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细目表(two-way checklist)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为限。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1917年留美回国后,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认为以此可“推定国家的命运”,持“教育救国”论的思想。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1936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教育救国的道路走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积极推行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
陶行知,原名文睿,安徽人。1910年秋进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学习,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国留学,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后,成了杜威的关门弟子。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22年初,他被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2年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他任教育科主任。1923年,他辞去东南大学的职务,与朱其慧、晏阳初在北京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任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运动。这时,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可以“推定国家的命运”,幻想利用平民教育来“打通”贫富、贵贱的关系,从而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这种主张,无疑是一种“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他还经常在《新教育》上发表文章,批判旧传统教育,提出了改革教育的主张。
1926年,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并在1927年春,与赵叔愚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他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起来的,并且在“晓庄”加以试验。1930年4月13日,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学校,陶行知因受到通缉而逃亡日本。
1931年春,陶行知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提倡“科学下嫁运动”,创办了“自然科学园”。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主张把工场、学堂、社会打成一片。陶行知认为“中华民族的新生命是在工学团的种子里潜伏着”,“工学团是中华民族之救命圈”。1934年7月,陶行知发表了《行知行》的文章,正式改名为“行知”,以表示他坚信唯物主义认识论。
从1917年到1935年,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的前期阶段。他提倡鼓吹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三大运动,其思想基本上是属于“教育救国”论范畴的。毋庸讳言,这是由于受到杜威思想的影响。
陶行知提倡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学校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不仅在于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理论,还在于他当时就看到了中国革命要靠农民,喊出了“唤醒锄头来革命”、“革命成功靠锄头”的口号。为了唤醒农民起来革命,所以要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可以说,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这对陶行知有极大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号召“山海工学团”师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培养人才幼苗的育才学校,它成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圣地”和“沙漠里的绿洲”,蜚声中外。育才的教育实践,大大地丰富了“生活教育”理论,从而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从1936年后,陶行知教育思想进入了后期的发展阶段,由一个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者,转变成为一个“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论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家。在政治实践上,他积极地参加抗日斗争,坚决站在人民大众一边,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坚持斗争直至1946年7月25日去世。他的死,“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不可补偿的损失”。
二、提倡为大众服务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最大的心愿,是要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把文化科学知识从少数人手里拿来交给大众,使“整个民族现代化”。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就开办了暑期学校,亲自教居民、车夫、小商贩读书识字。在提倡平民教育运动时,他编写了《平民千字课》,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并到机关、工厂、商店、家庭、和尚庙乃至监狱里去教平民识字。1926年后,他又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他认为中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5%,爱中华民族,就得爱“中华民族中最多而最不幸之农人”。
1931至1935年间,他又发起了普及教育运动。他说:“反动派在那里提倡生产教育,我们今天最迫切要做的事是使生产的劳苦大众受教育,不是生产教育而是生产者受教育。”他说,普及教育就是把文化知识变成空气一样,普及于众生,人人都得呼吸,人人不可少。普及教育要城市与乡村同时并进,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打成一片”。他明确地把普及教育的目的同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认为“这才是我们所要普及的教育”。更可贵的是,他还把普及教育和控制人口的增长联系起来,否则“一万年教育也不会普及”。他主张普及教育必须“劝导与强迫并行”,把普及教育与教育立法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主张。
