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师幼小衔接论文题目参考

发布时间:

幼师幼小衔接论文题目参考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成长 衔接 身心发展 心理品质

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十分关注幼小衔接,家长关注之心更加迫切,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学算数,恨不得把小学的书拿来让他的孩子先学。的确,作为家长,孩子要参加各小学设置的种种面试,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知识不够,所以大半的孩子已经开始面对升学压力。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存在以上差异,一些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港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不适,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生物钟紊乱。指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2.孤独感。因为以前熟悉的环境与现在所面对的教师差别大,所以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易产生“孤独感”。

3.畏难情绪。因幼儿园与小学正规教学有很大不同,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4.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致尿湿裤子等。

5.坐不住。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是截然不同的,小学要求学生坐端正认真听讲,而对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是坐不住的。

针对上述情况,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一,应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几本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由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中。在入学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保证孩子的膳食和睡眠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里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了解孩子是教好孩子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

第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是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

第四,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育孩子很好的保护自己。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第五,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同伴帮助;学会理解他人的行为,与同伴一起玩耍时不争抢;能听从正确的劝告,能知错就改,知道像榜样学习,养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伴之间友爱互助,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第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家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感触的说:“习惯真是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按计划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众生。所以,要培养孩子养成以下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养成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的习惯;

5.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6.讲究卫生的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版

要学德育论文了,那么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版,欢迎大家阅读!

1.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2.幼儿园语言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3.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4.试论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5.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品德教育

6.幼儿教育之我见

7.浅谈如何开展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的幼儿教学

8.幼儿品德教育初探

9.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教学思考

10.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1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模式

12.在美术区域游戏中渗透德育

13.家、园、社区三位一体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4.摭谈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意义

15.让“德育之花”在幼儿园完美绽放

16.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品德教育的坚实奠基

17.幼儿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究

18.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9.以身立教--浅谈对小班幼儿的德育

2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优化策略探索研究

21.幼儿德育教育及实施方法

22.浅议幼儿园小班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

23.我对幼儿德育特征的浅显认识

24.融德育于幼儿美术活动中

25.注重幼儿道德教育的时代意义及措施

26.传统国学教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作用探析

27.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

28.浅谈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

29.浅析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30.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31.现代教育技术开启幼儿礼貌教育新模式

32.基于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幼儿人格教育实践探究

33.中职德育工作模式初探

34.让幼儿在行动中养成良好品质

35.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36.初探幼儿“关爱教育”与德育实施研究

37.浅谈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38.美术活动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39.幼儿品格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40.农村幼儿家长育儿观念的质性研究

41.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

42.浅谈幼儿园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性

43.在美术教学中开启幼儿美的心灵

44.浅析“新八德”与幼儿德育教育

45.谈德育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46.简论日本学前的家庭教育给中国的启示

47.内隐学习理论下幼儿德育应用研究

48.对幼儿主体间性德育的思考

49.简析红色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50.浅析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51.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52.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作用

53.论幼儿师范学生学习物理学之目的

54.刍议幼儿德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讨

55.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56.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57.幼儿德育情境模拟训练的合理性根据

58.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

59.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德育教育浅识

60.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幼师德育课程的内在联系

61.幼儿园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结合研究

62.谈谈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价值

63.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64.幼儿德育教育意义及策略

65.在幼儿教育中契机与情境结合效果分析

66.试论幼儿的道德情感教育

67.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68.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69.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70.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71.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72.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73.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74.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75.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76.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77.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78.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79.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80.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81.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82.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83.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84.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85.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86.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87.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88.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89.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90.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91.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92.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93.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94.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95.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96.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97.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98.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99.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100.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101.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102.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103.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104.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105.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106.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107.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108.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109.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110.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111.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112.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13.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114.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11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116.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17.神话传说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118.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幼师毕业论文题目

导语:教育市场的形成、择校潮流的涌动, 对优质的小学教师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小学教育专业市场领域谁先胜出, 就看谁拥有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基础。所以, 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只有揭示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基础, 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以下是我整理幼师毕业论文题目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 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 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 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 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 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 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 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 成本的调查研究

42、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43、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幼小衔接之论文题目

