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浙江省人。1961年毕业于捷克布尔诺军事工程学院,现从事航空发动机专业。1961—1982年先后任七机部一院设计员、设计室副主任主任,1982—1985年先后任航天部科研生产司副处长、司长,1985年后任中国民航局副局长。
没有退团。SNH48华语区大型女子偶像团体,隶属于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1月李钊在微博发文称自己并没有退团,只是最近在忙着拍毕业大戏,所以就会很少的参加团体活动。
有的!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这里是李大钊吧:
建党八旬纪念,禹域万里新容。人间伏虎五十载,飞泪几度告乃翁。念红楼播火,桃李天下;瞻万安公墓,激烈壮怀。呜呼!张阀作霖,戕我先烈;三绞酷刑,黯兮惨粹。然前贤赳赳,后继悠悠;先驱洒血,春满神州。 特录陈毅元帅悼诗,以祭国殇: 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今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2周年。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钊同志。 ■ 陈独秀来信问党名,李大钊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民之心。毕业后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认真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不过头脑中还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先期办报,又到中国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得知俄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后,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翌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并支持北大学生邓中夏等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沪召开,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计需他解决,未能赴会。翌年8月李大钊赴上海拜见孙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得到同意,成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跨党”身份的李大钊成为主席团五成员之一。同年亲驾马车率同志越出东北边境,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并参观五个月。随后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被军阀称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缉。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风险,主持反帝大会后率群众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军警开枪屠杀。走在队伍前列的李大钊头部和手负伤,脱险后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在那里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 奉系军阀使用进口绞刑机,对李大钊“三绞处决”,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旧中国每逢战乱,下野军阀和政治家避入外国使馆是常例。西方列强对中共领导人进入苏联使馆却实行两重标准,鼓励奉系军阀张作霖破坏国际惯例闯入搜捕。事先曾有人报警,李大钊毕竟出身书生,对形势险恶估计不足而未转移。 1927年4月6日晨,北京军警被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守军放入,突袭苏联大使馆,捕去李大钊等人。在狱中李大钊身受剥指甲等酷刑,仍坚不吐实。面对各界谴责及社会名流呼号营救,奉系军阀竟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时年李大钊38岁。 李大钊是遗腹子,三岁丧母,既无兄弟,也无姐妹。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 ■ “南陈北李”发起创建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时势造英雄,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们这个既有灿烂历史又苦难深重的国度里,才诞生出李大钊这样为长夜难明的赤县拨云破晓的人物。先进思想从来产生于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出自太平天国、义和团那样落后的土壤中。近代想救亡图存的中国人用旧的思想武器奋斗屡遭挫败,纷纷向国外寻求真理。八国联军的野蛮入侵,使清朝旧有体制接近崩溃,20世纪初科举被废,中国大地上出现以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恰恰成为第一代学生。当时国人见日本学西方能迅速富强,在日俄战争前后有数万青年赴东瀛求学,李大钊也在其中。虽然日本侵略中国为祸最烈,不过中国留学生在那里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并萌发了最早的理性的反帝革命思想。中国的新思想先驱最先看到的马列主义著作,也是日文的译本,李大钊又是其中最光辉的代表。李大钊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度的所见,与神州故园的悲惨境遇形成强烈反差。归国后他完全有条件跻身上层享受荣华,却甘心舍弃一切,宁愿奉献自身,也要点燃革命烈焰改造旧有的一切,如同希腊神话中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从时间表看,李大钊要早于陈独秀,堪称在中国播种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疾呼科学、民主,向陈腐的旧制度冲击。“南陈北李”发起创建的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并向后人昭示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 在北大红楼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钊、陈独秀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例外 1918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杨开慧之父)领着一位高个儿青年来到位于红楼(位于东城区沙滩)的图书馆,想找份工作。首次交谈,李大钊就感觉这位姓毛、名泽东、字润之的青年言谈、见识不平凡,同意安排他当助理员,月薪8块大洋。毛泽东此后一面工作,一面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并总想找名流请教。可是据他后来向斯诺回忆说,“大家都不理我”,“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在北大红楼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钊、陈独秀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例外。已是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守常先生”一向愿意提携有志青年,他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经常登门请教,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并介绍了胡适等名师。经过接触和深谈,不少学者也感到这个操浓重湖南乡音的图书馆助理员的志向见解非同常人,此后便乐于倾心与之交流。 李大钊长毛泽东四岁。刚到北京时,毛泽东通过李大钊的介绍和提供学习条件,开拓了视野,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并掌握了对各种流派比较鉴别的方法。后来李大钊长期主持中共北方工作,身边汇聚着党的建党之初的第一代有为青年如邓中夏、陈乔年、高君宇、何孟雄、陈毅等,尽管年龄相差并不很大,大家都将李大钊视为忠厚长者,平时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诲,有了内部争论和矛盾也请他排解。将李大钊称为中国革命导师的导师,应是当之无愧。 ■ 李大钊化装成车夫,护送陈独秀出城,两人在京津路上商议建党 自古燕赵多慷慨豪侠之士,李大钊也受此风熏陶。对亲友、同志乃至身边工友重信诺,遇困相助不惜解衣推食。妻子是年长他几岁的家乡妇女,没有文化,留学归来后李大钊身为文坛名流,有人劝将此糟糠之妇下堂,他断然不肯,始终相敬相爱。社会上有不少仇视李大钊的军阀政客和反动文人,却无人攻击他的私德。 1919年6月,被公认为五四运动领袖的陈独秀被北京军阀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陈独秀表面上获释,却被软禁在家。李大钊与志同者研究,决定送他到上海发挥领导作用。因陈独秀不会北方话,又受警探监控,很难出城,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翌年1月,他化装成赶车夫,拿出少年时在乡下学来的本领,到陈独秀寓所接其上了带篷马车。遇城门盘查,从容应对,随后沿小路直奔天津码头。李大钊在路上一面赶车,一面与陈独秀商议,应该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取得共识,并决定在南北分头着手。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篇,就在京津路上的马车中写成。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局长威金斯基来华与中国革命者联络,首先到北京找到李大钊,他们经交谈,就建立共产党取得一致意见。随后,李大钊介绍威金斯基去上海与陈独秀相见,为正在筹划中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国际联系。同年5月1日,李大钊率北大师生、工友五百人举行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并在会上慷慨讲演。会后又用两辆汽车插上红旗,到市内散发传单,党的革命旗帜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开始飘扬。李大钊奔走活动,常被暗探跟踪,却总是轻蔑地斥之为“狗”,毫无畏惧。他在北大月薪高达250块大洋,除维持简单家用外,都用于党的经费或在身边扶贫。遇难时家无余财,妻女靠各界友好接济。1933年清明节后,李大钊灵柩由北大师生送往西郊万安公墓下葬,虽有如虎似狼的国民党宪兵三团镇压,甚至向送殡队伍开枪,市内各界自发参祭者却越聚越多,所举花圈挽联在西长安街连绵达一公里。可见李大钊品格风范长留人心!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80年前,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留下几句简单的遗言,自沉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将他生命里程的终点定格在了这一年的风风雨雨中,也为中国文化留下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世说新语》的记录与这几近相同。) 如盖的苍穹下/一条荒僻的小道上/一辆孤独的马车/摇摇晃晃地逶迤前行/你 一个忧郁而微醉的驾驭者/手中并没有缰绳/而是满盈欲洒的酒杯/你不知去何处/也不知何处可去/一个人在颠荡的车身中/酒语喧盈/最后 车轮终于停了/路到了尽头 无处可去/于是 你放声嚎哭/驱车而返/直至率意地再踏上另一条路/重复着另一次的颠荡与微醉//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阮籍/竹林七贤你最狂/傲然独得 纵酒昏酣/宏达不羁 不拘礼俗/登高临远 嗜酒长啸/曾在群山万壑之间/面对奇峰异石/感受天地悠远的气息/曾攀上万丈山巅/下抚千丈白云/感受虚无飘忽的寰宇/曾驻足于古木苍天之外/孤高远眺/一切在醉酒中流淌/一切在宿命中超脱//何晏被诛满门/嵇康惨遭杀戮/那个动荡的时代/沉浮如风雨飘摇/生命同朝露秋霜/欲求解脱而不能/逆来顺受而不愿/你只好在魏晋的玄风中/发出了最后的吼声/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来抗议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虚伪透顶的现实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晋书》 杜康设宴酒三千/刘伶海量步蹒跚/推门就问再举盏/水流不断我不还. 相传东周时代有个叫杜康的人,以造酒闻名天下,后被天帝封为酒神。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传说他原是王母瑶池的一个仙童,因偷喝仙酒被罚贬下界的,刘伶来到人间,依然嗜酒成性。王母为了点化他,派杜康来到人间。刘伶喝了三杯杜康酒竟一醉不起,刘伶的妻子以为他已醉死,便把刘伶埋葬了。三年后,杜康来到刘家讨取酒钱,刘妻责怪杜康以酒害命,杜康却声言刘伶未死,后来打开坟墓,刘伶果然醒来了。 悲哀莫大于心死。不再寻找出路,也无所谓路穷路尽。没有丝毫希望,更谈不上任何前景。这真真是黑暗的深夜,抹去了天明的希冀。 深刻的绝望痛楚已经失去了固有的表达方式,只一句死便埋我。生的幻想泯灭,于是,刘伶草木形骸,随世放逐。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醒了却无路可走 有醉人的酒,当然要醉,醉得痛快醉得豪爽,一醉解千愁,可是如果醉,就不要醒,醒了还是要面对,如果不能永远逃避,就不要去逃避.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王戎观虎) 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王维——《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靠什么征服通往梦想的火焰山,拿什么安放我们心中如火的激情?奋斗,唯有奋斗。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一颗奋斗的心将会引我走向辉煌。人生漫漫只有奋斗的人才会知道人生的价值。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差距,但成功不是属于个别人的。艾弗森虽然身高是NBA球员中最矮的,但他努力拼搏,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赢得了众多球迷的疯狂追逐。仰望天空展望未来,相信自己成功不再遥远。努力拼搏吧,未来是属于你的。
