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WTO;措施 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到2000年末,全国60%的工业产值和40%的实现利税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全国75%的劳动者就业问题;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在继续发展中正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试图从企业内外两个角度着手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尚是一种弱质经济,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规模、技术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致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问题突出表现在:(1)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2)生产盲目性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3)劳动力密集,高层次人才资源流失严重;(4)资金严重不足,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等。此外,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我国历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不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及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也从客观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加入WTO在给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后,市场的“游戏规则”趋向透明,我国中小企业原来所具有的本地化优势将消失殆尽。外资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其非经营风险减小,与国内中小企业将展开激烈竞争,传统的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由于设备老化、技术素质低和经营机制问题,融资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企业改制难度加大;而高科技中小企业将面临国外同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严重冲击。 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1. 中小企业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为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职工的技术熟练水平,加速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技术创新,改变技术设备落后的现状,增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以期熟练地驾驭市场。 (2)加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企业要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就必须首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企业改制可以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各中小企业应从实际出发,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明确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3)培养管理创新的能力。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等等。管理创新应包括人事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职工潜能、调动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管理方式、经营手段,有效地抵制市场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目前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客观和人为因素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这些企业中虽然有的生产经营业绩较好,但由于申请信贷时不能提供健全的财务报表和贷款资金营运分析,使银行难以了解它们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发展前景,并增大了贷款风险,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针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应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完善会计制度。对于没有条件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小规模企业,应从税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聘请会计人员建帐核算。 (5)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小生位”经营战略。一般说来,我国中小企业属地方管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有相当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为了争夺市场以致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中小企业竞相压价,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另外,重复建设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大企业也没有建立协作体系,因此,在大企业的经济优势面前力单势薄,生存艰难。要改变这种局面,中小企业应该选择“小生位”战略。“小生位”战略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意思是企业要垄断市场中的某一个小领域,使自己免受竞争和挑战,在大企业的边缘地带发挥自己独到的专长,争取在一些特殊产品和技术上成为佼佼者。“小生位”战略有“自然小生位”、“互补小生位”“服务小生位”等很多种,如企业可选择生产一些小批量特殊专用产品,或者与大企业生产形成互补关系,甚至通过提供特殊的售后服务,也能够在无差异市场上或分出相对安全的经营区域。 2.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制定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不是干预,而主要是通过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主要相关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政策。国家各项产业政策中应当有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产业的专门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尤其要重点扶持科技创业型、吸收劳动力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良好机制;要坚持“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的发展方向,运用综合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促进中小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区域集群,快速产生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效应。②税收政策。由于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实力弱、生产率低,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作用,政府应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取消按所有制性质和经济性质制定的税收政策优惠,坚持税收优惠按国家产业政策向农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它需要国家扶持的产业倾斜,为各类经济性质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税收政策环境;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税销售额标准,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只要有固定场所,财务制度健全,遵守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章制度,没有偷税行为,都应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消除私有中小企业主双重纳税现象等。③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小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就在于它们是否能通过优化企业资源的组合以获取持久竞争优势。为了获得这种优势,小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必须意识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愿意承担风险,并且能够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因此,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例如,允许小企业在技术成果引进、转化及生产过程中,技术开发费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不受比例限制。符合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和规定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组建多元投资主体企业时,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力资本(管理才能、技术成果)等要素可视作物化资本,作为资产参与投资,并适当放宽无形资产投资比例限制等。 (2)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融资支持。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融资难,贷款难。一般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首先是保证大型企业的需要,如有余力,才会适当照顾中小企业。由于僧多粥少,中小企业贷款来源很不稳定,致使生产经营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据调查,有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即使市场前景较好,效益较高,也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为此,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为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仿效国外做法,由中央财政拨款,或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也可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办理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这类金融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执行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保证贷款的专项使用,真正体现支持小企业发展的目的。②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如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或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获得金融机构贷款。③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美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都有第二板市场,其上市条件较主板市场低,有利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我国也可在沪、深两个证交所建立交易成本较低、准入标准较宽松的第二板市场和地方柜台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和产权交易场所。 (3)创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系统。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可以完成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以及企业行为的日常监督等职能。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企业来说,健全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创办中小企业联合会、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网络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技术、出口、人才、协作等信息,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投资、工程设计、会计和税务代理以及广告等咨询和服务,并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政策制定。
