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教育学原理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教育学原理论文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还是各级各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原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一

《关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普遍缺乏对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分析了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革的对策为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章琼(1973-),女,贵州湄潭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34-02

在我国教育学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学科中重要的二�学科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想要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开课,在不同的高校,教育学原理有不同的称谓。(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学)这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然而,目前在我国,教育学原理这么基础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明确教育学原理的目标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深感教育学原理内容枯燥,乏味,与教学实践想脱离。本文着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本文所讲的教育学原理的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教育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对教育学原理的认识误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教育学原理当做入门课,不能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尽管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经验和实践是必要的。然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和无效的。因此大部分高校学生不但要重视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加强对理论的重视,避免盲目的实践。

(二)教材问题

事实上,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既有高校内部的自编教材,也有延续多年的老教材。例如,数量上严重超支,然而质量有待提升,精品、经典教材严重匮乏。各高校普遍面临教材内容陈旧、空洞、缺失个性的问题。教材的质量问题反映了我国出版界的浮躁作风。为了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当一部分教材仍旧延续老教材的框架,只是在少许章节略加修改。还有一部分教材是不同教材的拼凑的结果,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缺乏现实性。虽然教育学原理的任务旨在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教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课程。当前的教育实践瞬息万变,因此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应紧随实践步伐,体现出时代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

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学原理的开展仍旧属于理论教学。因此从教学形式上来看仍旧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教师主导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普遍采用教授法。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仍是主调。采用教授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高效率。由于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学,教材内容量大,冗杂,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繁多的教学任务,教授法仍旧是最普遍的选择。此外,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实现了多媒体、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然而,速度的提升导致了学生的被动聆听,被动思考。例如,许多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只能照幻灯片读,教学严重缺乏趣味,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导致教学质量的低劣。

(四)教学评价问题

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是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教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沿袭考试的评价方式。闭卷考试仍旧是最为重要、最为方便的评价方法。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据笔者调查,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存教师在考前圈定考试范围的潜规则。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在考前进行突击。平时的课堂教学成为走过场。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对教育学原理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并不能真正理解教育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教育家的基本思想。考试结束,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成为过眼云烟。

二、改革探讨

(一)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生对教育学原理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做到思想重视。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教学理论的应用和理解较为理想化。因此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避免盲目的实践。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家的思想,教育的历史等,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现象,客观认识教育问题。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有着不确定性。新手教师如何在遇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时,如何能够机智应对,拥有实践智慧?先前的理论学习对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实践智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是实践问题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虽然在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但是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学习至少提供了一种参考的视角,为高校学生在走向将来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借鉴的范例。

(二)重视教材的精选与内容提炼

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为了提升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我国高校首先要做到精选教材。当前市场上同一学科专业的教材琳琅满目。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通晓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做比较,然后斟酌,根据自身学校定位与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此外,精选教材并不意味着教材的唯一。因为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闪光点,因此课堂上以一本教材为主,课下可参考其他教材。学生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阅读与学习,可以加深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形成批判意识。另一方面,教材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献也是有效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科书的内容是落后于当前研究的,因此,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资源。例如,在对教学本质的讲授时,大部分教材只是罗列了几种观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当前学者的最新颖的观点和视角。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教材的局限性,学会批判教材,提升自学能力。

再者,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超越书本,加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人自己的观点。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许多问题并无标准答案,教育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教材或者论文只是提供了一种视角。教师在讲解自己观点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观点,进而做到超越书本与教材。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仍旧属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教授的教学方法和班�授课的理论教学形式。教师采用讲授法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学原理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然而,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教学实践,因此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普遍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存在争议的,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育学原理对教育的定义的争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的定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维,建构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解和学生聆听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教育学原理可以突破单一的讲授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教育学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重理论性、原理性。好的案例既包含着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学术信息。教师不但要筛选案例,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将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与理论结合起来。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各抒己见,互相评价。一方面,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与学习、训练的过程。

3.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不同的课题,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文献,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总之,高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应突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高校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记忆与背诵。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试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造成学生的功利心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分、评优相挂钩。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学分,拿到学位,在备考的过程中,被迫消化、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考试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考试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主题,围绕相关主题,鼓励学生形成学术论文或者报告,根据学生论文或者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

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对教育基本理论与问题的学习。正如汉森所讲:“观察渗透着理论,任何观察都具有理论负荷。”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对我国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不是指令,而是具有更高的力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

[2]沈有禄,石连海.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二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57-01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置是培养小学教师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基础。实现小学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课程的现代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谈》

摘 要: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研究策略

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核心,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建议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五想”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

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这在很大程序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并从中感到学习的意义。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根据学生愿意想,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启迪思维的基矗为奠定启迪思维的基础,教学时,应在讲每一问题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好此问题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应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拴”住学生、“迷”住学生, 从而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王国。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大小月的规律,可采用顺口溜的方式“一三五七八十 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天生,需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着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日常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个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 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发展兴趣,逐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勤学、爱学、好学、善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能真正得到提高 。

二、能力培养

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智能,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坚持启发式教学,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②重视知识结构,教给学生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③坚持有意义的获取知识,使新知识能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联系;④强调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⑤坚持发展性,使教学目标既符合现有的发展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⑥加强训练,特别要重视基本计算训练、基本数量关系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解题思路训练、数学语言训练等。

三、知能结合

我们提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考方法、应用能力等),实现知识、能力同步发展,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1、重视表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数学的实质是:符号十逻辑。小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形象的与动作相联系的有关表象。因而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拼拼、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

2、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落实这一要求呢?我们总结出三条基本实施途径:一是示范:结合知识的教学,直观、浅显地给学生以正确思维的信息;二是点拨:基本过程为“点窍----探讨----扫障----总结”;三是训练:特别强调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重视“三算结合”教学

有人说:珠算是我国的国粹。这不仅是因为算盘是重要的运算工具,更在于通过珠算能全面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市各区、县(市)均有三算班,?不少学校班班都上三算课,节节课前2分钟进行珠算常规训练。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念”,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促进儿童左、右大脑均衡、协调发展。桃源县漳江小学珠脑算小组的队员代表我省参加中南五省竞赛,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团体总分第一的可喜成绩。1994年我市代表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夺取了接力赛城市乙组团体总分的第一名。