2、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程,人生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行。奋斗、拼搏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人生。曾想收集一阵春风,来吹醒迷惘的你;曾想挽留一滴甘露,来滋润干涸的你;曾想捕捉一缕晚霞,来温暖冷清的你……而你却隐藏在我的心底含苞待放,轻声呼唤我,促使我走向光明。
3、要多一点“自强意识”。宋人欧阳修日:“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浅薄者,就是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是一个能够作为的人,自暴自弃,偶遭挫折便怨天尤人,有时只是想通过一点“雕虫小技”苟安贪生。因此,要改掉浅薄的毛病,一定要使自己做生活的强者,唯通过自己的奋斗、拼搏和业绩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
5.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攀登,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努力创造奇迹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自己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有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1)引言“爱情不是花阴下的甜言,不是桃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共同了解基础上的爱情才是牢固的,甜蜜的。(2)事实论据裴淑英拒嫁在隋朝做高官的裴矩把女儿淑英嫁给李德武为妻。李德武官位不高,但夫妻感情甚笃,恩爱无比。后来李德武得罪了皇上,被革职发配到两广地区。裴矩见女婿出事,为对皇帝表示忠心,向皇上要求,恩准女儿与李德武离婚,皇帝立即批准。李德武认为自己这一去凶多吉少,怕连累妻子,也劝妻听从父命,离婚改嫁。淑英表示决不变心,要求丈夫好好保重身体,等待日后重聚。李德武一去十多年,淑英屡次拒绝改嫁。其父曾企图强迫她嫁给一个叫柳直的人,她剪掉头发,誓死相抗,最后也只好作罢。李德武后遇大赦,听到妻子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消息,万分感动,急忙赶回家中同淑英团聚。爱情的力量英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蕾特,在少年时代就有诗才,13岁时就出版了四卷咏希腊马拉松战役的史诗。15岁骑马不慎摔断了椎骨,从此瘫痪在床。她在病榻上以顽强的意志仍然坚持诗歌创作,写成了很有影响的《孩子们的哭声》。比她小六岁的青年诗人白朗宁,钦佩女诗人的人品和才华,他们彼此之间结成深厚的友谊。在相处四年之后,白朗宁深深地爱上这位瘫痪的女诗人,热烈而坚定地向她表白自己的心迹。巴蕾特自知是残疾人,认为对方只是一种同情,便断然拒绝了对方的求爱。白朗宁对巴蕾特的爱是坚定不移的,两人通信更为频繁。双方都感到,谁也少不了谁。在爱情力量的鼓舞下,奇迹发生了,巴蕾特竟然逐渐好起来。不久居然能离开卧身二十多年的病榻,下楼走动了。当白朗宁第三次向她求婚时,她欣然接受。他俩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燕妮与马克思风雨同舟燕妮出身于名门贵族,聪慧漂亮,才华出众。她不顾家庭的反对,热恋着出身于普通律师家庭的马克思。1843年6月,当马克思被德国反动政府迫害,准备流亡国外的最困难的时候,她毅然放弃豪华、舒适的家庭,同马克思结婚。婚后,随着马克思颠沛流离,生活极端困难,有时甚至交不起房租,他们最小的一个男孩也因病饿而死。但她从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的坚贞爱情。她经常自豪地说:“我很幸福,因为马克思在身边,他是我生命的支柱!”(3)理论论据[理论论据]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鲁迅《彷徨.伤逝》两两相造,也两两被造,这是爱的三昧。陈望道《我的恋爱观》没有爱情,不会有幸福。郭沫若《棠棣之花》真正的恋爱婚姻,无论形式如何简便,总是神圣的婚姻。陈望道《妇女问题》爱情征服一切。[罗马] 维吉尔《牧歌》青春比鸟还自由,什么人能把爱情阻挠?[俄] 普希金《茨风人》爱情是可以战胜死亡和对死的恐惧的。[俄] 屠格涅夫《麻雀》如果缺少了爱,一切的美妙景象都将黯然无光。[俄] 风察洛夫《平凡的故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男女间恋爱的情感,是最热烈的情感,所以是最高最真的情感。闻一多《冬夜评论》人生有限,情无限。宋.晏殊《踏莎行》恋爱是全人格的结晶。茅盾《最近的出产》恋爱是道德感情底融合,所以必须有伟大的人格者才有伟大的恋爱。陈望道《我底恋爱观》爱情的脚步是任何人阻挡不住的。[乌克兰] 奥.风察尔《爱的归宿》有恐惧的地方就没有爱情。[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爱在心底的是深的,专疼表面是假的。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离婚不过是收拾敬衰爱亡残局的一种不得已的方法。陈望道《〈自由婚姻号〉引言》爱情不能单纯地从动物的性的吸引力培养出来。爱情的“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的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前苏联] 马卡连柯《父母必读》爱的法则,即是牺牲的法则。李大钊《黑暗运动》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鲁迅《伤逝》只有爱情才能使生命维持和延续下去。[俄] 屠格涅夫《麻雀》离开了正真和信任,就没有爱情,没有友谊。[俄] 普里列扎耶娃《平凡的一年》爱情和欺是水火不相容的。[俄] 纳谢德金《感情的考验》互相信赖、尊重、真诚相待——这才是真正爱情赖以建立的基础。[俄] 纳谢德金《感情的考验》爱情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不是梦想,也不是痴望——啊,爱情不是这样——它是善良,是荣誉,是和睦与纯洁的生活。[美] 范戴克.H《爱情》相思千万里,一书直千金。唐.李白《寄远十二首》如果一个姑娘嫁给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俄] 托尔斯泰《我们同姑娘们的关系》真心相爱是人间至玉。阿拉伯谚语相爱要学长流水,莫学杨柳一时青。中国谚语不是因为漂亮才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漂亮。欧洲谚语爱情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天地万物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俄] 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相思之甚,寸阴若岁。〈北史,韩禽传〉谈恋爱是好的,但必须真正的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前苏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引自《导演的话》爱情要懂得珍惜,随着岁月倍加的珍惜。[俄] 施企巴乔夫《爱情诗》人生若没有恋爱,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文学、美术也就黯然失色了。[日] 武者小路实笃《人生论》4.爱憎(1)引言爱憎杜甫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人间就是要有爱,也要有恨。爱真、善、美;恨假、恶、丑。若不如此,世上就不会有公理、正义和光明。(2)事实论据秋瑾严辞斥县官贫苦农民阮财富的田产被当地恶霸教民黄老虎霸占,阮财富告到县衙门,请求县官老爷为他伸冤。县官害怕教会,庇护恶霸,非但不为受害者伸冤,反而诬蔑阮财富:“和信教人作对,要造反不怕国家王法。”要拿他问罪。围观群众敢怒而不敢言。此时正好秋瑾路过衙门,她听完受害者的诉说以后,义正辞严地对县官说:“阮财富的田产被别人霸占去了,怎么落得个没理,还要吃官司呢?你讲的是什么王法?他无罪,应该放了!”秋瑾在家乡有名声,县有几分怕她,不得不把阮财富当场开镣放了。鲁迅为车夫医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人格的写照。对敌人恨,对人民爱,在鲁迅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他的这种高尚人格。有一年的冬天,在他家门口不远处,他见到一位人力车夫捧着流血的脚,原来脚被玻璃碴划破了,疼得不能走动。鲁迅很快从家中拿来药品、钳子和纱布,在凛洌的寒风中,他蹲下身子,细心地把车夫脚底的碎玻璃碴用钳子取出来,又用消毒药水清洗了伤口,敷上药,扎上绷带。扶他站起来。并设法着人送车夫回家。齐白石老人的“群鼠图”著名书画大师齐白老人爱憎分明,痛恨日本军阀,痛恨汉奸、特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白”,上书:“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拒绝卖画给敌人,拒绝与他们打交道。老人还常常借诗画影射咒骂敌人。他曾画了一幅“群鼠图”,在画上题诗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严励尖锐地揭露笔鞭挞了日寇“群鼠”对我国的侵略罪行。“华人池”洋人不准进1932年,侨居新加坡的华人著名企业家胡文虎得悉:上海租界内,洋人在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牌子,他痛恨不已。于是他就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游泳池,命名为“华人池”,在门口高挂着一块牌子,写着:只准华人入内。有一天,两个洋人绕过牌子,偷偷摸摸地跳进泳池,当即被游泳的华人扭送出门。杨令弗巧斥希特勒法丁斯头子希特勒,为了给自己装饰门面,冒充风雅,在柏林举办了一次画展。旅美中国著名女画家杨令弗也应邀参加。她画了一幅粉墨花鸟画,画的是翠竹数竿,两只鹌鹑怒目相视,在青枝翠叶中争斗。并在画的左上角题上一首《致战魔》的诗。希特勒对这幅富有东方神韵的画很喜欢,并买下了这幅画。希特勒不懂中文,待数日后读到译稿,才知道诗画原来是痛骂自己是制造仇恨,同类相残的“战魔”,他恼羞成怒,立即下“逐客令”。可杨令弗早已离开柏林了。(3)理论论据[理论论据] 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鲁迅《再论文人相轻》爱力可以创造世界。恽代英《怎样创造少年中国》爱力愈大,所爱愈博。李大钊《黑暗运动》假如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不给癞皮狗吃。鲁迅《半夏小集》能憎才能爱。鲁迅《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人总是匆匆忙忙地爱,却总是不慌不忙地恨。[英] 拜伦《唐璜》没有东西比健全的爱更伟大,它导引着一切。郑振锋《欢迎泰戈尔》爱情比恨更为强有力得多。王朝闻《文艺论集》革命的爱在大众。鲁迅《致李霁野》倘有同一营垒中人,化了装从背后给我一刀,则我的对于他的憎恨和鄙视,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的。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真实的自由,都是建立大“爱”字上的。李大钊《黑暗运动》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鲁迅《野草.题辞》对锋牙利齿的老虎宽仁,就是对善良的羊群凶狠。伊朗谚语只有强烈的爱,才能产生强烈的恨。日本谚语爱你敌人的人,决不会公安厅你。几内亚谚语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鲁迅《“文人相轻”》不抵抗善,使善滋长,固是爱;抵抗恶,使恶消绝,也便是爱。陈望道《论爱》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见恶如家夫之务去草焉。〈左传.隐公六年〉见善若已有,嫉恶过仇雠。〈宋朝事实类苑.君臣知遇〉剪恶如草, 奸如秕。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手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年。鲁迅《无题》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唐.韩愈《与崔群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西湖岳王墓对联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下》见不仁者诛之,如鹰 之逐鸟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诗经.小雅.巷伯》决不要去爱敌人所爱的人。阿拉伯谚语5.博学真,可以有N种解释,真诚真爱真善真假等等(1)引言博学多才的人,每每在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誉,贡献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爷慕。博学多才的人愈多,社会就会愈进步。滚滚洪流要靠涓涓细流汇成,渊博的知误用是靠长年苦学的积累。让我们不断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为明天的博学作准备吧!
