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为现代企业管理开拓了新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就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高层决策,成本管理,市场定位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做出探讨。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企业管理;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一、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战略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战略成本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获得领导者的支持,企业成功才会推广战略成本会计,进而开展战略管理。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是全员工程,其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实施战略成本会计不可避免会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也要为适应系统的成功实施进行再造。二、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战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企业不仅要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并具良好品质及机能的产品,且同时必须达成其成本目标。至于中间过程是要透过降低多少材料费、加工费等来达成目标,则由各设计部门视其创意而定。要根据各个环境反馈的信息进行成本预估、确认设计部门目标达成的情况。三、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在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四、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答案补充 然而,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售后服务这一活动时,增加服务设施或人员,可降低由于等待服务而发生的等候费用,但却相应增加了服务机构的费用,如商品仓库的发料和领料就存在这一矛盾。若将等料费用与发料费用之和看作商品领发费用,则要处理好商品仓库发料费用与商品需求方等料费用的关系,力求使领发商品过程中的两项费用之和最少。总之,战略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参考文献:[1]盛菊挑,试论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2]李百兴,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程序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 [3]裘益政. 对现行成本会计系统的思考[J]. 财会月刊, 2001,(02) . [4]赵爱月.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J]. 财会研究, 2004,(08) .答案补充 [5]弓锋伟. 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现代企业, 2003,(04) . [6]党晓莉. 新管理思想下的成本会计——论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8) . [7]赵迅舟. 浅谈我国成本会计发展的新思路[J]. 东方企业文化, 2007,(05) . [8]唐刚. 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2) . [9]谢鹭湘.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之我见[J]. 会计之友, 2003,(05) . [10]陈云晓. 浅析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 内蒙古统计, 2003,(05) .资料来源:
会计集中核算的新举措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利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它的运行并不改变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理财机制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年度经费预算仍由各单位自己编报,经财政审核后批复给各单位,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还在各单位;单位的各项收支也由领导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改变了以往由各单位分散核算的管理方式,统一集中核算,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对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1、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的资金帐户,其会计业务全部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由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实行集中管理,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同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截留收入、转移收入、改变资金用途、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纠正了原来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端正经费开支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核算中心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使得不合规定的票据及不合理的开支不再出现,并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予以坚决拒付,从而净化了支出项目,确保年度预算的执行及指定项目的落实。这种“单位用钱,财政管理”的方式,不仅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预算执行过程中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的发生,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滥发钱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仅2006年1—9月份我市市直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就核减支出44.93万元。 3、加强了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全部转到核算中心,使得会计人员可以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了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的自觉意愿,使会计人员敢于对会计资料进行全过程监督,使得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从而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支出,解决了财政监督与管理上的“缺位”、“滞后”问题。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实物资产管理的缺位,削弱了会计管理职能。 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丁集中,但资产、实物,合同等仍由原单位管理,出现了账实管理分离的现象,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办公,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不利于各项财产的管理,一旦单位领导与报账员管理意识薄弱,或因工作疏忽而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解决,既违背了集中核算的初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2、配套制度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 由于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报销等等。这是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3、内控制度上的不足,造成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的弱化。 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财务会计知情面缩小,虽然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一是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假借住宿、会议、印刷、修理、运输、劳务费、代办费开支等合规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滥发奖金,补贴、公款旅游等不合规支出,造成了新的监管隐患。 4、分账管理上的单一化,使得会计核算与管理上出现了真空状态。 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笔者所处的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单位的运转经费只能靠收费来解决,由于收支分账管理,在违规收费收取上无法控制,是否应收尽收,会计中心不得而知。会计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循,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如果不加以改进和完善,任其发展,核算中心的职能就会削弱,也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解决这类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认为: 1、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应建议财政、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这样使得核算会计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可严格执行开支标准,不存在人为提高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的现象。除此之外,对单位内部执行的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有关奖金、津贴等开支一律不予支付,同时要加强票据管理,严格原始凭证七要素的审核,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2、应加强财产管理制度建设,确保财产物资的安 全。核算中心应督促单位完善财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检查和维修工作,根据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登记数量卡片,记录、管理本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凡涉及固定资产数量的变动,应及时通知核算中心会计,保证账账、账实一致。中心会计则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建账、核算。通过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对单位的资产进行数量、金额管理与控制,并定期与保管员对账,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应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增收节支。核算中心应尽快介入单位的收费管理,配合物价等部门将收费办法落实到位,做到既要制止单位乱收费行为,又要应收尽收,并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从而规范单位收费行为。对单位的代管费用,核算会计应用到茅头上,不可因单位经费的紧缺而随意挪用、挤占。 4、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保证会计服务质量。首先,核算中心应建立一套综合的、公正的、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并相应建立“监督奖励基金”,把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其次,对于单位,应加强单位领导层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自觉有效的依法办事,从源头上保证了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最后,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中心的监控,每年一审的检查,不可因其的特殊身份而予以减免,并对会计专管实行定期轮岗交换,在每一任职年限期满后,由有关部门对核算会计实行离任审计制,确保核算中心的阳光作业。 