绍:他总是自以为高明,刚愎拒谏,还杀了、囚了忠心事己的田丰、沮授,结果让曹操火烧乌巢,兵败官渡,身死国灭。也肯定不会忘了赤壁之战:曹操这样的聪明人,也会刚愎拒谏,上了庞统的当犹不自省,反而嘲笑部下谋士糊涂,结果兵败赤壁,被孙刘联军逼上了华容道。更不会忘了那个自以为高明的马谡:总是自以为有才,常以“诸事丞相犹然问我”自夸,就忘了自己有几斤几两,结果自告奋勇守街亭,刚愎拒谏屯孤山,既将自己推向了断头台,又使国力本弱的蜀汉雪上加霜,从此一蹶不振。由此观之,人不自省,为祸岂轻?

人贵自省。如果能自省,又不拒绝“他省”,这样的人,即使不能成为圣人,也一定是一代贤人。诸葛挥泪斩马谡以正军法,尔后痛哭不已,这不为别的,只因他想起了先主的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立即醒悟:街亭之败,是自己无知人之明、用人不当之过。于是上书自贬三级。虽然诸葛后来的努力最终难挽蜀汉的颓势,但仍能留下身后之名,仍能“长使英雄泪满襟”,也真不愧为一代贤人。当然,这与他能反躬自省是分不开的。

鲁迅伟大,就因为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最能自省的人。他不仅仅能解剖自己的灵魂,而且还解剖国人的灵魂;他不仅仅要挖掘自己身上的劣根,而且还要挖掘民族的劣根;他不仅仅要让自己觉悟,而且催国人猛醒。正是有他们那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也才迎来了我们民族觉醒晨光,也才有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所以,鲁迅他无愧于“民族魂”的称号。

人贵自省,自省必有所成。一个民族也需要自省,如能自省,这个民族就一定能长盛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社会也需要自省,如能自省,这个社会就一定能文明理性;一个国家也需要自省,如能自省,这个国家就一定能繁荣昌盛。

在我们迈步前行的时候,请把“人贵自省”当作我们的座右铭!

以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二)

今天中午,徐老师把我叫进了办公室,让我把错误的作业改正好。回到教室后,我想起还有一局棋没下好,于是,我就把改正作业的事扔到一边,和同学下起棋来。这时,徐老师走进了教室,看见我在下棋,便问我:“陈佳栋,作业改好了吗?”我一愣,一阵冷汗从我额头中冒了出来, “还…...没……改好。”徐老师听到我的回答后,皱起了眉头说“作业没订正好就去下棋,你的作业我不改了!” 当徐老师气冲冲地走出教室后,我才恍然大悟,连忙订正作业。订正好作业后,我就向办公室走去。

但今天的我,就像穿上了20斤重的铁鞋似的,走起路来非常吃力。“ 报告 ”,我走进了办公室,对徐老师说:“徐老师,作……业”“不改你的作业,你走把。”徐老师生气地说。这时,徐老师就管自己改作业了。而我,就呆呆地站在那儿,心里像波涛汹涌的海水一般,感到非常不安。

这时,我好像有了两张嘴巴,一张说:“反正徐老师都让你走了你就走吧。”这时,另一张嘴巴立刻反驳过来:“徐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你反醒一下。”“反醒?要反醒可以到教室里去反醒呀!何必站在这里呢?”“在这里反醒比在教室里效果要好!”我听了左嘴的话,站在办公室里反醒。过了十分钟左右,我坚持不住了,这时,徐老师向我看了一眼,突然间,我发现这一眼给了我力量,使我站了下去,可是没多久,我又坚持不住了,身体已经朝向门口。当我想向门口迈出第一步时,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拉住了我,并说:“陈佳栋,你虽然只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但它却意味着你没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

这时,徐老师转过身来,对我说了好多话。这些话像刀刻一样深深地印在我心中!

以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三)

“你怎么搞的,这么明显的错误都……”

更多时候,批评的声音不会那么婉转动听,它刺耳得让人难以接受,甚至超过了你的忍耐限度,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听取批评,在批评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工作的漏洞,进而不断提高。

“走过布满荆棘的坎坷,就是鲜花与掌声!”那么只有接受别人的批评,才能得到完善与提高。面对批评,有人会用心去听,与自身对照,有人则置之不理,全当耳旁风。

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进谏,便下命令让群臣吏民指出他的不足。齐威王愿意放下架子,可以当面接受群臣吏民的进谏,并改正。因此“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不久燕,赵,韩,魏,皆朝于齐,齐战胜于朝廷。一个国君能够积极接受批评,可以使一个国家上下一心、繁荣富强、不战而胜。

谁都喜欢听称表扬的话,生活中的批评常比赞美多,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批评让你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现实,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对于批评你的人,你要心存感激,因为他增加了你的智慧。当老师因作业中的失误而批评你时,要虚心接受,那是“恨铁不成钢”的敬业之声;当父母因为你学习松懈而批评你时,要耐心去听,那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当朋友因你的骄傲自满而批评你时,不要怨恨,那是真正的友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批评都包含批评者的一片心意,不要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

记得一次看娱乐节目,参赛的选手因不满评委对自己的点评,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顶撞评委,甚至口出狂言威胁,在这一刻全场轩然。我想这位选手还不明白自己参加节目的意义所在,是否过关,是否取得冠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听到评委的点评和建议,发现自己的不足,积累舞台 经验 。面对评委的批评,不管对与错,言辞是否得当,首先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听评委的批评,对照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没有人批评你,指出你的错误,那么你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难以向前发展。进步往往来自于不断改正,不断进步。无论何时,有人批评了你,请耐心听取,虚心接受,完善自我!

以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四)

俗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误,都可能遭到朋友、父母或者老师的批评。这些批评很可能就是一种不竭的动力,促使你 反思 错误,正视差距,改过自新,迎头赶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可能是在自觉的状态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达到一种至圣的境界。而我们在遭到批评后反思,就头脑保持清醒,及时发现问题,扬长避短,改正错误,臻于完美,创造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宋代的苏舜钦说:“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栽培香花要常常培土用力,因为香花容易凋零,而杂草容易蔓延。我们更要在别人批评之时,认真反思,努力克服缺点,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我们面对指责和批评,首先要冷静分析,主动反思,态度谦逊,而不是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拒人于千里之外。也许别人指出的问题正是自己工作无起色、学习不优秀的瓶颈所在。别人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良因子,就抓紧反思,堵住思想上的漏洞,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经常在批评后吸取教训,才能祛除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何能诚实面对,理性反思。将来之不易的和平和繁荣更好的维系下去,需要我们更好的反省。德国先后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元凶,关键在于他没有反省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为争夺殖民地,向英国挑战,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最后以失败告终。短短二十几年后,又挑起二战,最终又以失败告终,德国法西斯自食其果。全世界对他们有着深刻的痛恨和批评。现在的德国,为当年犯下的罪行,进行了反省和忏悔,他们从不否认那段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的罪恶历史,他们也要成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不会犯相同的错误。的确,在犯过错之后,学会反思,受到批评之后,学会思考,努力改正,这样认真反思之后,将会有不一样的景象。

年仅二十岁的富二代胡斌驾驶非法改装的三菱跑车在杭州繁华的街头与朋友“飙车”,将看完电影、正在穿过斑马线回家的25岁青年谭卓当场撞死,事后,此事经网上传播,遭到数万网友的批评指责,然而他却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表现轻松,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在遭到这么多人的炮轰之时,他竟然没有反思自己的过失,还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他注定会脱离这个社会,他的人生将会是黑暗无光的。

我们要想成为伟大的人,首先要学会对自己剖析。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不是对自己了解透彻、善于反思,面对外界的批评时主动反思呢?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的直言劝谏是有效果的。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在面对批评时,善于反思自己,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你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灵魂!

以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五)

生活中,我听到过许许多多的赞扬声。也许是考试成绩优异,也许是助人为乐,也许是尊敬长辈 。但那件事,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叮铃铃,上课时间到了,请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上课。”伴着这铃声,随之而来的还有我内心深处的恐慌

“嗒,嗒,嗒。”随着这脚步声,将原本就严肃的气氛,变得更紧张了。老师的声音徐徐传来:“大家想必已经猜到我要做什么了吧,废话不多说,开始发卷子。”“孙慧婷…^”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眉头紧锁,“ 满分!”心里沉重的大石终于落了地,嘴角不经意间上扬。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下来,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得意洋洋的对同桌说:“我都考了100分呢,你才考了85分,这差距也是无语了。”同桌义正言辞的对我说:“人生中将面临的考试数不胜数,这次只是发挥失常,下次,下次,我一定考得比你好。”我毫不在乎的说:“那就拭目以待吧。”

卷子发完以后,我果不其然收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心里愈发骄傲了。

接下来的一周我却频频出错。这一切当然逃不过班主任的火眼金睛。老师失望地说:“孙慧婷你到底是怎么了?”我一时无语。不知该怎样回答。

夜深人静,我却一直不能入睡,脑中不时浮现出班主任那张熟悉的、从来没有对我流露出过失望神情焦急却又不忍责备的那张脸,妈妈那些语重心长的话和对我充满信任的眼睛,不知不觉眼泪滑落了下来。

老师、爸爸、妈妈,对不起!我一定会虚心接受并牢记您们的批评,认真学习,一定不会再让您们失望!