磨难 (1)引言 “自古名人多磨难”。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他们面对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误用叹哭泣;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战胜逆境,成为胜利者。 我们都应勇敢直面逆境磨难,用它来磨炼自己奋飞的翅膀,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 (2)事实论据 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 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孔 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蛋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巴尔孔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 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3)理论论据 人才由磨炼而成。 蔡锷 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 茅盾《问题的两面观》 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 邹韬奋 只有真金不怕火,也只有经过若干锻炼才能成为纯金。 徐特立《祝〈科学园地〉诞生》 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文人,总比生长在温暖逸乐的环境中的人,要坚强传大。 郁达夫《诗人的穷困》 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绝不作“苟全”之梦。 郑振铎《最后一课》 困难不仅可以磨炼我们意志,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 困难出英雄。 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 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 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 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逆境令人奋斗。 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 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 茅盾《蚀•追求》 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 清•刘岩《赠人》 失败是成功的一步路。 恽代英《怎样创造少年中国》 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 清•崔念陵《断句》 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伤心史。 邹韬奋《能与为》 穷当志益坚。 宋•欧阳修《送黄通之郧乡》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 郭沫若《南下书怀四首》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 清•曹端《书户》 苦是甘的代价。 谢觉哉《论“同甘共苦”》 能力愈运用而愈大,困难愈奋斗而愈小。 恽代英《来鸿去燕录•致虎啸书》 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长率加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不相干的帽子》 意志愈炼愈坚。信仰愈磨愈固。 茅盾《创作的前途》 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 弘一大师《寒笳集》 自古饥肠出奇策。 金•元好问《遗山先生集•女儿山避兵》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 《旧约•约伯记》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古罗马]塞内加《论天意》 通过苦难而变得明智并非坏事。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报仇神》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美]富勒《至理名言》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人应当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异,要像坚硬而有韧性的金属那样经得起任何斗争的锻炼。 [俄]列斯科夫《大堂神父》 铁是愈炼愈硬的。 [前苏联]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人要经过一番苦难才能成才。 芬兰谚语 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多还贵重。 朝鲜谚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传统美德--节俭 (1)引言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介切俭并不矛盾,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就是要从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2)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理论论据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目录里言》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录》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虞书•大禹谟》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周书•韦孝宽传》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宋•林逋《省心录》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资治通鉴》卷八九 《晋纪十一》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惟俭养德,惟移荡心。 《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 多求不如省费。 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声色之害,甚于鸩毒。 《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俭则寡欲,侈则多欲。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风俗》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居丰能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人们不理解,节俭是一笔多么大的收入。 [古希腊]西塞罗《斯多葛派的奇谈怪论》 天上也讲究节俭,把灯烛一起熄灭了。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与其卑躬屈节以求小利还不如减少零星的花费较为得体。 [英]培根《论消费》 不节俭,谁也富不了;节俭的人很少受穷。 [英]约翰逊《漫步者》 节省等于一笔可观的收入。 [荷兰]伊拉斯谟《对话集》 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 婆罗门谚语 我是真正富有的,因为我的收入大于我的开支同我的欲求是相等的。 [英]吉本《回忆录》 勤能生则,俭能聚宝。 中国谚语 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 中国谚语 节俭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艺术,崇尚节俭乃诸美德之本。 [英]萧伯纳《革命家箴言》 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 中国谚语 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 中国谚语 在享乐上花费最少的人,是最富足的人。 [美]梭罗《日记》1856年3月11日 人可以分两种:一种人节俭得仿佛要活到永远,另一种人挥霍得仿佛第二天就会死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 中国谚语 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中国谚语 贪婪比挥霍更是节俭之大敌。 [法]拉罗什富科《箴言录》 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汉•张衡《西京赋》 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 中国谚语 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中国谚语 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 中国谚语 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 中国谚语 责任和感恩类就没找到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 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 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头 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 的过程 。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 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 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 “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是等。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 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 作用。 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 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 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 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 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 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 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 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 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 “另一个故事”“ 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 论部分解答 “是什麽”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麽(又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麽办”的问 题。 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 例紧 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 论珍惜 大海广阔无垠,因为他珍惜每一条小溪;树叶发荣滋长,因为他珍惜每一缕阳光;群山连绵巍峨,因为他珍惜每一块砾石。 珍惜会使生命精彩,正如海潮的大海,茂盛的绿叶和高耸之云端的高山。生命的步伐在欢快地舞蹈,舞过鲜艳的百花,舞过荡漾的荷塘,舞过飘落的枫叶…… 要珍惜已拥有的,常言道:知足者常乐."足"中正浸透着对已有一切的珍惜。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乐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会溢满充实。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体会出身边的美丽。又何必让欲望迷住你的眼睛。 一个贫穷的农夫一直为自己没有鞋子穿而感到苦恼,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他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得到的更多并非意味着真正的幸福,珍惜你所拥有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也许正在此时,还有人在感叹上天的不公,报怨事与愿违。何不放下对不可及事物的执着,而去珍惜已拥有的珍宝呢?珍惜亲情,亲人的关爱,那是世间最闪耀的珍宝;珍惜友情,朋友的友谊,犹如一泉甘露,是心灵里的一眼清泉,一池清凉;珍惜快乐,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快乐是生活的音符,是寒冬的一缕暖阳,是轻轻掠过心湖的一阵清风;珍惜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何不珍惜时间完成更远大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如此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又何须在欲望的歧途中苦苦求得恩宠。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得到更多,贪婪的索取只会带来永无止尽的欲望。 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它让我们的生命之屋绚丽多彩。站在阳台上,看着夕阳中美丽的云霞,那份静谧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伤;看纷纷扬扬的大雪从遥远的天国飘落人间,那些纯洁的天使让人不敢低俗,情不自禁的高尚;在晴朗的夏日坐在河边,静听河水趟过鹅卵石的欢畅,那种轻快让人想到小时候的快乐时光,禁不住直想笑。如果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个世界真的很美丽。 珍惜亲情,珍惜青春,珍惜一切的美好的事物,让珍惜进入灵魂,让它伴随着你一道走上人生的旅途,让我们在珍惜的陪伴下享受生命、享受生活
