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生态学报审稿周期

发布时间:

生态学报审稿周期

请问您是在文章出版后多久收到的纸质版杂志

审稿时间一般是40天据网友介绍,经常给“文章创新不够,拒稿”的消息,不会明确给出审稿意见。出版时间在接手后半年内 快的接手后1月即可出来 写作格式上要求比较严格杂志是国内中文核心 档次一般 算中等水平

一周。生态学报期刊级别是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半月刊,期刊创办于1981年,规定报修改稿需要提前一个周左右交,交上去后还要进行审核整改也是需要一些时间,时间太短他们的工作压力会很大,审核整改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发布。

野生动物学报审稿周期

不可以。《野生动物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动物园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的生物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退改稿后,是主编定稿。主编主要会根据你的审稿意见决定录用与否,不用再送外审了。退修后也可能被拒,主要原因是外审意见不好。只要修改意见没什么问题,然后你按照意见改好后,就没问题了!录用后,编辑部还会要你修改。到出论文检索更漫长。退修一般都会录用的!只要认真按照要求修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动物学研究、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实验动物科学。国内的这几个都是可以的。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第一个培养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现设有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三个本科专业,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水生生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遗传育种、农业推广、林学、生物工程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野生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院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另聘有客座教授30余人。50多年来,培养的近4000名毕业生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和教学科研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野生动物学报》编辑部等10个机构挂靠学院。设有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大连森林动物园、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0多处实习基地。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与英国、美国、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50多个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联系 。

生态环境学报周期

我认为,人民长江更好。写生态环境的太多了,加油。

核心期刊有:1.环境科学;2.环境科学学报;3.中国环境科学;4.环境科学研究;5.农业环境科学学报;6.环境工程学报;7.环境化学;8.环境科学与技术;9.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学报);10.环境污染与防治;11.化工环保;12.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3.生态毒理学报;14.工业水处理;15.环境工程;16.自然灾害学报;17.灾害学;18.水处理技术;19.环境保护;20.中国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 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这一密切关系。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环境的类型 1.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可把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 2.按环境的性质,可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半人工环境和人工环境三类。 3.按照环境的主体分类,目前有两种体系:一种是以人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看成是环境要素,总称为人类环境或人类生存环境。[编辑本段]期刊名《生态环境》 简介 《生态环境》(ECOLOGY AND ENVIRONMENT),期刊名。2009年更名为《生态环境学报》(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期刊概况 《生态环境学报》原刊名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原刊名《土壤与环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和2008年版)。本刊是环境科学类的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对重大的科学前沿问题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综述和观点类文章。适合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保护、土壤学、大气科学、水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林学、医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学者、教师、学生、各级管理者和环境爱好者阅读。 该刊是下列评价系统或数据库的收录刊源: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第6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中国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4)《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 (5)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 (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8)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9)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 该刊也是下列文摘刊物的刊源: (1)《环境科学文摘》; (2)《中国生物学文摘》; (3)《中国农业文摘》; (4)《中国林业文摘》; (5)《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6)《中国国土资源文摘》 (7)《全国报刊索引》。 发行卷期 《生态环境》期刊自2003年更名至2008年更名期间共发行如下卷期: (第12卷之前为《土壤与科学》) 第12卷 第1期 2003年2月 第12卷 第2期 2003年5月 第12卷 第3期 2003年8月 第12卷 第4期 2003年11月 第13卷 第1期 2004年2月 第13卷 第2期 2004年5月 第13卷 第3期 2004年8月 第13卷 第4期 2004年11月 第14卷 第1期 2005年1月18日 第14卷 第2期 2005年3月18日 第14卷 第3期 2005年5月18日 第14卷 第4期 2005年7月18日 第14卷 第5期 2005年9月18日 第14卷 第6期 2005年11月18日 第15卷 第1期 2006年1月18日 第15卷 第2期 2006年3月18日 第15卷 第3期 2006年5月18日 第15卷 第4期 2006年7月18日 第15卷 第5期 2006年9月18日 第15卷 第6期 2006年11月18日 第16卷 第1期 2007年1月18日 第16卷 第2期 2007年3月18日 第16卷 第3期 2007年5月18日 第16卷 第4期 2007年7月18日 第16卷 第5期 2007年9月18日 第16卷 第6期 2007年11月18日 第17卷 第1期 2008年1月18日 第17卷 第2期 2008年3月18日 第17卷 第3期 2008年5月18日 第17卷 第4期 2008年7月18日 第17卷 第5期 2008年9月18日 第17卷 第6期 2008年11月18日 (第17卷之后更名为《生态环境学报》)[编辑本段]生态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影响很大。它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类型。在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 温室效应——地球发烧之谜 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 臭氧层破坏——女娲后代需补天 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l%,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孕育沙漠的温床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0.5-2吨。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70%的农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亿增加到5.5亿人。 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工业文明的后遗症 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市场中约有7万一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灾变的有500余种。据研究证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当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对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和侵蚀已得到公认。有害废物的转移常常会演变成国际交往的政治事件。发达国家非法向海洋和发展中国家倾倒危险废物,致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导致接受地的环境污染和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另据资料统计,中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千克。 森林面积减少——地球之肺溃疡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将患“孤独症” 生物多种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资源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的现象。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濒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1990-2020年内,全世界5%-15%的物种可能灭绝,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进化和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资源枯竭——逼近人类社会的危机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饮用水在急剧减少。水荒,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过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许多科学家预言:水在21世纪将成为人类最缺乏的资源。正如人们所希望的,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核污染——摆脱不掉的阴影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放谢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如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13万人被疏散,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海洋污染——致命蓝色国土 海洋被誉为“国防的前线、贸易的通道、资源的宝库、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然而,她正受到严重的污染。海洋污染常见的主要有原油污染、漂浮物污染和有机化合物污染及其引起的赤潮、黑潮。海洋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生物品种的减少。 噪音污染——永无宁日的呐喊 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音,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 人口爆炸,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物种灭绝危及整个生物圈。面对无穷无尽的污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号。森林匿迹,溪流绝唱,草原退化,流沙尘扬。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我们的家园,正走向衰亡,人类的警钟,是自己把她敲响,挽救自然,挽救生态,挽救环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缓。否则,人类的末日将是自己酿造的一杯毒酒。

