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信息技术报刊杂志

发布时间:

信息技术报刊杂志

电脑爱好者 、电脑报、电脑迷、大众软件、计算机应用文摘、微型计算机、家用电脑与游戏、电脑商情报PCHOME大众软件《电脑商报 》 ¥《电脑报 》 ¥《电脑商情报A版.全国版 》 ¥《中国金融电脑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电脑爱好者 》 ¥《微电脑世界 》 ¥《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 》 ¥《电脑自做 》 ¥《电脑开发与应用 》 ¥《电脑应用文萃 》 ¥《电脑与信息技术 》 ¥《微型电脑应用 》¥《学电脑 》¥《PC个人电脑 》 ¥《家用电脑与游戏 》¥《电子与电脑 》 ¥《信息与电脑 》 ¥《新电脑 》 ¥《电脑商情报.家用电脑周刊 》 ¥《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 》 ¥ ¥《电脑迷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教研周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脑教育报》《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研究》《中小学电脑报》

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月刊,刊号:ISSN 1671-7384 CN11-4860/G4)是直接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刊物,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定会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指定会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定刊物。该刊致力于传播信息技术教育先进理念,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在栏目形式与文章内容上走精品化路线。通过多年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辛勤耕耘,现已形成以本期策划为品牌,以新思维、教与学和技术与应用为主体的总体栏目格局,准确把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搏,密切关注和解析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此外,还设置了大视野、“职业与技术教育”等栏目,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和报道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实践探索和典型经验,为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与水平服务。因其对办刊思路的精确定位以及坚持为一线教师服务的一贯宗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关爱,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遥遥领先,拥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该杂志的读者主要包括: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校网络管理员。与此同时,该杂志还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学者、教师建立起了亲密和持续的合作关系,并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编辑人才,在策划选题、编辑约稿和甄选稿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方便作者投稿和及时了解稿件审理状态,进一步提高审稿效率,加强作者和编辑的互动,杂志社建设了投稿平台.作者可通过该平台了解该杂志各栏目的定位,进行在线投稿、查询审稿状态,并与杂志编辑交流修改意见。国内统一刊号:CN11-4860/G4 邮发代号:2-103

中国出版总署查询最权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要栏目: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教育与管理、教学与方法、职教与就业、教研与课标、区域与经济、文化与艺术、经营与管理、法制与社会、文秘与档案、金融与财务、领导与决策 、党建与政工、环保与绿化、建筑与工程、能源与交通、机械与电子、药物与临床、医疗与卫生、科技与创新等,刊物为国家级期刊。

是正规期刊,中央电教馆主办的刊物。原来还不错,不受版面费,后来收版面费了。不是核心,审稿很快,一般的月之内会有消息。验证刊物的正规性可以登录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查询。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投稿

信息技术既不是北大中文核心,也不是科技核心,在中国知网上查的,有图为证。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1,是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山东电子学会主办、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信息科技期刊,以科技论文为主,并设有评论与综述、信息化论坛、网络通讯、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与探索、方案与应用等栏目。本刊从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角度展现IT行业与科技发展与进步,是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表信息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成果的园地2。

《信息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期刊还不错的,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吧。1100元的版面费算是合理的。

投稿难度不大。信息技术是省级期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信息技术期刊设置的主要栏目有研究与探讨,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综述与评论等

信息技术与教育杂志

中国出版总署查询最权威。

是正规期刊,中央电教馆主办的刊物。原来还不错,不受版面费,后来收版面费了。不是核心,审稿很快,一般的月之内会有消息。验证刊物的正规性可以登录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查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月刊,刊号:ISSN 1671-7384 CN11-4860/G4)是直接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刊物,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定会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指定会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定刊物。该刊致力于传播信息技术教育先进理念,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在栏目形式与文章内容上走精品化路线。通过多年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辛勤耕耘,现已形成以本期策划为品牌,以新思维、教与学和技术与应用为主体的总体栏目格局,准确把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搏,密切关注和解析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此外,还设置了大视野、“职业与技术教育”等栏目,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和报道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实践探索和典型经验,为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与水平服务。因其对办刊思路的精确定位以及坚持为一线教师服务的一贯宗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关爱,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遥遥领先,拥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该杂志的读者主要包括: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校网络管理员。与此同时,该杂志还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学者、教师建立起了亲密和持续的合作关系,并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编辑人才,在策划选题、编辑约稿和甄选稿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方便作者投稿和及时了解稿件审理状态,进一步提高审稿效率,加强作者和编辑的互动,杂志社建设了投稿平台.作者可通过该平台了解该杂志各栏目的定位,进行在线投稿、查询审稿状态,并与杂志编辑交流修改意见。国内统一刊号:CN11-4860/G4 邮发代号:2-103