【张金梁教授个人简介】长期从事书画创作以及教学工作,书法擅长魏碑、隶、行、草书,古朴儒雅功力浓厚,独具风貌。数十次参加美国、日本、韩国国际及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倍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刻碑。被团中央《中国青年》邀请书写百幅名人名言长期连载。 、【张金梁教授著述之专著】张明整理01.《〈续书史会要〉补证》,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02.《明代书法史探微》(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03.《张金梁书法集》,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04.《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05.《〈书史会要〉校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张金梁教授著述之论文】张明整理01.《浅议书法的电化教学》 载《书法报》1987年8月12日第32期第2版02.《唯不能同斯大雄——王蘧常书法浅探》(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1991年9月·浙江杭州)03.《“二石”比较论》(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6月·河南洛阳) 载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等编《王铎论集——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论文》,第275—285页;亦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37—248页04.《艰难的美——黄道周书法研究》(中国书画节研讨会入选论文·1994年·天津)05.《从文化现象看明朝的书法发展》(’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1995年·北京) 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03—215页06.《谈〈书史会要〉和〈续书史会要〉》 载《书法报》1996年7月31日第31期(总第629期)第3版07.《论刘墉》 载《书法研究》1996年第6期(总第74辑),第90—103页08.《朝代书法风尚辨——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编者商榷及其它》(’96中国书法批评年会论文·1996年9月·湖南张家界) 载《书法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75辑),第58—64页09.《六朝神韵在斯翁——浅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康有为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1997年·广东广州) 载《书法之友》1997年第4期,第21—24页;亦载《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书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6—30页10.《明朝书“家”知多少》 载《书法报》1997年4月23日第17期第3版11.《博学才能发展 兼蓄才能创新——与李文采先生商榷》 载《书法》1997年第3期,第2—3页12.《庄㫤评书的启示》 载《书法报》1997年7月9日第28期第3版13.《高山仰止 丰碑并立——陆维钊、沙孟海书法艺术比较研究》 载《’97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69—174页;又《书法报》1997年8月27日第35期第3版、9月3日第36期第3版连载;亦载《陆维钊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68—175页14.《明朝“状元”书法一瞥》 载《中国书画报》第70期15.《现代草书“三圣”散论》(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7年·浙江宁波) 载《近现代书法研究——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92—203页16.《从“阁体”谈到书法的评选》 载《中国书画报》1997年17.《在“全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载《中国书法》1998年第3期,第6页18.《访章祖安先生》 载《书法报》1998年5月4日第18期第1版19.《从楚王好细腰谈起》 载《书法报》1998年5月18日第20期第1版20.《也论“正”、“大”》 载《书法报》1998年8月17日第33期第1版21.《书法史刍议》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9日第45期第3版22.《释“展览”》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23日第47期第1版23.《释“协会”》 载《书法报》1998年12月7日第49期第1版24.《论书法的“中和”美和“冲和”美》 载《书法》1998年第6期,第45—46页;亦载《美的沉思——美学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73—276页25.《谈“中书舍人”和“台阁体”》 载《书法报》1999年3月29日第13期第3版26.《论丰坊》 载《书法研究》1999年第2期(总第88辑),第50—66页27.《〈续书史会要〉研究》 载《中国书法》1999年第4期,第33—35页28.《非“吴门书派”》 载《书法报》1999年4月26日第17期第3版29.《时代的呼唤——雅俗共赏》 载《书法》1999年第5期,第6—8页;亦载《美的沉思——批评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69—272页30.《释“评委”》 载《书法报》1999年7月19日第29期第1版31.《从〈书学史〉谈到书法史的研究》(祝嘉书学研讨会论文·1999年·江苏苏州)32.《涤浊呈清——新世纪书法瞻望》 载《书法报》2000年1月24日第4期第1版33.《世纪书坛点将录》 载《书法报》2000年1月10日第2期第3版、1月17日第3期第3版34.《〈孙仲隐墓志〉研究》(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入选论文) 载《书法导报》2000年11月29日第48期第3版;亦载山东省高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高密文史选粹》,2002年10月,第478—488页35.《浅谈明代书法教育》 载于植元、栾传益主编《书法教育研究文集》,大连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15—120页36.《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载《青少年书法报》37.《明代书法“尚理”论——兼论书史的研究方法》(荣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95—305页38.《明朝书法分期管见》 载《书法报》2000年10月16日第17期第3版39.《论明代书法对社会的影响》(国际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2000年·浙江杭州) 载《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57—266页;又《中国书法》2001年第2期,第22—24页(节选);亦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5期(总第103辑),第84—98页40.《论解缙书法的两面性》 载《书法报》2000年12月11日第25期第3版41.《技道两进 挥翰写心——评徐州市青年书家十人展》 载《青少年书法报》(2001年)42.《贵哉“东北风”》 载《书法报》2001年1月22日第4期第2版43.《丛文俊书学体系蠡探》 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1日第28期第3版、7月18日第29期第3版44.《健全书法高等教育 促进书法学科建设——丛文俊教授谈吉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相关问题》 载《书法报》2001年7月23日第30期第1版;亦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8日第29期第8版45.《论“错误”借鉴与书法的发展》 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4期(总第102辑),第79—92页46.《汇集众美 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评介》 载《书法》2002年第1期,第30—31页47.《〈唐二娘子家书〉言辞没受倭语影响》 载《书法》2002年第3期,第41页48.《广采博取 鉴古铸今——论丛文俊先生的书法艺术》 载《书法之友》2002年第4期,第22—24页49.《从“作品限制出境”说起》 载《书法报》2002年3月25日第12期《兰亭》副刊第6版50.《浅议章草》 载《书法报》2002年6月3日第22期第2版51.《关于评论明初“三宋”书法的两个问题》 载《书法评论》第1期(2002年7月),第5—9页52.《〈佩文斋书画谱〉署录〈续书史会要〉正误》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9月第5期,第78—82页53.《论流行书风》 载《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学术论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6—69页54.《四库本〈续书史会要〉阙漏考》 载《金景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29—237页;亦载《书法研究》2003年第3期(总第113辑),第98—105页55.《说“清”》 载《书法》2002年第12期,第13—15页56.《子昂荐雪庵》 载《书法报》2003年1月27日第4期(总第943期)第3版57.《亲近“二赋”》 载《书法报》2003年2月24日第8期《兰亭》副刊第2版58.《谈草书》 载《书法》2003年第2期《众人说草书》(下),第29—32页59.《高密历史文明之光“高密戈”》 载《高密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95期第8版60.《凿穿混沌 开辟鸿蒙——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评介》 载《书法报》2003年5月26日第21期第3版61.《逸园影印洪武本〈书史会要〉考》 载《文献》2003年7月第3期,第220—230页;亦载《陶宗仪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65—475页62.《张天骏婢善书考》 载《书法丛刊》2003年第4期,第95—96页63.《明永乐初期朝廷书事考辨》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395—403页64.《白沙论》 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总第117辑),第70—84页;亦载《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6—154页65.《明代殿房书办研究》(荣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55—172页;亦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3期(总第119辑),第94—119页66.《从浮云与树林谈起——〈明代书法史探微〉自序》 载《书法报》2004年3月1日第9期第3版67.《明代华亭书家》 载《书法评论》2004年第1期,第14—22页68.《永乐初朝廷书事考》 载《书法丛刊》2004年第4期,第35—41页69.《吴门长者——文征明》 载《中国书法》2004年第6期,第27—28页70.《“名”、“贵”:明代书法评论的两大范畴》 载《书画世界》2005年第1期,第80—82页71.《“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5年第2期,第43—45页;亦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18页72.《论张海》 载《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艺术评论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34—47页;又张海《张海书法·代序》73.《胸罗万象 健笔凌云——丛文俊先生书法艺术浅探》 载《书与画》2005年第5期,第8—11页74.《明沈度〈敬斋箴〉考》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第80—85页;亦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3期,第37—38页75.《论好太王碑书法——兼与爨宝子碑比较研究》 载《好太王碑暨十六国北朝刻石书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01—113页76.《文征明书法领袖吴门成因研究》 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9—36页77.《当代书法应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载《2005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396—400页78.《“真宰相”刘统勋之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7年第3期(总第5期),第11—14页79.《康里子山名字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7月第4期,第3—6页80.《论明拓〈兰亭序〉》 载《兰亭雅集·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6—38页81.《异彩纷呈的东北书法》 载《吉林日报》2007年12月6日第13版《东北风周刊》82.《朱复戡书法现象研究》 载《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44—50页83.《郑文焯其人其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8年第1期(总第6期),第47—50页84.《明代朝廷玺印研究》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5期,第26—37页85.《明代宫廷书法研究》 载《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5—32页86.《明代“中书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8年第11期,第43—46页87.《海上升明月——论王蘧常章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载《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33—339页88.《张改琴书法浅论》 载《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张改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8—79页89.《论当代草书》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1期,第29—32页90.《〈永乐大典〉纂修人研究》 载《文献》2009年1月第1期,第128—138页91.《殷商金文章法蠡探》 载《中国书法》2009年第1期,第42—49页92.《“桓夫人善书”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9月第5期,第72—75页93.《“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新论》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5期,第41—45页94.