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以焦虑为题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以焦虑为题的论文格式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新生考试焦虑及其心理疏导》

摘要: 考试焦虑是在大学新生中常见的负情绪反应。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807名07级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缓解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考试 焦虑 心理疏导

考试焦虑作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一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削弱这种消极影响的程度,下面就考试焦虑现状、心理特征、表现、成因和对策作些简要分析。

一、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现状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大学新生因角色转换,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分化,生理与个性特点,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压力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

调查于2007年下半年期末考试刚结束后进行。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岳阳市的几所高校的07级四年制本科学生。调查方式一是采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答卷807份,其中,文科生469人,理科生431人;男生462人,女生345人;师范生368人,非师生439人。问卷由33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最低0分,最高3分。问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填写。二是通过座谈、谈心、讨论、咨询等方式进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考试焦虑现状十分严重。大学生考试焦虑自评总标准分均值为±。与国内对1158名正常成人的测查结果±相比,大学生考试焦虑自评得分较高。结果还显示,有明显考试焦虑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而高度焦虑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通过对学生考试焦虑程度的非参数检验的结果可知,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的考试焦虑要高。同时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师范类的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最高,其中以英语专业师范类的学生考试焦虑最突出;其次是理工科的学生,最低的是音、体、美艺术类的学生。

二、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特征、分类和表现

考试焦虑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成分:第一,认知成分。以忧虑为特征,由对活动结果的不良预想及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意识判断。第二,生理反应。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剧、恶心、呕吐、多汗、头痛、失眠等。第三,行为表现。烦躁、心神不宁、好发脾气、多余动作增加或发呆、愣神、思维停滞、晕眩等等。

虽然考试焦虑在中学生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大学新生也不例外,但并不是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会发生。一般来讲,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的人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第一,自我意识强烈,容易受暗示影响,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赞扬的依存型。第二,性格内向,习惯于进行内心活动不善于表露自己的人。第三,自卑感较重,对考试取胜缺乏信心,期望过高的人。

考试焦虑出现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便开始出现。由于担心自己考不好,或是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为此而忧心忡忡,害怕考试,害怕失败,心理压力很大,往往在考试到来之前,已感到痛苦不堪、疲惫不堪,上考场后也很容易出现怯场情况。另一种是在考场上才表现出来的。由于遇到的难题很熟悉却又回忆不起来,心里着急、害怕而导致心理失衡,致使神情慌乱,茫然无措,甚至晕场。

考试焦虑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般说来,适度的考试焦虑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大学新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的产生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内部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情景因素。

首先,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结构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问题,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虑和恐慌控制着他们,反映到学业上,就是感到学习负担沉重,厌恶学习,形成严重的考试焦虑。其次,在许多家庭中,家长教养方式不当,也无形地加重了学生的紧张与不安,导致其考试焦虑程度更为严重,这种影响即使学生上了大学也不能完全消除。再次,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也能造成学生考试过度焦虑。最后,情景因素对于考试有一定的影响。如天气炎热、或过于寒冷,再如考试题目过难,考试时间过紧等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这些都有可能使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紧张、慌乱,失去自控能力,产生考试焦虑。

(二)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考试焦虑是与考试环境有关的特殊焦虑类型,是一种与认知困难相伴的不适情绪状态。严重的考试焦虑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种身心反应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而且影响其生活和学习。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以及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学新生。尽管大学生都经过了黑色六月的严峻考验,大学考试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影响尤其突出,他们无端担心考试失败,甚至产生了厌倦考试的心理状态。访谈结果表明,有新生的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感到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在座谈中问到为什么学习时,有学生说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小学、中学都是尖子生,到了大学后一下子变为普通学生,个人约束力差、自制力弱,学习力不从心,成绩变差了,引发自卑心理,学习、生活十分压抑。

四、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

考试焦虑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心理失调现象,它不仅与学校、家庭、社会有关,而且与学生个体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降低考试焦虑水平,必须内外结合,多方努力方能奏效。同时,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根据其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防治,大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因对待考试的态度、动机以及考试经历、个性、父母教养方式等诸方面的个体差异,考试焦虑学生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如学习和应试技能缺乏的考生、焦虑阻滞和提取困难的考生、屡战屡败的失败接受者、回避失败的考生、自我妨碍者、勤奋好学的完美主义者等。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咨询、干预方法,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由于考试焦虑发生率很高,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注意从小培养幼儿和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瑞新,张澜.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2]周宝鑫,奚雪梅.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J].实用全科医学,2007,(01).

[3]李瑞.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程建伟,刘华山,梁晓燕.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03).