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是从当时社会实际出发的。旧中国,文盲占了总人口的90%以上,而在经费、师资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只能把普及教育的计划“建筑在极困难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专靠学校不行,要多种形式并举,要在学校之外,创造出一种较为自然的组织来补救,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能暂住而不可久留。自学团、共学团、普及教育团、生活教育团、工学团“才是文化之活细胞”。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把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普及教育的目的同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争取民族的自由平等联系起来。
2.把普及教育和控制人口增长联系起来,否则“一万年教育也不会普及”。
3.把普及教育和教育立法联系起来,“劝导与强迫并行”。
4.普及教育应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因陋就简,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
5.普及教育专靠学校不行,要多种形式并举。
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探索、创造、前进、发展的过程。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而进入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等阶段,每一次的新探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而发展,沿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向前进。
三、提倡教育联系生活和劳动
陶行知竭力反对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认为传统的“老八股”教育是为教育而办教育,用“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的办法,把读书人引入“伪知识的圈套”,而成为废人。
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是“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传统教育是“叫人分利不生利”,“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为教育而教育。他指出:“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因此,他大力提倡生活教育,主张教育联系生活、联系劳动。后来他进一步主张“把农民变成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变成农民,最后变成统一分子”。同时,他也反对“仪型他国”、全盘西化的“洋八股”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联系生活、联系劳动的主张,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企图用教育的力量来提高农业生产,从而改善农民生活。后来由于他不断地和工农大众接触,特别是在他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后,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就有了新的发展,不再是单纯地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教农民读书识字,而是主张“把一般无用的知识分子变成参加生产的集团之成员,更进一步把农民变成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变成农民,最后变成统一分子”。虽然他这一主张在旧中国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他的教育思想中,已经意识到知识分子和农民最后变成“统一分子”,是要通过生产劳动教育来完成的,从而缓和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陶行知的这一主张,确实是很有见地的。
四、“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理论主体,它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自身又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创立“生活教育”论的原意,是由于推行平民教育运动的失败,“所找出来的新路”。同时也是出于对传统教育的憎恨,试图从“根本上”来改造传统教育。“生活教育”论主要内容有: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最初多侧重日常生活,遇到什么事,就受什么教育,但“生活”范围很大,处处有生活,处处要进行教育,便降低了教育的特殊职能,所以以后他把生活的范围概括为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五种。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与生活同步,“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陶行知指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他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一切都减少,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人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能受益”,从而批评“学校即社会”是鸟笼,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关在鸟笼里一样。而“社会即学校”则不然,是要把鸟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他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传统学校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社会即学校”就是为了冲破这堵“高墙”,从而把学校伸张到整个社会,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但他主张把“社会”和“学校”划上等号,抹煞了学校的特殊性。不过,以后在理论上又有所修正。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的教学方法论。他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即“做(既)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由于片面强调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把做的过程和教学过程等同起来,这就抹煞了教学过程的独特意义,使系统知识的传授降到次要的地位,这种思想在晓庄办学时得到充分体现,到1939年以后在办育才学校过程中才有所改变,重新重视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可见,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的。传统的教授法是以“教”为中心,完全没有学生的“学”。陶行知的教学实践就是从“教授法”到“教学法”,由“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种重大的贡献。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有着许多有益的主张和有价值的见解。特别是他后期教育思想变化后,“生活教育”论也随之发展变化。后来他认为“生活教育”有六个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和有历史联系的,从而把“生活教育”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论教师