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精选五篇相关 文章 :

★ 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精选五篇

★ 虚心接受的800字议论文精选五篇

★ 以虚心求教为题的议论文精选五篇

★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文800字左右

★ 高三议论文谦虚范文800字

★ 以信用为题的议论文精选五篇

★ 高一作文自省话题800字范文作文

★ 描述“感动”的作文600字精选

★ 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期刊审批

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申请审批。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新闻出版总署应当自收到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八条 出版科学技术期刊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 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二) 有明确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报道范围。(三) 有健全的编辑部。专职编辑人员按任务定编,一般季刊(或半年刊)不少于三人,双月刊不少于五人,月刊不少于七人,并设一定数量的专职编务人员。外文版期刊编辑部应配备外文专职编辑。(四) 有固定的出版、印刷和发行单位以及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第九条 科学技术期刊实行“分口审核,总口审批”的办法。创办全国性的正式期刊应当由主办单位向其部委级主管部门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科委在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商定的数额内审批。批准件抄报新闻出版署备案。创办地方性的正式期刊应当由主办单位向其厅局级主管部门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由科委商新闻出版局后审批。审批前应当报国家科委核准。批准件报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和当地新闻出版局备案。第十条 两个以上单位合办的期刊,必须确定主管部门和一个主要主办单位,由一个部门报批;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合办的(含委托地方单位办的)期刊,由中央单位按第九条规定办理。第十市新闻出版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逾期未办理登记的,原批准件作废。主办单位办理登记注册后应当及时出刊。自登记注册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出刊的,原登记注册自动注销。第十三条 正式期刊改变办刊方针、刊名、主管部门、主办单位、文种、发行范围、分刊或合刊的,应当按第九条规定报批。第十四条 正式期刊变更刊期、增减页码、改变出版印刷发行机构的,全国性期刊由中央各主管部门核批,地方性期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商新闻出版局核批,均需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办理变更手续,并报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备案。第十五条 新办的期刊,五年内不得更改刊名和变动主办单位;并应当按期向中国版本图书馆、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缴送样本。第十六条 正式期刊每年只允许出版一期增刊。全国性期刊增刊由国家科委核批;地方性期刊增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商新闻出版局核批。批准件报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和当地新闻出版局备案。凡经批准出版的增刊,均需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办理“期刊增刊许可证”。增刊的宗旨、开本、出版形式和发行范围应当与正刊一致,并在版权页上刊印正式刊号、增刊编号,在封面上刊印正刊名称和注明“增刊”。但合订本及年度目录索引不在此限。第十七条 期刊因故停办,主办单位应当持主管部门的批准件到原登记注册新闻出版局办理注销手续,缴回“期刊登记证”或“内部报刊准印证”;期刊停办半年以上不申报者,由登记机关注销登记,不得继续出版。凡注销的期刊,由新闻出版局报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备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加强期刊的行政管理,使期刊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第三条凡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履行登记注册手续,领取“报刊登记证”,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即视为正式期刊。正式期刊的发行分为“公开”和“内部”两种。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可以在国内外公开征订、销售;内部发行的正式期刊只能在国内按指定范围征订、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陈列和销售,禁止向国外发行。第四条凡持有“内部报刊准印证”,用于本系统、本单位指导工作、交流经验、交换信息,并在行业内部进行交换的资料性、非商品性内部期刊,称为“非正式期刊”。非正式期刊不编入“国内统一刊号”,不得公开发行、陈列,不准销售,不得进行任何经营活动。第五条任何期刊不得刊载下列内容:(一)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分裂国家或煽动叛乱、暴乱的;(二)煽动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四)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五)煽动民族、种族歧视或仇视、破坏民族团结的;(六)宣扬凶杀、淫秽色情或教唆犯罪的;(七)诽谤或侮辱他人的;(八)妨害司法部门公正审理案件的;(九)法律禁止刊载的其它内容。第六条期刊管理采用系统分口管理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地方各系统对自己及所属单位办的期刊应当认真进行管理;各期刊还应当接受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管理。第二章期刊的审批第七条创办正式期刊,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宪法规定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二)有确定的主办单位和明确的专业范围和编辑方针;(三)有切实担负领导责任的上级主管部门;(四)有健全的编辑部,有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专职主编及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五)有必需的资金、固定的办公场所、承印单位。第八条创办正式期刊,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的要求提出申请书,并须写明期刊的名称、刊期、开本、篇幅、发行范围等主要事项,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批。第九条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创办正式期刊(含委托地方单位办的期刊),经主管部委、直属机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领导机构审核同意后,按期刊的学科分类,属社会科学的报新闻出版署审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报国家科委,在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商定的数额内,由国家科委核准,报新闻出版署备案;解放军系统创办正式期刊,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核准后,报新闻出版署备案,其中属于自然科学、技术类的还须报国家科委备案。第十条地方单位创办正式期刊,属社会科学的由主管部门向省级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在新闻出版署确定的指标内核批;属自然科学、技术类的由主管部门向省级科委和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共同审核后,在新闻出版署确定的指标内核批。核批前均须向新闻出版署期刊局进行刊名查重,并报新闻出版署备案;自然科学、技术类的并须报国家科委备案。第十一条两个以上单位合办的期刊,须确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由一个部门报批;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合办(含委托地方单位办的)的期刊,由中央单位按第八条规定办理。第十二条与国外合办的期刊,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范围内发行的,由中方办刊单位按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申请报批,同时必须提供以下有关材料:(一)双方合作意向书,包括办刊目的、学科、刊载范围、明确的责任和终审权、版权归属、利益分配、合作期限;(二)合作对方具有法人资格的登记证明;(三)合作对方的资信情况。第十三条与香港、澳门地区或台湾合作办刊,按前款的规定办理。第十四条已经批准登记的期刊改变刊名、主办单位、文种,应当依照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六条重新报批。其它登记项目的变动,属中央单位办的期刊由中央部委级单位核批,属地方单位办的由省级新闻出版局核批,均报新闻出版署备案;自然科学、技术类的,还须报国家科委备案。