[5]卢起凤.论大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6]林红,刘国秋.关于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教育探索[J].2007,(12).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05级高教硕士)

写作思路:首先详细地阐述一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面对的困扰以及难题,接着可以详细地指出怎么样地避免或者克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等等。

正文: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00年,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直到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这说明,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

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在的,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现有基础上能够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可以有暗示调节、放松调节和呼吸调节等方式。

1、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不好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

2、放松调节

用放松的方法来调节因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以及手脚冒汗等生理反映,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3、呼吸调节

这也是情绪调节的一种方法,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和急躁等。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使情绪得到良好调节。

心理调节的意义

学会善于掌握自我,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对适应社会发展、维护心身健康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情绪活动可以说是心理刺激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份。人的任何活动莫不以情绪为背景,伴有情绪色彩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健康的情绪生活。要注意情绪表现的适当性及情绪的紧张适度。

情绪的适度紧张不仅使人们生活富有节奏和情趣,而且能高效地发挥人们的潜能,从而获得心身和谐和心理健康。情绪的表现适当是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而不要无限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此外,培养乐观的态度、幽默感,都能保持自我感觉良好,及时缓解心理紧张。

首先,把成功和焦虑分开看

你好前些日子和同学攀谈时,偶然间听他抱怨“大学两年了,竟然一个知己都没遇到!活的也太失败了点吧!”.就是这句话,就成了我写这一篇文章的话题来源.我这位同学没有认清自己处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所以他不会发现自己的知己.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是人际关系的最直接体现.通俗一点说,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罢了.显而易见,人际关系的学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能达到我们办事的目的.只要有人活在这个星球上一刻,人际关系就会存在一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我们将来踏上社会走向成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可以协助我们变复杂问题为轻松化.但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交往顺利或不顺利,如果交往顺利,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些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呢?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吗?一、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我们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他人交往会是什么样子.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交流,人际关系就会存在.在我们踏进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校期间,我们要学会和各色各样的人交往,不要怕碰壁.只有你尝试了,才会明白搞好人际关系是那么的不容易.1. 亲戚朋友关系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亲戚朋友关系了.因为在你心里,这种关系最值得相信和依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关系也是我们经常利用的.亲戚朋友关系看似容易,其实也不尽然.不是任何的亲戚朋友都可以和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上有很多六亲不认的事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搞好亲戚朋友的关系.2. 杂交关系人际交往其实就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彼此之间交流获得信息的途径.在交往的同时,要记住自己交往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学知识还是要交流感情?平常和几个选修人类遗传学的同学攀谈,得到一条见解.就是现在社会的人际关系,可以用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理论解释---人际关系是可以杂交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是因为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走后门、托关系办事的趋势越来越多.打到升官发财,小到买菜购物.只要有一点利益可图的场合,都会存在人际关系的出现.即使你不认识对方,你也会千方百计的托关系找到和对方的关系网,从而来满足你的利益.这种现象我形象的给它取了这个名字“杂交关系”.也许名字不雅,但是这的确反映出了其中的道理.所以,我说人际关系也可以杂交.可别小看了这种关系,有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使用.也会帮助我们完成我们想达到的目的.3. 其他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所以同时我们也会建立许许多多的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合伙关系、熟人关系等等.因此,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近年来,我们大学生过分追求高分数,把大量时间都花费在了学习上了.这是一件好事情,毕竟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完全应了那句老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终导致了一个不良的后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人际交往的培养.现在的招聘会上,老板一方面看学生的知识水平,更看重的还是看你适应社会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能力.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外界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平常,员工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所以,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也就成了焦点话题.二、培养良好人际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人际交往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不能自私的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在交往的同时要多角度的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先考虑这样做对方是不是可以接受,对方是不是不反感.那么我们交往起来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我们的交往也会变得很和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还需要一定的交往技巧,那就是:1. 和对方打过交道之后,要记住对方的姓或名,以便以后见面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见面以后要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以显示自己的礼貌.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敬和重视.2. 在交往的时候,要举止大方,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小动作太多会使对方不自在,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举止大方会让对方联想到你做事利索,也会是对方感到交流的氛围轻松融洽,同时会对你留下自信的评价.3. 要学会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人觉得和你交流舒畅欢快;不要死气沉沉的,让人感觉和你交往有压抑感.4. 在交流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说一些有伤和气的话,避免刺激到对方的自尊心.要学会使用一些比较中和的话,注意语言的魅力.会安慰受挫折的人,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会赞扬获得成就的人,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真心的祝贺他,以便得到他的指教.会暗示犯错的人,让对方不至于在公众面前颜面丧尽,对方会感恩戴德的尊敬你、佩服你.5. 做事心平气和,不要毛毛躁躁.这样会使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别人也会很乐意和你合作,一起共事,因为他们感觉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6. 在处理事情方面,要果断处理,落落大方,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不要前怕狼后怕虎,这样只会给别人留下你做事没有主见的印象,从而不变以后你们的继续交往.在掌握以上几点技巧之后,是不是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了呢?大学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迈进大学的第一天,我们就从高中时期紧张的氛围中释放出来,面对我们的是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要想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点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1. 学会平等交往,这是人与人的交往最基本的原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我们大学生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个性顽强、永不服输的确是好现象,但是我们不能事事都感觉都高人一等,记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更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性别、地位、种族、地域等为限制,对他们另眼相看,双方都应该互相尊重.2. 学会真诚待人,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赢取对方的信任,才能更深一步的加深彼此的情感.诚实还是成功交往的基石,想获得知心朋友就满意请采纳