《书异其人——论黄庭坚其人其书》 载《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第69—77页;亦载《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538—550页95.《三论雪堂》 载《书画艺术》2010年第3期,第62—69页96.《向传统索取新意 在时尚中把握自我》 载《吉林日报》2010年4月19日第8版97.《明代以“疏”论书研究》(“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9年12月·江苏南京) 载《书法报》2010年5月19日第19期第21版98.《简论书法史研究法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载《中国书法》2010年第8期,第97页99.《〈砥柱铭〉长卷非黄庭坚真迹》 载《书法报》2010年7月14日第22版,亦载《书法》2010年第10期,第33—35页【张金梁教授著述之序跋】张明整理01.《赵生泉〈金石探幽〉序》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2.《陈国成〈吾衍〈三十五举〉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3.《梁继〈张照年谱〉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4.《赵彦辉〈寒山帚谈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5.《张明〈赵孟頫书法研究发微〉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6.《张函〈明末遗民书法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7.《徐文平〈处州历代书法〉序》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08.《〈书法史图鉴〉序》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09.《〈孙初画集〉序》10.《书中龙也——〈十七帖〉》 吉林文史出版社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想必大家都已经熟悉了,那么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字呢? 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文以来,共发现甲骨十六万余片,发现单字四千余,已辨识1752字。这些甲骨和青铜器一起成为我们了解商代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要从甲骨文的产生说起。 《尚书?多士》里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朝人写的“册”字,是细长的竹木被绳带编串的形象;“典”字是双手拱“册”的形象。但是商人的“典册”写于竹木之上,极易腐朽,到了春秋时期已经见不到多少了,所以孔子才发出:“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也。(《论语?八佾》)”《史记?殷本纪》虽然有个大致的轮廓,但全篇仅两千余字,仍显简略。 还好,商人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两种东西,可以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甲骨和金文。“金文”就是铸于铜器上的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多为商王占卜的记录,称“卜辞”,也有一些和占卜无关的东西,所以统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历届教师中有突出成就者赵梦朱:多幅花鸟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国家级美术馆收藏,《赵梦朱画集》出版。王盛烈:《八女投江》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耕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百年英烈》(与赵宝平、张晖合作)、《萧绰像》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家乡的孩子》、《耕者》、《阅读》、《海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王盛烈画集》出版。钟质夫:《北国松泉图》(与季观之、晏少翔、郭西河合作)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钟质夫画集》、《牡丹》出版。季观之:《北国松泉图》(与钟质夫、晏少翔、郭西河合作)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季观之山水画谱》出版。晏少翔:《北国松泉图》(与钟质夫、季观之、郭西河合作)、《施耐庵肖像》、《采梅图》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施耐庵著水浒》、《莺莺听琴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晏少翔画集》、《荣宝斋画谱第五十一集》出版。孙恩同:《英纳河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山水画教程》、《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中国山水画课徒教程》、《中国山水画写生与手稿》出版。王绪阳:《黄巢起义军入长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漠北之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中华血泪》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武松口大血战》被上海龙华烈士 纪念馆收藏,《我要读书》(与贲庆余合作)获国家美展一等奖,《童工》(与贲庆余、路坦、陶治安、周立合作)获国家级美展一等奖,《中流砥柱》获国家级美 展金奖,《小米加步枪》获国家级美展银奖,《中国画人物画家——王绪阳》出版。许勇:《白求恩在中国》(与许荣初、顾连塘、王义胜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金奖,《出发前》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戚继光平倭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长平之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动物速写》、《女性人体美与造型艺术》、《马与艺术》、《许勇画集》出版。陈忠义:《陈忠义国画海景》、《陈忠义国画集》、《水的画法》、《梅、兰、竹、菊教材》、《梅、兰、竹、菊画法》出版。杜连仁:《岭上青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草原儿子》获全国连环画美展三等奖、《谁之罪》获全国连环画美展二等奖。栾永让:《老船》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专著《心源造化·栾永让》、《谈速写艺术》、《栾永让写生作品集》等出版。王义胜:《白求恩在中国》(与许荣初、许勇、顾连塘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金奖,《王义胜工笔人物画教程》、《写意仕女画》出版。孙文勃:《长白山月》获第八届全国美展铜奖,《范画经典》(全四册)出版。孙智谱:《幽竹情趣》获国家级美展铜奖,《工笔设色花鸟画谱》、《美术之路》(工笔花鸟部分)、《工笔白描花鸟画谱》出版。刘东瀛:《清秋》获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虞美人》被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收藏,《中国花鸟画创意》、《中国工笔画精品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家教学画稿——工笔花鸟》出版。李永宽:《滴水穿石》获“日中国际书道展”大奖,《山水画分类技法——树木山石篇》出版。王占鳌:《观音图》获世界华人艺术家金奖。李连仲:《索传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鲁迅与闺土》被日本国家博物馆收藏,《家乡人》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收藏,《水墨人物小品——名家手稿》出版。李仲录:《题竹林寺——唐人诗意》被台湾彰化艺术中心收藏,《迎春》被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美术之路》(工笔人物部分)、《古诗意画创作》、《李仲录文学作品插图集》出版。李荣光:《血沃关东》获国家级美展银奖,《李荣光花鸟画选》、《写意荷花技法》、《写意牡丹技法》、《写意猛禽画法》、《写意鹰画法》、《写意鸳鸯画法》、《美术之路》(写意花鸟部分)出版。马书林:《向天歌》获全国第三届青年美展三等奖,《弄春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京剧人物》获国家级美展银奖,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马书林画集》出版。李巍:《白宫村》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文化部二等奖,《松鼠》被皇陵博物馆收藏,《李巍画集》、《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家教学画稿——写意花鸟》出版。2008年十四幅作品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赵奇:《爬满青藤的木屋》参加现代题材全国连环画邀请展,获首届连环画报金环奖。《嘎达梅林》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可爱的中国》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获铜牌奖。《可爱的中国》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三等奖。《靖宇不死》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参加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一等奖。《啊·长城》获第二届连环画报金环奖。《希望—山坳上的小学》参加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往时》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获佳作奖。《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抗战》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获铜牌奖。《父亲的胡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被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推荐委员会评为“世纪之星”。赵宝平:《百年英烈》(与王盛烈、张晖合作)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打回老家去》(与王真真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银奖,《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悠悠叶尔芜河》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书》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雨霁山水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赵宝平素描集》、《赵宝平速写集》、《赵宝平书道作品集》、《赵宝平书法作品集》、《赵宝平水墨人物作品集》、《赵宝平水墨山水作品集》、《心游——赵宝平艺术实践2006》出版。 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晏阳:《两个画家》获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笨耗子故事》获首届中日韩插图大赛大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全景画《赤壁之战》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牌、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全景画《济南战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首届全国壁画大展优秀作品奖,全景画《莱芜战役》、《三大战役》获首届全国壁画大展优秀作品奖,全景画《淮海战役》获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全景画《井冈山斗争》获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展奖,中国画《太行晨牧》获第八届全国教师美展优秀作品奖,油画《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油画《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黄洋界纪念馆收藏。专著《晏阳人物画作品集》出版。韩敬伟:《社火》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牌奖,《古塬逢春》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山鸣谷应》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铜牌奖,《和平天使》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展·深圳特展大奖,《山乡的和音》获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 银奖,《归路》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铜奖,《山妹子》获加拿大首届“枫叶奖”国际书画大展 银奖,《家庭》获全国首届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 二等奖,《社火系列之二》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三等奖,《信天游》获“东方怀”(国际)中国画大奖赛 三等奖,《乡音》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山谷》获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出版教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授讲堂DVD六部》。