电影批评论文范文

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从现存的默片《娇花溅血》(Broken Blossoms)(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执导,1919)算起,美国电影塑造华人形象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本文选择六部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历史地分析、解读华人形象如何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中种族、性别与政治冲突的体现。在二十世纪初,华人曾一度被塑造为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形象,如《娇花溅血》,但由于美国十九世纪末驱赶华人劳工后,「黄祸」意识的延续,好莱坞更热衷于将华人想象为对白人构成威胁的「野蛮的」他者,如《阎将军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卡普拉 [Frank R. Capra]执导,1933)。到了中国抗战及欧美二战时期,美国宗教救世话语影响下的好莱坞及时推出了《大地》(The Good Earth)(富兰克林[Sidney Franklin]执导,1937)之类的影片,赞扬中国妇女的勤劳勇敢及对土地的「原始情感」。而冷战时期持续不衰的东方主义想象又投射出一批如《苏丝黄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奎因[Richard Quine]执导,1960)宣扬西方「白马王子」超俗爱情、东方女子感恩献身的神话故事。美国国内60年代起日益剧烈的种族冲突也使华人一时凸显成「模范少数族群」,「自愿」同化于美国主流白人文化,在银幕上演出了歌舞升平的轻喜剧,如《花鼓歌舞》(Flower Drum Song)(罗杰斯[Richard Rodgers]执导,1961)。作为难得一见反思西方中心的神话影片,《蝴蝶君》(M. Butterfly)(克罗嫩贝格[David Cronenberg]执导,1993)布下性别迷阵,揭露了西方男人的情感和身份危机,精彩地颠覆了西方冷战话语及东方主义的叙事模式。 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可以作种种解读。按学者马凯蒂(Gina Marchetti)所论1: 好莱坞利用亚洲人、美籍华人及南太平洋人作为种族的他者,其目的是避免黑人和白人之间更直接的种族冲突,或逃避白人对美国本土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人所持悔罪及仇恨交加的复杂心情。 马凯蒂认为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运作方式是神话般的,利用多种故事模式迷惑观众,如:强奸模式、俘虏模式、诱惑模式、救世模式、牺牲模式、悲剧爱情模式、超俗浪漫模式及同化模式等。本文所分析的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印证了这些好莱坞电影模式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揭示了这些模式的意识形态内涵及其话语运作方式,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好莱坞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 一 《娇花溅血》:种族危机与性别体现 《娇花溅血》讲述一位简称「黄人」(亦称「程环」)的中国人离乡背井到伦敦谋生,暗恋一位屡遭父亲蹂躏的英国少女的悲剧爱情故事。影片开头即明确表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黄人到中国佛寺进香,祈求远赴他乡后的平安,但他一出寺庙,就遇上西洋水兵聚众闹事街头。东方的和平和西方的暴力一方面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种族的性别定型。踏上异域后,黄人的行为与价值取向一直呈女性化,从而与爱尔兰拳击手巴罗所体现的西方男性化形成二元对立:前者为文弱、温雅的店铺伙记,后者为粗暴、强壮的酗酒工人;前者为浪漫的梦想家,沉溺鸦片,醉心审美,后者为施虐的父亲,折磨女儿露西而得快感。露西为黄人店中的东方精美物品而陶醉,黄人热心献出丝绸衣料,让露西得到前所未有的「家」的温暖。这一跨种族的恋情,威胁了西方父权中心的秩序,巴罗一怒之下鞭打露西致死。赶来营救的黄人与巴罗对峙,一枪击毙巴罗,将露西的遗体抱回店中,放于牀上,烧香超度,然后用匕首刺心自杀而亡。 马凯蒂指出《娇花溅血》标题本身透露了影片中「幻想」的施虐及拜物的本质:吉什(Lillian Gish)扮演的露西像一朵娇花,生长于贫乏之地,虽如期开放,但不可避免地被蹂躏而雕谢夭折2。在影片中,导演格里菲斯为强调东方(女性式的)的温文细腻和西方(男性式的)的蛮横粗暴,将黄人的牀铺同时塑造成一个战场和祭坛。黄人先是在牀边细心照料露西饱受创伤的心灵,然后在牀前尽力保卫露西不被巴罗带回家,最终又在牀边殉情自杀,完成了现世中不被认同的一段跨种族、跨文化情缘。由于格里菲斯在影片结尾时刻意营造香火萦绕的诗意氛围和黄人凝视露西遗体和匕首时的跪拜姿态,马凯蒂等西方学者认为黄人的自杀场景潜意识地表现了一种「恋尸情节」及视觉上的「性快感」,因此更为影片增添欲望和幻想的空间3。影片对这种欲望和幻想的定位也体现在露西身上: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少女,她代表了一种超越性行为的,因此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纯洁女性。 正因为露西的纯洁,施虐的父亲成为《娇花溅血》被抨击的西方男性文化的掠夺形象。格里菲斯在影片中设置了两个象征性的「强奸」场面。第一,巴罗手持象征「阳具」的鞭子,鞭尾从他的腰间向前垂下,正面威胁着摔倒在地、面色惊慌的露西。第二,露西为躲避父亲,藏身在窄小的储藏间门后,而巴罗怒持利器,砸开门洞,破门而入,将露西揪出殴打。两个象征的「强奸」场景都表明了传统女性在西方专横的父权制度下的悲惨境况,也体现了影片的自虐—施虐的情节结构。 从性别的角度看,黄人所代表的是另一种当时可能令西方女性所倾心的男性美德,但却无疑是一种在西方被视为「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勒萨热(Julia Lesage)称黄人为「浪漫的英雄」,一个倾向自审、谦卑、文弱、被动而终究无能的善良人。格里菲斯正是利用这个美学化的形象来表达一种道德观:「亚洲的文明及其利他的精神与欧美的非道德和粗糙相比而光彩耀眼。」4为了提高《娇花溅血》的美学地位,格里菲斯的影片在纽约市首映时,设计了一出由芭蕾舞演出的序幕,因此将影片定位于贵族及中产阶级才能欣赏的高级艺术品,而非当年移民众多的纽约人花五分钱便可观看的一般默片5。 不可否认,格里菲斯美化种族间的谦让和互容,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缓减他早年影片《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中对黑人歧视的描写所造成的不良效果。这里,《娇花溅血》对东方文明的赞美本来为的是缓解西方社会的种族冲突,希望电影观众提高修养,认同高雅文化。但从电影史的角度看,格里菲斯在有意无意之间为好莱坞确定了男性华人在银幕上的一种典型的女性化形象,从此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阎将军的苦茶》: 性威胁与俘虏情节 当然,另一类众所周知的好莱坞男性华人形象与黄人的成另一极端——杀人不眨眼的军阀或土匪。在《阎将军的苦茶》里,专横跋扈的阎将军在中国目视无人,根本不把西方女传教士玫根的善意劝导放在眼里,当着玫根的面展示他下令集体枪杀战俘而毫不眨眼的绝对权威。不过,《阎将军的苦茶》转而刻意营造阎将军和玫根之间暧昧的情感游戏,因此有别于早一年发行的《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斯滕伯格[Josef von Sternberg]执导,1932)。 在《上海快车》中,同样杀人不眨眼的革命党首领是一位混血华人,在骑劫京沪快车后,对乘客中红极一时的西方妓女「上海百合」(迪特里希[Marlene Dietrich]扮演)垂涎三尺。为胁迫「上海百合」就范,他一方面威胁要用火钳弄瞎英国医生(「上海百合」以前的情人),另一方面强迫「上海百合」同车厢的中国妓女慧菲与他过夜。《上海快车》因此融合了好莱坞的强奸模式和俘虏模式,强调了华人对西方人的性威胁。按弗洛伊德的理论,瞎眼是男性去势的象征,而革命党首领用火钳烫伤一个德国鸦片商则意味着象征性的强暴占有之举。 《上海快车》的转折点是慧菲意外地复仇杀死了强奸她的革命党首领,从而解救了京沪快车上的「俘虏」,也完成了影片结尾处「上海百合」与英国医生的爱情梦。在复仇一场戏里,导演斯滕伯格以其特有的神秘场面营造,将华裔影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扮演的慧菲的巨大身影投射到墙壁上,通过扑朔迷离的光影交错,重现了黄柳霜自《巴格达盗贼》(The Thief of Baghdad)(沃尔什[Raoul Walsh]执导,1924)之后所体现的阴险毒辣、深奥莫测的东方「龙女」或「蜘蛛女」的形象。但是,华人的性威胁一旦解除,《上海快车》即以好莱坞固有的白人之间的男女爱情大团圆结局。 回到《阎将军的苦茶》,中国军阀与白人女传教士之间的爱情则难以在常规的好莱坞模式中发展。影片开头,玫根初抵中国与她的白人未婚夫相见,不期在兵荒马乱中落入阎将军的行宫。与《上海快车》中的革命党首领相反,阎将军虽倾心玫根却不强加己意。相反,他让玫根尽其福音传教的义务,自由活动于行宫中,在情感游戏之间证明了最终是谁感化了谁。由于玫根轻信阎将军之妾,使阎将军军事机密外露,军火列车被打劫一空,从此阎将军丧尽权势,众叛亲离。 