五、发挥合力

社会教育具有导向性、多样性、普遍性的特点。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社会教育以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如学校教育的集体性特点,使得每一个学生处于集体的氛围中,便于增强其接受教育的动力和压力,这是家庭教育所无法相比的;而家庭教育的个体性特点,便于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这又是学校大班教学所难以顾及的;社会教育的形式多样化,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学生们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打开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社会经验,还可使学生身临社会,切身感受到现代科技已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并冲击着整个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自作用。

总之,学校教育要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从刻板的育人标准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学校教育不仅教给学生扎实的书本知识,更应着重培养人的行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追求立足未来的长 期教育效益,才能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育专业浅析论文

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提纲 中央电大师范部朱晓鸽 ( 2006年03月06日 ) 毕业论文是电大各专业每位学员都必须完成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要求每位学员在学校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 .要求 :( 1 ) 论文的选题范围限定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 (2)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3 )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工作,选择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 5 )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 .范围 :( 1 )围绕本专业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创新。例如:小学教师必备的学科基础——谈心理学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小学生成长过程探微;如何使小学教师初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探索;等等。 ( 2 )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例如:文学与科学: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美育与教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计算器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 教育教学中的模式研究;等等。( 3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小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浅论教师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刍议;论小学教育的社会实践;谈小学生的爱心教育;等等。 二、论文程序和时间分配 从 2005 年 x 月 x 日开始, x 月 x 日结束。以下是具体程序和时间分配建议: 1 .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所谓“ 适当 ”,是指符合选题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选题,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 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要求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内容 包括:( 1 )本课题的意义(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 )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 3 )本课题预期研究结果和基本思路;( 4 )本课题的主要参考资料。 2 .收集资料和写出提纲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课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提纲的内容 包括:题目、论点、论述思路的逻辑架构,主要论据(资料)。提纲应分条列项,并尽可能详细:提纲的详细程度反映思路的成熟程度。 选题和收集资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环节, 只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并获取充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要误认为写作成稿是最主要过程。 3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 x 月 x 日至 x 月 x 日)。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 应符合通行的格式规范,要求 必须具备如下格式 :题目、署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包括。)、参考文献。 题目 要明确地揭示论文内容,切忌摸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摘要 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控制在 200 字以内。不要分段,也不要分条列项。 关键词 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或具有专业术语性质的词语。最少三个,最多 8 个。 正文 一般包括 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和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能仅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论文正文不得少于 5000 字。 参考文献 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篇名,网址,发表年月。(如果网上文章来自期刊或专著,应以书面文献为准) 四.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的意义何在。二是研究背景,说明前人对这个论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等。对研究背景的介绍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对论题的研究程度,因此应是论文介绍的重点。三是对论文本身的介绍,主要介绍论文的的创新之处、基本观点和论述思路,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等。在准备论文答辩时,应该就这三个方面准备一份介绍提纲。 对回答问题的准备包括熟悉论文与熟悉相关资料和知识两个方面。首先要认真地反复阅读论文,弄清楚文中使用的每一概念、尤其是重要概念的涵义,能够准确地解释每一条引用资料,发现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设想答辩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设想,如果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怎样回答,这就要熟悉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和知识。 ( 提出答辩问题的两个原则:一是论文中已经写明白的问题不提;二是与论文无关的问题不提)

学前教育教育学原理论文

第一篇

摘要 :幼儿学前科学游戏就是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本文阐述了幼儿学前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并介绍了如何在幼儿园中运用科学游戏。

关键词 :科学游戏;幼儿教育;学前教育

现今各种社会条件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许多人不再仅仅注重一般衣食住行的满足,开始重视小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许多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实施科学有效的启蒙教育。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由此可见,科学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处在幼儿园学前段的孩子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性格。结合这样的幼儿心理的发展趋势,下面我简单分析科学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且探讨如何利用这种方法帮助幼儿形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

1.什么是科学游戏及其意义

科学游戏是指没有一定模式的、穿插着一定科学知识的、有趣的、具有启蒙意义的智力游戏。这类游戏可以通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且促进幼儿自主地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主动思考其含义。幼儿在小的时候思考的模式是具体化的,而科学游戏是利用幼儿的这一思维特性,帮助幼儿感受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发展幼儿的探索思维能力。

游戏不限制人的行为,有愉悦人心情、发挥人无限想象力的作用,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将科学游戏的理念作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符合幼儿思维能力的游戏。利用游戏使幼儿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得到较好的发展,让幼儿主动地与其他小伙伴玩耍、做游戏,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见游戏与教学相辅相成。在科学游戏中,幼儿一般表现得随心所欲,且行为重复,不可预测。幼儿通过学前游戏可以发展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游戏中学习方式大大胜于常规机械的学习。

2.如何在学前教育当中正确应用科学游戏

游戏应当科学

一个游戏的科学,是教师在编制游戏时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例如贯穿在游戏中的科学知识难度应当适当控制,并尽可能契合幼儿学习的特性,不以科学学习为前提的游戏是没有意义的。再者,应当注意将科学知识灵活地穿插在游戏规则中,不可简单生硬地进行说教。比如“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这个游戏,我们可以让幼儿设定一个动物,并自己描述动物的特点,例如这个动物有多少条腿,是生活在水中还是陆地,最后让全体小朋友猜动物的名称。这一游戏的作用在于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不直接告知幼儿问题的答案,避免机械的填鸭式教育方法。

游戏应当多变

大多数幼儿通过双手感知外界世界,所以活动的过程同样是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通过科学游戏,幼儿通过双手的操作与感知,满足好动的个性。另外,科学游戏要求幼儿有一个智力思考的过程,这样两者结合能够顺应幼儿智力的发展特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科学游戏的存在意义。以“捉影子”为例,幼儿十分喜欢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捉影子,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个性,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游戏应当有趣

没有趣味的游戏不能称为合格的游戏。一个真正有趣的游戏能够吸引成年人,没有意思的游戏不要求幼儿进行智力思考,那么就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的价值也就不明显。所以在设计科学游戏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特点。以下列举了表现幼儿兴趣的方面:(1)勾起幼儿探索欲望的游戏,例如摸一摸、猜一猜等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要求亲手操作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3)利用幼儿喜爱的方式表现的游戏类型,例如运动竞赛、情景扮演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获得自我满足。(4)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例如智力游戏,幼儿在思考之后获得的成功喜悦是不可替代的,幼儿对此类游戏也难以抗拒。

对游戏进行评价必不可少

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交流,使幼儿再次回忆游戏的细节,可以起到再次学习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每个幼儿的表现教师应当细细记录下来,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表扬嘉奖。在团队游戏当中,则应当感谢表扬大家对游戏做出的努力。

科学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的,按照幼儿心智进行科学游戏,增强幼儿学习的科学性,为以后接受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直华.艺术游戏科学游戏创造游戏:费曼启发我们选好自己的游戏[J].民主与科学,2009(5).