出版专著:《中国画的意与色》;《中国绘画质地表现》。出版专集:《韩敬伟画集》;《韩敬伟作品集》;《水墨精神——当代中国画名家韩敬伟作品及技法》;《国画写意山水绘画手稿》,《韩敬伟山水扇面精品》;《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韩敬伟》。发表论文 13篇。1996年编入中国美协百名(国版油雕)《中国当代美术家》光盘;1998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张晖:《驼峰上的爱》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马占山》获国家级美展银奖,《百年英烈》(与王盛烈、赵宝平合作)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速写教程》出版。陈苏平:《黄河》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素描风景》(与齐鸣合著)、《从写生开始》出版。刘建华:《秋雨》(与王盛烈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银奖。李岩:《静响》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化黄幻绿》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九九重阳》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铜奖,《归鸿》获中华杯国画大奖赛铜奖,《他们·组画之1》中国美术馆收藏,《牧誓》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韩大为:《辽西的秋天》广州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提名奖,《创作素描》出版,草书作品获第二届“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铜奖。油画、素描作品获第六届山艺术罗中立油画奖学金。孙悦:《烟花烫》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泳之一》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并被收藏。《古画临摹实技》、《名家绘画手稿》、《千姿鸡冠花》、《花卉与花卉装饰画-工笔花鸟》出版。赵斌:《藏北风情》(合作)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宋画临摹·实技Ⅱ》、《宋画临摹》、《古画临摹·三友百禽图》出版。王 岚:《古画临摹实技——花鸟篇·人物篇·游春图》、《工笔人物画教程》出版。张 船:《视觉日记之一》获得“第七次亚洲美术大展”(韩国)特选奖,《金婚纪念》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天台上的盆景》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杨振凯:《走过湘西》获“美苑杯”全国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美术作品二等奖,《思》获韩国第七届《亚细亚美术大展》特选奖,《夏日》、《蕉林》获第一届中国中青年美术教师优秀绘画.设计作品展优秀奖,《写意竹》出版。杨 柳:《李老师和王老师》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女人街上的太阳伞》入选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全国中国画创新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步行街上的太阳伞》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往事》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都市晨曲》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古画 临摹 实技》出版。刘大钧: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周易古经白话解》(英文版)、《易经全译》(法文版)等多部易学专著,校点整理85万字的易学巨著《周易折中》,主编《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大易集义》、《大易集说》、《大易集奥》、《元典哲蕴》、《大易集释》、《儒学释蕴》、《简帛考论》、《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等10多部论文集。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系列片《中华周易》学术总顾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中国哲学史研究》、《周易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主要专著《周易概论》在齐鲁书社与巴蜀书社都连续再版,印数超过10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是建国后第一位倡导并开展象数易学研究的学者。姜澄清:《古文笔法》、《易经与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绘画精神体系》、《书法文化纵谈》、《中国书法思想史》、《艺术生态论纲》、《中国色彩论》、《中国人的色彩观》、《文人.文化.文人画》、《姜澄清散文集》出版。章祖安:《古书句读数例述例述辩》、《古书记言标点易误举例》、《论“兴”》、《周易占筮学》、《曲解、引伸、附会、丰富、杂乱——易学发展评述》、《周易.需卦》解 析、《潘天寿画上的题识》、《模糊.虚无.无限——书法美之领悟》、《陆维钊书法论》、《学印自述》、《章祖安书法集》等著作、论文出版发表。徐炽:《中国古代书法经典.行书卷》、《徐炽书法集》、《学书指要》、《徐炽书法艺术》。储 云:出版大型画册《储云作品集》(绘画卷、书法卷)、《储云章草古诗十九首》、《储云书画选集》、《储云扇面集》及光盘实录等作品集十余种。丛文俊:发表书法研究文章150余篇,出版《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等学术专著9部,以及《丰草堂题跋书法》等书法作品集3部。199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中青年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0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文代会代表,2002年获中国书法首届“兰亭奖”理论奖,2009年获中国书法第三届“兰亭奖”教育一等奖,三次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长白山文艺奖”,先后被专业刊物评为“中国当下最具收藏价值的十位书家”、“2009年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刘彦湖:1981年获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赛三等奖。1991年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篆刻作品展。1993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1995年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获二等奖。1998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获一等奖,书法作品参加巴黎中国书法大展。1999年书法作品参加赴日本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大展,书法作品参加99《中国书法年展》。1999—2000年书法作品应邀参加《世纪之门·当代中国艺术大展》。出版《当代大写意篆刻家作品集》、《当代篆刻家作品集·刘彦湖卷》论文《当代中年篆刻家八人评》(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中涵泳的线条意味》(中国篆刻)、《中国人的宇宙关念及其迹化篆刻、文字、建筑》(中国篆刻)。金鉴才:发表有“艺术的觉醒和基础的危机”、“再论艺术的觉醒和基础的危机”、“赵孟頫书法论”、“文徵明书法论”等多篇学术论文,编著有《梅》、《竹》、《兰》、《菊》技法画谱和《金鉴才(诗书画印)作品集》。孙 民:专著《东坡赋译著》、《古代风谷诗画》、《华夏节令风谷文化》、《聊斋志异精读》等多部。主编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明清卷》、《两汉史传文》、《唐宋词精读》(获辽宁省教育学院教材一等奖)等。发表有“东坡乐府诗三首编年”(获全国教育学院文科论文一等奖)等40余篇论文。马新宇:“试论北朝墓志题铭的文化蕴涵及书体的装饰性问题”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图说中国书法》出版。王大公:草书作品荣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草书作品荣获2009首届(常熟)“江南文化节·翁同和书法奖”提名奖,草书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行书作品入选 “我与经典”行书艺术展、行书作品入选“福文化”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专著《王大公现代书法》出版。刘元飞:1999年作品入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1年作品入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书法作品展。第二届行草大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和小品展。2003年作品入展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作品入展西冷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书法大展。2006年作品入展西冷印社第二届国际艺术节楹联书法展、手卷书法展、扇面书法展。《中国当代美术家——刘元飞》出版。
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儒林外史》的读者不算多,以至于鲁迅要为它鸣不平,愤然说“伟大也要人懂”。在理解《儒林外史》伟大性的学术征途上,陈美林无疑是近四十年来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
陈美林(1932- ),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浙江大学,后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执教,曾任该校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据《文艺研究》杂志2006年的统计,从1976年至2005年,《儒林外史》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陈美林所撰分别占据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如今的陈美林,早已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名家,然而,时光倒流六十年,却很难看出他将与《儒林外史》结缘一生。
文|尧育飞
1950年秋,考入浙江大学的陈美林一心想搞创作,想当一名作家。那时,他与“诗孩”孙席珍、王西彦等老师接触不少。也曾担任浙大文艺社的负责人,学校晚会上诗歌朗诵的节目,诗作就常出自他的手笔。1951年,浙江省文联组织浙大中文系学生到盐区体验生活,陈美林即是其中之一。无奈语言不通,他预想中反映盐民生活的大作也就无从下笔了。1953年,为响应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陈美林提前毕业,分配到学校当老师,专业的“作家梦”也便作罢。
1958年,陈美林被调往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前身)任教。彼时著名清代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任古代文学教研组组长,陈美林则任副组长。虽从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工作,陈美林的研究重心依然没有集中到《儒林外史》。在特殊的年代,学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道路本就不易。后来,陈美林到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又与词坛名宿唐圭璋共事多年。然而,拥有如此令人艳羡的词缘及请益名师的机会,陈美林却没有走上词学研究的道路。
1959年夏天,陈美林在苏州洞庭东山留影(资料片)
也许,冥冥之中,上天早已暗暗将陈美林和《儒林外史》联结到一起。20世纪7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撰写《儒林外史》的前言,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组,陈美林参与其中,后虽因势退出,却从此开启半生事业。
陈美林的《儒林外史》研究并无特殊的师承,但他始终对吴敬梓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同情。在《陈批儒林外史》中,他以凝重之笔“曝光”了吴敬梓在南京生活的一件小事:“冬日苦寒,无御寒之具,他(指吴敬梓)便邀好友‘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对由封建大族降为小康之家、再坠入贫困境地的吴敬梓,陈美林忍不住要为他说话。
胡适早年在《吴敬梓年谱》中依据“昔年游冶,淮水钟山朝复夜。金尽床头,壮士逢人面带羞。”等诗句,推断“吴敬梓的财产是他在秦淮河上嫖掉了的”。对胡适的观点,陈美林不能同意,便于1977年发表《吴敬梓身世三考》,客观还原吴敬梓复杂的人生变故。不仅使研究更进一步,也为吴敬梓辩白了污迹。陈美林不仅执笔为文替吴敬梓打抱不平,他还实地推动吴敬梓遗迹的保护。他曾提交关于恢复吴敬梓秦淮水榭的议案,使如今游玩秦淮的人仍能藉此凭今吊古。
从最初关于吴敬梓的家世、生平、交游、思想、学养等作家研究入手,到中期《儒林外史》作品及评点的研究,再到对整个《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梳理和回溯,陈美林的《儒林外史》研究层层推进,取得丰硕成果。尽管他曾谦虚表示:“苜蓿生涯六十年,跋涉‘儒林’四十载,无非是讲堂之上,讲授诗文,或是埋首牖下,仰屋著书而已。”然而,他那艰辛跋涉而终于成绩昭著的学术之路,无疑极具启发意义。值陈先生米寿之期,笔者专访陈先生,请他谈谈数十年来读书与治学方面的情况。
问:1985年,唐圭璋先生为您写的学术鉴定称:“我校陈美林教师早年受业于王驾吾、夏瞿禅两先生,对我国古代文学已打下深厚的基础”。能谈谈您和王焕镳、夏承焘两位著名学者的关系吗?