有趣的是,随着阎将军权势的削弱,他在玫根眼里的「文明」程度则不断增加,从一个野蛮的刽子手渐渐变成风度翩翩的绅士。阎将军的变化在玫根的一场白日梦中充分体现出来。玫根先是梦见阎将军以毫无浪漫色彩的游侠形象出现,这游侠酷似当时在好莱坞盛行(1926-52年间共出品四十六部)的侦探片系列《陈查理探长》(Charlie Chan)中女性化的陈查理探长,随后阎将军又以一副狰狞的、色情的傅满洲的形象出现,追逐玫根不放,使她从梦中惊醒。阎将军在玫根的梦中扮演了好莱坞假设的华人男性的两个极端:其一,善良但女性化或无性威胁的男子,如陈查理或早期的黄人;其二,阴险野蛮的恶魔,如傅满洲或1936-40年间影片《飞侠哥顿》(Flash Gordon)系列中要征服世界的华人奸臣「无情的明」(Ming the Merciless)。 玫根的梦既表达了好莱坞对华人男子形象二元对立的思维,也揭示了这种对立实际上来源于西方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向往异国的奇情,另一方面又恐惧他者的威胁。与自己普通乏味的未婚夫相比,在玫根眼中的阎将军既是性威胁又是性诱惑,等到片尾阎将军人去财空时,玫根宁愿留下来服侍阎将军。她穿上阎将军赠送的丝绸中装,跪在阎将军跟前,但一切都已太晚了,因为阎将军此时已服毒自杀,面带性征服异族女性胜利后的欣慰而逝,留下玫根一人在遗弃的行宫里哀叹人世苍凉,命运叵测。 《阎将军的苦茶》在一些细节上回应了《娇花溅血》,玫根身着丝绸中装与露西相仿,而阎将军的自杀更与黄人相似。从象征意义来看,这两部影片——加上《上海快车》中革命党首领的遇刺——都证实了好莱坞叙事模式对华人男子至少是要象征性「去势」的欲望,即从银幕上根本除去华人对西方女子的性威胁。不难想象,好莱坞从此很少再编织华人男性与西方女性的爱情故事,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白马王子征服东方美女的演绎不尽的缠绵情爱(如本文第四节将述)。 三 《大地》:农妇土地与原始情感 马凯蒂推测《阎将军的苦茶》将中国描述成「一个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奇异、危险、混乱的地方」,为的是转移当年饱受经济萧条之害的美国观众的注意力6。这一推测也许言过其实,但数年后《大地》对中国灾荒和贫穷的渲染,的确可能给美国观众一种高人一等的自豪感:美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现代化,而中国人却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美国观众的自豪感还可以来自他们宗教救世的信仰:中国农民像美国建国初期的拓荒者一样,本着对土地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天灾人祸,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大地》改编自在中国生长的美国传教士后裔赛珍珠(Pearl S. Buck)的同名英文畅销小说,其中的基督教关联自然不言而喻。 《大地》中的中国农妇勤劳勇敢的形象,被称为是美国电影史上的突破,一改早先刻板的华人形象(如鸦片病鬼、滑稽厨师、洗衣店员等配角,及前文所提阴险妖女和野蛮军阀等主角)。影片描述一位农妇欧兰历尽千辛万险,生儿育女,勤俭节约,默默地帮丈夫种田持家,在荒年也坚决不肯卖地,而宁愿沿途乞讨到南方,维护了立家的根本,最后又为丈夫纳妾安度晚年。影片结尾,欧兰悄然病死,丈夫望着窗外的桃树,缅怀妻子而感叹:「欧兰,你就是土地。」厄尔林(Richard Oehling)认为影片中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只有在「原始的」中国才可以理解。厄尔林进一步指出,「《大地》使中国农民的形象变得真实可爱,成功奠定了后来40年代战争片中中国农民形象的塑造。」7诚然,另一部改编自赛珍珠小说的影片《龙籽》(Dragon Seed)(康韦[Jack Conway]与比凯[Harold S. Bucquet]联合执导,1944)同样渲染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为了不让日兵收获粮食,他们自愿放火烧毁田园农庄,进山避难,让儿女加入游击队保卫土地。 《大地》代表的形象突破与时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日本的入侵使中国成为美国的盟友;另一方面,好莱坞接受《上海快车》和《阎将军的苦茶》等片在中国屡遭抗议而禁演的教训,在《大地》拍摄时邀请中国官员预审剧本,到中国购买道具,又在洛杉矶动用众多华人自愿者参与摄制8。虽然中国官方对完成的影片不尽如意,但雷纳(Luise Rainer)扮演欧兰的成功,使她荣获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大奖。值得说明的是,时至40年代,好莱坞明文规定男女主角不得由少数族群人扮演,使得白人演员为「扮黄脸」而化妆得奇形怪状,面目全非,丝毫谈不上甚么真实或美感。 四 《苏丝黄的世界》:白马王子与超俗爱情 到了放映《苏丝黄的世界》的60年代,「扮黄脸」现象已经结束,女主角已由华人扮演。这部东方主义色彩浓厚的爱情片描写美国白人画家罗伯特到香港寻求自我,爱上苏丝黄小姐,克服种族、阶级和文化的鸿沟,有情人终成眷属。苏丝第一次在轮渡遇见罗伯特即以不标准的英文宣称自己是「美琳」,一位富家「处女」。罗伯特进入九龙城,街道两侧拥挤的货摊、行人和车辆组成一幅东方主义视野中典型的杂乱无序的第三世界城市景象。这一景象令人回想起《上海快车》片头京沪快车被北京古城的行人和动物阻挡的景象,而时隔近三十年,两个景象都表示西方文明的视野对第三世界落后的无奈。然而无奈并不等同无能,在《苏丝黄的世界》里,罗伯特即肩负起改变东方落后无知的责任。他在所住旅店的酒吧里发现「美琳」原来名叫苏丝,是当地颇负盛名的舞妓。泼辣、迷人的苏丝,在罗伯特面前展示自己性感的身体。为了拯救苏丝「堕落」的灵魂,罗伯特请苏丝作模特儿,挖掘她所体现的东方美,从而逐渐改变了她个人形象的艺术品味。 《苏丝黄的世界》依据东方主义的典型话语模式,让罗伯特代表西方文明的视野重新解读「愚昧的」东方,创造出东方人所「不能理解」的「新」意义。一天,罗伯特惊讶地发现苏丝穿了一套在街上买来的昂贵的欧式服装,责怪她「没有任何美感」,装扮得像「下贱的欧洲街头妓女」,进而将苏丝脱个半裸,在银幕上演了一出脱衣舞。讽刺的是,罗伯特从来不曾为苏丝作香港街头妓女的中国服饰提出异议。更讽刺的是,他让苏丝穿上他为她购买的中国古装行头,将她装扮成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公主」。这里,罗伯特重新「创造」东方,为的是强调自己的主体性:是他让西方的「艺术品味」在不知自身价值的东方女性身上「体现」出来。他将作为古装公主的苏丝绘入画中,从此创造出另一个比现实「更美」的苏丝,而丝毫不顾苏丝本人是否认同这种「美」的体现。 似乎单让罗伯特在艺术上「拯救」苏丝还不够,《苏丝黄的世界》又让罗伯特在影片高潮时演出了英雄救美的惊心动魄场面。苏丝与罗伯特同居后经常不辞而别,消失几天后才重返。心怀疑惑的罗伯特跟踪后发现原来苏丝有个私生子,寄养在山上的贫民窟里。适值香港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危及贫民窟。苏丝为救孩子,冲破警察的阻拦,冒雨奔向山腰。罗伯特紧跟其后,在钉蓬被洪水冲垮前救出苏丝,但孩子已不幸身亡。影片结尾时,苏丝在庙宇烧香为孩子的亡灵超度,答应同罗伯特移居美国,因此满足了白马王子的心愿。如果说电影中的孩子一般代表将来,那么苏丝的孩子代表的便是第三世界没有前途的将来。所以,作为第三世界贫困、落后的记忆标志,这位无辜的私生子就在好莱坞的超俗爱情故事里轻而易举地一笔勾销了,因为影片要观众憧憬的是苏丝脱离第三世界后与白马王子在西方世界的幸福前程。 五 《花鼓歌舞》:移民故事与文化异同 如果说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在以上分析的电影中都以主流话语的形式出现,《花鼓歌舞》则通过华裔移民主动认同美国文化的同化模式,表现西方中心的无所不在。这部改编自畅销百老汇歌剧的电影全部由华人扮演,通过爱情三角的价值设计和两代移民的观念冲突,既赞美了孝顺、贤惠等传统中国美德,又支持华人接受主流文化、享受现代文明的意愿。香港在影片中是美丽和她父亲非法移民的出发地,他们躲在船舱的木桶堆里漂洋过海来到旧金山。美丽自幼许配给他人,此行正是为践婚约。父女初到旧金山,人生地不熟,幸亏美丽灵机一动,在唐人街唱一曲花鼓歌,让有心人带见夫婿(一位开餐馆的花花公子)。但花花公子倾心舞女琳达,而琳达又爱慕吉姆。花花公子介绍美丽到吉姆的父亲家暂时居住,贤惠的美丽打动了吉姆恪守中国传统的父亲,使他有心为吉姆拉线,从而使吉姆陷入两难的三角恋。一次吉姆与琳达驱车郊游,琳达亲吻吉姆,让他享受「美国式的」爱情表示,但如同《苏丝黄的世界》中的罗伯特,内向的书生吉姆在咄咄逼人的新女性面前颇不自在。 《花鼓歌舞》不仅掩盖了当年美国日益剧烈的种族冲突,抹煞历史,粉饰太平,而且还设计了一个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倾向中国传统美德的吉姆和美丽与沉溺西方物质生活的花花公子和琳达终成眷属,表示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可以容纳各种趣味、各种理想。这一「融合」主题在另一首歌曲〈大杂碎〉中得以展示:美国社会就像美国人发明的中国菜「大杂碎」,蔬菜、肉类样样都有,而且味道不错。众人高唱〈大杂碎〉这首歌的场合是吉姆的姑姑宣誓加入美国籍的日子,其用心不言而喻。作为美国「新发现的」模范少数族群,华裔似乎避免冲突而追求融合,因此成为好莱坞同化模式的最佳选择。 不可否认,《花鼓歌舞》中歌舞升平的唐人街只是好莱坞自欺欺人的掩饰。在西方主流文化里,唐人街如同军阀混战时的中国,是暴力和危险的象征。唐人街这种恶劣的形象到了80年代仍未消解。《龙年》(Year of the Dragon)(奇米诺[Michael Cimino]执导,1985)即将纽约的唐人街描述成黑社会垄断、暗杀成风地狱般的社区,唯有一位改姓「怀特」(White意指「白人」)、愿为美国越战战败而「复仇」的白人警探孤军奋斗,对唐人街开战。