[2]张晓.幼儿园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策略初探[J].幼教博览,2010(4).

第二篇: 有关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探讨

[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寄出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关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实践

引言

作为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教学唤起了幼儿自身的表现,启迪儿童的智慧,健全儿童人格,同时增强了儿童的体质,能够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呼唤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无邪,他们只追求当下的生活,对游戏有一种自成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无邪、天性、自由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强力的工具;同时,有助于增强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还加强了人际交流能力,并且锻炼了意志力。因此,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学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变革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游戏理念,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2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游戏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游戏教学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游戏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玩、玩中学会研究,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游戏是对真实社会生活的模仿,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并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游戏内容的创新

游戏内容的时代性

儿童生活在大社会环境中,只有贴近生活的游戏才能够让儿童更加了解现代日新月异的生活,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通过反映科技信息的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或者通过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游戏感受现代生活的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

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想象力是对记忆的表象再次进行加工的过程,儿童的记忆表象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使游戏贴近社会生活,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对游戏进行创新。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建筑物,或让学生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增加儿童对房子的记忆,然后通过感性认识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

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是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游戏,然后让儿童在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如将不同班级的儿童组织起来,在“找朋友”游戏中,让儿童通过寻找朋友,然后与好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形式

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是让儿童自行设计游戏内容,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是启发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创新,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开拓创新思维。

主题式游戏活动

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明确主题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具有自主性,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但不同的形式使得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增长儿童的见识,让儿童在游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同时使游戏和教学活动得到相互融合的高度。

游戏环境的创新

环境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思维创造力。在教学中,游戏环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游戏环境布置的科学合理性

在布置游戏时,要合理设置和利用空间。在幼儿教学区域内,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区域,室外游戏教学有大型活动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活动的欲望;室内教学是教学互动时间最长的教学区域。教学中应该将室内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互相交换使用。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用的游戏场所;或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段选择游戏的合适空间等。

游戏环境设置的丰富性

在进行游戏环境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简单却富有变化性,让儿童能够在简单的游戏中发挥创造力,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

游戏环境设置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体现年龄段的层次性,使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小班教学就需要简单、相似的主题区域,数量较多、种类较少的玩具;中班教学就需要较为丰富的区域,对于玩具则需要多样化,以及适度的数量;大班教学则需要设置与大班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相符的环境,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3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阶段,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者要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游戏环境等体现学前教育创新方面着手,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谈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第三篇

摘要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学前教学工作者要坚持新课改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游戏内容、游戏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游戏对学前教育理论创新的体现。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创新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组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教学唤起了幼儿自身的表现,启迪儿童的智慧,健全儿童人格,同时增强了儿童的体质,能够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呼唤游戏精神。因为幼儿天真无邪,他们只追求当下的生活,对游戏有一种自成目的性。游戏是儿童天真无邪、天性、自由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强力的工具;同时,有助于增强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还加强了人际交流能力,并且锻炼了意志力。因此,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学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变革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游戏理念,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2游戏中体现学前教育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游戏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游戏教学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解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游戏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玩、玩中学会研究,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游戏是对真实社会生活的模仿,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并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活动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游戏内容的创新

游戏内容的时代性

儿童生活在大社会环境中,只有贴近生活的游戏才能够让儿童更加了解现代日新月异的生活,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通过反映科技信息的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或者通过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游戏感受现代生活的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

游戏内容的生活化

想象力是对记忆的表象再次进行加工的过程,儿童的记忆表象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使游戏贴近社会生活,让儿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对游戏进行创新。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建筑物,或让学生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增加儿童对房子的记忆,然后通过感性认识进行游戏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游戏活动形式的创新

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是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游戏,然后让儿童在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如将不同班级的儿童组织起来,在“找朋友”游戏中,让儿童通过寻找朋友,然后与好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形式

自主性的游戏活动是让儿童自行设计游戏内容,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游戏活动是启发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创新,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开拓创新思维。

主题式游戏活动

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明确主题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具有自主性,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但不同的形式使得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增长儿童的见识,让儿童在游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同时使游戏和教学活动得到相互融合的高度。

游戏环境的创新

环境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游戏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思维创造力。在教学中,游戏环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游戏环境布置的科学合理性

在布置游戏时,要合理设置和利用空间。在幼儿教学区域内,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区域,室外游戏教学有大型活动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活动的欲望;室内教学是教学互动时间最长的教学区域。教学中应该将室内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互相交换使用。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用的游戏场所;或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段选择游戏的合适空间等。

游戏环境设置的丰富性

在进行游戏环境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简单却富有变化性,让儿童能够在简单的游戏中发挥创造力,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

游戏环境设置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体现年龄段的层次性,使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小班教学就需要简单、相似的主题区域,数量较多、种类较少的玩具;中班教学就需要较为丰富的区域,对于玩具则需要多样化,以及适度的数量;大班教学则需要设置与大班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相符的环境,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3结语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阶段,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者要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活动形式、游戏环境等体现学前教育创新方面着手,更新学前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谈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你可以去找下(教育进展)这类的。还有(心理学进展)这类的~你都是可以去参考下里面的期刊论文的吧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 侯桂兰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5年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浅谈角色游戏对托班幼儿的重要性