5、应正确处理好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计集中核算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单位的既得利益,遇到一定的阻力,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态势。作为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影响甚至干扰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能应付了事,甚至一团和气,放弃监督。单位也要支持核算会计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搞好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好写代理记账公司账务处理方式论文开题报告当前栏目:开题报告更新时间:2018-02-17责任编辑:秩名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代理记账是一种会计解决方案和会计服务项目,由于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和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1993年修改《会计法》时增加了“代理记账”规定,从而首次确立了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法律地位,充分肯定了代理记账行业的积极作用。2014年3月1日新《公司法》部分大部分行业开始实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由实缴改为认缴,激活了创业的热情。近2年国家发布的一系列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由于业务相对较少员且工数量不多,为了节省成本,企业内部设置出纳岗,与代理记账公司签订合同账务处理由代理记账完成,但是由于代理记账公司大多是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与企业会计制存在一些差异。我国代理记账存在时间相对较短,本身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如何规避由账务处理引起的风险,使代理记账公司更好为服务于中小企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财务软件的普及多对代理记账公司的账务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选题研究方法1、查询代理记账公司成立条件及流程2、分析目前国家的政策对代理记账公司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00、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1、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102、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103、面对新形势的会计对策
104、论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
105、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106、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
107、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08、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咨询
109、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10、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11、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浅谈
112、浅议合伙企业的会计问题
113、浅谈我国保险监管会计制度的构建
114、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115、对我国模拟会计报表的思考
116、谈制度安排与会计报表粉饰
117、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118、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
119、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0、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突破
1、增强成本意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
2、实行责任成本目标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3、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成本控制;
4、关于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
5、成本控制系统研究;
6、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7、企业降低物耗的具体做法;
8、成本否决制度的推行;
9、关于现代成本理论的研究;
10、企业成本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1、成本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12、企业决策与成本控制;
13、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14、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比较
15、关于定额成本的研究;
16、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
17、责任成本的理论与实践;
18、关于质量成本核算,控制与分析;
19、关于成本核算改革的探讨;
20、试论成本的分级分口管理;
21、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2、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
23、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24、建立信誉的成本;
25、物流成本初探;
26、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27、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28、对成本策划的思考;
29、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30、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
31、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
32、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
33、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34、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
35、传统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和探讨;
36、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1、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2、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3、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探讨
4、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5、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6、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7、对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
8、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9、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的思考
10、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1、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2、论税收与会计的关系
13、浅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4、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15、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研究
16、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研究
17、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18、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19、新形式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20、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
2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22、对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23、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2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25、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6、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7、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2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29、浅议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30、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研究
31、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32、河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33、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4、河南上市公司现状及趋势分析
35、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36、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37、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38、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
40、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4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及防范体系的建立研究
42、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及前景
43、浅析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44、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45、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46、中外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4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48、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49、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50、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52、名牌产品如何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3、某某股票估价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55、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某某为例
56、浅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58、可转债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确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0、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1、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6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