焦虑症的论文题目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新生考试焦虑及其心理疏导》

摘要: 考试焦虑是在大学新生中常见的负情绪反应。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807名07级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缓解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考试 焦虑 心理疏导

考试焦虑作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一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削弱这种消极影响的程度,下面就考试焦虑现状、心理特征、表现、成因和对策作些简要分析。

一、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现状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大学新生因角色转换,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分化,生理与个性特点,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压力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

调查于2007年下半年期末考试刚结束后进行。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岳阳市的几所高校的07级四年制本科学生。调查方式一是采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答卷807份,其中,文科生469人,理科生431人;男生462人,女生345人;师范生368人,非师生439人。问卷由33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最低0分,最高3分。问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填写。二是通过座谈、谈心、讨论、咨询等方式进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考试焦虑现状十分严重。大学生考试焦虑自评总标准分均值为±。与国内对1158名正常成人的测查结果±相比,大学生考试焦虑自评得分较高。结果还显示,有明显考试焦虑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而高度焦虑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通过对学生考试焦虑程度的非参数检验的结果可知,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的考试焦虑要高。同时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师范类的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最高,其中以英语专业师范类的学生考试焦虑最突出;其次是理工科的学生,最低的是音、体、美艺术类的学生。

二、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特征、分类和表现

考试焦虑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成分:第一,认知成分。以忧虑为特征,由对活动结果的不良预想及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意识判断。第二,生理反应。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剧、恶心、呕吐、多汗、头痛、失眠等。第三,行为表现。烦躁、心神不宁、好发脾气、多余动作增加或发呆、愣神、思维停滞、晕眩等等。

虽然考试焦虑在中学生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大学新生也不例外,但并不是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会发生。一般来讲,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的人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第一,自我意识强烈,容易受暗示影响,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赞扬的依存型。第二,性格内向,习惯于进行内心活动不善于表露自己的人。第三,自卑感较重,对考试取胜缺乏信心,期望过高的人。

考试焦虑出现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便开始出现。由于担心自己考不好,或是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为此而忧心忡忡,害怕考试,害怕失败,心理压力很大,往往在考试到来之前,已感到痛苦不堪、疲惫不堪,上考场后也很容易出现怯场情况。另一种是在考场上才表现出来的。由于遇到的难题很熟悉却又回忆不起来,心里着急、害怕而导致心理失衡,致使神情慌乱,茫然无措,甚至晕场。

考试焦虑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般说来,适度的考试焦虑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大学新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的产生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内部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情景因素。

首先,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结构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问题,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虑和恐慌控制着他们,反映到学业上,就是感到学习负担沉重,厌恶学习,形成严重的考试焦虑。其次,在许多家庭中,家长教养方式不当,也无形地加重了学生的紧张与不安,导致其考试焦虑程度更为严重,这种影响即使学生上了大学也不能完全消除。再次,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也能造成学生考试过度焦虑。最后,情景因素对于考试有一定的影响。如天气炎热、或过于寒冷,再如考试题目过难,考试时间过紧等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这些都有可能使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紧张、慌乱,失去自控能力,产生考试焦虑。

(二)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考试焦虑是与考试环境有关的特殊焦虑类型,是一种与认知困难相伴的不适情绪状态。严重的考试焦虑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种身心反应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而且影响其生活和学习。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以及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学新生。尽管大学生都经过了黑色六月的严峻考验,大学考试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影响尤其突出,他们无端担心考试失败,甚至产生了厌倦考试的心理状态。访谈结果表明,有新生的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感到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在座谈中问到为什么学习时,有学生说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小学、中学都是尖子生,到了大学后一下子变为普通学生,个人约束力差、自制力弱,学习力不从心,成绩变差了,引发自卑心理,学习、生活十分压抑。