陶行知认为,我们对于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环境,都要有理想的安排。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改变它;至于优良的虽在这社会之外,也要把它吸进来。教师应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的。那些高谈阔论,妄自尊大,不屑与三百六十行为伍的都不是真教师。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教师是虚心的,好观察和尝试,教师对于科学和科学上其他的新发明,都应感到有浓厚的兴趣。
要热爱学生。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共事共学共修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他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他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他还认为,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的。“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出的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作为教师,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爱满天下”。他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他认为,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学习,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他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方是教师职业之真、人性之真。
主要参考文献:
1.《什么是生活教育》
2.《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3.《陶行知教育文选》
写陶行知的作文可以用题目《走近陶行知》来写。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景星学社社员。
陶行知先生的名句
1. 陶行知:价值观的楷模 2. 学习陶行知的体会 3. 陶行知的思想对当代文明的意义 4. 向陶行知学习礼让、宽容之道 5. 生活在陶行知文化中的快乐 6. 日常生活中学习陶行知
按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期刊没有级别之分;而我们目前大多参照的分类标准是由各机构和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期刊所进行的划分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地区不同的职能机构对期刊的认定标准都不同,所以了解几类期刊,请直接向其所在单位了解。
中国知网只是收录学术论文期刊的网络载体需要在收录的学术期刊里面寻找适合自己学术领域的期刊进行发表给您推荐《科技传播》杂志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百度空间有详细期刊信息
。这是用来查找的数据库的不是用来发的,前提是你要在正规的期刊上发表过,然后你打开知网就能看到检索栏。输入你的名字或者论文的题目就可以了
这个只要你发表在上知网的期刊上就可以了。你也可以再知网的首页查找一些你需要的期刊 来证明这些期刊是不是上知网
微信发送表情包不需要交费的。微信里面有自带的表情包,有很多这些都是可以免费发送的。
你好,这个暂时是不收费的。但是一些表情是收会员的。也就是说一些会员才能够发一些表情包。我觉得以后应该会收费。这也是一种趋势。
目前微信收费是假的在微信平台上发的图片和信息都是不需要收费的
这个现在来看,他不是真的,因为现在还没有收,所以不是真的,而且这个已经传了很长时间了,觉得这还是一个传言,不是真正的
展演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
在一个有趣的活动结束后,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该好好写一份总结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了。可是怎样写活动总结才能出彩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展演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灯塔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方案》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我校立足于“育人强校,文化蕴校,健体立校”的工作宗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挖掘师生潜能,搭建学生锻炼与能力拓展平台,于四月初制定并启动了主题为“阳光下成长”的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目的、主题、原则、内容,切实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活动。
此次活动前后经历了两个多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活动结束之际,总结如下:
一、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参与的原则。
各项活动都先在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选拔,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办事处比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充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和谐全面发展。
二、加强了组织领导,使活动有组织、有顺序地逐步开展。
学校领导、相关老师,对艺术节活动高度重视,每项活动的参赛选手都得到了老师的认真指导,老师们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指导学生,指导学生的参赛作品。
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
本次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形式多样,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的乐趣。
(一)加强组织领导,使活动有组织、有顺序地逐步开展。从教育局下发此次活动方案后,我校迅速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领导小组,小学部副校长任组长,政教处、教务处联合主抓本次活动。领导小组迅速制定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方案,领会精神,各项活动落实到人、到年级组、到班。只要是活动中的所用物品,都给予了最方便的支持。
(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
本次综合素质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知识技能”、“动手能力”训练,更有“个人与集体才艺”展演,进而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从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并在活动开展中体会到艺术的乐趣。