《农家理财新理念》,中国农业出版社,(合著)《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主编)《最新农业企业会计操作规范和实例》,经济科学出版社,(主编)《中国纺织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分析方法》,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合著)《审计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主编)《各国农业概况(四)》,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合著)《财务会计》,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主编)《会计基础及财务会计》(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主编)《非洲农产品市场和贸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合著)《市场营销》,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合著)《农场畜牧研究》,美国Winrock Inernationa和加拿大IDRC,1996(合译)《乡镇企业资产评估》,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参编)《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北京农大出版社,1992 (副主编)《会计学基础及财务会计》,北京农大出版社,1992 (副主编)《农业发展经济学》,北京农大出版社, 1989 (合译,全国高校统编参考教材) 水产养殖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新疆兵团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技术经济, 我国农林高等院校改名之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中国农业大学与国外三所涉农大学发展比较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道路比较》,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我国农林高等院校改名之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关于本科生教学学分要求的调研及思考,《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第4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我国农业会计教学和培训的状况和设想,《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 浙江私营企业商业信用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经济评论, 中国渔业信贷问题探析及发展对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我国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国渔业经济, 韩国新农村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村发展》, 关于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第2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澳大利亚羊毛流通体系及对我国羊毛流通的启示,中国畜牧杂志, 新农业企业会计科目与特点,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新农业企业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特点,中国农业会计, 美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及对我国的启示,学术研究, 关于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和依阿华州立大学研究生院的制度建设,《国外知名大学研究生教学比较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昆士兰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国外知名大学研究生教学比较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农业技术经济,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支持力度,中国农村经济, 澳大利亚农民联合会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 澳大利亚农业经济教学和科研发展特点,北京农学院学报, 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的几点看法,《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辽宁人民出版社, 日本优质猪肉产品生产的启示及建议,农业经济问题, 美国农业领域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世界农业, 日本的《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农村社会经济,2000上卷(译文) 中国非国营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特征,中国农村观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肉类消费:条件和非条件弹性,农村社会经济学刊,1997下卷(译文) 乡镇企业集团经济效益及其原因分析,乡镇企业研究,1997年第6期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发展,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4年第12期 企业怎样通过财产管理增加资产和权益,乡镇企业导报,1994年第11期 经济规模国际比较的新方法,农村经济社会学刊, 1993年第4期 家庭经济的核算,农家女百事通,1993年第9期 流动资产核算的新变化,中国农业会计, 1993年第10期 新会计制度的一些特点,河北农业财会,1993年第2期 新会计科目的特色与新旧科目对比、调帐,中国农业会计,1993年第6期 试谈信用卡的企业核算,中国农业会计,1993年第6期 Productivity of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1953-1984),In: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Miracle, Edited by John W. Longworth,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1989 一个村的消费分析,农林辩证法,1988年
乡镇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很好写哦,开始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很快就搞定了,写的本地一个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
论乡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乡镇企业是中国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 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转型 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业 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乡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乡镇企业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亿人民币只用 了7年时间,而全国社会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 亿人民币却用了31年时间①。但是,在经过了十几年年 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 济指标增长率基本上都低于10%,甚至出现负增长。与 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 转型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 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 业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们必 须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正如水无常型、文无定法,管理观念也并非恒久不 变。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灵魂,企业管理模式的 构造、运行均以管理理念为精神指导。近代企业管理理 论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了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模式 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运行中的核心作用。乡镇企 业是中国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大部 分是本地的领导者,本质上是农民中的能人。因此,从 开始踏入市场时,由于他们有胆有识,经营灵活,很快 在市场中找到了获利空间。但是由于受到特定制度环境 的制约,经营环境的转变,就注定了他们的发展是畸形 的,一边迎合上级部门的生产目标干预,一边又要使自 己的企业得以生存,他们在制度的夹缝中打着擦边球。 他们自身的缺陷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自身的管 理观念。许多乡镇企业通过改组改制,已经建立了现代 企业制度,但是这种建立并非仅仅挂牌就可以解决所有 的问题。现在乡镇企业的领导者———董事长必须对此要 有清醒的认识,董事长是领导者,总经理是管理者,领 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能是不能错位的。一般来说,领导 (leadership)与管理(management)是两种并不相同而互 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今天的 美国,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而我国恰恰 相反,“领导”过多而管理不足。这里所谓的领导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合适的领导。管理理论认为,并非所有的 人都既擅长领导又善于管理,一些人有能力成为出色的 管理者,但是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另一些人具备较 强的领导能力,但却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而对于一 个成功的企业,这两类人才往往都是需要的。 我国目前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在下 来的,都是佼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应该拥有一 个比较称职的领导者,否则难以存活到今日。但是,当 我们将乡镇企业的发展放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这样一个 大的背景中,就不难发现,乡镇企业已经走到一个生死 存亡的关头,面临生存危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许 多,其中包括技术更新加快,国际竞争加剧,政府对市 场管制放松,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劳动力结构 的变化等,要在这种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有效地进行 竞争,必须变革管理观念。 传统的理论认为,小型企业很简单,不需要管理,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小型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比大 企业更需要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管理。首先,乡镇企业必 须有一套策略,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特殊的“生态系 统”,经得起竞争。其次,乡镇企业要将其高层管理的各 项任务予以妥善安排,需要建立一个“高层管理团队”, 其成员都是“兼差”的,他们的主要任务仍在于职能方 面,但他们同时仍需肩负一部分高层管理任务。在乡镇 企业中,凡属管理阶层人士,都必须了解该企业的关键 性业务,必须了解每一项关键业务有什么目标,必须了 解每一项关键业务由谁负责。再次,乡镇企业还必须建 立一套适用于本身的控制和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的市场 环境瞬息万变,因此,它还必须随时掌握其享有优势的 某一“生态地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来 看,美国占90%,其产值占美国GDP的39%,日本占 98%,德国占,其53%的GDP和的投资靠 中小企业实现②。因此,我国在转变对乡镇企业的管理观 念的过程中,乡镇企业本身的观念转变固然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认为,目前需要做 好的工作,仍然是政府进一步改善对于中小企业的服务。 首先是融资服务。乡镇企业除了极少部分以外,绝大部 分仍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工程。其次是改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是公 共产品,企业本身既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又没有激励去做 这些事,同时企业盲目去做,又会造成重复建设,导致 资源浪费。再次是清理那些制约和不适宜乡镇企业发展 的滞后政策。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成 效不可谓不大,但是,许多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政策的清理远比其他方面 重要,使得出台不久的“非公经济36条”以及股权转让 等真正决定乡镇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落到实处。 二、组织观念的创新 德鲁克认为,公司的首要法则是以组织的形态维持 生存,公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组织,即人文组织③。现代 管理理论认为,公司的组织模式必须使它在普通人的领 导下持续运作,一个人管理的机构不可能长久。中国的 乡镇企业许多都具有创立者的个人特色。企业是组织人 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一种手段,现代生产的基础是 社会组织。除了大规模生产以外,决定企业社会机构和 经济职能的仍然是组织,即按计划对人力劳动在物质资 料之间进行分配。组织是工业的基础,人文组织是任何 行业都不可缺少的,它是工业区别于工厂手工业的重要 特征。 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大多数难以认识到这一点。因 为,它们从成立之初,有的不过是当地政府部门为了解 决财政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当时以及后 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长期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乡 镇企业利用中国所特有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市场机会, 在制度允许的空间内异军突起,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 是直到现在,恐怕多数人对于乡镇企业的认识还仅仅停 留在经济职能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社会组织的层面上。 因此,在当前的转轨过程中,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转 变自己的组织观念和企业的组织模式。根据德鲁克的观 察,1945年时,近一半的美国在职工人从事制造业工 作,现在从事制造业的工人的数量降到劳动者总数的十 分之一。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1983年的社会已经成为 一个雇员的社会④。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有约9亿多,乡镇企 业目前有2000多万家,大部分散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其组织主体为农民工。乡镇企业也是企业,其本质上也 是以生产最大化为目标,组织人们共同努力的机构。它 的首要法则是生存。为了实现生产最大化目标,企业必 须制定政策,实现不同管理部门和不同目标的合理要求。 这样企业就不能一味依据权宜之计,要不断适应情况的 变化调整政策,但是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 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对现有的陈旧的组织观念进行 创新势在必行,这些恰恰是乡镇企业过去一直没有很好 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关注企业的社会特征和人文特征, 企业的员工不是打工者,而是你的雇员,乡镇企业要想 做大做强,必须使其员工有归属感;其次,企业必须能 够发掘组织内部的所有人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用其 长而避其短;再次,能够在不同的职位上考核员工的独 立领导能力,确保他们的失败不会殃及企业的发展。 