受西方中心与东方主义话语的双重钳制,怀特先在一次餐馆枪战中「英雄救美」,但不久就强暴了美丽的华裔电视台女记者,进而肆意占用她的公寓进行反黑帮活动。怀特的行为再次证明「占有异国女人即占有异国土地」的殖民心态,只是《龙年》的异国就在纽约,而这「异国论」又进一步揭示,美国主流文化从未将唐人街视为美国本土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注意的是,80年代的美国华裔社会已渐渐成熟,华人社团联名向好莱坞抗议影片辱华,逼使《龙年》在公映时不得不在片头加上「纯属虚构」之类欲盖弥彰的遁词。 六 《蝴蝶君》:性别迷阵与身份危机 对西方中心的神话进行最彻底颠覆的影片之一是《蝴蝶君》。影片的故事在两条重迭的线索中发展:一是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错综复杂的间谍战,二是东方主义话语中典型的西方男子征服东方女子的爱情游戏。这里说「游戏」,是因为东西方之间犹疑不定的性别—政治迷阵的最终结局,是东方仍然是谜一样地不可思议,而西方到头来自欺欺人,意欲征服他人却无情解构了自己。 影片开始,法国驻北京使馆外交官加利马尔在一次音乐会上被宋丽玲演唱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的美妙歌声感动,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主动追求宋丽玲。宋丽玲不无嘲讽地提醒加利马尔,歌剧《蝴蝶夫人》之美是西方人幻想出来的美,不一定被东方人所认同。这部歌剧赞颂一位日本女子因美军情人离别后哀诉其思念之情,数年后发现情人已娶白人太太而痛苦不堪,殉情自杀,以完成一种坚贞不移的理想。然而,加利马尔无法从东方主义这种刻板的单向思维中自拔,自认是一位西方男子气十足的白马王子,理所当然地要征服才貌双全的东方美女。加利马尔几经周折后如愿以偿,占有了宋丽玲的身体,在文革中回法国后又惊喜地得知宋丽玲像《蝴蝶夫人》故事所述为他生了个孩子。当他们离别多年在法国重逢后,加利马尔惊讶地发现过去的一切都是,宋丽玲原来是中国间谍,两人因此双双入狱。更惊人的是法庭宣布宋丽玲是位男性,丑闻公开后一时成为头条新闻。 其实,这一耸人听闻的间谍案取材于法国真实的故事,影片改编自黄哲伦的同名畅销舞台剧。彻底颠覆西方中心神话的高潮设在影片结尾,此时宋丽玲被法国驱逐出境,乘机回国,而加利马尔则在监狱里自演一出《蝴蝶夫人》后在极端痛苦中自杀。加利马尔的自杀场景意韵深远。他一边用录音机播放一曲哀怨的《蝴蝶夫人》,一边以蝴蝶夫人的扮相粉墨登场,面对走廊上观看的囚犯宣布:「我,加利马尔,就是蝴蝶夫人。」然后用破碎的化妆镜片自尽,而不知就里的观众还在为他精彩的表演热烈鼓掌。加利马尔自杀表演时的诚恳自白揭示了西方想象中的东方美女最终不过是一个幻想,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概念,这个概念促使西方男子追逐幻想中的东方,最后意识到这个终生期待的幻想不在异国,而在自身的表演中!加利马尔最精彩的自身表演也是他自我终结的时刻:他不再幻想占有蝴蝶夫人(他原先占有的蝴蝶夫人宋丽玲早已无情地欺他),因为此时此地他自己已经成为蝴蝶夫人(一个永远不会欺他的「她」)。 加利马尔一生所窃取的间谍情报中没有任何一条比他生命终结时所发现的事实更真实:东方主义的完美男人(白种人)和完美女人(东方人)归根结底都不过是西方话语制造出的幻想。周蕾因此指出,加利马尔死心塌地地按这种幻想生活,以致走向极端而自恋自身(即自己的幻想)而死13。好莱坞故事的迷惑模式在影片《蝴蝶君》中绕了一大圈后回头颠覆了自己:西方男性(加利马尔)—东方美女(宋丽玲)—蝴蝶夫人(宋丽玲)—蝴蝶夫人(加利马尔)。换成性别表述,他(西方男性)所幻想的她(蝴蝶夫人)最终不过是幻想本身(他和她的一体性),西方中心内在的身份危机由此揭晓。 显然,影片《蝴蝶君》对西方中心的颠覆是从西方男性身体(自我中心)开始做起。苏内尔(Asuman Suner)认为,现代主义意义上的男性主体性表现在身体对自然的完全控制,一旦经历变化、变异后身体失控,男性就因边界的模糊或瓦解而恐慌,其主体性也濒于崩溃,所以《蝴蝶君》不妨作为后现代的恐怖片来解读14。由此看来,加利马尔—蝴蝶夫人二者的可互换性从根本上瓦解了东西两方和男女性别的界限,颠覆了西方冷战和东方主义的双重话语,对西方观众造成「恐怖」效果。影片《蝴蝶君》精彩地解构了「殖民女性」(既对女性的殖民和被殖民者的女性化)这一西方话语策略,出其不意地来一个男性殖民者(西方)自身的女性化,而且将后者作为西方殖民幻想的本质。颠覆的结果是,西方中心本身是空洞乏味的,西方(男性)的主体性是危机重重的,靠幻想东方离奇、美妙的故事(如《蝴蝶君》及其他本文分析的影片)来充实自己向往扩张的殖民和占有的欲望。 影片《蝴蝶君》表明,对西方而言,东方终究是不可知的。西方想象出的华人形象宋丽玲主动向西方中心交还了东方主义所要的幻想:完美的女人(东方情人)和蝴蝶夫人(悲剧美),但他(她)同时也让西方看到西方所不愿面对的冷战事实:「背信弃义的」中国间谍和危机重重的西方主体。宋丽玲因此同时体现了西方视野中东方的迷人(爱情)和危险(死亡),二者合力摧毁了加利马尔(自大、自负而自欺的西方代表)。不可否认,华人形象的这种双重性正是长期以来驱使好莱坞叙事欲望的一个动力:幻想他者,编造爱情,满足观众,扩张自我。在好莱坞的想象中,华人就像隐藏在奇观的面具背后谜一般的东方女人(华人男性因此必须女性化,从黄人到宋丽玲皆如此设计),既诱人销魂落魄又危及生命安全。但这奇观的面具本身也是好莱坞的虚构之一。面具背后并没有甚么隐藏的真实,因为这面具本身就是好莱坞的真实,或真实的好莱坞:一个奇观的造梦机器,不停地在种族、性别与政治的交错层面间虚构自己的故事。 并不是很完整,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类型电影论文篇2 浅谈中外灾难类型电影比较 摘要:本文以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为参照标准,结合国产电影创作实际,以近期的两部灾难片《唐山大地震》和《2012》为例,分别从叙事、女性主义、植入式广告及意识形态四个方面对国产类型电影和美国类型电影加以比较,提出类型电影尤其是国产类型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及需要改进之处。 关键词:类型电影;叙事;女性主义;植入式广告;意识形态 一、类型电影的特点 类型电影作为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其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电影现象。电影“类”的诞生较早,但电影类型的内涵如何界定,大师们的看法并不相同,美国学者罗伯特・考克尔认为:“电影一旦发展出一种叙事结构,从仅仅展示事物(如火车离开站台或两个接吻的人)转向讲述故事,就开始形成类型。故事一旦被讲述,它们就立刻进入了一定的类型:浪漫型、情节剧型、追捕型、西部型、喜剧型。”而澳大利亚学者理查德・麦特白则认为:“观众、制片人和批评家在讨论电影的时候都在用类型的概念,但是他们每一个人使用这些概念的含义可能大不相同……就像安德鲁・都铎(Andrew Tudor)所说的,类型‘是我们共同相信的一些东西’。当看一部惊悚片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惊悚片。事实上,在我们看之前就知道什么是惊悚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需知道影片的内容,就能认出这些有着广泛的文化共同点的类型电影。” 灾难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除有其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每一种类型电影都具有相对固定的题材和人物类型、特定的故事空间与造型语言、剪辑风格和音乐特色。如歌舞片中的舞台、歌舞明星,科幻片中虚拟的未来世界、外星人,战争片中的两军对抗、战地英雄,警匪片中的强盗、警察、地下组织等。灾难电影的故事和主题,时常顺应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而变化。《2012》是建立在玛雅预言的基础之上而创作的影片,该片上映时间是2009年,离2012年很近。与此相似,《唐山大地震》的拍摄也在汶川地震之后,群众尚未从地震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汶川大地震让人想起数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其次,类型电影一般都迎合观众的某些感官和情感的需要,以满足观众内心深处的娱乐心理。每一种类型电影虽呈现娱乐的方式不同,但营造娱乐情景并最终希望实现娱乐功能上是相同的。类型电影的娱乐性,一方面是刺激和满足人们的种种情感,另一方面是通过把奇观融入情节,让观众在赏心悦目中获得审美的快感。灾难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的灾难片首先用宏大的灾难场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观众的心情随着影片情节的进展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有如身临其境一般,刺激而愉悦。中国的灾难片场面明显要逊色许多,叙事相对比较温和,注重内容的情感部分,以情动人。 最后,类型电影还具有商业性特征。不同的类型电影满足各类不同爱好的观众的消费需求。如果市场对某种类型电影有良好的反应,有观众捧场,片厂便会继续制作这类电影,否则,便会停止生产。《2012》上映后反响比较激烈,票房收入也相当可观,之后不久国产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上映,许多观众是因为对《2012》的意犹未尽而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所谓国产灾难片的。