幼小衔接论文题目可以定为:新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策略、幼儿语言与小学**衔接探析、基于幼小衔接的**优化策略探究、论幼小衔接的**对策、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的培养等。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解决好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教育现状研究这个论文题目不错。幼小衔接这一课题一直以来都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幼儿园应与小学密切合作,为儿童更好的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飞跃。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地幸福地走好这一步,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成长 衔接 身心发展 心理品质

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十分关注幼小衔接,家长关注之心更加迫切,特别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要求幼儿园教拼音、学算数,恨不得把小学的书拿来让他的孩子先学。的确,作为家长,孩子要参加各小学设置的种种面试,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知识不够,所以大半的孩子已经开始面对升学压力。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环境、工作任务、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对孩子的生活要求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为小学与幼儿园存在以上差异,一些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港进入小学时,表现出不适,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生物钟紊乱。指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2.孤独感。因为以前熟悉的环境与现在所面对的教师差别大,所以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易产生“孤独感”。

3.畏难情绪。因幼儿园与小学正规教学有很大不同,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

4.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致尿湿裤子等。

5.坐不住。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是截然不同的,小学要求学生坐端正认真听讲,而对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是坐不住的。

针对上述情况,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老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一,应适时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生活。入学前的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而入学后几本取消了午睡。但是,孩子的脑力劳动负担却大大超过了入学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由于紧凑、快速的学习生活中。在入学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保证孩子的膳食和睡眠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家长应全面及时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入学在校表现。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里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了解孩子是教好孩子的前提,千万不要以为就把一切交给了老师。

第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是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记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

第四,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育孩子很好的保护自己。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第五,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进入小学后,接触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就需要幼儿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认识交往新朋友,能否尽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需要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交往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不算什么难题,而对那些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若处理不当就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同伴帮助;学会理解他人的行为,与同伴一起玩耍时不争抢;能听从正确的劝告,能知错就改,知道像榜样学习,养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伴之间友爱互助,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第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家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感触的说:“习惯真是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按计划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众生。所以,要培养孩子养成以下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养成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的习惯;

5.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6.讲究卫生的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有关幼小衔接的论文

幼小衔接论文参考文献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工作,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从幼儿园教育发展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一、认清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差异

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①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②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小学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则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

③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对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扎实开展衔接课题的学习研究

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就要认真地开展有关衔接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实践,从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诸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和途径,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结合实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了幼儿目标培养细则,明确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主,讲究卫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等;而到了中班,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习惯;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再纠正就难了。经过教育,大班幼儿的一些习惯、能力等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这就为幼儿上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着重培养幼儿听说写看的能力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听、说、写、看的能力。

①专心听话的能力:可以通过大班的日常教学进行幼儿专注听话的训练

②流利说话的能力: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才会自由地和别人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③自如书写的能力: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从而锻炼幼儿自如书写的能力。

④正确看书的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逐步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朋友在园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小学生行为。古人云“养其习于竟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说:孩子的启蒙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为其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如: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文明行为,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等。为了能够给幼儿搭建平台,满足幼儿渴望实践操作的要求,可以开设室内外区域活动,如班级围绕主题开设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等。通过与幼儿的集体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如按各区域规定的人数进区活动,不吵闹,玩完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等。幼儿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从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不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小学活动:一是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活动室、电脑房、舞蹈房、书画室、手工室、中队活动室等。二是让孩子们观看小学生上课,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孩子们都会十分崇拜。在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之处,消除了小学在他们心目中的焦虑:原来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一样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会让大班小朋友更加向往小学生活。

五、锻炼幼儿自我控制的意志能力

幼儿入小学后,即要担负紧张的学习任务,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还要控制自己在上课时间不随意讲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小动作。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的学习阶段锻炼幼儿意志,对其自制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自制力及其责任感。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要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如午休前整理自己的衣物,参与分发点心和学习用品,摆放桌椅。游戏活动后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等。对于有畏难情绪、依赖心理、做事马虎草率的幼儿,要及时进行正面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听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习惯;爱好学习用品,保持书本、作业整洁的习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和听信号迅速行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等。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孩子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不断研究有效促进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为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 本文指出了当前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 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质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1.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家长和教师将读书识字和数学课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幼儿未入学就已经提前进行了知识学习。这种现象导致幼儿在入学后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其环境适应能力和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为幼儿教育带来了诸多弊端。学校教材下移看似是让幼儿提前适应学校环境,尽早接受知识,实际上是对幼儿阶段教育的误读。幼儿把知识先学一遍,然后重新再学一遍,重复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氛围使其日后的学习后劲不足,在应该学习的阶段容易产生被动心理。一旦储备知识用完,幼儿后期的知识使用就会出现困难,导致负面效应。