答:我于1950年考入浙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读书。中文系当时名师如云,系主任是郑奠,古典文学课程由夏承焘负责。老师辈还有陆维钊、沙孟海、任铭善、王焕镳等先生。由于国家建设需要,1953年,我就毕业了。但在浙大读书时的各种学习和运动中,我被选为组长,参与老师的“运动”,由此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1961年,夏先生应邀来南京、苏州等地讲学,我陪侍在侧。1971,他曾写信给我说,“忆解放初在嘉兴参加土改时,一日与你席地睡一处。”
王先生呢,早年为我们开设“工具书使用法”这门课。他有丰富的图书馆工作经验,授课生动而实用。尤其令我难忘的是,王先生教诲我们不仅要熟悉“书目”一类书,还应“亲近”图书,平时多在图藏书室内走动,进行开架阅览,以后研究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而不要等到需要使用图书时才去图书馆和资料室。问:听说您早年曾立志当一名专业的作家,后来怎么转到古代文学的研究道路上?
答:我在南京读中学时,就喜欢写写弄弄,所以,1950年就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1951年暑假,浙江省文联主席陈雪昭说起当时浙江尚有三种劳动群众的生活还没有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反映,这是茶农、盐民、渔民。陈主席自己去杭州龙井茶场体验生活,后来出版了小说《春茶》。渔民,则有别的作家去写。至于余姚庵东海边的盐民,就安排我和其他两个浙大学生去体验。我们在海边盐民家住了一个月,归来后却一字未写,因为无法沟通,我听不懂当地方言,他们也听不懂我的南京腔。
1953年提前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当了老师。1958年,我被调到江苏师范学院,与钱仲联先生共事。钱先生当时五十多岁,我才二十出头。他声明不讲授小说、戏曲,让我承担。从此,我就走进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不过,创作的梦想我并没有完全放下。当时不少古代戏曲作品印行不广,学生读不到原作,课堂讲授就有隔阂。我想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李渔的《风筝误》都有人改为小说,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剧作家的作品也曾被改编为小说,并且成为风行一时的名著。因此,我也改写了一些杂剧和传奇,以满足教学所需。80年代以后,这些底稿以《元杂剧故事集》为名出版,取得不错的反响。以后,外文出版社还约我将《牡丹亭》、《长生殿》等改写为中篇小说。这些书多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等,流传到海外。问:您的研究工作最终为何聚焦到《儒林外史》上面?
答:我的研究工作,大多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从事《儒林外史》研究,也同样出于工作需要。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我校(南京师范学院)整理《儒林外史》并重写“前言”。学校当时成立老、中、青结合的四人工作小组分头撰写,最后由我执笔写出初稿,这是职务要求。我执笔的初稿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认可。不久,由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前言”由他人拿去重写。但我并未放弃《儒林外史》的研究,而开展自主研究,在长期经营之后,《儒林外史》就成了我的重点研究对象。问:《儒林外史》研究的推进与新资料发现密不可分。能谈谈您早年如何进行资料的发掘工作吗?
答:司马迁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研究《儒林外史》,不能不去吴敬梓的老家全椒走一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和一些学者有机会到全椒查阅资料。我有意识地做了“访人”和“寻书”两项工作。声称是吴敬梓后人的吴炽棨和吴坪,后来我都见到。但其后人并不能谈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寻书”上,我却发现了康熙间蓝学鉴、吴国对主纂的《全椒志》。早先研究时,我就注意到胡适写《吴敬梓年谱》,用的是民国九年(1920)年修纂的《全椒志》。而吴国对是吴敬梓的曾祖,他主纂的康熙《全椒志》保存了很多吴敬梓家族成员的艺文资料。发现这一材料后,我率先将他引入吴敬梓的研究中,对学界重新认识吴敬梓家世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问:陈寅恪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您的《儒林外史》研究在新材料之外,也常独具视角。比如吴敬梓和经学这样的命题,请您具体说说?
答:1977年,我在《南京师院学报》发表《略论吴敬梓的“治经”问题》。文章认为吴敬梓在《诗经》和《尚书》的研究上均有建树,批驳了那些认为《儒林外史》具有“反儒倾向”的观点。段熙仲先生读到这篇文章后,对我说:“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已不讲授经学了,您这个年龄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我想了很久,你是浙大毕业的,任铭善的弟子。”任先生是浙大著名教授,曾被誉为“经学江南第一”。不过,我并未专门从任先生学习小学与经学,也不敢以弟子自居。但我至今感念任先生当年与我单独谈话时,再三让我注意扩大学习范围,不能仅停留在“文学”方面,还介绍我阅读皮锡瑞的《经学历史》、马宗霍的《中国经学史》。我后来对经学略具常识,与任先生的引导不无关系。问:在注重研究的开拓之外,您的学术取向似乎又呈现“保守”的一面。比如2014年出版、今年又将重印的《陈批儒林外史》,就采用极为传统的小说评点体例。
答: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态。明代以来,小说领域涌现大量著名评点和批评家。如李卓吾批评《水浒传》、毛氏父子批评《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脂砚斋批评《红楼梦》等。《儒林外史》在嘉庆八年(1803)也有著名卧闲草堂评本。
在深入研究《儒林外史》诸家评点之后,我以为评点的作用非时下泛泛而谈的理论文章可以代替,一般的赏析文字也难望其项背。因此,在70年代后期,我就考虑运用评点这一传统的批评形式,为《儒林外史》研究注入新的美学内涵。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就推出了我的《新批儒林外史》。2002年,又修订为《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出版。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再以《陈批儒林外史》套印本面世。今年这书又要重印了,足见还是受读者欢迎的。
清人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我对《儒林外史》研究的心得和体会,也随阅历有所变化,这些大都反映在评点本中。总的来说,研究的价值不完全由著述的形式和体例决定,但二者相关。在小说研究领域,评点这种传统的形式并不过时,其独特价值至今不可磨灭。问:学者的研究常会受到各种外力的干扰,您是如何突破环境限制,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陈美林:因我埋头做自己的研究,确曾遭受一些非议,但唐圭璋等老先生常鼓励我,不要管那些,尽管做自己的事。我想,一个人只要做自己爱做的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把这每一件事都做好,那社会上就不会没有他的位置。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相关数据直接在你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或者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里找你们学校有的数据库,就可以了,最好是找核心期刊,普刊的话作用比较小,直接找论文参考也可以,但是要防止雷同比率哦! 论文要想写好,写出色,先确定题目,一定要和老师商量,因为你喜欢的并不一定是老师喜欢的,然后把要写作的论点确定了,然后再找资料选择论据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最后给老师列个大纲看一下确定框架,同意了在开始着手写。 你的论文准备往哪个方向写,老师认可同意了吗? 你学校对你论文还有什么要求?例如字数,排版格式等? 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以下总结几点技术上的经验,未必是对的(对其他方向的可能还是错的),但或许对后面几级的师弟师妹有参考作用。 拟写论文写作提纲,首先必须了解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应由以下项目构成:(1)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名称,也是文章内容的标示性语句。论文作者为论文拟定标题,一般可以着眼于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这样,论文的标题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揭示课题的标题。这类标题所反映的只是文章所要证明的问题,而不涉及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论文标题多为揭示课题的标题。另一种是揭示论点的标题。这类标题直接反映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或者说标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概括。揭示论点的标题虽然不如揭示课题的标题用得那么普遍,但也应当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标题形式。除了上面两类单行标题之外,学术论文还经常使用双行标题。有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标明论点或与论点有关,副标题着重揭示课题或与课题有关。作者在编制写作提纲时所拟定的标题,既可能就此便被确定下来,最后成为文章的标题,也就是说,写作提纲中的标题同论文定稿后的标题完全相同;也可能要经过加工、润色,才能用做文章的标题,提纲上的标题同论文定稿后的标题有所不同;甚或在起草、修改文章时,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文章内容的调整,作者感到标题也需要重新考虑,最初拟定的标题同最终确定下来的标题完全不同。(2)观点句观点句也叫论点句或主题句,简单地说,所谓的观点句就是概括全篇文章的基本观点的语句。把文章的基本观点写在提纲中,落实到书面上,不仅有利于观点的进—步梳理和明确,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写跑题”,因为观点句会时时提醒、限制作者,使作者牢记文章的中心之所在。观点句不是论文提纲的必备项目,但内容比较复杂的论文一般应当写出观点句。(3)内容纲要内容纲要是论文写作提纲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中,要以分条列项的形式把论文正文部分的构成状况如实地反映出来。内容纲要常见的写作形式为:一、大的部分或大的层次的论点(一)段的论点…………1.段内层次的意思…………(1)材料…………二、同上三、同上…………写作提纲中的内容纲要就是一篇文章的结构关系图,编写内容纲要,绝非简单地罗列各级论点与各种材料,而是要设置出一个能够包容全部观点及主要材料的逻辑框架,并使观点与材料在这个框架中都能得到一个最为恰当的位置。内容纲要大都从大的部分写起,即先写出大的部分或大的层次的论点,然后是该部分或该层次内的中项目,最后是中项目中的各个小项目。而在依照内容纲要起草论文时,则要从小的项目着笔,从一个部分的小项目再到另一个部分的小项目,渐次完成全文。内容纲要是由各级项目构成的,项目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标题式写法,即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一种是句子式写法,即以语意完整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两种写种各有利弊,前者简洁,但别人不易看懂,甚至过一段时间之后,作者本人也会有不解之处;后者具体,但中心不够突出,不便于触发思考。拟定提纲究竟采用哪种项目写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如论文写作时间的长短、论文内容的繁简等等)和个人习惯而定。写作提纲的编制,标志着起草论文前的准备工作的结束,接着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论文的起草阶段了。 毕业论文怎么写?首先要弄明白作格式,其次是选题,再次是确定立意,最后是材料搜集和写作。 二、毕业论文选题 你可以到百度上搜一搜与你相关的学科论文题目,你会从中获得很大启迪。 三、毕业论文立意你可以在比较中找到别人还没说到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立意方向。 四、材料搜集 就是搜集能证明自己立意的素材。可以通过图书搜集,也可以通过百度查找。 五、毕业论文写作 要注意格式正确,用语规范,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原始论著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同时对如何做好学术报告也谈一些经验。在讨论原始论著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我主要谈的是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接上面。(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1.字数首先,我们要知道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不同,它的检测标准、检测准侧和检测方式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不过就算有差异,它们之间也是有相同点的。这个相同点就是,如果一篇论文当中,有连续13个字符,与使用的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中的数据库里的论文内容完全相同的话,就会被认定为抄袭内容,就会被系统标红。由此看来,论文查重检测是十分严格的,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2.段落和格式我们在岁论文进行查重检测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已经写好的内容论文上传。我们需要将论文内容全部复制到检测系统中,要么就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系统里进行检测。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我们直接复制粘贴论文内容进行检测,会不会影响到论文的查重率?因为系统进行检测的时候,只检测你的文字部分,所以复制粘贴的内容只要没问题的话,是不会影响到你的论文重复率的。
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技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传统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实践。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
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
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等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优化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探索出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应用型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应用人才,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指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应用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从事编辑评论、文秘及文化宣传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沟通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间环节,肩负着吸收学术成果、拓展能力、指导具体实践、形成职业技能的任务。概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做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一)文学类: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改变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课程设置也作相应的调整。
(二)语言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更注重交际沟通能力。
(三)写作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笔杆子”,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四)实践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是专业工作能力层,通过学期论文、课程论文和各类实习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层,通过课外职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较为清晰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说、能写、能办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立足于传统中文基础与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有机结合,立足于课堂的拓展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立足于立体开放型师资结构的建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体现人文精神,对社会、对生活、对人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它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该专业的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谱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的,需要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需要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心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它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它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与“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不能仅强调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注重与人的素质相关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但能否胜任或者是否有发展前景,则要看他的内功和修养。[1]