四、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

考试焦虑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心理失调现象,它不仅与学校、家庭、社会有关,而且与学生个体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降低考试焦虑水平,必须内外结合,多方努力方能奏效。同时,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根据其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防治,大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因对待考试的态度、动机以及考试经历、个性、父母教养方式等诸方面的个体差异,考试焦虑学生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如学习和应试技能缺乏的考生、焦虑阻滞和提取困难的考生、屡战屡败的失败接受者、回避失败的考生、自我妨碍者、勤奋好学的完美主义者等。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咨询、干预方法,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由于考试焦虑发生率很高,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注意从小培养幼儿和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瑞新,张澜.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2]周宝鑫,奚雪梅.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J].实用全科医学,2007,(01).

[3]李瑞.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程建伟,刘华山,梁晓燕.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03).

[5]卢起凤.论大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6]林红,刘国秋.关于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教育探索[J].2007,(12).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05级高教硕士)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含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当前人们压力巨大,各种心理问题频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热点 教育 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1、浅谈培养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体会

2、关于心理教育行为分析

3、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办法

4、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

5、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8、论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9、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10、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11、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12、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 经验 浅探

13、试论学习理论家的人性观

14、错误在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地位

15、教师的学生观及其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16、试论“举一反三”的心理学基础

17、认知心理学对现代教学论的影响

18、试论概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9、试论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20、现行组织者―一种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策略

21、论强化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22、学习迁移的规律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24、试论外语学习中本族语的迁移与干扰

25、维果茨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26、人本主义学习观点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7、谈谈合理的习题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数学教学

29、浅谈教材编写的心理学原则

30、归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31、课堂中举例的心理学分析

32、广义知识观、目标分类教学及其教育意义

33、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分析

34、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

3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36、试论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37、问题情境与启发式教学

38、课堂学习的社会心理分析

39、试论观察学习的功能与条件

40、学生数学估计能力发展特点及认知机制

41、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与学习

42、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43、浅谈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培养

44、试论社会性学习的特殊规律

45、论学习兴趣及其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46、试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的特殊性

47、试论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48、论体验产生的条件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

49、谈谈行为治疗中的学习原理

50、试论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心理学各方向论文题目参考

★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

★ 心理学相关的论文选题方向与题目

★ 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 2000字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论文

★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

★ 本科心理学专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论文范文(2)

广泛性焦虑障碍论文格式

可应用解释性心理治疗、放松治疗、行为疗法和催眠疗法等。心理支持 用人本的理论给予患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情,全神贯注...做事情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锻炼自己的胆量。不要因为自卑,而否定自己。

广泛性焦虑症属于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焦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的情绪化反应,只要不超出人可以承受的正常限度就称不上疾病,但如果一个人的焦虑广泛而持久的存在,就属于广泛性焦虑症的范畴之内了,那么该如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呢? 广泛性焦虑症(GAD)的现患病率3%,终生患病率5%,是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关于如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除心理专家鉴定之外,往往亦需要临床医生进行检查,排除因身体健康问题而引起焦虑症的可能性。一旦明确焦虑症状不是药物滥用、其他药物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疾病、低血糖)引起的,即可以开始实施治疗计划。 另外,运动治疗也是广泛性焦虑症的一种绝佳疗法。体育活动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历史悠久,尤其对心理性疾病的治疗更为常见。确实,通过体育活动后,使部分焦虑症病人的症状减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有氧运动能释放体内的啡肽,这是一种体内含有的减轻疼痛和焦虑的化学物质。比如,对于锻炼的人来说,可适当增加运动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对于没有锻炼的人来说,可进行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来进行锻炼。几周后,大多数人会感到头脑清醒和有力量,而且紧张和焦虑减轻。 广泛性焦虑症虽然发病时病不像急性病一样显著而严重,但是这种长时间的慢性折磨也会让患者处于无法缓解的痛苦之中,所以,当出现广泛性焦虑症的疾病表现时,千万不可硬扛着,要积极向相关专家咨询如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并付诸行动,尽早开始治疗。

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认知治疗,这种方法是寻求改变患者对困境的思考和反应模式。对于一些病人,自我放松技术和体育锻炼也可以减轻焦虑,但是一定有长期的坚持,配合药物,进行一些辅助的治疗。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有心理障碍者逐年呈上升趋势。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就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学标准 ,找准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 措施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全文如下: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存在着主观性和片面性,再加上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章 从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并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心理问题