《新一代信息技术》杂志

编著出版的著作和教材陈琳著 《数字影像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陈琳主持建设《数字影像技术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978-7-89469-769-1,2011年(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2011年)陈琳、赵锡安、李忠、徐明、郑权等《聋人手语900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2011)陈琳主编《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163万字王运武、陈琳著《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37万字陈琳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47万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已发行近10万册)陈琳著 《数字影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40万字(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陈琳参编 《大学摄影选修课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1月(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组织编写)陈琳著 《大学摄影创新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2月,30万字 (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一等奖,已发行数万册)陈琳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获全国高校优秀畅销书二等奖,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二版发行约10万册)陈琳编著 《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年第2版,24万字陈琳编著 《数字照相机》,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版,15万字陈琳参编 《摄影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0万字陈琳编著 《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第1版24万字陈琳编著 《135单反照相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14万字陈琳参编 《实用摄影手册》,福建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30万字陈琳编著 《摄影新知识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22万字陈琳编著 《最新照相机使用问答》,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9月版,25万字陈琳编著 《数字照相机性能选购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陈琳著 《数字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版,19万字(获江苏省高校摄影著作奖,全国首部系统论述数字摄影的著作)陈琳编著 《现代摄影器材问答百题》,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18万字陈琳编著 《摄影实用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14万字陈琳、杨鸿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陈琳、高文虎著《投影技术与投影教学》,南京出版社,1994年1月版,18万字杨家良、陈琳、吴中江主编《电化教育教程》,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20万字陈琳参编 《电化教育简明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22万字发表的论文(1997年以后的主要部分)《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教育研究》,2012年4期《创新与引领: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8期《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4期(与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合作)《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与王矗,李凡,蒋艳红,陈耀华合作)《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广告新形式探析》,《现代传播》,2012年4期《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与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合作)《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11期(与蒋艳红,李凡,王矗合作)《网络发言人制度传播优势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12期(与丁晔,王健合作)《从2010年世博会看电影传播新形式新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2期《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1期《影像画面构成设计研究》,《影像技术》,2010年6期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0期(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4全文转载)《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与王运武,徐华平合作)《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与展望》,载《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电化教育研究》,2009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9-07全文复印(与王运武合作)《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9第3期(与周惠颖,徐华平,王运武合作)《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开放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5期(与研究生张琪合作)《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短片发展探究》,《电影文学》,2009年12期(与研究生 