(三)广泛开展,务实求新。
(1)各年级组各班以及音、美艺术类教师接到任务后,积极认真筹划,起草并制定了班级(组)活动方案。
(2)各班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了班级活动主题,围绕主题精心策划活动、精心组织演练。
(3)音、美、体教师和班主任作为各自活动单位的指导教师,指导该活动组的综合素质活动的开展。
(4)要求每个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全员参与,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体验艺术之美,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5)学校不定期的深入检查与指导,逐步完善各班(组)的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和收获的喜悦。
(四)人人参与,各显才能。
本次活动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参与的原则。开展活动时,各班级结合年段实际与学生兴趣特点,确立主题,并力求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弘扬团队精神,进而紧紧围绕活动主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充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和谐全面发展。
四、本次活动有待改进的地方:
1、发挥学生自主性还欠缺,在今后的活动中将继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应在平时就加大宣传力度,在校组织更多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素质特长。另外,在老师的专业化指导水平上仍需下功夫。
通过本次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紧紧围绕主题,实现了艺术展演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掌握了一项愉悦自己,感染他人的艺术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大大推进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展演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落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班班开展、人人参与,精心组织、选拔,选送符合要求的优秀节目(作品)参加区级比赛,切实做好艺术展演的各项活动,确保本次艺术展演圆满成功。我校将在校级比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节目(作品)参加区级比赛。特设立如下领导小组:
组长:茆庆东
副组长:杨廷军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
主任:杨东成
副主任:车树勤
成员:李琴、郑咏、孙国、马静、刘茜茜、珂胡玲,朱姝娜、王亭、杨慧、黄涛
三、主题和内容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阳光下成长”。展现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风采才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四、本届展演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
20XX年12月召开全校相关人员会议,传达上级精神,解读实施方案,布置近期工作任务。
(二)组织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4月上旬各班开展活动阶段)
本阶段活动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达到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做到“人人都参与”,形成班班有歌声,全校有活动的局面。
第二阶段(20XX年4月中旬,表演评选阶段)
本阶段活动主要内容:学校对班级报来的优秀作品展演,开展学校活动。
第三阶段(20XX年5月下旬,学生征文、教师论文评选阶段)本阶段活动主要内容:对学生征文及教师论文进行评选,评出优秀作品。
(三)展演阶段:4月下旬上报节目参加区级节目、作品及参加各项艺术展演活动。
(四)总结阶段:5月校内颁发各类奖项。
具体时间要求:
3月6日下发第五届艺术展演活动”阳光下成长”活动方案
3月-4月各活动准备阶段
4月8日前上交艺术展演活动作品
4月-5月校艺术作品类评比、艺术作品展
5月下旬组织艺术作品评选
5月底组织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出的优秀节目、作品、征文按要求报送市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
五、具体活动项目
(一)“校园音乐”大赛:
内容以“春之韵”为主题,动员全校同学积极参与。形式可以是声乐、器乐、舞蹈、课本剧等。
(二)“校园艺术作品”大赛:
内容以“青春年华”为主题,动员全校同学积极参与,形式以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为主。
六、具体实施方案
(一)艺术作品选拔大赛
1.负责人:马静(绘画)王亭(书法)郑勇(摄影)
2.作品类型及要求:
(1)绘画作品
国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版画,或其他画种。尺寸:国画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对开,其他画种均不超过四开(40cm×60cm)。
(2)书法、篆刻作品
书法、篆刻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艺术作品需提交作品主题简介和创作过程介绍的电子文档(不超过400字)。
(3)摄影作品
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寸,不得进行电脑制作和暗房技术处理。
3.参赛时间:20XX年4月9日。
4.具体要求
(1)每个班报送绘画、书法(篆刻)设计作品及其他共5幅。整体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
按规定尺寸报送,无需装裱。可按在作品正面或背面署名。其他包括所在地区、学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等信息按艺术作品申报表填写并粘贴在作品背面。
(2)请各位老师与20XX年4月6日前按要求报送艺术作品及申报表,并同时发送电子文档。
(二)艺术表演选拔大赛
1、负责人:时训红(声乐、器乐、舞蹈)戴金辉(校园剧)
2、节目类型及要求
(1)声乐节目
小合唱或表演唱:人数不超过15人(含伴奏),不设指挥,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重唱:人数不超过5人(含伴奏),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独唱:可有伴奏1人,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器乐节目
小合奏或重奏:乐队人数不超过10人,不设指挥,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独奏:可有伴奏1人,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舞蹈节目
群舞:人数不超过36人,演出时间不超过7分钟;
双人舞或三人舞: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独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4)校园剧(课本剧)节目