一、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当前,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逐渐加剧。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现实生活缺乏足够认识,往往会迷失自我,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日益突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不适应型心理问题。(1)情绪方面。常见表现有抑郁、厌烦、焦虑、强迫、恐怖、退缩等,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逃避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不能好好听课和做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会产生焦虑;有些学生害怕或回避上学,每到要返校上课的时候,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2)行为方面。适应不良的学生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有适应障碍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 记忆力 下降,写不出 作文 ,无法解决稍复杂的题目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终止写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自我封闭。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游离于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常见的表现有说谎、逃学、偷窃、斗殴、抽烟、离家出走等;第四,行为倒退。行为举止像个小孩儿,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 儿童 游戏,整日沉浸在游戏玩具、动漫动画之中,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3)生理方面。表现为上课头昏脑胀,晚上难以入睡,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但经过身体检查后却没有特定的身体问题。

(二)强迫型心理问题。(1)强迫思维。(2)强迫行为。如在临近考试时或正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其实并不需要去上厕所;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三)抑郁型心理问题。(1)兴趣活动减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自己以前的 兴趣 爱好 也基本丢失。(2)信心不足。 自我评价 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3)精力衰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4)自我封闭。不想做事,也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 日记 ,找不到发泄的 渠道 。(5)躯体不适。主要有乏力、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等。(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四)焦虑型心理问题。(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情境时,却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急性焦虑的发作急剧,很难预料,但持续时间不长。发作后虚弱无力,但焦虑体验不明显,数日后恢复。(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总往坏处想。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出现心悸、口干、出汗、脸色苍白、震颤、发抖、肉跳、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梦惊等现象。

二、诱因分析

(一)家庭根源。青少年心理上存在问题,与家庭有着很大关系。研究表明:成人的心理问题,50%源头在儿童时期。其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 教育 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最为重要。

在 家庭教育 中,父母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也很大。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对孩子过分溺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在家中称王称霸,说一不二,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纵;对孩子严厉粗暴、苛刻,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动辄打骂,这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冲动、冷酷、好斗、自卑等。

(二)学校教育的偏颇。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

(三)不良的社会和 文化 因素。一定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青少年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的形成时期,物质条件的改善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不知不觉增强了对金钱、权势、物质享乐的崇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仔细想想,现实社会中有这么多的不和谐因素,必然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造成很大冲击。

三、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采取正确的自我疏导方式。

(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民主化水平。

(三)学习国外的先进 经验 。

近年来心理科学蓬勃发展,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容貌焦虑的论文主题

曾经见过一个女孩子的评论:

既然长相是天生的,很难有大幅度的改变,那么如果减少容貌焦虑,是否也能减少自卑,减少长相对个人的影响呢?

壹 | 他人的评价

需要承认,在一个时代下,审美的确存在主流标准。在关于“什么样才叫做长得好看”的答卷中,“五官端正”“白”“干净”“瘦”都是高频出现的词语。

将自己与这些标准做对比,不少人会认为自己“胖”“皮肤不好”“鼻子塌”等等。

而生活在群体中,每个人又难免被他人评头论足。

贰 | 拍照带来的焦虑

随着技术的发展,拍照越来越普及,照片越来越成为展示自己的方式。而这一生活方式会让容貌/身材的对比更加明显,增加了人们的容貌/身材焦虑。

叄 | 网络带来的焦虑

在148个参与了“你觉得最好看的人的照片”人的回答中,106人上传的都是明星/网红等荧屏上的形象。

能够进入娱乐圈、演戏成名的,往往是长相精致气质出众的群体。而他们展示的照片,也常常是在“P图技术”下更加迎合大众审美的照片。

而随着媒介的日益普及,人们会误把社交媒体所呈现的媒介真实当作是客观真实。

大家躲在社交媒体的背后,以为其中呈现的就是整个世界。

壹  | 看到硬币的另一面

其实主流审美下好看的人,也会受到“以貌取人”标签化的困扰。

贰 | 拒绝庆幸

即使是吃了“颜值”红利的人,也要明白“以貌取人”的风气不好,而不是因此庆幸。

叄  | 拒绝跟风嘲笑同学的身材长相

在“你有没有因为长相/身材而被区别对待过”的回答中,最高频出现的词语分别是“男生”“同学”与“老师”。

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是曾经男权思想长期影响下的女性凝视现象。

也许社会风气不是三年五载就能转变过来的。

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有力量拒绝那些我们认为不够好的东西。

只要你愿意改变。

肆  | 明白容貌不是唯一决定自信的因素

学习成绩高低与自信程度呈现正相关。成绩越优秀的群体中,自信的人所占比重越大。

性格外向程度与自信程度呈现正相关。性格越外向的群体中,自信的人所占比重越大。

所以不要太焦虑,我们可以在能改变的事情上改变。

最后,搬运一条让我很感动的关于容貌焦虑的回答,希望大家共勉!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会出现容貌焦虑,是因为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容貌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才会导致很多女性都出现这样子的一个焦虑。