63、民营企业活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64、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析
6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6、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研究
67、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68、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69、某公司营销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分析
70、某公司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统计分析
71、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72、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73、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7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75、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76、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77、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78、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79、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80、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81、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2、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83、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84、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85、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86、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87、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88、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89、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90、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91、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9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9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94、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95、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96、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9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98、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99、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100、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1 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
2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验证据
3 谢霖先生银行会计思想研究――以中国银行初创期会计制度改革为例
4 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5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6 M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问题研究
7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8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10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
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13 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4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ABC广播公司会计报表粉饰案例分析
16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税改革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实证研究
1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
19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
20 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问题研究
21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稳健性
22 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24 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5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6 推进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27 HX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1) 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2)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4) 油田企业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建构思路探析
5) 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6) 做好医院财务审核工作的探讨
7) 法务会计实践教学探索
8) 司法会计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研究
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现状及对策探析
10) 高职会计课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1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经济发展作用探析
1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13)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14) 电力行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5) 论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6) 论云计算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1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
18) 探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9)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20)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及管理研究
22) 强化资金经营管理
23)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4) 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5) 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6)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若干问题探讨
27) 体验式教学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28) 浅谈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心得
29)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究
30)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31) 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背景下学生会计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32)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33)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34) 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
3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建议
37) 论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8) 胜利露天煤矿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9)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
40) 基于龙马环卫公司的财务分析研究
41)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42)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3)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44)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
45) 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6)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47)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
48) 银行业内控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49) 中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收益研究
50) 论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51) 破产会计理论探讨
52) 论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操纵及防范
5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限定的探讨
54)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55) 互联网思维破解代理记账行业谜团
56) 关于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57) 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58) 地质勘查单位推行项目预算管理探究
59)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研究
60) 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办法的探讨
61) 林业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探讨
62) 浅析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63) 基于奶畜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以XXX为例
64)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65) 浅谈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66)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30年
67)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加强教育财务管理研究