三、人力资本的创新 当人力资本经济学家把人的健康、生产技能和生产 知识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作为现在和未来的收入增 长的源泉时,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几乎就没有什么区 别了。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产权改革已经提 到再也不能拖延的议事日程。按照经典的企业理论,产 权模糊的企业不可能有效率。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晰,管 理者、生产者努力的激励不足,搭便车的行为就不可避 免。但是,中国的乡镇企业在没有清晰的产权界定的情 况下却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的乡镇企业名义上是集体企业而实际上是私有企业; 也有人认为,由于政治原因,乡镇企业在变为以界定清 晰的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方面受到了 严格的限制。 周其仁认为,企业合约不同于市场合约的关键是企 业合约中包含了劳务的利用,而劳务的买卖最大的特点 是事前只能说明大概,事后决定细节,他将其视为人力 资本的产权特征⑤。但是,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而且 必须是活生生的个人。在巴泽尔看来,即使在人身依附 关系最强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虽然可以全权支配奴隶 的劳动并拿走其全部产出,由于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 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劳动努力的供给⑥。周其仁 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人力资产天然归 属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 资产立即贬值或荡然无存。因此,企业激励的内容,就 是把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市场价值信号,传达给有关的 个人,由其主体决策在何种范围内、何种强度上利用其 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而决定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方向 和强度。 由此可见,即使在人身依附关系最强的奴隶制度下,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天然的个人私产,甚至在人身依附关 系如此紧密的奴隶制的法权结构下,都无法完全做到无 视其存在,何况在其他法权结构形式下。当出现了违背 自由交易法则的产权结构和社会制度时,就可能导致人 力资本产权发生“残缺”。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是指虽然 人力资本在法权上属于个人,但其产权强度遭到损害, 一旦产权残缺发生时,产权的主人将人力资产“关闭”起来,就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部分被删除掉的人 力资本的产权,根本无法被转移到其他主体的手里做同 样的开发利用,使得这种资产的经济利用价值顿时一落 千丈。所以,说到底人力资本的创新有赖于产权改革的 程度和水平。 企业经济效率的来源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 清晰界定⑦。在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组成的企业契 约中,只有人力资本产权对行为者具有直接的激励约束 作用,而经营者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决策者和对其他 成员的监督者,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差异性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率 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经营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不同的企 业所有制条件下工作,他的经济行为主要取决于他的人 力资本产权是否得到有效界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是 否得到充分保护,行为权界定是否有利于其经营能力和 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合理实现,人力资本作用是否得到充 分发挥。如果这些均实现的话,一个理性的经营者为实 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将采取非常积极的工作行为, 而不管是在哪一种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如果经营者人力 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界定,经营者会以消极工作来抵消 因经营者人力资本界定残缺造成的效用损失,以达到个 人效用的等值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由上可见,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界定是企业经济效率提高的 关键。相对来说,由于乡镇企业受到的体制制约没有国 有企业严重,同时规模又比较小,因此,在人力资本创 新产权界定的方面应该先行。 四、社会资本的创新 采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影响 的是普特南(Putnam,1993),他在《让民主运作》一书 中,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道德的一种经济资源, 社会资本诞生并且体现于民众交往网络之中,由于长期 以来民众对本地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社会资本 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使人们互相信赖并恩恩相报的经济 资源,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普特南还认为, 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 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于一个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 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环境,人们容易相互熟知并成为一个 关系密切的社区,组成紧密的民众交往网络。在民众交 往网络中,商业联系根植于社区和家庭结构,这一结构 通过各种方式对破坏人们信任关系的人或行为进行惩罚 而得到强化。虽然社会资本是一种具有积累性的存量, 随着企业之间贸易关系的长期化发展,相互了解与信任 的程度一般也会相应增加⑧。 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社会成员 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美国经济学家福山⑨ (Francis Fukuyama)在其著名的《信任》一书中,用大 量的篇幅分析了信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华人 社会是全世界最缺少信任的一个社会。他引证了许多的 研究成果,指出在美国、日本、德国,人与人之间的信 任度远远高于华人社会,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也高 于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和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包 括官场的腐败、市场的无序等。他特别强调,华人企业 家只信任有直接血源关系的人,而不信任家族以外的人; 中国人讲圈子,圈子以内是信任的,圈子以外是不信任 的。这样,组织形态的交易最后就只能落脚在家族里, 形不成大的企业。这就是华人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的原 因。 乡镇企业最初的发展曾经得益于这种丰富的社会资 本。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相互之间彼此 熟悉对方的为人及其行为特点,即便是自私的人,在这 种长期的交往中,也可能表现为相互愿意“合作”。从博 弈论的角度看,一方的不诚实在下一次博弈中会遭到对 方的报复,因此有可能形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相 互之间比较合作,比较信任。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 展壮大,企业关系向外地发展,用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乡村内世代相传的世俗关系被打破,依赖这种关系的激 励机制也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义务界定非常明 晰的产权合同就成为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必须因素。 注释: ①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7页。 ②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版,第216页。 ③④德鲁克:《公司的本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⑤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⑥Barzel, Economic Analysis of Slaver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nics,17,no.Ⅰ:73-96. ⑦盛乐:《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和乡镇企业经济效 率》,《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 ⑧Coleman,,"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ety 20. ⑨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 社2001版,第84-96页。
这篇论文一般要值300-1000元
论乡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乡镇企业是中国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 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转型 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业 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乡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乡镇企业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亿人民币只用 了7年时间,而全国社会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 亿人民币却用了31年时间①。但是,在经过了十几年年 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 济指标增长率基本上都低于10%,甚至出现负增长。与 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 转型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 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 业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们必 须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正如水无常型、文无定法,管理观念也并非恒久不 变。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灵魂,企业管理模式的 构造、运行均以管理理念为精神指导。近代企业管理理 论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了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模式 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运行中的核心作用。乡镇企 业是中国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大部 分是本地的领导者,本质上是农民中的能人。因此,从 开始踏入市场时,由于他们有胆有识,经营灵活,很快 在市场中找到了获利空间。但是由于受到特定制度环境 的制约,经营环境的转变,就注定了他们的发展是畸形 的,一边迎合上级部门的生产目标干预,一边又要使自 己的企业得以生存,他们在制度的夹缝中打着擦边球。 他们自身的缺陷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自身的管 理观念。许多乡镇企业通过改组改制,已经建立了现代 企业制度,但是这种建立并非仅仅挂牌就可以解决所有 的问题。现在乡镇企业的领导者———董事长必须对此要 有清醒的认识,董事长是领导者,总经理是管理者,领 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能是不能错位的。一般来说,领导 (leadership)与管理(management)是两种并不相同而互 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今天的 美国,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而我国恰恰 相反,“领导”过多而管理不足。这里所谓的领导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合适的领导。管理理论认为,并非所有的 人都既擅长领导又善于管理,一些人有能力成为出色的 管理者,但是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另一些人具备较 强的领导能力,但却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而对于一 个成功的企业,这两类人才往往都是需要的。 我国目前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在下 来的,都是佼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应该拥有一 个比较称职的领导者,否则难以存活到今日。但是,当 我们将乡镇企业的发展放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这样一个 大的背景中,就不难发现,乡镇企业已经走到一个生死 存亡的关头,面临生存危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许 多,其中包括技术更新加快,国际竞争加剧,政府对市 场管制放松,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劳动力结构 的变化等,要在这种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有效地进行 竞争,必须变革管理观念。 传统的理论认为,小型企业很简单,不需要管理,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小型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比大 企业更需要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管理。