近来一个话题常常被提起,即容貌焦虑。从简单的医美,到各类的整容及手术,越来越流行,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类的医美和手术人群的年纪也越来越年轻化。 这一现象为何存在,人们又为什么会有容貌焦虑呢? 一方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很正常。过去在容貌方面变得更好,也许是通过穿更合适更好看的衣服,化妆等等。但是,现在人们有更便捷的方式。通过这一方式,一个人甚至可以成为“任何”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从眼睛到鼻子到嘴巴,甚至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一方式自然吸引人们去做,更何况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但是,失败的案例有没有呢?有,而且很多。只是当成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对于失败的恐惧时,人们选择了去做。 另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成功后的红利。除了自身也许更自信外,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另一个圈子。也许是网红圈,也许是娱乐圈,或是其他。“颜即正义”的时代,美丽的外表如同一张通行证、一块敲门砖。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先例,有一夜爆红者,也有依旧活跃在大屏幕上的人。 然而,这样的美丽又有什么样的代价呢? 如果空有美丽的外表,那么即使是走红,也不过是一时。抖音上有太多一夜爆红的人,但是后续各样的曝光出现,于是被封杀者也有。即使是明星,因为没有涵养或是发言过于自我,而变成全网嘲者也有。 随着年岁的增长,外表自然会慢慢老去。为了保持曾经的年轻,或者为了将美貌留住,那么只能不停地去做手术。从韩国演员李多海,到国内的张檬。前者为了保持手术后的容貌,而不断去做手术维持,直到自己似乎成了另一个人。后者本身的外表很有特色也很好看,但是可能是为了维持这份美丽,也可能是想要变得更好,从而整出了一张非常僵硬的脸,灵气不再。 李白曾写道:“以色事他人,能得几回好”。这一句话本用于描述陈皇后,但是现在依旧可见“以色事他人“者。正因为此,所以外貌才显得极为重要。但是我们首先自己,而后才是他人眼中的自己。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眼里也有不同的我们。如果因为他人的言语而不停改变自己,那么自己的内心对自己又是否接受呢?这样的无法接受自己,最终也许会带来灾难。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从外表到灵魂。如果能接纳自己的存在,有自己的爱好,有能力与德行,那么这样的自己活的不是更开心吗?不用担心他人的眼光,也不用担心老去,做一个即使老去也有自己的小世界的人。如摩西奶奶一样,即使到了百岁,也能闪闪发光。

从社会的压力上来,因为社会对女性的外表太苛刻,加上媒体不断给灌输此观点,所以才会导致女性容貌焦虑。

论文学的焦虑症

不要焦虑,前期就是这样,你没有五六版的流程,怎么能顺利毕业,不要不毕业答辩想象的太恐怖,放松心态一定能过的。十个里面也就抓一个。

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两个比较大的考验。一个是大学的毕业论文能否顺利通过;另一个如何在毕业后适应社会。这两个问题都是让大学毕业生比较焦虑和头疼的问题。其中毕业之前最主要的焦虑和担忧就是毕业论文是否能顺利通过。很多人因为毕业论文的压力甚至产生了焦虑和不安。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对自己的论文要有足够的自信,勇敢的面对大学的最后一场“考试”。

面对论文感到焦虑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对自己的论文要有自信,自己勤奋努力一定会换来最好的结果。不要自己给自己心理压力;其次,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自己心中焦虑和不安得到释放。比如去跑步和爬山、唱歌。让自己将心理的焦虑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一定的发泄和释放;最后,要对自己有自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自己勤奋努力写出来的论文要有信心,论文答辩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要让自己冷静,焦虑和不安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所以要让自己勇敢的去面对,去迎接这次论文答辩的挑战。

要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让自心中的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和发泄,比如去爬山,爬到山顶大喊几声。或者去不影响别人的地方一展歌喉,然自己心理的压力释放出来,这样就会少一点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

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论文有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不要自己给自己心里压力。自信面对论文给自己带来的挑战,勇敢的去面对他,就算失败也不会有遗憾。

又到一年毕业时,你会感到焦虑吗?