《唐山大地震》被作为灾难片宣传也是商业运作的一个手段。 二、叙事及其手法 《2012》讲述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灾难发生时极致视觉特效,这种强大的冲击力让观众震惊。但看完电影之后,脑海里只存留了片中各种不可思议的灾难元素:地球板块移动、火山、地震、海啸、洪水集体肆虐,全球各种标志性建筑全被毁灭,给人一种恐怖震撼的末日来临之感。但这容易让观众忽视其剧情,也难以启人深思。此外,《2012》还被一些记者称为写给中国的情书,里面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或许是导演被汶川地震发生时中国人民的精神所感动,故把中国描写成人类的救赎之地,片尾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也是中国制造的。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比较有争议的灾难类型电影。准确的说,它应是一部典型的中国亲情剧。片中的灾难场景被一笔带过,更多的是叙述一个四口之家悲欢离合的故事,而把影片命名为《唐山大地震》只是一种炒作手段。影片宣扬了超越一切的亲情,正像冯导所期望的那样“内容大于形式”:“灾难片元素是《唐山大地震》的基础,而伦理片元素则是影片的灵魂。” 三、女性主义的折射体现 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多处于被动和附属的地位,或是作为家庭生活的象征。西蒙・波伏娃说:“所有男人写的关于女人的书都应加以怀疑,因为男人的身份就如诉讼案中,既是法官又是诉讼人。”《2012》中有一个细节,杰克逊开车来接孩子们去度假的时候,妻子给丈夫一包尿不湿,告诉丈夫七岁的女儿到现在还在尿床,每天晚上睡觉前要穿这个,丈夫看到这个东西后满怀质疑:还穿?显然丈夫之前并不知道女儿还尿床的事情,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其“大男子主义”,女人才是这个家生活的主宰。在灾难类型电影中,女性多处于危险境地,需要被保护。当海啸和地震发生时,镜头会立即转向女性们的反应:尖叫、恐慌、无助地四处逃窜。 而男性在遇到灾难时则会思考:“what the hell was that?”同时,在西方电影中,女性又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她们之于男性的附属地位是相对的。《2012》中的劳拉是一个聪明而有智慧的女孩儿,是独立女性的代表。面对灾难的时候,劳拉表现出来的沉稳、坚强、镇定完全不逊色于男性。当地球将要毁灭,杰克逊带着全家逃亡的时候,他似乎是全家命运的主宰,妻子和儿女都必须在其保护之下才能逃生。但如果妻子完全依靠丈夫的保护而丧失了自我,她和儿女们同样不能自保。轮船几乎要沉入大海,全家人都被困入浸满海水的船中,他们被迫与杰克逊走散,这时,阿曼达饰演的妻子就不得不承担起保护孩子生命的责任。导演在此处对情节的描写集中体现了在灾难中女性也有不可阻挡的坚强,与前面的表现女性面对灾难时的恐慌形成鲜明对比。 《唐山大地震》对女性主义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与《2012》相似,影片对母爱的描写显然更为深刻。但相比西方类型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国产电影仍有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片中元妮丧夫后,面对另一个男人的追求毫不动容,坚持一个人度过余生,因为她知道,丈夫是为保护自己在地震中死去,没有哪个男人会像丈夫那样用生命来爱自己。但细想一下,元妮的这种做法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冯小刚在影片以女性形象为中心塑造了一部催人泪下的亲情剧。元妮丧夫之后,一个人抚养儿子的艰辛,也体现了丈夫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男人是家的顶梁柱,如果活着,她的生活就不会这么苦,显然这并没脱离中国家庭以男性为主的传统观念。从社会角度看,女性是沧桑时代的见证,是命运多舛的个体:灾难留下的痛苦只有在脆弱的女性身上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并让人同情。 四、植入式广告在影片中的运用 随着广告业的发展,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告 主的重视。“植入式广告,又叫急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带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上述两片的植入性广告分以下类型: 1、置景道具植入型:这是最传统的植入式广告形式,主要指品牌视觉符号或商品本身作为影视作品的置景道具出现。“视觉形式的形象性对于以说服为目的的传播具有特殊意义。”如在影片《2012》中男主人公开的汽车标志便是其中之一。《唐山大地震》中,元妮在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摆的剑南春酒是最明显的植入性广告标志,此外还有汽车、电视、银行、运动品牌等。 2、对白植入型:就是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巧妙地将产品、品牌、服务植入其中,成为电影中的台词,以此来达到广告效应。如《2012》中,男主人公匆匆忙忙地开车回家带儿女们去度假,在给爱人打电话的过程中,就提到“黄石公园”这个名字,这也是植入式广告的形式。《唐山大地震》中中国人寿保险的广告方式也属于此类:方达作为旅游公司的老总,当员工过来询问这次旅游保险用哪家时,方达说:“就选中国人寿吧,踏实。” 3、场景植入型:即是把品牌信息嵌入到影视作品的环境中去,品牌视觉符号或商品本身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或场景的一部分出现。如{2012}拍摄的场景中出现的海滩楼房以及主人公带孩子们度假的公园等,都注入了一定的广告元素。 国产类型电影与好莱坞大片在植入式广告方面相差甚远,好莱坞电影可不动声色地把广告植入其中,既能有效地为广告主服务,又不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欣赏。但国产电影在这方面做得有点儿欠妥。植入式广告要尊重影片的故事情节,使其显得顺其自然,不影响影片的观赏效果。《2012》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看过《唐山大地震》之后,观众对片中的植入式广告批评声不断。植入式广告应有效地给观众一种暗示效应,遵循内容第一,广告第二的原则,避免片中突兀地出现广告词和任何不合理的广告场景,不能盲目的把任何广告都嵌入影片中。在进行植入式广告之前,要分析产品及其品牌适不适合在该影片中表现,能不能达到广告主想要的宣传效果等因素。 五、结语 中西灾难类型电影的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不能苛求中国的灾难片完全符合西方的审美需要,但成功的作品肯定是把深邃的思想内涵,巧妙的艺术处理与大众的观赏热点结合起来。首先,中西方类型电影最大的交集就是商业性,它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也离不开使其更具有商业价值,观众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买的大多是娱乐享受,所以,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是分不开的。 其次,中西方电影还要努力提高其讲故事的水平。好莱坞电影重在场面的制作,掩盖其情节的跌宕起伏,观众震撼之后难免会感觉少了点儿什么。但中国电影讲故事的过程多有漏洞,故事出来之后多有批评之声。好莱坞类型电影在讲述故事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再次,电影应该注重宣传,激发观众的类型期待。从某种程度上讲,类型电影是预先出售给观众,在开发每一部类型电影时,往往就有相对的观众定位。如果一部影片能得到适当的宣传,从片名、广告宣传等每个运作环节将类型固着于观众的心灵,那么,电影的春天就不会远了。 最后,类型电影还应该注重整合生产和发行两个环节。类型电影是在吸引更多消费者和赚取更多利润的动机推动下向前发展的。好莱坞电影业总是力图复制它最近的商业成功。在市场开发中,有意识地遮盖其他方面来有选择地突出某些方面,使观众更加注意那些制作商想要强调的方面。然而中国电影市场目前还处在半市场化状态,院线体系虽已经逐步形成,但还要继续完善院线发展模式。 注释: [1]唐晋先:《(唐山大地震):动人因亲情,感人缘母亲》,《电影文学》2011年第3期. [2]任拯廷:《浅议植入式广告》,《今传媒》2006年第4期. [3]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4]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78页. 猜你喜欢: 1.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2. 电影鉴赏论文 3. 关于电影论文参考 4. 有关于电影论文 5. 关于电影的论文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实现了运营与艺术成就方面的完美结合。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好莱坞电影论文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