剧种形式不限,人数不超过8人,演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3.参赛时间:20XX年4月16日。
(三)艺术教育论文大赛
1、负责人:车树勤
2、论文要求:音乐、美术教师每人1篇
3、参赛时间:20XX年5月26日。
七、奖项设置及奖励
本届展演活动设锦高蓓蕾奖、菁菁校园奖、锦高园丁奖、优秀创作奖:
1.锦高蓓蕾奖:声乐、乐器、舞蹈、校园剧(课本剧)节目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菁菁校园奖: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锦高园丁奖:设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4.优秀创作奖:为本届展演活动创作的、具有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优秀原创节目给予优秀创作奖。
5.对本届活动中得优秀节目和作品,择优选送给相关支持媒体,展现我校学生风采才华,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
希望相关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及各班认真落实此次活动,为共同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努力。
20XX年12月5日我学校开展课本剧展演活动,利用此次活动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融为一体。课本剧展演活动为语文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引来了一道清澈的`活水,使长期沉闷的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文科学的无穷魅力,其良好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为了使语文教师能全面的认识课本剧,科学地开展课本剧的编演活动,使课本剧能很好地为语文素质教育服务,对课本剧展演活动总结如下:
一、了解课本剧
课本剧集文本、表演、化妆、道具、对白于一身,极具欣赏性、娱乐性、教育性,并能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张扬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把课本知识搬到舞台上,既活跃学习生活,又能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所喜爱。
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课本剧?什么是语文课本剧?同时出示课本剧的剧本,以及一台课本剧的编排经过。学生十分感兴趣。
二、感受课本剧
让学生观看一些课本剧的表演,感受课文剧的无限魅力。由模仿式的表演,到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进行表演,学生对课本剧又有了新的感受。组织学生改编,创编剧本,在集体修改,定稿。从中感受课本剧给学生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走近课本剧
创作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文字应该是震撼人心的。有时,即便没有这样的提示,学生为了演好课本剧,也会很乐意地去编排课本剧。他们对课文的独到见解、对表现课文内容的形式的再创造,往往令你始料未及。
四、编排课本剧
排演课本剧是剧本迈向演出的桥梁,又是演出前最关键的酝酿筹备阶段。在这一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局限于教室、不拘泥于课本,因此他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创造性,他们的表演结果也具有多元性。
五、表演课本剧
在《狐假虎威》中,有些同学在排练时大胆地对人物语文进行了加工,使之与当前时代相结合,达到了新编的效果。在表演中,我还欣喜地发现,平时没有太多突出表现、比较文静内向的同学在这次特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这也让大家看到了他们热情洋溢的另一面。活动中会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孩子们总是能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课本剧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课本剧表演前应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演员。夸美纽斯说:“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确定演员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确定演员。最好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同学投票表决的方式来确定。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组织排练。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整体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全貌——阅读角色部分,把握自己言行——学生创编动作,教师适当指导——进行彩排表演,全面点拨纠正。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单周诵读、双周写字),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二、措施到位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结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举行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
(1)20xx年9的第三周是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月17日周一的升旗仪式,学校举行推广普通话及“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师生明白讲普通话、诵读经典的意义和重要性,倡议师生亲近母语,共同行动。
(2)各班利用班队会深入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诵经典文,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全体师生人文素养。
(1)20xx年9月,学校通过师生比武这个平台选拔优秀师生,通过培养诵读尖子,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20xx年9月,举行全校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从中选拔书法苗子,展示学校写字教育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每月上报给教育局,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
4、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写手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5、本学期学校举办了“经典阅读活动”,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6、建立了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了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等好做法经验推广。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3、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经典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经典的选萃;等。)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24首;《三字经》。选萃。