总是害怕毕业论文写不好,感到非常焦虑应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建立自信。

建立自信的方法:1、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2、多与自信的人接触和来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若常和悲观失望的人在一起,你也将会萎靡不振。若你经常与胸怀宽广、自信心强的人接触,你一定也会成为这样的人。多与有志向、有信心的人交朋友吧。3、自我心理暗示,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避免对自己进行负面强化。当你碰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放弃。4、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

来源: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贾小凡

当翟天临因为学术不端事件被锤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大概没料到自己半年后还会被挖出来“鞭尸”——

最近翟天临的微博下面,成了应届毕业生的大型情绪发泄垃圾场。

大家的中心思想大概是:都赖你整出这事儿,害得我毕业也变成了hard模式!

起因显然是那场学术圈大地震。不仅硕士博士感到危机,今年多所高校都发布通知要求严查本科生论文,部分学校还将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开展质量跟踪监控。

即便学校没有明文规定,许多同学也能从导师的叮嘱和要求中感受到,想成功毕业,大概得挠秃两百根头发。

对于始作俑者翟天临,抱怨和痛恨接踵而至。

不过说真的,难道没有翟天临捅的篓子,中国大学生毕业论文这关就能轻轻松松地过吗?

毕业论文=渡劫

毕业论文,名义上是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标志和成果,实际上却是一批批年轻人彻底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前必须要渡的劫。

这件事上的众生相,充分体现了大学中的阶级差异。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神,早早保研成功,跟着自己心仪的导师认真学术、勤恳搬砖,本科毕业论文不过是他们学术进阶之路的起步。

还会有那么几个彻底放弃治疗的同学(或者自己就是),直接钻空子抄袭、当个论文裁缝,或者借用前辈的论文一用,就蒙混过关了。

最痛苦的,就是不上不下的大多数。

一言以蔽之,良心尚存但能力不足。

这就导致,写本科毕业论文这件事成了无数人22年的人生拖延症、焦虑症、狂躁症、自我怀疑的集大成之作。

对于许多中国本科生来说,写毕业论文的确不简单。

光是找选题这一件事就够让人头疼,要么已经被前人写滥毫无新意,要么到最后发现自己流的泪都是选题时脑子进的水。

更惨的客观现实是,许多人在四年间都没有得到过系统的学术技能培训,没有被好好教过如何写一篇规范的论文。

尽管各门课程的期末论文可能写了几十篇,到了最后这一关还是觉得像在裸奔。

再叠加上当代年轻人“越痛苦越不敢面对”的通病,越是自觉菜的人,越是不敢和导师交换眼神。

怕他迟迟不找我,又怕他突然找来。发邮件收到导师的回复必须得做好心理建设才敢打开,不时在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中来回切换,仿佛一个在热恋中辗转反侧的少女。

心路历程百转千回,可不代表整个写作过程也那么曲折漫长——

2014年《劳动报》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

合着大家都是靠着在朋友圈哀嚎完成了想象中的论文进度,然后在短时间内完成“拖延→惭愧地拖延→焦虑地拖延→屁滚尿流没日没夜地赶完”的标准流程。

但是,不要以为尬写完内容,痛苦就结束了——

大数据充分暴露了年轻人面对毕业论文的茫然和无知。

百度指数显示,每年每逢12月底和5月中旬,“论文格式”的搜索量将如约攀升到高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标志着一批又一批应届生在简历上写的“熟练使用office”其实都是人的。

到最后会发现,合着全文几千字里,最畅通无阻的大概就只有“致谢”了。

答辩,大型公开处刑现场

更让人窒息的还在后面——如果说写论文是死到临头前一个人的挣扎,那论文答辩就是一群人轮流表演自己的求生欲。

答辩的目的本是由该领域的老师当面检验学生的能力和课题的完成度,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足以拿到学位。

但在答辩的人眼里,它本质上像是进产房生孩子:

进教室之前大家都给你加油打气“加油没事放轻松”,进去之后大脑空白呼吸急促两眼发黑,出来之后立刻被焦急地包围,“怎么样,顺利吗……”

又或是,这算是日后职场在同事和大佬面前丢人的预演了。

有人因为过于紧张,嗓音都不自觉地变得像被门碾了的尖叫鸡。

有人明明是英语专业,一不小心中文脱口而出还嘴瓢成了俄语口音。

还有不怕死的,敢于坚持自己的真理、把老师的意见怼回去,殊不知有的老师就是看你越死鸭子嘴硬,越要教教你什么叫天高地厚……

在旁边瑟瑟发抖的小透明由此获得人生真理:面对大佬的质疑,不要干,就是怂。

但最尴尬的情况,莫过于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的意见相反。

导师让你加的内容,答辩老师觉得多余让你修改;导师首肯过的结论,答辩老师频频摇头……

此时已经离真理越来越遥远的菜鸡,内心活动如下↓↓↓

不过也有很多人事后才发现自己白寝食难安那么多天,答辩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全靠老师大发慈悲。