张伟合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7期(与张琪合作)《应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4期(与研究生周惠颖合作)《网络阅读心理的不良倾向及其调整》,《中小学电教》,2009年5期(与研究生 王健合作)《基于〈聋人手语900句〉论多媒体电子书的制作》,《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4期(与研究生 杜荣良合作)《聋人手语动画开发的实践研究——以〈手语100句〉的开发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2期(与胡永斌和研究生张汇芬合作)《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第12期《改革教育技术本科教育 培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2期《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第8期 (与研究生合作)《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与研究生合作)《从CSSCI看新世纪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的变化》,《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2期《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变化透视》,《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2期(与研究生合作)《从CSSCI看〈电化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期(与研究生合作)《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4期(与研究生合作)《景影差异论》,《影像技术》,2007年1期《摄影用光创意手法论》,《影像技术》,2007年6期《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世纪提升》,《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9期《观念为先、能力为上、创新为本——教师教育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与体会》,《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9期《中国摄影学科的困境及出路》,《美术与设计》,2007年3期《中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6期《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开创信息技术类课程新的“干线式”教学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5期《从微观层面着眼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化》,《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12期《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与研究生合作)《数字影像技术课程的创设与教学》,《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数字化拍摄中的清晰表现》,《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4期《遭遇数字尴尬》,《大众摄影》2006年7期《数字拍摄中噪波的产生与消除》,《影像技术》2006年第1期《教育游戏发展的思考》(学术版),《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9期(与研究生合作)《信息技术对摄影艺术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数字影像分辨率的均衡匹配》,《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网络课程质量速度统一观》,《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期《数字影像获取中的色彩控制》,《影像技术》2004年4期《数字照相机规范》,《影像技术》2004年1期《数码相机操作与使用》,《影像材料》2004年4期《影楼数字化战略》,《影像材料》2003年第6期、2004年1期《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获中国教育技术研究会论文一等奖)《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优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1期《数字相机国际语言解析》,《中国摄影》2003年第10期《数字影像的色彩控制》,《中国摄影》2003年第11期《专业扫描仪特殊修饰功能的利用》,《中国摄影》2003年第8期《数码摄影中的曝光控制》,《照相机》2003年第1期《专业型数码相机“专”在何处》,《摄影与摄像》2003年第1期《几种数码彩扩方法的比较》,《照相机》2003年第7期《信息技术对摄影深层次影响的思考》,《影视技术》2003年第1期《数字影像输出催生数字相纸》,《影像技术》2003年第1期《数字影像银盐相纸化的途径与要求》,《影像技术》2003年第3期《数字照相机成像芯片》,《影像材料》2003年第2、5期《数字相纸优势谈》,《影像材料》2003年第2期《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盐城师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2003年3期收录《网络课件质量速度统一观》,《自然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数字照相机色彩分割记录方式与特点》,《影像技术》2003年第4期《TIPA给我们的启示》,《影像材料》2002年第6期《多媒体教学异常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远程教育杂志》2002年第6期《大学摄影教学改革之路该如何走》,《高校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构建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全国师范院校电教专业委员会年会交流,获二等奖《关注数码胶卷》,《摄影与摄像》2002年第7、8期《试探动画的教学功能与数字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2期《音频数字化媒体与加工处理数字化》,《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4期《现代教育媒体的数字化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2期《摄影教学的革命》,《影像材料》2001年第6期《聚焦数字影像新技术》,《影像材料》2001年第3期《构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盐城师院学报》2000年第3期《单反数字照相机的特殊操作与设定》,《中国摄影》2000年第1期《全面认识专业闪光灯的特殊功能》,《中国摄影》2000年第2期《试探构建网络影展体系》,《中国摄影》2000年第9期《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再探》,《感光材料》2000年第1期《数字摄影热点问题探讨》,《感光材料》2000年第2