二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48首;《百家姓》。
三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72首;《弟子规》选萃。
四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96首;《千字文》。
五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120首;《论语》《大学》《中庸》选萃。六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150首;《诗经》《孟子》选萃。
为了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规范幼儿阳光律动动作,提高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阳光律动更具活力趣味性。让幼儿在韵律操动作练习和队形排练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体意识,同时给全体老师创造一个展示各班风采、互相学习的平台,11月1日xx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幼儿韵律操比赛活动,现就对这次活动做以简单小结:
一、优点
1.各班准备充分。幼儿服装、器械统一,所选音乐节奏明快、富有激情,编排的动作充满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数幼儿动作熟练,整体效果好。
2.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多数老师用口哨指挥,组织幼儿入场退场、排列队形,用哨声加手势,快速指挥幼儿排好队形。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幼儿表演,老师的动作示范性强,展现了我园老师较高的艺术素养。
3.各方面协调配合,活动开展顺利。老师、家长都比较给力,服从命令听指挥。
二、不足:
1.幼儿很任性。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有的始终在看玩玩具的小孩子,有的站立不动想心思,有的对着自己的影子自娱自乐,急得家长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2.幼儿动作不够整齐统一。部分幼儿动作记得不熟,当老师走下去组织队形,看不见老师示范的时候就完全不会做,部分幼儿动作不到位,部分幼儿跟不上节奏,导致整体效果差,看起来比较乱。
3.班级比赛结束后,部分老师对幼儿的组织管理不力。有些班级的两名老师都去给其他班级老师帮忙,把自己班级幼儿完全交给家长,导致幼儿秩序混乱。有的到玩具上玩耍,有的吃东西乱扔垃圾,有的在演出场地随意走动,影响其他班级的表演。
三、需要汲取的经验
1.活动的计划安排要全面具体。如家长坐的位置、每班坐几排,一排几人要提前规划好,音响话筒要提前调试。把能收起来的玩具收起来,不要让玩具分散幼儿注意力。律动比赛按律动打分,能够选出好的律动,按班级打分只能看出班级整体效果。
2.活动前对幼儿及家长要做好培训,告诉幼儿这是一次重要的演出,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班级得分,大家都要认真表演,爸爸妈妈会给你们拍照。表现不好,拖了班级后腿的小朋友,下来后要受到集体的谴责。告诉家长管好自己的孩子,不随意走动,不乱扔垃圾,不把小孩带到玩具上玩耍,分散表演小朋友的注意力。家长及幼儿要做文明观众,积极鼓掌。
3.平时对幼儿的训练要严格要求。两名老师协作配合,一人前面领操,一人后面维持秩序,要求幼儿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在做动作的同时,注意队形,前后左右要看齐。在比赛前,可以把幼儿带到舞蹈室,或者用手机录制视频,让他们自己看做的怎么样。
4.幼儿的班服尽量统一。中二班的孩子虽然都穿的牛仔服,但是由于款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看起来还是不够整齐。老师可以跟家长商议,在网上选择价格实惠、款式大方、颜色鲜艳的服装给幼儿购买。
5.集体性表演,主要看整体效果,对个人面部不会有太多关注,以后不用要求幼儿化妆。孩子们干净的面孔、灿烂的笑容就已经很美了,有的人化妆技术不高,涂两个红脸蛋,反而不美了。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街舞HI-HOP,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二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 芭蕾舞 的鉴赏论文,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要学会欣赏芭蕾艺术,同样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识,多看几场演出,或多听一些录音,多看一些录像,那样你也可能会成为芭蕾舞迷。那么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每个芭蕾演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我们欣赏芭蕾外在和内涵美时必须明白和了解的要领。
开。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比如,在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了一种职业病,走路有点像卓别林,脚向外撇,呈大八字。
绷。是指要绷脚,最好使脚面能凸出来,以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同时绷脚的练习能增加脚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比如在跳跃动作中两只脚在离开地面时都要绷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条腿的线条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流畅。这与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脚的要求是一样的。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撑腿)和伸出的腿(动力腿)的膝盖要伸直。换句话说是把两条腿的肌肉拉长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见的舞姿——第一阿拉贝斯克为例 右腿支撑腿)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伸直膝盖主要是为了使芭蕾中的许多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里所说的伸直,还可参阅第二、三、四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插图,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条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员收腹、展胸,绝对不能撅臀部或驼背。演员身体形态或身体重心的不正确都会影响各种舞蹈动 作和技巧的准确完成。