有人的答辩现场,变成了老师恨铁不成钢手把手格式指导大会。(看来百度出来的也不太靠得住)

有些老师,问的都是无关痛痒的问题,眼看你快撑不住了就自动在脑子里修正了你的回答,眼中充满了鼓(pi)励(juan)。

还有网友称自己的答辩老师就写了几个问题让同学回去自己写,还担心会不会太难,说不会的话就自己换几个简单的。

毕竟,老师要是真跟你较真,那超过一半的人毕业证可能都岌岌可危。

甚至有些学校本科生专业压根不设置答辩这个环节,这让本科生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是菜到老师不愿意浪费时间了吧。

老师比你还痛苦

学生写论文痛苦,导师们也的确不容易。

高等教育逐年扩招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的“师生比”本来就不容乐观,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是远远低于1:14这个标准的。

反映在论文上也一样,常常是一个导师除了要带研究生的论文,可能还要超负荷指导相当数量的本科生论文。

2017年的数据

当然,导师和导师的态度也可以很不一样。

有些导师就像只是挂个名,你可能半年都没见过他人,就稀里糊涂地毕业了。

有的导师则负责任得让人都羞愧。

这两天网上流传着很多大家情到浓时自发创作的毕业季专用表情包↓可是,老师眼中的学生真的有这么可爱吗……

恐怕不仅没有,可能还得为学生操碎了心。

有的老师又是提前举办预答辩,又是现场跟哄孩子似的安慰学生别太紧张,还要在答辩的台下忍受着“台上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但依然滔滔不绝”的痛苦,最后千叮咛万嘱咐给你的意见一定要好好修改。

要是有脾气暴躁的老师碰上态度吊儿郎当混日子的学生,可能心里已经像前几天的一则新闻中那个当场发飙的老师一样怒摔论文了。

或者一直对于学生的废柴隐忍不发,直到冷不丁地发了条朋友圈才让人醍醐灌顶、脊背发凉。

许多学生的痛苦,也来源于自己确实不够努力也能力不足,交了论文其实是把压力和焦虑转嫁给导师那边了。

可要是有幸碰上认真负责的老师,对着我们炮制的学术垃圾还能谆谆教诲,惭愧的压力真是瞬间又转回到自己这边了。

毕业总归得蜕层皮

正因为综上所述的血泪史,网络上也不止一次地讨论过,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到底有没有必要?

很多唱衰的声音不止来自想只想赶紧拿文凭毕业的学生,恰恰来自老师本人。

首都经贸大学老师就曾经发微博称,看过几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后自己很赞同取消,“现在的本科生写论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

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让所有本科生都写毕业论文貌似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却适得其反,还催生学术不端行为。

的确,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日后的发展方向和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几乎没有关系。

在大四下半学期这个时间点上,忙着实习、找工作,为了“降重”图省事儿,或者纯粹就是没好好学过、写不出来,种种原因催生了论文代写行业十分活跃。

但是,志不在学术的学生会为此怨声载道、偷工减料,就能说明写论文这件事本身是错的、应该被取消吗?

许多人在肯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意义时,其实是从超越了“专业知识有没有用”的层面来讨论。

这种观点认为,本科教育中的论文是为了培养一种思维,去考验年轻人如何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表达观点、解决问题等等,而这些技能并非出了大学校园就毫无用处。

更实际的视角,也很有道理……↓

那么当学生老师对于这最后一次考验都感到不大痛快,问题根本就不在于论文这种形式上了。

不管本科生要以什么形式标志自己圆满完成了学业,其实核心的问题是在这之前,大学里受教育的四年真的能足以支撑人有底气地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吗?

学生自己的懈怠,就业压力下更为实际的抉择,教学资源跟不上……其实在大家被毕业论文“折磨”之前,路上坑就已经不少。

退一步讲,既然整个社会都默认一张文凭必不可少,那得到它总归是要付出点努力和“代价”。只不过毕业论文的初衷也并非故意要让人受一次折磨,目前这个让人头秃的难熬状况,只是高等教育弊端的一个缩影罢了。

单单谈“该不该取消毕业论文”其实没有意义,如何让最后这个升华的阶段性总结真的有四年扎实的积累,才是关键。

虽然现状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但只要有心,就算写论文像是西西弗斯推巨石也总归能有收获,哪怕只是体会了“能咬牙挺过难关”是什么感觉也好。

毕竟走出象牙塔、成为社会人之后,还有那么多比毕业论文和答辩更难对付的呢。

比如我的领导↓

END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