首先,乡镇企业必 须有一套策略,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特殊的“生态系 统”,经得起竞争。其次,乡镇企业要将其高层管理的各 项任务予以妥善安排,需要建立一个“高层管理团队”, 其成员都是“兼差”的,他们的主要任务仍在于职能方 面,但他们同时仍需肩负一部分高层管理任务。在乡镇 企业中,凡属管理阶层人士,都必须了解该企业的关键 性业务,必须了解每一项关键业务有什么目标,必须了 解每一项关键业务由谁负责。再次,乡镇企业还必须建 立一套适用于本身的控制和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的市场 环境瞬息万变,因此,它还必须随时掌握其享有优势的 某一“生态地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来 看,美国占90%,其产值占美国GDP的39%,日本占 98%,德国占,其53%的GDP和的投资靠 中小企业实现②。因此,我国在转变对乡镇企业的管理观 念的过程中,乡镇企业本身的观念转变固然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认为,目前需要做 好的工作,仍然是政府进一步改善对于中小企业的服务。 首先是融资服务。乡镇企业除了极少部分以外,绝大部 分仍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工程。其次是改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是公 共产品,企业本身既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又没有激励去做 这些事,同时企业盲目去做,又会造成重复建设,导致 资源浪费。再次是清理那些制约和不适宜乡镇企业发展 的滞后政策。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成 效不可谓不大,但是,许多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政策的清理远比其他方面 重要,使得出台不久的“非公经济36条”以及股权转让 等真正决定乡镇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落到实处。 二、组织观念的创新 德鲁克认为,公司的首要法则是以组织的形态维持 生存,公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组织,即人文组织③。现代 管理理论认为,公司的组织模式必须使它在普通人的领 导下持续运作,一个人管理的机构不可能长久。中国的 乡镇企业许多都具有创立者的个人特色。企业是组织人 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一种手段,现代生产的基础是 社会组织。除了大规模生产以外,决定企业社会机构和 经济职能的仍然是组织,即按计划对人力劳动在物质资 料之间进行分配。组织是工业的基础,人文组织是任何 行业都不可缺少的,它是工业区别于工厂手工业的重要 特征。 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大多数难以认识到这一点。因 为,它们从成立之初,有的不过是当地政府部门为了解 决财政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当时以及后 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长期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乡 镇企业利用中国所特有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市场机会, 在制度允许的空间内异军突起,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 是直到现在,恐怕多数人对于乡镇企业的认识还仅仅停 留在经济职能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社会组织的层面上。 因此,在当前的转轨过程中,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转 变自己的组织观念和企业的组织模式。根据德鲁克的观 察,1945年时,近一半的美国在职工人从事制造业工 作,现在从事制造业的工人的数量降到劳动者总数的十 分之一。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1983年的社会已经成为 一个雇员的社会④。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有约9亿多,乡镇企 业目前有2000多万家,大部分散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其组织主体为农民工。乡镇企业也是企业,其本质上也 是以生产最大化为目标,组织人们共同努力的机构。它 的首要法则是生存。为了实现生产最大化目标,企业必 须制定政策,实现不同管理部门和不同目标的合理要求。 这样企业就不能一味依据权宜之计,要不断适应情况的 变化调整政策,但是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 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对现有的陈旧的组织观念进行 创新势在必行,这些恰恰是乡镇企业过去一直没有很好 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关注企业的社会特征和人文特征, 企业的员工不是打工者,而是你的雇员,乡镇企业要想 做大做强,必须使其员工有归属感;其次,企业必须能 够发掘组织内部的所有人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用其 长而避其短;再次,能够在不同的职位上考核员工的独 立领导能力,确保他们的失败不会殃及企业的发展。 三、人力资本的创新 当人力资本经济学家把人的健康、生产技能和生产 知识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作为现在和未来的收入增 长的源泉时,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几乎就没有什么区 别了。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产权改革已经提 到再也不能拖延的议事日程。按照经典的企业理论,产 权模糊的企业不可能有效率。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晰,管 理者、生产者努力的激励不足,搭便车的行为就不可避 免。但是,中国的乡镇企业在没有清晰的产权界定的情 况下却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的乡镇企业名义上是集体企业而实际上是私有企业; 也有人认为,由于政治原因,乡镇企业在变为以界定清 晰的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方面受到了 严格的限制。 周其仁认为,企业合约不同于市场合约的关键是企 业合约中包含了劳务的利用,而劳务的买卖最大的特点 是事前只能说明大概,事后决定细节,他将其视为人力 资本的产权特征⑤。但是,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而且 必须是活生生的个人。在巴泽尔看来,即使在人身依附 关系最强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虽然可以全权支配奴隶 的劳动并拿走其全部产出,由于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 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劳动努力的供给⑥。周其仁 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人力资产天然归 属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 资产立即贬值或荡然无存。因此,企业激励的内容,就 是把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市场价值信号,传达给有关的 个人,由其主体决策在何种范围内、何种强度上利用其 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而决定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方向 和强度。 由此可见,即使在人身依附关系最强的奴隶制度下,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天然的个人私产,甚至在人身依附关 系如此紧密的奴隶制的法权结构下,都无法完全做到无 视其存在,何况在其他法权结构形式下。当出现了违背 自由交易法则的产权结构和社会制度时,就可能导致人 力资本产权发生“残缺”。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是指虽然 人力资本在法权上属于个人,但其产权强度遭到损害, 一旦产权残缺发生时,产权的主人将人力资产“关闭”起来,就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部分被删除掉的人 力资本的产权,根本无法被转移到其他主体的手里做同 样的开发利用,使得这种资产的经济利用价值顿时一落 千丈。所以,说到底人力资本的创新有赖于产权改革的 程度和水平。 企业经济效率的来源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 清晰界定⑦。在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组成的企业契 约中,只有人力资本产权对行为者具有直接的激励约束 作用,而经营者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决策者和对其他 成员的监督者,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差异性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率 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经营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不同的企 业所有制条件下工作,他的经济行为主要取决于他的人 力资本产权是否得到有效界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是 否得到充分保护,行为权界定是否有利于其经营能力和 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合理实现,人力资本作用是否得到充 分发挥。如果这些均实现的话,一个理性的经营者为实 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将采取非常积极的工作行为, 而不管是在哪一种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如果经营者人力 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界定,经营者会以消极工作来抵消 因经营者人力资本界定残缺造成的效用损失,以达到个 人效用的等值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由上可见,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界定是企业经济效率提高的 关键。相对来说,由于乡镇企业受到的体制制约没有国 有企业严重,同时规模又比较小,因此,在人力资本创 新产权界定的方面应该先行。 四、社会资本的创新 采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影响 的是普特南(Putnam,1993),他在《让民主运作》一书 中,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道德的一种经济资源, 社会资本诞生并且体现于民众交往网络之中,由于长期 以来民众对本地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社会资本 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使人们互相信赖并恩恩相报的经济 资源,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普特南还认为, 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 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于一个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 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环境,人们容易相互熟知并成为一个 关系密切的社区,组成紧密的民众交往网络。在民众交 往网络中,商业联系根植于社区和家庭结构,这一结构 通过各种方式对破坏人们信任关系的人或行为进行惩罚 而得到强化。虽然社会资本是一种具有积累性的存量, 随着企业之间贸易关系的长期化发展,相互了解与信任 的程度一般也会相应增加⑧。 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社会成员 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美国经济学家福山⑨ (Francis Fukuyama)在其著名的《信任》一书中,用大 量的篇幅分析了信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华人 社会是全世界最缺少信任的一个社会。他引证了许多的 研究成果,指出在美国、日本、德国,人与人之间的信 任度远远高于华人社会,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也高 于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和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包 括官场的腐败、市场的无序等。他特别强调,华人企业 家只信任有直接血源关系的人,而不信任家族以外的人; 中国人讲圈子,圈子以内是信任的,圈子以外是不信任 的。这样,组织形态的交易最后就只能落脚在家族里, 形不成大的企业。这就是华人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的原 因。 乡镇企业最初的发展曾经得益于这种丰富的社会资 本。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相互之间彼此 熟悉对方的为人及其行为特点,即便是自私的人,在这 种长期的交往中,也可能表现为相互愿意“合作”。从博 弈论的角度看,一方的不诚实在下一次博弈中会遭到对 方的报复,因此有可能形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相 互之间比较合作,比较信任。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 展壮大,企业关系向外地发展,用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乡村内世代相传的世俗关系被打破,依赖这种关系的激 励机制也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义务界定非常明 晰的产权合同就成为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必须因素。 注释: ①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7页。 ②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版,第216页。 ③④德鲁克:《公司的本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⑤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⑥Barzel, Economic Analysis of Slaver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nics,17,no.Ⅰ:73-96. ⑦盛乐:《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和乡镇企业经济效 率》,《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 ⑧Coleman,,"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ety 20. ⑨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 社2001版,第84-96页。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由于其专业比较“泛”,可着手写作的方面很多,诸如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都可以作为我们选题的方向。虽然确立了选题方向, 可我们发觉,这样还是很难下笔,不知道写哪一个方面好。或许这篇全方位给你介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让你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