轻。是指跳舞要轻盈、自如。比如在做跳跃动作时,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听到什么声音。同时舞起来要轻松自如,即使演员很用力、很累,也尽量不要让观众看到和感觉到。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动是有严格规定的路线的。即使在做高难度的技巧时也要求演员的手臂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走动,绝不能乱了方寸,乱动胡挥。又如芭蕾男演员经常做的空中转两圈 的技巧,它要求演员从准确的五位起跳,完成空中720°转体后又要准确地落到五位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动作要干净、准确。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稳健扎卖。比如芭蕾中有许多旋转动作要求演员在旋转时保持好稳定性,结束旋转时也要稳稳地停在一个舞姿上。如果演员转动时东倒西歪,停的时候也没有停稳,那这个旋转动作不但不是美的,而且是失败的。又如女演员需要经常在单腿脚夹舞姿上停一会儿,那么如果她还没有停稳就掉下来,也会破坏观众美好的印象。
美。是指跳舞要美,一举一动,每个舞姿造型,每个动作的过程都要美。芭蕾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它既像时间艺术——音乐那样受时间的制约,又像空间艺术——雕塑那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它又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芭蕾是一门对美要求最高的艺术,也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最美的艺术。要在最美的艺术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芭蕾也是一门非常残酷的艺术。人们一般都认为跳舞很开心,蹦蹦跳跳,轻松快活,实际却不然。由于芭蕾对演员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选材非常严格。我国的芭蕾专门学校一般招收
9~11岁的孩子入学,要求他们身体匀称、细长、头小、颈长,软度好,外开性好,脚面高,四肢长,腿形漂亮,臀部小,外貌可爱,漂亮等等。甚至要了解他们的父母身材高矮、胖瘦来作为预测学生今后成长的参考。即使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也很难找到20个理想的苗子。
芭蕾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技术、技巧,然而芭蕾的技术、技巧被世人公认为难度最高,也是最难练的。比如芭蕾女主角经常要完成的原地
32个挥鞭转。她在单腿脚尖上要连续转32圈,另一条腿要连续做32次挥鞭似的动作。在转的过程中脚尖着地面积只比5分的硬币稍大一点,而且一点也不能移动地方,还要做得很规格,很美。这个技巧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芭蕾的技术、技巧包括旋转技术、跳跃技术、脚尖技术、控制技术、双人舞托举技术等。一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同时还须具备很高的艺术素质,如音乐感、舞蹈感、表演感,不能只顾技术而忘了艺术,也不能强调艺术而没有技术,在完成高难度技巧时还不能留有紧张的痕迹,这实在是很难很难的。我们在欣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注意到演员完成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并依此来评价他们技术和艺术素质的高低。很显然,如果演员做动作失误多,那么他的技术水平不过硬,或者演员动作完成得很好,但跳得很木,又不会表演,那么他的艺术素质就比较差,缺乏艺术细胞。这些问题一般观众在欣赏中是比较容易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芭蕾是一门多媒体和综合性的艺术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它。许多芭蕾舞剧是根据文学名著或神话故事、传说改编的,而这些文学名著或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此观众较容易看懂这些舞剧的戏剧情节。即使是自己不甚熟悉的舞剧,演出之前在剧场一般都可以买到节目单或说明书,我们只需花三五分钟看看说明书也就可以大致了解舞剧的内容。
另外,舞剧的布景和灯光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发生的环境和时间。比如,剧情是发生在茂密的森林中还是在美丽的花轩里,是在舒适的家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是现代还是古代等等。演员的服装和 化妆 也能提示我们人物形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王子还是农民,是黛玉还是鸣凤等等。而舞剧音乐中各种人物的主题旋律和情绪变化,更是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天鹅湖》中的王子有他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白天鹅奥杰塔也有她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当我们听到这些旋律时就会知道他们即将出场。而这些主题旋律时而温柔抒情,时而焦急不安,时而高亢悲壮。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就能捕捉住主人翁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握住戏剧情节的脉络。又如《天鹅湖》第四幕中有一场叫《风暴》。作曲家通过急速起伏的音乐创造出风暴的氛围,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更增添了这种危急的气氛,有如我们置身于天鹅湖畔的暴风雨之中与王子和奥杰塔一起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各种感受,我们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这一悲剧性的场面。
正因为芭蕾是一门多媒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音乐、美术相比就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因此,我们的青年朋友大可不必把芭蕾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神秘飘渺的艺术望而却步。
芭蕾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
任何事物,包括艺术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芭蕾(包括其他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比如我们无法用舞蹈直接说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极简单的思想,而只能通过舞蹈把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人们在欣赏它时会感到有些吃力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在欣赏芭蕾时就如同听音乐、看戏剧、读文学作品那样,也都可以来参与它的创作过程。一个芭蕾作品首先要由 编导 进行创作,即经过一度创作。舞蹈演员要通过排练和演出在实现 编导 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而当编导和演员把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便进入三度创作阶段,即在接受从舞台上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借助于自己的生活 经验 感受和想像力尽情地自由发挥。重要的在于参与,重要的在于你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满足。我们用不着强求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芭蕾舞迷,不过我们也相信只要你能多看几次芭蕾舞就一定会迷上它,因为芭蕾是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能让你心旷神怡的艺术!