大学的类型、层次不同,对 社会的功能自然有所差异,汉 语言 文学专业在不同大学也自然有不同的定位,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复合型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就业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为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来抓;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来适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强化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并以此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 经济初现端倪,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一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国政府及时地调整了高等教育政策,以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淡化高等教育的精英色彩,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同时在人才使用上采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人才调配方式,这给大学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规格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代社会现实和高等教育理念的这些变化无疑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2]
(一)当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汉语人才。随着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一种 职业定终身的现象恐怕再也不会重新出现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专才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整。在保证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既要重视类似于讲演辩论、新闻 写作、公文写作、节目主持、书法 艺术、广告设计、篆刻剪纸、编辑采访等与本专业比较接近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也要重视其他跨类较大的学科如法律、经济、旅游、 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要鼓励他们攻读第二学位。
(二)当代社会需要精通双语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人才。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基础深厚又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肯定倍受青睐,这就为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时提出了开设类似于“双语教学”这方面课程的现实要求。
(三)当代社会需要富于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汉语人才。当代社会需要个性特色鲜明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种创新还包括对 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的重新认识,因为单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正在被以视像和 网络文化为主的多媒体文化所分割,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具有整合跨类艺术的才能,它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还需要开拓文化的新局面。那种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多栖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倍受推崇。因此,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增加类似于“影视创作与欣赏”、“博客教程”等方面课程的比重。
(四)当代社会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纯正的风范型汉语人才。随着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必然需要一大批人文素养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风范型人才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是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其本身肩负着两个责任: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 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则侧重于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内容在注重人文方面的同时,必须有所改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经济、科学教育相配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谋生能力,又有人文素养,讲究责任与道德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能否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提供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判断一所高校是否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标志。加强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对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各级相关高校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注释:
[1]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8,(01).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4,(05).
浅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构想
一、前言
电大开放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得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汉语言文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走进了电大。他们积极进取,希望学业有成,但参差不齐的文学水平和严重的工学矛盾使他们在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习中困难重重,怎样克服他们学习上的障碍,怎样使他们的学习轻松有趣,怎样顺利地完成电大学业,成为我们每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的学习障碍
(一)电大学员的基本情况
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大事业蓬勃发展,已培养了百万多人才。然而,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构成特点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困难。电大学员是具有学生与成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单位,成分复杂。他们的社会经验、学识水平、心理状况都有别有普通大学生。电大学员大多是来自社会青年.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初尝了充满希望、梦幻破灭、不甘沉沦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奋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难。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
1.语言性的学习。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2.文学性的学习。如:《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3.文学教育性的学习。如:《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等课程。
(三)学习中的困难
1.工学矛盾。电大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是制约电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孕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学员工作单位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优化组合和目标管理;另一方而学员所在学校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纪律严格.这事实上造成了学员不得不采取单一选择。
2.对生僻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由于学员文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一些生僻文字、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使得他们理解起来很费力。致使一些课程的过关率较低,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等。
三、教学构想
(一)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
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是电大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电大函授学员,他们学习时间主要是从生活和工作中挤出来的,比较零碎,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于学习,就需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老化、过时速度加快,一个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凭借学校所习得的知识谋求自身长久发展,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自学能力是学员完成远程开放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基石。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化远距离为手段,以在职成人学员为主要对象的一所学校。它既具有普通专科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施行远距离教学,师生分离,借助媒体,通过IP课件、BBS讨论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间接教学。因此,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必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远距离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独立学习。事实上,电大教学虽然明确了采用远距离教学、面授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但从教学实际过程看,自学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二)提高阅读水平
利用远程教育的广阔平台,增加学员的文学阅读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1.积累。不少人学习时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古文,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2.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的文章就多,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四、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 程”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将逐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得到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实现开放教育目标要求的基本保证,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电大从1999年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和探索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开放教育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总干事马约尔在会上指出:“提供终身教 育与培训是我们惟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场经济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电大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
以上两题 。书上就有啊 看书即可了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也终竟射了这只虎。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闭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李广从不畏惧。
关于三国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确研究的已经比较普遍,但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写,比如,三国的人物形象和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在写法上的比较。关于这一点,金圣叹已经说过,是因文运事和以文生事的区别,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详加论证。应该是个比较好的题目。本人也写过毕业论文,把握应该不会错。我们学校的题目:关于古代小说的参考题目有:20,比较类似于《薛仁贵》和《琵琶记》这样的创作21、《牡丹亭》的创新出奇之处22、由《十二楼》看李渔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23、刘基与柳宗元寓言之比较24、徐渭《四声猿》的悲剧色彩25、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的重商思想26、由张岱小品文看晚明文人的心态27、《聊斋志异》反映的女性意识28、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模式“29、试论魏晋志怪小说的结构特点30、《任氏传》中任氏形象的创造性31、比较霍小玉与李娃形象32、璩秀秀形象试析33、试谈杜十娘形象(可与其他妓女形象做比较研究)34、试谈《二拍》小说《青楼市探人踪》的情节艺术35、《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思想价值35、《三言》中具有反抗性的妇女群像36、谈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关系37、李渔小说的艺术特点38、比较魏晋志怪与《聊斋》中的狐仙形象39、李翠莲形象分析40、尤三姐形象与李瓶儿形象的比较41、王熙凤形象与潘金莲形象的比较42、《水浒传》小人物分析43、《史记》创作上的科学性44、陶渊明的生命与酒45、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46、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47、宋代文学对道统观的背离48、清代女诗人创作面面观49、唐代五言六句古体诗研究50、晚唐、五代诗人研究51、近二十年……研究综述52、《清波杂志》的文学思想53、《鹤林玉露》的文学思想54、某代唐诗选集研究55、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56、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57、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58、《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59、《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60、薄命司的象征意义61、试论李纨性格二重性的意义62、谈梦游太虚幻境的梦幻描写63、海棠诗社与桃花诗社的不同64、《红楼梦》个性化语言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