摘要: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发端,同时它也和教育紧密相连。0到3岁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才能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游戏中启迪智慧。通过游戏幼儿还学习与人交往的本领。所以说:游戏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儿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活动,而角色游戏因其固有特性而对幼儿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和其它活动所不可代替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

关键词:语言 环境 模仿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则新颖有趣。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生长特性对于社会上的事物不会仔细去观察,也不会很在意。只会对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在意,尤其是对吃的,用的比较日常生活化打的东西。这时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要有心、留心、用心的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活动中积极鼓励,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前的我都只会按照相应的教材来对幼儿实行,结果现实与教材中反映的情况相反,并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对幼儿的深入了解,按照实际情况去考虑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我是一名托班教师,我们班的宝宝年龄较小,对于游戏而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打算在这学期尝试开展角色游戏,想寻找到一些真正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方式,通过活动能在其中得到一些经验以及体会。我在班级布置的环节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创设了角色游戏区域,例如:娃娃家(幼儿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话语,动作,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平台,根据一定的环境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更好的表现出来);甜甜糖果屋(对于糖的喜爱幼儿可是非同一般,教师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包糖果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小肌肉发展和感知物体的能力,还能在平日里收集一些糖果纸对相应的物体进行装饰,使得物体变的生动、美观)。

对于角色游戏的扮演可以丰富多彩,除了这些还有伤员救护站、银行、水果店的角色都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在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汽车,采取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司机和乘客,在平日里还收集了一些关于车的的照片、玩具、零件和书籍等,一切关于“车”的资料。但是针对托班的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发觉到这一阶段的孩子不具有自控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对于游戏规则意识还比较弱,所以常常会导致在相应的游戏活动中发生冲突、忽略游戏规则及常规事情的发生。给游戏活动的进行带来影响,教师不能限制孩子的活动,而是必要时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考虑到如何正确的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引导,教师允许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实现自己的目的,幼儿虽然在游戏中具有一定的认知性、创造性、社会性,往往只是处在萌芽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知、体验。”所以,通常幼儿在游戏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扮演角色,是否内容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幼儿的创造性如何。例如教师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利用语言提示指导游戏,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提示、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

对于托班角色游戏的指导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自然,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

幼儿游戏的特点是轻松、愉快、自然。在组织托班孩子进行游戏时,我们应该根据宝宝的探索方向与兴趣需要来进行指导,我们要时时观察宝宝们的需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困难是什么,要自然温和地加入他们的探索,而绝不能横加干涉。

(二)重视随机教育,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作为托班的老师一定要时时发现孩子的新的兴趣点,了解宝宝,理解宝宝,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及时加以引导,这就是随机教育的核心点。我们知道周围的大千世界对宝宝们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有趣。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又是非常容易转移的。如:当他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后,往往很快会被其他更新更多的外界事物所吸引。同样,在游戏时他们对一种游戏也不太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善于并能及时发现宝宝游戏的兴趣点,并能根据孩子新的兴趣点来加以指导。

(三)丰富环境,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3岁前的孩子在探索外部世界时,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体验。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涂涂画画,喜欢翻翻瓶瓶罐罐,喜欢爬高爬低、钻来钻去……,在孩子对这些发生很大兴趣时,作为老师和家长最好的方法是为孩子创设一种可以自由探索的、丰富的环境,提供丰富安全的材料,有计划地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并让宝宝能够自由操作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四)设置情景,使游戏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知道托班孩子的一日生活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中设置情景会使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如: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给娃娃穿衣服”,我就设置了一个情境。根据图片中出现的材料,要求幼儿按照材料上娃娃的穿着找出配对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

(五)追求简单,尽可能给予孩子明确指导

3 岁前孩子的思维是极其典型的行动思维,因此我们给予的游戏也必须简单易玩,给予的指导必须行动先导,语言简洁。对于我们托班孩子来说,有的年龄小的宝宝可能连表达都很困难,如让他来听老师繁琐的语言讲解游戏的规则与玩法,无疑消弱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在和0-3岁的孩子做游戏时,我们就要追求简单的形式,只要我们的指导语言简单明确,再配合动作就行了,而不是舍近求远地想许多“新颖独特”的点子去“启发”孩子,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复杂指导对宝宝的游戏起干扰和反作用。在选择一个角色游戏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懂得丰富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注意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考虑到幼儿年龄小不具有判断事物的能力,玩起来轻重难以把握,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选择的玩具材料一定要结实耐用,安全可靠。

每当孩子在参与一个游戏活动时往往所体现出来的以及需要注意的内容有:(1)托班的孩子变换角色快、多,呈不稳定性。(2)托班的孩子缺乏角色意识,但情感得到体验、尝试。(3)托班角色游戏主题的产生,需要老师提供种类丰富的玩具。(4)托班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还需要教师与幼儿投入的游戏,做孩子真正的玩伴。针对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抓住孩子的特点深入的进行探讨研究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角色游戏是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幼儿在这里可以随意的去和他人说话、交流,因此教师尽量给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不断丰富与人交往的经验,在愉快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在这个时期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词汇量会日益增大,语言能力相对提高较快。反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语言培养,就会错过极好的发展时机。因此,我充分利用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

托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依赖性很强,喜欢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话,来到新的环境很难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托班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在这里没有紧张的气氛,有的只是吸引人的玩具。因此,我将活动区布置的温馨舒适,并增设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喜欢的情感,减少离开亲人的焦躁,缩短了和教师心里的距离,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幼儿在游戏中是最喜欢说话的,这也是教师直接接触幼儿最好机会,在这里幼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那一份关爱;同时,这里教师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一起交谈、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只要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称赞语,对每个幼儿都有积极鼓励的态度,这样,幼儿那自信的话语就会脱口而出。如在娃娃家中我常鼓励幼儿按角色的要求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来;在积木区我还不失时机的寻找话题来和幼儿交谈,让幼儿讲出他在做什么,并一步步的引导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让幼儿借助自己的话语推动着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美工区我又循循善诱和幼儿一起商量称赞的话语,在这里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接近了,幼儿获得了自信,建立了有效的语言交流,有了说的勇气。