图学学报审稿周期

不太容易,我一朋友以前弄过。审稿期大约在1月内。

1.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是集计算机图像图形高科技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荣获核心期刊。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是被国内主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核心中文期刊,是图像图形学及相关领域的权威性杂志。主要...

2.计算机科学

11.《计算机科学》网站上提供了“稿件处理流程”,作者可以通过该流程图了解稿件的处理程序和相关规定。 12.对于拟发表稿件,我们将按投稿时间的顺序安排发表.稿件刊发以后,我们会将稿酬及样刊邮寄过来。注:这里...

3.图学学报

可另行处理。由于人手有限,本刊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3文稿不应涉及保密内容及他人利益。数据不实、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责任自负。 4参考文献请不要少于6个。 5来稿时,请提供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我实验室的一个多月就给意见了!!挺快的!!

您好,如您的文章初审已给出修改意见,并且按照要求修改后,复审很快的,会继续给出修改意见,整个审稿过程大约在三个月之间,如超过三个月没有消息,那需要注意了,不过针对您的情况,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请多多关注杂志官网个人投稿系统信息或投稿邮箱,希望可以帮到您,纯手打,望推荐,谢谢。

化学学报审稿周期

时间如下:时间没有绝对的,看期刊的热门程度,比较好的时间肯定靠后,普通期刊一般在5个月内出,学报一般半年左右,核心要提前一年安排为宜。

1-3个月。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审稿时间为:1-3个月。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国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学会主办的期刊。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化工界唯一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登载原创性的化工科技论文和简报。接受国内外直投英文稿。

外审一般3个月,录用结果如果不打回修改的话半年能出来。我们实验室发地球物理学报的基本都是这个时间。外审如果遇到拒审的话可以让导师协调推荐审稿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