2.幼儿园阶段过于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对课堂纪律和规则意识的教育相对缺乏。这种情况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未得到应有的锻炼。例如,刚入学的幼儿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缺乏时间观念,不了解准时上课的重要性等,出现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感情、动机、意志和爱好等因素缺乏关注,仅仅强调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日后的学习成绩。

3.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育大多以游戏为基本内容,随意性较强。进入小学后,幼儿出现了使用学具后不能将学具还原的情况,以及汉字书写不规范、笔顺错误、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过于依赖教师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策

1.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小衔接”的核心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幼儿园与小学在作息制度、学习环境、学校纪律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要认清其中的差异,并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和过渡工作;同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2.理性面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在“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开展教育的最佳契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过程,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的成长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正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要形成一定的专属模式,对两个阶段的教育不必过于迁就,要注重教育目标,避免影响到各自的教育目的。幼儿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的遵守虽然能够迁移,但幼儿教育中主要强调的还是生活和游戏中的规则,而对小学教育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规则问题却没有涉及。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等问题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解决,不能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实施集中训练。

3.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和关注“幼小衔接”工作;其次,教师应帮助家长了解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别,明确小学对新生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再次,家长要安排好幼儿的假期生活,制订科学的作息计划,使其生活和学习形成一定的规律和习惯,并进一步加以巩固;最后,家长要在幼儿的营养和健康方面多加关注,对幼儿进行正确地启发与引导,使其学会与人交流,处理矛盾,主动寻求帮助。

三、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在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是重要环节。因此,只有提高“幼小衔接”的专业化水平,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33).

论文幼小衔接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工作,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从幼儿园教育发展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一、认清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差异

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①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②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小学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则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

③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对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扎实开展衔接课题的学习研究

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就要认真地开展有关衔接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实践,从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诸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和途径,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结合实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了幼儿目标培养细则,明确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主,讲究卫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等;而到了中班,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习惯;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再纠正就难了。经过教育,大班幼儿的一些习惯、能力等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这就为幼儿上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着重培养幼儿听说写看的能力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听、说、写、看的能力。

①专心听话的能力:可以通过大班的日常教学进行幼儿专注听话的训练

②流利说话的能力: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才会自由地和别人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③自如书写的能力: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从而锻炼幼儿自如书写的能力。

④正确看书的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逐步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朋友在园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小学生行为。古人云“养其习于竟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说:孩子的启蒙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为其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如: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文明行为,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等。为了能够给幼儿搭建平台,满足幼儿渴望实践操作的要求,可以开设室内外区域活动,如班级围绕主题开设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等。通过与幼儿的集体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如按各区域规定的人数进区活动,不吵闹,玩完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等。幼儿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从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不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小学活动:一是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活动室、电脑房、舞蹈房、书画室、手工室、中队活动室等。二是让孩子们观看小学生上课,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孩子们都会十分崇拜。在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之处,消除了小学在他们心目中的焦虑:原来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一样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会让大班小朋友更加向往小学生活。

五、锻炼幼儿自我控制的意志能力

幼儿入小学后,即要担负紧张的学习任务,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还要控制自己在上课时间不随意讲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小动作。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的学习阶段锻炼幼儿意志,对其自制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自制力及其责任感。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要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如午休前整理自己的衣物,参与分发点心和学习用品,摆放桌椅。游戏活动后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等。对于有畏难情绪、依赖心理、做事马虎草率的幼儿,要及时进行正面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听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习惯;爱好学习用品,保持书本、作业整洁的习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和听信号迅速行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等。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孩子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不断研究有效促进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为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 本文指出了当前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 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质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1.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家长和教师将读书识字和数学课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幼儿未入学就已经提前进行了知识学习。这种现象导致幼儿在入学后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其环境适应能力和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为幼儿教育带来了诸多弊端。学校教材下移看似是让幼儿提前适应学校环境,尽早接受知识,实际上是对幼儿阶段教育的误读。幼儿把知识先学一遍,然后重新再学一遍,重复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氛围使其日后的学习后劲不足,在应该学习的阶段容易产生被动心理。一旦储备知识用完,幼儿后期的知识使用就会出现困难,导致负面效应。