二.树立语言模仿榜样,使幼儿学说会说

托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比较贫乏,也就影响了角色交往活动。如在交往中,常常说出不流利的话语,有时甚至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因此,在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技能。幼儿是最善于模仿的,因此,活动中我总十分注意自身的语言质量,常以朋友的身份饱满和情绪参加到活动中去,给幼儿树立语方模仿榜样。如娃娃家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很好环境,我就常常以朋友或客人的身份来到家中和孩子们一起畅谈交流,并间插示范一些话语,渐渐地幼儿就学会说了:当有客人来时孩子们会把“您好,请进”、“请坐下”、“请您喝茶”等一系列待客言语向你说来;有时客人还会受到邀请,参加娃娃的生日宴会呢。托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不了的情况下常常会以动手来解决,我就教幼儿学说“借我玩玩好吗?”、“我俩一块玩吧”、“谢谢你”、“不用谢”等一些能解决问题的话语。同时孩子们还把这些词汇及用语熟练地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迅速地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幼儿有的口齿不清楚,发音不清楚,在游戏中我注意及时纠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说话,学习得很顺利。

三.培养托班幼儿对语言交流的兴趣

1.尽量和托班幼儿多说。

与托班幼儿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幼儿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午餐后休息,可聊聊上午的见闻。角色游戏、区角活动可玩边聊;看节目、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外出时与孩子散步、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幼儿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幼儿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成人的关心。

2.激发托班幼儿说活的兴趣。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呢? ”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成人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3.不打断幼儿的话。

当幼儿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幼儿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幼儿把话说完,如幼儿说:“老师,我想看……” 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幼儿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老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幼儿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幼儿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成人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语言作为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在人际交往中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成为进行知识、经验交流所必须的工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托班的幼儿他们的大脑已迅速发展起来,听觉器官也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的语言,具备了语言学习的生理基础。

总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自己的世界。教师要让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只有充分的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托班角色游戏中要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及满足。

教育学原理相关论文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还是各级各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原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一

《关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普遍缺乏对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分析了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革的对策为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章琼(1973-),女,贵州湄潭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34-02

在我国教育学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学科中重要的二�学科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想要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开课,在不同的高校,教育学原理有不同的称谓。(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学)这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然而,目前在我国,教育学原理这么基础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明确教育学原理的目标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深感教育学原理内容枯燥,乏味,与教学实践想脱离。本文着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本文所讲的教育学原理的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教育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对教育学原理的认识误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教育学原理当做入门课,不能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尽管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经验和实践是必要的。然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和无效的。因此大部分高校学生不但要重视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加强对理论的重视,避免盲目的实践。

(二)教材问题

事实上,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既有高校内部的自编教材,也有延续多年的老教材。例如,数量上严重超支,然而质量有待提升,精品、经典教材严重匮乏。各高校普遍面临教材内容陈旧、空洞、缺失个性的问题。教材的质量问题反映了我国出版界的浮躁作风。为了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当一部分教材仍旧延续老教材的框架,只是在少许章节略加修改。还有一部分教材是不同教材的拼凑的结果,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缺乏现实性。虽然教育学原理的任务旨在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教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课程。当前的教育实践瞬息万变,因此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应紧随实践步伐,体现出时代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

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学原理的开展仍旧属于理论教学。因此从教学形式上来看仍旧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教师主导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普遍采用教授法。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仍是主调。采用教授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高效率。由于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学,教材内容量大,冗杂,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繁多的教学任务,教授法仍旧是最普遍的选择。此外,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实现了多媒体、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然而,速度的提升导致了学生的被动聆听,被动思考。例如,许多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只能照幻灯片读,教学严重缺乏趣味,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导致教学质量的低劣。

(四)教学评价问题

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是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教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沿袭考试的评价方式。闭卷考试仍旧是最为重要、最为方便的评价方法。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据笔者调查,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存教师在考前圈定考试范围的潜规则。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在考前进行突击。平时的课堂教学成为走过场。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对教育学原理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并不能真正理解教育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教育家的基本思想。考试结束,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成为过眼云烟。

二、改革探讨

(一)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生对教育学原理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做到思想重视。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教学理论的应用和理解较为理想化。因此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避免盲目的实践。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家的思想,教育的历史等,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现象,客观认识教育问题。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有着不确定性。新手教师如何在遇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时,如何能够机智应对,拥有实践智慧?先前的理论学习对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实践智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是实践问题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虽然在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但是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学习至少提供了一种参考的视角,为高校学生在走向将来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借鉴的范例。

(二)重视教材的精选与内容提炼

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为了提升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我国高校首先要做到精选教材。当前市场上同一学科专业的教材琳琅满目。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通晓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做比较,然后斟酌,根据自身学校定位与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此外,精选教材并不意味着教材的唯一。因为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闪光点,因此课堂上以一本教材为主,课下可参考其他教材。学生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阅读与学习,可以加深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形成批判意识。另一方面,教材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献也是有效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科书的内容是落后于当前研究的,因此,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资源。例如,在对教学本质的讲授时,大部分教材只是罗列了几种观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当前学者的最新颖的观点和视角。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教材的局限性,学会批判教材,提升自学能力。

再者,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超越书本,加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人自己的观点。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许多问题并无标准答案,教育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教材或者论文只是提供了一种视角。教师在讲解自己观点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观点,进而做到超越书本与教材。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仍旧属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教授的教学方法和班�授课的理论教学形式。教师采用讲授法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学原理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然而,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教学实践,因此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普遍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存在争议的,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育学原理对教育的定义的争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的定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维,建构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解和学生聆听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教育学原理可以突破单一的讲授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教育学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重理论性、原理性。好的案例既包含着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学术信息。教师不但要筛选案例,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将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与理论结合起来。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各抒己见,互相评价。一方面,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与学习、训练的过程。

3.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不同的课题,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文献,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总之,高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应突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高校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记忆与背诵。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试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造成学生的功利心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分、评优相挂钩。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学分,拿到学位,在备考的过程中,被迫消化、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考试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考试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主题,围绕相关主题,鼓励学生形成学术论文或者报告,根据学生论文或者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

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对教育基本理论与问题的学习。正如汉森所讲:“观察渗透着理论,任何观察都具有理论负荷。”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对我国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不是指令,而是具有更高的力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