、3、4、5、6期《数字照相机特殊性能指标辨析》,《摄影与摄像》2000年第1期《试探数字照相机用存储媒体的特色与使用》,《照相机》2000年第2期《试探数字照相机的特殊结构与组成》,《照相机》2000年第9、10期《数字音频产品与应用》,《电声技术》2000年第12期《幻灯片复制技术》,《教育传播与技术》1998年第1期《关于数字照相机在教育中应用的探讨》,《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数码相机的特殊使用》,《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1、2、3、4期《试探数字照相机选购要点》,《照相机》1999年第1期《计算机屏幕影像拍摄》,《感光材料》1999年第2期《数码照相机分辨率辨析》,《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5期《数字照相机特有功能纵横》,《摄影与摄像》1999年第7、8期《专业数字摄影设备的种类与选择》,《照相机》1999年第9期《关于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盐城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色调分离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感光材料》1998年第1期《数字相机性能综观》,《感光材料》1998年第2期《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初探》,《感光材料》1998年第3期《数字摄影新发展扫描》,《感光材料》1998年第5期《数字摄影概论》,《人像摄影》98年1、2、3、4、5、6、7、8、9、10、11、12期99年1、2、3、4、5、6、7、8、9、10、11、12期《数字影像系统新景观》,《照相机》1998年第2期《关于数字摄影特色的思考》,《照相机》1998年第3期《影像稳定功能镜头透视》,《照相机》1998年第9期《分区套式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数字摄录一体机纵横》,《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6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知识社会以人为本、用户参与的下一代创新(创新)演进。创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的交互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社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产业、政府、社会、民主治理、城市等领域的建设应该把握这种趋势,推动企业、政府、社会、合作民主、智慧城市等新形态的演进和发展。总结创新研究社群一年来各位老师、专家的讨论,《创新研究十大热点》总结了2015年创新研究的十大重点方向。方向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与创新的互动与演进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而创新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创新模式的发展和演变,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 、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Wiki(维基模式)、Prosumer(产消者)、Crowdsourcing(众包) 等典型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思维是当前创新研究与实践推进中的一个热点。除了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一起推进了无所不在的创新,以及数字向智能并进一步向智慧的演进,并推动了“互联网+”的演进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包括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以及无人机、无人车、智能穿戴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群体系统集群及延伸终端,将进一步推动人们现有生活方式、社会经济、产业模式、合作形态的颠覆性发展。@宋刚-mGovLab @张楠-清华公管 @朱慧 在《城市管理复杂性与基于大数据的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对两者的互动演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而“创新与智慧生态城市”专题报道《2014DIY SMART CITY社会创新峰会共议创新与智慧城市》则对世界各国创新研究与前沿实践的相关进展与研讨进行了报道。创新推动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的创新模式演化趋势,及其互动机制研究值得高度关注。 方向二:开放开源与创新。@陆首群 在创新研究群里专门组织关于过开放开源与创新的讨论,可参见@宋欣洲 对本群讨论的综述评论《创新时代的开源创新》,以及本专栏专访《陆首群:开源与创新互动共融,可互相借鉴、互为典范》。以维基模式为代表的开放知识管理也在群里引起了颇具启发的讨论,可参见@宋刚-mGovLab @董小英 等合作的《基于开放知识管理的政务维基系统设计及应用》一文。从开放源代码、到开放数据、开放知识管理正成为知识社会创新时代的趋势。连电动汽车特斯拉都开源了,连政府这个最保守的组织都尝试开放数据了,连中科院也要开放科研、开放知识管理了。创新时代的开放数据、开放源代码、开放知识如何发展演进并推动共享型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还有@崔之元 提到的“点混合所有制”、“点共产主义”。方向三:“新常态”下的创客浪潮与创新创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信息和知识的扩散推动了创新的民主化进程,新技术革命浪潮会同经济发展转型、结构调整,带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新格局。“新常态”强调走创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内涵发展道路。Fab Lab及其引发的全球创客浪潮是创新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引发了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的转变,推动了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的用户创新环境的构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放创新带来新机遇。创新所蕴含的以人为本,注重用户创新、用户体验正越发凸显其价值。这方面可参见@清华美院_付志勇 《面向智慧城市的协同设计创新实践》一文中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客运动及用户体验的解读。方向四:下一代创新推动下的新工业革命发展与趋势。正如@陆首群 在讨论中提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都是创新形态下的工业新形态、新趋势,我们如何应对其机遇与挑战?在工业发展领域,英美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提出工业。德国期望在实施工业时按创新的模式实行颠覆性创新(工业是工业社会创新模式,工业是知识社会创新模式),通过构建“虚拟-物理系统CPS”以建设全球一流制造强国。