"无论舞蹈还是武术,抑或歌唱训练,都需要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一种幻象相似思维,即意想着气已深至丹田部位,又经过身体各部位肌肉的传送,形成各种舞姿"动作速度的变化也是如此"如发射卫星,地面基地的动力越强大,发射出的运载物体的速度就越快,穿透力就越强,到达目的地的准确性就越高"舞蹈时把腰腹的运动幻想为发射基地,呼吸运动越积极主动,人体重力越给地板以压力,地板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动作效果就越轻松!集中"在跳舞蹈时,可意想为脚作用给地板的力如同粘在地板上,每一步都扎实而稳定,每一个定型动作都快捷而准确"这些都是幻象相似思维,它所诱导出的都是舞蹈动作的到位速度和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要求学生的肢体跟上思维"思维方式改变了,再经过努力练习,学会自如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学好舞蹈这门课程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另一个相似点是人的精神"体力随着幻象思维作相似的努力,以达到人体内部运动状态的和谐,从而产生表现舞蹈动作的最佳效果"这一思维方式在拉丁舞教学中尤为重要"拉丁舞是一种来自拉美地区的舞蹈,是由本土!欧洲和黑人舞蹈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广泛地吸收了现代舞!古典舞蹈中的一些节奏感强!有力度的动作,加之有优美!欢快的音乐伴奏,极富艺术感染力"又因其舞蹈风格人性化!情感化的表现直接而富有戏剧性,所以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拉丁舞风格奔放,特别具有节奏感,所展现的女性优美线条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男性舞姿骠悍刚强!气宇轩昂"它一般分为竞技和表演两种类形,前者以竞技为主,包括临场发挥!基本技术技巧的完成!对音乐的诠释!舞伴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体能的考验等"后者突出其舞蹈性,包括舞蹈动作的编排!创意,舞蹈风格的把握,对音乐的选择,服装与舞蹈内容的搭配等,要求舞蹈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在拉丁舞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以上这些理论常识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从有关拉美文化的书籍!影片以及与舞蹈相关的其他资料中寻找相似的感觉,在思维形式的运用上就是幻象相似思维"如跳/斗牛舞0,要求学生幻想斗牛场上舞动着红斗蓬的情形,用心塑造一个阳刚聪慧的斗牛士形象"女孩则幻想自己时而是一头野性十足的斗牛,时而是斗牛士手中的红披风,时而是美丽!高贵而又性感!不易被征服的西班牙女郎"同时需要舞伴之间的情感融于一体,设法达到引带者与被引带者在思维上同步"例如男士作射花镖刺牛的造型时,女士就应俯身弓背,张开后背肌作被刺状;当男士作舞动红披风造型时,女士则机敏地跟随,就像是男士手中的红斗蓬;当斗牛士凯旋时,女士则是西班牙女郎,动作性感而富有挑逗性"这些感觉的出现,无疑都是相似思维诱导的产物,即意象!情象!境象!舞蹈语言象的多元融合"此外,在拉丁舞教学中还存在着对情感思维的相似诱导"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从动作到音乐都有创编者的情感蕴含其中"无论你做什么动作,用什么样的节奏处理,只有一个/爱0,爱自己的舞伴!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他和他的舞伴作了精彩的示范表演,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学生"就是在这堂课上,我学会了用爱去舞蹈,用心灵去舞蹈,在舞蹈中塑造人物形象" 简而言之,相似思维在拉丁舞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式"(1)兴趣法,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或录像资料,让学生对拉丁舞感兴趣,想象着自己会像老师或录像中的艺术家一样优秀"(2)模仿法,通过观摩对要学习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而美观,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3)助力法,借助外力使学生通过肌肉的本体感觉直接领会动作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关系以及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例如双人舞的较难动作,仅靠模仿是达不到要求的"在作男士引带女士快速旋转造型动作时,教师可一面做女士动作,给男士身体重心以及完成动作的本体感觉,用身体告诉男士应如何引带;一面做男士动作引带女士,给她一个适度的力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完成动作"(4)呼吸法,通过合理调节呼吸来提高动作的质量,使内外力和谐统一,达到舞蹈动作的舒展!飘逸效果"舞蹈运动中的呼吸是自然呼吸和控制呼吸相配合,呼气大多是由完成动作的需要来决定,将气慢慢呼出,吸要快而多,呼时慢而少"这都要求思维来准确控制"(5)情感调动法,通过教师示范或有关资料来调动学生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要求"舞蹈是一种舞台艺术,情感的表达应直接!夸张而不能藏在心里"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情感相似思维启发诱导学生,从而达到完成舞蹈动作的目的"