[2]沈有禄,石连海.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二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57-01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教育学原理论文600字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还是各级各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原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一

《关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普遍缺乏对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分析了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革的对策为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章琼(1973-),女,贵州湄潭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34-02

在我国教育学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学科中重要的二�学科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想要取得教师资格的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开课,在不同的高校,教育学原理有不同的称谓。(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学)这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然而,目前在我国,教育学原理这么基础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明确教育学原理的目标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深感教育学原理内容枯燥,乏味,与教学实践想脱离。本文着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本文所讲的教育学原理的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教育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对教育学原理的认识误区。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教育学原理当做入门课,不能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尽管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经验和实践是必要的。然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和无效的。因此大部分高校学生不但要重视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加强对理论的重视,避免盲目的实践。

(二)教材问题

事实上,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既有高校内部的自编教材,也有延续多年的老教材。例如,数量上严重超支,然而质量有待提升,精品、经典教材严重匮乏。各高校普遍面临教材内容陈旧、空洞、缺失个性的问题。教材的质量问题反映了我国出版界的浮躁作风。为了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当一部分教材仍旧延续老教材的框架,只是在少许章节略加修改。还有一部分教材是不同教材的拼凑的结果,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当前教育学原理的教材缺乏现实性。虽然教育学原理的任务旨在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教育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课程。当前的教育实践瞬息万变,因此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也应紧随实践步伐,体现出时代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

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学原理的开展仍旧属于理论教学。因此从教学形式上来看仍旧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教师主导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普遍采用教授法。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仍是主调。采用教授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高效率。由于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学,教材内容量大,冗杂,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繁多的教学任务,教授法仍旧是最普遍的选择。此外,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实现了多媒体、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然而,速度的提升导致了学生的被动聆听,被动思考。例如,许多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只能照幻灯片读,教学严重缺乏趣味,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导致教学质量的低劣。

(四)教学评价问题

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是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教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沿袭考试的评价方式。闭卷考试仍旧是最为重要、最为方便的评价方法。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据笔者调查,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存教师在考前圈定考试范围的潜规则。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在考前进行突击。平时的课堂教学成为走过场。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对教育学原理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并不能真正理解教育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教育家的基本思想。考试结束,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成为过眼云烟。

二、改革探讨

(一)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生对教育学原理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自身要做到思想重视。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教学理论的应用和理解较为理想化。因此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避免盲目的实践。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家的思想,教育的历史等,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现象,客观认识教育问题。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有着不确定性。新手教师如何在遇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时,如何能够机智应对,拥有实践智慧?先前的理论学习对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实践智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是实践问题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虽然在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但是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学习至少提供了一种参考的视角,为高校学生在走向将来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借鉴的范例。

(二)重视教材的精选与内容提炼

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为了提升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我国高校首先要做到精选教材。当前市场上同一学科专业的教材琳琅满目。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自己应该通晓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做比较,然后斟酌,根据自身学校定位与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此外,精选教材并不意味着教材的唯一。因为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闪光点,因此课堂上以一本教材为主,课下可参考其他教材。学生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阅读与学习,可以加深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形成批判意识。另一方面,教材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献也是有效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教科书的内容是落后于当前研究的,因此,高校教师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资源。例如,在对教学本质的讲授时,大部分教材只是罗列了几种观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当前学者的最新颖的观点和视角。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教材的局限性,学会批判教材,提升自学能力。

再者,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超越书本,加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人自己的观点。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许多问题并无标准答案,教育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教材或者论文只是提供了一种视角。教师在讲解自己观点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观点,进而做到超越书本与教材。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仍旧属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教授的教学方法和班�授课的理论教学形式。教师采用讲授法可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学原理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然而,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教学实践,因此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普遍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存在争议的,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育学原理对教育的定义的争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的定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维,建构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解和学生聆听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教育学原理可以突破单一的讲授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教育学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重理论性、原理性。好的案例既包含着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学术信息。教师不但要筛选案例,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将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与理论结合起来。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各抒己见,互相评价。一方面,学生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与学习、训练的过程。

3.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不同的课题,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文献,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总之,高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应突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高校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记忆与背诵。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试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也可以造成学生的功利心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分、评优相挂钩。学生为了能够争取学分,拿到学位,在备考的过程中,被迫消化、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考试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考试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的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主题,围绕相关主题,鼓励学生形成学术论文或者报告,根据学生论文或者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

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对教育基本理论与问题的学习。正如汉森所讲:“观察渗透着理论,任何观察都具有理论负荷。”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对我国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不是指令,而是具有更高的力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

[2]沈有禄,石连海.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教育学原理的论文篇二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新时期综合全面人才,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57-01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目前,教育学原理在我国开展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较多学生没有充分了解该学科目标任务,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感到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性,无法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教育学原理教学如何科学改革探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

2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改革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应由思想层面提升学生重视性,虽然真理的检验需要依靠实践来完成,然而,由于在校学生通常欠缺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对教学存在认识理解误区,应用教学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化。为此,加强理论学习可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理论引导,杜绝盲从实践弊端问题。理论学习还可令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涵,树立科学教育目标,掌握教育家精髓思想意识,明晰教育历史并通过教育现象客观明确教育问题。实践教学较为复杂,包含较多不确定性。青年教师在应对棘手教学问题阶段中,如何做到机智、灵活,形成实践智慧,理论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晰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类科学的实践参考依据,扩充其教育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教育学原理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优质的借鉴范例。