我国十八大后推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如@朱慧 在创新研究社群讨论综述评论《工业:应对创新时代的工业创新》中指出,需在创新指导下实行颠覆性创新,变“全球制造大国”为“全球制造强国”。新工业革命汇同生态革命、创客浪潮,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绿色生态、智能制造、开源创造等趋势。方向五:创新形态演变下的智慧城市研究。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不仅仅应注重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等智能基础设施的构建,还应借助创新理念,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与生态,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并为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独特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理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日益被智慧城市的研究领域所关注,如何推进大成智慧理论在智慧城市中的指导和应用也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参见@宋刚-mGovLab @朱慧 @童云海 的《钱学森大成智慧理论视角下的创新和智慧城市》一文。方向六:创新视野下的政府。2014年@孟庆国-清华公管 @张楠-清华公管 等老师在清华大学在组织了国内首次政府研讨会。在政府治理领域,创新重新定义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政府应服务而非掌舵更非划桨,应把握这种政府服务模式及形态演化的趋势,同时注重政府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使能者的角色,通过政府数据开放、维基、微信、微博等的应用以及开放数据、云端应用推动开放创新、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可参见@宋刚-mGovLab @孟庆国-清华公管 的《政府:创新视野下的政府创新》一文。以及本栏目关于清华大学“政府:创新视野下的政府治理”研讨会的综述《电子政务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共议创新视野下的政府治理》。方向七:创新时代的合作民主机遇与发展。创新是科学、技术、管理与制度共同塑造的。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重申依法治国、重提群众路线。如何走好创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构建创新时代的制度环境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宋刚-mGovLab @万鹏飞 等在《从政务维基到维基政府:创新视野下的合作民主》一文中提出,在民主治理领域,应把握创新时代合作民主的新机遇,超越“直接民主的失败、协商民主的无力”,推进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通过云计算、维基、社交网络等技术和社会工具的应用,基于创新让公众更自由和主动地进行交流和互动,更加深度地参与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协同,实现基于新技术的协作共治、群体智慧和公共价值塑造。方向八:面向知识社会创新的“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建构。知识社会的创新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创新形态的转变,也重新定义了用户的价值和开放的意义,推动了对创新生态模式的认识。关于创新生态,可参见@张爱平/浦东经信委 @孔华威 的《创新生态》一书。作为创新生态的创新,专题报道《2014DIY SMART CITY社会创新峰会共议创新与智慧城市》中也进行了探讨。如何实现政府转型,如何适应这种创新民主化趋势将“用户”更深入的纳入协同创新体系,发挥用户的作用、特别是领先用户的作用,推动政、用、产、学、研合作,从过去的企业垂直组织间的合作演变成创新生态模式,从“产学研”、“政产学研用”迈向面向知识社会的“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方向九:开放数据与大数据。创新时代、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大数据不仅为政府把握经济社会整体运行、实现对城市系统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重视公众的参与,发挥每个个体的作用,实现知识的汇聚,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支撑决策、管理与服务。开放数据是大数据的基础,政府开放数据对于推动开放创新、激发市场与社会活力至关重要。可参见《中西开放创新对话,在线的创新对话》、《“开放数据助力经济发展与社会创新”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的专题报道。方向十:众包、众筹、威客与创新。众包模式是创新典型模式。创新研究群中@王强厦门 通过众包众筹协同的《威客与众包》一书即将出版,而@张军宏 则通过与@刘峰互联网进化论 讨论,正倡议发起众包写作《硅基文明的诞生与进化》。互联网时代,创新资源的流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开放式的创新由过去的外包演变为产业伙伴合作,并进一步变为“政用产学研”各方具备创新能力的组织或个体。创新时代为资金、生产、市场、合作等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个人的创新不再停留在创意阶段,进一步推动了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孟庆国,宋刚,张楠. 创新研究十大热点[J]. 办公自动化, 2015,(5): 6-9.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知识社会以人为本、用户参与的下一代创新(创新)演进。创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的交互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社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产业、政府、社会、民主治理、城市等领域的建设应该把握这种趋势,推动企业、政府、社会、合作民主、智慧城市等新形态的演进和发展。总结创新研究社群讨论,《办公自动化》杂志总结了创新研究的十大热点方向。 方向十:众包、众筹、威客与创新。众包模式是创新典型模式。创新研究群中@王强厦门 通过众包众筹协同的《威客与众包》一书即将出版,而@张军宏 则通过与@刘峰互联网进化论 讨论,正倡议发起众包写作《硅基文明的诞生与进化》。互联网时代,创新资源的流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开放式的创新由过去的外包演变为产业伙伴合作,并进一步变为“政用产学研”各方具备创新能力的组织或个体。创新时代为资金、生产、市场、合作等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个人的创新不再停留在创意阶段,进一步推动了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