好的,,你q我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WTO;措施 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到2000年末,全国60%的工业产值和40%的实现利税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全国75%的劳动者就业问题;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在继续发展中正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试图从企业内外两个角度着手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尚是一种弱质经济,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规模、技术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致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问题突出表现在:(1)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2)生产盲目性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3)劳动力密集,高层次人才资源流失严重;(4)资金严重不足,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等。此外,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我国历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不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及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也从客观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加入WTO在给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后,市场的“游戏规则”趋向透明,我国中小企业原来所具有的本地化优势将消失殆尽。外资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其非经营风险减小,与国内中小企业将展开激烈竞争,传统的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由于设备老化、技术素质低和经营机制问题,融资难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企业改制难度加大;而高科技中小企业将面临国外同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严重冲击。 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1. 中小企业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为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职工的技术熟练水平,加速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技术创新,改变技术设备落后的现状,增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以期熟练地驾驭市场。 (2)加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企业要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就必须首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企业改制可以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各中小企业应从实际出发,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明确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3)培养管理创新的能力。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等等。管理创新应包括人事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职工潜能、调动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管理方式、经营手段,有效地抵制市场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目前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客观和人为因素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这些企业中虽然有的生产经营业绩较好,但由于申请信贷时不能提供健全的财务报表和贷款资金营运分析,使银行难以了解它们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发展前景,并增大了贷款风险,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针对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应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完善会计制度。对于没有条件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小规模企业,应从税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聘请会计人员建帐核算。 (5)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小生位”经营战略。一般说来,我国中小企业属地方管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有相当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为了争夺市场以致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中小企业竞相压价,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另外,重复建设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大企业也没有建立协作体系,因此,在大企业的经济优势面前力单势薄,生存艰难。要改变这种局面,中小企业应该选择“小生位”战略。“小生位”战略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意思是企业要垄断市场中的某一个小领域,使自己免受竞争和挑战,在大企业的边缘地带发挥自己独到的专长,争取在一些特殊产品和技术上成为佼佼者。“小生位”战略有“自然小生位”、“互补小生位”“服务小生位”等很多种,如企业可选择生产一些小批量特殊专用产品,或者与大企业生产形成互补关系,甚至通过提供特殊的售后服务,也能够在无差异市场上或分出相对安全的经营区域。 2.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制定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不是干预,而主要是通过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主要相关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政策。国家各项产业政策中应当有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产业的专门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尤其要重点扶持科技创业型、吸收劳动力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良好机制;要坚持“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的发展方向,运用综合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促进中小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和区域集群,快速产生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效应。②税收政策。由于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实力弱、生产率低,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作用,政府应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取消按所有制性质和经济性质制定的税收政策优惠,坚持税收优惠按国家产业政策向农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它需要国家扶持的产业倾斜,为各类经济性质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税收政策环境;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税销售额标准,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只要有固定场所,财务制度健全,遵守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章制度,没有偷税行为,都应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消除私有中小企业主双重纳税现象等。③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小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就在于它们是否能通过优化企业资源的组合以获取持久竞争优势。为了获得这种优势,小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必须意识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愿意承担风险,并且能够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因此,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例如,允许小企业在技术成果引进、转化及生产过程中,技术开发费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不受比例限制。符合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和规定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组建多元投资主体企业时,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力资本(管理才能、技术成果)等要素可视作物化资本,作为资产参与投资,并适当放宽无形资产投资比例限制等。 (2)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融资支持。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融资难,贷款难。一般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首先是保证大型企业的需要,如有余力,才会适当照顾中小企业。由于僧多粥少,中小企业贷款来源很不稳定,致使生产经营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据调查,有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即使市场前景较好,效益较高,也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为此,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为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仿效国外做法,由中央财政拨款,或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也可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办理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这类金融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执行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保证贷款的专项使用,真正体现支持小企业发展的目的。②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如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或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获得金融机构贷款。③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美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都有第二板市场,其上市条件较主板市场低,有利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我国也可在沪、深两个证交所建立交易成本较低、准入标准较宽松的第二板市场和地方柜台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和产权交易场所。 (3)创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系统。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可以完成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以及企业行为的日常监督等职能。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企业来说,健全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创办中小企业联合会、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网络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技术、出口、人才、协作等信息,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投资、工程设计、会计和税务代理以及广告等咨询和服务,并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政策制定。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拟就我国中小企业的过去、现
在及未来发展状况作以的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发展趋势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解放初期,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1949 年的统计,当时共有私人企业1213 万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3 %;60 年代,鼓励地区和县办“五小企业”,盲目地建立了一批小煤矿、小有色金属厂矿、小化肥厂、小电站、小水泥厂、小机械厂等;70 年代后,国家支持许多企业创办了大量的劳动服务公司,安置从农村返回城市的知识青年;改革开放20 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80 年代的乡镇企业和街区工业,到90 年代崛起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都是以中小型的规模经营着。