注重教材的优选以及核心内容的良好提炼

优质教材可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应科学做好教材精选。针对当前丰富多样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教师应就不同版本学科教材进行全面对比,科学通晓。通过仔细斟酌,依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学生综合特征做好优质选择。同时教材精选并不代表唯一性,各个教材均有其重点研究内容与闪光之处,为此课堂教学可将一本教材作为主导,课后则可令学生多参考基本学科教材。令其通过丰富的教材阅读、实践学习,深化问题认识,提升批判精神。另外,教材选择不应仅仅限定在教科书范围内,网络资源以及期刊文献也可作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针对较多教材进行观点罗列的状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最前沿的学科理论,最独特的学习视角,令学生接触针对同一问题的各类不同视角观点。还可锻炼学生评判教材局限性的实践能力,促进其自学能力的优化提升。再者,教师实践教学阶段中,应有效跨越书本内容,引入自己对教育学原理内容的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多元化应用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基于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令学生掌握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原理知识。案例应涉及当前教育阶段中包含的问题,并涵盖多元化学科知识与先进性学术知识。教师则应做好案例选择,并引导学生实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能,促进案例分析、研讨同理论学习的有效结合。(2)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随机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内成员则可就教育学理论知识抒发自身理解,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则可在听取同伴观点的基础上丰富视野,扩充理论知识,并畅所欲言,抒发观点,进而优化学习、再创造以及全面训练的学习提升过程。(3)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阶段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编制不同课题,令其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工具自主查阅文献,并通过报告模式进行课堂展示。该类教学方式可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综合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丰富开展教学评价,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并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评价模式,否则,将会令学生形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化学习模式。为此,应创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可设计编制一个教学主题,并令学生围绕相关内容主题,形成报告、编写学术论文,依据其完成综合质量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可将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实习能力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变通、总结、自我创新能力,进而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3结语

总之,针对教育学原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材优选、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开展教学评价,方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水平,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小红.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45-247.

[2]何芳.高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92-94.

[3]茹宗志.教育名言警句教学――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07(17):37-39.

[4]陈双虎.“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J].大观周刊,2011(43):79.

可以去看下(教育进展 )吧~看下别人的论文是怎么写的~

《当代教育学(第4版)》内容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思想来源、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当代世界教育、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长、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这个擅长的 不是很难 写过很多

教育学原理论文2000字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摘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进行阐述,根据教育理论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以及相应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以及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和沟通方式四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过程 功能 途径

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具体来说,它是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合适的渠道信息传递者向信息接收者发送特定信息,以寻求理解、反馈的过程。我国现有文献资料对于沟通的定义众说纷纭,因为不同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将“沟通”定义为“使两方能够连通。”而《英汉辞海》则认为“沟通”是“共同使用,使周知,传递知识或消息等;也指传递消息或音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笔者对“沟通”的理解是沟通者之间为了寻求理解而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和思想的交流。

信息传递过程包含信息、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环境、渠道等几个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含义和类型

①含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就是通过信息沟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双方理解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分别扮演教育者与受众。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就是教育沟通的内容,双方采取的教育沟通的方式或途径就是沟通渠道。②类型:从教育沟通方式来分析,教育沟通除了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进行以外,还可以通过传媒沟通实现。日常的写作、阅读和信件往来均属于书面沟通形式,讨论、演讲或谈话等形式属于口头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盛行后才出现了以电话、网络、电视为主的传媒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构成要素

通过上文进行分析,我们明确了信息沟通的五个构成要素,同样发送者、接收者、信息、环境以及沟通渠道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五要素。

发送者。①导向性:通过与信息接收者进行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以社会普遍接受的思想和行为对接收者进行引导,使其树立高尚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马列主义信仰,同时能够掌握扎实的党政方针,以及政策理论,明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效的沟通才能具备现实意义,并且希望运用自己的知识育德育人、回报社会。

③示范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发送者的个人品德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信息接收者的思想和品行,这种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性。④释疑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信息发送者比接收者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而且拥有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看问题的角度更全面,而且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更独到。信息发送者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为信息接收者答疑解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接收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

接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分别由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来承担。在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单方面被动的接收,而是要作为主动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受众,其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也充满个性。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收者主要有能动性、感染性和可塑性三个特点。

①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层面分析判断接收的信息是否科学合理,同时给出自己的政策和建议。通过各种途径,信息接收者与发送者进行信息的沟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沟通的目标。

②感染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将积极参与沟通的热情传递给信息发送者,使信息发送者受到感染,以此来激发信息发送者的兴趣,使其产生责任感,同时以自己端正的品行对信息发送者的道德品行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发送者的人文素养。

③可塑造性:信息接收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借助分析研判能力,通过分析处理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沟通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心理、道德、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因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沟通信息要包含心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政治教育信息,以及思想教育信息等。

①心理教育信息:指的是将心理疏导方面的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以解决其思想行为问题,通过正确的行为或思想的疏导帮助其战胜困难挫折。

②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应强调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的利益关系,帮助信息接收者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避免其受利益驱使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三方利益的平衡状态。

③政治教育信息:政治教育信息指的是党政理论和方针大政。具体到日常生活,政治教育信息指的是人们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党的执政理念和理论方针,帮助信息接收者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理解党政方针理论。

④思想教育信息:具体来说,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沟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渠道,即信息处理双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或途径。包括借助语言、文字、表情、动作等方式来实现沟通。

沟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是同时涵盖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方面内容的信息沟通的环境。这个环境是相对具体的、动态的环境,是诸多因素互联而成的系统,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征

①阶级性: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党性,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阶级性。信息交互双方、沟通渠道等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几要素,因此信息沟通具有共性,但同时它也是党政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因而它所代表的阶级和政治信仰有鲜明的特色,其任务和目标受党的总体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②互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信息交互双方关于情感、思想和信息的双向的交流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互动性。

③时代性。这是指信息沟通的渠道、环境和内容能够体现出时代发展特点,沟通内容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持续更新,沟通环境不断优化,因此,需要对沟通的渠道进行不断地探索。

④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能够针对受众的职业、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等设定相应的教育沟通层次和沟通目标,并且在信息沟通中适时调整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进而满足信息接收者的需求。

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途径

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价值

通常情况下,引导、交流、感染和释疑纠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主要功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来说,无论何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通过互动,进而使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以及道德状况等让教育者有个准确的掌握。对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情况,一般情况下,通过理论、政治、道德和心理信息等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进而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素质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时,信息发送者是教育者,是负责组织协调的一方,把控着信息沟通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任务,因而信息发送者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对教育沟通的成效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确保教育沟通取得实效性进展,教育者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以期从人格和专业讲学方面对信息接收者产生好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来说,能力素质是关键。

①创新能力。在沟通的环境、对象等方面,与以前相比,思想政治教育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需要创新沟通的方法、渠道、机制等,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面对这种形势,需要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