68) 中学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9) 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70)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71) 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问卷调查分析
72)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73) 医学院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控制关键路径探析
74)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研讨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76) 高职院校企业所得税会计课程开发的研究
77) 会计“专家”走进高职会计课堂之我见
78) 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交流资料--合同能源管理财务核算实务问题分析
79) 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80) 化学工业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81)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82)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83)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8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86) 涌鑫矿业公司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87) 生态成本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
88) 露天采矿企业涉税情况及纳税筹划
89) 浅议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
90) 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矿建项目材料采购新对策
91) 联合沃尔比重评分法与杜邦财务分析法构建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92) 自助终端结算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与探讨
93) 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
94) 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
95) 浅析司法会计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6)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以XXX为例
97) 小议我国高校会计风险和防范
98) 浅谈高校构建智能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99) 对当前高校在完善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100) 技术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
1、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完善建议
2、复烤企业生产成本能耗预算定额体系构建
3、燃气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4、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5、提高煤炭运销企业会计人员分析反映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6、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效果探讨
7、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探究
8、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理念、决策及业绩评价
9、企业在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试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1、宾馆酒店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2、“国民盛宴”中B2C电商促销方式会计核算的分析
13、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研究
14、刍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整合
15、矿山企业财税管理要点与难点
16、地质勘查单位推行总会计师责任制建设研究
17、浅析地勘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原因及对策
18、基于价值链管理方法钢铁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19、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浅谈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路政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22、分析完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策略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2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2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5、企业内控管理构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26、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2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及实施难点分析
28、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9、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
30、探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1、政府收支分类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2、城市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
3、探讨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5、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探究
6、浅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思考
7、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
8、与基建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财务处理实务探讨
9、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研究--基于2005-2014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10、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12、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3、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14、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15、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分析
16、用友ERP-U872供应链系统中直运销售业务的处理
17、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18、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探讨
19、“四大”本土化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20、管理会计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21、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你给出的题目中有些不是很好,我觉得有意思的有“如何提高民营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研究”“目前小企业会计信息监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预测理论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职工薪酬准则对人力成本计算的影响”,其他要么泛,要么太简单,不能写出一篇毕业论文。至于好查资料,又不被老师打回,关键在于你对论文题目的理解。估计你不会想直接拿一篇文章交差吧?!所以适当动动你聪明的脑瓜!!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应届毕业生最好去大企业,财务制度完善的企业。大多数代理记账公司招聘时会安排有1年工作经验的人做记账会计,安排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外勤会计。外勤会计就是在客户和记账会计还有税务局之间递送单据、证件、发票。记账会计大部分是做对接税务局的账目,不常接触管理方的知识。但是在人工智能发展迅猛的今天,记账会计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学习财务知识,成为稀缺的会计人才,考取CPA才是正途。
怎么说呢,那里面蛮磨练人的,让你一个人管好几十户能学到东西,就是累
如果你想学到实操技能和见到更多的发票种类等,代理记账公司还是值得去的。如果只求稳定,直接下企业从出纳做起。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和研究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若干对策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研究浅谈财会规范化管理财务报表主体与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比较论会计报表中心的变迁企业改组资产评估增值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关于财务报告质量问题的思考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浅议代理记账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与责任划分对会统核算一体化的构想《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物价变动环境下折旧计提试论会计报表合并的实体理论财务报告舞弊的社会思考试论会计的四个国际重要差异关于会计国际化的研究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简析会计法的演进及其实施加入WTO对我国会计的挑战及具对策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的探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新方法审慎性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运用谈企业会计实务的几个问题经济增加值对传统企业会计准则的挑战绩效管理系统及作用适时生产系统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进一步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预算管理的新模式应用与发展案例研究浅谈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技术从战略管理会计看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管理会计研究的误区和方向论策略性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用把财务会计提高为管理会计美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特点及启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浅论作业成本法在现代企业的应用集团型预算管理的模式浅谈管理会计中业绩考核的几点认识传统战略管理的缺陷和片面关于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商业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概述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对成本策划的思考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企业虚增利润的审计方法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风险导向审计是“五大”审计失败的原因建立信誉的成本浅析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几个问题现金现金流量表的粉饰与识别关于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