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 *** 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经贸委在宏观上指导中小企业,成立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小企业
司,中小企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国有中小企业采取了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破产等多种改制形式。
在我国近900 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 %以上。
在工业总产值中,中小企业占60 %左右,利税占40 % ,就业人数为75 %。
中小企业对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示出来,但是我们现在已进入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我国即将加入WTO 的新形势。
虽然中小企业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同大企业相比,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弱势。
加之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转轨的过渡时期,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
这一切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外部环境不公平, *** 的宏观管理体制滞后
(1) 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政策环境。
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大企业凭借着自身的规模优势,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2) *** 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分属于各级 *** 以及各个产业主管部门。
它们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
而且,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制定相关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
21 缺乏人才、技术和信息由于种种偏见,中小企业中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难以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大多
论乡镇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乡镇企业是中国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 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转型 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业 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乡镇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乡镇企业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亿人民币只用 了7年时间,而全国社会总产值从1000亿增加到10000 亿人民币却用了31年时间①。但是,在经过了十几年年 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 济指标增长率基本上都低于10%,甚至出现负增长。与 此同时,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这样一个 转型时期,原来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已经演变 成个人、私营企业为主体。在新的产权结构下,乡镇企 业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们必 须对转型时期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正如水无常型、文无定法,管理观念也并非恒久不 变。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灵魂,企业管理模式的 构造、运行均以管理理念为精神指导。近代企业管理理 论的发展和变化,充分体现了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模式 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运行中的核心作用。乡镇企 业是中国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大部 分是本地的领导者,本质上是农民中的能人。因此,从 开始踏入市场时,由于他们有胆有识,经营灵活,很快 在市场中找到了获利空间。但是由于受到特定制度环境 的制约,经营环境的转变,就注定了他们的发展是畸形 的,一边迎合上级部门的生产目标干预,一边又要使自 己的企业得以生存,他们在制度的夹缝中打着擦边球。 他们自身的缺陷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变自身的管 理观念。许多乡镇企业通过改组改制,已经建立了现代 企业制度,但是这种建立并非仅仅挂牌就可以解决所有 的问题。现在乡镇企业的领导者———董事长必须对此要 有清醒的认识,董事长是领导者,总经理是管理者,领 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能是不能错位的。一般来说,领导 (leadership)与管理(management)是两种并不相同而互 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今天的 美国,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而我国恰恰 相反,“领导”过多而管理不足。这里所谓的领导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合适的领导。管理理论认为,并非所有的 人都既擅长领导又善于管理,一些人有能力成为出色的 管理者,但是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另一些人具备较 强的领导能力,但却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而对于一 个成功的企业,这两类人才往往都是需要的。 我国目前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在下 来的,都是佼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应该拥有一 个比较称职的领导者,否则难以存活到今日。但是,当 我们将乡镇企业的发展放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这样一个 大的背景中,就不难发现,乡镇企业已经走到一个生死 存亡的关头,面临生存危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许 多,其中包括技术更新加快,国际竞争加剧,政府对市 场管制放松,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劳动力结构 的变化等,要在这种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有效地进行 竞争,必须变革管理观念。 传统的理论认为,小型企业很简单,不需要管理,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小型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比大 企业更需要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管理。首先,乡镇企业必 须有一套策略,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特殊的“生态系 统”,经得起竞争。其次,乡镇企业要将其高层管理的各 项任务予以妥善安排,需要建立一个“高层管理团队”, 其成员都是“兼差”的,他们的主要任务仍在于职能方 面,但他们同时仍需肩负一部分高层管理任务。在乡镇 企业中,凡属管理阶层人士,都必须了解该企业的关键 性业务,必须了解每一项关键业务有什么目标,必须了 解每一项关键业务由谁负责。再次,乡镇企业还必须建 立一套适用于本身的控制和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的市场 环境瞬息万变,因此,它还必须随时掌握其享有优势的 某一“生态地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来 看,美国占90%,其产值占美国GDP的39%,日本占 98%,德国占,其53%的GDP和的投资靠 中小企业实现②。因此,我国在转变对乡镇企业的管理观 念的过程中,乡镇企业本身的观念转变固然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认为,目前需要做 好的工作,仍然是政府进一步改善对于中小企业的服务。 首先是融资服务。乡镇企业除了极少部分以外,绝大部 分仍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工程。其次是改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是公 共产品,企业本身既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又没有激励去做 这些事,同时企业盲目去做,又会造成重复建设,导致 资源浪费。再次是清理那些制约和不适宜乡镇企业发展 的滞后政策。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成 效不可谓不大,但是,许多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政策的清理远比其他方面 重要,使得出台不久的“非公经济36条”以及股权转让 等真正决定乡镇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落到实处。 二、组织观念的创新 德鲁克认为,公司的首要法则是以组织的形态维持 生存,公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组织,即人文组织③。现代 管理理论认为,公司的组织模式必须使它在普通人的领 导下持续运作,一个人管理的机构不可能长久。中国的 乡镇企业许多都具有创立者的个人特色。企业是组织人 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一种手段,现代生产的基础是 社会组织。除了大规模生产以外,决定企业社会机构和 经济职能的仍然是组织,即按计划对人力劳动在物质资 料之间进行分配。组织是工业的基础,人文组织是任何 行业都不可缺少的,它是工业区别于工厂手工业的重要 特征。 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大多数难以认识到这一点。因 为,它们从成立之初,有的不过是当地政府部门为了解 决财政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当时以及后 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长期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乡 镇企业利用中国所特有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市场机会, 在制度允许的空间内异军突起,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 是直到现在,恐怕多数人对于乡镇企业的认识还仅仅停 留在经济职能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社会组织的层面上。 因此,在当前的转轨过程中,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转 变自己的组织观念和企业的组织模式。根据德鲁克的观 察,1945年时,近一半的美国在职工人从事制造业工 作,现在从事制造业的工人的数量降到劳动者总数的十 分之一。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1983年的社会已经成为 一个雇员的社会④。 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有约9亿多,乡镇企 业目前有2000多万家,大部分散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其组织主体为农民工。乡镇企业也是企业,其本质上也 是以生产最大化为目标,组织人们共同努力的机构。它 的首要法则是生存。为了实现生产最大化目标,企业必 须制定政策,实现不同管理部门和不同目标的合理要求。 这样企业就不能一味依据权宜之计,要不断适应情况的 变化调整政策,但是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 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对现有的陈旧的组织观念进行 创新势在必行,这些恰恰是乡镇企业过去一直没有很好 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关注企业的社会特征和人文特征, 企业的员工不是打工者,而是你的雇员,乡镇企业要想 做大做强,必须使其员工有归属感;其次,企业必须能 够发掘组织内部的所有人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用其 长而避其短;再次,能够在不同的职位上考核员工的独 立领导能力,确保他们的失败不会殃及企业的发展。 三、人力资本的创新 当人力资本经济学家把人的健康、生产技能和生产 知识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作为现在和未来的收入增 长的源泉时,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几乎就没有什么区 别了。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产权改革已经提 到再也不能拖延的议事日程。按照经典的企业理论,产 权模糊的企业不可能有效率。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晰,管 理者、生产者努力的激励不足,搭便车的行为就不可避 免。但是,中国的乡镇企业在没有清晰的产权界定的情 况下却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的乡镇企业名义上是集体企业而实际上是私有企业; 也有人认为,由于政治原因,乡镇企业在变为以界定清 晰的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方面受到了 严格的限制。 周其仁认为,企业合约不同于市场合约的关键是企 业合约中包含了劳务的利用,而劳务的买卖最大的特点 是事前只能说明大概,事后决定细节,他将其视为人力 资本的产权特征⑤。但是,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而且 必须是活生生的个人。在巴泽尔看来,即使在人身依附 关系最强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虽然可以全权支配奴隶 的劳动并拿走其全部产出,由于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 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劳动努力的供给⑥。周其仁 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人力资产天然归 属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 资产立即贬值或荡然无存。因此,企业激励的内容,就 是把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市场价值信号,传达给有关的 个人,由其主体决策在何种范围内、何种强度上利用其 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而决定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未来方向 和强度。 由此可见,即使在人身依附关系最强的奴隶制度下,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天然的个人私产,甚至在人身依附关 系如此紧密的奴隶制的法权结构下,都无法完全做到无 视其存在,何况在其他法权结构形式下。