②观察思考能力。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信息发送者的观察思考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在思想方面需要意识到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进而对行为进行指导的重要性。

③表达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按照准确、流利、顺畅、简洁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发送者需要全方位的培养表达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自身的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

④组织协调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来说,为了形成强大的合力,一方面需要进行语言和行为上的交流,另一方面对各种教育资源和因素进行组织。对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进行有效沟通奠定基础。

⑤心理承受能力。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接收者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知识层次、职业属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接收者积极参与沟通

信息接收者有进行沟通的愿望。信息接收者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于提高思想行为的重要性,强化参与沟通的愿望。调整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要我沟通”向“我要沟通”的转变,为沟通的顺利进行、扫清心理障碍。

信息接收者吸收和消化信息。通常情况下,信息接收者对沟通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将内化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行为也包含在内。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行为境界,信息接收者需要评价自身内化的思想观念,同时巩固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或不合时宜的行为。

信息接收者及时反馈信息。当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持续一段时间后,信息接收者需要将沟通结果及时主动地向信息发送者反馈,进而对信息的掌握情况和沟通效果进行判断,同时制订下一轮的沟通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要多样化、现代化

在个性特征方面,与以前相比,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受众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取舍、行为选择等方面变得更加开放、现实、自我和随意。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些变化,根据受众的特征实现沟通形式的多样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林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方式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

[2]周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沟通障碍的分析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01).

[3]孟益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理论[J].高教论坛,2003(1).

[4]高新华等.情感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5).

[5]刘光.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内涵及其应有地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04).

[6]谈志兴,李永玲.有效说服教育诸因素分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06).

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有效的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网络;道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显,本来大学生上网进而掌握网络技术,是有益于学习的好事,但是很多大学生上网不是用来查找资料,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甚至许多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庞杂多样,网络信息往往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判别力尚不成熟,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不当,因而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道德情感弱化,人情淡漠。

互联网一方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们的沟通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但是由于网络数字化的存在。使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人与数字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停留在了网上。许多大学生和自己家人交流反而变少,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单薄了,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道德感情冷漠。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虐兔案、药家鑫案都是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的重要表现。

(二)部分学生道德心理发展错位。

在网络的环境中,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就追寻快乐的原则,有时候,会忽视社会道德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往往会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网络内外这两张截然不同的观点,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在虚拟的空间追求低级而无限的刺激,甚至沦为网络的奴隶,无法再网络中自拔,形成人格发展错位。

(三)大学生价值观迷失。

由于网络开放性的特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西方国家借助网上的优势,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激进,容易也渴望接受外来信息和思想,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网络思想,部分学生取舍不当,便会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扭曲。

(四)一些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弱化。

网络的开放性促使了国际间的信息文化交流,但是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在网络上占有垄断地位,他们通过网络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充斥汉堡,快餐,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这样的文化精神。这样的文化是人们从内心感觉到了一种愉悦;他们引领着一种追求西方文化的潮流,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人们往往会淡化对这些产品的民族属性的探究,这些东西慢慢的渗透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因为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他们受到西方这种网络文化的影响,将非理性消费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个性标榜为自己的个性。

这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因为网上那些消费品和个人行为没有严格的国籍区别,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的警惕性。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也将商品、文化、个人行为的国家距离弱化了。西方国家强调了信息以及商品流动的自由化,但这种自由变相的变成了推销自己文化的行为。

传统社会虽然缺少网络这种先进技术去给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比较多,人们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和人的监督,青年道德意识比较强烈。而网络的隐匿性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引发一系列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总之,随着信息网络在我国高校的迅速普及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展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开放性以及时空无局限性等实质是引发大学生道德问题产生的实质。

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受到道德以及他人言论等等现实因素的约束,在言论以及个人行为上非常注意,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各种制约,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言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样比较松散的环境会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这样失去控制的言论的言论环境会使大学生有一种自由感和轻松感,在说话上会无所顾忌。网络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地域限制,你可以喝任何素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在网络环境中,没有严密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大学生极易因为这种隐蔽性和宽松性而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

(二)网络中一些不良思想的渗透。

由于网络发展速度过快,缺失有效的舆论监督体系,人们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思想,西方一些文化也借助网络这个媒体对我国的文化进行渗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发展。同时,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不良信息的诱导,可能有些同学又会受到影响,甚至走上网络黑客等一些犯罪道路。

(三)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大学生进入大学,刚刚脱离了家庭的约束,自制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但很容易把握不了分寸,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在很多大学中,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被劝退的一些学生。在网络中,尤其是网络游戏中,许多人会再那里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自身价值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当在网上获得的快乐不现实多时,他们就会把更多的经历和时间投入到网络世界中;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虚拟的安慰,消极的逃避现实的矛盾。这样,就会引起大学生觉得个人安全感下降,在和人的沟通交流上存在问题,最终难以融入社会。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运用网络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

要加大在互联网上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力度,在网络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言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大力开展批评。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引导,打击网络犯罪,清除网上文化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是互联网的文化秩序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运用网络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开展各种各样的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向大学生传达一个健康向上的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大学生的责任感加强,道德感增强,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也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抵御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层面上的渗透。

(三)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上和网下的联合。

比如很多学生现在都有了自己的电脑,辅导员和班级同学可以组建一个群,大家在网上可以聊自己的思想,文化活动等等心里上的问题,那么辅导员可以从中及时的发现一些问题并加以引导。但是前提是这个活动必须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范围,而不应该一味的以严肃为主,要注意结合网络本身的特点。

(四)注重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各种问题的逐步显现,大学生中开始泛滥的各种症状,例如“网络心理障碍”,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必须开设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种不受空间局限性的特点,建立一些大学生易于接受的交流界面,以平等、宽容的心态面对大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使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传统心理咨询中出现的咨询对象的戒备心理,是工作的深入性、有效性达到应有的水平,建立起符合网络时代特质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五)培养一批高级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注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他们做政治工作的水平;同时,也要提高、培养他们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水平。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运行在政治思想上的正确导向,又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形态中。

总之,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媒介,是他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投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佳国.当代文化变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邱香.创新工作模式是做好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李建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9-43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