的思考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技巧乡镇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成因及对策企业会计舞弊与审计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确立与完善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分析探讨管理陷阱:企业赊销是把双刃剑在社保领域探索计算机审计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审计的定义和方法研究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与防范经销商现金流淤滞原因及对策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的变迁论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物流成本初探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借鉴论我国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的构建案例:如何对投资企业实行财务监控中国公司在美上市指南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独立性浅析跨国投资财务决策的税务筹划对完善行政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财务分析之“七忌”谈高校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形式的管理现金管理中的盈缺平衡分析关于电信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思考实行会计委派制需关注几个问题我国农村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探索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从会计人员的身份看会计委派制政府委派会计之评析国有独资、控股企业不宜实行会计委派制我国试行会计委派制小浪底建设管理试行会计委派制度浅谈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的缺陷试析《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几个特点中美债务重组准则评析小企业如何进行会计制度转换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建议会计和税务要素确认的差异比较简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租凭》评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作难点浅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对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的认识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实现形式试析非货币性交易中的两个问题债务重组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分析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应收款项交换会计处理的改进合并会计报表如何抵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中立性的探讨中日会计合并报表的比较与思考对母公司免编合并报表的建议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构架的思考改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内部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的一种模式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简介从案例看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控制论金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如何建立企业长期性的财务控制措施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缺憾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刻不容缓略论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观念电子商务下的财务及企业管理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企业并购的会计思考新《会计法》中有关问题会计行为学分析浅论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合并报表与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增值税会计浅议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论会计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西方会计信息披露的三个基本理中小企业差别报告问题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研究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股份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政府委派会计之评析科学技术:21世纪会计革命的决定因素论高质量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强制性与自愿性披露研究析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集体利益获取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寻中国金融改革的内涵与取向论信托投资公司会计核算模式的重构新时期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浅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产评估的应用研究实现财政调整须划分层次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确保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解析中国财务改革实践与理论发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如何判断与规范盈余管理上市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管理模式研究财务管理系统国际化研究上市公司分布财务报告的分部确定研究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浅谈国企集团的内部财务集中控制问题并购前的重组要点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价值评估关于控制部分货运成本支出考核方案设想论会计计量观念的创新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解析环境成本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探讨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加入WTO中国会计面临的挑战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自创商誉的形成因素研究论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加强银行会计监督的思考新《会计法》中有关问题会计行为学分析入世前后的会计准备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探讨推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新探上市银行资本状况与资产损失准备计提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之我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创新及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方法创新政府预算改革对预算会计改革的影响分部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论国有上市公司首要会计目标的转变我国会计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试论我国当前财务会计报告的变革浅议中国会计国际化浅议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城市商业银行财会工作探析关于现代企业期货会计理论的几点思考应收帐款的事前控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试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企业内部风险来自哪里会计诚信、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治理销售环节的会计监督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的一些经验体会谈业务循环与会计监督的联系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大好处:一、服务专业具备代理记账资质机构都是经过财政局审核批准、工商登记的代理记账机构,正规诚信可靠。好的代理记账公司,如我们公司由资深注册会计师领衔,并配置结构合理的会计团队,他们之间专业互补,相互协作,聘请这样的代理记账公司等于聘请了一个会计师团队。二、节省费用现在招聘一名普通会计,每月费用要三千元以上,刚毕业的会计也需要三千左右,会计师每月至少六千元,高级会计人员和外资会计更不用说。与财务公司合作,支付不到一个会计人员的费用,可享受更专业化的服务。三、安全保密恪守承诺单位自己找会计(包括兼职会计),如果发生漏交税行为,会计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损失都要公司负担,包括延期报税的罚款等,而找代理记帐公司,就可以在代理合同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如某代理记帐公司由于延期报税产生罚款,就全部由记帐单位负担。有些单位经常发生因违反财务和税务规定而被罚款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在代理记帐公司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代理记帐单位一般都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单位,如双方发生纠纷,协商解决不了还可通过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可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代理记账单位还负有为单位保密的责任,如发生问题可追究其法律责任。四、信心保证实力加倍代理记账公司一般都有专业知识丰富的多名会计员及会计师组成,能熟练与税务机关部门沟通,能为企业节省宝贵的时间与精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罚款与误会。他们了解当地财政部门法律法规,能为企业提出最合理的财务税务方案,助力企业发展。五、财务工作不会中断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不稳定,工作衔接就成问题,不仅影响工作,还要花费时间精力选聘人员。财务公司用团队的力量保障代理记帐服务连续不断。六、纳税申报及时准确一般单位会计纳税申报如发生误报、漏报、迟报,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等责任和经济损失仍主要由单位承担。代理记账公司有专人审核报税,能有效避免因不熟悉税法,出现误报、漏报、迟报等差错和损失,还可在代理记账委托协议中约定相关责任。
1、 政府审批,专业正规,纳税申报及时准确,保障经济责任,免除企业后顾之忧;2、 可享受多个会计人员的专业化团队服务,避免专职会计技能单一,影响会计质量;3、 节省费用,无需考虑会计人员的医疗、社会保险等问题;4、 会计人员的品德、水平过硬,安全保密,严守客户商业秘密;5、 责任明确,并可以追究,避免因会计人员变动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多信息欢迎咨询上海登尼特!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855号世界广场15楼F座
[2].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商业会计, 2005,(10)[3]. 财政部颁发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5)[4].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6)[5]. 赵丽君 ,杨方文. 浅议代理记账 [J]. 会计之友, 2005,(05)[6]. 张建军. 代理记账有益处[J]. 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1,(12)[7]. 冯兴涛. 代理记账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7)[8].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J]. 会计之友, 2005,(07)[9]. 张龙平. 试论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的几个问题[J]. 审计研究, 2000,(04)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