当出现了违背 自由交易法则的产权结构和社会制度时,就可能导致人 力资本产权发生“残缺”。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是指虽然 人力资本在法权上属于个人,但其产权强度遭到损害, 一旦产权残缺发生时,产权的主人将人力资产“关闭”起来,就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部分被删除掉的人 力资本的产权,根本无法被转移到其他主体的手里做同 样的开发利用,使得这种资产的经济利用价值顿时一落 千丈。所以,说到底人力资本的创新有赖于产权改革的 程度和水平。 企业经济效率的来源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 清晰界定⑦。在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组成的企业契 约中,只有人力资本产权对行为者具有直接的激励约束 作用,而经营者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决策者和对其他 成员的监督者,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差异性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率 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经营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不同的企 业所有制条件下工作,他的经济行为主要取决于他的人 力资本产权是否得到有效界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是 否得到充分保护,行为权界定是否有利于其经营能力和 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合理实现,人力资本作用是否得到充 分发挥。如果这些均实现的话,一个理性的经营者为实 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将采取非常积极的工作行为, 而不管是在哪一种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如果经营者人力 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界定,经营者会以消极工作来抵消 因经营者人力资本界定残缺造成的效用损失,以达到个 人效用的等值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由上可见, 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充分界定是企业经济效率提高的 关键。相对来说,由于乡镇企业受到的体制制约没有国 有企业严重,同时规模又比较小,因此,在人力资本创 新产权界定的方面应该先行。 四、社会资本的创新 采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影响 的是普特南(Putnam,1993),他在《让民主运作》一书 中,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道德的一种经济资源, 社会资本诞生并且体现于民众交往网络之中,由于长期 以来民众对本地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社会资本 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使人们互相信赖并恩恩相报的经济 资源,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普特南还认为, 社会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的强弱决定 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于一个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 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环境,人们容易相互熟知并成为一个 关系密切的社区,组成紧密的民众交往网络。在民众交 往网络中,商业联系根植于社区和家庭结构,这一结构 通过各种方式对破坏人们信任关系的人或行为进行惩罚 而得到强化。虽然社会资本是一种具有积累性的存量, 随着企业之间贸易关系的长期化发展,相互了解与信任 的程度一般也会相应增加⑧。 社会资本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社会成员 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美国经济学家福山⑨ (Francis Fukuyama)在其著名的《信任》一书中,用大 量的篇幅分析了信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华人 社会是全世界最缺少信任的一个社会。他引证了许多的 研究成果,指出在美国、日本、德国,人与人之间的信 任度远远高于华人社会,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也高 于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和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包 括官场的腐败、市场的无序等。他特别强调,华人企业 家只信任有直接血源关系的人,而不信任家族以外的人; 中国人讲圈子,圈子以内是信任的,圈子以外是不信任 的。这样,组织形态的交易最后就只能落脚在家族里, 形不成大的企业。这就是华人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的原 因。 乡镇企业最初的发展曾经得益于这种丰富的社会资 本。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相互之间彼此 熟悉对方的为人及其行为特点,即便是自私的人,在这 种长期的交往中,也可能表现为相互愿意“合作”。从博 弈论的角度看,一方的不诚实在下一次博弈中会遭到对 方的报复,因此有可能形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相 互之间比较合作,比较信任。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 展壮大,企业关系向外地发展,用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乡村内世代相传的世俗关系被打破,依赖这种关系的激 励机制也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义务界定非常明 晰的产权合同就成为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必须因素。 注释: ①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7页。 ②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版,第216页。 ③④德鲁克:《公司的本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⑤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⑥Barzel, Economic Analysis of Slaver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nics,17,no.Ⅰ:73-96. ⑦盛乐:《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和乡镇企业经济效 率》,《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 ⑧Coleman,,"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ety 20. ⑨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 社2001版,第84-96页。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由于其专业比较“泛”,可着手写作的方面很多,诸如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都可以作为我们选题的方向。虽然确立了选题方向, 可我们发觉,这样还是很难下笔,不知道写哪一个方面好。或许这篇全方位给你介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让你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
这篇论文一般要值300-1000元
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科技小论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选好课题 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要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指导和参考的意义;可行原则,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个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知识面、手头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新颖原则,指课题应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过但未解决或完全解决,要注意“文贵创新”。 二、 拟定题目 文题如目,好的题目能够叫人拍案叫绝,一眼难忘。它好似推销产品的广告词,对吸引读者起着关键作用。好的科技小论文题目要讲求三个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题目要用精练的文字将论文内容确切的揭示出来。如某位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浓度》,一看题目,就可以知道论文阐述的内容,一目了然。小,指的是题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写得集中、紧凑。题目过宽,往往由于我们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围窄,专业知识不深,而难以驾驭。如某位中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静电除尘黑板擦的研究与制作》,题目小且具体,学生可以作深刻的阐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题目中透露出新鲜的立意。选题新鲜,才有阅读价值。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新的发现,即使表达再好,论证再有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三、 写好开篇 文章开头处于定调的特殊位置,历来为写作者们重视。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开头部分虽短,却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绪和对众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笔之前必须对全篇有总体把握。 科技小论文的开头,不一而足,并无固定的格式,但却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对各种开头的技法细加领悟,根据写作实际灵活运用。 1、 例题引路法 写作科技小论文,开篇引题,显示了研究问题的实在性,激发读者顺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学撰写的《一道容易解错的力学题》一文,作者开头就摆出了一道同学们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错的力学题,并将错误的解答过程陈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兴趣,而急于读完全文,以知道这道题究竟错在何处。 2、 揭示背景法 将研究的问题,放置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让读者在较高的层次体味其研究的意义乃至方向性。如《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一些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日益突出。 这一开头就将研究的问题与命题的发展趋势,当今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紧扣一起,使人们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3、 指出危害法 许多争鸣、纠错的小论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让人们骤然心惊,晓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4、 概述论点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将主要观点集中呈现给读者,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无异于交给读者一串钥匙,往下阅读便是尝试去打开一扇扇大门。 5、 设置疑问法 设置疑问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悬念,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地关注研讨的问题。 以上是写好科技小论文开头的五种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开头的方法不胜枚举,且各种方法常常是有机结合,渗透并用。 四、 分述要点 经验材料繁多复杂,怎样使它们井井有条地统一于中心论点呢?在小论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分条论述的方法,往往得心应手。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给人全面深刻的立体感。当然,每个观点,都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概述性要强,客观性要强,创新性也要强。 五、 用好材料 科技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六、文稿写作常识 为了减少编辑发稿时的困难,也为了减少论文排版时的差错,作者在撰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写作常识。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文稿用标准稿纸书写清楚(或者用电脑打印)。每格一字,标点单独占一格。不需排印的说明文字一律用铅笔标注。书写时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防止错别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语、古文和引用文献的数字外,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公元的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简写成99年)。五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亿”、“万”作单位。四位以上的数字连写,不用分节点;外文字母、化学符号等要写得端正清楚。外文应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必须分明,并用铅笔标明玩儿文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此项内容请以中学教材中的写法为准,化学结构式中各个线条位置的排列必须准确;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应另行居中书写,并使用规范字体;使用规范的标点和其它的符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连接号占半格,其余符号占一格。并注意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的书写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字叙述中用法定汉语名称;文稿中的表格应由作者填写清楚。表号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说明在表后。同一表格另页再写时,前面应注明“续表”字样。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回行顶格;文字能叙述清楚的内容,一般不用插图。使用插图必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与插图的衔接搭配,插图均应按序编号。