[摘 要] 纵观美国电影美术的发展,主要是以好莱坞电影的诞生作为分界点。好莱坞电影无疑是世界电影关注的焦点,在当代影视领域中独领 *** 。从好莱坞电影美术风格的变化发展来看,其具有三个鲜明的发展阶段,即兴起、黄金时期以及现代电影美术三个阶段。本文聚焦于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分别例举出不同时期的优秀好莱坞电影作品,通过对电影场景、制作技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不同的视角总结出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美术风格;电影美术

美国好莱坞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成为引领世界电影潮流的先锋军,在当代影坛中占据霸主的地位。从好莱坞电影的美术制作来分析,它的美术风格并不能完全掌握,无论是经由影片公司制作的还是独立制片的电影,都因为电影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不断形成了现今电影美术的发展态势,即具有变化性、饱满的想象思维以及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因此,且不论好莱坞电影的投资成本,其独树一帜的电影美术创作风格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重点。

一、超级场面创造的大片风格

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首先表现在具有巨集伟场面的大片风格,把人物造型、动作及其堪称完美的音画效果结合在一起,引领观众体验到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例如在1916年由大卫・格里菲斯拍摄的好莱坞电影《党同伐异》中就展现出大片级别的美术风格,影片把同一时期的构筑式布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并邀请了著名的雕塑家弗兰克・渥特曼主要负责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镜头画面中呈现出来的精彩绝伦的视觉艺术,包括恢弘的场景、别具一格的建筑、富有形态感的造型设计、望不到尽头的广场、密集的人物运动,影片中包含的这些美术元素无疑使其成为视觉艺术的一大奇观。再者,影片中刻画的“巴比伦宫”,这一建筑的规模可谓是令人惊叹,在广大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建筑也成为空前绝后的美术场景。因此,电影《党同伐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好莱坞电影场景造型的大片风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型别的电影作品往往以视觉冲击作为主打,电影场景具有恢弘的气势,犹如排山倒海的气魄,使电影场面形成一个巨大的美术造型,可容纳多人的运动,影片所营造出来的美术风格无疑是极尽奢华的。在此之后的好莱坞电影纷纷把《党同伐异》作为电影创作的典范,这种大片风格也逐渐得到了发扬和继承,特别是当代创作出来的好莱坞电影,一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影片无不具有大片风格和超级场面。

二、制片公司所属的风格与装饰风格

同一型别的电影作品在视觉上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主要归因于来自于不同的出处。在好莱坞电影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曾经一度出现了以片厂公司作为辨别的系统,并通过美术设计师与导演等人一同商议,决定影片的美术场景、服装以及风格。而电影的装饰风格则在查尔斯・霍尔等人所属的影片公司得到了体现,他们往往通过不同的装饰让整个场景空间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并营造出不同的美术风格,这就直接促使影片的外在材质存在明显的区别。美国著名的美术指导汉斯・德赖尔原先从事于德国的制片厂,所以不难理解他的电影创作中存在显著的简练风格,这是欧洲人独有的风格,同时他还擅长于营造出富有浪漫、美轮美奂的美术场景,惯用较为奢华的装置场景,正是由于汉斯・德赖尔个人的审美风格,才逐渐地促使派拉蒙公司的影像风格形成。

另一个声名鹊起的制片公司当属环球电影公司,主要是由赫尔曼・罗斯以及查尔斯・霍尔共同营造出较为阴沉和抑郁的美术风格。几乎每一个制片厂制作的电影作品都可以从环境中抽取典型的装饰风格,并且他们的创作调性也能展现出具有不同审美艺术的生活质感,凸显出场景的基调,彰显出制片公司所具备的装饰风格。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中,偏向于质朴感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华纳兄弟公司特有的视觉感受,这一风格有赖于安东・格格特的塑造。在20世纪享誉全球的福克斯电影公司的美术风格则是由威廉・达林等人共同确定的,他们分别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塑造富有特色并符合本公司特征的美术风格。于1928年成立的雷电华电影公司是好莱坞黄金时期的电影公司之一,当时是由范内斯特等人作为主要负责人,并成功塑造了罗杰斯的音乐片,1941年的好莱坞电影《公民凯恩》就凸显出这种装饰风格。

三、数字技术与电影美术结合创造的视觉风格

一般来说,传统的电影特技制作手段对好莱坞电影的风格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严格说它只是一种电影创作的手段,并呈现出现实无法完成的镜头画面,但因为受到创作工具、技巧等方面的制约,还无法展现出立体的、富有动感的影视画面,这一点从早期创作的电影作品《宾虚》等就能窥探一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好莱坞电影的创作也实现了质的突变,之所以当代好莱坞电影能在广大观众的心里占据一定的地位,还在于其具有质量的保证,具体表现在富有美式特征的多样性场景、跌宕起伏的情节设定以及精良的特技效果。

好莱坞电影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数字特技”对电影的影像语言产生了突出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特性的艺术表现力的不足问题,从而实现了完美视觉效果的呈现,使电影特技的艺术手法演绎得淋漓尽致。以1977年拍摄的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为例,其首先开启了工业光影魔幻的数字技术。及至1992年,由詹姆斯・卡梅隆等人共同创办的数字公司成立,标志着数字技术与好莱坞电影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并走向了电影创作的高峰时期,成功为电影艺术开启了全新的视觉享受。随着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的诞生,这一部影片被公认为现代技术的奇迹,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倾注了自己对数字技术的热情和智慧,为观众展现出一个跨越一亿四千万年的恐龙时代,让存留在广大观众心中的梦想回归到现实。

在此之后的好莱坞电影,例如1994年拍摄的电影《真实的谎言》、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等经典影片无疑不是数字技术和电影美术风格完美结合的例证。尤其是在2009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立体电影《阿凡达》更是创造了数字技术的一大奇观,充分地展现出现代化的视觉风格;2010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科幻大片《盗梦空间》,再一次给观众带来了视觉艺术的惊喜,引领观众穿梭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可谓是完美的视觉盛宴。这些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手段几乎改变了电影艺术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从传统介面上升到全新材质的电影制作,在这其中最突出的成就还在于视觉层面的提升,就如同美国视效专家比尔・乔治所认同的,电影今后的发展就是数字技术。当前,影视领域已经迈向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必将完善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尽显好莱坞电影视觉风格。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和发展,对于影视领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它把莱坞电影的视觉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其今后的发展开拓了全新的技术领域。

四、混合式现代风格

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但是要恰当地评价其具体的风格是一件难以把握的事情,虽然当前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都是通过形象片展现出来的,然而透过这些形象所展现出来的美术风格,就如同好莱坞电影本身一样,并没有生成固定的创作模式,所以都是一种宽泛的外在介面。当前,随着新媒体一度成为决定电影美术走向的因素之一,追求创新和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促使电影的表现形式走向了边缘化的趋势。同时,视觉理论以及西方哲学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发生突变,当代好莱坞电影美术已经展现出多样化的创作,并积极打破了传统的介面,影片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

事实上,从好莱坞电影诞生之初至今,极少出现单一化的电影美术风格,即使是写实主义等型别的电影美术风格也并不是以单一的风格为主,创作者时常在主体风格中融入其他的电影元素,但不会影响影片的整体美术风格,因为在大多数的美术场景中都紧密地切合主体风格,并采用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2005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美国怪谈》,导演把故事背景切入到现实空间,但是影片中出现了许多梦境的画面就是采用了超现实的手法来展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而其他的好莱坞电影,如2000年上映的《入侵脑细胞》、2005年的《罪恶之城》等都是沿用了相同的影像表现手法,在这一型别的电影中最为鲜明的美术风格则是混合式表现风格,例如基努・里维斯的代表作品《黑客帝国》系列就综合了多种表现形式,把东西方的功夫片、童话、漫画、科幻片等元素都交融在一起,凸显出混合式的表现风格。

另外一部好莱坞电影《闪灵侠》于2008年上映,这部影片的创作也运用了多种语言风格,包括现实与超现实的元素,同时也备受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薰染,这些元素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具体的表现,展现出一种混合式的现代美术风格。好莱坞电影《闪灵侠》还着重凸显出具有美国式黑 *** 的美术风格,影片中采用了平面原理,雕塑、动画等电影元素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在电影的创作中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无论是视觉形象还是表现方式都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混合式美术风格的诞生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与新媒体艺术相互作用,成为好莱坞电影创作中的主导美术风格。

五、结 语

总之,好莱坞电影美术本身就是一个繁杂而又庞大的体系,如果纯粹从表层含义来分析是很难把握其本质的,但通过列举出不同时期内的好莱坞电影作品及其表现形式,无疑让我们对好莱坞电影美术风格有了大概的了解。本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概括出当代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这些观点或者是经由考察,或者是个人的主观看法,不可否认对问题的探析存在认知上的限制。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好莱坞电影,其电影美术必将与影视作品一样还会延伸出更多富有创新性的美国风格,要真正地把握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就应对其不断认识和探究,才能把握住好莱坞电影美术的发展取向和风格。通过对好莱坞电影的美术风格进行分析,也可以警醒我国的影视工作者也应注重艺术的创新,对我国影视领域的发展具有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荣哲.浅析好莱坞电影美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5.