2.幼儿园阶段过于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对课堂纪律和规则意识的教育相对缺乏。这种情况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未得到应有的锻炼。例如,刚入学的幼儿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缺乏时间观念,不了解准时上课的重要性等,出现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感情、动机、意志和爱好等因素缺乏关注,仅仅强调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日后的学习成绩。

3.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育大多以游戏为基本内容,随意性较强。进入小学后,幼儿出现了使用学具后不能将学具还原的情况,以及汉字书写不规范、笔顺错误、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过于依赖教师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策

1.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小衔接”的核心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幼儿园与小学在作息制度、学习环境、学校纪律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要认清其中的差异,并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和过渡工作;同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2.理性面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在“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开展教育的最佳契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过程,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的成长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正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要形成一定的专属模式,对两个阶段的教育不必过于迁就,要注重教育目标,避免影响到各自的教育目的。幼儿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的遵守虽然能够迁移,但幼儿教育中主要强调的还是生活和游戏中的规则,而对小学教育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规则问题却没有涉及。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等问题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解决,不能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实施集中训练。

3.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和关注“幼小衔接”工作;其次,教师应帮助家长了解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别,明确小学对新生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再次,家长要安排好幼儿的假期生活,制订科学的作息计划,使其生活和学习形成一定的规律和习惯,并进一步加以巩固;最后,家长要在幼儿的营养和健康方面多加关注,对幼儿进行正确地启发与引导,使其学会与人交流,处理矛盾,主动寻求帮助。

三、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在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是重要环节。因此,只有提高“幼小衔接”的专业化水平,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33).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论文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行为特点、策略目录摘要

引言

幼儿和小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持续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幼小衔接减少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儿童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主体与环境失衡的现象,减轻压力与心里焦虑,在新的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第1章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活动形式的不适应学前儿童的主题活动是游戏,入学后为以上学为主,要系统的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游戏饶有兴趣儿童乐于参加,课堂知识教学带有强制性,不随儿童的志愿而改动。入学后的学习对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一种挑战,要求儿童做出个人意志的努力。

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师生关系的不适应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鉴于上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幼小衔接就是要帮助学前儿童做好适应小学生活变化的准备。衔接的实质是保持儿童在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连续性不被突然中断和打乱。

第2章我国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幼小衔接变成"小学化"。

所谓幼小衔接的"小学化"是指为了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其本质是反衔接的。

(1)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提前教育,简单的移植小学的教育形式,违背了幼儿园的《纲要》精神。把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有关小学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套用小学教育的形式,增加了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不仅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对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极为不利。

(2)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学前儿童。为了让学前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在幼儿园以小学生的标准规范学前儿童的行为。一些幼儿园将对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学前儿童身上生搬硬套。

(3)以评价小学生的方式评价学前儿童,幼儿园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有的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忽视了评价的个体性和纵向化。缺少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关注。评价的对象单一,以学前儿童是否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为重点,不注重对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评价。

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方案对于幼小衔接,大部分教师树立了一种正确的观念,即从单纯知识的准备到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上的转变,因为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衔接--知识学习,纪律强调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割裂。

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是彼此独立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小学教师主要由普通师范院校培养,两类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无共同性。因此,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学前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教师基本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的不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第3章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其次,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决的方法。

小学主动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家长参加幼小衔接的策略

(1)家长给幼儿合理的期望,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家长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3)家长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可以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家长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九章.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十三章.

1 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2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幼小衔接的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幼小衔接主题论文题目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爷开始的派行,道、孝、节、义、正!

幼小衔接课题名称有《乘车小常识》、《我长大了》《小花籽找快乐》大班下学期教研主题是幼小衔接的主题、幼小莎龙讲坐、参观小学等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