现在的论文,只要是原创都要钱,商业社会也没办法。谁愿意在那免费给你写论文呢?你在这问也没用,我去年的论文在浅论天下写的,还可以免费下载论文资料的,你可以去看下,还可以。
做个无线接收器吧 很简单 材料很好买的
有些同学把写科技小论文看得很平常,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技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内容要短一些,不要过于高深。 科技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技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三种 要求 。二、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小论文的写法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这个题目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广,或过于深奥,不然无手。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会失去论文原本的真实性。 本次的科技小论文选题可以参考丛书的有关课题,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手段。也可围绕自己劳技创意和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编辑本段]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科技小论文,应注意一、 选好课题 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要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指导和参考的意义;可行原则,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个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知识面、手头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新颖原则,指课题应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过但未解决或完全解决,要注意“文贵创新”。二、 拟定题目 文题如目,好的题目能够叫人拍案叫绝,一眼难忘。它好似推销产品的广告词,对吸引读者起着关键作用。好的科技小论文题目要讲求三个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题目要用精练的文字将论文内容确切的揭示出来。如某位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浓度》,一看题目,就可以知道论文阐述的内容,一目了然。小,指的是题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写得集中、紧凑。题目过宽,往往由于我们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围窄,专业知识不深,而难以驾驭。如某位中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静电除尘黑板擦的研究与制作》,题目小且具体,学生可以作深刻的阐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题目中透露出新鲜的立意。选题新鲜,才有阅读价值。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新的发现,即使表达再好,论证再有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三、 写好开篇 文章开头处于定调的特殊位置,历来为写作者们重视。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开头部分虽短,却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绪和对众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笔之前必须对全篇有总体把握。 科技小论文的开头,不一而足,并无固定的格式,但却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对各种开头的技法细加领悟,根据写作实际灵活运用。 1、 例题引路法 写作科技小论文,开篇引题,显示了研究问题的实在性,激发读者顺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学撰写的《一道容易解错的力学题》一文,作者开头就摆出了一道同学们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错的力学题,并将错误的解答过程陈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兴趣,而急于读完全文,以知道这道题究竟错在何处。 2、 揭示背景法 将研究的问题,放置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让读者在较高的层次体味其研究的意义乃至方向性。如《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一些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日益突出。 这一开头就将研究的问题与命题的发展趋势,当今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紧扣一起,使人们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3、 指出危害法 许多争鸣、纠错的小论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让人们骤然心惊,晓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4、 概述论点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将主要观点集中呈现给读者,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无异于交给读者一串钥匙,往下阅读便是尝试去打开一扇扇大门。 5、 设置疑问法 设置疑问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悬念,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地关注研讨的问题。 以上是写好科技小论文开头的五种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开头的方法不胜枚举,且各种方法常常是有机结合,渗透并用。四、 分述要点 经验材料繁多复杂,怎样使它们井井有条地统一于中心论点呢?在小论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分条论述的方法,往往得心应手。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给人全面深刻的立体感。当然,每个观点,都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概述性要强,客观性要强,创新性也要强。五、 用好材料 科技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六、文稿写作常识 为了减少编辑发稿时的困难,也为了减少论文排版时的差错,作者在撰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写作常识。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文稿用标准稿纸书写清楚(或者用电脑打印)。每格一字,标点单独占一格。不需排印的说明文字一律用铅笔标注。书写时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防止错别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语、古文和引用文献的数字外,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公元的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简写成99年)。五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亿”、“万”作单位。四位以上的数字连写,不用分节点;外文字母、化学符号等要写得端正清楚。外文应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必须分明,并用铅笔标明玩儿文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此项内容请以中学教材中的写法为准,化学结构式中各个线条位置的排列必须准确;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应另行居中书写,并使用规范字体;使用规范的标点和其它的符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连接号占半格,其余符号占一格。并注意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的书写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字叙述中用法定汉语名称;文稿中的表格应由作者填写清楚。表号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说明在表后。同一表格另页再写时,前面应注明“续表”字样。表内文字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回行顶格;文字能叙述清楚的内容,一般不用插图。使用插图必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与插图的衔接搭配,插图均应按序编号。[编辑本段]科技小论文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编辑本段]著名奖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总局、体育总局、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青少年学生科技竞赛和展示。它创立于1982年,开始是每两年一届,而后改为每年一届。每年参加各个级别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的中小学生有1000多万,在每一届国家级大赛上,有来自中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00多名选手带着他们的研究项目参加11个学科的竞赛。每一届大赛还邀请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参加。还有各地的教师、官员、志愿者和评委参与其中。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原名为“生物百项活动”,开始于1989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每两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在已经举办的十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中,有近2400名中小学生直接赴举办地参加了全国总评活动,共有近2000项青少年发明作品和1000多篇青少年学生撰写的论文获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组成)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现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序列中一项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重点工程”,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科技界和教育界、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它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小学校、各级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少年宫里形式多样的“发明活动小组”、“小发明俱乐部”、“青少年发明学校”、“青少年发明爱好者协会”。每年大约有1500万中小学生参加活动。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使21世纪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更加适应未来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 “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已举办6届)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举办10届)”进行整合,届数相加,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于2002年举办第17届。明天小小科学家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中国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教育部决定联合周凯旋基金会于2001年共同组织实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活动由周凯旋基金会出资500万元人民币,奖励优秀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及其所在学校,以激励广大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鼓励热爱科学的青少年脱颖而出。同时,引导学校及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注重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具体由中国科协承办。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组委会由教育部、周凯旋基金会和中国科协共同组成。组委会主任由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周凯旋基金会主席周凯旋女士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善衍同志担任。 开展“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为广大中学生科技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本次活动通过奖励获奖优秀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以激发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加入到科技活动中来。 本次活动在奖励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同时,也重奖培养人才的学校(或青少年科技教育场馆),目的是引导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场馆等教育机构和青少年科技工作的专家、学者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早期科技教育,从而推动我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工程,为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新科技人才。 组织“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奖励优秀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及其所在学校(或青少年科技馆站),激励广大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鼓励热爱科学的青少年脱颖而出。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