[2] 陈同基.浅谈现代电影海报中美术艺术的表现手法[J].中国艺术,201201.

[3] 赵风民.白色银幕上的美学锋芒――浅析中国当代电影部分美术造型元素的内涵特点[J].当代电影,201209.

[4] 胡佳佳.中国电影中美术设计元素探析[J].电影文学,201206.

谈好莱坞宗教电影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摘 要】电影《埃及王子》以《圣经・出埃及记》为基础,对一个耳熟能详的宗教故事进行了好莱坞式的改编。电影《出埃及记》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基调,彰显著人的精神,凸显著娱乐性。而文字的《出埃及记》则表现出宗教的基调,强调了神的威严,体现出神的不可侵犯性。这两者是各有取舍,但是并不妨碍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出埃及记;埃及王子;现实主义;神本主义;好莱坞影像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同经济、政治、宗教、科技有着空前密切的联络,而电影对其他艺术种类的吸收容纳更是它快速发展的力量之源。而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作为一种成熟发达的艺术种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开始阶段就承载着记录历史的变迁、文明发展的重任。年轻的电影对古老文学的汲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说电影以文学为根基,用影像来表达自己的存在方式。但是电影并不拘泥于对原著绝对忠实的改编,而是根据视觉艺术的特点,呈现出自由选择的状态,其落脚点注重的是电影的“影像本质”的展现,也就是展现出来的画面是否好看的问题。电影《埃及王子》和文字《出埃及记》之间由于各自的特征不同,导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取向。

一、电影的现实主义基调,文字的宗教基调

麦特白指出:“虽然好莱坞为观众逃避现实生活提供了承诺,但它却始终保持了社会的惯例,在情节和主题中,仍然描述了一种我们可加以辨识的社会状况。”现实主义的基调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主调。吴贻弓以“现实主义依然是不可取代的”为题,认为“美国电影是非常现实主义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美学形式,根本上说是现实主义的,否则不会调动全世界的观众。”关注现实的人的生活,才能在票房上大获全胜。蓝爱国认为“好莱坞电影奇观思维和梦幻逻辑的底层结构原则仍始终是大众现实的生存状态。”好莱坞电影经常探讨的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事业、爱情、家庭、社会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生命在现实中每天要面对的诸多事情,反映出电影对人生的思索。

基本上来说,电影《埃及王子》只是借用《圣经・出埃及记》中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和大致的情节,凭借著书中描写的寥寥几段话,通过电影的虚设,成就电影版的《埃及王子》。电影着重渲染的摩西的爱情和事业。电影的前半部份都定格在摩西的成长和爱情的收获上,摩西的事业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而进行的。摩西作为神的代言,替神来完成拯救大众的使命,影片呈现出一幅幅现实主义的画面。从总体上来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人间英雄的故事,我们处处看到是作为一个人的英雄事迹,其间经历很多的磨难,而不是仅仅依仗神的威力。电影只讲述了文字《出埃及记》前半部分的故事,对后半部分就没有提及。好莱坞版本《埃及王子》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法老的残酷统治,奔向幸福之地中就结束了,英雄在救美与救世中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好莱坞的英雄主义情结,强调了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美国精神。

《圣经》文字重在描写耶和华的威力和对民众的恩惠。文字的重点在对耶和华神威的展示上,在“神召唤摩西”和“神赐摩西行神迹的权能”中,摩西见识了神的法力无边,然后神让摩西去代替他拯救自己的子民。摩西按照神的指示,见法老请求让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但是法老不肯,文字中就描写神的雷霆之怒,降下十灾,即血灾、蛙灾、蝨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击杀长子的警告,最后到埃及头生的被杀,都在着重描述神的奇迹。过红海的时候,神在海中劈出一条生路让以色列人避开埃及人的追杀,同时又把埃及人全部淹死。耶和华的力量让以色列人顶礼膜拜,这在文字的4到14章中重点描述,显示出神强大的威力。摩西作为一个人,在文字中成为神的傀儡,摩西所有的力量都来自这个无所不在的神,而且处处要显示出神的威严和神的不容怀疑。文字的长度分为40章,在15到40章中,描写了旷野的旅程、在西奈立约、有关崇拜以及会幕的指示、盟约的破坏与重定、建造会幕的事情,都在渲染宗教的气氛。

二、电影的娱乐性 文字的神圣性

在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经典阐释中,道出了好莱坞电影人的智慧。他们总是能让任何电影去适合当代人的当下口味,以美国当代的文化价值去演绎一个千古的圣经传奇,既能体现出人文精神,又能和商业元素结合。基督教和大众娱乐的结合能否“使自己免于臣服于文化时尚”而保持自身的神圣性也不得而知。当今的时代技术发展迅速,而且多元文化流行的时代,宗教的神圣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在影像中表现出来,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世俗的娱乐性与宗教的神圣性毕竟还是有所冲突的。文字充满了宗教的严肃性,在文字中,绝对禁止任何对神不敬的行为,连神的形象都是不容许被塑造出来,否则会被降以灾难。神没有形象,不容许凡人亵渎。文字处处都在加强这种神圣感,而不允许有任何的懈怠。因此,圣经中的人的自由与权利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听命于上帝的意志。这些权利来自上帝的赐予,以上帝所启示的律法为标准。人要爱神,因为神就是真理,不容有半点的怀疑。而且要与上帝建立正确的关系还有一点就是人类要彼此相爱,建立一种和谐相处的根基。只有这样,神对人的拯救才能最终获得成功,而文字的神圣性也在救赎之中体现出来。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圣经故事与当代美国流行元素的拼贴。电影的娱乐性主要提供视听 *** ,在乎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同时在情感层次上,提供满足人 *** 望的内容,讲究的是以情动人。好莱坞电影惯于营造美国梦想和精神,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成为寓教于乐最好的诠释。再者动画片用科技的手段将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场面绘制出来,比如水变成血水,红海中出现的路,电影用自己的魔术效应,让我们的视觉感官得到强烈的冲击。摩西分开红海那一段,虽然只有7分钟,但是由16画师花上3年心血,经历318000个电脑制作小时完成。这是动画中首次出现超高真实度的水,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观众不厌其烦地选择相同的型别电影,除了满足自己期待视野不会落空外,更深层的原因是在熟悉的影像空间中去寻找视觉娱乐。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娱乐下,消解了宗教带来的压迫感。

三、文字与影像传播的互动性

尽管文字和影像这两者是有矛盾的,但并不妨碍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电影依然要忠实于文字最核心的内容与框架,尤其是面对一些经典文字,更是慎重。如果改编太背离原著文字,会引来很多指责和批评。影象的优点是生动形象,资讯量大,但是影象浅显易懂,直白解说,理解的难度很大程度上降低,缺乏审美上的想象力,观众只需被动接受就可以了,一些研究大众媒体的人对此是有着清楚的认识的。人面对文字是要主动思索,进行想象虚构的难度,这种阅读的乐趣就在陌生化的语言中得到延伸。历史上,影象总是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著名的“三张床”理论就把影象看做最低阶的摹本。在《圣经・出埃及记》中,人们要给神塑造形象,把神塑造成一只金牛犊的样子,结果引来了神的愤怒,给民众带来了灾难。同样,在把文字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对影像的制作也是颇有微词的,因为影像抹杀了人的想象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影象的传播已经无处不在,而且还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促成了人的现实活动。

四、结语

如此看来,影像和文字之间的不同是基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各自不同的艺术门类的特点来规定的。每一个艺术门类的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每一个艺术门类想要去和别的艺术门类相关联,都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特征问题。文字以语言取胜,电影以画面取胜,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一切都源自于对自身完美的追求,采取一种“拿来主义”的原则。好的影像传播不会丢弃文字的人文情怀的核心价值,而好的文字也力图通过语言来展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美]理查德・麦特白著.好莱坞电影[M].华夏出版社, 2005.

[2] 吴贻弓.现实主义依然是不可取代的[N].社会科学报, 2006-6-1.

[3] 郝一匡等译.好莱坞大师谈艺录[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8.

[4] 麦格拉斯Alister McGrath著,董江阳译.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影评应该以论文体为主,通过把人物细节、情景细节以及电影的风格进行简单的叙述,得出自己对于电影的认识和想法就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